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法改革(精选6篇)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 篇1
教学改革, 贵在得法。自从原国家教委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工作战略目标以来, 教学改革确实盛开了许许多多令人啧啧称赞的鲜花, 对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 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远远没有变成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 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很不适应新教育、新课程、新教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我们谈教学改革, 教师除了要理念先行, 及时转换角色外, 更应改进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才是从根本入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语文教法的改进作了一些初步探索。
第一, 应将课堂教学方式彻底改进。即改变那种松散的、随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 变传统的教师信马由缰的讲, 学生漫不经心的听, 课堂无节奏, 时间利用率低, 教学效果差的情况, 为课堂紧凑、严谨、活泼, 把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听说读写完全限控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 学生带着时间观念, 投入快, 注意力集中, 收效自然就显著。
魏书生老师上课, 每课之初必与学生讨论本课的大目标和大目标下的各个小目标, 并予板书, 然后师生共同学习讨论, 进行各个击破, 逐一加以落实。这就告诉我们, 课堂导学目标一定要明确, 要善于引导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若再配以时间控制, 效果会更好些。如“三分钟认解生字词”“五分钟朗读此段成诵”等, 学生有驱动力, 有时间限制, 必然全身心地投入。这样, 知识在快节奏、高效率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如果把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竞争力引进课堂, 限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的压力变成动力, 教师可根据需要采取小组赛、男女赛、同桌赛等各种形式, 实行奖勤罚懒。速度慢者扣分, 准确率高者加分的办法。这样, 既检查了目标完成情况,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好的教学形式, 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匹配, 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为此,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起“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能动地接受并落实所学的知识, 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考力和动手做的实践能力。
一般教师一上课在导入课文后会先来一番作家、作品介绍, 而后让学生接触课文, 这样, 学生接受了教师的众多的“信息”后, 就会削弱部分学生用心去感受课文的兴趣。如果变教师先入为主为学生“课前预习”或先读为主, 待学生“整体感知”而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具体的问题, 让学生谈具体感受, 效果则迥然不同。如学生读了《济南的冬天》后说:“修辞很美, 写得生动形象了!”读了《背影》说:“父子之情演绎得太感人了!”读了《变色龙》说:“语言很幽默, 情节很巧妙!”由于学生被课文抓住了, 都主动、自觉地同教师去进行心灵交流, 去体会, 去分析,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地学, 而是出自内心地感受。如将这种把直觉感受文章的权力还给学生的教法长久坚持下去, 还能激发学生对教材主动钻研的热情, 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二, 应将理性分析机会还给学生。把理性分析文章的机会留给学生,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授课, 总是教师讲, 学生听和记, 唯师为道。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 独立分析, 独立探究。而魏书生老师都注意给学生作示范, 培养学生独立授课的本领, “怎么讲, 全由他说了算”, 正因为如此, 就连班上学习最不好的学生, 都能讲出令同学们赞扬的成功课。魏老师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给这些同学一个持久的挖掘潜能的机会。”给学生努力创造做小老师的机会, 要让他们像教师一样板书、提问、分析、总结。这种生生互动的学习方法, 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解放自己”的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这样的活动, 要在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文章中, 充分得到实践锻炼, 大大培养了学生讲授的能力。
第三, 应将切磋自学法有机地凸显。何为“切磋自学法”?简言之, 就是把学生按一定特质分成几组, 几个人同时学一文, 一组一个整体, 以组为单位自学, 由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 互帮互学, 切磋求知。它要求学会课文中所包含的各个知识点, 而后, 两组对垒, 互相质疑, 互查互补, 事后及时评优表彰。
如果是学起来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类教学, 可以将全班划为一个整体, 共同去学一个专题 (或课文) , 在限定好时间内, 按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我学习。限时一到, 进行竞赛式的知识抢答。这样, 课文的知识点在学生的竞赛活动中得到了落实, 也可以使比较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
第四, 应将活而趣的作业精心设计。学法要活, 教法要活, 那么巩固知识也要活而有趣。语文是一门主课, 虽不像数理化留大量习题, 但少量作业还是必要的。初中语文的作业要体现知识的迁移性, 能力的发挥性。比如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故事性强的课文, 用读书笔记的方式代替对课文语段的重复分析, 写出自己对课文某一点或立意或选材的体会和感想, 要有真情实感, 长短皆可。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训练了写作。比如在学散文《春》后, 画一幅“春景图”;学《变色龙》后, 画一幅“奥楚蔑洛夫小丑图”。可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两个词语编一口头短剧。学生只需一两分钟就可以编出。有两个学生是这样编的:“甲:你说世界上最僻静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乙:人迹罕至。甲:那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呢?乙:当然是人声鼎沸了!”
这样活的作业, 学生非但感到不累, 反而感到趣味多多, 感到是一种欢乐的游戏, 美的享受, 愉快的写作旅程。
试论初中数学教法改革 篇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营造氛围 问题 情境 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02
一、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探究型数学课不仅强调学生探究,而且突出强调“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落到实处谈谈自己的认识。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
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主体去发现真理。因此,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要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问题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情境,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或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或作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刨设生动的教育教学情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体验,激起求知欲望;要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并让它们首尾相接,恰好连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周围几寸远的地方撒了它们最爱吃的松针,但是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的习性,它们就这样一圈圈行走,最后疲劳饥饿而死。假如毛毛蟲里能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毛毛虫式的人”,那就必须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张扬个性。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个性化,个性的魅力就在于心灵的涌动,智慧的闪光,激情的飞扬以及生命力的呈现,自由意识的树立。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必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憾,溅起个性化联想启迪。特别是在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如在教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时候,给出一个方程让学生赋予情境,学生的说法又是各种各样,有的参照经常看到的应用题背景,有的联系生活实际,有的拿班里的同学做主人公,有的甚至把它放进了象蜡笔小新、机器猫、奥特曼这样的动漫背景中。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其它的方法。”“老师,我的方法比他的简单。”此时,总是尽量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方法的优劣。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人的个性、独立性、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对探究活动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缺少独到的见解,依赖性很强,不去突破常规障碍,只知道做一个“跟随者”,就不可能成为创造力很强的人!教育要经历过程,要改变过去以接受式学习为主的方式,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巩固过程,经历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将知识、技能、情感、内化为生命中的财富。
(三)创设应用探究式问题,以更好地教学
应用探究型问题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问题的背景尽可能是学生熟悉的,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常见的问题背景有通讯收费、按揭贷款、存款利息、打折销售、工资待遇、运输费用、工程造价、旅游价格、行程问题等。问题的设计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探究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同时让学生获取生活智慧。
设计实例:
问题背景:今年四月份,李大叔收获洋葱3O吨,黄瓜13吨。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10辆将这两种蔬菜全部运往外地销售,已知一辆甲种货车可装洋葱4吨和黄瓜1吨,一辆乙种货车可装洋葱和黄瓜各2吨。
探究1:李大叔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几种方案?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探究2:若甲种货车每辆要付运费2000元,乙种货车每辆付运费1300元,请你帮助李大叔算一算应选哪种方案,才能使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这是一个运输问题,背景是李大叔销售收获的洋葱和黄瓜,需要租车。问题的探究点:一是设计租车方案;二是探究运费最省的方案。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而且也提高了问题本身的价值。
(四)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育行业。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适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简单方程时,很多学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疑惑。此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有的加减乘除通过进行数字的移动而加入未知数,让学生认识其实方程是为了方便求解答案的一种形式而已,并不新鲜的知识。这样不但有效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还通过多媒体的视频,让学生产生想参与教学的心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总结
面对社会的新需求,我国教育部新教学课标,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及学生都需要做出努力教师改变其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并学会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辅助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学生则要学会自主学习,不仅要将课堂知识消化,而且还要了解有关知识的更深层,以达到充分掌握知识、提高自身学习成绩的目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初中数学教学才能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国教育事业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进.浅谈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02).
初中政治课教材教法改革探讨 篇3
一、教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方向
众所周知, 在21世纪的今天, 政治科由主科地位下降为实际上的副科地位, 原因虽然很多, 但与政治科旧课程缺乏实效性, 一部分政治教师本身素质不高、观念与教法陈旧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些已然成为社会上一部分对政治课有偏见的人指责的把柄和话题, 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政治科的中考与高考。那么, 要想重新焕发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活力, 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目前课程教材已经实行的改革外, 还应启动的就是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改革。多年来, 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推陈出新, 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魏书生教书育人的“秘密武器”就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凡事提倡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 尽可能达到师生间认识的统一。学生能接受并乐于接受,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能积极参与到民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 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利用新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可以尝试将旧的教学环节进行革新, 设置学生欢迎、教师适用的新的教学环节。经过几堂课的实践与比较, 显而易见的变化让我对新教法信心百倍。对250人进行民主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振奋, 9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 设置情境, 引生入境环节。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师巨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 一堂新课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教师就要创设意境。通过唤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从而既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该环节一般只用3—5分钟, 采用的方法是活泼、轻松又能引人思考的形式, 比如唱歌曲, 讲故事、名人逸事, 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形式, 但要新颖、简洁、感人。总之, 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 复习旧课是否有必要呢?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其必要性, 不妨将它融入师生交流新课环节中, 适时地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 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师生交流新课环节。
该环节是一堂课的核心。交流不同于单向传授, 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一改以往单向式的“我讲你听”的传授, 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阐释→学生再回答总结的方式 (30分钟左右) , 达成教学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与学这样评析:“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 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 指导他, 使他以最自顾不暇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产生相似的思路, 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 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 解决别的问题。”
因此, 要想让这一环节顺利进行, 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案, 而且要备“学”案。除了对教学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充分的了解外, 对“学法”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有相当的把握和转化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 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否则, 不仅起不到引导作用, 有时还可能被学生问倒, 或出现冷场和拖课现象, 影响了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 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笔者建议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小组竞赛和学生互答法来进行。小组竞赛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培养其竞争意识。至于学生互问互答的形式, 有的教师存在疑虑:学生提问, 学生回答准确度如何?是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 放射出的光辉越灿烂。”我们这样做, 正是希望学生在组织问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团体协作能力方面能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对“问”“答”的探讨, 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唤起其主动性。譬如, 在讲到“发展真挚的友情”时, 原先许多本应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题 (如“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朋友的真诚”等问题) , 就可以让看完书的学生进行讨论, 再由先举手的A组学生发问, B组学生回答, 若回答不完整, 允许有一次补充的机会, 否则由其他组抢答, 提问方与回答方都有得分的机会。这样, 通过一个问题就可以调动许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各种能力。当然, 初一学生毕竟能力有限, 有时跑题、答错题的情况也在所难免, 这时,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既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问答轨道上, 又不能采取“否定”、“扼杀”、“包办”和“不屑一顾”的方式。当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发现正确答案时, 其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冲动将会溢于言表。此时, 再经教师适当的阐释, 学生再回答、总结的失误率就会更少, 而且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就是所谓的“施教之功, 责在引路, 妙在开窍”。
3. 讨论环节。
讨论环节提倡论题设计要合理, 因课制题。教师可将课堂的重点内容设成论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补充。还是以“发展真挚的友情”为例, 该课讨论的重点题目设计成“怎样才能发展真挚的友情”, 学生回答起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如果转化为:马克思说过, 友谊总是需要用忠诚去播种, 用热情去灌溉, 用原则去培养, 用谅解去护理的。你是如何去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的讨论就会很热烈了。讨论完毕, 让学生上台进行板演是必要的, 其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 布置作业环节。
作业过多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之一, 因此, 严格挑选布置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平时要求学生做的作业, 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可以把作业分为两个层次, 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完成, 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尽力完成。至于一些难度偏大的讨论题, 还可以安排在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思考、讨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作业, 压力小, 负担自然减弱, 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样对唤起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 新教法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人” (魏书生语) , 将“学法、思法、乐法”有机结合, 使课堂上的“乐”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改变的“趣味”上, 而是“内化”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设计上。不难看出新教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组织问答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 篇4
“读”,是各个環节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每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思考疑难,找出答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做”,是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问。
“讲”,是水到渠成的阶段,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将会实现新的飞跃。
“练”,是知识实验阶段,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志在培养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这就暴露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学习化学的“钥匙”,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用眼看,动脑想,动口议。
在实验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每一个实验中,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掌握实际现象,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指导学生会记忆,减轻学生负担。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元素符号、化合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的习惯。
三、开展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漫谈初中化学教法改革与学法指导 篇5
一、努力改进教法, 开拓学生学习思维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 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 经过实践——反馈——再实践的过程, 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 是各个环节的基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 每章节教师都应列出阅读提纲, 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疑难, 找出答案。
“做”, 是加强实验教学,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 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
“议”, 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 也是师生交往的阶段, 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发问。
“讲”, 是水到渠成的阶段, 也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 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 必将产生质的新飞跃。
“练”, 是知识实验阶段, 也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 有利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反馈。练, 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 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针对性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 这样既照顾到大多数, 又有利于对尖子生的培养。
二、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初三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和学法, 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有的学生说:“学化学跟学英语一样, 枯燥无味。”把化学看成一门“死记硬背”的科目, 这就暴露了学生中有一个学习方法的认识问题。因此, 我们为师者不能一味向学生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是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交给学生开启化学知识宫殿的“金钥匙”,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1.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分析、多动手
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多提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看, 动脑想, 动口议。
在实验中, 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在每一个实验中, 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掌握实际现象, 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如学习“提纯、除杂”的问题:要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部分学生习惯考虑到CaCO3能与盐酸反应制CO2 (溶于盐酸) , 便设计加稀盐酸溶解去掉CaCO3, 而忽视了CaO与盐酸的反应。这时教师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 让学生动手试试, 通过观察到二者全部溶解学生恍然大悟。比教师声斯力竭地讲多次效果好。
2.激发学生多思维、多质疑、多发问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勤于思考的习惯。每学习研究一种新物质时, 教师要尽可能将其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该物质的性质、用途。这样学生们对自己身边的事、物, 因耳闻目睹、身临其境, 有感知的第一手材料, 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他们的思维能力很快得到极大的激发, 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出来, 通过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解答, 大大强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并使相关知识也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步步增强, 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日益养成。
3.指导学生会记忆、会整理、会收藏
学好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 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 所以教师必须重在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协同学生归纳记忆方法和记忆诀窍。如指导学生学会多用“简化记忆”:过滤操作在点“一帖、二低、三靠”, 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一写、二配、三等、四注”;“关键词记忆”:催化剂“一变、二不变”, 化合反应“多变一”, 分解反应“一变多”。这样做有效地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 能使不少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内容丰富充实, 教师指导得当的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 动脑、动手、多思、多做, 从中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兴趣和灵感, 产生创造欲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学完氧气后带领学生去修配厂实地了解氧气的用途。蓝蓝的氧炔焰在工人师傅的手中一会儿用来焊接零配件, 一会儿用来切割钢板, 学生看过后学习兴趣快速提升, 求知欲望大为加强, 为后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又如2008届, 学完CO2后组织学生带着“为什么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 干旱与洪涝泛滥成灾”的问题去2007年严重遭遇洪灾的学校邻近村考察。学生通过调查、走访、查看, 发现该村大面积森林过度砍伐, 植被严重遭到破坏, 导致绿色植物吸收CO2能力下降, 加上光秃秃的山头对水分涵养能力极差, 遇上暴雨, 山洪直流急下, 洪涝灾害自然难免, 正好印证了“CO2的温室效应”。一大堆学生脑海中的疑难问题, 一次实地考察, 一下迎刃而解, 学生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了兴趣, 为以后的学习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总结
“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是教学方法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行之有效、常用不衰的好的教学方法, 是一种古老而常青的教学指导思想。只要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力”的原则, 就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培养具有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 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各个要点, 认为应重在课堂教学初步形成“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这是现代素质教育中所提倡的高效率的教学方法。通过用“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改革,学法指导
参考文献
[1]张淑红.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教学[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2) .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作文 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处在一个成长期,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会陪伴学生很长的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方式。初中作文的教学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教师一定要将作文和生活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提升他们的作文水平。本篇文章将简单地讨论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相关问题。
一、明确新课程中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新的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注意多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的发展,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要做到在作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情感态度,教师应该注意首先关心学生的心路历程和他们的和成长体验,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是蕴含着无穷无尽的作文的灵感和素材的。初中的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个素质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只是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出在一个主导的地位的,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体现在对学生的指引和点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知学、乐学、好学、善学,让他们在写作时能够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洞无物,华而无实。首先,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陈腐的、落后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提符合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理念,建立“教学互动、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将作文的情感和态度做到有机地统一起来,转变自己的写作思想,写出更有内涵、更丰富的作文;其次,教师想要更好地对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提升到更好的空间,教师自身就应当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和优秀的写作水平,能随时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示范,起到一种带头作用;最后,除了教师应当改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之外,就学校而言,也应该建立良好的语文教学体制,可以成立作文兴趣小组,让语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沟通,探讨在写作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改进自身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优化作文课堂教学设计,创新作文教法
1.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而备课
想要做到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设计每一堂作文课,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去唤起他们的写作热情,让他们真正热爱上写作,做到“有所为而做”。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单调枯燥的一个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对作文有一个良好的印象,然后才能做到写作具有真实情感、有的放矢,写作的内容也就自然地充实起来,且中心突出,重点明确,物理从结构上来讲还是内容上来看都是一个很好的作文。
2.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
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他们平时的积累程度的,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很大弊端就是重写轻读、重书面轻口头。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其实听说读写是一个整体,听和读是从外到内的一个吸收,而说和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这几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必须要重视将这些关系做到有机地统一,在进行作文训练时,以教材为主体,以读和写为中心部分,与此同时将听和说贯穿于其中,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除此之外,也要让学生在遇到优美的段落句子时进行摘抄、收集,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背诵,通过这种的方式,逐渐积累,最终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到大自然中去寻求“自然”
作文是来源于生活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人和物也是多姿多彩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和体会生活,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这对提供学生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可以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去感悟大自然的美,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灵感的来源,在社会百态中去观察人情冷暖,为自己的作文增添更多丰富的色彩。比如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到田野中去感受不一样的自然美,让他们去观察春天的小草、小花、麦田、梨园、花朵等等,然后让他们用自己语言对观察到的这些景象进行描述,写下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心中感受,这样,在学习心中就已经形成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另外,观察景物的时候也不一定要局限于外在的情景,要能透过表面看到内在的美景,紧紧抓住事物的内在特性。通过这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意义,从中感受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写作本身这件事上,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不得不进行写作。
结语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坚持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快乐,而不是对其感到枯燥无趣。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也能增加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树立更好的情感态度,写出更富有生氣与活力的作文,而不仅仅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要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验。
【参考文献】
[1] 毛月娥. 想象模仿实用——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2).
[2] 吴崇岳. 用对联促进农村初中作文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6).
【初中作文教法改革】推荐阅读:
初中政治教法07-25
初中地理课教法05-17
初中历史教法学法09-01
初中语文教法与学法05-15
初中语文的课堂教法05-22
初中化学的启蒙教法09-18
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10-14
初中语文教学教法新探09-07
初中物理教法第四章重点知识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