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控制体系

2024-10-31

教学控制体系(共12篇)

教学控制体系 篇1

摘要: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双语教学需要出发,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双语教学体系构建中的主要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并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体系,内容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 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 高校双语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教育部在2001年推出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 曾经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努力使5%~10%的课程能用外语授课。2005年, 教育部再次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 继续扩大双语教学的数量。通过双语教学, 使学生能达到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 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切换的最终目标。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本科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之一, 是一门工程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可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各种水污染控制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并能运用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废水处理问题。该课程作为广州大学第二批双语教学立项课程, 已经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因其实践性较强, 如何在双语教学过程中, 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又能促进其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学习, 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现拟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具体情况如下。

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建设

教学大纲作为课程的指引性文件, 对课程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对课程进行改革, 首先必须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英文教学大纲主要从掌握课程教学内容和提高英语应用水平出发, 借鉴原有的比较合理的汉语教学大纲的知识体系框架, 并结合优化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编制和学时分配。

一般来说, 双语教学应普遍采用原版教材, 然而,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而言, 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 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 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 还要学会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的水污染问题, 理论课程修完之后, 学生还要进行课程设计, 因此, 在教材的选择上, 不仅要注重理论内容, 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应用。国外的教材《Wastewater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内容涵盖面广, 可作为该课程的教材, 但该教材动力学基础理论和模型部分内容层次较深, 教材中设计、计算所用方法及参数与国内的相比有差别, 而且由于该教材一套有三册, 内容相对于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学时安排而言过多, 书的价格也较贵, 如果此书作为教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 部分内容不适合本科课程教学,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二是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因此, 直接使用原版教材很难达到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 新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 因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教材建设过程中也应把这些新的技术和工艺加入到相应章节。

鉴于此, 本课程选择删减、编辑原版教材《WastewaterEngineering Treatment and Reuse》和《Industrial Water PollutionControl》, 选择与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相符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考虑到学生应该了解我国本学科专业的国情, 还匹配了一本优秀中文教材供学生参考, 并用于指导设计。新的工艺方法和技术的相关内容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的权威期刊的科技文献资料。这样, 有利于学生大量地学习和掌握该课程中的专业词汇, 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专业外文原版教材和资料的能力, 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能尽快与国际接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的总体结构见图1。

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双语教学施行之初, 学生往往会不适应。所以, 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两方面进行改革, 以便适应初学者的学习。

展开多种模式的双语教学

目前, 双语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由于任课教师的条件和特点不同, 有多种教学模式出现。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 在授课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根据以往上课的情况, 比较成功的教学经验是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和辅助双语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方式。每堂课的前五分钟复习回顾上次课程内容;在课程将要结束的后几分钟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和讨论时, 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 (英语多于一半) 。对于课程中的难点内容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采用辅助双语教学模式, 即英文课件配以中文注释, 口语英语比例在20%左右。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改“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启发示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启思维, 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 这不仅有利于他们英语交流水平的提高, 更有利于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讲到某类工业废水的处理时, 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学过的内容对水质情况进行分析, 给出不同的处理工艺流程, 师生共同对不同工艺流程的特点进行分析, 最后选出最优方案。这样的教学方式好于教师单纯的讲解,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参与其中, 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

本课程和实际工程结合紧密, 许多学生在实习基地参观时只能看到处理构筑物的外貌, 而对于构筑物的内部构造, 则需要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因此, 课堂需采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另外, 由于学生的英文读写能力较强, 而听说能力较弱,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将所讲内容充分呈现在大屏幕上, 让学生对正在讲授的内容一目了然。传统的教学手段因其在板书教学过程的同时, 能够给学生留下了理解消化的时间, 并且能灵活的进行教学, 所以, 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会用到。因此, 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反应情况, 合理的选用多媒体和板书两种方式。

科学考核方法的探索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初步创建该课程的试题库;二是对试卷的内容和题型进行分析, 包括试卷中英文试题的比例分析, 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分析及试题的类型分配。尤其注意试题要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 增加个性化考查项目, 要求学生用英语完成多个课程作业, 如撰写英文读书摘要、科技论文等;还可让学生分组完成口语方面的作业, 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来讲解 (即oral presentation) , 以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学生练习专业词汇的机会。

实践课程的配套建设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参观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与理论教学同时开设的实验教学环节也同样重要。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保证理论课程的主讲教师参与学生的实验教学, 力求在进度上和理论课配套, 并加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撰写设计性实验报告时, 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形式书写, 并增加英文摘要的书写, 保证双语教学的应用效果。 (2) 建立稳定的内外实习基地, 为实践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主讲教师或有经验的工程师的现场讲解, 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深化和巩固。 (3) 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强调对学生工程意识的训练, 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 (4) 以科研促进教学, 教师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实现教学相长, 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结语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改革, 最终将建成如图2所示的双语教学体系。该体系具有以下特色: (1) 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等在实践中的体现和应用,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与目前流行的新技术相结合, 本科生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和技能跟得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3) 双语教学的实施和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的开设,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尹晖, 郭际明, 罗档.测绘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测绘通报, 2006, (11) .

[2]王枫红.《计算机绘图》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6, 13 (6) .

[3]刘海英, 胡卫兵.“模拟电子技术”双语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7, 29 (1) .

[4]张敏江, 韩景学, 林慧.土木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方法的探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5, 7 (4) .

[5]张敬东, 黄种买, 王红萍, 张道斌.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S1) .

教学控制体系 篇2

陈志清

机械加工质量控制是数控技术和模具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从生产一线和职业教育的需要出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积极探索和建立新课程教学体系显得更为重要。

一、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适应

目前机械加工质量控制的教学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涉及的检测技术、典型零件加工质量控制等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严重限制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2.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依赖于固定的百分比――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评。但这样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过于片面,对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期间的表现不能客观、灵活、全面地给出科学的评价。建立全面、有效的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3.教材不适用

由于目前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在针对性和实用性方面不能适应对本校学生专业知识、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因此需要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

二、课程建设方案设计

针对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课程建设需求,结合笔者学院实际情况,提出了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新思路:建立系统性实践教学及评价体系,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及融合;根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课堂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整合;构建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模块化、层次化、综合化的课程模式,优化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结构。(本网网 )结合学院具体教学环境及机械加工企业工作过程,将课程转化为五个工作任务进行实践教学。

1.常用测量工具的知识和使用

掌握几何测量的基本概念,计量器具基本技术性能指标,测量方法的分类,量块、游标尺、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机械比较仪的工作原理及项目报告填写和记录方法。

2.零件形位公差的测量方法

能进行形状公差、位置公差项目的测量,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3.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方法

知道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标注方法和评定参数;能进行表面粗糙度的测量;掌握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加工、使用性能的影响的知识。

4.三坐标测量仪的使用

熟悉三坐标测量仪的功能,能进行三坐标测量仪的基本操作。

5.零件误差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运用前期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找出零件误差产生的原因并能初步提出减小误差产生的方法和措施。

改革方案还要求达到理论课内容与相应任务项目的紧密对应和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看实验、记结果”,转变“做实验、重分析”。引导学生参与到工作任务实施的相关准备、工作任务进行、任务分析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并灵活运用,从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力争做到知识的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开发与改革针对当前学院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考试评价重视了实践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纽带作用,把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及其评价纳入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明确其份额。通过任务项目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开展理论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工作任务项目单项评价+工作过程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评价结果、期中成绩、期末成绩综合评价相结合,完成教学质量的基本考核。

四、产业特色教材体系开发与建设

组织课程组成员、周边支柱产业企业专家,结合当前高职高专机械加工质量控制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拟定教材结构框架,完成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整合,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贯通,也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总之,要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减少繁复的理论,增加规律性知识的总结和提炼,使教材成为“实用型技术手册”。

五、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不是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知识的生硬重组,而是对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塑和完善。只有学校、院系、企业多方位、多层次的协调和合作,从整个课程体系着手,在教学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方法才能实现改革目的,而改革的成果必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该课程的知识,具备相应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控制体系 篇3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 六能力 一体化教学

一、对技校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电专业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可能会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再加上现在技校理论、实习交错的教学安排,造成这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进度产生错位,存在严重的不统一。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全书主要由三个单元构成,知识结构如下:第一单元,是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这一单元用了约占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地对各种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分类、型号、选择、安装使用等进行了介绍。老师讲授的内容很多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接触器、继电器等,这就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塌糊涂。再者由于这一单元要讲的器件比较多,教师单纯从理论上分析,没有实践应用,学生就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第二单元,是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学生主要学习点动、连续、正反转、位置、顺序、多地、降压、制动等控制线路。此单元教师结合应用实例进行讲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但往往对所学习的基本控制线路没有得到实践验证,心中的谜团得不到答案,学起来也会举步维艰。教师在讲课时也很辛苦,反反复复地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差。第三单元,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主要包括车、钻、磨、铣、镗等机床的控制线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通过视频直观地将各种生产机械的加工方式演示出来,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但实际的机械结构、操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如X62W万能铣床,有主轴电动机、工作台电动机、主轴变速箱、主轴变速盘、主轴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变速箱、工作台变速盘、工作台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纵向操纵手柄、工作台纵向位置开关、工作台横向与垂直操纵手柄、工作台横向与垂直位置开关、正面按钮站、侧面按钮站、左电气箱、右电气箱等实现主轴、横梁、工作台、回转盘、升降台的加工控制。所以,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果没有现场指导和线路实物的操作,就不能真正学懂。

在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可编程序控制器教材中,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按照从PLC的基础知识、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到应用实例的顺序进行,各个章节是独立的。如果任课老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那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后再学习其指令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学完后再进行实习操作训练。如此,学生容易混淆各指令的功能,只是死记硬背指令,难以领悟各指令的实质内涵所在。在实习时,实习教师又要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再次学习,从而出现教与学“双不利”的局面。

再者,在PLC教材中对硬件结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C/T/S/D/Z/V/P等各元件、BIN/BCD码等概念的学习,对学校大多数来自山区农村的,连电脑都没摸过的学生来说,一下子接受这些抽象的新鲜事物,迷惘之下受到挫折后,只会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传统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专业教学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往往显得空洞、抽象,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力,教学收效甚微。

二是学习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机械性的记忆会逐步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专业的学习兴趣,因为被动地学习,常而久之会造成厌学、惰学的恶性循环。

三是学校在安排教学时,电力拖动开始于第三学期、PLC开始于第四学期,这对已经在第二学期就会进行此方面实习的学生来讲,理论、技能实训不同步,造成二次学习。这样实习指导老师还要在实习时再次讲授,因此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有限的实操学时。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使专业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无法合理统筹。

三、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此,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采用融合PLC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理论与实操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尝试,即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合融会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制定相应的课题任务,构建职业岗位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一整体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技能实训工场为中心转变。在一体化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的相互融合,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和帮助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操作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学校属于企业办校,人才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的需要为根基,立足船厂面向社会是我们的教学指导方向。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专供广船国际和龙穴造船的电装课、调试课及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等岗位。为了解该专业的岗位技能,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在假期进入广船国际电装课进行专业岗位学习、调研,从课到工段再到班组,摸爬滚打一个多月,基本上搞清楚了本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如图1所示,同是电工,由于其在不同的部门,工作面向区域不同决定了其工作的属性不同、能力需求的次序不同。如:广船国际总装一部电装课,有电工一工段(上建)、二工段(机舱)共6个班组,主要工作是负责电缆拉敷、安装、接线。他们首先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是识图能力,其次是工艺能力,对于电器元件的选用无需自己考虑,安装好后的系统线路也不需要自己去检测和调试,这些都是由调试课的电工去完成。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电工对能力需要较为全面,他们面向工作主要是设备的维护、修理,区域广、设备多需要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更换不同的电器,所以首要具备的是器具选用的能力,而识图能力、检测能力、工艺能力、调试能力居其次。近几年间,笔者对学校机电、船电专业毕业生在中船集团广船国际、龙穴造船二大造船企业中的主要电工岗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由于岗位的任务方向不同,所以在项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将有所区别,这就优化了在顶岗实习前电工考证的教学目标。图1总结出广船国际、龙穴造船对电工所具能力需求比重,为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通过初探以就业为导向,模块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规律性的梯级递进,从量到质变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几年各级机电、船电专业和PLC培训班中的电工实习教学实践初见成效。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认识到能力不能传授,只能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不能拷贝,只能从实践中积累。它使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理念,真正做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陈立定.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技校机电专业中开设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教学分析,提出构建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紧密围绕企业专业岗位“六能力”建设,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技能教学互融互通成模块化,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 六能力 一体化教学

一、对技校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电专业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可能会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再加上现在技校理论、实习交错的教学安排,造成这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进度产生错位,存在严重的不统一。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全书主要由三个单元构成,知识结构如下:第一单元,是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这一单元用了约占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地对各种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分类、型号、选择、安装使用等进行了介绍。老师讲授的内容很多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接触器、继电器等,这就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塌糊涂。再者由于这一单元要讲的器件比较多,教师单纯从理论上分析,没有实践应用,学生就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第二单元,是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学生主要学习点动、连续、正反转、位置、顺序、多地、降压、制动等控制线路。此单元教师结合应用实例进行讲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但往往对所学习的基本控制线路没有得到实践验证,心中的谜团得不到答案,学起来也会举步维艰。教师在讲课时也很辛苦,反反复复地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差。第三单元,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主要包括车、钻、磨、铣、镗等机床的控制线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通过视频直观地将各种生产机械的加工方式演示出来,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但实际的机械结构、操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如X62W万能铣床,有主轴电动机、工作台电动机、主轴变速箱、主轴变速盘、主轴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变速箱、工作台变速盘、工作台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纵向操纵手柄、工作台纵向位置开关、工作台横向与垂直操纵手柄、工作台横向与垂直位置开关、正面按钮站、侧面按钮站、左电气箱、右电气箱等实现主轴、横梁、工作台、回转盘、升降台的加工控制。所以,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果没有现场指导和线路实物的操作,就不能真正学懂。

在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可编程序控制器教材中,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按照从PLC的基础知识、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到应用实例的顺序进行,各个章节是独立的。如果任课老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那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后再学习其指令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学完后再进行实习操作训练。如此,学生容易混淆各指令的功能,只是死记硬背指令,难以领悟各指令的实质内涵所在。在实习时,实习教师又要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再次学习,从而出现教与学“双不利”的局面。

再者,在PLC教材中对硬件结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C/T/S/D/Z/V/P等各元件、BIN/BCD码等概念的学习,对学校大多数来自山区农村的,连电脑都没摸过的学生来说,一下子接受这些抽象的新鲜事物,迷惘之下受到挫折后,只会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传统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专业教学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往往显得空洞、抽象,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力,教学收效甚微。

二是学习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机械性的记忆会逐步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专业的学习兴趣,因为被动地学习,常而久之会造成厌学、惰学的恶性循环。

三是学校在安排教学时,电力拖动开始于第三学期、PLC开始于第四学期,这对已经在第二学期就会进行此方面实习的学生来讲,理论、技能实训不同步,造成二次学习。这样实习指导老师还要在实习时再次讲授,因此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有限的实操学时。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使专业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无法合理统筹。

三、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此,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采用融合PLC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理论与实操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尝试,即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合融会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制定相应的课题任务,构建职业岗位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一整体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技能实训工场为中心转变。在一体化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的相互融合,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和帮助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操作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学校属于企业办校,人才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的需要为根基,立足船厂面向社会是我们的教学指导方向。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专供广船国际和龙穴造船的电装课、调试课及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等岗位。为了解该专业的岗位技能,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在假期进入广船国际电装课进行专业岗位学习、调研,从课到工段再到班组,摸爬滚打一个多月,基本上搞清楚了本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如图1所示,同是电工,由于其在不同的部门,工作面向区域不同决定了其工作的属性不同、能力需求的次序不同。如:广船国际总装一部电装课,有电工一工段(上建)、二工段(机舱)共6个班组,主要工作是负责电缆拉敷、安装、接线。他们首先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是识图能力,其次是工艺能力,对于电器元件的选用无需自己考虑,安装好后的系统线路也不需要自己去检测和调试,这些都是由调试课的电工去完成。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电工对能力需要较为全面,他们面向工作主要是设备的维护、修理,区域广、设备多需要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更换不同的电器,所以首要具备的是器具选用的能力,而识图能力、检测能力、工艺能力、调试能力居其次。近几年间,笔者对学校机电、船电专业毕业生在中船集团广船国际、龙穴造船二大造船企业中的主要电工岗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由于岗位的任务方向不同,所以在项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将有所区别,这就优化了在顶岗实习前电工考证的教学目标。图1总结出广船国际、龙穴造船对电工所具能力需求比重,为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通过初探以就业为导向,模块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规律性的梯级递进,从量到质变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几年各级机电、船电专业和PLC培训班中的电工实习教学实践初见成效。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认识到能力不能传授,只能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不能拷贝,只能从实践中积累。它使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理念,真正做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陈立定.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州造船厂技工学校)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技校机电专业中开设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教学分析,提出构建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的教学体系。紧密围绕企业专业岗位“六能力”建设,将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技能教学互融互通成模块化,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模块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电气控制 PLC 六能力 一体化教学

一、对技校教学现状的分析

机电专业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课程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是技工学校机电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传统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然后进行实习教学,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由不同的老师担任且可能会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再加上现在技校理论、实习交错的教学安排,造成这些课程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进度产生错位,存在严重的不统一。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全书主要由三个单元构成,知识结构如下:第一单元,是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这一单元用了约占四分之一的篇幅详尽地对各种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分类、型号、选择、安装使用等进行了介绍。老师讲授的内容很多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如接触器、继电器等,这就出现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一塌糊涂。再者由于这一单元要讲的器件比较多,教师单纯从理论上分析,没有实践应用,学生就找不到学习的方向。第二单元,是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学生主要学习点动、连续、正反转、位置、顺序、多地、降压、制动等控制线路。此单元教师结合应用实例进行讲授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所提高,但往往对所学习的基本控制线路没有得到实践验证,心中的谜团得不到答案,学起来也会举步维艰。教师在讲课时也很辛苦,反反复复地对工作原理进行分析,事倍功半,教学效果差。第三单元,是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主要包括车、钻、磨、铣、镗等机床的控制线路。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通过视频直观地将各种生产机械的加工方式演示出来,加强学生的感观认识,但实际的机械结构、操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如X62W万能铣床,有主轴电动机、工作台电动机、主轴变速箱、主轴变速盘、主轴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变速箱、工作台变速盘、工作台变速冲动机构、工作台纵向操纵手柄、工作台纵向位置开关、工作台横向与垂直操纵手柄、工作台横向与垂直位置开关、正面按钮站、侧面按钮站、左电气箱、右电气箱等实现主轴、横梁、工作台、回转盘、升降台的加工控制。所以,学生学习这些内容时,如果没有现场指导和线路实物的操作,就不能真正学懂。

在技工学校机电专业可编程序控制器教材中,教学过程一般都是按照从PLC的基础知识、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功能指令到应用实例的顺序进行,各个章节是独立的。如果任课老师照本宣科进行教学,那就是要将全部基本指令学习完后再学习其指令的应用,等理论知识学完后再进行实习操作训练。如此,学生容易混淆各指令的功能,只是死记硬背指令,难以领悟各指令的实质内涵所在。在实习时,实习教师又要重新对所涉及的指令进行再次学习,从而出现教与学“双不利”的局面。

再者,在PLC教材中对硬件结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C/T/S/D/Z/V/P等各元件、BIN/BCD码等概念的学习,对学校大多数来自山区农村的,连电脑都没摸过的学生来说,一下子接受这些抽象的新鲜事物,迷惘之下受到挫折后,只会更加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传统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专业教学存在如下弊端:

一是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往往显得空洞、抽象,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力,教学收效甚微。

二是学习存在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机械性的记忆会逐步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法提高专业的学习兴趣,因为被动地学习,常而久之会造成厌学、惰学的恶性循环。

三是学校在安排教学时,电力拖动开始于第三学期、PLC开始于第四学期,这对已经在第二学期就会进行此方面实习的学生来讲,理论、技能实训不同步,造成二次学习。这样实习指导老师还要在实习时再次讲授,因此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大大缩短了有限的实操学时。这样的教学过程往往出现“各自为战”的现象,使专业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无法合理统筹。

三、什么是一体化教学体系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此,笔者在从事多年的电工实习教学过程中,针对以上存在的弊端,采用融合PLC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理论与实操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尝试,即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

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合融会各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模块,制定相应的课题任务,构建职业岗位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一整体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实现“三个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技能实训工场为中心转变。在一体化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的相互融合,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和帮助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操作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

四、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笔者学校属于企业办校,人才的培养要以企业岗位的需要为根基,立足船厂面向社会是我们的教学指导方向。机电专业的学生主要专供广船国际和龙穴造船的电装课、调试课及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等岗位。为了解该专业的岗位技能,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在假期进入广船国际电装课进行专业岗位学习、调研,从课到工段再到班组,摸爬滚打一个多月,基本上搞清楚了本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如图1所示,同是电工,由于其在不同的部门,工作面向区域不同决定了其工作的属性不同、能力需求的次序不同。如:广船国际总装一部电装课,有电工一工段(上建)、二工段(机舱)共6个班组,主要工作是负责电缆拉敷、安装、接线。他们首先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是识图能力,其次是工艺能力,对于电器元件的选用无需自己考虑,安装好后的系统线路也不需要自己去检测和调试,这些都是由调试课的电工去完成。生产保障部动能中心电工对能力需要较为全面,他们面向工作主要是设备的维护、修理,区域广、设备多需要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更换不同的电器,所以首要具备的是器具选用的能力,而识图能力、检测能力、工艺能力、调试能力居其次。近几年间,笔者对学校机电、船电专业毕业生在中船集团广船国际、龙穴造船二大造船企业中的主要电工岗位进行了调查摸底,由于岗位的任务方向不同,所以在项目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上将有所区别,这就优化了在顶岗实习前电工考证的教学目标。图1总结出广船国际、龙穴造船对电工所具能力需求比重,为电气控制与PLC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通过初探以就业为导向,模块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规律性的梯级递进,从量到质变化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几年各级机电、船电专业和PLC培训班中的电工实习教学实践初见成效。它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实践教学的主体,认识到能力不能传授,只能从实践中获取;经验不能拷贝,只能从实践中积累。它使学生牢固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理念,真正做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质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王国海.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3]陈立定.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教学控制体系 篇4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体系具体改革措施

1.1 设计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实验系统

Matlab是美国Math Works公司开发的一款高级的数值分析、处理与计算软件, 包含丰富的函数集合和各种工具箱, 其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 (Control SystemsToolbox) 针对线性时不变系统, 实现常规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和建模, 是国际控制界目前使用最广的工具软件。仿真环境 (Simulink) 是Matlab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它向用户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4]。

设计基于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软件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实验系统可以进行模拟仿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实时控制等形式的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使学生可以借助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进行系统设计和分析, 开展综合性设计实验, 辅助学生理解深奥的理论知识, 掌握更为全面的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 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培养。

1.2 多层次的实验类型设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堂教学是按照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设计循序渐进地开展, 但在实践教学中这些知识点不是独立存在的, 而是融合贯穿于各个实验之中。为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取多元化的实验类型设置, 将实验分成理论验证性、系统设计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 让实验结合工程应用背景,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1) 理论验证性实验

理论验证性实验是在基础实验室进行知识和原理的演示和验证, 实验内容包括典型环节的模拟、动态性能、稳定性以及稳态误差等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知识点, 要求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及结果的分析, 掌握基本的概念, 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基础实验既可以使用以模拟电路为基础的传统实验箱, 又可以用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平台, 两种实验方式相结合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际控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熟练掌握各种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性能, 又可以掌握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 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系统设计性实验

系统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给出题目或者学生自主命题, 在实验过程中, 教师只给出实验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而实验步骤和方法由学生自主设计, 期间可以和教师讨论实验结果以及有疑惑的地方。通过这种自主设计的方式, 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直至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 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是给定一个实际的控制系统, 要求分析系统各方面的性能, 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自动控制原理知识, 如单节倒立摆控制系统要求学生从理论上对单节倒立摆系统建模, 采用PID算法设计调节器, 在Matlab平台仿真获得适当的PID参数范围, 并对实际的单节倒立摆控制系统进行实验, 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1.3 增加实验学时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重要的教学环节。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性很强, 要使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必须设置相应的实验、上机等实践性教学环节[5], 以前我们只设置了8学时实验和上机教学, 由于时间限制, 只能完成基于实验箱的模拟验证性实验, 学生按部就班地、被动地完成实验内容, 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 因此, 有必要增加实验学时, 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完成综合性实验,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1.4 修订实验大纲

随着现代教学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升,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发生了变化, 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也必须重新设计、调整和规

2014年1月划, 体现实验课程在学生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 1 ) 由于在传统实验箱的基础上, 增设了基于Matlab-Simulink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实验, 同时还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类型, 因此, 实验项目增多, 实验内容扩大, 实验大纲必须随之调整, 以满足现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2) 在具体的实验内容设置上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紧密结合专业背景, 联系实际。在实验中, 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内容, 增大系统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内容。

(3) 在实验指导书中, 对验证性实验有完整的实验目的、要求和步骤;但对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只提实验要求和目的, 而不提供具体的实验步骤, 要求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实验方法;同时, 对有的实验还可以扩展一些加深、加宽的内容, 对部分实际动手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1.5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以往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都是按照课表安排上课, 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循规蹈矩地做, 一方面, 时间紧, 不灵活;另一方面, 助长了学生的惰性, 束缚了他们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思维, 因此需要做到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的开放。根据目前高校的情况, 所有实验完全开放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验证性实验可以仍然按照旧的模式进行, 而部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 学生首先在校园网上选课并预约实验时间, 实验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可以提供协助和指导[6]。同时, 实施灵活的实验教学方法, 设计了教师示教型、学生独立完成型、学生小组合作型三种形式的实验方式, 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给定实验题目进行实验, 以教师示教为主;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自己开发实验, 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本次改革的特点

2.1 基础实验与提高实验相结合

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不但设置了巩固反馈机制、动态特性、稳定性等自动控制原理的核心理论知识的基础实验项目, 还增设了扩展要求和选做实验, 例如:开设倒立摆控制实验、单容/双容液位控制实验等提高实验项目, 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特点的学生的需要。

2.2 软件仿真与硬件实物相结合

依据电气信息学科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的特点, 要求电类学生既要懂硬件也要懂软件, 要“一手软一手硬”“软硬兼施”。既能熟练地用常规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研究, 也能用先进的仿真平台进行理论分析。为此, 要设计基于Matlab的网络仿真实验系统, 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研究, 也给教师教学提供一个好的辅助平台。

2.3 实验技能与工程能力相结合

“三实一创” (实训、实验、实习、创新) 是本课程实验教学的指导方针,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我们注重学生实验方法的规范和实验技能的熟练掌握, 同时注重方案设计, 问题的分析判断, 将原理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的分析等工程能力培育, 让学生比较全面地接受工程训练。

3 结束语

本文针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系列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措施, 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实验手段, 加深和拓宽了实验内容和实验层次, 增强了实验的灵活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能够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传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的不足, 提出了多种改革措施。实践表明, 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五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田思庆, 吴桂云.“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8, 30 (1) :112-114.

[3]刘振全, 薛薇, 齐国元.自动控制理论课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5, 27 (2) :90-92.

[4]王艳秋.基于MATLAB教学平台的自动控制理论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 8 (1) :122-124.

[5]张燕红.基于“卓越计划”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2 (17) :47-48.

民工工资控制体系 篇5

民工及其工资管理方法为维护广大民工的合法权益,严格贯彻执行《劳动法》,我单位一直非常重视民工管理,并把民工工资发放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由给你公司财务总监黄萍亲自抓。现就我单位对民工及其工资管理的方法介绍如下:

(一)建立健全清欠管理体系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各项清欠政策,我公司建立了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监控管理体系,并成立了由集团公司总经理为首的清欠领导小组,下设清欠办公室,具体负责清欠工作,监督和规范劳务用工及农民工工资的发放,防范和及时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企业要做好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我公司以相关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劳务用工管理制度,并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不断的予以完善和改进。

(三)、严格执行民工就业的准入制度

1、建立民工的花名册和暂住证办理情况的台帐。仔细审阅身份证的有效性,对童工、未成年人、无效证件者拒绝吸纳为职工,并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由公安部门下派二名协管员下驻项目部,专门到现场为民工办理暂住证,确保每一位民工的进场时间和出场时间都能反映在台帐中。

2、对新增民工采取“一条龙”的方式办理相关手续,具体如下:由区队长带领新增民工在24小时内到项目安全部报到,安全部对民工进行安全“三级教育”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交底;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然后到合同部签订劳务用工合同;再到财务部办理工资卡(农行卡);后到保安、协管员处办理暂住证;最后由安全部开具可以上岗的通知单,民工凭此通知单到本队进行相应工种的上岗。

(四)工资发放方法:

1、财务部对每个民工建立农行卡,由每个民工亲自到财务部领取银行卡,并签名,然后每月30日各队将考勤表及工资表交财务部,财务部在10日将民工工资打到农行卡中,民工直接到银行领取工资。

2、最低工资控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项目部对每位民工的工资进行审阅,现民工工资最低3000元。

(五)项目部经常与民工进行就业交流。

采取坐谈会形式,由项目经理亲自主持,及时了解民工的心理动态和对本企业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六)及时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民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意识,确保民工施工安全,使民工“工作上尽心,生活上安心,工资上放心”。

(七)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

在项目经理部驻地及民工驻地应设置民工工资发放公示牌,公示发放人员名单、发放月份及金额、投诉电话等内容,每月如实公示民工工资发放到位情况。

(八)民工工资发放保证措施 1 为本项目开设专户,专款专用 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对本项目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 3 按月支付工资 所有民工工资直接由我公司造册发放 施工单位资金周转有困难,短时间内无法支付民工工资,必须立即报告项目办

五、强力推进维稳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民工工资发放工作。公司每月定期了解民工情况,并及时收取民工工资发放工资名册。公司开立了民工工资保证金专用帐户,进行资金专项管理。春节期间,公 司按照省建设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通知》精神,认真进行排查,做好“两节”期间的维稳工作。到目前,二是认真抓好春节值班及安全保卫工作。三是认真抓好信访工作。公司根据全省开展“信访活动化解年”活动的安排和省高管局通知,在全线范围内对群体性事项进行认真排查,做好了全国“两会”期间维稳工作。

论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篇6

关键词: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理论;构建;探讨

1 财务控制的实施方式需要创新与整合

从机制角度分析,财务控制要以致力于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效率为宗旨和标志,建立全方位的财务控制体系、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和设立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控制防线。所谓全方位的控制是指财务控制必须渗透到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管理的各个层次、生产业务全过程、各个经营环节,覆盖企业所有的部门、岗位和员工。所谓多元的财务监控措施是指既有事后的监控措施、更有事前、事中的监控手段、策略;既有约束手段,也有激励的安排;既有财务上资金流量、存量预算指标的设定、会计报告反馈信息的跟踪,也有采用人事委派、生产经营一体化、转移价格、资金融通的策略等;所谓顺序递进的多道财务保安阴谋诡计线,是指对企业采购、生产、营销、融资、投资、成本费用的办理与管理必须由两个人、两个系统或两个职能部门共同执掌,如是单人单岗处理业务更需要相应的后续监控手续;这种对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的制度可以成为第一道财务防线,能够成为企业保安第二道防线的是在上述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票据、合同等业务文件在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之间传递的制度、预算和目标。可以成为企业保安第三道防线的是以财务、审计部门能够独立对各岗位、各部门各项活动尤其是财务活动全面实施监督、检查、调节。这样的财务控制手段、方式决不局限于财经制度、财务计划、资金费用定额,它也需要创新,现实企业中创造的诸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式都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包括:

1.1 以社会化、专业化为基本特征的董事会制度

如前所述,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是董事会这个中间地带,它联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利益,同时防止所有者的干预,监控着经营者的行为。而董事会的关键是董事会人员构成,从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经验看,只有社会化、专业化的董事会才能起到它应起的作用。社会化的标志是外部独立董事的介入,专业化的象征是专业委员会的形成与运作。

1.2 授权书控制

这里指在某项财务活动发生之前,按照既定的程序其正确性、合理性、合法性加以核准并确定是否让其发生所进行的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授权通知书来明确授权事项和使用资金的限额。授权管理的原则是对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给予充分信任,但对授权之外的行为不予认可。授权通知书除授权人持有外,还下达公司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一律按授权范围严格执行。

一个企业的授权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1)企业所有人员不经合法授权,不能行使相应权力。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有权授权的人则应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事,不得越权授权。(2)企业的所有业务不经授权不能执行。(3)财务业务一经授权必须予以执行。

1.3 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在西方就是流行的财务管理方式。我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保障有三:一个是公司法,另一个是公司章程,再一个就是公司预算。其中公司预算正是以《公司法》、《公司章程》为依据,具体落实股东大会,董事会,经营者,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它们各自的权限空间和责任区域。可以说,正是由于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的实施,才强化了预算的财务控制功能,使公司的财务目标和决策得以细化落实。

1.4 财务结算中心

财务结算中心是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子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通常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主要工作是:集中管理各单位或分、子公司的现金收入,统一现金收入;统一拨付(贷款)各成员或公司因业务需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统一对外筹资,确保整个企业或集团的资金需要;办理各分公司之间的往来结算;实施财务控制等。内部结算中心的这些职责对增强企业活力、强化资金管理、控制财务收支、正确处理业务管理与资金管理的关系、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等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1.5财务总监委派制

财务过程的控制,只有预算或结算中心是残缺的,比较虚幻的,这样的财务控制是不健全的,因为没有人的地位。而财务总监就是以出资者的身份来监督、控制经营者的财务活动和企业全部财务收支过程。

1.6 业绩评价体系的建立

所谓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学、财务学、数理统计方法,对企业或其各分支机构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资本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企业业绩评价作为一个体系由评价目标、评价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报告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2 企业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

根据国内外财务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跟随世界经济发展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公司治理:财务控制的环境。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出现了经理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问题,由此产生代理人(经理)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股东)利益的行为,或称内部人控制问题。为了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和权力,并清楚地说明处理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因此,公司治理是决定公司能否正常运转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制度,是一切财务控制、程序存在和运行的组织保证。

(2)风险评估:财务控制的依据。风险评估是指辨别和目标达成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风险识别是指外部和内部不确定因素进行检查,风险分析是指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如何管理风险等。应该说,企业风险虽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方面,但企业的所有风险最终必然表现在财务报表和财务运行上。所以,风险评估是管理目标出现偏差时得以纠正的保证,是财务控制的依据。

(3)控制活动:财务控制的手段。控制活动是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管理目标实现所制定的各种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包括两个因素:政策和程序,政策规定应该做什么,而程序在于规定怎样做。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制定控制活动,关键在于寻找关键控制点,控制活动的关键控制点应该从业务处理流程中去寻找确定。

(4)信息沟通:财务控制的载体。信息沟通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能够获得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有效的信息沟通系统,要求能够对信息及时予以识别、获取和加工并采用便于有关组织及其员工在履行其职责时使用这些信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有效传递,让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财务控制的有关方面,自己承担的职责及扮演的角色,与他人工作的关系,与他人沟通的方式和渠道等。信息沟通使员工了解其职责,保持对财务活动的控制,是财务控制的载体。

(5)内部监督:财务控制的保证。内部监督是指利用掌握的信息来监督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从而保证财务控制目标的实现。在财务控制的监督过程中,有两项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内部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设立的审计机构进行的一种监督和评价活动,目的在于协助管理层调查、评估财务控制和其他管理控制的执行及效率,对企业管理层负责。通过内部监督来评估财务控制体系的运行质量,并及时得以修订,因此,内部监督是财务控制良性运行的保证。

3 企业财务控制体系框架

3.1 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3.1.1 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3.1.2 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3.2 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3.3 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3.4 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3.5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1)费用报销管理办法;(2)成本核算办法;(3)成本计划管理办法;(4)成本控制管理办法;(5)成本分析管理办法;(6)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3.

[2]王斌.企业集团组建与运行中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

[3]周文荣,张智广.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访首钢总公司计财部 部长王保民[J].财务与会计,2005,(10).

[4]汤谷良.财务控制新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控制的再造[J].会计研究,2000,3.

[5]王斌.企业集团组建与运行中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

教学控制体系 篇7

一、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应结合工业自动化实践, 融合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涵盖经典和现代控制理论 (“控制工程”中已讲解的经典控制理论只需简单回顾) , 以工控机为工具, 相应的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结合为手段, 系统的工程实现为目的, 从而实现理论、技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保证课程基本内容完整性的前提下, 根据专业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建立完善的、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 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和需要, 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 借鉴其他高校自动控制相关课程多媒体教学的经验, 增加实际工程案例视频, 进一步完善和丰富本课程的教学课件。搜索当前国际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先进科研成果与工程实例, 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地引进到教学体系中, 将课堂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丰富学生的工程实践知识, 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在上课过程中, 通过机器人及其控制系统, 汽车里的自动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等视频案例, 直观地让学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实用性和先进性。让学生对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检测、反馈及控制环节有直观的认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稳固的自动控制理念, 培养学生对自动控制知识的应用和创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 在课程中侧重于离散化控制系统的讲授, 通过典型示例, 强化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际应用, 使学生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抽象的传递函数、枯燥的各种变换, 更是看到抽象的公式和变换背后的物理系统和工程意义。让学生体会到应用自动控制知识解决具体工程术问题的乐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及Seminar教学模式

自动控制系统是工程性极强的一门课程, 图例较多, 如系统的结构框图、系统动态过程的响应波形、基本单元的控制电路等。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综合培养。但目前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学时有限、实验设施有限, 要改进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系统的建设, 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由于目前人员资金方面的原因, 我们拟增加利用Matlab、Simulink和Lab VIEW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内容, 制作拓宽性演示实验, 建立可视化演示平台, 介绍工程实例。不但可以增加教学信息量, 而且对插图和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反复地进行指点和回顾,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另外, 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 观察控制效果, 有利于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让学生多方位、立体式接触新知识, 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培养工程观念, 树立工程意识, 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及参加的工程工作奠定基础。此外, 还也能节省实验设备的投资。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加入3节Seminar课程, Seminar意译为研讨课[5]。这种教学模式在欧美较多采用, 但在我国, 还处于探索阶段。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授课教师给定题目范围, 让学生提出控制方案, 从传感器的选择, 到控制器的设计, 都由学生通过运用所教内容和提供的参考书目自主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题, 鼓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及网上资源, 以达到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培养研究型人才及工程应用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程考核方式及内容的研究

由于闭卷考试的方式评分比较客观、公证, 而且期未闭卷考试会促进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复习, 闭卷考试的方式仍然在考核中占重要比例, 初步确定为60%。与此同时, 考虑seminar课程的成绩评定, 比例初步确定为30%。seminar评价标准综合考虑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总结能力、课堂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独立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等上面。和助教一起按照各分项打分。此外, 平时成绩占10%, 考量依据来源于平时的出勤及作业质量。

通过机械专业“自动控制系统”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初步形成了课程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方案;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及Seminar教学模式;采用闭卷考试、seminar成绩评定及平时成绩考核的课程综合考核方式。《自动控制系统》课程学习过程中, 结合国家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结合科研项目及工程实践进行教学, 保证授课内容充实、生动;以任务为导向, 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引导。使学生具有广阔的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琳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7, (3) :9-10.

[2]张敬南.“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仿真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0, 32 (4) :110-112.

[3]周武能, 石红瑞.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 2010, 33 (1) 63-66.

[4]孙昌跃, 欧青立《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 6 (11) :44-46.

教学控制体系 篇8

1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存在的漏洞

现行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管控工作中,存在着一些漏洞,导致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并不高。学校的教学督导组对于日常教学工作缺乏有效督导,未能够制定科学的督导规划,并且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育类教学计划。办学指导思想落后,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项目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性并不够。

现行的体育教育偏重于提高学生的训练成绩,却没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学习中收获健康。学校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缺乏有效管理,教师的治学能力不拔尖,导致体育教学在专业化建设中与高水平教学存在差距。未能够形成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保障机制,导致体育教学中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高等院校不重视考试管理,没有系统化的考试与评估监督,学生在体育知识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感,学好学坏一个样。在全面教学质量改革过程中,学校应该推行教学评定方式的改革,将学生日常训练达标的情况记录在案,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参考一部分。现有的体育教学体制下,教师接受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出去学习的机会比较少,并且年轻教师在进入岗位前缺乏系统的教学实践。任职后,体育教师同行之间缺乏交流,提供给教师进行学习的专业期刊和书籍不足,导致教师自身缺少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进程。

2 高等体育院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相关探究

2.1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增加师资力量

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教师完成教学评价和督导工作进行总结,并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活动中去,在反馈活动中收集最新的教学能力评价意见。并且,根据督查组的调查统计结果,配合学生的意见反馈,对每个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最终打分,以此来实现针对于教师的绩效考核和任免考评。

积极招聘具有丰富教学能力,并且由正规体育院校毕业的教师前来任教,实现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有组织化建设。并且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提高教师的讲解能力出发,组织年轻教师参加校内、校外优秀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讲学活动。在教学质量监督阶段,校领导应该组织教师完成培训活动,并且安排教师接受教学能力专项审查等督导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从而在教学经验沟通上帮助学生提高各自的纠正错误的能力,还能够提高教师的指导联系能力。在针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开发活动中,学校应该重点突出教学能力,对教师管理学生纪律的情况进行调查,包括体育教师必须要严格按照调度规范对学生的列队情况进行调度。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控制,还包括要提高教师的器材管理能力,确保日常课程教学中,所用的教学器材能够妥善分发、妥善回收到位,不影响二次使用和教学开展。

2.2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强调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体育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并且要在课前熟悉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保证教学任务明确,将体育知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突出。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强化体育教学经费管理,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和利用必须要符合一定的管理程序,防止体育经费被挪用,从而保障每一位体育院校学生受教育的权益。

在体育教学计划制定的全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质量控制意识贯彻到整个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去。在计划制定之前,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省级重点高校去考察,并给结合本校学生的兴趣走向,进行年度体育教学大纲的制定工作。在教学改革活动中,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工作。强化体育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在体育教学质量监控活动中,教师应该规范日常教学中教学程序实践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满意度。在内部质量审核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配合校领导进行学生学习状态的访谈工作。

2.3 丰富教学形式,强调基础能力教学

开展教学质量全面管控,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将动作讲解得更加清晰,并且要突出每一堂课的教学重点。在体育动作示范教学中,不仅仅要对学生基础性、专业性动作的学习情况作出要求,还要对学生系统化成体系动作的学习能力作出严格要求。

教师的示范动作规范和熟练,学生也应该在单个动作的学习之后,能够将全面的动作结合在一起,形成系统的学习能力。强调教学方式改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练习,并且采用灵活多样的练习形式,教师在一旁进行有益的指导,确保锻炼的方法有效。可以开展视频教学法,让学生观看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比赛视频,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觉地纠正自己动作上的错误。为了保证场地器材的使用合理,教师还应该积极向学校申请固定的训练场地,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开展合理的调度组织工作,保证体育训练的口令清晰。

2.4 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培养积极学习意识

在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学生动作上的错误,并且保证纠正的方法合理有效。强调对于学生的体能训练,并且确保训练分配适当合理。

课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既能够懂得一定的体育运动知识,还能够懂得一定的现代型运动卫生保健的知识。让学生懂得运用技术来提高个人的体育训练水平。在懂技术和动作原理的基础上,更加懂得技术结构及其相关的训练特征。让学生懂得现代型运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提高个人运动水平的基础上,还能够懂得学习运动的技能与方法,在体育健身的过程中掌握锻炼的节奏。并且在体育课程训练中能够运用个人的体育知识,进行长期性的个人锻炼。在运用体育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能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巧妙运用,并且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意识。

3 结语

对于教学质量管理的控制,还应该体现在对体育类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质量的把控方面,执行严格的体育教学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在期中、期末成绩测验的过程中,应该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建设。严格记录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成绩不合格和违规违纪的情况,应该记录在案,并且将其与考试(考查)成绩分析列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杜鑫.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J].运动,2015(19):76-77.

[2]杨晓轼.ISO9000∶2000在高等体育院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9,16(8):75-77.

教学控制体系 篇9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大量的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水污染控制工程应运而生。作为环境工程的主干科目—水污染控制工程,所涉及的基础知识繁杂,实践性强。该课程在讲述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运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控制和消除污染。它强调是如何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污染,实践技能要求高。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从认识掌握、探索研究到创新的基本途径及基本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学生不仅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能塑造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态度。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针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和实验教学在环境工程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特点和优势,本文结合近年来在水污染控制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提出以下见解,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

1 实验教学新体系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形式,导致了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下,完全忽视了教育应当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最终致使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日渐消失[1]。因此,必须改革这种教学模式,而新的实验教学习题必须达到以下三个目标。

(1)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紧扣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中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不断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模式,充分发挥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学风,克服传统教学方式中扼杀学生创造性的弊端。

(3)强调“多点开花”,从课堂实验,创新实验,科研试验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 优化实验教学内容与模式,塑造创新性人才

2.1 更新实验项目,采用层次教学

在传统的水处理实验教学中,为了方便理论教学的需要,将水处理的各个实验分开进行,这种验证性种实验才能加深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2],但是,却缺乏连贯性,系统性,不利于学科前沿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鉴于上述情况,我们首先要把水处理的实验内容加以汇总,优化实验内容,引入符合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实验内容;其次,把实验内容从易到难、有浅入深,按照认识的规律分三个层次教学授课:

第一层次是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习基本的测试方法及其正确的实验数据记录、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准确描述和规范实验报告。包括:混凝沉淀实验,絮凝沉淀实验,污泥含水率等项目。

第二层次是紧密相连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水处理工艺的系统性,通过这类实验,锻炼学生在动态,连续的实验中的操作技能,让学生把水处理实验加以综合的理解,接受其知识,掌握水处理的体系。例如活性污泥的培养及处理城市污水运行效果实验。

第三层次是通过设计性的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比如我们针对性的设计了电镀废水的处理,学生通过分析水质、设计出自己认为的最佳处理方法,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实验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2.2 将科研课题引入实验教学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实验设备不足,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相对较少,对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限制,而且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差距,不利用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水处理控制工程实验中,我们把一些科研课题或者科研课题中的一些部分进行设计,转变为实验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进课题组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把一些科技项目,比如:ASBR&SBR技术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为题,设计相应的一些实验,学生自由组合,多人一组,集体动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科研经费的支持下,以科研任务为主导,开动脑筋,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分析问题,完成了整个工艺的实验研究,并递交研究报告。最后,通过学生自己的成果报告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这样,不但可以为科研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有利于科研任务的完成;而且,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学习到了文献的检索方法,论文的写作方法,还增进了同学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实验教学的的开展。

2.3 开设多媒体教学实验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大型实验,这些实验有的成本高,实验设备维护费用高,有的难度过大,周期过长。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大规模展开,而如果单从课本上进行学习,面对单调,枯燥,抽象的理论叙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将大打折扣。上述问题是当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应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就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

例如,城市污水处理完整的工艺流程及各个流程的操作,参数的设置对于处理的影响是每个学生必须熟悉和掌握的。但是,现实之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学生到水处理工厂通过调整运行设置,模拟突发事件,来训练操作技能,熟悉工艺。在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大屏幕,向学生播放一些水处理相关录像片,生动的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其次,引入计算机水处理仿真系统,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模拟对整个水处理的全部控制过程,熟悉每个工艺的原理及其应用。通过多媒体及仿真技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平时难以接触的工艺,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模拟的操作之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2.4 开放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的教学基本采用封闭式,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学生时常只能在上课时才能进入实验室,严重制约着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热情和其自身潜在能力的发挥。为了满足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实验室应该在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使用后,在时间,空间进行预约开放,让学生对于课堂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这样,能过弥补实验教学时间有限而无法深入探讨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5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完善教学机制

传统的实验教学总被误认为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无关紧要,使得有些学生重理论课,忽视了实验的学习。实验教学改革必须使实验和理论教学平等,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同时,还有完善好实验考核机制,在评定实验成绩时,不是光看学生的实验报告对错,要重视整个实验过程,重视学生在分析数据中体现的思路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性,避免以笔试决定成绩的单一方式。建立起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

3 结语

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和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身为教师的职责,其结果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和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涂思龙.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之管见[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2]郭昌梓,孙根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97-100.

[3]石山鹰,肖瑞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14-15.

[4]王晖,王红,磊杨平.Flash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环境,2007,26(6):116-118.

[5]许宁,朱延美,何志勇.仿真技术在水处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11):87-89.

[6]柴立元,王云燕.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60-62.

教学控制体系 篇10

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南昌工程学院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从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的设计、生产、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现代机械制造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实践教学在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并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训练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对培养实用人才极为重要。

1 现状

南昌工程学院于2004年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专业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借鉴其它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工程的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校内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古板

(1)教学内容陈旧

实验教学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有些早已落后淘汰的仪器还在为实验教学服务,很不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新技术和新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并且跟不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学生毕业后根本很难用上,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严重影响到实践教学质量。

(2)教学模式古板

多数实验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被动实验,缺少设计型和能力激发型实验,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实验都是基本原理性实验,只能夯实基础,没有综合性或开放性实验,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的思考能力。

1.2 校外实践:实习落实单位落实难和生产与教学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学生校外实习单位落实困难,制度不完善。主要有三方面:(1)高校投入的外出实习经费预算不足;(2)学生的外出实习时间短,影响企业的生产和日常工作;(3)企业的现实生产环境与接待能力有限。以上三点导致很多单位不愿接收这类实习生。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考虑到学生安全、生产效率和生产管理秩序等原因,参加校外工程实践时,学生常常只能是走马观花,无法亲自操作实践,因此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工程实践常常与理论不同步,让学生意识不到工程实践的重要性,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法激发出来。

1.3 实验项目数目少,学时少

受实验条件所限,必然导致实验项目有限,因而学时便低。如此一来,学习主动性较差的部分学生就很少有实践动手机会,那么系统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实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实验能力的目标就很难做到,更不要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了。

综上所述,如今的实践教学亟待改革。

2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2.1 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的开放不仅是时间的开放,即课余时间开放,而且是内容的开放,即仪器设备材料等也要学生动手。“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只有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才能真正体会知识,掌握知识,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协调发展。

为了能充分发挥实验室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和实践锻炼的空间,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要加强教师对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室开放前,要对学生进行管理指导、知识指导,重点讲解实验室安全使用的问题等;实验室开放一周后,抽查学生的实验练习及掌握情况。实验室开放要注重效果,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基本训练实验,也可选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开放项目可以是教学计划要求的课内实验,也可以是课外内容[1]。

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实验室的开放效果。它要求环境稳定、仪器完好率高,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因而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对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进行管理。开放时间可以分为全面开放、定时开放和预约开放。应制定实验室守则和学生违规的处罚制度,明确实验室主管老师职责。

(2)实验室的维护。为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转,需要对实验仪器设备和场所及时更新与维护,必须保证足够资金投入。

(3)加强对学生实践过程和学习质量的检查、管理力度。

2.2 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

对于毕业生,毕业设计是使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如今,很多优秀高校采用这种方式来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即让学生参与他们感兴趣的科研项目,由导师和研究生指导,学生自己提方案,做实验,写论文,从头到尾完成整个科研过程。这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学科前沿,掌握科学研究思维方法手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

毕业设计仍然需要规范有效的管理,可以按相对硕士研究生稍低的要求来规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和答辩等环节。个个环节需严格把关,一丝不苟。

对于非毕业生,可以设立学生科研项目、自主创新实验项目,举办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模具设计大赛等。在经费支持、政策鼓励、硬件条件支撑和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活动。近几年,南昌工程学院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佳绩,这也是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2.3 安排校外工程实践

这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剧增。许多单位在招聘时明确指明需要有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拒绝应届毕业大学生,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除却部分市场供求因素,从高校教育自身来说,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传统高校教育长期脱离市场需求,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加大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适应市场需求,受社会欢迎,具备市场竞争力,成为转变高校教育观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各高校关注的热点。另外,校外工程实践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立又能使学校、教师、学生与社会、企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所以,校外工程实践担负了更多、更艰巨的任务。

校外工程实践是工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院校也纷纷意识到这一点。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企业或公司,毕业生以公司实习生的身份在公司上班。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应用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使教学和生产实际更好的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这是新形式下产学研相结合的成功实践[2]。当然,学校为了监督学生和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需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如上交实习报告、公司考核表等。

特别是校外生产实习,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南昌工程学院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水利水电等专业的生产实习中形成了一系列的新举措和新方法:(1)实习基地建设。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原则下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聘请企业内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双方应在其他方面,如技术革新、企业员工进修培训、市场研究、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2)实习指导教师选派和考评;(3)制订实习计划;(4)实习动员和实习前培训;(5)让学生入厂实习(参观);(6)学生撰写实习报告;(7)实习考核与评价。

2.4 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专业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等5个层次[3]。这5个实习、实训环节,过程需有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组织措施,能够保证实习、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另外,为保证学生实习效果良好,可以加强校内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校内工程实践基地是整个实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学过程容易控制、教学成本低、实习效果易于保证等优点。

另外,还需要精选常规金工实习内容,保证基本操作技能;增加新工艺内容,突出先进技术技能训练;增加综合性、创新性项目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束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校需把加强实践教学工作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需改革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总而言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需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摘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直接影响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的现状。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出实践教学改革需从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一、开放实验室;二、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实践;三、安排校外工程实践;四、加强专业实习实训环节。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

参考文献

[1]董立占,刘静云.在开放实验室基础上运用多种方式促进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改革[J].农业网络信息,2011(,5):141-142.

[2]于庆波,孙莹.关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高师理科学刊,2009,29(6):104-106.

浅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篇11

关键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在现代企业治理模式下,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应当承担此项职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并不是完善的,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更是探索阶段,本文拟结合我国企业管理现状和实践经验简要分析一套完整系统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评价范围的界定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其中提出内部控制包括5个相互关联的构成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要素论优化了内部控制的结构与体系,整合了对内部控制的不同理解,构造了一个共识性的概念平台和框架。2008年5月22日及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借鉴了COSO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并结合中国国情进行了创新,提出内部控制由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构成。因此,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一)内部环境评价指标。内部控制环境评价是从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条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环境的评价指标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文化、激励制度几方面进行设计。

(二)风险控制评价指标。风险控制评价应改变传统评价模式,重点关注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由于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目标不同,分解出的关键控制点也会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企业的情况,找准关键控制点、风险点,合理设计风险控制评价指标。

(三)控制活动评价指标。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各项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在设计这部分评价指标时尤其要结合实际情况,区分出重大的业务控制环节,恰当设计控制活动的评价指标。

(四)信息与沟通指标。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方面的指标主要有:信息取得充分程度、信息传导顺畅程度、信息处理及时准确程度。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沟通方面的指标至少应当包括:员工的意见是否得到充分反映、管理者对员工意见的获取和采纳程度。

(五)内部监督指标。在监控控制方面,主要从预算控制和内部审计两方面来评价。预算控制方面的评价指标至少应当包括:是否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是否由股東会或代表股东权益的相应机构批准、总经理对预算修改的权利、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考核制度。内部审计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内部审计机构是否对董事会负责、高管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指标体系应在五项评价内容的基础上细分为“评价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评价内部控制执行有效性”的指标两个部分。前者应参照最新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从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出发,结合被评价企业实际情况来设计指标:后者根据执行力理论从战略、人员和运营三个方面,结合被评价企业实际情况来设计指标。在实际操作时可能还需结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才可得出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

三、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

(一)定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

定性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非常多,包括问卷调查法、穿行测试法、抽样法、比较分析法、流程图法、分析性复核法、引导会议法、详细评价法、风险基础评价法等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那么在具体选用时,面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评价方法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如果所选用的方法和所评价的对象不是最佳搭配,那么评价结果一定会适得其反、无法准确地反映内部控制的真实情况,当然也不排除有几种最佳方法可供使用的情况。不论在那种情况下都应注意所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适用性。可以对一个对象选择一种或几种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结束后对其差异进行分析和修正。

结合实际情况对所采用的方法的固有缺陷要有足够的估计,比如采取问卷调查法,那么大量的工作就必须放在前期,研究问卷设计的适用性,研究调查对象的可理解性,还要注意调查过程的相对隔离。如果使用比较分析法,那么大量的工作不应该是机械的计算和套路化的比较,而应当是基础数据的调整和校验。

(二)定量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选择

定量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也非常多,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经济数量分析法、数据包网络分析法、矩阵分析法、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等很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在选用时也要遵循同评价对象相适用的原则和固有缺陷的考虑。

在此要强调的是国内运用不多,但在国外发达国家的内控评价中已经广泛运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我在实践中运用时往往把控制的管理目的设为第一层,控制效率、控制成本等等因素设为第二层及以下,构筑矩阵,从而得到最利于企业目标的最优控制方案。在实际工作中,层次可以根据被评价企业的具体情况加以划分。

四、评价结论的形成和利用

根据抽查业务的内部控制检查测试的得分情况,可以对各类业务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评价。也可对全部业务内部控制执行总体情况做出定量和定性的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凡内部控制检查测试平均得分在95分(含)以上的,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可认定为“无疏漏”或者存在“轻微疏漏”,执行情况可评价为好;在85-94分(含)之间,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一般疏漏”,执行情况可评价为较好;在70-84分(含)之间,且在实际执行中未出现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一般缺陷”,执行情况可评价为一般:在70分以下。不管在实际执行中是否出现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可认定为存在“重大缺陷”,执行情况可评价为差。及时检查测试平均得分在70分(含)以上,但在实际执行中发生了一般性问题或实质性问题,则相应认定为存在“一般缺陷”或“重大缺陷”。董事会等类似权利机构应当针对评价结论,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缺陷,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五、结语

教学控制体系 篇12

1 教学体系的建设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教学内容广泛、所需基础知识繁杂、为相关技术在工艺上的应用奠定基础的工程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水控”的教学不是由一门课程来完成的, 也不可能由一门课程单独完成[1]。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办学理念, 结合该课程的特点, 课程团队以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与能力为目的, 首先从课程规划层面上进行改革, 将原有的单门课程建设升级为课程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 建立了以“水污染控制工程”为核心, 包括“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微生物学”等基础支撑课程, “环境工程设计基础、环境工程CAD”等能力拓展课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众多实践环节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水污染控制技术为主线、将与核心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工程应用所需知识结构有关的各课程集合为一体。根据课程体系建设的需求, 对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细致梳理并有机分配至各门课程中, 重新编制教学大纲, 使得每门课程知识点重点突出、各门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前后呼应。这种课程体系的建设能有效避免以往多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重复、知识点遗漏、重要知识点未能深入讲授等问题。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 能更好地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水控”中的知识点、废水处理技术等, 为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水污染控制工程”具有工科专业课程的共同特点, 即逻辑性、条理性和连贯性, 且知识点众多, 各知识点之间既有联系和交错, 又相对独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理解课程内容, 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 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因此,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 使学生更好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 达到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与能力的目的, 我校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

2.1 引入“专题化”教学模式

“专题化”教学模式是针对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专题, 再组合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2], 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针对某个或某些知识点的共同探索和深入思考。相对于传统课堂的“一言堂”模式, 专题化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 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特点, 以知识点为主线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专题, 每个知识点下设一个或多个专题。如教学中, 可将“沉淀”作为一个知识点, 下设“沉淀的理论基础、理想沉淀池、沉砂池、沉淀池”等专题。在进行专题化教学时, 首先以该专题中所讲授的技术或理论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引出授课内容, 这样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启发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专题化启发式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并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

2.2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是“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水控”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 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设计废水处理实验方案的能力, 提高学生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为将来进行水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3种形式, 通过对过去几年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总结、研究和探讨,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进行了改革, 减少验证性实验学时,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时。因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破了验证性实验只验证某一原理或某一操作技术的缺陷, 把“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多种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加以综合、相互渗透的实验形式, 带有一定的研究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 开设了“膜法处理工业废水”和“生物法处理生活污水”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由教师提出实验任务和目的, 从原水的采集到实验仪器、设备配置, 从实验方案的制订到整个实验的安排实施都由学生自行解决,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共同商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主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和问题, 并给予及时的指出和纠正, 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总结, 找出不足, 提出自己的见解。实践表明, 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不仅需要综合的实验技能、独立的设计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同合作的精神, 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训练, 学生的实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创造能力、工程意识得到了激发、引导和巩固, 这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与能力的教学要求也有重要意义。

2.3 加强校企结合, 注重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为了强化学生工程知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 “水控课程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环节, 它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连接基础知识和生产实际的纽带和桥梁。该校的“水控课程设计”安排在“水控”课程结束之后, 共两周。在课程设计之前, 我校为学生安排至少两次参观实习, 选择工艺不同的污水处理厂进行现场参观, 通过工程师及带队教师的讲解及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备、工艺参数、处理效率等有较深入地了解, 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水控”教学中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课程设计的任务有直观的理解。课程设计中, 学生按照指导教师给出的任务, 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进行废水处理方案选择、流程设计、构筑物的功能尺寸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平面及高程布置等, 要求学生提交设计计算书和平面、高程布置两张CAD图纸。通过课程设计训练, 要求学生熟悉相关的标准规范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掌握设备的选型、构筑物的尺寸计算和设计计算书的编写方法, 较熟练地使用CAD绘图软件, 绘制的图纸符合要求。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 我校与相关环保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联系, 聘请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工程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为客座教授, 在“水控”课程教学期间, 通过学术报告的形式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并将企业的实际需求传达给学生, 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客座教授也作为指导教师切实参与到学生的“水控课程设计”的教学中, 并且能为有志于工程设计类工作的学生提供进企业实习的机会。工程经验丰富的客座教授参与教学, 一方面让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阶段专职教师工程经验的欠缺, 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结语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该校以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 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 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使得学生能全面深入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引入“专题化”教学模式, 加强校企联合, 注重实践教学, 让学生具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素养。实践表明,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 工程能力强。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该校以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为核心, 通过课程体系的建设、“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引入、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校企联合等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使得“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关键词:课程体系,水污染控制工程,数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聂丽君, 陈梅芹.建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多元化教学体系[J].化工高等教育, 2010, 113 (3) :50-55.

[2]丁匡一.论专题化教学模式在“原理”课教学中的运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26 (6) :252-254.

上一篇:物理教学STS教育下一篇: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