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主要成分药理研究(共3篇)
人参主要成分药理研究 篇1
人参、三七均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 植物亲缘关系较近, 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均为皂苷类化合物, 在皂苷种类和含量上有所差异。但在中医用药传统上有显著不同:人参性微温, 多作为扶正固表的“气分药”, 三七性温, 多作为散瘀止血和消肿定痛的“血分药”。近年来, 很多学者分别从人参和三七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角度, 展开对比研究, 以期揭示人参三七活性物质成分, 现代药理作用及传统用药规律之间的联系。本文对这些研究内容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比较
1.1 皂苷类
三七中总皂苷的含量比人参高, 分别为6.2~10.32%和4.84%[1]。三七中的皂苷类成分主要为达玛烷型的20 (S) -原人参二醇型和20- (S) 原人参三醇型, 未发现含有齐墩果酸型[2], 而人参中含有齐墩果酸型人参皂苷R0。三七地下部分所含的皂苷类成分主要为原人参三醇型, 而人参地下部分主要为原人参二醇型[1]。此外, 三七中还含有一些人参所不具有的皂苷类成分, 如三七皂苷R1、R2、R4、R6、Fa、Fc、Fe等[2]。
1.2 多糖
人参中的糖类成分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其多糖类型在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如人参根中主要含有酸性杂多糖和葡聚糖, 人参叶中主要含有酸性杂多糖, 人参果中水溶性粗多糖中大多含有蛋白质[1]。而三七多糖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等组成[3], 其含量与产地、规格和采收期有密切关系[4]。
1.3 氨基酸
人参和三七中均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 以精氨酸含量最高, 但总氨基酸含量人参要高于三七, 且存在明显差异。人参中碱性氨基酸含量最高, 中性氨基酸次之, 酸性氨基酸最少。而三七中中性氨基酸含量最高, 碱性氨基酸次之, 酸性氨基酸最少[1]。
1.4 挥发油
人参中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长链饱和羧酸以及少量的芳香烃类成分, 以倍半萜类成分最为重要, 榄香烯是其活性成分。而三七中的挥发油成分以酮烯烃、环烷烃、倍半萜类、脂肪酸、苯取代物和萘取代物为主, 还含有一些人参所不具有的成分, 如α-王古王巴烯、β-荜澄茄烯、子丁香烯、δ-愈创木烯、α-雪松烯、1, 9, 9-三甲基-4, 7-二亚甲基-2, 3, 5, 6, 7, 8-六氢薁、1, 1, 5, 5, -四甲基-4-亚甲基-2, 3, 4, 6, 7, 10-六氢萘和花侧柏[5]。
2 药理作用比较
2.1 止血
人参和三七均具有止血的作用[6,7]。人参中起止血作用的活性成分为三七素, 而三七中的三七素、皂苷和黄酮类成分均具有止血作用[6,8]。三七的止血活性与剂量有关, 小剂量表现为止血作用, 大剂量活血作用较强, 而人参大、小剂量均能够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结时间, 在机体处于出血状态时, 人参可缩短凝血时间, 表现出较强的止血作用[6]。但是, 人参在经过炮制加工后, 三七素因遇热含量大幅下降, 因此临床上通常不取其止血作用。
2.2 活血
人参和三七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能够改善由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小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凝结时间。在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面,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三七大、小剂量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血瘀大鼠的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 显著提高红细胞变形性。而人参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与剂量有关, 人参大剂量与三七相似, 而人参小剂量只能降低低切全血粘度, 而对其他血液流变指标无明显改善作用[6]。王海波[9]对人参和三七的抗凝血活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抗凝血和抗血小板活性人参高于三七, 而抗血栓活性三七高于人参。人参皂苷Rg1和Rg2是其主要活性成分。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活性人参皂苷Rg1高于Rg2, 而抗凝血活性人参皂苷Rg2高于Rg1, 二者在人参和三七中含量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其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2.3 补血
人参和三七对人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人参总皂苷在25~100μg/m L范围内对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增殖都有促进作用, 其最适刺激浓度分别为25μg/m L、50μg/ml和25μg/m L[10]。三七总皂苷对粒系和红系祖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对粒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优于红系祖细胞, 促进粒系祖细胞增殖的有效单体是Rg1, 而对红系祖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的有效单体是Rb1[11]。此外, 人参总皂苷可促进贫血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和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的回升, 对白细胞总数有较弱的提升作用[10]。
2.4 抗肿瘤
人参与三七都具有抗肿瘤作用, 但其作用物质基础及机制存在差异。人参抗肿瘤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β-榄香烯和炔醇。人参皂苷Rg3的降解产物Rh2能有效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人参多糖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刺激机体产生相关抗体来实现抗肿瘤作用[12]。β-榄香烯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分化, 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 改善和提高荷细胞免疫功能以实现抗肿瘤作用[13]。人参炔醇可抑制离体培养的人胃腺癌细胞的增殖, 抑制潜伏的淋巴白血细胞L1210中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14]。
三七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三七皂苷和黄酮。三七皂苷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使其逆转、增强和刺激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方式起到抗肿瘤作用[15]。三七中含有的槲皮素通过下调变异的P53蛋白, 阻滞细胞周期, 抑制酪氨酸激酶, 促进凋亡, 阻遏热休克蛋白和抑制Ras的表达等抗癌[16]。临床使用上, 一般将三七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2.5 降血糖
人参降血糖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人参多糖、多肽等。人参水提物对血糖具有单向调节作用, 降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随着灌胃剂量的增加, 能够降低正常小鼠的血糖[17]。人参醇提物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减轻自身免疫反应的损害, 减少胰岛细胞的损伤, 并使损伤的胰岛细胞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从而降低了血清自身抗体水平, 进而降低了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18]。人参降血糖机理可能与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增强肝糖原合成糖原, 抑制基础脂解有关[19,20,21]。
三七皂苷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 取决于动物机体状态及机体血糖水平[22],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氧化、影响糖原合成[23]和拮抗胰高血糖素作用有关[24]。
2.6 调节免疫
三七对免疫反应呈现双向调节的作用, 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到正常, 但不干扰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主要通过提高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N K细胞等活性发挥免疫增强作用[25,26,27,28], 同时抑制TNF、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抑制作用[29]。
人参水煎液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能够使免疫低下小鼠血清中IL-4含量, IFN-γ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提高正常小鼠及免疫抑制小鼠体内淋巴细胞和NK细胞活性以及血清IL-2含量[30,31,32]。人参果胶SB对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细胞因子IL-8及小鼠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均具有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 即低浓度人参果胶呈现促进作用, 高浓度人参果胶呈现抑制作用[33]。
2.7 抗炎
三七发挥抗炎作用的活性成分为三七皂苷, 而人参中, 人参皂苷和人参多糖均具有抗炎活性。三七对慢性炎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而人参对二甲苯及冰醋酸所致急性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这与人参只用于急性炎症肿痛的传统用法相符[6]。
3 总结
人参与三七虽然在传统用药方面有差异, 但药理活性方面还是有许多相似之处。因为两者化学成分的相似, 作用物质基础也具相同之处。造成这种实验研究与临床使用的差距可能与药物体内代谢过程、用药形式以及药物相互作用有关, 成分相对的含量也可能对药效发挥产生影响。因此开展药效物质基础以及药物体内代谢研究对中药治则的深入理解以及人参和三七临床扩展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蒺藜成分及主要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篇2
关键词:蒺藜,成分,药理作用
蒺藜又称刺蒺藜、硬蒺藜、白蒺藜等, 系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蒺藜属植物。该植物原产于地中海地区, 目前在全球广泛分布,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及四川等地。蒺藜的各种提取物成分目前在临床上已有较多的应用, 其中以蒺藜总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制剂心脑舒通胶囊在临床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及Tribusponin等临床用于增强性功能方面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蒺藜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蒺藜的化学成分
现代研究表明, 蒺藜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有黄酮类、皂苷类、皂苷元类、酰胺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甾醇类、有机酸、蒽醌类、蛋白质及氨基酸类[1]。蒺藜中富含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且国内也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含量高于皂苷类, 但是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药效却鲜有报道。在蒺藜中黄酮类成分按照苷元结构可分为槲皮素苷、山柰酚苷和异鼠李素苷3类。最近从蒺藜中分离出的甾体皂苷中, 螺甾烷型皂苷4种, 呋甾烷型27种[2]。李瑞海等[3]对山东、吉林等9个地区10批蒺藜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样品中均含有较高含量的蒺藜皂苷元 (25R-Spirostan-4-ene-3, 12-dione) , 其中山西产蒺藜含量最高达2.15%。国内学者分离蒺藜果实得到17个化合物, 其中15个为甾体皂苷, 2个为黄酮苷[4]。曲宁宁等[5]分离鉴定出的蒺藜中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龙胆二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山奈酚。李君玲[6]分离蒺藜全草的有效部位甾体皂苷类成分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并将其鉴定为:3-O-β-木糖 (l-2) -[β-葡萄糖- (-3) ]-β-葡萄糖 (1-4) -β-甘露糖-海柯皂昔、3-O-β-木糖 (1-2) -[p-木糖 (1-3) ]-β-葡萄糖 (-4) -[α-鼠李糖 (1-2) ]-β-甘露糖-海柯皂营、胡萝卜苷、海柯皂苷元、25R-螺甾-4-烯-3, 12-二酮。目前关于蒺藜各种单体成分的分离及其药理药效的研究报道较少。
2 蒺藜成分的药理作用
2.1 抗疲劳及性强壮作用
研究发现蒺藜皂苷能够减轻由于大强度耐力训练导致的大鼠不同脏器组织细胞的损伤, 提高睾酮水平, 降低运动时蛋白质分解程度, 促进机体耐力水平的提高[7]。进一步发现蒺藜可以显著提高运动大鼠睾酮的水平, 显著降低皮质酮水平, 从而纠正能量代谢紊乱, 提高大鼠抗疲劳能力[8]。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蒺藜皂苷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增加免疫功能、促进损伤细胞修复有关。Yakubu等[9]指出蒺藜作为传统药物, 可以有效增加男性性欲并且改善大鼠和小鼠的性行为表现, 其性强壮作用可能与其中的皂苷成分增加了体内睾酮含量有关。Frydrychová等[10]研究发现, 蒺藜提取物可以较为明显增强公猪的性欲并且可以增加其精子的质量。蒺藜可以促进给药小鼠体内精子的生成, 并且蒺藜在体外缺乏雄激素和雌激素的活性[11]。朱辛为等[12]证实蒺藜皂苷可提高衰老小鼠全血过氧化氢酶 (CAT)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力, 进而提高其附睾精子密度、精子活率和活精子百分率。Kavitha等[13]证实, 蒺藜提取物可以提高一种淡水鱼睾丸酶的活性。李金泽等[14]进一步研究发现, 该提取物尚能促进小鼠睾丸发育并且其促进效果同睾丸酮相似。李质馨等[15]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可以促进睾丸间质细胞的合成功能, 保护修复小鼠受损伤的睾丸。Rajendar等[16]研究发现蒺藜的醇提取物对镉诱导的睾丸损伤有保护作用, 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睾丸组织的过氧化反应或者间接刺激睾丸间质细胞睾酮的产生有关。
2.2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2.2.1 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蒺藜皂苷能通过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而降低血液全血黏度, 从而改善血液流变性, 尚可显著降低体外血栓湿重、干重和缩短血栓长度, 降低体内血栓形成时间[17]。后续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成分之一的25R-5α-螺甾-12羰-3-β-D-吡喃葡萄糖基- (l-2) -β-D-吡喃葡萄糖基- (l-4) -β-D吡喃半乳糖苷, 可以非常明显地延长凝血时间, 同时还能明显延长小鼠体内血栓形成的时间[18]。王云等[19]证实, 蒺藜总黄酮可以显著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和 (或) 影响血小板受体与胶原的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进而抑制血栓的形成。
2.2.2 保护内皮细胞及抗动脉粥样硬化
樊莲蓬等[20]发现白刺总黄酮及单体化合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可促进受损的内皮细胞修复, 同时提高一氧化氮 (NO) 、一氧化氮合酶 (NOS)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水平, 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其中山柰酚的修复作用最强, 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自由基的生成, 提高内皮细胞各种酶的活性有关。关利新[21]在研究蒺藜皂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时发现, 蒺藜皂苷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 能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活性氧激活钙离子信号转导途径、增加血管内皮细胞NO含量等因素有关。石昌杰等[22]证实蒺藜皂苷可以不同程度地下调血管壁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VCAM-1) 的表达, 而ICAM-1、V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与炎性反应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重大关系, 这也就抑制了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免疫黏附, 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2.2.3 抗心肌缺血及心肌保护作用
吕文伟等[23]发现, 蒺藜皂苷可明显缩小麻醉犬梗塞范围, 降低犬心梗后血清谷转氨酶 (AST) 、心肌酶CK活性, 降低心肌酶学指标, 结果表明蒺藜皂苷具有抗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 可用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的治疗。李红等[24]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能够增加再灌注期心肌组织中NO含量, 使环磷酸鸟苷升高从而导致血管舒张并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从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皮细胞, 其机制是蒺藜皂苷可以减少自由基的生成, 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来降低过氧化自由基对内皮细胞的损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可见, 蒺藜皂苷改善心肌纤维轻度肿胀、炎症细胞浸润以及出血、局灶性坏死的程度。张羽等[25]进一步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对心肌具有预适应样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其减少自由基与炎症因子的生成抑制凋亡有关。王思思等[26]发现, 蒺藜皂苷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KCε来抑制线粒体依赖的凋亡有关。临床应用蒺藜皂苷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时发现, 它可以明显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27]。
2.2.4 脑保护作用
王秀华等[28]证实蒺藜皂苷具有降低脑缺血大鼠的梗死面积和改善行为障碍的作用, 同时对血瘀大鼠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性和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刘雪梅等[29]发现, 蒺藜皂苷对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具有拮抗作用, 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内钙超载有关。李波等[30]在蛋白水平上证实蒺藜皂苷是通过增加Bcl-2蛋白表达, 降低Bax蛋白表达水平来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 且抗凋亡作用与舒血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应用以蒺藜皂苷为主要成分的心脑舒通胶囊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 发现蒺藜皂苷可以改善微循环, 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 明显降低动物血浆中血栓素B2 (TXB2) 的水平[31]。
2.2.5 降血脂
褚书地等[32]发现, 蒺藜皂苷能够有效地阻止血清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的升高, 降低肝脏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 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 (SOD) 的活性。
2.2.6 降血压及抗心肌重构
有研究[33,34]发现, 心脑舒通胶囊可改善心功能, 抑制左心室重构, 改善预后。临床研究表明, 在心肌梗死后出现慢性心衰患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时加用心脑舒通胶囊可以更为明显地改善心功能, 而且有助于逆转左心室重构。杨建梅等[35]发现, 白蒺藜皂苷组分可以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 下调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 蛋白的表达。章怡袆等[36]发现, 白蒺藜呋甾皂甙能够降低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 抑制心肌纤维化, 从而改善高血压所致心脏结构重塑。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心室肌心肌转化生长因子及结缔组织状因子的表达有关。
2.3 抗癌作用
孙斌等[37,38]发现, 蒺藜皂苷在体外对人乳腺癌髓样细胞系Bcap-37细胞的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尚能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其机制与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陈志伟等[39]发现, 蒺藜皂苷对卵巢癌细胞系SKOV-3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明显抑制癌细胞增殖, 诱导细胞凋亡, 其机制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蛋白的调节有关。研究发现[39], 蒺藜哈尔明碱对人胃癌细胞株BGC和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等细胞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以上各种实验均证实其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2.4 改善记忆力及抗衰老
张季等[40]发现, 蒺藜皂苷对记忆障碍小鼠的学习记忆均有明显改善, 可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减少健忘。蒺藜皂苷可以有效对抗谷氨酸 (Glu) 所致的阿尔茨海默病 (AD) 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具有明显的促智作用, 且可以明显增加AD小鼠脑内神经氨酸酶 (NA) 、多巴胺 (DA) 和5-羟色胺 (5-HT) 含量, 明显减少AD鼠背海马和齿状回内β-淀粉样肽阳性神经元的个数, 对Glu所致的AD有明显的改善作用[41]。进一步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可以改善β-淀粉样肽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其机制可能为蒺藜皂苷能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 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抑制NO的产生进而防护NO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 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42,43]。朱辛为等[44]发现, 蒺藜皂苷能够显著增加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皮肤真皮层厚度, 增加纤维成分, 减少皮肤组织凋亡细胞, 可以明显改善老化皮肤的形态结构, 从而具有一定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2.5 降血糖
张素军等[45,46]发现, 蒺藜皂苷抑制大鼠餐后血糖水平的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对小肠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实现的。后续研究发现, 蒺藜皂苷与卡波糖一样, 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灌胃蔗糖后血糖水平的升高, 而且能够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灌胃蔗糖后的血糖水平的升高, 并推测其降血糖的作用是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来实现的。
2.6 抗菌和抗真菌作用
Al-Bayati等[47]在研究蒺藜提取物对11种致病性和非致病微生物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等作用时发现, 所有的蒺藜提取物均能抑制一种或多种的测试微生物, 其抗菌作用的差别可能与蒺藜的不同来源产地、使用的不同菌株和不同的分析方法有关。从蒺藜提取出的生物碱如哈尔满也显示出抗菌特性, 抗真菌作用可能与蒺藜提取物皂苷成分有关。王文等[48]研究发现, 唐古特白刺的黄酮化合物芦丁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显著地抑制作用。
2.7 其他作用
蒺藜皂苷还具有抗抑郁、利尿排石、保护视网膜神经细胞、保肝等作用。
3 展望
人参主要成分药理研究 篇3
关键词:红花,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药理作用,心脑血管疾病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又称草红花或刺红花,为一年生或两年生菊科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河南、四川、新疆、浙江等地。药用红花被中国药典收录[1],为植株的干燥管状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是传统的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的中药,用于治疗痛经闭经、血脉闭塞、跌打损伤、冠心病、高血压和心绞痛等。
大量研究发现,红花主要含黄酮类物质、脂肪酸、色素、酚酸、挥发油等多种活性成分[2]。其中醌式查尔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SY)是其有效成分,是红花发挥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红花黄色素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Takahashi Y等[3]于1982年首次分离得到的红花黄色素A(SY-A);并于1984年再次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4];Meselhy MR等[5]于1993年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HYSA是红花黄色素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其分子量为612,分子式为C27H32O16。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以HYSA为红花中的代表性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下面对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阐述。
1 抗心脑血管疾病
1.1 抗血栓作用
红花的主要功效即是活血化瘀,因此对红花抗血栓方面的研究很多。范莉等[6]通过制备SD大鼠的血小板悬液,进行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实验研究。研究发现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浓度较高时对于体外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另一成分脱水红花黄色素B的抗凝作用也非常显著。作为黄酮类成分之一的6-羟基芹菜素-6-氧葡萄糖-7-氧葡萄糖醛酸苷则表现出最强效的抗凝作用。赵金明等[7]研究了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一方面从大鼠心脏取血检测了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中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同时,从家兔颈动脉取血,描记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的聚集曲线,计算聚集百分率,最大聚集百分率及红花黄色素作用下的聚集抑制百分率。研究发现:药物可明显延长大鼠血浆的TT、PT和APTT,明显降低Fib含量;并可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岳海涛等[8]通过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复制体外血栓形成,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血栓的影响和作用机制。通过实验发现体外血瘀模型大鼠血液的粘稠度增加,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增加,给予红花注射液后全血黏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受到抑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提高,从而达到了延长凝血时间、抗血栓的功效。因此,红花的抗血栓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凝血系统实现的。
1.2 抗氧化、抗凋亡作用
研究表明红花注射液及主要活性成分均具有抗氧化作用。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及血瘀病症中,红花的主要成分可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对血液循环障碍起积极的治疗作用。蒋旭宏等[9]研究了红花注射液对内毒素性急性肝损伤(AHI)大鼠抗氧化作用。实验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发现红花治疗组各时间点的AST、ALT、NO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发现红花治疗组肝组织的MDA水平低于模型组,而SOD的活性高于模型组;实验表明红花可有效抑制氧自由基和脂质的过氧化反应,防治内毒性AHI的发展。朴志勇等[10]探讨了红花黄色素对大鼠脊髓损伤(SCI)的作用。实验对30只SD大鼠进行脊柱损伤后,取红花黄色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观察损伤组织的情况,发现SCI后的各个时间点,应用红花黄色素的组SOD的活性逐渐升高,而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细胞凋亡的数量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红花黄色素能够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抑制损伤脊髓周围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对收到损伤的脊髓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金鸣等[11]实验研究发现,HYSA可剂量依赖性清除羟自由基,具有抑制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羟自由基引发的红细胞膜破裂等多种抗氧化作用。
动物的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在研究红花及其药理成分的抗氧化、抗细胞凋亡过程中有重要的应用。Le-qun Shan和Sai Ma等[12]研究了HSYA对家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将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HSYA组,缺血再灌注48小时进行了神经系统评价、组织病理学检查、生化技术分析,末端脱氧TUNEL染色等。实验结果表明HSYA组神经系统评价略高于I/R组,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HSYA治疗组可减轻I/R诱导的脊髓坏死,降低MDA水平,增加SOD活性,保护神经元细胞免凋亡。总之,HSYA可以保护缺血再灌注带来的脊髓损伤,发挥抗氧化作用,并且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彭其胜[13]通过复制动物周围神经I/R模型,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甘露醇和不同剂量的红花注射液,评估大鼠的肢体功能,检测SOD活性、MDA含量、TNF-α浓度和神经电生理指标,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坐骨神经钙离子水平。结果显示红花注射液能够剂量依赖性的改善周围神经组织IR损伤模型大鼠的肢体功能和各项神经电生理指标,增加SOD活性,降低钙离子含量、MDA含量和TNF-α的浓度。实验证明红花注射液对大鼠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1.3 抗脑缺血损伤作用
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对抗脑缺血损伤有多种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R)在该机制研究中应用较多。夏玉叶等[14]复制大鼠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模型和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考察HSYA的低、中、高三个剂量组(1 mg/kg、2 mg/kg和4 mg/kg)对大鼠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对行为缺陷的改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局灶性永久性脑缺血大鼠,HSYA各剂量组的脑坏死区重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高、中剂量组还可以明显改善大鼠的行为缺陷。而对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SYA各剂量组均能延长大鼠缺血后脑电图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灌注后脑电图恢复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明显改善脑水肿情况。盛雨辰等[15]研究认为HYSA可下调脑缺血所致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陈亭亭等[16]研究HSYA对脑缺血大鼠皮层炎症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因子的作用,提示HSYA的抗脑缺血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炎症信号途径中胞浆核转录因子NF-κB激活及炎性因子m RNA转录水平有关。张庆等[17]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待大鼠清醒后进行各项检查,发现红花黄色素能明显提升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血流量,对抗血压和心率的变化,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缩小脑梗死面积,减轻缺血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Wei X等[18]研究发现HSYA可通过抗氧化保护神经系统免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1.4 抗心肌损伤作用
红花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心肌损伤作用。吴伟等[19]研究了HSYA对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首先制备大鼠心肌线粒体,用比浊法检测线粒体的肿胀情况,用荧光偏振法测量线粒体膜的流动性,用比色法观察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结果发现HSYA可明显减轻离体大鼠心肌线粒体肿胀、缓解线粒体膜流动性的下降、抑制羟自由基诱导的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可有效治疗大鼠心肌线粒体的损伤。He H等[20]研究发现HSYA通过抑制大鼠梗死心肌中内皮素-1(ET-1)、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 NOS)及氧化应激作用对抗心肌损伤,从而对大鼠急性和慢性充血性心衰(AHF/CHF)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1.5 降血压作用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张团笑等[21]采用颈总动脉插管法观察红花注射液(SI)对家兔动脉血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家兔正常动脉血压。聂培鹤等[22]观察HSYA及四种K+通道阻断剂对SD大鼠离体心脏左心室的作用,发现HSYA可浓度依赖性抑制心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而对-dp/dtmax的影响不大。四种K+通道阻断剂中,BKCa阻断剂Tea和KATP阻断剂Gli可剂量依赖性阻断HSYA的作用,而KV阻断剂4-AP和KAch阻断剂Art对HSYA的作用基本没有影响。实验结果证明HSYA对心肌有负性调节作用,可通过抑制大鼠的心肌收缩力达到降血压效果。
1.6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由糖尿病或高血脂等引起,已成为我们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靳光宏等[23]研究了HSYA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的模型;加入HSYA和辛伐他丁两种药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观测各组血脂、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用组织学方法取材肉眼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P)的数量和面积。结果发现两种药物分别加入或共同加入都可以显著降低兔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含量,而SOD的含量升高,CAP的数量和面积都减少。表明HSYA可以通过降血脂和抗氧化来干预动脉粥样硬化。
1.7 缩血管作用
研究表明,红花活性成分还具有缩血管作用。张琳等[24]通过观察记录记录灌流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变化,探究HSYA对苯肾上腺素(PE)、KCl缩血管功能及Ca Cl2量—效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HSYA可以抑制PE和KCl引起的血管环收缩,其缩血管作用是通过减少Ca2+并抑制内流实现的。
2 抗炎作用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可以调控多种与炎症反应相关的生长因子和细胞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
在临床研究中,徐万群等[25]选取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普通硝酸酯类药物、抗凝等治疗,而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再加入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入院14天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发现接受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的患者MMP-9的水平显著下降。同时hs CRP的水平也显著降低,表明红花黄色素短期内可产生抗炎作用。IL-6水平亦有下降,说明对炎症细胞因子也有抑制作用。总之红花黄色素可抑制细胞的炎症反应、减少炎症细胞因子表达、防止不稳定斑块破裂。
在动物实验方面,红花及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也有深入研究。王晓菲等[26]研究了HSYA对油酸和脂多糖连续处理导致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通过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到HSYA可减轻肺淤血、肺水肿等症状。运用RT-PCR、ELISA等方法发现HSYA可显著下调肺损伤组织中的TNF-αm RNA、ICAM-1 m RNA的表达量,也可降低血浆IL-6的表达水平。因此推断HSYA可以保护急性肺损伤,防止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张健初等[27]研究发现内皮、血小板和白细胞之间的黏附作用参与了血栓形成;用红花注射液干预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大鼠后,其肺部炎性损伤明显减轻,红花能显著降低P-选择素和ICAM-1蛋白及m RNA的表达,减轻PTE的炎性损伤。吴伟等[28]为研究HSYA对于脂多糖(LPS)诱导的白细胞(PMN)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观察LPS诱导家兔的PMN黏附,并通过Fura-2测定PMN内钙离子的浓度,检测PMN内的TNF-α和IL-6m RNA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NF-κB核位移。研究发现LPS可诱导家兔的PMN黏附,钙离子浓度升高,TNF-α和IL-6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NF-κB核位移等,HSYA对以上变化均有缓解作用,并且呈量效关系。总之,HSYA可以抑制炎性细胞PMN的活化,对LPS诱导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在细胞实验方面,金鸣等[29]研究了HSYA缓解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诱导的内皮细胞炎症因子表达升高的作用。实验以PAF刺激Eahy926脐静脉内皮细胞株后提取RNA,采用RT-PCR法检测,发现HSYA可以缓解血管内皮细胞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m RNA表达水平的升高。
3 抗肿瘤作用
随着红花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以及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持续增高,阐明红花及其活性成分在抗癌方面的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其实早在1994年,英国科学家Kasahars Y等[30]就已发现红花的甲醇提取物可以使皮肤癌小鼠的肿瘤数量减少。血管一直是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可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大量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VEGF的受体flt-1等。韩海玲等[31]通过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对比观察溶血卵磷脂(LPC)组和不同浓度红花黄色素组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发现LPC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而红花黄色素可以干预这种作用,使内皮细胞的增殖增强,凋亡减少。张前等[32,33]应用RT-PCR等技术研究发现HSYA可以显著抑制鸡胚尿囊膜(CAM)组织中的b FGF、VEGF及其受体VEGF受体flt-1的m RNA表达,可以强效阻断鸡胚尿囊膜新生毛细血管的生成。还通过MTT法探讨了HSYA对肿瘤细胞培养液刺激下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的作用,高浓度的HSYA可促进EVC304的生长,而低浓度的HSYA则表现出抑制EVC304生长的作用,并且抑制强度随着浓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强,而0.073g/L和0.037g/L两个浓度下的HSYA组可以非常显著地抑制肿瘤刺激的内皮细胞的增殖。从研究中看出,红花及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抑制细胞生长因子,阻断细胞转移通路而抑制肿瘤生长。
4 小结
红花自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医书对其应用也都有详细描述。文献表明,红花作为传统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中药,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抗炎镇痛及抗肿瘤等诸多药理作用。国内外学者对红花不同剂型及活性成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对于红花的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意义。
【人参主要成分药理研究】推荐阅读:
人参抗疲劳作用研究08-22
人参皂苷提取工艺研究10-22
主要成分07-26
人参种植10-14
栽培人参08-30
关于人参文化资料10-05
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07-14
人参的临床应用05-26
吃人参果作文07-07
椰子水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