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体系

2024-05-17

政策扶持体系(精选12篇)

政策扶持体系 篇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做出重要部署。2013年11月27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省农科院时指出, 要适时调整农业技术进步路线,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12月23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 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指出:关于谁来种地, 核心是要解决人的问题, 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 让农业经营有效益,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要提高农民素质,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把培养青年农民纳入国家实用人才培养计划, 确保农业后继有人。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 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站在“四化同步”的高度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举措, 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激发释放农村活力, 指导新形势下农村人才工作意义重大, 也指明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方向。

1 构建制度体系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由之路

人才培养政策要始终围绕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确定。当前, 我国进入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时期, 针对城镇化速度加快, 农业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大趋势, 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重点主动适应这一变化而调整, 从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到如今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保障农村人才供给, 解决“谁来种地”问题, “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已成为我国农村人才工作首要课题。综观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 无论社会制度、资源禀赋和发展道路有何差异, 都注重把培育职业农民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通过建立规范的国家制度体系, 培养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 承担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任务。

2012年8月, 农业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 在全国遴选100个县,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 选择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作为培育对象, 探索建立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互相衔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 启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在2个整省、14个整市和300个示范县重点推进, 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经过近三年探索, 初步明确了符合我国国情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新型职业农民制度体系。“三位一体”是就培育环节而言, 改变以往单纯对农民开展培训的形式, 综合运用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种手段培育农民, 培养一批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稳定生产经营者队伍;“三类协同”是就培育对象而言, 按照农业社会化分工, 将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个类型, 实行差别化培育。“三级贯通”是就培育成果运用而言, 根据教育培训经历和生产经营规模等, 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认定, 颁发证书, 并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探索建立标准化、制度化的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书制度, 引导农民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执业技能。

2 强化扶持政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键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农民有体面, 小康才全面”,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造就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首要目标是要培育稳定的、高效的、可持续的农业从业生力军, 建立健全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的良性机制是根本。对新型职业农民而言, 要实现未来有人务农、能人务农、职业务农等目标, 政策内容具体应涉及人才培养、使用、扶持、服务等各个方面, 但核心是要政策扶持, 扶持政策必须坚持人才技能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相结合, 必须坚持人才培养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 必须坚持人才培养、产业扶持、技术扶持、金融保险扶持、社会保障扶持等政策体系配套组合。一是要因地制宜出台产业扶持政策。良好的产业政策是增强农业吸引力, 保障人才活力的重要基础。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为条件, 首先应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促进各产业升级, 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 加快探索土地流转政策, 使土地适当集中;其次要在土地流转、农业补贴、农业保险、农业项目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倾斜力度, 确保种地能得实惠;再次, 科学处理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间的内在关系, 促进“两新并行、两新融合”, 将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统筹考虑, 整合政策资源, 保障政策效力。二是要大力强化教育培养政策。一方面应加大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投入力度, 构建短期技术培训、系统农业培训和农业职业教育互相补充的教育培训层次, 探索推动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助学和免学费政策范畴, 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应加快融合农业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农技推广等体系, 保证新型职业农民的知识技术更新适应产业发展要求, 增强专业技术效应, 减少交易成本, 增加农产品技术附加值, 增强农民职业化发展及参与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三是要积极创设保障扶持政策。保障类扶持政策可以解决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后顾之忧, 包括社会保障、就业保障、服务保障等。在保障扶持上, 首先应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并享受职工养老与医疗保险, 体现职业属性;其次应探索将认定后未就业的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失业人员统计范畴, 给予相应的失业补助;再次应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持续发挥财政、信贷资金协调配套作用, 合理利用金融杠杆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政府参与构建市场化农业服务平台, 引导社会资金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直接服务于新型职业农民产业发展。

3 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建议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现代农业根本与长远, 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索也将贯穿现代农业发展全过程。当前, 重点是通过试点示范, 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设计, 使之与农民需求、农村实际、发展阶段相协调、相适应。

具体要采取四项重点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编制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划, 完善培育制度。在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充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 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和农村劳动力演变趋势, 编制发展规划, 完善中国特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二是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免费教育培训, 并通过建立专门的扶持政策促其创业致富, 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三是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和模式。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政府引导下的社会化培育机制, 建立标准化、专业化、模块化的教育培训模式。四是积极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和宣传发动, 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良好氛围, 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蓬勃开展。

政策扶持体系 篇2

6月16日,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财政部等11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促进实体书店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和切实保障。现参考其他省市《实体书店扶持政策》,结合集团实际,提出内蒙新华发行集团的具体诉求。《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六大任务和五点措施:

主要任务

1、加强城乡实体书店网点建设。

2、创新实体书店经营发展模式。

3、推动实体书店与网络融合发展。

4、提升实体书店信息化标准水平。

5、加大实体书店的优秀出版物供给。

6、更好的发挥实体书店的社会服务功能。

措施

1、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

2、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

3、提供创业和培训服务。

4、简化行政审批管理。

5、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

一、实体书店网点建设支持政策

《指导意见》主要任务中提到,支持实体书店深入乡镇农村开展流动售书。引导和推动高校加强校园书店建设,各高校应至少有一所达到一定建设标准的校园书店,没有的应尽快补齐。鼓励在中小学及周边开办实体书店。同时在政策措施中提到完善规划和土地政策,将实体书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核评价体系。要落实好城镇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10%的要求,合理规划,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加强政府引导,为实体书店提供免租金或低租金的经营场所。加大对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的规划和财政支持力度,通过中央和地方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新华书店等发行企业的农村连锁网点建设项目和相关物流、信息等配套项目给予补助。将开办校园书店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部门加强对各高校校园书店的整体规划,各高校从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

对于实体书店网点建设方面,各省市已出台的扶持政策有:(1)长沙网点建设补贴:凡在各社区、乡镇、地铁站、交通枢纽站、文博场馆以及学校周边经营的实体书店,经营满一年、面积在100至200平方米的,每年补贴2-3万元。校园内国营实体书店网点每年补贴1万-2万元。

重点扶持大型书店(城)。对独立门店营业面积200平方米以上、连续经营3年以上、效益良好、资信优质的大型综合性书店(城),10家以上的连锁性书店每年予以5万-30万元补贴。

(2)成都 新店开办补助:凡成都市本地实体书店开办新店,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依据开店规模,一家书店补助1至3万元。对实体书店在建设、设备更新、扩大经营规模等中所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一家书店一年最高贴息15万元,贴息时间不超过3年;

(3)武汉 对实体书店进行合理空间布局。在全市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中,结合城市功能分区、群众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标志性书城或者大型实体书店。在地铁站点、社区商圈配套中,采取预留相应位置和面积用于开办或者引进小型实体书店,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给予政策优惠。支持实体书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特色街区等公共文体场馆配建或引入专业特色书店。

(4)西安 一是奖励性扶持大型、综合性书城,其营业面积须超过5000平方米,年销售收入不低于4000万元,扶持资金最多不超过200万元;二是对书店基础建设的贷款进行贴息,最多贴息50%,最高额度为30万元。三是普惠中小书店,对100平方米以上,领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5年以上,具有固定的经营场所3年以上的书店,每平方米每年补助100元。

(5)温州对零售实体书店经营用房补助,鹿城区每平方米每月补助15元,瓯海区、龙湾区、经开区每平方米每月补助12元,洞头区每平方米每月补助10元。

(6)北京市海淀区对引领全民阅读的文化服务活动和具有示范导向性的书店,予以一定补贴。根据活动、项目的实际投资额或营运成本确定当年补贴额度,每个单位最高不超过50万元。

结合实际,我们可在网点建设方面争取的政策有:

1、大型书城的补贴(如图书大厦),中小型书店中对社区店、校园店及机关店的补助。

2、在与学校合作的校园店项目,要提高我们的要求,要能介入学校的馆配、教辅及教育装备、大中专教材业务等。

3、降低商圈店的租金。

4、对农村连锁网点建设项目和相关的物流、信息等配套项目给予补助;对农村网点给予奖励。

5、新店的建设给予补助。

二、实体书店创新经营支持政策

《指导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新华书店等国有实体书店大力发展新兴业态,支持大型书城升级改造,建设综合性文化体验消费中心;鼓励中小书店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大细分市场;鼓励开办24小时书店,设立自动售书机等。同时《意见》指出要加强财税和金融扶持,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通过奖励、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各省出台的政策有:

(1)成都 贷款贴息:对有偿还能力的实体书店在建设、设备更新、扩大经营规模等项目中所发生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补贴。一家书店一年的最高贴息额不超过15万元,贴息时间最长不超过3年。

(2)福建

(一)补助:对书店提升基础性建设或重要发展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或运营成本确定的金额不超过30%的额度给予资助。每个书店补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

(二)贴息:对有偿还贷款能力的书店,根据其实施重大发展项目所需贷款的实际发生利息额,给予当年最高不超过该书店同年支付该项目贷款利息额50%的贴息补助。每个书店最高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贴息期限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三年。

(3)温州 对有偿还能力的实体书店在建设、技术改造、专业设备更新、部分产业项目等因业务发展所产生的银行贷款利息,予以补贴,贴息方式分为全额贴息和部分贴息,贴息期限原则上为1年,最多不超过3年。

(4)武汉 加大对实体书店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在汉金融机构开发符合实体书店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为实体书店资金周转、扩大经营提供金融服务。扶持实体书店升级改造和品牌扩张。对于实体书店设备更新改造、数字发行平台建设、采购配送体系完善等项目,以及龙头实体书店以兼并、收购、加盟、连锁等形式扩大经营的,给予资金资助。

(5)合肥 2015年10月,合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发布《2015年合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营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不含仓库)的实体书店扩展阅读服务场所,增加服务项目。按改造项目计划投资额的20%给予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6)海南 2015年5月,海南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等联合下发《关于实体书店扶持资金申报的通知》,并在2015年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中拨出570万元用于扶持实体书店。其中,130万元用于扶持新华书店系统的网点改造。

结合各省政策,可在以下方面争取:

1、传统书店升级改造方面申请补助或者贴息贷款(乌海)。

2、对于已形成的特色化、专业化、与大书城形成互补的城市书房予以奖励补助。

3、对于流动售书车、自动售书机的购买给予补贴。

三、发挥实体书店社会服务功能支持政策

《意见》中提到鼓励实体书店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以实体书店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读书文化活动。对引领全民阅读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实体书店,政府应按一定标准给予财政扶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发放购书券,或对困难群众购书给于补贴。鼓励实体书店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拓展业务渠道。

地方政策 :

(1)长沙 鼓励实体书店参与书香长沙建设。同等条件下,补贴资金对积极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且影响广泛的实体书店倾斜。

(2)成都 阅读活动补助:对实体书店开展的各种引领文化风尚的全民阅读公益活动给予资金补助。补助金额为一项活动实际发生额的50%,最高不超过20万元。参加书展补助:对实体书店参加书展给予资金补助。参加国内书展,补助实际参展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5万元;参加国际书展,补助实际参展费用的50%,最高不超过15万元。

(3)苏州 对实体书店开展的阅读推广品牌活动给予资金资助,原则上每项补贴资金不超过2万元,每个书店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10万元。

(4)天津 专项资金通过项目补助、奖励等方式资助符合条件的实体书店。奖励主要适用于长期坚守发行业阵地,持续提供服务,具有较高的读者评价和社会影响力的书店,或具有“专”、“精”、“特”、“新”特色的书店,以及引领全民阅读、开展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5)武汉 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实体书店发展。根据我市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平、择优原则,在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活动中,优先购买由实体书店承办的公益文化讲座、学术论坛、专题书展等特色文化活动。

我的想法:

1、申请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补贴,如“图书大厦分享会”、“新华公益课堂”等公益活动给予资金扶持。

2、发放全民阅读读书券,指定新华书店购买。

四、其他

《指导意见》中还指出要简化行政审批管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落实单位和个人开办实体书店“先照后证”改革要求,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对实体书店开展其他经营业务的,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记注册服务。通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开办书店。要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大“扫黄打非”和出版物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对出版单位、印刷企业、出版物批发市场、实体书店、网络书店、游商摊贩等的执法检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坚决打击侵权盗版、制售非法出版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实体书店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对违规企业信息进行公示。规范图书市场秩序,完善图书市场价格管理机制,打击恶意打折、无序竞争行为,为实体书店发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各省出台的政策有:

(1)武汉 优化实体书店市场环境。加强图书、音像等出版物市场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严惩违法经营者,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市场行业秩序。为标志性书城、大型书店开设绿色通道。相关部门对符合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对行业发展有引导推动作用的大型实体书店,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由宣传、文化新闻出版广电、财政、税务、住房保障房管、国土规划、物价、民政、金融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细化落实促进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文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篇3

专项资金扶持包括:

(一)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图书出版、数字出版、发行、印刷,期刊(杂志)、报纸、动漫游戏、网络视听、音像制品、演出等業务及相关管理的宣传文化单位;

(二)党报党刊、重点新闻网站、对外宣传媒体和单位;

(三)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培训机构,及经认定的优秀文化人才所属单位;

(四)宣传文化部门所属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服务平台;

(五)宣传文化部门所属重点文化设施运营单位;

(六)宣传文化部门所属转制文化企业;

(七)其他经本市宣传文化主管部门认定的社会宣传文化单位;

(八)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重大文化项目。

专项资金采用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相结合的方式安排使用。无偿资助主要用于宣传文化单位的公共性项目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贷款贴息主要用于对宣传文化单位临时性资金不足及有偿还能力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项目借款的利息补助。

贴息资金根据实际贷款金额给予全额贴息或部分贴息,贴息率不得超过当期的银行贷款利率,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对贷款单位逾期不归还银行贷款产生的逾期贷款利息、加息、罚息,不予贴息。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导向类对内、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引导、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设施等。具体包括:

(一)支持导向类对内、对外宣传工作

主要用于党报党刊发展扶持;主流媒体发展新媒体重点项目;纯文学类报刊发展扶持;宣传舆论导向类项目及重大新闻出版题材的策划、组织、宣传、发布、评估及奖励等经费;对外宣传媒体扶持及重点外宣工程经费;其他主流媒体宣传经费。

(二)加强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主要用于引进高端、紧缺文化人才;培养、奖励和资助优秀文化人才;其他文化人才保障经费。

(三)引导扶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主要用于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电影产业发展扶持;网络视听产业发展扶持;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扶持;印刷技术升级改造扶持;图书发行渠道建设扶持;精品图书出版及版权保护扶持;转制文艺院团改革发展扶持;重点文化设施维修改造补贴及贷款贴息;文化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项目支持;其他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扶持等。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实施办法》(沪文创办[2014]3号) 根据支持项目的情况,由市政府批准的财政专项资金安排。

扶持资金支持范围:主要从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出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和推广应用,支持具有发展前景、导向意义、自主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优秀人才和人才团队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以及经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确定需要重点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扶持资金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安排使用。

根据项目的功能定位、服务方式和资金投入总量来确定扶持资金资助额度。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的,单个项目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总投资的50%。对于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以及对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具有关键性、全局性影响的重大项目,经领导小组确定,可适当提高资助比例。

各区县应参照本办法,根据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安排相关配套扶持资金给予支持。

申报扶持资金支持项目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单位应在本市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申报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无不良信用记录;

(三)申报项目应符合扶持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确定的支持方向和重点。

(四)已获市级其他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曾获过本扶持资金支持的单位,若获支持项目尚未验收或验收未通过的不得申报。

《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文资[2012]4号) 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

(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对中央级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有关费用予以补助,并对其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

(二)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对中央确定组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公司重点发展项目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兼并重组和股改等经济活动予以支持。

(三)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对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所确定的重点工程和项目、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内容创意生产、人才培养等予以支持,并向中西部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倾斜。

(四)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对文化企业利用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渠道融资发展予以支持;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等活动予以支持。

(五)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对文化企业开展高新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数字化建设、传播渠道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等予以支持。

(六)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对文化企业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境外投资等予以支持。

(七)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文化产业发展领域。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支持方式包括:

(一)项目补助。对符合支持条件的重点发展项目所需资金给予补助。

(二)贷款贴息。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申报单位通过银行贷款实施重点发展项目所实际发生的利息给予补贴。

(三)保费补贴。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申报单位通过保险公司实施重点发展项目所实际发生的保费给予补贴。

(四)绩效奖励。对符合支持条件的申报单位按照规定标准给予奖励。

(五)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方式。

重大项目指财政部按照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的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和项目。

重大项目申请人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申报:

(一)中央各部门、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报;

(二)中央各部门归口管理的申报单位,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

(三)地方申报单位,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报财政部。

一般项目指申请人按照本办法所确定的支持方向自行申报的文化产业项目。

一般项目申请人应按以下程序进行申报:

(一)中央各部门、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企业,直接向财政部申报;

(二)中央各部门归口管理的申报单位,由主管部门报财政部;

(三)地方申报单位向地方财政部门申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部门汇总后报财政部。

(四)企业集团下属单位,通过企业集团统一进行申报。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姜怡供稿)

政策扶持体系 篇4

创业是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我国近年来非常重视创业、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 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可以看出, 大力推进创业工作是党和政府在总结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在于近30年兴起的创业革命, 而支撑美国创业革命获得巨大成功的是其完善的创业政策体系。认真分析研究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对我国深入推进创业, 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美国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

1、创业教育系统

(1) 创业教育资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设立了实施“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机构, 鼓励创业者积极创业。另外, 创业教育得到了社会机构和基金的广泛支持, 比如科尔曼基金会、国家独立企业联合会、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会、新墨西哥企业发展中心等, 这些基金会每年都会以不同的奖励形式赞助创业教育。此外, 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十分完善, 也为创业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

(2) 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美国推广创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有小企业管理局 (SBA) 、美国堪萨斯州青年创业家、柯夫曼创业中心等。同时,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机构种类也很多, 如创业教育中心, 负责制定和实施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外延拓展计划;创业家协会, 由杰出创业家组成, 参与教学, 并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和捐助;智囊团, 由外聘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总裁等组成, 定期召开会议, 就创业教育提出建议与措施, 发挥咨询与外联的作用等。

(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教育的萌芽可追溯至1947年, 体现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的一门课程《新创企业管理》。1977年, 美国约有70所大学设立了创业课程, 到1999年美国设立了创业课程的大学超过1000所。大学里创业课程体系完善, 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组成, 课程内容涵盖小企业的运作、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创新及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美国不仅在大学开设有创业课程, 为了培养小学生及中学生的创业意识, 美国还设置有K-12创业教育及课程。此外美国社区学院还开设了小企业课程及创业学课程, 用以帮助更多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创办自己的公司。

(4) 创业教育重要法案。美国为了加强就业、创业培训, 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案, 如1962年颁布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法》, 由劳工部、卫生部、教育和福利部联合拨款, 目的是提高失业者和就业不足劳动力的工作技巧。1963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 是面向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法律。1993年颁布的《就业培训合作法》要求全社会重视、支持合作教育, 同时规定合作职业教育和培训应达到的目标。1988年颁布的《工人调整和再训练通知法》规定的重点是及时对失业工人进行培训并帮助寻找新的工作等。

2、融资和创业投资系统

美国政府对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通过小企业管理局 (SBA) 实现, 它主要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推动商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此外, 还有如下几种投融资支持模式。

(1) 小企业投资公司 (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ies, SBIC)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小企业投资法案》, 批准成立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 由SBA负责该计划的实施和管理。SBA起初通过两种形式向SBIC提供资金支持, 一是向SBIC提供低息贷款, 另一个是购买或担保SBIC发行的公司债券。后期为解决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结构不匹配的问题, SBIC的融资结构由债券向股权转化, 公司大部分资金来源由私人投入, 政府以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加入SBIC, 分担私人投资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得以改善, 并且克服了由政府主导的弊病。

(2) 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 (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 。为了向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美国于1982年正式启动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项目。该项目的具体实施由联邦政府机构负责 (包括国家科学基金、能源部、国防部等十个联邦政府部门) , 各部门每年拿出研发费用的2.5%作为SBIR经费支持小企业创新, 这些资金以合同或捐赠形式交给小企业。SBA负责对SBIR项目实施监管, 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报告。在SBIR项目实施的20年中, 共投入资金130亿美元, 资助了近7万个项目, 为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 新兴市场创业投资项目 (New Market Venture Capital, N MVC) 。美国实施新兴市场投资项目用以填补SBIC的投资盲区, SBIC的投资规模一般在30—500万美元之间, 而在5—30万美元之间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产生小规模资金需求的企业一般是中低收入地区的小企业。NMVC项目的实施为中低收入地区的小企业提供了两大关键扶持:一是为小企业提供长期资本;二是在小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决策中提供管理和技术援助。

3、政府性扶持创业机构

美国于1953年设立了小企业管理局 (SBA) , 其职能是对有意创建小企业的创业者提供支持。在创建初期, SBA主要为小企业直接提供贷款, 从70年代开始, 融资形式转变为向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推动商业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融资。经国会授权, SBA与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SBA拥有价值超过850亿美元的工商贷款、贷款担保和风险资本等各种投资组合, 其中包括100亿美元赈灾贷款组合, 它是美国小企业最大的金融支柱。

目前, SBA主要有四项功能:第一, 向小企业提供从事小企业经营的各种资金, 从小额贷款的小型需求直至数额巨大的债务和证券投资资本 (风险资金) 。第二, 免费向小企业提供当面以及网上咨询服务 (教育、信息、技术援助) , 并在全美及其属地的1800多个场所向新、旧小企业家提供收费低廉的培训。第三, 依照《小企业法》第15条 (g) 款的授权, SBA的政府合同办公室与其他联邦部署机构共同制定目标, 确保实现将23%的政府合同 (联邦采购) 、优惠合同给予小企业的法定目标。该办公室还向小企业提供分包采购的机会、拓展计划和培训。第四, 政策倡导。政策倡导办公室成立于1978年, 负责检查国会立法和为小企业作证, 代表小企业评估规章给小企业所造成的负担及影响。此外, 该办公室还就美国的小企业和小企业环境问题开展大量的研究。

三、美国创业扶持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1、发展创业教育

我国的创业教育已在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九所大学进行试点, 但还未得到全面推广。创业教育是提升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的重要影响因素, 因此按照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应将创业教育列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主流。在发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一是要鼓励社会对创业教育进行扶持, 为创业教育提供人、财、物等资源支持;二是鼓励创业理论研究, 可在大学增设有关创业的学科和开发创业教育的学术期刊;三是加大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力度, 加强对创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四是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充足的创业风险投资、便利的执照许可申办流程等, 支持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及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设。

2、发展创业投融资业

创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创业的最大障碍。初创企业或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 它们在向银行融资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重大欺小、重公轻私的歧视。解决融资难问题可以参考美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证券市场筹资、创新基金等方式融资。同时大力发展小企业投资公司, 探索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贷款担保机构, 完善信用担保制, 并通过立法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完善创业服务体系

我国创业服务体系尚不够完善, 未形成全国统一、有效的扶持创业的组织构架体系。应借鉴美国经验, 首先, 建立专门的为创业者或小企业提供服务的组织机构。其次, 政府在引导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应整合官、企、民、校等各方资源, 构建我国创业服务体系。对创业企业, 一要提高服务机构的办事效率, 如减少企业注册时间, 缩短审批环节;二是要减少进入障碍, 营造低成本的进入环境;三是将具有创建企业实际经验的专家、具有管理、法律、财务等相关专业的人员组织起来为创业者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 帮助创业者获得创业技能、识别创业机会;四是加强优惠政策的宣传, 使之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4、加大政府扶持创业力度

(1) 加大对小企业的免费咨询、培训力度。可实行创业扶持项目招投标制。按市场运作规律, 用小企业服务补贴券的形式, 购买和使用社会化服务;通过招投标方式, 选择一批优质服务机构, 为小企业开展各类针对性服务, 特别要加大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在培训补贴上给予倾斜, 对于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免费跟踪服务。

(2) 产品扶持采用政府采购制。在法律许可或同等条件下, 以符合政府采购基本要求为前提, 优先采购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使其合同量占到采购总量的适当比例, 并优先考虑采购残疾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集中就业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优先考虑采购科技型、节能环保型产品和服务。此外, 政府采购合同资金首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60%, 支付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三次, 以加快企业资金周转, 给企业以实质性的帮扶。

(3) 提高扶持政策的针对性。及时组织对中小企业反映最集中、呼声最强烈的问题, 以及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解决办法, 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予以帮扶;定期对已出台扶持政策的适用性、落实情况进行调研, 及时修正, 提高政策有效性。

参考文献

[1]The report to the president by SBA——the small business economy for date year2006.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2007 (12) .

[2]董立:美国中小企业立法的特点及其借鉴[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3]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国外中小企业政策对比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4]熊飞、邱菀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2) .

[5]陈闻冠、史唯白:美英政府对创业投资的支持[J].财经界, 2007 (2) .

女性创业扶持政策 篇5

国家政策惠及亿万妇女

惠及亿万妇女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大妇女斐贝创业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出台的。据调查,2009年城镇近20%中小企业的女企业家融资渠道变窄;农村妇女发展生产严重缺乏资金;同时,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的应届高校女大学生及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女大学生人数呈逐年增加,学校毕业后21至29岁年龄段出现了14.4%的失业妇女。

这项政策有别于以往妇联组织实施的妇女小额信贷,在贷款额度、贷款覆盖等方面给予妇女特殊支持。如,以前妇女单笔贷款资金一般都在1万元以内,这次将妇女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8万元,合伙经营的人均提高至10万元,额度明显增加;政策覆盖面由城镇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拓展至农村妇女。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广大城乡妇女而言,有利于解决创业初期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是帮助妇女实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是让妇女群众真正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民心工程。对于妇联组织而言,妇女斐贝创业就业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项目的实施、贷款的发放大大增强了妇女对妇联的认同感、信任感,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项目实施亮点纷呈

“截止到6月21日,我们乡已经办理了477户,给斐贝创业妇女贷款额度达到了2000多万元。区政府采取了妇女小额贷款„一门式‟服务,把妇联、劳动局、区担保机构、区农村信用社几家单位集中在一起办公,使得贷款办理手续更加简便高效。”甘肃武威凉州区古城镇副镇长李秀梅如是说。就在凉州区政务大厅四楼,一块“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集中办理中心”的牌子挂在那里,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为一批又一批申报了小额担保贷款的妇女们办理贷款。

政策实施以来,妇联组织认真做好妇女的贷前宣传、贷中审查、贷后服务等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坚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注重服务,力求实效,工作得到了党政的高度重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妇女群众的欢迎拥护,各地形成了工作亮点和特色。

在担保方式上,云南省推出了“贷免扶补”的小额贷款工作模式,政府出资2亿元统一提供担保、免除妇女的反担保;宁夏放宽了反担保条件,可以以个人财产担保,也可以由村民联保,还可由乡、村干部担保,方便了妇女贷款,有利于实现应贷尽贷;江西省规定,确实难以落实反担保措施的,可采取女企业家会员“联合反担保”的方式担保;在信用社区中实现免担保,扩大了政策受益面。

在奖补制度上,陕西省规定,当年完成小额担保贷款应回收任务达到90%以上的妇联组织,按照当年贷款回收总额的2%予以奖励;广东省规定,对基础扎实、贷款管理工作尽职、小额担保贷款推荐贷款回收率达到93%以上的妇联组织,按照当年新推荐贷款额度的1%以内安排奖励资金。

战略新兴产业相关扶持政策 篇6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一)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瓶颈制约,政府适当给予扶持和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二)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明确的重大工程、重点发展方向,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资金,综合扶持,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和区域集聚发展,鼓励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区别对象,创新方式。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及阶段性特征,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阶段、不同问题,创新体制机制和支持方式,并做好与其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

(一)支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计划。采取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参股,共同发起设立或增资现有创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且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发展。

(二)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选择受关键技术严重制约,关联性、基础性、公益性强的产业或技术,支持行业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加强产学研联合攻关、新一代技术储备、专利池集聚等,推动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构建技术创新联盟,提高协同创新能力,带动全产业链发展。

(三)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针对行业或技术领域特点,依托产业链优势单位联合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及投资者,建立涵盖全产业链的开放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四)支持区域集聚发展。选择技术路径清晰、产业发展方向明确、相关配套不完整或市场需求不足的产业或技术,支持地方政府加强资源统筹配置,引导上、中、下游相关产业自主跟进,推动创新要素向区域特色产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五)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决定》和《规划》要求,以及行业或产业发展需要确定的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工作。

专项资金支持方式:

(一)专项资金一般采取拨款补助、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等支持方式,并根据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进行适当调整。

(二)参股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的管理程序、资金拨付等按照《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参股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668号)执行。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府发〔2012〕72号) 由“上海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更名而来。本办法有效期至2017年6月30日。

项目推进部门分工如下:

(一)属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民用航空、云计算、物联网、下一代网络(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新型显示、智能电网、新能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及汽车电子、卫星导航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为推进部门。

(二)属于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科委为推进部门。

(三)属于电子商务与新型贸易现代化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商务委为推进部门。

(四)属于高技术服务业专项工程的项目,由市发展改革委为推进部门。

(五)属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项目,参照原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分工,由相关部门为推进部门。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范围符合《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技术指导目录》及相关专项工程指南,并可按本市有关规定用于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这些项目按其性质、投资规模,分为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配套项目等。

重点项目原则上属于《关于本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明确的专项工程领域,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2亿元。其中,生物产业领域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1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8000万元。

(二)新增投资不低于总投资的80%。

(三)资本金不低于总投资的30%。

(四)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实施,已完成项目立项程序,且已落实土地、规划、环评、资金等实施条件。

(五)项目单位拥有项目实施必需的自主知识产权。

重大项目是指在满足重点项目支持条件(第一款除外)的基础上,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一)生物产业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1亿元(含1亿元),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8000万元(含8000万元),其他领域的项目总投资高于2亿元(含2亿元)。

(二)市委、市政府明确的其他项目。

配套项目是指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国家给予资金支持并需要本市配套的项目。

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或其组合方式,重点用于设备购置等项目建设支出,以及新产品研究设计费等符合国家规定的研发费用支出。

重点项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新增投资的10%,对其中的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资的30%,且支持金额均不高于2000万元。对需超过上述规定比例或支持金额上限的项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并报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重大项目的支持比例一般不超过新增投资的10%,对其中的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支持比例不高于新增投资的30%,且支持金额不高于1亿元。对需超过上述规定比例或支持金额上限的项目,另行上报市政府同意后确定。

优先支持本市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申报国家有关政策、资金扶持。配套项目的支持比例,原则上按国家有关部委的要求及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管理。项目推进部门每年9月底前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并编制专项工程实施计划和专项工程指南。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点,结合市级财力,统筹平衡专项资金需求,研究提出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资金使用计划,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市财政局根据审定的专项工程实施方案和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将专项资金安排纳入下一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并按程序报市政府审定。

(上海中小企业风险管理研究所金斌、姜怡供稿)

中国需落实宽带扶持政策 篇7

部委发文要求提升高带宽产品覆盖率

《意见》明确了2013年目标: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 新增WLAN接入点130万个;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超过2500万户, 新增3G用户1亿户, 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8万个等。《意见》还要求2013年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将超过70%。

除了上述《意见》外, 工信部、住建部近日还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突出强调, 光纤入户标准必须强制执行, 凸显高层着力打破宽带最后一公里垄断的决心。工信部、住建部向全国通管局、建设厅下达“任务”:4月1日起, 执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今年的两项《规范》除了新增对光纤到户的要求之外, 尤其突出“强制性规范”的执行要求。

尽管政策层近期不断下发宽带建设相关指导文件, 但宽带中国策略仍迟迟未落地。值得欣喜的是, 宽带产业各方都在奋力前行。首先, 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宽带建设, 四川、重庆、内蒙、江苏、广东等省市都推出了宽带中国2013专项行动的意见, 统筹地方宽带发展。其次, 作为主力军的运营商近在宽带网络建设上的投入也是逐年增长:2012年中国电信用于宽带网络的投资近400亿元, 中国联通最近三年在宽带网络上累计投资近600亿元, 中国移动也加强对固定宽带的战略投资和资源储备, 2012年传输网络资本开支计划达到343亿元。

提升宽带发展质量已获关注

《意见》强调了今年宽带发展4M以上宽带覆盖率的目标, 这说明在“假宽带”新闻频繁曝光, 宽带资费及服务水平频繁遭遇舆论诟病的背景下, 宽带发展质量的提升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关注。有数据显示, 截至2012年10月底, 使用4M及以上宽带产品的用户比例达到61%, 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4074万户, 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1800万户, 单位带宽资费水平比2011年年底下降25%,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均超过计划进度。

今年各电信运营商纷纷推出宽带提速计划, 中国电信已展开100M宽带提速工程, 为用户提供高达100M的宽带接入服务。2月, 北京电信宣布首批家庭宽带免费提速工程已全部完成, 提

速后北京电信家庭宽带速率全部达到2M及以上。4月, 广东电信发布宽带提速三大通道, 所有广东用户即日起可以享受每月5小时的免费提速体验, 最高网速达100M。福建提出, 到“十二五”末将实现城市地区宽带网络全部光纤化, 100M以上光纤入户, 农村20M覆盖率达到100%;江苏省到2015年, 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光缆, 普遍提供8M的带宽;江西省到2015年, 实现光纤到行政村, 20户以上的自然村100%通宽带。中国联通方面, 从2月起, 北京联通开始全网宽带免费提速, 用户宽带速率将至少提升一档。在全国其他地区, 中国联通下属的各个分公司也纷纷展开了宽带提速工程。此外,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完成了100G的互联带宽扩容。

而民资在宽带市场的拓展也不遗余力, 近日运营长城宽带、宽带通两个品牌宽带接入业务的民资企业—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 在京沪两地举办了旗下长城宽带、宽带通品牌百兆宽带的发布会, 正式开通50M、100M宽带接入服务, 成为国内率先推出百兆宽带业务的民营宽带运营商。但从宽带产业的发展来看, 提升网络速度, 确保网络质量稳定仅仅是第一步, 如何为用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则是关键。伴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出台, 运营商必须加快转型步伐, 方能适应用户的需求, 推动宽带产业发展。

宽带中国战略出台刻不容缓

轮番出台的《意见》、《规范》均表达出政策层对推进“宽带中国”策略的决心, 但以《意见》为例, 尚停留提目标、提要求的层面上, 具体操作实施方法表述较为含糊。而现今国内的宽带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 竞争乱象随处可见。作为宽带提速工程和宽带产业发展的主导者, 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 虽然运营商发展宽带是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但在很多地域更是承担普遍服务的义务, 长期靠运营商自身投入, 不仅不符合企业运作的规律, 也不利于缩小城乡、东西部的信息差距;另一方面,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业, 运营商成本压力日益加重, 在此背景下, 从2011年底开始的宽带提速工程, 即光纤接入“光进铜退”, 需要运营商投入更多, 且回报周期更长, 这不仅让运营商的资金负担加重, 而且引起了产业链其他环节的恶性反馈。而在运营商关于宽带提速工程的集采中, 已有多家设备供应商退出。“宽带中国”战略的出台已刻不容缓, 惟有如此, 方能理顺宽带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推动其快速发展, 从而充分发挥其在推动经济发展, 服务社会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

尽管政策层近期不断下发宽带建设相关指导文件, 但宽带中国策略仍迟迟未落地。值得欣喜的是, 宽带产业各方都在奋力前行。

从2月起, 北京联通开始全网宽带免费提速, 用户宽带速率将至少提升一档。在全国其他地区, 中国联通下属的各个分公司也纷纷展开了宽带提速工程。此外,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完成了100G的互联带宽扩容。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篇8

加强政策引导

湖北省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政策。今年5月初, 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工作重点, 强化了政策扶持措施, 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加大扶持力度

自2005年以来, 湖北省级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预算科目”, 建立了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5年来, 省级专项用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资金达1.33亿元。省政府累计安排11亿元财政资金用于发展担保机构, 近两年又对市、州、县新增税收的增量予以返还, 要求返还部分的50%用于补充各地担保机构资本金。省政府2007年设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 每年安排1亿元, 其中半数以上用于支持重点产业集群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着力化解难点

湖北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融资担保、创业辅导、技术创新等为突破口, 着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创业难、技术创新难等矛盾。

加强担保体系建设。连续7年召开全省银企合作促进会, 组织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 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今年银企合作会上, 各金融机构对1000多家企业承诺贷款182亿元。

推进创业基地建设。选择30个创业基地进行试点, 超额完成省市县各级建设200个创业基地的目标。全省各类创业基地396个, 在孵企业1.07万家, 创造就业岗位36万个, 基地内企业销售收入1931亿元, 上缴国家税金75亿元,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连续6年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 已成为湖北和周边省市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活动, 推动了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确立了48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

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 拓展服务领域, 探索服务路径, 主动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是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针对服务资源分散、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中小企业对专业服务“不会用、不敢用、用不起、用不好”等问题, 今年5月, 武汉市经信委创新服务方式, 成立“中小企业服务超市”, 集中和优化配置服务资源, 打造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服务超市”吸纳了银行、担保、小额贷款、券商、信用评级、财税代理、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培训、节能技术服务等39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驻。截至目前, 与“服务超市”服务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的企业达110家, 意向金额7500万元;促成合作项目10项, 总金额1630万元;举办系列公益服务活动21场, 有1000多家企业参加。

服务体系建设再接再厉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效应初探 篇9

目前, 全球经济复苏的基本态势已然确定, 我国经济已经率先在全球企稳回升,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初现端倪, 一批批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逐步走上正轨, 一些企业得到长足发展, 市场竞争力有所提高, 迈上了新的台阶。与此同时,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政府投资为核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基本完成使命, 为避免形成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投资的局面, 激励民间资本接过接力棒。作为民间投资的主要运行载体, 集中体现民营经济基本运转形式的中小企业, 其重要性进一步突出。

回顾中央和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 对重点扶持政策及时进行梳理, 分析政策实施效果, 总结成功经验, 探寻政策调整方向, 对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逐步加深, 大部分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受到比大企业更为严重的冲击, 经受着更为严峻的考验。一是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 所能调动的资源有限, 容易陷入困境;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自有技术和自主品牌, 主要依靠低成本策略参与市场竞争, 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多针对特定市场, 对价格变动十分敏感, 难以应对剧烈的市场波动;三是围绕大企业配套的大量专业性中小企业缺乏做出相应调整的自主性;四是中小企业的劳动关系较为松散, 维持员工队伍稳定的能力较差;五是面对银根紧缩的宏观态势, 银行等金融机构快速回收资金以规避风险, 往往从中小企业做起。面对市场需求的急剧萎缩, 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固有特点充分暴露。

应当清醒地认识到,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并不仅仅是国际金融危机引起的, 也有企业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导致的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使积累下来的问题集中暴露出来。相关数据表明, 在国际金融危机明显波及我国企业之前, 2007年下半年停产、半停产和外迁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达2万户;到2008年6月底, 有6.7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为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总数 (42.3万个) 的15.8%。战略思路不清、经营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强、市场信用不高等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中小企业在利益受到损害, 发展空间遭遇“玻璃门”的同时, 自身的行为也在相当程度上变得扭曲, 企业行为短期化、投机化趋势日渐明显。

相对于大企业, 中小企业对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更为敏感, 其脆弱性、不稳定性、被动性更加突出。政府和社会不仅为应对当前困难采取了有效扶持措施, 也在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健康稳定的长期环境。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 各行业有不少中小企业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业绩逆势而上。人们发现, 这次危机过后, 已经有一大批竞争力得到增强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应对政策的重点

回顾中央和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 不断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是这些政策的鲜明特点, 充分突出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保增长、扩内需、促稳定”的方针政策把中小企业放在重要位置, 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成为应对危机政策的关键环节。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 中央审时度势, 果断调整宏观调控政策, 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 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 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指导和协调, 努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促进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提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包含了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重要内容。省市区政府也针对各地情况, 制定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 如广东省于2008年12月2日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2009年9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9]36号) , 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任务, 从8个方面全面、系统地提出了相关政策的配置方向和具体要求, 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了综合性或单项配套政策和实施意见, 由此形成了系统、全面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 为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创造了宽松环境。2010年5月13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0]13号) ,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 旨在完善有利于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 切实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力度不断加强的政策, 以全面营造与改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运营的社会环境为目的, 着力于稳定就业鼓励创业和缓解融资困难两个重点, 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较好地稳定了局面。

在稳定就业鼓励创业方面, 2008年12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部发[2008]117号) , 规定了“允许困难企业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阶段性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率”、“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助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项政策。2009年12月, 人社部发[2009]175号文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的要求, 部署相关政策延期, 再次强调重点要向困难中小企业倾斜。

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 国务院《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08]126号) 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的重要内容, 要求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 鼓励地方人民政府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 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 提高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财政部会同商务部于2009年8月颁发了《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各省市区政府也制定出台了针对性的政策, 例如, 北京市政府出台《关于金融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意见》, 大力推动企业进入主板、中小企业板公开发行股票融资, 推进一批自主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市场融资。同时强调要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创新,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专门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 建立中关村科技创业金融服务集团公司, 推进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银行机构试点工作。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力度较大的还有加快技术进步政策和开拓国内外市场政策。在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措施中, 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为缓解出口企业的压力,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2月5日发出通知, 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正是由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一揽子政策及时到位, 并不同程度地发挥作用, 大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困难, 使之大多数得以维持运营, 在微观经济运行上确保了国民经济较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侵扰。

国际金融危机深化了人们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国际金融危机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首先从中小企业得到反映, 而国民经济的恢复也始于中小企业的状况得到改善。中小企业不仅是市场主体, 而且是社会群体中具有经营功能的一种民生组织, 无论是否发生经济危机, 都应当扶持其发展。关注民生, 强调以人为本, 就必须着眼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既要着眼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 把为中小企业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形成常态的扶持、救助机制,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的、长期的工作任务。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初步效应

为了解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以2008年第4季度以来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主, 重点围绕国发[2009]36号文件, 于2010年5月在浙江省义乌市和余姚市、四川省德阳市召开企业座谈会, 并对82家制造业中小企业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直接访问了其中28家企业的业主或高层经营者, 试图从企业的角度对政策的初步效应进行分析, 为政策的调整提供思路和依据。

问卷调查显示, 2008年以来针对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对解决中小企业当前困难的综合效果得分为5分制的3.22, 处于中等水平, 说明受访中小企业普遍认同扶持政策的作用, 但是综合效果还没有达到企业所期待的高度。

在关于政策效果的九个分项调查中, 企业对技术进步和扩大企业投资的政策促进作用有积极感受, 政策效果评价最高。对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用工人数的政策效果评价最低, 但也处于中间值以上。 (参见图1) 从政策时机来看, 对2008年以来中小企业扶持政策, 有75%的企业认为出台及时, 13%的企业认为非常及时, 仅有12%的企业认为不及时。从政策力度来看, 受访企业中有51%的企业认为力度适中, 43%的企业认为力度不够, 另有4%的企业认为力度严重不足。值得注意的是, 企业认为政策完全落实的为4%, 基本落实的为48%, 部分落实的为33%, 表明企业对36号文件落实的高度肯定, 同时, 还有少数受访企业感到相关政策的落实程度不够, 使效果打了折扣 (参见图2) 。

以半年为考察期, 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年底, 受调查企业中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从19%下降到7%, 而处于正常生产状态的企业从77%增长到88%, 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明显逐步好转。

关于国发[2009]36号文件的8项措施, 60%的企业认为其中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的措施对企业应对危机作用最大, 表明融资困难当前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瓶颈。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选择了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显示中小企业比较看重外部环境, 对改善生存和发展环境抱有较高的期望。近50%的企业选择了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说明企业得到财税政策的支持。40%的企业选择了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选择比例在30%以上的选项还有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和改进对企业的服务 (参见图3) 。

受访企业对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建设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在“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当前最重要的事”的多选项中, 有近半数企业提出希望制定出台政府采购中小企业产品的办法, 44%的中小企业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是修订《劳动合同法》, 40%的企业要求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法》, 33%的企业希望制定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和法规 (参见图4) 。在访谈中, 一些企业家和经营者质疑《劳动合同法》若干细节, 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又不利于企业的有效管理, 有违规范劳动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立法初衷。

问卷调查表明, 企业家认为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缺少资金和缺乏人才。有近70%企业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 55%的企业受到人才问题的困扰。另外, 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税收和社会负担过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认为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也接近三分之一 (参见图5) 。

从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政策效果来看, 受访企业中有42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自己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了更多的信贷支持, 占总数56%。受访企业认为制约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是融资手续复杂 (63.3%) , 其次是融资渠道少 (44%) 、融资门槛高 (40%) 和融资成本高 (38.7%) (参见图6) 。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有44%的受访企业不同程度地享受过“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政策待遇, 有29家企业 (38.7%) 曾得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后对企业不合理收费有所减少的企业有29家, 占受访企业的38.7%, 而认为没有减少的企业有31家, 占41.3%。近三年来, 有30家企业遇到被提前征税或摊派税款的情况, 占40%。这些情况表明, 财税政策的贯彻落实不甚理想。

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首先是缺乏相关信息, 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 (61.3%) , 其次是缺少技术来源, 没有获得技术的渠道 (50.7%) , 第三才是融资困难, 研发投入资金不足 (30.7%) 。这表明阻碍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最重要问题在于技术的商品化、市场化路径不通畅, 而不是资金投入。选择比重较高的其他主要因素还有:企业行为的短期化、投机化 (26.7%) , 受不成熟市场干扰, 机会不公平侵蚀技术投入 (26.7%) , 宏观调控太频繁, 对政策走势难判断 (26.7%) 等 (参见图7) 。受访企业中只有11家 (14.7%) 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得到过政府资金的支持。企业认为申请政府资金的主要障碍见图8。

在开拓市场方面, 56%的受访企业认为制约中小企业开拓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企业外部环境恶劣, 29.3%的企业认为是企业内部能力不足。外部环境对企业开拓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大企业不公平竞争 (40%) 和中小企业间恶性竞争 (32%) (参见图9) 。在内部能力方面, 对企业开拓市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缺少自有品牌 (56%) , 其次是缺乏销售渠道 (33.3%) 和没有营销战略 (33.3%) (参见图10) 。

在“最需要哪些社会服务和服务公共设施”的多选项中, 企业认为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产品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40%) 、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36%) 、人才交流服务平台 (25%) 、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23%) 和业务培训服务平台 (23%) 等 (参见图11) 。

问卷最后对行业协 (商) 会的作用进行了调查。受访中小企业中有60%加入了各类行业协 (商) 会, 但认为行业协 (商) 会的作用正在增强的只有37.3%, 低于认为其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的比例40%。企业们较为普遍认可的行业协 (商) 会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信息交流、政策咨询和行业分析 (参见图12) 。

基本评价和主要问题

问卷调查和座谈的初步分析表明, 中小企业普遍感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中央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确实对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改善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得以在这些政策措施的支持下经过自身努力渡过难关, 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同时, 中小企业对政策措施的力度和针对性普遍感到不足, 对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不太满意, 认为政策效应并没有能够完全释放出来。此外, 对政策的深入宣传、讲解还远不够,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甚至不清楚有哪些相关的政策。总体而言, 中小企业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更大, 因而对其发展环境更为关注。政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导向作用是明显的, 中小企业对政府的政策走向相当敏感, 对政府扶持政策有着较高的预期, 尤其是对进一步缓解融资困难和出台更为差异化的财税政策提出了强烈要求。

总体上看,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政策的长期性、协调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此外, 需要深入研究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机制, 极少数人利用扶持政策实施中的漏洞谋取私利的现象值得警惕。

密集出台的扶持政策不仅必要而及时, 并且已经发挥了较好的效应, 多数中小企业因此受益。同时, 中小企业普遍担心这些政策是特殊时期的应急措施, 经济态势好转后相关政策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动。企业政策的摇摆增加了企业长期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影响企业家的预期和企业持续增长的动力, 进一步导致企业关注短期获利, 而不注重夯实技术和管理基础、塑造自有品牌的长期投入, 忽视培育着眼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处理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应急与常态、近期与长远的关系, 保持政策的长期性、稳定性, 形成政策的长效机制, 使企业家和投资者有长远的信心和预期, 应当成为今后政策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

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多层次完整体系, 需要多个方面相关政策的相互协调、配套, 以及相关法规与政策之间的相互配合, 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应。目前密集出台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虽然已经面面俱到、无所不包, 但由于政出多门, 政策的协调性还远远不够, 甚至出现涉及多部门的一些政策相互矛盾, 涉及本部门的一些政策前后相悖的情况。民间投资与中小企业关系密切, 民间投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相关政策分别出台实施, 体现了政策对基本相同的事物从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强调, 但也因此产生了交叉重复, 也随之带来实施公平和效率的问题。

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的针对性。在这方面, 目前最为紧急、最为重要的事是调整和细化中小企业的划型标准, 增加微型企业。无论是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呼声, 还是从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采取差别性的企业财税优惠和征收方式是最为有效的扶持措施, 实施前提是有细化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此外, 从产业的层面细化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也是提高政策针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国外经验表明,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组织方式, 由中小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创新网络来实现更为有效,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要的重大关键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往往是由中小企业完成。因而,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设计实施中小企业扶持政策至关重要。

中欧企业转型税收扶持政策比较 篇10

一、欧盟企业转型的税收措施

欧盟各国经历工业革命几百年, 深知政策环境对企业生存至关重要, 企业转型是“欧盟委员会企业政策”的重要课题之一。欧盟委员会通过调查表明, 欧盟500多万企业, 占欧洲企业总数的30%, 也就是150万, 会因为转型准备不足而消亡, 这将使630万个就业岗位处于危机之中。而中小企业在转型中的处境尤为艰难, 不当的法律、税收和金融环境给所有欧洲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针对这种情况, 欧盟政府从法律、财政和金融方面采取了改善中小企业转型的措施。以下就税收政策进行分析。

企业转型不应该有沉重的税收负担, 欧洲委员会的目的是确保税收制度不阻碍企业为转型作准备, 而且不造成企业为了支付税款而被迫出售。因此, 与转型有关的税收制度的明确目标是保护就业。一些成员国已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税收环境, 主要涉及遗赠税。减轻企业转型的税收负担的途径有:降低最高适用税率, 免税, 减税, 以及设置门限。税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馈赠和继承

欧盟一些国家最近已采用或准备采用为企业转型制订的负担较轻的税收制度。例如, 英联邦100%免除公司财产的遗产税。比利时的法兰德斯地区, 1996年企业转型过程中的遗产税已减至家族企业资产净值的3%, 税额基数根据雇员的人数而进行调整。1997年, 联邦比利时政府同意通过将企业馈赠税减至3%的法律草案, 条件是企业转让给家族成员之一, 此成员必须继续经营这个企业5年以上。德国遗产税可以分10年免息分期付款。西班牙现在很大程度上对家族内企业转型的遗产税进行了减免。近来为了保证企业及家族有价证券的顺利转让, 对遗赠税法第20条进行了修改。当企业或有价证券转让给死者的配偶或后代时, 遗产税减免税额基数的95%。公司有价证券的转让有特定的要求, 例如个人必须持有公司财产的15%, 以及参与公司的管理。而且, 要求受让人保持所得物10年。如果馈赠者65岁以上, 或者永久丧失工作能力, 且不再从公司获得收入, 那么同样的减免措施也应用于馈赠税。法国1996年4月通过对企业转型免费减税来减轻馈赠税。如果馈赠者65岁以下, 馈赠税减免就从25%提高到35%;馈赠者65到75岁之间, 减免从15%提高到25%。

(二) 出售给第三方

关于出售给第三方的企业转型, 许多成员国已采取资本增益税减免措施。爱尔兰和英联邦已引入企业销售收益对后继企业的二次投资的税收减免措施。企业销售收益投资到新的有限公司时, 这项税收减免措施同样有效。奥地利、比利时、德国、爱尔兰、荷兰等国对企业主达到一定年龄时采取税收减免政策 (退休减免) 。在德国, 55岁以上的企业主可以获得6万德国马克的税收减免。资本增益超过30万德国马克时, 这种减免会更多, 资本增益达36万德国马克时, 税额减至零。如果销售成绩超过15000万德国马克, 适用税率只有普通税率的50%。爱尔兰自从1995年颁布金融法案以来, 55岁以上且经营企业达10年的小企业主可以退休, 并将家族企业转让给任何人, 而不用对售价的前25万英磅承担资本增益税。在英联邦, 近来也扩展了资本增益税退休减免, 企业主转让企业及享受退休减免的年龄已从55岁降至50岁。当“全职投资者”处置他的全部或部分企业或贸易公司时, 对于应课税的增益享有很大程度的免税优惠。如果资产增益在25万英镑以下, 增益税全免, 25万至100万英镑, 免50%。在奥地利, 1996年颁布的法律减轻了企业转让给第三方时的税收负担。现在如果企业创立7年以上。则出售企业的利润可以延续3年。如果出售人死了。不能工作或60岁以上退休, 就对资本增益以一半的税率课税。在法国, 80%这样的转让免税, 或者只以5%的税率课税。

(三) 出售给雇员

企业转让给雇员是一种保留此企业提供的就业, 以及维持企业现有的机制和专业技术的一种方法。但是, 出售企业给雇员的税收负担可能成为转让过程中的障碍。在法国, 这样的转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印花税。在英联邦, 把股份转让给雇员有多种税收减免, 例如通过运用信托的方式。

二、我国对企业转型的财税支持措施

金融危机以来, 国家和一些省份已经多次发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扶持政策,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六项措施再次为各省发展中小企业奠定了政策基础。下面以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广东省来说明, 广东省于2008年12月推出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

(一) 加大中小企业财政支持力度

2009年安排22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是一次性新增10亿元中小企业专项资金, 重点扶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贷款贴息或补助, 奖励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成绩显著的担保机构, 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各地级以上市根据实际情况设立配套资金, 充分发挥省、市联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二是省政府注资10亿元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 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再担保业务。三是安排2亿元扩大出口专项资金, 用于扩大对一般贸易出口、企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的商品出口退税征退差额资助。

(二)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对省扶持企业发展各项专项资金编制滚动预算, 通过调整支出结构和扶持方式等, 在2008-2009年集中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2009-2012年省财政安排的装备制造业、中小企业专项等资金也提前于2008-2009年预安排,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2009-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的15亿元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专项资金共60亿元, 在2009年集中使用, 主要用于加快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 完善园区各项基础配套设施, 为中小企业转移发展打造良好的发展载体和平台。2008-2012年省财政每年安排的5亿元产业转移奖励资金共25亿元编制滚动预算, 集中在2008-2010年使用, 用于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珠三角企业转移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项目, 属于园区主导产业并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的给予固定资产投资奖励。

(三) 落实国家税费优惠政策

切实落实好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8项税收优惠政策, 对国家最近出台的增值税转型、提高出口退税率、暂停加工贸易保证金台账“实转”、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等新的优惠政策, 要通过制订高效快速简便的操作办法, 尽快落实到企业。研究充分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出台对特殊行业、特殊困难企业的扶持措施。

三、中欧企业转型税收扶持政策比较与启示

由于我国与欧盟国家在文化传统、历史沿袭、思想意识、经济体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而在企业转型政策的形成演变及其现实运用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 中欧企业转型税收扶持政策比较分析

通过和欧盟国家企业转型税收政策的比较看出, 我国企业转型政策在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

1. 企业转型政策的理论基础十分薄弱。

二战以来, 欧盟国家普遍开始重视企业转型理论研究, 至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转型理论体系, 从而为制定正确的企业转型政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我国,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思想上、体制上的束缚, 使我国企业转型理论的研究发展极为缓慢, 直至现在也未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转型理论体系。

2. 运用企业转型政策起步较晚、缺乏经验。

欧盟国家企业转型政策初步形成于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 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企业转型政策调控体系。我国只是在2008年遇到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才开始重视运用企业转型政策, 在企业转型政策的实践经验、调控手段、调控方式上都显得很不成熟。

3. 企业转型政策调控手段行政化、调控方式临时化。

欧盟国家在企业转型调控中主要采取相应的税收措施来改善企业的税收环境, 主要涉及遗赠税。减轻企业转型的税收负担的途径有:降低最高适用税率, 免税, 减税, 以及设置门限等多种政策工具, 在实践中依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情况, 相机抉择, 灵活运用, 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国企业转型政策的调控手段则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专款支持, 没有形成相应的企业转型税收政策, 缺乏调控企业转型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4. 缺乏适合企业转型政策发挥作用的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任何政策都要在一定的体制环境下才能发挥作用。欧盟国家由于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可以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的行为。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 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尚不完善, 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各种间接调控手段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 欧盟企业转型税收扶持政策的启示

虽然我国同欧盟国家社会制度不同, 但市场经济的环境、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并无本质的区别, 从我国企业转型政策与欧盟国家企业转型政策的对比分析中, 得出以下的深刻启示:

1. 高度重视企业转型理论研究。

理论是政策制定的基础, 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 就难以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欧盟国家正是因为有了完备的消费理论体系的支持, 才能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消费政策。因此, 必须改变对企业转型理论研究重视不够的现象, 加大企业转型研究、宣传和引导力度, 形成全社会重视企业转型、关心企业转型的良好氛围, 培养专门人才, 尽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转型理论体系。

2. 尽快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转型政策调控体系。

我国当前的企业转型政策都是短期性、临时性的政策, 不能确保消费需求的长期稳定增长。必须从“一时一策”和“一事一策”的临时性措施向长期稳定的企业转型政策转变, 在实践中逐步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转型政策调控体系。

3. 尽快建立企业转型的税收政策。

欧盟企业转型的税收支持主要表现在遗赠税、退休减免、企业转让给第三方或雇员时的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目前还没有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执行不同的税收政策。但对于那些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小企业, 我国政府同样应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纠纷可能比创立之初更多, 负担较轻的税收政策有利于企业的顺利转型, 例如依据企业的利润额度设置不同的税率, 利润额较小的企业税率也较低, 对那些正在转换的利润很低的企业则不要求缴纳利润税。同时对那些利润额高达某一数目的转型企业实行减税的优惠政策, 以鼓励企业的二次创业。目前对我国企业转型的税收支持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项目, 进行费改税, 如借鉴有的地区所采用的“一道费”做法, 杜绝各部门对企业的乱收费现象。

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国内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生存和发展的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许多外向型企业已面临“要么转型, 要么破产”的选择。实行战略转型的确是明智的选择。基于这种状况, 本文分析了欧盟国家企业转型税收扶持政策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企业转型财税扶持政策, 通过分析比较找差距, 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转型,税收,政策,比较

参考文献

〔1〕周长城, 杨敏.欧盟对中小企业转型的政策支持〔J〕.经济评论, 2002 (2) .

〔2〕粤府〔2008〕10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S〕.

〔3〕粤府办〔2009〕3号.广东省支持港澳台资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S〕.

〔4〕财关税〔2009〕48号.财政部关于来料加工装配厂转型为法人企业进口设备税收问题的通知〔S〕.

〔5〕张秉福.国外中小企业税收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 2006 (10) .

强化政策扶持 采取超常措施 篇11

健康畜禽养殖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建设,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是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要措施。对此长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小区建设作为畜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由于市里的扶持政策到位,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养殖户和社会力量投入小区建设的积极性,小区建设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水泥窑协同烧垃圾亟需政策扶持 篇12

水泥窑协同烧垃圾我国水泥工业已探索研究试验了10余年, 至今已有近20条生产线实现了生产示范, 正常运行了2~5年。新制订实施了有关排放和水泥质量方面的国家标准四项、设计规范两项、取样及分析方法等两项。几家龙头水泥企业“赔本赚吆喝”地坚持实践生产了多年, 就是要证明其可行性、适用性与优越性。至今这些都已经通过了充分的实践验证。事实应该可以解除疑虑, 胜过雄辩。

所谓水泥窑烧垃圾对污染物排放、水泥质量和窑操作的影响等问题, 到底如何?水泥企业自己最清楚, 依靠多次国际第三方实测数据说话才最有发言权。实践表明, 水泥窑烧一定量的垃圾不会危及环境安全, 比垃圾焚烧炉发电更安全更经济, 没有二次污染, 没有二恶英隐患, 更不会影响水泥质量及其使用性能与环境安全。

水泥窑烧垃圾是解决“垃圾围城”的辅助手段, 不可能“喧宾夺主”影响垃圾发电产业正常科学的发展。2013年我国垃圾发电业烧垃圾4 000万t, 占全国城镇垃圾产出总量25%, 而水泥窑烧垃圾总计仅180万t, 两者严重失衡, 主辅比例太过偏颇, 理应纠正。当然, 要求全国各地的环境卫生局“忍痛”拿出一些垃圾给水泥窑烧, 对其垄断性的利益链必将有所有冲击, 此乃阻力之根源。不过, 这种冲击对全社会的环保和资源配置优化来说, 是不是一件应该做的好事, 有待相关部门明察权衡定夺。 (摘自中国建材数字报网)

上一篇:教学服务型下一篇:直播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