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流程

2024-10-11

课程开发流程(精选9篇)

课程开发流程 篇1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就是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种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开发课程, 对于职业岗位的工艺流程和程序化特征比较突出且对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技术应用类专业, 按照工艺流程的需要设置和安排课程, 课程设置与不同工艺流程阶段的技能需要相一致。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项目课程开发相比, 基于工艺流程课程开发是将完成产品加工作为总的工作任务, 将产品加工的各个工序 (工艺流程节点) 作为分任务, 常用于高职教育和企业职工再教育的课程 (培训方案) 开发。笔者拟以企业职工再教育的课程开发为例进行讨论。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步骤和原则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步骤 (1) 需求调查分析; (2) 岗位能力分析; (3) 工艺流程与工作任务分析; (4) 确定培训目标; (5) 设计培训模块, 确定教学内容; (6) 编制教学计划; (7) 选用或编写教材。

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开发原则 (1) 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培训目标、不同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课程。作为企业在职职工, 各自的知识与技能参差不齐, 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和技能, 达到预期培训效果, 就要掌握职工学员的特点, 分析他们的兴趣、需要, 让其主动参与培训。在培训实施过程中, 应根据学员不同的初始知识、经历与工作经验分层教学, 量身定制阶段目标、计划、教学方案、辅导方案和管理方法, 进行灵活考核与评价, 使其发挥主体作用, 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 实用性原则。对于企业职工, 培训总体目的是提高技能与技术能力, 使之胜任岗位工作和适应变化。具体包括: (1) 补充工作中所需的知识与技术; (2) 补充新知识、新技术; (3) 解决工艺中的难题及新问题。因此, 课程应注重实用, 针对职工必须具备的岗位知识和能力组织教学内容, 以工艺流程为中心展开教学, 围绕工艺、设备、管理与技术, 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管是情境教学, 还是项目教学, 都要以实用为主;无论是总目标, 还是分目标, 都要力求具体化, 有针对性, 有明确的内容。 (3) 工艺中心原则。根据工艺流程, 按产品形成的阶段需要组织编排课程, 并将岗位能力的形成融入其中。把培训内容按工艺阶段要求分成几个单元, 一个单元可以是工艺流程中的一个操作单元, 也可以是一个情境模拟单元, 并将知识点融入其中。 (4) 前瞻性原则。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提高, 生产工艺复杂度增加, 技术含量提高, 要解决由此产生的技能与工艺难题, 必须具有技能创新能力。仅仅熟悉原有的生产方式与技能, 而不能将新的生产要素融会贯通于生产中去, 不能用新知识、新技能进行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只靠机械地模仿与照搬, 这样的职业素质当然不能适应职业岗位变迁与演化。因此, 培训内容应体现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 反映学科前沿知识的发展趋势, 既要立足于企业当前实际, 也要面向企业的未来发展。在重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 加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训, 进一步提高灵活应变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为企业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下面以轴承专业课程开发为例进行说明。

需求调研与岗位能力分析

轴承是标准件、基础件, 用量大, 应用广, 我国有许多专门的轴承生产厂家, 并形成专业化生产基地, 如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五洲新春集团等。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受浙江五洲新春集团 (绍兴新昌) 委托, 为其培养在职学员, 授课形式为函授, 学历为大专, 学制为三年。为此, 学校与企业联合组成课程开发团队, 邀请的企业人员有各轴承厂技术人员、车间主管、人力资源部门 (培训部门) 主管与教员、厂领导、总工程师、技术能手、一线工人、新昌轴承协会主管、新昌劳动局主管培训领导;校方参加人员有骨干教师和主管领导等。

根据培训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 以及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变化的需要, 在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立课程目标、制定课程方案、确定课程内容, 并共同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作出必要的规定。

轴承零件一般加工工艺: (1) 套圈: (棒料) 下料—冷 (温) 挤压成型—车削—热处理淬、回火—磨削—零件检查—退磁、清洗—提交装配。 (2) 滚动体:冷镦—光球—热处理—表面强化处理—硬磨—初研—精研1—精研2。

金属保持架总的加工工序是:下料—冲压—机械加工。随尺寸及精度不同差异较大。

轴承总的加工工艺流程是:轴承加工准备 (选材、坯料准备) —轴承加工 (套圈、滚动体、保持架加工) —轴承装配与检验。

根据轴承加工工艺流程, 确定岗位要求为:具备轴承材料及其热处理方面的知识;掌握轴承生产加工工艺;具备编制轴承生产计划及组织轴承生产的能力;掌握生产轴承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与敬业精神。

厂方对培训职工的要求是:基础扎实, 知识面广, 能够处理轴承生产流程中各方面的问题, 具体面向岗位是车间班组长、高级技工、车间调度, 并作为车间主管的后备力量。

知识与能力要求是: (1) 基础知识方面: (1) 能够看懂图纸的公差、技术要求、标注说明; (2) 材料及热处理知识, 着重掌握轴承钢的材料与热处理工艺; (3) 机械加工基础知识, 主要是车削、磨削加工内容; (4) 专业英语, 看懂关于轴承的英语技术说明书。 (2) 车间质量管理与控制: (1) 熟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求; (2) 知道控制计划和生产计划如何做; (3) 现场质量控制, 如5S、6S管理, 科学小组, 质量控制点如何建立, 展板管理, 质量分析报告; (4) 统计技术, 利用方差等数学知识进行统计分析; (5) 轴承流程工艺管理。 (3) 轴承质量分析与控制: (1) 零件失效分析, 知道产生原因及采取什么手段进行控制; (2) 轴承的安装与检测, 掌握检测方法与工具, 包括仪表测量工具。 (4) 设备操作、维护与管理: (1) 懂得机电维修知识; (2) 懂得数控技术与液压原理; (3) 能够对轴承生产设备进行现场调试、维修。 (5) 素质教育: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根据以上分析, 确定轴承专业函授培训课程模块如图1所示。

课程实施与考核

授课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教室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教学计划, 定期面授辅导, 根据不同内容, 确定是在校面授还是在企业现场面授。安排现场工艺流程及设备内容的大作业, 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应用性的项目, 让学员在企业完成, 指导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 也可以在学校车间里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毕业设计完全根据现场工艺和设计制造相关实际问题进行命题。

课程考核要个性化、实用化, 围绕实际工艺问题的解决及创新进行。第一, 考核内容要综合化、开放化、全面化, 不仅要考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 还要考查学员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创新能力;不仅要看结果, 还要注重过程, 并把企业评价标准和方法融合到学员学业评价中,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 考核方式多样化。在考核过程中采用考试客观评价与教师评价、学员自我评价、车间班组评价相结合, 闭卷与开卷考试相结合, 现场操作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相结合的形式。第三, 实行过程考核、项目考核、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综合的考核方法。过程考核是考核学员在函授过程中完成各个课题的情况, 包括学习态度、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作品。

基于工艺流程开发职工培训课程, 可以保证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 既可提高职工素质, 又可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摘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 要开发基于工艺流程的课程方案, 坚持个性化、实用性、前瞻性和工艺中心原则, 调研企业需求, 进行岗位能力分析, 确定课程模块与内容, 在实施过程中要创新管理、综合考核。

关键词:工艺流程,课程开发,课程方案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3]胡绍兰.谈企业发展中的在职培训[J].教育与职业, 2007, (1) .

[4]郜岭.现代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6, (1) .

[5]王松贤.企业培训的课程设计与内容开发[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3) .

课程开发流程 篇2

一、确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

对项目从前期开发角度入手,进行合理分析和有效测算,为公司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办理 1.所需资料

a.地形图(划示用地范围,标明大约面积)b.与地块出让单位签署的用地协议 2.办理程序 a.备齐资料

b.到地块所在地土地部门办理

三、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与报批 1.编制及所需资料 a.开发单位营业执照 b.开发资质证书 c 用地计划审核意见

d.建筑设计方案(总平面图等)e.其他相关资料 2.报批程序与报批资料

a.将所需资料备齐送至投资咨询公司,委托其编制《项目建议书》 b.准备《关于项目建议书报批申请报告》

c.将《项目建议书》与申请报告送计委报批

注:投资3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区计委立项;超过3000万元以下项目由区计委转报有关部门审批 四A、建设工程项目选址意见申办 1.所需资料

a.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其他计划文件(复印件一份)b.地形图(均应划示用地范围)4份 c.土地权属证(复印件1份)d.联建协议书(复印件1份)e.选址论证

f.上海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到区规划局领取)2.申办程序

a.准备数份项目建议书批复及数份地形图

b.将上述资料分送有关部门签署选址意见并加盖公章

c.将有关部门的意见备齐,同时备齐(1)项所有资料,送区规划局规划科办理

四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申办 1.所需资料

a.建设工程的计划批准文件(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其他计划文件)(复印件一份)

b.地形图(均应划示用地范围)6份(其中一份应有消防、环保、交通、防疫、水利等部门选址意见及公章)

c.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文件及副图(1份)

d.上海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申请表(到区规划局领取)e.申请报告(红头文件)f.其他需说明的图纸或文件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所有资料 b.送区规划局规划科办理

五、建设工程项目地名报批 1.所需资料

a.项目批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其他计划文件)(复印件一份)b.地形图(均应划示用地2份 c.总平面图(3份)

d.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批文 e.申请报告(红头文件)f.其他需说明的图纸或文件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所有资料及1500元支票 b.送区地名办办理

六、建设工程项目报建 1.所需资料

a.《上海市建设工程报建表》(到市报建处领取)b.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有关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c.项目建议书批文原件及复印件

d.银行出具的建设资金落实证明(验资报告)

e.《上海市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核定申报表》(到市报建处领取)

f.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g.《住宅项目配套建设审核申请表》 h.《住宅新开工审核通知单》

七、工程项目设计招标办理 1.所需资料 a.报建工程项目IC卡

b.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项目登记表

c.《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招标文件报批表》(到市招标办领取)d.《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评标小组报批表》(到市招标办领取)e.工程设计任务书 f.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g.工程项目选址意见批文 2.办理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到市设计招标办办理

八、设计方案评标会召开及设计单位中标办理 1.所需资料

a.项目设计方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选址意见书、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批文等若干份 b.会议通知书 2.办理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提前三天分送各评委

c.到市招标办召开评标会(会务费300元)

中标办理a.设计方案评标会会议纪要b.评委评标意见书 九﹑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申办 1.所需资料

a.上海市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申请表(到区规划局领取)1份 b.计划批准文件 1份 c.土地使用权属证件 1份 d.房屋权属证 1份 e.危房鉴定报告

f.地形图(划示用地范围)2份

办理程序a.备齐上述资料b.送区规划局规划科办理 十﹑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深化﹑修改 根据规划局批文要求修改设计方案 十一﹑设计方案审定会召开 1.所需资料

a.设计方案文本 12份

b.项目建议书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批文,区府土文件 若干份

c.请柬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分送至计委﹑规划局﹑防疫站﹑环保局﹑消防处﹑住宅局﹑园林局等部门

c.召开方案审定会 十二﹑设计方案送审报批 1.所需资料 a.选址意见书 b.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 c.地形图(划示用地范围)d.设计方案 2份 e.地名批文 f.项目建议书批文

办理程序a.备齐上述资料b.到区规划局规划科办理 十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报批 1.所需资料

a.用地计划审核意见书 b.项目建议书批文 c.用地计划许可证及批文 d.区府土文件 e.营业执照

f.开发资质证书

g.住宅项目配套条件审核申请表 h.资本金出资承诺书 i.设计方案文本 j.其他相关文件 2.办理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送投资咨询公司编制并准备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批文件(红头文件)c.送计委报批 十四﹑扩大初步计划

根据方案审定会各职能部门方案会审意见进行扩初设计 十五﹑扩初会召开 1.所需资料

a.扩初设计文本若干份 b.请柬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分送至计委﹑规划局﹑防疫局﹑环保局﹑消防处﹑住宅局﹑园林局(交通﹑环卫﹑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供电局﹑电话﹑有线电视)等部门

c.召开扩初会议

十六、扩初意见征询及扩初批复 1.所需资料 a扩初会议纪要

b.根据扩初意见修改后的总平面图及扩初文本

c.关于要求报批扩初的申请报告(红头文件)由各职能部门签署征询意见的总平面图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分送至计委、规划局、防疫局、环保局、消防处、住宅局、园林局等部门征询意见 c.送规划局规划科报批

十七、住宅项目配套条件审核报批 1.所需资料

a.《住宅项目配套建设条件审核报批》(住宅局领取)b.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研究报告批文 c.地形图和管线图(划示用地范围)d.总平面图若干份

e.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批文 f.其他相关资料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送住宅局总师室办理

十八、勘察招投标与勘察单位的中标办理 1.所需资料

a.上海市建设工程勘察招投项目登记表

b.《上海市建设工程勘察招投文件报批表》(到市招标办领取)c.《上海市建设工程勘察评标小组报批表》(到市招标办领取)d.设计中标通知书 2.申办程序 a.备齐上述资料 b.到市勘察招标办办理

十九、建设用地批准书申办 1.所需资料

按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 篇3

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 既要注重管理等软能力的培养, 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操作技能。因此, 培养适合物流行业、企业急需的管理人才, 关系到物流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 结合物流职业岗位特点, 校企共同开发了按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的课程。

一、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的理念

1. 重构课程体系

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根据企业行业调研和专家论证, 按照5个主要岗位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重构物流运输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物流客户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5门专业核心课程, 使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得以重构和序化, 知识总量不变, 排序发生了变化。

2. 重组教学内容

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针对物流实际工作任务需要, 以职业活动为主线,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 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完成物流任务 (项目) 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学习情境内容, 按照物流业务流程进行知识重构,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

3. 转变实施方式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 形成任务实施、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

在教学中采用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模拟教学法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做合一。

4. 改造教学情境

打破单一的课堂化教学环境, 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 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因此, 系统化的课程体系从学科体系转向工作体系;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转向行动导向;课程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课程顺序从知识逻辑为主线转向职业活动为主线;课程环境从课堂情境转向工作情境;课程实施从教师为主导转向学生为中心;课程价值从知识储备为主转向实际应用为主。

二、按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首先要组建课程开发团队, 按照“综合情境分析———确定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实施”的路径推进, 将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学习领域 (课程) 中。

1. 综合情境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进行综合情境分析, 主要从社会经济分析、企业综合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三个方面进行。

社会经济分析包括国家层面的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国家经济政策、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 地区层面的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物流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等方面分析;企业综合分析主要从物流企业组织结构、人员结构、物流各岗位职业需求、职业能力要求、企业工作条件、企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物流职业岗位分析主要从毕业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能力需求等方面进行。通过分析,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首次就业的岗位是运输员、仓储员、配送员、业务员和信息员 (五大员) 。

2. 确定行动领域

在调研中, 通过问卷、访谈、研讨、审定等形式, 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资深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分析职业工作过程, 确定职业行动领域, 并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描述, 从而选择典型的行动领域作为未来课程开发的重点。

3. 确定学习领域

与企业专家、课程专家和资深教师等共同研讨、审定, 通过转换配置学习领域, 从而确定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五大学习领域 (课程) 的框架;通过扩展描述学习领域, 确定每个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 从而构建出具体的学习领域。

(1) 在学习领域的整体设计上,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 以能力为本位,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 以完整的工作过程为行动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 通过任务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以培养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基本目标,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 紧紧围绕完成物流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序化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独立制定计划、独立实施计划和独立评估计划的工作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以根据运输员、仓储员、配送员、业务员和信息员五大职业岗位的需要, 设置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客户开发与管理和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五大学习领域专业课程。

(2) 在学习领域的目标定位上, 以满足物流主要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为原则, 既考虑新时期高职学生的现实基础, 又考虑新时期高职人才规格的发展要求。

4. 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选取的依据是根据行业、企业专家对学习领域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 充分考虑工作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及可拓展性等因素, 紧密结合专业能力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 确定学习领域 (课程) 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内容。例如:物流运输管理学习领域以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多式联运为典型工作任务设置5个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的知识按照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构和序化, 如公路运输学习情境按照完成运输任务的典型八步业务流程 (受理接单, 缮制单证, 车辆调度, 签订运输合同, 验货装车, 在途追踪, 到货签收及回单, 运费结算) 进行了相关岗位专业知识的重构和序化。

5. 教学实施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都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步骤实施教学,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通过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演示、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拓展获得知识的途径以及掌握知识的效果和效率。

当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处于转变模式、建立特色的关键阶段。要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 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 开发和建设学习领域课程, 不断完善高职教育自己的课程类型和教育类型。

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文章阐述了在新形势下, 物流管理专业通过按物流业务流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模式, 构建属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自己的课程类型。

关键词:业务流程,学习领域,重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 2004, (2) .

[2]徐涵.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31) .

人力开发流程 篇4

一.明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是制订流程的依据 根据组织架构、工作分析、岗位手册确定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整体需求状况及具体岗位的需求状况 准确描述和认识公司日前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与上述需求状况的差距及问题 通过新员工的招聘(进入)和老员工的退出(淘汰)使人力资源状况得到改良 通过现有员工的培训、流动、转岗,使人力资源状况与需求相一致 通过考核、激励机制使每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得以发挥,改进工作绩效 通过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档案和个人职业发展计划,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长期性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程序 一阶段:确定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二阶段:员工招聘与录用 三阶段:职前教育与培训 四阶段:绩效考核与激励 五阶段:员工职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分析评价 该程序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 HR战略与计划 招聘与录用 职业教育与培训 绩效考核与激励 个人职业发展与HR评价 人力资源管理流程 确定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 员工招聘与录用 职业教育与员工培训 绩效考核与激励 员工职业发展与人力资源评价 主要活动 根据公司总体战略对人力资源的需要及公司日前情况确定未来公司人力资源的中长期战略及短期计划 根据人力资源战略与计划确定的招聘计划 员工招聘的具体实施 员工录用 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教育与上岗前培训 对在职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与再培训 根据绩效考核流程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对员工进行绩效,决定奖惩 制订员工职业发展计划 员工职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进行公司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成果 公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计划… 员工招聘计划 符合要求的新员工 经过职前培训的合格员工 各种培训班、再培训课程等 考核制度 薪酬体系与激励制度 员工的升迁与降职 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 实施计划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时间安排 每年、每半年修订 每年4-5月份 每半年 每年 不定期、连续 每月、半年、 每年1-2月

课程开发流程 篇5

基于物流作业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将成为拉近学生学习定位和社会需求之间距离的一种必不可要的手段。

1开发以物流作业流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1.1 对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

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质量规格的总体要求,也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而课程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培养目标均要以课程为桥梁才能实现。所以,课程本身已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

应用性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应该以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是面向实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和行业,或某类职业和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完成这一级学业的学生一般具备进入劳动市场所需要的能力与资格,并且对专业理论体系有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相应的课程体系开发构建必须充分体现专业性、社会性以及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等,从而保证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1.2 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Benjamin Bloom)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希望达到的目标”,课程体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实训大纲等都是教学训练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高等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开发的水平和实施的效果。

2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①社会导向原则。与企业界的密切配合,是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此,在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必须有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在实施过程中宜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

②能力本位原则。这里所说的能力,不该狭义地误解为只是操作能力、动手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职业能力。能力本位就是指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能力本位思想构建课程体系,目前已被众多物流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采用。

③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过程。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因素”,如学生的专业兴趣、动机、需要、能力、情感等,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最有效、最投入地学习。

④课程内容选择原则。如何选择课程内容,也是构建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主要应考虑适应性、系统性、现实性与前瞻性、职业性与理论性及“以学为主”。

3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3.1 基本思路

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课程架构。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规律和具体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动态要求重新解构课程内容,架构全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人才的服务层次为部门操作型的中级层次的管理人才,把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理论和实训教学满足实践操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由于物流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会随着物流行业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模式的创新动态变化,因此,要求这一完善的过程应不断地继续下去,更好地适应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变化。

3.2 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①“宽带”加专业方向——突出适应性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制四年,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专业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五大模块,充分体现出“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重新解构为表1所示内容。

②课程内容紧跟市场需求——突出实用性

现代物流是传统运输、仓储、包装等行业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经过整合、再造、重组而形成的创新产业。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要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许多新兴交叉课程。

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可操作性

我国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在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模拟实验室,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④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先进性

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特点,就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如《物流配送实务》、《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等课程就十分适合多媒体课件制作。针对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尽量组织学生到仿真实验室上课,直观地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目前主要有flexsim、RaLC等仿真软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实践教学环节是保证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与规格,培养应用型合格人才的必要保证,也是新的课程体系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就是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具体讲就是要采取各种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为加强教学实验和项目训练提供基本条件,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加深对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利用多种物流管理手段(技术的或管理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2l世纪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基于此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科学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的集中实践环节内容及基本要求包括:基础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物流配送规划设计、综合性物流实验等实验实训内容。

4以物流作业流程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开发案例

4.1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实例

目前,本科院校的物流教材都以知识模块体系构建,这和我们“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极不相衬。高职院校在突出物流应用上反倒先走一步,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学院院长吴彩霞提出的“基于客户物流服务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就很有创新,内容如表2所示:

4.2 以《仓储配送管理》为例说明课程体系开发的变化

《仓储配送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这门课程把生涩的知识模块分割开来一块一块地编写成各章节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因此,以作业流程作为大纲体系编写教材,整个教学内容就会很流畅地反映出从商品入库到出库的基本程序和环节,立体感也会更强。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物流业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关的国内外物流业务必将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及相关服务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级物流管理与服务的专门人才。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前提下,学生既要懂得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又要贴合企业情况,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基本掌握物流活动中的各种操作流程和必要技能。

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文中针对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不够系统完善的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课程体系建设原则、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以及课程体系建设实例等多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物流实训课程教学构建模式,并介绍了相关的课程建设范例。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物流教育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2]黄有方.把握历史机遇,科学务实地发展我国物流高等教育[J].第三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高峰论坛,2009,5,16.

课程开发流程 篇6

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及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企业的岗位与工作流程来设置课程, 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抽取出胜任相关岗位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 并且在此基础上构建胜任模型和设计教学情境, 以此为参考来设计课程和开发资源, 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接受过相关的学习后, 能迅速融入企业。

1 课程开发的角色定位

我国高职院校过多地采用学科型课程开发范式来解决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问题, 其主要原因是课程开发的工作完全由课程专家与教学专家来承担。他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课程开发, 没有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结果与企业或行业的实际要求相脱节。但是学校课程完全依照某个企业的要求进行设置, 过度听从企业的意见, 也会导致课程设置的杂乱无章, 缺乏科学的逻辑体系, 同时还存在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造成就业面过窄等问题。所以必须先确立学校、企业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角色, 才能深度合作。

1.1 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

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设计者与评价者, 更是课程的实施者, 学生的兴趣、需求及学习能力在课程开发中必须得到体现, 因为有教师的参与, 课程才可能会更清晰、更易懂。

1.2 企业应该是深度参与者

企业专家处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 对生产技术变化情况最为了解, 并能把握岗位现在与未来的能力要求与变化,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解决课程内容脱离工作实践的有效措施。作为课程内容的知识、技能的选择要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 因此要确保课程开发内容定位的准确性, 必须有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

2 课程资源开发的机制建设

企业以赢利为目的, 看重的是效益, 偏重的是技术。学校以教育为目的, 高职的教育功能体现在除了就业问题还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潜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和企业在课程开发的合作中存在着利益取向不同、目标追求不一致、合作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对等、合作信息的不对称等问题, 所以如果课程开发成果与企业要求脱节, 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不能给企业创造过多的利益, 就会造成合作不畅, 导致合作虎头蛇尾。因此应当深入探索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开发机制。

2.1 要激发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动力学校必须作为主动方, 与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

学校要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 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让企业在获得自身利益的基础上, 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工作。目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包括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实习基地, 为教师提供实践机会, 与学校联合实施订单培养, 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 为学校提供先进设施和设备, 与学校联合解决技术难题, 企业在校内建立生产型实训车间等。大部分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都与学校保持着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 积极参与课程开发也就成了他们与学校合作共赢的方式。

2.2 建立管理组织机构

学校与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 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也会有很大差异。校企双方能为课程开发提供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他们之间很容易产生分歧, 对课程开发中的问题难以达成共识。如果没有科学的组织管理机制, 合作就会变得短暂、甚至充满变故。这就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机构, 吸收一批有先进课程开发理念及管理经验的人员。这个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制定严密的课程开发组织方案, 选择合适的企业专家, 协调企业专家、教师及课程专家之间的利益和矛盾, 以及解决好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可能碰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2.3 充分发挥政府的激励、监督和协调作用

要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必须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和功能, 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与协调能力。在企业一方, 采取多种途径调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积极性, 让他们在获得现实利益的同时, 在政策层面、管理层面强化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动机和责任感, 保证课程开发工作能够顺利、成功的实施。对于教师, 应给予他们充分的课程权利、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 并以科学的评价机制和培训机制对他们参与课程开发的条件予以保障。

2.4 院校创造务件, 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能工巧匠、行业人士、课程专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开发工作中去。

3 课程开发思路

3.1 以“学生”为中心

要从以教师如何“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如何“学”为中心转变。在开发的内容设计、表现形式、教法配套等方面均要充分融入“学生”为主线的理念, 构建以“学生”技能训练为中心的整体设计思路。

3.2 体现工学结合, 校企共赢

开发团队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本校教师共同组成, 共同探讨、研究, 校企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做好校企双方面的需求分析至关重要, 了解行业、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深入到一线岗位对其整体和具体工作调查研究, 了解工作模块、工作流程和所需知识、技能、态度, 对岗位能力进行分析, 由此归纳出培养对象所需的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及各岗位所需关键能力。从框架构思到具体内容的编排均以真实环境中的工作模块和工作任务为依据, 引领知识、技能和态度, 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得开发出来的课程既可以用来教学也可以作为企业的员工培训。

4 从企业岗位流程到教学流程的转化与实践—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

4.1 课程设计链路

市场需求定专业、岗位需求定课程。那么具体的课程的设计链路应该是:社会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子学习领域→教学场景设计→教学组织→效果测试。

4.2 企业岗位流程分析

一个真实的企业局域网建设项目, 其工作流程与岗位分析如下:项目调查→方案决策→计划制定→组织分工→项目实施→结果评测→文档提交→项目评价。其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4.3 从企业岗位流程到教学流程的转化

学习领域的组织原则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教、学、做结合,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设计合理。以“网络设备配置与维护”课程为例说明:

通过企业岗位流程与学习领域分析确定子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形成教学流程: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网络的硬件安装→交换机的安装与配置→Vlan的配置→路由器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服务的安装与配置→网络的安全管理→网络的测试与验收。

在教学内容开发中, 先通过工作分析获得工作化的“学习任务”, 然后通过组建工作任务或项目 (行动化的学习项目) 将工作化的学习任务转换成课程教学内容。而这些项目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

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 都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综合, 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综合”的载体就是工作“项目”或“任务” (行动化的学习内容) 。每个项目、任务或模块都是一项具体的行动化学习任务, 所有内容的安排都要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5 结束语

总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 企业的深度参与、教师的精致提炼是“全面贴近企业需要, 打造专业使用人才”的有力保障。采用真实的案例教学方法, 使学生虽然身在课堂, 却能感觉到置身于企业的实际项目环境中, 了解一个项目完整的开发流程, 培养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遵循实际的岗位流程, 按照创设情境, 提出任务;任务分解, 实施任务;解决任务, 建构知识;巩固练习, 考核评价的思路是课程开发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崔红.高职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探讨与研究[J].长三角, 2010, 04 (05) .

[2]王东, 刘心美.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以网络工程课程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36.

[3]金彩侠.校企合作开发高职立体化教材的探索与尝试:以编写“对日服务外包”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2 (30) .

汽车前轴产品开发流程 篇7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汽车保安件的生产方式的优化,高端产品不断涌现。在保证产品品质的情况下,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缩短前轴产品的开发周期,显得尤为重要。

1 前轴模具设计流程

在进行前轴的新产品开发设计时,一般是根据客户所提供的图纸设计模具,模具设计好以后,本厂有加工能力的则由本厂自己进行加工,也可委托他厂外协加工。但作为一个老厂,为了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成本,也可利用本公司以往使用过的旧模具进行局部焊补或切削加工翻新制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还会接到用户对所提供的前轴图纸修改的通知,也应根据新图纸的形状和尺寸要求,对已设计好的模具重新修改。前轴产品的设计流程如图1所示。

(1)首先对前轴零件图进行三维造型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还可能发现客户提供的零件图有无问题。

(2)将做好的前轴零件三维造型转换成前轴零件二维图纸,然后与客户会签前轴零件二维图纸。

(3)根据会签结果及其修改意见,综合考虑辊锻件和模锻件的设计知识,设计前轴模具的三维造型。

(4)将前轴模具的三维造型转换成前轴模具的二维图纸,图纸转换完毕,确认模具三维造型正确。

(5)模具CNC加工。

(6)模具加工完毕,进行模具调试。

模具调试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即可进行小批量生产。

一般情况下,新产品开发周期相对较长,因为重新制作模具需要准备模具锻坯、机械加工模块、精加工模具型腔和热处理等工序,需要较长时间,还有如确定开发方案、对产品和模具的三维造型设计和模具的加工、调试等,都需要一定时间。

下面简单介绍B02前轴的开发过程。

2 前轴模具设计

2.1 开发流程

在新产品开发、模具三维造型设计和模具CNC编程时,如由一位技术人员进行设计、编程,则设计、编程、校核周期长,开发进度难以保证,而且对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要求较高。由多位成员组成的开发团队能够缩短开发周期。往往在产品和模具设计过程中要严格协调,保证相互配合一致,不能出现差异。如果协调不好,人员配置不当,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会使人员冗余,使得生产总成本增加,也增加了产品开发时间,延缓了开发进度,且难以保证产品品质。

由图1可知,前轴新产品开发设计流程可分为五大阶段:开发背景阶段;产品三维造型设计阶段;模具三维造型设计阶段;模具CNC加工阶段;产品试锻、加工阶段。

作为新开发产品或新投产的生产前轴的工厂或车间,开始的工作量很大,工厂以前没有搞过类似产品,设计人员以前没有搞过,工人也缺乏操作经验,因此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开发周期较长。而一旦工厂里具有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后,再开发前轴类型的产品就容易了。这也就是建厂历史较长的厂家或有经验的生产厂家开发周期较短的原因。

另外,当模具三维造型设计为第二个人时,负责模具三维造型设计的人员应认真读懂前轴零件图纸和新设计的锻件图纸。要和前轴零件图的设计人员相互沟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或对图纸的认识模糊不清。

在对模具模腔进行CNC加工时,CNC加工的编程人员也要与前轴零件设计人员、模具三维造型设计人员沟通清楚。

总的来讲,厂里的总工程师应该协调这三方面人员的工作,确保在设计和加工前轴模具时不要在图纸上发生矛盾,出现品质问题。

B02新前轴零件图如图2所示。

2.2 B02前轴的开发

2.2.1 开发背景阶段

在收到新产品零件图后,总工程师应组织召开评审会议,评审产品开发可行性,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在进行可行性分析时,对比与本厂现有产品的相符性,评审确定开发周期和具体的开发方案等。

新开发的产品一般会有三种情况:①与本厂现有前轴产品完全相符,新产品和现有的前轴成品可以共用一种毛坯;②与本厂现有前轴产品局部相符,如只有工字梁尺寸和板簧部位尺寸局部相符,等;③与本厂现有前轴产品不相符。

作为一个生产前轴多年的老厂,在对B02前轴产品三维造型设计时,技术人员首先检查核对本厂有否生产过该产品或与其相近的产品。如有形状相似,或局部相符,或长短相近的产品,则具体区分异同。较为简便的方法可将B02前轴零件图或模具图与厂内已生产的前轴零件图或模具图分别叠放在一起,观察分析前轴各部位的干涉现象如干涉量是多少及其对产品品质的影响程度,并立即将这种情况通知用户。

如干涉量较小,用户认为可以使用,无关大局,则要请其会签认可我单位的图纸,然后投料生产。我们认为:如果能用现有的前轴产品,只需对现有产品的模具型腔进行局部修改,修改后尽量做到两种产品共用一种毛坯,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开发新前轴的生产成本,因为不但减少了对模具的再次加工,也减少了为保证后续机械加工时重新设计和加工制造刀、模、夹具的加工量和工作量。

如果两种产品的锻件毛坯有较大不同,必须要区分,则尽量不要修改对锻件品质影响大、最容易出现品质问题、最不容易调试模具型腔获得满意品质的部分,如前轴的板簧座位置。因为板簧部位的截面积最大,在前轴生产过程中,板簧座附近的飞边最少,最容易发生产品缺肉,使产品不符合图纸要求。可以先在金属余量多,飞边大的地方修改,也尽量较小修改局部的尺寸。

如果不能共用一种锻件,那么就要重新生产。此时也不一定考虑所需模具全部重新制作,可以考虑利用闲置的老模块进行型腔翻新。这样可减少新模具加工投入的费用,缩短新产品的开发时间。对老模块进行改造翻新,先堆焊模膛,再采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出B02前轴模具型腔轮廓。

我们认为,及时就本单位的实际生产情况与客户沟通并会签图纸进行确认非常重要,否则就一定要根据零件图对模具进行修改,这相当于重新设计和制造模具。不但多花了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时间,也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对设计人员也增加了麻烦,如果设计人员没有认真阅读图纸,没有正确理解图纸上的每一根线条和每一个细节,反而容易出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2 产品三维造型设计阶段

对新产品B02前轴的开发方案确定后,即可进行产品三维造型设计。产品三维设计需要注意:首先要检查B02前轴二维零件图是否合理、准确。由于各种原因,客户提供的前轴图有时并不完全正确,尺寸和线型等的表示效果不一定非常正确。如果是电子版的图纸,还要看是否是1∶1的标注尺寸,如果不是,要将图形全部改成1∶1标注。因为在按1∶1的比值所画的图纸上,产品直观、准确,容易发现问题。

把B02前轴零件的二维图纸(图2)导入到三维设计软件里,做出零件的三维造型如图3所示(半成品,无板簧孔和主销孔),再把造型的轴头A和板簧座B、工字梁侧面C部位通过曲面抽取、延伸、拔模等方法对后续加工余量和拔模角度直接做出补充修改,做出前轴锻件三维造型,如图4所示。做完前轴锻件三维造型后,及时做出产品锻件的二维图纸,检查锻件三维造型尺寸是否正确。

前轴锻件三维造型和二维图纸必须得到客户的首肯,才能最终确定前轴加工成品图。与客户会签图纸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如果客户不同意某些尺寸,必须向其认真解释,使其领会有关原因或是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或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或是为了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等。如用户还是不同意,那就一定要按照用户要求再次修改前轴零件和模锻件的三维造型和二维图,直至客户同意,否则不能生产,当然更不能制作模具。

某厂曾经发生在开发前轴时,在产品造型中改动个别尺寸,但没有向客户通报和与客户会签图纸,结果生产出的产品交付客户进行装配时产生干涉,无法使用。

在与客户对前轴零件图会签后,方可设计模具,确定模具型腔尺寸。为了缩短开发时间,最好用闲置的旧模具进行局部焊补或切削加工翻新制造,确定最佳模具型腔的堆焊工艺方案。

设计焊接工艺方案的对比图是为了在确保模具使用寿命的前提下,考虑工人容易焊接操作,保证焊接品质,节省焊材。在焊接工艺方案对比图上需明确标识出模具型腔需要堆焊的部位,同时用不同的线型区分新前轴产品模具和原前轴产品模具的外廓尺寸。一般用粗实线表示图纸中的可见轮廓尺寸,不可见轮廓线用虚线画出,细实线表示剖面线、剖面边界线、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双点画线表示成品尺寸,单点画线是中心线。虚线、细实线和细点画线的图线宽度约为粗实线的1/3。

2.2.3 模具三维造型设计阶段

前轴零件图纸会签确认后,即可根据锻件的三维造型设计前轴模具,如辊锻模、终锻模、切边模、校正模等。在这些模具设计时,对辊锻模的设计尤其复杂,其工作量最大。例如对辊锻模型腔“拳头”部位、板簧部位、工字梁截面的设计和如何合理确定这些部位不同的热缩率等。

辊锻模型腔截面大小是由锻件对应区段的截面加上飞边截面和考虑了锻件公差而决定的,其截面大小与相应区段成形难易有关。辊锻模型腔设计的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锻件材料利用率的高低,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精确制坯一直是锻造工艺人员努力的方向。但是,在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环境下,制坯的稳定性更为重要。变截面的数量越多,辊锻模的设计工作量越大,模具的制造维修越复杂,越麻烦。如模具型腔设计得不合理,辊锻生产时的稳定性越差,成品率低;反之,则辊锻生产时的稳定性好,成品率高。因此设计时,综合各种因素后,在获得较高材料利用率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变截面数量,B02前轴截面图如图5所示。

有关具体的前轴辊锻模设计过程可参考拙作《M4轻型载货汽车前轴辊锻模的设计》,该文发表于《金属加工(热加工)》杂志2015年第9期。

前轴锻件用材料主要分为调质钢和非调质钢。调质钢有45、50、40Cr及42Cr Mo等,非调质钢有12Mn2VB、32Mn Si VS5等。它们的热收缩率大致为1%~1.7%,非调质钢的热收缩率取较小值,调质钢的热收缩率取较大值。不同的模具热缩率也是不同的,终锻模比校正模稍大。

作为工厂的总工程师,在组织设计人员进行三维模具设计时应统一设计思路,明确分工,区分职责,充分发挥各个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人员在进行任务交接时,应当书面交接,双方签字确认。前轴锻件设计人员和模具设计人员工作交接中不能掉以轻心。在图纸上一旦出现错误,不管大小,都会使产品出现品质问题,给工厂带来经济损失。

模具三维设计完成后出模具二维图纸,还要再次校核模具三维造型的正确性。

前轴零件往往是客户厂家自行设计的,有经验的产品设计人员必然要懂一些前轴产品加工制造工艺。我们搞前轴产品加工制造的人也要了解一些前轴装配车辆的性能和在使用场合的受载情况及对轮廓尺寸的要求。

2.2.4 模具CNC数控加工阶段

模具的二维图纸完成后,即可对模具进行CNC编程加工,要求编程工程师编的加工刀路尽可能避免出现抬刀程序和走空刀程序,从而节约加工时间。模具加工完成验收时,型腔尺寸应该采用样板进行检验。虽然采用数控CNC加工,加工的尺寸和加工精度比电火花加工大大提高,但是检验这一环节仍然不能忽视。型腔尺寸用样板检验比用游标卡尺检验方便准确,测量误差小。而且样板制作简单,只需要采用一块2mm~5mm低碳钢板,把需要测量的模具型腔截面线切割加工后即可使用。图6为检验某前轴工字梁部位型腔尺寸的线割样板。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的磨损致使尺寸超差,最好对其进行渗碳处理。

模具检验后,应把检验数据认真记录存档,方便日后查找、追溯。对于这些工作,都应当作为厂里的一项制度认真执行,不能掉以轻心,敷衍了事,更不能随意违反。

2.2.5 产品试锻、加工阶段

对加工完的模具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调试模具试生产。

在产品试锻和加工时,要做好每一样件的调试参数记录和样件的检测和加工记录。这样出现问题可以改进,也能追溯查找责任。对总结前轴设计经验,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也大有好处。

3 结束语

前轴新产品开发应进一步向标准化和流程化方向发展。在有条件的单位,都应对前轴产品和有关工模夹具建立适应本单位的企业标准;新产品开发时,必须进行评审,确定最佳开发方案,这样可以减少技术人员的冗余工作,大大节约开发时间。同时,能及时发现和找出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必须改进之处,不断总结设计经验,对提高本厂产品品质大有好处,也有利于本厂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元伟,王孝文,刘金行.M4轻型载货汽车前轴辊锻模的设计[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5,(9):64-68.

[2]闫国菊.393前轴模锻工艺方案及模具设计[J].机电一体化,2014,(1):7-7.

[3]叶强.典型载货汽车前轴模锻设计[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2,(5):29-31.

[4]梁聪明.汽车前轴锻造模具快速设计方法[J].金属加工(热加工),2011,(5):18-20.

[5]刘爱君,徐功亮.前轴模具的设计过程及锻模的翻新[A].山东汽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济南:2007:29-31.

[6]赵明钟,韩俊栓.锤锻汽车前轴工艺模具设计[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1994,29(5):30-33.

[7]王玉远.汽车前轴压力机锻模的翻新[J].汽车科技,1991,(2).

浅析房地产开发流程 篇8

一、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及资质

房地产开发企业, 应向当地工商管理行政部门申请登记, 并取得营业执照。之后应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级证书, 没有资质证书不能从事房地产的开发经营。一般情况下, 先取得暂定资质, 随着房地产公司的依法经营, 业绩的产生, 不断提升资质等级。

二、项目的选址

房地产开发企业首先要选择地块。所选择的地块要符合消防要求, 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经有资质土地测绘部门编制《项目选址勘界报告》后, 要先后得到消防、规划 (建设) 、国土资源部门的初步批复 (预审) 意见。取的规划部门关于选址的批复意见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后, 当地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即可开展征地工作, 完成征地补偿相关工作后, 进行土地的招、拍、挂工作, 并与中标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 出具“建设用地批准书”, 进而可到规划部门办理《用地规划许可证》。项目的选址决定了房地产开发的征地成本和开发经营的利润空间, 是房地产开发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项目的立项

即项目在发改部门的核准或备案而取得立项批文。项目核准或备案的要件包括项目申请报告 (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完成)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意见 (土地预审意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 ;规划部门的批复意见 (选址意见书或城市规划条件通知书) ;环保部门出具的意见 (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审批表, 并经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论证通过) 。

四、项目的规划及施工图设计

按照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条件, 房地产开发企业选择符合开发意愿、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 对拟开发项目进行规划和施工图设计。项目规划经规划部门审查通过后可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施工图经有资质的图纸审查中介机构或建设主管部门下设的图纸审查中心审查, 获得《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同时, 项目施工图还要及时向消防和气象主管部门报审, 确保消防及避雷系统符合有关要求。

五、项目的招标

主要是指规划设计、地质勘察、施工和监理公司的招标。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进行上述各项工程的招投标工作, 也可以自行组织确定规划设计、地质勘察和监理公司。但是工程施工招标, 一般情况下必须由招标代理公司组织, 在建设主管部门指定的“交易大厅”中进行, 最后向中标单位发出由建设主管部门、招标代理公司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三方签章的中标通知书, 中标的施工企业应及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施工合同。

六、项目的管理

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 就具备了基本的开工条件。项目管理的重点是“四控两管加协调”, 也就是要做好安全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好合同和信息, 协调好监理公司、施工企业、设计单位和质量监督、安全文明施工等相关方的关系, 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项目的施工。同时,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将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主要事项记录在项目开发手册中, 定期报送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

(一) 施工许可证的取得。在依法取得立项批文、建设用地批准书、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图纸审查合格证、中标通知书等房地产开发的要件, 规范签订规划设计、监理及施工合同后, 并按照规定缴纳农民工保障金、社保费、城市建设配套费等规费, 在开发建设资金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 可到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手续。

(二) 在项目开工建设前, 应及时与人防部门沟通, 按照规定建设人防工程或缴纳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与税务机关沟通, 及时申报相应的契税、耕地占用税、土地使用税、营业税、所得税等。

(三)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监理公司、施工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设计单位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作用, 严把安全关、质量关, 确保工程进度, 不断优化设计、节约成本, 整合资源, 强化信息管理, 致力于打造优质工程, 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四) 商品房实行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开发企业具备预售条件后, 可以申请预售。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 可以进行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登记备案, 预售商品房所得款项应当用于有关的工程建设, 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的压力。

七、项目的竣工

房地产开发企业向项目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并由其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内容, 组织工程质量监督、规划、消防、人防等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进行验收, 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城市规划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单项工程质量验收、拆迁安置方案及物业管理等执行情况。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否则, 不得交付使用。通过竣工验收后,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及时到建设主管部门进行项目竣工备案。

(一) 物业管理。

依据《物业管理条例》, 国家提倡建设单位按照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相分离的原则, 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聘具有相应资质的物业管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从事物业管理的人员应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物业管理企业接受物业时, 应对物业公共部位、公共设施设备以及建设单位移交的资料进行查验, 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验收手续。

(二) 商品房销售。

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要载明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价格、交付日期、质量要求、物业管理方式及双方违约责任等。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在商品房交付使用时, 向购买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的约定, 承担商品房保修责任, 还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新产品开发流程优化研究 篇9

企业的开发管理流程仍然采用串行开发模式, 并且流程中存在重复、繁琐的管理制度,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和项目开发投入。因此, 价值工程和并行工程的引入, 对企业产品开发投入的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黄锁成认为工程研发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就是预算的管理、优化、控制与跟踪。企业应做到以预算管理为主, 以过程控制和闭环控制为辅,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并在项目团队中培养、落实全员全时的成本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加强工程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和战斗力, 宏观掌控整个工程研发成本的总投入。

1. 价值工程

价值工程法 (ValueEngineering, VE) 又称为价值分析 (Value Analysis, VA) , 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 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通过集体智慧和有组织的活动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功能分析, 使目标以最低的总成本 (寿命周期成本) 可靠地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必要功能, 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价值工程主要思想是通过对选定研究对象的功能及费用分析, 提高对象的价值。杨海雄从通信制造业的角度出发, 通过提高产品性能价格比, 关注研发成本控制要点等措施和方法, 以达到降低研发成本的目的。

2. 并行工程

1988年美国国家防御分析研究所 (IDA—Institute of Defense Analyze) 完整地提出了并行工程 (CE—Concurrent Engineering) 的概念, 即“并行工程是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 (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 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要求产品开发人员在一开始就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概念形成到产品报废的所有因素, 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要求。”

并行工程与传统的串行工程相比, 在工作方式和人员参与互动性上有所不同。并行工程强调人要面向整个过程或产品对象, 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设计, 还要考虑设计的工艺性、可制造性、可生产性、可维修性等, 工艺部门的人也要同样考虑其他过程, 设计某个部件时要考虑与其他部件的配合。所以整个开发工作都要着眼于整个过程 (process) 和产品目标 (product object) 。从串行到并行, 是观念上的很大转变。

并行工程更注重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建立各部门决策者之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通讯机制, 通过各部门相关人员及时的资料共享和互动模式, 综合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影响, 使工作流程更加顺畅、工作氛围更为融洽、工作条理更加清晰。在整个项目中, 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提高绩效, 使后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设计早期就被发现, 并得到解决。

并行工程有缩短产品投放市场时间、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等优点。其中降低成本是并行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首先, 它可以将错误限制在设计阶段。据有关资料介绍, 在产品寿命周期中, 错误发现愈晚, 造成的损失愈大。其次, 并行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反复试制样机”的做法, 强调“一次达到目的”。这是靠软件仿真和快速样件生成实现的, 省去了昂贵的样机试制。最后, 由于在设计时预先考虑到模具加工、装配、检验、维修、现场操作等因素, 减少产品及模具制造、试制过程中的出错率, 上市后的运行费用也会降低。所以, 产品的寿命循环价格就降低了, 既有利于制造者, 也有利于顾客。

3. 开发成本控制措施

(1) 开发过程流程再造。

在开发新产品过程中, 产品开发、设计、工作、制造等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同步沟通。将各部门人员放到一起可使很多工作并行进行, 从而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从项目开发的部分重要阶段进行优化, 即在图纸、工艺设计的同时即进行生产准备, 如模具制造。图1是项目采用并行工程后缩短开发周期的示意。

现将原本先确定2D图轴再进行3D设计的流程, 转变为2D设计和3D数模同时设计。在设计过程中, 由2D设计师和CAE/CAM设计师经常相互比对验证, 在确保图纸同时开发准确性的前提下, 使设计理念和方法一致, 减少待工现象, 缩短开发周期。

(2) 采购件标准化、通用化。

(1) 模块尺寸简化。按照产品特点、造型难度, 简化现有产品的模块尺寸和材质, 合并相同材料、相近尺寸的模块, 从而减少模具模块的品种和库存数量, 缩短采购乃至整个项目开发的周期。模块尺寸的简化不仅对当前的生产有指导性意义, 而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预防和控制不必要的复杂性的发生。

(2) 辅助工装通用化。工装设计是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根据产品模具设计的特点, 因每个产品的外观形状不同, 而使带型腔的模具需要重新设计、制造。但是除此之外, 在模具设计时还需要设计许多尺寸不同的工装, 例如顶杆、垫板、压头螺丝等。现在设计阶段时, 尽量借用已有的模具工装, 或者将功能相同、尺寸相近的工装通过优选、简化, 统一为一种或几种规格, 扩大使用范围, 使辅助工装通用化, 而不另外制作新尺寸的工装。这样不仅能减少新工装的制作费用和周期, 也有利于今后批量生产时工装的库存准备和存储管理。同时, 在模具装配时, 避免因工装尺寸搞错而发生装配失误。

(3) 原材料现有化。产品材料为汽车用特殊合金钢, 一般国产材料的采购周期为3个月, 德国进口材料的采购周期更长, 一般为6个月。如果新产品的材料不同于A公司现有产品的原材料, 仅等原材料到位就要3~6个月。这对一个产品开发项目而言, 无疑严重拖延了开发进度。采用现有材料不仅能排除材料采购等待周期, 也因为是企业已使用的材料, 技术人员对材料的性能特点更了解, 对制造成的产品质量更有把握, 进而降低因材料原因而导致项目的失败率。

(3) 高科技仿真技术应用。

基于有限元法DEFORM有卓越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模拟引擎在大变形、行程载荷和产品缺陷预测等方面同实际生产保持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度, 是国际上公认的最优秀的成形仿真软件。

应用高科技仿真技术主要可以通过软件模拟预先得知产品试制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错误, 避免多次试制的成本。在采用计算机CAE/CAM分析软件时, 可通过预先设置有关参数, 模拟生产过程和产品生成原理, 预计产品在设定的条件下, 最终确定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尺寸精度。避免因多次重复实物试制而产生的项目成本投入。

通过CAE对模具受力中边界条件的设置, 获得坯料反作用力的加载。采用单增量步的模拟就得到足够精确的应力, 为分析模具的使用寿命提供参考依据。预测设备打击吨位, 结合生产成本因素, 选择、指定合适的生产设备。

通过产品制造工艺仿真和模具结构的设计和优化, 系统完善和提升关键产品的锻造技术, 从而优化成形工艺, 提高模具寿命,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公司实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不断提高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制造技术水平。

4. 结论。

本文通过优化项目研发流程, 使项目在投入经费、开发周期等方面比之前完成的项目有更好的效果: (1) 对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设计阶段、产品试制阶段的业务流程进行流程再造, 结合现代化高科技分析软件, 采取缩短开发周期、减少试制次数、提高试制成功率等措施, 最终达到降低项目开发成本的目的。 (2) 从项目整体角度布局, 以并行方式等方法优化企业流程, 使企业形成了一套项目流程的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在按照该方案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和进程的同时, 能更好地互相配合, 有机结合在一起, 改善了公司项目管理上的纷繁状况, 也为今后完善相关的项目开发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上一篇:人生的偶然下一篇:提升系统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