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措施

2024-06-24

补偿措施(精选9篇)

补偿措施 篇1

0 引言

串补起主要作用的是电容器组,配以电容器组保护设备。传统的电容器保护设备由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火花间隙、旁路断路器和限流阻尼电阻等组成。

针对传统电容器组的缺陷,提出一种采用有多只大容量、高电压晶闸管串联组成的大功率电子开关替代火花间隙,可以极快速地对MOV、电容器进行保护,进而可靠地保护串补电容器组。采用大功率电子开关后,旁路断路器可以采用普通的断路器,不再对其动作时间有苛刻要求,采用一般固有动作时间50ms的常规断路器即可。电子开关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启动(小于0.5ms),从而可以极快地旁路MOV及串补电容器,最大限度地保护串补中的MOV及电容器组,而且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1 高压串补的原理

串联电容器补偿是将电容器组串联于交流输电线路中,用于补偿交流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线路感抗),具有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输送能力、改善运行电压和沿线路的电压分布、控制环网潮流发布、降低网损以及均衡潮流分布的作用。

电力系统简化图见图1,高压输电线路的静态稳定输送功率可表示为:

式中,UA、UB为线路两端的电源电压;φA、φB为线路两端的电源电压的相位;XL为线路的阻抗。

当线路中安装有串补电容器后,线路的静态稳定输送功率变为:

式中,XC表示串补的容抗值,将KC=XC/XL定义为串补度。在相角差(φA-φB)相同的条件下,将装有串补电容器前后的稳定输送功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串补后的稳定输送功率与补偿前的比值为1/(1-KC)。

以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为例,若补偿度设为40%,则每条输电线路安装串补电容器后与安装前的稳定输送功率之比为1.67,表明安装两套串补装置就相当于增加了一条输电线路,而成本则大为降低(不到架设一条新线路成本的20%)。

2 传统高压串补的组成

实际工程中串补装置的基本组成如图2所示。串补系统主要由电容器组、MOV、阻尼电抗、旁路断路器、火花间隙、隔离开关、绝缘平台、平台测量装置等一次设备,以及作为二次设备的串补保护控制系统组成。

电容器组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其容性阻抗,补偿输电线的部分感性阻抗以达到提高网络实际输送能力的目的;MOV是电容器组过电压保护的主要设备;旁路断路器、火花间隙及阻尼回路一起用于在严重故障情况下将电容器组旁路,为MOV的主保护,也是电容器组的后备保护,以免MOV吸收过大的能而损坏。

3 传统电容器组保护措施

3.1 保护原理

串补线路中发生短路或接地故障时,必定会在线路中产生很大的短路或接地电流,该电流在电容器组中产生过高的电压。为了限制电容器组中的过电压,必须采用MOV来限制电容器组上的过电压。

当线路出现故障时,线路断路器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跳闸(一般要求故障发生100ms内线路断路器必须跳闸)。因此,MOV的额定容量必须大于线路断路器跳闸前短路电流在系统中产生的能量。否则,MOV将会由于吸收过大的能量而爆炸,进而造成电容器组损坏。

实际上让MOV承受任何可能的故障,在经济和技术上均不合理。实际工程中,要求MOV吸收的能量必须大于线路区外故障时短路电流产生的能量,此时要求火花间隙不能启动。而在线路区内故障时,控制保护必须实时计算MOV吸收的能量,当MOV吸收的能量达到限值时,保护装置必须立即启动火花间隙及旁路断路器,经过阻尼回路旁路MOV及电容器组,防止MOV过热损坏,同时也保护串补电容免受过电压的损害。

系统采用火花间隙的原因是火花间隙的动作时间较旁路断路器快。旁路断路器目前最快的闭合时间是ABB的断路器,闭合时间为30ms;火花间隙在接到启动命令后,能在1ms内启动,形成短路电流回路,因此可以快速保护MOV及电容器组。

3.2 缺陷

为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保护电容器组及MOV,串补控制装置在启动火花间隙时必须同时启动旁路断路器把火花间隙短路。工程中要求旁路断路器的动作时间小于30ms。由于旁路断路器是机械开关,其固有动作时间很难满足小于30ms的要求,目前全球仅有ABB公司的断路器能做到动作时间小于30ms的要求,国内还没有合闸时间小于30ms的断路器。

火花间隙的启动时间及启动电压受环境温度、湿度及机械加工工艺等的影响极大。加上目前旁路开关的固有动作时间相对较慢(至少30ms),实际工程中往往出现由于火花间隙不能在设计的电压启动,导致保护不及时,造成电容器组及MOV过电压烧毁的现象,给系统造成极大的损失。

4 固态电子开关改造

4.1 系统原理

高压大功率固态电子开关由多级晶闸管串联而成,如图3所示。固态电子开关在串补中的应用原理如图4所示。

从图4可以看出,固态电子开关取代了传统串补中的火花间隙。由于电子开关在接收到启动命令后立即无延时启动,无延时旁路MOV及电容器组,以最快的速度保护电容器组及MOV,因此,对于旁路断路器的合闸动作时间不再严格要求小于30ms,普通的旁路断路器均能应用在有固态电子开关组成的串补系统中,作为电容器的保护设备。

另外,如果电子开关的冷却系统设计允许,旁路断路器是可以取消的。

4.2 保护特点

无延时快速启动,迅速旁路电容器组及MOV,最大限度地保护电容器组及MOV不受系统过电压、过电流的损坏;系统结构简单,可以取消旁路断路器;成熟的晶闸管控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

5 结语

由大功率晶闸管组成的电子开关具有无延时立即启动的特点,而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应用在串补回路中作为电容器组及MOV的主保护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松岑.新型中压固态切换开关的研究[J].电网技术,2006,(10)

[2]郭剑波.甘肃成碧220kV可控串补国产化示范工程研究[J].电网技术,2005,(10)

[3]陈葛松.可控串联补偿技术及其应用介绍[J].国际电力,2004,(4)

[4]段卫国.贺州500kV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技术特点[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09,(6)

补偿措施 篇2

本文提出了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的7项措施,并说明了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同时对各项措施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作 者:陈钦 陈春婵 陈贵松 CHEN Qin CHEN Chun-chan CHEN Gui-song 作者单位:陈钦,陈贵松,CHEN Qin,CHEN Gui-song(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系,)

陈春婵,CHEN Chun-chan(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

补偿措施 篇3

摘要:浅谈陕南汉江河流域段的生态补偿理论基础,探讨以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措施。建立陕南汉江流域受益区对生态建设与保护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字:汉江河流域;生态补偿;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TV8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36-01

前言

水资源是一种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和速度越来越大,使天然水体得到了不同的程度的污染。简单计算汉江流域段的生态补偿,分析结果,探讨保护水资源的多项措施。

一、生态补偿

生态补偿是以恢复、维护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目的、以调整相关主体(保护着和受益者)的环境及其经济利益的分配关系为对象、以内化相关活动的外部成本为原则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它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市场等各种手段,具有经济激励作用,其理论基础和外部成本内部理论基础[1]。

流域生态保护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全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面对经济发展的同时,流域生态保护面临诸多问题。

(一)汉江流域。

汉江流域面积15.1万平方公里,流域涉及鄂、陕、豫、川、渝、甘6省市的20个地(市)区、78个县(市)。流域北部以秦岭、外方山及伏牛山与黄河分界;东北以伏牛山及桐柏山与淮河流域为界;西南以大巴山及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界;东南为江汉平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界限。

(二)陕南汉江流域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秦岭南麓,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汉江流域的经济社会格局是上游经济相对落后,中下游相对发达

(三)陕南汉江流域水资源现状。

根据汉江流域41个断面监测的数据显示,汉江水质总体稳定良好,局部有所改善。干流水质以Ⅱ、Ⅲ类为主,明显好于支流,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远远高于支流的62.5%。汉江水质主要污染物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质量浓度自上而下呈递增趋势。2010年汉江干流综合污染指数较上半年度有所下降。2006年至2010年,石门、强家湾水库水质指标均达到Ⅱ类标准。主要湖泊水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标准。

二、汉江流域生态建设区总成本分析

根据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下雨的经济效益要向上游地区转移,即下游向上游进行生态补偿[3]。本次主要是从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量化测算。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出,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地水质和水量所开展的各项措施而投入的额外成本,包括林业资源保护成本、水土流失治理成本、水利工程建设成本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成本;间接成本主要指为保护水源而失去发展的机会成本,包括限制工农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移民安置成本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减少量。通过复杂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

a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上游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的分析得出[4],直接成本在中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17.6%,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为82.4%,表明陕南地区在对上游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中,工农业基础薄弱,生产总值只占陕西省的11.45%。

b通过对陕南秦巴山区汉江流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历年补偿额度分析可知,该流域中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年均补偿额为71.13亿元,占总成本的84%,上游地区自身需要分担的年均建设与保护成本为13.56亿元,表明汉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对水源地的建设与保护资金的投入影响很大,对上游水源地的生态补偿相当重要。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的转变。

建立水源地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期盼国家加快生态保护补偿立法,完善水资源补偿机制。将水资源保护工程列为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对象。

(二)依法保护。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的有关规定,严格开展水质监测和生态坏境保护工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污染物排放措施。

以水资源保护为主线,不断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继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加强用水排污的总量控制。建设污染物处理设施,关停取缔污染企业,进行重点排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过境监测管理机制[2]同时制定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处理应急预案。

(四)加强水利设施。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和管理,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切实改善水生态环境。

(五)深入水资源宣传。

继续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市民懂得保护水资源、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建立健全全面参与机制,做好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四、结束语

用发展的眼光看,保护好水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经济发展。坚决支持党中央的政策措施,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

参考文献

[1]万军,张慧远,葛察忠,等.广东省生态补偿机制研究[C]//王金南,庄国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267.

[2]任勇,冯东方,俞海.中国生态补偿理论与政策框架设计[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179

[3]刘玉龙.生态补偿与流域生态共建共享[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145

补偿措施 篇4

关键词:无功补偿技术,降低电费,措施,方法

电力能源是支持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必须能源, 各行各业通过依靠电力系统的供电服务实现了发展与进步,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用电量不断增加, 然而, 用电设备常处于轻载运行状态, 甚至出现变压器空载运行问题, 造成电力线路功率因数下降, 为电力系统带来线损, 增加了用电客户的电费负担, 所以, 有必要采用无功补偿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来提升变电设备负载功率因数, 从而达到控制电费的目的。

1 电力用户用电费用项目分析

电力用户享受供电服务后, 需要向供电企业定期缴纳电费, 特别是一些高压用电客户, 需要承受巨大的电费压力, 下面对不同的用电费用项目进行分析。

1.1 基本电费的计算

基本电费计算既可以按变压器容量计算, 又可以按最大需量计算。对于一些大型用电客户, 例如:高压企业, 为了确保安全供电, 满足用电需求, 一般其内部会设置一个或多个专用变压器, 并将自身的实际用电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通常为变压器容量可容纳范围, 这其中确保MAX用电量<90%变压器容量, 当客户实际的用电量多于规定范围时, 就会出现超负荷现象, 即增加变损, 又增加了电费成本, 甚至出现非常灾害性故障, 通常在最小用电量方面则不设限。然而, 供电部门同时也要对大型用户的用电进行有效控制, 一般控制在变压器容量的40-90%, 不同用电客户可以据此编制下个月的契约限额, 这样用户的基本电费就可以算出, 具体公式为:契约限额×电费价格。

1.2 计费电量金额

简单说是指用户实际电费额, 通常根据一天内各个时段, 例如:高峰期、低谷期、平衡期的用电量来计算、核算, 不同时间段电费的计价也是有差异的, 一般来说, 高峰期电费最贵, 低谷时期电费价格则最低。

1.3 力调电费

力调电费主要是指供电企业追缴、追回的电费, 一般来说, 如果用电客户无功消耗量过大, 使得其功率因数过低, 已经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数值时, 供电企业则有权利追回电费总数的百份之几的电费。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正常高效运转, 科学控制电费量、减轻用电客户的缴费负担, 有必要采用无功补偿技术, 利用这一技术来为电力系统创造良好的运转环境, 提高其运行效率, 科学控制电费。

2 利用无功补偿技术降低电费的措施

2.1 科学选择补偿方式

为了确保无功补偿技术能够发挥电费控制的作用, 首先就应该正确选择补偿模式, 主要模式包括:就地补偿、自动补偿、分散补偿等等。

其中, 就地补偿主要是把电容器组同负荷并联, 利用控制设备与负荷同时投切。

自动补偿则是在自动补偿控制器的作用下, 参照实际的功率因数以及无功功率来自动投切, 这种补偿方式无需过多的维护工作, 效果明显。

分散补偿则是通过参照无功电能计量数来选择合适的电容器组, 并将其同变压器低压端连接, 这样二者就能同步工作运行, 这样就实现了对变压器的有效补偿。

2.2 变压器空载损耗选择分散补偿

变压器如果处于空载运行状态, 会产生大量的无功损耗。针对这一问题, 最有效的解决对策就是提高功率因数, 当前, 配电设计一般在10/0.4k V配电室统一进行自动补偿, 自动补偿设备把变压器低压一端当做引入点, 当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变化后, 开始无功电能计量, 所以, 如果变压器承载负荷工作, 则会有电流途径低压端, 根据负载特征, 补偿器来自行投切电容器组。确保功率因数的运转延后到0.9-1。相反, 如果变压器无载荷工作, 低压端无功补偿设备则由于缺少电流而无法正常运转工作, 观察此时的无功计量设备, 就能够得出:变压器产生了大量的无功损耗问题, 这种问题一般发生在夜里, 因为此时变压器正处在无载荷运行模式下, 功率因数<0.7, 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无功电费的出现。

针对以上问题, 可以选择分散补偿模式, 这其中注意的是电容器组容量的科学选择, 通常可以依靠手动试投切的方法。如果手动试投切方法无法发挥作用, 可以通过参照科学的数值范围来科学定夺选择, 一般变压器容量的5%为正常参考范围。例如:变压器:200k VA→电容器:10k Var, 同时为了确保二者同步运行, 应该把电容器同变压器的0.4k V的低压端进行并联, 因为电容器容量只占变压器的5%, 这样就有效预防了变压器空载运行时无功电费增加的问题。

经过不断的实验与改造, 分散补偿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无功损耗、电费上升的问题, 能够为用户节省10%甚至更多的电费。

2.3 集中自动补偿的应用

这一补偿方式通常用在配电室低压端, 通常将集中补偿的电容器组装入其中, 这样就实现了对高峰期无功负荷的有效补偿, 达到了降低线损、科学调节电压的效果。自动补偿模式中最基础、最核心的设备当属自动补偿控制器, 可以参照功率因数与无功功率实施自动投切。

现阶段, 自动补偿的控制模式也十分丰富, 例如:旧式的继电接触控制、复合开关控制、智能化模块控制等等。智能化模块属于新时期、新型的无功补偿设备, 主要用在0.4k V低压配电系统, 具有运行高效、节省能源、控制线损、提高功率因数, 确保电能供应质量等多方面的优点。其中的补偿包括:共补、分补, 不仅能够单台发挥作用, 而且多台组网也能发挥补偿作用, 能够发挥各种补偿功效, 例如:就地补偿、分散补偿、自动补偿等等, 同时也能实现三相不平衡时的混合补偿。

智能化模块补偿技术融入了多种现代化技术元素, 例如: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测控技术等等, 与以往的无功补偿设备相比, 其具有多方面优势, 例如:体积小、构造简单、使用周期长、功耗低、方便操作与保养、安全可靠、补偿效果好等等, 能够广泛适用于现代化电力系统的无功补偿需求。

2.4 就地补偿方式的应用

通常用在大功率电动机中, 所谓的无功补偿就是把移相器电容组成的无功补偿器就地同异步电动机接线盒中的电源进线端口相连接, 也可以将其同接近异步电动机的进线电源控制开关出现端口相连。这样无功就地补偿设备就能够向电动机提供其所需的无功功率, 无需供电系统额外提供。

三相异步电动机, 通常来说具有容量大、运行时间长、空载运行、供电线路长等特点, 如果选择这种补偿模式, 就能够达到节能控电的目标。如果企业供电变压器运行载荷很大, 也可以选择这一补偿模式, 能够实现增容的目标, 也能有效控制电器故障问题的发生, 确保其安全运行。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就地补偿模式不适合用于开关操作频繁的异步电动机。

现阶段, 无功就地补偿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低压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采用自愈式并联电容器进行构造, 体现出:自愈性高、稳定性好、形小轻便、规格丰富、安全不易燃烧等各方面的优势, 同时也能高度控制谐波与涌流的产生, 减少其对电容器的不良危害。即使企业变压器承受过重的复杂, 在这一补偿模式的控制下, 能够实现增容, 又可以控制电器故障问题的发生。

要想确保无功就地补偿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 妥善运转, 则需要在安装处低电压总谐波畸变率控制在5.0%以内, 如果电压系统谐波量较多, 通常可以选择串联电抗器来控制谐波, 同时, 就地补偿也要重点防范异步电动机自励问题, 对此, 无功就地补偿的容量QC数值的选择, 可以利用以下公式:

其中UN代表额定电压, I0空载电流。

一般的大型用电客户, 倾向于选择380v三相异步电动机, 其QC值范围如下:

3 总结

大型用户用电中, 其变压器与异步电动机是影响功率因数的关键因素, 这两项设备会大量消耗无功功率, 从而导致功率因数降低, 造成电费量上升, 必须加强无功补偿技术的应用, 实现对这两项电气设备运行的优化改造, 控制其空载问题的出现, 从而减少电能的无功损耗, 有效降低电费。

参考文献

[1]王培波.从节能角度谈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应注意的问题[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0 (02) .

[2]李金荣, 任春艳.无功补偿的现状与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风, 2010 (18) .

补偿措施 篇5

1 无功功率过补偿的产生原因

1.1 用户原因

一些用户在企业停产或用电负荷较小时, 仍大量投入无功补偿装置, 产生无功过补偿现象。

1.2 设计原因

在配电网线路设计初期, 补偿容量的计算往往以最大负荷为依据, 当切除部分负荷后, 配电网线路补偿设备未能及时退出运行, 造成过补偿。

1.3 电压波动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容量随电压增加而变大, 当电网供电电压自然升高, 或者调整变压器分接开关使得电压升高时, 也会使补偿容量变大, 造成过补偿。

1.4 人为原因

由于线路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较低, 不会使用自动补偿装置控制器, 而一直采用手动投切方式, 轻载时造成过补偿。

2 无功功率过补偿的危害

(1) 无功功率过补偿时, 供电电压升高, 会使补偿容量进一步增大, 反过来又使电压再升高。而电压升高会导致变压器、电动机、电力电容器等用电设备损耗增大, 加速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 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

(2) 当无功补偿设备大量投入形成过补偿后, 在负荷较低时, 有可能会形成全补偿现象。随着负荷的变化, 过补偿和全补偿交替出现, 极易产生过电压和谐振, 影响电网稳定运行。

(3) 过补偿后, 负载由感性变为容性, 配电线路中电流不仅不减小, 反而会随过补偿程度的加深而变大, 降低了供电质量, 增大了线路损耗, 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

3 控制无功过补偿的措施

(1) 用户管理。一方面加强对用户的无功管理宣传工作, 使用户懂得无功管理的相关知识, 能够在用电负荷低谷时段主动退出无功补偿设备, 做好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另一方面利用远抄功能, 用电监察人员对用户功率因数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测, 主动提醒用户投切补偿设备, 做好无功功率的实时平衡。

(2) 合理计算补偿容量。在供电设计时, 一般以长期工作负荷作为计算自然功率因数的依据。在补偿设备选型时, 应以尽量接近计算值为宜, 不要片面地认为补偿容量越大越好。

(3) 合理安排调度生产, 尽量做到“削峰填谷”, 减小电网电压波动。生产班次及生产设备合理调度, 不仅对生产设备经济运行有好处, 而且可以使负荷基本稳定, 既避免了负荷远远大于平均负荷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克服了负荷远远低于平均值的现象, 这样负荷量及负荷中的各类成分趋于稳定, 减小了过补偿现象的发生概率。

(4) 推广无功电压自动控制装置 (VQC) 的应用。

(5) 合理选择无功补偿方式。实行集中补偿和分散补偿相结合, 特别是做好无功功率消耗较大设备的分散补偿, 在该负荷切除后, 同时也切除该负荷的补偿设备, 避免无功过补偿现象的发生。

补偿措施 篇6

2000年医改的“十四条”[5]、2009年医改的“四梁八柱”[6,7]等均提及补偿机制改革。然而,补偿机制改革淹没在众多改革措施之中[8],相关文件并没有阐明不合理的补偿机制是首要关键问题、其他问题均衍生于该问题,在实践中,事实上也并未触及补偿机制本质。

本中心基于30余年医改研究基础,认为 :只要补偿机制未改,医疗机构不可能形成主动节约资源的行为,针对衍生问题的改革措施也就缺乏合理的环境,势必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中国医改迫切需要把握这一关键问题,构建合理的补偿机制,否则事倍功半!以下聚焦于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基本药物制度、基层改革等社会较为关注的医改措施进行剖析。

1 现有补偿机制下,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将使“看病贵”愈演愈烈

1.1 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未抓住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

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提及“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包括“破除以药养医、成本控制管理”等措施。然而,县级公立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改掉医疗机构通过浪费行为获得补偿的机制 ;“破除以药养医”等措施只是治标措施。因此,医改文件中提及的所谓的“补偿机制改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补偿机制改革。补偿机制的核心未改,其他的治标措施就缺乏前提,必然徒劳而归。以下分别以“破除以药补医”、临床路径管理为例进行分析。

1.2 现有补偿机制下“破除以药补医”,解决不了“看病贵”

现行补偿机制下,医疗机构必然采取浪费型行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破除以药养医”改革,医疗机构的行为趋势必定是 :医疗机构在无法获得药品加成的情况下,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只能在检查上“做文章”,开出“检查大处方”。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检查收入是毛收入,净收入与毛收入之间比例约为1∶4~5[9],因此,医疗机构为了弥补“破除以药补医”所致损失,将增加4倍于药品加成的检查费用,这些费用最终由百姓、医保等支付者承担。医疗机构为了增加开“检查大处方”能力,很可能会竞相扩大规模、购买高端仪器设备,多做“高精尖新”检查。

可见,在医疗机构浪费型行为不变的情况下,“破除以药补医”,不但解决不了“看病贵”问题,还会带来“过度检查—规模盲目扩大”等问题。因此,政府必须首先理顺补偿机制,然后实施“破除以药补医”作为配套。

1.3 现有补偿机制下,临床路径管理控制不了成本

国际经验显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规范治疗、提高医疗质量,中国借助其控制成本,措施与目标之间是背道而驰的。而且,临床路径的建立者,归根结底是医生,现有补偿机制决定了医生不由自主地倾向于开发“多开药、多做检查”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将不知不觉成为医生“合理”地“多开药、多做检查”的依据。可见,期望借助于临床路径来解决医疗费用问题必然是悖论。必须在政府建立主动节约资源的补偿机制的基础上,辅以临床路径作为保障医疗质量的手段。

2 补偿机制不变,借助社会资本解决“看病贵”,必将适得其反

2.1 补偿机制未变,寄希望于社会资本办医,不但不解决“看病贵”等问题,社会乱象还会更甚

现有补偿机制下,无论是公立医疗机构还是社会资本所办医疗机构,通过“多开点药、多做检查”获得利益,是必然、普遍行为。而且,社会资本所办医疗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本性,因此,社会资本所办医疗机构的这种趋利行为自然更为明显。在补偿机制未变的情况下,匆匆引入社会资本,将使“看病贵”、以药养医、过度检查等社会现象更严重。

2.2 健康服务业新政,意味着新一轮的医疗费用剧增即将拉开序幕

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10]。健康服务业的产值,最终的买单者是百姓、医保等各类支付者,可假设为2020年的卫生总费用。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约3.17万亿元[11]。对卫生总费用进行初步匡算,从2013年的3.17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8万亿元以上,卫生总费用将平均每年增加14% 以上。而且,根据中心前期研究,若进行补偿机制改革,医疗机构业务收入中的51.8%~55.6% 可以节约[12],因此,也就是说,在现行补偿机制下,由于医疗机构的浪费型行为,业务收入中的一半属于过度消费!因此在大规模引入社会资本之前,需要首先理顺补偿机制,才能避免浪费,增加的卫生总费用转化为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3 补偿机制未改,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与解决“看病贵”南辕北辙

3.1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未触及补偿机制本质

实施了基本药物制度,医疗机构仍然可以通过多开药获得更多利益,只不过基本药物价格相对较低,百姓对“看病贵”感觉不明显,但是补偿机制未变,浪费现象依然。

3.2现行补偿机制下,基本药物目录扩大、高价药纳入现象难以避免,无法解决“看病贵”问题

基本药物目录归根结底由医生制定,在现行补偿机制下,医疗机构生存之道未变,决定了医生会将更多的药物加入目录中 ;医疗机构通过“多开贵药”获得更多补偿,决定了医生将千方百计将高价药纳入目录中。基本药物目录在现实中不断扩大,高价药逐步纳入,便是佐证。类似地,医保报销目录在现行补偿机制下不断扩大即为旁证,以上海市为例,医保药品目录从2003年的2 056种[13],快速上升为2005年的3 067种[14]、2010年的3 881种[15]。因此,只有在补偿机制理顺的前提下,基本药物制度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即指导合理用药、保障真正意义上的“基本药物”的供给。

4 现行补偿机制下,基层医疗费用将悄然加重

4.1 基层机构同样存在浪费型的补偿机制

如同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基层机构同样是通过“多开点药、多做检查”获得补偿。百姓觉得在基层看病不贵,并非基层机构不想获得利益,而是基层开展服务项目的能力差,高价药、高精尖新检查相对较少所致。只要补偿机制未变,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差价等任何其他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

4.2 补偿机制未改,“强基层”必然带来悄然加重的医疗费用负担

现行补偿机制下,基层医生浪费型行为不变,在基层服务提供能力增强的同时,将难以避免伴随着资源浪费的增加。基层确实需要加强,但是,在强基层之前,首先需要扭转不合理的补偿机制。

5 小结

综上所述,现行补偿机制,决定了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与浪费必然是并存的,诸多社会问题衍生于现行的不合理的补偿机制。只要存在这种补偿机制,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阻断“按项目支付方式—多开药、多做检查的浪费行为—社会医疗费用负担沉重与资源浪费并存”的恶性联动机制,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缺乏氛围,必定会陷入事倍功半的窘境。

现行补偿机制下,百姓始终会有一种感觉,即医疗机构为了本身获得利益而过度开药、做检查,百姓会认为医疗机构“唯利是图”。全国721万名卫生技术人员[11],理应是最受人尊重的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如今,不合理的补偿机制正在损毁这支队伍!长期以往,随着医疗费用的节节攀升,医务人员,尤其是社会资本所办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百姓中的形象还会继续恶化。医疗机构体现公益性将只是一个神话。

因此,中国政府在医改中必须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现行不合理的补偿机制,扭转医疗机构的浪费型行为,形成主动节约资源的行为。在这种氛围之下,作为配套的众多改革措施,才能顺利开展。

本中心认为,潜在的补偿机制改革途径是“总额预算+按服务单元(或部分按病种)”组合支付方式[16],能够扭转这种局面。此时,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再采取“破除以药养医”、临床路径管理等方式控制成本,各项具体措施的价值就得以体现 ;此时再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则能够为百姓提供更多合理的服务,满足百姓需求 ;基本药物目录真正纳入“基本药物”,成为指导用药、保障基本药物供给的依据 ;基层加强服务提供能力,在为百姓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不会伴随基层资源的大量浪费。

摘要:政府主导的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一直未变,按项目支付方式的固有弊病决定了医疗机构通过“多开药、多做检查”的浪费行为获得补偿。社会各界所议论的问题众多,其中,补偿机制抑或支付方式不合理是首要的关键问题,其他问题均衍生于此。基于30余年医改研究基础,中心认为:只要补偿机制不变,医疗机构不可能形成主动节约资源行为,针对衍生问题的治标措施就缺乏前提。政府迫切需要把握关键,构建合理补偿机制,否则事倍功半。在此基础上,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改革、社会资本办医、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改革等才能顺利开展并实现应有价值。

补偿措施 篇7

国际商务翻译时牵涉到一种文化通过翻译进入到另一种异质文化, 这中间的差距意味着文化信息在某种意义上或形式上的流失。商务翻译人员要了解并掌握汉英两种语言所涉及的不同文化的差异, 要从字面意思之外领悟到说话人言语中的语用意义, 运用恰当的手段进行补偿, 尽量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等义。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的表现及其原因

商务翻译中若原文承载了文化信息, 译者必须无条件地设法将原语中的这种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递到译入语中去, 原文的文化信息与译文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国际商务英语翻译中深层面的对等, 译者有时不易察觉。因此, 在英汉商务英语翻译实践中, 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文化信息的流失现象经常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词汇空缺 (lexical gap) , 即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翻译工作者常常感觉跟不上步伐。原语中的指称对象在译入语文化中根本不存在。“中国结”译成Chinese knots, 但英美人不知所云, 因为他们国家没有。同样, 中国文化的鸳鸯常用来比喻夫妻, 而mandarin duck却无此含义。英语中的“green card”和“The lion’s share”如果分别译为“绿卡”和“狮子的份额”, 许多不熟悉英美移民制度及英语文化的中国人看后也会不能理解其中之含义。诸如此类的翻译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文化信息的流失。

2. 语义联想 (semantic association) 不同, 即原语文化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实体, 而译入语文化不加以区分或恰恰相反

汉英民族因所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的不同造成了意识形态的不同。自然条件各异, 所接触的客观事物也会在种类、数量、与人类的疏密关系等方面有所不同, 由此而产生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内涵也必然各异, 而此种物质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 用“馋猫”比喻人贪嘴, 常有亲昵的成份, 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山羊是个褒意词, 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白象”电池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很好, 但翻译成“white elephant”在国际市场上却不受英语国家人们的欢迎, 这是由于西方文化中white elephant是一条固定的英文短语, 意为沉重的负担或无用且昂贵的东西。在长期的语言发展中, 几乎每种语言在悠久的历史中都会有自己固定的习语搭配及谚语等。对其他国家历史文化知识欠缺会给翻译工作带来困难。因此, 商务英语翻译者应不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日常多注意积累, 用时方能随心所欲。如“胆小如鼠”翻译为as timid as a hare.而“spend money like water”翻译为“挥金如土”。

3. 语用涵义 (pragmatic implication) 不同, 即原语和译入语中同一个指称对象可能由字面意义不同的词语加以指称

汉语中的“黄色电影”译为英语却是“blue film”。中国盛产白酒, 有人将它按字面意思翻译成white wine, 但殊不知这white wine是白葡萄酒, 而spirits或liquor才能与中文的白酒对等。同样, “as strong as a horse”和“as stupid as a goose”也不能按字面意思译成“强壮如马”和“蠢如鹅”, 而应译为汉语中的习惯说法“壮如牛”及“蠢如猪”。又如:“Jane Eyre is very honest.S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要按字面翻译成“简爱很诚实。她不吃鱼, 并且玩游戏”, 那就很可笑。

三、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的补偿措施

由于上述文化信息的流失的存在, 必须在翻译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

1.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时词汇空缺的情况, 能直译时直译, 不能直译时意译, 但要尽可能在音位、词汇等层面做一些翻译上的补偿

先举几个直译的例子: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具有渗透力的译名可能要数中国的气功、功夫, 其直译为qigong, gongfu.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直译成“Fuwa”, 而不是Friendlies, 突出了中国特色, 凹显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前面提到的“the lion’s share”就不能直译, 而须意译为“最大的份额”。著名的体育用品商标Nike能使英语国家人士联想到胜利和吉祥, 因为Nike一词在希腊神话中是胜利女神。传说中的Nike身上长有双翅, 拿着橄榄枝, 给人们带来胜利和诸神的礼物, 她是吉祥、正义和美丽之神。Nike作为体育用品商标, 我们把它音译为“耐克”, 暗示Nike牌体育用品经久、耐用, 使用Nike体育用品能在比赛中克敌。“耐克”可以说是较好的翻译, 不过, 英语单词Nike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对中国人来说, 不可能像英语国家人那样想起Nike女神。翻译中文化信息被丢失。但也达到了宣传, 吸引顾客购买之目的, 也算是对文化流失的一种补偿吧。

2.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中原语和译入语语义联想不同的情况, 要注意转换表达方式以符合译文习惯

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商务英语翻译中, 因受文化习俗的影响, 各民族表达相同概念的说法是不相同的, 要熟悉外族文化, 了解异域人民审美心理。如果在形式上贴近的译文对所指意义可能产生误解的话, 必须对译文文字做某些变通。尤其是一些动植物的名称词, 以及数字和颜色词等, 在翻译时, 务必小心谨慎, 注意词义褒贬的变化。例如:“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语Four Asian Dragons恐怕不太妥当。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龙) 不是中国人心中的吉祥动物, 而是表示邪恶的怪物, 还有“泼妇’的意思。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文化信息的对等, 因为tiger (老虎) 在西方人心中是一种强悍的动物, 至少不会让人联想到某种可怕的动物。将“亚洲四小龙”补偿翻译成Four Asian Tigers在文化信息方面基本达到了对等。再如:英语国家的人心目中的“七”相当于中国人的“八”。“七”对他们来说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 投掷中以“七”为胜利。所以, 商标为“7-Up”的饮料翻译成汉语为“七喜”, 而不是“七上”。在英语中表示吉利的“七”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只是个普通的数字, 体会不到喝饮料时喜庆的感觉, 但是译成“七喜”也算在文化信息方面做了一些补偿。

3. 对于商务英语翻译时原语和译入语语用涵义不同的情况, 要注意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很多不同, 翻译时必须做一些补偿, 以确保原语和译入语意义的一致

前面所举的例句“Jane Eyre is very honest.S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应该翻译为“简爱很诚实, 她既忠诚有正直”因为如“eat no fish”和“play the game”分别表示“忠诚”和“为人正直”之意。又如:“这次交易过程中出现了拦路虎”, 如果按字面翻译应该是“There is a tiger in the way during this transaction”, 那就完全错误。因为“拦路虎”在英语中有固定的说法“a lion in the way”。同样地, “We must have the spiritof cooperation, for we know the proverb that one boy is a boy, two boys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汉语译文应该是“我们应该有合作精神, 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和尚挑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谚语所传递的意思”。在这个译文中, 用汉语中的“和尚”来补偿翻译英语中的“boy”避免了翻译中直译为“男孩”而造成的意思上的晦涩难懂, 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文化信息的流失。

四、结束语

中英文化的差异导致翻译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同层面或类型的流失, 进行国际商务英语翻译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些文化差异。译者要丰富对英语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掌握适当的翻译技巧, 尽量把原语文化的信息更多更好的传递给译语读者, 把文化信息流失减少到最小, 以达在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中找到一个结合点, 并通过其他一些补偿手段, 促使译者忠实, 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

摘要:本文从词汇空缺, 语义联想和语用涵义三方面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中文化信息流失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并探讨在翻译时如何在这三方面做出补偿。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信息流失,补偿

参考文献

[1]许崇信:文化交流与翻译[J]。外国语, 1991

[2]NIDA.E.A.语言、文化和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3.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补偿措施 篇8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简称串补) 缩短了输电线路的电气距离, 提高了电网电力的输送容量, 解决了西电东送长距离输电的问题, 增强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2]。

2009年6月8日某装设有固定串补的输电线路上发生了一起线路单相瞬时接地故障, 引发了安装在输电线路上串补设备的故障。

1 串补故障情况

装设有串补装置的输电线路发生单相瞬时接地故障时, 线路保护发出跳线路两侧断路器命令, 同时发出串补对应相旁路断路器合闸命令 (DTT) , 串补保护收到线路保护的DTT, 其动作行为见表1。

2009年6月8日2时34分45秒某线路发生一起B相瞬时接地故障, 10 ms后串补保护未收到线路保护发来的DTT命令, B相火花间隙就触发放电。之后, 串补线路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动作, 发出B相火花间隙触发命令和旁路断路器合闸命令。随后电容器不平衡保护动作, 发出串补三相旁路命令, 永久闭锁, 禁止串补重新投入运行。串补接线见图1。经检查发现阻尼电抗器接线错误。在火花间隙触发瞬间引发阻尼电抗器短路, 造成串补平台上设备故障, 引起保护异常动作。

2 保护动作原因分析及措施

2.1 保护动作时序

根据保护录波图和人机界面 (HMI) 事件记录, 以录波启动时刻2时34分45.919秒为参考零时刻, 作保护动作时序, 见图2。

2.2 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动作分析及措施

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 (也称MOV 强电流保护) 的目的在于串补线路上发生内部严重故障时, 快速将串补旁路, 防止MOV 的能量短时积聚过高。

2.2.1 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动作分析

保护系统1, 2的故障录波图分别如图3、图4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 在线路发生故障, 火花间隙击穿后, 保护系统检测到了火花间隙流过的电流, 同时发出间隙保护动作信号A_B_C EI SPA TRIP, 经过厂家技术人员确认录到的开关量A_B_C EI SPA TRIP是间隙保护发给录波器的间隙保护启动信号, 不是旁路命令。根据火花间隙保护动作定值, 通过火花间隙电流大于200 A且击穿时间超过40 ms, 发旁路断路器合闸命令。但从事件记录看, B相合闸命令是在火花间隙击穿后2 ms发出的, 并且在32 ms后已经合上, 所以排除B相合闸是由火花间隙保护动作引起的。从录波看, 串补保护收到的DTT命令是在火花间隙击穿后50 ms, 而此时B相已经合闸, 所以旁路断路器合闸与DTT命令无关。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在火花间隙击穿后1 ms动作, 其动作1 ms后, 发出B相旁路和触发火花间隙命令。可以看到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最早发出了触发间隙命令和旁路断路器合闸命令。

线路发生B相故障, 最大峰值电流是5.10 kA, 而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定值是11.08 kA。针对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误动情况, 通过试验, 排除了保护装置和回路的故障。对比录波和保护事件, 发现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只在保护1中动作, 而保护2没有动作;保护1的录波有1 ms的脉冲, 峰值4.9 kA, 波形呈平顶, 而保护2没有这样的现象。录波器的采样频率是4 800点/s, 对于1 ms宽度的脉冲, 录波器是不能完整采集的, 所以看到的是平顶波。串补保护装置的采样频率是10 000点/s, 可以采集到波形峰值。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本身不存在滤波措施, 为了快速动作, 仅采集几个点就可以快速动作出口。4时56分51秒串补由运行转检修操作过程, 拉合串补隔离开关时, 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再次动作。之后, 经过多次操作证实, 与线路电流相关的保护在进行隔离开关操作时容易误动, 且其录波与火化间隙击穿时的录波相似。从录波和事件记录的时间和动作顺序上看, 最大外部故障电流保护误动, 是由于线路电流受到了高频干扰。在文献[3,4]中也有类似的描述。 当隔离开关操作或系统故障时会产生瞬变的高频电磁场, 它们通过耦合、辐射等方式对串补平台二次回路形成电磁干扰, 引起保护误动。

2.2.2 预防措施

现场检查, B相平台线路电流互感器与其他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屏蔽不一样:其他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都用槽钢进行全长封闭, 而该电缆直接从电流互感器接线盒引至测量箱内, 没有像其他二次电缆那样用槽钢屏蔽。可以看出, 线路电流互感器二次电缆的屏蔽较差[5,6,7]。对于串补平台弱电回路电磁兼容的问题, 本文结合文献[8,9,10,11], 提出了具体的措施。线路电流互感器至平台测量箱采用屏蔽电缆, 其屏蔽层仅在平台测量箱一点接地。改进办法是:应该在二次电缆外用封闭的金属管进行全长屏蔽, 且在金属管两端要与电缆接线箱连接好, 这样可以增强屏蔽效果。

2.3 不平衡保护动作分析及措施

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用于检测电容器单元熔丝熔断或电容器套管闪络引起的不平衡。电容器组接线时将电容器组接成了2个不平衡桥, 这2个不平衡桥并联连接, 见图1。这种接线的优点是便于从大量电容器中检测到故障单元, 方便运行维护。不平衡保护同时检测这2个不平衡电流互感器上的电流, 每一个不平衡桥按照图5所示的动作曲线构成独立的不平衡保护。不平衡保护动作曲线是以额定线路电流为拐点, 将动作曲线分为2段:当线路电流低于额定值时, 保护仅判断绝对不平衡电流值;当线路电流高于额定电流值时, 保护判断的是不平衡电流与线路电流的比值。

2.3.1 不平衡保护动作分析

不平衡保护为什么在旁路开关合闸后, 即串补已经退出运行仍然要动作呢?在该次故障中不平衡保护是在旁路开关已经合闸后动作的, 此时线路电流远低于额定值, 所以只要不平衡电流的绝对值高于1.71 A, 时间大于100 ms, 不平衡保护就可以动作。从录波图看, 不平衡保护在旁路断路器合闸后连续动作3次, 都满足该条件。

正常运行时流过2个不平衡桥的电流相位应该一致。不平衡保护第1次动作发生在火花间隙击穿后的100 ms, 从录波图看, 此时电容器第1个不平衡桥与故障的第2个不平衡桥流过的电流相位相反。判断故障的那台电容器在火花间隙击穿的瞬间损坏, 此时电容器瞬间发生了无阻尼放电。不平衡保护第2次动作发生在A相、C相旁路断路器合闸后的100 ms。A相、C相合闸后, 线路电流产生暂态过程, 因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 所以电容器组通过旁路断路器产生了充放电过程。不平衡电流的频率是500 Hz左右 (见式 (1) ) , 与电容器放电电流的固有频率 (不考虑平台杂散阻抗的影响) 基本相符。

f=12πLC=512Ηz (1)

式中:L为阻尼电抗器的电感值;C为电容器的电容量。

此时线路电流低于额定值, 不平衡电流的绝对值高于1.71 A, 时间大于100 ms, 所以引起不平衡保护第2次动作。不平衡保护第3次动作发生在线路B相重合后的100 ms, 其动作原因与第2次相同。

2.3.2 采取措施

电容器组的不平衡不能绝对消除。故障发生后, 对故障电容器进行更换。更换后, 在线路负荷电流为1 290 A时, B相第2组电容器不平衡电流达到0.329 A。此时不平衡电流低于报警值, 是运行允许的。可以看出, 在负荷电流时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就已经很高了。串补在旁路过程中, 合闸角不同, 其产生的不平衡电流幅值也不同, 当合闸角正好满足产生最大不平衡电流要求时, 不平衡保护按照现有的设计思想及定值水平, 势必要动作。如果线路发生单相瞬时故障, 串补暂时单相旁路过程中, 不平衡保护动作, 将导致线路重合后串补无法投入运行。所以依赖现有的不平衡定值可能无法躲开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平衡增大的问题, 但是一味增大不平衡保护定值, 会对电容器产生不良后果。

在此次故障中发现不平衡保护有以下2点设计不合理:

1) 不平衡电流没有进行滤波处理;

2) 在旁路断路器合闸后, 不平衡电流是高频而线路电流是工频, 这两者之间不应该进行比较。

针对问题1, 应该采取滤波措施。在旁路断路器合闸后, 电容器上已经不流过电流, 即使很大的不平衡电流也不会对电容器造成危害。其不平衡电流是由于电容器放电时产生的高频放电电流引起, 不平衡保护不需要动作。串补正常运行时如果有电容器损坏, 流过的不平衡电流应该是工频, 所以滤除高频电流成分能保证不平衡保护有选择性地动作。针对问题2, 应该增加检测电容器上电流的电流互感器。在图1中, 电容器总支路上没有电流互感器, 不平衡电流只能与线路电流进行比较。当增加了电容器总支路电流互感器后, 不平衡电流应该与电容器上的电流相比较。不平衡电流与电容器上电流的频率是一致的, 可以进行比较。同时, 它们之间是同步增大的, 当旁路断路器合闸后, 流过电容器的放电电流与不平衡电流是同步增大的, 可以有效避免不平衡保护误动。

2.4 火花间隙触发原因分析

火花间隙作为MOV和电容器组的一次保护设备, 在电容器组流过较大电流及MOV能量上升时, 可以快速将其旁路, 起到保护电容器组和MOV的作用。火花间隙基本结构如图6所示。保护发出触发命令首先触发T1, 触发间隙1导通;放电电容器C1通过阻尼电阻器R1和触发间隙1放电;脉冲变压器产生脉冲, 触发T2;放电电容器C2通过阻尼电阻器R2和触发间隙2放电;放电电容器C3和C4放电, 强迫主间隙2触发导通;全电压加到主间隙1上, 强迫主间隙1触发导通。

线路发生单相瞬时故障, 保护发出强制触发命令之前, 火花间隙已经击穿。此时线路最大故障电流有效值为3 610 A, 而保护强制触发间隙必须满足的最小电流有效值为4 860 A, 所以不满足保护强制触发间隙的条件。无保护触发命令火花间隙的自击穿电压瞬时值范围为242.8 kV~264.9 kV。而MOV的保护水平是230.8 kV, 在MOV正常工作的情况下, 电容器上的电压会被钳制在230.8 kV。现场检查MOV全部正常, 所以火花间隙也不满足无保护触发命令自击穿的条件。

进一步列表2分析, 触发回路有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引发了误触发, 保护至平台传输信号使用光缆, 一般不会受到电磁干扰, 平台上触发处理回路是弱电信号, 而平台电磁环境恶劣, 易受到干扰, 所以火花间隙触发回路受到干扰引起误触发的可能是存在的。

平台的触发回路将接收到的弱电信号放大, 该放大信号通过升压, 变为强电脉冲去触发图6中的T1。在平台触发回路增加监视的方法有2种:①可以在弱电回路中通过检测弱电信号电压实现;②可以在强电回路通过检测强电脉冲实现。这2种监视信号通过平台的光纤传至保护装置实现对触发回路的监视。通过增加触发回路的监视手段, 可以方便今后的事故分析。

3 结语

本文详细分析了一起串补设备故障引起的保护异常动作情况, 针对串补保护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强二次电缆屏蔽、滤波处理、增加电容器总支路电流互感器, 在火花间隙触发回路增加监视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袁敬中.大房500kV串联补偿站控制与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 (2) :89-90.YUAN Jingzhong.The control and protection system for Dafang500kV transmission line series compensation.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4, 28 (2) :89-90.

[2]苏斌, 董新洲, 孙元章, 等.特高压串补线路负序方向高频保护行为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28 (14) :9-13.SU Bin, DONG Xinzhou, SUN Yuanzhang, et al.Performance of negative sequence directional protection on series compensated ultra-high-voltage transmission line.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4, 28 (14) :9-13.

[3]潘勇斌, 杨绍远.500kV河池固定串补运行情况分析.电网技术, 2008, 32 (增刊2) :82-85.PAN Yongbin, YANG Shaoyuan.Introduction and operation analysis of fixed series compensation in Hechi.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8, 32 (Supplement2) :82-85.

[4]何尔文, 吴蓉, 李健, 等.串联补偿装置的抗电磁干扰措施.继电器, 2008, 36 (4) :72-74.HE Erwen, WU Rong, LI Jian, et al.Measures of anti-EMI in series compensation equipment.Relay, 2008, 36 (4) :72-74.

[5]刘帆, 陈柏超, 卞利钢.变电站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探讨.电网技术, 2003, 27 (2) :64-67.LI U Fan, CHEN Baichao, BI AN Ligang.Discussion on shielded grounding mode of cables in secondary circuits of substations.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 27 (2) :64-67.

[6]肖保明, 王泽忠, 卢斌先, 等.微机保护装置对开关瞬态干扰的敏感度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 29 (3) :61-64.XI AO Baoming, WANG Zezhong, LU Binxian, et al.Research on the susceptivity of microprocessor based protection equipment to switching transient disturbance.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5, 29 (3) :61-64.

[7]陶蓉, 李景禄, 林冶, 等.控制电缆屏蔽层接地方式的抗干扰分析.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7, 4.72-75.TAO Rong, LI Jinglu, LI N Ye, et al.Anti-interference analysis for the grounding methods of control cable shielding line.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4:72-75.

[8]梁志成, 傅静波, 李富同, 等.微机保护装置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11) :65-68.LI ANG Zhicheng, FU Jingbo, LI Futong, et al.Electric fast transient burst immunity of protection equipment.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3, 27 (11) :65-68.

[9]黄少锋, 秦晓辉.一种新的二次电缆屏蔽层接地方法.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 31 (16) :87-91.HUANG Shaofeng, QI N Xiaohui.A novel grounding scheme for secondary cable shielding.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 31 (16) :87-91.

[10]崔翔.2002年国际大电网会议系列报道——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研究进展.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4) :1-5.CUI Xiang.A review of CIGRE’2002on electric power system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3, 27 (4) :1-5.

补偿措施 篇9

1 征地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征地补偿依据单一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届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以下简称《土地法》) 第四十七条明确规定:“征收土地的, 按照被征收土地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六到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 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数量计算。每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四到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的耕地的安置补助费, 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亩产值的十五倍。”从以上规定中, 征地补偿费的依据是被征收耕地前三年的平均产值, 也就是对该耕地种植农作物前三年商品价值的平均值乘以补偿费的倍数, 确定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这种补偿费的依据显然不能真实地、全面地、客观地反映出耕地价格。由于耕地的类型、质量、等级、区位等因素, 征地补偿的费用应该有差别。同样是旱田, 按照产值计算出的补偿标准是一样的, 若综合考虑耕地质量、等级、区位等因素, 计算出的补偿标准差别是很大的。以集安市为例, 旱田以主要农产品玉米计算, 农科部门测算出前三年平均亩产值为730元, 征地补偿费按十倍计算, 安置补助费按十五倍计算, 每亩地的补偿费为18250元;从区位上看, 城区耕地年产值与乡村的耕地年产值没有太大的差别, 然而城区的土地的价值要高于乡村的几倍或者几十倍;如果从更大的范围看, 发达地区的耕地年产值与欠发达地区年产值没有太大区别, 但是区域的地价相差是非常大的。很明显按耕地产值计算征地费用显然不全面、不合理。

1.2 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不规范

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导向作用, 以市场为导向, 什么赚钱种什么, 新品种、新技术被广泛采用。在征地补偿中, 地上青苗补偿没有可依据、可参考的国家标准和省级的地方标准, 在补偿过程中极易引发矛盾和纠纷。集安市采用的方法是:青苗果树等农林作物补偿标准, 由农林科偿。

1.3 征地补偿分配不尽合理

集安市通胜街道通沟村十二居民组, 人均耕地1.34亩。2003年集安市申报高句丽遗迹为世界文化遗产, 对文物周边环境进行整治, 需征收十二居民组耕地430亩。被征地后人均耕地仅剩0.2亩。由于耕地减少, 农民要求征地补偿费全部分配, 农村经济管理部门找不到相关法规政策依据, 只能依据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进行分配, 引发矛盾和纠纷。

1.4 征地补偿随意性较大

《土地法》明确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在实际征地过程中, 并非都是基于“公益性”, 政府对“非公益性”用地按照补偿标准征用, 然后以市场价招拍挂出让, 即使完全按照法定标准补偿被征地农民, 也存在着很大的收益差额。由于“非公益性”用地存在, 土地补偿价格出现了同区域、同类型土地而不同的补偿价格。以旱田为例, 集安市农业部门测算的平均亩产值为730元, 耕地征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合计按25倍计算, 每亩补偿费为18250元。这个补偿标准农民很难接受, 土地管理部门为顺利征收土地, 经与被征地农民协商, 从法定的每亩18250元补偿标准逐渐提高到每亩10多万元。土地法律法规规定的补偿标准, 在实践中无法实施, 法律的权威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其严肃性被打了折扣。若是为公益事业征收土地, 如果农民提出过高的补偿要求, 征地部门无法接受, 双方难以达成协议的情况下, 为保证建设用地顺利实施, 土地部门不得不申请法院依法执行, 按照法定标准予以补偿, 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 不可避免地引发矛盾和纠纷。

2 解决征地补偿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2.1 科学制定征地补偿标准

2.1.1 制定统一的年产值标准

制定统一的年产值标准, 应考虑到征收耕地的类型、质量、农民对土地的投入、农产品价格、农用地等级等因素, 补偿的依据将前三年主要农产品的平均亩产值或产量的单一因素向综合因素转变, 使耕地产值标准更加科学、合理。

2.1.2 确定统一产值倍数

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产值倍数, 应按照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 在法定规定的范围内加以确定。按法定的统一产值倍数计算征地补偿安置费用, 尚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 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

土地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构成, 科学的计算地价, 应考虑地类, 产值, 土地区位, 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作为征地补偿一个重要的依据,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必须遵循综合因素原则, 只有这样, 才能科学、合理地计算出土地的自身价值, 让被征地农民更为认同并接受的补偿标准。

2.2 统一制定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标准

青苗补偿费是指征用土地时, 农作物正处在成长阶段而未能收获, 征地部门应给予土地承包者或土地使用者以经济补偿。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导向, 地上种植物种类繁多, 实际价值差别较大。为科学合理的进行补偿, 省级人民政府应制定出统一的补偿标准或可供参考的“地方标准”, 便于参考执行。地上附着物补偿是指为农业生产而建造看护房、大棚等设施, 在征地时由征地部门予以补偿。地上附着物因功能不同, 简易复杂也不相同, 因此补偿价格应规范, 应尽可能减少随意性。

2.3 完善征地补偿费使用制度

上一篇:深松整地技术下一篇:平等对话 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