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的潜能

2024-07-20

开发学生的潜能(共12篇)

开发学生的潜能 篇1

知识化, 信息化, 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越来越显重要。谁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谁就会占有发展的主动权。为了应付新时代的挑战, 各国的教育改革掀起了滚滚浪潮。作为一名教师, 没有理由不去反思、探索、实践与更新, 没有理由不去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气氛, 以开发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杜威早在他的教育论著中指出:“科学家的学科知识与教师的学科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 以便学生能理解。”所以, 他强调教师要学习心理学。认为学校是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为此, 近几年来, 我也曾在这方面努力探索, 同时也有了深刻的感受。

一.激发自主创新兴趣, 努力开发学习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原苏联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也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 体验到创造的快乐, 为人的智慧、力量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时, 学生就能集中注意力, 就能对语言材料进行更好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根据上述论述, 在语文教学中, 我作了如下方面的探索。

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 一般总是满堂灌, 牵着学生走。这样一来, 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剥夺, 扼杀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 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这两年来, 我一改过去的老师备学生为学生备老师, 让同学们参与老师备课。之前, 我以问卷的形式调查了解到:学生最反对的课堂导入是“今天我们学习第几课, 请同学们打开书”。他们称这种开场白为“白开水”、“催眠曲”。他们最害怕的是图解式的课堂讲解, 他们称这种课堂讲解是“毒杀分”, 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他们最抵触的是幼儿式的提问“今天星期几呀?”他们称这是精神病院的“愚人训导”。为此, 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 每一个环节, 我都设法让同学积极参与。预习中, 我让学生换位思考, 假如你是老师, 你该如何作本堂课的导入, 假如你是老师, 你将如何设计本课教案, 在哪一关键处提出问题?等等。老师对同学的信赖与期待, 不仅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而且大大地激发了他们求知、创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食物从何处来》的时候, 有同学设计了提问式的导入:“今天, 给大家提个小儿科的问题, 是谁养活了我们人类?”一时间, 很多人说是“农民伯伯”, 但接着也有人反对, 说是“绿色植物”。就这样, 两军对垒, 激情亢奋, 很自然地就将同学们带人了知识的王国。

二.重视情感调控, 促使思维发展

情感是人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新课程标准》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 增强学习的原动力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强调通过情感与教育来实现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谐发展。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愿意并自觉地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 教师和学生之间, 就必须有情感的交融, 以构建起师生良好的沟通渠道, 促使他们在求知创新过程中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各种困难, 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我一反往常“屠解”式的课文分析, 力求在每一堂语文课上让学生去放飞他们的浪漫的诗情, 充实他们睿智的感悟, 激发他们豪迈的胸襟, 以培养其超凡脱俗的精神风貌和构建其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例如:我在教《向沙漠进军》一课时, 课前我布置学生尽可能地多搜集一些有关沙漠的资料。在同学们初步掌握课文内容, 了解其特点之后, 我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 时而让同桌互访, 去了解消化课文内容, 时而采用“新闻发布”的形式, 让所有同学作为记者, 而我作为新闻发布人, 尽可能地满足同学的提问请求。交流中, 谈到对沙漠的改造成就时, 同学也充满了信心。我们洋溢出一种人类征服沙漠的喜悦和自豪;当谈到征服沙漠的前景时, 我充满了坚强的自信, 同学们也充满了信心。

就这样, 一颗颗心灵, 在课文内容及老师情感的驱动下, 发生碰撞, 产生火花。时而为沙漠的危害忧心忡忡, 表现出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而感慨、畅想改造后的沙漠变成绿洲, 为人类造福的美好未来。有的甚至当场便在设计改造沙漠的方案。

语文教改中, 我深深体会到, 教学, 远不只是知识的机械传授。我们更应当去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只有当他们最大限度地突破了知识体系的束缚, 而焕发出了个人生命所特有的灵气和才情的时候, 他们才会呈现出最美好的精神家园。

三.调动全员参与意识, 发挥各自主体功效

世界最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只有当所教育的东西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造的活动, 才会有效地被儿童化。”在语文教学中, 只有巧妙地创设真实或模拟情景, 充分调动各种感官, 才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教学中, 也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才能从整体上使学生得到发展。前面已经提到, 兴趣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最好老师。而要使学生兴趣盎然, 又全靠老师准确而生动的设计好自己的教案, 包括整个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 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能否处于高度的亢奋状态,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之一, 而能否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 引起认识上的矛盾,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则是问题的关键。简而言之, 设计具有诱导性的问题是关键, 教师投一石, 就要激起学生思维上的千层浪花。例如:我在教《孔乙已》一文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孔乙已胸前挂着的那个蒲团, 你能想象、推测到一些什么情况?问题一提出, 同学们当即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之后, 老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已当时自身的状况, 丁举人的凶残歹毒, 周围人对他的冷漠态度, 然后, 再推导出造成这种现状和原因是什么?就这样老师投下小小一石, 却激起了同学们思维创造中的层层浪花, 让学生在这一不起眼的蒲团中看到了那一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思想和社会制度等等方面的特质, 从而深刻地把握住了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应用心理学的原理, 尽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学生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地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开发其学习潜能, 变过去单纯的传授语文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从而达到创新学习, 提高语文素质的目的。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要注重运用心理学原理, 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如何开发呢?一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二是要重视情感调控;三是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发挥各自主体功效。只要我们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学生的语文素质会逐步提高。

关键词:自主创新,情感调控,开发潜能

开发学生的潜能 篇2

湖南省澧县六中 傅勇

开发人内在潜能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在英语学习当中,如果能正确了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对于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会事半功倍。因此,就英语教师而言,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在学习中,能转化为内部动机的心理因素很多,主要有兴趣、需要、情感等。对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通过对学生的兴趣、情感和需要的教育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一、精心备课,优化教材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减少盲目性。了解学生基础,即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都应该熟记在心,知道他们在哪一方面基础弱,上课时候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复习一些知识,提出一些问题,练习和巩固一些知识点和语法,学生的学习自然就能取得进步了。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要通读教材,参看一些教辅资料,知道一个单元教学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整合教材内容,有效进行取舍,抓教学重点问题,则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在一堂课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

二、创设情感激励的情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学生。因此,教师要采用情感激励的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如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时,只要答对一半或其中一点,教师就应说,“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词来鼓励他们,然后再找机会及时纠正错误。对于后进生不能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并鼓励说,“Try again.”“Take it easy.”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学英语的信心,发言也会更加踊跃。另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英语歌曲、英语对话创编、英语书写、英语朗诵等多种活动的比赛,对参加的学生都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学习潜能会得到发挥,学习动机会进一步增强。

三、使用语言讲读情感艺术

一个英语教师在语言讲读时要充分发挥语言积极的情感作用,针对不同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景都要会使用积极情感,体现语言的美感、道德感和理智感,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如教师利用语言的升降调,讲读英语词汇与句子,充分发挥语言本身的艺术性,语言情景要不断变化感情,这能把教学技能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给了学生一种特殊的美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提高学生学外语的效率。

四、创设适应学生需要的学习情景

随着英语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课堂的气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而促使我们在教学方法、教学行为上进行必要的有益的探索。我们要很好地把握教英语学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重视课堂英语教学气氛的重要性,特别要注意感受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师自己的、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接起来,在教育情景中形成暂时的统一体,善于将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上,以假若我是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和行动,努力做到

将心比心,避免课堂出现呆板、或恐慌反应,不断努力以求最佳课堂气氛的出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当说,当前的教学英语课程改革为我们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3

关键词: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发学习潜能主要指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能力的一部分。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智力是指适合多种活动要求、为人所共有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能力。开发学习潜能是发展个性的必由之路。那么,在英语学习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呢?

1. 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的背诵和训练。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好阅读前的思考。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讲一些有关爱因斯坦的事。很多学生会仰慕爱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学生崇拜爱因斯坦的简朴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讨论,联系到本班,哪一位学生具有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再以Unit17“Life in the future”为例。我先让学生设想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学生对他的同伴说:“去另一个星球”我问他为什么,他答到:“因为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而人口越来越多”另一位学生说:“将来我呆在家里使用电脑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机器人为我代劳”其他各组的讨论都很激烈。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以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当学生阅读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复述课文。学生会尽力做准备。他们会看课后补充材料,会去改写、背诵、会查阅自己要使用的词或短语。这在无疑中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地阅读习惯。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可以设计成用“yes” “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y”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学生第一遍读了“Albert. Einstein”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人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讨论。不同的是在阅读unit17“Life in the future”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我给他们帮助。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无论是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还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的引导。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挖掘并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 培养记忆力。

培养学生的记忆的过程就是同遗忘进行斗争的过程。因此,为了保持记忆,必须不断地进行复习与巩固。研究表明: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若在学习之后8天内不及时复习,就会遗忘40—70%的内容;倘若学生能在学习中合理地安排三次复习,就能保持95%以上的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让学生及时复习,是帮助学生记忆的有效手段。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运用语言,使其所学语言知识对其日常生活行为发生影响。因为凡是纳入个人生活之中,并对人始终具有意义的内容是不大容易遗忘的,而且通过熟练运用,最终会成为自己语言机制的一部分。

4. 培养思维能力。

如何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 篇4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 重视发挥教师自身魅力。

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时候要亲切温柔, 但不能过于亲密无间, 要与学生留一点距离, 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让学生对教师本身产生兴趣。这就是距离产生美的道理。另外, 作为英语教师, 在课堂上要在恰当的时候给学生show一点与所讲授知识有关的英美文化知识, 让这些新鲜的内容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会因觉得老师知识渊博而由衷地崇拜老师, 喜欢老师上的英语课。

2. 重视课堂评价。

学生在学第二语言时, 难免会遇到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成功、微小进步、前进方向, 满足他们的依附需要, 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情感和奋发向上的学习动机。教师及时的一句“Good/Clever/Great”就能很好地激励他们。而在学生答不出或答错问题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 增加其自信。这就是“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所以在教学中, 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3. 重视公平公正和自我控制。

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但心思特别的细密并且敏感, 正处于塑造他们个性的关键期, 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态度非常重要。在学生犯错的时候, 不管你面对的是所谓的“好学生”还是“后进生”, 都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 甚至更加严厉地批评“好学生”, 这样才能树立教师公平公正的形象。另外, 教师作为上课的主导人, 不能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 以学生为发泄对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精神饱满、热情洋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学习动机强、信心十足、轻松愉快、焦虑程度较低的情况下, 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 而自然习得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1. 教师口语抑扬顿挫。

平淡的讲述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机械运动, 教师对口语的控制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疲惫沉闷、注意力不集中时, 可以将音量大幅度转变 (可大可小) , 学生的注意力就可以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同时, 夸张的语气和特别的语调也能够吸引学生。不仅如此, 学生的模仿力很强, 随之也会模仿教师来陈述,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操练的效果。

2. 课堂游戏的运用和调节。

游戏能寓教于乐,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手段。游戏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生活泼好动, 爱表演, 乐于接受新事物, 游戏容易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化难为易, 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所以我对游戏教学很热衷。下面是游戏教学贯穿课堂的片段。

镜头一:在导入部分, 教师用一个“摘苹果”的游戏来复习旧知识点。让学生摘下写有自己喜欢的数字的苹果, 打开与苹果上的数字相应的图片后, 用“I can...”说一句与图片有关的句子:I can wash the clothes.I can use a computer...说对的学生可以得到这个苹果。学生兴趣盎然, 纷纷举手参与。

镜头二:在操练新句型“Can you...?”时, 教师设计了一个操练游戏。同桌的两个学生, 其中一个收藏一张图片, 另一个用句型“Can you...?”来猜该图片的内容。这个游戏并不新颖, 但我却看到学生玩得非常投入, 非常开心, 有的学生甚至手舞足蹈, 加入动作让同桌来猜。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参与很有效, 这里不仅有学生行为上的参与, 更有学生思维的跟随。

这个游戏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 练习的难度虽然不大, 但要求学生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认真动脑筋, 积极猜测, 探求问题的答案, 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面对这样“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挑战, 学生们跃跃欲试, 思维得到了启迪, 智力得到了开发, 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参与”是一种过程, 我们倡导的学生参与教学, 并不是表面形式上的参与, 而是有目的、有设计、有成效的思维参与、创意参与及从别人的见解中受到启发并加以思考的参与, 简言之, 是“体现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参与”。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思想, 呼唤着“人本主义的新回归”, 激发着学生的主体精神。“有了学生的参与, 才有教学的精彩”, 这是我们从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这个角度出发, 发自内心的感受。

开发学生的潜能 篇5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因此,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以问题为杠杆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一个重要的问题。

1.利用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

富有趣味性的设问,往往能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愉悦的心情去思维,以求完整答案。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所提问题应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在热学知识拓展中进行热传导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在装水的试管底部放一条小鱼,用酒精灯对试管上部的水加热,当上部的水已沸腾了,下面的小鱼为什么却安然无恙?像这类“煮金鱼”以及“纸锅烧开水”等生动有趣的提问,会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境界。

2.利用设问渗透科学方法,树立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自信心必然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就容易持久,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和掌握。

例如,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问:为什么微小压强计中U型管液面差能反映液体压强大小?使学生在分析中明白此处用了转换法。再问: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的关系时,应改变哪个量?不改变哪个量?使学生理解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

教师应在能体现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处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精心设问,这些地方既能体现科学方法,又能体现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利用设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点燃创新的火花

课堂教学由于教学内容限制,教师要引导学生定向思维,按照教师制订的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极度展开。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发挥奇思妙想的舞台。

例如,在测物体密度的方法教学中,提出问题:有一个密度比水大的马铃薯,任意选用工具,请写出可以用哪些方法测它的密度?这个开放性的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答案。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深度的思索,各有所得。既能巩固和完善头脑里已有的认识结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利用设问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和实验探究,提出适当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例如,在探究滑动磨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创设问题情境:(1)在冬天,同学们喜欢在冰上打滑,有时可以滑出很远,在普通路面上,你能这样玩吗?(2)在同一段路面上,比较重的和比较轻的箱子,哪个更容易被推动?再提出问题:不同路面上磨擦力为什么不同?为什么推重箱子费力?引发学生猜想:影响滑动磨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接触面粗糙程度、重力大小、物体表面积大小„„学生开始设计实验时教师利用设问引导:(1)怎样测滑动磨擦力?(2)研究其中的某一因素时,怎样避免其他因素对滑动磨擦力的影响?最后,学生分析数据,复述实验过程,交流实验结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设问并没有控制、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是在关键点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始终在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浅谈如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篇6

[关键词]:潜能 积极性 兴趣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潜在的。作为人师,有责任挖掘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怎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开发这种潜能的关键所在。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地听,认真地记笔记,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机械的背诵和训练。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学习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作好阅读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阅读课上,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unit13“Albert Einstein”为例,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关于爱因斯坦的故事,让学生自由发言,将一些有关爱因斯坦事。很多学生会仰慕爱因斯坦的精神。也有学生崇拜爱因斯坦的简朴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过对爱因斯坦的讨论,联系到本班,那一位学生具有爱因斯坦的这种精神?我们又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我们再以Unit17 “Life in the future”为例。我先让学生设想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学生对他的同伴说:“去另一个星球” 我问他为什么,他答到:“因为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而人口越来越多”另一位学生说:“将来我呆在家里使用电脑去做我想做之事,有机器人为我代劳”其他各组的讨论都很激烈。

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

以Unit13 “Albert Einstein”为例。当学生阅读完这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复述课文。学生会尽力做准备。他们会看课后补充材料,会去改写、背诵、会查阅自己要使用的词或短语。这无疑中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地阅读习惯。

3.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可以设计成用“ yes” “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y”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老师要加以引導。比如,学生第一遍读了“Albert Einstein” 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再让学生就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进行讨论。不同的是:在阅读 unit17“Life in the future” 这篇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我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然后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可以口头训练,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找出不懂的句子后,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

怎样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潜能 篇7

学习能力依赖于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意图的确立。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改变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长期受老师的控制而被动地学习;一切围绕老师的思维转。也就是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老师甚至包揽了学生的一切。比如老师教单词和短语, 详细地讲解翻译课文、语法、语言点。老师滔滔讲, 学生默默听, 认真地记笔记, 学生的课堂活动毫无发展性和创造性。这样的学生只知道默默地听老师讲, 机械地背诵和训练。如今, 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 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有学习兴趣。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好阅读前的思考。

在每次的阅读课上, 我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去快速阅读, 然后就这篇文章进行讨论。

再简单地复述课文。也可以让学生讲些有关的幽默故事为阅读做铺垫。这些预备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在我们以初中教材<>九年级课本Unit 1阅读课文“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为例, 我们可以激励学生讲一些关于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 的故事, 让学生自由发言。很多学生会仰慕史蒂芬·霍金的精神。也有学生崇拜他坎坷的而又有意思的人生。通过对史蒂芬·霍金的讨论, 联系到本班, 我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些什么?

我们再以Unit 3阅读课文“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own decisions”为例。我先让学生设想我们的未来生活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学生对他的同伴说:“去另一个星球”。我问他为什么, 他答到:“因为地球上的能源越来越少, 而人口越来越多?”另一位学生说:“将来我呆在家里使用电脑去做我想做之事, 有机器人为我代劳”。其他各组的讨论都很激烈。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听力和阅读课上也十分重要。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那么口语课上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使用英语练习口语;阅读课上也能积极地快速地进入阅读状态。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读后的一系列任务。

以Unit 3“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our own decisions”为例。当学生阅读完这一课时, 我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复述课文。学生会尽力做准备。他们会看课后补充材料, 会去改写、背诵、会查阅自己要使用的词或短语。这无意中训练并培养了学生积极地阅读的习惯。

3. 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学,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 使学生能够读懂简单的文章是教学的主要目的。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学习方法的引导。阅读前要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学生回答有困难的题, 可以设计成用“yes”“no”回答的题型。有时也设计一些能开发学生思维的“why”一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试着回答。如果学生完成任务时有困难, 老师要加以引导。比如, 学生第一遍读了“史蒂芬·霍金”, 我让学生完成一些在句子中填入单词的题。或者缩写课文。当学生完成了这些任务之后, 再让学生就有关“史蒂芬·霍金”的故事进行讨论。不同的是:在阅读一些难度适中的文章时我要求学生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如果学生有困难, 我会给他们帮助。

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新的语言知识点, 那是对学生另一种能力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查出在学习中遇到的新单词的意思;自己先找出不懂的新的语言知识点;其次我让学生用这些新词造句。根据情况, 可以口头训练, 也可以做笔头训练。当然, 学生查出新词的意思, 找出不懂的句子后, 不是说老师就马上去讲解, 而是要学生认真地逐字逐句地再读, 然后学生再不懂的话, 老师就有必要讲解;然后就这些句子复述课文某一句子或某一段落。这种方法是给予学生必须需要的帮助。

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篇8

一、激发兴趣的策略

相似原理认为:兴趣产生于情绪中枢, 当客观对象与人在其生活工作经验中所建构、积累、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单元 (即相似块) 相互匹配, 就相似激活、相似选择, 兴趣因而产生, 从而激发人们更进一步的工作热情、创造能力及深入思考的能力。并且, 快乐情绪长时记忆, 不但容易形成, 而且能够维持长久。我想, 爱因斯坦所谓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皮亚杰所谓的“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都是由此而生吧。实现成功的根本原因, 是开发了人无穷无尽的潜力。

(1) 发扬特长。低年级小朋友主要以随意注意为主要特点, 他们以“爸爸妈妈要我学”, “老师要我学”为主要的学习思想, 还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 课堂中表现出懒散、思想不集中的现象, 于是总出现回答问题失败、作业失败等现象。一次一次的失败只会造成再一次的失败, 最终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针对这种现象, 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内因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都能够在某一方面优于其他人,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 比如, 开展出小报、画画、跳绳、唱歌、跑步等集体活动, 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身手、显露才华的机会和舞台, 使他们打破以往的自卑, 建立应有的自信, 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一年级中有一位名叫魏耀坤的小朋友, 平时上课无精打采, 从不敢举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我发现他唱歌唱得很棒。于是, 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唱歌比赛, 魏耀坤的歌声果然获得同学们的掌声。我趁机说:“小朋友, 魏耀坤能干吗?我相信他今后的学习也会像他唱歌一样棒。”并授予他“小歌星”称号。

(2)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的环境, 运用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安全、友好与积极的心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才会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创造性学习中, 学生少了顾虑, 能有效弘扬自己的个性。 (1) 课余关心学生。学生有时在课堂中被忽略, 总希望课余能被关心, 即使教师只是简单地抚摸一下他的头, 他也会高兴几天。因此, 作为教师, 应做一位有心人, 随时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 多一句问寒问暖、多一个微笑、多一些抚摸, 多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 都能让学生喜欢你, 喜欢你的课, 并做到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你的课中。 (2) 课中用欣赏的眼光评价、激励学生。在课堂中, 教师是主导者, 学生是主体, 他们是学业上的指导关系, 更是情感上的朋友关系。课堂中多一句埋怨、责怪, 都会影响学生潜能的开发, 因此, 在教学中应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

二、问题设置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研究学习就无法谈起。通过“问题解决”来学数学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 也是一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充分调动, 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首先, 教师要善问。在教学中, 无论是导入还是探索, 都应问一些“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还有其他想法吗”“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为什么”等, 抓住新知识与旧知的联系, 引导学生多想、多说,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集中思维。其次, 教师要巧问。巧问即要把握提问的时机。如, 在教学“找规律”中, 我出示:▲●★▲●★▲●, 然后提问:你发现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生1:按三角形、圆形、五角星的规律排列的。生2:按圆形、三角形、五角星的规律排列的。大部分同学表示对生2有意见, 师提问:你认为它们有什么不同?这一问题一出, 让善于观察、比较的小朋友马上静下来, 从鲁莽抢答到学会深思熟虑, 马上得出答案。生3:它们都对, 因为生1是从左往右看的, 生2是从右往左看的。生4:老师, 我知道了, 找规律时应注意观察的方向。此过程中, 教师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不但让学生达到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 也为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提出问题作出示范。最后, 注重由猜到问的过程。小朋友喜欢猜谜语, 因为他们喜欢猜中后的快感, 有胜人一筹, 高高在上的感觉, 在猜的过程中, 学生思想高度集中, 他们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 思维活跃, 是潜能暴露的最好时机。而在出现错误猜测时, 出于自身的成功需要, 也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

三、多向互动策略

多向互动即转变以前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的形式, 为教师向学生、学生向学生、学生向教师的多种交往方式, 这种交往方式把学生真正地放在了主人翁地位。多种交往方式做法如下:

(1) 学生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从鼓励学生质疑开始, 质疑为潜能开发提供了方向, 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因此, 我重视学生的质疑。在一段时间的摸索中, 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样的质疑起不到什么作用, 觉得把质疑放在学生进入探究活动前, 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创新火花, 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打开思路。

(2) 学生向学生———尝试当老师。在教学“1-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中, 为了避免让学生机械化练习而造成枯燥乏味, 利用小朋友爱表现的特点, 设计编故事的环节。故事是许多小朋友都爱听的, 而编故事又是小朋友所擅长的。

(3) 学生向学生———鼓励学生互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半个学期教学中, 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不会理会其他小朋友的发言。往往出现“我、我、我”的举手后, 回答的却与前一位同学的一模一样, 引起哄堂大笑。所以, 我采用学生间互评的方式, 当一生回答后, 首先请另一位同学先对其进行评价, 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上述教学策略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往往又交互着多种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 还应适时地对这些策略进行调整, 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成功潜能,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提高教育与学习的效率。

开发学生的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 篇9

随着我国向创新型国家的逐步迈进,许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创新教育,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关注。但在创新教育正逐步形成社会大气候的时候,有种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在一些科研单位和学校,创新教育已成为少数科技人才或优秀学生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刚开始搞创新教育时,先在部分学生中试验再逐步推开,这是一般规律。现实中,即使在一些重点大学,创新教育也只针对少数优秀学生“开小灶”,他们认定创新教育只适合优秀学生。其实,学生都具备潜在的创新能力,问题在于能否得到开发。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教育的责任,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任务。

创新教育并非只是个别大学的事儿。当前,不少重点大学比较重视创新教育,而部分普通高校还没有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其实,一般高校甚至中专、技校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体现在不同层面,就像一座金字塔,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可看成金字塔顶端;一般的技术工人也可能作出技术创新,那是金字塔的底部。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基层的创新者,社会需求越是量大面广。像毕业于技工学校的王洪军,创造出一套实用简捷的轿车车身钣金整修方法,于200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方法还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创新教育同样不能只是少数教师的事儿。在一些学校,不仅创新教育,许多教育改革也只是少数教师的事情,多数教师成了旁观者。普及创新教育一定要发动所有教师,没有全体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很难普及。要使所有教师都愿意参与创新教育,除了启发引导,还必须有合适的激励机制。

创新教育也不能只限于科技领域。如今一谈创新,就直奔科技。其实,创新意识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一个真正有创新意识的民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要不断推陈出新,社会因此而更好更快地进步。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是质疑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习惯,不单是高等学校的职责,基础教育打下的底子甚至更为重要。

加强情境教学,开发学生潜能 篇10

一、在情境创建中, 让学生体现情境的着力处

在求异或求同中进一步体会情境, 引起学生对情境的共鸣, 在学生体会情境的情感之后, 教师引导, 学生就会被题中奇妙的情境所陶醉了, 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建问题的情境, 营造一种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 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例如, 找线段的黄金分割点时, 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情境引入, 将枯燥无味的数学转变为生活的美学知识来讲, 学生对知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美是一种感觉, 本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 但在自然界里, 物体形状的比例却提供了在匀称与协调上一种美感的参考, 在数学上这个比例称之为黄金分割.在人身的躯干与身高的比例上, 肚脐是理想的黄金分割点, 很可惜, 一般人的躯干 (由鞋底到肚脐的高度) 与身高比都低于此值, 因此, 很多的女士选择高跟鞋来提高她们的腿长与身高的比例, 使自己变得楚楚动人.在本题中我抓住“人体美”一词, 让学生体会情境的创意, 着力解决0.618的含义及用途.

二、创设辩析错题情境, 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我在讲增长率这一节时, 为了引起学生对增长率和降低率的注意, 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举了下面的例子.

正在某中学读初三的小明, 某天放学回家途中, 忽然发现一张一百元的钞票被遗弃在路旁, 小明顺手拾起, 并放入右边的裤袋中, 边走边想, 自言自语地说:“我书包内原有100元, 现在无缘无故多了一百元, 我身上的财富岂不增加了100%.

返回家中, 当小明的手往右边的裤袋中一探时, 顿感茫然, 原来裤袋穿了一个洞, 而拾得的百元钞票忽然不知去向, 但小明似乎很快找到了一个安慰, 拾得的100元, 使我身上的财富达到200元, 现在丢了100元减少了50%, 嘻嘻, 那么我还赚了50%呢!

你知道小明错在哪里吗?

通过这道题, 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变化了的情境中应用新知识去解决新问题, 在应用和实践中巩固强化新知识.另一方面, 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 情境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充满现实生活、各有特色的情境中, 用心去理解欣赏品位, 从而激发情感的共鸣,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中获得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情境导入应重有趣且不虚假.

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 动态生成和不确定的, 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欲望和兴趣.肖川教授说过:“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有三个要素:真诚、深刻、丰富.”我在讲“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时, 这节内容主要是推理证明或计算, 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于是我用了生活中的帽子来创设一个情境:在日常生活中, 帽子的样式是千奇百怪的, 有一段时间, 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大学生戴菱形帽, 是受外国博士的启发吧?在日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 戴菱形帽一直是年轻人的梦想, 戴上它显得是何等潇洒体面!好像那里还出现了戴菱形帽的冒牌学生呢.这是由于菱形特色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美感吧, 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顶自己的菱形帽戴呢?通过情境的引入.学生们动手将菱形的每条对角线分成全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两条对角线又将菱形分为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说明了菱形的有关性质, 应利用三角形全等, 并结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 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推导变得生动有趣了.

四、情趣并举、教学相长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潜能, 也是教学能够获得成功的征兆.但是在具体的情境运行中, 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注意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产生巨大的内驱力.例如, 我在讲“生日相同的概率”一节中, 使用下列情境, 使学生明白了概率的概念.

梅德尔是17世纪的一个赌徒, 公元1654年的帕斯卡 (1623-1662年, 法国数学家) 给费尔马 (1601-1665年, 法国数学家) 的信中说:“梅德尔告诉我:一次掷一颗骰子, 连掷四次, 至少出现一次六点的概率大于二分之一, 如果用两颗骰子连掷24次, 至少出现一对六点事件的概率却小于二分之一, 用一个骰子时, 基本事件总数为6, 用两骰子时, 基本事件总数为36, 是原来的6倍, 掷的次数也是原来的6倍, 概率应不变, 为什么不等呢?

梅德尔的结论是说“数学是自相矛盾的”, 你认为梅德尔所说的正确吗?

此题一出, 教室里沸腾了, 有学生认为梅德尔的理由是正确的, 有的认为梅德尔的说法是错误的, 但都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对方, 我让大家争论了一会儿, 但学生们对概率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 于是我将结论讲解给学生听:

“梅德尔的结果是错误的”.

∵用一个骰子连续掷4次, 出现一个六点的概率为一次掷两个骰子同时出六点的概率是它不是按比例变化, 所以基本事件成原来的6倍, 掷的次数也是原来的6倍, 不保证概率相等, 显然是梅德尔本人错了, 而数学本身并不错.

这是非常精彩的一节课, 教师在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基础上, 巧妙地把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引入课堂, 创造性地创设情境和使用素材, 情趣并举、教学俱进, 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生活走进数学, 巧妙选取素材, 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学生在认知心理上的悬念.以问题为主线, 注重关注学生思维的动态发展.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比较, 在比较中感悟, 选择符合自己的最佳的教学方法.

怎样开发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潜能 篇11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创设备种条件。模拟情境,即以一种能够激发情感的场景,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我们在学习英语现在词时,为了强化动词或动词词组对学生产生印象。我让学生做游戏。老师发命令,学生做相应动作,并跟老师说:

Stand up!Sing A B C song!

Play basketball!Swim!Draw a circle!

Eat ice cream!

这种导入让学生在听中吸入信息,用肢体动作输出信息,在说中练习了口语。课文导入的方式可谓变化无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设计不同的导入方法,其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英语好学、易学。这样,学生就能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展开运用英语进行各种交际活动,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此外,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二、改变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今。学生逐渐会使用新教材,而我们的教法仍然是旧的传统的教法。传统的教法桎梏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只有改变传统的教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课强调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和行动都处于积极状态,从而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才足以学生为中心的(student-centred)课堂。在课堂上要使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并不容易。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提问方式,转变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中的活动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老师2)老师+学生

3)双人活动:学生+学生4)小组活动:学生学生+学生学生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扩大第三、第四种形式的运用,使学生五官并用,可以训练学生发展思维,解决困难,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也会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的活动机率,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然后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示他们的自学成果。在学习对话、短剧时,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和团结协作的平台。同时可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从中获取平等、尊重、关爱、激励等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发展。此后引入竞争机制,大家都想参与竞争,并。想在竞争中获胜,这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一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思

在我们英语课堂上,若能让学生学会自主评价,那就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并逐步认识自我,赏识自己。从而建立自信。

自主评价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即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的评价。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能对今后的学习提出自己建设性的建议和努力的方向。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且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自我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全面、更自由、更充分地发展。另一个方面就是学生互评。在学生参与了听、说、读、写等各种英语交际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其他同学对同伴的语音、语调、表情及对相关英语知识的理解等进行口头评价或书面评价。通过这样的互评,学生就可以及时了解各自的学习进展情况,成功者必然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更加自觉强化自己学英语的动机;而失败者也会从中得到启发,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自觉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策略。当然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评价要做客观地点评。对评价合理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不恰当的评价要善意指出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尤其要注意鼓励后进生,一旦发现有进步就应该立即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开发学生潜能,扬起希望风帆 篇12

一、精心设计课程结构, 构建学科资源

1. 科技课与科技活动课结合起来

使教师不仅具有科技意识, 更重要的是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师也在长期的活动中丰富了知识, 形成了一定的技能, 使科技活动课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2. 科技课与科技实践课结合起来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注意结合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顺序, 并及时补充相关的内容。如根据季节的变化, 教师将制作标本设计成实践活动课,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亲自捕捉蝴蝶、蜻蜒, 采集各种植物的根、茎, 时, 指导学生制作标本, 使学生亲历标本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极为丰富的地理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了解自然、关注自然的意识。

3. 科技课与其它学科结合起来

科技课的开设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打好基础。我的做法是, 在抓好科技课课堂教学的同时, 要求在开设所有的学科中渗透科学思想, 用现代教学手段传递最新科技信息。如教学《太阳》一课时, 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媒体查阅资料, 用生活实例和数据来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从而科学地认识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在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 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阐述生物链之间相互依存的道理。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启发学生运用这一性质设计美观、实用的物品。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课题的研究课, 评选出优质课。各科教学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第一战线, 也是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科学、语文、数学等课中的许多内容与科技有关, 只要稍作点拨,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又可开展一次科普活动。课堂中, 我还结合国内发生的大事, 对学生进行问题性的科技教育, 如在手足口病多发时期, 通过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了如何科学地预防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教育。在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时, 将我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和航天的历程对学生进行了介绍。总之, 对学生科技教育思想的培养要贯穿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同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更加趋于弹性化、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二、精心筹划组织形式, 开发活动资源

开发科技活动资源是时代和改革的需要, 是学校科技活动发展的需要, 也是“十五”课题向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抓好“科技周”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办各类研究所, 如气象研究所、花卉研究所、鸟类研究所、环保研究所及信息中心等, 开发了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组织形式, 由学生自己操作, 辅导教师帮助协调。聘请有关专业人士指导, 教师辅助, 在全校范围内普及科技知识, 规范科技活动, 提高活动的科技含量。从而体现科技活动是现代科技教育的最佳途径、最有效的办法和最直接的表现。

科技周以一个主题, 开展一个系列活动, 活动内容为知识竞赛、作品评选、知识讲座、论文征集等。通过这样的集中活动, 有效地推动了科技知识的普及。

创办“少儿科学院”。以“天天是创造之时, 处处是创造之地, 人人是创造之人”为座右铭, 将积累的许多活动方案进行整理, 反复酝酿, 精心筹划, 在保留原有活动类型的基础上, 开发适合学生科技创新的活动组织形式组建少儿科学院。

“少儿科学院”运作方式完全由学生自己操作, 辅导教师帮助协调。学校提供固定的场所, 配齐实验设施。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根据自己喜爱自愿参加其中任何一种活动并进行管理。

气象研究所的学生每天来的最早, 他们在气象园中进行天气预报的准备工作。如地表温度、空气湿度、降雨量、风向、日照等, 并将测量结果于7:00准时填写在校门口的天气预报板上, 使全校师生一进入校门就能知道当天的天气情况。有些学生能够看云识天气, 结合生活中的谚语了解天气变化情况。花卉研究所的学生每天放学后自觉给校园中花房浇水、除草, 记录花的生长过程, 为校园内增添了许多生机。鸟类研究所的学生, 每天闻操时间为鸽子喂食, 放学后为鸽舍打扫卫生, 清除粪便。植物研究所的学生研究庐山的珍惜树种, 收集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生物标本研究所的同学, 以庐山珍惜植物为主, 采集植物的根、颈、叶, 作成标本。信息研究中心的同学坚持每周出一期科技信息专板, 向学生宣传最新的科技信息, 从收集资料到设计版面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

少儿科学院的活动形式深受学生喜爱, 许多学生不管刮风下雨, 始终坚持不懈进行观察, 记录科学现象, 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少儿科学院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责任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启迪, 智慧得到开发。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科技创新活动的氛围和更加广阔的空间。

上一篇:活性炭纤维过滤器下一篇:工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