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精选6篇)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 篇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学习和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要求我们联系国内实际,也要求我们在全球的大背景下来认真进行审视,发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导向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一、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及其伦理道德
(一)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文化堕距”
在研究文化变迁的特性时,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 (W.F.Ogbum) 提出了“文化堕距” (culture lag) 的理论。文化堕距理论认为,文化系统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在发生变迁时,文化系统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结果就会造成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失衡、错位甚至断裂,由此引发了社会问题。该理论认为,一般而言,“物质文化”的变迁速度要快于“非物质文化”。而从非物质文化内部的变迁速度来看,首先容易变迁的是制度,然后是风俗、道德,最后才是价值观念的改变。具体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社会变迁首先是从经济体系开始的,然后深入到其他各个方面。长久以来,人们的认识误区是,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去解决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事实是,当发展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 000-4 000美元的时候,这些危机就会提前来到。究其原因,也与社会系统特别是文化系统的变迁有关,由于非物质文化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与之相符合的社会心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速度,没有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社会失范
“失范”的英文为anomie,意即社会规范之消失、失效或迷乱等状况。失范论包含两种含义,一种强调社会失去规范时,人们会有偏离行为的趋向,如涂尔干的自杀论;默顿的偏离论认定社会规范与文化目标之间的差距产生的失范是造成偏离行为的主因。众所周知,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一个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在社会思潮方面,当今时代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对主义盛行,有的甚至是非黑白颠倒,真善丑恶不分,最终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不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判断是非荣辱的依据,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利于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由此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有利于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也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 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互动中的个人角色失调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角色的扮演常常会有矛盾、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失调。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包括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四种情形。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作为一个民族国家,如何确保公民对国家的认同,如何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对国家政府而言,显然是严峻的考验。而作为中国公民的个人,在作为一个公民与其他国家的个人、组织等进行交往时,也会面临角色失调的情形,会面临义与利、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我们调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激发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以实际行动去维护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有利于调适个人在全球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的。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征分析
(一) 针对性与普遍适用性
“八荣八耻”是以底线伦理来规约人们的言行,与法律的管制力量配合起来,是对社会上所有民众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对象适用方面具有普遍性。这样,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把时空统一起来,在时间方面考虑的是全球社会中的中国现时代;在人口分布方面,指的是中华民族成员,涵盖了中国大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由此可见,“八荣八耻”完全是在全球社会中来建构具有时代感的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是蕴涵着大智慧的,可谓高屋建瓴、高瞻远瞩。
(二) 原则性与客观可操性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都一清二楚,毫不含糊。旗帜鲜明地提倡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坚定有力地反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是对相对主义思潮的有力反击。强烈的对照式陈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可耻的,使得广大人民对国家政府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易于鉴别、掌握和应用。
(三) 主体性与主客互动性
从“八荣八耻”陈述的内容及其形式来看,一般的道德主体都可以对自身的言行进行判别,自己的行为是好的、善的还是恶的、丑的,道德主体本身都可以进行自我判断,这可以充分发挥道德主体本身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简而言之,就是可以充分调动道德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此外,“八荣八耻”是对中华民族善恶观生动简洁的总结,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易以掌握、便于判断,可以充分调动广大人民道德实践的积极性,也可以发挥社会民众道德评判的主体性,使得作为个人的道德实践主体和作为道德评判的社会民众形成互动,发挥了社会舆论的作用。在道德实践方面,个人是道德实践的主体;而在道德评判方面,社会民众是道德评判的主体,而道德实践者则成为被评判对象。以“八荣八耻”为基础的评判标准,有利于增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进而形成道德实践与道德评判的良性互动。
三、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统领大学生德育
(一)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德育的基础
“八荣八耻”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底线,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是必须坚持和维护的。中华民族素有“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的训诫,即是说,要教导青少年识别丑恶、分清荣辱,否则就不能真正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因此,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应以“八荣八耻”为基础,深入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青年大学生辨别真伪、识别美丑、判断是非、分清善恶,做到知行统一,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 调动大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学生德育的关键
道德是以个人的自律为基础发挥作用的,如果没有个人的自律,再好的道德体系建构也不可能发挥积极作用。即是说,大学生德育的过程就是调动他们自身主体性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能否调动青年大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是衡量德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而发挥主体性的前提是必须具有道德判断的标准。“八荣八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立场清晰、旗帜鲜明,对于大学生德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标杆效应。发挥大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应该将教育与管理、疏与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青年大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他们分清荣辱的能力。
(三) 道德教育社会化是大学生德育的重点
胡锦涛同志认为,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青年大学生德育是整个德育系统的关键和重点,而对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得到实现,关起门来搞教育其效果是不会长久的。所以,德育的社会化是现代德育的必由之路。但是,如果社会风气本身都有问题时,德育的社会化就无从谈起。显然,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对净化社会风气,树立和谐积极的社会氛围是具有重要作用的。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青年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也需要整个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行。可见,只有全社会树立以“八荣”为荣,以“八耻”为辱的社会价值观,才能真正为大学生德育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使得道德教育社会化具有良好的环境条件保证。
综上所述,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面临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经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个人在全球社会中面临社会角色失调的可能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为大学生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生德育中,我们应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努力实现现代德育的社会化。
参考文献
[1]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黃一琨.国家环保总局潘岳与他的环保革命, 经济观察报, 2005.
[4]蔡文辉, 李绍嵘.简明英汉社会学辞典.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 篇2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 权力本身就具有腐蚀力,再加上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环境,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严重的挑战。[范文大全-www.
辱观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能否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领导干部本人能否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社会道德导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在强调领导重视、抓好各项任务落实的同时,应将重点和突破口选在党内,从端正党风抓起,从领导干部自身的表率作用抓起。二是教育和制度的关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教育属于“软约束”,虽十分重要,必不可少,但却不是万能的。要使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真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必须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因为制度受到一定权力机构的强力保障,具有管束、支配和调节的作用,它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重、注重预防的方针,抓紧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对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 篇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反对学术腐败、重建科学道德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就目前来说,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建设的核心。荣辱观的基础是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就有什么样的荣辱观, 就有什么样的是非、善恶和美丑标准。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 总结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 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 囊括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核心, 体现着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性质和方向。科技工作者是社会物质和精神产品的创造者, 他们不仅应当率先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而且应当切实完善自己的学术人格, 以求实创新作为自己的学术生命, 以向社会奉献优秀的精神产品为自己的天职。
科技工作者的学术荣辱观形成的内因在于修养机制。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境界是科技工作者通过接受道德教育, 特别是经过长期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 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情操水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能否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在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否通过道德修养, 升华到较高的道德境界。反思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些造假事件, 可以看出倡导正确的科学研究评价体系,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和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渗透到日常科技工作之中;要把社会主义关于荣辱的价值判断, 渗透到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从身边事做起, 从小事做起, 做到知行合一, 言行一致, 树立良好的诚信道德规范。针对科学界存在的科学道德失范问题, 因为发现一种新的长寿命中性粒子而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在“21世纪科学前沿与中国的机遇”高层论坛上说:“科学家要和别人竞争, 要站在别人的前面, 但最重要的是要诚实。……科学家最重要的道德观念就是诚实。”路甬祥认为, 现代科学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科学诚信, 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是国际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老一代科学家优良科学道德与学风的感召和影响下, 广大院士无私奉献、潜心钻研、淡泊名利、恪守“三老四严”的作风, 继承和发扬尊师敬业、奖掖后学的优良传统, 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进程中, 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在全社会赢得了广泛尊重。侯祥麟、王选等院士就是院士群体中的杰出代表。
科技工作者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健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示范机制。要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 即善于发现和运用先进典型, 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楷模, 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一是榜样示范, 即树立科学道德风范, 使年轻科技工作者见贤思齐;二是行为示范, 即确立良好的科学研究规范, 让年轻科技工作者有章可循。
科技工作者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离不开较为规范的社会舆论平台的支撑。一般来说, 社会舆论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评判荣辱, 科技工作者就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荣辱观。社会主义坚持什么, 反对什么, 是旗帜鲜明的。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必须大力宣扬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 抵制不良思潮的影响, 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价值判断教育和影响科技工作者。荣辱的核心是道德问题, 要大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教育, 不断提高科技工作者的道德文化素质, 提高明辨是非和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 科技工作者要通过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深化对科学道德规范、价值判断标准的内省式认识和全面理解, 使其科学道德规范在不断自我体悟中发展, 从而养成符合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荣辱意识。
参考文献
[1]邱咏梅:《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J]德州学院学报2005 (5) [1]邱咏梅:《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J]德州学院学报2005 (5)
[2]钟梅:《学术道德与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 (2) [2]钟梅:《学术道德与科研管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 (2)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 篇4
周世考
(建管总站)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笔者认为,水利稽察人员身处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前沿阵地,其作风直接影响着水利部的形象,影响着国家的形象,其行为关联着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稽察工作,必须重视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因为稽察工作的质量、水平,与稽察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分不开的。全体稽察人员也必须认清自身肩负的重任,自觉做到:严格要求,行荣弃耻,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文拟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仅供参考。
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它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怎样做人和做事。对此,稽察人员必须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充分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传承了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升华和发展,为先进文化建设树立了一面旗帜,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划清了大是大非的界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坚实保障;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水利稽察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巩固全体水利稽察人员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实创新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是大力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2、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和时代特征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八荣八耻”内容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民族自尊感、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反映,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确概括。“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和弘扬,体现出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崇尚科学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公民基本素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社会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坚持与呼唤。“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概括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对待劳动问题上的根本态度。毎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以为中华强盛而辛勤劳作而感到光荣,以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为耻辱。“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损人利己是极端利己主义的表现,是破坏团结的行为。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概括。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原则。“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公民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的强调和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必须加强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上述这八个方面,荣耻分明,是一个有机整体,也是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风尚规范。
3、正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水利稽察队伍建设的关系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二者的共同点,是重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的治本措施,二者都是着眼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首先,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荣辱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道德底线。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的基础,是党员干部拒腐防变、廉洁 自律的一个前提条件。其次,在内容、惩戒、效果上,两者互为补充。稽察人员是否遵守各项廉洁规定,遵守水利部及稽察办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本身就包含一个荣辱问题,而荣辱观中的每一条都是反腐倡廉教育的基本内容。荣辱观通过舆论的导向、社会的谴责等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人们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同时,通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也有利于稽察人员增强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能力。总之,通过加强道德修养来提升思想境界,来升华道德情操,从思想上、行动上做到堂堂正正、坦坦荡荡。再其次,两者互相促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反腐倡廉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
4、水利稽察人员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要立足自身,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道德修养。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敢于剖析自己、善于控制欲望、勤于慎独自律,自觉加强世界观改造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源头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第二,要积极向上,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有心净行端的浩然正气、清白做人的崇高品德、敬业奉献的优良品格、抵御不良风气的积极行动。第三,要调整心态,自觉做到:正确对待名利,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权力,始终保持一颗敬畏心;正确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一颗进取心;正确对待同志,始终保持一颗团结心。同时,要自觉带头做学习宣传、努力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
二、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水利行业精神结合起来
一个民族,有民族精神,一个行业,有行业精神。水利行业精神体现出水利行业全体员工的意志状况、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是水利行业文化的灵魂。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水利行业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有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二者共同形成了对水利稽察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和价值标准,也是加强稽察队伍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1、水利行业精神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献身、负责、求实”是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并培育起来的水利行业精神,也是党和人民寄予水利工作者的希望。水利行业精神,既具有水利特色,又带有时代特征,是水利行业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完全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水利行业精神结合起来,更好地加强水利稽察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水利稽察工作。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利人的责任重于泰山,任重而道远。水利行业的“献身”精神,就是忠诚于水利事业,以水利事业为重,不辞劳苦、不怕牺牲、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水利行业的“负责”精神,就是视水利事业为己任,责任重于泰山,一丝不茍、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競競业业、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排除万难、勇挑重担。水利行业的“求实”精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科学、实事 求是、深入实际、讲求实效、坚持真理、纠正错误、不务虚名、不装门面。事实证明,多年来,正是因为有效地弘扬了水利行业精神,才加速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把发扬水利行业精神与稽察工作相结合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稽察办公室(简称“部稽察办”)成立以来,全体水利稽察人员,发扬了水利行业精神,充分发挥了职能作用,突出开展项目稽察工作重点,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对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和建设工期,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五年多来,部稽察办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按照《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稽察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检查、监督、帮助、指导”的八字方针,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公正、全面的监督检查,在推进“三项制度”、提高水利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2005年开展项目稽察为例,全年共对43个(不含复查、举报调查等)水利工程进行了稽察,共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74个,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矫勇副部长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有力有效的稽察工作,没有广大稽察工作者严格、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我们不可想象水利基本建设中会出多少问题,会出多大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稽察工作为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安全和干部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根据当前水利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建设 的要求,还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弘扬水利行业精神结合起来,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深化水利稽察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水利行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要落实到毎一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甚至人民的疾苦、冷暧、生命和财产这些具体而实在的细节,这才是水利行业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提升自身素质,加强稽察队伍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践,必须要有过硬的素质作保障。因而,首要的工作就是通过不断提升素质,加强稽察队伍建设。要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需要,加强稽察队伍建设,强化全体稽察人员的学习教育和职能培训,不断提升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整体作战能力强的优秀稽察队伍。对此,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弘扬水利行业精神,进一步做好水利稽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
1、坚持学习,坚定信念
稽察人员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重要讲话,弄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内涵,用无产阶级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党和国家在各个不 同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治水方略,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抓好培训,提高素质
进行业务培训是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社会性工程,是最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生产性投入。为了全面提高稽察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要注重将能力培养贯穿于业务培训的全过程。部稽察办要实行业务培训计划制度,年初要根据部领导要求,结合全年稽察工作实际统筹考虑安排本年度的培训工作。在业务培训中,除了进行必要的政治学习外,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稽察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与水利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稽察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完成稽察任务。
3、严格管理,廉洁自律
要加强对稽察人员的监督管理。要站在水利建设管理的高度,站在法制建设的高度,站在反腐倡廉的高度,重视强化水利稽察队伍建设。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按照《稽察办聘用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要明白我们是水利部的稽察特派员、专家、工作人员,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代表着水利部的形象,代表着水利人的形象,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因而更要严格要求,廉洁自律,不接受任何宴请、不接受任何礼品礼金、不进入任何娱乐场所,不干任何违法违纪违规的 事情,树立水利稽察人员的良好形象。只有毎个稽察人员都能自觉践行“八荣八耻”,并以其为行为处事的标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有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意识,进而形成树立正气,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气。
论荣辱观在师德建设中的应用 篇5
一、教师的基本定义与师德的简要描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是教师崇高的荣誉, 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东汉时期的教育家杨雄曾经说过:“师者, 人之模范也。”为人师者, 必须要有高尚的师德。素质教育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必然对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师德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人格完美, 而且对学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学生的今天, 而且影响学生的明天, 乃至终生。因此,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教师如果缺乏忠于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和道德理想, 就可能不安心教育工作岗位, 做到长年累月, 默默无闻, 以自己的知识和修养去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 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汗水, 去为他人充当人梯, 树立丰碑。
师德是不断变化, 不断更新的一种道德体系。师德随着历史的推移, 时代的进步, 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不断更新。师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师德的丰富和升华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的领悟与提高, 然后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只有不断更新, 不断实践的师德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一成不变的师德是不存在的, 只有思想而没有行动的师德是毫无意义的。师德贵在升华和实践。
二、荣辱观的内涵与师德建设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言简意赅, 内涵丰富。“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是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爱憎分明的体现;“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公务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的要求, 一切来自于人民, 一切服务于人民, 始终与人民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对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对封建思想的摒弃;“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 懒惰一事无成的警示;“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既分工又合作的团队精神的肯定, 对自私自利行为的蔑视;“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是社会对诚信的呼唤, 对见利忘义的鄙视;“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国家以法治国逐渐向以德治国的提升;“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好的诠释。
人要有一点精神, 尤其是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通过对荣辱观的学习和思考, 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丰富自己的内涵,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师德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悟这些新的内涵, 并按照新的要求, 指导和加强师德建设, 来丰富师德建设的内涵, 让师德建设与时俱进, 适应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只有做好了师德建设, 教师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只有做好了师德建设, 学校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只有做好了师德建设, 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做好了师德建设, 社会才能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荣辱观在师德建设中的应用
在知荣辱, 立师德的实践中, 不乏先进人物。上海义务支教编外“乡村女教师”查文红“一切为了孩子”, 使我们共同感悟了“崇高”一词。在“5.12”大地震中为救学生而不幸牺牲的谭千秋老师, 他以师者的本色展示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 以自己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那张开的双臂, 是一双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当大灾到来时, 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命, 而是坚强不屈地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 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就像一盏明灯, 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
严谨治学, 为人师表是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道德规范。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决定的。夸美纽斯曾说:“教师职业本身就责成一个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 随时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在我国当代教育史上,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勤奋钻研看作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现代社会, 科学突飞猛进, 知识总量急剧增加, 教师如果治学马虎, 不学无术, 定难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也必将误人子弟, 有损学生和整个社会的利益。第斯多惠多曾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所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 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 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总之, 教师只有锲而不舍, 刻苦钻研, 才能不辱使命, 才能完成教育事业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社会主义荣辱观, 充分体现了让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师德建设不能停留在口号上, 而应具体落实到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去。教育无小事, 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从现在做起, 从身边做起, 从点滴做起, 把荣辱观转化为实际行动, 贯彻落实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去, 从而切实推动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摘要:本文从教师的基本定义与师德的简要描述入手, 阐述了荣辱观的内涵与师德建设的关系以及荣辱观在师德建设中的应用。
关键词:荣辱观,内涵,师德,建设,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闻骥.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吉林农业, 2009.11.[1]张闻骥.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吉林农业, 2009.11.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 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企业文化,价值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职工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管理模式, 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形成, 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定势, 将员工引导到企业经营目标上来, 使员工在和谐的氛围中将实现经营目标自觉地变为自己的行动, 可见, 企业文化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社会主义荣辱观, 内涵深邃, 概括精辟, 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本质特性, 又反映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 应是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的灵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它不仅为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而且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使“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思想得以泛滥, 人们的羞耻意识受到一定程度的解构与腐蚀, 以至淡化乃至消失,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和迷茫, 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混淆。虽然社会一直在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但人们对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模糊认识, 而且由于教育目标过高、教育内容抽象, 使得教育显得虚无缥缈。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中, 什么是光荣, 什么是耻辱, 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内容包括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 为新形势下我们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规范,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应该说, “八荣八耻”是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生动的体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企业文化建设, 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价值观念, 提高企业文化的层次, 是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课题。在今天, 光大革命文化十分重要,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年代中所形成的热爱祖国、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念, 应该在没有硝烟的商场感召着企业的干部职工。爱国主义是团结和激励一代代中华儿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不可缺少的正是这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入这种革命文化和民族之魂, 使员工以热爱祖国为荣, 打造企业名牌, 参与世界竞争,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企业, 永远不会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长效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可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个性化的内容是必需的, 但个性化的另一面是不同企业都应该有的共性化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共性方面, 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更高层次的内容。应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创造不同企业文化独有的特色。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流文化的体现, 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是社会的细胞,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流价值观, 就会破坏社会风气, 影响员工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信仰和坚持。可以说,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文化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文化同属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范畴, 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举措, 两者具有诸多相通相融之处。首先, 从研究对象看,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企业文化都是研究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强调以人为中心, 讲求以人为本。都是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为共同的出发点, 都重视培养人的思想意识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企业文化从研究人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出发, 注重焕发人的精神, 塑造人的灵魂, 倡导员工的优良作风和好的传统, 强调自我激励的作用, 在企业现代化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可以说, 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企业文化在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塑造人的美好灵魂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其次, 从长远目标看, 两者都通过发挥自身的优势, 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行为准则, 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可见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企业文化的目的都是为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经济效益, 发展社会生产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再次, 从它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来看, 两者都注重对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培育, 通过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教育和建设, 从而起到导向、凝聚、协调、规范、鼓励的功能。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和载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而价值观又是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 是一个企业的基本观念及信念, 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大文化环境影响下, 经过企业领导者结合企业的个性特征长期倡导, 并由全体员工积极创造、认同与实践, 所形成的整体经营理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 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于员工, 成为其自觉意识和主动行为。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 除核心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贯穿其中以外, 还有很多丰富的、具体的内容, 包括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行为规范、管理风格、企业特征等内容。因此说, 企业文化的实施过程就是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企业各项管理行为中实施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因此, 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践活动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纳入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之中, 能为企业文化建设增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实际内容, 突出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实现人的身心和谐, 是以人为本。安全文化的本质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它体现人的生命需求和安全价值取向, 利用文化渗透及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 树立人们安全观念, 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 在“安全第一”的文化氛围中, 建立新的安全文化机制, 实现安全目标, 体现以人为本。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保护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的文化实践活动。企业安全文化最后的落脚点也是以人为本。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就是要张扬人本文化, 以服务人民为荣, 铸就企业永恒的信念。一个企业没有伦理精神, 就谈不上以人为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鲜明地指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是对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继承、弘扬;它具有时代特征, 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 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它体现了市场经济的特点,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它包含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等内容, 不仅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脉相承, 而且与“五爱”相一致, 并且遵循“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方针, 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它以“荣”“耻”相对照的方式, 第一次鲜明系统地阐明是非、善恶和美丑, 更能发人深省, 更有利于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总之,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 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 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的深刻内涵, 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对于建设社会价值观念、规范社会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荣辱观与诚信建设研究】推荐阅读:
社会主义荣辱观心得研究07-18
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建设07-02
正确荣辱观07-05
荣辱观学习发言07-03
我的荣辱观09-14
社会主义荣辱观06-17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05-30
大学生荣辱观教育06-14
论方志敏荣辱观07-09
社会主义荣辱观新探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