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共7篇)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1
顶管工程施工中的质量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即后座、导向轨、顶管设备的安装, 管前挖土及顶进, 顶管测量等。
1 后座安装
后座需经过设计计算, 方可进行安装, 一般粘土按3kg/cm2计算, 现以常用的简易钢板后背为例, 在安装后座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后背所用材料要厚薄均匀一致。
(2) 后背表面要平直, 且必须垂直顶进管道中线。
(3) 后背土必须均匀密实。
(4) 方木至少要埋入地下50cm, 从而使后千斤顶着力中心高度不小于后背方木高度的1/3, 这样能使着力点与墙后被动土的合力点保持一致, 有助于减少后背的倾斜。
(5) 后背土墙壁应铲修平整, 并使墙壁面与管道顶进方向垂直。
(6) 土质松驰时, 为增强后座承受力的整体性, 可在枕木前加6~8cm钢板。
2 导向轨的安装
导向轨的安装过程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导向轨道的两轨距必须平行、相等。
(2) 导轨必须符合中线、高程, 水平的要求, 且在安装后和顶管前, 其高程必须进行验收, 按图纸设计高程和中线以及国家规范规定的允许误差严格控制。
(3) 导轨端不能距工作壁太远, 一般应控制在50cm左右。
(4) 导轨安装时预留缝高度以10~15cm为宜。
(5) 导轨以水平安装为佳, 特别在软土中顶进, 不能带坡操作。
(6) 每进完一节管子应校对导轨高程、中线及水平, 观察导向轨并随着管道顶进荷载作用发生变化, 做到及时校正和控制。
3 顶管设备的安装
千斤顶在施工中, 大多采用200t以上液压千斤顶。在千斤顶安装时应注意从以下二点进行控制。
(1) 千斤顶必须符合中线和水平要求, 且要以管道中心线为轴对称布置。
(2) 千斤顶的位置一般应位于管道垂直直径的1/3~1/4处, 这样, 能使千斤顶顶力合力时位置和顶进抗力的位置在同一轴线上, 避免产生顶力偶, 使管道发生高程误差。
4 顶铁安装
顶铁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单行纵向顶铁中心线与管道轴线一致。
(2) 双行纵向顶铁的两条中心线要平行, 并与管轴线距离相等, 且要垂直于管端平面。
(3) 纵向顶铁与管端面相接触时, 必须使纵向顶铁着力点高度位置位于外直径1/3~1/4处, 以防止着力点太高造成前管低头。
(4) 当顶力较大时, 管端面应加弧形顶铁钢板, 以增大管端的受力面积, 改善其受力情况, 防止管子在顶力过大时损坏。
5 管前挖土及顶进
(1) 管前挖土:
管前挖土是保证顶管施工质量的又一关键所在.顶进管子的方向和高程控制, 主要取决于挖土操作.由于顶管施工主要是管子循以开挖坑道的断面形状而进行的, 所以必须保证开挖断面形状的正确性, 在挖土时控制好管子方向, 随挖随找平.要注意前方的情况和第一节管子上下、左右的变化。在正常情况下, 上部可比管外径多挖1~1.5cm, 以减少其阻力;下部在弧度120°~135° 范围内, 不得超挖。一定要保持管壁与土基表面的吻合。严格控制开挖断面的纵深长度。人工每次挖掘长度最好控制在50~100cm以内, 每次顶时距离在50~80cm为佳, 每次留有一定距离以供向前挖土时便于控制操作。在土质条件较差时, 绝对不允许超挖, 以避免造成塌方。
(2) 顶进:
在顶进过程中, 应有一人站在前面观察, 边铲边顶。同时, 当末端管子留在导轨上的长度为40~50cm时, 无论千斤顶活塞是否全部用完都要停止顶进, 因为要为下一步顶管做预备工作面。当顶距较长时, 阻力会越大, 可采用中继站顶法作业, 由于城市管道大都在40~50cm, 故不常采用顶进中继站顶进。
6 顶管测量
首先, 要在地面做好顶管坑开挖的控制工作, 并在顶管坑开挖后, 在其坑壁或其它相对稳定的地方设置控制桩, 以便于控制顶管作业坑的测量工作。在其按要求安装完后座、导向轨、顶管设备后, 对其测量高程、中线、水平等做详细记录, 以保证顶管按设计要求顺利施工。其次, 在顶进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对首节管子高程、平面、中线位置进行测量, 检查首节管子是否符合设计。在顶进过程中, 应每隔60~80测量一次。最后, 要在顶管前端的开挖土方作业断面上, 打上中线位置, 便于前方开挖人员在操做时, 能够时刻校正开挖方向, 控制施工。
7 结语
通过采取以上几项措施, 使公司在近几年来市政道路工程顶管施工中, 加强了施工质量控制, 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赞誉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市政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ISBN7-112-04007-8/TU
[2]GB50268—9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2
广州市西江引水工程是广州市为迎接亚运会、保障供水水源安全并提高供水水质的重点工程,自佛山市三水区思贤下陈村附近的西江取水,经下陈村取水泵站增压后,通过2×DN3600管道输至鸦岗配水泵站,再通过DN2400钢管输送至广州市西部白云区的江村水厂、石门水厂和西村水厂。其中江村支线长5 140m,管线采用开挖埋管、顶管以及过河倒虹管等方式敷设。
场区土层主要为现代的人工填土层(1)、粉质粘土和淤泥质土层(2)、粉细砂、中砂、粗砂层(3)、淤泥质土、(粉质)粘土层(4)、粉细砂、粗砂、砾砂层(5)、粉质粘土层(6)、残积层(7)。顶管所穿越的砂层为场地的第一个含水层,位于粉质粘土、粘土及淤泥质土层(2)之下,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粉细砂(3)-1、中砂(3)-2、粗砂(3)-3等3个亚层,以下为粉质粘土与淤泥质土层。地下水主要为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层(3)及砂层(5)中,地下水位一般在2.80m~6.14m之间,水量丰富,透水性强。
2 施工简况
该工程管线采用开挖埋管、顶管以及过河倒虹管等方式敷设,长5 140m,采用DN2400钢管。其中穿越广清高速路段长266.1m、穿越京广铁路段长1 8 7 m,采用DN2800套管顶管后内敷DN2400钢管方案。工作井净空(长×宽×高)为11m×7m×8.8m,接收井净空(长×宽×高)为9.5m×5.3m×8.65m。
该顶管工程钢管直径大(2 800mm),场地地下水丰富,覆土厚约6m,小于2倍管径,而且顶进距离长,顶管阻力较大,穿越地层为砂土层,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我们采取泥水式顶管施工技术,同时采用了地质雷达扫描探测、触变泥浆减阻与测量纠偏等安全技术措施,确保了顶管施工精度并减少对周围的影响。该顶管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流程如图1。
3 施工探测与参数制定
3.1 探测范围和方法
施工探测范围为沉井外边线外围3m及管道沿线,探测深度至管底或井底以下2m。要求探明现有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包括管线的中线位置、类型、埋深、管外径、现场所有管线及检查井的位置,提供相关管线变形的警戒值,探明有无孤石等障碍物和临近建筑物的基础形式及其标高。
顶管施工前采用地质雷达扫描,查明沿线地下障碍物的情况,以便及时清除。我们针对重要部位的土质,如进出洞与中继间附近、软弱的地层或土质突变处,利用小型钻机进行钻孔抽芯取样,并与地质钻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认顶进范围土质;或以扫描结果为依据,对沿线地下密实度变化异常的部位进行钻孔抽芯取样,钻孔深度达管底以下,以查清地下障碍物的情况。根据这些资料确认顶进范围并结合地质钻探资料计算和制定施工参数。
3.2 施工参数
1)顶进速度初始顶进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控制在20~30mm/min左右,根据偏差和旋转情况进行调整;正常顶进速度控制在0~50mm/min,如遇正面障碍物则控制在10mm/min以内。
2)正面土压力及泥水压力设定值应介于进浆压力与排浆压力之间。
3)顶进出土量初始顶进出土量加固区一般控制在105%左右,非加固区一般控制在95%左右;严格控制出土量以防止超挖及欠挖,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98%~100%。
4)障碍物处理对于沿线地下管线,虽然图纸所示管线并未与地下管道线路相交,但实际施工时可能会发生地表沉降现象而有所改变,所以施工到该位置时,应放慢顶进速度,出现涌水流沙等导致地表沉降的现象时应及时处理,以妥善保护沿线地下管线;孤石或旧基础等地下障碍物,必须及时提前清除。
4 顶进技术措施
4.1 掘进机出洞防磕头措施
掘进机出洞时由于周围土体被破坏或在出洞时洞外泥水流失过多,造成出洞时掘进机因自重太重而下磕,为防止这一现象产生,我们采取了措施:洞口外侧进行加固;掘进机就位后将机头垫高5mm,保持出洞时掘进机有一向上的趋势;调整后座主推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出洞时观察掘进机的状态,一旦出现下磕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但机头未完全出洞不得纠偏,出洞后纠偏不得大起大落。在软土层中顶进钢管时,为防止管节漂移,将前3~5节管与工具管联成一体。
4.2 初始顶进防止管道后退措施
该工程管道进出洞口深度较大,约6m~9m,在初始顶进阶段正面水土压力可能大于管周围的摩擦阻力,拼接管子时主推千斤顶在缩回前必须对已顶进的部分与井壁进行固定,直至钢管外壁摩擦阻力大于正面水土压力为止,否则管道后退会导致洞口止水装置受损。
4.3 减阻措施
该工程顶管距离较长,我们在施工中采用了触变泥浆系统,从工具头处压入触变泥浆,形成一定厚度(25mm左右)的泥浆套,间距10m设一道补浆孔,使顶管在泥浆套中向前滑行,减少摩擦阻力,压力控制在自然地下水压的1.1~1.2倍。
触变泥浆的配合比按重量计为水∶膨润土=8∶1,膨润土∶CmC=30∶1。为使泥浆能及时将管壁空隙灌满,灌浆速度要与顶进速度相适应,注意观察,防止跑浆和冒浆,并保证泥浆的达到量。造浆后应静置24小时后方可使用。为达到良好的减阻目的,在施工操作上必须“先压浆后顶进、边压浆边顶进、停顶进勤补浆”的办法维持泥浆套的性能。
在顶管施工时,可以结合泥浆水分的渗透损失情况,考虑工具头后20m以内钢管的注浆孔均连接注浆管补充浆液,之后的钢管中每10m(即4节)的注浆孔连接一道注浆管进行补浆,其他管节的注浆孔在需要时再接上注浆管注浆。
4.4 测量监控措施
监测主要包括管段变形、管段沉降及管段应力等。管段变形、管段沉降的测点选用不锈钢材质,管内埋设后开始测量,取二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管段应力传感器应预先设置在管段中,在顶进之前,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顶管全过程应进行监测,顶管进、出洞前后应提高监测频率。
监控采用地表和深层观测相结合的方法,正常情况下地面的观测点每天进行1~2次沉降跟踪观测,沿顶进轴线的管线保护和重要区段每天24小时跟踪监测。地面隆起和沉降控制极限分别为+10mm和-10mm。
为了使顶进管线按设计轴线与坡度进行,顶管机头部的测量要与纠偏相互配合。管道顶进时遇到不稳定流砂及淤泥层等软弱土层,容易发生管道轴线偏离,除以上纠偏方法外,还采取了以下预防措施:(1)少抽水以保持流砂及淤泥层的稳定;(2)少出土、多顶进;(3)随时注意工具头前端的土压情况,保证前端土体不发生流沙流泥和坍塌;(4)在含砂量过大的地层需加注泥浆,以增加土体和易性和平衡土体的压力。
针对地面隆起与沉降,我们采取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1)施工前对管道附近的建筑物和其它设施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2)在工具头前方设置测力装置,保持顶进压力与前端土体压力的平衡;(3)及时压注泥浆,并且边顶进边压浆,更需要在中间补浆,使顶管周围形成完整的泥浆套,既消除了空隙,又能平衡其上土体之自重,防止沉落;(4)利用钢管上预设的注浆孔对土层压注填充物,以提高土层的密实度;(5)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测量,避免大角度纠偏;(6)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避免因渗漏引起土层流失;(7)出土顶进时注意保持等体积置换,每次顶进都经过一定的计算,尽可能相等;(8)每段管道顶进完成后即注入填充料,增加土体的密实度,防止管道出现不均匀沉降。
4.5 抗扭转措施
顶进过程中由于周围土质的变化,纠偏的影响及管内设备的不均匀性,有时会造成推进时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对此,我们主要的措施有:(1)在管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时,在安装设备及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道顶进时左右重量保持平衡,并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2)顶进时在掘进机及每个中继环处设有管道扭转指示针,一旦发现微小的扭转即用单侧加压配重的方法进行纠扭,压铁单块重量为25kg;(3)掘进机若发生扭转,则将左右两只抗扭转翼板向外推出,推出越长,抗扭力矩就越大,当掘进机平衡时则缩回翼板即可。
5 结语
由于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具有综合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环境影响小、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等优点,在市政给排水、通信电缆、燃气管道、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敷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顶管施工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广、施工管理要求高、质量与安全控制严格的综合性施工技术,近几年来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研究开发顶管施工技术,不仅传统的手掘式顶管被更多的应用,而且泥水式、土压式与气压式顶管等陆续被开发应用于工程施工中。对于砂土层中的大直径管道,泥水式顶管施工技术显示了很多优越性,但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工作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希望该工程泥水式顶管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措施,对其它类似工程的施工控制有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顶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篇3
南宁市锦春路东段、汇春路东段、民族大道等路段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是南宁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组成部分,该工程很好的利用了顶管施工技术,合同总投资为23亿日元,合同工期为24个月。
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竹排冲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分为以下子项:
(1)竹排冲河道整治与景观工程;
(2)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
(3)道路、桥梁工程;(4)相关设备的供货与安装。
该工程子项目之一——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包括以下内容:
(1)锦春路东段雨污水管工程;
(2)汇春路东段雨水管工程;
(3)怡宾路雨污水管工程;
(4)悦宾路雨污水管工程;
(5)贤宾路雨污水管工程;
(6)民族大道(滨湖路~竹排冲)污水管工程;
(7)民族大道(竹溪路~三岸收费站西)污水管工程;
(8)竹溪路(东葛路~民族大道)污水管工程;
(9)竹排冲防洪道路(茶花园路~长湖路)污水管工程;
(10)茶花园路(长罡路~竹排冲)雨污水管工程;
(11)竹溪路(柳园路~民族大道)污水管工程;
(12)青山路(滨湖路~竹排冲)污水管工程;
(13)凤岭支沟左右岸雨污水管工程。
工程施工管道线路总长45.4公里。
根据设计要求,工程采取截污治污、雨污分流的方法和敷设口径为Φ1500和Φ2000的截污管引至污水厂治理、雨污分流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河道这种方案。污染源到污水厂需经过人口稠密区或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及支流小河等。所以确定采用顶管施工作为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的主要施工措施。采用该方法施工,不但能保证施工安全,而且集市区旧房不受任何影响,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2 该项目使用顶管类型
(1)顶管作业形式:人工顶管。
(2)顶管管径:大口径1500mm~2000mm。
(3)顶进轨迹:直线顶管。
(4)顶进距离:短距离顶管小于100m。
(5)人工顶管。在推进管前安装一个带刃口的钢制管子(称为工具管),其具有挖土保护和纠偏功能,人在工具管内挖土、运土,随后利用安装在工作井内的千斤顶逐渐分段顶入。
特点:工作坑尺寸较小,结构要求不高,造价较低,劳动强度大,施工安全性差,易造成地面下沉,效率较低,需全面降水。
目前南宁市的顶管工艺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基本上是采取人工顶管的方法。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主要是采用人工顶管的方法,本文主要论述人工顶管的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3 顶管法施工适用的地质条件
在雨污水管道直径较大(Φ800mm以上),施工现场无法采用明沟开挖埋管施工而管道沿线又无其它建筑物基础时,可考虑采用顶管法施工。采用人工顶管对于顶进面土质有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求顶进面土体的自立性好;其次,要求顶进面的地下水压力很小,否则会导致正面土体局部塌方,方向也就很难控制。人工顶管的纠偏通常采用顶进面局部超挖的方式,如果顶进面发生流沙现象就无法局部超挖,也就很难纠偏。因此事前应对地勘资料进行细致地了解,并要求在开顶前对不利地质进行必要的处理,以免无法预见的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在顶管施工过程中,对不利地质采取了粉喷桩及地质注浆处理,使工程顶管能顺利按合同要求完成。
4 顶管法施工的原理
顶管法施工原理是在管道的沿线按设计的方案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工作井内设置坚固的后座,吊进油压千斤顶以及要顶进的钢管或混凝土管,接好照明、油管等管线,然后用油压千斤顶缓慢顶进,通过压浆系统使管节周围形成泥浆套,管道在泥浆套中滑行,在顶进的过程中通过经纬仪测量顶管的方向,边顶进边排土调整,直至将钢管或混凝土管顶至接收井内(见图1)。
5 顶管的施工(见图2)
5.1 工作井的设立及准备工作
(1)工作井的设立应确保施工工地沿线单位、公用道路出入口畅通。
(2)要求对管道穿越安全范围内地上与地下构筑物及原有管线采取加固或保护措施。
(3)单向顶进时宜设在下游一侧。
(4)井壁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好施工质量。
(5)后背墙按设计或经计算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6)后背墙的底端宜在工作井底以下不小于50cm。
(7)后背土体壁面应与后背墙贴紧,有孔隙时应采用砂石料或无砂大孔砼填塞密实;
(8)顶管工作井及后背墙的墙面应与管道轴线垂直,其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以上几点控制工作井的设立及准备工作,这是文明施工的体现及顶管能顺利顶进的前提。
5.2 顶进设备安装
5.2.1 导轨的安装
(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2)检查安装后的导轨是否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应经常检查校核。
5.2.2 千斤顶的安装
(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直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
(2)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
5.2.3 顶铁的安装和使用
(1)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
(2)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
(3)顶铁的允许连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连。
(4)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
(5)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5.3 管节的选用及安装
管节必须全面检验,发现外观有缺陷的一律禁止使用。管道吊放前上好橡胶止水圈。将管节吊放在轨道上,安放环形顶铁,缓慢推进,让接头平顺对接。如发现有破坏、翻转、出槽等现象,必须退出管节重新更换、调整橡胶圈,重新安装对接。接头对好后,继续开动液压千斤顶将管节顶进。
5.4 顶进
5.4.1 顶进前的要求
(1)全部设备经过检查并经过试运转。
(2)工具管在导轨上的中心线、坡度和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由于施工线路需进过如民族大道等部分人口密集的新老城区,交通繁忙,地下各单位线路走向复杂。所以在开工前要先对原有地下管线进行全面地了解,避免出现管线破坏事故。
5.4.2 顶进不良情况的处理
根据地勘资料和实际情况,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在顶进过程中,要穿越淤泥层和煤层,当线路穿越淤泥层和煤层时,要做好通风及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以确保施工无重大伤亡事故。
(1)在稳定土层中正常顶进时,管下部135°范围内不得超挖;管顶以上超挖量不得大于1.5cm;管前超挖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
(2)在进行茶花园路段较松软容易坍塌下沉的淤泥层地段时,管端四周的土一律不超挖,保证使土体完全包裹着管道顶进,并时刻观察淤泥层下沉情况。而在穿越青山路段的煤层时,由于煤层中可能存在有毒气体,我们在掘进过程中用鼓风机不间断送风,并在每次开工前都用鸽子进行活体试验,确认安全后才下井施工。
(3)顶进过程中管头承受的阻力不均、管壁与土壤间摩擦力不均、千斤顶作用点的微小误差等都会造成管道顶进中的偏差,因此要求在顶进过程中必须勤测、勤纠,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纠偏才能确保顶进质量。
(4)顶进过程中,测量员经常用全站仪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检查顶进轴线是否和设计轴线相吻合。在正常情况下,每顶进1节混凝土管节测量1次;在出洞、纠偏、到达终点前,还适当增加测量次数,保证了测量的精度。
5.4.3 顶进的阻力主要为正面阻力、管道周边摩阻力两部分组成
根据南宁市地质勘察资料,该项目顶进路段大部为三、四级土。为减少顶进正面阻力,利于切土,顶进的机头采用尖头处理。
随着顶管距离的增长,推力上升很快。为避免管节超过受压极限破坏,管壁外的减阻是工程顺利完成的必要措施。施工时采用管节周围注触变泥浆,将管节与土之间的干摩擦变为湿摩擦,使管外壁形态规则和表面光洁,以达到减阻的目的。触变泥浆按膨润土∶烧碱∶CMC∶水=0.3∶0.2∶0.01∶1的配比配制后静置24h后使用。施工时通过压浆泵系统从节管的注浆孔压入触变泥浆,形成约10mm厚的泥浆套,使顶管在泥浆套中滑行,减少摩阻力。根据压力表和流量表,控制压浆的压力约为自然水压的1.1~1.2倍。
5.4.4 顶进线路的控制
由于该顶管工程处于南宁市新旧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地质既有回填土、淤泥和煤层,也有较好的三、四类土,在顶管过程中,穿越不同土质时由于所受阻力的变化而容易造成顶进线路的偏差,虽然机头自身有一段纠偏段,纠偏最大角度范围能够达到上下1.7°,左右1.2°。但在顶进线路的控制方法上还是主要依靠设备的正确操作以及有预见性的防范措施。
为了使管道按照设计要求的高程和方向顶进,在顶进过程中我们不断对工具管的高程方向转动进行测量,“勤测勤纠”,根据测量反馈结果,及时相应调整千斤顶位置,使机头根据要求改变方向,从而实现顶进方向的控制,确保管道按设计轴线顶进。
线路的测量主要是采用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方向的测量,对于扭转,则由机头的角度仪测出。
顶管穿墙时要防止工具管发生偏差。在穿墙的初期,因入土较少,工具管的自重仅由两点支承,其中一点是导轨,另一点是入土较浅的土体。土体支承面上承载力较低,使机头容易下沉。因此,机头穿墙时,在穿墙管下部要有支托,工具管的推进要迅速,缩短穿墙管内的土体暴露时间,以减少质量隐患。
管道顶出穿墙管及在长度3m~4m范围内的偏差是影响全段偏差的关键,特别是出墙洞时,由于管段长度短,机头重量大,近出洞口土质容易受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导致向下偏,此时应该综合运用机头自身纠偏和调整千斤顶的作用力合力中心来控制顶管方向。
5.4.5 泥土开挖及外运
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的顶管挖土采用人工掏土形式。挖土时,为减少顶进阻力,密实土层内坑壁与管上方可有不大于1cm~2cm间隙。但管中心下部135°范围内应留2cm厚的土层,以便可以少许切土顶进。每次挖土掘进深度,可等于千斤顶的顶程,在顶进青山路段等土质较好的地段时,可适当超挖,但应控制在每次挖深在0.2m范围内。每次开挖纵深严格控制,长顶程的千斤顶全顶程必须分为若干次顶进,管内运土采用手推车运输外运。
5.5 管内动力及照明
管内动力主要用来掘进、纠偏、出土及顶进,选择380V动力电源。由于管内环境潮湿,施工照明用电则采用12V安全低压照明。
5.6 顶管注意事项
由于该项目处于南宁市内人口稠密区或大型建筑物、构筑物及支流小河等区域,为防止地面出现沉降或隆起,我们在顶管施工沿线按每10m布设沉降观测点,监测顶管顶进施工期间的地面沉降量。
开挖端面的取土过多或过少,都会造成地面的沉降或隆起。为避免这种不良影响,该工程采取了以下措施:在压浆时根据不同路段不同土质的密实度相应调整压力,平衡“泥浆套”以上土体的压力,如在开挖第8段竹溪路段时,由于井筒周边存在部分回填土,造成挖土不均匀,地耐力,不一致而导致井筒倾斜,经测量发现偏差量达20mm。经研究,我们采取了在下沉较慢的一侧多挖土、超挖土的方法,同时用千斤顶加载在下沉较慢的顶管另一侧,经过这些技术措施,有效地校正了井筒的倾斜现象。
纠偏后刃脚后面会形成一个空洞,如果刚好纠偏位置处于回填土路段,如茶花园路段时,管道继续顶进时周围的土方会坍塌进入空隙,从而造成地面局部下沉。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顶管顶进时,要做到及时测量,勤测勤纠,重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大角度纠偏。
在南宁市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每道工序严格按以上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了安全及质量事故的发生,使工程能按合同的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摘要:本文就顶管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在南宁市锦春路东段、汇春路东段、民族大道等路段竹排冲污水截流工程和雨水管渠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作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顶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钧,袁金荣.盾构施工扰动与地层移动及其智能神经网络预测[J].岩土工程学报,2001,(3).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4
1 管材的质量控制
1.1 常见质量问题
1.1.1 砼管材质量差, 存在裂缝或局部混凝土疏松、易剥落。
抗压、抗渗能力差, 容易被压破或产生渗水。接口尺寸偏差大。橡胶圈外观质量差, 有裂缝、孔隙或凹痕等缺陷。钢套环防腐质量差, 涂层厚度达不到要求。
1.1.2 钢管外观质量差, 表面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
焊缝外观质量差, 有焊瘤、气孔、弧坑或表面余高达不到要求。管材壁厚或涂层厚度达不到要求。
1.2 质量控制措施
1.2.1 重视管材资料的检查。
要求施工单位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管材, 并且检查管材的出厂合格证及送检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必要时, 应进行现场取样送检。
1.2.2 重视管材外观的检查。
每批管材进场后, 均应对管材外观进行检查和记录, 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管材不得使用。
1.2.3 加强管材的保护。
主要要求生产厂家在管材运输、装卸过程中加强对管材的保护。
2 测量的质量控制
2.1 常见质量问题
2.1.1 测量放线出现差错或意外, 使管道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 在立面上坡度不顺, 不能顺直到达预定的沉井预留洞口。
2.1.2 顶进过程中对发现的偏差没有及时纠偏, 造成偏差逐渐积累, 从而使得校正困难。
2.2 质量控制措施
2.2.1 对初始放线要进行复测。
不但是施工人员要根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基准控制点, 进行测量放线。监理人员也应对测量放线成果进行校验, 确保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 方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
2.2.2 加强资料搜集和超前探测。
全面掌握管道沿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地下管线资料以及未在设计文件中列明的其他障碍物等情况。当发现设计文件与掌握的资料有明显不符或错误时, 必须及时提出变更设计或施工的要求。
2.2.3 及时沟通联系。
施工中如意外遇到障碍物时, 应及时要求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 采取适当的措施, 如开挖去除障碍物或采取其他避让措施。
2.2.4 顶进过程中对偏差的及时校正是保证顶管质量的有力措施, 偏差是逐渐积累的, 只有通过不断校正才行。
现场应加大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教育, 确保偏差的及时发现、纠正和记录。
3 工作坑的质量控制
由于顶管工作坑常使用沉井法施工, 而市政管道工程中又不将沉井作为永久工程, 因此造成现场对沉井施工质量控制普遍不重视, 甚至成为部分施工单位谋取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3.1 常见质量问题
3.1.1 井筒下沉过程中, 经常出现井筒倾斜、土体破坏、筒壁裂缝、下沉过快或不继续下沉等事故。
3.1.2 沉井砼制作质量差, 强度不足, 有的在下沉过程中即
已出现砼裂缝现象, 不能满足管道进出洞口和顶进作业的强度需要。
3.1.3 不能及时完成封底砼的浇筑, 或砼底板强度较差, 经常出现破碎现象。
3.1.4 由于工作坑的设置, 导致周围建筑物基础出现水土流
失严重的现象, 建筑物出现裂缝, 严重的甚至成为危房, 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
3.2 质量控制措施
3.2.1 重视沉井的砼质量问题, 规范设计和施工。
按照房建工程的要求, 组织沉井砼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确保能满足顶管施工和土方回填需要。
3.2.2 井筒砼的浇筑应尽量采用分段浇筑、分段下沉、不断接高的方法。
下沉过程中要尽量均匀取土, 均匀下沉。做好井筒倾斜的观测和校正。
3.2.3 沉井封底必须结合沉井所处位置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确保即使在发生了流沙现象时, 也能采取果断措施, 一次性完成沉井的封底工作。
3.2.4 对于设计位置在已建建筑物附近时, 必须做好对建筑物的沉降观察。
做好沉井下沉过程中的土体破坏防护。尽量避免在建筑物基础安全影响范围内设置工作坑。
4 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4.1 常见质量问题
4.1.1 未按设计要求组织合格的顶管设备进场。
由于不同的设备使用成本差距很大, 有的施工单位在未通知建设方、监理检查顶管设备的情况下, 就擅自顶进进土, 不利于现场的目标控制。
4.1.2 导轨安装偏差较大, 经常出现纵坡与设计不一致, 甚至反向的现象。
4.1.3 起重设备未经特种设备监督检测, 井边围护不到位, 安全隐患较大。
4.2 质量控制措施
4.2.1 坚持按程序做好设备进场报验。
设备进场检查必须由建设方会同监理、设计、市政质量监督员共同进行, 确认符合合同和设计要求后, 方可使用。
4.2.2 全部设备均需经检查和试运转合格后方可顶进。
特种设备和人员均需具备法定资格。
5 顶进的质量控制
5.1 常见质量问题
5.1.1 管道平面和高程位置偏差, 无法正常顶进预留洞口。管节接口未及时密封处理, 管内积水较多。
5.1.2 未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注入或调整触变泥浆以减小阻力, 致使管材破损。
5.2 质量控制措施
5.2.1 正确计算管道需顶进的长度, 记录每节管道顶进的时间, 积极采取各种减阻措施, 确保管道顶进的连续作业。
5.2.2 顶管结束后, 管节接口的内侧缝隙应及时密封, 填充物不能凸入管内。
管子伸进沉井内长度要能满足井内砌筑检查井的需要, 防止管头露出井壁过长或缩进井壁。
5.2.3 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 及时采取测量纠偏措施和排水措施, 并随时检查记录。
顶进过程中如发现有障碍、后背墙变形严重、顶铁扭曲、油泵或油路异常、接缝中漏泥浆、管位偏差过大且校正无效、顶力异常或超过管端允许顶力等紧急情况时, 必须立即暂停作业, 并采取可靠措施确保安全。待存在问题经会办处理完善后, 方可恢复顶进。
6 检查井的质量控制
6.1 常见质量问题
带水浇注检查井基础且尺寸和高程偏差较大。井墙砌砖通缝、抹面起鼓发裂。不做流槽或做法不符合要求。爬梯、井圈、井盖安装不符合要求。
6.2 质量控制措施
6.2.1 严格控制检查井基础的质量。
不能带水浇注垫层和基础, 要保证基础的几何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待砼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砌砖。
6.2.2 严格控制井身的砌筑质量。
严格按图集进行砌筑和流槽设置, 井身不得有空鼓、裂缝等现象。
6.2.3 严格控制爬梯、井圈、井盖的安装质量。
要使用灰口铸铁爬梯, 安装要牢固, 并涂防锈漆。安装井圈要座浆饱满, 井盖和井圈要配套。在道路上必须安装重型井盖。
7 功能性试验的质量控制
7.1 常见质量问题
做试验前就全部回填土。试验前准备不充分。试验合格测定标准不明确, 检查时间不符合要求。渗水量计算错误。
7.2 质量控制措施
7.2.1 明确试验的合格标准。
试验应由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及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联合进行, 试验合格才能进行全部回填土。
7.2.2 对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要进行检查。
试验前, 需从管道下游进行灌水, 并按规范时间要求进行浸泡。
7.2.3 正确计算渗水量。
在试验过程中要真实记录各种数据, 并根据规范正确计算渗水量。试验合格后, 及时记录数据并签认记录。
摘要:根据顶管法施工在城市排水管道工程中的应用经验, 就顶管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控制措施进行总结论述。
关键词:排水工程,管材,顶管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郑达谦.给水排水工程施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6) .
[2]余彬泉.顶管施工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3]石中柱.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5
1 顶管施工地面变形机理分析
顶管推进过程中产生地面变形(沉降或隆起)的根本原因是顶管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顶管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地面变形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工具管到达前的地面变形。当工具管离测点较远时,由于刀盘的切削、搅拌、振动,会对土体产生扰动。土体在扰动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压缩,地面会出现微小的沉降。
2)工具管到达时的地面变形。当工具管距离很近时,位于工具管正前方的土体,受到千斤顶推力的挤压、刀盘的切削剪切力及振动荷载的作用,引起地面沉降或隆起。
3)工具管通过时的地面变形。当工具管通过时,工具管外壳与土层间会形成剪切滑动面,剪切滑动面附近的土层内产生剪切应力,剪切应力引起地面变形。推进速度越快,剪切应力越大,周围土体位移也越大。
4)工具管通过后的地面变形。为减小摩擦阻力,后续管节的直径比工具管的直径要小2 cm~5 cm。所以,当工具管尾部通过后,管道周围的土体要向管壁移动,以填补后续管节外围的间隙。这样就会引起土体移动,这部分土层位移与间隙的大小、注浆压力、注浆方法等因素有关。
2 顶管施工开挖引起地表变形损害形式
2.1 地表沉降损害
顶管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会使建筑物产生整体下沉。如果这种沉降比较均匀且不大时,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条件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若沉降过大,就有可能对基础承载力造成一定损害。对于砌体结构,这种垂直方向的沉降会使砌体中因为存在着垂直方向的下沉力而形成水平裂缝,最终造成结构的破坏。
2.2 地表倾斜损害
顶管开挖时很多情况下会引起地层的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地表倾斜,使建筑物产生结构破坏裂缝,对建筑物的危害最大。此外,地表倾斜还会使高耸建筑物发生重心偏斜,引起附加应力重分布,使结构内应力发生变化,严重时,使建筑物丧失稳定性而破坏。
2.3 地表曲率损害
顶管施工引起的不均匀地层变形会使地表形成曲面,地表曲率对建筑物有较大影响。在负曲率(地表相对下凹)的情况下,建筑物中部沉降大,端部沉降小,建筑物中央部分悬空,端部受剪,使墙体形成正八字型裂缝;反之,会产生倒八字型裂缝。
2.4 地表水平变形损害
地表水平变形有拉伸和压缩两种。由于建筑物抗拉能力远小于抗压能力,建筑物对地表拉伸变形非常敏感,当基础侧面受外向水平推力作用时,很容易开裂。实际上,地表移动和变形对于建筑物的破坏作用往往是几种变形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地表的拉伸和正曲率同时出现,压缩和负曲率同时发生。
3 地表沉降控制措施
3.1 事前控制
顶管施工最突出的特点是施工工艺的适应性问题。针对不同土质、不同施工条件必须选用不同的顶管施工机具和施工方法。顶管机具选择合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并减少地面沉降,降低工程造价,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目前主要是根据地质条件、地下水情况、施工场地大小、施工环境影响等选用合适的顶管机具。
工具管装在所顶管道的最前端,用以挖土取土,保持开挖面稳定,确保正确的顶进方向,它有很多种形式。工具管选择的好与坏是决定顶管成败的关键。
不管是采用何种机具、工艺,均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因地制宜才能充分显示各种顶管机独特的优越性,具体可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
1)详细了解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顶管管径、埋深、附近地上和地下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设施、管线的埋设情况等。对于顶管前方地下障碍物探查可采用地质雷达探测,采用顶管前方超前预报的环形剖面与管线地基剖面探测相结合的方法,不会影响施工的正常顶进。
2)进行技术方案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对于小口径顶管,因无法在管内施工,通常都采用泥水顶进。当顶进长度较短、管径较小且为金属管时,宜采用一次性顶进的挤密土层顶管法。b.对于埋深较大的管段,可以从有无地下水及所处土层特性来考虑,若地下水位较低、土层较稳定,可选用手掘式顶管施工;若地下水位高或者变化大以及土质较松软,则宜采用全断面掘进机施工。用手掘式顶管施工时,应将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 m处,以防其他水源进入管道。c.对于地下障碍物较多的情况,应选用具有除障功能的机械式掘进机或采用手掘式顶管。 手掘式顶管只适于能自立的土中。 d.在黏性或砂性土层,当无地下水影响时,宜用手掘式或机械挖掘式顶管,当黏性土层中必须控制地面隆陷时,宜用土压平衡顶管法。e.当土质为砂砾土时,可采用具有支撑的工具管或注浆加固土层的措施。在粉砂土层中,当需控制地面隆陷时,宜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或泥水平衡顶管法。f.在软土层且无障碍物的情况下,管顶以上土层较厚时,宜采用挤压式或网格式顶管法。在软弱土层中宜采用土压平衡或局部气压等施工,选择土压平衡工具管时,还要考虑其刀盘的适用情况和切削面积。g.在流砂层中顶管可采取局部气压施工或泥水平衡法施工。
3.2事中控制
顶管掘进主要由4个参数控制,即开挖面土压力、推进速度同步注浆、纠偏方向与纠偏量。掘进过程中,必须视管道上覆土厚度、地质条件、地面荷载情况及顶管顶进姿态、地表监测情况等进行参数调整。这些参数既是各自独立的,又存在互相匹配、优化组合的问题。优化组合的根本目的是控制顶管推进轴线偏差不超出允许范围及尽量减少地层变形的影响。推进中参数优化组合的宏观表现就是地表变形的控制,同时必须配以相应的监测手段,将实测的各类数据与监测的地表沉降值整理分析、优化组合,指导下一步的顶进,实行信息化施工。
4结语
通过对顶管施工的地面变形机理分析,以及顶管施工对周边环境危害形式的探讨,对顶管施工提出了事前和事中两阶段控制措施。事前控制措施是要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了解,选择合适的顶管机械;事中控制是通过优化掘进参数控制顶管推进轴线偏差。通过两阶段的控制,最终达到控制地面变形,从而减少由于地面变形引起的各种损害。
摘要:分析了顶管施工地面变形的机理,介绍了顶管施工开挖引起地表变形的损害形式,论述了顶管施工事前和事中两阶段的控制措施,以保证顶管施工质量,控制地面变形,减少地面变形损害。
关键词:顶管施工,地表变形,地表沉降
参考文献
[1]魏纲.顶管施工中土体性状及环境效应分析(硕士学位论文)[D].杭州:浙江大学,2003.
[2]余建锋.顶管施工引起地表变形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广州:广州大学,2006.
[3]任建文.非开挖顶管施工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4(1):33-34.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篇6
顶管工艺流程的确定对施工过程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改进后的顶管工程中, 是在以往机械顶管工程的基础上对机械顶管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 形成了更科学合理的机械顶管工艺流程, 使施工各道工序衔接更加紧凑;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 注浆减摩控制技术
在顶管顶进施工时, 随着管节顶进长度的增加, 顶推力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施工中主要采用膨润土触变泥浆来降低摩擦系数的大小, 其主要作用有以下两个方面:润滑作用、填充和支撑作用。
1) 基本要求。顶进管道与地层之间要保证一定的环状间隙, 一般不应小于20mm;对于较坚硬的土层, 一般要求的间隙更大, 甚至达到30mm, 这样在顶进管到外周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连续的润滑膜, 才能保证减摩效果。
2) 注浆管理
(1) 控制注浆时间、压力: (1) 控制好每次顶进的注浆时间。遵循“边顶边注”的原则, 严格控制每次注浆时间不超过3min。 (通过时间继电器来实现) ; (2) 控制好注浆压力。为了保证浆液的连续性和注浆压力, 在施工中将双活塞定量泥浆泵变为三活塞变量注浆泵。
(2) 施工注浆管理要求: (1) 遵循“同步注浆与补浆相结合”和“先注后顶、随顶随注、及时补浆”的注浆原则; (2) 做好管道进洞的注浆工作, 避免产生干摩擦; (3) 合理布设注浆孔以及注浆管的间距; (4) 采用全段注浆和分段注浆相结合的方式。中继间未启动时, 采用全段注浆。中继间启动后, 注浆重点为每次顶推的区间, 其余各段则保持不动; (5) 顶进过程注浆时, 注浆的方向从后向前进行, 防止阻滞现象的发生。
3 中继间技术
在长距离、大管径顶管施工中, 如果仅仅依靠主顶泵站提供顶力, 顶进距离就会受到限制。中继间技术是解决长距离顶管施工顶推力过大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它的出现使长距离顶管成为可能, 施工安全性能得到提高和保证。
1) 中继间组成。中继间由前壳体、后壳体和均压环、密封环、油缸固定架组成。
2) 中继间设置原则。 (1) 中继间产生的最大顶力不能超过混凝土管材的允许顶力; (2) 布设中继间时必须考虑对其所能提供的设计顶力预留足够的安全系数和地层条件。可以根据以下经验数据确定中继间的布设位置:第一中继间位置一般按照中继间所能提供设计顶力的60%计算;其他中继间按照中继间所能提供设计顶力的80%计算。
4 土压平衡控制管理技术
顶管施工, 尤其是土压平衡顶管施工中, 核心就是保持顶管机前仓的土压平衡,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和地面沉降。
1) 土压平衡管理原理。土压平衡式顶管属于封闭式顶管, 顶管推进时前端刀盘旋转切削地层, 切削下来的土体进入土仓。当切削土体充满土仓时, 在顶力作用下, 致使切削土体对开挖面加压。当该加压压力与地层的土压、水压相等, 且螺旋出土机的出土 (泥) 量与刀盘的切削量相等时的这种状态称之为土压平衡。在土压平衡式顶管施工中, 保持合适的土压, 对于地层稳定、顶进安全以及顶进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土压力的控制管理。如螺旋输送机的排土量不变, 则顶进速度与土压力成正比。因此, 要保持机舱内控制土压力不变, 就必须把顶进速度调节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当初始顶进时, 须反复进行试验, 只有当初始顶进比较正常了。一般情况下, 当排土量达到进尺空间土质量的95%~100%时, 都视为正常。
5 纠偏控制管理技术
在顶管施工过程中, 由于地层条件等各种情况的综合影响, 顶管机受到的作用力不断在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顶管机内部设备布置的原因, 都会造成顶管机在顶进过程中偏离设计轴线和高程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顶管施工质量, 需要不断对顶管机实施纠偏作业。纠偏是指顶管机或管道偏移设计轴线, 利用顶管机的纠偏装置或其它措施, 改变或修正顶进方向, 减少偏差, 使管道按照设计轴线顶进。
1) 纠偏方法: (1) 小角度纠偏。根据顶管工程实践, 每次纠偏角度不大于0.5°; (2) 纠偏过程应保持平稳, 不能大起大落; (3) 利用测量成果, 绘制管道走势图, 提前预判顶管机的走势。一般在机械顶管施工中, 使用液压纠偏油缸作为纠偏装置。土压平衡机械顶管施工具有保护环境、施工速度快、受天气影响小、适合西北地区的地质条件等优点, 在西北地区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是今后给排水管道发展的方向, 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循环型经济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 .
[2]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一2007) .
监理工程师对顶管施工监理控制 篇7
1 施工期质量控制要点
1.1 施工图审核
施工之前施工图设计审核时, 监理工作规范要求对设计施工图认真审核, 保证设计施工图质量, 保证施工图设计深度满足施工要求, 出现问题要及时与业主及设计院取的联系, 保证在正式施工之前解决, 避免出现设计变更及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的返工、索赔等。
1.2 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是建设工程产品由设计转化为实物的第一步, 施工测量的质量好坏, 直接影响工程产品的综合质量, 并且制约着施工过程中有关工序的质量。因此, 工程测量控制可以说是施工之前事先质量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监理工程师应将其作为保证工程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监控手段, 在测量监理中, 应由测量专业监理工程师 (由专业监理工程师兼任) 负责工程测量的复核控制工作。进场后督促施工单位组织测量人员接桩、复测, 并尽快完成施工现场的定线测量和施工放样, 并对控制桩及时放设护桩, 并将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 监理工程师负责复核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要求精度和准确度, 以确保工程及时开工, 正常顺利进行。
1.3 管材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采购的管材必须是通过住建部 (或相关机构) 的产品鉴定和产品推荐的, 企业已通过GB/T19000系列认证, 其产品有已成功使用于大型工程的实例等, 进场后监理工程师应与施工方人员共同查验管材表观质量是否有破损、变形等质量问题, 如存在应要求施工单位调换产品, 本工程的管材用于顶进施工, 所以对外表面光滑程度和端面垂直度有严格的要求, 通过触摸等手段可检查管子表面是否光滑, 只有外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滑程度, 才能减小摩擦阻力和顶力, 使管材顺利顶进不致损坏, 管材端面垂直度要求误差尽可能小, 这样才能保证顶进方向, 保持顶力不致过快增加。
2 顶管施工监理控制
2.1 工作坑开挖
工作坑开挖应采取支护措施, 开挖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施工单位的基坑支护方案进行审查, 重点审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可行, 当挖深小于6米时, 通常采用钢板桩支护, 挖土前, 根据地下水位情况打设井点降水, 在地下水位稳定在槽底以下0.5米时方可开挖。挖土后要及时支撑, 以防止槽壁失稳而导致沟槽坍塌。槽边堆土高度与离沟槽边的距离不的违反《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的规定, 机械设备停放位置必须平稳, 并根据计算确定离沟槽边的安全距离。
2.2 导轨安装:
导轨安装前监理工程师应复核施工单位施测的管道中心位置, 复核导轨轨距计算数据。如采用装配式轻型导轨, 应按轨距安放在砼基础面上。二根轨道必须互相平行、等高, 导轨面的中心标高按设计沟底标高设置, 坡度与设计管道坡度相一致, 工作坑的砼基础面标高为沟底标高减去导轨的构造高度和10mm以下调整的薄铁板厚度。导轨定位后必须稳固、正确, 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
2.3 主顶设备安装
监理工程师应对顶进设备完好状况进行检查, 千斤顶规格应一致, 行程同步, 油路并联, 共同作用, 应备有独立的控制阀, 伸出的最大行程小于油缸行程10 cm左右。油泵设备应设在距离主顶千斤顶的近处, 并设置防雨棚, 油路安装顺直, 减小转角, 接头不漏油, 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规定值, 应装有限压阀、溢流阀和压力表等指标保护装置, 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车, 在顶进中定时检修维护, 及时排除故障。选择符合要求刚度的马蹄形顶铁, 受力后无变形, 相邻面垂直, 排列不扭曲, 单块放置稳定性好, 连续部位不脱焊、不凸面, 与导轨的接触面平整, 顶进前滑动部分抹牛油润滑。
2.4 出坑顶进
出洞前督促施工单位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液压、电气、压浆、气压、水压、照明、通讯、通风等操作系统是否能正常进行工作, 各种电表、压力表、换向阀、传感器、流量计等是否能正确显示其进入工作状态, 然后进行联动调试, 确认没有故障后, 方可准备出洞, 如存在问题要及时调整、维修或更换。通过水位观测孔检查洞口外段的降水效果是否达到要求;洞口止水圈与机头外壳的环形间隙均匀, 密封、无泥浆流入;洞外地面无明显沉陷后, 方可拆除封门, 而后将机头随即切入土层中, 避免前方土体松动坍落。
2.5 顶进测量
监理工程师应复核施工单位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坑位建立的地面与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是否正确完备, 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的地方, 并加以保护;顶进坑内设置由地面水准点引入的临时水准点, 在交接班时进行仪器高程的校对与调整, 顶进轴线由设计管道中心通过经纬仪引入坑内, 然后对中观测;测量仪器架设在坑的后部, 每个顶程结束后必须全线复测、绘制管道顶进轨迹图交由监理工程师检查复核。
2.6 进坑
顶管机头进坑时, 接收坑内预先安置枕垫和滚筒, 当顶管机头前部将近接触接收坑外边时, 拆除封门。当管节顶入接收坑后要考虑留出的管节长度, 以尽量避免敲拆管, 方便接口施工, 露出的管段应小于管长的三分之一。掘进机脱离管子时必须采取措施, 防止管节接头橡圈的松动。
2.7 管接口
管段间通常采用嵌入式钢套环连接定位方式, 顶进到位后内糊玻璃钢口密封, 顶管两端应车出一个平台, 以便钢套环套上管端后钢套环外径与顶管本身外径一致, 外钢套内塞厚度相当的高弹性止水橡胶环, 两管对接后起封水作用, 钢套环起定位作用, 并增加部分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对钢套环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刃口无痃点, 焊接处平整, 肢部与钢板平面垂直, 堆放时整齐搁平。插入安装前滑动部位均匀涂薄层硅油等润滑材料, 对橡胶无侵蚀性, 减少摩阻。顶管结束后, 按设计要求在管内间隙嵌以弹性密封膏, 要与二管口抹平。
3 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3.1 在施工阶段的监理过程中, 我们将努力保修期内的工作任务降低到最低限度。
3.2 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竣工验收所需文件资料。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图, 并与已完工程有关的技术文件对照进行核查。
3.3 进行拟验收工程项目的现场初验, 如发现质量问题指令施工单位进行处理。初验合格后, 协助做好工程正式验收的各项技术工作和必要的组织工作。
3.4 工程保修阶段, 做好质量回访, 如出现施工质量问题, 监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原因, 明确责任, 确定维修单位, 及时通知维修单位进行维修, 并提出维修费用的处理意见。
摘要:主要阐述了监理工程师如何对工程项目中重点工程进行监控, 从施工前质量控制入手,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尤其是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最后把好工程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关, 达到工程的预期结果, 令业主满意。
关键词:监理控制,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
【顶管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推荐阅读:
水利工程顶管施工控制06-26
防止顶管施工08-12
顶管施工方案07-09
管道顶管施工法07-20
顶管施工方案汇报07-31
大管径管道顶管施工06-28
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艺06-20
顶管施工方案百度文库07-13
土压平衡顶管施工方法08-17
JPCCP管材顶管施工方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