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基本体操

2024-11-18

快乐基本体操(共7篇)

快乐基本体操 篇1

摘要:该文以3~6岁的幼儿为调查对象,运用实地考察法和个案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各幼儿园的情景化教学的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幼儿园的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情景化发展提供了实际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情景化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课程的情景化教学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尊重幼儿学习及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课程设置的原则和方法,把幼儿园教育中所涉及的规律与原理、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辅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和情景化设计。因此,对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情景化发展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济南市随机选取了20所幼儿园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图书馆内与该研究相关和相近的文献资料(2001年至今)近300篇。

1.2.2 实地考察法

在济南市随机抽取20所幼儿园,与授课教师建立交流平台,通过课堂观察、实地考察和交流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

1.2.3 专家访谈法

与全国体育院校的体操专业方向的专家和幼儿园的专业授课教师进行电话、网络和直面交流。

1.2.4 个案分析法

针对幼儿的日常快乐基本体操学习进行个案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及教学情景化的界定

2.1.1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的界定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是指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对象,以徒手操动作为主要动律形式,并辅以简单的技巧动作,加上形式多样的队形变化与造型,搭配节奏鲜明、内容欢快的音乐,以集体合作形式来共同完成的一项体育活动。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是一项集大众性、健身性、娱乐性、游戏性为一体,组织形式简单,具有较强健身实效性的幼儿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突出的健体、健身、健心和娱乐等价值,深受广大幼儿喜爱。

2.1.2 教学情景化的界定

教学情景化就是通过语言、活动或其他载体将教学内容形象化、故事化、生动化,将教学活动通俗化,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故事背景或呈现一种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很重要的,而且它还是及其富有生命力的。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使幼儿能够主动快速地理解并记忆,改变了过去刻板生硬地灌输给幼儿知识的教学方式。幼儿教学情景化的最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本,把幼儿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基本载体就是情景。

2.2 济南市幼儿园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2.2.1 幼儿园快乐基本体操与情景化教学的开展现状

济南市幼儿园目前快乐基本体操的开展还是非常普及的,被调查的20所幼儿园中只有2所没有开展此项目,主要是受到师资和教学场地的限制,他们用感统训练课替代了基本体操课程。而20所幼儿园中情景化教学都被广泛采用,使用率达到100%,有的幼儿园是在文化课(比如英语、语文或算术)中体现,有的是在活动或信息课中出现,在快乐基本体操课教学中也有15所幼儿园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占到开展快乐基本体操课的幼儿园的83.3%。

2.2.2 幼儿对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的态度与认知状况

在开展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的15所学校中随机抽取了60名幼儿进行了交谈式调查,考虑到幼儿的识字能力和理解力的不足,调查未采用问卷调查。在调查的60名幼儿中,除了1名幼儿不知道喜欢不喜欢这种教学活动与模式外,其他幼儿都表现出非常喜欢,也特别愿意参与这种教学活动。对教师常用的几种情景化教学手段的认知调查中,孩子们非常倾向于动作的象形化和情景的动态化,这也恰恰符合了孩子爱动、爱模仿、的生理心理特点。

2.3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情景化的创设

2.3.1 动作创编象形化

快乐基本体操之象形操是依据某些动物所特有的动作特点,根据幼儿生长发育中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融合了音乐、舞蹈、体操等元素,将动作的动律形式趋于相应动物的运动特征,采用模仿手段创设的一类幼儿快乐基本体操。象形操创编中音乐的选择很重要,因为练习者是要跟随着音乐的节奏和音律进行练习的。比如:为了使动作和音乐完美的配合,选取十二生肖儿歌的背景音乐配上编写的配套歌词。案例如下:龙爷爷,最神气,躲在云里猛吐气;小白蛇,小青蛇,摇摇摆摆真有趣;骏马哥,跑的快,跑呀跑呀快快快;小羊妹,爱吃草,灰太狼来了快快跑;小猴子,爱爬树,红红屁股摇一路;大公鸡,爱报鸣,早晨起来喔喔啼;小狗狗,尾巴摇,坏人来了汪汪叫;小猪猪,胖嘟嘟,打个滚来睡呼呼。根据所选取的音乐背景与儿歌情景,创编相应的象形动作。

2.3.2 情景设置动态化即模仿性情景

教师可以利用连环性的游戏开展体操教学,为幼儿提供一个活泼、有趣、宽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创造各种形象生动的游戏来让幼儿通过模仿各种动作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训练“向上跳跃”动作可以创设一个小兔子觅食的情景,让幼儿通过模仿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样子达到练习向上跳跃动作的目的。接着可以据需创设情境让幼儿继续模仿其他的小动物。

2.3.3 情景设置意念化

教师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意识到自己就是这个情景中的角色,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来主动做出各种动作。在设置意念情景时,教师根据幼儿的运动特点和个性特征准确合理定位,角色分配的把握要灵活,还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幼儿产生角色意念,从而更好地完成相应任务。例如:创设“小蝌蚪找妈妈”这样一个故事情景,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想象力来模仿小蝌蚪、金鱼、螃蟹及青蛙的动作,并启发幼儿发扬雷锋精神、助人为乐,快乐活泼地陪伴小蝌蚪一起找妈妈,最终帮助小蝌蚪完成任务,大家一起欢庆等等。

3 结语

幼儿快乐基本体操和幼儿教学情景化发展是当前幼儿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项活动,二者在许多方面具有同源性,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将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教学情景化,既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幼儿园教学现实需求的一个反映。通过调查可知,虽然幼儿非常喜欢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但是,目前济南市幼儿园对其的推广与普及程度还不算太高,有待于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广大幼儿园教师要起到楷模作用,要创新和创设多种形式的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方式。具体而言,幼儿快乐基本体操情景化教学创设主要体现在动作设计象形化、情境创设故事化、情境创设动态化和情境创设意念化等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合理利用某一或某几种形式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李静.山东省幼儿快乐基本体操开展状况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6):38-40.

[2]李淑慧.石家庄市区幼儿快乐基本体操开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郎瑾.情景化教学法在德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2):178-184.

[4]程玲.教师情景化教学理论探源[J].继续教育,2011,251(4):16-19.

女子体操初级选材的基本因素 篇2

关键词:女子,初级选材,基本因素,体操

1 女子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步骤

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步骤大体可以分为目测、复测、试训、录取 来进行。

1.1 目测

通过观察, 选择那些身 材匀称、五官端 正、瘦条精干、身 体灵活、反应速度快的儿童。

1.2 复测

主要对目测初级的对象进行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考核测试。

1.3 试训

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1个月左右,通过15次左右训练课的全面观察、分析,摸清每个试训队员的特点,认真做好记录,使目测、复测所产生的印象和看法得到进一步验证。然后对第一阶段试训队员进行筛选,选拔第二阶段试训队员。第二阶段需要3~4个月,观察他们的动作技术、身体素质的增长程度,深入了解队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为日后的筛选创造条件。

1.4 录取

在上述几个考察步骤后,进行综合评定,确定入选队员。

2 具体内容

女子体操运动员初级选材是根据运动成绩与运动员个人条件的关系来预测运动员今后的竞技能力水平,因此,选材主要包括:年龄、体型、身体素质、运动行为和遗传等因素。

2.1 年龄

国内外对体操选材的研究,普遍认为女子4~6岁,为体操选材的适宜年 龄。

2.2 体型

需要对人体17项形态指标进行测定,测量的标准应符合人体测量学的要求。这17项的形态指标是身高、坐高、体重、肩宽、骨盆宽、手长、下肢长、小腿加足 高、小腿长、足长、小腿围、大腿围、胸围、上臂紧张围、腰围、臂长。

3 行为特征

3.1 先天条件

据调查结果显示,在女子体操运动员选材中,教练员都会优先考虑脚尖膝盖直、四肢修长、弹跳力好的运动员。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数字表明,60%的人认为下肢弹跳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动员以后的竞技能力。

3.2 柔韧性

柔韧性是运动员身体关节的幅度大小,它是女子体操运动员动作优美、幅度舒展、动作高质量完成的重要因素。体操运动员的柔韧不是软而无力,而是柔中带刚。柔韧性的提高不仅仅取决于关节软骨、关节囊、韧带的弹性和肌肉伸展等方面的改变,而是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大,柔韧性越差。

3.3 协调性

协调性是体操运动员及其重要的条件,它是完成高难度动作的基础,也是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等素质的综合体现。体操运动有难度大,动作美的特点,这就是需要运动员的高度协调能力。协调用力,做动作时就会轻松自如,并且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性。最重要的一点是良好的协调性可以弥补力量上的不足,使运动员仍能达到很高的竞技水平。所以在问卷中50%的人认为应把协调性作为身体素质选拔中的重点。

4 身体素质

在选材过程中力量、速度、柔韧性、平衡能力、协调性等都属于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的好坏则反映一个运动员的能力。

4.1 能力特征

体操运动员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在高中级体操运动员的能力评价上,主要通过训练的表现和比赛成绩来评定的;而对初级选材的儿童来说,只能通过其测试或在试训过程中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为了探明这种综合评定的内容实质,使其成为一种可以操作的方法,我通过对调查问卷基层优秀教练员有选材经验方法的总结,给初级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列出了10种特征项,并把每一特征项的重要程度请专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见表1所示。

从表1中可见,在很重要一栏中,有三种能力项被认为是能力特征中最为重要的,它们是腰腹有力、上下体协调;腿部有劲、弹跳力强和能吃苦耐劳。较重要的能力项有动作姿态好;体操意识强;上肢支撑力量足、握力强;翻转灵巧且速度快和模仿能力强4项。其余3项的认可度则较前7项要低。此次的调查结果表明,前三种的能力项被认为是能力特征中最为主要的,在初级选材中教练员首先要在这三方面对儿童的运动能力进行重点观察,然后再考虑下一级的能力特征(见表2)。换言之,在初级选材时,第一层次的能力特征是能力方面的必备条件,第二层次的能力特征是较重要条件,而第三层次的能力特征只能作为补充条件,在实践中要注意区别对待。

综观上述各能力特征项,不难发现,各能力特征项均是对某一方面素质或机能状况等的综合表现,是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如“吃苦耐劳”这一项,就是对良好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在选材的各主要阶段的过程中,应抓住每个环节中较为重要的因素,注重先天条件好的运动员,普遍培养先天条件不是十全十美的运动员,因为她们中有自身的特长或有某些不足之处,所以在选材过程中应多方面衡量选材的标准,重点选拔有培养价值的运动员。

5 结语

快乐体操教学(三) 篇3

【目的】发展上肢支撑能力, 提高练习者协调性, 通过相互保护帮助培养互助协作意识。

【准备】双杠1副 (高度不宜过高, 以练习者站立时达胸部高度为宜) , 杠两端各放1块垫子。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 双人成对以纵队形式在距杠侧5米处站立准备。当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 双人拉手跑到双杠一端, 一名同学迅速跳上呈杠端双臂支撑, 然后两臂交替向前移动, 另一名同学在杠侧保护帮助, 到达另一杠端后跳下。两名同学互换角色, 支撑行进返回杠端跳下。两人拉手跑回起点与下一对同学拍手交接。下一对学生照此法练习, 直至本组最后一对同学完成支撑行进回到起点并把手高举过头顶为止。用时短、先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

【规则】支撑行进必须在通过杠端标志线后跳下。在单臂交替移动中, 如果失去支撑控制脚落地, 则重新跳起成双臂支撑再继续进行。

【教学提示】

1. 游戏前应进行腕、肩关节的准备活动。

教师需要先指导练习“支撑行进”动作。练习时注意身体重心左右移动以便于左右手交替行进, 手臂前撑距离因人而异, 建议每一步前撑距离不要太大, 操之过急会导致支撑不稳。

2.保护帮助者跟随支撑前行者移动, 两手可托扶其大腿。教师特别注意提示:在练习者到达杠端跳下时可放一手转体另一手扶杠, 这样跳下会比较安全稳定, 同时配合的同学可以扶其腰腹部加以保护。

双臂屈伸接骑坐前进

【目的】发展双臂支撑能力, 提高练习者身体自控能力和灵活性, 通过相互保护帮助培养互助协作意识。

【准备】双杠1副 (高度不能过高, 以练习者站立时达胸部高度为宜) , 杠两端侧面各放1块垫子。

【方法】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 双人成对以纵队形式在距杠侧5米处站立准备。

当裁判员发出“开始”口令后, 双人拉手跑到双杠一端, 一名同学迅速跳上呈杠端双臂支撑、分腿屈膝挂杠, 完成双臂屈伸5次。然后分腿坐杠两臂支撑向前滑动, 到达另一杠端时两手向后撑杠, 并腿坐一杠, 从杠侧跳下, 另一名同学在杠侧保护帮助。然后两名同学迅速互换角色, 完成双臂屈伸并滑动行进返回杠端从杠侧跳下。两人拉手跑回起点与下一对同学拍手交接, 下一对学生照此法练习, 直至本组最后一对同学回到起点并把手高举过头顶为止。用时短、先完成游戏的一组为胜。

【规则】完成挂膝双臂屈伸时下落和撑起要充分;分腿坐支撑向前滑行必须在手通过杠端标志线再变为后撑并腿坐一杠。

【教学提示】

1.游戏前应进行腕、肩关节和下肢跳跃落地的准备活动。教师需要先指导学生两人互助练习1~2轮。

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的反思 篇4

一、教师在进行幼儿体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关注于内容的完成而忽视幼儿的需要

首先想到的是要教什么内容, 练什么动作, 怎样尽快完成任务的问题, 而忽视对幼儿的现有水平、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这就导致一是教学内容的难度过高或过低, 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幼儿有的知难而退, 教师和幼儿一起着急。

2.在开展训练过程中, 只注重过程和教学内容, 忽略了幼儿在其中的表现, 幼儿往往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教师往往是一遍一遍地整体练, 即拉练式训练, 使教师、幼儿疲劳作战, 动作做不好, 产生了厌园情绪。

3.重于形式的完美而忽略幼儿内在的情感

教师在指导幼儿训练过程中, 由于工作热情高、急于完成任务, 其结果是把所有动作喂给幼儿……教完后, 再重复机械地训练, 哪个幼儿动作不到位, 谁的表情没有了, 某某要笑一笑了等, 一一指出, 逐一改正, 整体划一, 把表现美、感受美强加于幼儿, 结果是幼儿在被动应付中苦练, 教师在疲劳机械中苦教, 最后连笑也笑不出来了, 效果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把体操训练组织得得心应手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将情感、言语、行为融为一体。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 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例如教幼儿学勾绷脚的动作, 教师给幼儿描绘出坐在小河边, 用双脚踩水花, 一只脚勾起, 一只脚绷起, 水花踩出来了。

2.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 幼儿通过游戏就掌握了。如“小矮人”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了“蹲走”的动作, “壳中乐”活动中, 小海龟身穿龟壳分腿从平衡木两侧爬过的游戏则让幼儿的直体行进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3.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每堂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使学生产生好奇心, 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如, 在“调皮的皮筋”活动中, 提出设问“:你会怎样做像这根皮筋动作呢?”幼儿在问题中变成了可以自由弯曲、收缩的皮筋, 在欢快的音乐下时而蹦跳时而伸长。

4.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

现在的媒体网络提供了非常宽广的体操交流学习的平台。

我曾利用现代影像技术让幼儿欣赏全国和江苏省幼儿基本体操大赛, 让幼儿开阔眼界, 认识到基本体操的内涵。

我国快乐体操运动发展思考 篇5

源于古希腊的体操在军事训练、学校教育、日常锻炼等活动中的作用显著, 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压制之后, 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 体操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蓬勃发展, 在大众体操开展的同时, 竞技体操也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然而,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大众体操特别是学校体育中的体操教育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遇冷, 以增强体质为主的非竞技性体操和竞技体操的发展两极分化和脱节, 造成了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严重匮乏和大中小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我国快乐体操运动的开展和推广, 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 旨在增强少儿身体素质的同时扩大体操人口, 为竞技体

操培养后备人才。本文拟探究我国快乐体操运动的发展, 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体育、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1 我国快乐体操发展现状

当前, 与欧美国家庞大的体操人口和数量众多的体操俱乐部相比, 我国体操发展的状况可谓危险。我国竞技体操发展处于“曲高和寡”、“后继无人”的尴尬处境, 而曾经与竞技体操起头并进、相互扶持的大众体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或被体操的衍生项目所取代, 或学校体操教育的内容直接被取消, 竞技体操和大众体操这二者共生、相扶持的平衡被打破, 造成了体操市场萎缩, 竞技后备人才严重匮乏、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情况。中国体操训练人口不足和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问题已引起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基于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考量,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操协会引入“快乐体操”的理念, 让体操运动参与者体验“成功的”、“快乐的”、“趣味的”体操运动, 以区别于“训练艰苦的”、“危险的”、“容易受伤的”传统竞技体操。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体操部部长王童洁明确表示[1]:“推出快乐体操理念的初衷最重要的是让体操回归体育本质, 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 而不是一提到体操就想到争金夺银。此外, 我们希望通过快乐体操的推广, 挖掘更多有天赋, 并且真心喜爱体操的后备人才, 打好‘大国家队体系’的塔基。”由此可知快乐体操推广的意义可谓重大, 是我国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青少年体质的提高基本平台和基础工程, 是对以前我国体操发展“三级训练体制”的补充和完善。在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操协会的倡导下, 社会各界积极响应。自2014年初全国推广快乐体操运动以来, 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不断得以完善。教练员培训班相继举办, 统一了教练员标准, 器材生产标准及俱乐部推广模式也已形成, 《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 (草案) 业已实施, 快乐体操形象代言人、吉祥物和标志等亦在选拔和征集中;同时, 社会资金和力量也大量注入, 各快乐体操俱乐部相继建立,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快体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拓宽了快乐体操的发展之路。我国快乐体操运动已蓬勃兴起, 但对于快乐体操开展和推广过程当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 去寻求快乐体操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 以便有利于我国快乐体操运动的持续、健康开展。

2 我国快乐体操运动发展思考

2.1 自上而下的开展方式

我国快乐体操运动是由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体操协会的倡导下发起的, 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罗超毅主任强调“中国体操协会以及各省市体操协会都要向市场化迈进, 变成社会组织, 而不仅限于完成政府职能”[2], 但认真观察和思考后我们会发现, 快乐体操的开展方式仍然具有“自上而下”的行政模式特征, 快乐体操活动的开展, 包括教练员培训、运动员等级标准的制定、比赛活动的举办、快乐俱乐部的审批、器材标准的制定等等, 无不有政府操办的痕迹。这种行政模式具有很强动员和组织能力, 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掀起快乐体操热潮, 但不可避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当前我国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 基层体育活动的开展, 主要应有大量自组织的体育社团来操办;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不仅不能亲自操办, 甚至还要从限制性的‘业务主管’角色退居为社会组织进行服务性的‘业务指导’。”[3]

因此, 快乐体操运动的开展应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发展方式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当前, 参与式发展已成为国际发展实践的主流理念, 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方式, “参与式发展它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参加。因为公众的参加可以是被动的加入上级布置的某项任务或响应其给定的某项号召, 这种参加的程度只是表面的, 并不能完全真实地体现参与者的意愿。而公众的参与则是从社区公众自身需求的角度出发, 认为只有他们才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 他们能够帮助解决自己的问题, 他们不仅是活动的接受者, 而且应该是活动全过程的参与者以及最终利益的分享者”。[4]让群众积极根据自身需要积极参与快乐体操运动的开展, 把快乐体操运动推上市场, 政府为社会组织提供“业务指导”, 应是我国快乐体操运动开展的有效路径。在快乐体操开展的初始阶段, 应形成公益与营利并存、政府与民间结合的开展方式, 最终促成学界倡导、政府支持、民众参与的局面。

2.2 以俱乐部为主的推广模式

任何一个运动项目的发展, 都离不开广泛的群众基础。快乐体操的推广应面向所有人, 更应该面向适龄的儿童和青少年。国家体操队领队叶振南也曾指出:“要解决中国体操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体操进校园, 让更多的孩子接触体操这项运动, 且有时间从事体操运动, 进而提升到竞技层面”[5]。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导下的快乐体操推广模式是俱乐部模式为主体的, 虽然在快乐体操的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动快乐体操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 但实施起来却并非易事, 需要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以俱乐部的形式推广快乐体操, 有其利的一面, 即国家与社会一体一起办体育, 把体育放到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去运作, 改变了以往政府对体育“大包大揽”的工作方式, 但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首先, 把快乐体操运动的开展推向市场, 必然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社会俱乐部办快乐体操不是公益活动, 俱乐部要顾及自身的经济效益, 那么有偿服务的培训形式则不能避免, 那么家长消费能力与有偿服务则会产生相应的矛盾, 收费标准如何制定, 购买与销售如何协调和平衡有待研究。

此外, 快乐体操进入校园应是推广普及的关键所在, 仅靠社会俱乐部的推广恐难以实现快乐体操运动的普及, 因为“俱乐部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 单一化的俱乐部形式和俱乐部的数量难以满足大众化的需求”[6]。而快乐体操进入校园也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 如快乐体操器材购置费用及师资问题, 体育教学内容改革还是在体育教学内容不变的情况下附加快乐体操的教学内容等一系列问题, 都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等多方面的协调和沟通。最后, 学校和俱乐部教学、训练时间和质量的监管等相关问题, 虽然教练员资质已经过教练员培训班进行统一, 后续的监督和管理等诸多问题仍待研究。

2.3 等级标准及比赛方式

2014年12月25日—28日, 首届全国快乐体操赛在广州市花都区体育馆举行, 来自全国12个省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0支代表队伍参赛, 进行三级组和四级组两个组别5个奖项冠军、亚军、季军的角逐。作为快乐体操推广以来的首届赛事备受关注,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广东省市区体育部门相关领导人出席此次活动, 奥运冠军杨威也到现场助威。快乐体操赛的举办对快乐体操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但推广和宣传快乐体操仍采用比赛的形式是否有违快乐体操理念的初衷有待商榷。与此同时,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还颁布了《全国快乐体操等级锻炼标准》, 等级标准的制定会不会再次演变成少儿练体操所追逐的目标也值得思考。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曾指出:“快乐体操就是带着玩的心态练体操, 但树立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实现, 从而获得愉悦身心的满足感, 才是快乐体操的内涵”[7]。因此, 笔者认为快乐体操活动应不分年龄, 让人人都能参与, 让孩子们从“要我练”到“我要练”, 再到“练体操”到“玩体操”的转变, 应在纵向上设立目标而非横向的与他人进行对比, 让孩子在运动中体验成功和愉悦才是对“快乐体操”内涵的正确解读。

快乐体操的宣传和推广采用比赛的方式会不会又让体操回到了竞技和锦标主义的老路子上去值得思考, 因为既然有名次之分, 就会竞争和优劣等级, 那么就会有人胜出有人被淘汰。笔者设想可否采用体操展示或表演的形式, 不设奖牌、不计名次, 主要是“相会与交流”, 让各参与者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而不去过于关注比赛的名次, 全身心地投入到自身体操技能的增进和身体素质的提升给快乐的去玩体操。周福弟描述的美国快乐体操俱乐部中训练的情景, 为我国快乐体操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我看到和听到的是教练员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肢体和言语, 来积极鼓励和表扬她们的进步。而学生们几乎是看不到有丝毫偷懒和消极的一面。更多的是在努力地展现自己和提高自己。一旦一个新动作掌握了, 全组同伴就热烈地欢呼、尖叫, 为她鼓掌加油。”[8]

3 结语

快乐体操活动的推广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对于体操训练人口的扩大和学生体质的增强及至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 也是我国体操自80年代遇冷以来的回暖。“凡是预则立, 不预则废”, 探讨快乐体操在开展方式、推广模式及赛事举办等方面的诸多已经遇到或将要遇到问题, 是学界应当关注的领域。我们相信,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型、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及全民健身意识增强的形势下, 体操教育兴起的春天不会太远。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快乐体操运动的发展进行了梳理。认为我国快乐体操运动在自上而下的开展方式、以俱乐部为主的推广模式、等级标准及比赛方式等方面尚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旨在为体育、教育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快乐体操,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付媛杰.快乐体操好、玩又聪明——总局体操中心体操部部长王童洁在线访谈摘编[N].中国体育报, 2015-12-25 (1) .

[2]邵帅, 周宇, 等.推广快乐体操——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在线访谈”摘编[N].中国体育报, 2014-07-11 (1) .

[3]胡小明.原生态身体文化的田野调查[J].体育学刊, 2015, (5) :1-10.

[4]张晨.李天祥, 等.“参与式发展”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5) :23-25.

[5]中国女子体操腾飞待来年[EB/OL].http://news.163.com/14/1010/05/A862RIFK00014AED.html.

[6]江广和.快乐体操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5, (8) :56-58.

[7]邵帅, 周宇, 等.推广快乐体操——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罗超毅“在线访谈”摘编[N].中国体育报, 2014-07-11 (1) .

快乐基本体操 篇6

幼儿基本体操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教师以3-6岁幼儿为对象, 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身心发育特点, 通过最基本的体操练习内容和手段,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塑造幼儿良好的身体形态, 提高其基本活动能力。幼儿基本体操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 融体能锻炼与艺术修养为一体, 富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是贯彻党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幼教方针的一个重要手段。

幼儿基本体操的推广既是促使宝鸡市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也将成为扩大培养我市体操、跳水等难美项群体育后备人才的生力军。

因此, 研究幼儿基本体操推广模式的建构对促进我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和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和实际的现实意义。

1、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方向

日前, 通过调查走访多位从事体操教学训练, 有着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体操教练员和专家得出:当今的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方向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认为应以“普及为主, 面向全体幼儿”把握正确的方向。

另一种观点认为“业余训练与竞技体育接轨, 以培养和输送优秀体操苗子为主要任务”。两种观点, 两种做法, 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在幼儿基本体操开展较好的省市, 以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面向全体幼儿为主的做法, 得到家长、教师、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体操人口”和练习者的水平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那些强调与业余训练接轨的地区或单位, 面向的却是绝少数幼儿, 按照后备苗子要精选队员, 正规训练的原则, 造成自愿参加训练的幼儿人数逐年下降, 队伍萎缩, 使幼儿基本体操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下去。

2、宝鸡市开展幼儿基本体操的情况

现如今, 虽然有不少人认识到:单纯的“智力投资“已不能适应当今的需要, 应注意培养孩子在体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但也有许多人没有认识到这项运动开展意义。从全国情来况分析, 各省在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活动中存在明显的差距。有的省市不但普及面较广, 水平也较高, 表现为:本省每年定期举办表演大会, 参加表演的幼儿园多, 而且相关的职能部门每年都争取组织地方幼儿园参加全国表演大会。但有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或者经济较发达地区开展较差, 常年不组织参加类似的活动或者比赛, 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宝鸡市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 幼儿基本体操宣传开展虽然比较早, 也取得过比较优异的成绩, 但整体的水平进步不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全省范围内举办大型幼儿体操表演、比赛次数的减少, 对我市幼儿体操的开展与普及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市大部分幼儿园幼儿体操的表演也仅限于每年一次的庆祝“六一”儿童节联欢会当中, 平时的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 孩子们没有得到全面、系统、协调、持续不断的发展训练。

当然,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经济方面的原因, 也有认识、观念、组织等方面的原因, 但总体呈现出水平落后, 后备人才匮乏这一现象。这对我市乃至我省的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宝鸡市幼儿基本体操推广模式的建构

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遵循幼儿基本体操教学规律和教学策略, 构建切实可行的幼儿基本体操教学模式, 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将生本教育和人文关怀很好的结合到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 为幼儿创设符合基本体操活动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才能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意志力、学习力, 促进幼儿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使幼儿身心健康得到了良好发展, 为高水平运动队输送优良人才, 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认可, 服务于社会。

3.1、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原则

幼儿基本体操的推广和普及应以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素质及健身性、教育性和创新性为统一的原则。建议在基本体操训练设计中, 多增加协同合作与趣味性内容, 运动强度可逐渐增加, 动作难度可相应地降低。

3.2、依靠社会, 健全组织, 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幼儿园的体制改革和变化, 社会中涌现出了多种形式的幼儿园, 但促进幼儿健康的进步与发展, 始终是我国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完成这项伟大工程, 就必须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统一组织, 加强组织建设。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推广与普, 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省一级的组织工作上, 开展国家级与省一级的合作研究, 增加区域性活动, 减轻经济压力, 以加深、扩大研究范围和成果。争取做到由教育主管部门、体育主管部门、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统一制定出明确的计划, 共同搭台, 让幼儿唱戏。只有这样, 才能形成统一指挥、协调发展, 蒸蒸日上的局面, 才能将我国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划落到实处。

3.3、加强骨干培训, 加强科研工作

幼儿基本体操要发展, 必须加快幼儿基本体操教师队伍的培养。就全国而言, 接受过培训的教师人数还是很低, 就培训工作搞得较好的浙江省而言, 参加过培训的人数也不足全省幼儿教师人数的1%, 其他城市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 加强教师培训已成为当前幼儿基本体操发展的十分急迫的工作。从长远看, 如果能将幼儿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列入幼师教育的内容中去, 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匮乏这一问题。同时必须进一步加深对幼儿基本体操的科学研究, 加强幼儿体操练习对幼儿生理、心理发展作用的研究, 加深幼儿基本体操训练法、教学法的研究, 以确凿的研究成果证明: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成长的良好作用, 并被社会所认识和接受。

3.4、把握正确发展方向,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首先, 对幼儿基本体操运动进行科学化的指导, 目的是保证幼儿基本体操运动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其次, 让体育发展普及与提高两者相互依存, 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只要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 面向全体幼儿、不断扩大体操人口, 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就一定会涌现出优秀后备人才, 从而使“面向全体幼儿”和“培养优秀苗子”得以统一。其次, 对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竞赛规则进行正确导向。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竞赛规则, 它是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的指导性文件, 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发展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因此, 幼儿基本体操的竞赛规则不能制定的太高。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活泼、健康地成长, 比赛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他们意志品质的一种磨练。

幼儿体操动作设计应简单易学, 以不损害幼儿身心安全为原则, 家长和老师放心了, 才能使幼儿基本体操确实得到广泛开展。最后, 我们应呼吁加大地方政府对幼儿基本体操场地设施的投入, 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园舍、设备、设施, 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3.5、整合人力因素,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人力因素主要涉及4个方面:1、领导:领导对幼儿基本体操的重视和认识程度对于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师:教师是开展幼儿基本体操运动中最关键的角色。他们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爱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基石。在幼儿基本体操的练习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 善于抓住孩子的特点, 推进赏识教育, 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3、幼儿:幼儿是这项运动的主体, 练习过程中, 必须培养他们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训练动机。练习要以游戏为主, 通过不同年龄层次练习内容的要求, 去设计编排动作, 从而提高幼儿的训练效果。4、家长: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广泛宣传, 加强交流, 打消家长的顾虑, 提高家长对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认识和支持。

4、总结

综上所述, 幼儿基本体操是以发展幼儿技巧、平衡、协调、柔韧、灵敏为主要能力的运动项目。幼儿基本体操的推广与普及不仅为幼儿的身体素质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为我省的体育事业培养了后备人才, 是完善全民健身纲要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刘馨.学前儿童体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2]陈红.探究幼儿基本体操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27 (6) :50-51.[2]陈红.探究幼儿基本体操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 2005, 27 (6) :50-51.

[3]杜国成, 戴巧红.关于我国幼儿基本体操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25 (5) :4-6.[3]杜国成, 戴巧红.关于我国幼儿基本体操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 2003, 25 (5) :4-6.

[4]曾庆涛, 时金钟, 高彩琴.开封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7) :27-28.[4]曾庆涛, 时金钟, 高彩琴.开封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7) :27-28.

[5]张娅, 郑会娟, 王守刚.幼儿基本体操锻炼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2) :75-76.[5]张娅, 郑会娟, 王守刚.幼儿基本体操锻炼对学前儿童感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2) :75-76.

[6]范连友, 李梅, 况照霞.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0, 7 (3) :62-63.[6]范连友, 李梅, 况照霞.基本体操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0, 7 (3) :62-63.

快乐基本体操 篇7

由于体操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 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 导致人们对体操一词的理解有很大偏差。目前人们对体操一词大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理解, 体操是特指竞技体操, 这是狭义层面的体操;另一种理解是学科意义上的体操, 体操包括基本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健美操、团体操等内容, 这是广义层面的体操;本文中的体操是指广义层面的体操。19世纪, 体操传入中国。到新中国成立, 主要以兵操模式为主[1]。

新中国成立后, 体操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1949年—1995年, 以体操技能传授模式为主;1995年至今, 提倡并开始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2]。

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这对促进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法、比较法、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对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3.1.1 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行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体操类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新中国成立后, 其目标定位是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和运动员。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以后, 体育的健身功能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体育院校开始面向社会, 重视培养群众体育所需的人才。因此, 体操类课程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的变化, 开始重视体操健身功能的开发, 逐渐淡化竞技, 重点培养体育师资力量和具有指导群众健身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 这在1997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中有所体现。指导思想和目标定位的变化必然会引起体操类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即体操教学模式的变化。因此, 群众体育的发展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要改革以竞技为中心的“体操技能传授模式”, 实行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3.1.2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2001年, 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把中小学的体育课程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代替了原来的体育教学大纲, 其体育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设置体育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其目标设置和课程评价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进行, 并鼓励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对课程内容不再作严格的要求, 这些变化对中小学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的基地,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必然引起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 体操类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 其课程设置的思想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 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要改革以竞技为中心的“体操技能传授模式”, 实行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3.1.3 《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模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对体操类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其课程性质定位为:体操类课程是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 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3]。其总体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三基”, 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学和组织的能力, 而且还要具有指导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因此, 《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倡并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体操技能传授模式与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异同及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3.2.1 体操技能传授模式与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异同

新中国成立后, 体操教学模式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两个阶段, 即:1949年—1995年, 以体操技能传授模式为主;1995年至今, 提倡并开始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体操技能传授模式是以提高体操竞技水平为核心设置课程, 强调掌握体操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并重视学生体操教学能力、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受体质教育思想和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较大。这一模式对中国体操事业的发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这一模式也逐渐显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吻合性。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以“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理念设置课程, 其理念不是全盘否定体操技术教学, 而是淡化以提高体操竞技水平为核心的思想, 设置趣味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的体操内容, 重视体操健身功能的开发, 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教学能力。主要受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3.2.2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3.2.2.1 指导思想的人文性

3.2.2.2 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表2显示, 在体质教育思想和苏联教学理论的影响下, 体操技能传授模式的目标定位曾对中国体操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这一目标定位也逐渐显现出与时代发展的不吻合性。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面向群众体育和中小学体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具有教学技能和健身意识和能力的体育人才, 体现了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3.2.2.3 教学内容选择上体现健身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特征

表3和表4显示, 与1992年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比较, 根据2004年颁布的《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构建的体操健身教学模式, 其内容的设置是紧扣课程目标, 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 体现了健身性的特征;课程内容设置不但力求丰富多彩, 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而且还选择了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具有实效性的健身项目, 体现了实效性的特征;教学内容淡化竞技, 以人为本, 遵循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 既考虑主动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也考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学生所用, 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自练, 体现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特征。

3.2.2.4 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表4显示, 广西师范大学体操类课程内容设置不但力求丰富多彩, 为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 而且组织形式灵活, 必修课主要以行政班上课, 专选班主要以自主选项为主, 选修课主要以“三自主”形式组成教学班;业余培训和业余锻炼主要以俱乐部形式和自由形式进行。这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符合《体操类教学指导纲要》的教学基本要求, 体现了灵活性的特征。

3.2.2.5 评价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教学评价既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也包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操健身教学模式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是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 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另外, 为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 学生可以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 突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体操技能传授模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不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评价形式上不能体现多样性的特点。

3.3 广西师范大学实行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3.3.1 对体操健身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依据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学习评价和教学基本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依据《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而构建的, 因此, 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应依据《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3.2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3.2.1 师资队伍

表5显示, 广西师范大学体操类课程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是基本合理的, 能够满足《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关于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 主讲教师都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 年龄结构老中青合理搭配。但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要保证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 还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首先, 体操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

体操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人本主义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以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 教育部推行《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方向是正确的。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时首先要明确体操健身教学模式与体操技能传授模式指导思想的不同, 明确人本主义的内涵, 这是体操教学改革成功的重要前提。

其次, 师资队伍的素质不能满足体操教学改革需要。

有一支素质高的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是体操健身教学模式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为适应体操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 才能保证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在体操教学中如果不能以学生为本, 树立“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 仍然坚持以“竞技”为核心的思想进行体操教学, 体操教学改革的意图也就很难落到实处。

第三, 缺乏与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开发。

2004年颁布的《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比较, 对体操类课程的目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做了明确的规定, 而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只是提出了一些原则。因此, 体操教师应根据《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开发符合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目标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开发出体操健身的教学内容将制约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实施。

最后, 实践课的师生比例不合理。

调查显示, 体操类课程实践课的师生比例严重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师生比例。根据《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践课教学班的人数应在15-20人之间, 而现在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班的人数平均为27人, 其它专业的教学班有的超过30人。教学班人数过多, 教师对教学的管理难度加大, 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场地器械有限, 学生练习的机会少, 教学质量必然下降。

3.3.2.2 教学设备

表6显示, 场地设备方面, 广西师范大学只有一个体操馆, 面积小, 不能满足体操类课程教学的需要;几个教学班挤在一块场地, 相互干扰, 无隔音设施;通风、采光差, 春季馆内潮湿, 铁质器械锈蚀严重。场地设备方面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表6显示, 器材设备方面, 轻器械部分缺乏, 实用类体操器械缺乏, 体操普修课器械充足。器材设备方面能够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表6显示, 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方面, 体操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积累少, 但电教设备先进能够满足体操类实践课教学的需要。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 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群众体育的发展和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必然要求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课程进行改革, 《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模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倡并实施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当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与体操技能传授模式相比较,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有:指导思想的人文性特征;目标定位的准确性特征;内容选择的健身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的特征;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特征;评价形式的多样性特征。

3.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体操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师资队伍的素质不高;缺乏与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的开发;实践课的师生比例不合理;场地面积小;部分器械缺乏等因素制约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实施。

4.2 建议

体操健身教学模式是高校体操教学改革中的新生事物, 不是体操教学改革的终极模式, 需要在推广中不断完善。因此, 高校体育院系应认真研究《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 明确体操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 积极改善体操教学条件, 这样才能保证体操健身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建涛, 张予南等.体操概念历史演变的逻辑特征及明确体操内涵的思路[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0, (2-3) .

[2]张予南.论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05.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4.

上一篇:济阳坳陷下一篇:交换机性能测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