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2024-08-20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共9篇)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1

我校农村医学专业自2011 年开始招生以来, 已经毕业两届学生, 其中, 2011 级学生2015 年参加了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通过者, 将于9 月份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我校2015 年参加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结果是:72 人报考, 35 人通过, 通过率为49%。实践技能考试分3 部分, 我校学生各部分考试的结果:第一部分病史采集 (15 分) 和病例分析 (22 分) , 共37分, 22.2 分为及格线。72 人中有27 人超过22.2 分, 及格率为38%。第二部分为体格检查 (20 分) 和基本操作技能 (20 分) , 共40 分, 24.0 分为及格线。72 人中有49 人超过24.0 分, 及格率为68%。第三部分为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23 分) , 13.8 分为及格线, 72 人中有8 人超过13.8 分, 及格率为11%。

以上数据表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弱点在于临床思维能力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能力不足。按参加笔试40%的通过率计算, 预计今年通过9 月份笔试的人数为14 人。如果72 人参考, 只有14 人考取资格证, 通过率为19%, 这样的结果显然达不到为村卫生室培养乡村医生, 解决偏远地区缺医问题的初衷。如何改进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 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 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 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和临床见、实习, 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不同于临床医学大专、本科生, 但有一点相同, 就是要具备基本的临床能力。什么是临床能力?复旦大学刘哲军硕士认为, 临床能力内涵的广义表述为:医护人员在医疗及护理服务机构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狭义的表述为: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教学中可将临床能力分解为职业道德, 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检验项目、医学文书书写、医学知识学习及信息处理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等。

教学管理部门要根据以上项目安排课程, 任课教师也要从这些项目出发, 教学中突出重点, 有所取舍和侧重。学生的弱点在技能考试的第一部分,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强化, 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学生才会在实践技能考试中得心应手。分析以往考试的答案要点, 我们发现病史采集的内容主要有: (1) 现病史:发病诱因、特有症状或诊断, 伴随症状;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2) 其他相关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与该病相关的其他病史。病例分析的固定模式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等项目。每次上课可用2~3 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展示简要病史或病历摘要, 还可利用微信、QQ群, 让学生在群中自由发言。实习中科室带教教师也采用这种方法布置作业。通过两年的不间断训练,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答题规范性势必大大提高。技能考试的第二部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以及第三部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可放在临床实习时强化训练, 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项目分项落实, 转科考试或实习结束时考试也要按相对应的项目进行, 使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可以考虑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培训, 统一考试项目和标准。

2 开发专用教材, 增强针对性

一种是现有教材加上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按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 对应主教材编写病例等。还有一种是以“病例为中心”来编写, 每个病例有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如“肝硬化腹水”就涉及病史采集、病例书写、病例分析、腹部检查、腹穿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等内容, 以此进行编写, 并且要考虑到中职生层次问题。

总之, 对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而言, 反复训练是硬道理。通过以考促练及反复强化, 达到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任职考试的目的。

摘要: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难度大,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习, 提出相应改革方法。

关键词: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2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考试用书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纳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

2、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B

A、呈单向传导

B、呈双向传导

C、呈衰减性传导

D、电位幅度越大,传导越远

E、刺激越强,传导越远

3、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A

A、A型

B、B型

C、AB型

D、O 型

E、A2B型

4、血清和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E

A、钙离子

B、球蛋白医

C、白蛋白

D、凝集素

E、纤维蛋白元

5、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C

A、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时

B、兴奋在心房肌内传导时

C、兴奋在房室交界内传导时

D、兴奋在房室束传到左右束支时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3

1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简介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 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2部分。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包括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口腔检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技能、基本急救技术、基本诊断技术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医德医风实例考核6部分。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分2个单元, 每单元考试时间均为2.5小时。

2 教学内容分析

2.1 本次教学内容在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地位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基本操作技能包括8项: (1) 离体磨牙复面洞制备术, (2) 开髓术, (3) 龈上洁治术, (4) 牙拔除术 (含麻醉) , (5) 牙列印模制取, (6) 后牙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7) BASS刷牙法, (8) 窝沟封闭术。其中, 牙列印模制取是其中的一项基本技能。

2.2 本次教学内容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地位分析

口腔印模制取实训课是学生口腔修复学实训课的第一次课, 也是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实践。此次课程学习内容的安排、要求及学习效果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临床工作中, 口腔印模制取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制作修复体的关键环节, 印模制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后续操作步骤, 不合格的印模将会影响灌注的模型质量, 并决定最终修复体制作的质量。

2.3 授课对象分析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及对口升学的学生。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的学生, 之前没有口腔医学的教育经历。此外, 他们之前除了学习过口腔解剖生理学外, 其他临床学科都学习不多。所以,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以他们对该课程及相关临床知识的认识为基础。而对口升学的学生, 因为其在中专阶段有过1年的实习经历, 且已取得中专学历证书, 有报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 在上课的同时也在积极备考, 有了解有关考试信息的强烈要求和愿望。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回顾理论

通过CAI课件及电教片的放映, 让学生形成口腔印模制取过程的初步印象, 并熟悉各个操作步骤。

3.2 导入设计

以《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指导》为教具, 介绍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实践技能考试的内容与本次课的联系,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本次课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并使其明确学习目的。

3.3 模拟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情景, 教师进行示教

教师A扮演考生角色, 选取一名学生扮演患者, 其余学生扮演考官角色。考生 (教师A) 边操作边叙述操作要点, 同时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考官 (观摩学生) 通过观察和聆听考生 (教师A) 的操作和要点叙述, 可以随时向考生 (教师A) 提出问题。考试 (示教) 结束后, 由考生 (教师A) 总结考官 (观摩学生) 提出的各种问题。

3.4 教学重难点的处理

印模制取的步骤和操作要点是本次课的重点, 也是难点, 初学者容易遗漏。因此, 教师可将其归纳为7个步骤, 并附以相应步骤的操作要点说明, 学生可参照练习, 亦可作为评分参考。具体步骤如下: (1) 调节椅位。上颌:头直立状态;下颌:头稍后仰→牙合平面与地面平行。 (2) 选择托盘。长:上颌:托盘后缘应盖过上颌结节和颤动线;下颌:磨牙后垫。宽: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 (3~4 mm) 间隙。高:边缘不超过黏膜转折处, 不妨碍唇、颊、舌的活动 (距离前庭沟黏膜转折处2 mm) 。 (3) 凋印模材料。选好托盘后, 用凋刀取适量调好的印模材料, 置放在托盘内。 (4) 托盘就位。取上颌印模:术者右手持托盘, 左手用口镜将患者口角拉开, 然后迅速将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进入口内, 将托盘柄对准面部中线, 并使托盘后部先就位, 前部后就位, 使过多的印模材料由前部排出;或将托盘由前向后轻轻加压, 使印模材料由后部软腭处排出, 并用镊子及时将多余印模材料取出口外, 以防患者作呕。取下颌印模:取印模前告诉患者, 托盘放入口内后, 患者要将舌抬起, 并练习一次此动作。然后将放有印模材料的托盘从右侧口角斜行旋转进入口内, 对准牙弓压下, 让患者将舌抬起, 同时口闭小些, 使肌肉放松。 (5) 托盘保持。托盘就位后, 应用手指固定, 防止托盘移动, 直至印模材料完全凝固为止, 否则会造成印模变形。 (6) 托盘脱位。先取脱后部, 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取出的方向应和前牙长轴方向一致, 不应上下扳动, 并且动作要快, 如动作缓慢, 则印模在有倒凹的部位, 有可能撕裂或折断。 (7) 印模检查。要求印模完整、清晰, 边缘伸展适度。

3.5 模拟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情景, 学生分组演练

示教结束后, 将学生分组, 3人为1组, 分别担任考生、患者、考官, 进行演练, 带教教师巡视, 解决疑难问题。

3.6 抽查评定, 完成实训报告

教师从实训分组中随机抽查演练情况, 评定学习效果, 听取学生反馈, 督促学生完成实训报告。

4 讨论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 篇4

20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汇总

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病理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药理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外科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内科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生理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儿科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妇产科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卫生法规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生物化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医学伦理学2006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心理学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5

关键词:执业(助理)医师,现状,预测,上海市

执业(助理)医师作为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指标,其规模必须与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相适应[1]。在全面分析执业(助理)医师现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预测,有利于促进其合理配置,提高卫生投资效果[2]。本研究拟运用时间序列法、人力/人口比值法、人力/床位比值法、卫生服务需求法4 种方法对上海市2020 年的执业(助理)医师需要量进行预测,为制定“十三五”卫生人力规划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现状相关数据和上海市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统计结果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中心提供。预测方法中相关参数设置来源于相关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时间序列法

将执业(助理)医师的历年数量看作依赖于时间t的一组随机变量,构成该时序的单个序列值具有不确定性,但整个序列的变化却有一定规律,可以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近似描述。通过对该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能更本质地认识时间序列的结构与特征,达到最小方差意义下的最优预测[3]。

1.2.2人力/人口比值法

根据目标年份的人口数和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口比值,得出目标年份执业(助理)医师数:

1.2.3人力/床位比值法

借鉴人力/人口比值法的思路根据目标年的床位数和目标年床护比、医护比计算得到目标年份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需要量:

进一步根据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的构成比得出执业(助理)医师总数:

其中,公式2中的床位数采取如下测算路径:

1.2.4卫生服务需求法

该方法又称健康需求法,是建立在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上,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实际服务需求量,考虑到未来一定时期内影响需求量的各种因素,计算出未来的服务需求量,再推算出卫生人力需求量[5]。基本公式如下:

其中,公式6 中的26 是固定参数,指一年中有52周,即26 个2 周;公式7 中的K是调整系数,指住院医师与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比例。

本研究考虑到人口结构、潜在需求释放等均会对卫生服务需求带来变化,因此,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了上海老龄化的程度及外地、外籍人口就医等情况。

1.3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Eviews 6.0 软件实现时间序列预测,利用Excel 2013实现其他预测方法及一般统计描述分析。

2 结果

2.1 执业(助理)医师现状

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共有58 070 人,其中,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占95.82%。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2.40 人,已经达到上海市卫生人力资源“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2.25~2.3 人),但是距离《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2020 年的目标值2.50 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变化趋势来看,从2003 年至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基本处于上升趋势(图1)。

2.2 时间序列法预测结果

2003—2013年上海执业(助理)医师数量的数据,经平稳化处理(取自然对数后进行一阶差分)后,建立了随机时间序列模型ARIMA(2,1,0)。经检验,参数显著(P<0.05),调整后的决定系数为0.649 8,残差为白噪声序列(P>0.05),模型相对较优(AIC=-5.458 160,SC=-5.428 370)。

运用建立的模型预测到2020 年按照自然增长趋势上海的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将达到66 794 人(2.52人/千人口)(图1)。

2.3 人力/人口比值法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将达到2 650.10万[7],根据规划纲要中2020 年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 人的要求,计算得到2020 年上海执业(助理)医师数需66 253人(2.50人/千人口)。

2.4 人力/床位比值法预测结果

根据规划纲要,2020 年千人口床位数为6 张,按照2 650.10 万的预测人口数,2020 年上海市床位数将为159 006 张,同样按照规划纲要中1∶0.6 的床护比,推算出护士数95 404 人,进而根据《上海市区域卫生规划(2011 年—2020 年)》中规定的医护比1∶1.5,推算出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数为63 603 人,最后根据非公共卫生执业(助理)的构成比95.82%,推算出2020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总数为66 378 人(2.50人/ 千人口)。

2.5 卫生服务需求法预测结果

若仅考虑满足上海市人口老龄化影响下常住人口的实际就医需求,预测2020年上海市需执业(助理)医师数为67 964 人(2.56 人/ 千人口);若考虑居民潜在的需求完全释放,根据应就诊未就诊率(3.72%)、应住院未住院比例(13.10%)等,预测需执业(助理)医师71 866 人(2.71 人/ 千人口);进一步考虑外地人口就医需求,根据外地门诊、外地住院病人比例[8],预测需执业(助理)医师76 895 人(2.90 人/ 千人口);若再考虑外籍就医需求[9],至少需要执业(助理)医师77 588人(2.93人/千人口)。

4 种方法主要的参数设定及依据详见表1。综合以上4 种方法的结果,2020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的预测区间为66 253 至77 588 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在2.50~2.93人。

注:专家来自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事、医改等相关处室

3 讨论

从2013 年上海市执业(助理)医师数与国家规划目标的比较来看,还是存在数量不够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预测分析,为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四种预测方法各有利弊。前三种方法相对简单直接,但考虑的影响因素有限。时间序列法仅考虑了执业(助理)医师数受过去观测值影响的情况,未能引入更多的影响因素[10];人力/ 人口比值法和人力/ 床位比值法仅考虑满足上海市常住人口或床位数的配置要求,未能回答该配置水平能否满足社会需求[11]。

卫生服务需求法综合考虑到了病患需求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以及供方效率,相对较为理想[12]。本研究在该方法基本公式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城市定位进一步考虑了人口老龄化,潜在需求释放,外地、外籍病人的情况。相对于前三种仅考虑单一因素的方法,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更能从需求的角度,为上海市的执业(助理)医师配置提供依据。但是,该方法亦有待完善,例如,医师的工作量等部分参数的设定以现状为依据,对于预测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需求释放、外地和外籍病人的比例等参数的设定需考虑一定的弹性。

当然,由于影响卫生人力的因素众多,包括公共政策的出台、医疗薪酬价值体系、疾病的特征等[13]。上述预测结果只能作为卫生人力规划的参考,在考虑上海市2020 年执业(助理)医师数配置时,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整,使其更合理、更科学。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6

关键词: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考试, 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目前,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生物化学教学内容与执业资格考试和岗位要求脱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低等问题, 较大程度上限制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1,2]。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基础知识部分涉及生物化学内容的题目虽然不多, 但涉及面较广, 难度较大。因此,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尝试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 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的目的。

1 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内容及方法

1.1 加强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研究

在课程开课前组织生物化学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 钻研分析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提炼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涉及的生物化学考点、内容, 同时结合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和大纲, 教学过程中紧扣大纲, 做到有的放矢, 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2 坚持集体备课及医院轮训, 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好的师资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挑选高年资、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教师在临床医学专业授课, 同时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实现资源共享, 也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在集体备课中促进教学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 形成教学梯队, 为高质量的生物化学教学团队储备了力量[3];同时每学年选派教师定期到附属医院参加轮训。通过轮训, 教师参与了具体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提高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在教学中能更好地把握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工作的联系, 能把岗位需求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同时加深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的理解, 能把考点更好地渗透在教学中, 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实用性。

1.3 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模块化教学

教学中把生物化学内容分成5 个模块: (1) 以人体物质代谢为中心介绍代谢紊乱过程中出现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 (2) 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各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 (3) 以组织细胞为中心阐述骨代谢紊乱及骨代谢异常的生物化学诊断; (4) 以疾病分类为中心介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特点等; (5) 以生物化学检验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 强化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基本技术。通过不同模块开展教学, 突出生物化学知识与疾病的联系, 从而更好地把日常教学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岗位需求紧密衔接起来。

1.4 进一步优化理论课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针对性, 使其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考点实现无缝对接。例如, 在生物化学内容中涉及疾病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代谢物的质与量的改变, 可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这些内容也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重点, 教师可采用精讲、讨论、病例分析、PBL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4], 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 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等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采用病例引导的教学方式, 如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多一少”?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血清ALT、AST的活性可反映什么问题等。通过病例引导学生思考, 对考查的知识点进行提炼并与临床紧密联系, 在把握关键知识点的同时, 可适当增加生物化学领域的新进展等内容, 如最新科研、学术成果, 让学生接触新知识、新理论, 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 激发学生的钻研欲望, 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 使学生在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面对难题不胆怯。

1.5 实验教学中以疾病为中心设计综合实验

使学生能用生物化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疾病病因, 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实验 (每组4~5 人) ,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观念;通过病例分析及总结, 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指导学生书写论文、实验报告等, 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开展跨学科综合实验, 以应对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知识面广、出题灵活的特点。

1.6 改进课程考核方法

在考核中尝试把教材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涉及生物化学的内容结合起来, 建立配套题库, 题型与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相同;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试, 提高理论与技能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使学生在模拟考试的实践中得到锻炼, 提高应试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 为今后顺利通过考试奠定基础。

2 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在对我校2014 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尝试后, 将其生物化学成绩与实行传统教学方法的2013 级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对比分析 (两年的试卷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随机各抽取5 个班, 使其人数相当, 85 分及以上为优秀, 60~84 分为合格, 59 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2013 级与2014 级成绩 (含理论、实验成绩) 比较见表1。

经过比较, 2014 级学生生物化学考试成绩明显优于2013级 (P<0.05) 。

对被抽取的2014 级562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562 份, 收回有效问卷538 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95.7%。调查显示, 对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很满意的学生有261 人, 占48.5%;满意的有249 人, 占46.3%;不太满意的有28 人, 占5.2%。说明该教学改革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认同, 学生在掌握生物化学教学大纲要求内容的基础上, 更有针对性地掌握了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 增强了自信心, 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前期为文科生, 理科知识储备不足, 对学习生物化学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予以关注, 应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以达到预期目标。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能反映高职高专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我们在教学中要围绕资格考试及今后的岗位需求合理开展教学。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期望学生能牢固地掌握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知识点, 增强学习生物化学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为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萍.强化农村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与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接轨的几点做法[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 (7) :59-60.

[2]韦焕能.以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诊断学和内科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 2014 (11) :42-45.

[3]夏西超, 张冬, 张庆远, 等.中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思考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14) :50-51.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7

为了解聊城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 (助理) 医师现状, 课题组于2011年6月对聊城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聊城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或管理人员。

1.2 调查内容

卫生技术人员的数量、执业 (助理) 医师的数量、学历、年龄、职称等。

1.3 调查方法

对聊城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院长或管理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2 结果

截至2011年6月30日, 全市8县区共有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6家,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 850人, 其中执业 (助理) 医师1 528人。具体见表2~4。

3 讨论

3.1 执业 (助理) 医师数量不足

聊城是冀、鲁、豫三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辐射周边13个地 (市) 区, 是鲁西贯穿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 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人口为579万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来源于聊城市统计局) , 其中农业人口385万 (占66.49%) 。目前, 聊城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千人口拥有执业 (助理) 医师为0.40人, 明显低于200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执业 (助理) 的医师1.75人 (见表1) ;距《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提出的目标 (2015年执业 (助理) 医师达到1.88人/千人口, 2020年执业 (助理) 医师达到2.10人/千人口) 还有非常大的差距。其原因可能与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收入低、职称晋升难等, 使人员流动性大有关。从人力资源配置角度来看, 聊城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 (助理) 医师的数量亟待增加。

3.2 执业 (助理) 医师学历层次偏低

此次调查显示,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执业 (助理) 医师本科学历者很少, 只占8.84%;大专学历者占40.25%;中专及以下学历者高达50.92% (见表2) 。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 使其很难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同时, 也说明本科以上学历的医学毕业生难以下到基层工作, 即使能到基层也很难长期扎根。《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 到2015年医生要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从调查结果看, 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这可能是因为高等医学教育忽视或缺乏面向基层、农村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而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又基本没有人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1]。另外, 偏低的学历层次也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实施, 从而导致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超过50%。

3.3 执业 (助理) 医师年龄层次较合理

此次调查显示,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 (助理) 医师年龄分布特征总体呈“橄榄”状, 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年龄段 (见表3) 。说明聊城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 (助理) 医师在年龄分布上比较合理, 以青壮年为主。

3.4 执业 (助理) 医师职称构成不合理

聊城市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 (助理) 医师中高、中、初级职称比为1∶21∶38。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中等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 (高、中、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为1∶3∶1[2]) 相差甚远。所以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大力培养高、中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 可以开展返聘离退休医务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 大中型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等活动。

4 建议

4.1 健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相关制度

目前,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素质人才缺乏, 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及其相关配套政策, 营造宽松的用人环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 还应改善农村卫生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 在继续教育、职称晋升、考核奖励、社会保险、退休折率等方面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政策与措施,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业等方面予以加强。

4.2 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分布, 加强基层人员配备

(1) 调整卫生人力的层次与地域结构, 切实加强基层人员配备, 全面及时地为基层输送高质量的专业技术骨干。 (2) 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医疗技术人才市场, 确定相应的政策导向, 通过政策倾斜, 使市卫生人才向下一级医疗单位、基层、社区、农村流动[3,4]。 (3) 充分利用离退休医务人员、专家的才能和经验, 发挥他们的余热, 保障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5]。

4.3 构建高等医学教育新模式, 培养基层卫生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应在培养农村卫生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积极探索建立面向农村和基层办学的机制与模式, 如实行面向农村地区的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制度;切实加强乡镇医务人员继续教育等。通常在职进修的动力来自3个方面, 一是岗位竞争力, 二是制度推动力, 三是管理促进力。因此, 要营造合理的内部竞争机制, 建立分层次、分专业的继续教育制度, 落实乡级卫生管理人员和乡村卫生机构在职技术人员轮训政策, 可以安排专项经费, 用“以奖代补”的方式, 鼓励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接受继续教育, 从总体上改善和提高现有队伍的素质。

4.4 制订完善的对口支援工作规划

根据基层医疗单位实际需求, 将符合晋升条件的医师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促进城市优质卫生资源为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对下派的医师进行动态管理, 对其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提高对口支援效率。鼓励三级医院定期派专家到乡镇医疗机构坐诊、带教、查房等。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 加快高技术水平青年人才的培养, 促使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和质量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长春, 曹玲玲.仪征市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现状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 2007, 9 (3) :40-42.

[2]Stamler L L, Yiu L.Community Health Nursing[M].Toronto: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7.

[3]林永强, 陈烈平, 唐程翔.加强福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4) :56-58.

[4]李莉.甘肃省卫生领域人才现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3) :238-240.

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篇8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我国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和行业准入性考试。近年来,随着该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家医学考试中心逐渐确立了科学的考试方式,考试对象的人群组成也逐步趋于稳定[1]。当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成绩以及通过率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一年一度的关注热点。同时,现行的医学教育和考试原则均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医学院的教育质量仍然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有潜在的密切联系[1]。因此,利用现在的有利时机,深入分析与该考试密切相关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医学生的培养更切合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而促进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共同发展进步就成为摆在教育者们面前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结合北京考区执业医师参考人员的考试成绩与其在校期间相关科目的考试成绩,用统计学方法评价与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性较高的教学科目,将为医疗教育改革方向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共同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2003年至2005年毕业且在2004年至2006年参加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人员共378人为研究对象。收集他们在校毕业前的综合考试成绩(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和其毕业一年后的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作为分析数据。

1.2 方法

用Excel软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并采用SAS 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分析方法有Pearson相关、偏相关、典型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参考人员的基本情况。

在研究对象378人中,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毕业2003年120人(31.75%),2004年137人(36.24%),2005年121人(32.01%);参加国家医师资格考试2004年137人(36.24%),2005年135人(35.71%),2006年106人(28.04%)。其中男性163人(43.12%),女性215人(56.88)。

2.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

2.2.1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见表1)。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497,P=0.035<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考生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

2.2.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关系(见表2)。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24,P=0.016<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

2.2.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3)。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业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45,P=0.005<0.05,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础知识成绩、公共知识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专业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呈正相关,基础知识、公共知识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无线性相关。

2.2.4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4)。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总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均P>0.05,线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外、妇、儿单科成绩之间的关系

2.3.1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5)。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的结果均P>0.05,线性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2.3.2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偏相关关系(见表6)。

采用偏相关分析,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成绩之间关系的结果是:r=0.137,P=0.008<0.05,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与在校毕业考试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关系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医师资格考试笔试总成绩与在校毕业考试内科成绩呈正相关,与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无线性关系。

2.3.3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知识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典型相关关系,典型变量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7)。

两组变量的第一对典型变量典型贡献率为54.65%,似然率检验F=2.3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典型变量(V1)与在校毕业成绩第1典型变量(W1)的关系密切。用标准化指标线性表达第1对典型变量的表达式为

V1=0.4852基础知识+0.7393专业知识-0.4047公共知识

W1=0.4756内科+0.8044外科-0.4440妇产科+0.1744儿科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典型变量(V1)的典型载荷分别为基础知识0.4852,专业知识0.7393,公共知识-0.4047;在校毕业成绩第1典型变量(W1)的典型载荷分别为内科0.4756,外科0.8044,妇产科-0.4440,儿科0.1744。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第1综合因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专业知识,其次是基础知识。在校毕业成绩第1综合因子中起作用最大的是外科成绩,其次是内科成绩。故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和在校毕业成绩的相关主要是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专业知识、基础知识和在校毕业外科成绩、内科成绩的相关。

3 讨论

3.1 影响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教育因素

从分析结果看,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和学生在校成绩中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其中主要体现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综合笔试及其专业知识成绩与在校时毕业考试总成绩、内科和外科成绩之间的关系上。

首先,统计结果表明,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技能、综合笔试及其专业知识成绩与在校时毕业考试总成绩均呈正相关。说明医学院校培养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对临床医师在实践工作中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有延续性的影响。对于工作刚满一年,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住院医师来说,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课本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校综合成绩优秀的医学生在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的表现也较好。

其次,在笔试部分中,无论是总成绩,还是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部分成绩,均与在校时内科、外科的成绩呈正相关。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学科本身的特征所决定:内科学突出体现了医学科学的理论特性,而外科学则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实践能力,两者是培养医学临床思维的基础学科。这再一次证明,理论和实践并举应作为医师培养方式和考核制度的中心指导思想被加以贯彻落实。

另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有两组成绩的相关性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却也能说明一些问题。第一,临床技能考试成绩与在校毕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临床技能的培养与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成绩无必然联系,从侧面说明临床实习教学及医院住院医师培训在其中起了更主要的作用。第二,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公共部分成绩和学生在校成绩中间关系无统计学意义,则是因为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公共部分成绩由法规、心理、伦理三部分构成,而分析时在校成绩中并不包括这些课程的成绩。因此,为了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医学院校教育水平,以后应该将考生在校时的公共课成绩也纳入分析。

3.2 与国外研究结果的比较

从分析结果看,考生在校内科、外科成绩是影响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因素。这符合众多国际研究共同得出的结论。日本一项研究说明:内、外科与平时内、外科成绩显著相关,而妇科和儿科相关性较小[2];国家考试和其它在校期间考试具有较高的相关关系[3];毕业年级成绩与毕业成绩和国家医师考试成绩都存在相关[4]。同时,也印证了美国的一项调查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住院医师的在校时内外儿科成绩与美国专业学科委员会考试成绩呈正相关[5,6]。因此,校综合成绩与内、外科单科成绩可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产生较大影响的结论可信度是比较高的。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的医学教学模式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尽相同,但在发展方向上是符合国际趋势的。既强调学校理论知识的临床实践性,同时又不放松临床工作中系统性理论知识的再教育。为了通过这种双赢从而达到提高我国医师业务水平的最终目的,唯有不断调整原有医学理论教学及考察制度的方式,并加强对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才可完成“教育”与“考试”的成功对接。

因此,在医学院教学阶段就抓好从基础到临床的各门学科,尤其是内科学和外科学的教学,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前提。那么,培养优秀临床医师的切实措施就是注重医学生临床实习和住院医师培训。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学校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尽快完成由医学生向医生的过渡[7]。最后,不断完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健全临床技能考核方法,才能更科学地评估我国的医疗教育水平。

3.3 不足之处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已经开展了9年,分为两级四类,考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2003至2005年北京地区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参考人员,无论从研究对象的选择范围,还是在时间点的选取,以及研究对象的数量上,本研究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所得出的结论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伍洪波,张绍金,肖水源.湖南省医师资格考试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1,19(11):667~670.

[2]李伟,宋洁,王斌.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河流水质与底泥的相关性研究[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7;3.20(1):6~9.

[3]宫下次广,等.(邓洁译)日本医科大学校内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比较[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5):236~237.

[4]上野隆登,等.(邓洁译)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院高年级学生考试成绩与国家医师考试成绩的相关分析[J].日本医学介绍,2006;27(8):384~385.

[5]Tedric D.Boyse,Stephanie K.Patterson,Richard H.Cohan,MelvynKorobkin,James T.Fitzgerald,Mary S.Oh,Barry H.Gross,DouglasJ.Quint,Does Medical School Performance Predict Radiology ResidentPerformance?Radiologic Education.2002;9:437~445.

[6]王海威,王宏,申明达,等.美国医学教育体制对我国临床教学模式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4;13(2):174.

执业医师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9

1 存在的问题

1.1 学历认定上的问题

医师资格考试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省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历, 而在学历的具体认证中又存在许多难以操作的细节问题。

1.1.1 持省外中专学历人员的报考问题 中专一般只对省内招生, 根据教育部1987年《编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跨省招生计划的试行办法》规定, 跨省招生必须经过国家教育委员会的统一编制, 同时报生源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但由于前两年管理松散, 一些内陆学校在未通过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情况下向沿海地区招收了一大批学生, 也包括医学类学生。医学类学生跟其他专业不同, 必须通过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后才允许从事医疗工作。而根据卫生部的相关规定, 对于违规取得学历即计划外的人员可不予受理考生考试的申请。因此, 对于这个问题, 学生是受害者, 但卫生行政部门也无过错, 这是个别学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置广大考生的终身利益于不顾的结果。

1.1.2 毕业证书上存在多专业的现象 学生在入学时, 只能是一个专业, 而事实上在受理医师资格考试申请时, 工作人员会经常发现部分考生所持毕业证书上有两个专业, 如临床医学、护理, 临床医学、药学等。根据教育部规定, 国家试行辅修专业办法, 学生达到辅修专业要求的, 在证书的“准予毕业”后加上“辅修**专业合格, 达到该专业毕业要求”。而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并未按此要求填写, 而将二个专业等同对待, 严重混淆了用人单位的招人目标。同时, 学生在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时, 受理人员肯定会对其专业产生疑问, 并会要求学生提供学历证书查询证明, 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付费查询, 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则要提供原始资料, 如入学通知书、学校的招生计划等, 这一切都无疑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认为自己辛苦读书这么多年结果有不能考的可能, 增加了考生的心理负担。

1.1.3 毕业证书上专业与方向问题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了本专科及研究生阶段的专业目录及相关的专业设置, 学生毕业证书上的专业名称也应该据以上目录填写, 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经常会在专业后括号内标明方向, 且不说此种做法教育部门是否正式许可, 但就医学类专业此种做法为执业医师考试具体实施中造成了很多困扰。执业医师考试不像其他考试, 它有很明确的专业要求, 医学专业又可细分为医学类、医学技术类、辅助医疗类等, 而执业医师考试又只允许医学类中的部分专业参加。在受理执业医师考试的申请中, 经常会发现临床医学 (病理方向) 、临床医学 (检验方向) 等。根据《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 (2006版) 》, 基础医学类、医学技术类等不能报考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属于基础医学类、检验属于医学技术类, 如果严格按照此规定, 以上这类学历可不作为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 那么学生必将会有意见, 因此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1.1.4 基础医学类不能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学历依据, 将影响整个基础医学的发展 目前, 在本科阶段设有基础医学类, 研究生阶段将基础医学类细分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等。教育部门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医学科研类学生, 不让其参加执业医师考试无可厚非, 对于法医学、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等专业因其特殊性, 毕业的学生一般都有其固定的工作岗位, 或留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任务, 或进入专门系统从事特殊工作。但毕竟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岗位有限, 这类学生的绝大一部分最终还是回到了医院, 从事临床或辅助医疗工作, 特别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学生更是离不开临床实践。此前这类矛盾还不突出, 对于基础医学类学生能否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一直都只是在会议上传达, 2001版的《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中也并未明确指出, 因此, 各省在实际操作中, 可能都存在让这类考生参加考试的问题。但2006版明确了基础医学类不予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一规定。同时, 卫生部在答复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请求明确有关医技人员是否可以出具相关检查诊断报告的请示》中明确指出“出具影像、病理、超声、心电图等诊断性报告的, 必须是经执业注册的执业医师”。这就意味基础医学类学生在医院只能出具数字、形态描述等客观描述性的检查报告, 而不能出具诊断报告, 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对于病理的诊断, 基础医学类医务人员更专业, 更具权威性。同时, 医院对于这类情况采取了一些非正规的方法, 即病理诊断由基础类医务人员出, 而叫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签字。这样做, 并非出自医务人员的意愿, 仅仅是服从医院的安排, 这不仅不利于分清责任, 在真正遇到医疗纠纷时会出现无人承担责任的状况, 而且长此以往, 医院将在是否招收基础类医学类毕业生问题上迟疑, 医学院校也必将会缩减学生的招生计划, 如此恶性循环, 将会大大影响基础医学的发展, 也不利于医院病理等相关诊断的发展。

同时, 对照卫生部《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 (2001年) 对执业范围的规定, 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矛盾的方面。医师执业范围中临床类别医师的执业范围包括了放射治疗专业、医学检验、病理专业、职业病 (含放射病专业) 、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专业等, 既然有这些执业范围, 也应允许这些专业的学生报考。

1.2 试用期问题

《执业医师法》规定: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必须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 《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也明确指出考生在报名时需要提交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 同时规定报考类别必须与试用期工作岗位相对应, 比如试用期在公共卫生岗位的考生只能报考公卫类别执业医师, 即使考生的学历为临床医学的, 试用期岗位在公共卫生的, 也只能报考公卫类别。目前, 在试用期机构的资质上, 《办法》指出凡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相关规定的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供血机构、预防机构等都可作为试用机构。由于该项规定的广泛性, 在实践中, 工作人员也发现很多弄虚作假的情况。

1.2.1 许多医疗机构乱开试用期合格证明

众所周知, 现在高校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 医学类学生也同样如此。而医学类学生如果没有在医疗机构就业的话, 那么他将永远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因此, 许多未在医疗机构就业的学生不甘心自己3年或5年所学的专业就这样荒废了, 通过种种关系, 让医疗机构开具假证明允许其参加考试。对于公立医院, 卫生行政部门可通过宣传教育来制止这种不良行为;对于那些个体诊所、村卫生室等机构, 确实不容易控制, 有的个体诊所甚至将此作为一种商机, 只要考生出钱就为其出具证明。

1.2.2 试用期岗位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符合

在实际工作中还发现许多在其他工作岗位的考生报考执业医师, 如本科为预防医学, 研究生为检验医学, 实际从事检验科工作的考生, 而检验医学不能作为考试的学历依据, 因此, 考生会采取各种方式, 让医疗机构为其出具试用期在预防保健岗位的证明, 参加公共卫生类别的考试。种种类似的情况, 经常会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对于这种行为, 考区考点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部了解, 而且医院人事变动非常频繁, 也是在情理之中。

1.3 考试次数问题

执业医师考试正式开始于1999年, 对于考试的次数未加设定, 只是规定试用机构出具的试用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的证明连续两次有效, 第三次参加还需提供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培训机构培训6个月并考核合格的证明。因此, 部分人员年年参加、年年落榜, 如滚雪球一般, 造成参加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 给考试考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也大大降低了考试的通过率。

1.4 其他各类问题

1.4.1 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考试问题

根据卫生部的要求, 认为卫生监督工作人员属于卫生系统执法人员, 参照公务员管理, 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但事实上, 很多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参照公务员管理, 一般都是按照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因此, 工作人员工资水平上的提高也都是根据职称展开的。如果卫生监督工作人员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话, 他们就不能进行职称的评定, 将大大影响其以后的发展。

1.4.2 各省掌握标准不统一

执业医师考试共分四个类别, 即临床、口腔、公卫、中医, 中医专业不能报考另三类, 这一点在2001版的《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规定》中已明确指出, 对于取得临床类别的人员报考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时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但在临床专业、口腔专业和公共卫生专业之间, 由于卫生部从未发文明确过, 各类文件中也只指出报考人员按本人试用期从事的专业报考相应类别的医师资格。因此, 在实际报考中, 各省的标准都不一样, 部分省市实行大专业可考小专业, 即临床专业毕业生试用期在口腔或公卫的, 允许其参加口腔或公卫类别, 而口腔或公卫类别的毕业生只能报考各自专业对应的类别;部分省市则是临床专业和口腔专业之间可以互考, 公卫专业则只允许报考公卫类别;等等。各种做法不一, 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但却造成了全国标准的不统一, 对神圣的执业医师考试来说是不应该有的现象。

2 解决对策

2.1 对于学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 应该多管齐下, 齐心协力, 共同解决

首先, 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学校的管理, 对医学类专业准入的设置上要提高门槛, 同时应多咨询卫生部门的意见, 不能想设什么专业就设什么, 应该按照已制定的规范统一设置专业。对于没有招生计划擅自招生的学校一定要严厉打击, 从源头上堵住;对于培养方向问题, 也应该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 做到专业与方向的一致性;针对目前医疗专业的细化, 如确需开设的专业, 应给予开设, 而不能一味阻拦。其次, 作为培养人才的医学类学校一定要加强自律, 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 致广大学生的利益于不顾, 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招收学生, 按照规定填写学生的毕业证书。最后, 卫生部门应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和联系, 及时了解相关政策, 绝不能够高高在上。特别是对于基础医学类学生的考试问题, 应结合医院实际工作需要, 本着促进祖国医学发展的理念, 允许其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2.2 取消试用期规定, 根据专业报考

试用期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使考试更加规范, 人员更加固定, 但从实际工作来看, 以上目的并未能真正实现, 而且成为医学院校毕业生报考执业医师不合理的阻碍, 也使带来很多弄虚作假的行为。现在很多医疗机构, 特别是民营医院在招人时都要求具备执业医师资格, 对于那些刚毕业的学生无形中关闭了这一就业通道。因此, 建议取消试用期固定, 允许医学生在毕业当年就能够参加考试。

2.3 严格限制考生的报考次数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 它所面对的是人的生命、人的健康。因此, 对于从事医学专业的人来说, 他更应该掌握并应用好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而执业医师考试是最基本的准入考试, 是对你是否能够作为一个合格医师的考核, 如果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无法掌握的话, 那么, 他是绝对不适合当医生的。因此, 建议卫生部对考生的报考次数严格限制, 如果第三次仍然不能够通过, 显然, 说明他并不适合医生这个岗位。

2.4 统一标准, 从实际工作出发

上一篇:肺血管灌注成像下一篇:体育社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