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使用

2024-10-06

资金使用(精选12篇)

资金使用 篇1

资金就像企业的血液,一旦短缺会危及企业的生存;但如果资金过多又会造成闲置,影响企业的盈利。那么如何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及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使其增值,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在生产经营的各环节节约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其次,充分使用企业现有的资金开展理财活动,提高资金的收益率。

1. 在生产经营环节,节约使用资金,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从源头上节约资金。 (1) 成立由物资供应部、信息部、总裁办、财务部、仓储部、工程部等有关部门组成的“价格管理委员会”,建立重要物资供应商价格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强制推行招标和询价采购制度,以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手续要简单易行,运作要简洁高效,注重实际效果,加强控制。对于大宗材料采购、中型以上设备的购置必须经审批后,实行招标和询价采购。通过招标和询价,一是供应商会作出让步,企业可采购到质优价廉、售后服务好、付款方式简便的物资;二是增强采购的透明度,堵住采购环节的漏洞,防止暗箱操作,从而降低采购成本。 (2) 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采购业务,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比如:有些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未经过充分论证,购置后从未使用或很少使用,造成资源闲置、资金浪费。 (3) 采购物资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以减少运费支出,降低存货的成本。

(2)加强库存管理,减少储备资金占用。 (1) 加快存货周转速度,降低储存成本。一是要加强对原材料存货数量的控制,科学预测合理的采购数量和批次;二是产成品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在防止产品积压的同时,还要防止因产品短缺而丧失销售机会。 (2) 利用供货单位的买方市场地位,实行零库存管理。对在市场上能够随时购进的商品,如劳保用品、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应适量购进,以减少管理费用、降低储存成本。 (3) 若预测原材料价格将要大幅度上升,或某些设备的零部件不易在短期内采购到,可加大库存量,以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停工损失。

(3)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减少生产资金占用。 (1) 加强各工序的控制,向管理要效益。对生产要实行量化考核,下一道工序要监督上一道工序,若下一道工序发现上一道工序出现失误,就扣除上一道工序的分数,以增强员工的责任心,降低原材料消耗。 (2) 实行全员考核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节约成本。企业应把目标成本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把全体员工纳入考核体系,并与他们的工资挂钩,在实现公平的基础上要奖惩分明,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节约成本。 (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重组工作流程。要鼓励员工创新,对创新给予奖励。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能使成本大幅度下降,有时比节约原材料更有效。

(4)加强可控费用管理,减少支出,节约资金。近几年,许多企业的非生产性支出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销售费用的增加,耗用了大量资金。要把这些费用开支降下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 实行预算控制。一是加强零基预算控制,在年初制定开支计划,按费用开支项目逐一核定指标并严格执行,费用开支不能突破计划;二是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控制费用开支,采取“双控”措施进行总量控制。 (2) 严格执行费用审批和报销制度。对差旅费,如出差乘车的档次、住宿宾馆的档次、电话费和误餐费的补助标准,应制定审批和报销制度;对业务招待费,应实行事前报告和事后审批制度。 (3) 对其他各项零星费用,应实行总额控制,按其性质、管理部门,核定计划,并落实到责任部门和人员,超支不补,节余留用。 (4) 对特殊性开支和较大金额开支,应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严禁个人说了算,防止决策的盲目性。

(5)加强税收筹划,减少或减缓纳税,节约资金成本。 (1) 加强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灵活运用税收政策,减少企业纳税,加速资金周转,节约资金成本。如在企业内部产生的研发费用,税法规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发生的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按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150%直接抵减应纳税所得额;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形成的无形资产,在以后年度按当年摊销额的150%抵扣。企业在制定研发费计划和核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纳税支出。 (2) 加强税收筹划,延缓纳税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在报批(经税务部门同意)的基础上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可采用最短的折旧年限,加速折旧计提,延缓纳税时间。如国家规定房屋的折旧年限是20~40年,同样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企业以20年还是40年为限,结果差别很大。年限短的计提折旧多,应纳税所得额就小,可减少前期的税收支出,节约资金。

(6)加强财务规划和监督,降低筹集资金成本。 (1) 加强信贷规划,降低筹集资金成本。许多企业由于既缺乏自有资金,又难于筹集到股权性质的资金,因此被迫负债经营,每年需支付大量的利息,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财务负担。对此企业要控制借款额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要研究国家的相关金融政策,及时调整贷款结构和规模,利用利率变化的时间差和类别差,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2) 充分利用信用政策,增大可支配现金量。企业要加强应收款管理,提高回款率和回款速度,减少呆坏账损失;要利用商业信用,延长应付款时间,使资金在本企业滞留时间长一些,就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如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若收到其他企业的汇票,应尽量把它背书转让出去,不要贴现,以减少贴现利息支出,降低资金成本。

2. 周密计划,科学运作,提高现金使用效益

(1)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节约资金,减少风险。若企业虽掌握着先进技术,但缺乏资金,那么就要引进战略合作者,共同经营,这样既可免去利息费用支出,还可减少新创建项目失败的风险。若企业的资金较宽裕,就应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企业进行合作,为其投资,拓宽自身收入来源渠道。如华邦制药公司就投资一亿元用于当地的旅游开发。

(2)利用银行推出的不同期限存款运作资金。银行为了吸收企业存款,推出了不同期限存款理财产品,如7天通知存款、14天存款、28天存款、56天存款、3个月存款、6个月存款、一年期存款等,虽然利率不一样,但是收益率都高于同期活期存款许多。因此,企业如果有富余现金,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选择不同期限的存款方式进行理财,效益可观。企业在具体操作时,可选择不同的存款理财产品进行组合,这样在几乎无风险的情况下,可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化。

(3)购买债券。企业进行短期债券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合理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调节现金余额并获得收益;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定的收益。债券投资决策主要是对投资的时机、期限及拟购入的债券等作出选择的过程,在决策过程中应考虑约束条件的限制,包括可支配的资金数额约束、投资收益率约束和投资风险偏好等。债券投资决策的结果应是在符合约束条件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投资目标。比如,国债不仅风险小,而且可享受免利息所得税待遇,国债票面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购买国债比定期存款更划算,因此国债有“金边债券”之称。

(4)依托证券一级市场运作资金。企业把短期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并非一定购买高风险的证券,可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在一级市场发行新股时,可利用银行的银证划款系统划转资金,申购新股。按目前的新股申购办法,资金至多占用期限为五天,企业损失的是活期存款利息,而获得的是低风险收益。近年来,虽然新股申购中签率较低,但是年平均收益仍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采取这种资金运作方式要注意的问题是: (1) 申购新股要有一定技巧,选择申购的时间和品种要适当。 (2) 并非所有的新股申购都能获利,申购增发和配售的股票要慎重。企业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新股定价的研究和分析,或接受专业机构的建议。 (3) 中签的新股上市后,要制定盈利目标和出售时间。 (4) 要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安全,不要把资金投入股市二级市场购买高风险证券。

(5)投资于基金。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等有价证券聚集众多的不确定投资者的出资,由专业投资机构经营运作,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不承担太大风险的情况下,获得较高收益。基金具有专家理财优势、资金规模优势。企业把资金投向基金,应选择基金品种、购买时机,特别要注意基金的净值和收益率。■

资金使用 篇2

【按】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管问效,确保项目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薛昌斗同志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项目办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项目资金的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现予以印发,供领导参阅。

管好用好各项专项资金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改变我县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对改善县乡财政状况,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在管理使用专项资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带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甚至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如何规范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已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一、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申报程序、立项和实施不规范,缺乏透明度,部分项目立项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论证,出现重复建设

对项目考察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不顾客观实际,争项目、争资金,没有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还有一些项目虽然勉强立项,但缺乏整体效应,投资数额小,又不能与其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存在“撒胡椒面”的现象,最终导致项目资金使用质量不高,效益差。同一项目有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造成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一些项目和资金分配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各渠道下达的资金难以捆绑整合使用,责任不清、效应不高、投资效益不佳。同时,资金使用状况没有真正公示,群众无从监督。

(二)项目建设“四制”落实不到位

1、部分项目责任主体不明确。项目的实施基本上是成立临时指挥部和项目办公室,人员从部门选派,责任人一般由县级政府领导担任,项目完成后就被撤销,其法律责任主体不明确,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导致了使用资金的随意性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

2、部分项目业主在设计、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审核单位的选择上重关系、轻实际工

作能力,造成工作被动。主要体现在部分项目设计深度不够,项目建设“三边”(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现象突出;在工程施工上主要存在部分工程监理不具备相应资格,业务素质低,工作不负责任,有的甚至与施工单位串通损害业主利益;部分招标代理制定的招标文件不严谨,给工程合同的签订、工程价款的决算留下隐患,有的招标代理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出现既为业主编制工程标底又为投标施工单位编制投标预算的“既吃甲方、又拿乙方”现象。

3、工程招投标不规范。部分项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串通,操纵工程招投标,通过肢解工程,以人定标,将一个两三百万元的工程分解成四、五个标段招标,让利害关系人人人有份。工程转包、业主指定分包现象也较为突出。有的工程项目不进行招投标,由实施单位直接发包,还有的项目从设计、概算、施工到竣工验收均为同一单位自行实施。

4、工程施工合同执行不严格。有的合同违背招标文件和施工单位的投标文件;有的在施工过程中多次签订补充协议,使施工单位低价中标,高价决算。部分建设单位将项目工程决算直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审核,逃避国家审计的监督。

(三)项目资金管理有待加强,违纪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1、滞留欠拨、超拨项目资金。部分资金管理部门未能及时足额拨付项目实施单位,影响项目的实施。而有的项目根本未实施,就拨付大量的项目资金;有的超规模、超进度多拨项目资金,造成项目资金流失。

2、置换项目资金。一种情况是项目申报单位领到专项资金后,不按规定组织实施,随意改变资金用途,以专项资金置换其他已投入的资金。另一种情况是专项资金“戴帽”现象比较普遍,特别是在中小项目资金审批过程中表现较为突出。

3、挤占挪用,雁过拔毛。少数部门以各种名义扣拨专项资金,层层截留,级级揩油,最后用于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大打折扣。有的专项资金主管部门将资金下拨后,又想尽千方百计从下面捞回一部分。一是采取有偿服务,以服务费的名义从项目申报单位按一定比例收回部分资金归己所用。二是以提供物资抵项目资金,赚取高于市场价格的差价。三是主管部门以培训、开会、赞助等名义向项目申报单位摊派收费、间接地“掠夺”下拨的国家专项资金。

4、虚假发票报销。从近几年部分资金报帐的情况来看,项目实施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缺乏真实性、合法性。有的项目资金就是一份油料发票或是在税务部门开据一张总发票,没有真实可信的原始依据。有的虚列工程量、虚列工程项目或以虚构劳务用工名册套取务工费等。

(四)工程验收不严格

项目建设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其质量控制的环节很多、要求很高。很多项目的管理,都是“先搭台,后唱戏”,大都是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建“项目指挥部”或者“项目领导小组”进行管理、验收。而临时组建的项目班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班子的负责人多由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担任,在项目决策、概预算审查和施工管理方面都缺乏足够的专业经验。项目竣工验收时,抽调的工程项目竣工验收人员均为“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没有引进具备相应资质的专职机构及专业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专门的检测仪器,仅凭验收人员肉眼和感觉是很难把住工程质量关的。

(五)项目资金效益不高

部分项目实施单位以骗取国家项目资金为目的,资金到手后,不按计划实施项目;有的项目建成后,未达到设计能力,有的甚至长期闲置未投入使用。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认识上的偏差。重争取项目,轻前期准备工作;重上级资金到位,轻配套资金落实;重安排投资,轻监督管理。少数干部认为专项资金是公款,只要公用,不装私囊,就没有问题。

(二)制度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现有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分类性的管理办法较多,规范性管理办法很少,原则性的条款较多,细则性的规定较少,缺乏可操作性,有些管理办法明显滞后,制约了专项资金的管理水平。

(三)监管职能缺位。各项专项资金应接受财政、审计、纪检、项目主管等部门的监管,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多头监管,责权划分不明确,部门配合不协调,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监督难以形成合力;专项资金透明度低,缺乏完善的举报系统,社会公众舆论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管作用;事前监管严重缺乏,主要表现在对项目立项过程监管、工程开工前执行“招投标、监理、合同管理、项目法人制”情况的监管淡化、甚至缺位;监督部门缺乏专业监督人员和手段,对项目的内部监督不到位。“外行监督内行”,不能实行有效监督,监督停留在程序和形式上,在招投标等领域甚至为腐败分子充当了保护伞和挡箭牌。专项资金的监管线长、监管面广,就目前财政、审计等经济监督部门和执法部门的监督手段而言,已很难满足对专项资金的监督需要。

(四)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难以落实配套资金和项目前期费用,项目前期费用挤占项目资金,使项目难以按进度和设计全面完成。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政府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监管小组),由县主管财政的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局、移民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水利局、畜牧局、扶贫办、民宗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监管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研究制定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监管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主要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立项批复、初步设计批复、招投标管理、合同审核、工程审价审计、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应成立项目资金监督网,由纪委、监察局、审计局、检察院、财政局等单位建立项目资金监督网,定期召开联席会,建立健全联席制度,不定期地开展检查监督。

(二)高度重视项目前期规划工作。项目前期规划工作,是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是要按照国家和省对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来安排项目建设内容,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项目立项前的调研和评估论证。二是要坚持对涉农项目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避免项目资金分散,出现“撒胡椒面”的现象。三是要严格执行项目计划。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按照计划施工,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建设内容确需调整的,要及时履行报批手续。四是实行专项资金项目公示制度。对专项资金立项扶持的项目,县主管部门要利用相关媒体或项目实施区公共场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拨付严格遵照“按计划、按预算、按基本建设程序、按工程进度”的原则办理。特别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专项资金投入的监管,防止项目资金流失。

(四)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监理委派制度。对项目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从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抽调懂工程管理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员作为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财务监理,并与县政府项目资金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制。由财务监理定期提供财务监理报告,工程进度款的支付须根据工程进度报告、发票和资金使用申报表并经财务监理审核签字,才能作为拨款的依据。对项目建设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务监理应及时报告财政部门,停止拨付项目资金、限期整改或中止项目执行、收回项目资金。单项工程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项目,竣工决算必须由县审计局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心实施造价审计,以审计结论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

(五)严格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坚持“问责”与“问效”并重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对项目实施及资金落实情况加强监管,实行跟踪问效。充分发挥监督合力,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强化审计监督;联合纪检、监察等部门及公检法等机关严肃法纪监督。严格责任追究,严肃查处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合力打造优质高效的“阳光工程”、优质工程、民心工程和廉洁工程。由于勘察、设计单位工作深度不够或玩忽职守等原因引起的重大设计变更,勘察、设计单位应承担相应的责任,经监理、代建、建设等各方共同确认,分清责任后扣减相应勘察、设计费用。

资金使用 篇3

[关键词] 资金安全 资金运作资金效益

据报道,很多国营企业发生重大资金损失案,暴露出了国营企业在委托资金管理的考察论证、协议审核、资金监管等一系列环节中的疏漏,特别是缺乏了解投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规定,轻信他人,从而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另一个主要教训是忽视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缺乏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将本应由集体决策的重大事项变成了个别人独断专行的不法之举。这一案件给财会人员以警示,同时也向单位的管理决策层提出了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如何处理好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关系。

一、加强资金安全管理

对于资金安全管理,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构筑起资金安全管理的“防火墙”。

1.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要加强并提高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责和首要任务。单位加强资金安全管理是以一贯之的财务管理的基本需要,是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财产损失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基本保证。特别是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更是资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全面掌握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工作的状况,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和防范在资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着力构筑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及其保障体系,确保资金安全。

2.不断完善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和财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等法规的要求,建立起适合本单位行业和业务特点,以及资金运转规程的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不相容岗位的相互分离、相互牵制。特别是对资金管理的关键岗位和薄弱环节实施稽核,并组织定期、不定期或突击式的抽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尽快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

3.认真落实银行对账单“双签”制度。单位要对银行预留印鉴和重要空白票据分人管理,指定专人每月至少核对一次银行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对未达账项要高度重视,须及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财会部门负责人对每月的银行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必须认真审核并签字,然后交由本单位审计部门负责人复核签字,并报经主管负责人或总会计师审核后与当月会计凭证一同保存。资金管理的“双签”制度,既可保证资金安全内控制度的落实,又是强化经济责任的有效手段。

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在搞好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单位追求的更大目标。大家知道,资金的投放和运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单位为了取得收益而发生的短期资金运作,例如营运资金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单位为了取得收益而发生的长期资金运作,如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等。

1.对于短期资金运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确定最佳资金持有量。一个单位持有过多流动资金,相应的收益势必降低,因而应当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将流动资金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便在保证单位经营活动所需资金的同时,尽量减少闲置的资金数量,提高资金收益率。

那么,单位持有多少数量的资金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呢?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模式,如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和现金周转期模式等。笔者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现金周转期模式。现金周转期是指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再转化为现金的过程;该模式则是从现金周转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2)做好资金的日常管理。 最佳现金持有量确定之后,还应采取各项措施加强资金的日常管理,以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效用。具体方法有:①加速收款。采取积极妥善的收账策略,缩短应收账款的时间;②合理利用“浮游量”;③推迟应付款的支付。在不影响单位信誉的情况下,尽可能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等等。单位采取了以上有效管理,估算出了可支配资金的多少,就可以据情进行购买证券等投资理财。

(3)进行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目前,可供单位选择的短期有价证券投资的方式主要有:银行定期存单、国库券、商业票据、政府短期债券、企业债券等。该类方式的特点是单位持有期限一般在1年以内、流动性强、易于转化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较小。如果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思想意识到位、管理得当,可为单位增加相当可观的利息收入或资本利得净收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企业将活期存款账户100万元可支配资金转存为1年期银行定期存单,按目前2.79%年利率计,即可增加增量利息收入2.07万元。

单位决策层和财会部门进行短期资金运作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单位对现金的需求,故应投资于那些风险低、变现能力强的有价证券投资品种。

2.对于长期资金运作,要区别情况,从严把关。长期资金用于证券的投资分为债券投资、股票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组合4类。

(1)债券投资。在进行债券投资决策时,当债券价格低于债券价值时,才值得去投资。债券价值等于债券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债券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包括利息和本金。计算债券现值的折现率通常是市场利率或投资单位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债券投资的优点在于本金安全性高、收入稳定性强、市场流动性好,缺点是购买力风险大。

(2)股票投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有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成功,股票投资已成为单位进行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同债券价值一样,股票价值等于其所能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未来现金流量包括股利和将来出售股票的价格。计算股票现值的折现率通常是市场利率或投资单位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当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时,才值得去投资。股票投资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能够适当降低购买力风险、拥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权,缺点是求偿权居后、股票价格不稳定及股利收入不稳定。

(3)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基金的风险介于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之间,它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单位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时,应根据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的不同特点,不同类型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的特点和投资风格,以及自身对风险的偏好,合理选择基金投资品种。同时,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定有关风险规避措施和相应策略。证券投资基金的优点在于:具有专家理财的优势;具有积少成多的优势;具有注重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的特点;相对股票,费用较为低廉。缺点是:无法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大盘整体大幅度下跌时,投资单位承担风险较大。

三、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长短期证券投资等的资金运作作为单位经济活动的一个主要方面,总体上应和单位的整体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相一致。具体而言应坚持以下原则,并且将风险防范措施贯穿于资金运作的整个过程,进而方能处理好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关系。

1.合法性原则。单位证券投资等资金运作要以合法的资金来源投入到合法的投资对象,不论从投资的主体和客体上,还是投资的决策程序上都要合规合法,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的安全和效益。

2.效益性原则。单位证券投资等资金运作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取得收益。在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变化莫测,不确定因素很多,每一项投资未必都会取得预期收益。这就要求单位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广泛收集资料,了解市场行情,正确选择投资时机和投资对象,科学决策,加强可行性论证分析,以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3.安全性原则。首先要求单位不得用专项资金和非经营性资金进行投资,其次要求在进行投资时,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最后要求对投资对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在确保资金安全、完整收回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投资。

综上所述,各单位的资金安全是资金获得收益的前提和保障,资金高收益是单位追求的理想目标;资金安全是基础,资金效益是关键,两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不可割裂。成功的资金管理的实践证明:良好的资金安全管理和可企的高收益定能促进单位走上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高级会计实务考试用书精讲.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

[2]谢军占:高等学校融投资管理.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

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篇4

一、发挥资金调度作用, 加强资金平衡工作

合肥公司按照各业务部门呈报的月用款计划, 系统考虑马钢财务公司的资金平衡, 实行财务统一管理, 资金统一安排, 严格用款计划。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工程的进度情况, 着重重点项目、生产急需的资金落实工作, 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 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二、加强购进原材料、设备的价格管理

合肥公司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原燃料与设备上, 因此, 原材料、设备的采购价格直接影响到公司成本的高低。公司每月购进的原燃料品种繁杂、购进量多、价值大, 因此合理利用采购资金, 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首先, 采购部门要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 确实做到货比三家, 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 列表比较, 筛选后选择供应商, 并把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在申请表上, 证明询价工作已经完毕, 等待公司价格委员会的审批。公司的价格委员会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 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 如果是大宗货物、批量货物要采用竞价招标方式进行, 这种采购方式往往能通过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 最终得到其底线的供应价格, 大大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在购进货物的运输上, 合同签订时原则上尽量采用铁路运输方式降低采购成本, 2012年自主采购降本5400万元, 节约了大量资金, 为企业增加了经济效益。

三、加强货款回笼, 减少资金占用

2012年, 钢材市场销售价格呈持续下降趋势, 计财部密切关注市场, 实时编制更新银行承兑贴息台账。为加快资金周转, 合肥公司采取灵活机动的销售政策, 将收取现款与承兑比率各占50%当月配比改为三个月内配比有效, 大大激发了客户的购货积极性, 加速货款回笼, 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为应对持续恶化的经营环境, 防范由于客户或供应商资金链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潜在危机的爆发, 给公司造成坏账损失的风险, 根据马钢股份公司的通知精神, 合肥公司采取各项措施对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情况进行了清理。要求各业务部门重视往来资金清理工作, 建立台账, 加强日常管理, 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各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进行清理和风险评估。对一般欠款客户通过电话、函证等方式进行对账, 催要发票;对重点客户列出账目清单, 集中清欠, 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立即上报领导, 采取相应整治措施, 严禁资金流失。为避免或减少坏账的发生, 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这些措施使预付账款恢复其流动性, 减少贷款利息, 截至2012年12月末, 各类应收、预付款项共计3030万元, 较上年同期降低13204万元, 所有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均处于可控状态。合肥公司成立至今未发生坏账。

四、盘活存量资产, 加快资金流动性

合肥公司是从原合钢公司改制接收过来的, 部分材料、备件多年闲置不用, 仓储存货资金存在闲置现象, 价值逐年减值, 公司一方面借着银行贷款, 一方面又存在着多年不用的材料与机器设备, 资金运用存在不良的问题, 如何能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公司需要解决的问题。计财部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 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 每年进行摸底, 列出积压清单和账外资产, 按照财务制度明确处理物资的手续, 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计财部对仓储下达库存资金定额, 对各生产厂二级库的设备备件盘查核实, 设备检修中堆放在生产现场的不常用事故备件, 易造成损坏、锈蚀及丢失, 不利于备件保管, 近期该批备件重新办理入库价值746.7万元。

五、加强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管理

计财部通过了解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 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合理的生产经营计划, 并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一项内容, 与生产、制造部门一起研究生产炉料结构的合理性, 加强采购与生产衔接, 比价择优采购, 使炉料配比结构更经济合理。由计财部牵头组织市场信息跟踪小组根据市场信息, 预测原燃料价格变动趋势, 测算出最优经济炉料配比结构, 满足了生产, 做到经济库存。截止2012年末公司原燃料库存19.11万吨, 较上年同期降低4.76万吨, 减少了资金占用。用“以销定产”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占用, 计财部按制造成本测算产成品吨材平均单位毛利, 生产部门按吨材平均单位毛利大或亏损低的产品组产;同时,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减少废品损失, 减少或避免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对产成品资金加强管理, 对产成品库存量制定统一标准, 一旦超过标准, 及时分析原因, 对产品质量问题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六、调整资本结构, 加强融资管理

目前, 大型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较多的长期借款与短期借款, 资产负债率较高, 约占70%。如何合理利用国家金融政策, 减轻企业的负担, 改善企业生产条件及资金结构, 根据标准财务比率以自有资本占50%—60%, 负债占40%—50%是比较合理的。通过积极采取措施, 2012年资产负债率为40.6%。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资金紧张矛盾突出, 减少负债是比较困难的, 在现有负债总量前提下, 向社会发行中期票据募集资金, 以求增加现金流保证公司持续经营, 但长期贷款与短期贷款每年利息费用支出很多, 计财部积极采取国家降低贷款利率时的“银行倒贷”措施, 贷款借新还旧, 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使资金真正盘活。

七、积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加快资金周转

政府给企业安全、环保项目设备提供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也给予搬迁企业一定的税收返还。补贴、退税是企业一项纯利, 公司既要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又要满足薄板深加工项目资金需求, 保证工程进度, 还要做好庐江环保搬迁项目开工准备工作。财务人员通过积极主动地与财政税务部门联系, 精心筹划, 及时办理, 既增加经济收入又提高资金的流动性。2012年, 合肥市将合肥公司列为困难企业, 享受降低社保缴费比率等优惠政策, 节约资金约400万元, 缓交社保费约1400万元, 提高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理念, 健全各项财务制度。领导者重视财务管理, 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 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 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中去, 实现企业资金运转的良性循环, 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资金使用计划 篇5

资金使用和管理是财务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也是企业在财务活动中经常用的手段,如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得当,能使企业的资金盘活,使的资金使用走上良性的轨道,指出了企业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金使用计划范文,仅供参考。

资金使用计划范文一:

最低投入项目操作计划

为了降低企业的综合经营风险,为了尽量企业投资成本,为了支持企业将资金资源实现最优的配置和转化,为了给企业充足的投资的信心和决心,也实现项目运营收益的最大化并支持企业的综合运营,本人先将的项目低成本运营计划整理如下,仅供叶总参考。

一、可行性分析:

为了打造“清水湾”高效复合环保洗衣粉,为了争取和保持该品牌的在市场上绝对的生命力,竞争力,本人曾历时3个月将国内目前的洗衣粉市场和国内现有的所有的洗衣粉品牌进行专门的研究,立足差异化竞争战略和破局营销战术的思路,本人策划了现有的洗衣粉项目,该项目产品其品牌概念,营销手段,产品功效在目前的国内是个绝无仅有的突破。因为产品本身的特性,品牌概念的新颖以及营销手段的独特必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亮点,因为其品牌概念本身的社会性,政治意义,人性要素必将在社会、市场、政府方面赢得三面优势。我深信好产品、好品牌、好营销一定能在市场快速稳健的站稳脚跟。而目前洗衣粉市场软肋正好是:商业模式老套,概念老化,取道固定,策略雷同。我的项目此可进入市场无疑是某重点符合取代。在强势的项目面前,我利用以往的人脉和网络,我们只需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刀刃上,然后巧妙地进行资金转化便可实现别针环别墅。

二、实施策略:

1、在前期本项目唯有资金进入之前,将资金使用最小化,避开一切暂时不紧急的开支,例如:人员招聘,设备采购等;

2、将现有资金用于最关键、最长远、最重要的工作:例如:包装设计、样品制作、招商手册设计和印刷,合同印刷等;

3、在前期阶段本项目不招聘任何人员,以此降低人员的聘用费用和差旅费用,本人根据现有的市场资源和人脉基础邀请客户到公司洽谈并达成合作条件,并争取在20xx年之前在中国的西南,华中等地分别分别建立样板市场,并争取达到200万的销售额,在20xx年以10个样板市场为辐射点,进行全国突破。

4、采取资金滚动使用方式,用A市场的销售费用滚动支持B.C.D.E.F.G市场……………..5、本项目的20xx年一切巨大的广告费将直接从本项目销售资金中或者其他来源产生,尽量降低企业投入;

6、关于人员费用和市场费用,本人将采取与经销商分摊的方式,或者其他的形式给予降低。

三、具体经营和资金使用计划;

1.经营计划:本人20xx年计划在全国开发开发:600个有实力的大经销商,每个大经销商每

月销售15万是非常低的数目,平均按照只有8个月的正常经营时间,那么在20xx年预计目标大约是:7.2亿。由此可见:20xx年做一个亿是比较乐观。

2.资金使用:

基础准备:

样品制作与包装费用:12000元;

招商手册:每本5元,先印刷300本,大约1500元;

其他临时费用1000元;

样板市场打造:

招待费每人600元乘以10人等于6000元;

差旅费用:大约20000元。

其他未知费用:10000元。

市场启动期:原则上一切费用来源于销售费。故前期叶总投资或者垫支将不超过4.7万。

资金使用计划范文二:

如何运作好企业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关系到企业运行成本的高低和效益的好坏,因此,加强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的创新发展将给整个企业经营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来,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问题非常突出,大量的负债资金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经营效益,同时巨额的财务费用也使得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加,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大量的回款为承兑汇票,在我们瑞丰公司甚至达到了80%以上,承兑汇票变现的难题摆在我们面前,要么到银行变现,要么到期解付但需增加新的资金投入,两者同样要增加利息费用,选择何种处理方法能节省财务费用变成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由此可见,只有加强和改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统筹安排资金收支才能实现企业管理创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统筹安排资金的必要性

1、企业供产销环节,是生产经营的主要环节,也是资金运动的主要环节。统筹安排资金,可以合理控制企业的大部分经营活动。因此,必须对全部资金和处于各周转环节的流动资金进行经常性分析,及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统筹安排资金使用,保持企业财务上的流动性,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统筹安排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和控制,能有效地防止舞弊。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缺乏统筹安排资金,资金的使用没有计划,管理漏洞大,各部门借、挪用是引起各种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统筹安排资金,加强资金管理,要求企业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资金的收入、支出合法合理,从而有效地防止舞弊的发生。

3、统筹安排资金,可以更有效地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资金存量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过多或过少都不合理。过多的持有资金,机会成本增多,是资源的浪费,过少的持有资金,有可能危及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应对资金的使用有一个合理的规划,统筹安排。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1、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风雨洗礼,目前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对资金的重要性都有广泛的认同,但是,有些管理者仍然缺少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现金流通链的观念,因此企业在统筹安排资金上,不注重资金预算,缺乏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没有系统的财务分析方法,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上缺少科学性,有时企业账面有大量资金,同时在银行有大量贷款每月负担巨额的财务费用;有时由于过度筹集资金使企业陷入负债再负责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使企业陷入严重的结构性风险中;有时因为流动资金枯竭导致企业资金链条断裂,从而增加企业破产风险。

2、信息传递不及时、失真,从而造成企业决策不科学,甚至不合理、不正确,致使资金无法进行统筹安排。

信息时代,一个企业获取、传递、整理信息速度和能力,已经对企业发展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内部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传递方法陈旧、速度缓慢,致使财务部门难以获取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以至于作出不准确的财务分析,使企业决策者根据这种分析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无法统筹安排、合理配臵,按照决策执行时,有时形成大量资金富余、浪费现象,增加企业财务费用,有时候形成资金紧缺,需要紧急融资,同样造成财务费用的增长。

3、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和事后控制。

企业资金的流转方向及过程与监督、控制脱节,表现在资金体外循环严重,主要是预付款与应收款的管理不到位,内部生产的各个环节资金占用浪费严重,特别是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库存物资的管理上,在事前控制乏力,事中监督落后,事后控制审计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信息反馈制度,缺乏及时处理沉淀资金的措施,在面对多变的市场时,缺乏应变能力,进而使企业的资金运作越来越紧张,最终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

4、资金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大部分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的矛盾突出,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有的企业公司有物资仓库,各个部门还存在部门物资库,资金占用无序,沉淀严重;另一方面又为筹集急需的小额资金而犯难,调剂资金余缺的能力较差,银行贷款余额居高不下,财务费用有增无减。

三、统筹安排资金,多措施并举,充分发挥资金效益,降低财务成本

1、企业在银行融资过程中应灵活采用长贷、短贷相结合的融资方式

为了减少筹资费用,企业不仅要在多家银行间选择条件更优、服务更好的银行;还应该采用长、短贷并存的方式,而不是简单的全部以中长期贷款方式筹集资金。一年期流动贷款利率为5.31%,而人民银行公布的长期基准利率5.94%,如果在资金周转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短期贷款替代部分中长期贷款可节约大量财务费用。一般而言,为了支付大额款项的贷款应以中长期为主,而对小额款项的集中支付应以短期贷款为主,这样,一旦有了资金富余可以立即部分或全部将短期贷款归还,以节约财务费用,即使到期仍没有周转资金,也可在短期贷款到期后办理展期,结合中、长期贷款,形成以中、长期贷款为基础,用短期贷款做周转,到期展期或转中、长期贷款的多层次贷款结构。通过合理安排融资结构,充分享受短期贷款的低利率,降低贷款总体利率,从而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财务费用的目的。

2、在办理贷款支付业务时最大限度的采用“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

应根据企业的全年资金支出编制资金使用进度计划,在此基础上认真、准确地编制月度资金预算。在确保公司信誉、满足支付需求的前提下,做到按计划、按时点支付,尽量做到在一个月集中支付2-3次,根据支付需要,做到用多少贷多少、随用随贷,实现“零存款”和“资金不落地”的管理模式。避免出现贷款、用款时间出现差异而造成资金浪费,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有效地控制账存现金余额,节约财务费用。

3、充分运用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资金沉淀

通常来说,企业会在销售过程中收取部分预付款;在各种招投标活动中会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这部分资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予以退还;另外企业基建、技改等项目在竣工决算时都留有5%-10%的质保金,这部分资金通常在一年以后才需支付,这都将给企业带来一部分的资金存量,充分利用营运资金数量具有波动性及时间价值这一特点,对每月按月形成的营运沉淀资金统筹安排,合理编制存、贷款计划,为确保公司沉淀资金取得最大收益,财务部应熟悉和掌握银行相关制度,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好银行有关政策,与各银行签订最有利的存款协定,例如各种时间段的通知存款,这样就能取得高于一般性活期存款的利息,增加利息收入,又能在合理的时间内使用资金,在贷款时根据各时段沉淀资金的数额贷出差额资金即可,这样就为企业节约了相应的财务费用支出。但这样做有个前提,那就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必须有精确地资金使用计划,能够精准控制非经营性资金支出,才能确沉淀保资金能按照计划使用。

4、灵活、巧妙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支付。

银行承兑汇票一般分三个月或六个月两种,这样真正办理款项的收支就要到几个月以后,这就给企业在使用汇票的操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企业都会在日常业务来往中收取和支付一定数量的汇票,尤其我们瑞丰公司则因为原材料木片为农副产品,在收购过程中面对的是广大农民客户,在结算时需要大量的现金支付,仅今年前10个月支付现金达到7400万元,其它电费、税款等需要现金支出4000多万元,而在销售货款回收却基本上都为承兑汇票,今年截止10月份共收到20224万元承兑汇票,这就需要在汇票使用上下深功夫,需要现金时如何办理汇票贴现,由于汇票贴现各商业银行贴现率不同,因此在那个银行贴现,一次贴多少,用什么样组合,怎样操作才能节省更多的财务费用。一般贴现应尽可能根据资金的需求,使用票面金额大的,期限长的,这样可以合理安排贴现次数节约财务费用;票面金额适中的和小额的汇票尽可能直接支付出去,以节省贴现费用,在经济业务支付过程中尽可能扩大汇票支付范围,可以采用大换小、小换大等手段多支付汇票,付出去多少汇票就等于节省了同等金额现金,减少这部分因贴现增加的财务费用;为了进一步降低贷款规模,企业除了支付收到客户的汇票,还可以委托银行给客户开具汇票,企业支付给银行的手续费是汇票金额的万分之五左右,费用相当低,如果开票金额大的话,可以节约大量财务费用,另外对于不愿意要银行承兑汇票的客户,还可启用买方付息银行承兑汇票方式,我公司自己承担贴现费用的办法,因为银行承兑汇票的贴现利率一般为3.2%-3.7%左右,比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5.31%,还是低了好多,比如我们公司今年直接使用承兑支付11384万元,节约贴现费用105万,办理贴现减少贷款7587万元,节省利息费用31万元,仅这两项为公司节约136万元的财务费用。

5、加强往来账款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往来帐款的管理,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向来极为重要,从建立信用政策、建立客户资信等级到建立销售责任制等方面着手,寻求优质客户,并在此方面一直保持良好态势。此外,货贷的回笼期限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要避免企业因过度提供销售信用而增加资金的流出,严控回笼期限缩短往来款项的帐龄。在回款上尽量争取现金,收取汇票时尽可能取得到期期限短的汇票,在付款时尽可能多支付汇票,并且选择期限较长的汇票,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息优惠、减少财务费用支出。

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有资产中流动性最大,功能最多,使用最频繁的资产,企业如何统筹安排好货币资金收支,降低财务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是本文对该课题的粗浅分析,尚有许多不足,欢迎各位老师斧正。

资金使用计划范文三:

工程资金使用计划

一、编制依据

彭水新城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彭水新城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20xx年重庆市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

2000年《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相应的费用定额 投标人编制的彭水新城建设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二、编制说明

本资金使用计划未包含招标文件中专业分包的第二类工程、甲供主材及设备,估价为万元。

三、资金计划

20xx.11~2012.1 400万元/月×2 800万元 2012.2~2012.3 500万元/月×2 1000万元 2012.4 1200万元 2012.5~2012.6 600万元/月×5 3000万元 2012.7~2012.8 900万元/月×3 2700万元 2012.9 600万元/月×3 800万元 2012.10~2012.11 300万元/月×5 1500万元 14230万元

四、资金管理办法

根据本工程施工体量大,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根据资金管理有关制度,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制订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成立项目资金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对工程的全部资金,分别按收入做出月、询资金支出预算计划,防止盲目开支、无计划支付,单笔支出在10万元以上的必须实现连签制度。

设立专用资金账户:为保证工程按承诺工期交工,必须设立两个专用资金账户即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由项目商务副经理负责执行。业主拨付的全部资金必须无条件全部进入收入账户,合同规定由业主代付的材料、设备款除外。在向支出账户拨付资金时,必须有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项目副经理批准的月度资金计划明细表,方能从收入账户拨付到支出账户中。另外,在月度资金计划中必须留有不少于月度资金5%的应急储备金,作为特殊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动用时需按资金管理要求执行。

资金使用 篇6

摘要:支农资金分散使用导致实际效果与投入力度不匹配。这是各级管理层十分困惑、理论界也相当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在荆门市相关管理部门支持下。文章分析了荆门市支农资金分散使用所派生出的问题,从生产、生活、管理3方面提出了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效应分析。

关键词:支农资金;分散使用:整合使用:效应分析

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比较分散,目标多元化、管理多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结果是大事难办成,小事重复做。课题组在荆门市财政局支持下,取得了荆门市2008年支农资金(中省部分)数据;在荆门市东宝区农办协助下,深入农户进行调研,对荆门市支农资金分散使用所派生出的问题有了一定了解,并对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经济效应有了初步认识。

一、支农资金分散使用派生出的问题

就总量而言,荆门市得到的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补助的资金(不含县市区、农户应当配套的部分),2007年为39771万元,2008年激增为62175万元,本可以集中起来为新农村建设办一些具体的有益事情,但却是“一个西瓜被拆成了芝麻”,部分农民拿着财政补助的钱打了麻将、喝了酒,甚至赌博、买码,使部分财政补助资金流于形式,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一)支农资金分散使用促使其相对短缺

荆门市支农资金(中省部分)仅良种补贴部分,2007年总计6146万元,2008年总计6949万元,总额并不算小,但却分成了6块(见表1)。

有限的支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未形成合力,实际使用效果与投入力度不匹配。从资金来源看,虽然国家高度重视,支农资金投入在总量上逐年递增,但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金融与信贷资金进入农村领域的数量很少,除信用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几乎未参与;农民自筹资金更是困难,农民参与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弱。从荆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看,短缺的资金问题仍旧较为突出。

(二)支农资金分散使用凸显其结构不合理

支农资金具体投向上的分散状况客观上凸显了支农资金总体结构上的不合理,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公益性的项目。因为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而不能实施,由于支农资金缺乏一个长远的、明确的、稳定的投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支农资金整体功能的发挥,导致了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力度不够。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小。

支农资金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小。加强农业重点建设的资金安排不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长期严重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脆弱,未起到“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而且生态环境恶化、抗灾能力下降,导致农业对经济瓶颈制约的持续存在。

事业费支出严重挤占生产性支出,农业生产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这种支出结构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环节,如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获财政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少,导致农民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较低。过低的文化水平,使广大农民接受和掌握科学技术能力差,农业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农村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工作由于投入不足,加大了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三)支农资金分散使用加剧了其管理的弱化

支农资金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客观上形成了多头决策、分割安排使用。普遍存在着财权事权不清、中间环节多、运行缓慢、时效性差、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农业劳动力素质持续较低、生产工具依然落后、农业增长后劲不足、农民收入增幅却在不断下降。

目前支农资金的管理模式。所有涉农事务都是按照类别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资金的使用政策和具体要求不一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使掌握资金和项目分配权的各部门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向等方面很难一致,无法根据整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进行资金投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实际操作中的这种状况。造成资金多渠道管理,难以发挥支农资金综合效益。

由于资金来源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对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不同,导致资金到位率低、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面对部门和项目单位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等问题,执法执罚的力度不够、查处不力、处罚过轻。客观上又促使了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二、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效应分析

通过跨部门、跨资金渠道、跨资金类别等方式,把各个渠道、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形成“乘数”效应。突破发展“瓶颈”,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如果集中力量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办,不仅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诸多现实紧迫问题,还可以有效解决支农资金的相对短缺、结构不合理和管理弱化等看似深层次的问题。

(一)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新产业的培育。产业培育周期长、风险大,一些地方就刻意在改变村容村貌上下功夫,有意无意忽视产业培育和发展。因此,有必要把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只要把道理讲通、并让农民有机会参与到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一定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产条件,应该是支农资金的投向重点,特别是那些直接和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相关的领域。如节水灌溉、草场围栏、农村水电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投入,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和成熟。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使农民及时得到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信息,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投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农业,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强化农业技术开发,推动农业科技转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力,保证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技素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形成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有利于农民生活改善

农民最关心的是看病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大部分农民无钱看病问题,但仍有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如荆门市石桥驿镇白马村5组的一位村民,2007年6月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共花医疗费48647.96元,合管办报销4712.00元,大病救助4000.00元,自费39935.96元。这个原本是村内中等偏上生活水平的

家庭,一下子变成了困难户。仅就支农资金的直补而言,荆门市支农资金(中省部分)粮食直补2007年、2008年没有变化,均为9211万元;农资直补则在2007年10626万元的基础上净增14052万元,如果将这部分净增额集中起来使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一些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老有所养在农村也存在严重问题。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口老年化,四代同堂使1对夫妻要赡养4—8位老人,经济负担沉重。其实,农村养老并非完全没有市场运作的空间,只要政府在相关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借助财政激励政策,出台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具体措施,辅助以适当的行政手段,完全可以改变目前农村资金大量外逃与金融渠道融资不足的现实困难,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三)有利于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支农资金整合是对原有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在参与支农和涉农投资的部门多达16-17个,各部门内部又分别有多个科室负责分配和管理支农投资,各部门、各科室在计划下达方式以及项目管理办法上各自为政,导致一些项目申报和管理按上级部门要求“投其所好”、不从实际出发,甚至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方争取资金、多部门审批管理。上级支农资金多头分配的管理格局,也相应地影响和制约着下级部门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在资金拨付上,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不一致,造成资金沉淀或“跑冒滴漏”。如果能够整合起来,至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支农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资金使用 篇7

一、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 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 要管好用好资金, 提高使用效果, 实现其运动的良好循环, 必须起好步开好局, 资金预算主要指对短期内企业资金盈余和短缺的预测, 预算的基础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预测。从资金预算开始, 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收支作预期安排, 纳入预算管理, 并贯穿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1. 建立资金预算管理机构, 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

成立由财务、计划、生产、劳资等部门和企业领导组成的资金预算委员会, 负责组织编制资金预算草案, 对预算的收支总量、生产经营目标、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大修理资金、生产经营费用等安排进行审定, 对下达给各基层单位的年度费用指标、企业预备资金、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安排进行研究审定, 并研究制定实现预算目标的措施, 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 检查预算执行情况, 督促预算目标的实现。

2. 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

考核采取记分制, 基础分为1 0 0分。在预算完成情况考核中, 预算的实际完成数每超过或低于预算数一定的百分比则给予一定分数的处罚或奖励。最终根据实际取得的分数划分不同的档次, 分档次确定给予多少奖金或扣减多少经营风险抵押金。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考核的方法与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相类似, 最终也是按实际分数所在的档次来确定奖惩。

3. 预算管理的效果是与它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息息相关的。

传统的业绩评价, 多采用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的办法, 而这种办法往往忽略了许多不可比因素, 因此评价结果不够公平, 致使人们不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 于是再好的预算管理模式也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作为考评业绩的依据, 就可以避免传统作法的弊端, 从而提高了人们对预算的重视程度, 进而使预算管理产生好的效果。

二、加强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结算资金管理是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周转的关键, 如果收入不能如期实现, 就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资金结算比例最高, 以后依次是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采购付款管理等, 现金管理、税收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保险管理这几项所占比例很低, 均低于5%。资金结算是资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结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进行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资金和资金集中管理。

2. 物资采购及仓储在企业资金中占用相当比重, 要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 必须加强物资供应的。

一是实行专业化管理, 合理采购分工, 明确管理职责。坚持“货比三家、价比三家”, 就近、就地采购等原则, 大宗物资统一采购, 严格规定基层单位自购范围;二是合理确定经济批量, 组织原材料供应, 减少储备资金占用量;三是缩短原材料卸货、验收入库时间, 做到少环节、快流通、高效益;四是加强仓储管理,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确保各项原材料安全、无损;五是努力压缩库存。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盘活资金存量

企业的一部分资金体现为固定资产, 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同样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明晰产权关系, 谁使用谁负责, 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 防止丢失、损坏, 保证资产的完整、完好, 努力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

推行基层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 在其调动工作、离职、退职前, 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划清责任界限, 防止低价出售、无偿转让等蚕食或侵吞企业资产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了内部结算, 变货币资金结算为内部转帐结算, 简化了结算手续, 加快了结算速度;二是保证了生产资金不被挪用, 实行计划投资, 资金预算制度, 变无偿投资为有偿投资;三是保证了资金预算的顺利实施。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基层单位花销的有效监控, 可以减少或杜绝预算外开支、超计划投资;四是能更好地及时掌握企业资金调整, 特别是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和计算机连网的今天, 企业领导随时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 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 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企业要紧紧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寻求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 才能不断地改善企业管理状况,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书杰:对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思考.北方经贸, 2005 (04)

[2]韩国芹: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会计之友 (上) , 2006 (05)

资金使用 篇8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的管理层对企业各方面、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活动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层作出经营决策。通过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 让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系统化、科学化。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明确企业目标、增强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赖以生存的“血液”是企业的资金, 如果企业没有对资金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 其资金循环可能出现不正常的周转。资金的缺乏将会导致企业无法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益会对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产生影响, 资金的数量和资金的运行速度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产生影响。这样看来, 企业资金与企业的生产效益密切相关。企业通过实施资金预算的计划管理, 可以完善对企业资金的控制, 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让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参加资金预算的编制。企业可以把资金预算计划下达到各个部门、各个员工, 让各个部门、员工参与资金的管理,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企业也可以对资金的实施情况与资金预算计划作对比, 其对比的结果作为奖励或处罚的指标, 可以更好的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资金的管理控制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资金能够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原因在于资金的筹资管理、资金的投资管理、资金的灵活调动和资金的内部控制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可以对资金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有效的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将资金预算计划与实施情况作对比, 发现其中的差异, 并分析其原因。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针对差异企业要采取改善措施,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资金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预算缺乏科学性

从编制形式上看, 现阶段部分企业并没有单独编制企业资金预算计划。一些企业虽然编制了企业资金预算计划, 但将资金预算计划和经营预算计划混合在一起, 资金预算计划的具体内容也仅仅包括资金额度需求、周转次数、预计税前利润等几个项目, 预算与理论脱节, 缺乏科学性。从编制内容上看, 企业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一般运用历史的数据, 没有运用企业未来的预测数据, 没有对企业的未来经济活动作评估, 在编制资金预算的过程中运用的指标缺乏客观性。企业的资金预算流于形式, 部分企业的资金预算仅仅是将企业的数据进行汇总, 没有对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这样企业编制的资金预算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目前, 一些先进的预算编制方法, 例如零基预算、弹性预算, 在企业中没有得到运用, 一些企业用的是比较落后的预算编制方法。

2、资金预算缺乏全面性

企业资金预算的准确合理依赖于企业其他项目预算的科学合理的编制。例如只有企业的经营预算编制的比较合理, 才能对企业原材料的需求、产品成本、制造费用、销售收入等做出合理估计, 从而影响到资金预算编制过程中对资金收入和支出的预测。企业的其他部门参与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程度有限, 也没有具备良好的预算编制能力, 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预算缺乏准确性和合理性。从而对企业的资金预算的编制产生不良的影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的员工对企业预算的编制的认识起步较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编制较好的资金预算。一些企业在编制企业资金预算的过程中, 只有企业的财务人员和企业的销售人员参加, 没有对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有全面的了解, 使得企业的资金预算缺乏合理性, 这样企业在执行其资金预算时也会遇到一些阻力。只有企业在对其他方面的预算编制的较为合理时, 企业的资金预算才可能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

3、资金预算管理缺乏执行力度

企业资金预算的编制没有体现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执行不合理的资金预算时会出现困难。为适应企业在执行其资金预算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 要求企业的资金预算具备一定的弹性, 这也是资金预算与资金计划的一个重要区别, 缺乏弹性的标准缺乏执行性。企业在执行资金预算时可能存在严肃性欠缺、计划外因素多等问题。企业没有足够的重视对资金预算的执行、调整以及控制。企业的财务部门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 并将相关资料交给企业的管理层, 但企业的管理层不重视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 没有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做出相关的处理。一些企业对资金预算编制、调整的权力没有进行划分与制衡, 一些业务的资金预算编制相对简单, 超过资金预算或无资金预算的项目由于资金预算调整权的滥用而照样开展, 资金预算对实际行为的预控作用严重削弱。部分企业没有对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设置激励和惩处制度, 使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没有认识到执行资金预算的重要性, 使企业的资金预算形同虚设。

三、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加强预算的编制

预算管理各个组成部分中, 预算的编制无疑是整个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起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设置多级的资金预算编制, 每级的预算编制都由企业的管理层负责, 下级的预算编制要向上级汇报。通过建立多级的资金预算编制制度, 可以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成本, 促使预算目标更科学, 有利于落实预算编制的责任。如果企业存在子公司、外派机构, 企业可以要求其子公司和外派机构将经营状况、资金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资金的现状反馈到企业, 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其资金的管理和预算的编制。

企业应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由于企业的资金可能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资金预算的编制也会随着变化, 是一个动态的编制过程。企业可以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来编制企业的成本预算、利润预算、销售预算以及现金预算, 通过这些预算的编制, 可以提高企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从而提高企业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预算的编制需要进行修改和讨论。企业的各部门将初步完成的预算编制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修改和批准后, 部门可能会对预算编制进行再调整, 这样形成一个从自下而上, 到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过程, 才会与企业的现行状况更加相符。如企业可以在每年11月份上报下一年度的全年资金预算, 每月26日上报下月资金预算, 上一日上报明天的资金预算。企业还应编制现金流量表来提高资金预算管理工作的效果, 通过现金流量表, 有利于企业掌握资金的现行状况, 掌握资金的流向。

2、加强资金预算的考评和激励工作

资金预算的考评对资金预算管理尤为重要, 没有资金预算的考评, 企业的资金预算可能会流于形式, 资金的预算管理将成为空谈。对于资金的预算, 企业应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督。资金的预算考评是对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执行预算情况的评价和考核。通过对资金的预算考核和评价, 可以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情况、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应积极的落实资金预算计划, 将资金预算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的向企业汇报, 有利于企业了解其资金运行状况、生产经营情况。资金预算的考核和评价是企业下一次的资金预算的基础, 它为企业下一次资金预算的编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实际经验。资金预算计划给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提供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为评价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提供了考核标准。资金预算计划执行的好坏是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对资金预算计划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 一方面可以通过将资金预算计划和资金实际运行情况作对比, 肯定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员工的成绩, 找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 改进企业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可以对员工实行公平、公正的奖励或处罚, 调动企业各个员工的积极性。例如企业的二级单位各部门的用款计划上报给二级单位财务部门, 财务部上报给公司财务部, 财务部根据二级单位上报的资金计划, 汇总后, 再根据生产经营计划和技术改造投资计划平衡全公司的资金计划, 报给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同意后上报企业集团, 企业集团批复后具体执行。然后企业对二级单位按月考核, 分企业资金收入和支出分别考核, 计划准确率在90%-110%之间当月不扣奖, 每超过计划的1%, 当月扣考核单位3分。通过这样的考核制度, 可以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行为准则

对企业财务从业人员的控制, 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核心。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 首先要以《财务从业人员职业操守》的标准作为财务人员的行为准则。企业的财务人员应严格执行企业相关预算编制制度的规定,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做好资金预算编制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为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打下基础。财务人员还应在平时注重收集、整理、分析企业的相关基础数据, 这样可以提高资金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有利于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在平时应加强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可以使其了解和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企业的财务人员应编制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并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进行对账, 对于未达账项要了解其原因。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较高的思想觉悟, 应掌握资金筹资、资金运用的相关知识, 为资金的预算管理作贡献。在日常工作中, 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并敢于制止和揭露违规行为。企业应设置合理的激励和约束制度, 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工作作用。

4、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系统, 其借助网络技术, 将财务公司结算柜台向外延伸到成员单位的电脑终端, 变传统的财务公司柜面结算业务为电子结算业务, 使得成员单位足不出户即可高效、安全、便捷的办理结算业务。企业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系统, 可以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资金的安全提供了技术保证, 同时使得银行与企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资金管理业务流程规范统一, 从而使结算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不论在哪里都可以通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 (TMS系统) 了解各个企业的结算信息以及资金计划执行情况等。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原则包括资金所有权、收益权、使用权不变原则, 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 预算控制原则, 收支两条线原则, 统一领导、集中运作、分级管理、各负其责原则。

利用财、银的直联技术, 将财务公司资金结算向外延伸到外部商业银行, 财务公司无需开设异地账户便可为所有成员企业办理资金收付的相关业务。由于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异地结算没有任何的资金汇划费用, 所有的异地支付业务都等同于本地业务。同时, 成员企业也无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实体结算账户, 就能够随时通过财务公司办理对外资金收付, 对提高资金业务处理的效率, 加速资金周转, 将产生积极作用。通过在资金信息系统中建立外部银行分账户、财务公司账户与企业内部的多级的资金核算账户的对应关系, 在实现集团整体层面资金集中管理的同时, 也有利于企业层面资金集中的实现, 并能够将各项资金收付信息实时核算到企业所属单位的内部资金核算账户, 实现了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资金收入, 不仅能够进得来、分的清, 还能够出得去、分的清。为集团各个层面明晰其资金管理责任, 细化资金核算, 强化内部管理, 构建集团公司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资金核算体系, 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技术手段。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以流程的形式体现扁平化管理的思想, 将权限在流程中体现, 资金管理人员的岗位角色设置在业务流程中, 结合内控办法, 每个管理岗位的操作人员只能在事先设定的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 并必须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的管理控制节点, 体现集团总部及企业的管理监控要求, 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和控制操作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文章首先探讨了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的概念以及资金预算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接着分析现阶段企业资金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针对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了相关对策。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企业资金预算管理的工作还不够完善, 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 以及企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随着法律监督能力和审计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的资金预算管理将会越来越完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将会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丁晓慧, 《浅析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会计之友, 2008.31

[2]姜亮, 《加强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经界, 2009.1

[3]原晋英, 《如何加强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财经论坛, 2008.5

[4]何宏伟, 《浅谈企业资金的预算管理》, 煤炭经济研究, 2008.10

[5]汪雪松, 《探讨企业资金预算管理》, 长三角, 2009.3

资金使用 篇9

一、支农资金分散使用派生出的问题

就总量而言, 荆门市得到的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补助的资金 (不含县市区、农户应当配套的部分) , 2007年为39771万元, 2008年激增为62175万元, 本可以集中起来为新农村建设办一些具体的有益事情, 但却是“一个西瓜被拆成了芝麻”, 部分农民拿着财政补助的钱打了麻将、喝了酒, 甚至赌博、买码, 使部分财政补助资金流于形式, 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一) 支农资金分散使用促使其相对短缺

荆门市支农资金 (中省部分) 仅良种补贴部分, 2007年总计6146万元, 2008年总计6949万元, 总额并不算小, 但却分成了6块 (见表1) 。

有限的支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未形成合力, 实际使用效果与投入力度不匹配。从资金来源看, 虽然国家高度重视, 支农资金投入在总量上逐年递增, 但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同时, 金融与信贷资金进入农村领域的数量很少, 除信用社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和民间资金, 在新农村建设中几乎未参与;农民自筹资金更是困难, 农民参与自筹资金的能力较弱。从荆门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看, 短缺的资金问题仍旧较为突出。

(二) 支农资金分散使用凸显其结构不合理

支农资金具体投向上的分散状况客观上凸显了支农资金总体结构上的不合理, 一些基础性、全局性、公益性的项目, 因为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而不能实施, 由于支农资金缺乏一个长远的、明确的、稳定的投资方向, 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支农资金整体功能的发挥, 导致了对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导向力度不够, 对社会资金吸引力小。

支农资金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比重小。加强农业重点建设的资金安排不足,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长期严重不足, 导致农业基础脆弱, 未起到“公共基础设施”的作用, 而且生态环境恶化、抗灾能力下降, 导致农业对经济瓶颈制约的持续存在。

事业费支出严重挤占生产性支出, 农业生产科研投入严重不足。这种支出结构使得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环节, 如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获财政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 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少, 导致农民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较低。过低的文化水平, 使广大农民接受和掌握科学技术能力差, 农业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受到相当大的限制;农村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工作由于投入不足, 加大了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差距, 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

(三) 支农资金分散使用加剧了其管理的弱化

支农资金受行政管理体制影响, 客观上形成了多头决策、分割安排使用。普遍存在着财权事权不清、中间环节多、运行缓慢、时效性差、使用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直接导致了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支农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 农业劳动力素质持续较低、生产工具依然落后、农业增长后劲不足、农民收入增幅却在不断下降。

目前支农资金的管理模式, 所有涉农事务都是按照类别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 资金的使用政策和具体要求不一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 使掌握资金和项目分配权的各部门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向等方面很难一致, 无法根据整个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 进行资金投入结构调整和优化。实际操作中的这种状况, 造成资金多渠道管理, 难以发挥支农资金综合效益。

由于资金来源分属不同部门, 各部门对管理的具体要求和规定不同, 导致资金到位率低、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面对部门和项目单位截留、挤占、挪用支农资金等问题, 执法执罚的力度不够、查处不力、处罚过轻。客观上又促使了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二、支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效应分析

通过跨部门、跨资金渠道、跨资金类别等方式, 把各个渠道、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支农资金整合使用, 形成“乘数”效应, 突破发展“瓶颈”, 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如果集中力量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办, 不仅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诸多现实紧迫问题, 还可以有效解决支农资金的相对短缺、结构不合理和管理弱化等看似深层次的问题。

(一) 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新产业的培育。产业培育周期长、风险大, 一些地方就刻意在改变村容村貌上下功夫, 有意无意忽视产业培育和发展。因此, 有必要把支农资金集中起来使用, 只要把道理讲通、并让农民有机会参与到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 一定能够得到农民的支持。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基本生产条件, 应该是支农资金的投向重点, 特别是那些直接和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相关的领域, 如节水灌溉、草场围栏、农村水电等小型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农村社会服务体系投入, 促进农村市场发育和成熟。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 使农民及时得到农业生产所必需的信息, 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投入, 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水平,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现代农业是科技型农业, 要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 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投入, 强化农业技术开发, 推动农业科技转化进程, 提高农业生产力, 保证农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切实采取措施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技素质, 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强化农业技术培训, 形成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 有利于农民生活改善

农民最关心的是看病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虽然解决了大部分农民无钱看病问题, 但仍有部分农民因病致贫。如荆门市石桥驿镇白马村5组的一位村民, 2007年6月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共花医疗费48647.96元, 合管办报销4712.00元, 大病救助4000.00元, 自费39935.96元。这个原本是村内中等偏上生活水平的家庭, 一下子变成了困难户。仅就支农资金的直补而言, 荆门市支农资金 (中省部分) 粮食直补2007年、2008年没有变化, 均为9211万元;农资直补则在2007年10626万元的基础上净增14052万元, 如果将这部分净增额集中起来使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缓解目前存在的一些农民因病返贫的问题。

老有所养在农村也存在严重问题。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口老年化, 四代同堂使1对夫妻要赡养4-8位老人, 经济负担沉重。其实, 农村养老并非完全没有市场运作的空间, 只要政府在相关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 借助财政激励政策, 出台税收优惠和财政资金补偿金融机构贷款风险等具体措施, 辅助以适当的行政手段, 完全可以改变目前农村资金大量外逃与金融渠道融资不足的现实困难, 引导资金回流农村。

(三) 有利于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

支农资金整合是对原有支农资金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现在参与支农和涉农投资的部门多达16-17个, 各部门内部又分别有多个科室负责分配和管理支农投资, 各部门、各科室在计划下达方式以及项目管理办法上各自为政, 导致一些项目申报和管理按上级部门要求“投其所好”、不从实际出发, 甚至一个项目多头申报、多方争取资金、多部门审批管理。上级支农资金多头分配的管理格局, 也相应地影响和制约着下级部门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式。在资金拨付上, 不同来源的资金拨付渠道不一致, 造成资金沉淀或“跑冒滴漏”。如果能够整合起来, 至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 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支农资金管理, 提高使用效益。

支农资金整合是对公共财政资源进行的再次优化配置。整合财政支农资金, 突出财政支持重点, 有利于改变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现象,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湖北省枣阳市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是:中央、省有严格用途要求的一些专项资金, 暂不纳入整合范围, 凡省直各部门支农资金一律整合。山西省石楼县支农资金整合的经验更是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该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 省、市资金下达后即划入该账户, 单独核算、封闭运行, 做到多个龙头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出水, 同时建立资金报账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 项目启动时只拨付少量资金, 待初检合格后再拨付后续资金, 对初验或复验不合格的项目停止报账;对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 按项目完成质量、经济社会效益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参考文献

[1]、国家农发办调研组.路子新步子快效果好——关于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的调查[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08 (1) .

[2]、单学勇.整合财政支农资金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1) .

[3]、万俊民, 王守印.旬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调查[J].西部财会, 2008 (1) .

[4]、王树红.推进支农资金整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山西财税, 2007 (11) .

[5]、张旭.浅谈财政支农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8 (3) .

[6]、邓庆胜.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 2007 (11) .

资金使用 篇10

一、专项资金的管理现状

1、专项资金的含义及特点

在当前各种制度和规定中,专项资金有着不同的名称,如专项支出、项目支出、专款等,并且在包括的具体内容上也有一定的差别。但从总体看,其含义又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用于完成专项工作或工程,并需要单独报帐结算的资金。也就是说,专项资金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按项目核算。

2、专项资金的构成与分类

目前对专项资金的构成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从财政资金管理的情况看,在日常操作中,一般采用的是“扣除界定法”,即扣除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以外的,由财政安排或追加以及上级单位拨付的财政资金,全部作为专项资金。从支出性质分类,专项资金包括个人部分(如:专项补贴、专项奖励等)和公用部分(如:专项购置、专项修缮等);从支出用途分类,可以将专项资金分为基本建设支出、专项业务费、专项支出购置、专项修缮和其他专项等。

3、当前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

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对各人和家庭的补助和专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人员经费)和商品和服务支出(公用性经费)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些专项支出,应当按照批准的项目和用途使用,并需要单独项目的专项报帐结算,即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同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已完成项目的专项结余,报经主管预算单位或者财政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否则就上交财政。

一些制度、规定、办法的出台,无疑使专项资金从预算、执行、核算各个环节做到了有制可依,对规范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难以用现行制度予以解决和规范,亟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二、专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科学界定

专项资金是财政分配用于专项事业的资金,是公共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公共支出分类主要有理论分类和统计分类两种,但无论哪一种分类方式,均对专项支出没有明确的界定。现行制度中虽然将专项资金解释为财政或上级拨入用于专项工程或专项事业的财政资金,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定额的人员和公用经费外其余都属于专项,纳入专项资金管理。因而,由于对专项资金不同的界定,在管理和统计的口径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对于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收入,目前规定是应全额上缴财政专户,使用时由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再予拨付。这类资金是否属于专项资金,在界定上就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管理方式。在各地财政部门,有的将其纳入综合预算,实行收支脱钩,并将拨付的资金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用款单位不得随意挤占、挪用;有的虽也纳入综合预算,但未实现收支脱钩,拨付的资金不作为专项资金管理,其结余部分由用款单位自行决定开支。使得大量超标准、超定额的人员经费、公务经费和一些不能在业务费中开支的费用挤入预算外收入的现象出现,形成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个人收入和待遇大大高于没有收入的单位,导致同是行政单位但收入待遇上却苦乐不均。

2、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不够规范,分配不够合理

近年来各地财政预算中普遍推行了部门预算和细化预算的编制方法,基本上实行的是“人员经费按标准,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实际”。但对于专项资金如何按实际,缺少明确的定论。换句话说,就是专项资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标准和依据。在预算编制中缺少对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预测和编制方法上没有实行完全意义上的“零基预算”。

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是指专项支出总额中各类专项的组合以及各类专项在整个专项总额中的比重。专项资金的结构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政策趋向和变化,其优化与否关系着单位科室能否在一定财力约束下有效地履行其职能。由于当前财政对专项资金没有科学的界定,各地财政对专项资金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测算比重上会存在一定差异,但从一般情况说,对于大类的专项统计口径应该是基本一致的。从有关的资料了解当前专项资金分配结构情况:以某城区2001年大类专项支出情况为例,除基本建设支出、卫生经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占到10%以上外,其他项目比重均低于8%。这一分配模式,形成专项资金使用分散,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专项资金使用中违规现象严重。

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专项资金管理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办法,但在专项资金使用与核算上仍存在着大量的违规现象。

年终突击花钱现象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完工项目的专项资金结余应上缴财政或报经财政批准后方可留用。一些用款单位为了不上缴专款结余,年终突击花钱、突击采购。如:有的用款单位采取在年底之前,单位各科室根据专项的预算统计结余金额后,进行突击购置;或者将尚未开工的项目的专项支出,提前拨付,并且“以拨代支”列入当年支出等等,以达到期末不留结余,从而不上缴财政的目的。

重复购置,设备闲置,资金浪费现象尚未杜绝。一些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攀比之风盛行,对于一些不经常使用的设备,如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和一些大型仪器设备等,存在着“别人有,我也要有”的错误观念。由于利用率不高,形成购置后设备闲置,无形中造成资金的浪费。

三、主要成因分析

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弱化。在专项资金支出管理方面尤为突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表现在预算下达后,单位一般根据各业务部门的所申报进行二次分配后在专项支出过程中,财务支出监督滞后,支出监督的方式方法落后,主要应付财政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日常监督少;事后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对某一事项和环节询问多,全方位跟踪监督少。涉及监督和管理的制度和法规相对滞后,对于一些不按预算执行或随意改变支出用途的各科室,目前单位财务会计一般等发现后尽量予以协调、向财政请示调整专项预算或只是要求今后予以杜绝,而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使得监督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直接影响了财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使管理手段相对弱化,导致财务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一些制度和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管理的要求。现行制度中有些条款过于粗放,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支出中,“经常性公用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这种将经常性公用支出与专项支出项目进行笼统规定的条款,与目前实行的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此类问题在现行财务制度中同样存在,形成预算实现了细化,但核算尚未细化的问题,给监督和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各单位财务部门缺少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和跟踪问效。对于各科室上报的各类专项资金更多的只从数字上简单汇总,用于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没有从财务角度加以分析和利用,特别是缺乏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综合评价以及相关同类专项使用标准的归纳和确定的了解。

四、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的一些建议及思路

尽快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专项资金的分类不是核算问题,而是财务管理问题。应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明确哪些项目应作为专项资金管理,确定统一的专项资金统计口径,从而达到科学管理,有效监督的目的。我们建议:除按规定定额确定的人员经费和经常性公用开支的公务费(包括特殊部门的经常性特殊经费)等支出作为财务基本支出外,其他财政安排、追加或上级拨入的经费(包括预算内、预算外)应全部作为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同时,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每年对基本支出与专项支出的项目进行相应调整,尽量避免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具体内容上的重叠。对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界定与分类,不仅有利于用款单位对专项资金的核算管理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和开展综合评价。

建立项目库,规范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以我站为例建议建立总站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加强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是防止资金浪费,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必要前提。所谓建立“总站专项资金预算项目数据库”,就是根据总站发展规划,制订总站三年工作目标,并将该工作目标细分至各业务科室。根据各业务科室工作目标,依据财力编制上报各年度滚动预算计划,并依据该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数据库。对照当年预算计划分析整理本年预算执行情况,研究影响本年度预算执行的各相关因素。根据三年中心工作指标,以6个月为界,编制三年业务项目滚动预算。根据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参照预算政策的变动状况,每6个月对预算项目进行修订和补充。

细化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管理监督。增强预算本身的透明度,就是要细化预算,使预算支出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和每项支出的每一款。而专项资金监督必须贯穿在整个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即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事前管理:在申报专项资金时,项目实施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应依据国家财政法规要求及产业政策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项目资金编报的各类因素,编制项目资金用款计划,并就用款理由、计划规模、预期目的等事项填报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表。事中管理: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落实项目负责人,对金额较大的支出项目要签订合同,财务部门应对照项目下达指标及工作计划,真实、全面、完整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反映,坚决杜绝虚假支出,不得任意改变项目内容或扩大使用范围,保证专款专用,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事后管理:专项资金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部门会同各相关部门应依据项目计划对项目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予以整改,最后通过整改后的情况撰写项目总结。

建立专项资金效绩评价。目前实施绩效评价的方式很多,而对于专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应采取何种方式,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内容来确定。对于效益是经济的、有形的、可以用货币衡量的支出项目,可以采用成本—效益评价法;而对那些成本易于衡量,但效益却不易衡量,而且通过此项支出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不可能以任何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支出评价,则可以采用“最低费用法”。例如对于我站实验室仪器设施支出,可以通过测算人群占有量和设备利用率,及调查该设备对化验、诊断的作用等,与相尽或同类地区比较,确定目前条件的最低配备量,若评价结果超过这一指标,再行购置,将会造成设备闲置,资金浪费,反之则相反。此外,对于一般性专项资金还可以采取“比率分析”、“比较分析”等方式对专项资金结构和增减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资金效率情况。实施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可以在事前,也可以在事中或事后。事前评价,有利于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事中评价,可以分析研究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后评价,则可以审查和评价对项目支出成果是否符合目标要求。

总之,通过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效绩评价分析制度,对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资金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降低存货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篇11

关键词:存货管理;存货成本;资金效率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企业的营运资金中包括现金、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和存货等。企业持有充足的存货,有利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停工待料,无法生产。然而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资金或应付帐款的增加。针对铁路基层站段来说,路局拨付的运营款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加强对存货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目前存货的采购方式

目前市场上物资采购的主要方式有:招标采购、比价采购、零星采购和紧急采购等。具体到我段的物资采购方式有三种:局采配送物资、局定配送物资、站段自购物资。

(1)局采配送物资。这部分物资的采购,由材料计划员申请物资采购计划,报物资供应段,由物资供应段报局物资处采购供应。局物资处是物资进料渠道的主管部门,负责进料渠道的审定和局采物资进料渠道的供应落实。

(2)局定配送物资。这部分物资的采购由材料计划员申请物资采购计划,报物资供应段,由物资供应段采购供应。物资供应段负责局定配送物资进料渠道的供应落实。这部分存货主要是指按生产计划需要的原材料及配件,如:汽油、柴油、大型客车互换配件等专用材料,主要用于日常生产。这部分资金路局结合我段实际情况,以通知书的形式,通过内部往来进行核算。

(3)站段自购物资。自购渠道由材料科在路局规定自购范围内组织对太原、大同、临汾自购渠道进行初评,经段采购领导组审批后,报局物资处审核执行。这部分存货主要是指与生产紧密相关,单位价值较小,在市场上能够采购到的原材料及配件。这部分物资中空调电气配件和民用配件居多,还有一部分是用于客车检修应急任务的用料。

2 加强进货管理,阳光采购物资,保证监督有效

我段材料存货的自购,一般要占到路局下拨运营资金的二分之一还多,因此如何用好有限的资金是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确定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借鉴“零库存”的管理思路,控制存货占用资金,使之最小。对于企业来说,存货的采购是生产的准备阶段。为了保证维修后的客车能够安全平稳的在线路上行驶,必须采购适用、价格公道、质量合格的原材料。为管理好进货业务,应加强采购业务的内部监控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存货采购的用料申请控制制度。为使存货既能满足需要,又能防止由于存货过多而造成的积压风险。在确定存货采购时,应根据每月的段修、维修、运用修数量,由各车间对待修车辆会检后,提出材料配件用料申请,用料申请必须注明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报材料科。材料科根据实际用量与库存量计算采购量,与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确认,保证在资金预算范围内进行采购,同时防止已经采购的存货又重复执行。

(2)订货控制制度。为了保证物资供应的质量和规范供货渠道,必须对物资供应单位进行合格供方评定,评定由材料科依据企业情况、供应价格、质量保证能力、生产部门使用情况提供评审单,由采购领导组审批后方可执行。大宗物资必须招标采购。物资采购领导组定期对实际供应价格同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对控制采购成本进行有效监督。

(3)货物验收控制制度。当所订购的货物到达后,由送料单位交料人员凭发票明细向段管库人员交料,管库人员要核对品名、型号、材质、规格尺寸、等级,检查物资的外观质量,查对出厂合格证件。按上级规定需要送检的材料如油脂、煤等由管库员通知有关车间和部门按抽检比例取样进行化验、探伤、试验,合格后由检验部门出具检验记录,检验合格后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对进料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管库员要立即进行标记,隔离存放,填写记录,通知材料计划员做退货处理。

(4)记帐付款或应付款控制制度。由采购申请单、订货单和收货单共同购成的收货业务完成后,会计部门就取得了供货方的发票和收货单等表示货物已经验收进库并应支付货款或应付帐款的原始凭证。财务科为物资价格管理的动态控制和最终监督部门,将财务成本控制、资金管理渗透于物资购销业务全过程,保证价格监控正常运行。原始凭证经会计人员审核无误后,财务部门应该及时记录存货的增加和银行存款的减少或应付帐款的增加。

3 加强存货分类管理

作为全局唯一的客车段,物资存货种类之多,可谓全局之最,从几十年前的22型客车到目前比较先进的动车组、19K高包车,每一种车型都有它所特有的材料配件;从几角钱一个的螺丝到几万元的高价互换配件,多达上万种,这就需要企业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

灵活掌握的ABC存货管理方法。

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主要包括金属钢材类、油脂类。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金额的70%左右。B类物资主要包括机电产品、车辆配件,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A类和B类物资一般为局采配送物资和局定配送物资,很少占用我段自有资金。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主要包括生产急用料、民用料等。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C类物资一般为站段自购。严格管理、杜绝个人私用、反对浪费是减少自有资金支出的有效办法。

4 加强段制品、利材品的开发

段制品、利材品的开发与生产是站段为解决铁路运输设备配件供应不足而自己有一定技术能力进行一些配件的加工生产。逐步扩大段制品生产范围也是缓解企业资金紧张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如2008年8月我段段段制品收入3.6万元,材料成本2.8万元,主要产品有:不锈钢立罩、调整丝杠等,形成这些产品主要需要钢板、铁皮等物资,这部分物资为局定配送物资,由物资供应段供应,并未消耗我段自有资金,只花费少量人工成本。相比而言,比直接去市场采购此类物资,节省了大量自有资金。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些重要材料、配件的自加工,一定要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确认,符合相关技术、安全条件后,方可生产。

5 严格控制材料消耗,开展收旧利废

存货物资作为企业资金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要想减少消耗,就必须加强原材料的收、发、存,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存货周转天数。加强库存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积极处理积压存货,确保物资无损完整。同时,修旧利废也是减少资金占用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一些单位价值较大的空调配件、电器配件,如果一损坏就进行更换,必然使资金占用增加,而通过一定的修理,更换一些损坏的零小件,使其达到规定的使用条件,也可降低成本,减少资金占用。

资金使用 篇12

1 做大“三农”政策资使用金“蛋糕”

1.1 按照“三个高于”要求, 加大本级财政“三农”投入力度

按照中央“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的要求, 努力增加财政“三农”投入。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对县市“三农”投入的同时, 通过考评激励和奖惩激励等措施, 将支农资金分配和各地投入力度挂钩, 引导镇村各级组织不断加大“三农”投入, 防止出现财政“三农”支出“上进下退”现象, 确保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

1.2 吃透国家“三农”政策资金, 积极向上争取“三农”项目资金

当前国家财政“三农”政策资金将向五个方面倾斜:一是向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投入倾斜, 二是向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倾斜, 三是继续向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投入倾斜, 四是向农业农村项目整合倾斜, 五是向“老、少、边”区扶持倾斜。因此, 要认真研究新时期国家“三农”扶持政策, 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产业化及专业化、装备设施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加大“三农”项目资金申报力度, 注重“三农”政策项目资金的整合, 大力推行整体推进、连片开发。

1.3 创新“三农”投入引导机制, 放大“三农”政策资金效应

积极运用市场运作、资金整合、贷款融资、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机制, 逐步将财政资金由分散支持向整合使用转变, 由简单补贴向以奖代补转变, 由财政直接投资向财政贴息扶持转变, 充分发挥财政支农政策的导向功能和放大效益, 充分发挥农村土地使用权、林权、基础设施的使用权等产权因素, 引导产权要素有序流动,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积极支持发展包括农村小额信贷在内的各种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微型金融服务, 继续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通过加强宣传引导, 完善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投资和社会捐资向“三农”投入, 让“村企共建、结对帮扶”等措施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重要力量。

2 把握“三农”政策资金重点投向

2.1 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提高“三农”政策资金科技含量

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的, 切实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运用等方面的投入和倾斜, 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大力支持农业科技推广, 提高农产品质量。按照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重点支持现代种业繁育推一体化发展, 积极争取资金扩大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有机质提升、粮棉油高产创建、基础农技和示范县等项目实施范围, 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二是继续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畅通转化应用通道, 增强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 完善以农业科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为重点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 支持引导农业部门承担农技推广项目, 建立政府投入与服务绩效挂钩的农技推广激励机制。四是完善农民科技培训支持政策与机制, 重点支持农村农技人员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五是进一步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力度, 增强合作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的服务能力, 研究建立涉农项目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接机制, 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支农项目和承担“三农”政策资金项目建设任务, 健全“三农”政策资金项目资产管护长效机制。

2.2 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围绕中央“三化同步”要求, 按照“集中投入, 突出重点, 连片开发, 做大做强”的思路, 建议继续重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继续支持粮食、油菜、生猪、水产四大农业产业, 加大对四大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二是建设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工程建设, 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通过积极整合资金和持续投入, 支持打造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农业产业精品, 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三是积极支持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农超对接”、“订单生产”等模式, 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 用现代管理经营农业。四是积极支持农业品牌、地理标致产品创建。

3 突出“三农”政策资金整合效应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 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 整合多渠道“三农”政策资金, 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使用高效、运行安全的资金使用管控机制。整合的资金范围包括:除救灾性和具有特殊用途资金外, 市级所有支农资金, 包括财政部门管理分配的各项预算资金;中央、省、地 (市) 部门的专项支农资金, 包括财政、发改、农业、水利 (饮水安全) 、林业、国土、环保、交通、移民、扶贫、科技、能源、商务、供销、住房城建 (城镇化、城乡一体化) 、农办 (新农村) 等部门的“三农”项目和资金;市 (县) 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支农资金。一是设立整合平台。依据该市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来设立“三农”政策资金整合平台。二是严格“三农”政策资金项目申报把关。每年各涉农部门根据已建立的整合平台来申报财政“三农”项目, 由市“三农”政策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审核报批, 没有整合的项目不予申报。三是加强整合“三农”政策资金管控, 严防不按项目要求实施、严防整合资金不按规定程序使用。凡属整合范围的所有“三农”政策资金, 必须推行“三农”政策项目管理责任制、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委托中介机构检查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 确保“三农”政策资金管控与治理规范、安全、有效。

4 加强“三农”政策资金治理体系建设

4.1 完善“三农”政策资金管控制度体系

一是全面加强“三农”政策资金治理制度体系建设。按照建设法治财政的要求, 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各项“三农”政策资金和农业财政管理制度, 及时填补制度建设上的“空白”, 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三农”政策资金治理制度体系。二是不断加大制度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支农惠农的“三农”政策, 努力使广大农民朋友心里始终有一本明白账, 大力推行财政政务公开, 实施“阳光财政”, 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三是建立“三农”政策资金管控使用奖惩机制。在严肃查处问题和问责的同时, 大力表彰和奖励“三农”政策资金管控先进单位和个人。

4.2 严格“三农”政策资金过错问责追究

一是建立“三农”政策资金责任管理制度。对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的单位, 建立违规违纪问题登记制度, 对有不良记录的地方, 除工作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外, 在安排“三农”政策项目和资金时予以挂钩, 增强财政和涉农部门“管钱”、“用钱”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二是严格“三农”政策资金责任追究制度。建议严格推行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某省“三农”政策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对农业和农民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资金、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及救灾资金等, 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筑起“三农”政策资金红线, 时刻亮起“三农”政策资金红灯, 确保广大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健康发展。

4.3 强化“三农”政策资金监督检查

上一篇:当代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下一篇:煤炭水文地质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