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2024-12-26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共3篇)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篇1

摘要:目的:探析松弛素、盆底电生理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间相关性, 为疾病预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5-8月收治的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 于患者术前1 d行盆底POP-Q检测、常规妇科双合诊, 同时手检盆底肌力明确盆底功能、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测定患者盆底肌力。结果:83例绝经患者所测得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为 (157.4±263.9) pg/m L, 17例未绝经患者为 (212.9±355.8) pg/m L,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42, P=0.460) ;患者年龄 (X) 与血清松弛素H2水平 (Y) 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987X+22.118, R2=0.0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者无显著相关性。轻度 (1、2度) 松弛素水平为 (175.5±69.9) pg/m L, 重度 (3、4度) 松弛素水平为 (227.6±93.4) pg/m L (t=4.023, P=0.000) , 分度越高, 血清松弛素水平越高, 提示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与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患者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与POP各径线、盆底肌力等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松弛素及盆底电生理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盆腔松弛程度, 但与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有一定关系, 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予以证实。

关键词:松弛素,盆底电生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肌力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为中老年女性群体常见病, 以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为主。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结果, 女性一生中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几率在11%左右, 其中1/3患者修复手术次数超过1次[1,2]。目前, 妊娠、绝经、阴道分娩、盆底肌肉薄弱、长期腹压偏大 (肥胖, 咳嗽) 等被临床公认为该病最主要危险因素, 此外营养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也与该病有重要关系[3]。近年来, 不少临床研究证实, 松弛素、盆底电生理等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间有着较大相关性[4,5]。本文选择本院收治行全子宫切除术妇科良性疾病患者进行研究, 探析松弛素、盆底电生理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间相关性, 为疾病预防提供指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本院2012年5-8月收治的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妇科良性疾病住院患者100例进行研究, 均经过详细盆底功能检查予以确诊。年龄34~56岁, 平均 (48.5±7.3) 岁;体重54~73 kg, 平均 (64.5±12.4) kg;怀孕次数1~7次, 平均 (3.2±0.4) 次。83例患者均已绝经, 其中1例合并慢性咳嗽, 4例合并糖尿病, 8例合并便秘、痔疮, 20例合并高血压, 9例因工作原因需长期抬重物, 均无吸烟史。其中4例为子宫内膜病变, 7例为卵巢良性肿瘤, 10例为子宫腺肌病, 13例为盆腔脏器脱垂, 66例为子宫肌瘤。13例行阴式全子宫切除, 26例行腹腔镜切除, 61例为开腹切除, 平均手术时间 (120.0±41.3) 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87.2±9.7) m L。

1.2 方法

于患者入院后了解基本病史并进行相关化验检查。术前1天行盆底POP-Q检测、常规妇科双合诊, 同时手检盆底肌力明确盆底功能、盆腔脏器脱垂情况。

1.2.1盆底肌力测定方法

应用广州杉山公司U8盆底康复治疗系统行盆底电生理检测并测定患者盆底肌力:将肌电位探头放进患者阴道内, 另一端与治疗仪相连, 记录测定结果。

1.2.2 血清采集方法

手术当天采集6 m L患者上肢静脉血, 2000 r/min速度下离心20 min后保存于-80℃温度下待测。

1.2.3 组织标本收集方法

术中留取离体1 h内无菌组织标本, 剪取子宫穹窿附近阴道壁组织, 尽量选取未被电灼破坏部分, 大小在1.0 cm×0.5 cm左右。若无多余阴道组织可剪取, 可选择穹窿附近宫颈组织。生理盐水洗净剪取组织并将血液与杂质漂洗去, 分成2个部分放置在冻存管中并尽量转移到液氮罐中保存。

1.2.4血清松弛素H2的测定方法

用人松弛素H2 (Relaxin H2) 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试剂盒测定血清松弛素H2。美国进口国内分装96孔及48孔各1组, 试剂盒组成包括封板膜、密封袋、酶标包被板、1800 pg/m L标准品溶液、标准品稀释液、酶标试剂、样品稀释液、显色剂A液、显色剂B液、浓缩洗涤液及终止液。测定步骤: (1) 稀释标准品与加样:酶标包被板上设10个标准品孔, 在一、二孔中分别加入100μL标准品, 之后加入50μL标准品稀释液后混匀。从一、二孔中各取100μL溶液分别加入三、四孔, 同时分别加入50μL标准品稀释液后混匀, 之后以此类推, 最后在九、十孔中分别加入50μL标准品稀释液混匀后各取50μL弃掉。 (即是说稀释后各孔加样量均为50μL, 浓度依次为1200、800、400、200、100 pg/m L) 。 (2) 加样:分别设待测样品孔、空白孔, 于待测样品孔中加入40μL样品稀释液, 之后加10μL待测样品, 确保加样样品不触及孔壁, 混匀。 (3) 温育:封板膜进行封板, 37℃温度下温育半小时。 (4) 配液: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稀释30倍备用。 (5) 洗涤:将封板膜揭掉, 弃液体后甩干, 孔内加满洗涤液, 静置半分钟弃掉, 重复5次, 拍干。 (6) 加酶:除空白孔外每孔加入50μL酶标试剂。 (7) 温育与洗涤:操作同上。 (8) 显色:每孔先加入50μL显色剂A, 之后加入50μL显色剂B, 震荡混匀后于37℃避光下显色15 min。 (9) 终止:每孔加入50μL终止液以终止反应。 (10) 测定:用空白孔进行调零, 加终止液15 min内450 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吸光度。之后计算标准物浓度、吸光度, 绘制标准曲线并将样品吸光度代入方程中计算样品浓度乘以稀释倍数即可得到血清松弛素H2实际浓度。

1.3 判定标准

盆底肌力分级标准:肌肉收缩持续时间为0 s, 肌力为0级, 持续1 s为I级, 持续2 s为Ⅱ级, 3 s为Ⅲ级, 4 s为Ⅳ级, 5 s或以上为V级;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参照POP-Q分度标准:脱垂脏器最远端位于处女膜内, 距处女膜距离大于1 cm, 为1度[6];脱垂脏器最远端在处女膜边缘1 cm内, 为2度;脱垂脏器最远端在处女膜外, 与处女膜边缘距离超过1 cm但小于+ (TVL-2 cm) , 为3度;下生殖道完全脱出, 脱垂最远端超过+ (TVL-2 cm) , 为4度。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与患者年龄及绝经情况相关性分析结果

83例绝经患者所测得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为 (157.4±263.9) pg/m L, 17例未绝经患者为 (212.9±355.8) pg/m 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742, P=0.460) ;患者年龄 (X) 与血清松弛素H2水平 (Y) 相关性回归方程为:Y=2.987X+22.118, R2=0.0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不同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患者松弛素水平的比较

轻度 (1、2度) 松弛素水平为 (175.5±69.9) pg/m L, 重度 (3、4度) 松弛素水平为 (227.6±93.4) pg/m L (t=4.023, P=0.000) , 分度越高, 血清松弛素水平越高, 提示患者血清松弛素水平与盆腔器官脱垂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2.3 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与盆底电生理各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与POP各径线、盆底肌力等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见表1。

3 讨论

盆腔器官脱垂主要原因为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进而导致功能障碍所造成, 近年来有临床研究针对其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展开分析, 以妊娠期及产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 证实松弛素与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存在一定相关性。国内妇产科中, RLX相关研究也均与妊娠有关[7]。例如, 有学者对比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与正常妇女, 发现前者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 (406.7±311.2) ng/L, 明显比对照组 (199.4±208.7) ng/L更高 (P<0.05) , 同时绝经女性血清松弛素质量浓度为 (172.0±197.5) ng/L, 也明显比未绝经妇女 (587.5±716.8) ng/L更高 (P<0.05) [8]。

松弛素在体内广泛分布, 为参与多种功能调节活性多肽, 具有抗纤维化、稳定心血管系统环境、抑制肺胶原沉积、促进子宫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肌肉再生及抗炎等作用, 松弛素与其受体耦联可在盆底胶原降解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加快机体阴道胶原降解速度, 胶原含量降低之后就会引发阴道壁松弛, 支持作用随之减弱, 终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9,10], 这是不少临床专家认为其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存在相关性理论基础。而有关研究显示, 孕晚期血清松弛素水平与产后盆底肌综合肌力存在一定相关性[11], 检测产后妇女进行盆底肌肉肌力后予以盆底康复治疗, 治疗后康复组盆底肌力复测结果显示, Ⅰ、Ⅱ类肌纤维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但本研究中, 绝经与未绝经女性之间血清松弛素水平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 且患者年龄与血清松弛素H2水平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但在盆腔器官脱垂分级方面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中轻度 (1、2度) 脱垂患者松弛素水平显著低于重度 (3、4度) , 分度越高, 血清松弛素水平越高。另外, 血清松弛素H2水平与患者盆底电生理Aa、Ba、C、GH、PB、TVL、肌力深Ⅰ、肌力深Ⅱ、肌力浅Ⅰ、肌力浅Ⅱ等各参数逐一进行分析, 发现两者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

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推测原因有以下几种: (1) 血清松弛素水平与妊娠有密切关系, 孕期及非孕期患者该激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可比性低。 (2)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致病因素较多, 单独用血清松弛素水平进行评估难以获得想要结果。 (3) 样本本身盆腔脏器脱垂程度、BMI的不同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13,14]。

综上所述, 松弛素及盆底电生理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无法全面反映患者盆腔松弛程度, 但与患者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有一定关系, 需进一步行大样本研究予以证实。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调查分析 篇2

1 调查对象

为在我社区居住的100例产妇, 无论剖宫产还是顺产, 在产后42d接受盆底功能障碍筛查。对筛查出的76例阳性病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指导观察组进行盆底功能锻炼, 方法为:有意识、有节律地收缩盆底肌肉3s后放松;连续做15~30min。每日进行2~3次, 或每日做150~200次[2]。6~8周为1个疗程;坚持锻炼3个月。对照组只进行健康教育, 不进行锻炼。

2 结果

肌力≤3级的为盆底肌肉受损, 在接受检查的100例产妇中, 患有不同程度盆底肌肉受损的76例, 其发生率顺产大于剖宫产, 但是剖宫产后做盆底检查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忽视。见表1。

对患病者进行分组调查后, 观察组通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3个月后, 肌纤维收缩力与持续时间均明显升高, 见表2。

通过卡方检验对两组肌力治疗前、后人数构成比的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P<0.05, 可见观察组与对照组肌力恢复的人数构成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在治疗后肌力恢复呈显著递增趋势,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产后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妇女在怀孕时由于腹压增加, 对盆底肌肉压力加大, 再由于分娩过程中胎头的挤压, 肌肉的收缩性受损, 导致盆底功能障碍[3]。如果受损的盆底肌肉不及时恢复, 随着年龄的增长, 身体机能减退, 日后会出现漏尿等压力性尿失禁表现。在这次调查中发现约有76%的妇女, 在产后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肉受损及肌纤维疲劳度减低, 这是以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潜在危险。然而现在大多数妇女, 并没有认识到盆底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 现实中接受盆底检查的人数连1/2都不到, 很多人都感觉这个检查可有可无, 特别是剖宫产后的产妇。产后3个月是盆底修复最佳时机, 盆底康复锻炼可以有效地收缩盆底松弛的肌肉, 恢复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治愈尿失禁等问题[4]。产后盆地修复项目的开展, 可以提早发现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 并及时进行宣传教育和康复指导, 通过一定时间的康复功能锻炼, 可以使盆底肌肉尽快回复, 减少日后漏尿等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提高产后妇女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5]。

摘要:目的:了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病情况及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盆底肌肉收缩性和弹力的作用。方法:抽取在本地居住的100例产妇, 在产后42d进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筛查。筛查中的阳性病例分为2组, 指导其中一组进行盆底肌肉收缩锻炼, 和对照组比较肌力恢复情况。结果:大多数妇女产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给予盆底康复训练后, 有一定的好转趋势。结论:应采取措施, 加强对孕产妇的宣教和指导, 使其意识到盆底功能障碍筛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及早进行治疗, 可有效防止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产后,盆地功能障碍,康复训练,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刘菊凝, 李蓉, 王未, 等.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0, 21 (1) :17.

[2]陈翠辉, 许雪梅, 黄丽.Kegel运动和全程性健康教育对产后性问题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24) :186.

[3]曲坚, 张晓薇.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0, (4) :624.

[4]杨俊玲, 谢丽, 张培莲.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5) :254.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症状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4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 其中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膨出15例, 阴道前壁膨出伴张力性尿失禁25例, 阴道前后壁膨出8例;年龄35岁~73岁, 平均48岁;46例病人均实施阴式手术, 其中经阴道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 (TVT-O) 34例, 阴式全子宫切除同时行阴道穹隆骶棘韧带悬吊术加TVT-O 6例, 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6例;1例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及骶骨固定术, 1例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及双附件切除及骶棘韧带悬吊术加TVT-O 。

2 结果

48例病人手术过程顺利, 45例术后7 d拔除导尿管, 顺利排尿;3例在拔除导尿管, 解尿数次后出现排尿困难, 再次留置导尿管, 定期开放24 h后拔管, 解尿顺利。经1个月~12个月随访以了解阴道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补片 (网片) 侵蚀、感染及脱出等, 结果48例病人术后均无尿失禁、尿潴留及器官膨出、感染等症状。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病人年龄均偏高, 对手术多有恐惧、焦虑的表现, 应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特点, 着重强调本手术具有简单、微创性的优点及良好的预后;介绍手术成功的病例;多关心、多交流, 让病人了解负性情绪可加重心血管负担致原有疾患加重、降低免疫功能而不利于手术;教会病人有意识地使用放松术;术前晚按医嘱口服安定, 保证睡眠质量。

3.1.2 阴道准备

脱出部位有溃疡的病人每日碘伏抹洗阴道后用红霉素软膏和欧维婷涂抹患处, 并还纳脱出部位, 直至溃疡面愈合。术前3 d碘伏抹洗阴道每日1次或2次。

3.1.3 饮食及肠道准备

①饮食:术前3 d给予少渣饮食, 术前1 d流质, 晚上08:00后禁食。②肠道排空: 术前1 d下午14:00口服甘露醇250 mL导泻, 伴有糖尿病病人改服番泻叶泡茶, 术晨清洁灌肠。

3.1.4 安全护理

由于病人的年龄偏高, 多伴有内科疾病, 应积极控制原发病;肠道准备时预防摔倒的意外, 注意营养及电解质的补充。

3.2 术后护理

3.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按麻醉方式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持续心电监护6 h后, 生命体征平稳者改每班1次。

3.2.2 观察阴道及创面流血

观察阴道及创面流血的量、性质, 术后24 h~48 h取出阴道塞纱。

3.2.3 留置尿管护理

术后留置尿管7 d, 每天会阴抹洗2次或3次, 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观察引流液性状、量;留置尿管开放3 d~6 d后定时开放1 d~2 d后拔管。

3.2.4 饮食与活动

术后6 h进流质, 术后1 d半流食, 肛门排气后进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 鼓励多喝水。术后根据麻醉要求予平卧6 h, 必要时给予弹力绷带绑双下肢6 h,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6 h后协助病人2 h翻身按摩1次, 24 h可床边活动, 48 h下床行走。

3.2.5 观察排尿情况

拔除尿管后, 经过2次或3次排尿训练, 在B超监视下测定残余尿量, <100 mL为合格, >100 mL则重新留置导尿, 再经过1 d或2 d的恢复后重新测定, 直至残余尿量正常为止。

3.3 出院指导

3.3.1 骨盆肌训练

骨盆肌肉训练可以增强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的张力, 所以术后需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骨盆肌及肛提肌的收缩训练, 加强其功能。方法:用力收缩肛门, 每次连续进行10 min, 每日2次或3次。盆底肌锻炼可在站位、坐位及卧位时进行[1], 事实上有效的骨盆腔提肛运动对大部分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的妇女都有一定的疗效。此训练简单易做, 出院前均要教会病人。

3.3.2 生活指导

应避免重体力活动及跳跃动作, 指导其避免腹压增高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 如长期站立、蹲位、负重等。术后1个月可恢复一般活动, 术后禁性生活至少3个月。

3.3.3 定期随访

由于盆底重建术术中植入的多股聚丙烯编织的吊带、网片, 最常见的并发症为侵蚀和感染, 发生率约为1.7%[2], 阴道后壁置入网片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前壁置入的网片, 主要并发症是直肠损伤、便秘及会阴体疼痛[3]。网片、吊带将在2个月~3个月后与组织逐渐融合, 成纤维细胞生长入网带中,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人工韧带。术后1月、以后3个月~6个月随访1次, 如出现排尿困难、疼痛、血便应及时就诊。

4 体会

盆底重建外科是在古老、传统的问题和技术基础上新兴的集妇产科、泌尿外科、肛肠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盆底重建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 其创伤小, 出血少, 效果确切, 不易复发, 直接解决了女性病人在生活、工作中不便, 提高了生活质量[4]。由于发展的时间不长, 随访时间有限, 主要注重术前评估病人身心状况, 综合考虑病人其他系统的疾病, 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确保围术期的顺利度过, 指导病人长期自我护理的方法, 使病人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总结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人施行各种盆底重建手术的护理措施, 除术前、术后身心护理外, 更应注意观察术后排尿情况、测定残余尿量和训练膀胱功能, 并指导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出院指导。[结果]经术后随访, 48例病人均治愈, 目前尚无复发病例。[结论]盆底重建手术的围术期护理重点是术前准备、术后的病情观察、导管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重建术,护理

参考文献

[1]袁浩斌, 钱晓路, 张美娟.盆底肌锻炼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的系统评价[J].现代护理, 2004, 10 (1) :3-5.

[2]Fox SD, Stanton SL.Vault prolapse and rectocele:Assessment of repair using sacral colpopexy with mesh interposition[J].BJOG, 2000, 107:1371-1375.

[3]Antiphon P, Elard S, Benyoussef A, et al.Laparoscopic promontory sacral colpopexy:Is the posterior, recto vaginal, mesh mandatory-[J].Eur Uro1, 2004, 45:655-661.

[4]郎景和.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过去、现在与将来[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5, 40 (3) :145-147.

上一篇:医用弹力袜下一篇:针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