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2024-10-31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共12篇)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篇1

将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之中,是利用现代化的高校教育教学系统和优势实现民族体育项目的振兴,一方面可以推动高校对古老的民族体育项目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和保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高校的教学活动让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得到更广泛的传播。那么在当前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在民族地区高校教学活动中的现状如何。

1我国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

1 . 1整体形势比较乐观

在民族地区高校教学中引入民族体育项目的总体形势比较乐观,是因为我国民族地区的高校从数量和质量上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课堂、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实,都大幅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水平提升。这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民族地区高校可以有资格进行民族体育项目的教学。

而且,随着我国对民族地区设立更多针对性民族专业、开展相关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的投入力度和鼓励政策都在逐步加大,也将我国一部分专业人才和民族体育项目相关资源转移到了教学活动之中,这也进一步推进了民族体育项目教学活动的效果。

1 . 2面临问题依旧突出

从落实这项政策的目的来说,不仅是为了将民族体育项目作为一项课程传授给学生,更是为了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文化、体育精神发扬光大,甚至包括在未来逐步建立起少数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或者能够将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打造成一种文化产业、经济产品,促进民族体育的新生。然而从现状来看,也仅仅是做到了第一点,也就是在部分民族地区的高校里设立了民族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仅此而已。

很多高校依旧面临着专业人员资源严重不足,对体育项目的文化背景、传承历史、发展演变、寓意等内容缺乏系统和全面的了解。这都制约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连贯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做动作教育和技术教育显然太肤浅了些。

另外,多数建立此类课程的高校发现在招生的时候受到冷遇。一方面是对课程的宣传推广力度小,学生不知道;另一方面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都希望挑选热门专业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课程没有吸引力。

此外,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的就业安置等方面,目前也缺乏足够的政策规划。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尽快商讨制定有效的解决办法。

2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的成果

从我国开始将民族体育项目纳入高校教学之中,虽然尚未完全成熟,不过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也初步验证了这种尝试的可行性。

2 . 1激活了民族体育项目研究和教学普遍化的新尝试

民族体育项目研究长期以来都是由一些有兴趣有志于从事此次活动的科研人员和具有广泛的研究优势,比如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人员等。他们由于生活环境中与民族体育项目的接触较多,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有兴趣有感情而开展研究。再就是国家相关部门特别针对一些民族体育项目设置的科研课题,下派科研人员进行调研等。总之,这种传统的体育项目研究都是少数,无法满足全国大面积大范围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教学的要求。

而在纳入高校之后,毫无疑问就等于在全国范围内所有有条件的高校都设立了专业的课程,不仅有批量的学生会接受少数民族体育教学,而且会有专业的老师长期从事此项教育,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少数民资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可以预想在5年、10年甚至更长远的时间之后,我国大量具有少数民族体育素质和知识的人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会全面促进民族体育项目教育和研究的普遍化、大众化。为后续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开展的一系列政策转向储备了充足的人才,也将会大幅推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2 . 2为保留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好的渠道支持

我国数十个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体育事业的发展,原本是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经费、政策支持的。而在高校开展体育项目针对性教学之后,依托学校本身的教育资金投入、薪酬待遇和便利的教学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风气,就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扬光大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当然,目前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但也找到了对应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就需要等待时间去逐步解决问题。相信以后我国少数民族的体育事业、体育文化、体育教育都可以以此为依托获得更好的发展形势。

3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在高校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3 . 1师资力量的强化和培训要加强

针对目前具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素养与知识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状,建议通过两种途径来解决。

第一是放宽教师队伍准入,让一些具备更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知识的本土或少数民族成员纳入高校教师队伍中,或者聘请具备如此素养的人当作兼职讲师,为高校现有体育教师做培训和顾问,这样可以弥补教师队伍本身的经验不足、知识匮乏等情况,也可以调动当地少数民族的积极性,促进纯正的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

第二是可以考虑从现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选拔一部分有兴趣、有经验或其它便利条件的教师进行培训,这也会在短期内快速扩充教师队伍。

3 . 2生源不足的情况也很严重

由于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开展体育项目的相关课程都不太长久,且普遍都是就业冷门,这也大幅限制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很多高校都存在类似课程学生不足的情况。

因此,在考虑想办法扩大宣传、扩大招生人数的同时,也可以考虑不设立此类专业班级或系别,只设置此类课程,面向普通的体育生进行教育。单纯作为一门课程比单纯作为一个班级或一个系别进行教育有更强的操作性,省去了生源问题和其他很多方面的繁琐程序。当然,这对于培养专业的民族体育人才也有不利影响, 会影响少数民族体育事业的整体进度,因此只能作为生源不足和其他必要条件不具备之下的缓冲策略。

当然,以较高的经费补助来赢取部分家境困难的学生加入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课程中来也是可以的。不过这解决不了大的问题,只能算作一种辅助的策略。

3 . 3此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安置策略尚未建立

从专业课程建立之初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如何安置此类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教育的出发点很好,但学生学成之后的就业安置问题就成为现实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而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就业范围本来就很窄的情况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不仅会严重阻滞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进展,而且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浪费教育教学资源,造成负面影响。

要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扩展就业渠道,做好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人才的安置分配策略,比如扩充科研机构的职位空缺和人才队伍,比如把学生下放到少数民族的小学、中学执教。

此外,开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商业化渠道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办法。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还是要进入商业和市场化的层面,比如放宽对少数民族演艺人员、公司、演艺机构、体育培训机构、舞蹈教育教学机构等商业经营机构和组织的政策支持, 或者在准入及审核项目中加入需要有专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业者或专业学位、学历证书持有人参与的条款,都能够促进社会吸收此类人才。

4结语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民族体育项目进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验证了这一举措的可行性。虽然目前来讲面临的问题要比获得的成果更多一些,不过好在找到了缺陷和不足就能够找到应对的策略和办法。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逐项解决各个问题,这需要学校、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的共同协作。要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的参与热情,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和政策导向共同开辟广阔的社会需求。

也就是说从前期的国家政策导向主动建立民族体育项目的教育向着社会需求建立这样的教育事业来转变。对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事业实行社会需求“牵着走”的战略,而不是国家政策“推着走”的战略。这样才能够最终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完善的发展。

摘要: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56个民族中,除了汉族之外,其余的都可以算作少数民族。在长远的历史发展中,各个民族都诞生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在现代社会,民族之间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一些少数民族世代传承的体育项目也面临着消失绝迹的风险。而将民族体育项目引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可以说是振兴民族体育事业的大胆尝试。本文将针对民族体育项目引入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民族体育,民族地区,高校教学,实践研究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篇2

目前,民族地区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较慢,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也比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首先,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其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进度,而轻视了学生对进度的跟进,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短缺,实验课堂的可演示性差,大量的实验是靠教师的口述完成的,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大部分高校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差是导致物理难教、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很少有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学习现状及其原因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对之报应付的态度;极少数学生对物理持有排斥心理,或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出现逃课等现象;甚至在各方面均比较优秀的学生中也有个别人是以获得获学金为目的而学习物理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性较大,且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大,其中有许多来自偏远山区。不同的生源地学生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来自其他非民族省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为突出。由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受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水平等的限制,物理基础差、底子薄,进入大学以后,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较好的知识衔接,因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第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也对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学生为了就业和发展,在学习中重视实用性课程,而忽视了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如许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热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上,对他们自认为实用价值相对较小的物理学等基础课掉以轻心。第三,民族地区学生个体间的人格、知觉、情绪等差异也是影响其物理学习的因素。

二、差异理论及其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差异”,通俗而言,就是区别、相异或不同。首次将差异上升到理论层面来研究的人是尼采和索绪尔两位学者。尼采在他的“透视主义”学说、索绪尔在他的的“语言”观中都分别对差异理论有所论述,其中尼采重在研究人们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本质,而索绪尔则赋予差异以本体论意义。差异理论后来在解构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思潮的改变之下逐渐臻于完善。解构主义的差异理论认为事物的意义产生于差异,而运动形式创造万事万物间的差异,是事物的意义的最终本源。可以说,差异构成了后现代的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维要求我们知晓:事物的本质具有同一性,事物背后的现象多而且具有差异性,要学会透过差异性认识事物的统一性。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差异理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它呼唤人们用另类的方式观察和看待问题,并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因此,作为一种理论资源,如果将其引入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中,将会对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具有独特的观照意义。

三、差异理论指导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教学路径选择

从差异理论中我们领会到,打破对学生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另辟蹊径,寻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有可能改变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而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表明,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潜能,学习兴趣、动机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而且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所有学生均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教学要在正视和承认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现行教学法中的问题,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实现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一)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做好中学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教学

1、找准衔接教学的突破口。认真分析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差异性,精心研究他们所欠缺的中学知识,寻找其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严格按照“温故知新”的教学套路对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知识修复,使其顺利过渡到大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这就要求大学物理教师必须对中学物理内容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如,中学和大学物理关于圆周运动这一知识点有很大差别,高中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即速率不变的圆周运动,而大学研究的是速率变化时的圆周运动规律。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衔接,在教学中,还应重点突出“温故”内容,分清主次,不拖泥带水。这样既做好了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控制教学进度,详略有区分度。中学阶段物理每学期要求的知识点少,所以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对其精讲和搞“题海战术”,即在每堂课所讲内容少而精,同时附以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大学阶段则不然。教学课时少、课堂容量大、授课节奏快是大学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因此,学习大学课程对于中学知识有拖欠且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再一次被挫伤。可见,教师对他们大学学习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到大学物理教学方面,培养来自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且在教学进度上要灵活控制,循序渐进。具体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在确保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谙熟中学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应该有侧重点、有详略地讲解———详细而精练地讲解重、难点知识,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则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

3、讲解例题或习题有张有弛。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学相比,大学物理教材在例题和习题的数量上明显减少,这就意味着大学物理教师在例题或习题讲解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讲解的灵活度和布置习题的数量。例题和习题是用来巩固新知识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例题和习题,并精选巩固和拓展新知类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接受新知识能力有意向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习题,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二)正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

1、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一所学的普通物理一般都是基础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物理老师应注重给大一学生传授好这些基础知识。在具体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小组,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可以引导优秀小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采取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形式完成对他们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等和较差小组且多为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是老师教授基础知识的重点对象。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就得多花一些时间,向他们讲课时拟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和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引导他们综合能力的拓展。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在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根据系别和专业来分层。学习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就开始进入不同专业的专业物理课程学习阶段。按照上面的教学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了。所以,在纯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组建分层次的创新小组。这个环节的教学之前,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各自专业的基础知识。所以,这个环节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途径之一就是分层次组建学生小组。当然,在分组中,要注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间有机结合以及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合理搭配。组建这样的小组,既方便组员间相互交流,又便于他们相互帮助;既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可以在提升中下学生的同时,激发好学生的创造欲望,达到以点带面、层层提高的效果。

(三)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1、多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进一步激发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它可以增强视听效果。当然,物理实验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的操作,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两方面是目前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些途径和方法对于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粒运动等过程,可以使这些学生观察并体会他们在中学阶段因条件限制而从未见过的原子、原子核运动以及其他微观粒子等的运动;通过物理实验操作能够让这些学生近距离接触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物理现象等等。所以说,在讲授大学物理时,适当增加多媒体课件,再配以传统的板书授课,使原本只用文字进行描述的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瞬间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大大增加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魅力;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实验往往以其高度的趣味性而赢得广大学科爱好者的亲睐,物理也不例外。奇妙的光电、磁电效应,神奇的声光衍射等实验现象会逐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增多多媒体演示,还是加强物理实验操作,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

2、有针对性地开放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详细讲解最基本、最主干的知识外,还应创设这样的环境和空间供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诸如推导和论证、知识归纳等扩展性问题。这种创设环境和空间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开放教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探究的能力。除了课堂上适当进行开放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学生,尤其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提升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材的内容上多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教材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在学生有条件的前提下还可以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课后自学。当然,教师还要通过邮件、电话等传媒工具跟踪和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把他们好的自学的经验或心得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学习方法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 农村小学 英语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当下,尽管英语这门学科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异议,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础英语教育应成为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向全国教育系统下达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决定把在乡级乃至村级以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市各县乡这几年来逐步在农村小开设英语课,这对在山区里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的老师来说,教学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作为基础教育学科的小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肩负着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修养的任务。

二、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少数民族地区里的农村小学地处偏僻,语言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市农村小学的生源主要来自于附近的一些行政村,与城里小孩相比不论是学习环境、教学设备还是师资队伍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因而农村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调查,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民族地区小学生主要居住在偏远山区,民族语言种类多,受方言影响比较大。(二)民族地区农村里的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说英语。那里的小学生土生土长,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城市小孩相比,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并且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 (三)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学,在农村小学中还存在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情况,而这种“满堂灌、英译汉”的教学方法,不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四)缺乏学习英语的环境氛围。在课堂上,学生能听到英语教师较流利的口语,但学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触一到三次,每次仅二十分钟,而且,目前社会上尤其是农村,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很少,甚至可说是没有。因此,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练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缺少一个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 (五)家庭教育与环境的负面影响,家长们或许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学习英语是初中的事,小学里只要学好语文、数学等最基础的科目就足够了,而有的家长则是虽然也能认识到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对英语也是一窍不通,也无法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综上可见,学生的民族语言种类多、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起点低、课时及活动偏少、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跨文化自学能力差和不大胆动嘴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策略

几年来百色市各乡镇的农村小学使用了《新标准英语》教材进行教学,从教材编排看农村小学生不易领会或很快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之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在学习新的语言时往往受到方言的影响较大,在没有较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的情况下,应如何体现出创新教学方法,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应结合当地学生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直接法与直观教学手段,以激发学习兴趣与模仿操练的创新教学的教学法。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其中一条提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对学习新的一种语言起初有一种独特的感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插图、卡通画、唱歌、游戏、猜谜等刺激学生反应,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少数民族小学生来说,反复模仿操练单词和句型十分重要。虽然此教法显得有些机械单调,但对于山区里这些初学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大量、反复地操练有趣的单词或句型,学生会吸收到一些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语言的学习兴趣。目前使用的这套小学英语教材它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突出语言的层次和趣味性,如——What's it?——It's a(an)...的教学,教师准备好一些相关教学卡片、实物等,进行示范后进行语言实践:方法一,反卡片猜——模仿说;方法二,做游戏——模仿说;方法三,把句型分散成几个 单词卡,分小组比赛拼奏——模仿说;方法四,藏东西找——模仿说;方法五,分组对话——模仿说等。此教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语言应用与体现真实创新教学。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听说的基础上的。但是如果只靠课堂上这短暂的时间操练是不够的,教师尽可利用一些反映或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话题实施听、说、读、写的训练,强化了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小学生每天都看到身边的或周围的事物,结合实际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认真设计课堂语言内容和情景,精心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知识水平,学生周围易见到的、能引导小学生作进一步思考单词和的语句,如有关颜色这部分教学,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利用班里的课桌椅、黑板、窗或学生的穿着等进行应用语言操练,还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如

——Look at that door, what color is it?

——It's yellow.

——Look at me/this girl/... what color is my/her...?

——It's ... .

然后分类,分组提问学生(这些实物都是小学生经常看到的):

——Who likes yellow/blue/red...?endprint

——I like yellow/red/blue...

或是采用:Listen and draw/color/stick one/a (or two) red ... 等教学方式。再如有关动物类的教学,在给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些情景:

——A bird /duck/...can swim/(教师提示swim是“游泳”或用body language来提示即可).

A duck/fish/... can swim.

——Can a cat/dog ... swim?

——What animals can swim? 来激发学生对新的语言的兴趣,这样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生词和句型的认识,学生在进行语言实践中既得到思考、加深印象又锻炼他们的说话胆量,值得说明的是,教师不要过于强调模仿、死记硬背或机械操练语言材料,还有对那些表现积极的有新颖的话题的小学生应给予肯定。这种教学方法能将教师的“教”转移到实际中的“学”,由传统单一的“教”变成灵活多样的“学”,从“学会 ”变为“会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状态,学生学到的是不统一的答案,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了他们的智力,可见,这种多层次、灵活多样的、体现真实的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

(三)富于启发,着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的教学运用。小学《新标准英语》教材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致的观察能力的特点,新教材鼓励学生多进行联想,多独立思考问题,如在一幅画中教师让小学生找出尽可能多的单词或在规定的时间内说出尽可能多的句子,或者是教师根据画中的场景,让小学生根据情景进行简单的对话等。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图片或者绘画等方式展现情景,如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题是一幅森林的画画,教师借助张贴画引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I can see a 树/石头...

这些单词小学生从未学过,只能用汉语说出来,这时教师示出这些山、树、水、石头等卡片,认识这些单词后,再启发小学生:

——Are you a tree/rock...? ....

——Can a monkey/dog/cat/fish/you live in the forest? ....

——What animals can live in the forest?

教学过程中呈现了其中的音、形、意,增加了语言活动的意义。这种教学方法激活了小学生独立思维能力,通过观察 、启发、讨论和想象,小学生获得了新的语言材料,从而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此教法与第二种教法不同的是前一种教法比较直观地浸透语言材料,后一种更多体现它的观察和假想,也是较完整一些的教学程序。

(四)词汇教学新方法的运用。英语句子是由单词组成的。小学生需要通过学好词汇后才能正确说出英语句子。小学《新标准英语》这套教材词汇量多,而小学生还不会用音标来识记单词,小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掌握一千多个单词是不容易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忘记重现(包括音、形、意)单词,要让小学生能听懂、看懂,能说出所学过的单词。小孩学讲话也就是从一个一个字开始的。但只要求小学生听后模仿说,其效果不佳。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卡片或实物多种方式教学。如指着门说:Door, that's a door... . 指着画上说:This is a door.指着教室里的男孩女孩说:That's a boy/girl... .Please draw a door/boy/girl... . 让他们在活动中愉快地去学习生词,接受语言材料,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听力和反应程度,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觉得学习英语很有趣,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交际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交际教学是进行课堂提问和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外语教学体系。交际教学方式主要有相互介绍、打招呼、请求意见、告别等。操作中可进行师生对话、分组对话、个人之间对话、虚拟场景对话等。由于山区农村小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薄弱,创造性缺乏,甚至参与胆量都不足。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呈现其重点词汇、主要语句等。新教材教学强调交际和对话,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相关的语言情景,给小学生作示范,再让小学生交谈或进行语言实践,让小学生在听和模仿说活动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生词和句型。山区小孩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接触比城市的小孩面都要小一些,接受能力也相对差一些,因此,教师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量和度,注重要点,不宜过多过难,话题要容易有趣,贴近小学生学习和生活。通过对话逐步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新标准英语》这套新教材从课程的定位,课程的功能和课程的任务,都具有较高的水准,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工具性,重视了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语言实践、体验、参与和交流,也强调到小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但是,在农村小学,再好的教材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深入学习领会教材编写指导思想,以新的课程目标要求指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语言的载体作用,有机地融合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科学的知识,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化或活动交际化,以达到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提高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jack C·Richards, Theodore·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陈坚林. 现代英语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胡郑辉. 英语学习策略. 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4]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法.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5]王笃勤. 英语教学策略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对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 篇4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 随着对外政治、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 英语在我国愈显其重要性。在很多发达地区, 英语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中国人的总体英语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然而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情况不乐观, 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差距。其原因如下。

1.师资不足且教学方法陈旧。民族地区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尤其是比较偏僻的山区, 难有吸引英语人才的优势,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初中入学人数增加, 造成了英语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在几个少数民族农村地区, 有的小学不开设英语课, 或开设一两年英语课, 敷衍了事。虽然国家要求实行素质教育, 但在民族地区难以实现, 英语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科学, 评价维度上偏重知识和智力性而轻视情意要素, 评价功能上偏重甄别和选拔而轻视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 评价主体上往往只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 即校长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所产生的评价结果往往带有极大的主观片面性, 甚至导致歧视学困生现象。

2. 对新教材的教法处于探索中, 没有形成系统方法。教师对新教材的特点、逻辑没有完全认知, 导致教学紊乱。

3.民族地区的学生几乎都是用民族语言而不会用普通话交流, 直接影响到英语的教学。如果小学教师用民族语来上课, 就使一些学生连汉语都不会说。刚进初一的学生对汉语的理解都很差, 从而影响英语学习。

4. 学生家庭条件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由于家庭条件及周围环境的限制, 除了每周的英语课, 很多民族农村地区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到英语, 因此对英语缺乏足够的兴趣。且学生的家庭整体素质不高,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目前民族农村地区学校的绝大部分学生不仅英语基础差, 而且学习习惯、方法更差, 大部分学生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 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

5.教学设施落后。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学生人数骤然增多, 而民族农村地区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条件缺乏。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 又缺少有效的辅助设施, 教师很难开展全班操练活动,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难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二、解决策略及思考

1.引进人才, 确保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 住房, 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全部予以落实, 避免造成引进人才的再次流失。同时也要避免定位不清楚:认为学历、职称越高越好, 忽略具体学科的发展。

2.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教师的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 只有热爱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事业、努力优化和创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英语教师, 才具备在民族地区结合民族学生生活实际将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必备条件。

(1) 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 活化教学内容。为了加强语法教学内容的应用性, 并激活课堂教学, 教师可从选择教材入手, 建立灵活的语法教学的认知环境。教师如果能将语法知识与真实的语言材料结合起来, 这样既可以弥补语法书的不足, 又从认知内容上活化了语法教学。那么如何来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呢?可供教师选择的真实语言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声像资料及电子教材等。文字材料如报纸、杂志、书籍、广告或学生作文等。声像资料如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图片等。另外, 视觉、听觉刺激容易使学生的中枢神经兴奋, 输入大脑中枢的信号如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或实用性, 大脑就会产生兴奋的情感, 最后变成活跃的思想和行为。教师可选择真实的语言材料, 将语法规则与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化语法教学。

(2) 掌握少数民族语言, 提高多语教学能力。在农村中小学承担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特别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在民族地区, 大多数学生都会两种语言, 汉语是他们的第二语言。英语教师要教他们学习英语, 就要展示出英语的优越性和魅力, 要在课内外以英语为主要交流语言, 充分展示教学目的语的工具性。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师更要注重“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因为民族地区的学校生源结构复杂, 各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 有自己不同的语言, 他们对汉文化和英语民族文化充满好奇和求知欲。英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 对他们的语言有所研究, 在英语课堂上时不时地将英语与少数民族语言进行对比。要创造性地使用英语教材, 要善于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改编教学内容, 尽可能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将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融入英语教学中, 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亲切感, 从而乐于学习英语。

(3) 注重对新教材的研究。教材的编排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必须组织专家、一线教师认真研究, 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英语教学方法。应该合理开发适合民族地区的地区教材, 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 应把教学内容尽可能改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更加通俗易懂。吃透新课标, 贯彻落实新课标是成功进行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4) 练习题少而精, 给学生真正减负, 作业及时评改。很多教师加班加点, 盲目挑题、印试卷, 每到晚上、星期天, 学生要做的英语试卷一张又一张, 不但没有减负, 反而给学生加重了学习负担。实际上, 这些练习题大部分没有意义, 题目类型重复累赘。教师固然要抓质量, 但也要注意方法, 不能盲目乱抄练习题, 这样会导致学生厌学英语, 丧失信心。笔者认为, 目前民族地区初中生读书确实很紧张, 为了让学生学英语学得更轻松,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 不要仅“授人以鱼”。因此, 教师要多动脑筋, 认真备课, 做到练习题少而精, 抓典型, 当天的习题当天批改, 把学生的作业效果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他们, 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从而达到减负的目的, 形成快乐学习的氛围。

3.加强英语教学设施建设, 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 民族农村地区英语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发达国家的语言教学, 已普遍采用先进教学手段, 不仅采用幻灯片、录音机、录像机等来辅助教学, 还采用电脑教学、电脑考试等手段。通过这些现代教学设备, 全面丰富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视野, 充分促进教学工作, 提高授课质量, 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好的教学平台, 教师就便于调整教学方案, 把整个教学思想彻底转变, 即教学内容从以语言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地位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质量监控者;课堂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学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篇水平, 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应用。

在中央召开的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 李岚清副总理着重指出, “要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学”。这标志着中央已对少数民族外语教学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李副总理的话道出了建国以来外语教学界的心愿, 也给我国英语教改推出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要搞好民族地区英语教学, 对广大的外语教育从业人员自然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挑战。笔者认为从事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工作的教师, 当踊跃向前, 尽己之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2.

[3]戴志强, 等.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J].教学研究, 1995 (9) .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 篇5

从教以来,我一直在桂东唯一壮语集中地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困难是制约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敌人。通过实践总结,归纳出几点原因与对策,有效地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壮语地区小学生写作文困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从出生以来都是学壮语,用壮语进行思维、交流。由于壮语语音语法与普通话的语音语法差别较大。所以壮语地区小学生组织出来的语言,组成的段落文章与汉语的语法无法相同,写出来的作文语言不流畅,语法严重错误,不符合逻辑。如有的学生“把今天比昨天冷,要多穿一件衣服”写成了“今天冷过昨天,要穿多衣服”,“我给他一个苹果”写成“我给一个苹果他”等。二、在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农民,对于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不够重视,对于学习资料舍不得投资,因此有些家庭课外书几乎没有,造成学生的阅读量少,平时积累的词语少,到运用的时候,词汇贫乏,语言表达不准确。有的学生想写,但由于不知道壮话的意思该用普通话的什么词汇来表达,以至于有的作文中壮话普通话共用,不伦不类。如“蚯蚓”写成“蛇圆”,“圆珠笔”写成“笔绿”……三、作文材料缺乏。写作素材的匮乏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每次进入独立写作文时,都会有些学生提笔“仰望着天花板”,不知从何处下笔,思维枯涩。

针对造成学生作文难的原因进行了探索,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先把壮语与普通话进行比较,体验它们不同之处,再练习。每一天抽出十分钟来练习,首先从字的读音来练习比较。如“便”和“片”,“诗”和“斯”“音”和“应”等。要求学生读准字,辨别出壮语的语音与普通话的语音的差别,理解字义,运用时就不会出现别字代替。接着词汇比较。壮语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某些词语以及词语的搭配和语序,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词甚至差异相当大。因此还要进行词汇练习。如“下雨”与“落雨”,“缝纫机”与“车衣机”,“茄子”与“子茄”。然后句子的语法比较。壮语与普通话不仅在词汇上有区别,语法也是有差异。如“我想看他一下”与“我想看他”,“别客气,你先走”与“别客气,你走先”等。从字、词、句去比较分析得出壮语的最大的差别是名词性修饰词组词序不同。壮语的修饰成分,除数词和量词处,一般都放在作中心成分的名词或量词后面。而汉语的修饰成分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如“黄狗”说与“狗黄”,“干的衣服”说成“衣干”。对比之后,就进行练习。我先把一篇文章用壮语念一遍,学生一边看着文字,一边听。听后要求学生自己用壮语把它念出来。练熟后,我用壮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学生就把我刚才用壮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翻译成汉语并写出来。这一关过后,再反过来,我用汉语来说一个词或一句话,学生就把我刚才用汉语说一个词或一句话翻译成壮语并写出来。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把壮语与普通话进行互换后。在作文中像“绿笔”、“狗黄”、这类似的词也消失了,而像“别客气,你走先”这样的句子也不易而飞了。从而学生的作文逐渐有好转,写作能力与水平也有明显的提高。

2、加强阅读教学,规范语言,积累词汇。

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而目前壮语地区小学生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他们对地方方言的掌握往往比普通话更牢固,所以经常出现学生说话、作文都是方言与普通话混合运用,出现语言表达方式不准确的现象。针对这种特殊情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就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课堂教学),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能积累普通话词汇,规范书面语言,以消除学生写作中的障碍,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基础。除了课堂加强阅读教学之外,我还设计了课外阅读活动。在每个学期开始我就把课外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每一天读一篇文章,并且做好读书笔记。如几月几日星期几,读了哪本书,今天读到了哪一页,这些都要记下来。还要抄摘好词佳句,并且还写出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为了促进学生读书的自觉性,我还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后给予读得多、笔记做得好的学生奖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他们不仅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领略到了祖国文字的奥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让他们的作文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3、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积累写作素材.

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正好适合孩子的味口。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喜欢的这些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如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跳绳比赛”,“少儿卡拉OK比赛,”“课本剧表演”……多彩多姿的活动使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在活动中有了亲身感受,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源泉,迸发出写作的灵感。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在活动氛围中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每次活动之后,我就让学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亲身感受先说一说,再写一写。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

4、作文多样化的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评改中我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一)、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条理不够清晰,想象不够丰富,这样在以后的习作中,他们就会有意识地加以改进了。有时学生在写作中运用了好的写作技巧,我就写上巩固性的评语。以便他们进一步把写作技巧巩固下来,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如一个学生在作文开头时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来写,我就打上“开门见山,写得好”这样的评语,让这位学生明白自己运用了开门见山的写法,从而丰富了他的写作经验。这种多样化的评语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也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作文评语中采取多样化尝试,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实现讲评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有时选几篇各具特色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让学生在对比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时围绕作文中的共同问题进行启发谈话,综合评述全班作文情况,表扬共同的优点,揭示共同的缺点,提出总体性的修改意见;有时把一些佳作整理出来,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品评;有时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有时先张贴或印发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并着重对修改情况作讲评,通过“评--改--评”的循环,让学生真正评有所得。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评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较好的效果,而绝大部分同学也不再害怕作文,这些都是得益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总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必须经过长期的严格的训练,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培养起他们作文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我,必须还要进一步努力研究,探索出更好的作文教学新路子,以便更快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论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篇6

关键词: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质量;学习效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能体现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民族地区由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不能发挥其作用以及价值,所以说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初中生作文教学的兴趣

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重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就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地理环境,在生活中得到大量的作文素材,充分体现出民族地区独特的特色,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进而使得学生抒发出真善美。

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开展。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写作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的兴趣,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对学生进行个性的评价

在民族地区中,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个性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能够使得民族地区的学生得到一定的自信。写作对于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信心,不敢对写作进行尝试,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发挥出学生的潜能,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信心。教师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跟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能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鼓励写作的信心,扬长避短,使得学生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

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还要依照民族地区学生实际的发展特点,从民族地区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中发现大量的素材,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把生活素材与作文教学进行相结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初中语文作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初中语文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民族地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冉平安.新课标下民族地区初中作文教学刍议[J].大江周刊:论坛,2013,6(10):194-195.

作者简介:阿西勒铺木,男,1982年11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四川省越西县上普雄民族学校,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浅谈民族地区小学作文教学 篇7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不能说完整的句子或连句成段, 需要进行说话训练。教师在教学课文时就要以发展思维和语言为中心, 以观察为基础, 着重训练智力技能, 培养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说话训练最主要的是抓两条:一条是言之有物, 一条是言之有序。说话要有具体内容, 说话要有次序, 具体做法为让学生做扩词说话训练。如在二年级的生字教学时, 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效的说话训练, 如学习《哪座房子最漂亮》后, 让学生说说写写见过哪些漂亮的房子?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文图文并茂, 上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说文、后识文。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习作的要求为:留心周围事物, 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二、仿导结合, 循序渐进

小学三四年级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 此阶段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从模仿写作到独立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心理发展的动态过程。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篇章结构布局的同时, 根据作文要求抓住几种常见形式:总分总、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时间顺序、事件先后顺序、空间顺序来指导。还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教写法, 如结合课文《乡下人家》写模仿作文, 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假期中, 为了充实我的生活, 爸爸、妈妈带我到“芒国”感受乡下人家的美景, 去看农民伯伯是怎样辛勤劳动的, 同时想让我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刚到“芒国”的路口, 一片迷人的景色就映入我的眼帘, 我不禁叫了起来:“啊, 多么美的景色呀!”一片片蔗林就像绿色的地毯, 平铺在山间田野。蔗园里, 农民伯伯忙砍甘蔗, 有的在打捆, 有的把打捆好的甘蔗搬运到车上。那一刻, 他们变成了伟大画家, 田野就是他们的画卷, 他们拿着大自然这支画笔在画卷上画出了自己的美好明天。他们的画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品, 但却是最美的杰作。这样的作文, 让人感受到乡村的美丽, 触摸到大自然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段作文的习作要求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三、选取典型, 抓好课例

无论是说话、写话, 还是作文, 学生写亲人容易, 写“可爱的人”“敬佩的人”难, 因为写“可爱的人”和“敬佩的人”在选取材料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写作时教师要让学生有感而写、有感而抒, 要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在五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着重指导选取典型材料, 抓好课例, 指导选材。如李丽梅老师上了《慈母情深》后, 学生写了模仿作文《来生还做你的好女儿》:也许有的同学会说,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 可我们谁知道父母有多爱我们吗?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 也许我们穷其一生都无法报答, 我们唯有用一颗感恩的心, 去感恩我们的父母。“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感谢世间的一切, 感激妈妈的付出。妈妈, 谢谢您, 我亲爱的妈妈。如果真的有来生, 我还愿意继续做您的女儿, 让您继续做我的妈妈, 让我好好照顾您, 照顾我亲爱的妈妈。

四、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作文课一定要创设情景, 不要仅仅出示一个作文题, 就让学生冥思苦想, 要用情景带动情绪。如写作文《同桌》前, 我先播放高晓松的《同桌的你》和世界名曲《友谊天长地久》, 让音乐触摸学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带领学生进入作文状态。教师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如赏析名著的精彩片段、开展诗歌朗诵会、开展演讲比赛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

五、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昼夜不息。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挖掘生活中的可用素材, 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由创作。

六、注重讲评, 多褒少贬

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方法小结 篇8

关键词:方法

一、最有效的利用教具

别出心裁的教学用具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每节课的教具都能花样翻新也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所以, 除了根据课文内容尽量地创造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教具外, 我们应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那些最为通常而平实的教具, 如:生字卡、多媒体、板书等。

1. 生字卡。

生字卡, 名如其实;它常用于对陌生拼音字母或汉字的教学。我们利用卡片上单一的字母或汉字来吸引学生对这种陌生化的集中关注, 以便让他们迅速的掌握理解。除此之外, 利用卡片犹如一副扑克牌般小巧的特点, 在复习字母或生词时可以不断地“洗”, 即“闪卡”。老师迅速地更换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生字词, 让学生逐一迅速地认读, 老师再迅速地叫出那些能够既快又准确地认读的学生名字。这样使得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成就感并更积极的配合课堂教学, 在快乐中学习汉语。

2. 多媒体。

多媒体生动丰富的图片和动漫效果是吸引学生最大的噱头。图片的直观性能够更好地为生词、句子或文章释义。但孩子的趣味往往只在于图片本身, 一阵嬉笑或一个顿悟后, 汉语便抛之脑后。所以一般多媒体课后的第二节课前复习, 我一般都简单描述每张图片, 让孩子们回忆图片的过程中说出汉语, 让他们“温故而记住”。

多媒体, 也是我们传播博大的中华文化的便捷载体。一节成功的多媒体课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下载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和电影以孩子的眼光再权衡、筛选;美轮美奂的现代化建筑, “诡异”新奇的京剧脸谱, 刚健煞爽的中华武术……凝固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的图片、课件, 在孩子们诧异向往的表情里, 已全然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3. 板书 (“逐步擦拭法”背诵课文) :

背诵汉语课文或简易的古诗对学生来说难度算是比较大的, 所以老师的引导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良好的引导方式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并当场记诵, 对此我做了些不同的尝试, 在点拨下运用逐步“擦拭”的方法引导学生当场记忆, 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多管齐下的教学形式以稳定课堂秩序

1. 花样百出的奖励机制。

(1) 及时表扬:老师的表扬是最廉价的奖品, 却能激发学生不断努力向上。学生在学习上或课堂表现方面哪怕只有一点点的进步, 我们都应该随堂及时表扬, 而且表扬时最好不要笼统地说大家都好, 应“具体到人” (点出该学生的姓名) 。这样不仅让受表扬的学生更自信, 能够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教学, 也在无形中给其他学生树立榜样, 促动他们效仿 (以博取老师夸奖) , 有效地稳定课堂秩序。

(2) 建立规范的奖惩制度。在班级建立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评比栏, 类似QQ表情的“HAPPPY?FACE”和“SAD FACE”做在同一个圆圈卡片的正反面, 可以根据学生的当场表现随时切换, 以周为单位, 每周获得HAPPY?FACE或SAD FACE数量不同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或受到一定的惩罚。随时流动的“HAPPPY?FACE”和“SAD FACE”在不断的调剂着学生的课堂表现, 是稳定低年级学生课堂秩序的有效方式。

(3) 奖品要投学生所好。相对于商店、超市中满目琳琅的“现成品”, 学生则更感兴趣于老师手上简易的手工作品。除了从每周规定的奖惩制度中获得鼓励外, 孩子们常常会获得意外的惊喜——手工小玩意, 如:折叠的纸房子、纸飞机、风车、郁金香;剪裁的纸蝴蝶、小狗、荷花;精致的贺年卡、彩蛋等。小巧的奖品在课前全班范围内“展示”一番, 让学生获得奖品的欲望转化为认真听课的动力, 为45分钟良好的汉语课堂秩序打下基础。

2.“约定俗成”的言语 (口号) 或行为。

面对学生吵闹着“踊跃”发言的情况, 一句话——“谁最安静就先叫谁”是一剂立竿见影的镇定剂;让学生拿出某本书时, 需要给他们一个时间限制, 如:喊口号:“三、二、一……”, 要求当老师喊到“一”时学生必须各就各位, 以防学生趁机嬉笑打闹或散漫拖拉, 以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

学生频繁的报告, 常常打破常规课堂教学状态。规定:分组集体上厕所, 两组中哪组表现好就可以获得优先权。这样, 每天的一次“外出”机会也成了两组学生的竞争点, 也杜绝了部分调皮学生趁机在外玩耍的现象。

写字课上, 为了规范学生的笔画笔顺。规定:写字时, 必须逐笔跟随。老师一笔一顿, 学生逐笔跟随, 不得自己写。老师可以在一个字未写完时, 全班范围内“巡视”检查, 不逐笔跟随将受到一定惩罚 (如:该字罚抄五遍等) 。

当然, 这些言语和行为规定需要跟学生事先讲明, 约定俗成, 让他们形成习惯。

3. 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以吸引课堂注意力。

每一篇的课文都需要我们去苦心经营, 通过课堂实践, 我意识到了课堂情境化教学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能够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时, 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在备课时应该认真地结合课文内容,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尽量创造“情境化”的教学模式, 把他们的生活拉进课文, 用汉语演绎他们的生活, 让汉语播撒在他们生活的每个角落里。

4.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独有魅力感召学生。

(1) 象形文字。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对汉字的理解不深, 我利用一张汉字演变图, 给他们认真的解释了这些“图案”。告诉他们, 每一个汉字曾经都是一幅图画;在黑板上“写”了“日”、“月”、“山”、“水”的象形字与简体字, 让学生连线。在大部分学生为自己找对了答案而自喜时, 我抛出了第二个问题“根据图案猜测简化字的意思。”学生异口同声的答案在得到我肯定之后, 对这张贴在墙上画满圈圈线线的仿佛已经习惯视而不见的图片感兴趣了, 一个个积极提问抢答, 看到学生对汉字的那份好奇那股“钻”劲, 计划的教学任务已变得微乎其微了。这便是汉字的独特魅力, 她散发在整个教室的空气里, 唤起了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2) 挖掘词汇本身的趣味性。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使我们在汉语教学过程中淡化了语法教学。但是从一些词汇中, 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语法本身有她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 “开”是“OPEN”, “关”是“CLOSE”, “开关”是什么意思呢?我反复地按着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以提醒学生, “开”和“关”都是动词, 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于是顺水推舟, 把刚学习的新词“忘”扩展到“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了“忘记”。学生凝神谛听, 意识到仿佛每个汉字里都暗藏着无限玄机。教学过程中, 适当地把词语解剖分析到具体的每一个语素, 汉字的活力便一次次的彰显并感召着学生们。

三、不失时机地传播祖国文化

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 而每一个鲜明的日子都是一个美妙的契机。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 一曲“北京欢迎你”响彻校园, 孩子们涂鸦的福娃贴满汉语角;七夕前夕, 给孩子们讲起了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中秋节前夕, 给孩子们解释了“月”在中国的寓意, 讲起了“嫦娥姐姐”;春节前夕, 让他们制作贺年卡, 观看关于中国春节各地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踩着每个时间点, 叙说着美丽中国。

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激趣举隅 篇9

一、名篇朗诵

“读书”一词,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看着书本, 出声地或不出声地读。”出声的读为朗读、朗诵或吟诵;不出声地读为默读或阅读。语文基本功训练中关键的是培养语感, 而语感的培养又与朗读密切相关, 因为语感的培养基于对语言文字的感觉及其引起的身心反应而实现的语言模式的内化。其培养途径有两种:一是现实的语言交际活动;二是典范的文章作品的朗读。汉语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结晶,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西藏地区使用的高中汉语教材中, 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 适合朗读, 这些典范文章是作者描写现实、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寄托理想的物质载体。作者叙述一件事情, 描写一个人物, 说明一个问题, 论述一个道理, 都是被一定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所驱使, 为一定的道德理想、生存欲望所启动的。因此, 在作者的匠心妙笔之下, 无不饱含着酣畅淋漓、强烈鲜明的爱憎感情。朗读这些作品是一种感化、一种熏陶, 令人心荡神驰, 情思横溢, 如饮甘露, 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学生, 要培养语感就更应日日诵、天天读。首先要在教师富有情感的朗读感染下, 积极调动起学生的表现欲, 之后让他们亲自体验朗读的力量, 使他们从朗读活动中得到宝贵的教益。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就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教学实践也证明, 引导学生朗读名篇能广泛地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延长他们注意力持续的时间, 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 而且可以使他们领悟到语言之美。这个方法让人欣喜地发现, 那些曾经声若‘蚊子’的学生也在热烈的氛围中敢于放声吟咏, 听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声音。有的学生甚至在《致大雁》的激情朗诵中溢出了眼泪, 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二、情境表演

情境教学法的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 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情境教学中的表演有两种, 一是进入角色, 二是扮演角色。进入角色, 即如果你是文中的××;扮演角色, 则是担当课文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由于学生自己进入或扮演角色, 那么课文中的角色就不仅仅只是在书本上, 而是在自己的班集体中, 这样, 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就能产生亲切感, 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在情境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学生一步步带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让他们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 使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他们的眼前。课文中描写的特定空间学生都可涉足其中, 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学生发自内心的微笑、忍不住的哭泣、震动心灵的义愤、争先恐后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这些都能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境”相互作用的持续中得到强化。这样, 教学就成为同学们高兴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西藏的学生由于能歌善舞, 所以他们都极其愿意参与“表演”。这样的课堂没有丝毫沉闷的学习空气, 没有强制, 没有指令, 完全摆脱了被动应付的状态, 效果很好。学习《华威先生》、《我的叔叔于勒》等课文时, 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场景至今还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三、小型辩论

课堂辩论有很多好处, 可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凝聚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能力、临场应变能力、情绪自控能力以及整体协调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 课堂辩论要想顺利展开, 要重视好两个环节。这两点是:一要在辩论前做好充分准备, 给持不同观点的小组指定小组长并分派任务;二是在辩论过程中, 若出现跑题、冷场甚至是秩序混乱的现象, 教师要适时引导、纠正。对辩论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 我们一般都紧紧围绕教材中已讲完却又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的内容进行。当然有时也会针对学校里、社会上新出现的现象和热点问题确定辩论主题。刚开始的时候, 我担心这边的学生会受课外阅读少、语言能力有限等因素制约, 无法进行这样体现综合能力的辩论。但事实证明,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辩论的效果非常不错, 有几场辩论我至今印象深刻。我们在学习了艾青的哲理诗“盼望”之后, 对“出发”和“到达”、“过程”和“结果”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辩论, 学生利用有限的图书资源把准备工作做得很全面, 在辩论过程中很多同学妙语连珠, 有些支撑观点的名言警句 (包括藏语里的) 我竟是第一次听到, 令人惊喜和振奋。这次辩论秩序井然, 气氛热烈, 几乎全班参与, 人人受益。还有韩静霆的《财富》一文, 我让学生针对“你认为财富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学校里搞一次社会调查。调查中要记录所持观点的理由, 调查后要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统计调查的总人数、男女性别比率、所持观点的比率, 最后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提供相关的支撑材料, 并将所有材料归总撰写出一份报告, 在辩论会上呈现自己的报告, 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评价。为了完成这些活动, 学生做了大量工作, 得到了较全面的锻炼。虽然辛苦, 但每次结束时从他们意犹未尽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们是乐意的, 是满足的。从他们整理的文章, 从那些锦词妙句中、那些富有哲理的思考中可以看出这是有成效的, 将其贴在墙上, 使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的成果, 随时鼓舞着他们不断学习, 不断思考。

四、词语抢答

西藏学生学习汉语缺乏语境, 平时大家都习惯用藏语交流, 课上学了课后忘了是常见的事, 那些需要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很快就忘了。基础不稳固, 积累得少, 造句、作文都显得干巴巴的, 为了从最基本的知识抓起, 我想从课本上的词语入手, 让学生能快速用常见的词语说一句话。词语可以由我提出,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来, 大家抢答并记分, 最后将成绩显示在板报栏里, 以此激励大家学习。这种活动虽然简单易行, 但效果是显著的, 有些同学为了在这个活动中表现突出, 总会提前做准备, 把教材中的常用词语熟记于心, 为了使句子能生动优美, 还常常去翻阅资料, 查找相关的用法。如果有同学说出的句子很动听且富有哲理, 其他同学还会随手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里。有个别胆怯害羞的同学, 我有时会特意把机会留给他们, 先用简单的词语鼓励他们, 使他们同样参与进来。这样一来, 每个人在一定的阶段里都有自己的收获, 尤其明显的是作文里能看到不少用词恰当的句子了。

五、读书聚会

读书交流会我一般放在晚读的时候进行。交流的内容并没有规定课内或课外书, 也没有规定书的类型, 只要是适于中学生阅读的, 大家都可以拿来交流。这个活动的程序是:选择你阅读过的一本书、一篇文章甚至其中的一段句子, 向大家推荐这本 (篇或段) , 要求说出推荐理由, 你也可以把其中的某部分、某句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增强吸引力和说服力。对于好的书籍, 经过共同参评确定后, 我们把它列出来, 标出此书的特点, 张贴在墙上, 以便大家有时间就去阅读。如果有些书只个别人拥有, 可以互相传阅。这个活动开展后, 同学们钻阅览室的次数增多了, 课外阅读量大了, 连阅览室的管理人员都向我反映了学生的热情。这样的交流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了促进作用, 对学生选择书籍时学会思考也很有益处, 读后感的质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六、写作交流

对于写作, 可以说学生怕写、教师怕改。即使是高中学生的作文也少有文从字顺的, 佳作就更罕见了。很多同学的汉语能力只相当于内地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水平。但是我们不能“只向失败找理由, 不向成功找方法”。在实践中, 我们不断地摸索方法, 希望能突破学生怕写作文这个难题。我一般都是分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 从词语到片断, 再逐渐过渡到完整篇幅的作文, 而且经常写的都是“三不定”作文, 即:不定题目、不定体裁、不定字数的作文。以“我手写我心”的形式进行, 可以模仿但不可抄袭, 写后要经过自己和小组长的修改。在作文交流会时, 我们会抽出一些典型的作文来让作者本人自己阅读, 其他同学给出评价。由于受到藏语表达习惯的影响, 有些表达方式是大家共同所犯的毛病, 对这些共通性问题, 我会拿出来一一分析, 力图在今后的作文中克服不犯。而对那些比较好的文章, 我们会一起分享, 说出好的理由, 有瑕疵的地方大家提出修改的意见。个别代表性的篇目还可把它放到墙报上, 让大家警示或学习。这种方法对大家的写作也有促进作用, 既可发现通病, 也能突出优秀, 既能鞭策落后者, 也能激励先进者。在各种方法的综合作用下, 学生的作文开始有了较大起色。

少数民族地区如何进行拼音教学 篇10

一、让学生学会学

教学生正确发音是拼音教学的基本环节, 也是方言区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单纯由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跟读, 受方音影响学生不能读准, 所以我们应该授之以法, 让他们会学。

1. 字母发音。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 认知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 可以教给学生以下几种方法: (1) 观察法。教师先作发音示范, 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口形、舌位, 体会发音方法。如发b音, 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双唇先闭起来, 再让气流通过口腔, 冲破阻碍, 迸发而出。学生还可以互相观察, 甚至可以拿着一面小镜子对镜练习。 (2) 夸张法。为了使发音的特点更为突出, 学生更容易掌握发音要领, 教师可以在示范发音时适当夸张。如莆田方言中没有翘舌音, 教学翘舌音zh、ch、sh、r时, 可以先将舌头尽量卷起, 宁可矫枉过正, 等学生基本掌握后, 再进行订正。 (3) 比较法。把读音相近或易混的声、韵母放在一起, 进行读音对比。如q与x对比, z、c、s与zh、ch、sh对比, ai与ei对比, 前鼻韵母与后鼻音对比。 (4) 局限法。难以控制掌握的音, 没法限制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 使发音准确。如教学l与n时, 可以让学生捏住鼻子发音, 掌握鼻音n与边音l的区别。

2. 拼读音节。

读准了拼音字母, 把声母和韵母连起来拼读时, 方言区学生还会出现偏差, 我赞同让学生多听、多读、多感悟, 不必作太多讲解, 但也要让学生有法可循: (1) 教师在作拼读示范时应稍作点拨, 告诉学生两拼法是:“前音轻短, 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音节中间介音读得快而轻, 让气流不中断。” (2) 因为有意义的记忆比无意义的死记硬背容易得多, 所以教师在教拼读时应充分利用教材, 教学生联系生活、学习实际, 用带调音节组词、说短句。如教音节ba可以出示bā、bá、bǎ、bà, 让学生观察插图, 引导组词并说一句完整话。例bá:小男孩使劲拔萝卜。这样让音节在语音环境中反复出现, 才能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汉语拼音。

二、让学生喜欢学

方言区学生学拼音有难度, 但不能让学生有畏难情绪。因此单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还要寓教于乐, 使学生学得愉快有兴趣, 不感到心理压力。低年级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 课堂上如果教师单纯讲授时间超过十分钟, 他们就会感到厌倦, 继而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拼音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心理规律, 整节课努力采用趣味教学法, 让学生从主体的自我活动, 自我实践中, 尝试成功的喜悦, 体验学习的乐趣。

1. 精心设计导入, 力求“课伊始, 趣即生”。

教师可用语言、插图、故事、表演、多媒体等把学生带入情境。利用插图启示是一种唾手可得的好办法。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 接近生活, 富有童趣。如:韵母a旁画着穿白大褂的医生让一位梳小辫的小姑娘张大嘴巴检查口腔;声母h配上一个穿红上衣蓝裤子的小男孩坐在形状像“h”的靠背椅上仰着头喝水。这些插图不仅把字母的形体从插图中表现出来, 而且为字母发音提供了服务。教师应从插图入手, 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之间的联系。

2. 主动参与探究, 力求“课展开, 趣横生”。

愉快教育不但要逗学生乐, 更要让学生自己找乐。例如学生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 教学生用儿歌来记忆是个好办法, 但引导学生创编儿歌, 效果更好。我在教学声母d、t、n、l时, 先回顾前面学过b、p、m、f时编的儿歌:右下半圆b b b, 右上半圆p p p, 两扇门儿m m m, 一根拐棍f f f。再用期待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开动脑筋, 自编儿歌的热情, 通过比较讨论, 师生共同编出儿歌:左下半圆d d d, 一把伞柄t t t, 一扇小门n n n, 一根拐棍l l l。经过几次训练, 许多学生不用老师提醒就能创编儿歌了, 在教学r和y时, 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我能编儿歌, 一棵小苗r r r, 一个树杈y y y。3.强化训练, 力求“课深入, 趣更浓”。

4. 读写结合, 力求“课近尾声, 趣犹存”。

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在拼音教学中能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既能复习字母的读音, 又能记忆字母的字形。但如果让学生机械地大量照抄, 效果并不理想, 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拼音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并加以描述, 或制作多媒体课件设计有趣的动画, 把拼音字母的书写过程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 还可以让学生学做拼音卡片等让学生乐写, 做到题精、量当。

三、让学生努力学

汉语拼音是抽象的, 不易学, 不易巩固。再加上方言区学生平常一般讲本地话, 不经常使用普通话, 要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 出现回生现象, 所以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勤练。

1.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巩固汉语拼音。

为了巩固汉语拼音知识, 课内尽量使每个学生能够得到认读的机会。课外可以让学生回去向家长展示自己所学, 拼一拼生活用品、家具、家用电器。提倡阅读注音读物, 鼓励用拼音写话。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 如:“拼音游乐园”“和拼音交朋友”等, 巩固学生的汉语拼音认读、拼读知识。

2. 结合识字, 提高拼读能力。

汉语拼音和识字的关系极为密切。第一册集中学习了汉语拼音的二十三个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声调和拼音方法, 学会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 随后会依靠汉语拼音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汉语拼音得到巩固。到了二年级汉语拼音又增加了新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学会汉语拼音字母表, 认识大写字母, 学生就能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识字, 在以后各年级语文教材中, 也都注意安排汉语拼音复习巩固, 随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让学生在利用汉语拼音识字的过程中, 使所学的汉语拼音日臻熟练, 把汉语拼音的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浅谈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 篇11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阵地。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由此可见,新课改把写作作为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值得每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普遍认为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要么不知道用什么词汇表达,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这种局面与农村学校学生的见识窄、教师对作文不够重视、教学方法死板、作文指导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想根本改变学生写作难的现状,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在我们农村小学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学生优美词句的积累

古人云:“书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即使掌握了写作技巧,也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地处山区,农村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也无法通过进图书室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见识狭窄,词汇贫乏,在习作中往往词不达意或者口语连篇。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熟读文章,去理解、积累文章中的语言文字,教给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方法。每当读到好词佳句,无论是课本上的,还是课外读到的,都必须熟读成诵,随手摘抄在准备的积累手册上,以丰富词句的储备,老师可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笔记的评比。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在日后习作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用语丰富,妙语连珠。

二、把习作教学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第九册中的一个习作训练,要求是:认真观察校园里的景物,把观察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在教学中我采用“以生活展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细致的观察,教给交给观察方他们法。然后,让学生带着老师交给的观察方法,凭自己的喜爱去实地观察自己最喜爱的景物。这样,把情境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使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习作素材是很丰富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可以教会学生从多方面发现素材。比如:从家庭方面,孝顺长辈,家庭聚会、收看的电视节目等;校园生活方面,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情,课堂上发生的事、课间或课外活动发生的事,游戏,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社会生活方面,拾金不昧,遵守社会公德,地震灾后重建等;自然环境方面,花草树木,鸟虫鱼兽,山山水水,生态环境等。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写起,亲身感受才能写出真情实感。长期坚持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也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表达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更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感兴趣的事情,学生才会去做、才能做好。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比如,学到陶渊明,可以给学生讲讲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讲到皇帝的新装,可以让学生先角色扮演,然后联系周围的人找找自己身边的“皇帝”。在课堂中穿插的这些故事,小活动,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周末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郊游野炊,抑或去烈士园陵扫墓,社区服务等等,提示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事或景等,让学生有所准备,让学生有经历、有感受,自然作文的时候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念读优美的文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写作文的冲动。

四、通过“师评生改”的方式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1.老师的讲评

这一环节是习作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学生选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可先讲评有代表性的病例,引导学生从选材、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评改文章,从而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然后把起示范作用的习作举出几个典型例子进行讲评,特别是能从优美词句的积累手册、课外阅读或阅读教学中通过“移用”、“删除”、“改换”等方式把其中的精彩片断内化运用到自己习作中去的学生,让他谈谈自己是如何灵活运用积累起的优美词句的。

2.学生修改誊写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经老师讲评之后,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让学生把学到的修改方法及运用词句的方法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修改时,可指导学生先自己修改,再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改。最后再把修改好的草稿认真抄写在作文本上。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所有教师长期坚持。但是作文教学能从兴趣入手,从积累入手,从生活入手,我们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就会百花齐放,学生就能真正达到得心应手,那么童真、童趣、童心定会在学生笔端开出灿烂之花!

民族地区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建构 篇12

一、建立“问题引入—小组讨论—学案辅助”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引入—小组讨论—学案辅助”的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模式与传统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它以吸引学生通过自身感兴趣的内因去破解未知的知识,通过自身或与小组组员分工合作的方式去探索知识、展示其成果,并在探索过程中提高、评价自身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学案去检验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并补充完善学习深度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突出了新课程学习的理念,也提高了教师和学生上课的兴趣和效果。

(一)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具体需求

1. 教师备好课、备好学生

课前,首先教师须备好本单元课题,了解其新课堂标准的要求,把握本单元的重点、考点、易错点。其次,深入学生,就本课题了解学生共同兴趣点、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能力、盲点,提炼形成具体的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问题,在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相关的知识及答案。

2. 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研讨

就个体需解决的问题,学生在课前自主进行搜索,收集相关知识,并概括出要点在课堂上组内合作时进行展示。课堂展示是每堂课的重要环节,因为通过交流,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得到提升,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到启发,达到了相互学习的目的;并以小组形式互助,完成小组需解决的问题并以小组形式展示,形式有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严密把控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在班内统一解决,并选用听、说、读、写不同形式中适合的方式来突破此课堂的难点、考点、易错点。在此学习过程中,学习及交流的方式多样,避免了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感到单一、烦闷的现象。

3. 学案辅助检测学习效果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了解《新课程标准》对本课题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到高考的考点、难点、易错点掌握来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案的准备,做到有梯度,分层设置,让学生通过完成学案来对本堂课所学知识作有效的总结及检测,让学生所学的零碎知识变成一个具体完整的框架。

4. 评价总结

通过完成学案这一形式的检测方式,学生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既可做到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效果进行反思,又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效果进行有效分析,在教师讲评中让学生弥补不足,加大深度,拓展宽度,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实时评价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过程和高效的学习状态,及时表扬有良好学习效果的学生,倡导优秀的、具体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有效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二)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的英语小组

1. 高效学习小组划分

学习效果能否达到高效,与小组是否合理划分有重要的关系,因为只有兴趣爱好相近,能力特长相对互补,关系融洽的小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具体如下:①对于以拓宽知识面为目的的学习小组,可以让学生随意组合,只需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合作完成收集知识的任务即可;②对于以竞争为目的进行学习活动的小组,教师要考虑到公平,就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长、英语成绩、性别等进行综合评估及分组,以保证各组均能实力相当,组内成员也能发挥各自长处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但对于以解决共性问题为目的的分组,如书写、听力、作文、口语等问题,要做到“物以类聚”,成员相对稳定,使小组成员彼此协作,相互支持,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

2. 组员分工明确

团队意识是小组合作有效与否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活动而非个人行动。因此,教师分组时需确保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这就需要教师把具体的学习任务分到每个人,让其肩负责任,避免出现能力高的学生包办,能力差的学生不愿干的局面,避免了小组活动的低效运行。其次,每次活动需有领头人即组长,来检查各组员的完成任务情况,安排活动交流中的发言顺序,记录小组学习的情况、过程和结果,还得代表本组最后汇报活动的结果,组长及各项任务负责人轮流担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角色和责任。

二、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例

以下以人教版必4Unit 1Women of achievement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这是以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为主题的一篇阅读。

(一)教师课前准备

在课前一星期,本人首先发一张问卷调查,设置问题,深入了解学生对于“Women of achievement”这一话题的兴趣点、想要了解的知识、想要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及影片等等,收集整理好需要使用的各种材料。其次,本人研究《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本堂课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具体知识目标为:一)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Jane观察黑猩猩的方法,以及在黑猩猩研究和保护方面取得的成就;二)引导学生认识Jane不畏艰险的精神;三)进一步训练学生scanning,close reading,summarizing等技巧并能针对阅读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四)学习并掌握本课的词汇和主谓一致的语法结构。通过备好学生,备好课,本人提炼出两种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自主选择学习,找出相关的信息;同时准备好课堂所需使用的学案,从不同角度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四个环节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环节:布置学生课前通过收集英文资料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一: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of two women who you think are the greatest in the world in detail.收集世界上你认为最伟大的两位女性的详细信息(图片、视频)。

任务二:What do the great women have in common?What makes theme great?What are the qualities of great women?伟大的女性有什么样的共同点?是什么使她们变得伟大?优秀女性的品质是什么?

第二环节:课堂教学过程呈现:

(1)活动一:抽签让部分学生就课前任务展示介绍他们课前收集的信息,分享他们各自心中最伟大的一位女性,并让全班同学一起总结伟大的女性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及其优秀品质。(抽签不到的同学把资料贴到学习园地进行展示)

(2)活动二:教师用多媒体就调查问卷中学生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内容通过音乐、短片等材料来引入本文的主角Jane Goodall,抛出本文的主题A student of African wildlife,让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3)活动三:让学生快速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Who is the student?

②What animal were observed?

(4)活动四:找出各段主题句并概括段落大意,完成课本练习2.(段落与大意的匹配练习)

(5)活动五: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帮助学生归纳Jane在非洲野外的活动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

(6)活动六:听课文录音,边听边划出词组、句型和难理解的句子;听完后,教师可通过问一下问题来检测学生是否捕捉到文章细节:

①What was the writer doing in the forest?

②What did the writer realize after a day of watching?

③Where and how did Jane do her research?

④How did Jane try to protect the lives of chimps in their natural habitat?

第三环节: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活动一:在本环节中,学生把在个体学习环节中发现的美句共享,把遇到的问题如知识点、语法点及难句进行交流讨论、分析,组员各抒己见,同时在此环节中,教师需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并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在班内统一解决,突破此节课的难点、考点、易错点。

活动二:小组展示。

通过抢机会,各组选出代表在黑板上完成填补文章框架信息竞赛。在此过程中,学生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又在讨论过程中分享了组员的学习成果。最后通过比赛来推进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进入高效的状态。

第四环节:学案检测

此环节主要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知识点、高考考点、难点、易错点的掌握情况。

练习1:通过词义解释找出文中相应的词汇,检查学生对文中词汇的理解情况。

练习2:构词法练习,训练学生动词与名词之间的转换,并在课文中找出含有同根词的句子,让学生比较同根词,找出变换规律。

例:Jane has studied these families of chimps for many years and helped people understand how much they behave like humans.

Nobody before Jane fully understood chimp behav-

练习3:把文章的难句变形让学生进行中英翻译或英中翻译,以检查学生理解分析难句的程度。

①她花了多年的时间来观察并记录黑猩猩日常活动。(spend)

②Only after her mother came to help her for the first few months was she allowed to begin her project.(Only+状语)放句首

③Following Jane’s way of studying chimps,our group are all going to visit them in the forest.(分析句子主干)。

三、高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成长在宽容、激励的环境中的学生学习状态更饱满,学习效果更显著。因此,本人注重在合适的时机、合适的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鼓励,用不同的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可以创造非凡成绩的。

(二)教给学生适当的交流规则

在交流前,制定一些易于实施的交流原则,让学生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去专注地倾听其他组员的看法。在听取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别人,精神要高度集中,目视发言的同学,不打断同学的发言。既要会听、记录,又要能够总结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同时,在交流过程中,要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氛围,要求学生必须轻声地交谈,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

(三)课后检测学案的编写

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如何提出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探究又体现课文要义的问题?如何有层次地设置问题?怎样才能两头兼顾:既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总结。

四、结论

民族地区因学生教育背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能力和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民族地区高效教学模式通过关注提高学生学生兴趣、课前充分准备、个体学习、小组讨论探究、学案检测巩固来有效拉近学生间的能力差距,通过针对不同课型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设置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到和谐统一。

经过教学实践和学生参加考试的效果证明,在民族地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推行““问题引入—小组讨论—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完全达到了《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师进行有效引导这一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章兰根.构建“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3(3).

上一篇:教学控制体系下一篇:固有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