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资源链(精选12篇)
共享资源链 篇1
瓷砖行业正在调整重组, 但市场有一个规律强者愈强, 对于中小瓷砖企业来说可谓面临着山大的压力, 一不小心还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相较于大品牌来说, 中小瓷砖企业更具市场灵活性, 故而要更加鲜明的找准目标消费人群, 精准入手、然后巧避锋芒, 有效的利用资源, 那么崛起于新市场不是一件难事。
中小瓷砖企业在组合运用营销手段上一定要强调个性化的定位和差异化的诉求。利用中小企业最大的能力, 并根据增值、扩张后的资源, 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所谓的低成本营销就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 在研究、销售、服务、广告等领域内将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成本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竞争对手, 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随着各行各业进入微利时代, 低成本营销更多的是强调稳健、务实和安全, 正因如此, 对人员和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要做好低成本营销, 除了对瓷砖产品进行概念、定位、诉求方面的包装外, 更要看到的是瓷砖产品的特质和功效, 明确产品的消费人群, 在众多同质化的产品堆里, 如果企业不能找出优势, 就会因找不到运作的方向, 最后被淘汰。中小瓷砖企业应该多避开对手锋芒, 在宣传上造优势, 通过促销方式充分吸引瓷砖消费者的眼球。
成功实施低成本战略有许多优点,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对于行业内竞争者具有比较竞争优势, 由于企业的成本低, 瓷砖企业就可以利用低价的吸引力来吸引瓷砖的消费者。
(摘自中国建筑卫生陶瓷网)
共享资源链 篇2
一个成功的seoer,除了注意原创内容之外,还需要的就是外链资源,以下我经常使用的,给大家分享!
一、博客群建资源
1、新浪博客 blog.sina.com.cn2、网易博客 blog.163.com3、和讯博客 blog.hexun.com4、搜狐博客 blog.sohu.com5、腾讯博客 blog.qq.com6、博客网 bokee.com7、51博客 51.com8、博客大巴 blogbus.com9、凤凰博报 blog.ifeng.com10、天涯博客 blog.tianya.cn11、博客大巴
12、百度空间 hi.baidu.com
二、问答类网站
1、百度知道zhidao.baidu.com2、雅虎知识堂 ks.cn.yahoo.com3、天涯问答 wenda.tianya.cn4、新浪爱问 iask.sina.com.cn5、搜搜问问 wenwen.soso.com
三、贴吧类网站
1、百度贴吧 tieba.baidu.com2、搜狗说吧 bbs.sogou.com
四、书签、收藏类
1、百度搜藏 cang.baidu.com2、雅虎收藏 myweb.cn.yahoo.com3、乐收 leshou.com4、好网角
6、新浪书签 vivi.sina.com.cn
五、论坛类
http://bbs.admin5.com 站长交易论坛 PR6
http:// PHPWIND官方网站 PR7
http:// 落伍站长论坛 PR6
http:// 站长论坛 PR4
http://.cn 财经论坛 PR3
http:///bbs.php 天极论坛PR6
http://bbs.xunlei.com 迅雷论坛PR5
http://bbs.51.la 我要啦统计PR5
http:// 阿里妈妈论坛PR7
http://站长论坛PR3
http://bbs.ganyu.net草根网论坛PR4
http://bbs.chinageren.com中国个人站长论坛PR4
http://bbs.55.la我拉网论坛PR3
http://bbs.dvbbs.net/ 动网官方论坛PR6
http://bbs.maxthon.cn 傲游论坛PR5
共享资源链 篇3
关键词:电力施工型企业;关键链;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0-2
0 引言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电力行业市场化竞争也日趋激烈。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我国开始步入了各行各业高速建设与发展的白热化阶段。尤其是电力施工型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呈现去地域化、跨行业性等特征。面对几何级扩张的市场背景,传统的企业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与方法已经不足以满足电力施工类企业内部多项目并行的实际运营情况[1]。多项目管理思维方式的引入就是帮助企业站在战略层面的高度来衡量项目管理活动,其核心管理内容就是对有限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配置。
作者所在的企业是隶属于国内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电力施工类企业。该企业主营300MW及以上大型燃煤、燃气、核电机组的检修、维护、改造和技术咨询、培训业务以及各类工业锅炉、管道、地铁工程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试验。本文以该企业为例分析企业管理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资源优化管理流程模型。
1 电力施工型企业管理现状
国内电力施工类行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主要有两种类型企业。一类是以承接电站设备检修及日常维护项目为主;另一类是以电厂基建与设备安装为主。随着电力体制的逐步深化改革以及市场化经济不断深入,该类型企业的管理体系设计通常以所承接的项目作为主要的管理对象,其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以遵循业主意图及与签订的合同的条件下为业主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一般而言,从项目施工阶段开始作为一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起始,项目验收交付业主确认作为项目终止完成。因此,电力施工型企业的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企业资源约束下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电力施工型企业面临的市场正呈现几何型扩张的趋势,然而行业内部技术核心骨干人员成长的速度却相当缓慢,甚至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出现了与承接项目倒挂的现象。因此,目前面临较为紧迫的问题正是资源配置效率偏低,尤其体现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方面。企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上述两方面之间的激烈矛盾日益凸显,暴露出了不少行业体制变革带来的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企业内部有限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已然成为H公司的管理新课题。
2 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的流程介绍
电力施工工程项目无论是电厂基建类项目还是机组检修与日常维护项目都要求通过技术手段来保证工程质量。因此,项目执行过程中几乎每个分解后的任务工序都有非常强的逻辑关系。简而言之,就是大部分的任务都有规定的紧前或紧后任务,不能随意变更。在这样的行业特性下,本文选择关键链技术来实现多项目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因为关键链技术的核心首先是关键链的确定,也就是项目分解后各个任务之间逻辑关系的确定,同时关注项目与项目之间的资源流向与约束。其次,是设置项目缓冲,在关键路径中设置合理的缓冲时间来减少突发性任务带来的干扰,从而稳定整个链路。
电力施工型企业在多项目管理的背景下,本论文设计了基于CMMP的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模型,详见图1。多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循环应用模型中设计的三个阶段来实现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实时动态化管理[2]。
2.1 识别多项目群中的资源需求
首先,多项目管理团队结合项目集群内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项目任务分解并确定各个项目的进度计划;其次,估算各个项目所需要的资源种类与数量;最后,将各个项目的情况统一到同一时间轴上来确定各种资源需求的时间点与总的需求量。
2.2 分析各个项目之间的资源约束
多项目管理团队完成了多项目群中的综合资源需求后,就需要对这些资源需求进行详细分析。这个时候就开始正式引入关键链管理思维,首先确定各个项目的关键链并建立起项目与项目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其次,通过这些项目之间的逻辑关联关系来识别各种资源需求产生的冲突,并得出资源约束条件。最后,通过调整多项目群的关键链来化解彼此之间的资源冲突。
2.3 制定资源约束和进度计划
根据第二阶段分析出的资源约束关系,对每一个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细微的调整。同时,引入项目缓冲区从而保护多项目群的关键链不因特殊或突发性任务变更而被破坏。最后,根据资源约束情况以及每个项目运行的关键链综合调整每个项目的进度计划,确定在资源优化后的新的进度情况。
3 多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的实施
实现盈利是企业运营目的,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企业引入多项目管理思维,将企业管理分为三个维度来进行。第一层为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项目组合管理;第二层为已确定的项目组合策略进行项目群管理;第三层为在项目群实施过程中的动态调整管理[3]。一般而言,第一维度的多项目管理更偏重在策略选择的管理方向。第二、第三维度的管理侧重点在于动态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对项目资源需求的准确识别以及对资源及能力约束的准确掌握是制定资源计划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资源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中枢,它需要在符合企业战略的前提下,找出资源需求与资源约束的最佳平衡点,同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多项目管理是从企业发展战略角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从而将企业业务层面与战略层面更好地结合,进一步提高企业利润、开拓企业发展前景。所以,多项目管理资源优化管理相对传统意义的单项目管理更能适应现如今企业的发展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徐霆.施工型企业项目化管理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 林晶晶.企业多项目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共享资源链 篇4
她的创业基地之一就是座落在其母校清华大学南门的清华科技园, 这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女生, 选择了跨界创业, 如今爱链科技推出了机器人, 让“旧时王谢堂前燕”, 可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更加人性化的科技产品走进千家万户。蓦然发现, 这正是我们寻找的真正创客, 她不是一个人的狂欢和自娱自乐, 而是承载着一群人的梦想出发, 当大家狂欢时又独自默默承受孤独,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这位创客, 聆听创业路上的故事。
《现代企业文化》:我们都知道, 创客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 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 努力把各种想法变为现实的人。对于一名正在创业的85后而言, 您是怎样理解创客这一含义的?
田月:在我看来创客首先是有想法、有激情的那一部分人, 因为当下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 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有前瞻性的想法, 可能你一开始就会败在起跑线上, 而一个好的想法, 在你反复的推敲与实验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现实。
对于我们公司而言, 会涉及到机器人的领域, 就是我最开始的一个想法, 正所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我的初衷就是, 打造一款东西, 能够时时刻刻围绕、陪伴在我身边, 帮我做任何事, 让我感到温暖, 不会觉得孤单。
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我特别兴奋, 于是打电话给周围的亲人、朋友, 询问他们是否也想要拥有这样一个东西, 他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这样的东西谁会不想要呢?于是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也点燃了我全部的激情, 想要把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想要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能够让更多的人得到便利, 过上更优质的生活, 在我看来这将会是一件很伟大的事。
其次是内心深处要有一份坚持, 由内而外地想要把这件事情做成的一个驱动力。从我创业到现在也有一段时间, 我越来越感觉到, 创业自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轻松, 每天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 每天可能都会有无数个理由、无数个瞬间想要放弃, 但心底总会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要坚持, 正因为你心里想要去做, 这样才会支撑你走得更远。
最后就是将想法落实到行动的人。在我的身边总会有这样的人, 可能在5年前就有一个很好的想法, 但一直会怀疑自己, 认为当下自己没有准备好, 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结果这个事情就有别人来做了, 其实真正在做的人也未必就是准备好了的, 只不过在机会面前, 多了一份魄力与勇气, 幸运的是, 最终也获得了一个好的结果。
创业, 对于每一个创客而言, 不只是把生意做好, 而是要做一个可以承载更多人梦想的事业, 由想落实到行动, 用源源不断的行动来验证自己脑海中那些千回百转的想法, 并且自始至终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这些脑海中的星星点点终究会汇集成一条线。我认为, 这是当下的创客所应该具备的。
《现代企业文化》:您是在怎样的契机下开始创业的呢?您认为要如何来选择自己的创业领域?每个人都有一个创业梦, 但不是每个梦都能成真。对于现在正在创业或者想要创业的人您有哪些建议?
田月:我是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 对于我们这个专业而言, 找一份有满意薪水的工作还不困难, 创业前我的最后一份工作做到了澳洲一家证券公司的董事长助理, 这位董事长人很好, 对我也很满意, 但对于我自身而言, 是属于不安于现状的人, 当我脑子里面有一个想法, 恰好大多数人对我这样一个想法还有一定的需求, 我就会思考要怎样把梦想照进现实。
并且, 在我看来, 如今我正处于一个最好的创业年纪, 既褪去了二十几岁盲目、冲动的唳气, 也有了三十而立的那份沉稳、经验与储备, 此时不创业, 更待何时呢?对于很多人而言, 机会就是在这种等一下、等等看的踌躇期溜走的。在创业的道路上, 永远是准备不好的, 因为你永远也无法预计下一刻将会发生的事, 在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快速地找到应对的方法, 这才是一个创业者最需要去思考的。
对于自身所要投身的创业领域, 这当然是取决于你自身喜欢而又擅长做的事。对于我自身而言, 我是乔帮主的忠实粉丝, 虽然我不一定能像他那样伟大, 但我也有一颗想要改变世界、改变人们现有生活方式的心, 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个自己的产品, 并且因为拥有自己的产品而成为某一领域的时尚先锋, 这就是我想要一直坚持做下去的事业。
对于我这一代人而言是非常幸运的, 出生在物质相对还算充裕的时代, 接受了良好的、先进的教育, 能够有机会利用当代新的科技成果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尽情享受着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福音, 那么我们也有责任与义务,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来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变迁与进步。即使我们只是社会机器上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我们也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不可或缺的那颗, 没有我们, 这个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
在我看来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要去创业,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去创业, 如果暂时还没有想好自身的创业领域可以先去就业, 在就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 毕竟创业是会存在一定风险的。
如果一个人决心要创业, 那么应该坚持下去。当你特别想做一件事, 或者特别想做一款产品, 并且周围人都会对这个产品有需求, 我相信你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想要坚持下去, 只要坚持下去, 就会有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当下不断涌入创业大军的一些创客而言, 我最大的想法是鼓励他们, 特别是像我一样的85后或90后, 一定不要完全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喜好, 为了满足自身的商业利益而去创业, 而是要尽量做一些开拓性的、创新性的事情。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也许你可以获得成功, 但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创业家。
《现代企业文化》:在您看来, 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催生的第一批创业者相比较而言, 当今的80后、90后的创客们具有哪些优势呢?您认为, 一个成功的创业家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
田月:相对老一辈的创业家们而言, 我们这些80后、90后所经受的教育更加多元化, 我们看待一些问题的眼光与角度会更加与时俱进一些, 能快速地接受新鲜的事物, 做事更加敢闯敢冲。有的时候, 认定了一件事情, 就会义无反顾的去做, 虽然会碰壁、会受伤, 但在这些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收获也会更多, 我觉得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家, 首先要有的就是资源整合能力。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所以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 需要不断地整合自己的各种资源。一方面, 你要先搭建起自己的团队, 找到适合的人, 并且竭尽所能地让这个人在这个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与作用;另一方面, 你要擅于将你的想法植入更多人的心, 让你的投资人以及更多的人信任你有这个能力把这件事做好。
其次, 要具有市场前瞻性。当你要做一个产品时, 你要对当前的市场具有一定的预估能力, 要知道现在的用户会不会为你的产品买单。当投资人愿意信任你为你投资, 当你的员工愿意为了你卖命地工作, 这个时候, 你要对他们负责, 要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收获到自己想要的, 而不是花费了很多心血, 最终徒劳无功。
最后要有亲和力。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 要以一种亲和的态度来努力赢得员工、用户的信任, 当他们认可你, 才会从心底里愿意去为你做一些事情, 为你的产品买单。当你在做一件正面的、有意义的事情时, 自然而然就会有很多人来帮你, 这样才能够产生1+1>2的效果。
《现代企业文化》:2015年5月20日贵公司在北京召开了爱链优声控机器人的新产品发布会, 请您谈一谈爱链优这一品牌背后蕴藏着怎样的企业文化理念?
田月:首先我先解释一下这个品牌的名字。爱是我们的主题, 也将是我们今后所有的产品研发与品牌塑造的核心理念,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我们的产品, 把爱传递给你的家人、朋友、爱人以及全世界。
链字, 一方面是具有一点科技感, 这说明我们在做一个与科技有关的事, 因为我们涉及的是智能家居领域, 打造了一款可以记录并发出用户个性声音的机器人, 同时这款机器人还能实现3—5米内的家电及多媒体播放的声控操作, 这是我们现在已经在做的事情;另一方面还有链接的意思, 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希望用我们的产品在爱的关怀下链接更多的人。
优代表的是我们将会为自己的消费者与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以及优质的生活。我们公司推出的产品与附加产品, 都是经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之后, 觉得很好的才会销售给消费者, 这也是我们向消费者做出的承诺——要坚持推出品质优良而价格合理的产品。
在当下,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一个国际品牌, 将这份在中国、在北京发生的爱, 可以链接到全世界。让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都能够了解我们的产品, 通过我们的产品为更多的人开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相信, 这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外链资源稳定与持久性现状分析 篇5
下面就以上问题来分析下我们当前的一些外链操作,我们用一部分的精力来做了百科,分类信息,以及论坛发帖回帖,虽然百科和分类信息所带来的流量是不可小视的,但是他们都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本来百科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高质量的外链,我们在做的时候也会花去不少的时间,但是做上去的外链很容易就会被别的编辑给我们删除掉,这样做的一个就等于存活了那么几天就白费了,再说分类信息,一般发布信息会有一个时间限制,有的平台可以选择长期存在,有的则不可以,时间到了信息就显示过期了。
而论坛发帖回帖那就更是昙花一现了,每天都会有大量的新帖出现,我们发的帖子会在秒秒钟之后沉底不见,这样发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我们每天都要发大量的帖来维系我们的外链,我越来越觉得我们这样做外链实在是太累了,前一段时间我们一天要做大量的回帖,这样一天下来,真的是累得不行,可是这些事是做了,但是所带来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我觉得我们不能这样,必须要改变策略,做一些更稳定更持久的外链才是王道。那么有哪些渠道可以让我们得到这样的外链呢?这里就笔者个人分享几种,
1、友情链接 友链是所有链接中质量最高的,但它也是不容易得到了,而且也不是能长期做了,一般一个站做到20到30个就不能再做了,这方面有限制。它是建立在友谊之上的链接,所以他的存在时间是最长的。
2、软文 软文外链也是一种高质量的链接,像我们现在在站长网投一篇稿子。就会有一些采集站,我们的贴子到他们的网站,我们也能从中获取他人的外链。只要他们的网站存在着,我们的这个链接就会存在着,这相对于B2B平台和分类信息来说是好很多的。
3、博客外链 博客外链是我们自己可控的,只要我们的博客持续的经营着,不被本身的博客商关闭。这些外链存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只要我们永久性的经营我们的博客,这些外链是可以说永远性存在的,博客存在的时间越长,这些链接传递的权重也就会越高。所以博客作为我们外链累积的一个方式是非常不错的。
4、分享外链 如今更趋向一个社区化营销,我们如果把一个外链分享到人人网或者开心网等等,像这些大平台是不会关闭的,所以我们的这些外链存在的时间也会很长。不会像那些分类信息的外链一样稍纵即逝,来的快去的也很快。
全球光伏“三角链” 篇6
全球第二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商德国Q-Cells因产品滞销、价格暴跌,仅在今年第二季度就亏损3.548亿欧元,比公司营业额还高。公司在前段时间申请了破产保护。Q-Cells公司总裁Nedim Cen说:“中国的企业很容易得到银行的支持,几乎毫不费力就能获得贷款,而在德国情况正好相反。”
欧洲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柏林Solon同样因市场不佳,上半年亏损了6300万欧元。而Solon的竞争对手慕尼黑的Centrosolar公司今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由去年同期的1.242亿欧元下降到7930万欧元。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美国制造商身上。美国太阳能行业曾经的宠儿Evergreen Solar最近宣布已经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条款申请破产保护。Evergreen Solar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国家能源部贷款担保计划资金的公司,曾获得5.35亿美元的联邦贷款以及约10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对于申请破产,Evergreen Solar给出的原因是:难以与拥有强大政府和金融支持的、低产品成本的中国太阳能公司竞争。而美国的First Solar公司,其“全球最大光伏电池供应商”的地位也已经被中国公司天合光能所取代。
对于德国和美国的企业而言,当今的威胁不再是硅原料短缺或价格浮动,也不再是政策补贴的下调,而是来自中国的太阳能巨头企业相继登场。美国PRTM公司的统计:中国公司在2010年占据了全球光伏电池市场营业额的45%,而在2009年还只占36%;中国的太阳能公司的营业利润在近两年增长6倍,从2009年的3.13亿欧元增加到2010年约20亿欧元。
中国的公司现在想作为高质量产品生产者引起全球的注意,因为对中国企业长期存在的指责是,用质量低劣的产品快速、大量地充斥市场。对于这种指责,德国柏林技术和经济高等专业学院的胡默尔(Wolfgang Hummel)认为“这个理由早就不适用了”。作为光伏电池专家,胡默尔亲自参观过位于中国无锡的尚德生产基地,他说:“若是穿过大厅,看到的恰恰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上德国和瑞士的商标,那里生产的产品是优质的。”
对于指责中国的太阳能公司利用国家补贴进行价格倾销,胡默尔并不同意,他认为:“在中国虽然也有优惠地皮和中国开发银行提供的优惠贷款,可是这些帮助并没有超出(德国等)典型的国家补贴范围。”在胡默尔看来,中国产品成本低于德国生产商的30%到40%,其实是诸多因素的结果。“因为许多事在中国都更灵活。”他说。比如中止磁模生产,在中国只是一夜之间的事,“而在德国就会有工会的参与决定。”此外,中国的设备实际上是昼夜不停地在生产。而以天合光能、英利或尚德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经济效应。
再有一个就是灵活性。德国和美国的企业,把从硅提取到交钥匙的太阳能发电厂等所有的生产流程都合并在一个屋檐下,这种垂直整合的产业链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很难适应市场购买需求的快速变化。
据PRTM预测,未来5年全球的光伏市场仍然是欧洲,约占到75%~80%。而面对来势汹汹的中国企业,美国和德国的制造商纷纷把生产基地外迁。Evergreen Solar在今年早些时候关闭了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制造基地,将生产重心转移到中国武汉。Q-Cells在把一个工厂迁到马来西亚之后,现在也正考虑把重要的生产基地部署在中国。而在资本筹措方面,德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改变原来在相对较小的企业股(SDax)或技术股(TecDax)上市,开始同中国企业一样通过美国主板市场上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融资。
共享资源链 篇7
设计链是基于市场需求将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产品研发设计网络。“设计链”一词最早出现于服装业, 目前设计链理论被大量应用在电子产业, 例如系统芯片 (System on chip, SOC) 设计。设计链是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 通过整合跨企业间的研发资源, 可以达到迅速研发、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 设计链已经由概念演进为一种管理方式, 与供应链、研发联盟和协同设计等模式相比, 设计链具有不同的内涵及特征, 是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1,2]。设计链主要定位于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研发关系, 企业间传递的主要是产品设计和研发信息, 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协同研发具体化, 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供应链中。设计链的实质是形成知识流动的创新网络, 企业间的知识互补性是形成设计链的基础。企业间以高度协同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合作。知识共享是设计链成功的前提与基础。设计链中各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频率越高, 越能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当设计链成员愿意知识共享时, 可相互学习不断丰富各自的设计知识库, 提高研发效率, 从而提升整个设计链的绩效。然而, 作为一个新兴课题, 设计链知识共享尚未被研究, 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也有待探讨。本文将应用计划行为理论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分析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提出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供设计链成员企业参考。
2 知识共享相关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一种具有流动性质的综合体, 它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文字化后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组织的观念、规则、程序等[3]。知识与一般产品不同, 它不具有规模效益递减特点, 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越频繁, 越能发挥知识的价值。Quinn认为知识若经过共享, 双方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会呈线性增长, 若继续共享知识, 得到的信息和经验会呈指数增长[4]。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互动过程, 它不像商品那样可以自由传递, 在分享他人的知识时, 必须有重建 (Reconstruction) 行为, 需要具备一定知识才能学习、分享知识[5]。Davenport等提出了知识转移公式, 即转移 (或共享) =传送+吸收 (和利用) 。传送是共享知识给潜在的接受者。吸收是指接受知识的人或团体对知识加以理解、消化。Eriksson等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认知与行为两个层面, 在共同分享现有知识过程中, 会创造新的知识, 由此提出一个知识共享创造模型[6] (Shared knowledge creation model) 。由此可见, 跨组织间的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知识, 会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并产生新知识。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量快速而持续地学习, 这也凸现出知识共享的必要性。Argyris认为组织中的个体之间不互相沟通, 则个体可能会学习成长, 但组织不会成长。Jarvenpaa也认为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成长与创新, 提高客户满意度, 提高组织绩效有正面效果。
3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研究设计链知识共享, 需要将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现做出以下假设:
(1) 利已主义者, 即设计链成员企业是自私的, 在做出知识共享等决策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 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
(2) 有限理性 (Boundedly rationality) , 即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 有能力判断做出的知识共享决策的结果;
(3) 借鉴性 (Retrospective) , 即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导当前的行为并做出判断;
(4) 相互依赖性 (Mutual interdependence) , 即作为设计链成员, 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能够考虑其他合作伙伴的反应, 不是单纯地考虑对自身有利的决策。
3.1 计划行为理论介绍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 发展而来。理性行为理论假设行为是由行为意图 (Behavioral intention) 决定。Ajzen等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 他主张态度 (Attitude) 与主观规范 (Subjective norm) 是决定行为意图的最主要因素, 提出计划行为理论, 以解释并预测个体行为。1985年Ajzen在原来的基础上, 加入知觉行为控制 (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因素, 认为个体对某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项因素共同决定其行为意图[7]。因此, 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三阶段行为分析模型:第一阶段, 行为由个体的行为意图决定;第二阶段, 行为意图由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方面决定;第三阶段, 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由外生变量决定。行为意图是指个体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的判定, 反映了个人对某项特定行为的采取意愿;态度是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认知行为控制代表一个人对从事行为容易度的信念, 个体认为拥有某一行为相关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 他对控制执行该项行为的信心会越强。外生变量包括人格特征、对事物态度、工作特性和情境因素等等。
另外, 根据多个领域的研究表明, 个体的主观规范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态度[8], 修正后的TPB如图1所示。
TPB包含的构面较多, 可提供较多信息, 除了行为主体对采用行为的知觉认知外, 还考虑采用行为时受到的社会压力影响, 以及主体本身是否能控制执行行为的机会与资源。因此, TPB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模型。许多实证研究表明TPB的预测与解释能力都强于TRA[8]。
3.2 设计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
知识共享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在美国与欧洲地区的调查显示, 推动知识管理最大的困难是“改变人们共享知识的行为”[9]。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 探讨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依据给出的计划行为模型 (图1) , 主要研究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 影响知识共享态度的外生变量
1) 知识类型
供应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物料流, 信息流只起功能协调作用。与供应链不同, 在设计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信息流。伴随着信息流动, 知识共享行为得以发生, 这种共享行为会随着研发合作的不断深入而创造出新知识。根据设计链不断创造新知识的特点, 本文将设计链中的知识分为三类:基本知识、进阶知识和创新知识。其中, 基本知识是指进入特定行业所具备的最低知识要求;进阶知识是指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 能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创新知识是指研发合作过程中创造的新知识。企业拥有的进阶知识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其联盟的重要因素。创新知识是企业延续和增强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面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 设计链成员企业对待知识共享行为的态度会有较大差异, 尤其是共享的知识涉及进阶知识或创新知识时, 企业往往会慎之又慎。因为进阶知识与创新知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
2) 期望结果
Bock等以TRA为基础研究知识共享外生变量时, 提出了期望报酬 (Expected rewards) 、期望关系 (Expected associations) 、期望贡献 (Expected contribution) [10]。期望报酬是根据经济交换理论提出的, 即当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给别人时, 他所得到的报酬必须大于付出的成本, 亦指企业在共享知识时将可以获得的外在利益, 如专利、产品利润提成等。期望关系源于社会交换理论, 在这里, 期望关系是指在设计链中成员企业相信通过知识共享可以改善与合作伙伴间的关系, 增进信任。期望贡献是指设计链中的成员企业相信共享知识能够提升设计链的整体绩效, 增强竞争力。
3) 关系强度
社会网络理论 (Social network theory) 认为社会网络由具有某种联结关系的人构成, 关系强度是社会成员互动行为的基础[11]。在设计链中, 因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强度、互惠程度以及重叠性知识拥有程度等方面的不同, 关系强度存在很大差异,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知识共享的态度。
(2) 影响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外生变量
1) 信任
社会交换过程, 由于互惠互利的结果, 会使彼此间产生感激、责任感与信任。组织间的信任是指组织相信另一方会采取对组织有正面影响的措施, 而且不会做出预料之外的对组织有负面影响的行动, 即对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和正直性有信心[12]。对于设计链来说, 维持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信任。对合作伙伴能力与可靠性的肯定, 会产生信赖感。组织成员间的彼此信任会诱发其知识共享行为。若双方缺乏信任, 会彼此隐藏各自的信息或知识, 使知识共享难以实现。因此, 缺乏信任是阻碍知识共享的重要原因之一[3]。强化企业间的信任, 可以建立双方荣辱与共的双赢关系。信任程度越高, 彼此会越愿意从双方合作的角度考虑问题, 而不仅仅着眼于自身利益, 也会更加乐意共享彼此的知识与信息。
2) 承诺
承诺对设计链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13]。承诺是指企业认识到合作关系不断延续的重要性, 愿意从长远利益出发, 尽最大努力去维持与强化合作关系[12], 即合作关系是一种想要持续合作关系的意愿。承诺的形成, 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彼此无私地共享本身具有的知识[14]。
3) 工作任务依赖程度
工作任务的相互依赖程度会影响知识共享行为, 组织成员间的工作任务依赖程度较高时, 会使交流次数增多, 并且愿意共享自身所拥有的知识[15]。组织中的成员若具有共同目标的话, 会相互依赖以完成目标。在设计链中, 若企业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合作伙伴有密切关系时, 需要频繁的沟通, 在沟通过程中共享知识的行为就会增加。
(3) 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 知识类型
在知识分类中, Nonaka等将知识分为外显知识 (Explicit) 与内隐知识 (Tacit) 两种类型[16]。这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在共享时的难易程度不同。外显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使用经编码、储存或提取出的知识, 通过文件、电子邮件等形式传输。内隐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个人化的知识, 通过人际交往、面对面接触、会议、聊天等形式传输。拥有的知识为外显知识时, 更易进行知识共享。因此, 知识的类型会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程度。
2) IT平台
IT系统是支持信息流通、整合信息和设计链的工具, 组建与完善IT基础设施, 可以使知识共享更加容易[3]。学者Hansen也认为通过一个能创造、传送知识或经验的信息平台, 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送[17]。
在依次确定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后, 本文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如图2所示。
注:图中知识类型*依次为基本知识、进阶知识与创新知识;知识类型**依次为外显知识与内隐知识;期望结果依次为期望报酬、期望关系与期望贡献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假设
为验证所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图2) 的有效性, 提出H1~H22共22项假设。假设H1:知识类型中的基本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2:知识类型中的进阶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4:期望结果中的期望报酬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依此类推, 假设H22:知识共享行为意向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影响。
4.2 问卷设计与调查
以芯片设计链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 针对知识共享模型 (图2) 的特点设计问卷, 共向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公司、封装测试公司、设备公司、主要材料公司发放问卷120份, 回收103份, 有效问卷94份, 有效回收率78.3%。受能力所限, 调查对象仅限上海、浙江两个地区, 各类公司投放问卷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对研究结果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受访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78.3%, 能够较好理解知识共享相关问题。问卷的问题统一采用Likert五点式量表。
4.3 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正式发放前曾进行试测, 删除掉一些不合理题项, 并对修正了内容上模糊的字句或问法。对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方法的Cronbach’α值, 各层面的Cronbach’α值在0.7301~0.9580之间, 均大于标准值0.7, 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进行收敛效度分析。问卷题项多达83项, 由于样本数量较少, 无法将所有题项归入同一测量模型, 本文采用理论切割方法将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两种, 分别进行效度分析, 例如图2中的内生变量包括知识分享行为、意图、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 外生变量为知识类型*、期望结果、关系强度、信任、承诺、工作任务相互依赖、知识类型**和IT平台。分别对因子负荷 (Factor loading, FL) 、组合信度 (Composite reliability, CR) 和平均萃取变异 (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 AVE) 三项指标进行计算, 结果显示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FL>0.5, 且t检定的P-value<0.05;CR>0.8;AVE>0.5) , 说明测试题项均收敛在相应的层面。
4.4 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
在确保模型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后,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检测所提出的假设, 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 在做出的22个假设中, 只有假设H1、H6和H15不成立, 其余假设全部成立, 表明所构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基本合理。假设H1不成立说明知识类型中的基本知识作为设计链企业间合作交流的必要内容, 基本知识的共享不会危及企业的核心能力与技术, 因此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没有直接影响;作为理性经济人的设计链企业, 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根据对期望贡献的定义, 企业为提高设计链整体绩效而进行知识共享的动力不足, 故假设H6不成立;外显知识能够编码表示, 进行知识共享时可以借助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加以保障, 因此对认知行为的控制影响不大, 故假设H15不成立。
5 结束语
共享资源链 篇8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多项目的挑战,在实际多项目环境中,不仅多个项目并存而且处于动态环境下,相比较静态环境而言,其项目的执行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各项目在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上存在着更多的共享与竞争,资源的配置也相应的更复杂。而其中人力资源是组织所拥有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本,将合适的人力资源配置到项目中去是企业实施多项目管理的关键所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不仅有利于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目标的实现,更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如何在企业多项目情况下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是讨论多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二、多项目人力资源配置方法
对多项目环境下的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文献已经比较多,总结来说,对人力资源配置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定性分析方法:实施项目分级管理;基于项目分级管理,实施矩阵式人力资源配置。另一种是定量算法:临界值优先级方案;目标函数为总工期最小化;多项目资源平衡方法;多资源在多项目间最优分配的两层决策模型;基于关键链的五步骤多项目资源配置(CCPM)。
相比较而言,CCPM的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既考虑了工作间的紧前约束,又考虑了工作间的资源约束,有利于降低因资源而引起的进度风险;只需关注那些已经延期的工作便于抓住重点;CCPM的方法考虑到人的行为因素对项目计划执行的影响,以最短的任务时间估算方法,使得项目组成员不得不面对紧迫的工作时间,从而直接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绩效,也利于提高项目组成员的积极性。所以,本文将关键链引入多项目人力资源配置中,建立基于关键链的动态多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模型,以期达到项目总工期最优。
三、关键链
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是以色列物理学家Goldratt博士基于约束理论,在其专著《关键链》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项目管理方法。它强调制约项目周期的是关键链而非关键路径,以有限的资源与消除不良的工作行为概念,通过项目缓冲、资源缓冲和接驳缓冲机制来消除项目中不确定因素对项目计划执行的影响,保证在确定环境下编制的项目计划在动态环境下的顺利执行。CCPM技术主要包含关键链调度机制、同步化机制、缓冲管理机制等三大机制。
(一)调度机制
关键链调度过程包括任务间共享资源的优化调配和项目关键链的确立。关键链调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多任务的产生,缩短整体项目时间,缓解资源需求的波动。关键链调度的实施过程如下:
1)以50%概率可能完工时间作为每个任务的工期估计,缩短任务时间;
2)任务在必要时才开始;
3)通过资源平衡化解资源冲突;
4)找出项目最长任务链,确立为关键链;
5)在关键链尾部设置项目缓冲,以整体的项目缓冲来保护项目的工期,吸收项目内不确定因素产生的波动;
6)在非关键链到关键链的汇集处设置接驳缓冲,来保护关键链,吸收非关键链上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波动。
(二)同步化机制
项目的任务时间一般包括:等待共享资源的时间;任务的准备时间和任务执行的时间。同步化机制就是通过有效的调度以减少任务等待共享资源的时间和任务的准备时间,加快共享资源的流通速度,平衡共享资源的负荷,减少多重任务分配为现象,从而减少任务间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最终缩短整个项目的工期。
(三)缓冲区管理机制
关键链通过设立项目缓冲(Project Buffer)、汇入缓冲(Feeding Buffer)和资源缓冲(Resource Buffer)降低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的影响,保证项目计划在动态环境下顺利进行。
项目缓冲:Goldratt设立项目缓冲的方式是将每道工序的预估时间减半,然后把这些时间加到项目的最后作为整个项目的缓冲时间。
汇入缓冲:将非关键链上每道工序的预估时间减半,然后把这些时间放在关键链与非关键链汇合的地方,确保关键链上任务不会因为等待非关键链上的任务而延迟开始的时间。
资源缓冲:关键链上各工序的进度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因此需要在关键链上设置资源缓冲,它是指关键链工序所需资源到位的提前时间,保证资源关键链工序需要时可用。
缓冲区设立之后,可以通过对缓冲区的管理对整个项目系统进行监控,及时了解每个项目的进展状况,及时平衡资源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各项缓冲区分成三等份进行监控,并采用绿、黄和红3种颜色以便于直观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缓冲区的消耗情况,判断项目的执行情况,从而确定应对策略。当缓冲被消耗1/3以下时,缓冲区为绿色,可不采取任何行动;当缓冲被消耗1/3-2/3之间时,缓冲区为黄色,则需要加以关注,检查出现的问题并制定措施;当缓冲被消耗超过2/3时,缓冲区为红色,则需要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实施应对策略。
四、模型流程说明
本文将关键链技术的上述机制应用到动态多项目管理中,形成了基于关键链的动态多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模型(如图1)。
此模型是运用启发式算法的规则,即先确定好启发式规则,然后再按照启发式规则反复迭代去求得满足问题要求的解,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多个项目的总工期最优的目标。具体如下5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各个项目的优先权,并按优先权的大小高低,确定项目的排列序列。
第二步:从项目序列中选出优先权最高的项目,通过关键链调度机制,计划调度该项目。
第三步:尽可能利用闲置资源,对项目序列中的其他项目进行计划安排,并利用浮动时差尽早开始项目。
第四步:通过缓冲管理,对项目进行监控。对已经启动的项目,监视其资源使用情况,资源负荷过载时及时平衡,对已完成活动而释放的资源及时补充回到资源库。
第五步:当新项目加进来时,执行第一步,对新项目集的各项目进行优先权比较,如果新项目较现有项目优先,将新项目加入项目群中,执行第二步到第五步;如果新项目不如原项目优先,仍执行原项目计划。
五、模型算法说明
(一)确定项目的优先权
参照郭燕等人的项目优先级的定量评价方法[9]建立相对简洁的评价函数,并通过对影响优先权的因素予以赋值,计算出各项目的优先权评价值。
(二)单项目关键链的确定
多项目环境下项目进度的管理的前提是需要单项目关键链的确定。确定关键链的步骤通常按照以下五步进行[:
1)编制项目进度计划网络图,对项目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2)检视项目网络,将所有任务的开始时间尽可能往后推延。
3)确定资源冲突所处的位置,由此决定优先解开哪一个冲突,并将使用该资源的任务时间往前挪。
4)重复第二和第三步骤继续确定并解开后续冲突,直到所有的冲突都被解开为止。每当解开一个资源的资源冲突时,须保证其不会影响到先前已解决的资源冲突,而产生新的资源冲突。
5)将项目中所有相依的任务连接起来,找出其中的最长链,此即为项目进度中的关键链。
(三)缓冲区的确定
缓冲区大小的设置受任务的位置权重系数α与风险弹性系数β的直接影响[10],但针对不同的工序和不同的项目,其影响的程度又不尽相同。
位置权重系数α反映任务在项目进度计划中所处的位置差异而表现出来的不同的不确定性,距离项目开始时间越远的任务不确定性越大,反之,不确定性越小。α的计算公式为:
α=l/L
l:任务的时间中点与项目开始时间的距离
L:项目的时间跨度,关键链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距离
风险弹性系数β反映项目任务持续时间分布的差异对项目完工的可能性的直接影响程度。任务风险越大,任务延期可能性越大,任务的最可能时间m就越接近最悲观时间b;相应的任务风险越小,最可能时间m越接近最乐观时间a,β的计算公式为:
β=(m-a)/(b-a)
将位置权重系数α与风险弹性系数β吸收到缓冲区的估算中,项目缓冲(PB)、汇入缓冲(FB)和资源缓冲(RB)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n---关键链上的任务集合;
m---非关键链上的任务集合;
p---资源缓冲所在任务链上任务集合;
Di---关键链上任务估算时间;
Dj---非关键链上任务估算时间;
Dk---资源缓冲所在任务链上任务时间估算;
x,y---专家的打分。
(四)新加入项目的实施
在动态多项目环境下,优先级高的项目优先开展实施时,经常会产生浮动时差,此时项目优先级低的任务可以利用项目优先级高的活动时差提早开始项目,提早结束项目,及时利用和释放资源,提高项目的并行程度、多项目的资源使用率和有效的缩短多个项目的总工期。
当新项目到来时,与未执行项目进行优先权比较,然后执行动态多项目计划模型中第二步骤到第四步骤的流程,对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进行重新合理的分配。
六、总结
项目在动态多项目环境下实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关键链作为一种项目管理技术,通过缓冲机制来吸收任务工期的不确定性,减弱不确定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项目成员的心理因素,有效缩短项目总工期。本文建立了基于关键链技术的动态多项目人力资源计划模型,对其流程模型和算法详细说明。通过关键链技术能有效减小项目间人力资源冲突,但该过程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用科学的工具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李文,李丹.企业多项目分级及信息项目[J].项目管理技术,2004(10):26-27.
[2]秦奋涛.一种资源分配方案及其Petri网模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5,21(1):24-25
[3]寿涌毅.多项目资源配置的拉格朗日分解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8):98-102
[4]王会玲,刘民,吴澄.启发式算法在网络计划多资源平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4):226-228
[5]谈烨,仲伟俊,徐南荣.多种资源在多项目间分配的两层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3):290-295
[6]杨雪松,胡昊.基于关键链方法的多项目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理,2005(2):48—52
[7]Goldratt EM.Critical chain[M].Great Barrington:North River Press,1997
[8]Patrick F S.Critical Chain Scheduling and Buffer Management[DB/OL].http://www.focusedperformance.com,2003-04-05
共享资源链 篇9
“市场链”是海尔独创的, 被称为中国特色管理第一模式。“市场链”主要是指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 在集团的宏观调控下, 把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内部的市场订单, 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市场链”的主题是企业内的每一部门、每一个人都直接与市场紧密相连。同时每个人、每个部门、每个单位之间互为市场。这样, 企业的每个人, 不管居于何种地位, 都能直接感受到市场的压力。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为内部市场“订单”, 形成以“订单”为驱动力, 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 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 在此链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 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有代表市场索赔的权利, 也有对市场负责的责任。这种外部竞争内部化的链状流程不再是以往的只有营销部门和售后服务部门去面对顾客, 而是从研发和生产、到营销与服务, 每个流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顾客满意。企业的目的是一切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市场链强调企业的整体效应, 强调整体价值的最优化, 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市场链关注企业外部的市场需求及外部需求对内部各环节的辐射, 它以需求为导向来制约和调整企业内部的各种关系。
2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市场链理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育, 特别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门知识经济产业, 大众化、终身化、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生存必需品”, 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上升。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市场机制的建立, 多种经营成分的出现, 公立、民办等多元化办学模式的出现, 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渐形成, 高等学校间的竞争在加剧, 使得高等教育产业市场化的特征更加明显。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引入市场链已十分必要。
在新经济背景下, 人力资本超越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 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 成为经济、财富增长的源泉。高等学校同样受到新经济的深刻影响,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高校只有厉行改革,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以人为本, 激励、挖掘、凝聚、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的创造力, 为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服务。市场链管理模式可以为高校内部流程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过去每个部门及员工是对上级负责, 实行市场链管理之后, 不仅仅对上级负责, 更是对市场顾客负责。市场链管理打破了过去的职能管理, 变职能为流程, 形成围绕“订单” (“服务协议”或“服务合同”) 开始高校一切活动的业务流程。市场链管理模式可以把外部市场压力转化为内部市场压力, 解决高校规模化之后如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的矛盾, 也就是说, 在新经济形势下给每个员工提供个性化创新的空间, 以满足消费者 (社会和学生) 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市场链管理可以使高校的每个部门都能接受教育消费者的观念, 并在此基础上保证高校的基本职能如招生、就业、教学、后勤管理、教育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彼此协调。
3 市场链理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建议措施
(1) 树立市场观念。
我国高校市场观念普遍落后, 许多高校还抱着“铁饭碗”的思想不放, 认为自己有国家保障, 没有一种市场危机感, 没有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市场主体, 没有认识到自己可以在市场中壮大, 也可能在市场中消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高校要树立“先有市场, 再有学校”的经营观念。要牢固地占领高等教育市场, 首先要在高校内部上至校长, 下至每位教职员工, 从招生、教务、教学到后勤、人事等部门都应树立市场观念。
(2) 增强服务意识。
高等教育是一种服务产业, 服务的内容是知识、技术。然而, 许多高校并没有树立这种服务消费者的意识, 往往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对待学生。在教育主题多样化、教育国际化的今天,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生一切只有听老师、听学校的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了, 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要树立教育服务品牌意识。当前教师及高校的服务人员都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新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教师作为核心服务人员, 除具有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消费者) 外, 还应具有市场意识, 与社会相融合, 引导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创新活动;同时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交流, 以了解各消费者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从而生产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实现双赢。
(3) 签订“内部订单” (“内部服务协议”或“内部服务合同”) 。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施市场链管理模式, 就是把高校内部的上下流程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 (市场需求的人才标准) 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 (即“服务协议”或“服务合同”) 。在“订单” (“服务协议”或“服务合同”) 中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责任, 双方按照订单进行工作, 签订“服务协议”后, 高校内部的员工相互之间不再只是同事和上下级关系, 而是市场关系。每个部门和每个人都有一个市场, 每个部门和每个人都是一个市场;有代表市场享受服务的权利, 也有对市场负责的责任。每个部门和个人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顾客 (社会和学生) 满意, 一切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 (社会和学生) 的需求。
(4) 实施SST控制。
高校各部门人员签订“服务协议”之后, 员工之间实施SST, 即索酬、索赔、跳闸。索酬, 就是通过建立市场链为服务对象做好有偿服务, 从市场中取得报酬 (评价好及奖励) ;索赔体现出市场链管理流程中部门与部门, 上道工序与下道工序之间互为咬合的关系, 如不能履约就要被索赔 (评价差及惩罚) ;跳闸就是发挥闸口的作用, 如果既不索酬也不索赔, 第三方就会跳闸, “闸”出问题。即如果你提供的服务好, 下道工序 (被服务的部门人员) 应该给你报酬 (评价好及奖励) ;不好的话, 下道工序 (被服务的部门人员) 就有权向你索赔 (评价差及惩罚) , 如果双方出现了争议和纠纷, 可以到高校内部设立的“跳闸中心”即“内部仲裁庭”去解决问题。“服务协议”的履行结果直接决定了每个人的工作绩效的好坏及薪酬的高低, 因为每个人的职称职务晋升、奖金发放及评优选先等都与服务质量直接挂钩, 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潜力。
共享资源链 篇10
虽然知识共享能产生一定的效益,但是共享活动也存在一定的成本。由于知识链组织从属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在合作伙伴关系中追求着各自组织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组织将“收益大于成本”视为其参与知识共享的理性选择,这就使得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共享活动及其收益受到限制。
本文以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知识链组织为研究对象,试图建立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结果,对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1.1 演化博弈论的适用性
演化博弈论从系统论出发,将群体行为的调整过程看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它把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和博弈理论分析结合起来,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突破了经典博弈论理性假设的局限,强调动态的均衡,其核心的概念是“演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和“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3]。 ESS表示一个种群抵抗变异策略侵入的一种稳定状态。复制动态则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个种群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演化原理,一种策略的适应度或支付比种群的平均适应度高,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发展。
知识链组织一般无法满足现代主流博弈论关于“完全理性”的前提假设,而是在实践中遵循“试探、学习、适应、成长”的行为逻辑[4]。企业加入知识链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有自身的理性预期,即最大化本企业的利益。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成员组织可能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如果所有成员都不共享知识则将损失整个知识链的利益,如果某个成员采取知识共享,又会担心其他组织不贡献它们所知道的知识,从而使自己蒙受损失。在机会行为的前提下,知识链成员组织的知识共享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博弈行为。[5]由于各组织间的知识共享是动态的、不固定的,在每次知识共享过程中的博弈策略会由于某些原因发生变化。因此,可以把知识共享过程作为一个学习的渐进的动态演化系统,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知识共享过程和演化稳定的因素。
1.2 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模型假设:(1)知识链合作伙伴关系中各成员是知识共享的决策主体,知识链成员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可以是任意两个成员间的知识共享,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本文只分析两个组织成员间的博弈行为,用组织A和组织B来表示;(2)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各组织的策略空间都是(共享、不共享);(3)如果策略选择是共享,则愿意和其他组织共享的知识量是自身拥有的知识存量;(4)知识链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建立在自愿及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知识共享行为不受知识链组织间关系合约的影响。
参数设置:(1)ai(i=1,2)表示组织A、组织B拥有的知识存量;(2)πi(i=1,2)表示组织A、组织B不进行知识共享下的正常收益;(3)βij表示知识共享的协同收益系数,即在双方都进行知识共享的情况下,组织i对组织j所共享知识的收益系数。协同价值是由于双方同时进行知识共享时专有知识的融合而新获取的那部分知识的价值,它的大小取决于企业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6],协同价值产生的前提是双方都进行知识共享。在合作过程中,知识链各成员组织之间知识共享使各自的知识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协调运作,这种知识共享形成的新的知识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参与企业的功能之和,即实现了知识的协同效应。协同效应主要来自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知识协同的范围经济效用和知识协同的学习经济效用[2];(3)ci(i=1,2)表示组织A、组织B为知识共享付出的成本系数,则ciai就表示知识共享的成本,组织参与知识共享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也包含知识共享过程中面临的泄露核心知识和丧失核心竞争优势的风险因素;(4)λij表示只有组织j在知识共享的情况下,组织i吸收对方所共享知识并转化为自身能力所带来的收益,即额外收益系数;(5)进一步假定知识共享过程中组织A和组织B的知识共享能力系数为ρ1和ρ2。
假设组织A以x的概率选择共享策略,以1-x的概率选择不共享策略;组织B以y的概率选择共享策略,以1-y的概率选择不共享策略,得到如下支付矩阵。
则组织A采用共享策略时的适应度为:
组织A采用不共享策略时的适应度为:
πππ λ 故组织A的平均适应度为:
因此,组织A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重复动态为:
undefined
同理,组织B选择知识共享策略的重复动态为:
undefined
微分方程(4)和(5)描述了这个演化系统的群体动态,根据Friedman提出的方法,其均衡点的稳定性可由该系统的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8]。其结果为:系统在平面S={(x,y);0≤x,y≤1}的局部均衡点有5个,分别为O(0,0)、A(1,0)、B(1,0)、C(1,1)及D(XD,YD)其中:
undefined
考虑一般情况下,两个组织在知识共享中获得的净收益大于其知识共享的成本,即(β21-λ21)ρ1a1>c2a2,(β12-λ12)ρ2a1>c1a1。因此,根据雅可比矩阵分析可得,在5个局部均衡中,仅有O和C点是稳定的,是演化稳定策略(ESS),它们分别对应于组织A和组织B建立(不共享,不共享)与(共享,共享)两种策略。另外,该演化系统还有两个不稳定的均衡点(A点和B点)及一个鞍点(D点) 。在折线ADB的右上方(ADBC部分)系统将收敛于完全共享关系,在折线的ADB左下方(ADBO部分)系统将收敛于完全不共享关系。
2 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从以上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可知,知识链组织知识共享行为最终可能稳定于(共享,共享)或(不共享,不共享),而沿哪条路径演化使系统收敛于不同均衡点与支付矩阵及模型的某些参数变化相关。下面讨论几个参数对系统演化行为的影响:
(1)知识共享成本系数c1。由模型求解结果可知,当知识共享成本系数越小时,折线上方ADBC部分的面积将越大,系统收敛于均衡点C的概率增加,越来越多的组织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在现实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就需要成员组织间共同合作,为知识共享提供机会和条件,创造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以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增加合作的效益,从而保证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长期的稳定。
(2)协同收益系数βij。协同收益系数越大,点(XD,YD)就越靠近点O(0,0),由ADBC组成的面积也就越大,动态演化系统趋向C点的概率就越大,即双方通过知识共享所获得的协同效应越大,(共享,共享)策略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这是由于合作双方知识资源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在合作中会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如果合作双方的知识完全一致,则合作的意愿会将低,因为知识相似性的增加意味着伙伴间彼此贡献的减少。[9]通过知识共享产生的协同效应可以弥补企业的不足,提升整体竞争优势。
(3)组织额外收益系数λij。从结果中可以发现组织B对组织A所共享知识的额外收益系数λ21越大则XD的值越大,当组织A对组织B所共享知识的额外收益系数λ12越大则YD的值也越大。这就导致了折线下方ADBO的面积越大,系统收敛于均衡点O的概率增加,即趋向(不共享,不共享)策略。这和现实是相符的,组织A对组织B所共享知识创造额外收益的能力越大,组织B的知识共享的动力越小,这是由于知识共享“关系风险”的存在可能导致一方核心技术与知识的受损,甚至被窃取、模仿,以至丧失竞争优势等。但是当组织的净收益越大时,折线上方ADBC部分的面积就越大,系统收敛于均衡点C的概率增加。在这里,净收益由两方面决定,即知识共享的协同收益和额外收益共同决定,净收益是二者之差。
(4)知识共享能力ρi。知识共享双方的知识共享能力越强,双方趋向(共享,共享)策略的可能性就越大。组织知识共享能力越大,知识共享过程中无效工作就越小,从而使知识共享的直接成本变小,从收益和成本的权衡方面来看,共享能力越强,越偏向共享。但是,知识链组织具有各自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组织文化,即存在组织网络异质性。[10]这种差异使得各方在知识共享上存在理解的偏差和冲突,导致知识在不同组织间共享时的不兼容及学习效率下降,影响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对接。这就要求知识链各组织提高自身知识共享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对其他组织所共享知识的吸收能力,从而减少合作过程中知识共享的无效成本。
(5)知识存量ai。从鞍点求解结果和图1可知,当组织自身的知识存量提高的时候,折线上方ADBC部分的面积就越大,系统收敛于均衡点C的概率增加。这些知识存量既包含显性知识又包含隐形知识,知识链组织的知识存量会随着时间增加而不断积累,同时,有效的知识共享活动也会使知识链组织的知识得到横向的积聚,即知识存量的积累和知识共享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环节。
3 促进知识链组织知识共享的措施
以上模型分析表明可以通过提高知识链组织的协同收益效果、知识存量、知识共享能力,降低知识共享的成本来促进知识共享活动的实现,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执行:
(1)构建知识共享平台。知识共享平台是组织间知识共享的基础。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可借助数据库技术、知识地图、电子论坛、网络等手段实现。通过知识共享平台存储和整合知识链各组织的知识资源,便于其他组织调用,从而降低组织间知识共享成本、提高共享收益。
(2)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各知识链组织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企业文化各不相同,知识共享中存在知识难以外显的障碍。在学习型组织文化导向下,企业往往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员工学习和知识共享,这一方面可增加员工和组织的知识存量,增强他们知识共享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学习型文化影响下,员工在合作中的冲突减少,组织间知识共享效率提高,协同效应增大。
(3)建立组织间信任机制。知识链组织往往有各自不同的利益需求,甚至相互冲突,易导致不信任,从而使各方缺乏沟通和协作,影响了知识的共享。因此,有必要建立知识链组织之间的信任机制,使组织成员能主动积极的共享自己的知识,降低知识共享成本。
4 结束语
知识链组织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各成员知识创新,从而提升外部竞争优势,知识链的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理想选择。本文在建立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分析了影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各组织间知识共享的相关因素。从结果中可知(不共享,不共享)和(共享,共享)是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无疑(共享,共享)对整体合作关系而言是最有利的,通过(共享,共享)可以提升合作过程中整体的运行效率,提高各组织的竞争优势,从长期来看,可以提高合作的协同决策水平,稳定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合作的集成化程度。通过分析发现,降低知识共享成本、提高双方共享知识的协同作用,提高自身对知识的共享能力,增加组织的知识存量等,都可以促使各组织趋向于选择(共享,共享)策略。
摘要:知识链组织间有效的知识共享有利于降低合作成本,实现知识增值,但是收益与成本间的权衡使得知识共享活动和收益受到限制。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了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其动态演化过程及知识共享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的措施。
关键词:知识链,组织,知识共享,演化博弈
参考文献
[1]顾新,郭耀煌,李久平.社会资本及其在知识链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3,24(5):44-48.
[2]吴绍波,顾新.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8):83-87.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14-220
[4]孙庆文.不完全信息条件下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7):11-16.
[5]杨翠兰.基于极大熵准则的知识链组织间知识共享研究[J].情报杂志,2008,5:76-78.
[6]孙锐,赵大丽.动态联盟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9,18(1):92-96
[7]ALAVI M,LEIDNER D E.Review:Knowledge management and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researchissues[J].MIS Quarterly,2001,25(1):107-136.
[8]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59:637-666
[9]COWAN R,JONARD N,J B ZIMMERMANN.Evolving Networks ofInventors[J].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006,16(1):155-174
手上功夫芝麻链 篇11
高级钟表维修技工
来自于钟表维修世家,12岁就可独立拆装钟表
多年的维修经验练就了一手的好功夫
以维修古董表见长,也收藏古董表
现为传世钟表商行维修部技术总监
作者的话
在我们市场上芝麻链还可以见到,玩怀表的朋友不妨多收藏几块。一两百年前的东西收一个少一个了,现在了解它的人还比较少。前两年朗格还发行了一块芝麻链手表,一放过去就是卖几十万人民币,朗格复刻了这个古老的技术,虽然现在的合金发条已经不是很需要塔形调速机构了,但是就像我有个朋友说的:“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个才是真正的奢侈品”。一股旋风让很多人都知道并了解了芝麻链。大家别等到像大八件一样人人都知道了才来玩,那时的价可不是现在这个价咯!
芝麻链的由来
在冶金技术还不发达的两百多年前的古代欧洲,因为条件限制大师们用来制作手表的发条还是简单的普通钢制发条。这种发条是用钢条轧扁后淬火得来,因为表面为了防锈,所以做了烤蓝防锈处理,所以我们也叫它蓝钢发条。早期的发条不像我们现在的松开呈S形的,而是简单的盘绕像蚊香一样的形状,当上紧发条它就会向中心收紧。其实就像弹簧一样,只是改变了运动方向而已。我们玩过弹簧我们也知道向它注入能量弹簧会收缩吸收能量,弹簧放松时是释放能量,这个过程是一个释放能量直线衰弱的过程。这种直线衰弱的能量释放是非常不均匀的。所以早期的怀表链头的走时和链尾的走时相差很大,这对计时器的走时精准那无疑是硬伤。当然这也是一直困扰制表大师们的难题,宝玑大师找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发明了宝塔形调速装置(如图1),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芝麻链(如图2、图3)。当发条上满弦时带动的是宝塔的最上端,牵动最小的那圈塔轮,当发条块释放完能量时带动的是宝塔结构最下端的也是最大的那圈塔轮,改变了传动比和力矩,因此实现发条能量的稳定输出。这样摆轮就可以走得更加稳定,时间也就更加准确了,这个发明无疑是跨时代的。
这个装置之所以我们称之为芝麻链是因为宝塔调速机构宝塔和发条盒的链接是依靠一根非常细小的链条连接的。因为太细小了晃眼看起来像颗颗芝麻穿结在一起似的,因此国人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芝麻链。
图解芝麻链勾的修复
如此细小的链条是比较容易断裂的,制表师为了防止上条过度,不光制作了满链锁死装置,而且还给链条上了保险,链条勾是整根链条最脆弱的地方,所以一但出了问题都是链条勾断的多。这次就是帮朋友处理了一块链条勾断裂的芝麻链,如左图所示即为拆解后的芝麻链古董怀表。
01:链条勾整个不见了踪影。
02: 链条太小了,挫制链条勾其实靠的全是挫功,戴着放大镜用古董表的蓝钢发条挫制。
03:挫制好大概形状就可以钻孔了,钻孔要求的精度才是难点所在,图中所示为粗坯形状完成,钻孔为0.2mm的微孔。
04:铆钉需要的直径也是0.2mm,需要用车床加工,图中所示为零件基本制作完成,链条勾和铆钉。
05:其实铆接靠的是链条勾和铆钉的制作,制作得好的话铆接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图中所示为铆接完毕。
06:铆接还不是最后一步,要按照发条盒的形状修改链条勾的外形,使它更具美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挫保险槽,
共享资源链 篇12
关键词:机会链,人力资源管理,应用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但是, 与西方发达国家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开发投资少、培训体系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机会链反映的是企业内部员工流动所形成的一连串职业机会。机会链的应用有助于挖掘企业内部关联职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分析职业生涯流动所产生的影响来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流失、供需不平衡、管理过于传统化等问题, 帮助企业挖掘潜在人才,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1 机会链的构成及其功能分析
任职者都渴望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 因此他们将流动到更具有吸引力的岗位, 从而造成原有岗位的空缺, 空缺的岗位又给后来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种由于企业内部员工流动而产生的岗位空缺、填补、轮换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连串职业机会称为机会链 (怀特, 2009) 。
怀特 (2009) 认为机会链是由空缺链、流动链组成的。空缺链就是员工离职产生的职位空缺所形成的链条。岗位空缺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所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引进新的人才以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流动链是指前任者的离开和求职者的补入所形成的职业流动链条。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择业的机会变多, 有能力的人必定追求更好的职业选择, 所以岗位流动的链条会一直为人力资源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 企业能够找到合适的员工, 求职者可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2 机会链的应用原理与机制
机会链由空缺链和流动链组成。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 空缺可能由客观原因造成, 例如有人离职、退休、伤亡等;也可能由主观原因造成, 如建立新的部门、员工晋升、平级调动、辞退等;前者不可控, 后者可控。流动则完全是企业管理者的主观行为, 是可控的。所以, 企业管理者对机会链的应用, 应该是对空缺链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流动链进行调节和控制, 目的是人员与岗位达到尽可能佳的匹配, 并以此激励、引导员工提高素质和绩效。
对机会链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开掘, 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如果不对机会链加以有意识的利用, 空缺就可能是无序的, 流动就可能是随意的, 会对人力资源管理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有意识地利用机会链, 则能使之有序, 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有效抓手。所以, 企业应该认真分析、掌控机会链, 有意识地利用它。第二层次, 因为每个人都重视自身发展机会, 所以把对机会链利用提高到战略层面, 可以在人员安排中把企业战略与每个员工的任职相联系, 在职业管理中把企业愿景与每个员工的个人愿景相联系, 在培训中把企业文化与每个员工的个人素质相联系, 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
3 机会链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3.1 在岗位轮换中的应用
岗位轮换的目的是拓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空间, 为企业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提高市场竞争力, 并最终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的组织轮换可以使员工保持工作新鲜感, 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 并且确保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行。但是, 不合理的岗位轮换也可能造成岗位匹配的不协调, 特别是空缺岗位不能及时进行填补, 从而造成员工满意度下降等问题。空缺链的分析可以预测出未来组织存在的岗位空缺, 认清岗位需求, 帮助企业实现合理有效的岗位轮换。
企业在制定岗位轮换计划时首先要对岗位空缺作出预测, 才能在空缺岗位出现时及时将合适的员工填补进去, 确保组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在人力资源内部供给分析中的应用
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的预测是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重要的环节。内部供给预测可以有效掌握企业内部人员流动状况和运动模式, 使人员与岗位完美匹配, 并最终达到组织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侯典牧, 2009) 。但有些企业往往只重视外部供给的状况而忽略组织内部供给的重要性, 从而造成企业内部人才的流失。流动链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组织潜在的内部供给, 及时填补岗位空缺, 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 保证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员工职业生涯提供了更多机会, 人们可以寻求更加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人力资源的潜在供给将变得更宽广。企业的内部也是如此, 当员工的能力提升后, 他们会希望职业生涯得到更好的发展并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前任者离开和求职者补入的过程会形成所谓的职业流动链条, 这种流动链对人力资源内部供给会产生影响, 因此通过对流动链的分析, 企业能够准确预测出组织内部员工流动的方向, 使人力资源部门及时做出内部供给预测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员工自身的职业发展需要。
3.3 在人才与岗位匹配中的应用
人才流动在执行着一种有用的社会功能, 即实现人才与组织的“匹配”。人岗匹配要求把个人特征和岗位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取得理想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 (姜玉波, 2009) 。由于国内多数企业缺少科学的工作分析和人才测评手段, 使工作职责、任务及岗位对人员的要求不明确, 导致人岗不匹配的问题突出, 这将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根据流动链分析的结果, 企业可以发现员工流动的状况和职业期望, 这可以帮助员工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对企业的人才和岗位匹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流动链的分析同时可以寻找员工流动的原因, 如果员工觉得岗位不能与自己的能力相符, 期望寻求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这时企业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留住人才。例如晋升或是平级调动到适合他们的岗位, 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3.4 在员工职业规生涯划中的应用
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员工对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给自身各个阶段职业选择起到良好的参照作用, 这样比较容易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相反, 职业生涯规划反方向的错误有可能导致个人发展受到限制, 造成人才的浪费。流动链说明随着人们工作能力的提高, 他们渴望得到更适合职业发展的工作, 因此职业生涯规划需要遵循这个原则。
通过流动链分析, 组织发现员工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 本岗位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职业期望。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流动链的存在使人们的职业期望越来越高, 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员工对于职业发展的需求, 给予他们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使员工得到一条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职业生涯道路, 实现员工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3.5 在企业定向培训中的应用
对于员工来说定向培训是为了满足自我成长的需要, 对于企业而言定向培训是为了保证员工的知识与技术水平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对手超越。定向培训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尽量达到这些目的, 而机会链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制定培训方法和计划, 实现企业培训的目标。
机会链是由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流动而产生的, 员工的流动有多种原因, 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员工对目前的工作状态不满意而需要更好的职业发展。因此, 组织为了保留人才而为他们制定合理的定向培训计划可以使得工作满意度提升、降低离职率。企业通过分析空缺岗位人才流失的原因, 可以为引进的新员工提供相关的培训, 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工作并且保证他们在该职业生涯中停留一段时间。同样的, 鉴于流动链的存在, 员工期望在工作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 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培训计划, 不仅能够实现他们的职业期望从而留住人才, 还可以通过不断的知识更新发掘出他们更大的潜力, 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人力资源的竞争日渐激烈, 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重视。机会链的分析方法将可能成为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的推动因素, 促使企业站在战略的高度, 充分审视组织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组织外部环境, 在组织愿景、组织目标以及战略规划的指引下制定组织未来人力资源需求及供给规划, 从而支持战略规划的实施, 促进组织愿景和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哈里森.C.怀特.机会链:组织中流动的系统模型[M].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