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通用12篇)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1
0引言
近几年来, 在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 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各种现代化设施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与服务效率, 为民众增添了极大的便利。同时, 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 一些变化正在发生,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 因而也就越发需要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处于我国欠发达地区, 自身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 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本文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存在问题和发展的策略。
1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人才匮乏, 整体素质偏低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 图书馆也在加快网络化建设的步伐。然而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不合理, 目前多数馆员并非图书馆专业出身, 缺乏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 更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缓慢甚至停滞, 难以开展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阻碍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此外, 县级图书馆的工作待遇偏低, 无法吸引优秀人才, 职员更替多为文化系统单位人事调动, 故而图书馆无法注入新鲜血液, 严重制约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1.2经费短缺
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文化部门主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普及教育的机构, 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 经费依赖当地财政支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偏远, 经济欠发达,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 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并不富裕的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甚至减少, 仅能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 图书购置、活动开展和硬件设施改善的经费十分有限, 严重制约了当地图书馆的发展。据云南省文化厅2014年统计数据, 云南省图书馆财政拨款23372.4万元, 较2013年减少5.31%, 主要原因便是地方财政缩减, 减少了图书馆的财政拨款。以玉溪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图书馆统计数据为例 (表1) , 峨山彝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4年来购置经费大体保持在5万元左右, 财政上基本没有增加图书馆的购置经费;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自2011年共计11万元经费到2014年已经下降至7万元。
1.2.1馆藏资源匮乏
县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太过匮乏, 且受经费限制新书资源近乎枯竭。县级图书馆馆藏图书大部分处于10万册以下, 数量少且内容陈旧过时, 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据文化部2015年统计, 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61册, 而云南省人均图书藏量仅有0.41册 (图1) , 比2009年统计的全国人均图书藏量要低, 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量可能要低于0.41册, 远低于国际标准。从趋势上也可以看出全国人均藏书量是逐年增加的, 而云南省4年来的人均藏书量增长量非常低, 4年增长量仅为0.04册。
1.2.2硬件设施落后, 信息化程度低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县级图书馆修缮给予了资金补助, 协同建设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改善了硬件设置基础, 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表面上县级图书馆达到了国家要求, 实际上依旧是较为原始的管理和效率极低的信息化。譬如支援建设信息共享工程的电脑设施为比较落后的硬件组构, 并且多年来电脑系统几乎从未升级, 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低。伴随着各县城市化进程, 一些图书馆场馆老旧, 已经无法满足于现有的城市发展, 然而部分地区图书馆至今仍未有建设新图书馆的规划, 实属地方不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2011年至2014年国内东部发达地区浙江省、中部较发达地区湖北省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云南省比较, 浙江省4年来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幅超过36%, 湖北省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幅高达49%, 而云南省自2011年至2014年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仅仅增加了0.4个平方米 (图2)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此外, 各县级图书馆网站虽然建立已久, 但是时至今日云南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网站仍然不对外开放。以昆明市、玉溪市和普洱市三个地区为例, 下辖县级行政区共计33个, 其县级图书馆拥有开放网站的有11个, 县级图书馆网站开放率仅有33.3%;所辖1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6个县图书馆开放网站, 网站开放率达40%。这与信息化如此之高的社会格格不入, 信息共享程度堪忧。
2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的发展策略
2.1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
作为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图书馆, 必须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现代化建设以应对复杂信息资源快速处理。
首先, 应制定可持续的长期规划, 根据每年经费情况逐步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设备, 吸收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 方能使其在采编部门和流通阅览部门, 迅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繁杂而重复的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 要积极向上, 争取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坚固相关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提升图书馆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保证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正常开展。例如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外出进修学习新技能、馆内组织学习等活动措施, 从而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
县级图书馆在实施自动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还应提升网络化程度, 进一步打破地域局限和行业局限, 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 应该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图书馆网站, 发布图书馆近期重要信息和告示, 将图书馆藏资源纳入网上检索, 方便个人查询当地图书馆书籍借阅信息。
其次, 要整合数个县级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 要建立起地级行政区内各个县图书馆之间的联系, 进行数字化管理, 形成一个较大的网络, 实现各个图书馆资源一体化管理, 资源共享范围扩大;
最后, 建立一个广泛的信息资源库, 将云南省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 实现整个云南省的网上资源共享。通过三个范围的信息整合, 云南省的网上信息资源将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2.2拓展经费来源, 动员社会参与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 要让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拨给, 就必须取得政府的重视, 要取得政府的重视, 就必须经常主动向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汇报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困难, 宣传建设图书馆事业带来的利益。
除了想方设法地争取让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外, 县级图书馆还可以采取多方募集资金的办法, 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 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如争取本地效益好的企业单位或私营业主及热爱家乡教育及图书馆事业的人士的资助, 或者寻找例如北京蔚蓝公益基金等基金的帮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可与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立联系, 向该地区发出倡议, 争取发达地区兄弟图书馆在物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援, 协助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输出自身特有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 促进两地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实现互帮互助双赢的局面。
2.3利用少数民族文化, 构建特色馆藏体系
网络环境下馆藏文献载体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既要多样化, 也需独具一格。构建少数民族自治县图书馆的馆藏时, 一定要制定相适应的馆藏发展战略, 确定本馆馆藏发展定位, 并据此合理地配置馆藏, 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就一般情况而言, 普通的县级图书馆以传统文献建设为主, 数字资源建设为补;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不仅要如此, 还要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首先, 传统文献建设应根据读者需求, 坚持以用为主的原则。一些利用率较高的文献资源可以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得, 其他的则可利用网上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和公益基金捐赠等手段来获取。
其次, 数字文献建设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经费能力以及读者需求, 采取馆际合作、组团购买的方式, 逐步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最后, 在特色文献建设方面, 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要做到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还应认真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能够反映本县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 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馆藏, 而且能使各馆办出特色, 办得具有生机活力。
2.4加强人才培养, 提升整体素质
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 但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去人化, 数字化正是在人的管理下才正常运行的, 缺少了人的管理信息化管理也就不存在。因而在大力推动发展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同时, 一定要重视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培养, 打破传统思维固势, 把落后封闭的不适应现代的东西抛弃, 以崭新面貌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使之与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相匹配。
首先, 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 热爱图书馆事业, 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 树立敬业、开拓、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其次, 要建立激励机制, 加强业务方面知识学习, 努力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 对馆员进行再教育, 使其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最后, 定期外出进修学习、组织培训来提高图书馆馆员操作网络系统的专业知识、网络信息理论、信息技术管理才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
3结语
总之, 在我国当前县级图书馆正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大力发展过程中,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 应当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过程中了解社会大众读者的需求和最新的发展前沿信息, 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这对于云南省的图书馆事业深化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前, 云南省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经费紧缺、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与我国发达地区省份相比发展缓慢、停滞不前。为此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发展策略, 以期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少数民族,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海玲, 姚光辉, 杨常红.区域县级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发展状况统计分析[J].图书馆学刊, 2016 (01) :134-137.
[2]谭宜敏.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J].管理观察, 2016 (08) :127-129.
[3]刘宛珍.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 (01) :153-156.
[4]肖可以, 杨锦荣, 黄华.我国欠发达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现状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3 (05) :36-38.
[5]周红梅.对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切实思考[J].图书馆建设, 2009 (1) :208-208.
[6]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0 (1) :124-126.
[7]王玉刚.对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发展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5 (3) :42-44.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2
4.1 第一种方式
对民族地方文献的主要载体形式--纸质文献可采用清华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KD3.0(标准版用户)系统,通过扫描将纸制文档变成图像存放到计算机里,并借助OCR识别系统,把图像还原成文字,然后再进行编辑、排版、标引等深加工,从而将大量的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
4.2 第二种方式
由于民族地方文献形式和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为保持碑文、木刻、图片、手稿、族系家谱等版本原貌,应通过扫描,以图像存贮方式作为原版显示,并录入必要的检索标引字段,作为建库的知识点,从而达到高质高效地完成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数字化。虽然这种方式要占用较大的存贮空间,但保留住民族文献的原貌风格,能真实反映出地方文献的特色。
4.3 建立专题文献数据库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3
关键词: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8-0079-01
一、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量少;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设施陈旧;三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弱化;四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落后。
二、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
为了进一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水平,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一)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
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环节。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要丰富馆藏,应高度关注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开发、利用,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结合民族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二是坚持馆藏文献建设的实用性,走馆藏专业化、特色化道路;三是要拓宽民族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来源渠道,以此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
(二)改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设施
改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设施对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至关重要。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对馆藏的不同需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设施,一方面要加大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投入,扩大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馆藏量,更新现代实用科技知识译本。另一方面要加快数字化图书馆远程网络服务功能,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化图书馆的发展,延伸图书共享工程网络终端。
(三)优化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
优化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也是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民族地区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专业人员的管理素质,而且要精通熟练的民族语言,不断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强化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图书管理人员用现代化图书管理理念统筹管理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与时俱进地发展。
(四)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
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要持续发展,除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外,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还要强化信息共享意识和多向服务意识。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方面,如建立、完善小村镇图书文化服务站,围绕各民族不同层次读者的接受能力和信息需求、文化需求、知识需求,提供全位、立体式服务,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释放馆藏文献的潜在价值,真正体现“藏为所用”的服务宗旨。
三、结语
总之,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水平,应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改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设施、优化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人员、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服务,面对西部民族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探索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的水平,促进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对加强民族地区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思考[J].攀登,2009(02).
[2]刘彩云.提高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1(23).
[3]克·巴特尔.免费开放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多元文化服务[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2(02).
[4]齐宝和主编,中国民族图书馆编.民族图书馆学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4
1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带来挑战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许多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回溯建库,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电子化进程可能时间要稍微晚一些。但无论如何,都摆脱了传统的手工借阅时代。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以纸质为载体的信息,它的服务模式必须围绕纸质文献和图书馆馆舍展开,形成了“重藏轻用”、“重管轻用”的办馆思想,往往把用户放在次要位置。[1]在网络化的时代,用户的信息需求从简单的纸质文献的需求变为信息需求社会化,集成化,网络化,多元化,自由化发展。网络社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服务观念、服务手段、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新。
1.1 服务观念方面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第一,读者至上”又具有新的内涵。以用户为中心进行信息服务,为用户的需求进行信息服务,用户的需求得到满足就是馆员的本职。在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加强使用网络为用户服务。
1.2 服务手段方面
网络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服务手段更加多样化。检索方式多样化,光盘检索,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使得用户获取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全面。
1.3 服务对象方面
网络化时代,服务对象从原来的只能到图书馆的用户变成了凡是能够登录图书馆网站的每一个人,打破了以前的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校外人员也能够接受信息服务。服务对象扩大了,服务范围更广了。
1.4 服务方式方面
网络服务是开放式的,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地点,通过计算机终端联网的方式查找信息。服务方式包括个性化信息定制,电子邮件传送图文信息,光盘远程检索等。
1.5 服务内容方面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量大,内容丰富,所以服务内容具有多样性,包括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交流、信息利用培训、定题服务等。
总之,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较传统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以现代化技术手段,面向用户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全新的信息服务,使得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面临着严峻挑战。
2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工作的必要性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宗旨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传统信息服务的核心能力主要体现在文献信息的组织、检索与传递,这种服务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和知识创新的需要,它的相对重要性及其竞争力已受到很大挑战。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变得更全球化,使得对少数民族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对民族的研究可以保存和发扬少数民族的文化。一些国外的研究者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研究热情也是很高的,探索人类文明的信心使得他们对我国少数民族比较感兴趣。所以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在这方面应该具有创新的服务。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起步晚,有不少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由资料室或图书室演变而来的,各馆之间发展不平衡且相对落后。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数字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日益显示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不足和困境,直接影响到为用户信息服务的质量。当前制约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主要表现为:
2.1 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不够重视,缺乏图书馆专业人才建设培养规划,使得图书馆成为“博士后花园”,没有学历的工人待的地方,并且占的比重还比较大,致使图书馆专业、计算机专业、外语专业、民族研究等专业人才紧缺,部分员工学历低、职称低、技能低、科研水平与科研开发能力不强,不适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信息服务的质量不高,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强,主动性服务比较差。
2.2 规模普遍较小,馆藏结构简单
很多民族地区高校都是由以前的师范学校发展而来,受历史的制约,学科门类也就包括语数外等,所以馆藏结构也比较简单,规模也就比较小。收录的纸质资源比较多,电子资源比较少,即使有电子资源也因为经费的问题也仅限于维普数据库的少量门类,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配置不协调,难于满足图书馆的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2.3 信息素质教育质量不高,影响了用户获取信息的质量
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都没有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使得普及度不高。有些高校的学生和老师甚至不知道怎么检索图书馆有没有他需要的书,用户的信息教育底下,使得用户的信息检索能力层次比较低,影响其对图书馆信息的利用。
3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工作的策略
当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处在较低水平,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用户的信息需求,影响了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提高认识,不断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将信息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1 建设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信息服务
民族地区高校要进行创新信息服务,就必须要有自建数据库[2]。数据库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是数据的质量保障。因此自建特色数据库所收录的文献是其他地区其他民族没有的,独具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收录的范围应该覆盖本地区民族的文化,风俗习俗,节日庆典,音乐,教育,医疗,服饰,舞蹈,乐器,等方面。自建特色文献数据库不但要收录文本信息,而且要注重非文本信息的收集,包括如网上信息,缩微胶片、胶卷、录音录像带、磁带、磁盘、光盘等类型文献。这样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内容上也比较丰富,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研究可以发挥很大的价值。其次,合理配置收藏文献的比例,把对本地区民族研究的文献作为收藏重点,建立一个专门的书库。对少数民族的研究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节,少数民族的文明与繁荣也是人类文明与繁荣的一部分。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也就有义务保存和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图书馆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加工,由仅仅提供文献书目,深入到提供文献信息内容,建立书目、专题索引、题录、文摘等二、三次文献数据库,建立用户人才库等,形成自己的知识产品。此外,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特有的分析文献信息的能力,调查、分析、总结、归纳民族研究中反映的规律、特点,以更好地服务于民族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向用户提供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3.2 开展深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提供信息服务,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开展深层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以前的传统服务是图书馆的信息(包括纸质文本和电子资源)放到那里,用户需要什么,用户自己去找。而个性化服务不一样,用户要解决什么问题,告诉给馆员,馆员再分析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文献,把文献找出,组织好以后在传给我们的用户。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用户需要什么,图书馆提供什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一切服务都是以方便用户、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服务方式从过去“人找信息”变成现在“信息找人”。一是为专业课教学提供信息服务。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了解学校所开设专业的发展情况,专职教师对学生设计的专业问题。组织馆员对专业课教学需要的信息进行检索,组织,传递。二是为研究团队提供信息服务。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民族地区中的民族研究课题占很大的比重,会形成很多研究团队。那么作为图书馆,就必须密切的和研究团队保持联系,了解研究团队的研究方向,如定期提供具有超前性、开拓性、引导性的专题信息资料和信息导航,增强他们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为重点科研项目和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信息服务。那么这一点也在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中有一定的体现。
3.3 加强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协作、争取建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形成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资源共享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一个趋势。由于现在文献的增长成几何级的增长,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集齐全所有的文献信息。抛弃以前的单兵作战,发挥各馆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开创馆际之问分工协作的新局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上新台阶。每个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都收集本地区民族的研究文献,形成一个联盟,也就可以包括中国所有少数民族的研究,充分利用因特网界面和信息处理与检索技术来开发和传递民族研究信息,将全国各地的民族研究信息连为一体,实现网络化的信息服务。这样民族地区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就上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3.4 提高信息服务人员的素质
在网络环境下, 馆员的素质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水平。鉴于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历史原因,努力调整人员结构,增加专业人员比例,补充民族研究专业人员到图书馆。对以前的老员工进行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培训如:信息的检索,组织,传递等,使他们能够从事识别、收集、分析以及评价信息等工作。努力提供老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水平。
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创新信息服务也要从服务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多方面的创新,提升民族地区图书馆在民族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最根本本质。
摘要:随着网络化的普及,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信息服务需要打破原有的服务方式和内容, 对服务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彭敏.基于网络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2006 (2)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5
2 学科、主题结构
强调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元结构的突出地位,并非漠视其学科结构的存在,亦不意味着对其学科结构不予揭示与标识,而是强调元结构与学科结构具有主从关系。套用文献学的术语,元结构在建库(含文献库与机读数据库)和资源统计、分析、评价时应属于第一级的标准,学科结构应属于第二级及其以下的标准。
考虑到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综合性特征较为显著,在具体揭示和标识其学科结构时,首先设置“综合性”、“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类是必要的。其中“综合性”既包括综合性学科,亦包括综合性文献类型。
严格意义上,本文所谓元结构也是一种主题结构。只是这种主题结构在民族地区图书馆整个文献资源体系(含数据库体系)中居于较高的、相对独立的层次,故宜纳入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分类体系。20世纪90年代初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中曾以《中图法》的《中国地区表》为依据单独列出各“地区性研究”类,笔者认为正是体现了对这一特点的正确把握。
3 文献类型与载体、语种与文种、获得方式结构
3.1 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结构
比较而言,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涉及到的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应该是最多样的。在具体规划与建设中,应参照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执行。在大中型公共图书馆的这类专藏建设中,要致力于形成较为齐全的文献类型与载体结构。
3.2 文种语种结构
原则上,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的文种结构可概分为汉文字语言、少数民族文字语言、外国文字语言(含世界辅助语言文字)三大系列。一般情况下,此三大系列中的后两类文种语种可参照国家标准《中国语种代码》(GB4881-85)和《世界语种代码》(GB4880-85)执行,而汉语言文字一般则不用标示。
鉴于目前国家标准中尚无关于古代少数民族语言(如突厥语、鲜卑语、回鹘语、契丹语、女真语、西夏语、土火罗语等)专用的代码体系,建议采用《中图法》(四版)中H大类的“H211少数民族古语言”各类暂代,亦可据以自编代码表暂用。
3.3 获得方式结构
任何图书馆馆藏文献的获得方式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付款购进方式。而在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体系中,多样性获得方式结构则有其独立存在和准确标识的必要,它既是分析评价民族地区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特色和水准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专项文献购置费科学分配的依据及专题数据库有偿使用的定价依据。
这里试列出常见的获得方式结构要素并给出相应的代码标识:
FZ fz 复制 SZ sz 受赠
GR gr 购入 ZB zb 自编
JH jh 交换 ZJ zj 征集
JS js 接收
4 等级结构
关于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等级结构(俗称藏书等级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曾有过热烈讨论,比较流行的等级结构划分是肖自力于1981年提出的“五级藏书结构”,即:甲级――完整的藏书;乙级――研究水平;丙级――大学水平;丁级――基础水平;戊级――最低水平。在笔者看来,肖先生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的等级结构划分的`精髓在于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对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目标做等级式分解与界定,至于在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或针对某一具体的文献集合,采用哪几级等级结构指标是完全可以也应该因馆而异、因文献集合的实际而异的。
着眼于民族地区图书馆(尤其是省一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的目标与任务,结合现有馆藏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区分出四个等级是适宜的:
甲级――特藏级。这里的“特藏”可以界定为具有珍稀的资料价值或版本、形制、文种价值的民族类、地方性文献。通俗地讲即善本或准善本、文物或准文物。
笔者之所以没有将“完备级”列入第一级,乃是因为“特藏”性文献很难用“完备性”指标来衡量,评价它的标准是珍稀性(文物性、善本性)及独家收藏性。从文献收集的角度看,它们大多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类,而一旦获得,其价值却又是独特而巨大的。对具有文化遗产保存功能的大中型公共图书馆而言,这一类文献收集、保存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誉之为“镇馆之宝”。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类馆藏可能更适宜采用国际通行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方法与手段去开发和利用。
乙级――完备级。这一级可以界定为“努力收集某专题领域的所有知识记录,不管其内容水平、文种、出版形式、著作形式如何,以收集齐全为准”。肖自力先生曾明确指出,“一个地区馆对本地和有关本地的出版物的收藏应达到这个水平”。就本文的讨论而言,则可以补充为:一个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本地区、本地区各民族(含历史上曾在该地区存在过的民族)的各类文献的收藏应达到这个水平。
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的建设任务归根结底有二:一是尽可能完备地收集和保存该地区、该地区各民族的文献遗产;二是对该地区的“地区性研究”(含民族研究、宗教与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文献保障。从逻辑上讲,一个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整体或某一个专题领域达到乙级(完备级),它在资源建设的任务上当然也就全部涵盖了两大目标。通俗地讲,“全”必然涵盖了“精”与“专”。但在文献资源建设的实际上,完备级目标是极难实现的。 就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而言,完备级目标也只能针对某一专题(如某一时间段的地方版文献)或某一专题的易获得文种、载体、类型的文献来确定。
丙级――研究级。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在整体上或某些局部上尚达不到“完备级”时,可以确定“研究级”的建设目标。这里的“研究级”可以界定为:能够为一定的专题性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保障。
“研究级”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级次概念。怎样才算是达到了“研究级”收藏水平,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标准书目核查、核心书目核查、引文分析、用户评议等方法进行综合、加权式评定。若设定总分为10分,可以认为达到8分以上为“研究级”,6―8分为“准研究级”。
丁级―――专藏级。针对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建设的目标、任务,在“研究级”以下,再详分若干级次实无必要,可笼统地概称为专藏级。一般说,凡同时具备(1)确立了专门的发展计划、(2)设立了专门的文献库和相关机构、(3)专题性收藏已具雏形三项条件者即认为进入了“专藏级”水平。
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源建设而言,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都应以“专藏”的形式出现。因此,这里所谓的“专藏级”亦可以理解为是针对这类文献集合的初级状态或初级阶段的级次称谓。
5 几点补充或说明
5.1 根据本文的分析,笔者以为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性文献在整体上是一个多维、立体式的结构。当然,绝大多数多维、立体式结构在思维抽象中都可以简化为三维立体式结构。本文讨论的如上结构亦可以理解为这样的三个维度:一个维度是元结构维(地方文献、民族文献、宗教性民族地方文献),另一个维度是等级结构维,再一个维度则是学科、主题、文献类型与载体、文种与语种(语种主要针对语言型、声像型文献)、获得方式维度。
5.2 本文前述结构形态,可以称为“主流结构”,它们在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这一特定文献资源集合体中居于主导地位,最具理论分析的代表性和结构分析的样本性。这里绝无排斥其它一些非主流性结构形态之意。事实上,诸如一、二、三次文献的划分,专题数据库方面划分出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也可以视为等级性结构;时代(时间)结构、品种复本结构、文献购置费分配结构等亦可与学科、主题、文献类型与载体等列入同一维度。它们在某些更为具体、专门的结构分析时,显然也都会各有各的用处。
5.3 本文的分析亦可理解为对民族地区图书馆馆藏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内部结构的“分面式”分析。至于这种分面分析后的结构要素整合而形成实用性的结构框架,笔者拟俟认识较为成熟时再另文讨论。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6
关键词:县级图书馆;少数民族;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58.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56-3
0 引言
近几年来,在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各种现代化设施极大地改变了图书馆的服务手段与服务效率,为民众增添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社会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一些变化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图书馆,因而也就越发需要公共图书馆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处于我国欠发达地区,自身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面临着发展的困境。本文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存在问题和发展的策略。
1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匮乏,整体素质偏低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也在加快网络化建设的步伐。然而县级图书馆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不合理,目前多数馆员并非图书馆专业出身,缺乏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更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导致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缓慢甚至停滞,难以开展高水平的信息服务,阻碍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此外,县级图书馆的工作待遇偏低,无法吸引优秀人才,职员更替多为文化系统单位人事调动,故而图书馆无法注入新鲜血液,严重制约了县级图书馆的发展。
1.2 经费短缺
公共图书馆是指由各级文化部门主办的、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并提供科学、文化等各种知识普及教育的机构,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经费依赖当地财政支持。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域偏远,经济欠发达,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并不富裕的地方财政收入十分有限甚至减少,仅能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图书购置、活动开展和硬件设施改善的经费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当地图书馆的发展。据云南省文化厅2014年统计数据,云南省图书馆财政拨款23372.4万元,较2013年减少5.31%,主要原因便是地方财政缩减,减少了图书馆的财政拨款。以玉溪市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图书馆统计数据为例(表1),峨山彝族自治县和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4年来购置经费大体保持在5万元左右,财政上基本没有增加图书馆的购置经费;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自2011年共计11万元经费到2014年已经下降至7万元。
1.2.1 馆藏资源匮乏
县级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太过匮乏,且受经费限制新书资源近乎枯竭。县级图书馆馆藏图书大部分处于10万册以下,数量少且内容陈旧过时,难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据文化部2015年统计,全国人均图书藏量 0.61 册,而云南省人均图书藏量仅有0.41册(图1),比2009年统计的全国人均图书藏量要低,全省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量可能要低于0.41册,远低于国际标准。从趋势上也可以看出全国人均藏书量是逐年增加的,而云南省4年来的人均藏书量增长量非常低,4年增长量仅为0.04册。
1.2.2 硬件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县级图书馆修缮给予了资金补助,协同建设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改善了硬件设置基础,图书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大大提高。表面上县级图书馆达到了国家要求,实际上依旧是较为原始的管理和效率极低的信息化。譬如支援建设信息共享工程的电脑设施为比较落后的硬件组构,并且多年来电脑系统几乎从未升级,电子阅览室使用率低。伴随着各县城市化进程,一些图书馆场馆老旧,已经无法满足于现有的城市发展,然而部分地区图书馆至今仍未有建设新图书馆的规划,实属地方不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2011年至2014年国内东部发达地区浙江省、中部较发达地区湖北省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云南省比较,浙江省4年来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幅超过36%,湖北省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增幅高达49%,而云南省自2011年至2014年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仅仅增加了0.4个平方米(图2)。
此外,各县级图书馆网站虽然建立已久,但是时至今日云南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网站仍然不对外开放。以昆明市、玉溪市和普洱市三个地区为例,下辖县级行政区共计33个,其县级图书馆拥有开放网站的有11个,县级图书馆网站开放率仅有33.3%;所辖1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中有6个县图书馆开放网站,网站开放率达40%。这与信息化如此之高的社会格格不入,信息共享程度堪忧。
2 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管理的发展策略
2.1 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程度
作为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图书馆,必须加强图书馆自动化、现代化建设以应对复杂信息资源快速处理。
首先,应制定可持续的长期规划,根据每年经费情况逐步配备先进的图书管理设备,吸收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方能使其在采编部门和流通阅览部门,迅速、准确地完成各项繁杂而重复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要积极向上,争取专业技术人员来充实坚固相关基础知识与工作技能。提升图书馆员的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才能保证数字化管理建设的正常开展。例如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外出进修学习新技能、馆内组织学习等活动措施,从而不断提高馆员的业务水平。
县级图书馆在实施自动化、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还应提升网络化程度,进一步打破地域局限和行业局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应该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图书馆网站,发布图书馆近期重要信息和告示,将图书馆藏资源纳入网上检索,方便个人查询当地图书馆书籍借阅信息。
其次,要整合数个县级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要建立起地级行政区内各个县图书馆之间的联系,进行数字化管理,形成一个较大的网络,实现各个图书馆资源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范围扩大;
最后,建立一个广泛的信息资源库,将云南省范围的信息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整个云南省的网上资源共享。通过三个范围的信息整合,云南省的网上信息资源将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2.2 拓展经费来源,动员社会参与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喝”,要让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拨给,就必须取得政府的重视,要取得政府的重视,就必须经常主动向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汇报图书馆开展工作的困难,宣传建设图书馆事业带来的利益。
除了想方设法地争取让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外,县级图书馆还可以采取多方募集资金的办法,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如争取本地效益好的企业单位或私营业主及热爱家乡教育及图书馆事业的人士的资助,或者寻找例如北京蔚蓝公益基金等基金的帮助。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可与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的图书馆建立联系,向该地区发出倡议,争取发达地区兄弟图书馆在物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援,协助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输出自身特有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两地图书馆事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实现互帮互助双赢的局面。
2.3 利用少数民族文化,构建特色馆藏体系
网络环境下馆藏文献载体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这就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既要多样化,也需独具一格。构建少数民族自治县图书馆的馆藏时,一定要制定相适应的馆藏发展战略,确定本馆馆藏发展定位,并据此合理地配置馆藏,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需要。就一般情况而言,普通的县级图书馆以传统文献建设为主,数字资源建设为补;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不仅要如此,还要突出当地少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首先,传统文献建设应根据读者需求,坚持以用为主的原则。一些利用率较高的文献资源可以通过采购的方式获得,其他的则可利用网上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和公益基金捐赠等手段来获取。
其次,数字文献建设应根据本馆实际情况、经费能力以及读者需求,采取馆际合作、组团购买的方式,逐步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
最后,在特色文献建设方面,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要做到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还应认真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能够反映本县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源,这样不仅可以丰富馆藏,而且能使各馆办出特色,办得具有生机活力。
2.4 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整体素质
数字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数字化并不意味着去人化,数字化正是在人的管理下才正常运行的,缺少了人的管理信息化管理也就不存在。因而在大力推动发展图书馆网络化建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图书馆馆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培养,打破传统思维固势,把落后封闭的不适应现代的东西抛弃,以崭新面貌适应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使之与图书馆的网络化进程相匹配。
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热爱图书馆事业,任劳任怨做好本职工作,树立敬业、开拓、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
其次,要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业务方面知识学习,努力提高馆员的专业技能,对馆员进行再教育,使其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最后,定期外出进修学习、组织培训来提高图书馆馆员操作网络系统的专业知识、网络信息理论、信息技术管理才能适应图书馆数字化管理各项工作的要求。
3 结语
总之,在我国当前县级图书馆正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大力发展过程中,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工作者,应当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过程中了解社会大众读者的需求和最新的发展前沿信息,为少数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对于云南省的图书馆事业深化发展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海玲,姚光辉,杨常红.区域县级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发展状况统计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6(01):134-137.
[2] 谭宜敏.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J].管理观察,2016(08):127-129.
[3] 刘宛珍.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3(01):153-156.
[4] 肖可以,杨锦荣,黄华.我国欠发达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现状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05):36-38.
[5] 周红梅.对县级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切实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9(1):208-208.
[6] 王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发展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1):124-126.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7
一、对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认识
1. 对困难与优势的认识。
馆藏资源建设要面临历史渊源、资金投入、区位优势和学校业已存在的社会地位等因素来决定其规模的大小和内容的单薄。一种现象如社会普遍认知的那样, 富者更富, 穷者更穷, 结果是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无论从内容到形式, 都与内地高校馆相距甚远而妄自菲薄。即便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 成本增加也是这些边远地区高校馆所要独自承担的“损失”。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 极其艰难地走过了升本前近20年的曲折历程, 年投入从8万到20万不等, 其馆藏质量与数量不敢妄言“理想”来加以评述。
所幸边远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自有空间 (或曰空白) 供其拓展与发展。走民族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之路就是一条摆脱困境且易取得成果的捷径。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 是该民族地区唯一一所高校图书馆。其优势在于, 地理位置、文化需求以及民族特色教育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地方民族文献的搜集、整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了的条件, 极大地方便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并在服务方式上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使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富有时代的特点又具鲜明的个性。
2. 对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认识。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集某一地区、某一文化以及附载于文化中的民族精神与灵魂为一体, 并经过图书馆的整合而有序地被利用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乃至于地方文化建设的大手笔。经过系统地、纵深地和科学地整合与构建, 赋予它新的认知以及更深广的内涵。可以这样说,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的服务职能的具体体现。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其实就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不仅起着对教学科研的长期支撑作用, 而且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长期的文献支持, 以实现高校图书馆“肩负文化使命, 承担社会责任”的最高宗旨。通过长期经营、积累和发展, 必定铸就这个图书馆以个性, 培育这个图书馆以精神, 厚积一方文化之底蕴。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选用特色资源建设来武装自己, 可以改变其弱小之躯, 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又一坚强支撑, 甚或成为本地区的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二、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定位
第一, 要以学校的教学科研为中心, 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及其流向为重点。就四川民族学院的学生来说, 毕业后的流向多以康巴藏区基层单位为主 (公务员或企事业单位招考) 。因此, 特色馆藏资源的构成要素应体现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区域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以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具体方面, 要在文献资源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环境里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事业心。同时, 本地区也是当下科研的薄弱地区和催生成果的地区, 其地方特色文献资源建设对于学校的科研活动, 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二, 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拥有较为丰富的康巴民族文献资源, 内容涉及19个大类近3000余种, 其中有较全面地收集了本州和各县县志、年鉴、地方文史资料以及民间文学艺术、宗教、民族风俗等各方面文献资料, 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康巴藏区的人文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第三, 要以社会发展的各历史时期为线索进行收集, 以保证文献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如康巴藏区是历史演变进程中相对复杂而史料又相对匮乏的地区之一, 收集这类资料重在呈现历史而又续系未来。第四, 要以面向未来为目标。从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始, 到特色化馆藏资源建设, 这是一个长远规划, 一项长期工作和任务, 其间将要涉及除纸质文献外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 使之成为具有时代气息、含有高新科技的一个体系、一个系统、一项工程。并且服务手段与馆藏资源因时代的需要而相互促进, 互为一体地为读者构建起一个新型平台, 使两者都将由量到质呈螺旋式交替上升。
三、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1. 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
要保证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顺利实施, 首先在财力上有一定力度的支持, 在年度图书购书经费中拨专项资金用于地方民族文献购置, 确保收藏范围内的地方民族文献资料不被遗漏。要有宽敞适度的特色馆藏资源专属场所, 并高于一般书库和阅览室的配置, 以彰显特色的特别之处。要有专人负责地方民族文献的采购、加工、典藏以及为读者服务等工作, 程序要规范, 并逐步养成与众不同的非凡气度。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 就设有“康巴文献馆”来专门收藏康藏地区民族文献, 其重点是本地区民族文献, 康巴文献馆在馆舍装修装饰方面体现了浓厚的藏民族风格, 可用气度非凡来表述。同时在康巴文献馆的工作岗位上挑选通晓汉藏双语的业务工作过硬的工作人员来管理、服务和对外宣传等。
2. 特色文献的收集范围和重点。
首先是地方文献的收藏。这类文献以内部资料居多, 是当地各级政府、机关、单位和一些重要部门的一手资料, 直接反映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情况, 其文献价值体现在文献叙述与数据的真实性方面。其次是民族文献的收藏, 一般有民族语言和汉语言两种文献形式。这类文献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它历史性、民族性和原生态方面。如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文献馆收藏的大量藏民族文献中, 侧重于历史、宗教、古籍、语言、藏学、藏医药和藏族民间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收集与整合, 这几类中藏语言文献占一定数量, 满足了学院藏文系师生、藏学研究者和藏文化爱好者的需求。再次, 本校专家学者的著作, 以及本土作者及外地作者写本地区的作品。尤其是本校专家学者的著作, 与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有关, 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方向紧密相连, 是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重要补充, 其文献价值更具实用性和即时性。最后, 文物级文献的收藏过程中, 做到专款专人, 贵在收藏及时, 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派专人到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的德格印经院购买了珍贵的雕版印刷品, 以及电话联系相关单位帮助收集缺失的地方文献资料等。
3. 特色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
特色民族文献数据库建设需要依赖网络环境的支持, 表现在文献整序更规范更复杂, 但服务方式却更方便快捷。把传统的纸质民族文献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转换以增加这些特色文献的使用功能, 使文献利用在时间与空间上有一个更加广阔的拓展。尤其是民族文献中内容较完整和价值较高的部分可以先行数字化, 存储在图书馆网络的模块中, 以方便读者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自由选用。根据民族文献内容可以将特色文献资源分成若干个专题数据库, 如藏语言文字数据库、藏族民间文学艺术数据库、藏区旅游资源数据库、藏族宗教数据库、藏学研究及藏学文献数据库等。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目前建成了民族文献书目数据库, 正在完善数据库民族文献提要的编写和准备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旅游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数据库的结构与信息内容均在规范化的前提下, 保持其连续性, 以适应今后的发展。通过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建设使特色文献资源向特色网络资源转化, 经过转化了的特色馆藏资源具有超强的信息能力而更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和科研, 应用于当地经济社会建设。
4. 特色民族文献资源网络链接及导航库。
在图书馆网页的显眼位置建立特色馆藏资源链接, 点击进入不同的特色数据资源库, 并在网络环境下把特色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服务平台, 以增强其特色服务能力。通过图书馆特色网站和导航库建设, 将最大可能地把实体文献资源与虚拟资源结合起来, 使这种特色馆藏资源得到无限延伸, 无限拓展服务领域, 最大限度地发挥特色文献的社会效益。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自建了多个信息平台和链接入口, 特色馆藏资源是其中发挥服务功能最好的之一。
5. 特色馆藏资源与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的质量能够揭示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深度与力度。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文献馆的特色服务体现在通晓藏汉双语, 业务熟悉和服务热情等方面。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 熟悉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与网络虚拟资源情况, 并能为读者提供两种资源的有效服务, 且着装民族化与文献馆布局民族化相协调, 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民族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读环境。
6. 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目前西部边远民族地区地方图书馆, 均尚无能力建设特色馆藏资源中心, 而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承担这项任务, 这是从财力、物力、人力和一定的科技能力来衡量的。当然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需要得到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协助, 如四川民族学院图书馆民族特色文献的收集就得到了州有关部门 (如州文化局、图书馆、新华书店等) 的大力支持, 包括一些领导、学者和作家都纷纷捐出自己的藏书。因此, 四川民族学院康巴文献馆的建设不仅仅着眼于学院本身, 更放眼于全州。建设地方特色文献资源中心, 也正是体现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践行“肩负文化使命, 承担社会责任”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汪海峰.弘扬地方特色谋求发展之路:定西师专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思路[J].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8 (1) .
[2]马晓声.图书馆忘却了什么?——兼论图书馆宗旨[J].图书馆学情报学 (人大复印资料) , 2010 (2) .
[3]泽波, 格勒.横断山民族文化走廊:康巴文化名人论坛文集[M].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4.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8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现状
图书馆文献采访工作, 是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需求、经费状况, 通过觅求、选择、采集等方式建立馆藏, 并连续不断地补充新出版物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因其地域偏远、经济落后, 相对其他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较为缓慢, 采访工作更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现就笔者所在地区, 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做以综述。
一、工作流程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因多处于偏远地区, 信息相对闭塞。这就造成采访工作流程相对比较落后。目前, 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仍较多采用以书目预订、现场采集为主, 这种采购模式虽然具备一定的优点。比如:较强的计划性、连续性、时效性, 同时还更具直观性, 对采购的图书较容易掌控。此外, 近年来随着网络营销形式的不断多样化, 网上订购方式得到了飞速发展, 但多数是将其作为采购零星图书的辅助方式, 不能成为主流模式。这种传统采访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许多的弊端。
1.“访”所占比例较低
传统的采访工作以“采”为主体, 而且“访”也多数是在采购前将相应的书目提供给各院、系, 由这些院、系科研带头人在这些书目中进行遴选。这种基于传统采购模式上的“访”有明显的局限性, 不能为多数读者提供信息, 只能代表少数科研人员的需求。此外,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多数都不很重视图书馆工作,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在采访的过程中, 沟通难和共识少就更加明显。甚至有些院、系只是将图书馆采访工作当作例行公事, 不能充分认识到采访的重要性。这样的采访工作就很难保证其高质、高效。
2. 采购范围有明显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多采用以书目征订和现场采集为主的采购方式。书目征订, 主要以“三目” (“三目”, 即“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标准书目”) 提供的书目为依据。但“三目”提供的书目已远远不能体现每年递增的出版社和出版物, 且书目数据形式单一, 不能反映图书的完整数据信息。现场采集虽然直观、完整, 但它毕竟是由书商或出版社特定的, 在图书的种类和覆盖范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代表各领域的所有图书。同时, 因少数民族地区多处偏远, 采购经费相对有限, 这就要求现场采书的人员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专业需求, 一般的采书人员不可能达到这个水准。没有指定图书时只能从正题名、内容简介上求同。但这种方式完全不能体现采访的真正含义。此外, 还有一些是由书商提供书目, 进行划单征订。这种方式更不可能体现图书的真正数据, 只能从书目上了解到该书的正题名, 从而臆断地进行盲目采购。这种方法正如蒙上眼睛画鼻子的游戏, 画中的几率不会很高, 而画好的几率更加少之又少。
3. 缺乏长效性, 地位不突出
采访工作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划入了采编部, 也就是采访编目工作部。同时, 编目工作因其人员较多、注录书籍明显, 而被作为部门主体工作, 采访工作往往被多数人员忽视。甚至在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同事也有很多对此一无所知, 不知道图书馆还有采访工作。这是因为,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资金有限, 采访工作因此受到了制约。只体现在诸如晋升院校、评估等特定的一段时期, 过后又沉寂多年, 缺乏长效性。同时, 在业务培训学习中, 也很少涉及采访工作, 导致采访工作在整个图书馆体系里的地位趋于边缘化。
二、资金短缺
资金短缺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本身地处偏远, 经济落后, 在招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内地高校, 这就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在学校本身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投入到图书馆的经费更是尽可能地压缩。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都是在特定时间才会有一些集中的大投入, 而这种专项投入往往时间短、任务重, 在这种压力下很难保证图书的质量和专业性。以笔者所在地区的某所高校图书馆为例:一次购置图书近40万册, 但由于经费有限, 只能分期付款, 因此在招、投标时供应商也有所顾虑。中标后提供的书目更是以量为主, 专业性图书所占比例很少, 且有很多都已经落伍, 更有甚者, 有些图书的复本量竟达到20册。试问这种图书如何为高端科研服务呢?在这种情况下的采访工作很难进行, 更不要说网上采购了。
此外, 在特定时间过后, 大多数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又会回到起点, 采访工作也随之淡化。据笔者了解, 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都有类似的情况存在。
因此, 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要发展, 要利用地域优势, 树立特色品牌。地方经济发展了, 学校才能有所发展;学校有所发展了, 图书馆才能有发展。资金不到位, 采访工作永远不可能顺利开展。
三、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 普遍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 这点不可否认。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技能不能达标
图书馆是信息交流中心, 随着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的转变, 计算机与网络基础已经成为所有从业人员必备的工作技能。但目前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并未完全具备这项基本技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图书馆更新换代较慢;二是地方政策不利。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直接导致采访工作的现代化改革较为缓慢, 网络化利用率偏低, 先进化程度不够。加之采访人员缺乏创新意识, 工作效率必然也随之降低。
2. 业务能力偏低
采访人员应具备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是在图书、书目的采选方面有组织学科建设, 把握全局的能力;协调能力是在做采购规划时协调各学科建设, 合理分配经费方面的能力。也就是说, 采访人员必须要对本馆的所有馆藏分布做到了如指掌, 才能更好地做好采访工作。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在这方面明显是做不到的, 他们往往是由一两名馆员担任采访工作, 采访的流程、模式多年不变。加之与图书馆其他的业务部门极少联系, 关起门来做事。对本馆工作都缺乏全面了解的采访人员, 不可能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3. 综合能力较差
采访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社交、表达和创新能力。采访工作涉及到各学科领域的科研建设, 因此与这些学科带头人如何沟通、如何表达, 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了解最新的教学、科研发展方向, 熟悉馆藏体系, 掌握最新的出版发行趋势, 才能在采购图书时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把握侧重点, 适应未来的发展。
随着网络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采访工作的形式也由传统传向数字化信息传递。采访人员获取书目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E-mail、CD-ROM、腾讯QQ、网上共享资源等等, 既方便又完整。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系列的手段来提升我们的采访工作呢?这就需要采访人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有充分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才能使采访工作做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高质。但这点恰恰是现在我们采访人员最缺乏的。如果问一名采访人员, 现在学院有多少重点学科、重点项目, 都由谁来负责牵头, 我想这样的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来讲, 能回答上来的真可谓凤毛麟角。
4. 责任感不强
采访工作对图书馆的发展和建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问题。没有意识到采访工作在图书馆发展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只单纯地将这项工作当成图书馆前期一个流程, 后续工作参与意识较差。单以数据统计分析为例: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就是服务读者, 读者是最直接的受益人。图书资源的好坏通过统计流通, 下载、浏览的数据就可以得到直观体现。分析这些数据对采访工作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职责, 这项工作不仅仅在采购之前要做, 更要将它当成日常工作持之以恒地去做。教学和科研需求分析、重点学科比例分析、文献及电子资源的重复比例分析、书商信用度及质量分析等等, 只有对这些数据做好详细的分析对比, 才能在采选时胸有成竹,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四、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得到更大的生存空间, 图书馆作为高校发展的硬件设置一定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采访工作是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最基本保障, 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进步, 采访工作也应摒弃墨守成规, 勇于开拓进取。认真总结缺点与不足, 加强外部交流, 借鉴先进图书馆的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流程, 发挥优势, 多方筹措资金, 这样才能更多地引进高素质人才, 组织好先进的采访团队,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才能做得更好、更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彤, 高雅佳.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信息, 2012, (9) .
[2]韩宁.新形势下中文图书的采访模式[J].图书馆学刊, 2011, (12) .
[3]冯建福.图书馆网络采访流程控制[J].图书馆学研究, 2012, (10) .
[4]顾永时.基于流通数据的图书采访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J].图书与情报, 2012, (2) .
[5]李伟.高校图书馆采访馆员素质探究[J].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 2012, (5) .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9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2015年) 》, 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主要任务包括要不断拓展和深化服务, 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这对高校图书馆在在文化引领的职能发挥以及业务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应当适应新形势, 努力改变过去那种被动的等待服务意识, 改变单一的回溯性服务方式, 以满足大学生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要, 尤其是要凸显有利于提高文化自觉素养的服务创新方式, 突出自身的服务特色和服务品牌[1]。本文对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进行探讨。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高校图书馆通过业务创新, 更好的促进了文化交流, 并拓展了读者的参与和实践的渠道, 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成立了专门的展览委员会, 通过互联网对展览进行审核、指导和支持, 包括学生、校友、教职员工在内的策展人可在委员会协助下安排特色展览, 实现了教育与服务功能的良好结合[2]。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参与校园社团的多形式互动, 进行系列文化展示[3]。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图书馆进行的艺术展览计划等。
国内高校图书馆, 也对图书馆的创新服务进行了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C2人文拓展计划”, 包含“阅读, 让校园更美丽”、思源讲坛&叔同讲坛、鲜悦 (Living Library) 、艺术走进校园等模块, 涉及主题征文、主题书展、人文经典讲座、多媒体资源展播等活动[4];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对展览服务进行了创新, 通过结合历史知识和优秀传统文化, 传递民族精神,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如清华大学的“百年树人文化展”、“保钓统运实物资料展”, “钱钟书纪念活动展览”、“藏战国竹简研究成果汇报展”[4], 上海交通大学的“甲午战争120周年特展”, “青春是美丽的—巴金图片文献展”等。
2 民族地区高校馆业务创新
高校图书馆在进行业务创新时, 应当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 拓展不同的创新服务, 如在民族地区高校, 文化建设需要涵盖了更多的内容, 不仅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还需要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为了更好的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引领,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亟待将先进文化嵌入到业务服务中, 通过创新服务, 搭建和大学生进行的文化交流的桥梁, 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对民族、历史、宗教的正确认识, 抵御分裂思想的渗透。
创新服务的形式上, 可以在图书馆现有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文化建设”, 包括文化走廊, 阅读制度, 阅读指导机构, 社团, 导读活动等系列的服务方式[5]。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可开展更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阅读文化建设”, 比如通过文化走廊, 通过展板展示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各民族风俗习惯, 宗教观的正确认识等, 还可通过与社团协作, 进行以民族团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小品比赛等活动, 鼓励并通过提供场地等支持读书会的活动, 为民族地区大学生去选择基于优秀文化引领的图书, 阅读建国建党历史、新疆“三史”,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优秀民俗和文化等类别的书籍, 分享读书的心得和感悟, 让学生爱读书, 读好书, 在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书海中汲取营养。
3 小结
综上所述, 为了更好的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引领的重要作用, 应当通过业务创新, 拓展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 通过创新服务强化民族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对民族、历史、宗教的正确认识, 抵御分裂思想的渗透。
参考文献
[1]龚小青.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自觉素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 (12) :17-20.
[2]MIT Libraries.MIT Libraries Exhibits[EB/OL].http://librar-ies.mit.edu/exhibits/, 2013-12-27.
[3]Eileen Theodore-Shusta;Araba Dawson-Andoh.Engaging the campus community in conversations on diversity:Ohio University Libraries Culture Showcase Series[J].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14 (6) :328-331.
[4]庄玫, 杨杰, 郭兰芳.服务拓展与文化引领——清华大学图书馆展览的实践与创新[J].现代情报, 2015, 03:157-160.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10
1. 特色信息资源的内涵和特点
特色信息资源建设是指根据本馆馆藏特点及本校的重点学科专业, 集中搜集各类文献信息, 从而经过编辑加工与整理形成的特色资源数据库。特色信息资源是每个图书馆区别于其他图书馆, 并能独立存在的基础, 其具有如下两大特点:一是特色信息资源是根据社会或个人的某些特定需要而科学地组织、有序地揭示, 并提供给用户直接利用的信息资源;二是特色信息资源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人优我精”的特点, 这是每个图书馆最鲜明的信息资源特色。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 素质教育已被提上日程。以往的高校教育一般都只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 各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也只是紧密围绕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科研来进行。经过多年的积累, 各高校图书馆的专业文献自成体系, 独具特色, 很好地满足了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来临,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专多能”、“专博相济”的复合型人才才是发展知识经济所急需的人才。为此, 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 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审时度势, 对馆藏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针政策适时做出调整, 依照本校的学科优势及特点, 在重点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收藏文献, 使这些学科的藏书尽可能丰富、系统、完整, 这就是特色资源建设。特色资源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必须面对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 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时代意义
2.1 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馆藏资源的同质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理念经历了由藏书建设发展到文献资源建设, 再到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大学图书馆的馆藏量迅速增长, 在信息时代, 馆藏量不仅表现在纸本文献上, 数字资源的引进和自建也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表现之一即是资源“趋同”现象严重, 缺少协作,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严重重复和空白并存。而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集中在重点学科的建设体系上, 从而提高了资源的收藏价值。
2.2 有效提高资源共享率
尽管图书馆的共享已成为业内普遍认同的资源建设方式, 各图书馆也做了相当多工作来实现图书馆之间的资源、人力、服务共享, 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共享的效率比较低。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 在基于重点学科资源体系的建设上, 可促使每个图书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主要的资源建设, 这样建设后的资源形成了一个有价值的资源体系。同时, 因每个图书馆内的重点学科资源的不同, 使得可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共享。
2.3 是图书馆摆脱数据库商控制和胁迫的有效途径
当前数字资源已成为馆内资源的主要部分, 但在大多数的数字资源中存在版权问题。图书馆内的大部分数字资源是租用国外数据库商的, 因而存在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问题。在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中, 除了包括特色纸本文献资源的建设外, 还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这种数据库主要是各学校内重点学科的整合, 通过数据库的建设, 可实现版权所有, 从而能有效摆脱国外数据库商的控制和胁迫。
2.4 真正提供一种基于资源的信息服务
在图书馆租用的数字资源中, 很多文献提供的仅是文摘性质, 并非全部资源均为全文性的, 若某篇文献正好是自己所需, 而在数据库内提供的仅为文摘, 这对于用户而言极不方便。且数据库商提供的数字资源基本上都是将文本资源数字化, 很少提供增值型的信息服务。在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中, 数据库内的资源主要依据区域内的资源分配进行调整, 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 图书馆可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特色资源建设, 保证资源的完整性, 使用户完全获取信息资源, 实现真正的资源服务。
2.5 与地方党委政府经济社会建设的重点结合, 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目前我国的教育、科技、文化资源极不平衡, 边疆民族地区大多拥有自然资源、民族文化资源优势, 但高校、科研机构、文化设施很少, 政府部门制订发展规划、出台政策文件时, 经常出现文献资料不足、信息不完整、数据不一致等问题的, 却无处可寻, 影响了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而企业要进行投资决策时, 也受到资料不全的影响造成不敢投资或投资失误, 从而形成越落后发展越慢、发展越慢越落后的恶性循环。例如我省2007年开始实施的云南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 就是因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 才需要在建国六十年了还以一个政府工程的形式来解决群众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学科技难的问题。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走特色资源建设之路, 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有限的硬件资源的作用, 在投入较少的实际情况下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信息资源支撑, 对学生就业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而更容易争取地方政府的建设资金投入, 对招生也是一种品牌。
3. 对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的思考
边疆民族地区普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高校图书馆建设受到地方政府资金、社会资源匮乏等的制约因素影响较大, 在藏书量、硬件设施等方面永远无法与内地知名高校相比。比“大”比不了, 就只能比“特”, 要长远生存并不断发展, 必须走出一条特色之路。
3.1 将民族文化特色和地理区位特色信息资源建设作为图书馆建设的定位
边疆民族地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区别特征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少数民族文化, 二是自然地理风光独特, 三是大多与外国接壤, 形成了具有显著特色的边境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因其“少”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严重欠缺, 另一方面与我国内陆边疆地区接壤的国家, 多为经济社会发展较落后的小国, 政局多变, 国内对其研究较少, 却是我国民族团结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联结。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无论是区域经济建设还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我们都必须深入研究这些邻国的文化、经济、自然地理, 然而目前国内能够提供的文献资料和信息资源, 显得有点支离破碎, 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很多说法不知道是传说还是史实, 对邻国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研究, 更多停留在自然地理层次, 为旅游服务勉强可以, 为经济和外交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却是力不从心。
但这正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建设的契机, 图书馆建设定位于民族文化特色和地理区位特色, 一个图书馆只要致力于搜集、整理、完善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料和邻国的自然、经济、社会信息资源, 就能达到不可替代的地位。
3.2 与时俱进, 抓住时政机遇加强自身建设
我国目前的高校图书馆, 还不能像美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一样, 能够相对独立于政府, 依靠社会捐赠生存发展, 必须由政府投资建设, 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 财政实力大多很弱, 学校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 才能得到政府足够的支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高校图书馆, 当前主要的任务是为学生适应社会提供信息资源,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 应该拥有能体现目前社会存在的各种思潮、经济社会现状的图书资料。边疆民族地区的信息资源非常匮乏, 高校图书馆还应该是提供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研究资料的最好选择。例如德宏, 不管是党委、政府, 还是企业、个人, 需要研究缅甸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图发展时, 没有一个地方能够提供比较有效、及时、全面的资料, 不是老旧、过时的, 就是零散、片面的, 这制约了我国与一衣带水的缅甸的经济社会交流, 也使得我们建国六十多年还来实施“边疆解五难工程”。突出这方面的特色建设, 还有一个最现实的好处:可以充分发挥现有硬件资源的作用, 再增加一些必要的现代手段, 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收效, 解决了经费不足与图书馆建设的矛盾, 德宏师专作为德宏州唯一的一所高校, 理应在这方面提供支撑。
抓住不同时期地方党委政府经济建设的重点工作, 利用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有效服务, 而学生也能够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就业率和社会适应能力, 图书馆的自身价值才能得到体现, 地方政府才会重视, 条件建设才有资金和项目的保障。比如当前, 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 已经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我省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尤其是位于桥头堡前沿的德宏师专图书馆, 就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迅速建立相应的信息资源库。
3.3 构建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
专业特色是每个学校区别于其他院校, 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 一般是学校的重点学科, 代表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 高校图书馆在馆藏资源特色化建设定位时应与本校的专业特色同步, 围绕该学科以及相关专业, 建设具有学校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资源。具体措施如下: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和设置的具体状况, 按学科专业化的要求建立学科信息服务中心, 开展信息服务。采用有效的方法内聚信息资源, 即将与一个学科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集成在特定的学科信息服务中心, 使信息服务学科化。以资源为基础, 以需求为导向, 打造专题性、专门化信息资源平台。一方面, 要将现有的印刷型资源、数字资源、第三方数据库资源等建设有机结合, 形成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协同利用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并形成有效支持学科信息服务的机制;另一方面, 将各种资源的组织重点从采集和描述组织文献转移到通过信息内容和信息关联进行学科知识分析与组织上来, 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从数据库建设转移到具体用户的应用上来, 链接和整合各类分布的多样化的信息资源, 构造学科化的信息服务资源系统。及时跟踪用户的信息需求, 有机地把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链接成一个整体, 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 结合用户的信息需求状态了解、分析、评价、选择和组织信息资源, 并从用户角度出发, 全面组织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系统, 协助用户构造自己的信息保障体系。同时, 要注重服务信息的多向性开发, 不断对特色数据库进行深加工, 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拓展学科特色化的馆藏文献资料信息空间。
3.4 构建具有边疆特色的专题信息资源体系
地方特色资源是以本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域特点为基础, 以本地区、本单位的优势学科为依托建立起来的馆藏资源。这些围绕地方特色孕育出来的地方文献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极深的研究价值。高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所在区域, 完整、系统地采集收藏本地区的信息资源, 从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德宏为例, 作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各高校图书馆应积极搜集整理与本地区傣、景颇、傈僳、阿昌、德昂等五种少数民族相关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教卫生、科学技术、民族特色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从而为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服务。二来要积极响应国家对优秀民族文化保护的号召, 结合自身实际, 主动参与民族文献资料的抢救工作, 保护和收集整理“活的”形象生动的民族、民俗音像资料和实物, 建设有特色的馆藏资源。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云南与东盟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 但由于对东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起步较晚, 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目前很多高校在该方面的馆藏信息资源严重不足, 如仅局限于中文版的文献资源, 外国语原版图书和中外文对照的图书及期刊报纸几乎没有;数字化建设程度不高, 多为纸质资料, 电子资源缺乏等。对此, 高校图书馆应利用本土优势, 明确相关文献的收藏范围和侧重点, 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5 构建具有专题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
专题特色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专题而言的, 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专题特色资源库。如教师信息专题库, 包括教师的简历、科研成果及论文、论著等;全文收录本校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库;搜集、整理而成的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或全文数据库。此外, 还可建立展现本校教学或科研优秀成果, 体现本校实力的本校成果库, 如当前一些高校教师在东盟的文化、教育、经济方面有不少研究成果, 学校图书馆可将这些成果资料加以专门收藏;展示国内外最新科学技术动态, 帮助教学、科研人员系统地了解学科发展的数据库等。以上文献既体现了本校优秀教学科研成果, 又能提高本校在国内外的影响, 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价值, 因此, 高校图书馆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建立并逐步完善这些文献数据库, 并建立多元检索途径, 以满足用户多方位的需求。
3.6 构建专家选书机制
在新形势下, 高校图书馆要建设自己的特色信息资源, 只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现代社会科技、文化高度发展, 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 学科专业的发展体现出高度的融合与渗透, 图书馆馆员的学识水平及其对现代学科了解的广度和深度必然表现出一定局限性, 建立并完善专家选书机制, 依靠群体智慧, 才是建设特色化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所谓专家选书机制, 即图书馆聘请本校重点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委员会, 由委员会集体讨论确定图书馆藏书的总体规划、收藏的范围、资源建设的重点及发展方向等。图书馆在平时的文献采选过程中, 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并把他们的反馈信息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依据。这些专家工作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 对本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科研情况了然于心, 他们的信息需求能较突出地体现读者的需求, 因而专家的信息应成为图书馆建设特色化文献资源体系的重要依据。很多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证明, 这一机制的建立, 对引进大量学科特点突出、价值较高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形成特色馆藏的重要步骤。
3.7 让读者群体充分发言参与
笔者在多年的图书馆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高校图书馆特色化资源建设离不开读者的积极参与。建立专家选书机制是图书馆“以用定藏”、“藏以致用”原则的生动体现, 有利于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 有利于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 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馆藏资源的效益, 充分满足读者对文献资源的现实需求和长远需求。同时, 它不仅体现了图书馆“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工作宗旨, 更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的具体体现。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对象来看, 学校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教师、科研人员是重要的读者群体。这一读者群体除在学校承担教学任务外, 一般还承担重要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他们在本学校的某一专业领域一般都具有很深的造诣, 需要及时了解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 对专业文献具有特殊的需求;并且他们的外语水平也相对较高, 对外文文献的需求量相对较大。他们是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重点对象。他们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情况, 有着直接的发言权。因为他们最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对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有着最客观、最公正的评判。为此, 这一读者群体应是图书馆在文献采选工作中最值得重视、最值得依靠的对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 也有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忽视了读者的参与, 有的采访委员会形同虚设, 有的仅凭文献采访员的主观意志采集文献, 这必然对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文献资源的特色化建设必然会受到弱化。
总之,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建设特色信息资源体系, 不仅是图书馆建设的需要, 更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技术环境和时代背景下, 学科专业的发展体现出高度的融合与渗透, 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层出不穷, 高校图书馆要建设自己的特色信息资源, 应建立科学的管理长效机制, 完善专家选书和读者发言参与机制, 充分挖掘边疆民族信息资源, 构建设符合边疆地区特色化信息资源, 最终促进边疆高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赖群, 刘波, 刘静春.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现状探析[J].情报探索, 2010 (11)
[2]谭全玲, 韦福安.西南边疆民族地区院校图书馆特色化建设与发展[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3)
[3]张毕臣.管理创新:图书馆的战略选择.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2 (6)
[4]游明元.地域的特殊性与图书馆特色[J].大众文艺:理论, 2008 (6) :135~136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11
关键词:西南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
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它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对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各大高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比较多,西南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情况如何,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去图书馆的目的、次数、看书的类型、有哪些问题和影响、有什么建议等等。
1.西南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现状调查
1.1 调查对象
笔者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部分高校随机抽取57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318人,女生252人;大一学生30人,大二学生235人,大三学生293人,大四学生12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课余生活情况;(2)学习资料查找途径;(3)對图书馆的态度如何;(4)借书类型和能否满足所需;(5)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6)去图书馆的原因;等等。
1.2 西南少数民族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余时间去图书馆的有225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39.47%。学生学习资料查找的途径主要有图书馆查阅、网上搜索以及其他途径,在570名被调查者中,经常通过图书馆查阅学习资料的学生只有15.26%,而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愿意通过上网的方式查找学习资料。有28.42%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图书馆藏书种类不够齐全,有32.5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校图书馆藏书资料不能满足其需求。被调查者去学校图书馆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借书、阅览、上网、查资料、自习等等,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最主要的是借书、阅览和自习、查资料,极少数的学生去图书馆是为了上网或者其他事情。其中为了借书的有40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0.53%。其次是阅览,占52.63%,再次是自习,占52.11%。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在图书馆所借书籍以及阅览书籍跟所学的专业关联度并不是特别的强,有15.79%的被调查者认为关联度弱,只有24.21%的被调查者认为关联度强。甚至发现,许多被调查者在图书馆借书或者浏览书籍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他们选择借图书馆的小说、娱乐期刊、杂志等等。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并不多,一个月去1-3次的学生占多数,为45.26%,一个月去13次及以上的只有9.47%。
综上所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其利用效率不尽如人意,效果不佳。如在图书馆所借的书籍中可以看出,所学专业关联性只有一般;再如去图书馆的频率并不高,图书馆馆藏资料的利用频率也不并不大。
2.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2.1 图书馆服务形式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对基础服务的重视度不够,其服务只是在借书还书方面,也没做好馆内新书的宣传工作,此外,对学生读者的阅读调查工作做得也不到位。所以,致使图书馆的工作没有争取到主动权,没能够做到吸引读者。
2.2 学生入馆引导教育不到位,课余时间利用不足;各个高校对大一新生每年都会进行入馆教育,即使这样,由于绝大多数的图书馆或者高校学生仅仅是走走形式而已,并不认真对待,导致学生们根本不知道到底该怎样有效的去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从而使图书利用率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很多高校最近几年都在实行扩招政策,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比不上以前,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度也不高,根本不能好好利用课外时间。
2.3 热冷书目结构配置不合理,图书查询方式单一;热门书籍藏书量不够,冷门书籍利用率太低。同时,查询图书方式单一。较多同学反映,喜欢的文学类的图书藏书量较少,而且部分图书破损严重,新书的数量少。同学们很难查询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的具体信息,有一些同学不太会用检索机并根据书号寻找图书。查询图书信息不便,直接导致同学们的借书效率低下,将时间都花在找书上面,浪费了同学们的宝贵时间。
3.提升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对策
3.1 加强学生入馆的引导工作;导读宣传是一项主动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导读重在一个“导”字即引导; 要使导读宣传工作取得实际效果,必须建立专门化的导读宣传队伍,必须开展读者研究、读者教育、读者组织、宣传辅导。可以在图书馆总展板和分类区域均张贴新书通报,及时让来馆读者了解到最新到图书,还可设立“专业图书推荐栏”、“热点图书推荐栏”、“读者书评栏”、“各类图书借阅排行榜”等并征集读者反馈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分流借阅人员,提高馆藏利用率,还可以发动读者积极投稿,激发阅读兴趣。
3.2 加大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化;首先,图书馆馆藏资源除了纸质的资料,同时还应有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电子图书等现代技术类文献资料。其次,图书馆中馆藏书籍除了涵盖一些经典文献书籍,同时还应该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技能书籍。这样,不但可以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知识积累,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进入图书馆的频率。
3.3 加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为了提升图书馆藏书利用效率,每个高校图书馆都应该尤其独特的资源特色,比如财经类大学,其图书馆关于财经类的资料应该非常丰富;理工类大学图书馆关于理科类的相关资料应该比较丰富。但同时,高校图书馆若要提升其特色价值,必须根据其校园文化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认清自身的优势,为自己构建新颖、权威、系统的具有个性的图书馆资源。为馆藏图书增加亮点,有助于实现资源互补。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围绕本校的重点学科建设,解决好“少却精”和“少而全”的问题。
4.结束语
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的调查分析,发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优化,让图书馆资源被大学生充分利用,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欣.高校图书馆藏书利用率统计分析——以长沙某高校图书馆为例[J].专题研究,2012(5):304
[2]金效兰.高校图书馆利用效率分析[J].科学咨询,2011(7): 12-13.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 篇12
图书馆不仅是人类文化知识的宝库, 而且还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传播信息知识的重要基地;图书馆不仅是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文献情报资料的中心, 而且还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最好课堂。图书馆通过自身的社会文献流的整序职能;传递文献信息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的职能, 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搜集和保存人类的文化遗产的职能。各类各级图书馆不仅在我国发达地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中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我们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中, 同样也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1.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 是先进文化的宣传阵地, 利用图书馆自身的宣传优势, 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优秀文化;宣传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民群众, 特别是要使我们的青少年在思想认知上, 在道德观上, 在人生价值观上日趋净化和完美。这就是图书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所在。同时, 这也足以证明图书馆能够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 通过多途径努力向人们充分展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巨大作用。
2. 图书馆隶属于上层建筑但又服务于经济基础的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循序渐进的, 它在不断的发展中需要大量前人研究的科研成果和数据资料作参考。正是图书馆能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来帮助科学家、企业的研究人员及其他行业解决科研、生产中的难题, 使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出新技术、新产品, 降低成本, 提高产量和质量, 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极大的物质财富。从而我们不难看出, 图书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始终努力不懈地直接或间接地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物质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建设中, 提供着较为全面的优质服务和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 图书馆在广大民众文化知识素质方面具有普及大众科学文化知识的作用。
它通过在生产者中广泛普及科技知识, 以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劳动者队伍的方式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只有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建设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 我们才能加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倡导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 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才能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 才能进一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由此可见, 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的图书馆.还是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图书馆,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同样既担负着为经济建设、科研生产服务的重任, 又担负着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历史使命。一句话,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图书馆及其图书馆人辛勤的劳动。
二、以党的重要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 用创新的理念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积极为本地区的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1.在知识经济时代,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是文化、知识的创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义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图书馆文化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事实证明, 创新不仅让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先行了一步, 而且也使他们的图书馆事业迈出了一大步。
3.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要求图书馆也要同步发展。在当代社会, 经济和文化越发展, 人们对图书馆的需求就越大, 且对图书馆工作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当前正值我国实施新议论西部大开发战略, 这给西部地区又一次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西部要开发要发展,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事业一定也要同步发展。从辩证的角度讲, 首先, 少数民族地区要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春风, 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事业。经济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基础,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建设, 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包括图书馆的各项事业尽快走出困境并得以发展。其次, 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在新形势下, 以建设“先进文化”理论思想为指导, 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本地区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大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物力财力的投入和支持, 使其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只有这样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 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更好地发挥其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的功能。第三, 要继续不断地提高图书馆队伍自身素质。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 图书馆的任何一项工作都是由人来做的, 图书馆员的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项服务工作质量的好坏。因为文献资料中蕴藏着宝贵的资源, 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高素质馆员们的采集和挖掘之后, 才显露出他们潜在的社会价值, 并又为社会及科研所利用。因此说, 任何一个图书馆, 包括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 要想很好的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每一个图书馆员就必须转变观念, 用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必须树立甘为人梯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好思想、好品德。作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 不仅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因此, 各级政府必须要重视图书馆队伍素质方面的培养, 特别是要加强对民族地区图书馆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图书馆经费要统盘考虑, 其中包括对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培训经费。目前, 少数民族地区各类级别的图书馆, 都奇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多投入重培养, 使我们每一位图书馆馆员都能通过培训获得较为全面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学及计算机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有效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 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图书资料工作中的处理和应用。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迈开图书资料管理现代化的步子, 去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也只有这样, 我们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才能更好地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推荐阅读:
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07-27
提升民族地区论文06-29
民族地区旅游论文09-09
民族地区英语教学论文10-31
民族地区下岗人员心理健康论文08-24
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探讨论文10-13
滇西北地区民族文化论文参考07-04
民族地区民族经济10-16
民族地区发展10-13
民族地区教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