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图书馆

2024-06-26

电影里的图书馆(精选7篇)

电影里的图书馆 篇1

一所城市, 犹如一个坐标, 承载着一个故事, 铭记了一段回忆。

1.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

记者乔本想炮制一系列关于安妮公主的独家新闻, 不料却在相处过程中爱上了她。为了保护公主, 乔只能忍痛抛弃功成名就的良机, 将照片赠予她。公主在经历了罗马一日后, 反而体会到了自己对国家的责任, 为了责任放弃了爱情。

经典台词:

Reporter:Which of the cities visited did Your Highness enjoy the most?

General Provno:[prompting]Each, in its own way...

Princess Ann:Each, in its own way, was unforgettable.It would be difficult to—Rome!By all means, Rome.I will cherish my visit here in memory as long as I live.

2.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 (1993)

妻子去世后, 萨姆就相信自己此生的爱已走到了尽头。而儿子乔纳却一直希望爸爸能够开始新的婚姻。圣诞夜, 乔纳打通了情感热线, 让萨姆的经历传遍了各个角落。女记者安妮听到了关于萨姆的故事后, 想要接近萨姆。然而, 屡次在缘份的天空下失诸交臂的二人一直为爱而奔波, 等待一个遇见的机缘。

经典台词:

Sam Baldwin:Well, how long is your program?Well, it was a million tiny little things that, when you added them all up, they meant we were sup-posed to be together...and I knew it.I knew it the very first time I touched her.It was like coming home...only to no home I’d ever known...I was just taking her hand to help her out of a car and I knew.It was like...magic.

3.纽约, 我爱你New York, I Love You (2009)

数不尽的摩天大楼, 看不完的车水马龙, 这里便是不可思议的纽约。怀揣各种梦想的人们, 来自不同地域, 处于不同境遇, 他们巧遇在街头的小酒馆, 邂逅在街角的路灯下, 因为好奇而交谈, 因为寂寞而吸引, 在那个充满巧合的城市, 演绎着别样的风情与不同浪漫。

经典台词:

Oh, come on, I am talking about out of the city.Name one place in the past two years outside the city you’ve taken me to.Beach in the Hamptons, that’s where we met, and you hated the Hamptons.I am talking about a road trip, or a canoe trip, even, a bike trip.Will you stop with the phone?Just name one.

4.蒙特卡洛Monte Carlo (2011)

存够了旅费后, 格蕾丝、艾玛和梅格一起去向往已久的巴黎旅游。可这次的巴黎之行却变成了一个悲剧。为了找回一点美好印象, 三人溜进了一家5星级饭店, 就在这里, 格蕾丝被误认为是英国名门望族的女后代斯科特。阴差阳错之下, 三个人一起被送到了摩纳哥的首都蒙特卡洛。在那里, 一切开始变得梦幻和美好。而当真正的斯科特来到这里的时候, 她们又该如何收场?

经典台词:

Grace:This is what got me through the last 4 years of pep rallies (动员大会) , imagining myself walking along the Seine, standing on top of the Eiffel Tower.

Meg:[Freaks out]Riley, it is in his backpack, I put it in his backpack to be safe.

Grace:Backpack?Wait, whose backpack?

Meg:Riley.

Grace:Paris.Nobody pinch me.

电影里的图书馆 篇2

1、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肖申克的救赎》

2、你一定是走投无路,才会来找我帮忙。——《雷神2:黑暗世界》

3、做人要是没有理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呀?——《少林足球》

4、好多东西都没了,就象是遗失在风中的烟花,让我来不及说声再见就已经消逝不见。——《男人四十》

5、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叫青春,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叫爱情,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叫婚姻。——《北京爱情故事》

6、你不想为你的信仰冒一下险吗?难道想等你老了,再后悔莫及吗?——《盗梦空间》

7、一会儿,你演坏**。你演好**,你演脑残一定拿影帝。——《不二神探》

8、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四根羽毛》

9、人生不能象做菜,把所有的料都准备好了才下锅。——《饮食男女》

10、有一个女孩我一直迷恋着。但我觉得她是知道招募时才知道我这个人。——《饥饿游戏2》

11、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鼻孔迎接光明。——《不见不散》

12、我愿意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久的孤魂。——《卧虎藏龙》

13、世界上所有的生命都在微妙的平衡中生存。——《狮子王》

14、我等了你三年,三年哪,我要重新再来!——《英雄本色》

15、或许我活在你的心中,是最好的地方,在那里别人看不到我,没有人能鄙视我们的爱情。——《茶花女》

16、你们本来的命运可能是农民、工人,但是今天你们来到了这里,少年班,你们就有机会成为你们自己。——《少年班》

17、因为感受别人对你的感觉,是很痛苦的。——《都市情缘》

18、开拓视野,冲破艰险,看见世界,身临其境,贴近彼此,感受生活,这就是生活的目的。——《白日梦想家》

19、有些人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并以此行事。这些人要么变成了疯子,要么成为传奇。——《燃情岁月》

20、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恋恋笔记本》

21、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天堂电影院》

22、只要梦想到达的地方,脚步也一定可以到达。——《撞青春》

23、对,过去是痛楚的,但我认为你要么可以逃避,要么可以向它学习。——《狮子王》

24、纷乱人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都是背景,这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的青春不可惜。——《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25、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们即将死去。——《美国美人》

26、什么时候爱上她的?当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她的时候。——《搜索》

27、不要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有梦想,就得保护。他人做不成什么事情,就跟你说你也做不成。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要去争取。——《当幸福来敲门》

28、时间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老男孩》

29、如果世上真的有什么奇迹,那么一定是去理解他人和与人分享。——《日出之前》

30、要跟朋友保持亲近,但跟敌人则要更亲近些。——《教父2》

31、做羹要讲究火候,火候不到,众口难调,火候过了,事情就焦,做人也是一样。——《一代宗师》

32、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的!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简爱》

33、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堕落天使》

34、好好活就是干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士兵突击》

35、对爱的人说心里话,不要等太久。——《双雄》

36、真相是一种美丽又可怕的东西,需要格外谨慎地对待。——《哈里波特》

37、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阿甘正传》

38、如果人生面对的最大苦难只是死亡,那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呢?人生没有解决不了的事,也没有无法面对的事。——《新不了情》

39、我不相信有天堂,因为我被困在这个地狱的时间太长了。——《亚瑟王》

40、伟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伟大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显示其伟大的。——《教父》

41、不要相信漂亮女人,尤其是不穿衣服的女人。——《偷天陷阱》

42、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没信心一定不会成功。——《英雄本色》

43、云芳,世界上最好的就是这饭,饭里边最好的就是这面,面里边最好的就是里边这蒜,蒜再好,也不如你好看。云芳,你就算了吧。——《没事偷着乐》

4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也要欺骗会生活。——《中国合伙人》

45、二十多年都睡在一张床上,确实有些审美疲劳。——《手机》

46、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会以为这就是世界。——《天堂院》

47、为什么有人愿意为自己的理想而不顾一切,甚至以生命为代价,因为没有目标的生活,真的比死还难受。人生在世,没什么抛不下的。——《卡特教练》

48、我来是因为当你意识到你想要与一个人共度余生,我会想让你的余生越快开始越好。——《当哈利遇到莎莉》

49、爱是一种力量,能让我们超越时空的维度感知它的存在。——《星际穿越》

50、一个人杀了一个人,他是杀人犯,是坏人。当他杀了成千上万人后,他是大英雄,是好人。——《和平饭店》

51、人生本就是苦还是只有童年苦?生命就是如此。——《这个杀手不太冷》

52、我们从起点走来历经漫漫长路;每一次飙车就像走过一次人生。——《速度与**7》

53、我们由梦组成,梦又由我们构成。——《狂人皮埃罗》

54、我猜中了开头,却猜不到这结局。——《大话西游》

55、从某种意义来说,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间消耗光了。——《爱在日落黄昏时》

56、这世上只有两种人——骗人的和被骗的。——《不夜城》

57、这个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叶问》

58、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无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重庆森林》

59、叶先生,武艺再高,高不过天,资质再厚,厚不过地。人生无常,没有什么可惜的。——《一代宗师》

60、我们太快的相识,太快的接吻,太快的发生关系,然后又太快的厌倦对方。——《大城小事》

61、当爱和责任合二为一,恩典便与你同在。——《面纱》

62、千万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教父》

63、赛车和做人一样,有时候要停,有时候要冲。——《极速传说》

64、成功的含义不在于得到什么,而是在于你从那个奋斗的起点走了多远。——《心灵捕手》

65、小时候,同学们都走了,我仍独坐在操场,想已逝去的母亲。我忽然明白,我们最终都会消失:父亲,姐姐,所有的好朋友。——《八月照相馆》

66、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偏偏走进了我这家。——《卡萨布兰卡》

67、努力工作不会导致死亡!不过我不会用自己去证明。——《春光乍泻》

68、你带着老婆,出了城,吃着火锅还唱着歌,突然就被麻匪劫了。——《让子弹飞》

69、敬仰天上的神明,热爱自己的女人,保护自己的祖国。——《特洛伊》

70、今天的好计划胜过明天的完美计划。——《摇尾狗》

71、一个时代结束了,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花样年华》

72、做人如果没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少林足球》

73、基础决定高度。心态决定状态。——《少年班》

74、刀下留人!张县长,在下有大内密探提供的新证据呈上。——《让子弹飞》

75、我们亲如一家,彼此永远忠诚。——《速度与**6》

76、我相信真实纯正的爱情能产生一个纾解死亡的阶段,所有的懦弱都出自于没有爱或爱的不彻底,这两者都一样。勇敢而真诚的人,能够直面死神。——《午夜巴黎》

77、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熔炉》

78、很多人的悲伤只是想展示给大家看,自己很悲伤。——《一座城池》

79、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天堂电影院》

大电影节里的小电影 篇3

十五年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第一届大学生电影节,如今大学生电影节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大型文化活动,并一直坚持自己“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的独特品格。其中的短片竞赛单元更是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而广受海内外青年大学生群体瞩目,目前已成功举办八届,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的影响逐年扩大。十余年来,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为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升大学生及全民文化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中国大学生艺术教育的著名品牌。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九届短片大赛开设了DV单元、动画单元和手机单元三个部分,收录作品千余部,是历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报名影片数量和入选影片数量最多的一届。中国传媒大学霍猛同学的《宏光的假期》以饱满的人物、良好的控制力夺得最佳剧情奖。香港演艺学院甄柏荣的《灵车男》通过开灵车男子的视角,不着痕迹地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获得了评委会大奖。获得燕平跨文化纪录片奖的台湾政治大学黄郁芳、连智凯将会得到一万元“燕平”奖学金。评委之一的张江义在感慨这届作品质量之高的同时,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介绍让更多的读者观看到这些影片。因为两位评委各有话说,所以本期看吧一改往日风格,让评委们一吐为快。

点评嘉宾

张江艺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九届短片大赛评委

电影学博士,著有《异类风景》、《映画年华》、《映画神州》、《中外优秀影视作品赏析》等作品。现供职于高等教育出版社。

吕亚鹏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九届短片大赛评委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短片部部长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给执著一个理由

吕亚鹏

其实片子的名字有点恐怖,很多女孩子都说看了名字会觉得是灵异片而不敢看下去,但我还是很喜欢《灵车男》。片子很从容地通过一个开灵车的男子的际遇,不着痕迹地展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我们的一生人事变换,有觞筹交措时的喧嚣纷扰,也有曲终人散后的孤寂落寞。有生的疼痛,就有老的哀伤,有病的愁苦,也有死的悲恸。爱别离,才会怨长久;求不得,所以放不下。生命的沉浮,只是一瞬间。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因而只能以坦然的心情去接受。乐观,不畏惧,生活便会美好许多。灵车男张春添遇见了蛋糕店的漂亮美眉,本是一见钟情的大好姻缘,只是因为添心存戒备,他根本就没有勇气向女孩子表白。孩童时代失去母亲的痛苦使得添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我时常也会想,我们最爱的人离开,我们可以接受这种事情吗?添一直活在妈妈去世的阴影之中,对爸爸的不满也不过源于当年在妈妈灵堂中爸爸的冷漠;蛋糕美眉的父母回大陆出了家去寻求信仰;而河边的老妈妈十几年一直在等当年失踪的女儿,明知道或许女儿根本就不可能回来……

每个人都有执著的理由,添多年来的情感都投入到了河边老妈妈的身上,在他的潜意识里,河边的老妈妈已经是母亲的角色,所以会把对蛋糕店美眉的青涩爱恋告诉她。老妈妈在河边等了十几年女儿,初听说还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但性情所致却又那么的真实。当雨天老妈妈在河岸台阶上哭泣,张春添因为找不到她而拼命奔跑的时候,镜头晃动那么的憔悴而又焦虑,深埋在心中的感情一下子爆发。老妈妈只是说:“其实我每天到这里并不是真的为了等我女儿,只是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让自己不用那么自责。”父亲讲给母亲的笑话,添从母亲那里学来又讲给蛋糕美眉听,最终添在母亲坟前听到父亲再一次讲给母亲听,父子的关系得到了精神上的和解,一个笑话的轮回用了十几年啊!

生活就是这样过来,还会这样一天天过去,只是我们的心不同了。有勇气去接受,用平常的心在这尘世上轻轻地走,远远地端详,像隔着有雾的花朵。生活或许不完美,但是也并不悲惨,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更开心、更纵情地生活。

《灵车男》

出品:香港演艺学院

导演:甄柏荣

编剧:严嘉仪、甄柏荣

摄影:林力恒

时长:27分58秒

内容简介:

18年前,在母亲的葬礼上,父亲的冷漠令张春添非常失望,父子关系从此冰封在灵堂内。今天,添得知父亲要再婚,埋藏多年的不满情绪,在灵车中爆发。驾驶灵车的添从来不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把对母亲的情感投放于河边老婆婆的身上。老婆婆每天独坐河边,她的故事无意间把父子二人的关系修好……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九届短片大赛

专业组评委会大奖

探讨人际关系的成熟之作

文/张江艺

《灵车男》的讲述对象是一对从事殡葬业的父子之间的关系。短片设置了这样几个重要人物,从而帮助儿子张春添完成对父亲看法的转变:一是芝士饼店女友的出现,二是在河边等待失踪女儿已等了数年的老婆婆,三是不在场的母亲,她和父子俩心底里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玩笑。还有几个关键的配角:一个小男孩要给刚去世的舅舅送奖牌,一个刚从事殡葬业的青年人对工作的不习惯,还有一个乐观的同事总是开开心心地工作……

可以说,《灵车男》的细节是丰富的,这些细节结合起来,共同推动了短片剧情的进展,从而使短片的故事有机地丰满起来,而不像大多数的学生短片那样,存在有线索单一、人物关系简单、缺乏细节等明显弊端。

总的来看,这部探讨人际关系的短片非常成熟。短片共16场戏,无论是剧情设计、立意选择、人物设置,还是表演水平、影像感觉,都堪称是一部成熟的作品,丝毫没有学生作品那种青涩之感。短片在故事的起承转合上也设计得非常合理,使整部短片的格局显得大度有致、节奏恰到好处。

短片的唯一不足,是在剧情结束时对父子关系和解的表现上。在父亲的婚礼上,曾对父亲说若结婚不用知会自己的儿子携女友前往参加,并送上礼物,然后全家人一块合影。这样的和解显得太过简单,缺乏想象力,落入了一般的叙事俗套。

以前,我曾一度以为学生短片更多的价值在于故事的探索和影像的实验性上。现在看来,其实大学生在短片创作能力上,已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尤其是他们在把握电影语言方面的成熟程度,已经不止于影像的完美拍摄那么简单,更是在这些基础上,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节奏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也就是说,《灵车男》让我看到了学生短片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即这些短片已经为大学生未来直接从事电影工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好的短片如《灵车男》者,其作者已经有了专业导演的潜质,相信他若再经过两三部短片作品的锤炼,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专业导演。

另外要提到的是,本届短片大赛中,港台作品的水平要高于大陆作品。无论是题材的广度,还是影像把握力,港台作品都趋近于专业水平。这可能跟整个区域的电影制作氛围和水平相关,但不能否认的是,大陆高校对影视专业学生的训练还不够系统,学生视野狭窄、创造力有待提高等,都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每个人都要慢慢长大

吕亚鹏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近两年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片子从两个小孩子的身上找到了一种影像的表达。片子并不是想要告诉大家留守孩子有多么不好管教,也不是想说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它只是娓娓道来,满是纪录影像的风格,两个孩子的表现甚至都不叫表演,我在看片子的时候甚至有一种它是纪录片的错觉。

不过它的叙事安排比较巧妙,很是不紧不慢,节奏控制力还可以。片子中透露出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世界待得太久,城市中灰蒙蒙的调子总是让我们有些压抑,有些怪诞。每个上班族行色匆匆像只兔子,往来周旋优雅又像只鹿。穿梭在冰冷丛林,我们失去纯真太多,宏光的那种质朴的原生态感动了我。

宏光和铁柱都是留守的孩子,两个人闲来无事总是要有些花费,于是卖爷爷的麦子,偷别人家晒在操场的粮食,不过还好只是为了买一些零食。宏光对年轻女老师很好奇,甚至偷了她的文胸,但我想他一定没有恶意,这一切的琐事都是那么自然流畅。宏光的爷爷对他期望很高,一个假期过去要开学了,爷爷还是会苦口婆心地把心中的希望说出来……

br>年轻女老师是情窦初开毛头小子的性幻想对象,这个桥段本来有很多片子都有用过,但是本片还安排了女老师的丈夫(警察)在抓到宏光偷粮食之后,当着老师的面从宏光的身上搜出她的文胸。片子明显受到台湾导演影响,一个长镜头,片子中的人物都在景深之处,透过打开的门,人物在里面进行调度穿插,女老师没有说破,一切都在不远处发生。还有一个地方也很是有意思,就是宏光偷偷想拿正在熟睡爷爷的钱,夏日的阴凉聒噪的知了都很有农村味道,前景中两只羊在悠闲地吃草,宏光很小心的掏爷爷的兜,忽然一只羊又走到景深中。镜头是一个长镜头,但画面却很富于变化有动感。我们有想看清楚的欲望,但导演没有切出特写镜头,就像是佛之天眼,远远地观看众生的世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去强加干预,让一切都随着本性发展。

宏光是个大人了,还要帮着家里给辣椒打农药,浓重的绿色宏光在其中穿梭,雾气氤氲中一个孩子俨然已经撑起了家的重担。最后爷爷的一番话就像是自言自语,但我们分明看见了宏光的成长。

《宏光的假期》

每个人都要慢慢长大

内容简介:

宏光是个初三毕业生,刚刚考生高中,这个假期,他经历着情感上的困惑和对生活的迷惘。片子主要讲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心理成长历程……

出品:中国传媒大学

导演/编剧:霍猛

摄影:刘晨

时长:21分48秒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九届短片大赛

专业组最佳剧情片

让我们倾听青春成长的声音

文/张江艺

这是一部大陆学生的短片作品,但却有着一定的台湾侯孝贤影片的气质:同样是青春,同样是成长,同样有着淡淡的忧愁,还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父母均出外打工,长期和爷爷留守在家的宏光考上了高中。短片所叙说的,即是上高中前的宏光的假期。于城里的孩子而言,这个假期是难得的,也一定是五颜六色的,然而对于宏光而言,这个假期虽然没有那么绚烂,却也过得不太一般。他跟同龄人铁柱一起玩耍,铁柱欠了小卖部的钱,于是煽动宏光偷买自家的麦子,后来还偷别人家的。在偷别人家的时候,宏光被抓了,铁柱却自己逃走。处于青春期的宏光,对于异性有着朦胧的感觉,他偷走了女老师的内衣,最后在偷别人家麦子时被老师的警察丈夫抓到,老师却放走了他。他还偷爷爷的钱,爷爷身体不好,老说“老了都喜欢自己的小孩要学好”,对孙子宏光有着格外的一种爱……短片的剧情之间并没有太多的逻辑联系,但却几近纪录片似的记录下了宏光的假期生活。

短片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宏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他和爷爷一少一老相依为命。这种背景给了宏光不一样的成长氛围。铁柱总欠小卖部的钱,希望在外打工的哥哥回来后能帮他还,没想到哥哥在山西干的是黑砖窑的活,不仅被奴役得瘦了很多,而且最终连一分工钱都没有挣着。

短片的温情在于那个MP3上。铁柱最终去义乌打工,临行前他送了个MP3给宏光。而买MP3的钱正是山西黑砖窑事件曝光后对他哥哥的赔偿费用。年轻的铁柱和年轻的宏光并不理解这个事件,在他们这样青春的年纪,很多事情都离他们很远,却又即将离他们很近。影片导演没有做任何的评价,镜头旁观而不近看,任由故事徐徐进展,却让人听到了叹息之声。

短片的影像风格明显受到了侯孝贤乃至贾樟柯的影响,长镜头,远景,固定机位,力图用一种冷静,一种远观,来看待这个时代,看待这个时代中成长着的年轻人。在这一点上,导演所呈现出来的是内心的成熟,以及对故事、影像、节奏的良好掌控能力。

面对一只等待出嫁的箱子

吕亚鹏

很精巧的一部片子,女主角就要结婚了,一只装有前男友情书和照片的箱子成了自己永久的回忆,为了妥善处理这只箱子,刘励励走访了自己的几个闺中密友,每个人对婚姻的态度都让励励不寒而栗,最终励励还是开始思考自己婚姻的价值……

回忆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它不能再改变什么了。没有怨恨是不可能的,从幻想的美好世界中走出来,终于明白人心的善变。每个人都要面对现实,虽然现实真的令人恶心。相信爱情却没有真的爱情,男友貌似很关心体贴,不停地追问 “去哪里了”,其实还是男人的那种小心眼儿在作祟。励励的心还是向往着最真的情感,活得太纯粹了就会很累,可是没有信仰不也是会让生命失去光彩吗?

知道往事回不来了,那就干脆点放手走吧!可是就是有那么一种情感是我们不想也无法忘记的,明明知道是一场空了,还是想要留下点什么,虽然对方可能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但就这么失去还是会心有不甘。不甘呐!人生可能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甘,励励想追寻的或许只是心中所想的爱情,那只箱子不过是个由头,都去吧!就让所有的过去都变成回忆。有一天,在某个地方,因为某件事,会突然静静的回忆这么多年一幕幕往事的。因为爱一个人不容易,虽然喜欢上一个人很容易。

以前事情永远都会留在我们心里,当年那些天真的人,那些天真的事儿。所以希望任何事情都不要破坏我们的回忆,因为它对我们真的很重要。我们还会像以前一样期待自己变得更简单变得更透明吗?我们不再深邃不再深沉了,人们经历过生活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会变的,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是有期限的,就像是流星或者是恒星,有的是一辈子、有的是十几年、有的是几个月、有的是擦肩而过的短短几秒。就算有的人在我们生命中真的出现了很久,如果注定是流星的话,还是会离开,因为我们要寻找属于自己的恒星。

最后箱子被一个盗贼抢走,因为盗贼只能看到表面,他永远都不会懂得箱子里面的意义。其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箱子,只有自己才能明白,别人永远都只是旁观者。箱子被盗贼打开,发现没有贵重物品就将之随风抛洒在街头天桥之上,面对满地狼藉,励励已经没有力气去拾起它们,就像经过了这么多的波折再也无力去收拾记忆一样。

努力面对人生吧,有一天再见面时希望再看见你的笑脸,就像若干年前一样……

《待嫁的箱子》

内容简介:

一个女孩刘励励要结婚了,但是一个装有过去情感秘密的箱子无处安放,她希望把箱子寄存在好友家。但是朱珠在装修房子,情感生活也动荡不安。杉杉每天到冰场监视自己的老公和情人,她自己的感情问题使她无暇顾及这个箱子。大姐大丛林对她掏心掏肺,励励放下箱子安心而去,但回来送请帖时发现丛林正企图撬开箱子偷看秘密……

出品:北京电影学院

导演/编剧/剪辑:张晓颖

演员:王 捷、黄小蕾

摄影:袁加平

时长:22分29秒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九届短片大赛

专业组最佳编剧奖

脆弱的感情与脆弱的人们

文/张江艺

这部短片利用一个待嫁的箱子描述了当前部分年轻人的婚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爱情、友情,过去、未来,所有的关系都变得异常脆弱。

励励准备结婚。她藏有一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她以前的情感经历,比如情书。她不想把过去忘掉,于是决定利用送婚帖的机会把箱子寄存在朋友家。没想到的是,这个简单的愿望却会如此曲折与漫长。

在这部短片里,爱情成为珍贵的名词。短片中并没有展现励励和即将结婚的老公之间爱情。她的老公虽然一直缺场,但是对励励的控制却一直在场,每有电话,他便时时会问励励在哪儿去哪儿,充满着非常的不信任。不仅励励如此,励励的三个女友更是缺少真正的爱情:朱珠刚刚跟男友分手;杉杉在溜冰场里跟踪她的老公,却发现她的老公正和一个女人打得火热;丛林很富有,却没有真正的感情,她在男人堆里逢场作戏,还养了个小白脸……

不仅爱情缺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那么岌岌可危。在励励把箱子交给自己并离去后,老大姐丛林竟然想去撬开这个箱子。这个荒唐的举动同丛林说的“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之表里,竟然是完全不一样的两张皮。

通过婚前的恐惧症,通过情感关系的巨大缝隙,短片中所阐释的过去与未来,成为无法连接的两个独立的世界。朱珠把自己钟爱的吉他卖掉,她似乎已经看透了一切,决定要忘记从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而励励自己也不想把以前的情感往事带入到她的刚要开始的婚姻生活当中,只是想把那段往事封存起来,但也不能如愿。要想把过去带入未来是多么不可能的一件事,时间、空间、历史、情感在这里发生断裂,无法承续。

于是,短片把主题聚焦在质疑上。用励励的独白来说,即是——“该放在哪儿呢”。短片问到:一个不愿随意抛弃过去的人,为什么却找不到一个地方来存放她的过往,存放她的记忆呢?

短片结尾处的收笔甚有力量。打击之下的励励拎着她的箱子,孤独一人失望地走在城墙之下。城墙是那么的高大,励励显得那么渺小。一个劫匪乘机劫走了励励的箱子,励励追了一会儿后,选择放弃。因为于她而言,一天的遭遇,使她对箱子里的东西是否要保留产生了怀疑。等励励上了天桥之后却惊讶地发现,箱子里的东西散落一地。那种打击谁人以堪呢!对励励来讲是多么珍贵的东西啊,可是在别人眼里,竟然是那样的一文不值!

本部短片最终获得最佳编剧奖,名至实归。

和时间的一场比赛

吕亚鹏

小龙从十几岁就开始频繁进出监狱,反反复复快要十年的光阴在成长中、阵痛中度过,福山是台北乌来最里面的部落,小龙本来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再加上将近十年的光阴在监狱中度过,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现代生存能力。他的生存技能也仅限于打猎、抓鱼,而且现在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并不是每天都能抓到猎物。生活的不稳定让他很矛盾,女友小雨比自己大15岁,在台北的日子最初都是靠小雨来过活,小龙很想自己赚钱,可是只能找体力活儿。

片子中的调子很是平淡,可是却自有一种动人之处,小龙游走于山上山下之间,其实也是在不同的生存方式之间转换。他很想融入现代社会,可是又不具备基本能力;从小到大都是接受的原住民的传统教育,但现代文明的侵袭已经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原住民的生活。

小龙是山上的原住民,小雨是山下平地台北的汉族人,两个人都在努力地去适应对方的生活。小龙在平地遇到的事情,遇到的不开心,遇到的种种别人不理解,小雨一样会在山上遇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因为缺乏交流可能会导致两人的最终分手,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个人忧虑而已。作者试图走进他们的生活,摄像机记录下的就是他们生活的片段而已,但就是这点生活的片段足以让我们去珍惜即将逝去的时间。

或许人类永远都没有办法让时间倒流,但我们可以和时间赛跑,目前为止我们能发现最接近于现实的东西恐怕就是影像了。一种文化的消亡除了自然的原因,我们人类应该自己检讨一下,就像是现在很多古老文明的灭绝一样,一种苦苦支撑却又无能为力眼睁睁看着的绝望感让我们脊背一阵阵发凉。

随着现代文明的逐渐推进,很多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很多古老的习俗和文化都在慢慢变得主流甚至是消亡。跨文化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此,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保护不同文化中最为宝贵的部分。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不同的文化,不要只生活在单一的模式里,那些我们不熟悉的文化才有可能被传、播被认可。

我们现在的时代应该更加的多元化,包容不同的生活方式。每一种文化都有存在和发展的权利,想想我们身边的每一种不同的声音,珍惜并宽容,不要因为不同而心存偏见,或许使我们最应该从身边做的。

《Hla Huy山上》

第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九届短片大赛

燕平跨文化纪录片奖

内容简介:

Hla Huy是泰雅语山上的意思。小龙有三种在主流社会中不利的身份:原住民、孤儿、有前科。父母过世后,小龙在福山上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下山之后有一段时间以帮派和监狱为家。当他决定学好回到山上,却发现原本住的家没有了,而身上的刺青,也让他在找工作时充满阻碍。小龙有一个平地女友小雨,两人会因为不稳定的工作而争执。他喜欢到山上打猎抓鱼,那是原住民的传统,但他却没有办法一直留在山上……

出品:台湾政治大学

导演/摄影/剪辑/录音:黄郁芳、连智凯

时长:26分28秒

平等看待文化

文/张江艺

跨文化纪录片记录的是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和冲突。广而言之,它记录的是人类演进过程中文化发展的轨迹。文化发展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如中西方之间的空间性文化差异,也会存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时间性差异。这些差异,使人类文化精彩纷呈、繁荣至今;这些差异,也导致了文化之间时常进行的融合与冲突。

作为一部跨文化纪录片,《Hla Huy山上》记录的正是上述这些命题。台湾原住民小龙是泰雅族人,他们生活的福山,每天只有三班社区巴士往来于山上山下。山上的生活基本处于原始的农耕社会,大家自给自足,平日靠四处打些短工赚点小钱。山上环境下长大的小龙跟山下有着很大的不适应性,又由于是孤儿,从小跟嗜酒打人的大伯长大,缺少父爱和母爱,从而造成了小龙的叛逆性。这种叛逆性也导致了小龙早期的帮派生活,也导致了他进入监狱。

以上种种,《Hla Huy山上》都尽量把它们作为一种背景,去淡化或者稀释。在交代清这些背景后,《Hla Huy山上》更多地讲述小龙与女友小雨的交往,从而使主题进一步聚焦到文化的融合和冲突上。由于小雨的出现,小龙才多次往来于台北与福山,《Hla Huy山上》也才能展现出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同时,《Hla Huy山上》也借小雨,告诉我们山下对于山上的态度。可以说,小龙与小雨,山上与山下,传统与现代,农耕与工业,过去与未来,都是《Hla Huy山上》中所要交代的种种二元对立。

小龙虽然坐过监狱,但是《Hla Huy山上》里面所展现给大家的小龙,却是一个很简单的人,他只想多赚点钱,回福山把家里的房子盖好一点。小龙这样说过:“动物跟人一样,命一样。”或许,这就是原住民的朴素的生命观和世界观。也正因为如此,虽然小龙最后在台北淡水找了份工作,当上了台电工人,干得很开心,也比较规矩一点,但小雨还是担心他能干多久。

大家似乎都明白这样的道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过,我们似乎又可以乐观一些,因为小龙最后因表现良好不用再去警局报到,后来又撤销了案底。《Hla Huy山上》又似乎给了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景观社会里的电影艺术 篇4

这部《珠光宝气》似乎身兼两种角色, 电影本身是一门虚拟的影像艺术, 而这部电影恰恰用影像反映了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商品生产的剧增, 消费主义盛行于世, 已从生产阶段发展到了被异化成景观的形式, 在这里发达资本主义正是通过景观制造欲望, 继而通过欲望发展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的统治形式, 通过景观的制造来控制人们的意识形态。在对景观的迷恋中, 被统治者或称“痴迷的观众”只能单向度的盲从, 甚至堕落。

最早的电影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此时正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蓬勃蔓延的全盛时期。电影出现后便迅速发展, 不仅被视作艺术, 甚至被称为电影工业, 繁荣兴盛、蓬勃发展至今而未见衰竭之势。英国纪录片导演Paul Rotha曾说“电影是艺术和工业之间最难以平衡的事物”。1电影是最早的并且至今也是最大工业艺术形式, 统治了整个二十世纪的文化生活。从最初在露天广场放映的谦卑姿态发展到如今全球上亿美元的产业, 并且成为了最壮观最有原创性的当代艺术。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技术, 电影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 在1世纪90年代早期, 几乎同时在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电影设备逐渐被发明并被利用。在随后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 电影几乎遍及到世界每个角落, 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出精良的技术并成为一项重要产业, 为全世界尤其是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最流行的娱乐形式, 吸引了企业家、艺术家、科学家和政治家的注意力。电影被定义为工业是因为在制造和放映影片时对工业技术的应用, 但是更因为一系列为接近更广泛观众而应用的制作、传播和展示的组织手段已经相当工业化和资本化, 使电影成为一个十分强大而高效的机器。电影作为一项工业艺术形式发展了一种工业化了的艺术, 这是传统美学很难接受的事实。2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便生活在一个感官的世界里, 首先是视觉其次是听觉构成一个人的主要世界, 人天然的受到视觉景观的控制。例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提出, 在宗教中仪式和崇拜是第一位的, 孔子也极度强调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教化作用。有些本来没有信仰的人可能因为在一场宗教仪式中感受到由景观形成的强烈的神圣氛围而笃信, 而原本就是教徒的人更会在仪式中强化对信仰的虔诚。再如晚明喜欢搜藏山水画作的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谈到他做所以搜藏山水画作, 就是因为一般的名山游记只是文字, 不如图文并茂的山水画精彩, 他说“余观古之登山者, 皆有游名山记, 纵其文笔高妙, 善于摹写, 极力形容, 处处精到, 然于语言文字之间, 使人想象, 终不得其面目。不若图之缣素, 则其山水之幽深, 烟云之吞吐, 一举目皆在, 而吾得以神游其间, 顾不胜于文章万万耶。”3海德格尔更是认为在现代时期, 世界已经被作为对象而被再现为图像, 在这同一过程中, 人在存在者范围内成为主体。这两个过程相互交叉, 实现了现代之本质。当人成为主体, 世界成为图像之时, 存在者代替了存在, 人无法认识到被再现了的世界之外的存在。

作为20世纪中后期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个社会文化思潮, 情境主义国际直接影响到欧洲现当代先锋艺术和激进哲学, 并且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母体。在前人思想观念基础上, 情境主义者们详尽阐述了一个概念——景观社会。情境主义的代表作是德波的《景观社会》和瓦纳格姆的《日常生活的革命》。这两本书详尽阐述了景观的概念。德波的书对当今社会进行了明晰而准确的分析。书中的主要思想是:资本主义业已超越了它的生产阶段, 通过饥饿对被剥削阶级的统治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在资本主义达到高级阶段的国家里, 统治权是通过工作和自由时间的商品化和异化来获得的。整个社会已经从生产阶段发展到景观阶段, 在这个阶段, 生活的每个细节几乎都被异化成景观的形式:“所有活生生的东西都仅仅成了表征。”对于德波来说, 我们的全部生活都在景观的统治之下。“景观不是影像的聚集, 而是以影像为中介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4”自存在堕落为占有之后, 景观社会进一步把占有转变为仅只是外观。结果造成了文化上的贫因和经济上的富裕之间的鲜明对照:谁会期望“一个以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今天, 社会越来越成为一种以幻象建构起来的景象为基础的生活。德波所提出的景观概念, 显然是一个批判性的范式, 它意味着社会图景是由少数人制造出来, 由大多数人观看的迷人的过程, 这是景观概念的实质。在扑天盖地而来的广告和幻境般的高档商店中, 还有如新片《珠光宝气》、风靡一时的美剧《绯闻女孩》中体现的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和名流文化不知吸引了多少人, 又丰富了多少人的幻想, 甚至引发犯罪。这种在不断惊诧和痴迷中的观看和迷入恰恰是控制和臣服式的, 其结果就是颠倒了的虚假欲望的发生和异化了的消费。并且, 由于“景观最重要的原则是不干预主义”, 它没有直接的强制性。反而, 由被景观控制的人倒是发疯似地追逐这种异化。

有趣的是德波同时也是是法国新浪潮电影中一个有很重要影响的先驱人物。2001年在威尼斯影展上, 第一次公布他的电影全集, 三张DVD共六部片子。他曾拍摄了一部与他自己的著作同名的电影《景观社会》。这部片子里面, 几乎没有德波自己原始拍摄的片子, 而是用时尚杂志和各种影片当中的画面拼接而成的, 被翻成中文的法文字幕几乎都是从他的书中挑出来的原话, 里面有各种新闻片的剪辑, 还出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和勃日涅夫在红场的阅兵台上的片段, 美军的军舰、红色风暴之前已经出现的学生运动、学生和警察的街头巷战, 描述了一个通过图像和景观建构起来的幻象社会。德波非常生动的说了一段话:我们周围的世界通过各种图片和媒介, 一切都变成了一种被观赏的现象。

我相信电影正是我们这个景观社会的绝佳代表。景观是少数人演出, 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所谓的“少数人”指幕后操纵的媒体的制作者——他们的背后实际上是资本家。能登上大银幕的只能是极少数的电影明星, 而整个电影工业和资本操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部电影的制作都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 即使是所谓的小成本独立电影也需要至少上百万的投入, 更不用说动辄上亿的高技术含量高成本投入的大制作电影。现在, 少数人制造的电影, 充斥者当代人的生活, 而多数人就是被支配的观众——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这种少数人制造和控制的景观性当中, 多数人入迷的看, 这个“看”本身就意味着控制和服从。德波进一步指出, 景观的本质是拒斥对话。

鲍德里亚曾说:“观众简直被期望一无所知, 一文不值, 那种总是注视着观察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的人从来不行动, 这肯定是观众的情形。”为了摆脱幻想的操纵, 情境主义国际的成员曾经做出过大量的努力, 以一种不屈和拒绝的姿态面对一切, 并积极地投身于对晦暗的社会现实进行去蔽和改造的革命实践中。情境主义者不是等待一个遥远的革命, 而是彻底改造当下的日常生活。通过自我解放, 可以改变权力关系, 从而改造社会。因此, 他们试图建构情境以打破常规, 以此使人们摆脱他们已经被习惯的思考和行动, 他们坚持每个个体都应该参与到重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但是这种努力尚未抵抗过景观的强大影响, 情境主义国际存在时间不长即宣告解散, 然而正如德波在宣告情境主义国际这一组织结束的“真正的分裂”中所言:“情境主义者无处不在, 他们的目标无处不在。”这场束缚与反束缚的斗争似乎远未结束, 痴迷的大多数甚至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被统治, 电影的生命力也愈加的旺盛, 它既是诱惑我们的幻象, 有时也充当现实的解构者, 变幻着各种姿态, 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摘要:最早的电影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电影出现后便迅速发展, 不仅被视作艺术, 甚至被称为电影工业, 繁荣兴盛、蓬勃发展至今而未见衰竭之势。短短一百年的时间便从最初在露天广场放映的谦卑姿态发展到如今全球上亿美元的产业, 这其中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关键词:电影艺术,景观社会,德波,情境主义

注释

11.Geoffrey Nowell Smith, 《The Oxford History of World Cinema》[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97:25

22.乔治·萨杜尔 (法) , 《世界电影史 (上) 》[M], 徐昭、胡承伟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5:94

33.巫仁恕, 《品味奢华—晚明的消费社会与士大夫》[M], 中华书局, 北京, 2008:173

电影里的唯美句子 篇5

2. 把自己年轻时候买的鞋,再一双一双的卖出去,换馒头片吃?

3. 因为哥们儿最近遇见一个人,她让我觉得自己武艺全失,功力尽废。

4. 爱情嘛就是一张床两个人三亩地四只眼五个娃。

5. 不经历那些歪瓜裂枣,怎么知道什么是好。

6. 这个世界上你每伤心一分钟,就会失去六十秒的幸福,这个世界谁离开谁都能活。

7. 男人有的时候就是一个蜂蜜啊,你看上了一个花你就想叮它,叮上了,可人家顶多就是起一个包,该盛开的还是会盛开的,可你自个呢,丢了一条命。

8. 人在脆弱的时候,总是能敏感的抓住另一个人的爱。

9. 其实爱情就像空气一样,你抓得越紧,它越从你的指缝中溜走了。当你放开手,你会发现爱情就在你的周围。

电影里的经典衣装 篇6

在《穿普拉达的女王》这部以时尚界为背景的影片中,满天飞舞的名牌服饰和梅丽尔·斯特丽普的老辣演技无疑是最大看点。电影迷可以欣赏斯特丽普的表演,时尚迷则可以像寻宝一样发掘片中女主角服饰品牌的归属。

1. 两大美女娜塔丽·波特曼和斯嘉丽·约翰逊在《鸠占鹊巢》中的古典服饰给人以美的享受,配以英伦皇室传统的华贵配饰更显得别样风情。

2. 风靡一时的电影《花样年华》,实现了女人与旗袍最经典最完美的结合。张曼玉的26件旗袍真可谓是满园春色。旗袍纤细合度的剪裁,令张曼玉匀称的身材显得更为玲珑有致,走起路来摇曳生姿。

3. 《巴黎拜金女》堪称法国版的《穿普拉达的女王》,女主角奥黛丽·塔图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拜金女教主”的十足魅力。她那被时尚霓裳勾勒出的极具诱惑的背影与盈动曲线,时时刻刻都在牵扯着女人爱美的心思。

4. 《风月俏佳人》讲述的是一个妓女爱上富豪的故事。片中朱莉娅·罗伯茨的这套礼服,开口设计大胆却不失高雅,精致的剪裁与朱莉娅的曲线贴合得天衣无缝。

1. 《蒂凡妮的早餐》里奥黛莉·赫本身穿的纪梵希经典黑色小礼服可谓经典传世之作,更是时尚界不可企及的典范。这件充满魔力的礼服在伦敦拍出了120万的高价,充分证明了高雅总是在经典中永生。

2.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在电影《破晓》中给人留下了圣洁的唯美印象,身着轻盈柔美的白色婚纱,背部的肉色镂空,展露了魔鬼身材的妖娆诱惑。

3. 虽然《乱世佳人》是1939年的影片,但是这款窗帘制成的蓬蓬礼服依然是时尚焦点,魅力不减当年。

照片里的战争电影 篇7

虽然电影比摄影诞生晚了大约半个世纪,但是它们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论影响力和感染力,电影和摄影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弥补不足与缺憾。不可否认,电影具有其他文化产品不可比拟的感染力与更广泛的影响范围。与之相比,摄影作品过去却只能在纸质媒体间行走。然而,现代的移动终端,又使摄影的传播范围胜过电影。同时,电影虽是人们追忆过去、评述先人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场影像纪录与再现历史事实方面却比不上摄影。毕竟,电影是演员表演及人工置景为主,而摄影则是对现场的真实记录。正因为电影的好坏与演员的表演水平相关,还需要众多条件的配合,所以它被倾向认作艺术创作;同时,“后期制作”的高度复合型,也让电影很容易“做手脚”。如此一来,有些“心术不正”者,便看中这块“风水宝地”,拍一些为自己的罪恶行径辩护或混淆大众视听的电影,企图颠倒黑白、蒙骗广大观众。曾经有几部知名的日本战争电影,就属于这一类。

在不同类型和题材的电影中,战争题材的电影非常之多,且经久不衰,这类影片通常被称为战争片。顾名思义,战争片是把战争作为影片的主要题材,并贯穿于剧情始终。大部分战争片会直接表现战争场面或与军事行动相关的场景,以及战争阴影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等。

在电影刚问世不久的无声电影时代,战争就已成为导演们心目中的重要拍摄题材。1911年,好莱坞电影的先驱人物格里菲斯就拍摄了一部战争题材电影 《战斗》,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影片长度不足十分钟,却为观众再现了人类与同类进行厮杀时的残酷场面。1915年,他的另一部以南北战争为题材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问世。这部脍炙人口的影片既是一部战争电影,也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史诗电影。更重要的是,新颖逼真的电影技法和非同寻常的影像叙事手段,不仅震动了当时的美国,也震动了有条件看到电影的其他国家。当时,世界上只有大约20个国家能看到电影,而且也只能在主要城市的电影院里集中观看,一次百人左右。也许当时,人们并没有想到电影会像今天一样普及。

为了吸引观众,打开电影销路,导演们绞尽脑汁挖掘各种题材。很快,以战争为主要内容的电影开始走上各国银幕。在拍摄战争影片的时候,影片基调或多或少都会偏向于本国观众的口味。特别是在战争期间,将战争片说成是号召国民参与战争的另类动员宣传片都不过分。例如1916年,斯图尔特·布莱克顿拍摄的一部虚构战争电影《和平的哭泣》,就旨在号召美国民众积极准备与德国开战。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势变化立刻催生了一批战争影片。其中格里菲斯的 《世界的心脏》(1918)中穿插了不少在法国前线拍摄的真实纪录片段,既省了昂贵费时的影棚拍摄,还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性,可谓一举两得,成为这一时期战争片的经典之作。而拍摄于1927年的空战片《翼》则成为电影史上第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当然它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战争片。

渐渐地,影评家们开始为战争片分类,反战电影也开始浮出水面。所谓反战影片,它重在揭示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苦难。在这类电影作品中,战场往往被描绘成人间地狱,战争是罪恶的渊薮,银幕上不再有凯旋的英雄,取而代之的是神情沮丧的士兵和刚愎自用的军官,以及毫无头脑的军阀与政客。早期最著名的反战影片应该是改编自德国著名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西线无战事》。影片由刘易斯·迈尔导演,从一群德国士兵的视角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疯狂杀戮。当时,有声电影刚刚问世,但在同期录音上还有相当多的技术困难,所以影片采用了富于创造性的后期配音法,这样反而可以使摄影机在拍摄时自由移动,不必跟着演员。该片不仅再次为战争电影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也使雷马克一举成名。也正因如此,其后上台的希特勒将这位德国作家驱逐出境,使他长期流落异乡。由此可见,这部电影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拍摄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绝不同于写一部描写战争的书,因为文字描述会给人很大的思考空间,如果你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或从未经历以及听说过书中提到的事情,多美妙的文字对你的启发都是有限的。而电影和照片则不同,它们能将书中提到的情节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今天,我们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考证哪部战争片是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已无太大意义。就战争电影而言,美国的“造梦工厂”好莱坞一直紧跟而不是引领世界先进水平。1950年代,好莱坞战争片的水平还不及当时前苏联的同类电影,比起欧洲的战争片也要差一截。好莱坞电影“在影棚里演戏”的痕迹一向较为明显,人物光鲜亮丽,“死”得也很好看,这都是战争片里的“大忌”。比较“像回事”的好莱坞战争片于1970年代诞生。其中与日本合拍摄的《虎!虎!虎!》与《中途岛之战》是较为典型的两部。1970年,美国人第一次邀请日本人参与拍摄反映珍珠港事件的战争片《虎!虎!虎!》,日本人在“照顾本国国民情绪”的条件下答应了美方的请求,影片在问世后大获好评。这次电影取得成功的秘诀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让今天的日本人来扮演昨天的“日本鬼子”。1970年以前,亚洲国家几乎没人愿意找日本人来扮演当年的日本兵,欧美国家也是同样的情况。既然美国人和日本人都毫无顾忌地“干”了起来,一向谨慎的德国人也开始松动。德国战争片《潜水艇》、《斯大林格勒》和《帝国的毁灭》是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完全由德国人自己出演的二战题材电影。此前,德国的二战影片如《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等,只能算是没有二战作战场面的“准战争影片“。

德国人在拍摄二战题材影片方面一直缩手缩脚。“干脆让德国人自己扮演德国兵”的想法,最先是英国人提出的。相比之下,由美国人和前苏联人扮演的德国兵更假,至于扮演日本兵更是难以实现。在反省战争、告知国民历史真相的方面,德国人是真诚并付诸实践的。而另一个对侵略战争同样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国家日本,却不是这样。在通过战争影片散布谎言、误导民众方面,日本不仅是先行一步,且毫无顾忌当年受害国家国民的情绪。日本大量拍摄二战影片比德国要早约20年。大约在1970年代初期,并且在影片放映期间还公然举办所谓的“战争遗物展览”。这一举动引起中国人民以及其他被日本侵略国家人民的愤慨。

nlc202309012316

毫无疑问,德国和日本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一方,同时也是战败国。但日本的少数顽固分子和好战派却不从善如流、认真反省自己的战争罪行,反而通过一切手段来为自己“涂脂抹粉”、推卸责任。自1970年前后,日本相继推出几部以二战为背景、在国际舆论界影响很坏的战争电影。要知道,1970年代距离二战结束时间并不算太长,其参与者也大多在世,所以影响极差。当时,日本经济日渐繁荣,腰包鼓起来的几家电影公司拍了一些大制作的战争片,比如《青岛要塞大轰炸》、 《日本海大海战》、 《203高地》 等,但涉及二战题材的,最初只是一些较短的黑白影片,观看的人也不是很多。1970年,日本“东宝”、“东映”等几家有实力的大电影公司,又相继推出了《山本五十六》、《阿!海军》、《冲绳决战》等几部彩色战争片。1973年,又推出了战争片《军阀》。这几部电影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巨大轰动,电影院也为提高这些影片的上座率使尽一切招数,电影海报铺天盖地,电影发行商们还从仓库里搬出已封存多年的“皇军遗物”,陈列在电影院里为影片造势。当时,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也进口了其中的3部,据说是周总理亲自批准的,只限于在内部放映,用于配合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时事教育。当时我国的报纸上也刊载过批判这几部电影的文章。

不出所料,在这几部“精心”制作的日本战争片中,看不到反省的态度,为自己侵略行径辩护的痕迹却显而易见,宣扬日本发动战争是迫不得已、为人所逼,这简直是黑白颠倒、混淆是非。经过这段二战影片热之后,日本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2005年前后,日本才又相继推出几部有关二战的电影。其中,日本人拍摄的《男人们的大和》、《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即新版的《山本五十六》)以及与美国合拍的《硫磺岛来信》立刻成为许多战争电影迷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美国也推出了同样反映硫磺岛之战的影片《父辈的旗帜》。但是,其影响力都不如当年德国拍摄的《斯大林格勒》和1970年老版的《山本五十六》。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大多数年轻人对遥远的过去已不太感兴趣,且现在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看电影只是其中之一。

但是,不管一部电影的影响力如何,总会有人去拍,也会有人去看。事实上,也没有不带任何政治倾向与观点的所谓绝对中立的电影。世界上有一些人想要以电影作为舆论工具歪曲历史、挑战道德底线,这种事情在过去、现在、未来都会发生,所以大家要保持警惕、明辨是非。特别是日本拍摄的有关二战题材的电影,它们成为反面教材的可能性相当大。

上一篇:频谱数据库下一篇:气动执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