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

2024-06-28

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精选5篇)

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 篇1

幼儿园管理的目的在于发挥人的价值, 发掘人的潜能, 发展人的个性。因此, 我们提出以“教师演播室”为组织形式, 采用主持人的形式展开活动, 以此充分拓展和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通过这一形式旨在改变以往传统的业务管理模式, 将一线教师推到幕前,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学的主人”。同时, 通过教师间的团结、合作与互动, 充分展示教师各自的特长, 使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进行肯定, 增强其自信心。本文拟就通过对案例“童年的故事”策划和组织的整个过程谈一谈我园“教师演播室”园本教研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策划现场

一、参加人员:小班年级组“演播3室”成员

二、研讨实录:

年级组长:我们“演播3室”在本月要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大家讨论一下可以研讨哪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1:我们幼儿园有许多年轻教师, 在教育观和儿童观方面都需要加强, 我认为可以朝这个方向讨论。

教师2:要加强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不能只通过学习几篇文章或者讲几个案例, 一定要结合教师自身的经验, 引发其内在体验。

年级组长:儿童观和教育观比较大而空, 有没有更具体的建议。

教师3:我有一个提议, 以前的孩子小时候无拘无束, 有很多有趣的游戏, 而现在的孩子大都被家长绑在身边, 失去自由游戏的权利, 能不能让我们的教师也有这样的体验。

教师2:用“童年的故事”作为主题怎么样?把教师的童年和孩子的童年进行比较, 让教师能换位思考孩子的想法, 并且迁移到工作中来。

教师4:换位思考, 是个好提议。我们成人往往不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自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照顾, 其实是违背孩子的意愿的, 不受孩子的欢迎。

年级组长:既然大家都同意, 那么我们这期的演播室内容就是“童年的故事”, 关于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以及人员的分工等请组员考虑一下, 在下次的筹备现场我们一起讨论。

三、过程解析:

每次“教师演播室”的主题要围绕师德修养类、教育理论类、专业知识类、实践技能类、教学研究类、现代教育技术类这六个方面的内容, 由演播室教师商讨自主确定, 填写到每月“教师演播室”主题一览表中, 每组选择的内容不能相同。

第二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筹备现场

一、参加人员:小班年级组“演播3室”成员

二、研讨实录:

年级组长:上次的策划会已经将活动主题定下来—童年的故事, 今天的筹备会主要是讨论活动开展的内容以及每人负责的工作。第一个内容是讨论童年的故事活动怎样开展。

教师1:我觉得可以先让教师回忆自己的童年, 然后说一说为什么那么难忘?

教师3:也可以让教师看看孩子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最好有影像实录, 更能说明问题。

教师4:活动开始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 让教师想象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结束用“童年”, 让教师共同唱这首歌。

年级组长:我认为应该联系现在教育实际, 引导教师围绕两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是你觉得现在孩子幸福吗?为什么?二是我们要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 让孩子快乐成长。

教师1:单一讨论太枯燥, 可以准备海报纸, 让教师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在海报纸上记录讨论的重点内容。然后请教师代表进行发言。

年级组长:刚才大家已经将活动内容基本确定, 下面进行第二项内容讨论人员分工的问题。主持人、导演、文书、摄影师、道具分别由谁负责呢?

教师1:教师4语言能力强, 而且能调动现场气氛, 可以做主持人。

教师3:我负责道具, 准备活动中所需的物品。

教师2:我擅长摄影, 就负责照相吧。

年级组长:教师1你的文字功底好, 你负责活动计划书的撰写和现场的文字记录工作。我负责现场整体的调控。

三、过程解析:

根据【教师演播室】内容的需要, 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 如:案例分析式、互动研讨式、讲授式、表演式、游戏式等等。教师通过商讨自主分工合作, 其中每人都有相应的职责, 而每次所负责的职责可相应变化。

第三阶段:“教师演播室”活动开展现场

一、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园长、后勤管理人员。

二、活动准备:幼儿游戏的照片和录像;大型海报纸;彩笔;钢琴曲。

三、研讨实录:

(一) 引入活动——童年畅想

主持人播放一段悠扬的钢琴曲, 请教师静静聆听, 舒缓心绪, 自由畅想。

随后, 主持人宣布今天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童年是歌、是梦、是诗, 童年的脚印一串串……我们相约在一起重温以前的快乐时光, 今天的话题就是“童年”。

(二) 体验活动——你说我说话童年

出示大屏幕:画面上出现的是一些孩子在沙滩上快乐游戏, 有的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追逐嬉戏, 有的在拾拣贝壳, 还有的在开心的挖沙子堆城堡, 好一幅怡然自得陶醉的画面。教师根据各年龄层次的用回忆倒叙的方式来进行畅谈。 (音乐循环的播放钢琴曲渲染气氛)

1. 看到上面的画面你曾经想起过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吗?童年让你想到些什么呢?

教师A:童年像一杯苦酒, 个中滋味令人回味。

教师B:童年像柠檬, 酸酸的让人心酸。

教师C:童年像大海一样, 深深的蓝蓝的。

教师D:童年像走进绿色的树林, 一阵阵浓郁清香。

教师E:童年像一首诗, 令人充满诗情画意。

教师F:童年像阳光一样, 使人温暖幸福。

教师G:童年像星星一样明亮, 让我心灵发亮。

教师H:童年像树根一样, 深深地扎进我的心里。

2. 童年的回忆各不相同, 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 可笑的事, 或者做过的一些傻事, 这些事情让人每当想起都会暗自觉得好笑不止。

童年趣事有:爬墙头、挖地瓜、拉警报、掏螃蟹、捉青蛙、荡秋千 (在树上) 、逮活鸡拔鸡毛、失足踩小鸭、在午睡的爸爸脸上画脸谱、放火烧草垛子、堆雪人打雪仗、玩弹子、拣地上的糖块吃、破坏邻居家的花草、装鬼吓人。

(三) 研讨活动——童年进行时

1. 影像回放。

幼儿园召开运动会的画面, 家长忙前忙后地照顾孩子, 无微不至地呵护孩子, 可孩子脸上却毫无表情, 孩子关注的眼神停留在新颖有趣的运动玩具上, 久久不能移开。

2. 主持人聚焦问题。

(1) 你觉这些孩子幸福吗?为什么?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童年?

(2) 我要给孩子什么样的童年,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 教师分组研讨并且用海报的形式记录。

4. 针对问题研讨。

A组教师代表:现在的孩子看起来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 是在蜜水里泡大的。以前经历过的事情, 现在孩子从未体验过。虽然过去童年时觉得是苦, 但回味起来, 却觉得很有趣。因为从小自由地“玩”, 使得现在的我们变得能干和聪明, 喜欢去尝试各种事情。而现在的孩子恰恰缺少的是自主, 被大人看管, 不能想做什么就干什么, 同时压力也大。

B组教师代表:从物质上来看, 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 但是从精神层面来看, 孩子其实一点也不快乐, 大人什么都不让孩子自我尝试、发现、探索。所以, 现在的孩子自主意识差、无责任感, 遇到困难退缩不前, 缺少勇敢、大胆的品质。孩子需要的是快乐、开心、自由的空间。

主持人:每位教师, 从自己的童年联想到身边孩子的童年。在工作中, 我们应该怎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 让孩子快乐成长, 让孩子享受充满幸福的童年时光?

教师A:我用自己温馨慈祥的目光,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让他们在我的照料呵护下幸福地成长。

教师F:我要让孩子自己拿起画笔尽情地涂鸦, 我会用肯定的目光赞许地说:“你真棒!”

教师I:我要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排解孩子的心结, 和他们做朋友, 用我的辛勤汗水浇灌他们茁壮成长。

教师E:我要开辟一块场地, 坐在他们身边, 让他们随意地“打砸”, 尽情地发泄玩。

教师G:我要创设宽松的教育环境, 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喜欢的方法来探索知识的海洋。

教师C:我要像妈妈一样教会他们怎样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

教师F:我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让他的一生受用不尽。我要引导他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对与错, 学会轻易不能放弃。

教师J:我要让孩子每天吃得开心、用得放心、玩得安心, 健健康康快乐每一天。

教师H:我要把自己的微笑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染每一个我带过的孩子, 让他们和我一样天天笑容满面, 情趣盎然, 使他们在幼儿园里的每一天都快快乐乐, 笑声不断。

四、过程解析:

透过“童年的故事”教研案例, 让我们对“教师演播室”这种新型的园本教研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 它是教师内在需要的自主教研学习, 是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教研学习, 是大家进行切磋、协调与合作, 互相学习, 彼此支持, 共同成长的教研学习。

这是我们的一次新的尝试, 由于研究时间比较短, 研究者水平有限等多种因素, 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我们相信, 通过不懈的努力, 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教师会得到快乐和发展, 孩子也会得到快乐和发展。

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 篇2

本次活动分二项内容校园参观、听课、评课议课。

第一节课,由四年级王小敏老师执教,展示的是《乡下人家》这节语文课,在教学中王老师围绕“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中心句为主线展开教学,描绘出一个个自然、和谐的画面,展示出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下生活。王老师教学目标明确,采用以读为主的主策略,让学生带着几个问题读课本,并想象每幅画面的意境,有利于学生感受美的实现。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唱歌入梦,最美乡下人家。用这首优美的小诗作为本节课的结尾,使本来就非常美的散文更增添了几分韵律美。

第二节是由年轻张真鑫老师执教,讲授的是三年级《小数的认识》这节课,张老师这节课目标定位合理,通过逛超市利用购买后的票据去认识小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促进了知识经验的迁移,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新课导入到新授无不结合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两节课都有其自己的优点,也有其共同之处,两位老师的课堂都在向高效课堂靠拢,虽然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发现老师们都在思考高效课堂,都在试着改变自己。听课完毕,所有的听课老师来到了第五中心小学教研室,开始了本次的教学研讨会。马主任安排了本次活动的程序,第一项由执教者进行3分钟的说课,第二项听课教师进行3-5分钟的点评,第三项由所在学校的校长及本校业务主任做5分钟的发言,第四项由中心校副校长做总结发言。两位说课教师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阐述了各自的对文本理解、教学目标设定的想法,也深刻体会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及以后努力的方向。

赵校长针对两节课上存在的细节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看法,如王老师在教学语言缺乏魅力,谈话方式有点生硬,小组建设有点形式化。张老师在教课过程中语速过快等等。接着,赵校长高度肯定这次活动开展的目的,并对中心校领导表示深深的感谢,赵校长说这次活动对我校这一批年经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帮助太大了。继而,到会的两位刘校长等也就这两节课赞誉有加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接着,中心校邵利朝老师进行了发言。邵老师从教学目标的制定的合理化、基本功方面进行了评价。

最后做总结发言的是中心校的马主任。他先肯定了两节课的优点,又针对这次听课中的一点小细节,对我校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小建议,听课教师课本以及听课材料的准备不到位,导学案的使用及小组展示提出

了改进措施。针对王老师的课,马主任指出课堂目标明确,教具图片准备充分,教态自然。接着又从教法学法指导:学什么,怎么学、升华,小组运用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针对张老师的课,马主任很认可张老师说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一观点,肯定了张老师教学中引入大量常见的例子,在关注学生学习情感的同时,适当的渗透数学文化这一教学设计。马主任觉得美中不足的就是数学课上应该在课堂结束时加上一个限时练环节,限时练起到课堂评价的作用,既能及时诊断出学生这节课知识掌握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出对于低、中段的数学课,马主任作为资深数学专家还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支招,提出了两个关键词:模仿和练习。这是小学生这一年龄段特有的能力,比如小数的读法,老师示范性的多读几遍,学生进行模仿,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马主任言辞犀利,一针见血,不得不让人钦佩他在教育教学方面专业而又独到的见解。

马主任也简单提到在制定导学案时要做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度化,让我们在以后导学案的编写上找到了明确的方向。提及课堂教学,马主任不愧为滑县名师、滑县评课界首屈一指的专家,接着,马主任阐述了课堂教学中的“三讲”、三不讲”,小组展示中的“三展、三不展”。结束时,激情饱满的马主任再次向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强调了参加这次教学研讨会的目的:观课议课,展示精彩;督促管理,诊断学校。

伴随着马主任一个个铿锵有力的字眼,一句句一针见血的评语,这次研讨会结束了,结束时每位求知若渴的老师们精神饱满如获珍宝,回到办公室又进行了一场思维的碰撞。大家决心 一定要多学习,多思考,努力做一位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 篇3

“相对于传统教研活动, 网络教研可以跨越时空, 突破领导、专家、同伴之间交流的局限性, 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兴趣。“草根争鸣”是针对中小学一线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一些热点、焦点和难点等问题, 依托《中国学校体育》草根论坛, 依靠专家引领, 汇聚众人智慧, 解决实际问题,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平台。自2009年3月建立以来, 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研讨质量越来越高, 主持团队越来越专业。目前, 论坛研讨的主持人既有精挑细选的一线普通的体育教师, 又有颇具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和特级教师, 还有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员等领衔的团队。为了促使更多教师参与论坛讨论学习, 获得吕娟供稿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小河中心小学, 213138) 成长与进步, 杂志特意每期安排大约4~6个版面, 选择优秀总结、摘取精华观点予以发表, 以切实解决一线体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并实现研讨成果的共享。到目前为止, 已经成功举办了48期话题研讨, 一共有1000多人参与了8000多次研讨总结, 已有160多名作者、300多人次的总结文章相继发表。

孙老师的讲座分草根论坛简介、草根论坛特点、参与论坛办法、撰写总结窍门和文章审稿流程5个板块,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并结合自己参加论坛的经历, 全面、详细地介绍了“草根争鸣”栏目。孙老师提炼了草根论坛的6个特点:一准备足, 即:主持团队事先做足功课, 学习相关理论、准备鲜活案例;二人气高, 即:每期参与研讨人数达到200人左右;三发帖多, 即:两个小时研讨中发帖达4000个左右;四碰撞深, 即:从不同方面对话题深入研讨, 有案例的呈现, 有实践经验的交流, 有理论专业知识的铺垫, 充分撞碰智慧火花;五收获大, 即:大量的鲜活案例和撰写论坛总结的过程让教师受益匪浅;六发表易, 即:草根团队帮助一线教师修改润色, 论坛总结成为很多体育教师处女作发表的舞台。

谈到如何参与论坛, 孙老师根据自己经验从注册会员信息、填写原因、等待审核谈起, 到如何获得资格, 到怎样登录论坛、如何参与草根研讨, 重点介绍了发帖、跟帖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和窍门。在撰写总结文章方面, 孙老师作了重点介绍, 这也是与会教师重点关心的问题。窍门在于平日的学习和积累, 展示了四大要素:话题切口要小、定论直接给出、案例结合剖析、文本美化简洁, 并重点介绍了图文并茂、系统整理、章法整齐和格式美观4种文本美化方法。在文章审稿流程方面, 孙老师就大家关心的投稿、初审、复审、发表和退稿文章处理等方面详细进行了解释与说明。孙老师特意呼吁各市、区、县的正式或者非正式学习研究团队, 如常州市青年体育教师学习团队、金坛市体育教师学习团队等, 积极争取申报主持团队, 设计研讨话题, 递交话题方案, 通过参与诸如《中国学校体育》草根论坛的网络教研, 让常州更多的体育教师在主持中得到成长, 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在撰稿中得到收获。

联合体学校教研活动总结 篇4

留誉中学

金家庄片七所学校组成の教育教学研究联合体,在柳林二中の牵头下,在七所学校分工组织、协同配合下,顺利走过了一个学年。回顾这一学年,联合体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联合体学校教研活动为平台,开展了七次大型の形式多样の教研活动,不仅加强了校际之间の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而且在缩小减乡差距,均衡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の实效,现就我校在联合体学校教研活动中所做の工作及收益、感受总结如下:

联合体教研活动受到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我校教研工作の重中之重来抓,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大量の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教研活动保驾护航。为了确保教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主任为组长,学科组长为成员の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校长全面负责,副组长具体组织安排,成员负责学科教师选定、及对参加活动の教师进行指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精心策划、严密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每次活动前,我校要进行相关教研活动。首先校长组织Fpg

Fpg 领导召开会议,对活动提出要求和指导性意见,并进行分工。会后副组长成员分头行动,副组长具体组织策划,制订出活动策划书,对活动步骤,参会人员,具体要求等作出详细の安排,然后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具体安排部署相关活动。会后组织相关人员教研活动,由副组长组织领导,校长督查等,学科组长具体指导、操作。通过活动,评出参加联合体学校教研活动の教师,一般来说这些教师都是学校の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是代表学校水平の,能够展示出学校特色の,起到联片教研交流学习作用の,从而确保活动所取得预期效果。

3、积极参与,虚心学习,不断完善

我校把每一次联片教研活动当作一次重大の学习锻炼机会,校长或副校长亲自带队,组织相关教师甚至更多教师参与。要求教师竭尽自己所能,在教研の舞台上,展示自己亮丽の一面,在锻炼自己の同时,注意学习兄弟学校、同行同志优点长处,弥补自己の短处,不断完善自身。

4、总结反思,宣传推广,改进提高

每次联片教研活动回校后,校长组织与会领导和教师召开总结反思会,了解我校教师在参会中所表现の长处及不足,以便进一步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特别是了解别の学校,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校学习借鉴,利用全体教研大会通报活动情况,宣传推广别の学校の理念,做法,倡导并要求教师Fpg

Fpg 付诸行动。

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在我校教师の积极参与下,我校在联合体教研活动受益颇多:

1、促进我校教研活动开展

2、促进了学校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3、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の提高

4、推动了我校课改向纵深进发

5、引发了对教研活动常态化の深思

联片教研活动一学年共进行了七次,几乎每月进行一次,其次数之多,扎实有序开展,引起我对我校教研活动の反思,我校教研活动逐步得到领导の重视,教师の认同,但做の还是不够,“会上主要,会后次要,忙起来忘掉”の情况还有所存在,而联合体教研活动按计划如期正常进行,雷打不动,教研工作进入常态化,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教研工作是与教育教学工作并行并重、齐驾并驱

の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愿联合体学校教研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下去,让教研联合体发挥其交流、学习、提高の真正作用。

教研联合体活动纪实 篇5

进入鹰潭市直片教研联合体第三次教研开放的市八小校园, 橱窗美, 彩旗飘, 活力多, 笑脸扬。“魔方”表演, 体现的是思维的快、准、齐;“欢乐竹竿”, 律动的是童年的旋律;“花式跳绳”, 飞扬的是少年的风采;车模、航模表演, 纷飞的是科学想象的思绪……阳光体育、科技活动展现的是八小人全体参与、全面发展、全员共享的精彩。

半天的教研活动, 集中体现了“联动”二字的深义。这种联动一是在各种教研层面上的联动:城乡层面、手拉手层面、初小衔接层面, 七校联合层面, 甚至连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县区教研室也一同参与到教研联动之中, 范围之广、层面之多, 让教研开放更有交流、探究、互动和辐射的意义。第二是在各个教研个体上的互动:初中、小学两级老师, 市、县、中心校三级教研员, 语数英、德育实践等多学科教师的联合参与, 同课异构、同课同研, 让教研在“文化融入、中小衔接”这样一个大的思路下多维互动, 教研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全面展现。

二、教研追求高效课堂展示精彩

除了联动, 有效也是本次开放的一大亮色。由初中到小学, 由城区到手拉手学校, 每个学科三位老师同上一堂课, 同研一堂课, 以同一话题为载体, 探究中小衔接, 城乡教育如何融合, 如何协调统一的问题, 既有年段对比, 又有纵深呼应, 学科联动更为有效, 体现了宏观层面上的深度跟进。

另外, 20分钟短课的设置也让这一份有效得到了强化。20分钟的课, 难上!难在这样一种矛盾当中:既要考虑学科内在的规律, 又要尽可能地展现更多的教学亮点和学生精彩。这是一种矛盾。比如, 语文学科强调环环相扣, 强调步步深入, 强调衔接呼应, 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整体切入、细节聚焦, 再回归到整体的关照与升华, 这样一个过程体现的就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规律。所以, 课时的减半不能造成步骤的压缩、亮点的弱化和规律的缺失甚至违背, 这就相当考验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教材处理能力和一课一得的意识。今天的三位老师都做得很好, 各自站在了同一教材的不同角度切入, 或者习得方法, 或者培养语感, 或者强化运用。20分钟虽然不长, 但训练实, 亮点多, 主线清晰, 课堂有效。体现了20分钟短课的独有魅力。

总体上看 , 这三节课 都很成功!首先, 我想说两处惊讶:第一个惊讶在共同的教材选择和安排上。《安塞腰鼓》这样一篇表现阳刚之美的文章, 却让三位温文尔雅的女教师来上, 有趣, 也上出了不一般的师生精彩;第二个惊讶是三位老师在片段教学核心内容的选择上, 各自选取场面、后生和黄土地这三处内容, 各自从一个角度、一个片段切入, 使得三堂课立足点不同, 教学节奏不同, 语用特色也不同, 可谓殊途同归, 相得益彰。

第一堂课是实验中学的刘英娥老师执教的, 我想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首先是一种大气。初中老师上课就是大气, 教学目标简明扼要 (紧紧围绕“挑好词好句学会品读”和“感受民风民俗体会拼搏昂扬精神”两大目标进行教学) , 教学思路大开大合, 所提问题能够聚焦核心, 以一两个大问题涵盖全文全课, 没有在枝节问题和小环节上过多肢解教与学, 整体教学显得很大气。

其次是“两点关注”。第一是关注语言形式, 体会短句特点, 引导学生透过词句想开去, 想出文字背后的画面, 想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境, 悟出其中蕴含的生命力量。在这一过程中, 通过对话交流体会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关注语言形式。第二是关注了“一课一得”。刘老师紧扣“震撼”一词, 由充满活力的鼓点感受跃进到贫瘠环境的体会, 再过渡到充满张力的黄土人生命情怀的挖掘, 重好词好句的品鉴, 重课文句式的合作品读, 重民风民俗的多层感悟, 这样一种透过文字想象品味意境的“一课一得”式的教学风格, 就体现在清晰的教学层次的呈现之中。

还有就是“三个引入”。一是引入丰富多样的视频, 让语言的品读充满画面感和地域文化的张力。二是引入人文内涵的深度挖掘。三是引入充满语文味的多层想象和互动谈话。三个引入让课显得很丰厚, 很扎实。

第二堂课是由市八小的马静老师执教的。借用本课中的“好一个”, 我也想为马老师叫三个“好”。

第一个好:这是一堂朗读指导的好课。朗读指导轻巧、得法、层层推进又井然有序。本课至少有四处精彩的朗读指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处是开课借助“好一个安塞腰鼓!”一句的指导朗读。这第一通“朗读之鼓”擂得虽然轻巧, 但响在了点子上。马老师说, 关注“好”字你会怎么读?关注最后的标点你会怎么读?这种朗读指导简明、扼要, 但强调在点子上, 学生有了目光的聚焦, 朗读便有了着力点。这是一种很好的朗读指导法, 不牵强, 不刻意, 又有实效。

第二处精彩是在第一处排比句的指导上。“一捶起来就发狠了, 忘情了, 没命了。”这一句的指导也非常轻巧。学生找到这句后, 让学生谈感受——体现了力量, 体现了生命!然后以“这三个关键词能否互换顺序”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的逐步加深, 感受到这种渐进的力量和推升的情感, 之后指名读, 齐读, 读出语气的细腻变化。

第三处朗读指导上的精彩体现在五个倒装句式上。借助这一句, 马老师通过变化语序, 运用对比朗读, 感受倒装句式的特殊效果, 同时借助这一倒装句式, 体会“骤雨、旋风”等关键词的特殊含义, 从关键词的组合上感受这种急促的力量, 并让学生读出句式的短促和不一般的气势, 让句式和词语背后的情景呈现在个性化的朗读之中。

第四处精彩是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再次齐读这五个倒装句式, 这次读采用了齐读, 目的性很明确, 因为有了前面的烘托与铺垫, 这种气势便水到渠成地通过齐读表现出来。视频出示的时机和采用的朗读方式都恰到好处。

第二个好:这是一堂方法习得的好课——呈现方法, 迁移方法, 运用方法富有层次。本课中, 马老师始终将方法的习得和运用贯穿在课堂当中, 初读画句子前提示方法:画出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词语和句子, 写出自己的赏析。这是方法的认知。品读时针对几个排比句的对比读, 归纳方法, 让学生知道赏析可以从修辞上, 从句式上, 从关键词上入手, 谈体会, 说感受, 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是方法的迁移。最后在读写结合阶段, 老师在学生感受到倒装句式的特点后, 出示三个同样句式, 但难度逐步提高的填空题, 让学生写同样的句式。学生有了前面对句式的体会, 对排比、比喻手法的感知, 对关键词的深入品味后, 这时的读写结合便容易衔接到位了。这一步就是方法的落实和运用。一堂仅仅20分钟的课, 能够在方法的认知、迁移和运用三个阶段走上一个来回, 而且这么扎实有效, 层次清晰, 实属难得。

第三个好:这也是一堂初小衔接的好课。好在主线清晰, 层次简明, “赏析”这一种方法体现了与中学的一种良好的对应与衔接。马老师的教学主线就是一条感受并迁移运用赏析方法的主线。开课切入中心句, 找到四处场面、四个部分、四处反复, 这既是教学主线的梳理, 也是整体上的感知, 这一步不能少, 是语文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到回归整体的语言习得规律决定的。接着, 马老师让学生找句子、写赏析, 在读句中品, 在找句中赏析, 在模仿写句中迁移运用, 关注三种句式, 运用三种方法, 品读三处句子, 层次清晰简明。最后是方法的运用和完善板书之后的积累, 这也是再次回归整体的一种语言运用。其中, 赏析之法与简明之线, 均体现了较好的初小衔接。 (赏析方法更多的是初中采用的教学之法)

第三堂课是由贵溪泗沥中心小学的方杏子老师同课异构的《安塞腰鼓》。这也是一堂主线和方法都非常简明的好课。

20分钟的短课, 为了体现高效, 切入点一定要精准, 教学主线一定要简明。在这一点上, 方老师可谓是想了很多办法, 付出了很多辛苦。这份辛苦体现在方老师前后设计、推倒重来的多次改变上。起初的设计中, 方老师也是以感受场面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 但因为本次教研活动想要体现一种殊途同归的教研开放思想, 选取不同的切入角度, 更容易展现不相同的语用设计。因此, 方老师主动改变教学内容, 将“后生”这一部分的感悟作为教学的着力点, 方老师紧扣“搏击”二字, 从后生们“搏击腰鼓”推进到黄土人“搏击命运”, 将人文内涵的挖掘与语言品析有效结合, 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这一改, 改出了清晰的主线和较为精妙的品读运用。

在朗读指导上, 方老师体现了“二重”:重指导、重实效。比如, 第12自然段“搏击”那一句的朗读指导就体现了这种思想。首先是引导学生体会“敲击”与“搏击”的异同, 体会搏击的力量, 读出三处“搏击”力量与情感的渐进效果。接着, 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强调的带着重号的词语的特点, 体会读好关键词在朗读中的作用, 指导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读法。最后采用范读引路, 读出气势和节奏。这种朗读指导就显得很有层次感和实效性。

同时, 这种朗读的亮色还体现在老师不断推出的有关黄土高原背景的呈现中, 图片、资料恰当引入, 视频、音乐有效对接, 每一层次的呈现都引导学生进行一番入情入味的朗读, 逐步读出鼓动的生命、后生的乐观与黄土人对命运的不屈。这样的背景链接, 就让课显得更有厚度, 更有生命的张力。

“不经一番寒彻骨, 哪得梅花扑鼻香!”为市直分片教研的充分联动叫好, 为每一堂关注学生、落实方法、体现高效的好课叫好。

上一篇:回填技术论文下一篇:中国古代的民间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