农村养牛

2024-07-24

农村养牛(共12篇)

农村养牛 篇1

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这里有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 造就了新疆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特有的风味。自治区在畜牧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 走农牧结合、以农促牧的道路。今后, 南疆灌溉条件好的耕地要探索一年两作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前茬小麦, 后茬玉米, 既保证粮食安全, 还解决发展畜牧业饲草料问题。

1 存在的问题

当前, 农村养牛大多仍沿用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 养殖水平低, 经济效益不高。制约农村养牛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品种太差

许多农户长期习惯饲养土杂牛, 这样容易增加饲料消耗, 影响养牛效益。

1.2 饲料单一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原料不齐, 缺少必要的蛋白质饲料或其它营养成分, 造成饲料报酬降低, 料肉比提高。

1.3 喂养不当

许多农户养牛在投料的时间、次数、数量以及饲料的搭配和投料顺序等方面是不科学的。

1.4 牛舍简陋

栏舍是牛生长的必须场所。许多农户利用四边 (厨房边、厕所边、坑边、屋檐边) 建栏养牛, 其布局朝向极不合理, 栏舍的结构也不科学。有的牛舍阴暗潮湿, 采光通风条件差, 冬冷夏热。有的牛舍地面长期积水积尿, 牛关在栏中等于坐水牢, 臭气熏天, 牛不能健康成长。

1.5 不重防疫

养牛者抱着侥幸心理, 不愿在预防上花钱, 甚至连重大疫病也不愿接种疫苗。虽然有些农户对一些死亡率高、造成经济损失大的传染病重视, 但对一些死亡率较低、临床症状较轻微的疾病往往有所忽视。殊不知一些慢性病虽不引起死亡, 但会影响牛对饲料的吸收利用, 抑制其生长发育。

1.6 忽视驱虫

牛经常接触地面, 加上喂用青料、生料, 极易感染蛔虫等寄生虫病。尤其是蛔虫寄生在牛的小肠内会引起蛔虫性肺炎、肠炎、肠道阻塞、胆道蛔虫等疾病, 轻则使牛发育不良、生长受阻或形成僵牛, 其增重率比正常牛低30%, 重者会引起死亡。

2 主要对策

本人作为一线科技工作者, 依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 搞好养牛生产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2.1 牛场建设

(1) 牛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牛场周围3km无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大型化工厂及其它污染源, 距离交通干线、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km以上。场地选择在居民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或侧风向处。

(2) 牛场总占地面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牛不超过2.5~4.0m2计算。栏舍内通风良好,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无公害畜禽生产要求。

(3) 场区要求净道和污道分开, 互不交叉。牛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 并建有绿化隔离带。

2.2 疫病防治

(1) 搞好饲养管理, 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2) 建立合理的免疫程序, 进行科学免疫。

(3) 推荐使用国家兽药典收载的兽用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

(4) 兽药使用应在临床兽医的指导下进行, 严格掌握兽药的用法、用量和停药期。

(5) 禁止使用麻醉药、镇痛药、镇静药、中枢兴奋药、化学保定药及骨骼肌松弛药。禁止使用未经农业部批准或已被淘汰的兽药。

2.3 重视营养与免疫

营养与疾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动物的营养状况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机体的健康状况又影响着动物的营养需要模式。

对牛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1) 蛋白质在临床和试验方面, 有关蛋白质营养与免疫的研究很广泛, 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蛋白质缺乏将会降低机体抗感染能力和淋巴器官发育;降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降低巨噬细胞的数量与活性。

(2) 氨基酸氨基酸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赖氨酸、含硫氨基酸、苏氨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几种必需氨基酸和谷氨酰胺。

(3) 维生素所有维生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免疫过程, 研究较深入的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D、维生素C。

(4) 微量元素研究比较深入的是锌、硒, 其次是铜、铁、锰等。这五种元素的共同特点是起着生物抗氧化的作用。

(5)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水是各种营养物质最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 体内废物的排除也是通过水来运转的, 牛体水占重量的1/3至1/2, 夏季牛日饮水量是自身的23.8%, 可饮0.5%的盐水, 以调节体温。

农村养牛 篇2

农谚一

“刷拭牛体,等于加料”。经常用草把或帚把刷拭牛体,能使牛只舒适,牛体清洁,皮肤营养状况改善、血液循环增强、疾病减少。

农谚二

“有料无料,四角拌到”,“先草后料”,“先干后湿”。饲喂时,先将铡短的麦草等干草放在饲槽里,再洒上1 的食盐水彻底搅拌,最后再撒上精料继续搅拌,使精料均匀的粘附在饲草上即可。

农谚三

“冬牛体质好,饮水不可少”,“冬牛不患病,饮水不能停”。牛在冬季圈养时,一定要补足清洁干净的水分。若缺水,则会导致牛患反刍缓慢、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瓣胃阻塞等疾病。每天给水一般为早、中、晚3次,温度以2O℃左右为宜。

农谚四

“隔年要犁田,冬牛要喂盐”。食盐可以开胃、增强食欲、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每天每头成年牛可给食盐5O g,拌在精料或溶于水中饲喂。

农谚五

“夏天一口塘,冬天一铺床”,“养牛无巧,圈干食饱”。即在天热时应有个洗澡的池塘,天冷时应有个暖和的厩舍。饥寒饱暖,因而应将牛只喂饱。阴暗、潮湿,易滋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因而应将圈舍保持干燥。

农谚六

“九月重阳,放开牛羊”,“要使牛长膘,多食露水草”,“一千根稻草,比不上一根青草”。即在秋季要早出晚归,尽量延长放牧时间,要选择饲草丰盛的地方,尽量让牛多吃青草,以便增膘复壮,为过冬打好身体基础。

农谚七

“冬冷皮,春冷骨”。牛只入冬以后,往往因气候寒冷,加之草料缺乏,逐渐瘦弱,翌春更甚。因之,在冬春季节,一则应减少掉膘,二则应防寒保暖。

农谚八

“每每天没有三个饱,很难使牛上油膘”。每天应早、午、晚3次饲喂,让牛吃到“三个饱”。每顿饲料要有一定数量,不可饱一顿、饥一顿。一般让牛吃到八、九成饱便可。

农谚九

“家牛要过冬,草料第一宗”。进入冬季,草料缺乏,因而在入冬之前,必须将其备好。应备的草料主要有麦秸、稻草、谷草、豆秸、秕壳和各种藤蔓等。

农谚十

“养牛状元”窦留进 篇3

今年49岁的窦留进搞规模养牛已有7年的历史了,虽说窦留逃仅有初中文化程度,却精明能干,善于捕捉市场信启,1999年,窦留进在乡党委、政府扶持养殖业的政策激励下,开始规模养牛,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和摸索,很快就掌握了肉牛快速育肥新技术,缩短了恫喂周期。他创办的养牛场也越来越兴旺,肉牛存栏保持在1000头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状元。

七年来,他坚持写养牛笔圮6万多字,积累了大量的养牛经验,被乡亲们称为“养牛专家”。正是靠着这一股韧劲,他养牛的收益也逐年提高,今年,他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保温性能良好、便于实施消毒、通风换气、冬暖夏凉的高标准牛舍,并从外地购进了西门塔尔、利木赞等优良品种牛90头。现在,窦留进养牛的总数已达到1100余头,牛群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也是膘肥牛壮。预计到今年底,通过科学繁育,牛的总存栏量可突破1500头,随着当前养牛业行情的看好,他养牛的信心更足了。

然而由于个体养牛户自身组织化程度低、经济实力弱,无论是在市场信息的捕捉.还是肉牛的销售上都有着许多困难,带有很大的目目性,在变幻莫测的市场面前很难站稳脚跟。所以,村里的养牛产业虽经十几年的发展,却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究其症结,就在于分散的小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缺少了一个中间桥梁。因此,2006年春节过后,窦留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当了这个“市场红娘”,积极组织全村养牛户成立了“杨店行政村养牛协会”,大伙也一致推选他为协会会长。

协会成立的宗旨就是服务,组织养牛户发挥好群体优势,搞好肉牛的喂养、销售等一系列的服务,提高广大养牛户的经济效益。他既帮助养殖户找市场,又为养殖户提供跟踪服务,把先进的养牛技术传授给群众,避免了大家分散经营的盲目性。这些措施既解决了广大养牛户的后顾之忧,又使具得到了实惠,使广大养牛户由以前的分散喂养转变为现在的规模化饲养。同时,他还根据各个时期广大养牛户的不同需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分门别类地为他们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丰富他们的科技知识。现在,广大养殖户时常聚在养牛协会互相交流养牛的新技术、新方法和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销售肉牛,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乡亲们都称他为“牛会长”。

浅谈农村养牛存在误区及对策 篇4

1、误区

1) 种牛选择

大多数农村养殖户仍延用传统的毛色、体格大小等指标挑选父本。有些养牛户缺乏科学知识, 图方便、省钱, 利用杂种公牛进行本交配种。而少数饲养杂种公牛的农户受利益驱动, 以盈利为目的对外配种, 不但损害其他养牛户利益, 同时也干扰了冻精配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杂种公牛虽然体格高大, 但遗传性能不稳定, 易造成后代退化, 增重慢, 饲料报酬低, 经济效益下降。

2) 欲速则不达

实践中, 不少养牛户在母牛出生未满18月龄, 体重也达不到要求的条件下, 就急于配种, 造成第1胎易发生难产、阴户破裂、继发子宫内膜炎, 影响了下一胎的正常繁殖。

3) 犊牛母乳摄入量不足

犊牛出生后, 受经济效益驱动, 为销售牛奶, 人工挤乳量过大, 导致犊牛母乳摄入量不足;造成犊牛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出栏期延长、经济效益不高。

4) 精料供给过多

饲养不科学, 精料喂得过多。 牛是反当类草食动物, 需要大量的粗纤维饲草, 如果精料喂量过多, 不但增加饲养成本, 造成浪费, 还会引发奶牛反刍减弱、前胃弛缓和酸中毒, 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5) 秸秆不加工饲喂

不少农户在舍饲期间, 利用整株植物秸秆来喂牛, 使秸秆的利用率只达30%左右, 多数育肥户也只能做到将秸秆切短, 而采取用青贮、氨化和微生物发酵等处理秸秆新技术的普及面小、数量少。大量科学试验证实, 秸秆经过科学加工处理后, 既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 适口性和营养成分, 又能促进增重育肥效果和加快出栏率。

6) 管理粗放

牛舍多数比较简陋, 不少育肥牛舍温度偏低, 牛每日排出的粪尿清理不及时, 大多牛舍内阴暗潮湿, 冬季也不注意保温工作;对牛体不刷拭, 常年栓在舍内不运动, 不晒太阳, 认为只要饲料和水供应充足就可以了。

7) 防疫及卫生意识淡薄

养牛户认为牛抗病力强, 不重视预防注射和卫生消毒, 使牛感染疫病的机会增加, 甚至发病, 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8) 不做定期驱虫

牛易感染多种寄生虫, 可使牛日增重下降33%, 饲料转化率下降30%, 寄生虫害严重时可造成牛只死亡。但养殖户没有这方面知识, 没有定期驱虫。

9) 出栏期长

在饲养过程中, 养殖户认为饲养牛的体重越重、膘情越肥越好, 越能挣钱, 其实收益和投入比是不划算的。

2、对策

1) 饲养品种优良化

最好饲养地方品种与优良品种的杂交后代。这样, 既可以克服优良品种的饲料要求高、抗逆性差的缺点, 又能充分发挥地方品种相对耐粗饲、抗逆性好的优点。可以提高饲料报酬、增加日增重, 改善肉品的质量, 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2) 选准配种时机

在母牛达到体成熟时再配种, 以保证有更好的后代, 提高经济效益。

3) 科学饲养管理

(1) 确保新生犊牛尽早吃上初乳。对刚出生的犊牛, 要确保及时吃上初乳。

(2) 做好新生犊牛保暖和补饲。做好新生犊牛保暖工作, 及时补饲, 幼畜生长发育快, 新陈代谢旺盛。犊牛出生14日龄开始进行补料, 以营养高、易消化、适口性好为原则, 采取定时、定量、定温。

(3) 适当提前断奶。在早补饲、适时锻炼犊牛胃肠功能的基础上, 适当提前断奶 (60日龄) 有利于母牛提前发情, 节约饲料, 增加繁殖频率, 提高经济效益。这样, 下一胎次出生的犊牛个体大, 母牛乳质好。

(4) 舍饲育肥。减少与外界的接触, 可减少疾病的感染与传播, 减少能量消耗, 加快育肥的速度, 降低饲养成本。补饲应采取量少勤添的方法, 促进牛增加采食量。正确的方法:草料搭配, 以草为主。饲养中要保持牛七八成膘最好, 根据牛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饲喂。

(5) 饮水和补盐。根据气温高低确定每天的饮水次数和水温。 供水要充足, 注意适当补充盐份, 要遵循先饮水、后补盐。

(6) 牛舍卫生清洁。要做到冬暖夏凉, 冬季使舍内的温度保持在5℃以上, 每日刷拭牛体, 有利于牛的健康和育肥, 每日清扫圈舍1~2次, 保证圈舍的通风换气, 以便圈舍内的NH3、CO2、灰尘和空气中的微生物排除出去;每日还要进行适当运动和晒太阳, 以增强牛的体质和抗病力, 以达到增膘增重快的目的。

(7) 饲料加工。要提高养牛效益, 就必须将喂牛的各种粗饲料进行科学加工处理, 积极采用秸秆青贮、氨化和微贮等秸秆加工处理新技术。

4) 加强防疫、驱虫及消毒工作

定期做好疫病的防疫和驱虫, 提高牛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同时, 做到冬春季节每周对牛舍、饲养环境消毒1次。夏秋季节每周消毒2次。同时, 做到饲料、饮水清洁卫生, 严禁喂霉变饲料。

5) 适时出栏

公司养牛项目介绍 篇5

有机肉牛养殖基地项目介绍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天泽农牧业有限公司是于2009年注册成立的集农牧业投资,有机养殖,有机牧草种植、加工、销售,有机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有机牛肉生产、销售及有机肥生产为一体的大型高科技农牧业企业。现共有员工110人,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专业技术人员32人,机械操作工19人,兽医3人,其他人员41人。公司现拥有生产基地300亩。可耕作土地3.6万亩,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绍根镇和扎鲁特旗嘎亥图镇,其中绍根镇2.8万亩,嘎亥图镇0.8万亩。公司现有可耕土地全部由生产部组织种植小组以统种、统收的形式经营管理,主要种植有机农作物和有机牧草;同时发展有机畜牧业和有机肉食品加工业,在2013年逐步形成结合有机牧草种植、加工,有机农作物种植、加工,有机畜牧业,有机肉食加工,有机肥生产的有机生产大农业格局。

天泽有机农牧业基地充分利用阿鲁科尔沁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区位优势,率先开展集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模式,不仅有效提高阿鲁科尔沁旗的整体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而且为全市农牧业行业树立一个环境和谐型农牧业企业典范。

2013年公司建设有机饲草料基地2.1万亩,同时建设有机肉牛养殖基地700亩,新建出栏1000头标准养牛场1个,包括现代化牛舍10000平方米、草料库5000平方米、饲草料加工车间500平方米、动物保健药品

及兽医室100平方米、办公区300平方米、肉牛运动场一处。新建肉牛屠宰厂一处,包括日加工能力100头屠宰场1座,屠宰车间2000平方米、冷冻库2000平方米、深加工车间5000平方米,办公区300平方米。

公司计划2014-2015年进行天泽有机肉牛养殖基地二期工程建设,在2015年年末达到存栏肉牛1万头,并于2016年开始建设天泽有机肉牛养殖基地三期工程,到2018年年末三期工程完工,达到基地肉牛存栏量5万头。在整个三期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周边地区的育肥牛产业,带动当地更多牧民加入到有机肉牛养殖中,力争在基地建设结束后,扎斯台地区肉牛存栏量达到8万头。

扎斯台镇位于阿鲁科尔沁自然保护区边缘,地理位臵优越,周边地区原生态、无污染,自然条件符合有机养殖业发展,并且当地有优良的养殖基础,目前全镇存栏量达到3万头。但是,牧民没有掌握现代的养殖育肥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不重视肉牛的育肥阶段管理,导致养殖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往往一头牛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栏,而且由于没有经过育肥,许多时候只能当架子牛出售,牧民养牛收入微薄,而肉牛养殖的高收益环节—育肥,却转移到了许多专门从事肉牛育肥的商贩手中,肉牛养殖的高额回报并没有体现在真正养殖基础母牛的牧民身上,然而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基础母牛的养殖是利润最低的环节。再者,当地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并坚持原生态的养殖方式,牛肉的品质优良。但是,品质优良的牛肉没有进行深加工和品牌建设,只能当做普通的牛肉出售,农产品附加值极低。

扎斯台地区目前的肉牛养殖属于粗放散养模式,养殖效益低,就依靠扩大养殖量来提高收入,但是在扩大养殖量的同时增大了草场的负担,甚至破坏了本就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导致草原退化,沙化。这样的做法既不能增加牧民的收入,又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陷入了草原载畜量增加—草原环境恶化—草原载畜量下降—牧民收入下降—继续增加载畜量的草原生态环境恶性循环中。

鉴于扎斯台镇目前的肉牛养殖现状,天泽农牧业有限公司决定在扎斯台镇投资建设一个标准化的肉牛养殖场和牛肉屠宰厂,通过现代化肉牛养殖场,带动当地的肉牛养殖从粗放型低利润的模式向集约型高利润的模式转变。用先进的养殖方式提高单头肉牛养殖的附加值,从而增加当地牧民的收入,保持草原的合理载畜量,促进养殖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天泽有机肉牛养殖基地,在建设之初就定位为高端有机牛肉的生产和销售。肉牛的生产完全遵循有机养殖模式,从饲草料种植加工、肉牛养殖、肉牛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到最后转化成有机肥还田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循环体系。第一步,建设基地专属的有机饲草料基地,包括有机苜蓿草、青贮玉米和饲料玉米等,全部种植基地通过国家有机认证,并严格执行有机操作规程。第二步,建设有机肉牛养殖基地,全封闭隔绝外界污染,采用国际先进的意大利农场模式进行养殖繁育。第三步,在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质废物,统一进行微生物发酵,制成有机肥料还田用于饲草料种植。形成种植、养殖基地内循环。

在养殖基地,实行“五统一”即统一设计、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服务和“六规范”即养殖环境生态化、品种优良化、防

疫消毒制度化、饲料兽药安全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粪污沼气发电、沼渣加工有机肥);建设肉牛屠宰加工厂,采用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生产附加值高、具有市场潜力的畜产品,延长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肉牛产业从繁育、饲养、加工、销售、防疫、信息到环保的一体化,实现农业增效、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新时期,畜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从以家庭个体饲养为主的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必须实现从片面追求数量扩张向注重质量和效益并重的转变,必须实现由产、加、销各环节各自独立、单一生产向集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的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转变。项目建设以养牛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中心,紧紧围绕增加产量、提高质量、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良种繁育、科学育肥和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保障良种供应和标准化养殖,改善畜牧业生产环境(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粪便沼气发电、沼渣进行有机肥加工),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提高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转变发展方式,保障绿色环保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基地运用多项国内国际领先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包括生产全程有机化控制、TMR(全混合日粮)饲喂,舍饲福利化饲养,中蒙兽药防治,沼气生产及发电、计算机网络智能化管理等高新技术,特别是对有机养殖的各个技术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制度,定期邀请认证机构和科研、院校的专家来公司开展有机知识讲座,设立有机生产培训教室,对公司全员进行有机生产知识培训,使公司员工了解和掌握有机生产的基本内涵和生产技术,在基地内部形成浓厚的有机文化氛围。在

安龙养牛模式 篇6

合作社运作,农户联动

安龙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模式,主要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原则,以“服务社员、谋求共同利益”为宗旨,以“提高养殖技术、降低劳动成本、创新管理方式”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利返还,利益共享,风险同担,地位平等,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尊重群众的创新意愿,通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农民意见,认真分析传统的单家独户养殖肉牛信息不灵通、劳动成本高、技术服务不到位、管理防疫不规范、规模难发展、市场竞争能力弱等缺点和不足,充分借鉴发达地区、发达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农民按照现金入股、一人一票、售后返利、职业经纪人管理理念,组建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创办养殖小区。

养殖小区采取“五统一分”方式进行饲养,即统一投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防疫、统一购销和利益分成,将广大农户的土地、资金、技术、信息、人力等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培养农民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由传统的散户饲养到合作社集中饲养的历史性转变,让社员抱团发展。

由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肉牛养殖小区,使养殖管理模式更加精细化,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尤其是以入股方式集资,以合同制形式约束,让有闲钱的农民入股,无钱农户到养殖小区打工,农民农忙去种地,农闲在牛棚养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安龙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黄吉祥介绍说:“我县在肉牛养殖上,采取成立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创办养殖小区的管理模式,大大调动了广大养牛户的积极性,在新桥镇尝试成功后,各乡镇纷纷效仿,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县普遍推广。”

党员带头,能人带动

合作社养殖肉牛源于新桥镇荷花村老党员吴万林,是他大胆探索,敢闯敢干,动员农民入社合伙,开启了安龙县合作社养殖的先河。

今年54岁的吴万林1981年就开始做牛生意,多年来,一直与牛打交道,把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了牛身上。多年来,他一直想把自己喜欢的事业做大,但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未能如愿。2009年初,他萌生了筹办养殖小区的念头,决定邀约大伙共建肉牛养殖场,一起致富。

“农民喜欢吹糠见米的效果,一提到办合作社,他们开始时都以为又要吃‘大锅饭’,心里有顾虑。”吴万林说。

2009年8月2日,吴万林召集愿意入伙的54个户主开会,初定每家出资3万元,分期投入,按70头养殖规模建设牛舍和青贮池、消毒室、病牛隔离房等基础设施。但在交钱时,却只有20户交了入股金,不到3天,又有两户打了退堂鼓,最后只有18户入伙。

18户农民在合伙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按下了鲜红的手印,荷花村向阳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通过民主选举,吴万林当选为理事长。根据合作社章程,首期筹款先用于牛圈和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4月,购进安格斯、利木赞、西门塔尔优质肉牛60头。

合作社在扩大养殖规模时,安龙县农林部门和扶贫办给予了大力支持,按每平方米牛圈60元给予补助,部分购牛款给予5年期贴息贷款。

2010年7月,合作社第一批肉牛出栏,每头净赚2500元。2011年初,合作社又增加了7个养殖小区,牧草种植达1400亩,养殖规模达2050头。

由于有向阳坪养殖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新桥镇的畜牧产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镇肉牛存栏达6000头,出栏3561头,销售产值2400万元,纯利润249.3万元。

“向阳坪合作社刚成立时,只有1个养殖场,18个社员,现在已发展到12个养殖场,329个社员。去年仅我们1个养殖场就出售肉牛2170头,纯收入151万元,今年预计可出售4000头,纯收入将达280万元。”吴万林对合作社的发展满怀信心,高兴地对笔者说。

“新桥养殖模式”的成功,带动了全县的肉牛养殖,目前,安龙县8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成立,建成100~1000头规模不等的肉牛养殖小区57个,牧草种植17500亩,入社农民6215户,肉牛存栏8000头,年出栏一万余头,助农增收2000万元。

2011年7月,安龙县委组织部实施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由全县各养殖小区推选15名带动面大、影响力强的“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县有关部门在资金和项目的安排上予以支持和倾斜,给首批每户5万元贴息贷款作为扶持资金,在全县肉牛养殖户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标准化养殖,管理驱动

安龙县的专业合作社养牛模式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联动了市场、政府、企业、农户,整合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多元投入,不断壮大肉牛养殖规模,提升了全县养殖业的现代化水平。

由于肉牛食量大,草畜配套平衡很关键,必须科学规划,合理养殖,在规划每一个养殖小区时,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都要求养殖小区管理人员实行标准化管理,充分考虑草料供应、人工成本、排污防洪以及水、电、路等因素。

养殖场的养殖规模一般控制在100~200头,13~25个养殖户,户均8头肉牛,每户第一年达到能繁母牛2头,育肥牛6头,以后每年至少新增1头能繁母牛,直到实现自繁自养。

养殖场在管理过程中,对入社农户,根据其性别、年龄、体能、技能、文化程度等进行岗位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个社员的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养殖环节上,针对能繁母牛、牛犊、育肥牛等不同类型所需营养成分和防疫要求,依托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分别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和疫病防治计划。

市场竞争,重在品质。向阳坪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员们就达成走优质养殖之路的共识,在饲养中,坚持使用玉米、谷糠、麦麸等无公害精料和不施用农药的黑麦草等优质草料,“坚决不砸自家的牌子”。2011年,合作社申报的“安龙牛”商标正式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育成肉牛产品供不应求。

财政扶持,政府推动

为了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动多元化投入,2011年,安龙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肉牛产业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从各乡镇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肉牛养殖项目,县政府还与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县政府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为每个养殖户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项目贷款,要求农户在建设圈舍的同时,将项目资金的一部分存入县农业银行,作为风险担保金。

项目贷款由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集中使用,封闭运行,统一偿还,贷款所产生的利息由扶贫部门协调补贴。一些民间资金也投入到肉牛养殖产业中来,形成了多元化投入、产业化扶贫的格局。

扶贫的主要对象是贫困农户,因为贫困户存在资金、技术、文化素质等方面的不足,脱贫致富难度大。县扶贫办、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共同制定了《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办法》,要求部分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给予帮扶带动。

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十二五”末期,安龙县肉牛存栏将达到16.5万头,建立1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500个以上,扶持农户2.5万个,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1~2个,配套实施人工授精、人工输配点良种繁育场等相关产业,使安龙县的肉牛养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肉牛养殖加快了安龙县新农村建设步伐,近年来,实施“肉牛养殖富民工程”的乡镇,生产发展,资金充裕,“荒山不再荒,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牛棚变钱庄,草房变洋房,山披绿,地铺毯,牛羊肥,果飘香”。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安龙县委组织部 邮编:552400)

农村养牛 篇7

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 这样的养殖模式在过去我们国家财力薄弱、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年代, 对养牛业的发展还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科学养畜推广力度逐年加大, 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存在的问题

(1) 近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 以及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景区景点的建设, 原来的草山草坡植被被破坏, 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少。

(2) 由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 农村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但是还草几乎没有, 还林主要以种植经济林果。果园内不是在种草, 而是经常在除草, 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 秸秆饲料随之减少, 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

(3) 近年来, 重大动物疫病发病率越来越高, 养殖户对防疫工作有所怀疑, 难以正常开展防疫工作。

2解决的对策

(1) 在充分利用天然草场的同时, 还要抓好低产草场的改良, 扩大饲草来源和提高牧草产量。

(2) 大力抓好农作物, 秸秆饲料的加工利用, 着重推广秸秆青贮、氨化、粗粉碎加工技术, 保障和充足粗饲料来源。

(3) 着重推广饲料配方喂养技术, 提高饲料营养浓度, 满足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 发挥更大更好的生产性能。

(4) 以户为单位, 改造圈舍, 要达到冬能保暖、夏能通风防暑, 易于打扫、清洁、消毒, 设有食槽、水槽, 能拴养, 有通道, 便于上料喂草的操作。冲洗式的圈舍要有排粪沟、化粪池、防滑线, 能保持干燥。

(5) 抓培训, 提高养殖户的科学养畜技能, 利用农闲时机制作光盘和派技术员进村入户, 开展培训和随时随地结合生产实际, 组织召开现场会, 指导养殖户解决生产技术难题。

农村散养牛瘤胃臌气的防治和治疗 篇8

由于农村散养牛饲料营养比较粗放, 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一般都是放牧散养, 加之饲料营养不完善, 所以农村散养牛常见病比较多发, 一般以瘤胃臌气疫病常发和多见。

1 发病原因

该病在农村散养牛中, 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常见有以下几种原因:

1.1 春夏季

一般放牧中以青草为主, 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的新鲜多汁的豆科牧草, 豆科及禾本科植物的幼苗或沾有大量露水及雨水的青草, 发霉变质的饲草。

采食大量新鲜植物的茎叶, 尚未成熟或已经成熟的豆科及禾本科植物的果实等。

1.2 秋冬季

采食大量成熟植物的果实、草籽, 秋收之后捡食大量的玉米穗, 特别是有些掉地沾土发霉的植物籽实及霜冻饲草等。

1.3 也可继发于某些相关的胃肠道疫病。

2 临床症状

患牛腹围迅速膨大, 肚子疼痛, 不安静。嗳气, 食欲及反刍停止, 听诊瘤胃蠕动者减弱或消失, 由于腹围膨大, 压迫胸腔而呈现呼吸急促。眼结膜潮红充血, 心音亢进。

根据以上症状和了解发病原因及病史, 即可确诊为瘤胃臌气。

3 治疗方法

3.1 急性臌气的首先要采取瘤胃穿刺术, 排气解压。

3.2 缓泻制酵

缓泻:可用人工盐400~500 g, 食用酱油500~1 000 m L, 加水适量, 一次内服。

制酵:可用鱼石脂10~15 g, 酒精50~80 m L, 溶解后加水300~400 m L, 一次服用。

3.3 强心补液

对较重的病畜, 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000 m L, 肌注樟脑磺酸钠20 m L。

3.4 腹痛

可肌肉注射30%安乃近40 m L或安痛定40 m L。

3.5 也可根据病畜实际情况静脉或肌肉注射促反刍类及促消化液分泌类或排毒开胃类药物。

以上用法用量为成年牛, 幼畜可根据体重减量使用。

4 防御措施

4.1 切实加强饲养管理, 放牧时一定要看管好, 防治采食大量易发酵及发霉变质的饲料;

防止采食雨雪及冰冻饲料, 初次补精料时一定要少补, 逐渐增加, 一般成年牛每日1.5~2 kg精料即可, 分2次饲喂。不要突然一次性喂量过大。

4.2 及时饮水, 夏季早午晚各一次清洁饮水, 冬季要饮稍温一些的水, 一般常温室内存放的水即可。

养牛五妙招 篇9

取首乌藤、血风藤各250g,当归60g,煮猪骨汤喂牛,连用3~5剂,能使瘦牛快速增膘。对于体衰瘦牛,每头每天用白糖100g或红糖150g,溶于温水中,让牛自饮,一般10~20d即可复膘;亦可取姜黄(中药)3.5~4kg,糯米1.5kg,煮熟后与150~200g米酒混合,降温后喂牛,分4次喂完,每隔2~3d喂养一次。

2 老残牛催肥法

以优质洒槽为主。起初以粗饲料为主,只喂少量新鲜洒槽,半月后逐渐增加酒槽用量,每日喂20~30kg。为保持牛的旺盛食欲,在日粮上应合理搭配少量精料和适口性好的青粗饲料。如牛体出现湿疹,膝关节红肿和腹胀时,应暂时停喂酒槽,并适当调剂饲料,增加干草喂量。采用此法,育肥期一般可持续50~80d。

3 肉牛性激素育肥法

可用于育肥牛的性激素主要有乙烯雌粉、乙雌粉、孕酮、雌激素等。最为广泛应用的是乙烯雌粉,育肥牛每天服10mg,日增重可提高12%;或宰前3~4个月耳后皮下埋植24mg,日增重可提高15%。

4 添加“瘤胃素”育肥法

每头牛每天用“瘤胃素”添加剂170mg,混于精料中喂给,可提高日增重15%~20%。

5 未去势公牛育肥法

养牛大户“拾”麦秸 篇10

而鄢陵县马兰镇杜朗村的养牛大户李耀杰却从中觅得了商机——他开着一辆拖拉机, 雇了四五个人, 早出晚归地在田间地头“拾”起了麦秸。

十几天下来, 他已经在村头垛起了溜圆溜尖约二三十吨的麦秸堆。

“虽然这活又脏又累, 可眼瞅着几天工夫, 从周围几个村子‘拾’来的麦草就能省下一两万元的饲草钱, 不是很划算吗?”李耀杰低头“巡视”一遍满身的灰尘, 摊开双手乐呵呵地说。

虽说拾麦秸是为了给自家的几十头牛省饲草钱, 但老李的行动却得到了农民和乡村干部的共同欢迎。有的农民为了让他尽快把自己地头的麦秸拾”走, 主动掂着啤酒来央求他。乡干部还专门给老宋留下电话, 为他运输和储存麦秸提供帮助。

像李耀杰这样的收储麦秸的养牛大户, 仅马兰镇就有百余户;而更集中的鄢陵县马坊乡骆家村, 一个村就有200多户;鄢陵全县则不下500户。

“这户养牛大户最少消化秸秆万吨, 占全县麦秸总量的近1/10。”鄢陵县农业局副局长闫明安说, 在今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中, 该县非常重视培育和发挥这些专业户的作用, 为他们的收储麦秸搞好服务, 引导他们科学收储、安全存放, 为养殖业提供充足的有机饲草。

养牛省草九法 篇11

2.粗草细喂 用作饲草的作物秸秆,若能进行盐化、碱化、氨化处理,或粉碎后拌精料喂牛,能提高饲草的利用率,增加适口性,从而节省饲草。

3.少喂勤添 一次喂给,牛易养成挑剔适口草料的毛病,造成饲草浪费。少喂勤添,可节省饲草。

4.槽内饲喂 要改变把饲草直接扔在牛栏里饲喂的不良习惯,将饲草放在槽内饲喂。这样,饲草就不会被粪便污染,牛食后卫生,免生疾病,也节省了大量的饲草。

5.先粗后精 先喂粗饲料,牛饥不择食,采食粗饲料较多。之后,再按其营养需要饲喂精料或优良牧草。这样,可充分发挥反刍牛对粗饲料的利用特点,节省饲草。

6.改造食槽 常因食槽过浅,使牛在吃草时把草料弄到槽外,造成浪费。在制作食槽时,只要做得深一些,即可避免浪费饲草。一般牛槽深度以在40厘米左右为好。

7.剩草加工 以前,往往把牛吃剩下的粗硬茎秆当燃料烧掉。如果将其晾干后收集起来,用粉碎机粉碎成草粉再喂给,就能得到有效利用。

8.节约垫草 要保持栏舍内卫生清洁,尽量用废弃的杂草作牛的垫草,以减少饲草浪费。

暖棚养牛养猪技术 篇12

1.1 建造暖棚

在原饲养奶牛敞棚圈舍前方6~8m处筑一约2m高的前墙, 中间安放约2m宽的防寒门, 以便奶牛进出。两山墙与前墙连结一体, 在圈舍房檐和前墙之间搭架直径8~10㎝的竹竿, 每间隔70~80㎝安放一根竹竿, 在竹竿上覆盖宽幅塑料膜, 并固定结实。下雨雪后, 要及时清除, 以防压坏。在两侧山墙下部留2~3个约30㎝见方的进气孔;在棚舍内最高点安装2~3个圆形带风向帽的排气孔, 其直径为进气孔的两倍, 以利通风换气。暖棚面积以每头奶牛不低于5~6㎡为宜, 可根据实际条件适当加大或缩小。

1.2 适密饲养

在冬季寒冷时节, 可适当提高牛群密度, 牛体相互接触, 呼吸气温升高, 可以达到一定的保温取暖目的。冬季成牛密度为每头占地15㎡, 犊牛密度为每头占地5㎡。不宜单圈养牛, 特别是犊牛, 更不宜大圈独养。

1.3 保暖防冻

寒冬应将奶牛饲养在有门、窗的暖舍内, 牛舍北面的门窗、瓦背要用塑料薄膜封盖, 朝南窗户的玻璃应擦干净, 以利采光、保温。在冬季一般牛舍内温度保持在10℃~25℃为宜, 温度过高也会对牛产生负作用。同时, 要勤铺垫草, 保证牛床干燥, 以减少牛体热量的散发, 防止奶牛冻伤。尤其是水泥地面, 一定要注意勤垫厚垫干燥稻草, 以利保暖防冻。

1.4 调控湿度

奶牛进入圈舍后, 要注意保证牛舍内通风良好, 湿度不能过大, 相对湿度不宜超过55%。湿度过大会对奶牛产生强烈的外界刺激, 影响其产奶量, 严重者还会感染一些真菌类疾病。同时, 要及时清除粪尿, 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1.5 增加光照

冬季饲养奶牛, 用人工光照模拟自然光照, 可以大大提高催乳激素的分泌, 增加产奶量。美国研究人员托克尔采用白色荧光灯照明, 使白昼和黑夜按16小时和8小时的比例循环照射2~6周, 奶牛产奶量可提高。

1.6 增能量料

进入冬季后, 奶牛由于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比, 力求多样化。在精饲料的供给方面, 蛋白质饲料不变, 玉米的供应量要增加20%~50%, 从而增加能量饲料的比重;在粗饲料方面, 最好饲喂青贮、微贮饲料或啤酒糟等替代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绿多汁饲料。

1.7 饲喂温料

冬季喂养奶牛, 饲喂冷冻饲料容易刺激牛的肠胃, 引发胃肠道疾病, 妊娠母牛还容易流产。因此要饲喂温水温料, 尽量减少体能消耗。奶牛饮水温度不要低于15℃, 至少要饮用新抽提的井水。青贮料水分大, 要注意防冰冻, 减少喂量;适当增加优质干草的喂量, 每天饲喂量不少于3~5㎏。

1.8 饲喂粥料

粥料适口性好, 奶牛爱吃, 易被消化吸收, 可提高产奶量10%左右。冬季料水比例为1:10~15, 粥料温度以30℃左右为宜。方法是:先用水把粉状精料冲稀, 待锅内水沸腾后将其倒入, 搅拌5~10分钟即成。

1.9 喂多汁料

许多奶牛饲养户认为冬季牛奶的产量不如夏季高, 实际这是一种误解。原因是饲养户们在冬季没有给奶牛饲喂多汁饲料, 每天只是饲喂精料和玉米秸秆或干草, 由于饲料成分单一, 从而造成产奶量减少。冬季应该给奶牛多喂青贮、微贮或啤酒糟等一些多汁饲料, 从而代替夏秋季奶牛采食的青草类多汁绿色饲料。实践表明, 冬季饲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产量比不喂青贮或微贮饲料的奶牛多近1倍, 可见如果冬季给奶牛饲喂足够的多汁饲料可以增加其产奶量。

1.1 0 发酵饲料

发酵饲料就是把牛难以消化利用的精料和粗饲料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变成一种酸软、甜香、好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扩大饲料来源, 把精饲料发酵喂牛, 也是增加饲料维生素的一种好方法, 因为发酵饲料中繁殖了大量酵母菌, 既能增加饲料中蛋白质, 又能增加多种维生素, 饲料发酵后好消化, 营养增加, 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提高较为显著。饲料发酵时, 向粉碎的玉米、高粱等饲料中添加些糠麸和饼类、鱼粉、骨粉效果更好。秸秆、野草也可做发酵饲料, 这能明显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秸秆可单独发酵, 更可以和青饲料、糠麸类混合发酵。发酵前, 先用好酒曲和糠麸按1:100比例混合后放于缸内或塑料袋内密封起来, 热天3~4日, 冷天1周左右可制作好。发酵时, 将用预制的酵母和粉碎后的饲料混合后加水40%, 以手握成团, 松手即散即可。每50㎏原料加自制酵母7.5~10㎏, 拌匀后分层装缸或塑料袋内, 逐层装好压实, 装满后用绳子扎紧袋口, 使其不透气。放在室温3~4天后, 温度保持在20℃左右最好, 再经几天, 原料下沉, 再行压实扎紧口, 一般温度在15℃左右是正常的, 说明发酵得好。

1.1 1 添加油脂

油脂产热多, 能改善饲料适口性。在奶牛日粮中添加3%~5%动物油脂并补充钙质, 可有效提高产奶量及牛奶品质。

1.1 2 供足饮水

冬季给奶牛供水不足会直接导致奶牛奶产量的下降和引发其它功能紊乱。奶牛忌饮冰碴水, 因为冰碴水容易引发消化不良, 从而诱发消化道疾病, 严重影响其产奶量。在给奶牛饮水时最好将水加热到10℃~30℃。另外, 奶牛需要全天供水, 而不应按顿供水。

1.1 3 补充矿物质

冬季, 奶牛的草料成分比较单一, 在其饲料中必须按配方加入适量的钙和磷等矿物质, 一般每天喂5~15g。食盐是胃液的主要成分之一, 食盐可供给奶牛不可缺少的氯和钠元素。如果食盐供给不足, 会导致奶牛食欲下降, 身体消瘦, 产奶量下降。因此, 要保证供给奶牛一定量的食盐。食盐的供给量应视奶牛的体重和产奶量而定。一般牛体大、产奶量高的, 每头每天供食盐50g左右;牛体小、产奶量低的, 每天每头供食盐30g左右, 用量要标准, 以防中毒。

1.1 4 及时配种

奶牛一般是“夏配春生, 冬配秋生”。所以, 要抓住有利时机搞好冬季配种。要做到每天三次查情, 结合喂养、挤奶经常进行, 发现发情奶牛及时配种。对于产后奶牛, 要力争在产后3~4个月内使其怀胎。对于患有生殖疾病的奶牛, 及时治疗, 减少空怀奶牛。

1.1 5 通风换气

冬季气温低, 许多饲养户在冬季用塑料大棚养牛, 往往不注意通风, 奶牛易患疥癣, 造成奶牛产奶量的下降。通风换气的方法是:用换气孔 (自然换气) 或换气扇 (强制换气) 来调节空气。换气孔应在舍内天棚的最高处, 以免换气孔低, 牛体受冷气侵袭而患感冒等疾病。

1.16勤刷牛体

刷拭牛体不仅可以使奶牛保持体表清洁, 而且能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有助于调节体温和增强抗病能力。因此, 每天应早晚两次刷拭, 每次3~6分钟, 须周密刷拭全身各部位, 不可疏漏。此外, 要定期对牛舍、运动场进行消毒, 并按防疫程序进行疫苗注射, 发现疾病早治疗, 确保奶牛健康, 保证多产奶。

1.17驱寄生虫

冬季, 奶牛体表易受疥螨和牛虱等寄生虫的侵害, 同时奶牛吃了一秋的青饲料, 也容易使肠道感染各类寄生虫。因此在冬初要对奶牛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

1.18防治疾病

一要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奶牛抗病能力, 以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二要经常进行消毒, 预防注射各类疫苗, 防止发生传染病。

三要根据当地牛病的流行特点, 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 有计划地对牛群进行药物预防和免疫接种, 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

四要及时治疗常见病, 如奶牛乳房炎、子宫炎等, 以促进奶牛多产奶。

2 暖棚养猪

塑料暖棚养猪法就是在原猪舍的两侧插上竹竿, 并将竹竿弯成弧形, 然后将竹竿纵横相交成十字形并扎牢, 再用塑料薄膜扣于其上, 四周用泥封严, 同时要留好门和排气孔。利用塑料暖棚饲养猪, 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 70年代末美国、荷兰、意大利、俄罗斯等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利用塑料暖棚饲养猪。我国利用塑料暖棚养猪开始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东北地区, 当时是从塑料薄膜大棚内培育农作物幼苗过程中受到启发, 开始利用塑料暖棚饲养育肥猪和肉鸡。当然, 规模化养猪可采用标准式塑料大棚。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的生产领域发展到高度的密集型技术企业。

2.1 塑料暖棚养猪的好处

塑料暖棚猪舍的特点是能够改善冬季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 在冬季利用太阳能提高猪舍温度、促进生猪生长、减少饲料消耗, 结构简单实用、成本低、投资少、见效快。据测定, 冬季塑料暖棚猪舍内的温度可达15℃以上, 特别适合于冬春气温较低时使用, 而炎夏只要揭开塑料薄膜即可。它可以提高猪舍内温度, 提高日增重, 降低饲料消耗, 提高猪出栏率, 为秋产仔猪找到销路, 为市场增加猪肉来源, 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产仔成活率, 降低养猪成本, 提高母猪的经济效益。

2.2 塑料暖棚猪舍的建造

建造塑料暖棚非常简单, 应选建在通风、干燥, 水源清洁卫生, 且方便用水的地方。暖棚应坐北朝南, 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采光时间, 增加采光面。暖棚的形式有多种, 农户常用单斜面暖棚, 结构简单。可用直径3~4㎝粗的竹竿弯成弧形, 两头插入两侧围墙上, 每隔20~30㎝插一根, 上下左右平等, 从竹竿顶开始用平直的竹竿与弧形竹竿十字相连, 用铁丝将两竹竿紧扎, 再用塑料薄膜密封于竹竿上, 在膜与墙相接处用草泥压紧, 最后在墙两侧每10~20㎝均等钉一铁钉, 将尼龙绳搭在弧形塑料薄膜上, 两头紧拴于钉上。要求圈舍顶与地面有2m左右高度, 棚舍的两侧或门前设1~2个进气孔, 棚顶侧方设排气孔, 其大小为进气孔的2倍, 或者做一个小天窗。圈门上挂草帘, 夜间温度低时可以在顶棚塑料薄膜上加盖一层草帘, 有条件的可铺盖双层塑料薄膜, 以增强保温效果。一般情况下, 舍内温度可达15℃左右, 夜间舍温6℃以上, 有利于猪的正常生长发育。

2.3 塑料暖棚养猪的饲管技法

(1) 密度适宜。

塑料暖棚养猪, 除了主要靠太阳能和保温措施外, 还要靠猪体自身散发的热量, 猪群饲养密度越高, 散发的热量就越多, 舍温也就越高;密度过稀, 棚舍温度过低, 影响猪的生长。一般情况下, 每间猪舍以饲养5~8头为宜, 每2~2.5㎡养1头, 即每间12~15㎡。猪舍太小, 单位面积造价大、不经济, 太大则猪舍利用率低, 也不利于保温。规模较大的养猪场, 根据需要增大单间面积, 提高饲养密度, 可有效地降低单位面积造价, 也有利于保温。

(2) 保暖防寒。

塑料暖棚虽能提高猪舍温度, 但塑料薄膜保温性能差, 在严冬气温低时, 日照也短, 棚内外温差大, 塑料薄膜易结露, 保温不持久。塑膜暖棚形式与方位对保温影响也很大, 如单斜面、前坡长后坡短、正南向暖棚可较好地防止寒风侵袭, 保温效果也好。可在圈舍门口挂棉被或草帘, 以阻止贼风侵入。棚顶后坡和前坡上部盖草, 也可用瓦面, 瓦底垫锯末、稻草等, 前坡下半部盖塑料薄膜。注意检查塑料薄膜有无漏洞, 对缺损部分要粘补好, 平时注意保护塑料薄膜。要保持塑料薄膜的清洁, 及时擦净薄膜表面附有的灰尘、水滴等, 以免影响透光率。夜间在顶棚塑料薄膜上加盖一层草苫, 以增强保温性能, 有条件的可铺盖双层塑料薄膜, 以增强保温效果。要使猪养成定点排粪尿的习惯, 防止猪尿窝受冻;在猪舍地面铺上垫草。

(3) 加强饲管。

加强饲养, 保证生猪的营养供应, 并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益生菌既能产生多种酶、有机酸和维生素, 提高饲料消化率, 也能改善肠道内环境, 通过生物夺氧降低氧气的含量, 从而减少有害菌群的生长繁殖, 改善胃肠道的微生物平衡。另外, 益生菌被排出体外还能够在粪便中继续分解有机物, 从而降低粪便中有害气体的产生。管理上, 保持棚内清洁卫生。在定时、定量饲喂的同时, 还要利用三角定位的原理, 训练猪只养成定点吃喝、定点排便、定点睡觉或休息的习惯。每天上下午各清扫一次, 保持无粪便、污水, 保持空气的新鲜度, 并定期消毒, 使生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4) 注意防潮。

生猪在封闭的塑料棚内饲养, 水分难以蒸发, 极易造成舍内潮湿, 影响生猪健康, 所以必须防潮。其办法:一是保温棚上面要建有换气孔, 每天根据气温进行通风换气。一般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气温高时打开天窗和通气孔, 每次通风0.5~1小时。二是采用无滴膜, 可让水汽形成水膜顺棚膜壁往下流到墙外, 可有效减少舍内湿度。三是有条件的可安装空调、鼓风机调节湿度。四是水泥地面应有一定的坡度, 能使粪尿顺利流向尿坑, 粪尿、剩食及污水及时清除, 保持棚内干燥。五是勤换垫草, 保持不潮湿, 也可在猪舍内垫炉灰、干土吸收水分。六是喂干料或干湿料, 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摄入。七是及时用吸水性强的布擦薄膜上的水滴。

(5) 防止气害。

上一篇:电视文艺策划下一篇:圆锥曲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