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开发流程

2024-11-01

项目开发流程(共12篇)

项目开发流程 篇1

项目管理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计划管理方法。其知识和方法体系在大多数时间适用于大部分项目, 其价值和实用性已得到广泛一致的认可。项目管理有时被用来描述管理持续进行的日常运作的组织方法。对这种方法更恰当的称谓应该是按项目进行管理, 即把持续进行的运作的许多方面视为项目, 并运用项目管理技术来进行管理。项目管理通过应用下列过程得以完成:启动, 计划编制、执行、控制和收尾。项目团队负责管理项目工作。在建设项目的前期策化和设计过程中, 引入项目管理的概念, 对项目策化和设计过程中范围的界定、时间、成果、风险和质量的管理, 起到积极的作用。它将使房地产开发公司决策和设计人员对项目设计的监控过程更为具体化, 操作更简便、理性和有序, 有助于决策的理性化及对设计进度、成果和质量的控制, 并对项目的后期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房地产设计管理直接关系着房地产项目的成败, 由于设计管理的疏忽会导致建设项目进度缓慢、工程停滞、成本盲目增加甚至产品质量严重受损。当这些事发生时开发商往往把责任全部推到设计公司的头上, 认为设计公司配合不积极, 方案总不能达到甲方满意, 施工图设计不负责任, 二次设计多, 造成设计变更、工程洽商频繁出现增加无法控制的成本漏洞。

其实房地产项目的设计工作的混乱责任完全在开发商自身的管理。房地产开发商要集成社会各种资源才能完成一个房地产项目, 这其中包括市场研发、地质勘察、规划设计、成本测算、建筑工程总包及工程专项分包、园林市政工程施工、营销策划、融资管理等, 这些人或公司都是房地产项目的参与者, 但这其中有很少一部分是开发商自己项目管理团队成员, 大多工作都是通过承包和采购的形式完成的, 而设计工作是贯穿项目始终的, 对设计公司合理准确的采购, 对设计工作进行精确规划、严格管理对房地产项目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公司管理风格项目阶段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用项目管理理论结合中国房地产建设的实际出发, 同时结合中国规划设计市场的特点, 项目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启动阶段———设计阶段———工程计划阶段——工程施工阶段———控制阶段———收尾阶段。

以上阶段是项目被批准开展后的项目生命周期, 之前的项目选择、项目分析过程即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不包括其中。

很多住宅或商业项目在其项目周期还未结束时就已经开始其产品生命周期的销售阶段, PMI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没有类似的论述, 在随后的论述中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此阶段在房地产项目周期中所处的位置。

1 启动阶段

设计工作在项目全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但都必须是满足项目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来开展的。启动阶段首先明确项目批准的原因, 市场需求、营运需求、客户要求、法律要求、战略需要等都有可能是项目开展的依据。作为一个房产项目, 启动阶段更多的是明确项目组织结构、产品范围, 很多房地产组织结构都是典型的项目式结构, 划分成几个职能部门, 启动阶段明确各项目参与人员的权责至关重要, 包括总裁、总经理、部门经理、职员的权责。规划设计部门要明确项目产品范围, 渐进明细产品的总体定位。拿住宅项目为例, 住宅社区-别墅住宅社区-地上二层底下一层节能别墅住宅社区, 通过每次对项目的定义加深, 明确项目的产品范围, 就是我们常说的概念设计, 同时制定产品范围说明书, 和项目章程一起作为项目开展的原始依据。

2 设计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设计采购和产品设计两个阶段

2.1 设计采购时选择合适的设计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承包项目的产品设计工作。

设计采购可以用两种方式进行, 直接指定设计公司和招投标选择设计公司。直接指定公司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或指定知名设计公司、设计师, 这可以根据以往项目经验、专家判断、产品类型等综合因素决定是否直接与指定的设计公司建立合同关系。方案招投标可以分内部招标和公开招标, 现很多公司都采用此方式就不再赘述。

2.2 产品设计是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上深化建筑设计, 这包括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总体规划设计方案、景观绿化设计方案、建筑单体设计方案。作为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 这三项内容是紧密衔接相互制约的, 必须在方案阶段同时考虑同时深化。初步设计阶段包括内容:规划报审总图、市政设计方案、景观绿化初步设计、建筑单体初步设计。房地产项目的设计方案通过要经过两道门槛。

首先是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的认可, 我们暂且把项目投资人或发起人称为老板, 让老板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理解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项目的设计管理人员抱怨楼都盖起来了老板又要改立面, 其实这不是老板的错, 是我们规划设计管理人员没有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 让老板没有理解设计方案的真实信息或过滤掉了部分信息, 要顺利通过这个门槛, 就要建立有效的沟通系统, 不只是规划设计而是整个项目的管理。

其次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审核, 这也是伴随项目始终的重要工作。对国家及地方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的了解, 多吸取同类项目的经验作为本项目的风险。

3 工程计划阶段

这是整个项目的关键阶段, 要制定工程施工总体计划, 其基础就是施工图。施工图设计包括:市政道路施工图、景观园林施工图、建筑单体施工图。所有施工图都应该是详细的涵盖了所有项目范围, 而大部分的材料设备采购也应该在这个过程完成, 并成为施工图的内容详细表述, 这其中也包括专项设计的采购, 例如高层建筑项目的幕墙设计、住宅项目的燃气设计等。各专业施工图设计越细致项目成本预算就越完整详细, 项目质量、项目成本、项目进度也能更有效的控制。对于大多数建设商业住宅的房地产项目, 此时已开始产品的销售策划工作, 这是设计部门必须提供准确的详细的设计信息, 把设计语言翻译成大众语言进行宣传, 吸引客户同时让客户准确理解还未建成的产品, 避免虚假错空的信息传递给未来的客户。

4 工程施工阶段

按照项目总体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施工组织, 这个阶段的工作完全是通过向外承包完成的。设计管理主要参与的是以下控制阶段的工作。

5 控制阶段是和工程施工阶段并行的, 质

量、进度、成本以项目总体计划进行实施和控制, 而开发商一方主要控制的就是变更, 设计管理要及时准确地审核各种变更, 提出准确地通过或否定的意见, 使变更的发生尽量不脱离总体计划, 同时还要提出对项目有利的变更申请, 例如变更新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

6 收尾阶段

此阶段往往被忽略。除了合同管理中要有很多合同进行收尾, 其中设计管理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总结经验教训, 这对一个公司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 一个项目的完整历史纪录会成为其他新项目的模版、风险库、数据库、专家库。

但是, 再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都是僵化的, 而其背后的思想和理念才是精华。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适当地运用它的手段和方法,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项目开发流程 篇2

√ 业主方进行实际现场考察,确定风电场规划建设范围

根据风机布点间距要求,场区实际可利用情况确定风电场规划开发范围,利用GPS确定风电场范围拐点坐标。

二、与政府相关部门签订项目开发协议

√与政府相关部门确定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函(根据省份要求办理)

需相关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盖章批复同意此风电场开展前期工作(将拟选风电场范围坐标进行盖章确认),通常本文有效期为1年,同时文件抄送省国土厅、环保厅、国网电力公司。

三、设立测风塔与服务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该风电场测风塔设立并进行测风服务

①测风塔宜选在风电场1km~5km范围内且不受风电场尾流效应影响及其他大型障碍物影响,宜在风电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位置应具有代表性;

②采集量应至少包括10m、50m及轮毂高度的风速和风向以及气温、气压等信息,应包括瞬时值和5min平均值;

③委托相关单位对测风数据进行收集,测风数据应连续且不少于1个完整年;

四、风资源评估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风资源评估分析,编制风资源评估报告

(根据地方要求及业主需求)

①业主协助相关单位收集临近气象站资料(气象站同期测风数据、累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风速、盛行风向及风能情况);

②委托单位对收集的风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完整性、合理性、缺测及不合理数据处理、代表年分析、湍流强度分析、风切变分析、威布尔分布情况等);

③风资源条件判断(分析测风塔代表年风资源判断,盛行风向及盛行风能方向,可利用小时数,发电量初步估算);

④根据风资源评估情况,判定拟选风电场风机类型,判定该风电场是否具有开发使用价值,给出合理化风资源建议;

五、项目总体规划及可研

√ 项目地形图购买

业主向项目所在地相关测绘单位购买所需地形图(可研阶段:1:10000);

√ 收集资料

1、向项目所在地气象站、气象局收集气象资料:

①距离风电场现场最近气象站的基本描述,包括建站时间、仪器情况、测风仪器变更及安装高度变更记录、站址变迁记录、气象站所在地的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②气象站基本气象参数,包括累年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小时数,累年平均气压、相对湿度、水汽压,累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日照小时数,累年平均冰雹、雷电次数、结冰期、积雪、沙尘、温度低于-20℃、-25℃、-30℃的天数统计等,气象站累年的各个风向百分比统计;

③气象站近30年各年及各月平均风速资料;

④气象站测风仪器变更后对比观测年份人工站和自动站的月平均风速各为多少;

⑤气象站建站至今历年最低气温和大风(最大风速与风向)统计;

⑥气象站关于该地区灾害性天气记录;

⑦与风电场现场实测测风数据同期的气象站逐小时风速、风向资料;

⑧风电场现场测风塔的基本描述,包括经纬度、安装时间、高度、所用仪器型号和仪器标定书等;

⑨风电场现场测风塔一年完整逐小时测风数据与逐10分钟测风数据;

2、向电气主管部门收集资料:

①项目当地电网状况、区域电力系统概况及发展规划;

√ 现场踏勘 业主协助可研单位完成对项目的现场踏勘:

①确定现场地形地貌条件,项目升压站位置,进站道路条件、场区内道路条件,施工临水临电问题解决;

②了解当地工人工资情况、各种建筑材料进货初步位置;

③拟接入变电站位置确定,明确拟建升压站容量,是否为后续工程考虑等;

④沟通业主有无意向风机机型或风机厂家;

⑤现场踏勘实际情况照片留存;

√ 项目规划开发

根据具体开发情况,制定项目是否分期开发,开发流程及开发顺序确定;

√ 委托相关可研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初勘地质勘查(也可一并委托可研单位完成)

业主需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可研单位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

①资源:风能资源评估(更新收集数据在分析)、风力发电机组选型和布置、发电量计算;

②土建:项目所在地工程地质分析,风机、箱变基础设计、升压站选址及道路设计,施工组织设计、项目交通条件、征地用地情况分析、施工进度分析;

③电气:电气一次设计、电气二次设计,集电线路设计;

④技经:工程概算表、财务评价(总成本费用分析、发电量效益分析、清偿能力及盈亏分析);

⑤其他:环保保护与水土保持分析、劳动卫生与工业卫生设计、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招标分析等等;

六、支持性文件的取得

√ 核准前需要

①规划选址意见书: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办理

②项目用地预审批复函:省国土资源厅办理

③环境影响评价批复函:10万千瓦以上项目省环保厅办理,10万千瓦以下项目市环保局办理

④节能评估批复函:10万千瓦以上项目需委托相关单位出具节能评估报告,10万千瓦以下项目需出具节能评估登记表

√ 开工前需要

①接入系统批复函:以电力主管部门最终批复意见为准

②压覆矿藏批复函: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办理

③地质灾害评估批复函:有相关专家批复意见

④银行贷款承诺函:相关银行出具证明

⑤林业系统批复:相关林业局出具证明

⑥无军事设施证明批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部门办理

⑦无文物批复函:项目所在地文物保护局办理

⑧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10万千瓦以上项目省水利厅办理(含10万千瓦)

⑨其他:根据各省要求

七、编制项目申请报告、项目核准

√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编写项目申请报告

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产业政策、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论证,为项目核准提供依据(重点审查其支持性文件的符合性)。

√ 核准

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取得核准批复文件后,方可开工建设。

八、微观选址、详勘、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完成微观选址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进行排布,影响因素主要有排布效率、地形、设备运输和施工、环境影响及土地类别等,使其风电场发电量最大化、荷载最小化。√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单位完成详细地质勘查

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需满足施工图要求。

√ 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完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

风电场施工图设计(含初设):(风机基础施工图、箱变基础施工图、杆/铁塔基础施工图、升压站内建筑物建结水暖电、升压站总平面图、电气主接线图、电气总平图、电气主接线图等)。

九、施工阶段

√ 委托相关单位进行风电场项目施工

需委托: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电气设备监理单位、地勘单位(桩基检测单位)、风机厂家及吊装单位、土方单位、沉降观测单位、护坡单位、门窗单位、消防单位、弱电及其智能化单位、外保温涂料单位、通信单位、具有相应资质的升压站电气设备供货单位等等。

十、竣工并网发电

√ 甲方、设计、监理、施工参与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并网发电

展会项目流程管理与风险控制 篇3

关键词:展会;流程管理;风险控制

2002年10月,原国家经贸委取消了国内会展的审批制度,对会展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虽然我国的会展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利益的驱动,办展风险小,很多主办单位办展属于获取短期收益的行为。这些组织办展人员素质不高,相关活动的组织不规范,对参展商、观展者的服务提供不到位,缺少对相关供应商和参展方的调控管理。

会展项目就是为完成展览和会议活动所做的彼此相互关联的人或活动的一次性过程。会展活动确定日程之后,一旦开展,其结果就具有不可修改性。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一个环节的疏忽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对活动的控制尤为重要。会展项目管理是对执行中的会展项目发展周期中的各个阶段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沟通与激励,以实现会展目标的各项活动的总称。通过对项目的过程管理起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一、针对会展活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有效的管理

会展活动通常是一次性的活动,不确定因素较多,一旦出了问题,很难补救。大型会展活动不可能有预演,所以对活动的时间、成本、质量进行管理尤为重要。

由于会展活动的不可弥补性,使得在给定的情况下和特定时间内,可能会在结果和目标之间发生差异,差异越大,损失越大,在会展项目管理中,这种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1.1因由自然环境、市场或社会宏观环境所产生的对所有办展机构都发生影响。例如:自然灾害、经济衰退、政治法律因素,这些问题来源于办展机构外部,办展机构仅靠自身力量很难规避,不可控制。

1.2因办展机构经营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现场布置不当和设施老化延误布展时间和影响会场活动的效果,甚至造成危险;通道安排不合理而引起的人群拥挤并出现事故;会展定位不当,招展不力,招商不顺,宣传推广效果不佳,人力资源及人员结构不合理,成本超支而使会展无法继续举办等;展览管理失误而引起参展商“闹展”和“罢展”等问题。

1.3因主办单位或承办范围管理方面的原因而给会展项目带来的影响。例如:前期策划方案不合理,导致计划变更而追加成本,工作进度延误造成会展延期,布展时间过短、展品运输紊乱,相关活动安排不合理,展览期间的服务工作不到位,导致会展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会展项目管理贯穿会展活动的全部过程,在会展项目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

一般而言,在一个会展活动中会设立一个项目管理组织,由会展项目经理负起项目管理的全部责任,其他管理人员,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然后,通过定期的会议和报告,评估项目进展情况,识别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的后果;最后,进行控制降低不确定发生的概率,减少已存在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降低不确定因素释放的能量速度,甚至改变不确定因素的性质。

本文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构建会展项目管理的理论及体系从理论层面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阐述,并从系统层面探讨会展项目管理应建立的管理体系。

二、会展项目管理理论

本论文中使用的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包括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和项目质量管理五个方面的内容。

2.1.1项目组织管理

项目组织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执行项目所必须进行的一步工作。总的来说,它分两个层次的工作:一是公司层面确定具体项目的组织形式,要求确定项目管理团队及其权限;二是项目层面,主要由项目经理负责,会同职能经理完成整个项目实施需要的人力资源规划。在这个环节中要具体确定和分派项目角色、责任和通报或报告关系。

2.1.2项目管理团队

项目管理团队一般包括项目经理,助理项目经理,项目办公室和专业人员。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在人事关系上要避免冲突的指令。项目管理团队的组建应考虑招募所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以保证团队在必要的时间内获得合适的专业技术人员。

2.1.3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有效地使用涉及项目的人员所需的过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关联人员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中,每项工作要分配到具体的个人(或小组),明确不同的个人(或小组)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责,而且每项工作只能有唯一的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角色和责任分配通常采用责任分配矩阵来表示。

2.1.4会展管理团队的特点

管理会展活动的组织是组委会,它是会展主办方授权的会展管理机构,一般由举办方、承办方组成组委会,负责组建、管理会展工作团队。会展管理团队是为完成会展项目而建立的组织机构,置于会展组委会之下,接受组委会的管理,具体执行会展项目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通常会展组委会的成员也是会展管理团队中的成员或领导。会展管理班子有一大特点:其成员多数是临时借调,来自不同的职能部门或组织机构。随着会展项目的进展,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内容和职务常有变动,甚至人数也会有不小的变化;团队成员往往要接受项目经理(组委会)和原组织机构负责人的双重领导。因此,会展管理团队建设对保证项目成功有重要的意义。

2.1.5会展管理团队的形式

会展团队的结构形式应视会展性质、组织环境而定,在会展的不同阶段,团队的结构形式应作相应的变化。会展是由众多子项目组成,有的子项目是会展的其中一个阶段,有的则贯穿项目始终。会展管理团队采用专业对应的结构流程图。如下图2.1所示:

2.1.6会展人力资源管理

项目开发流程 篇4

项目教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项目教学是以项目实施为主线有效组织理论和实践知识, 师生共同实施并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实施过程, 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 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 突出知识学习服务于职业能力建构。

教学内容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由于项目教学的教学项目是以行业企业生产和服务中的生产加工项目、培训项目和服务流程为基础开发的, 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 通过教学项目负载理论知识, 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 有机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 以项目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元分离、知识与技能“两张皮”的问题。

教学组织以学生为中心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为引领, 学生全过程主动参与教学, 创设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和真实的职业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职业世界中, 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项目教学过程以学生独立实施并完成项目为主线,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建构和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动态养成,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以职业实践为主线项目教学紧紧围绕完成项目、产品或者体验服务流程这个中心,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展开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收集、计划制定、方案选择、项目实施到成果评价全过程的实践、体验和参与, 学生既要了解项目的总体要求, 又要注意到项目的每个环节和具体细节;通过有效和有序的教学组织创造条件, 让学生在做中学、干中学和练中学, 培养学生在复杂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中项目选择与开发的基本原则

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课程教学目标三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工艺规范与技术标准, 选择具有明确主题和活动内容的典型项目。笔者结合《数控铣床操作》的教学, 认为教学项目的选择与开发至少要体现以下四个原则:

典型性即所选的项目可以是虚拟的, 但最好是来源于行业、企业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项目, 而且是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也就是说, 项目应该是“真问题”和“真课题”, 具有直观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特征。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项目和课题全部以企业生产的真实项目为载体, 或者以典型项目为基础进行二次开发, 而且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验收要求来评价学生完成的加工产品和作品。

综合性即以现实问题为项目内容, 一般不限于某一特定的学科, 而是围绕某个专题涉及多学科知识, 通过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 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有机融合。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所有教学项目均是知识与技能的有机整合, 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既包括理论讲解, 还有具体加工工作流程、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指导, 涉及《机械制图与识图》、《机械加工与制造基础》等多门学科领域的知识。

开放性即解决项目或任务的程序和方法不是唯一的, 能引导学生从多个方向去解决问题, 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防止形成定向思维。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对较为复杂的项目,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技术参数提供多个工艺流程和加工路线让学生选择和参考, 学生也可以自定加工方案并在动态仿真的基础上完成加工, 力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是多样化的, 以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

层级性即所设计的项目不仅要贴近学生, 使学生有兴趣, 而且在现有条件和环境下学生能够进行探索和完成, 这就要求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前后项目之间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性关系设计, 同时为学生的后续学习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在数控铣床的专业教学中, 教学项目的设计按照平面图形加工模块、孔加工模块、轮廓加工模块、凹槽加工模块和综合零件加工模块的顺序设计, 在每个模块中, 再按照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设计和开发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的一般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设计是课程实施的蓝图。项目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以项目为载体,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和实践主线, 通过项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来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优化教学过程。项目教学的教学流程如下表所示。

按照上述项目教学的基本流程, 现以《数控铣床操作》中的键槽铣削加工为例来探讨项目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教学项目导入教师要呈现与项目相关的职业情境, 提出项目完成的有关加工要求、生产条件与主要参数。在本环节, 教师要提供键槽铣削加工的相关零件图。学生通过识读零件图, 对毛胚材质、项目任务、尺寸要求、工艺标准和具体参数有初步了解和把握。

相关知识铺垫教师给学生铺垫和引入与解决完成本项目有关的概念、背景、理论知识和原理方法等。在本环节, 要求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建立局部坐标系概念, 了解坐标系偏移指令, 掌握键槽铣削的装夹与圆弧切向的进刀方法、刀具半径和长度尺寸等参数的设定以及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便于实施下一步的方案制定。

项目方案制定让学生借助查阅相关资料、手册, 收集信息, 制定计划, 完成任务书和实施方案, 明确小组分工, 教师要给予学生提供相关建议。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结合项目实施的任务、铣削加工的特点, 在考虑到工件装夹、尺寸精度、加工材质以及加工面的大小来合理选择有关工具、夹具、量具和刃具的基础上, 进行加工工艺分析和加工方案制定, 包括加工工艺路线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进行时间的大致分配, 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完成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实施学生根据拟定的加工方案和工艺流程完成任务,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并适时提供咨询和建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 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或策略, 而且对于复杂的教学项目, 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任务书的基础上, 完成基点计算、程序编制、模拟仿真、实体加工四个步骤。具体来说, 包括建立工件坐标系, 进行基点坐标计算;编制加工的相关主程序和子程序;对编制的程序三维模拟加工仿真和空运行,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教师提供完善意见;学生修订程序并在机床完成该项目的实体加工。

项目评价总结项目教学不是追求学习成果的唯一正确性, 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好”或“更好”。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 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共性问题和重点难题要予以深入分析和有效突破,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环节, 要求学生在项目完成后, 对照评分标准, 选择和使用相关的量具进行项目产品质量的自查自评和相互评价。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从项目的方案制定、程序编写、模拟仿真、项目实施、尺寸公差、操作规范和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并给出合理建议和改进意见。

相关理论拓展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 归纳总结出类似项目的一般实施过程, 并结合后续项目实施进行理论知识拓展、有关原理深化与技能拓展训练。在本环节, 要求教师在学生已经掌握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基础上, 就深度尺寸和较大凹槽的键槽铣削加工中涉及的诸如分层加工和循环指令编程等方法进行适时引入和拓展, 进一步对铣键槽这类典型项目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方案进行总结和拓展, 提出参数变量方式编制子程序和随时赋值调等实体加工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项目教学流程中的“知识铺垫”和“知识拓展”两个环节不是必备要求, 要视项目的层级关系、难易程度和后续学习的需要进行灵活处理。另外, 只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项目, 在项目实施时才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而对于培养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和专业方法能力的教学项目, 学生必须一一过关和掌握, 最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实施和完成。

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载体, 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摘要:项目教学法以项目实施为主线, 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自我构建, 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就项目教学法的基本特点、项目开发与选择的基本原则以及项目教学设计与流程进行了探讨, 并结合专业教学实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项目教学,教学设计,项目选择,教学流程

参考文献

[1]陈旭辉.浅议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5) .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 2007, (3下) .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朱明松, 王翔.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项目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建设项目开发流程 篇5

工程建设的前期阶段主要指的是在工程建设的初期,建设单位形成投资意向,通过对投资机会等的研究和决定,形成书面文件上报主管部门和发改委进行审批,进而立项的过程。主要包括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立项审批。

一、项目建议书(由发改委实施)

(一)项目建议书

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的初步分析;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

5、项目的进度安排;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估计。

(二)报送材料: 符合编制要求的项目建议书、审批请示及有特殊规定必备的附件材料。

注:若建设单位具有编制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的能力,可自行编制。如不具备自行编制能力,可先行实行监理招标及设计招标,委托具有编制能力及相关资格的监理单位或设计单位编制。监理及设计招标要及时备案。

二、办理《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由规划局实施)

(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申请人需向规划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原件1 份); 2、1:500 现状地形图(原件2 份,附电子文档);

3、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书面意见(原件 1 份,限政府投资项目。书面意见仅用于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

(二)非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的审批,申请人需向协办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3、建设用地预审(限需新征集体土地的建设项目)(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表》(原件1 份);

(2)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 1 份,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项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农用地的,还应包括补充耕地初步方案);

(3)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或书面意见(1 份,限政府投资项目。书面意见仅用于投资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合并审批项目建议书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

(4)标注有项目拟用地范围的1:1 万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份,建设项目跨乡镇的,申请人应分别在建设项目所涉及各乡镇 1:1 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标注拟用地范围。都市区范围内各区国土资源部门应无偿向申请人提供 1:1 万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底图供申请人复印)。

三、建设用地预审报预(国土资源局实施)

报送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原件1 份);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原件1 份,内容包括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选址情况、拟用地总规模和拟用地类型,项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农用地的,还应包括补充耕地初步方案);

(三)区县(自治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的初审意见(1 份);

(四)1:500 现状地形图(2 份)。

四、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审(由环保局实施)

报送材料:

(一)《xx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表》(原件2 份);

(二)环境影响登记表或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原件2 份,附电子文档);

(三)评估机构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评估报告(原件1 份,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申请人不提供技术评估报告)。

五、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由地震局实施)

(一)必须进行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

1、抗震设防要求高于《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定设防标准的重点工程、特殊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

2、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8km 区域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3、局部地质条件较复杂或者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低的地区

4、占地面积较大或者跨越不同地质条件区域的新建城镇、9 大型厂矿、港湾、企业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建设单位对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程序

1、建设单位持立项批准书和建设地址,征询地震主管部门意见,审定是否重做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评价区域范围,并征询评价单位的资质;

2、选择评价单位和签订评价合同;

3、建设单位协助评价单位的工作;

4、上报审批。

建设单位按合同收到《建设项目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立即上报当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评审,经过评审通过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送市地震局审核批准,确定抗震设防标准。建设单位最后收评价报告副本和审批副本转交设计单位,进行抗震设计。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发展改革委实施)

(一)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和研究工作依据;

2、项目设计方案及协作配套工程;

3、环境保护、防震、防洪等要求及其相应措施;

4、建设工期和实施进度;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式;

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报送材料: 除提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请示外,还需提交以下附件材料作为审批前置要件:

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2、建设用地预审报审材料(或国土房管部门已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审材料;

4、涉及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须由有关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七、项目审请报告核准(由发展改革委实施)

(一)报送材料: 除提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外,还需提交以下附件材料作为核准前置要件:

1、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

2、建设用地预审报审材料(或国土房管部门已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3、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审材料;

4、涉及国有资产或土地使用权出资的,须由有关部门出具确认文件。

八、立项(由发改委实施)

(一)政府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审批请示一式五份,并附相应的附件资料;

(二)用地预审需提交的申请材料;

(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需提交的申请材料。项目申请单位提交申请应为书面形式。

第二部分 工程建设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内容包括为勘察、设计、施工创造条件所做的建设现场、建设队伍、建设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报建,委托规划、设计,获取土地使用权,工程发包与承包等。

一、办理报建备案手续(由发改革委实施)

建筑工程立项后,建设单位应向建筑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报建备案手续。建设单位可持已下达的立项批文,到市建委领取《工程项目报建申请表》、《工程项目管理资质申报表》和《基建手续鉴证表》,按要求填写后,连同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职称证件(复印件)到市建委办理建设单位资质审查及报建登记手续。

报建申报材料:

1、《报建表》;

2、立项文件;

3、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4、资信证明;

5、投资许可证。

建设单位必须在报建后开工前向受理报建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批手续,领取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单位资格审查批准通知书。建设单位在办理完毕工程报建备案后即可在招标办通过招投标确定监理队伍。

二、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规划局实施)

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划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委托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设计总图,然后报市规划局审核规划设计总图。规划局可据此核定用地面积,确定用地红线范围,发给建设单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办理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下步可向市国土房管局申请土地开发使用权。到招标办通过招投标确定勘察、设计单位。

三、申请土地开发使用权(由国土资源局实施)

建设单位申请用地环节行政审批,应到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区国土房管部门递交申请。依法属市国土房管局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审批权限的,由区国土房管部门受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初步审查意见连同全部申请材料逐级上报。

国有土地划拨的审批由土地利用处主办: 申报材料包括:

1、身份证明(复印件3 份)

2、建设单位用地申请(原件3 份)

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原件/复印件3 份)

4、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其附件、附图(含规划红线图和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总平面布置蓝图或数字化图 1:500-1:1000)(原件1 份/复印件3 份)

5、地籍图(原件1 份)

6、实测地形蓝图或数字化图(1/500-1/1000)(原件3 份)

四、报审《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由规划局实施)

建设单位在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根据市规划局提出的设计要求,委托建筑设计院编制设计方案。

《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按以下条件实施:

(一)《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申请人需向规划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书面申请(原件1 份);

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 份,含室外综合管网设计);

(二)《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的审查,申请人需向协办部门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涉及消防事项的审查

(1)《建筑工程消防设计申报表》(原件1 份,须加盖申请单位印章);(2)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 份);

(3)设计单位消防自审小组自审意见书(原件1 份)。

2、涉及园林绿地指标事项的审查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 份,附电子文档);(2)1:500 绿化现状图(1 份);

(3)建设工程项目配套绿地布置总平面图及说明(2 份,附电子文档)。

3、涉及河道管理事项的审查(限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2 份);

(2)建设工程涉及河道部分工程设计方案(2 份);

4、涉及电力保护事项的审查(限在已建、在建电力设施保护范围和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法律、法规规定与电力设施应保持足够距离范围内建设易燃易爆、通讯设施、军事设施、机场、领导(导)航台、污染源等建设项目)

(1)建设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 份)。

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

(1)《xx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申请表》(原件 2 份);

(2)环境影响登记表或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报告书(原件2 份,附电子文档);

(3)评估机构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技术评估报告(原件1 份,建设项目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申请人不提供技术评估报告)。

五、初步设计审批(由发改委实施)

办理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批,申请人应先将初步设计图纸提交主办部门预审,主办部门收件后,应向申请人出具申请材料接收凭证,并自收件之日起 10 日内出具合格或需要修改的预审意见;出具需要修改的预审意见的,主办部门应一次告知当事人需要修改的全部内容。申请人应按照主办部门的修改意见对初步设计图说进行完善,直至预审合格。预审合格后,再向主办部门提交初步设计审批申请材料。

报送材料:

(一)主办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1、初步设计审查申请表;

2、初步设计图纸(经主办部门预审合格,下同);

3、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及红线图;

4、建设工程规划用地许可证及其附件;

5、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深度以上)及其质量审查合格意见;

6、依法应当招标的勘察设计项目,应提供招标情况备案书;

7、投资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核准或备案文件;

8、勘察设计合同。

(二)公安消防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1、建筑消防设计防火审核申报表;

2、初步设计图纸(结构专业图说除外)。

(三)园林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初步设计总平面图、绿化布置图,有建筑屋顶或平台绿化的还需提供建筑专业图纸。

(四)气象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初步设计总平面图、建筑及电气专业图纸。防 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材料包括:

1、建筑设计说明;

2、防雷平面图;

3、电气设计说明;

4、结构设计说明;

5、建筑物正立面图;

6、电路总平面图;

7、防雷产品的相关资料及备案手续。

(五)市政部门(xx市市政管理委员会)要求的申请材料: 初步设计图纸。

(六)交通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初步设计总平面图,涉及交通设施部分的工程的初步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说明。

申请人提交上述材料时,按部门分类成套提供。

六、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批(由建委实施)

附报送由有资质的单位编制的项目总投资概算报告及审批请示外,还需提交以下附件:

(一)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所完成的项目初步设计全套图纸及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概预算编制资质单位的项目投资概算表。

七、施工图设计审批(由建委实施)

初步设计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进行施工图设计,并将施工图报市建委审批,然后由市规划局发建筑核位红线。施工图设计审批通过后,建设单位同时办理公安消防、园林、气象、人防、市政、交通等部门的手续,可到招标办组织办理材料、设备供应商的招投标手续,并向财政交纳相关建设费用。

申请人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后,由规划部门单独审批:

(一)书面申请(原件1 份);

(二)施工图(2 份,附电子文档,建筑工程限于建施图);

(三)土地权属证件(复印件1 份);

(四)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原件 1 份);

(五)计划文件(原件 1 份,国家或市政府规定需要计划的建设项目);

八、建设单位招投标(由工程招投标办实施)

施工发包前,建设单位应当持立项批准文件等有关材料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发包方式备案手续。

(一)提交资料目录

1、建设工程发包方式备案表(原件1 份)。

2、建设工程立项批复或备案手续(复印件1 份);

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复印件3 份);

4、满足施工要求的建设资金证明材料(复印件1 份);

5、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书(复印件2 份);

注:

1、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还应提供邀请招标备案表或直接发包备案表;

2、提交复印件时还应提供原件。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招标公告应当在“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的分网站“xx市建设工程信息网”()上发布,也可以同时在依法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上发布,在不同媒介上发布的招标公告的内容应当一致,发布时限应不少于3 个工作日。

招投标按如下方式进行:

1、报建(县政府行政审批服务大厅)。需要的资料有:

(1)建设项目立项批复;(2)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资信证明;

(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备案书。

2、确认招标方式。

3、填表:

(1)邀请招标 《xx市建设工程报建表》、《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申请表》、《xx市建设工程邀请招标备案表》、《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机构资格备案表》或《自行招标备案表》、《xx市建设工程 27 招标文书及招标文件备案表》

(2)公开招标 《xx市建设工程报建表》、《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申请表》、《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机构资格备案表》或《自行招标备案表》、《xx市建设工程招标文书及招标文件备案表》

(3)直接发包 《xx市建设工程报建表》、《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申请表》、《xx市xx县建设工程直接发包备案表》

4、由县建委将邀请招标或直接发包的项目报区政府审批。

5、建设单位或招标代理机构编制招标文件(直接发包的除外),报县招标办备案。

6、按招标文件要求进行资格预审、答疑等

7、开标:发出招标文件 20 个工作日方后可进行开标。(在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交易大厅)

8、中标结果公示(2 个工作日)

9、发出《xx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情况备案意见书》(县政府报建大厅)

10、由建设单位向中标单位发中标通知书

11、签定施工合同(收到中标通知书后30 日之内)

12、缴费

(1)建设工程综合服务费(2)工程定额测定费(3)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

九、办理质量监督及安全监督(由质监站和安监站实施)

(一)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注册所需材料:

1、施工、监理单位中标通知书

2、施工图审查报告和批准书

3、施工合同

4、监理合同

5、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登记表(质监1-2)

(二)办理建筑工程安全报监材料:

1、建筑施工安全监督书

2、工程中标通知书

3、工程施工合同

4、建筑业企业安全资格证书

5、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手续

6、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全上岗证

7、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计划书。

十、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市重点建筑项目、国家和市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以及跨区、县(市)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向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其他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向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一)申请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申请开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已经办理建设用地批准手续;

3、已经取得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

4、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纳入投资计划的,已经列入计划,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5、已经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已经取得抗震审查合格通知书;

7、已经取得建筑工程消防审核意见书;

8、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其他技术资料;

9、已经按规定办理招标手续,确定了施工企业并已签订合同;

10、已经办理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手续;

11、已经按规定缴纳前期工程有关税费。

(二)办理施工许可证需报送材料:

1、填表:施工许可申请表

2、办理质监、安监手续

3、签定文明施工合同(包括项目经理、施工员、质监员、安全员等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押证,施工现场从业人员名册)

4、签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附流动人口登记册)

十一、报送开工报告暨年投资计划申请文件

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建议书的申报程序向市发改委报送开工报告暨投资计划申请文件。

(一)开工报告的主要内容 :

项目初步设计批准的总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初步设计批准的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项目当年需建设的规模和建设内容; 项目当年需要的工程投资及资金构成; 工程监理及重大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组织情况、书面报告。

(二)所需附件 :

1、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项目资金来源中除市级以上财政性资金外的其它资金当年的到位情况证明;

3、监理公司资信证明;

4、招标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及发包方案。

第三部分 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建设单位为了保证项目施工顺利进行需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的管理和施工阶段的管理,其中在施工阶段的管理主要值的是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质量控制。

一、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准备阶段

(一)图纸会审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主持,监理单位参加,设计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以达到明确要求,彻底弄清设计意图,发现问题,消灭差错的目的。然后再由建设、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施工图进行会审,作出会审(审核)记录,最后共同签章生效。

(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现场准备

1、施工现场的补充勘探及测量放线

2、施工道路及管线

3、施工临时设施的建设

4、落实施工安全与环保措施

二、工程建设项目组织施工的管理

(一)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控制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所动用的人力和施工设备是否能满足完成计划工程量的需要;

2、基本工作程序是否合理、实用;

3、施工设备是否配套,规模和技术状态是否良好;

4、如何规划大型机具、设备、材料运输通道;

5、工人的工作能力如何;

6、工作空间、风险分析;

7、预留的清理现场时间,材料、劳动力的供应计划是否符合进度计划的要求;

8、分包商选择与工程控制计划;

9、临时工程施工计划;

10、合同管理、技术资料管理、竣工、验收计划;

11、可能影响进度的施工环境和技术问题。

(二)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

投资控制指的是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根据项目的投资目标,对项目实行经常性 的监控,针对影响项目投资的各种因素而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等措施,随时纠 正投资发生的偏差,把项目投资的发生额控制在合同规定的限额内。

作为建设单位,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

2、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方法与步骤

3、工程价款的结算

4、工程变更的控制

5、索赔

(三)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

1、事前质量控制 即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控制。它是指在各工程对象正式施工开始前,对各项准备工作及影响质量的各因素和有关方面进行的质量控制。也就是对投入工程项目的资源和条件的质量控制。

2、事中质量控制 就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过程,重点控制工序质量。

3、事后控制 它是指对于通过施工过程所完成的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的最终产品(单位工程或工程项目)及其有关方面的质量进行控制。也就是对已完工程项目的质量检验、验收控制。

第四部分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与保修阶段

一、竣工验收及备案

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是验收环节的主办事项,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办部门)负责实施。

申请人申请办理主办事项,应向主办部门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主办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1、《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申请书》;

2、《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

3、《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4、《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报告》;

5、《建设工程档案验收意见书》;

6、《xx市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7、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竣工报告书》;

8、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评价报告》;

9、勘察单位出具的《勘察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10、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文件质量检查报告》;

11、施工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12、施工单位提供的建设单位已按合同支付工程款的证明。

(二)城市规划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1、建设工程竣工图(其中建筑工程只提交建施图);

2、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测量绘制的 1:500 建设工程竣工实测地形图;

3、具有相应资质的测绘单位编制的房屋竣工测量报告。

(三)公安消防部门所需申请材料:

1、初步设计消防审核意见书;

2、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出具的施工图审查合格报告。

3、建筑工程消防安全质量验收报告表(附建设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质量合格承诺书》、设计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施工图消防设计质量合格承诺书》、施工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消防施工质量合格承诺书》、监理单位出具的《建设工程消防质量监理合格承诺书》)。

4、填写《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申请表》,表上须加盖建设单位公章。

5、消防工程施工企业资质等级证书,应注明“此件与原件核对无误”,并加盖施工单位公章。

6、填写《消防产品选用清单》表格,并提供产品合格证明。

7、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施工图

(四)环保部门所需申请材料(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分为环保验收或环保预验收):

1、环保验收:

(1)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

(2)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或环评机构编制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验收调查报告(填写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登记卡的建设项目,申请人不提供此项申请材料)。

2、环保预验收: xx市建设项目环保预验收申请表。

申请人提交上述材料时,应按部门分类成套提供。申请人不再单独向协办部门申请规划、消防、环保验收。

二、工程保修

工程保修期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工程在保修期限内出现质量缺陷,建设单位应当向施工单位发出保修通知。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到现场核查情况,在保修书约定的时间内予以保修。发生涉及结构安全或者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紧急抢修事故,施工单位接到保修通知后,应当立即到达现场抢修。

发生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缺陷,建设单位或者房屋建筑所有人应当立即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由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保修方案,施工单位实施保修,原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负责监督。

设备研发项目风险管理流程和重点 篇6

【关键词】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流程

引言

企业风险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企业发展的多样化和多元化,都造成企业风险系数的增加和风险因素的增多。目前,企业风险除了一些自然灾害造成的企业财产损失、业务中断以外,还有一些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财务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等等,都在威胁和影响企业持续有效的发展,加强企业全面的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成为了企业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一)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及时的发现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管理和解决,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的发生或者降低风险损失。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为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提供了基本的依据,同时对初始信息的收集必须是贯彻始终的,涉及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是持续进行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风险收集管理系统和部门,及时的对企业市场风险、战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调控、政策变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全面的了解企业发展中各个部门的信息以及存在风险的初始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环境。

(二)进行风险评估。在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后,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评估各个部门提供的信息的风险系数,按照业务流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通过风险评估,能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和改善,降低企业风险值。

(三)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在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以后,根绝各类风险的优先等级,结合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企业的战略目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承担、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的调控,在降低企业风险的同时,尽可能的将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措施,对于企业风险控制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风险管理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企业管理的初始信息、风险评估和企业战略目的的发展而发展,所以必须要定期的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风险管理策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企业在制定合理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后,要针对风险系数的高低,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降低、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要结合实际,要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技术条件、技术手段等,必须要做好全面的措施和手段以后,才能有效的、科学的解决。

(五)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企业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发展。所以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方案必须是为企业服务的,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经济效益。在对企业风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抓住重点,并加强监督和改进,促进企业发展。

二、设备研发项目的风险因素

(一)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企业风险中占据比例较大的一个风险系数。但是技术风险对不同企业造成的损失也会不同。对于一些以技术为主的企业,技术开发、实施的失败都有可能直接导致企业的倒闭,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发展。但对于某些企业的风险不大。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足引起的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在市场发展中,受市场结构、受市场体制、企业之间竞争程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市场风险在企业发展中,所潜在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加强市场风险的评估,及时的了解市场定位和市场体制等,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发展策略和政策,成为了促进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经济风险。经济风险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成本,因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企业的资金不能及时的攻供给,导致企业项目不能及时有效的开展,造成损失,甚至导致企业项目的失败。 对企业经济风险的管理要结合企业发展成本、资金周转、融资风险等多方面,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四)管理风险。管理风险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不当造成企业损失。主要表现有:对企业项目管理不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合理,企业发展不协调等,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五)环境风险。企业的发展除了上述的风险以外,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宏观的经济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等,都能给企业项目造成巨大的影响,威胁到其发展。

三、设备研发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

设备研发项目风险管理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结合上文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流程,在对研发项目风险管理中,将重点集中在技术、人力、进度等风险管理方面,尽可能的降低企业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技术因素。技术难度与复杂程度,技术的难度越大,复杂程度就越高,研发项目的风险就越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研发项目在研究過程中往往难以估计最终的技术成果。

(二)人力资源因素。从管理的角度看,研发项目人力资源的风险因素有以下几种:对设备项目信息了解不足,影响了科学与民主的决策水平;公司组织架构的稳定性及关键骨干人员稳定性;研发项目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管理层重视程度;项目经理综合管理水平;设备研发组织成员的总体实力和能力;项目团队成员综合素质及团队的沟通、协作水平。

(三)进度因素。时间是项目管理三重约束之一,项目计划如何制定得有效,项目进度如何控制得当,能否按照预定目标进行,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与计划不相符时,如何有效的采取纠正措施等,以保证项目如期进行。

作者简介

浅析房地产开发流程 篇7

一、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及资质

房地产开发企业, 应向当地工商管理行政部门申请登记, 并取得营业执照。之后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没有资质证书不能从事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一般情况下, 先取得暂定资质, 随着房地产公司的依法经营, 业绩的产生, 不断提升资质等级。

二、项目的选址

房地产开发企业首先要选择地块。所选择的地块要符合消防要求, 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有资质土地测绘部门编制《项目选址勘界报告》后, 要先后得到消防、规划 (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批复 (预审) 意见。取的规划部门关于选址的批复意见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后, 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即可开展征地工作, 完成征地补偿相关工作后, 进行土地的招、拍、挂工作, 并与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出具“建设用地批准书”, 进而可到规划部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的选址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征地成本和开发经营的利润空间, 是房地产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项目的立项

即项目在发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而取得立项批文。项目核准或备案的要件包括项目申请报告 (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完成)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意见 (土地预审意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 ;规划部门的批复意见 (选址意见书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 ;环保部门出具的意见 (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审批表, 并经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论证通过) 。

四、项目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

按照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符合开发意愿、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对拟开发项目进行规划和施工图设计。项目规划经规划部门审查通过后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施工图经有资质的图纸审查中介机构或建设主管部门下设的图纸审查中心审查, 获得《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同时, 项目施工图还要及时向消防和气象主管部门报审, 确保消防及避雷系统符合有关要求。

五、项目的招标

主要是指规划设计、地质勘察、施工和监理公司的招标。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上述各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也可以自行组织确定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和监理公司。但是工程施工招标, 一般情况下必须由招标代理公司组织, 在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交易大厅”中进行, 最后向中标单位发出由建设主管部门、招标代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方签章的中标通知书, 中标的施工企业应及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六、项目的管理

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 就具备了基本的开工条件。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四控两管加协调”, 也就是要做好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好合同和信息, 协调好监理公司、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安全文明施工等相关方的关系, 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项目的施工。同时,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主要事项记录在项目开发手册中, 定期报送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

(一) 施工许可证的取得。在依法取得立项批文、建设用地批准书、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图纸审查合格证、中标通知书等房地产开发的要件, 规范签订规划设计、监理及施工合同后, 并按照规定缴纳农民工保障金、社保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规费, 在开发建设资金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 可到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手续。

(二) 在项目开工建设前, 应及时与人防部门沟通, 按照规定建设人防工程或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与税务机关沟通, 及时申报相应的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三)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设计单位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 严把安全关、质量关, 确保工程进度, 不断优化设计、节约成本, 整合资源, 强化信息管理, 致力于打造优质工程, 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四) 商品房实行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开发企业具备预售条件后, 可以申请预售。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 可以进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 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应当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的压力。

七、项目的竣工

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并由其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 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 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单项工程质量验收、拆迁安置方案及物业管理等执行情况。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否则, 不得交付使用。通过竣工验收后,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及时到建设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竣工备案。

(一) 物业管理。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 国家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 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物业管理企业接受物业时, 应对物业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以及建设单位移交的资料进行查验, 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验收手续。

(二) 商品房销售。

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要载明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价格、交付日期、质量要求、物业管理方式及双方违约责任等。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 向购买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 承担商品房保修责任, 还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软件开发流程方法探析 篇8

1 国内外软件工程理论应用现状

国外的软件工程理论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印度。印度作为亚洲最大的软件外包大国之一,其软件工程的思想在软件开发流程中的应用是比较好的。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已经完全成为一个流程化的过程。其软件开发行业30%以上的编程人员的流动性对软件开发工程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可见他们的编程规范及流程规划的水平。从以下特点之中可以找到其软件开发行业发展如此成熟的答案[2]。(1)流程重于项目;(2)软件质量管理独立于研发部门,专门检查研发部门的开发流程是不是按照既定流程走,如果软件质量管理人员觉得流程不对,会直接上报高层,项目肯定就此停止;(3)所有的东西(包括草稿)都有文档,详细文档要求达到只有这个文档就可以编码的程度,一般写文档时间占60%,编码时间极少;(4)有各种详细的同行评审,包括项目组内,项目组件以及与客户之间的沟通。而中国相对于印度而言差距很大,这种差距不在于研发技术是否先进,而是在于软件工程的思想重视与运用水平的差距。从开发团队上来看,中国的开发团队人员过少,仅仅是″作坊式″的开发方式,软件的生产速度、产量和品质上都与印度等国家差距日渐变大[3]。因此,从根本上重视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严格执行软件开发的规范流程,将是改变我国当前软件开发现状的有效途径。

2 软件系统开发流程分析

典型的软件过程有Waterfall Model(瀑布模式)、Iterative&Incremental Model(反复渐进模式)和Spiral Model(螺旋模式)[4],无论采用哪种模型方式,软件开发过程最起码要包括支持软件整个生命期的活动。基本的生存周期包括软件计划、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单元测试、综合测试、移交及软件维护。

由此可以看出,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开发流程的第一步,是软件开发最首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软件设计和开发的一切流程。如果需求分析工作不到位,将会导致与用户要求存在偏差的严重后果。国内软件企业对需求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低于流程中的设计和开发。国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小软件企业将70%的时间花在软件设计开发上,需求分析过程只占整个流程中的l5%。相比之下,国外开发企业是40%的时间进行需求分析,比设计开发时间还多10%[5]。需求分析阶段要根据软件开发需求特点确定采用何种软件工程方法进行设计。目前比较典型的方法有结构化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基于构件的方法、基于A-gent的方法、基于净室技术[6]以及基于敏捷技术的方法等。由于后三种方法相对是针对某些特殊用途而产生的,适用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仅对主要的三种方法在操作单位、方法特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基于组件和面向对象的方法更适合于当前复杂的开发应用,成为当前的主流方法。如图1所示需求分析阶段还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确认和需求复合等工作。对于设计阶段而言,包括总体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同时形成相应的文档。然后进行编码的实现,综合全面的测试,包括单元测试、系统间测试、系统整体测试、性能测试、极限测试以及上线的运行测试等,最后进行文档、培训和维护的工作。中间某些环节会根据实际的用户需求的改变进行反馈,修改和完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件工程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发展。为了设计出大规模、复杂度高的软件,必须有更高水准的结构设计技术。目前越来越受到软件工程研究者关注的是把对象群作为角色、将各种角色进行拼装组合的技术。不管是已经出现的技术,还是行将推出的方法,十全十美的软件开发方法是难以寻觅的,真正实用的技术或方法往往是多种开发方法的结合。

摘要:首先对国内外软件开发理论的应用现状作了比较,然后重点分析软件系统开发流程,综合分析比较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阶段。

关键词: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流程

参考文献

[1]Meyer B.Object-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姜火文.软件工程方法的演进.北京:科技广场,2005,(5):114-115.

[3]李蕾.企业未来的软件架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北京:电脑知识与技术,2005(33):60-62.

[4]李松领,金蓓弘.软件过程的比较框架研究.北京:计算机科学,2004,31(5):72-76.

[5]伍晏.软件开发结构化处理初探.北京:企业技术开发,2005,24(10):55-56.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 篇9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步骤和原则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步骤 (1) 需求调查分析; (2) 岗位能力分析; (3) 工艺流程与工作任务分析; (4) 确定培训目标; (5) 设计培训模块, 确定教学内容; (6) 编制教学计划; (7) 选用或编写教材。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原则 (1) 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培训目标、不同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作为企业在职职工, 各自的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 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就要掌握职工学员的特点, 分析他们的兴趣、需要, 让其主动参与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 应根据学员不同的初始知识、经历与工作经验分层教学, 量身定制阶段目标、计划、教学方案、辅导方案和管理方法, 进行灵活考核与评价, 使其发挥主体作用, 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 实用性原则。对于企业职工, 培训总体目的是提高技能与技术能力, 使之胜任岗位工作和适应变化。具体包括: (1) 补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技术; (2) 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3) 解决工艺中的难题及新问题。因此, 课程应注重实用, 针对职工必须具备的岗位知识和能力组织教学内容, 以工艺流程为中心展开教学, 围绕工艺、设备、管理与技术, 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管是情境教学, 还是项目教学, 都要以实用为主;无论是总目标, 还是分目标, 都要力求具体化, 有针对性, 有明确的内容。 (3) 工艺中心原则。根据工艺流程, 按产品形成的阶段需要组织编排课程, 并将岗位能力的形成融入其中。把培训内容按工艺阶段要求分成几个单元, 一个单元可以是工艺流程中的一个操作单元, 也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 并将知识点融入其中。 (4) 前瞻性原则。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提高, 生产工艺复杂度增加, 技术含量提高, 要解决由此产生的技能与工艺难题, 必须具有技能创新能力。仅仅熟悉原有的生产方式与技能, 而不能将新的生产要素融会贯通于生产中去, 不能用新知识、新技能进行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靠机械地模仿与照搬, 这样的职业素质当然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变迁与演化。因此, 培训内容应体现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 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趋势, 既要立足于企业当前实际, 也要面向企业的未来发展。在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加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下面以轴承专业课程开发为例进行说明。

需求调研与岗位能力分析

轴承是标准件、基础件, 用量大, 应用广, 我国有许多专门的轴承生产厂家, 并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如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等。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受浙江五洲新春集团 (绍兴新昌) 委托, 为其培养在职学员, 授课形式为函授, 学历为大专, 学制为三年。为此, 学校与企业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 邀请的企业人员有各轴承厂技术人员、车间主管、人力资源部门 (培训部门) 主管与教员、厂领导、总工程师、技术能手、一线工人、新昌轴承协会主管、新昌劳动局主管培训领导;校方参加人员有骨干教师和主管领导等。

根据培训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以及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变化的需要, 在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确定课程内容, 并共同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作出必要的规定。

轴承零件一般加工工艺: (1) 套圈: (棒料) 下料—冷 (温) 挤压成型—车削—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2) 滚动体:冷镦—光球—热处理—表面强化处理—硬磨—初研—精研1—精研2。

金属保持架总的加工工序是:下料—冲压—机械加工。随尺寸及精度不同差异较大。

轴承总的加工工艺流程是:轴承加工准备 (选材、坯料准备) —轴承加工 (套圈、滚动体、保持架加工) —轴承装配与检验。

根据轴承加工工艺流程, 确定岗位要求为:具备轴承材料及其热处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轴承生产加工工艺;具备编制轴承生产计划及组织轴承生产的能力;掌握生产轴承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敬业精神。

厂方对培训职工的要求是:基础扎实, 知识面广, 能够处理轴承生产流程中各方面的问题, 具体面向岗位是车间班组长、高级技工、车间调度, 并作为车间主管的后备力量。

知识与能力要求是: (1) 基础知识方面: (1) 能够看懂图纸的公差、技术要求、标注说明; (2) 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着重掌握轴承钢的材料与热处理工艺; (3)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主要是车削、磨削加工内容; (4) 专业英语, 看懂关于轴承的英语技术说明书。 (2) 车间质量管理与控制: (1) 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 (2) 知道控制计划和生产计划如何做; (3) 现场质量控制, 如5S、6S管理, 科学小组, 质量控制点如何建立, 展板管理, 质量分析报告; (4) 统计技术, 利用方差等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5) 轴承流程工艺管理。 (3) 轴承质量分析与控制: (1) 零件失效分析, 知道产生原因及采取什么手段进行控制; (2) 轴承的安装与检测, 掌握检测方法与工具, 包括仪表测量工具。 (4) 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 (1) 懂得机电维修知识; (2) 懂得数控技术与液压原理; (3) 能够对轴承生产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维修。 (5) 素质教育: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轴承专业函授培训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与考核

授课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教室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教学计划, 定期面授辅导, 根据不同内容, 确定是在校面授还是在企业现场面授。安排现场工艺流程及设备内容的大作业,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项目, 让学员在企业完成, 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 也可以在学校车间里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毕业设计完全根据现场工艺和设计制造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命题。

课程考核要个性化、实用化, 围绕实际工艺问题的解决及创新进行。第一, 考核内容要综合化、开放化、全面化, 不仅要考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 还要考查学员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创新能力;不仅要看结果, 还要注重过程, 并把企业评价标准和方法融合到学员学业评价中,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 考核方式多样化。在考核过程中采用考试客观评价与教师评价、学员自我评价、车间班组评价相结合, 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现场操作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第三, 实行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综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是考核学员在函授过程中完成各个课题的情况, 包括学习态度、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作品。

基于工艺流程开发职工培训课程, 可以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 既可提高职工素质, 又可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摘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 要开发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方案, 坚持个性化、实用性、前瞻性和工艺中心原则, 调研企业需求,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课程模块与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管理、综合考核。

关键词:工艺流程,课程开发,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胡绍兰.谈企业发展中的在职培训[J].教育与职业, 2007, (1) .

[4]郜岭.现代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1) .

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研究 篇10

企业的开发管理流程仍然采用串行开发模式, 并且流程中存在重复、繁琐的管理制度,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和项目开发投入。因此, 价值工程和并行工程的引入, 对企业产品开发投入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黄锁成认为工程研发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就是预算的管理、优化、控制与跟踪。企业应做到以预算管理为主, 以过程控制和闭环控制为辅,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并在项目团队中培养、落实全员全时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加强工程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战斗力, 宏观掌控整个工程研发成本的总投入。

1.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法 (ValueEngineering, VE) 又称为价值分析 (Value Analysis, VA) , 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 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 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 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 提高对象的价值。杨海雄从通信制造业的角度出发, 通过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 关注研发成本控制要点等措施和方法, 以达到降低研发成本的目的。

2. 并行工程

1988年美国国家防御分析研究所 (IDA—Institute of Defense Analyze) 完整地提出了并行工程 (CE—Concurrent Engineering) 的概念, 即“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 (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 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并行工程与传统的串行工程相比, 在工作方式和人员参与互动性上有所不同。并行工程强调人要面向整个过程或产品对象, 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设计, 还要考虑设计的工艺性、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可维修性等, 工艺部门的人也要同样考虑其他过程, 设计某个部件时要考虑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所以整个开发工作都要着眼于整个过程 (process) 和产品目标 (product object) 。从串行到并行, 是观念上的很大转变。

并行工程更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建立各部门决策者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 通过各部门相关人员及时的资料共享和互动模式, 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工作氛围更为融洽、工作条理更加清晰。在整个项目中, 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绩效, 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早期就被发现, 并得到解决。

并行工程有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时间、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优点。其中降低成本是并行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首先, 它可以将错误限制在设计阶段。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产品寿命周期中, 错误发现愈晚, 造成的损失愈大。其次, 并行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反复试制样机”的做法, 强调“一次达到目的”。这是靠软件仿真和快速样件生成实现的, 省去了昂贵的样机试制。最后, 由于在设计时预先考虑到模具加工、装配、检验、维修、现场操作等因素, 减少产品及模具制造、试制过程中的出错率, 上市后的运行费用也会降低。所以, 产品的寿命循环价格就降低了, 既有利于制造者, 也有利于顾客。

3. 开发成本控制措施

(1) 开发过程流程再造。

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 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制造等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同步沟通。将各部门人员放到一起可使很多工作并行进行, 从而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从项目开发的部分重要阶段进行优化, 即在图纸、工艺设计的同时即进行生产准备, 如模具制造。图1是项目采用并行工程后缩短开发周期的示意。

现将原本先确定2D图轴再进行3D设计的流程, 转变为2D设计和3D数模同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由2D设计师和CAE/CAM设计师经常相互比对验证, 在确保图纸同时开发准确性的前提下, 使设计理念和方法一致, 减少待工现象, 缩短开发周期。

(2) 采购件标准化、通用化。

(1) 模块尺寸简化。按照产品特点、造型难度, 简化现有产品的模块尺寸和材质, 合并相同材料、相近尺寸的模块, 从而减少模具模块的品种和库存数量, 缩短采购乃至整个项目开发的周期。模块尺寸的简化不仅对当前的生产有指导性意义, 而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预防和控制不必要的复杂性的发生。

(2) 辅助工装通用化。工装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产品模具设计的特点, 因每个产品的外观形状不同, 而使带型腔的模具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但是除此之外, 在模具设计时还需要设计许多尺寸不同的工装, 例如顶杆、垫板、压头螺丝等。现在设计阶段时, 尽量借用已有的模具工装, 或者将功能相同、尺寸相近的工装通过优选、简化, 统一为一种或几种规格, 扩大使用范围, 使辅助工装通用化, 而不另外制作新尺寸的工装。这样不仅能减少新工装的制作费用和周期, 也有利于今后批量生产时工装的库存准备和存储管理。同时, 在模具装配时, 避免因工装尺寸搞错而发生装配失误。

(3) 原材料现有化。产品材料为汽车用特殊合金钢, 一般国产材料的采购周期为3个月, 德国进口材料的采购周期更长, 一般为6个月。如果新产品的材料不同于A公司现有产品的原材料, 仅等原材料到位就要3~6个月。这对一个产品开发项目而言, 无疑严重拖延了开发进度。采用现有材料不仅能排除材料采购等待周期, 也因为是企业已使用的材料, 技术人员对材料的性能特点更了解, 对制造成的产品质量更有把握, 进而降低因材料原因而导致项目的失败率。

(3) 高科技仿真技术应用。

基于有限元法DEFORM有卓越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模拟引擎在大变形、行程载荷和产品缺陷预测等方面同实际生产保持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度, 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的成形仿真软件。

应用高科技仿真技术主要可以通过软件模拟预先得知产品试制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错误, 避免多次试制的成本。在采用计算机CAE/CAM分析软件时, 可通过预先设置有关参数, 模拟生产过程和产品生成原理, 预计产品在设定的条件下, 最终确定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避免因多次重复实物试制而产生的项目成本投入。

通过CAE对模具受力中边界条件的设置, 获得坯料反作用力的加载。采用单增量步的模拟就得到足够精确的应力, 为分析模具的使用寿命提供参考依据。预测设备打击吨位, 结合生产成本因素, 选择、指定合适的生产设备。

通过产品制造工艺仿真和模具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系统完善和提升关键产品的锻造技术, 从而优化成形工艺, 提高模具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公司实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不断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

4. 结论。

本文通过优化项目研发流程, 使项目在投入经费、开发周期等方面比之前完成的项目有更好的效果: (1) 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设计阶段、产品试制阶段的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 结合现代化高科技分析软件, 采取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试制次数、提高试制成功率等措施, 最终达到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的目的。 (2) 从项目整体角度布局, 以并行方式等方法优化企业流程, 使企业形成了一套项目流程的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在按照该方案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和进程的同时, 能更好地互相配合, 有机结合在一起, 改善了公司项目管理上的纷繁状况, 也为今后完善相关的项目开发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项目开发流程 篇11

[关键词] 风险 识别 矩阵 方法

一、引言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起点,也是风险管理者首要的或许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它是在各类风险事件发生之前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系统、连续地辨认和鉴定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辫认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有哪些并确定各种风险的性质。只有通过风险识别发现项目隐含的各种潜在风险,才有可能进行风险度量、评价并选择最适当的风险管理对策,避免被动自留风险而给项目带来损失。

早期的风险识别主要是依靠风险管理者个人的工作经验进行。1978年,Boehm认为依照风险源清单( Risk Checklist),可发现项目中大多数严重的风险因素。1993年,Marcin等提出了“基于分类的风险辨识”思想。1995年,Haimes等提出了“层次全息模型(HHM)”风险辨识思想。2001年,Schmidt等认为有效的风险因素序列有助于项目管理者把握风险的本质和类型。

现有的风险识别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静态的风险识别方法,如财务报表分析法、分类结构法、风险源清单、风险档案表、条件——转换——后果(Condition- Transition- Consequence)图等;二是动态风险识别方法,如流程分析法、阶段风险报告法等。在实践中,管理者往往通过权衡风险辨识成本与收益的关系选用合适的辨识方法。

项目活动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在活动实施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着同一类别特征的风险,比如因人的因素引起的风险,但其质和量可能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类别特征的风险在项目实施的同一阶段也可能同时存在,从而呈现出一种不同类别特征的风险与项目活动实施不同阶段动态交织的复杂局面。因此,需要寻求一种能够同时对项目活动各类风险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均能够进行系统识别的结构化方法。

二、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的风险识别矩阵原理

1.风险识别的分类结构法与流程分析法

分类结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是按照某种特征,运用风险源清单或风险档案表,对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系统归类的风险识别方法。运用该方法时首先要确定风险的类别特征,并对其进行清楚的界定;然后,要制定项目风险清单或风险档案表。本方法以风险的聚类性与复合性特征为基础,符合风险识别的分类分层识别原则。

流程分析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风险识别方法。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图展示项目活动实施的全过程,对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逐一进行调查分析,运用风险源清单或风险档案表等确定项目风险的一种方法。这种风险识别方法基于风险的动态性特征,符合持续动态识别的原则。

以上两种风险识别方法易受风险源请单和风险档案表的影响,可能误导管理人员只注重风险源请单或风险档案表中的潜在问题,从而忽视了检查表以外风险的存在,使风险识别的全面性不足,以至留下隐患。

2.风险矩阵的风险识别方法

风险矩阵是在项目实施之前,对项目风险(风险集)进行系统识别并对项目风险(风险集)重要性进行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改进策略的一套系统性、预防性的结构方法。这种方法是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ESC. Electronic Systems Center)于1995年4 月提出的。1996年以来,ESC的大量项目都采用风险矩阵方法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为了改进风险矩阵方法的应用,美国的MITRE公司还开发了一套风险矩阵应用软件,能够自动交叉检查风险矩阵所分析出的风险等级。在ESC所提出的风险矩阵中,风险矩阵的栏目包括需求栏、技术栏、风险栏(risks)、风险影响栏、风险概率栏以及风险等级栏等。

项目风险是指某些不利事件对项目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或可能遭受的损失。在风险矩阵中,风险是指采用的技术或工程过程不能满足项目需要的概率。风险矩阵识别项目风险的主要思想是通过考察项目需求与技术可能这两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来分析辨识项目是否存在风险,如果可采用技术不存在或不够成熟,从而不能满足需求则表明项目在这有方面存在风险。需求栏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高级操作要求和项目管理需求,前者如项目操作要求文件,后者如项目管理指南中所列出的需求方面。技术栏列出了根据项目具体需求可以采用的技术。

风险矩阵通过对项目需求栏与技术栏的比较来确定项目活动是否存在风险。但如何确定项目需求和项目技术,对于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而言,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外,该方法并不适用于大量的非技术类风险的识别,正因为如此,风险矩阵目前多用于工程技术类项目的管理,因为这类项目的需求与技术比较容易判断。

3.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矩阵

通过对风险识别的分类结构法、流程分析法以及风险矩阵方法的分析,根据项目实施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识别的要求,基于实施流程与分类结构的风险识别矩阵方法的原理可以这样进行描述:首先,对原始风险矩阵风险识别的部分进行重新构造,即风险矩阵中的项目需求栏作为矩阵的列向量,风险矩阵中的项目技术栏作为矩阵的行向量。然后,风险矩阵的列向量以项目实施过程的时间维度即不同实施阶段表示,风险矩阵的行向量以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类别特征表示。这样,行向量与列向量的交叉之处就是不同的风险类别特征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产生的具体风险项。

这种风险识别矩阵主要考察项目实施的进程阶段与项目风险的类别特征两个维度,以此为基础来辩识项目实施的某阶段是否存在某种特征的风险,从而能够系统、持续地对不同类别的项目风险项进行动态识别。另外,由于项目风险识别的流程分析法与分类结构法都是比较成熟的方法,因而本方法在具体操作上也是可行的。风险识别矩阵见表1。

表1 基于流程分析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矩阵表

另外,利用矩阵分解的思想和方法,如果将项目实施阶段和风险特征进一步进行细分,可以深度挖掘不同层面的风险项。比如,对阶段1进一步细分为阶段11、阶段12、阶段13等,将风险特征A进一步细分为风险特征A1、风险特征A2、风险特征A3等,按照风险识别矩阵的原理,可以构造一个子矩阵,利用这个子矩阵能够对深一层次的风险项进行挖掘,这也是风险矩阵识别方法的又一大优势。风险识别子矩阵见表2。

表2 基于流程分析与分类结构法的风险识别子矩阵表

三、项目风险识别矩阵的运用

1.运用风险识别矩阵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应当依据下列的程序进行。

(1)成立专家小组。专家小组的任务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专家小组由管理咨询专家、项目实施单位相关人员和项目服务提供方的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小组人数一般为10人~12人,为了便于做出决策,以11人为最佳。

(2)提出初步风险清单。由专家小组成员分别单独就每一个风险类别特征在项目实施的每一个阶段可能引起的风险进行识别,然后以每个专家识别出的风险项为基础,再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或其它类似项目的实践信息,按照风险项不重复的原则整理成初步风险源清单。

(3)确定项目风险源。基于初步风险源清单,按照专家意见法的原理,进一步征求各位专家的意见,当多位专家(6位)认为某风险项存在时,即确定该风险项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项。

2.按照上述风险识别程序,以人员特征为例,运用风险识别矩阵对人的因素在项目实施不同阶段引起的风险项进行识别,形成如下的风险源清单:

(1)项目规划阶段的风险项:决策者素质风险、管理者经验风险、信息管理能力风险等。

(2)项目合作联盟建立阶段风险项:信息收集能力风险、服务提供商选择风险、沟通风险、价格谈判风险、合同条款风险等。

(3)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项:服务提供人员素质风险、服务接受者的素质风险、项目活动管理者的素质风险、领导支持风险、沟通风险等。

(4)项目总结评估阶段的风险项:领导重视风险、评估者的素质风险、信息收集风险、员工支持风险等。

四、结束语

项目风险管理是提升项目绩效的重要手段。目前,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对项目风险识别方法研究重视不够。本文以流程分析和分类结构法为基础,对原始风险矩阵进行适当改造,提出基于项目实施进程和风险类别特征的项目风险矩阵识别思想和方法,运用该方法能够对项目风险进行系统、持续的动态识别,比较好的解决了项目风险识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启超等: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评述[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1月:89-94

[2]洪锡熙:风险管理[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8

美军训练开发流程及其优化研究 篇12

“军事训练是部队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是做好战争准备的关键环节,是军队和平时期的基本实践活动和中心工作,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居于战略地位。”因此,做好与训练有关的各项工作对提升军队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训练开发(Training Development)是美军提出的用来制定军队共同训练、单兵训练、自我发展训练决策的系统方法。由它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训练,训练内容,训练人员,训练方式,训练地点,以及生成、分配、应用、评价训练产品所需要的训练资源。美军战斗力不断地提升与其训练开发流程的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对美军训练开发流程进行研究,分析流程中的细节,与我军训练工作进行比较,结合实际改进我军训练的过程,有助于提高我军训练效率,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1 美军训练开发流程

与美军训练有关的政策、条令、条例及指南等文件基本上都由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制定并颁布。2011年12月6日发布的新版TRADOC条例350-70《陆军学习政策与系统》将原有的“训练系统方法”这一训练开发流程更新为开发学习产品的ADDIE模型,即进一步明确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阶段。由此我们也可以将美军训练开发理解为训练产品开发,训练产品主要指的是课程计划、多媒体课件、考试、实际操作练习等等。

1.1 分析阶段

在课程或其他军队学习产品进行新的开发或重要改版之前,首先要对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很多,比如需求分析、目标人群分析、任务分析、单兵科目分析、资源分析等等。每种分析都有相应的要求和结果。分析人员在完成需求分析等初始步骤之后,会更清晰地认识相关工作岗位的情况,进而对岗位进行拆分、融合,或创建新的岗位。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有相应的关键训练科目作为支撑,分析人员将对这些科目进行细致地分析,包括当前情况,训练环境,训练标准,评价方法等等。分析的结果将作为以后各阶段的依据。与此同时,分析人员每2年还要对这些关键训练科目进行审查,以确保其与当前士兵的能力要求相适应。

1.2 设计阶段

如果分析阶段表明需要进行训练,那么就要进行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任务是详细说明在何时何地开展训练,如何达到训练的各个目标。设计阶段以分析阶段的成果为基础,对现有的训练产品进行初步研究,形成产品研究报告,之后对科目的状况和标准进行研究,设计相应的学习、操练内容。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对课程的设计,要考虑包括对教员和教学设施的要求,课程目标、TATS(The Army Training System)因素、课程的大纲与教学流程等。最后,设计人员要做出对评价方案的设计。

1.3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ADDIE模型的产出阶段。开发人员得到设计阶段的结果,将其转变为完整的,经批准、验证的产品,包括实施教学、评估学员、评价计划的具体细节。开发人员要在实施阶段开始之前对学习产品进行验证,以确保具备实施中需要的资源。教员或服务商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应用这些产品,进而明确如何评价有效性,评估学习情况。最终用于实施的课程或产品由各机构的司令部进行审批。在开发阶段中,验证是尤其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的训练产品都要经过特定部门的检验、批准,以确保新产品能有效地、高效地完成其预期目的。

1.4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核心工作就是训练课程教学人员,即完成课程的交付工作。围绕这一核心工作,相关人员要首先保证课程教学所处的环境、所需资源已得到满足;其次,实施过程要根据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的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第三,在实施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持续地收集学员们的各项记录及其对实施过程的评价,从而为相关机构提供反馈数据。第四,实施阶段还要给教员留出研讨和准备课程材料的时间,以保证此阶段的效果。

1.5 评价阶段

评价是针对训练和训练产品的一种质量控制机制。它是一种提高质量、效率、有效性的系统的、持续的方法。所有机构必须依照政策和指南进行反复的评价工作。评价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制定评价计划、形成评价报告、总结评价结果三个部分。评价有两个核心目的,一是检验整个训练开发流程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二是发现流程中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ADDIE流程中,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之上,但各个阶段内容的实施并不一定按照顺序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尤其是评价阶段,为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开发效率,对产品的评价则要求伴随着各个阶段同时进行。TRADOC发布了一系列关于ADDIE流程的文件详细提供了每个阶段各个环节的要求、结果的说明,应用此流程可以较好地解决训练什么、训练谁、如何训练、需要什么训练资源等等与训练相关的问题。美军对所有训练产品的开发基本上都是通过此流程来完成,此流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图1)

2 美军训练开发流程的优化

随着训练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训练开发人员的缩减,美军训练开发流程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目前,由于技术不断发展,战争形势不断变化,我们训练的目的、装备、要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且部队、各机构所在的位置基本都是非常分散的,因此,如何能及时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效地传达给其他部队,是训练开发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使训练开发流程更加精简、更加有效,美陆军士兵保障研究所(Army Soldier Support Institute,SSI)提出了基于精益六西格玛的改进方案,通过这一方法,SSI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精简的训练开发流程,一个创新的训练解决方案。根据精益六西格玛的思路,同时利用现有技术,SSI对训练开发流程进行了更新,对以下六个环节进行了优化。

第一,发现需求变化。在原来的流程中,没有专门的方法用来识别课程材料等变化的需求。通常,教学人员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更改,但并没有与其他教员或是训练开发人员进行分享,致使大部分人仍然使用原来的课程材料。SSI的训练开发小组设计出基于SharePoint工作流系统,搜集哪些地方需要更新、改变。该系统允许各单位所有与训练开发相关的人员提出更改的建议,然后由训练开发小组进一步处理以确定更改的内容。增加这一环节会导致开始时工作量非常大,但是经过一段时期不断改进,工作量就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并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便利。通过这个系统,美军的训练用品的时效性、相关性都大大提高,其更新也基本不会滞后于条令的变化。

第二,更新授课材料。在原来的流程中,不同的授课材料的格式各不相同,因此在某个材料更改之后,开发人员还要对其他材料进行更改,非常麻烦。在优化流程中,开发人员设计出一套训练保障包,所有训练计划都包含在一个PPT文档中,这样在发生改变时,开发人员只需更改一个文本,之后利用SharePoint进行分享。这样就减少了更新授课材料的工作量。

第三,更新考试材料。在通过SharePoint制定完测试计划之后,要对关键科目、知识、技能进行审计跟踪,这样开发人员就对测试计划的情况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另外,课程管理人员目前使用了一种新的方案,将所有测试和问题都放在网络学堂上,教员会向学员提三到五个问题,让学员在每节课之后都能对所学的内容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第四,完全质量控制与批准。精益六西格玛认为质量控制是一种浪费。如果增加了一个环节来确保整个流程运转顺利,其实这个环节对于整个循环过程来说是多余的。更好的办法是控制错误的发生,消除错误发生的机会,而不是为整个流程增加一个质量控制环节。基于这点考虑,训练开发小组在新的流程中加入了一个能让训练开发人员能评价他自己工作的好坏。如果教员达到设定要求,就可以向SharePoint工作流提交文件等待批准。没有质量控制,流程中就省去了文件在批准过程中反复的传递环节,提高了效率,减少了错误率。

第五,通知相关人员变化,或进行关键人员培训。当批准流程完成后,就要通知相关人员。如果流程变化不大,通知过程就可以非常简单,只需要通过SharePoint告知所有骨干哪些文件进行了更新,具体更新的内容即可。如果变化非常重大,训练开发人员就要安排骨干等关键人员培训,为教员提供一个提出问题、理清思路的机会。

整个新的训练开发流程运用SharePoint将所有课程材料与当前使用的软件系统联系到一起,使所有人员都能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文件,为更好地改进训练效果提供了解决途径。这一改进方案在美军RRS中进行了试验,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对我军的启示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发展,美军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训练开发方法与流程,取得了不错的实际成果。目前,我军的军事训练工作基本上还是沿用传统训练模式,缺乏对军事训练工作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我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军事训练工作进行完善。

3.1 重视需求分析,构建完整的军事训练工作体系

军事训练是帮助相关人员掌握所需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效途径。美军训练开发流程特别强调比较分析受训对象与任务要求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水平差距,进而确定训练需求以及为满足训练需求所需的资源,从而使开发出来的训练更有针对性。我军在进行军事训练工作时,不应仅以训练的实施、考核为重点,而应该从训练的源头出发,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对训练结果的评价,分析差距与不足,为进一步分析训练需求提供依据。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完整的、能不断完善的训练开发流程,为以后的训练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重视可操作性,提高军事训练工作的开展效率

美军有一套完整的条例及手册来指导训练开发流程中的各方面工作,给出了开发流程中每一阶段所包含的工作内容及应当采取的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良好的操作性。我军的训练工作也要尽可能具有科学的阶段划分、详细的设计流程、全面的课程要素以及灵活的实施步骤等优点,保证工作的开展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

3.3 重视科技成果,创新军事训练工作的实施方法

美军的训练开发流程自“训练系统方法”开始应用以来已有近40年的历史。至今,这一流程的核心内容依然发挥着重大作用。美军不断应用新技术,不断完善训练流程,应用最新科技成果,是其保持训练开发流程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军事训练工作需要众多人员参与,信息交互量大,过程繁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使用合适的前沿技术,使训练开发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开发质量与效率。

目前,美军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军事训练开发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不断优化。这一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美军各类人员的素质,在战场上也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良好效果。为满足我军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需要,我军应积极研究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训练开发流程,建立起符合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训练工作体系,提高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 Regulation 350-70,ARMY LEARNING POLICY ANDSYSTEMS.2011,12.

[2]Donald D.Copley,Jr.Mak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Processes More Efficient Through Lean Six Sigma.2011,2.

上一篇:民族地区图书馆论文下一篇:民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