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资源共享

2024-07-31

课件资源共享(通用10篇)

课件资源共享 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越来越普及,中小学教育网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网络的大信息量、存取的方便性以及交互性,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和研究; 能在学校内外进行信息交流; 能利用网络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据调查,我国有60. 7% 的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玩游戏,34. 1% 的学生目的是聊天,29. 2% 学生是关注影视文艺的动态,27. 5% 的学生目的是看新闻。由以上数据可以看见出,学生普遍对网络游戏、QQ聊天、网上冲浪猎奇等充满兴趣,只是把互联网看成是一种休闲娱乐的工具,而没有把网络作为一种开展学习的主要资源。所以,此时教师就要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利用网络开展研究和从事创造性活动,指导学生下载网上有关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

一、指导学生制作教学课件的意义

新课程给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需要大量的补充材料,而查找资料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利用网络。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作品凭借其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已经不可缺少,其中在教学中的应用更是非常广泛。在实际教学中,优秀的课件不仅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使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

一直以来,课件的制作者都是教师,其实让学生制作课件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 1) 可以提高知识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科学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2) 可以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水平,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 3) 使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充分,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上。

二、实施阶段

1. 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 1) 动员辅导

教师可以从优秀、经典的课件出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上浏览,查阅相关书籍等方法了解多媒体技术,了解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了解课件的种类以及课件在学习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 2) 个人选题

学生通过自己对课件的不断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列举多媒体作品的几大类型,以及所应用的各种软件。初步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在本例中主要有如下主题: 主题一: 制作演示课件;主题二: 拍摄制作主题片; 主题三: 制作网页。

2. 实践体验阶段

在本阶段,教师尤其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制作课件中所需要的硬件及软件,硬件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照像机、数码摄影机等,软件如Flash,Author ware,Photoshop等。

其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主题讨论,确定制作方案并拟定出制作计划,各组分别积累与主题相关的素材,再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并处理这些素材,使各小组成员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分工协作。

在搜集素材的时侯,教师不必提供给学生现成的素材,而是告诉学生收集这些素材的途径和方法,介绍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网站名称和地址,教会学生在网络上收集所需信息的方法。例如,如何应用抓图软件搜集图像素材,如何用录音机搜集声音素材,如何利用swfscanner软件,把已有的swf文件分解为声音、图像以及矢量符号,以便获得矢量素材。

当然,素材的搜集并不拘泥于网上,还可以通过购买现成的光盘或者自己用计算机录制采集。

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所遇到的关于硬件的实际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如注意课件的科学性、交互性,不要添加不必要的背景音乐和动画等。

3. 表达和交流阶段

本次案例中,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素材制作出的课件精彩纷呈,有用Flash制作的《平抛物体的运动》,有用数码摄影机的短片《电在生活中应用》,有用Authorware制作的交互性物理题库,以及有关物理知识的网页等。

在表达和交流各组作品的时侯,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发言。在交流研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通过这要的讨论,分析和总结,提高了学生对多媒体的认识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三、课件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为达到上述要求,在本次让学生制作课件中,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的“量化评价”的方法,将“质性评价”作为基本方法。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的内容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 1) 课件的技术含量,包含工作量的大小。

( 2) 多媒体作品的交互性、科学性、可读性和创新性。

( 3)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各个环节中掌握和运用各种硬件和软件水平( 如素材搜集,素材处理的熟练程度) 。

( 4) 学生在参与此次学习的态度认真程度,科学探究意识的提高程度。

通过利用网络,教师指导,使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会了分享和合作,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教育中越来越普及,教师要起到指导者的作用,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下载网上有关学习资料,加强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

关键词:网络资源,网络学习意识,学生

课件资源共享 篇2

第一是应用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中门窗,门把手,操场器械等金属制品是如何防腐的。

第二是学生进社区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细致观察生活中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方法并把调查资料汇集到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形成资源。

第三是将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在网上收集资料,汇集到数字化教学平台上,形成师生共建的资源。

第四是师生共享课程资源,自主学习,探究社区人地关系的特点和联系。第五是交流学习结果,归纳发展特点。其主要学习流程设计是:

提出问题→单元设计→资源共建(学生可以选择观察生活、浏览网页)→互动评价→思维建模→互动讨论

这样的教学活动所占时间一般一学期只会有一两次,但可以让学生体验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师生对话中生成的课程资源,既可支持学生当前学习,也可以为其他班级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范例,是不可多得的经验型资源。

1.5反思本阶段的实验以及教师研究行为的共性,下阶段待改进的教学和研究行为

我们的研究行动,教师的关注点,已经从点关注教材,发展到重点关注学生,关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意义建构的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三维目标的实现。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

问题1:教师在研讨、备课中的这些讨论、思维的交锋等过程性资源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对教师个人有积累提升的作用,对教师群体,有借鉴互动激发作用,怎样让这些资源累积下来,有效管理和交流?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问题2:多次观摩和研讨,老师们尝到了共同研讨的甜头,教师们想参加、爱参加教研活动,区域教研共同体的雏形开始形成,有些年轻教师把教研活动戏称为“过节”,大家盼望教研活动多些,再多些,然而,学校的教学工作并不能因研究而停顿啊?怎么解决好“教”、“研”这一对甜蜜的矛盾?

1.6数字化区域性教研共同体内教学智慧共享

第一,基于化学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教师研修,有助于加快新教育理论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使老师们及时掌握最新学习资源,掌握教育创新的理论源泉。

第二,基于化学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教师研修,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研究环境,非常有利于教师头脑风暴的产生,极大地有利于老师们以批判性、创造性的眼光评价教学;利于营造一种真实的、纯粹的、省慎的、严谨的、开放的教学研究氛围。

第三,基于化学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教师研修特别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为老师们提供便利的交流,为老师们提供共享各自的教学设计的条件。在平台上,资源是开放的,老师们可以应用他人创建的资源,进行教学,还可以把教学的结果与作者交流,促进各自的反思,特别有利于行动教育的展开。

第四,基于化学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的教师研修,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各种年级段的教师开展跨年级交流、自动形成非正式学习组,促进成熟教师加强教学反思,培育地理教育教学骨干,帮助新手教师尽快适应地理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教坛新秀。让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发现教育专业生活的乐趣。

课件资源共享 篇3

摘 要:要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就必须有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支持。但是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方式并没有使广大拥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资源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来,而且由于没有遵循统一的规范,资源缺乏可共享性。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CELTS的网络课件资源共享系统,该系统为普通教师参与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平台,并且遵循标准化的资源建设方式,提高了资源的可共享性。

关键词:CELTS LOM XML 网络课件 教育资源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3-0029-03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要发挥网络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优势,就必须建设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在网络教育中,基于Web的网络课件以其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等特点成为居于主要地位的教育资源。然而,各学校、教育机构虽然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网络课件的开发,但由于技术门槛的限制,一线授课教师一般不能直接参与到课件的制作中来,往往造成教师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资源却没法融入到课件中或与人分享的局面。同时,由于没有遵循统一的资源建设标准,限制了教学资源在网上的自由交换和共享,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本文针对这一现状,设计了一种网络课件资源共享系统,让普通教师参与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队伍中来,并实现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享。

一、CELTS的概念

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究项目。在教育部科技司的领导下,成立了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简称“标委会”)。该项目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互操作、保障网络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通过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hinese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简称CELTS)。

CELTS中与教育资源建设相关的规范有四个,分别是《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CELTS-3)、《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CELTS-41)、《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CELTS-42)和《内容包装信息模型规范》(CELTS-9)。

其中,CELTS-3对学习对象元数据(Learning Object Metadata,简称LOM)进行了规范。学习对象包含了所有用于学习和教学的数字化或非数字化的实体。元数据即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LOM通过定义一个统一的结构对学习对象进行描述,以增强学习对象描述的互操作性。在该规范中,学习对象的结构由9类基本特征构成,包括通用、生存期、元-元数据、技术、教育、权利、关系、评注和分类。

CELTS-41以LOM为核心,它是CELTS-3在具体应用领域的扩展,其侧重点在于统一资源开发者的开发行为、开发资源的制作要求、管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等,并针对不同教育资源的特性,增加了扩展数据元素。资源的统一特征由LOM描述,资源的特性则由扩展数据元素分为九种类型,分别是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文献资料、案例、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CELTS-41为教育资源的多种表现形式、多种加工处理方式提供了可能,为实现自扩充、开放的教育资源库提供了可能。

CELTS-42的应用领域则更为具体,它面向基础教育的资源建设,因此扩展的内容紧密围绕基础教育和课程。

《内容包装信息模型规范》(CELT-9)定义了一种能够用来交换学习内容的标准数据结构,它将学习资源定义为一系列独立单元的集合,这些单元可以被拷贝、传输、购买、执行和使用,并且可以合并成更大的学习单元。CELTS内容包装规范为学校和开发商制作学习资源提供标准数据绑定的基础,从而使学习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创作工具、学习管理系统和运行环境之间相互交换和使用。

二、基于CELTS的网络课件资源共享系统的设计

1.系统的基本框架设计

本系统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基于Windows平台的客户端软件网络课件资源包生成系统和基于浏览器B/S模式的网络课件资源包管理系统。系统设计如图1所示。

2.网络课件资源包生成系统

网络课件资源包生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网络课件资源包的本地生成与管理,它包括资源包的创建,课件资源的浏览、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包交换文件的生成与上传功能。

资源包的创建模块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实现了资源包的生成。创建的课件资源包是以一门课程为单位的,也就是说,当用户进行创建操作时,系统将生成关于一门课的元数据信息和组织结构。除了CELTS-3所规定的核心元数据信息,其他内容可以日后补充,以便于用户分批次逐渐充实该门课程的教学资源。一个资源包的文件结构包括一个用于描述该资源包元数据的XML文件和按照类别保存的媒体资源物理文件两部分。对资源包元数据及其物理文件的各项操作通过对该资源包内容清单文件的读写操作来实现。课件资源包以虚拟目录的形式保存,通过课件资源包导出模块,可以将课件资源包压缩成单独的一个文件,也就是包交换文件,以便于传输和共享。

3.网络课件资源包管理系统

网络课件资源包管理系统用于实现课件资源包的网络管理与共享。资源包管理系统由系统设置、用户管理、资源包审核、资源包管理、资源包发布、资源包检索、数据备份和恢复七个模块组成。用户注册之后通过浏览器将包生成系统导出的包交换文件上传到服务器,在通过管理员的审核之后,包交换文件被转移到分类文件目录中,其元数据信息自动被记录到数据库中。管理员通过数据库中的元数据信息对包交换文件进行修改、删除、检索、发布和备份等操作。

三、系统的XML绑定

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定义了结构化描述信息的标准格式,使数据在不同平台、不同系统之间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互操作。它是为文档交换所设计的,并以一种开放、自我描述方式定义数据结构。在描述数据内容的同时能突出对结构的描述,从而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所组织的数据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都是友好的、可操作的。应用XML,人们可以在自己的领域内自由地交换信息。

1.CELTS学习对象元数据(LOM)的XML绑定

所谓绑定是指用某种实现方法来表示抽象的概念模型。LOM模型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模型,它描述了一些数据以及它们之间的(嵌套)关系。对于这种层次型的数据模型,XML语言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绑定方式。

LOM模型将学习对象元数据分为9大类,45小类,共100多项,如果将LOM模型中的所有数据元素一一进行绑定,这样生成的XML文件必然是十分庞大繁琐的;另外,本系统将普通教师作为重要的资源建设人员,如果每条资源都要输入繁多的元数据信息,不仅实用性不高,还会打击教师的参与热情,降低资源的开发效率。因此,本系统只选择LOM核心集中的必须数据元素及其必要属性作为XML绑定的对象。

2.网络课件资源包结构的XML绑定

我们将用户生成的包含素材资源及其相关元数据信息的学习单元称之为网络课件资源包,它是课件资源传输与使用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完全遵循《内容包装信息模型规范》(CELT-9)的规定,由两类元素构成:

(1)一个特定的描述包中内容组织和资源的内容清单文件;

(2)实际的物理文件(CELTS-3规定的9类资源)。

内容清单文件可以分为以下部分:元数据部分、组织结构部分、资源部分和子内容清单。将每个部分作为XML文件的一个元素,最后用元素包装起来,就完成了课件资源内容清单的XML绑定。

严格遵循CELTS这一国家标准描述数据元素,并采用与平台无关的XML技术对资源的元数据及其数据结构进行绑定,这样就达到了网络课件资源包跨平台共享的目的,也为下一步实现其在异构的网络课件制作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四、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基于.NET平台实现。资源包生成系统采用了C#作为开发语言,而资源包管理系统使用ASP.NET开发完成。.NET平台对XML有着广泛的支持,对XML文件的读写操作通过DOM(文档对象模型)即可实现。系统采用WinForms+WebForms的形式,即使用基于Windows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实现资源包的本地生成与处理,使用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实现资源包的汇聚与统一管理。这样做的好处是,用户可以利用客户端软件在非网络环境下实现资源的整理与生成,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网络条件的依赖;通过B/S模式的Web应用程序,用户可以利用Web浏览器在任何接入互联网的条件下将生成的包交换文件上传至服务器,管理员也随时可以通过浏览器对上传的包交换文件进行审核和管理。如图2所示为资源包生成系统的主菜单以及课件资源包创建向导界面。为避免数据元素名对于普通教师来说过于抽象,每一条元数据信息都配有说明文字。

五、结束语

教育资源建设不仅仅是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本系统针对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网络课件资源共享系统。系统的设计目的是为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育资源建设中来。课件资源包的元数据与封装方式完全遵循CELTS相关标准,这就保证了资源在异构的网络资源库与网络课件制作系统中实现共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随着教育资源建设方式的不断标准化、规范化,教育资源库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交流和共享必将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建设也将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武法提.网络教育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CELTS-3学习对象元数据规范v1.4 [S].

[3]路秋丽,魏顺平.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及标准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5(7):81-84.

[4]丁跃潮,张涛.XML实用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课件资源共享 篇4

1 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部和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 教高〔2011〕6 号) 中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在此政策引导下, 各高校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将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训练实践相结合, 对强化体育专业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

2 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过程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的要求, “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注重结合体育专业特色, 以学生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 重点对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进行了改革与尝试。

2. 1 课程内容建设

课程内容是核心, 要体现专业特色。体育多媒体课件是指根据体育教学特点、目标和教学内容, 结合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的辅助教学软件[2]。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体育专业大学三年级本科生, 经过前两年的专业学习, 他们基本具备了体育理论课程和体育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因此本课程教学素材主要选择体育测量与评价、运动营养学、运动损伤与急救、体育保健与按摩, 运动生理生化等理论课程以及田径、体操、篮球、排球等技术课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声并茂的信息传播方式展示课程内容, 既可以扩大教学内容的信息量又能克服书本知识的教条与乏味, 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3]。

2. 2 师资队伍配备

师资队伍是基础, 要体现专业优势。基于湖南理工学院“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具有计算机和体育工程专业背景, 已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为在站博士后。具有十年从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相关研究经验。依托本门课程教学过程, 获得省级教学能手、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 立项了省级名师空间课程项目、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教学团队有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并担任过奥运会、亚运会教练的教授以及获得国家级多媒体教学软件二等奖、省级现代教育技术一等奖的技术支持人员。在该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过程中, 团队成员各自发挥所长, 齐心协力, 合作完成了素材选取、课件制作和网站集成。

2. 3 教学手段选择

教学手段是依托, 要体现技术含量。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数码相机、扫描仪和多功能录播设备进行教学视频、音频、图像的采集与加工, 录制授课视频等。使用Photoshop、Acdsee等软件加工图片素材 ( 如运动解剖学各种标本、体育保健学人体按摩穴位分布等) , 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动画制作 ( 如田径跨栏跑的过栏动作、篮球排球技术战术的动态演示) 。使用Adobe Premier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与剪辑合成 ( 如运动生理学青蛙肌肉张力测试、体育保健学心肺复苏术等) , 制作asf、wmv等流媒体格式视频, 利用asp动态网页制作技术, 设计试题、习题在线数据库, 方便学生在线测试、练习和及时反馈结果。

2. 4 教学考评反馈

教学考评是保障, 要结合教学过程。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是一门面向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 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案例设计等环节建成精品资源共享课, 教师在课内利用在线平台进行教学和布置作业, 通过系统设置时限, 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体育专业的学生平时技术课程训练较忙, “学训矛盾”难以避免, 精品资源共享课拓展了教学时空。教师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答疑解惑,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 自主学习。通过上传优秀学生作品,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利用共享课网络平台统计功能汇总学生参与时数及作业成绩, 作为课程考评依据, 客观准确。多年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考评方式能够有效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总结与展望

建设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精品资源共享课, 通过网络教学, 能够解决体育专业学生“学训矛盾”, 有助于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 掌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学、训练, 为其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好基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需要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精品资源共享课贵在打造精品, 资源共享, 培养人才, 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娟, 孔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知识资产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260 (12) :68-73.

[2]徐细根, 解立辉.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应用[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仁爱英语教学资源课件 篇5

仁爱英语教学资源课件

一、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第5单元第2话题的A部分

本单元主要是有关学校生活的话题:Our School Life. 在Topic 1中通过一般现在时态学习了各种不同的上学方式,而本话题在Topic 1的基础上,学习学校生活中的各种活动,从而学习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其中,Section A让学生初步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含义。

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本单元的话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3个方面。

(1) 知识目标:

① 学习有关学校各种建筑物的生词和一些其他生词:

playground,gym,dormitory,lab,computer room,dining hall, classroom building, swimming pool, make, card, soon, dance, sleep, clean, run②学习现在进行时态的含义和用法:

结构:be+v-ing

含义:本课中是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该时态还有另外两种含义:a表示当前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或现阶段正进行的`动作;b表示将来)

(2) 能力目标

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运动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现在进行时态的含义、用法,学习本课生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2) 教学难点:现在进行时态的结构(be+v-ing),灵活运用现在进行时态,19个之多生词。

理论依据:(1)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19个生词和灵活运用现在进行时态为本课的重点难点。现在进行时态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时态之一,在其结构中,学生往往只注重v-ing而忽视be的使用,有时甚至遗漏。因此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反复的语言输入。(2)《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我们“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说教法

1. 直观教学法。

根据校情,我在本课中尽量使用语言直观(包括肢体语言)、教具直观进行教学。课前安排2位善于绘画的学生把本课的1a、2a、3、4的图片画成4张大型的教学挂图。使用直观教学法是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让学生通过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活动,学生通过交际的形式来学习和掌握语言。在教师安排的一个个“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在本课中,根据《课标》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我为学生精心设计循序渐进的任务,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语言、运用语言。

三、说学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1.养成听的习惯。

2.学中用,用中学。

3.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四、说学情

本届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英语基础两极分化严重,但他们有共性: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多采用肢体语言和直观教具,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还有,学生的好奇心强和进取心强,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两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

五、说教学程序

Step 1 Review(复习)

Ask :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afternoon.?etc. On the Bb,write down:

I usually ride a bike to school.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afternoon.

I swim twice a week.

目的:复习旧知识,既复习一般现在时态的含义和用法,同时又为下两步骤作好了铺垫。

Step 2 Presentation (呈现)

Repeat the questions in step 1,and ask: Where do you often play basketball? And where do you usually swim? Help the Ss answer and write down: on the playground, in the swimming pool. Present the other new words in 3 of Page 10 in the same way. Then show a big picture about 3 on the Bb, ask“ What’s this?/what is it? ”to finish 3.

依据:《课标》中有“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这里首先处理3,是因为Step 1中的活动都是离不开活动场所的,在谈论这些活动时顺势呈现出活动场所,既承上又启下,为后几步教学“埋下了伏笔”.

Step 3 Presentation (呈现)

Repeat Sentence 2 in Step 1 “I often play basketball in the afternoon.” in the same time present and write down the following with gestures: “Now I am playing basketball.” (write “am” “ing”with red chalk) Present “I am riding a bike. I am swimming.”in the same way. And then ask an excellent student to explain the use of “be + v-ing”. At last, present:

—what are you doing?—I am playing basketball/riding a bike/swimming.

—Are you riding a bike? —Yes, I am./No, I’m not. I’m…目的:利用语言直观生动地呈现出现在进行时态,同时充分利用集体教育资源,利用个别学生去影响集体,这往往比教师直接解释传授效果要更好。

Step 4 Drill(操练)

Work in pairs. A: What are you doing? B: I’m riding a bike/playing basketball/swimming. A: Are you swimming? B: Yes, I am./No, I’m not. I’m… (while doing actions)目的:让学生乐中学,学中乐。训练学生对现在进行时态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能力。

Step 5 Listening and practice(听与练)

Page 9 1a Show a picture and 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find the answer Qs: What is the girl doing? What is the boy doing? Then practis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Ask several pairs to act it out.

目的: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主语是I 和you的现在进行时态。

Step 6 Presentation (呈现)

A student do an action, ask him/her: What are you doing? Then ask the others: What is he/she doing? Ask two Ss or more do the same action, ask: What are A and B doing?( present : dance, sleep, clean, )目的:进一步认识现在进行时态,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感悟主语是复数和三单时be的变化,以及学习一些行为动词生词。

Step 7 Listening and practice(听与练)

Page 9 2a Books closed! Show a picture and play the tape for the Ss to find the answer Qs: What is Maria/Kangkang doing? What are Wang Lin and Li Mei/Wang Wei and Lin Tao doing? Then books open, practise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 And finish 2b alone.

目的: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主语是复数和三单的现在进行时态。

Step 8 Consolidation(巩固)

Page 10 4 Books closed! Show a picture, point to the girl and ask: Where is she? Is she singing? What is she doing? All the Ss answer and write down the conversation. Then the Ss work in pairs to make similar conversations about the other persons. Then write down their conversations.

目的: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具体的各种不同情况下中使用现在进行时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巩固了学校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名称。

Step 9 Summary(小结)

Ask: What do we learn in this class?

现在进行时态: be+v-ing

含义:表示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发生的事情。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v-ing

目的:帮助学生梳理当堂课所学知识内容。

Step10 Homework(作业)

Ask the Ss to write down the conversations in 4 in their exercisebooks.

目的:课外巩固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六、说板书

课件资源共享 篇6

关键词:PPT课件;视频;插入;控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0-0064-04

一、PPT课件中的视频资源

视频可以形象生动地表现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化抽象理论为形象内容;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化动为静,化静为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而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多媒体教学资源类型,将视频资源整合在PowerPoint课件(以下简称PPT课件)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教学过程,增强课件的教学性,同时提高对视频资源的可控性。

众所周知,PPT课件是广大教师最常使用的课件形式,但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使用PPT课件更多的停留在文本加图片的简单层面,能够用上超级链接的教师都不是很多,在PPT课件中使用视频资源的教师则更少。出现这种情况,原因主要包括:首先是广大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PowerPoint 软件,对PowerPoint软件中关于视频处理的功能了解不深入;其次是在PowerPoint 2003版本(以下简称PPT2003)时,要求插入的视频文件必须和PPT文件一起拷贝,对视频资源格式支持有限等原因,经常导致PPT课件中的视频文件无法正常播放;另外,视频资源不易获得,许多视频网站只能在线播放,无法下载,视频资源数据量大、下载费时、占用带宽,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对在PPT课件中使用视频存在一些畏难情绪。

二、PPT2010软件中对视频支持的新功能

PPT课件是运用Microsoft公司的Office办公软件中的PowerPoint程序制作的,由于Office软件不断更新,从之前的Office2003、Office2007、Office2010,2012年年末发布了最新的版本,即Office2013。但是现实情况却是还有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使用Office2003的阶段,原因就是大家长时间使用一种软件,对各种功能已经熟练掌握,不想再去为适应软件变化而改变自己的习惯,所以不愿再尝试新的软件。其实,软件开发者比我们更懂得人们的习惯一旦形成后就很难被改变,所以在软件更新方面,除非是能够更好的提高效率,不会轻易改变原有功能的,因此,为提高工效率而去适应软件的更新,改变操作习惯是值得的。实践也证明,PPT2010在菜单设置、功能添加等方面都较PPT2003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得我们的操作更加便利、快捷、高效。

本文以PPT2010版为基础,来介绍其对视频支持的新功能。相比于之前使用最为普遍的PPT2003版,在PPT2010中,视频方面扩展了许多实用功能,对在PPT课件中使用视频资源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1.来自网站的视频,省时省力

首先,PPT2010新增加了“来自网站的视频”的视频插入方法,这种方法插入的视频不用下载,将在线视频的一段网页嵌入代码复制在PPT课件中,就可以轻松地将在线视频整合到PPT课件中,在当前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酷6等)流行的时代,有了这个功能,对于想要在PPT课件中插入视频的教师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节省下载时间。

2.视频剪辑功能,简便实用

其次,PPT2010新增加了视频剪辑功能,我们都知道,在课件中插入的视频资源大多是一个整体,而我们需要的往往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把整个视频文件都插入到PPT课件中,直接导致PPT课件文件体积增大,要想只把需要的那部分插入到课件中,那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的视频剪辑软件才能实现,而在PPT2010中,我们可以利用新增的视频剪辑功能,轻松实现对视频文件进行剪辑并增加淡入淡出功能,这大大方便了教师,节省了学习第三方剪辑软件的时间。

3.视频外观设置,艺术感强

此外,PPT2010还增加了对视频播放器外观进行设置的功能,不仅包括插入视频外观的形状、边框、效果的设置,还包括视频的颜色、亮度与对比度等的设置,对视频外观的设置如同设置图像一样简单,这对增强PPT课件整体艺术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视频书签设置,交互性强

最后,PPT2010中视频还支持书签的功能,可以给视频添加多个书签,配合触发器动画,可以轻松实现视频课件的交互功能,例如,视频播放到某一帧时,弹出一个字幕内容提示等,这样可以使视频课件更好的发挥作用,保证视频内容与学习者及时交互,有效引导学习者的注意,时刻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PPT2010中视频资源的插入与播放控制

在PPT2010中,视频资源插入方法有许多种,主要依据视频资源的格式种类的不同,插入的方法也不同,下面就常用的几种方法及其主要的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1.PPT2010菜单中直接插入视频方法

在PowerPoint2010中,直接插入视频的方法依据视频资源的来源不同,包括文件中的视频、来自网站的视频、剪贴画视频,如图1所示。

(1)文件中的视频

这是我们使用最多、最方便的一种方法,步骤是:插入—视频—文件中的视频—选择要插入的视频文件。采用这种方法插入的视频播放的设置有自动播放和单击两种,如图2所示,自动播放是在放映时直接播放视频文件,而单击是需要用鼠标单击播放按钮才进行播放,也是默认方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缺点是仅支持有限格式,在放映时只有播放、暂停和音量调节三个功能。利用触发器设置,可以实现对视频播放、暂停和停止的操作。

(2)来自网站的视频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和视频压缩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线视频网站越来越多,其中有许多资源可以作为视频素材放在课件中供教学使用,PPT2010为此专门提供了这样一个插入来自网站的视频的功能。步骤:插入—视频—来自网站的视频—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嵌入视频的HTML代码,例如:如下是优酷网站的一段视频的HTML嵌入代码。插入的在线视频的播放控制取决于该视频网站的播放器,一般情况下包括播放、暂停、音量调整、全屏设置等,如图3所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用下载视频资源,缺点是有相关的广告,在放映时需要有网络支持。

(3)剪贴画视频

剪贴画中的视频是插入来自Office剪贴画中的视频,其实这里的视频是GIF动画,从本质上来讲不属于视频,这里就不多作介绍。

2.控件法

利用控件的方法,是将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嵌入到PPT课件中,通过设置控件的属性来播放指定的视频资源,前提必须是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的视频格式。步骤:开发工具—其他控件—Windows Media Player—用鼠标拖动以绘制控件—然后修改控件的属性。属性的设置包括视频播放器的外观、大小、位置、可见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URL属性,这是用来设置视频文件路径的,这里建议使用相对路径。这种方法插入的视频的播放控制就是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的设置,包括播放、暂停、停止、快进、快退、音量调节等。可通过播放器上的按钮进行,播放器上的按钮有哪些取决于控件属性的设置。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工具在PPT2010默认安装时不显示,需要通过自定义功能区进行设置。另外,这种方法要保证PPT课件与视频文件一起拷贝。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的URL属性也可以直接输入视频资源的URL地址,这样就变成了一种在线视频资源插入的方法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将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器嵌入到了PPT课件中,对视频控制的自由度较大,缺点是插入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控件的URL属性的视频文件路径设置要求准备,而且必须是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的视频格式。

3.SWF动画插入方法

SWF动画是由Adobe公司的Flash软件创作的动画,具有体积小、缩放不失真、采用流媒体技术等特点,成为当前流行的二维动画格式。当前,一些在线视频网站为了节省带宽,减小文件体积,利用专用软件将视频转换成SWF格式,因此SWF格式的视频文件也越来越流行。在PPT2010中,插入SWF动画文件也是通过控件的方法来进行,步骤:开发工具—其他控件—Shockwave Flash Object—用鼠标拖动以绘制控件—然后修改控件的属性。Shockwave Flash Objet控件的属性包括播放器的外观、位置、大小、可见性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MOVIE属性的设置。MOVE属性用来设置要播放的SWF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这里同样建议要使用相对路径,拷贝时要和PPT文件一起。

4.FLV格式视频的插入方法

FLV格式的视频是Flash Video的简称,FLV流媒体格式是随着Flash MX的推出发展而来的视频格式。由于它形成的文件极小、加载速度极快,使得网络观看视频文件成为可能。现在很多在线视频网站中的视频都是采用这种格式的视频资源,而我们要想把下载下来的FLV格式的视频插入到PPT课件中,需要借助一个第三方小软件(提供一个下载地址:http://pan.baidu.com/s/1qv73b),即Flash Video播放器。FLV视频插入的步骤同SWF动画插入,不同的是Shockwave Flash Objet控件的属性的修改,Movie属性输入:pptflv.swf file=MOOC.flv。其中, “pptflv.swf”是播放器的名字,“=”符号后是要播放的视频文件目录及名称。需要注意的是,播放器要和PPT文件放在同一目录。这种方法插入的FLV视频文件的播放控制也取决于播放器,可以实现播放、暂停、全屏设置和音量调整。

5.超级链接的方式

以上提到的三种方法都是使视频资源在PPT课件中直接进行播放,播放器都是嵌入PPT中的,同时,以上三种方法对视频格式有要求,或者必须是Windows Media Player支持的格式,或者是SWF和FLV专用格式。要想将除此以外其它格式的视频插入到PPT课件中,又该怎么解决呢?下面介绍的超级链接方式就是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在PPT课件之外启动专门的播放器来进行视频播放,当然前面提到的视频格式用这种方法也可以实现。按照触发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1)直接与视频文件建立超级链接

利用PPT2010中建立超级链接的方法,直接将链接目标指向要使用的视频资源,在课件播放过程中,直接单击超级链接,计算机将启动该视频格式关联的默认的播放器软件来进行播放,对视频播放的控制则依播放器的不同而不同,播放自由度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缺点是独立启动视频播放器来进行播放,不能嵌入到PPT课件内部。

(2)运用插入对象的方式来进行

相比前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相对复杂一些,是通过插入对象再加上动作设置来实现的。操作步骤:插入—对象—由文件创建—选择要插入的视频文件,在PPT课件中出现一个文件图标,然后来给该文件图标添加一个动作,设置对象动作为激活内容。在PPT课件放映时,单击这个文件图标(类似于一个超级链接),计算机就会启动该视频格式关联的默认的播放器软件来进行播放,对视频播放的控制则依播放器的不同而不同,播放自由度大。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视频作为一种独立对象插入,缺点是独立启动视频播放器来进行播放,也不能嵌入到PPT课件内部。

这两种方法不但可以插入视频文件,也可以插入其它类型的文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PPT2010中可以用多种方法将视频资源插入到PPT课件中,每种方法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插入的视频可否剪辑、视频播放器是否嵌入、是否需要下载视频文件、是否有格式限制、视频播放的可控性等方面的区别,详见表1。只有使用“文件中的视频”方法插入的视频才能进行剪辑,也只有这种方法是将视频直接嵌入的,而不用考虑视频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其它方法则需要考虑视频文件的路径及文件名,要复制到其他机器进行播放时则要将视频文件一起拷贝;插入的在线视频无需下载,但在播放时需要有网络连接,而且一般都有广告;各位教师在实践中应用,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娜等.利用多种方法实现PPT中多媒体资源的播放与控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1):61-64.

[2]周斌.控制PPT课件中视频与动画播放的技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60-61.

浅谈课件资源开发的几点体会 篇7

关键词:课件资源,开发,体会

0 引言

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 课件的制作和运用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育技能。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 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有的教师为了追求信息化、现代化教育, 无论有无必要, 课课使用“课件”, 而忽略了课件适用性和科学性。

其实,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性、新颖趣味性、丰富性和高效性等特点, 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也能达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教学过程中相互监督的作用。

因此,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 切记盲目跟从、追求时髦, 单体作战, 否则您的课件将缺乏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技术性, 甚至误导教学。只有本着实用性和团队协作的原则, 进行课件资源开发, 才能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素质起到应有的作用。根据我多年制作和运用课件的经验, 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1 结队开发, 智慧共享, 资源互补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无论基础教育, 还是职业教育, 对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和教师技能与知识多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样, 在组织教学过程应实施“团队教育”, 也就是说通过课程群以及专业群, 形成教育团队, 进而更好更快地满足教育需求。为此, 在课件资源开发过程中, 结队开发、智慧共享、资源互补, 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 开发团队的组建可按以下步骤:

1.1 划分相关课程或相关专业群;

1.2 从课程或专业群中选拔教学骨干教师形成课件制作策划团队, 让他们知识共享、智慧共享, 相互补充, 相互学习;

1.3 在计算机和电化教育教师中选拔技术骨干形成团队, 进而与课程或专业教师团队形成开发团队。

通过此开发团队进行课件资源开发前期总体策划设计, 在此过程中, 让他们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学习、相互补充, 进而形成“精锐团队”。

2 主辅开发工具科学选择, 省时省力

人们常用“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日常工作中, 如果选好刀, 磨好刀, 对今后的工作将是“一劳永逸”。为此, 在课件资源开发前, 主辅开发制作工具选择和学习方面可按下面过程实施:

2.1 根据课件一般构成元素, 确定开发工具范围;

现今各类开发工具鱼龙混杂, 缺少统一标准。因此, 切记盲目追求速度, 而忽略质量、忽略资源二此开发组合、忽略资源通用性等原则, 那将事倍功半。行业标准 (尤其互联网信息发布相关标准) , 确定主辅工具套餐。例如, 主工具:Flash、Asp.net (VB.net语言) 、辅工具:Photoshop、3Dm ax。

2.3 科学分工, 各有侧重, 形成合力;

对开发团队中的成员科学分工, 例如团队中的专业教师应注重教材、教法和专业知识的研究, 而计算机和电教教师应注重开发工具的学习和运用, 但他们应对彼此间的知识技能相互了解, 而不能相互孤立,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才能无坚不摧, 才能打造出精品课件资源, 才能确保课件资源实用性和科学性。

3 遵循原则, 突出实用

原则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准绳, 是事物检验标准, 为此, 在课件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严从标准, 切记盲从, 切记误造。为此, 在课件开发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精美课件特点是图、文、声、像多中元素共用, 能向学生提

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的感性材料, 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进取, 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为此, 以下四个方面要引起制作者的注意:

3.1.1 风格统一注重同类元素间整体性与协调性, 以及非同类元素间相辅相成性, 相互衬托, 切记随意堆砌、拼凑。

3.1.2 画面简介注意画面的整洁性, 不要将文字、图形、动画、按钮等布满整张画面, 使课件显得非常的花哨、杂乱无章。

确保层次分明, 每一个画面都应注意清楚简洁, 突出主题, 如果内容多, 可采取分支的形式显示。

3.1.3 界面友好是指使用者与课件之间, 应有着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 使用者看到软件, 一目了然, 容易上手, 从而形成界面的亲和力。

3.1.4 运行流畅无论课件制作中, 还是制作后, 一定要不断地

进行调试、测试, 尤其应该让非参与者进行测试, 以保证课件在各中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3.2 实用

3.2.1 以服务教育为前提课件必须符合事物的认知规律, 遵循

建构主义原理, 运用课件进行教学, 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 因此, 无论什么课件的使用都必须以服务教学为前提。

3.2.2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3.2.3 以简洁、直观为原则应注意课件的简洁、直观性, 课件的

运用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用则用, 在教学中, 如果用常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就应减少用之, 因为这样可节省人力、财力。

总之, 课件资源的开发及运用这一课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尤其在计算机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我们网络型课件资源建设

课件资源共享 篇8

1 SCORM标准的发展和比较

美国国防部于1997年启动了一个称为“高级分布式学习”1的研究项目,并提出了“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即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目前,SCORM规范也仍然还在不断的修订,ADL组织于2001年10月1日发布了SCORM1.2,并于2004年1月30日又发布了SCORM2004,而以前的版本被称为SCORM1.3版。

SCORM1.2和SCORM2004的比较,主要是体现在两大方面:在SCORM 1.2规范中每个课程必须包含一个imsmanifest.xml档案,在这个档案之中,包含两大类信息:

课件架构信息:定义课件章节信息,也就是课件内容纲要(table of content),包含各章节名称及其章节层级架构。

课件的实体档案连结信息:定义各章节所连结的信息文件。基于SCORM2004之课件中应该有一个imsmanifest.xml文件,除了继承SCORM1.2之两大类信息外,另外增加了sequencing信息,用来描述各章节之间的串连关系,因此第一点最大不同点在于imsmanifest.xml档案中,为了提供sequencing信息,增加了许多的sequencing标签,这些新增的标签需由程序设计人员编写,程序设计人员需依照教学设计人员所设计的章节流程,转换成符合SCORM 2004的语法。

课件部分:依教学设计师的设计,程序设计师在imsmanifest.xml档案必须在每个元素中加入sequencing的语法。

平台部分:学习管理平台必须要解译在imsmanifest.xml所设定的各种sequencing语法,再依学员的学习状态提供学员所需之学习内容。

2 API的差异

在SCORM 1.2 RTE中提供了8个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Interface),其主要作为数字课件与平台之间数据沟通的桥梁,每个API的功能各异。SCORM 2004与SCORM1.2所提供的API总数皆为8个,而SCORM 2004将各个API的名字做了部分变动。

在SCORM RTE(Run Time Environment)的标准里有两大重点,一是API,一是Data model,学过程序设计的朋友应该可以很快了解,API就像是function,而data model就像是function中传递的参数。在data model变动的幅度不大,SCORM 2004的所订定的datamodel与SCORM 1.2所订的data model大致相同,但名称做了部分修改。[1,2]

3 SCORM 2004提高制作难度

Sequencing rules是SCORM 2004中的重点,让独立的学习组件串连起来,教学设计人员可以将教学策略透过sequencing rule融入课件设计之中。

SCORM 2004的课件开发肯定较SCORM1.2的课件更为困难,其开发模式及流程也不同,对于教学设计人员而言,了解一个个的sequencing rule是比较困难的,但完全不了解而去设计课件却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对教学设计人员而言SCORM2004课件开发之技术难度应是必须攻克的,SCORM2004课件开发方向应朝模板化(template)开发模式努力。[3]

4 兼容性的问题

在了解SCORM 1.2与2004的差异后,两者还是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样对于课件资源的共享和复用就面临这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原来己有许多符合SCORM1.2的课件,是否能导入到SCORM 2004的平台中正常正常使用呢?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SCORM2004其中某些部分己经被IEEE标准经过修改,这就造成无法向下兼容的局面,但在第一部分SCORM 1.2的conten package部份并没有sequencing语法,而SCORM2004支持sequencing语法,SCORM 2004是在SCORM 1.2的content package的基础之上架构sequencing语法,所以对content package部分而言是向下兼容的。其次在API及data model部分,可以看出有许多部分只是名称的调整,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由程序设计人员,设计开放两个接口同时存取一份数据,并在程序主体当中定义新旧不同标准的数据域位对应关系,这部分问题也可以解决。

5 总结

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对SCORM标准1.2和SCORM标准2004做了一番对比,在实际应用中,由于SCORM2004推出比较晚,所以,有太多的课件全部基于SCORM1.2,现在SCORM2004得到应用以后,怎么样继承基于SCORM1.2的教学资源成为了一个难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二者的兼容性做了一些分析和比较,根据两个标准各自的特点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为课件资源的继承提供了依据和解决的办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摘要:该文从课件的实际制作角度出发,探讨了SCORM1.2和SCORM2004两个标准的各自的特点,通过比较两个版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解决二者兼容的办法,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CORM2004对以前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复用。

关键词:课件,教学资源,SCORM,编序

参考文献

[1]蒋沛航,杨贯中.基于构件的学习资源聚合模型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4.

[2]严玥.基于SCORM的网络教育课件研究[D].重庆大学,2005.6.

课件资源共享 篇9

网络课件资源管理是网络化教学领域的重要改革内容, 它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课件资源管理系统, 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课件管理模式, 已成为各大高校进行教学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型管理手段。

本文根据高校课件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研究采用UML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构造合理的课件资源管理体系, 结合JAVA、Java Bean、ASP和数据库技术建立一个通用的网络课件资源管理系统模型。

1 基于UML的系统模型设计

基于UML的系统模型主要从系统需求、用例模型、静态结构模型、动态行为模型、数据模型及物理模型等几个方面来构建。

1.1 系统需求

构建网络课件资源管理系统模型的目的是建立通用化课件资源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以提高管理效率, 该系统模型应具有以下功能:

1) 用户登录:用户分类别、分权限登录;2) 部门管理:对学校不同院系、部门信息进行管理;3) 学生信息管理:对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信息进行管理;4) 教师信息管理:对不同院系的教师信息进行管理;5) 课程管理:对所开设课程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6) 课件资源管理:对各门课程所对应的课件进行管理;7) 数据管理:对系统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及数据恢复管理;8) 权限设置:对用户访问系统资源的安全性管理。

1.2 用例模型

RUP (Rational Unified Process) 和UML推荐使用用例驱动软件工程流程。RUP主要特征是迭代增量式开发过程、架构中心和用例驱动的软件开发方法, 其核心为用例驱动。用例驱动分析方法[1]是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确定系统模型角色, 将需求功能抽取为个体用例并详细描述, 构造系统模型用例模型以及用户界面原型、功能模块划分。

1) 系统模型角色确定

经过分析和具体抽象, 系统模型用户分为:学生、教师 (包括任课教师和课件制作教师) 、管理员。

2) 用例模型建立

用例模型用于抽象出系统模型提供的各种功能。结合使用UML语言和软件建模集成工具Visio2003构建用例模型[2], 给出用例图, 并对每个用例进行详细描述, 其中系统模型角色关系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模型的用例模型如图2所示 (此处为核心用例示意图) 。

1.3 静态结构模型

通过分析系统模型架构, 从用例的详细描述中抽取系统模型类, 分析类的属性、方法及相互关系, 并分析系统模型组织和功能结构, 得到类图, 建立静态结构模型。

本系统模型中的通用机制有:存储机制、错误报告机制、系统权限机制和安全机制。其中存储机制设计通用对象的存储方法;错误报告机制发现开发和运行过程中的错误;系统权限机制对使用人员、资源分配不同的管理或操作权限[3]。

本系统模型类有:a) 任课教师:封装任课教师信息、教学任务信息等;b) 课件制作教师:封装课件制作人员信息、课件资源信息等;c) 学生:封装学生信息;d) 课程:封装课程号、名称、简介等信息;e) 课件资源:封装课程号、存储位置等信息。

系统层次可分为操作系统层、数据层、中间层、业务逻辑层和系统表现层[4]。其中操作系统层提供对硬件、底层协议及系统软件的支持;中间层提供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所需要的服务, 如Web服务;数据层提供永久数据对象存储支持;业务逻辑层为根据需要而开发的业务组件, 如各功能模块;系统表现层直接面向用户, 通过调用业务逻辑层的组件来实现相关功能。

1.4 动态行为模型

构建静态结构模型之后, 就子系统中的主要用例的细节问题做进一步设计, 建立动态行为模型。以“课件上传”为例, 用时序图描述系统动态行为模型。该模块用于提供上传课件功能, 时序图如图3所示:

1.5 物理模型

配置图用于表示面向对象系统的物理建模, 为系统模型中各物理节点及节点间关系静态地建立可视化模型[5]。本系统模型是基于Web的B/S多层构架网络和数据库应用系统模型, 采用基于组件的应用程序开发结构, 主要包括应用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其中应用层提供Web用户界面;业务逻辑层封装为组件, 负责数据访问及应用交互, 提供查询、上传等功能;数据层存储用户、课件等对象信息。

本系统模型配置图有3个节点, 如图4所示。

2 模型的实现和应用

2.1 开发平台及开发工具

服务端:Windows Server 2003;Tomcat 6.0;Microsoft Access;

客户端:Windows XP;Internet Explorer 6.0;

开发工具:Eclipse, Dreamweaver MX, Microsof Visio 2003, Rational Rose 2003。

2.2 类实现

为统一管理和规范代码, 通常把一些公共信息和操作写在类中, 以便统一调用, 避免代码混乱和重复操作。下面以静态方法类-Utils为例介绍本系统模型中部分公共信息和操作类。

Utils类用于实现数据连接与错误显示功能, 包含两个静态方法[6]: (1) 实现获取Web.config文件数据库连接字符串, 并返回连接对象实例; (2) 提供错误信息显示功能。代码片段如下:

2.3 界面实现

本系统模型的主要界面实现如下。

(1) 课件上传页面

填入课件相关信息后, 选择“提交”, 完成课件上传。

(2) 课件删除、修改页面

对资源库中的课件资源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3) 课件查询页面

用户通过浏览或快捷标题选取等方式查询到符合条件的所有课件资源。

(4) 课件下载页面

用户可以下载资源库中的课件资源。

3 结束语

本文研究的网络课件管理系统模型, 综合运用数据库、B/S三层结构体系、UML等技术, 从高校课件管理任务的需求出发, 分析并设计了一个基于UML的课件资源管理系统框架, 实现了对课程、课件资源、教师和学生信息等的综合管理, 克服了以往课件资源管理不统一、使用困难等问题, 提供了一种通用性能良好的原型系统, 并借助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可以方便地实现相关功能扩展。

参考文献

[1]丁峰, 梁维泰.RUP软件工程过程研究及应用[J].北京:计算机工程, 2000, 26 (10) .

[2]Joseph Sehmuller.UML基础案例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2.

[3]冀振燕.UML系统分析设计与应用案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4]王智学.Rose对象建模方法与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尤克滨.UML应用建模实践过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课件资源共享 篇10

在传统的美术课上, 学生使用的纸笔颜料等必备工具只能放在面积有限的课桌上。这样就缩小了学生的活动范围, 拥挤的课桌让创作的过程极不方便, 而且一旦画错了就很难修改。在本课件中制作设计的参观券, 让操作变得简单易行易修复。既突破了传统美术的局限性, 又考虑到了色彩搭配、字体运用和比例尺度方面的规律,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材分析

《小券大世界》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第十课《参观券的设计》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 “设计·应用”领域要求教学时, 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从学生实际出发, 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

我国的参观券种类繁多, 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一张小小的参观券, 不仅是带领我们游览世界的凭证, 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所以我将本课改名为《小券大世界》。

本课件在带领学生欣赏和观察参观券的前提下, 了解了生活中票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对比与和谐等组合原理, 学会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体素材的加工方法, 会进行设计和装饰, 美化身边的环境。

●内容结构

本课从认识券、学习券、制作券的这条主线来展开, 所以课件也是围绕这个思路来进行的。本课巧妙地整合了网络资源, 运用多种网络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观察, 多比较、多分析参观券。使美术的学科特点在计算机的辅助下更容易让学生认知和理解。

1.认识券

由于将真实的参观券发到学生手中欣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 所以我在课件中将各景点的精美参观券整合在一本电子收藏夹中, 可供学生逐页欣赏 (如图1、图2) 。让学生初步感知参观, 了解券, 并体会参观券的收藏价值。

2.学习券

(1) 色彩搭配

明确提示学生参观券的配色一般有对比色和调和色两种方法。其中, 对比色指演示课件时将四张对比色参观券的图片进行色块化处理, 扔掉图案, 只剩下色块。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参观券的用色规律, 大大激发了参观者的激情与兴趣。调和色指出示两张调和色的参观券, 并运用Flash软件滚动出色相环, 显示券面上使用的颜色在色相环上处于相邻位置 (如图3) 。让学生分析体会调和色的参观券色彩和谐统一, 给人清新含蓄的感觉。

(2) 字体运用与比例尺度

在字体和比例尺这两个环节中, 通过对相应项目的操作反馈, 师生得以共同分析出字体运用与比例运用的技巧。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既能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制作券

这一环节的设计允许学生先选择版式, 根据个人喜好制作横券或者竖券。然后选择景点照片或景点绘画的图片, 课件部分会出现相应的景点介绍, 帮助学生了解这个景点, 以便于后面的操作。学生可以对景点图片进行大小调整, 接着选择合适的字体作为正券标题, 同样也可以对字体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然后添加副券, 副券可以进行大小、颜色和透明度的调整, 还可以添加一些纹样。

●艺术设计

美术学科应该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所以本课件在制作时特别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的合理性。通过信息技术平台, 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图像视觉冲击和启示, 色彩斑斓的视觉调度, 他们在不知不觉中, 在耳濡目染下, 激发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关键技术

本课件的主要部分是创作环节, 技术难度也主要体现在这里。选择不同的景点图片以后, 再单击正券标题菜单, 列表里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景点标题。这部分利用了Flash的代码功能, 选择了一张景点图片以后, 就把它的代码设为1, 其他图片的代码设为0, 在正券标题的按钮里写代码, 判断哪张图片的代码是1就跳到相应的帧, 显示相应的标题。

制作券时激活任意一张正券图片、标题或者副券后, 可以利用工具栏对它进行修改。即利用代码功能, 激活哪个对象, 就把它设为“活动对象”。然后在工具栏按钮里写代码, 调整“活动对象”的属性值。由于素材图片的海量性, 不可能一张张地写代码, 这里用到了Flash的变量功能。

●反思与评价

本课依托网络平台, 指导学生自主浏览教学课件中的“认识券”和“学习券”, 初步感知参观券的美和构成要素, 同时通过人机互动, 让学生观察对比, 自主探究, 了解设计参观券时在色彩搭配、字体运用、比例尺度方面的规律。学生可以看到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电子材料, 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知, 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自主设计环节,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设计。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和学件的使用,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创作环境, 让其体验到运用计算机进行美术设计·应用的优越性及其与传统设计的差异性, 使学生对利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产生兴趣和热情。在修改自创作品方面, 也比在美术常规课上更方便、快捷。

美中不足的是, 学生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课件却只提供了学生作品的预览和修改功能, 没有提供保存功能。在今后还要加以完善。

●幕前幕后

NOC活动是我第一次参加的大规模活动, 可谓受益匪浅, 这次活动让我得到了历练。虽说事先准备充分, 但是面对这么多高手, 摩拳擦掌, 还是难免有几分忐忑。经过说课、答辩和现场制作这几个环节, 我过关斩将, 拿到了恩欧希创新奖, 最终还在大会上做了汇报交流。这次活动让我坚信: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作者在颁奖现场

这次比赛不是我的终点, 而是起点。我见识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也感受到了大家努力钻研的精神。我将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秀经验, 继续努力学习技术, 挖掘课程整合点, 随着NOC的脚步一路前行, 越走越远。

评委印象

胡老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小券大世界》, 符合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和学生的实际, 是一个非常好的自主学习课件。课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制作, 突出了教学重点, 突破了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动手实践中感受小小参观券的美, 掌握相关的知识, 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所学知识, 进行认知的新创建。

印象一:课件设计简洁明了, 色彩运用和谐, 动画运用突出主题, 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审美, 能够抓住学生的眼球。交互性强, 便于学生的学习。课件的四个部分, 通过11张实际生活中的游览券, 使学生了解了游览券的基本结构, 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印象二:细节之美部分, 通过色彩搭配, 字体运用, 比例尺度来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探究, 从而掌握细致的设计知识。色彩搭配是本课件的亮点之一,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观察中明确相关概念, 并知晓对比色与调和色运用的目的与技巧。而字体与比例环节, 都是通过让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实现的, 从而让学生掌握字体及大小一定要有利于突出主题, 要和整个券面相协调, 体现了教师的学生观。

印象三:创意无限部分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景点照片、景点绘画、正券标题、添加副券、纹理及补充等大量素材, 而且通过左右、上下和放大缩小按钮来调节对象的大小, 运用亮度和对比度按钮来进行图片的简单处理, 运用旋转工具实现文字的旋转, 运用调色板进行副券颜色的调节使其与景点照片相协调。这样的课件设计,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使学生在充分的动手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和认知的发展。

印象四:需要改进的几点建议: (1) 在了解券部分中, 应该让学生更细致地进行观察和总结, 而不是仅仅从四个方面, 如地点和重要文物信息等。 (2) 在细节之美的比例尺度部分, 不应该仅仅是文字与图案的比例, 文字与图片的比例, 还应该考虑副券与主券部分的比例。 (3) 在创意无限部分, 可以允许学生插入自己喜欢的景点图片, 按自己的想法设计文字, 调节色彩。这样会更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白色硅酸盐水泥熟料下一篇:电子胃镜常见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