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2025-01-31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共8篇)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1

摘要:目的 运用两种方法制作与原可摘局部义齿卡环适合的修复体, 评价每种方法的修复效果。方法 基牙预备后取戴着活动义齿的全牙弓印模, 灌模, 交技工制作修复体。结果 21例无松动, 无脱落。卡环和全冠密贴, 固位好。1例铸造冠固位不佳, 活动义齿固位力不足。结论 这两种方法均能制作出与原可摘局部义齿卡环适合的修复体, 延长原可摘局部义齿的使用寿命, 减少老年人复诊次数。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牙体缺损修复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2年后,基牙邻面龈方,位于小连接体的下方的区域发生龋坏的病例。反复粘接效果不佳,累及牙髓。行根管治疗后树脂修复。但不久发生冠折。活动义齿固位力下降的病例。如果能制造出与与原可摘局部义齿卡环相适合的全冠修复缺损基牙,就能继续发挥原可摘局部义齿的作用。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22例残根残冠进行桩冠修复,评价两种方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牙体缺损的的病例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1至2008年1月期间,来口腔修复科就诊患者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0~65岁,平均57岁,尖牙缺损8例,第一双尖牙缺损5例,第二双尖牙缺损5例,第一磨牙缺损1例,第二磨牙缺损3例,基牙无松动,断缘位于龈上,X线片显示牙槽骨内残根根长与根径能满足支持与固位,行完善根管治疗,根尖周无明显阴影。原可摘义齿基托适合性好,腭板密贴,不翘动,义齿咬合紧密,因基牙缺损导致卡环固位不足。采用第一种方法修复14例 (烤瓷冠8例,铸造冠6例) 采用第二种方法修复铸造冠8例。

2 方法

2.1

对于断缘位于龈上的残根残冠,根管治疗后按桩核制作要求制作桩核,粘接,牙体预备,排龈,将与基牙相邻的小连接体和树脂基托边缘适当调磨,以利于支架顺利取出。然后将铸造支架口内就位,使用弹性印模材取模使铸造支架翻转到印模材上,此步很关键,如果支架与印模材分离,应重取印模。在取好的印模内基托组织面涂石蜡油或滴薄薄一层蜡,灌石膏模型。灌好的石膏模型上附带铸造支架,基托组织面无石膏进入孔隙,而且可以灵活摘戴。再交技工制作烤瓷冠及铸造冠。

2.2 如果行铸造冠修复除了可以用上述方法,还有另一种方法。

按要求制作桩核进行粘接,牙体预备排龈后,不戴支架取模灌石膏模型。备牙前,先取戴可摘局部义齿的印模,备牙后,再取该牙的个别印模,并翻取石膏模型。再从个别印模翻取的石膏代型上,用笔刷法制作一薄层丙烯酸树脂,形成一个薄的树脂基底冠,戴入口内在其上制作蜡型,完成 (牙合) 面及唇颊面外形,包埋铸造。或者将先取的印模的基牙内充满丙烯酸树脂,复位于口内,制作临时冠,交技工铸造。

2.3 评价标准

所有病例随访观察2年以上,经临床检查全冠无松动,脱落,义齿固位好为成功。全冠松动,脱落,卡环固位不足为失败。

3 结果

2006年至今,22例铸造支架基牙牙体缺损患者采用桩冠修复,随访2-4年。其中21例义齿固位良好,无桩冠脱落。只有一例,卡环固位不足。由于缺失牙较多 (11, 12, 13, 14, 15, 16, 17, 21, 22, 24, 25, 26缺失) ,仅存23, 27。支架于23, 27上设计卡环,支架戴入一年后,27龋坏并有牙髓炎症状。27根管治疗后桩冠修复,可摘义齿戴半年后固位力不佳重新制作可摘局部义齿。

4 讨论

4.1

基牙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邻面龈方区域,位于局部义齿小连接体的下方,因而易于集聚软垢,导致龋坏。甚至摘掉局部义齿对牙齿进行清洁时,这些区域,尤其是前方基牙远中面常常不能刷到,因此会使菌斑和软垢长时间停留。脱矿和龋坏在这些区域出现率高,除非患者口腔对龋病有免疫力或有细致的清洁。因此不论采用何种修复都有必要对这一区域的牙齿进行全面保护。如果使用嵌体修复,预备应达到龈下并扩展到颊面和舌面,以取得对基牙尽可能好的保护。在这个易感区域,当其边缘齐龈或位于龈上时甚至全冠修复也不足以保护。当这个区域全冠铸造过短时,更不能提供最需要的保护。[1]

4.2 牙折的原因

牙体的大部分为充填材料,缺乏桩核或钉固位等足够的抗力型。修复体上承受的 (牙合) 力过大。牙体自身强度低,如死髓牙[2]。以上两种方法是补救方法,应该在设计铸造支架时对于基牙的选择一定要全面考虑,尽量避免基牙出现问题。对于已行根管治疗的基牙和存在大面积充填物的基牙,应该先行桩冠修复,然后制作铸造支架。如果选尖牙前磨牙为基牙则应考虑美观问题设计成烤瓷冠,在设计 (牙合) 支托,邻面板,及卡环体经过处处设计成金属带,增加烤瓷冠强度,避免在卡环摘戴过程中造成瓷层脱落[1]。

4.3

方法一有效避免活动义齿在模型上不完全就位造成的误差,增加卡环和基牙之间的密合性。关键步骤是将活动义齿翻转到印模材里。最好用硅橡胶取模,精确度更高。方法二利用临时冠准确的复制原牙形态很关键,临床调磨时间最短,卡环与基牙全冠最密贴。

4.4

本文介绍的方法能相对减少老年人复诊次数,节约费用,减少材料浪费,减少椅位占用时间。异物感小。患者能较快适应。但对铸造支架卡环较少的病例在固位效果方面存在局限性。

4.5

对于断缘位于龈下的残根,需测量牙槽骨内根长度,评价桩核固位力,判断是否保留。首选改邻牙作基牙,适当进行邻面外形改造,适当的 (牙合) 支托预备,为新基牙铸造新的卡环,然后将义齿和新增加的替代基牙重新组合[2]。若此残根必须保留则行冠延长术。6周愈合后,再行桩冠修复[3]。

4.6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口腔卫生微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口腔卫生状况的好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减少菌斑的形成,降低菌斑中致病菌所占的比例,是降低修复后龋病发生的有力措施。[4]

参考文献

[1]麦吉夫尼A.B.卡尔.美国G.P.杨亚冬, 姜婷合译.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科学出版社.

[2]马轩祥.口腔修复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500.

[3]曹采方.牙周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27.

[4]徐君武.口腔修复理论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12.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2

关键词:高职 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 课程改革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a)-0069-01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我院自2007年开展口腔医学技术专科层次教育以来,针对本专业高职高专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以及口腔修复工技能标准,不断对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教学模式、方法、内容进行改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

现有的教材是以本科教材为蓝本编写,此版教材内容涉及面广,部分章节因为课时的不足而只能选择性放弃,同时有的章节有大量重复内容,在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时也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浪费学时。而教学大纲部分陈旧内容,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过的内容临床中用不着,而有很大一部分在临床中广泛开展的内容,学生却知之甚少[2]。

1.2 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传统教学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在这种教学关系中,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即使在教学中使用了部分多媒体课件,但仍没有实时演示来得直观,而且在陈旧的教学方法下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只是事倍功半[2]。

1.3 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模式是先理论后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因为有些抽象的概念、方法使学生对老师阱授的内容凭空想象,甚至误解。而在实验实习过程中,只记得单纯的临床操作技巧,材料的正确使用,忽略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病情,整体的治疗方案设计。

2 教学改革内容

2.1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引导,采用提问及讨论的形式,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课堂气氛活跃。采用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3],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并不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得出正确的结论,也就是所谓“教训比经验更重要”,例如在义齿填胶时,调拌塑料的比例和方法、加温时间的控制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基托的质量,当出现问题时教师与同学在课上进行集中讨论失败的原因。这种教学方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使实验教学更接近于临床,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4]。

使用PBL教学法。将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中的部分章节节设计为PBL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临床病例,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分为l0~l5人的学习小组。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临床病例并找出尚未学习过的若干问题,再将这些问题分配给小组中的各位成员,每位学员都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寻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集中小组讨论,直至达成共识,问题解决。PBL教学法在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求知欲、领导能力、与人交流以及团队精神方面优于多媒体教学法[5]。

2.2 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

在《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中,我们不再分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做合一。所有教学活动在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任务导向式教学。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引入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为完成工作任务而学习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2.3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通过行业专家论证并结合学科发展前景以及参照国内外著名医学院教学大纲、教材和课件,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整合。例如将原有的牙体缺损修复和固定义齿两个章节整合在一起,里面每种修复体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先将相同点统一讲授,在逐一讲解不同点。比如烤瓷全冠、铸造金属全冠、瓷全冠,统一讲解其固位原理、适应证、修复原则等,关于牙体预备方法再逐一讲解。

2.4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学中采用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包括多媒体幻燈片、录像、动画及像片、投影、实物教具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型,我院还引进了先进的仿头模实验系统及口腔修复牙体预备评价系统。通过三维扫描教师标准模型及学生自己的模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操作结果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操作结果进行电脑三维测量、对比、评估并对自己的操作评分。

3 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近三年来我院教学督导室专家检查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教学授课多达十几次,他们对教学内容设置,组成员结构、教学模型和教学录像等多媒体资料、考核方法以及授课质量等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我们的改革效果感到满意。实践证明,实习单位对历届学生的工作表现及能力也给予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目前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社会岗位需求也在改变,所以对于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的教学改革应是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立,葛伟.对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24-25.

[2]倪成励,罗晓南,唐勇.《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0:192-192.

[3]贾天法.“尝试实验错误”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J].化学教学,2000,22(7):4.

[4]胡飞琴,李幼琴,丁卫国.可摘局部义齿工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0,6:535-537.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学》 篇3

第一篇 总体概念与治疗计划

第1章 牙列缺损的流行病学、生理学和术语

第2章 卡环固位局部义齿

第3章 牙列缺损的分类

第4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生物力学

第5章 大、小连接体

第6章 支托与支托凹

第7章 直接固位体

第8章 间接固位体

第9章 义齿基托的要求

第10章 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原则

第11章 模型观测

第二篇 临床和技工室操作

第12章 诊断与治疗计划

第13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口腔准备

第14章 基牙预备

第15章 可摘局部义齿印模材料和取模方法

第16章 远中游离端义齿基托的支持

第17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牙合关系

第18章 技工室操作

第19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制作设计单

第20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初戴、调整和维护

第三篇 义齿维护、暂时性修复体和颌面修复体

第21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重衬和换托

第22章 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和添加

第23章 暂时性可摘局部义齿

第24章 颌面修复中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订价:198元, 需购者请直接汇款至:西安市康复路7号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收

邮 编:710032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4

弹性树脂是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材料, 其特点是有适宜的弹性和柔韧性, 色泽接近天然牙龈组织, 具有良好的仿生与隐蔽效果。缺点是刚性不强、易弯曲、不能有效传导和分散合页力, 单独运用时易致粘膜组织损伤、加速牙槽嵴的吸收, 通常用于个别前牙或过渡性修复[4]。

笔者自2003年开始采用支架与弹性树脂组合制作可摘局部义齿, 结合二者优点, 去除了不美观、唇颊侧口感不佳、食物易嵌、易致组织损伤等缺点, 获得良好临床修复效果[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3年5月-2010年5月各类牙列缺损患者 (不含个别前牙缺失修复和活动桥修复) 采用支架+弹性树脂修复205例共277件, 其中Kennedy分类:一类98件、二类64件、三类36件、四类79件。

材料铸造金属 (钴铬合金、镍铬合金、钛合金、纯钛金属) 支架, AULEN弹性树脂, 复合树脂人工牙。

1.2 方法

按标准式义齿制作法制作各类支托与舌、腭侧支架或金属基托, 因人工牙与树脂之间非化学性结合, 排牙时要在人工牙舌侧及盖嵴部磨出"T"字形孔道或形成有倒凹的沟槽, 使人工牙与树脂锁结在一起。唇颊侧基托与固位体则由弹性树脂制作完成。 (树脂固位体的形态另文讨论)

2 结果

3 讨论

3.1 出现现象原因分析

3.1.1 人工牙脱落原因: (1) T"形孔或有倒凹的沟槽制备过小, 使充盈其中的弹性树脂材料过于单薄, 受强力时折断。 (2) T"形孔或有倒凹的沟槽制备过大, 使人工牙强度受损而折断。 (3) 排牙空间过小, 打磨后余留的人工牙强度不足。

3.1.2 粘膜损伤:为游离端缺失类 (Kennedy一类和二类) 的义齿下沉所致, 与制作方法无直接相关性。

3.1.3 食物嵌塞:为打磨缓冲过度或天然牙因病松动移位或余留牙脱落所致。

3.1.4 支架变形:本次观察支架变形一例为患者向同伴炫耀义齿耐用强力弯折所致, 属使用不当。

3.1.5 无法使用:一例患者无法适应可摘式修复体。

3.1.6 退色:是此法的主要缺点, 但因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半透明性和固位体位置近龈较为隐蔽, 在戴入口中时并不会对美观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材料性能有待改进提高, 使其更加完美。

3.2 以上现象与制作不当和使用不当等有关与制作方法无关。

3.3 其它出现问题:人工牙或余留天然牙脱落后不易修理, 牙槽嵴吸收后不易衬垫。

3.4 其它临床所见:

本次观察中, 有许多患者是在已经标准式支架修复后, 因对金属固位体外露影响美观强烈不满而再次选择支架+弹性义齿修复的;也有些病例前后牙间隔式缺失、余留牙倒凹大没有共同就位道, 但由于弹性树脂具有高弹性和轻度可压可让性, 可轻度扭转戴入就位, 就位后固位好、封闭好, 不易嵌塞食物。这些修复均获得了医患满意的修复效果。

4 结论

4.1 铸造金属支架坚固、轻巧、耐用、舌腭侧口感舒适, 弹性树脂具有良好的仿生效果和物理性能, 对基牙的不良作用力远小于传统金属卡环。二者结合后扬长避短, 通过合理设计, 较完美的实现了可摘局部义齿的美学原则、生物学与生物力学原则、连接设计原则、固位与稳定原则[1]

4.2 本修复法是随着新材料出现后产生的新的修复工艺与方法。具有目前为止教科书所载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方法所不具有的制作与使用上的优良性能和优点, 应该做为可摘式局部义齿修复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马轩祥.口腔修复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15-222.

[2]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6-251.

[3]卓锋.铸造支架与隐形义齿联合的临床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3, 17 (3) :199.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12月收治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2~75岁,平均(66.67±2.76)岁。30例患者前牙缺失5例,后牙一侧或两侧缺失11例,后牙两侧伴前牙缺失14例。所有患者健康状况良好,意识清醒能配合完成拔牙,牙体、牙髓治疗等修复前治疗。患者在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1个月内未佩戴任何义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适应证: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口内余留牙部分Ⅰ~Ⅱ度松动,牙周袋<3 mm,无牙髓、根尖病变。

修复方法:(1)修复前口腔准备:进行常规的牙周病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控制牙周炎症,消除致病因素。拔除过度松动、严重根分叉病变牙齿及无法保留的残根、残冠。(2)修复体制作:修复体设计:按可摘局部义齿及牙周病修复治疗原则和方法,结合患者口内余留牙等实际情况选择基牙、义齿类型及固位体、连接体位置等,并与患者做好沟通。一般设计2~4个固位体即可满足固定要求,常用的有长臂卡环、连续卡环、RPI卡环组等。尽量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选择不松动牙作为固位基牙。如果牙齿都有不同程度松动,选择Ⅰ度松动牙为基牙。末端基牙松动,可只设计牙合支托,以减小基牙所受侧向力。如有松动度达Ⅱ度的余留牙,舌侧可设计为塑料基托,为该患牙脱落后加补人工牙预留设计。(3)基牙预备:采用咬合纸对患者的正中颌检查,叮嘱患者进行前伸牙合、侧方牙合运动,找出干扰部位,消除早接触点,将过锐、过高牙尖及个别牙齿的倒凹磨除。制备牙合支托窝,尽量利用天然间隙或重新制备隙卡沟。(4)取模灌注:采用藻酸盐作为印模材料,常规取解剖印模,牙齿游离缺失者则取功能印模,灌注硬石膏模型。连续缺牙3颗以上者应咬蜡、排牙试戴,转送技工室进行下一步制作。(5)义齿初戴:应注意固位卡环位置是否正确,卡抱力是否适当,卡环任何部分不应进入倒凹。基托与牙齿表面密合,龈乳头处基托足够缓冲,避免刺激牙龈组织。注意调整咬合关系,无牙合干扰、早接触。

评价标准:修复效果评价分3个级别,优秀、良好和差。(1)优秀:患者戴入后感觉固位好、无压痛感,基牙无疼痛,临床检查可见牙龈色形质正常,余留牙松动度减小。(2)良好:患者戴入后偶尔感觉基牙轻微疼痛,但无病变和体征的进一步发展。(3)差:戴入后出现基牙疼痛,松动度加大或其他不适症状。

结果

通过定期随访,可摘局部义齿治疗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优良率96.67%(29/30),优秀80.00%(24/30),良好16.67%(5/30),差3.33%(1/30),其中24例患者感觉义齿美观,稳定性好,基牙无疼痛,可咬较硬食物;5例偶尔感觉基牙轻微疼痛,调整义齿后疼痛消失;1例出现基牙反复疼痛,松动度加大需拔牙处理。

讨论

牙周病是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炎症,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造成牙齿松动,自然脱落或拔除。牙列缺损长期不修复可加重患者牙周组织病变,造成患者咀嚼功能减退,发音障碍,严重影响美观,对患者全身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可摘局部义齿具有适应证广、磨除牙体组织少、制作较简便、费用相对较低、便于清洗、方便佩戴等优点,可解决缺失牙的修复,又可固定松动牙,缓解食物嵌塞,兼顾牙周病治疗。

本组患者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缺牙比较多,而且余牙的牙周状况也不是很理想,基牙能够承受的咀嚼力低,需要综合考虑以选择合适的基牙、牙合支托及卡环位置,尽量保证基牙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发挥固定余牙的作用。可摘局部义齿合理的设计,患者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复查,出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可减少余留牙的牙周损害,有利于延长义齿的使用年限[3]。同时在治疗前后都应和患者做好沟通,让患者了解义齿的使用方法、初戴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患者的耐心配合,良好的医患关系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的前提。

综上所述,可摘局部义齿适用于各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的病例,既可修复牙列缺损,又兼顾治疗牙周病,患者易于接受。义齿设计时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具体的修复方案,合理设计和精心制作,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效果良好,可使患者恢复口腔生理功能,提高咀嚼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对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修复的效果。方法:收治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采用可摘局部义齿进行修复,定期随访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优良率96.67%,优秀80.00%,良好16.67%,差3.33%。其中24例感觉义齿美观,稳定性好,基牙无疼痛,可咬较硬食物;5例偶尔感觉基牙轻微疼痛,调整后疼痛消失;1例基牙反复疼痛,松动度加大需拔牙处理。结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效果良好。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牙周病,修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孙维平.影响牙周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4,11(6):416-418.

[2]崔彩荣,崔博.可摘局部义齿用于牙周病修复的体会[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287-289.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6

关键词:可摘局部义齿,楔状缺损,基牙,充填修复

楔状缺损 (wedge-shapeddefect) 是指牙齿的牙颈部的硬组织在某些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丧失, 形成由两个光滑斜面组成的楔形缺损[1]。楔状缺损患病率和缺损的严重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由于调查的人群和采用的标准不同, 国外资料的结果为5%~85%, 国内为5%~99.1%。由于其常伴有牙列缺损, 故修复可摘局部义齿时, 就会采取发生楔状缺损的患牙作为义齿固位体使用, 但因为卡环需要经常戴摘和承受咀嚼的受力, 往往容易对楔状缺损的填充效果产生不良影响[2]。因此, 如何找到一种合适作为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楔状缺损修复及填充的方法, 是全面使牙体修复品质提高的重难点[3]。现就我院口腔门诊采用银汞合金、Dyract复合材料以及GC Fuji IX GP玻璃离子水门汀三种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对收治的62例患者174颗楔状缺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进行修复所取得的临床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口腔门诊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62例患者174颗楔状缺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 患者年龄63~82岁, 平均年龄68.5岁, 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采用银汞合金填充, B组采用Dyract复合材料填充, C组采用GC Fuji IX GP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 各组基牙数量均为58颗, 所有患者楔状缺损皆达到牙本质0.6毫米以上, 无牙髓及牙周组织病变、未穿髓及无其他龋损, 具有可比性。

1.2 充填材料

本研究中采用的三种充填材料分别为银汞合金 (北京安泰生物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Dyract复合材料 (美国登士柏公司) 及GC Fuji IX GP玻璃离子水门汀 (日本富士公司) 。

1.3 修复方法

所有174颗楔状缺损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均给予填充前处理: (1) 将患牙发生楔损部位的牙石清理干净, 并彻底冲洗其色素。 (2) 参考充填材料的特点, 实现做好干燥、消毒、备洞、隔湿等处理。 (3) 针对洞底处于牙本质的深层并邻近牙髓腔者, 先用氢氧化钙进行护髓处理, 再行填充。 (4) 楔状缺损位于牙龈边缘的, 采用排龈线排龈后, 再进行填充。

1.3.1 A组:

经以上方法进行填充处理以后, 采取银汞合金进行修复, 针对洞较深需要进行垫底的患者, 可采取聚羧酸锌水门汀进行垫底处理, 然后再行常规的修整、打磨、抛光处理。

1.3.2 B组:

经上述填充前处理后, 开始进行涂粘结剂, 光照时间为10秒, 然后使用Dyract复合材料直接加压充填, 分层固化时间为40秒, 最后实施常规性修整及打磨抛光。

1.3.3 C组:

经上述填充前处理后, 按材料说明书要求, 进行有步骤充填, 充填物为玻璃离子水门汀, 最后实施常规性修整及打磨抛光。

1.4 疗效判定标准

使用改良的USPHS系统对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楔状缺损充填及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如下[4]: (1) 修复成功:可见修复物与修复体进行完整结合, 无发现修复体发生脱落, 其边缘基本密合, 没有发生自发痛、龋、牙髓过敏等不良反应, 牙髓的活力基本恢复正常。 (2) 修复失败:修复体与修复物结合不完整, 出现明显缺损或修复体脱离, 患者对冷热刺激不耐受, 继发龋、自发痛, 显现出上述任何一项临床症状者即被视为修复失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采取χ2检验方式,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A组、B组与C组比较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差异。但A组和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分析见表1、表2。

3 讨论

楔状缺损是由牙齿磨损、酸蚀、咬合力及牙齿颈部特殊的解剖结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形成的[5]。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临床口腔医学中, 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正逐步增加[6]。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楔状缺损患者, 在发病的同时经常伴有牙列缺损的出现。

临床上常用的楔状缺损充填材料有光固化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等[7]。填充材料临床上一直沿用传统到现在都沿用的银汞合金, 主要是因为银汞合金的耐磨性优点突出[8], 但该材料也存在很多缺点, 如汞污染, 偶尔出现过敏症状及颜色不美观等, 所以在临床的使用上逐渐减少。GC Fuji IX GP由于其具有操作便利, 不会对洞型有较高的要求, 可以理想地将健康的牙体组织保留下来, 并将氟离子释放出来, 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于牙体的组织, 同时可以再固化的过程中无出现收缩聚合的现象, 且能确保边缘封闭性良好等特点[9,10], 所以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可填压高强度玻璃离子, 但是其耐磨性有一定缺陷。使用Dyract复合材料能够同时具备复合树脂与玻璃离子的优点, 生物兼容性较好, 对牙髓刺激性较小[11,12]。

在本研究中, 采取Dyract复合材料与银汞合金修复的效率显著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的修复效率。因此, 临床认为修复的效果不是只满足前磨牙的美观, 对于磨牙发生楔状缺损的情况下, 应为了修复质量而考虑, 建议选择银汞合金进行充填修复。

总之,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楔状缺损应及早黏结修复以改善该处的集中应力状况, 以提高楔状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洪臣, 储冰峰, 王燕.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4;2 (2) :104~107

[2]姬爱平, 王嘉德.应用牙本质粘合剂和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996;31 (4) :210~213

[3]邓蔓菁.牙齿非龋性颈部损害的病因[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2;12 (7) :387~389

[4]余占海, 周益民, 李燕平.可摘局部义齿基牙牙周指数和牙菌斑细菌相对分布[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0;10 (1) :28~29

[5]李萍, 王嘉德.两种新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估[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0;35 (1) :52~54

[6]陈红, 何静, 周邵丽, 等.GC Fuji IX型及增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老年楔状缺损活髓牙:材料临床应用可行性1年的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14 (8) :1422~1425

[7]郑淑珍.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对基牙致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杂志, 2011;4 (5) :296~298

[8]文萍.两种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评价[J].广东牙病防治, 2003;11 (3) :180~181

[9]马冰冰.可摘局部义齿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5 (6) :84

[10]朱彦红, 张博, 刘亦洪等.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折断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44 (1) :80~83

[11]朱雅霖.两种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 2009;31 (7) :439~440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7

1 临床病例选择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患者, 修复时间2~4 年。其中锻丝塑料义齿15 例20 颗患牙, 整铸支架义齿25 例31 颗患牙。原义齿功能良好, 放置直接或间接固位体的基牙 (前磨牙及磨牙) 出现不同程度龋损, 松动度Ⅱ度以内, 牙槽骨吸收<根长1/2, 通过牙髓或根管治疗可以保留, 需要制作全冠者。

2 制作方法

2.1 牙体预备

患牙均做完善的根管治疗, 1 周后无不适行金属冠修复。

患牙常规排龈, 牙体预备。如牙冠支抗力不够, 可先做核桩修复。牙体预备的厚度以金属冠所需的厚度为准, 在支托凹和隙卡沟的相应部位多磨除1~1.5 mm, 确保轴面无倒凹。牙冠短固位力不够的患牙, 可在相应部位增加洞或沟固位形。

2.2 制作全冠熔模

牙体预备完成后, 取出排龈线, 在基牙上涂适量石蜡油, 将面团早期自凝塑料按压在基牙上, 使之密合。在可摘局部义齿与基牙接触的组织面及附近涂上石蜡油, 将义齿戴入患者口内, 并与基牙上自凝塑料紧密吻合, 去除多余材料后, 让患者保持正中咬合关系, 直至自凝塑料完全固化。

完整取下可摘局部义齿及塑料全冠, 分离二者。打磨全冠外形, 放入患者口内试戴, 如有欠缺可适当添补塑料。确认良好后适度抛光, 送义齿加工中心常规包埋铸造成金属全冠。

2.3 全冠试戴、粘固

金属全冠制作完成后口内试戴、检查, 确认适合后将冠内层均匀打磨少许, 留出粘接剂空间, 颈缘2 mm不打磨以保持良好的颈缘密合, 松风CX玻璃离子粘固。

送义齿加工中心时需要特别说明, 铸造完成的金属全冠不能打磨, 直接抛光即可。

3 结 果

40 例患者采用该方法修复51 颗龋损基牙, 取得了满意的修复效果。制作完成的金属全冠, 不仅与基牙完全密合, 而且与可摘局部义齿非常吻合, 既有效保护了基牙, 又保证了可摘局部义齿的良好功能, 为患者节省了时间和费用, 患者易于接受。

4 体 会

采用该方法制作金属全冠时, 为保证全冠与基牙的密合及塑料全冠 (熔模) 的顺利取出,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基牙牙体预备应无倒凹, 邻牙倒凹过大者需要做适度修整; (2) 自凝塑料放置要适量, 在戴入可摘义齿后溢出的塑料勿包绕基托、卡环及支托等, 以便于可摘局部义齿与塑料全冠完整分离; (3) 在塑料全冠凝固期勿移动, 可用水冷却, 减轻塑料全冠的特殊气味, 并减少固化产热, 防止黏膜灼伤; (4) 打磨时保持塑料全冠与对牙、邻牙、义齿的紧密接触关系, 防止出现间隙。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体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口腔科2012 年2 月-2014年8 月收治的85 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自愿参加研究。排除严重颌骨缺损、畸形无法恢复正常咬合功能者, 合并风湿、痛风、肿瘤等颞下颌关节特异性病症者及中途失访者。按随机数字表法,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及试验组44 例。对照组男25 例, 女16 例;年龄47~69 岁, 平均 (54.25±4.23) 岁;牙列缺损 (Kennedy) 分类:Ⅰ类11 例, Ⅱ类14 例, Ⅲ类9 例, Ⅳ类7 例;合并症:耳鸣4 例, 关节弹响5 例, 颞下颌关节疼痛9 例。 试验组男27 例, 女17 例;年龄48~72 岁, 平均 (55.02±4.78) 岁;牙列缺损 (Kennedy) 分类:Ⅰ类10 例, Ⅱ类15 例, Ⅲ类11 例, Ⅳ类8 例;合并症:耳鸣4 例, 关节弹响4 例, 颞下颌关节疼痛1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牙列缺损分类、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修复前, 常规行X线片检查及口腔检查, 然后进行必要的牙周、牙体、牙髓及口腔黏膜治疗, 拔除无保留价值的牙齿, 制定完善修复、治疗计划。

1.2.1 调调磨干扰及早接触点;长期牙列缺损易引起邻牙移位、倾斜及对颌牙伸长, 因此, 为减少牙齿移位、倾斜, 应多次调磨患者伸长牙齿, 必要时可行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 以恢复患者正常曲线;调磨重度磨损造成的边缘嵴及牙尖, 注意保持患者正中高度。

1.2.2 义齿修复观察组实施垫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首先, 用塑料垫可摘局部义齿进行过渡性修复, 以恢复患者生理垂直距离。合理确定颌间垂直距离:一般情况下, 垫高度为息止颌位的垂直距离减2~3 mm[1,2];此外, 还应综合考虑患者面部外形、口裂至瞳孔距离等因素。试戴塑料垫可摘局部义齿1~3 个月后, 进行适当调整, 待患者完全适应后, 再根据过渡性垫制作永久性钛合金或者钴铬合金垫式义齿。随访1~2 年, 增高垂直距离2.11~5.30 mm, 平均 (3.21±0.53) mm。对照组使用普通可摘式局部义齿, 即直接以钛合金或者钴铬合金制作可摘式义齿。

1.3 疗效评价标准所有患者均获1.5~2.5 年随访, 平均 (1.87±0.43) 年。治疗1 年后, 对比两组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功能及口腔健康水平。

1.3.1 咀嚼功能评价优:患者基牙无松动, 咀嚼及发音功能正常, 义齿舒适, 咬肌疲劳感消失, 颜面表情、外形恢复正常;良:患者基牙无松动, 咀嚼及发音功能显著改善, 义齿舒适, 咬肌疲劳感减轻, 颜面表情、外形明显改善;差:患者基牙松动, 咀嚼功能低下, 仅能咀嚼松软食物, 颜面表情、外形及发音功能无明显改善, 甚至恶化[3]。

1.3.2 颞下颌关节功能指数 (Helkimo指数) Helkimo指数共包括5 个方面内容, 包括下颌运动、咀嚼肌触压痛、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及关节触压痛。下颌运动: (1) 最大开口度40 mm及以上, 计0 分。最大开口度30~39 mm, 计1 分;最大开口度不足30 mm, 计5 分。 (2) 最大前伸运动7 mm及以上, 计0 分;最大前伸运动4~6 mm, 计1 分;最大前伸运动0~3 mm, 计5 分。 (3) 侧方运动7 mm及以上, 计0 分;侧方运动4~6 mm, 计1 分;侧方运动0~3 mm, 计5 分。上述各项得分累及, 为患者下颌运动分值, 总分0 分, 计0 分;总分1~4 分, 计1 分;总分5~20 分, 计5 分。咀嚼肌触压痛:无触压痛, 计0 分;触压痛1~3 处, 计1 分;4 处及以上, 计5 分。关节功能障碍:开闭口无偏斜、无杂音, 计0 分;单侧或者双侧开闭口偏斜2 mm以上或者关节杂音, 计1 分;关节绞索或者脱位, 计5 分。下颌运动疼痛:无痛感, 计0 分;一个方向运动性疼痛, 计1 分, 两个及以上方向运动性疼痛, 计5 分。关节触压痛:无压痛, 计0 分;侧方压痛, 计1 分;后方外耳道压痛, 计5 分。根据患者得分情况, 将其颞下颌关节功能分为四级, D0:0 分, 无功能紊乱;DⅠ:1~5 分, 轻微关节紊乱;DⅡ:6~15 分, 中度关节紊乱;DⅢ:16~25 分, 重度关节紊乱。 经预实验证实, Helkimo指数的Cronbach’α 系数为0.92[4]。

1.3.3 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 (GOHAI) 该量表共包含12 个条目, 三大方面, 即生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疼痛与不适。每个条目均采用5 级评分, 1 分:总是;2 分:经常;3 分:有时;4 分:很少;5 分:从来没有。其中, 3、5、7 三个条目采用反向计分, 其余条目采用正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越佳。采用因子分及总分评价患者口腔状况。经预实验证实, 3 大因子Cronbach’α 系数0.86~0.92, 总分Cronbach’α 系数为0.89[5]。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X2检验, 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咀嚼功能比较治疗后, 试验组咀嚼功能优良率为95.45%, 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X2=10.7742, P<0.01) ,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后Helkimo分级情况比较治疗后, 试验组颞下颌关节功能D0 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 DⅠ级和DⅡ级者显著少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对比两组治疗后口腔健康水平治疗后, 试验组疼痛与不适、生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3。

3 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口腔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临床口腔修复人数亦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近年来, 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 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在众多需要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中, 老年人所占比重很大[6]。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属老年人常见口腔问题。此类患者以咬合高度降低为主要特征, 其美观、发音、咀嚼及咬合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保护颞下颌关节, 恢复咬合、咀嚼及美观是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治疗要点。本文, 观察组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收效较好。

3.1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面容影响分析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牙冠长度减低, 牙冠比例失调, 颌面明显缩短, 可引起鼻唇沟加深、口角下垂、口周皱纹加深等一系列面容改变;加之患者长期偏侧咀嚼, 致使患者两侧咀嚼肌失衡, 面部软组织、颌骨、牙及等均发生不同程度改变, 亦可进一步影响患者面容美观性。采用普通活动义齿修复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 患者咬合垂直距离无变化, 颌下1/3 面容无改变, 修复美观性有所欠缺。李欣等[7]指出,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不仅可修复缺损牙列, 还提高患者咬合垂直距离, 面容修复效果较好, 患者满意度较高。

3.2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咬合功能影响分析由表1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试验组咀嚼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与吴细霞[8]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 可能与以下两点有关: (1)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恢复了患者正常的平面及曲线, 患者获得了大范围的牙尖交错位, 牙周组织受力更加均匀, 可有效增进咀嚼舒适度[9]; (2) 此外,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覆盖患者全牙列, 缺牙区域的咬合力可均匀分布于预留牙齿, 可有效保持患者牙齿功能, 减少牙齿磨耗[10]。

3.3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分析表2 结果显示, 治疗后, 试验组颞下颌关节功能D0 级者显著多于对照组 (P<0.01) , 与刘惠莉等[11]以及郑娟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 垫式可摘局部义齿恢复了患者正常的颌间距, 可有效减低息止颞肌及嚼肌紧张度[13], 对增强患者咀嚼肌收缩力, 维持髁状突正常, 恢复咀嚼肌、 及颞下颌关节生理平衡至关重要[14]。此外, 治疗后, 与对照组相比, 试验组疼痛与不适、生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及总分更高 (P<0.01) , 与朱芒[9]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 应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疗法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治疗中的疼痛, 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 所以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 有助于增强患者在治疗中的依从性, 与刘学慧等[15]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 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治疗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 兼具美观性及功能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对老年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本院牙科85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 采用普通可摘式局部义齿, 试验组44例, 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功能及口腔健康水平。结果:治疗后, 试验组咀嚼功能优良率为95.45%, 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试验组颞下颌关节功能亦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试验组疼痛与不适、生理功能、社会心理功能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采用垫式可摘局部义齿治疗牙列缺损伴重度磨耗, 具有咀嚼功能及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上一篇:旅游业影响下一篇:中职学校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