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医师(通用10篇)
助理医师 篇1
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2013年的现状并预测2020年的数量,为制定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法、人力/人口比值法、人力/床位比值法、卫生服务需求法等4种方法对2020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进行预测。结果 :2013年,上海市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0人,时间序列法测算结果为66 794人(2.52人/千人口);人力/人口比值法测算结果为66 253人(2.50人/千人口);人力/床位比值法测算结果为66 378人(2.50人/千人口);卫生服务需求法测算结果为67 964至77 588人(2.56~2.93人/千人口)。结论:2020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的预测区间为66 253至77 588人(2.50~2.93人/千人口)。4种预测方法各有利弊,在规划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关键词:执业(助理)医师,现状,预测,上海市
执业(助理)医师作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其规模必须与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1]。在全面分析执业(助理)医师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预测,有利于促进其合理配置,提高卫生投资效果[2]。本研究拟运用时间序列法、人力/人口比值法、人力/床位比值法、卫生服务需求法4 种方法对上海市2020 年的执业(助理)医师需要量进行预测,为制定“十三五”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现状相关数据和上海市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统计结果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提供。预测方法中相关参数设置来源于相关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时间序列法
将执业(助理)医师的历年数量看作依赖于时间t的一组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单个序列值具有不确定性,但整个序列的变化却有一定规律,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通过对该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时间序列的结构与特征,达到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3]。
1.2.2人力/人口比值法
根据目标年份的人口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比值,得出目标年份执业(助理)医师数:
1.2.3人力/床位比值法
借鉴人力/人口比值法的思路根据目标年的床位数和目标年床护比、医护比计算得到目标年份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需要量:
进一步根据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构成比得出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其中,公式2中的床位数采取如下测算路径:
1.2.4卫生服务需求法
该方法又称健康需求法,是建立在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上,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服务需求量,考虑到未来一定时期内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计算出未来的服务需求量,再推算出卫生人力需求量[5]。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公式6 中的26 是固定参数,指一年中有52周,即26 个2 周;公式7 中的K是调整系数,指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比例。
本研究考虑到人口结构、潜在需求释放等均会对卫生服务需求带来变化,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上海老龄化的程度及外地、外籍人口就医等情况。
1.3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Eviews 6.0 软件实现时间序列预测,利用Excel 2013实现其他预测方法及一般统计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执业(助理)医师现状
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共有58 070 人,其中,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占95.82%。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0 人,已经达到上海市卫生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25~2.3 人),但是距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20 年的目标值2.50 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变化趋势来看,从2003 年至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图1)。
2.2 时间序列法预测结果
2003—2013年上海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的数据,经平稳化处理(取自然对数后进行一阶差分)后,建立了随机时间序列模型ARIMA(2,1,0)。经检验,参数显著(P<0.05),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649 8,残差为白噪声序列(P>0.05),模型相对较优(AIC=-5.458 160,SC=-5.428 370)。
运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到2020 年按照自然增长趋势上海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将达到66 794 人(2.52人/千人口)(图1)。
2.3 人力/人口比值法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将达到2 650.10万[7],根据规划纲要中2020 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 人的要求,计算得到2020 年上海执业(助理)医师数需66 253人(2.50人/千人口)。
2.4 人力/床位比值法预测结果
根据规划纲要,2020 年千人口床位数为6 张,按照2 650.10 万的预测人口数,2020 年上海市床位数将为159 006 张,同样按照规划纲要中1∶0.6 的床护比,推算出护士数95 404 人,进而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 年—2020 年)》中规定的医护比1∶1.5,推算出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为63 603 人,最后根据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的构成比95.82%,推算出2020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66 378 人(2.50人/ 千人口)。
2.5 卫生服务需求法预测结果
若仅考虑满足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常住人口的实际就医需求,预测2020年上海市需执业(助理)医师数为67 964 人(2.56 人/ 千人口);若考虑居民潜在的需求完全释放,根据应就诊未就诊率(3.72%)、应住院未住院比例(13.10%)等,预测需执业(助理)医师71 866 人(2.71 人/ 千人口);进一步考虑外地人口就医需求,根据外地门诊、外地住院病人比例[8],预测需执业(助理)医师76 895 人(2.90 人/ 千人口);若再考虑外籍就医需求[9],至少需要执业(助理)医师77 588人(2.93人/千人口)。
4 种方法主要的参数设定及依据详见表1。综合以上4 种方法的结果,2020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的预测区间为66 253 至77 588 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在2.50~2.93人。
注:专家来自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事、医改等相关处室
3 讨论
从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与国家规划目标的比较来看,还是存在数量不够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预测分析,为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四种预测方法各有利弊。前三种方法相对简单直接,但考虑的影响因素有限。时间序列法仅考虑了执业(助理)医师数受过去观测值影响的情况,未能引入更多的影响因素[10];人力/ 人口比值法和人力/ 床位比值法仅考虑满足上海市常住人口或床位数的配置要求,未能回答该配置水平能否满足社会需求[11]。
卫生服务需求法综合考虑到了病患需求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以及供方效率,相对较为理想[12]。本研究在该方法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城市定位进一步考虑了人口老龄化,潜在需求释放,外地、外籍病人的情况。相对于前三种仅考虑单一因素的方法,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更能从需求的角度,为上海市的执业(助理)医师配置提供依据。但是,该方法亦有待完善,例如,医师的工作量等部分参数的设定以现状为依据,对于预测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需求释放、外地和外籍病人的比例等参数的设定需考虑一定的弹性。
当然,由于影响卫生人力的因素众多,包括公共政策的出台、医疗薪酬价值体系、疾病的特征等[13]。上述预测结果只能作为卫生人力规划的参考,在考虑上海市2020 年执业(助理)医师数配置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合理、更科学。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本文链接]http://doi.org/10.13688/j.cnki.chr.2016.15254
助理医师 篇2
考试的助记歌谣,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细胞膜,双层脂,单扩脂溶气分子
非脂易化载体道,主动钠泵出入胞
二十氨基酸八必需
色苯蛋,亮异亮,赖缬苏
必需脂肪酸亚麻油
坏死核缩核碎核溶
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
苯巴比妥林米酮
小发作,乙琥胺
微生物,分三种
非细胞原核真核成。
原核无仁无膜相
真菌真核构全上
细菌球杆螺
壁内才是膜
二毛荚芽合
噬菌体,是病毒,专门感染微生物
外霉素与内霉素阳外阴内
外为蛋白质,内为胞壁脂多糖
菌死释放
阿托品化看扩瞳
唇干舌燥面转红
心率增快罗音失
到此用药减或停
左心衰
端坐位,腿下垂
吸氧打吗啡
快强心,速利尿
茶碱扩管药
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
[H+],PCO2,温度,2、3DPG升高,
均使氧离曲线右移。
微循环的特点:
低、慢、大、变;
影响静脉回流因素:
血量、体位、三泵(心、呼吸、骨骼肌);
激素的一般特征:
无管、有靶、量少、效高;
糖皮质激素对代谢作用:
升糖、解蛋、移脂;
醛固酮的`生理作用:
保钠、保水、排钾等等。
植物性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
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
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
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
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生物化学
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第一种较为顺口)
1.“一两色素本来淡些”(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2.“写一本胆量色素来”(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
3.鸡旦酥,晾(亮)一晾(异亮),本色赖。
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生酮+生糖兼生酮=“一两色素本来老”(异亮氨酸、亮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其中生酮氨基酸为“亮赖”;除了这7个氨基酸外,其余均为生糖氨基酸。
酸性氨基酸:
天谷酸--天上的谷子很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碱性氨基酸:
赖精组--没什么好解释的,(Lys、Arg、His)。
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处有最大吸收峰
色老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顺序一定要记清,色酪苯丙,今年西医考题-19。
一碳单位的来源
肝胆阻塞死--很好理解,(甘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丝氨酸)。
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
按事物发生的条件、发展、结果分层次记忆:
1.“竞争”需要双方--底物与抑制剂之间;
2.为什么能发生“竞争”--二者结构相似;
3.“竞争的焦点”--酶的活性中心;
4.“抑制剂占据酶活性中心”--酶活性受抑。
糖醛酸,合成维生素C的酶
古龙唐僧(的)内子(爱)养画眉(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
内科学
新旧血压单位换算
血压mmHg,加倍再加倍,
除3再除10,即得kpa值。
例如:收缩压120mmHg加倍为240,再加倍为480,除以3得160,再除以10,即16kpa;反之,血压kpa乘10再乘3,减半再减半,可得mmHg值。
其实,不用那么麻烦,我们只要记住“7.5”这个数值即可,用不着记一长串糖葫芦。题目中若给出Kpa值,乘以7.5即可;反之,除以7.5就OK了。
助理医师 篇3
【关键词】 理论实践一体化;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41;R78
口腔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又包括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口腔检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术、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医德医风实例考核六部分。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等都是一些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主要口腔临床学科,同时也是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的重要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要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执业助理医师应试能力[1]。本文通过对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从学生评教结果和口腔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探讨其教学效果。
1.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将2010级124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按随机抽签的原则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62人),采用传统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即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开进行授课,另一组为实验组(62人),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授课,两组学生的授课总课时、主讲老师完全相同,学生的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等一般特征也无统计学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
1.1根据培养目标和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修订《口腔内科学》教学计划
将《口腔内科学》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牙体硬组织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和口腔粘膜病4个课题,每个课题6-8堂课,每堂课4学时,采用2+2理论+实际教学模式。
1.2构建并编制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
采用“课题化”教材结构,每个课题为一个学习单元:①“相关知识”部分,将本课题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够用为度,学以致用,努力使其脱离理论教材;②技能部分,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操作要领和难点,力求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3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条件,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
①利用仿头模和多媒体教学,改善模拟真实教学环境;②在附属医院口腔科设立校外实训场所,加强实践环境与岗位统一性.
1.4 适应职业岗位培养需要,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通过教师职业学习培训,强化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形成由具有高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双师素质”教师讲授机制,保障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5 规范考核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1) 当堂进行课程测评:
① 口试: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② 笔试:教师发给学生提前打印好的试卷,学生答完试卷后,当堂交试卷,教师批阅后马上讲解; ③ 现场操作技能测试 :随机抽取3-4名学生进行该次操作,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打分。
(2) 4次课题单元测试和期终总测试方式:考试题由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构成,随机组合汇于一张试题卡上共一百张卡。考试时,学生随意抽出一张,准备5 min,口头回答理论问题,接着进行实验操作,根据操作的全过程,教师当场评价考试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见表1):
为考察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 组织2010级124位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两种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项目包括:内容充实、重点、难点突出;富有启发性,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培养临床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评分标准参照湖南医药学院教务处制定的学生期末评教标准,每项满分20分,共100分。
3. 學生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见表2):
毕业后一年124人参加了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验组62人中实践技能考试通过52人,对照组62人中实践技能考试通过38人,理论考试实验组平均分数84.02 ±9.84,对照组平均分数74.95 ±11.22,实验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 <0.01).
4.讨 论
自国务院颁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就成为检验一个医学生能否迈入医疗卫生机构从事诊疗活动的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医学教学水平。每年有大量考生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实践技能及理论考核,每年技能考核通过率约70%,而理论考核通过率仅为20%-30%,考试合格率低[2]。这就要求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中深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医专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应试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本人通过对2010级我校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124位学生进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通过学生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估,学生普遍认为该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一些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和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指标。通过对两组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比较发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应试能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适应了口腔医学教育改革,将高职高专口腔内科学教学与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衔接起来,受到医学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青睐[4]。
参考文献
[1] 王江红,李建国,王县成.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16年发展与展望[J]. 医学教育管理,2015,01:84-89.
[2] 杨枝彩.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诊断学与内科学教学[J]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5):63-64.
[3] 韦焕能. 以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导向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J]. 广西教育,2014,42:42-45.[
助理医师 篇4
关键词: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 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目前,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和岗位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低等问题, 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1,2]。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生物化学内容的题目虽然不多, 但涉及面较广, 难度较大。因此,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目的。
1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1 加强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
在课程开课前组织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 钻研分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提炼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考点、内容, 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 做到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2 坚持集体备课及医院轮训, 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挑选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授课, 同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 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 形成教学梯队, 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储备了力量[3];同时每学年选派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轮训。通过轮训, 教师参与了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 能把岗位需求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加深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的理解, 能把考点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
1.3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学中把生物化学内容分成5 个模块: (1) 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 (2) 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各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 (3) 以组织细胞为中心阐述骨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4) 以疾病分类为中心介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特点等; (5) 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 强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通过不同模块开展教学, 突出生物化学知识与疾病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把日常教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岗位需求紧密衔接起来。
1.4 进一步优化理论课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 使其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实现无缝对接。例如, 在生物化学内容中涉及疾病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 可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这些内容也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 教师可采用精讲、讨论、病例分析、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 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采用病例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血清ALT、AST的活性可反映什么问题等。通过病例引导学生思考, 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与临床紧密联系, 在把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 可适当增加生物化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内容, 如最新科研、学术成果, 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论, 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激发学生的钻研欲望,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使学生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面对难题不胆怯。
1.5 实验教学中以疾病为中心设计综合实验
使学生能用生物化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疾病病因,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 (每组4~5 人) ,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观念;通过病例分析及总结, 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书写论文、实验报告等, 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开展跨学科综合实验, 以应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面广、出题灵活的特点。
1.6 改进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核中尝试把教材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建立配套题库, 题型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试, 提高理论与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使学生在模拟考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应试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 为今后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2 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在对我校2014 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后, 将其生物化学成绩与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2013 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 (两年的试卷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随机各抽取5 个班, 使其人数相当, 85 分及以上为优秀, 60~84 分为合格, 59 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2013 级与2014 级成绩 (含理论、实验成绩) 比较见表1。
经过比较, 2014 级学生生物化学考试成绩明显优于2013级 (P<0.05) 。
对被抽取的2014 级562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562 份, 收回有效问卷538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5.7%。调查显示, 对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很满意的学生有261 人, 占48.5%;满意的有249 人, 占46.3%;不太满意的有28 人, 占5.2%。说明该教学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基础上, 更有针对性地掌握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 增强了自信心,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前期为文科生, 理科知识储备不足, 对学习生物化学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 应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以达到预期目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反映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资格考试及今后的岗位需求合理开展教学。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期望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知识点, 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为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强化农村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几点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7) :59-60.
[2]韦焕能.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 2014 (11) :42-45.
[3]夏西超, 张冬, 张庆远, 等.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4) :50-51.
口腔助理医师报考 篇5
口腔助理医师不得从事的工作
1、不得单独出具医疗证明文书。
2、不得泄漏病员隐私、如实告知病情及治疗情况,充分尊重病员的知情同意权。重要事项的告知应由上级医师完成,征得上级医师意见后再进行告知义务。
3、不得利用工作之便索要、收受、变相收受病员及家属的红包、礼品等。
助理医师 篇6
1 开设临床综合课程面临的困难
(1) 教学内容多、范围广、课时少。 (2) “5+3”模式的学生接受过五年制医学教育[1], 而“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的学员接受过较系统的三年制专科医学教育, 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差异[2,3]。 (3) 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人员均未接受过系统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 多数是专科临床工作人员。 (4) 教学单位分布在全市7家医院, 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经验存在差异。
2 开设临床综合课程的具体方式及路径
2.1 顶层设计, 培训师资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及继续教育学院整体设计课程, 同时对参与授课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 部分教师还参加了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北京医学教育学会组织的多项师资培训。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培训资料以及教学大纲, 领会国家相关政策及卫生部颁发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 (试行) 》, 对全科医学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包括对服务内容、知识体系、临床思维等方面的认识有了提高[4]。
2.2 集体备课, 统一教案
通过培训与学习, 使承担教学任务的临床教师对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方法、课程实施、讲义编写、评价考核等方面有了初步认识。对于如何开展备课与统一教案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2.1选定教学内容
初步选定五年制本科医学生使用的教材为基础教材, 选定国内的相关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作为教学的基本参考资料, 目的是提供最新的观点、知识。以上述材料为基础并参照文献进一步修订编写讲义, 要求内容适合助理全科医生教学工作。选用相关指南既为了规范教师诊疗行为, 也为了给学生提供规范的临床操作步骤[4]。提供相关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资料的题目、来源 (期刊名称、年代、卷、期、页) , 以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以及使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利用科学文献。
2.2.2 确立讲义编写角度
讲义的编写要求围绕教学大纲, 在教学指导思想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强调培养全科思维, 授课教师在教案准备、教学过程以及临床带教过程中应紧紧围绕“全科”、“基层”、“双向转诊”展开教学活动, 应从临床实际工作的角度展开教学, 教会学生如何去“看病”, 并注意综合能力的培养, 同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以灌输知识为唯一要求。
2.2.3 所有课程集体备课
如何在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 使相同的标准在不同的临床教学机构中得到实施,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是联合教研室关注的重点。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开展大范围的集体备课, 目的是使各个教学单位的教学水平基本处于同一基点, 使临床综合课程的教学方式、指导思想得到落实。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 我们要求所有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均提供教学课件并相互评价以优中选优, 最后获取共用的教学课件。
3 教学效果的评价
3.1 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考试并对考试成绩做初步分析。试卷采用百分制, 内容涉及所有课程, 分数为每课时2~2.5分, 涉及内容均为要求掌握的内容。7家医院共120名学生参加考试, 考试时间、试卷相同。学生考试成绩汇总见表1。
由表1可见, 各教学单位的平均分数以及最高分相近, A单位和C单位因学生人数过少 (均为2人) 难以评价, 各单位的平均分数与总平均分接近。
各单位考试成绩汇总:90分及以上2人, 80~89分44人, 70~79分61人, 60~69分10人, 60分以下3人, 见图1。由图1可见, 学生成绩基本成正态分布, 以75~79分分数段的人数最多, 90分及以上与64分及以下的人数均较少。这说明试题难度对于所有考生来说差别不大, 各单位的教学水平基本相当。
3.2 教学医院反馈意见
教学课件基本体现了全科助理医师的教育思路, 多个教学单位集体备课这种形式应该保留, 以病例为引导的课程设计应继续坚持。建议教材编写内容应简洁、实用、条理性强, 突出基层需求。此外,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有更多互动。
3.3 学生反馈意见
94.2% (113/120) 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简单, 有7名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较难;所有学生均认为学习后的收获非常大或较大, 愿意接受该种教学方式。
4 体会
4.1 瞄准具体目标实施教学
抓住具体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基本落脚点, 强调课程设置的综合性, 教师必须重新整合知识内容。“3+2”助理全科医师两年规范化培训是在三年制专科医学教育后实施的培训计划, 其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专科生、本科生教学或进修医师培训、成人教育。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除了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外, 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培养目标实施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模式。
4.2 培训授课教师, 树立全科意识
教师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 但我国目前的全科医学授课教师基本来自各个专科, 既往的教学活动也是从专科角度展开的。因此, 专科医师在教授全科医学时, 需要转变观念, 树立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所以, 首都医科大学从课程实施开始就培训参与授课的所有教师, 通过培训以及教师的自我学习, 使教师对全科医学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4.3 集体备课, 保障教学质量
为保证教学效果的统一性开展的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不同教学单位、不同教师之间必然存在差异, 为缩小差异、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 从备课阶段就采用了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的方式。从学生考试成绩以及学生、教师、教学单位的反馈意见可以看出, 由首都医科大学主导的、大兴教学医院与其他6家教学医院共同实施的联合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受到了教师与学生两方面的认可与欢迎。因此, 这种集体备课形式应该继续坚持, 并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为新一年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3+2”助理全科医师培训,临床综合课程,课程实施,集体备课
参考文献
[1]冀涛.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3 (2) :185-187.
[2]向维聂, 涂明华, 何迪.全国97所医学院校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3) :338-341.
[3]冯保庆, 高月春, 杨林.《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实施方略的研究与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0 (1) :143-146.
助理医师 篇7
1 乡村医生学历教育调查分析
为了解乡村医生的学历层次, 年龄结构,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获得及继续教育状况, 笔者于2009年2月对济宁市10个县 (市) 、区的乡村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 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订农村卫生工作政策、乡村医生培训计划等提供依据, 以加强对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1 材料与方法
(1) 采取整体调查的方法, 由市卫生局将调查表发放到下属各县 (市) 、区卫生局, 各乡镇卫生院、所管理的所有乡村医生。被调查者, 皆填写乡村医生基本情况调查表, 并将其学历证书复印件等一并上交市卫生主管部门。
(2) 调查表由统计人员统一录入, 由计算机统计出调查结果,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与分析
(1) 本次调查了乡村医生12 260人, 其中45岁以下的有7 541人, 占61.5%。被调查者皆为中专及以上学历, 大专以上学历占39.0%。
(2) 被调查的乡村医生中, 已经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 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有1 271人, 占10.4%。
(3) 7 541名45岁以下乡村医生中尚未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有6 922人, 占91.8%。核查学历情况发现, 尚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乡村医生中4 844人的学历证书不符合报考国家执业医师或助理执业医师学历资格要求, 占70.0%。
2 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对策探讨
(1) 调查发现, 乡村医生学历层次有了显著提高, 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在取得中专学历的基础上又按照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 通过参加成人高考等途径取得了大专及以上学历, 提高了乡村医生整体素质和卫生服务能力。
调查结果表明, 45岁以下的乡村医生中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仅占8.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卫生部颁发的《2001-2010年全国乡村医生教育规划》《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 (简称《条例》) 等文件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按照规定, 乡村医生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必须要有正规中专以上学历, 但目前许多在岗的乡村医生尚无符合规定的中专学历。按照《条例》, 对无资格证行医的乡村医生要进行严厉处罚, 但是在现实中难以操作, 农村基本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还必须依靠这些乡村医生。这说明国家执业资格认证与执业注册管理制度滞后, 人员学历层次、结构的不均衡, 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对策:一是国家及省、市卫生主管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让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二是按《条例》要求以市为单位进行严格的执业注册管理。
(2) 调查结果显示, 前阶段乡村医生学历教育主要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 大部分集中在县级卫校, 是以获得学历或行医资格为主要目的学校培训为主、函授和临床培训为辅的一种短期职业教育, 这是造成乡村医生无法报考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主因。
对策:一是对乡村医生实施系统化、正规化的中等医学教育, 限3年完成, 由市、县两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督导, 使其在2012年前皆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的学历;二是建立市 (地) 级乡村医生培训中心, 明确职责;三是制订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及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相关配套政策;四是从2010年起对具备报考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进行指导并限期获得执业资格。
(3) 调查发现, 不同县区的卫生经济存在较大差距, 乡村医生的年医疗量、年总收入差别较大。目前, 乡村医生主要通过医疗服务的使用者付费获得收入, 而从事公共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获得的报酬则非常少。在报酬低下、缺乏相应有效激励机制的状况下, 为了维持生计, 乡村医生存在重治轻防、滥用药物等行为。
对策:一是建立乡村医生服务职能与补偿机制相协调的管理制度。二是优化医学人才配置, 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 鼓励优秀的医学人才去欠发达地区讲学, 进行人才、技术交流, 并通过横向联合、学习先进医疗卫生技术, 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选派高水平的医学专家去欠发达地区短期工作, 实施传、帮、带, 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还要为欠发达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人员知识的更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智力支持。
(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 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强化和放大。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大病统筹为主, 许多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提供的服务并未纳入其补偿范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本保障是“保大病”, 提供的补偿主要是村以上医疗机构 (乡镇卫生院、县级医疗机构, 甚至省、市级医疗机构) 的医疗费用, 这无形中引导农民高层次就医。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最底层, 是保护农民健康、提供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的主阵地, 而乡村医生是这个阵地的“主力”。农民60%~70%以上的门诊服务都是由村卫生室提供的。
对策: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网络, 尤其要强化网底和枢纽功能, 面向农民实行预防保健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有效诊治, 避免小病拖成大病;二是按一体化管理机制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机制。
(5) 调查发现, 目前乡村医生中适应岗位执业要求者较少。
对策:一是从医学院校毕业生中培养“养得起、用得上、留得住”的农村卫生人员,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多培养一些愿意到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二是为农村定向培养医疗卫生人才。开展农村医生定向培养试点工作, 出台相应政策, 吸引医学院校毕业生和城市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三是为取得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乡村医生建立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机制。很多乡村医生工作几十年后, 将面临没有工资、没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又无力从事其他劳动, 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困境。这也影响了乡村医生进一步提高的主动性和安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助理医师 篇8
以上数据表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弱点在于临床思维能力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能力不足。按参加笔试40%的通过率计算, 预计今年通过9 月份笔试的人数为14 人。如果72 人参考, 只有14 人考取资格证, 通过率为19%, 这样的结果显然达不到为村卫生室培养乡村医生, 解决偏远地区缺医问题的初衷。如何改进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 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 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 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和临床见、实习, 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不同于临床医学大专、本科生, 但有一点相同, 就是要具备基本的临床能力。什么是临床能力?复旦大学刘哲军硕士认为, 临床能力内涵的广义表述为:医护人员在医疗及护理服务机构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狭义的表述为: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教学中可将临床能力分解为职业道德, 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检验项目、医学文书书写、医学知识学习及信息处理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等。
教学管理部门要根据以上项目安排课程, 任课教师也要从这些项目出发, 教学中突出重点, 有所取舍和侧重。学生的弱点在技能考试的第一部分,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强化, 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学生才会在实践技能考试中得心应手。分析以往考试的答案要点, 我们发现病史采集的内容主要有: (1) 现病史:发病诱因、特有症状或诊断, 伴随症状;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2) 其他相关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与该病相关的其他病史。病例分析的固定模式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等项目。每次上课可用2~3 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展示简要病史或病历摘要, 还可利用微信、QQ群, 让学生在群中自由发言。实习中科室带教教师也采用这种方法布置作业。通过两年的不间断训练,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答题规范性势必大大提高。技能考试的第二部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以及第三部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可放在临床实习时强化训练, 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项目分项落实, 转科考试或实习结束时考试也要按相对应的项目进行, 使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可以考虑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培训, 统一考试项目和标准。
2 开发专用教材, 增强针对性
一种是现有教材加上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按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 对应主教材编写病例等。还有一种是以“病例为中心”来编写, 每个病例有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如“肝硬化腹水”就涉及病史采集、病例书写、病例分析、腹部检查、腹穿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等内容, 以此进行编写, 并且要考虑到中职生层次问题。
总之, 对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而言, 反复训练是硬道理。通过以考促练及反复强化, 达到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任职考试的目的。
摘要: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难度大,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习, 提出相应改革方法。
助理医师 篇9
学
1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简介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 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2部分。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包括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口腔检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术、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医德医风实例考核6部分。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分2个单元, 每单元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2 教学内容分析
2.1 本次教学内容在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包括8项: (1) 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 (2) 开髓术, (3) 龈上洁治术, (4) 牙拔除术 (含麻醉) , (5) 牙列印模制取, (6)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7) BASS刷牙法, (8) 窝沟封闭术。其中, 牙列印模制取是其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2.2 本次教学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地位分析
口腔印模制取实训课是学生口腔修复学实训课的第一次课, 也是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实践。此次课程学习内容的安排、要求及学习效果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临床工作中, 口腔印模制取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制作修复体的关键环节, 印模制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后续操作步骤, 不合格的印模将会影响灌注的模型质量, 并决定最终修复体制作的质量。
2.3 授课对象分析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及对口升学的学生。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的学生, 之前没有口腔医学的教育经历。此外, 他们之前除了学习过口腔解剖生理学外, 其他临床学科都学习不多。所以,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他们对该课程及相关临床知识的认识为基础。而对口升学的学生, 因为其在中专阶段有过1年的实习经历, 且已取得中专学历证书, 有报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 在上课的同时也在积极备考, 有了解有关考试信息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回顾理论
通过CAI课件及电教片的放映, 让学生形成口腔印模制取过程的初步印象, 并熟悉各个操作步骤。
3.2 导入设计
以《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为教具, 介绍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与本次课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次课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并使其明确学习目的。
3.3 模拟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情景, 教师进行示教
教师A扮演考生角色, 选取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其余学生扮演考官角色。考生 (教师A) 边操作边叙述操作要点, 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考官 (观摩学生) 通过观察和聆听考生 (教师A) 的操作和要点叙述, 可以随时向考生 (教师A) 提出问题。考试 (示教) 结束后, 由考生 (教师A) 总结考官 (观摩学生) 提出的各种问题。
3.4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印模制取的步骤和操作要点是本次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遗漏。因此, 教师可将其归纳为7个步骤, 并附以相应步骤的操作要点说明, 学生可参照练习, 亦可作为评分参考。具体步骤如下: (1) 调节椅位。上颌:头直立状态;下颌:头稍后仰→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2) 选择托盘。长: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磨牙后垫。宽: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 (3~4 mm) 间隙。高:边缘不超过黏膜转折处, 不妨碍唇、颊、舌的活动 (距离前庭沟黏膜转折处2 mm) 。 (3) 凋印模材料。选好托盘后, 用凋刀取适量调好的印模材料, 置放在托盘内。 (4) 托盘就位。取上颌印模:术者右手持托盘, 左手用口镜将患者口角拉开, 然后迅速将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进入口内, 将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 并使托盘后部先就位, 前部后就位, 使过多的印模材料由前部排出;或将托盘由前向后轻轻加压, 使印模材料由后部软腭处排出, 并用镊子及时将多余印模材料取出口外, 以防患者作呕。取下颌印模:取印模前告诉患者, 托盘放入口内后, 患者要将舌抬起, 并练习一次此动作。然后将放有印模材料的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进入口内, 对准牙弓压下, 让患者将舌抬起, 同时口闭小些, 使肌肉放松。 (5) 托盘保持。托盘就位后, 应用手指固定, 防止托盘移动, 直至印模材料完全凝固为止, 否则会造成印模变形。 (6) 托盘脱位。先取脱后部, 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取出的方向应和前牙长轴方向一致, 不应上下扳动, 并且动作要快, 如动作缓慢, 则印模在有倒凹的部位, 有可能撕裂或折断。 (7) 印模检查。要求印模完整、清晰, 边缘伸展适度。
3.5 模拟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情景, 学生分组演练
示教结束后, 将学生分组, 3人为1组, 分别担任考生、患者、考官, 进行演练, 带教教师巡视, 解决疑难问题。
3.6 抽查评定, 完成实训报告
教师从实训分组中随机抽查演练情况, 评定学习效果, 听取学生反馈, 督促学生完成实训报告。
4 讨论
助理医师 篇10
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和环境之间保持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关系
1、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性: (1) 人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生物互为环境; (2)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2、人与环境间作用的双向性: (1) 人类可以适应环境, 同时以各种方式影响环境:包括环境的改善和环境污染; (2) 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
3、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呈现“有利”和“有害”双重作用。
二、环境污染与健康
当人类生产、生活中排入环境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到人体健康, 则称为环境污染。
1、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环境, 可使暴露人群在短时间内出现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中毒。产生的原因包括烟雾事件、生产事故、核泄漏及生物性污染等。
2、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慢性危害:环境中有害因素 (污染物) 以低浓度、长时间反复作用于机体产生的危害称为慢性危害。是环境污染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的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环境污染的慢性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形式: (1)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2) 引起慢性疾患,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 O P D) ; (3) 蓄积性强的污染物引起的持续性蓄积危害, 如铅、汞、二恶英等。
环境污染的远期危害:包括致癌、致畸和致基因突变作用。
三、环境污染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1、合理规划;
2、环境立法与监督管理;
3、健康教育;
4、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5、深入开展环境污染与健康关系研究。
复习题
1、简述环境污染的定义。
2、简述环境污染引起的慢性危害和远期危害。
第二节饮用水卫生
生活饮用水供水方式有两种, 即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集中式供水指由水源集中取水, 然后对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并通过输水管和配水管网送到供水站和用户。分散式供水指居民分散地直接从水源取水。集中式供水服务人口多, 卫生状况与居民健康息息相关。
一、水源选择
集中式供水水源选择时, 应综合考虑以下四项原则。⑴水量充足:水源水量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总用水量, 并考虑到近期或远期的人口发展。⑵水质良好:水源水的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和放射性指标、生物学指标和有害物质含量均应达到相应要求。⑶便于防护:所选水源均应可以设置水源防护区, 且优先选用地下水。⑷技术经济上合理。
二、水质处理
水源水质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必须净化处理。常规的水质净化工艺包括混凝沉淀 (或澄清) 、过滤和消毒, 目的是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物质和细菌等杂质。
(一) 混凝沉淀
天然水中的细小颗粒, 特别是胶体颗粒很难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下沉, 需要加入混凝剂使其互相黏附聚合成较大颗粒后从水中沉降下来, 该过程称为混凝沉淀。
常用的混凝剂有金属盐类和高分子类两类混凝剂, 金属盐类有铝盐 (明矾、硫酸铝等) 和铁盐 (三氯化铁和硫酸亚铁) , 高分子类如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等。最常用的混凝剂是铝盐和铁盐。
(二) 过滤
1、过滤的作用
⑴过滤后使水的浊度降低, 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⑵去除水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⑶使水中残留的微生物失去悬浮物的保护, 为进一步消毒创造条件。
2、滤料的卫生学要求
⑴无毒、化学性能稳定, 不会恶化水质。⑵有足够的机械强度。⑶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和分解。 (4) 颗粒粒径均匀。
在市政供水中, 应用最广的滤料是石英砂, 常用的还有无烟煤、药用炭、磁铁砂等颗粒。
(三) 消毒
我国常用的消毒方法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 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氯化消毒。
1、氯制剂:饮用水消毒的氯制剂主要由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和有机氯制剂等。含氯化合物中氯的价数大于-1者为有效氯, 具有杀菌能力。漂白粉含有效氯约2 5%~3 0%, 漂白粉精含有效氯6 0%~7 0%。
2、游离性余氯:指用氯消毒时加氯接触一段时间后, 水中所剩余的氯量。饮用水中保持一定量的余氯, 可以防止在输配水的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 而且可以杀灭水中的肠道病毒。
3、氯化副产物:指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 包括三卤甲烷 (THMs) 、卤代醋酸类化合物 (H A A s) 、水合氯醛、氯代酚、氯代酮、甲醛、卤乙腈等, 最常见的是三卤甲烷 (THMs) 和卤代醋酸类化合物 (H A A s) 。氯化副产物中许多在动物实验中具有致突变性和/或致癌性, 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
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原则
1、流行病学上安全, 不会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2、所含化学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4、经济技术上合理。
(二)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我国2001年新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规定了96项水质指标, 分为常规检验项目34项和非常规检验项目62项。常规检验项目可分为四类: (1)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2) 毒理学指标; (3) 细菌学指标; (4) 放射性指标。
四、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一) 介水传染病
1、流行原因: (1) 水源受到病原体污染, 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 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被二次污染。
2、病原体:主要有三类: (1) 细菌, 如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等; (2) 病毒, 如甲型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3) 原虫, 如血吸虫等。
3、常见介水传染病:大约有40多种传染病可以通过水传播, 如霍乱、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肝炎、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 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等寄生虫病。一般以肠道传染病多见。
(二) 化学性污染中毒
饮用水中可引起机体中毒的化学性物质非常多, 常见的有氰化物、铬、砷、汞、镉、硝酸盐等。
1、氰化物:水体中的氰化物主要来源于炼焦、选矿、电镀等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氰化物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缺氧症状和体征, 严重者昏迷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神经衰弱症状, 还可出现肌肉酸痛及活动障碍等。测定尿液和唾液中硫氰酸根的含量是评价外源性氰化物中毒的重要指标。
2、汞和甲基汞:来源于汞矿冶炼、化工、仪表等工业企业废水的汞, 进入水体后可以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转变为甲基汞或二甲基汞, 汞和甲基汞都可引起机体中毒。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当地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 临床表现为步态不稳、言语不清、肢端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
3、酚:饮用水中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炼焦、炼油、造纸等企业的工业废水, 该类化合物都有特殊臭味, 可使水质恶化。酚进入体内后代谢迅速, 所以其危害主要是急性中毒, 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咽困难、肝脏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有些酚类化合物如五氯酚等还具有环境激素作用, 可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
(三) 物理性污染危害
1、硬度: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 以C a C O3 (m g/L) 表示。饮用硬度高的水可出现腹泻和消化不良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和体征, 并且可以促进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高硬度的水容易形成水垢, 影响日常生活;长期饮用低硬度的水则可能与某些心血管病有关。
2、放射性污染:人体接触或饮用含放射性物质的水可引起外照射或内照射, 导致某些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甚至诱发恶性肿瘤, 并具有致畸作用, 影响后代健康。
(四)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的健康问题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成为目前城市普遍采用的供水方式, 通常高层建筑5~6层以上的饮用水都要依靠二次供水系统才能输送到高层房间中。二次供水在贮存、输送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 导致水质下降, 引起饮用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甚至出现中毒症状。应加强对二次供水的卫生防护。复习题
1、简述常规水质净化工艺。
2、什么是有效氯?
第三节住宅卫生
一、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
⑴小气候适宜。⑵采光照明良好。⑶空气清洁卫生。 (4) 环境安静整洁。 (5) 卫生设施齐全。
二、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
(一) 住宅的平面配置
1、住宅的朝向:住宅的朝向可影响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度, 我国居室最适宜的朝向是南向。
2、住宅的间距:为防止后排建筑物的日照、采光和通风受到影响, 前后相邻的两排建筑物建应有足够的间距, 一般应根据室内在冬至日应不少于1小时的满窗日照时间的要求进行推算。
3、住宅中房间的配置:在住宅中每户应有主室 (客厅、卧室、书房) 和辅室 (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 组成, 各居室之间应设计合理。
(二) 住宅的卫生规模
1、居室容积:居室容积与居住者的生活方便舒适、室内小气候和空气清洁度有关。评价空气清洁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不应超过0.07%。按此标准推算人均居室容积应为25~30m3。我国城镇住宅居室容积的卫生标准是2 0 m 3/人。
2、居室净高:在炎热地区应该高一些, 寒冷地区可以低一些。我国规定为2.4~2.8 m。
3、居室面积:根据人均居室容积和居室净高可以计算居室面积。
4、居室进深:指开设窗户的外墙内表面到对面墙壁内表面的距离, 可影响室内采光、日照、通风和换气。一般居室进深与居室宽度之比不应大于2∶1, 以3∶2比较适宜。
三、室内空气污染
(一) 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
1、室外来源:污染物通过门、窗或其他缝隙进入室内。主要包括:⑴来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的污染空气;⑵各种住宅建筑材料;⑶相邻住宅污染等。这类污染物的室内浓度往往低于在室外空气中的浓度。
2、室内来源:⑴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和可吸入颗粒物等。这类污染物的浓度往往是室内高于室外。⑵人体的代谢产物、呼出废气等:主要包括二氧化碳、氨类化合物、甲醛、甲醇、乙醇、硫化氢和各种呼吸道细菌、病毒。⑶香烟烟雾: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化学物质, 烟雾中90%为气体, 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性亚硝胺、挥发性硫化物、氨、烃类、酚类等;其余主要是颗粒物, 包括焦油和尼古丁, 另有少部分镉和放射性物质。我国吸烟人口众多, 由于吸烟所引起的室内空气污染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害问题。⑷室内建筑装饰材料:是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放射性物质, 对健康危害极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 O C s) 是一类重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 目前已鉴定出500多种, 各自的浓度比较低, 但共存于室内空气中可发生联合作用, 通常用T V O C表示其总量。常见的有醛类、苯、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三氯甲烷和萘等。⑸其他:室内淋浴、空气加湿器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空调冷却水中的军团菌、家用电器导致的电磁辐射等。
(二)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1、诱发癌症:来自于建筑材料或地基土壤的氡在衰变过程中产生α、β和γ射线, 容易诱发肺癌;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棗苯并 (a) 芘能诱发皮肤癌、肺癌和胃癌;烹调油烟可诱发肺鳞癌和腺癌;香烟烟气中的“确定人类致癌物”不少于44种, 主要为苯并 (a) 芘等, 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主要原因。
2、引起中毒性疾病:室内空气中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中毒, 低浓度污染则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等;长期接触高浓度甲醛可引起肝功能和肺功能的异常;甲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可对机体皮肤黏膜产生刺激作用;空气中的氟、砷可导致氟中毒和砷中毒。
3、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尘螨、甲醛、花粉等都可成为变应原, 引起变态反应, 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 甚至过敏性紫癜等。
4、传播传染病:空气中的细菌、病毒被吸入体内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空调冷却水中的军团菌可通过室内空气传播, 引起军团菌病, 其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和肺部炎症。
5、导致病态建筑物综合征 (S B S) :W H O对其的解释为:“病态建筑物综合征”为在非工业区主述具有急性非特异症候群 (眼、鼻和咽喉刺激征、头痛、疲乏、全身不适) 的建筑物室内活动者的频数增加的情况, 这些症状在离开该建筑物之后能得到改善”。
病态建筑物综合征的八大症候群为: (1) 眼睛, 尤其是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状; (2) 嘴唇等黏膜干燥; (3) 皮肤经常生红斑、荨麻疹、湿疹等; (4) 容易疲劳; (5) 易引起头疼和呼吸道感染症状; (6) 经常有胸闷、窒息样的感觉; (7) 经常产生原因不明的过敏症; (8) 经常有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
6、空调综合征:长期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 因空气不流通, 新风量减少, 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以及与皮肤过敏相关的症状, 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弹性变差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
四、室内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措施及改善措施
(一) 评价室内空气清洁度的常用指标
1、二氧化碳:室内二氧化碳含量可以反映出室内有害气体的综合水平, 可作为室内空气污染的指标之一。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规定, 居室内CO2浓度≤0.1% (日平均值) 。
2、微生物: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 B/T 1 8 8 8 3-2 0 0 2) 规定, 室内细菌总数。
3、悬浮颗粒: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8883-2002) 规定, 室内可吸入颗粒物P M1 0浓度日平均值。
4、一氧化碳: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 B/T 1 8 8 8 3-2 0 0 2) 规定, 室内一氧化碳浓度1小时均值。
5、二氧化硫: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 B/T 1 8 8 8 3-2 0 0 2) 规定, 室内二氧化硫浓度1小时均值。
6、空气离子:空气离子化是空气的分子所发生的电荷变化.气体分子形成的离子称轻离子。轻离子被悬浮颗粒物、烟雾颗粒吸附, 形成质量重的阴、阳离子, 称为重离子。室内空气污染越严重, 轻离子数目越少, 重离子数目越多。当重离子与轻离子的比值小于50时, 空气清洁, 比值大于50时, 空气污浊。另外, 空气阴离子对机体具有镇静、镇痛、镇咳、降压等作用, 而阳离子可引起失眠、头疼、烦躁、血压升高等。
7、其他有害物质:甲醛、氡及其子体等近年来也用作评价居室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
(二) 改善室内空气清洁度的措施
1、选择安静卫生的地理位置。
2、选择环保的建筑装饰材料。
3、合理安排住宅平面配置。
4、合理安排住宅卫生规模。
5、采用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6、改进个人卫生习惯。
7、合理使用和保养各种设施。
8、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全卫生法制。复习题
1、住宅的平面配置包括哪些内容?
2、住宅的卫生规模包括哪些内容?
【助理医师】推荐阅读:
助理医师10-19
乡村执业助理医师11-24
助理医师考试习题12-05
助理医师考试题08-26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08-20
执业助理医师述职报告07-08
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模拟试题一06-26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复习题九11-27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卫生法规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