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过程(共5篇)
协作过程 篇1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环境下重要的教学模式,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异思维、批判思维、探索发现精神、与学习伙伴的合作共处能力非常重要, 许多国家都已开始研究协作学习教学模式并予以实践。Wiki (维客) 技术正式诞生于1995年, 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性软件, 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 Wiki式写作站点可以有多人 (甚至任何访问者) 维护, 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由于Wiki模式是建立在直接发布的基础上, 能够方便地在群体协作中创造出成型的知识, 协作者自己的创造越多, 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 同时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就越多, 因此Wiki可以充分调动众多个体的力量, 在WIKI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研究过程中, 教师能够最直接体验到的收益是在WIKI环境下的教案设计和不同方式的教学环节设计。因此可以尝试把Wiki的协作性引入到实践网络教学的教学课堂中, 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性能。现有的研究在它的应用模式、教学实践、Wiki和具体教学的融合的具体实践都刚刚开始和起步, 如何考虑到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正视学生的积极性和才能,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水平,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和特点, 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潜能。鉴于此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讨Wiki用于协作学习和过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研究对象
根据研究目的, 选取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年级学生 (60人) , 分两个自然平行班, 07501班28人 (对照班) , 07502班32人 (实验班) 。
二、研究目的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为研究背景, 结合Wiki技术、网络协作学习、学生评价体系模式构建“基于Wiki网络协作型学习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实践技能和小组协作能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自身能力、改善教学效果。探索“网络协作学习平台”和“评价体系”的融合。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 达到“协作学习”和“评价过程”的相互影响, 实现对学生的正向激励, 使之更加有信心地参与到协作学习之中,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 达到真正的网络环境下新型学习模式的改革。
三、调查研究
1. 现状调查。
(1) 日常课堂教学效果质量调查; (2) 教学效果影响因素调查; (3) 课程之间关联调查; (4) 外语、专业及理论、实践结合情况调查; (5) 网络教学的实施情况调查; (6) 希望达到的网络教学的方法、手段、评价、效果调查。
2. 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78%的学生认为教学效果一般或者不好, 并且50%认为影响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因素在于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教师的方法和手段不符合自己的接受方式和习惯, 可以看出普通的课堂教学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同时, 51%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之间没有关联或者目前还没有意识到关联, 同时67.2%的学生在外语专业级理论和实践中没有结合或者没有尝试过。另外, 普遍认为当前的网络教学只是迫于考核, 没有起到了日常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结合的作用, 从调查中还发现, 43%的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日常课堂教学脱离于网络教学平台, 之间没有任何的关联和约束, 没有起到激励和反馈的效果。并且60.2%的学生反对分数的评价, 认为没有对学生实现全面的考核和认同。
3. 研究路线。
(1) 组建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年级的两个自然平行班中, 将07501班设为对照班 (28人) , 将07502班设为实验班 (32人) (简称实验班和对照班) 。 (2) 根据调查的结果, 构建“基于Wiki网络协作型学习平台”, 调整日常课堂教学和评价机制, 做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看待学生的学习。 (3)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阶段性考核并检验其效果。
4. 研究手段。
Wiki网络协作平台、Wiki课堂教学反思、Wiki协作小组机制、小组竞争机制、小组交叉打分修订词条、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四、研究内容
1. Wiki协作学习网站开发过程。
(1) WAMP (Web2.0+Apache+My SQL+PHP) 环境的构建。系统采用PHP动态网站技术、My SQL数据库技术和Media Wiki建站技术进行基于Wiki的互动协作教学平台的实现, 运用PHP服务器配置技术来实现教学平台的后期测试。 (2) 平台构建中解决WAMP的主要问题:从不同的电脑和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会出现, 格式上的混乱:修改配置文件php.ini:short_open_tag=On;IIS和Apache的端口冲突问题:修改apache服务器启动端口, Listen 8081, Server Name localhost 8081;Apache服务器在某一固定端口下如何能让局域网中用户访问:修改配置文件Httpd.conf:Deny from None, Allow from All;Alias Diretorys:Deny from None, Allow from All。 (3) 平台所实现的主要功能:学生通过创建词条和编辑词条实现在不同特征课程中的协作, 并在平台中跟踪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任课教师通过锁定、推荐、审核等多个渠道对词条或者专题进行教学监控。;学生和任课教师随时可以实现对词条不同版本的对比, 方便任课教师和学生能够看到不同版本词条的区别及主要每个版本词条学生的主要贡献;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 开设版面:课程关联区。由各任课教师和学生以实例和应用为线索, 提供各科课程之间的关联和应用, 供学生学习和探索。尤其提倡在信息技术、理论和技术、语言和专业之间的关联实例。
2. 网络课堂教学机制的调整。
为了达到日常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结合, Wiki课堂的协作学习模式是协作小组、学生成员、任课教师和协作环境四要素在不同的网络教学策略下而形成的, 针对不同性质的课程要采取不同的网络教学策略, 包括:引导策略、交互策略、监控策略等, 首先进行Wiki课堂反思:课前、课堂、课后的结合。Wiki课堂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Wiki课堂以《VB.NET程序设计》课程“用函数编程实现数组的基本过程”一节为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掌握VB.Net编程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提高同学们的编程能力和实践开发能力;本课程在Wiki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协作学习、课堂实践、项目实践等几个环节。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协作完成的教学策略完成教学活动。以下是本次教学的教学过程体现。
(1) 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基本实践操作练习准备。 (2) Wiki课堂教学:新知识点学习知识体系构建———函数编程知识点, 其中包括课堂实践练习;Wiki平台中组内合作完成基本实践操作练习———要求在协作环境中用新知识点实现已学内容的要求, 本次课学习了新的知识点的同时也复习和巩固了已有知识;Wiki平台中小组间互相修订词条———激发学生的兴趣, 展开协作学习。 (3) Wiki课堂教师的作用:引导;监督—通过对Wiki课堂中主题的监控, 监督同学们的学习进展, 把控方向, 同时还能够通过同一主题的不同版本发现同学们的问题,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与教学引导;评价—对协作小组的成果进行评论和推荐。 (4) 课后总结:组间互相学习;个人、小组知识总结;Wiki平台中课后笔记词条完善、课后实践练习;任课教师根据Wiki平台小组学习情况和内容调整教学计划;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拓宽发挥空间、改变学习态度, 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的学习。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过程性评价机制的实施。
(1) 相关理论:对学习者的考核, 包括学生在这门课中的作业与考试的评价、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通过此Wiki平台中学生的登录次数、对不同词条的编辑和创建的贡献来实现对学习过程参与度的评价, 同时任课教师由此可以做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程度的曲线, 帮助评定课程学习过程的态度、平时成绩和学习效果。 (2) 特点: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 形成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指导的评价体系, 以过程评价和正向激励评价为主体, 注重学生的成长历程, 具有多元化评价主体和评价主体之间的互动性等特点。 (3) 具体方法:小组互评;通过引申练习的实现, 小组内互相学习和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通过不同内容的提交, 以及相应学生针对不同的词条编辑的贡献, 同学之间有一个互评的过程;任课教师的参评;通过每个学生以词条的形式所发表笔记、心得、作业、作品等内容, 以及对不同版本词条的贡献进行参评, 并和平时成绩挂钩, 给学生以鼓励和正向激励。最终以发布词条的数目、编辑词条的数目、不同编辑词条中的贡献按照3:2:5的比例生成平时成绩, 并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对于水平和能力比较高的同学, 对于词条的水平自然可以加以识别, 因此, 此方法还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重点参考学生在“课程关联区”中的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此专业领域的认识和学习层次、能力、理论实践水平等各方面的指标。 (4) 目的:过程性评价的核心目的不是给学生打出分数或者判定等级, 而是给师生提供信息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习的质量, 同时评价直接用于教学调整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5) 监督手段:通过此协作学习平台所实现对学生的监督手段有学生登录次数、学生在线学习经历、竞争小组间的交叉修订词条和学习、通过引申实践练习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和不同水平等。
五、研究结果
1. 课堂考核。
通过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在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级07501 (对照班) 和07502 (实验班) 班级的《VB.NET程序设计》课程中的Wiki课堂教学的实验, 发现实验班在具体实践操作练习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期末优秀和良好的总体比例有明显上升。具体考核数据如下所示。
经过3个多月的Wiki课堂教学, 通过“课程教学区”、“课程关联区”等各方面的协作学习, 发现在上机实践操作性能、课程之间关联、学生基本技能、对专业认识等各方面实验班都好于对照班, 学生积极性明显增加, 整体水平有所上升, 过程评价和考核对学生的正向激励作用明显。
2. 实践考核;
经过实践锻炼和Wiki课堂学习, 2007级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参与完成了天津外国语大学培训中心、天津外国语大学思政部、天津外国语大学就业网、天津市澳门路社区政协联络站、天津市西青信息港等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过程, 并取得了相应单位的好评, 目前在2008、2009年级学生中已有《教学系统化设计》、《图形图像》等更多的课程参与到Wiki课堂中来, 扩大实践教学的范围与形式, 同时学生还自发创建了“心思维”课外小组, 以更进一步的提高我院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参与性, 效果良好。
3. 效果评价与课堂关联考核;
通过对2007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与网络调查, 78.2%的同学认为教学效果良好;90.2%的同学在Wiki课堂中能够看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认为此种过程性评价与考核优于以往的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的综合考评;并且45.2%的同学认为在Wiki课堂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并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同时48.3%的同学能够通过Wiki平台中的“课程关联区”意识到外语 (英语或日语) 跟自己专业的结合以及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联。
从考核数据与结果来看, Wiki课堂已经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认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一种挑战。
六、结论
通过以上的实验研究数据显示, 利用Wiki课堂教学, 深入了课堂的讨论主题、延长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监管的力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对学生实施了过程性评价, 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过程性评价和Wiki课堂教学的自然融合, Wiki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改变了学生的求学态度,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善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 网络教学和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教育理念, 应该着重开发适用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评价机制来保障教学理念向实践的转化, 基于不同性质学科课程、不同学生群体要灵活机动, 找到一种最佳的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对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与信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2007年级学生60人进行了关于网络教学效果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浅析了现有网络教学的现状, 基于调查结果并结合该年级《VB.NET程序设计》网络课堂、协作学习、过程性评价等观点开展了“Wiki课堂”的教学实验模式, 详细论述了Wiki课堂的教学改革过程及评价机制;最后用实验前、中、后在理论水平和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考核数据, 论证了Wiki课堂及过程性评价对当前网络教学中学习效果提高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并改善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整体水平, 从而为该专业学生的网络教学和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Wiki协作学习,Wiki课堂反思,过程性评价
参考文献
[1]王林发.基于Wiki的“反思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课程与教学研究, 2010, (2) .
[2]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3-25.
[3][美]Stiggins.R.J.促进学习的学生参与式课堂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4]张小侠.大学生基于Wiki的协作学习影响因素探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5) .
[5]席蓓蓓.基于Wiki的协作知识建构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2) :14-15.
[6]洪跃, 崔海峰.Wiki的应用领域与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08, 40 (2) :39-43.
协作过程 篇2
——小学第五协作区2014春工作总结
宏桥小学作为小学第五教研协作区的牵头单位,同协作成员单位沙窝、八里、新集中心校一道,紧紧围绕“协作 成长”这一发展主题,全面构建互助、互补、互动交流平台,以科学严谨的工作计划,扎实有效的活动开展,规范标准的过程管理,向打造一个积极、健康、可持续的高品质协作区又迈进了扎扎实实的一步。
我从四个维度汇报协作区工作思路与作法: 一个主题
即“协作 成长”这一主题
“协作”只是过程,是方法,是思路,成长才是最终目标,围绕这一主题,我们从四个方面入手:统一思想,健全机构,科学规划,后勤保障,开学第一个周末,我们就组织协作区成员单位召开协作区工作会,四校校长、业务副校长齐聚宏桥共商新学期发展规划,成立协作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由邱洪慧任组长,耿恒铸、彭广侃、岑先锋任副组长,业务副校长为成员的领导机构,下设活动办公室,胡伟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与统筹,并紧扣教体局学期工作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互相学习学校管理为基础,以学科竞赛和学生活动为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活动。围绕“协作”做文章,紧盯“成长”抓创新,并设立教研基金,每校每期3000元,作为活动开展和表彰优秀教师经费,有力保障协作区活动的高效运转。两条主线
即教师培养和课堂改革,两者相互依存,教师通过课堂改革得以锻炼和培养,课堂改革又依托名师成长而不断深入,首先走出去,我们组织协作区校长、业务副校长到湖北博达学校参观,又组织骨干教师到淮滨学习三疑三探课改模式,到红安列小开展教改观摩活动,同时借力今春教体局组织的外出序列培训活动,共派出70名青年教师到外学习培训,然后组织协作区教师论文比赛,收集教师学习心得一百余篇,并择选上报教研室参评,同时组织学习汇报课60余节,通过校内评比,向县推送优质课10节。其次,练内功。①4月份,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教师进行了两轮信息技术能力运用培训,并组织了达标测试,要求人人过关。②为了教师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组织“一帮一”教学结对子活动。从启动仪式到过程管理,最后举行汇报课达标评比活动,让又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再次,大练兵。关于课堂改革,我校的“121”三段式课堂模式在我协作区开展铺开,并辐射到其它协作区,本学期,围绕这一课改模式,协作区组织了两个层面四次优质课评比活动,一层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分学科优质课比赛,4月25日我们在沙窝中心校举行协作区数学优质课比赛。我们四个成员学校每校推选一名青年教师参赛,集中评比交流,宏桥的代晓英、沙窝中心校的匡元梅获得一等奖,代小英这节课还被教研室推选参加市级比赛。5月20日,协作区语文优质课大赛在八里中心校举行,本次活动,宏桥的王蕾、八里的阮佩、沙窝宋三君、新集的郭秀荣四名青年教师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赛课评比,县教研室原副主任李垠亲自担任评委,并为与会四十多名青年教师作了一场“语文教学的新出路”的精彩报告。5月29日,协作区还在新集金水小学开展英语七步法教学观摩培训会,宏桥、八里、新集三校青年教师各主讲了一节研讨课,“七步法”课题组成员郭明、孔清叶担当评委,并结合三节观摩课,以课代训,就七步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正确运用与几大误区同到场教师进行了交流,除了青年教师培养,第二层面就是教学能手的培养与管理。在打造名师团队的同时,发挥他们的示范推动作用,我们特组织了教学能手课改观摩会,4月21日,协作区教学能手石爱玲、秦祯祯、陈娟、孔清叶、汪姮、胡军、张海芸齐聚宏桥,展示精心准备的七节课改示范课,课课精彩,给与会100余名教师奉上了一道精神大餐,将于“121”、“七步法”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三项活动
即,校园文化共创,班级管理共享,学科竞赛同步。
校园文化共创,宏桥小学自倡导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三个发展办学思想以来,积极向协作单位推荐,共创以“三个发展,活动育人,以德育人”的校园文化,目前成员学校处处能感受到三个发展的校园文化。
班级管理共享,宏桥小学班级管理分四块,即,班级自治委员会、班级文化建设、每周争章先锋、每月一评的每月一星活动,沙窝、八里、新集三校不同时间组织班主任来我校交流班级管理方法和模式,同时,我校还注重六年级毕业班思想工作,组织学生观看了邹越教授的励志教育演讲视频《让生命充满爱》,6月17日,组织开展了毕业典礼,激励了学生,幸福了教师。
学科竞赛同步,我们共组织了数学竞赛、作文比赛、硬笔书法比赛和古诗诵读比赛,都由我校提供试卷,统一组织,同一标准组织评比,真正实现城乡孩子同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四点设想
1、深化课堂改革,提升教研水平。
今秋我们将本着“121”三段式课改过程的困惑与问题,走进“三疑三探”创设地南阳西溪实地观摩学习,丰富提升我们的“121”三段式课堂。
2、扩大师生交流规模,让更多教师参与练兵活动。
坚持原来的各项交流活动的同时,我们设想丰富教师、学生交流互动形式。如:合办教师趣味运动会、教师书法比赛,学生手拉手,角色换位等活动,真正拉近城乡师生情感。
3、构建协作区督导机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由各学校教导处各选一个组成联合督查组,定期巡回到各协作成员单位督导各项常规管理,规范过程管理,有效规避管理缺口,提升管理水平。
4、拓展跨区教育联盟,提升协作交流品质。
协作过程 篇3
关键词:协作意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策略
G633.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实施应该改变现在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能力”。与其它学科相比,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更贴近实际生活,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且能够通过课堂教学模拟“社会”,让学生更加生动的掌握理论知识。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讲授式为主,表明看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组队练习等学习模式精彩纷呈,但从实质角度来看,这些课堂活动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导致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能力非常欠缺。与此同时,中学阶段过于强调竞争忽视协作,同样属于普遍问题。“可以说,将学生相互协作意识培养作为思想政治课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命,也代表了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方向”[1]。有鉴于此,本文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协作意识培养为研究对象展開探讨,希望能够提升学生协作意识,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性。
一、学生协作
“协作意识”,在不同的文献表述中又被称之为“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等。尽管当前学术界对“协作意识”尚未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统一的结论,但这并不代表其就是较为抽象的概念。有学者认为:“个体在合作认知基础上,对合作这种社会交往活动形成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即协作意识”。从这个角度而言,协作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对协作意识的认知;其次,个人协作意识的积极程度和自觉程度。
总而言之,协作意识则将知识学习、认知社会和自我思考相互结合起来,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写作环境,又能够指导个体行为,促进个人素质全面发展。
二、学生协作意识匮乏现状及根源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国内中学生不想协作、不会合作现象非常普遍。在残酷的竞争过程中,学生逐渐自私冷漠,疏离集体,目无一切。思之根源,本文主要以为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社会环境方面
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信息革命发展速度空前。传统社会价值观念面临严峻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同样使得民众开始意识到“适者生存”的残酷性,这种价值理念直接表现在竞争过程中诸多非合作行为的产生。况且,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学生参与网络活动形式越来越多,人机交往正在取代传统的人人交往。足不出户,如何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二)学校教育方面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生存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激烈竞争。学业竞争、升学竞争几乎从学生进入幼儿园就开始。残酷的考试评价制度让学生只能够不断竞争。他们求胜心切、敌视对手,甚至破坏合作。学生的“同窗”友情可有可无,协作意识荡然无存。
除此之外,学生长期在狭窄的校园中学习生活,单挑的课外活动、沉重的课业负担,都占据学生大量宝贵的休息时间,学生几乎没有将协作意识上升到理性层面。当然,部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协作学习认识不够,相关学习实践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弊大于利。
(三)家庭教育原因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物质条件的优越更是学生成长时刻处于家长监督下。在家长周到的服务下,学生逐渐演变为机器人,学生丧失与别人进行协作的机会。除此之外,独生子女制度让家长更加宠爱子女,溺爱、放纵,逐渐让父母代替子女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过量的爱导致学生逐渐养成自私、任性、霸道的性格,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图活动,严重缺乏集体观念,极不利于协作意识的形成。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协作意识培养相关策略
学生协作学习意识的提升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有效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教学质量。在本文看来,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可以从以下诸多方面着手努力:
(一)学生小组讨论
与其它学习阶段不同,高中生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应该教授学生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属于文史领域,学生理解非常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小组讨论能够将政治知识与多个方面相互联系,通过讨论锻炼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协作机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例,学生必然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等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以以此为讨论核心,让学生分小组发表自我观点,了解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变化性,从而为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创造机会。
(二)师生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协作意识培养。随着基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协作学习模式逐渐成为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在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该共同合作,相互信任,教学相长。在《对环境伦理的关怀》为例,师生首先应该明确“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应该指导学生进行调查,利用亲身实践、网络调查、图书馆查阅等方式收集资料,共同努力。最后,师生共同得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正确结论。
(三)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协作意识的培养,与学习情境息息相关。思想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可以以此为据,将课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结合,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教材内容。以高中政治文化多样性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将其与社会实践相互联系,首先让学生发言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去讨论国内文化差异性、多样性,以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如此这般,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进行政治科学学习,必然有利于协作意识的提升。
当然,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课堂出现“冷场”现象,让学生能够协作学习过程中提升自我,确保思想政治课堂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7:189.
[2]王怀宝.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0.(23).
[3]王维凤.合作学习互动共进[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125).
协作过程 篇4
关键词:通信技术,放大转发,协作波束赋形,中继选择,能量有效性
由于协作传输技术能在更大的覆盖范围内提供更高速、可靠的数据服务[1 -2]。在多中继协作网络中,通过利用中继节点之间形成的虚拟天线特性,在各个节点间进行协作波束赋形可有效提高系统性能[3]。在协作波束赋形方法中,中继网络中的所有中继节点均参与波束赋形。然而,每条协作链路( 源节点- 中继节点- 目的节点) 具有不同的衰落特性,这会造成有些中继节点会降低端到端的中断概率。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中继节点进行波束赋形,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这些中继节点对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至关重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继选择的协作波束赋形方法,通过中继选择,选取有用的节点进行波束赋形。该方法的选择过程需要的搜索次数和中继节点个数相等,从而减小了选择过程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选择的协作波束赋形方法可有效提高系统中断概率性能。
1系统模型
如图1所示,考虑一个半双工,两跳无线中继网络。其中,源节点S和目的节点D之间存在直传链路,系统中有KR个中继节点R,每个节点只配置单天线。假设,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之间的各条链路均服从频率非选择性的瑞利块衰落,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可获得完整的信道状态信息。且总功率满足
这里,Ps是源节点的传输功率; Pr是中继节点集合SR= { 1,2,…,KR} 的功率和; Psum是端到端传输总功率。源节点、中继节点的传输功率分别满足
其中,Pi,i =1,2,…,KR表示第i个中继节点的传输功率; 若第i个中继节点未被选择到,则其功率为零,而被选择到的中继节点之间功率等分。ζ∈( 0,1) 和( 1 - ζ) ∈( 1,0) 分别表示分配给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
中继节点工作在放大转发( Amplify - And - Forward AF) 方式下。从S ~ D的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第一时隙,S以功率Ps向R和D广播数据s。此时,源节点与中继节点、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关系可写为
这里,hs,i~ CN( 0,Ωs,i) 和hs,d~ CN( 0,Ωs,d) 分别表示从源节点到第i个中继节点、目的节点的信道冲激响应。ni和nd,1是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处的复加性高斯白噪声。
第二时隙,中继节点首先对接收信号进行功率归一化。接着每个中继节点将转发的信号xi乘以相应的权值系数wi后同时传输到目的节点。这样,目的节点处的接收信号可写为
此处,hi,d~ CN( 0,Ωi,d) 是第i个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信道冲激响应,nd,2是第二时隙目的节点处的加性高斯白噪声。
在目的节点已知信道响应和噪声分布的条件下, 可得到等效接收信噪比 γdAP。
而hisig和hni分别定义为
2基于选择的协作波束赋形
2. 1最优协作波束赋形向量
多中继协作传输网络中,协作波束赋形可有效提高系统中断概率性能和能量效率。中继节点发送信号前首先乘以一个复系数wi,这样目的节点处的接收信号可进行相关合并。
式( 6) 中等式右边的第一部分只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直传链路有关。因此,可认为波束赋形向量的设计仅依赖于协作链路的信噪比 γr,d。将 γr,d写成矩阵形式
这里,w和h*sig是列向量,其元素分别为wi和hisig。 hn= diag{ hn1,…,hni,…,hnKR} 是一个对角阵。( ·)*表示矩阵的共轭转置。
波束赋形向量的设计等效于在满足w2= 1的条件下,计算w使得 γr,d最大。最优的波束赋形向量可表示成[4]
其中,‖·‖2表示2范数。
2. 2中继选择策略
多中继网络中,每条协作链路都具有独立的衰落特性。这使得某些协作链路可提高端到端中断概率性能,而另一些协作链路则会使端到端中断概率性能恶化。考虑总功率受限的条件,应将能量分配给可以提高中断概率性能的中继节点,中继选择就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对于最优的选择方案,最佳中继子集满足
这里,Ψm是所有中继节点的任意一个子集。式( 10) 表示,一个包括m个中继节点的最优中继子集,其端到端中断概率最小。得到这样的集合需要sKR- 1次搜索,可看到搜索次数随中继个数按指数增加。
因此,文中给出一种次优的中继选择方案,用以确定参与协作波束赋形的中继节点。初始状态中,协作集合包括所有中继节点。随后,不满足门限的中继节点将被逐一去除。若用x表示集合 Ψm + 1中的任一中继节点,且不满足选择门限。当x从 Ψm + 1中排除后, Ψm和 Ψm + 1的中断概率应满足
式中,POm表示集合具有m个中继节点时的中断概率。 当给定一个中继集合 Ψm,协作波束赋形中断概率函数可表示为[5]
则式( 11) 可改写为
此时有则有下式成立
这样,对式( 14) 做简单变换,便可得到满足中断概率选择要求的门限
可以看到,选择到的中继节点依赖于网络传输的总功率,及中继集合的大小。该方法在源节点传输前就可决定哪些中继节点会被选择,这将减少在不必要的中继节点之间进行信道状态信息交换所带来的额外传输量。下面将给出详细的选择步骤。尽管此处讨论针对最优的波束赋形,然而相应的讨论可轻易的扩展到有限反馈场景中,从而进一步减少信息交互[6 -7]。
步骤1初始状态,所有的中继节点包括在中继集合 Ψm中,同时设置计数器m = KR。
步骤2对每一个中继节点计算选择尺度,(表示两跳链路的能量强度)并定义两个变量:
若 Γ KR- m + 1 ≤ThKR- m + 1,执行步骤5; 若不满足门限,即 Γ KR- m + 1 > ThKR - m + 1,第i各中继从集合 Ψ m中剔除。
步骤3计数器值变为m = m - 1。更新 ΓKR- m + 1和门限ThKR- m + 1。
步骤4当m =1时,执行步骤5,否则若m >1,则执行步骤2。
步骤5最后,将一个被选择的中继节点利用式( 9) 计算波束赋形向量。且将第一时隙收到的信号乘以波束赋形向量后转发到目的节点。
显然,本文提出的算法只需KR次搜索,这大幅降低了选择过程需要的复杂度。式( 15) 中的门限是传输功率和中继个数的单调函数。当固定传输功率时, 中继集合较大则其对应的门限更小,这意味着选到更多的中继节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固定中继节点个数时,门限值随总功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一特点表明, 当信道状态较差时,选择到的中继节点更少,相反更大的中继子集适合相对较好的信道状态。
3仿真结果
该节给出了S - BF - AF( 放大转发中继网络中基于选择的波束赋形) 策略的中断概率性能仿真。仿真中只部署一个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中继节点随机分布在网络中,且每个节点均只有一根天线。源节点和目的节点相距1 km。仿真中假设源节点和中继节点之间服从等功率分配,即 ζ =0. 5。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处的噪声方差是0 dB。
假设仿真中所有的信道服从复高斯分布,即
这里,a表示发射节点; b表示接收节点; d表示节点a和b之间的距离; α 表示路损因子( 文中 α =3) 。下面的仿真结果表明,尽管式( 15) 是基于高信噪比的推导,但在较低信噪比条件下,算法依旧可提高端到端平均中断概率性能。
图3和图4分别比较了部署6个中继节点和8个中继节点时,各算法之间的性能差异,图中AP - BF - AF( 放大转发中继网络中所有中继节点均参加的波束赋形算法) 是指所有中继节点均参与协作的放大转发协作波束赋形算法。可看到,AP - BF - AF的性能优于各个中继节点之间等功率分配的性能。而采用基于选择的协作波束赋形时,性能优于AP - BF - AF的性能。这说明,基于选择的协作波束赋形可将有限的功率分配给能够降低中断概率的中继节点。从这两个仿真图还可看出,网络中部署8个中继节点时,文中算法将获得更高的性能增益。在总功率受限的情况下,该算法更适合规模大的协作传输网络。
图5比较了S - BF - AF和AP - BF - AF算法相对于等功率分配的信噪比增益。而信噪比增益将被作为中继节点个数和总功率的函数。仿真过程中发现, 两种算法得到的信噪比增益在整个变化区间内未呈现出明显不同,其变化趋势是中继节点个数和Psum/ N0的单调增函数。S - BF - AF算法的信噪比增益性能要优于AP - BF - AF算法,提高了网络能量效率。
4结束语
协作过程 篇5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 非现金支付已成为资金转移的主要方式, 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支付系统存储着大量的支付信息, 如银行卡信息、票据信息、贷记转账信息等, 通过监测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跟踪可疑交易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与逃税、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有关, 经侦部门获得此类信息, 对打击经济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 同时一旦确定这些资金属于犯罪所得, 及时进行控制也能为国家、集体或个人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但现阶段大量的上述资金交易信息还只局限在金融部门, 侦查部门要实现上述资金查控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协作。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 公安机关持续加大了对金融诈骗、洗钱等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大了对单位和个人经济活动的调查和监管力度, 因此双方在资金查控中的协作对打击犯罪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双方联系频率的大幅度增加, 其中的相互指责和误会也在增多。
一、经侦部门与金融部门资金查控协作现状
对于经侦部门, 希望能够建立手续简化的账户紧急查控、批量查控和冻结等工作制度, 以降低成本, 提高破案效率, 而其可能导致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等后果却由金融部门承担, 金融机构客户减少, 对其收益带来巨大影响。并且金融部门对查询、冻结的内容不加以甄别, 或将可能存在隐患的材料提供给侦查部门, 就有可能使金融部门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中;反过来, 如果金融部门认为侦查部门出具的材料或执行程序不够规范, 而提出质疑或另其补充, 侦查部门会认为银行金融部门有意推诿、不积极配合。所以金融部门希望用严格的手续减少侵权可能性, 而侦查部门希望用简化的手续实现破案的高效。
二、经侦部门与金融部门资金查控协作不畅的原因分析
(一) 协作动因偏差
从协作的动因上看, 现阶段经侦协作机制是情感型、功利型和道德型协作, 而不是制度型、法律型协作。由于协作制度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构, 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你帮了我, 所以我才帮你;出于面子, 或者是由于以后我可能也会有求你的一天, 等等;没有把它看成是基于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来做, 所以这样的协作存在偶然性。
(二) 具体资金查控制度不清或缺失
侦查部门认为金融部门有义务全力配合其对涉嫌犯罪资金的查询、冻结等相关法律行为的执行。而金融部门作为一个制度规范、分工严密的经济体, 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同时, 也要遵守本部门内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有了上述诸多条文的约束,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 双方有时会因为对相关规定的不了解, 以及相关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产生一些矛盾。比如, 按照相关规定, 银行后台只可以办理司法查询业务, 冻结、扣划业务仍由前台办理。侦查部门基于对查询范围和路程的考虑, 往往是到级别高的银行后台进行查询, 如账户有资金再到前台进行冻结、扣划。在银行营业网点相对分散的具体情况下, 侦查人员往返于前后台之间需要一定的路途时间, 也就是说查询和冻结、扣划之间客观的存在一个时间差, 而就是在这个时间差里, 存款可能由于非银行原因被转移。由于侦查人员对银行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 就会以为银行为客户通风报信或不配合司法执行;再比如, 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经常进行的初查,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能否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 就会出现经侦部门认为迫于案件的紧迫性必须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 但由于还没有立案, 相关法律手续还不全, 金融部门怕承担责任, 在找不到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就不会配合侦查部门冻结资金。
(三) 双方利益上的冲突
由于经济犯罪客观方面隐蔽性、营作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导致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初查活动。初查并不限于书面审查, 还包括相关的司法调查,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涉案资金的调查, 它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侦查策略、办案思路、追赃等具有重大意义。初查期间只能采用非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资金可能在瞬间进行转移, 侦查人员经常是在与犯罪分子打时间战, 所以有时需要对涉案财产采取应急处置, 早一步就可能为受害人挽回损失, 而金融部门能否及时、有效的协助经侦部门进行资金查控, 在与犯罪分子的时间争夺战中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 经侦部门希望根据案情的需要, 希望简化手续与金融部门进行协作, 从而取得经侦打击工作的主动权, 但对金融部门来说, 却存在一定的信誉风险, 并不是经侦部门调查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位人员都与犯罪相关, 有些线索可能并不能成案, 如果完全根据经侦部门的要求, 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 可能会使客户信息大量泄露, 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 导致客户减少, 金融机构收益下降;如果对查询内容不加以甄别, 或将可能存在隐患的材料提供给侦查机关, 就有可能使金融机构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中;同时, 一些案件可能与金融部门本身的监管漏洞和内部职员有关, 经侦部门的工作更会收到阻力。对于经侦部门来说, 过于灵活的协作方式会带来侦查人员查控的随意性, 存在以权谋私私自进行查询、侵犯隐私的可能;同时, 脱离金融部门审核环节的查询、冻结或扣划会增加串户错划等的风险。
三、博弈视角下的解决途径
金融部门和经侦部门作为理性经济人, 都会从自身的成本收益角度出发, 选择的策略往往会出现利己而不利于整体的情况, 所以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改变其成本收益函数, 从而改变其策略选择。
(一) 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定
通过谈判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定, 规范合作流程以及对违背合作约定的惩罚措施。但要注意具有约束力协议的达成也将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 双方是否存在比较大的共同利益; (2) 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大小; (3) 是否存在外在强制力; (4) 是否存在相应的组织推动。而在上述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 达成协定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况且即使达成了协议, 但各方在实施中出于利己动机也有可能破坏原来的协议。于是其结果极有可能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协作不畅。
(二) 健全查控制度
建立起规范可行的资金查控的行业准则和操作制度, 使各方真正了解并执行。比如, 统一金融机构查询、冻结和扣划的部门, 明确专人负责协助工作的具体落实;金融机构协助执行中, 要检查并核实侦查人员的执法证件、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执行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文书副本原件等资料, 如遇手续不全而又情况紧急的, 先请示办理, 登记备案并要求侦查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手续等。通过健全查控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避免权利寻租, 构建双方协作的外在强制力。
(三) 成立专门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与公安部成立联合办公室, 推动部际间的协作, 形成跨部门的工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对资金交易,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分析, 以应对重大、突发、疑难案件。
(四) 加大处罚力度
对已经查明的金融机构故意不协作的行为, 金融机构职员因个人关系协助查询, 侦查人员徇私私自查询等违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理性经济人是在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通过加大处罚力度, 增加违规行为的机会成本, 有利于减少资金查控工作中影响双方协作的诱因。
(五) 建立激励机制
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还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这样才能做到奖罚分明。为加强对双方协作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 联合办公室可以把协作工作定性定量化, 在年终或一定时期内进行考核、评比, 完成协作工作数量多、质量高的部门或人员, 给予表扬奖励, 使奖罚措施与案件侦破挂钩, 通过考评的杠杆作用, 给个人工作表现机会并带来工作的愉快和成就感, 同时有公平的机会因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 使之对未来发展充满期望, 同时不断增强其职务上的责任感。
(六) 完善声誉机制
在完全信息状态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Kreps、Milgrom、Robert和Wilson于1982年提出的声誉模型通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 证明了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或策略空间的不完全信息对均衡结果有重要影响, 合作行为在有限次博弈中会出现, 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但没有必要是无限的。这个模型简称KMRW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得出精炼贝叶斯均衡, 只要T (博弈次数) >3, 非合作阶段的总数等于2, 于T无关。①
声誉模型表明即使是有限次重复博弈也可以实现合作, 但声誉机制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 当事人不合作信息及时被观察到并且该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播出去。如果一方选择背叛的信息不能为其他人所知, 他就不会讲信誉, 也就不会有建立声誉的积极性或激励;二是长期的交往能够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种稳定预期是基于声誉机制契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通过对侦查部门和金融部门经典合作案例进行宣传, 对违规行为进行报道, 这样各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 并获得长足发展, 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孟丽红.浅议金融机构如何做好司法查询工作[J].河北金融, 2010,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