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技术创新

2024-09-23

贸易技术创新(精选12篇)

贸易技术创新 篇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应运而起, 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逐步兴起, 新的贸易方式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特点, 积极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方式成为全球性贸易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贸易,信息技术

贸易方式是指在国际贸易中采取的各种方法。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 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 以网络为媒介的国际贸易方式正日趋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式, 并将成为今后贸易发展的主导方式之一。

一、网络贸易兴起之由——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背景分析

(一) 计算机的发明和技术进步及人们日常交易行为的网络化。

计算机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不仅提供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成为人类工作生活的重要助手, 而且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影响到政治、经济等各个层面。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国际间开始出现信息产品贸易, 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由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向信息为主导的经济过渡的趋势。

(二) 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它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 以浏览器/服务器的应用方式为基础, 交易双方不用面对面地进行各种商业贸易活动, 消费者利用网络购物、商户之间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其他以网络为基础的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由于电子商务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 能够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来实现, 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业务作业方式和手段, 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 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 打破了国家与地区之间各种有形无形的贸易壁垒, 从而促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 网络化。

二、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具体表现

形式

(一) 交易市场虚拟化。

传统的交易方式, 以一定的地域为存在前提。无论是加工贸易、易货贸易展览会、博览会, 交易地点要么在买方, 要么在卖方, 要么在专门的世界商品交易市场, 往往还是需要相对固定的交易场所, 双方需要这一固定场所面对面的进行交易和业务交谈。而网络贸易则在网络上营造出了传统贸易市场的虚拟形态, 以信息网络为纽带连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一虚拟市场里, 商务活动中的交易方以数字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二) 交易工具网络性。

原先的交易方式下, 生产商若要宣传商品, 则要制作广告和宣传品, 或者直接转交或者邮寄交给买方。而买方要购买自己需要的产品也需要大量的搜集信息, 并对价格和商品进行比较分析, 比较费时费力。双方的交易也要面对面进行谈判, 从而可以看到实物。而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则大大的减少了这些不必要的麻烦, 网上广告代替了电视、杂志、报纸等日常的一些宣传载体;多种视频会议系统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谈判、促销、会议等活动;电子邮件比以前的一些传统工具如传真、信函、国际长途来说, 不仅降低了成本和交易费用, 而且节省了时间。

(三) 物流方式信息化。

传统贸易是以单向物流为主进行运作的, 且必须伴随实物的流动。而网络为媒介的经营方式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就款项支付来讲, 很多国际贸易可以依托网上银行系统在网络上实行电子付款, 在网络上进行资金的结算、转账、信贷等服务, 纸币流为无纸电子流所代替, 从而在客户与银行、银行与银行之间架起一座高速运转的桥梁。产品的交割也是如此, 以网络为媒介变得简单。有形的产品可以先通过电子网络传输开展洽谈、订货、付款、开发票、收款等活动, 然后在商定的地点进行实际产品的交割。无形的产品则可直接通过计算机完成整个交易。

(四) 营销方式互动化。

原有贸易的营销方式强调卖方的宣传, 买方更多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 缺少主动性和选择性。而以网络为载体的贸易方式, 基于网络的互动性促使客户参与到国际贸易营销过程中来成为可能。在这种网络互动式营销中, 卖方和买方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式双向交流, 大大改善企业和客户的关系。

三、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意义分析

(一)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以网络为载体的的国际贸易方式, 由于其在网络上进行接触并交易, 无需现实的场地等资金消耗, 同时, 减少了实物的损耗, 只需支付较低的网络通信和管理费用就可获得存储、交换和处理信息, 大大节省了资金, 降低了成本。另外, 网络的开放性降低了市场上的搜寻成本, 也减少了交易的不确定性;支付的电子化加快资金周转, 节省了利息开支。

(二)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网络为载体的国际贸易方式, 其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 无需贸易中介的参与, 减少了交易的中间环节。同时, 现有的网络技术实现了商业用户间文件的即时传送和交换, 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 使整个交易快捷方便,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 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公司和厂商通过在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 一方面可以利用网上多媒体的性能, 全方位展示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及付款条件等, 从而有助于消费者完全地认识了商品及服务。另一方面, 可以利用网页宣传企业形象, 有利于扩大企业知名度, 开拓海外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网络贸易下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的挑战和应对

网络贸易取代传统贸易方式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积极发展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是全球性贸易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近年来, 我国网络贸易的法律及人文环境不断改善、网络基础设施及支付环境进一步健全、对外网络贸易交易持续增长。但总的来讲, 我国的网络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加快网络贸易的发展, 我国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 注重网络贸易人才的培养, 不断完善政策条例和法规, 培育我国企业在网络贸易中的竞争能力, 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在新的挑战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二震, 马野青.国际贸易学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田运银.国际贸易实务精讲 (M) .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8

[3].司林胜.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程 (M)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4].李丽.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于发展 (J) .经济纵横.2004-11

[5].陈艳林.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贸易技术创新 篇2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出口产品制定过分严格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标准,商品包装和标签标准,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它是目前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人为设置贸易壁垒,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最有效手段。贸易技术措施涉及到贸易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信息产业、家电、化工医药,包括它们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制成品,涉及到加工、包装、运输和储存等环节。

随着传统贸易壁垒逐渐弱化,技术性贸易壁垒正成为各国获得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政策手段,表现出数量越来越多、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明显的区域化特征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加大政府投入、推广国际标准、建立区域性协调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

案例:

2003温州打火机案:突破欧盟CR技术壁垒初战告捷

温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奋力抵制欧盟针对中国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装置的CR法案,几乎同时,又以非凡的智慧,赢得了欧盟提起的反倾销诉讼。国内许多外向型中小企业信息闭塞,对国际贸易的新动态、新法规两眼一抹黑,温州打火机抵制CR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的胜利告诉我们,在国际贸易舞台中,WTO运行机制和规则是及时掌握主动权的有效武器。同时,温州打火机在突破技术壁垒和应对反倾销上的成功经验,还提示我们,企业必须主动参与到国际贸易的运作中,另外,行业协会在其中,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2003年12月17日,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在温州通报,欧盟有关机构近日决定,暂不将打火机CR标准作为《通用产品安全指令》的参考标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这意味着CR标准暂

时不构成对中国输入欧洲打火机产品的技术性障碍。这是中国打火机企业继2002年8月成功抵制欧盟反倾销后取得的又一个新成果。

CR法案:8年前已经开始困扰中国企业

2001年10月,温州企业和协会获悉欧盟标准化委员会正在拟制一项关于打火机安全使用条款“防止儿童开启装置措施”的法案(即CR法案),规定出口价在2欧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安装防止儿童开启的“安全锁”,否则不准进入欧洲。2002年5月中旬,欧盟通过了将从2004年6月起正式实施的CR标准。CR法案并非是欧盟的专利,实际上,早在8年前,美国的CR法案就让中国吃尽了苦头。1994年,美国出台了针对进口打火机的CR法规,之后温州打火机在美国市场节节败退,现在的出口量只相当于欧洲市场的1/10。而欧盟的CR法案,也早在1998年就制定了CR法规草案。在获取信息上,中国企业整整迟了4年!

安全锁的工艺并不复杂,但专利已为国外垄断。温州打火机业如果花大价钱购买专利,成本必然大幅提高,出口之后将失去竞争优势。若温州企业自行研制安全锁,千辛万苦出的成果还可能撞上国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即便不侵权,确认专利的机构不在中国,必须递交进口国相关机构认可,认可时间需1年以上,且代价不菲。欧盟的CR法规主要是受BIC公司、东海公司等欧洲打火机制造商的影响,目的是抵制中国及远东地区的打火机进口,保护欧洲本地产业。欧洲各国以及日、韩等国因劳动力成本高等因素,打火机出口价均在2欧元以上,惟独中国的在2欧元以下。这样的价格,是以劳动力成本低、管理高效、专业化生产程度高等产业优势换来的。温州素有“世界打火机王国”之称,目前温州现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500多家,年产金属打火机5亿多只,占世界市场份额的80%,国内98%。温州已经成为世界金属外壳打火机的生产中心、销售中心、信息中心。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温州金属打火机开始出口欧美等国家,并以价廉物美、品种繁多的优势打破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垄断世界打火机市场几十年的局面,迫使他们90%以上的打火机企业关闭,纷纷转向与温州合作,搞定牌生产。

应对CR:有理有据有节

尽管知道信息晚了好几年,但此时的中国政府和企业,已非8年前可比。8年前,面对美国的CR法案,中国无计可施,只好将市场拱手相让,8年后,中国选择了积极的抵制。

国家有关部门闻讯后迅速组织温州外经贸局及温州烟具协会、企业对打火机的定理、分类进行科学评估,对各类打火机的安全性能进行科学实验,并拿出哪些该加、哪些不该加“安全锁”的科学论据,将之提交欧盟参考。温州烟具协会获悉后也马上作出反应:成立应对小组;抓紧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聘请著名律师咨询、交涉;请求国家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筹集活动经费,出国游说。

中方提出了抵制CR法案的充分理由:温州金属外壳、可重复使用的打火机与一次性塑料外壳打火机在产品结构、使用材料、生产工艺、价格及产品消费对象都游很大的区别;我国已实施出口打火机法定检验制度,其法定检验标准已与国际质量体系(包括安全标准)接轨,经国家法定检验合格后出口,其质量可靠、安全性强。另外,欧盟向我方提供的有关打火机发送安全事故的资料,全部属于一次性打火机,从这一点看也即证明温州金属打火机具有绝对的安全性能;并且,从温州金属打火机10多年来的出口历史看,从来没有接到国外消费者有关安全事故的投诉。显然,CR法案规定出口价低于2欧元的打火机需要安装“防治儿童开启装置”,其实质是把价格和安全牵合在一起,不合理、不科学,价格高低无法代替安全。正常的技术标准不能对贸易造成扭曲,造成歧视,这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

温州烟具协会起草了抗辩理由书和报告,逐级向温州市鹿城区、温州市、浙江省、国家质检总局、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外经贸部反映。他们在温州市外经贸局指导下,组织各企业认真学习WTO规则,并向海内外广征对策,邀请欧洲打火机进口商协会考察温州打火机业,结成阻止CR法规的“欧亚同盟”,并向欧盟标准化委员会和卫生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递交了反对意见书,陈述抗辩理由。

与此呼应,协会还联络欧洲有关媒体,开展舆论攻势。据悉,参加投票表决CR法规的总票数100多张,但通过或否决的有效票数仅需30%。为了争取30%的票数,协会也作了多方努力。

2002年 3月21日,温州烟具协会组织打火机企业组成中国民间第一团,联合国家外经贸部公平贸易局出访欧盟,辗转于德、法、意等欧盟成员国,分别与欧洲

标准化委员会、欧盟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以及欧洲打火机进出口商协会、鼓动制定CR法案的法国BIC总公司等,进行了十多次多边会谈。

14天行程中,这支抵制CR法规交涉团辗转于德、法、意等各欧盟成员国,分别与制定CR法规的主要机构欧盟标准化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进行了10多次会谈。交涉团表示,中国对欧盟各国保护消费者利益及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标准予以理解,但反对CR法规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理由是:该法规用价格标准来决定安全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其次,用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不利的特定价格(2欧元以下)强制他人履行安全责任,不公平,有违WTO公平竞争原则;中国几乎是惟一生产进口价低于2欧元打火机的国家,CR法规实质上专门针对中国产品,是一项歧视性措施,违背WTO的非歧视性原则。

他们还指出:温州打火机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出口前均已通过国际公认的ISO9994安全标准检测。一些国家因儿童玩打火机造成伤害的案例,均与温州产打火机无关。交涉团对欧洲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一些恶化迹象表示抗议,希望与欧盟各成员国一起努力创建公平、科学、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竞争标准。

交涉团最后提出,希望欧盟采用技术参数作安全标准,强烈要求取消CR法规草案中对2欧元以下产品的规定,“我们不希望打火机成为双方贸易的点火器”。

经过严正交涉,欧盟表示将尽快启动修改方案。2003年10月,国家有关部门又带领温州尼博烟具公司等打火机企业负责人前往欧盟进行抵制CR标准的谈判、交涉。这一系列工作对欧盟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贸易技术创新 篇3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肯定列表制度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73

1 引言

2012年11月,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但其自启动以来进展缓慢。当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在几个领域中的模式谈判基本上达成了共识,有望进入实质性谈判。而农业一直是多边贸易体制下的敏感性问题,日韩一直对农产品贸易采取较为消极的态度,我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摩擦不断,成为阻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发展的因素之一。日本和韩国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但是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农产品出口。本文将通过探究日韩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机制,为缓解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摩擦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 技术性贸易壁垒

2.1 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税壁垒正在逐渐降低,而WTO也在严格限制直接非关税壁垒。所以,间接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因其较好的隐蔽性和针对性成为了各国保护其产业的重要手段。根据TBT协定和SPS协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严格的技术标准,增加进口难度而限制进口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措施。联合国贸发会议2015年《贸易政策重要数据及趋势》报告,2014年,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到70%的世界贸易;而从行业来看,农业受非关税措施影响最大,绝大部分农产品贸易都受到检验检疫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2.2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是积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保护进口国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社会效率。王志明、袁建新(2003)指出技术性贸易措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被滥用而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工具,通过制定严苛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提高准入标准,以此保护国内的产业。Baldwin(1970)则认为TBT具有很大负面影响,应该被消除。这样的双重特性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纷争中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尤其是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等为由,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制定严格的规定来限制其出口,而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

2.3 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

2001年至2015年间,农产品的TBT-SPS通报占通报总数的66%,且有关农产品通报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我国作为农产品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市场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在农产品进口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了很大负面影响。比如依托严格的标准体系,欧盟构建了一套完整且运行有序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而根据2014年数据,欧盟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企业出口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对中国造成的损失占直接总损失近三分之一。

3 日本和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1 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

日本一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但是近年来,因为日本严格的TBT限制,我国对日农产品出口比例在逐渐下降,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损失占总损失的30%左右。2006年开始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极大提高了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门槛,在该制度下,农业化学品的残留限量包括五大类型,其中“一律标准”类型包含了大部分的农业化学品,但是其限定的农业化学品最大残留限量不得超过0.001毫克/公斤。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项制度要求进入日本市场的任何农产品都没有化学品残留。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大大增加了产品的检测费用,延长了出口检疫通关时间,引发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成本和风险。

3.2 韩国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中国与韩国在地理位置上邻近,凭借地理位置优势,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之一,但是出于经济安全的考虑,韩国对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农产品TBT。首先,韩国拥有十分健全的农产品进口法规和标准体系,该体系涵盖了水产品、谷物、家畜等,几乎把所有的农产品都纳入了质量安全和检疫检验法规的保护之下,一些农产品甚至需要满足多项标准。其次,韩国国内对农产品实施全面的义务认证制度和生产履历制度,规定了正在销售的农产品必须标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以及栽培过程等详细信息。韩国的农产品TBT已经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抑制作用。

4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双重影响

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严重影响,损失金额不断增加,而且受阻形式愈发复杂,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根据张小蒂(2004)、李春顶(2005)等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短期和长期贸易效应研究,我们可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分析日韩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4.1 短期贸易效应

从短期来看,严格的TBT限制对贸易产生抑制效应:

(1)数量抑制效应。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会限制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数量。日本和韩国都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但是因为其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大量农产品因为没有达到其标准而被限制进入出口国市场。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供应增多,出口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这样一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大大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速度和规模,也不利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

(2)价格控制效应。日本和韩国复杂的农产品检验体系和标准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成本。日本和韩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农产品,而且对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提出了十分复杂的要求。中国的出口商一方面要为了达到对方的技术要求而不断改变生产工艺,引进新设备,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出口商也要负担较为高昂的检验检疫费用及时间成本,成本的提高将使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丧失竞争力,出口商利润下降。

4.2 长期贸易效应

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可以引导我国农产品生产逐步走向规范,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表现为贸易促进效应。

因为国外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势必要改变生产方式,借鉴国外经验,进行技术创新,引进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否则将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农产品一直存在监管不严格,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弊病,国外的TBT可以为我国规范农产品检验体系、规范评价标准提供很好的参考,督促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加快创新速度,增加贸易量,即存在贸易促进效应。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出于食品安全和保护本国农业等因素考虑,日本和韩国出台了较为严格的措施保护他们的农业,成为阻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的重要原因。面对日本和韩国对中国农业实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们有必要在三方互惠互利的前提下寻求缓解农产品贸易摩擦的最佳方案。

(1)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诸多隐患,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国内并没有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做出严格的规范,我国农产品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鉴于以上问题,为了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的经验,提高农产品生产技术含量,建立完善的仓储、运输体系,为农产品出口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

(2)优化农产品的出口结构。一直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和蔬菜制品一直在日韩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两类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出口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多元化及结构升级。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劳务输出、技术输出、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改变出口方式,有效缓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

贸易技术创新 篇4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相对于其他概念, 技术性贸易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即TBT) 是较早出现的概念, 中国学者对此不同的表述或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陈同仇、薛荣久认为, TBT是指“为了限制进口所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1]。

肖冰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般含义, 是指所有在客观上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或间接阻碍作用的技术性措施。与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相比, 其特质仅在于“技术性”———既包括实体性的技术判断标准, 也包括程序性的技术环节要求———并给贸易带来阻碍作用。在此意义上, 技术性贸易壁垒只是一类措施的概括性称谓, 而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2]。由此可见, 肖冰明确地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构成要件突出在技术性和障碍两个方面。一项限制进口的措施, 不管是否基于合法的目的, 也不管它对贸易产生的障碍是否是必要的, 只要是技术层面而又对贸易造成了障碍的措施, 就应当认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只不过违反相关国际规则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置的, 或造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可以称为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莫世健:《TBT协定》原文的相关表述前文脚注已经作了说明, 并没有将“壁垒”一词仅限于指那些非法技术标准和规范。因此, 笔者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TBT协定》中的性质必须作为中性理解, 即用词本身不能说明具体规则的合法还是非法。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是否符合WTO规则问题,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判断[3]。

由此可见, 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措施, 而这些措施对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进入该国或该区域市场产生了影响[4]。第二种观点认为,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那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 以及旨在检验商品是否符合这些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的认证、审批和测试程序所形成的不合理的贸易障碍[5]。

上述两种观点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目的基本一致, 分歧在于是否以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是否对贸易产生不必要的障碍作为构成要件。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 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世界贸易组织的《TBT协定》在前言中指出:“认识到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便利国际贸易的进行而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因此期望鼓励制定此类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但是期望保证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认识到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方式不得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相一致。”

《TBT协定》旨在通过WTO的基本原则和相关规则来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并减少其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 其所针对的对象是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在其他方面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因此, 在此笔者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是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二、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则是相对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较晚出现的概念, 如前文所列, 有的学者认为其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的则认为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上位概念, 有的则认为两者是并行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这一概念的提出其实是反映了有的学者开始意识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或措施的设置并非都是为了阻碍贸易自由的目的。比如李勰指出有符合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和违背WTO规则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世贸组织成员为协定允许的合理目的而制定并实施的“技术法规和标准, 包括对包装、标志和标签的要求以及对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而那些“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的或其“实施方式”、“构成在情形相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任意或不合理歧视的手段, 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并应在其他方面与《TBT协定》的规定”不“相一致”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能仅凭出现损失或造成负面影响这一表象就将这些措施全部称之为技术性贸易壁垒[6]。其把技术性贸易措施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了并行的概念。持这种观点还有所增益:所谓技术性贸易措施指的是, 为实现合法目标而采取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程序等[7]。

由于国际贸易竞争愈演愈烈,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其科技上的优势来对产品、工艺等设置苛刻的技术标准, 以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口, 从而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目的。这样一来, 该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就带有了歧视性, 构成了对国际贸易的不合理限制, 也就形成了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壁垒”一词本身似乎也表达了一种非理性的含义, 因此, 将合理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区分对正确界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 基于一定的贸易策略和目的而采取的所有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技术法规、标准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评定程序等等。从它制定的宗旨和实施的效果来看, 可以将其区分为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它的下位概念, 仅是指其中不合理的那部分。应当将其定义为:一国以不合理地限制国际贸易为目的而采取的标准、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

三、绿色贸易壁垒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前国际热点。人们普遍认为, 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 特别是自由贸易, 则被看做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 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 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 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相反在环保方面, 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 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前保护环境的背景之下, 越来越多被学者们来探究, 而与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不同的是, “绿色贸易壁垒”这一概念并未在WTO的协议中以及国际文献中论及, 之所以被冠以“绿色”的称号, 主要是因为其产生的前提或目标是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安全与生命健康。绿色壁垒也称为环境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可以说是中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在国际上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中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 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 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一般认为, 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 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 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从实践角度看, 绿色壁垒主要包括国际和区域性的环保公约、国别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绿色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生产和加工方法及环境成本内在化要求等类型。

目前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绿色贸易壁垒”是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 对来自国外的产品进行限制的手段与措施。由于这些措施, 通常是一国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 限制其进口, 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 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因此“绿色贸易壁垒”是一种新兴的非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只不过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形式, 它是以在贸易中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而出现的。对此必须区分合理的与不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如上文所探讨的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一样。在此则又出现了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与不合理的环境贸易措施即环境贸易壁垒, 也可以表述为“绿色贸易措施”与“绿色贸易壁垒”。当然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动植物检疫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排除了把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观点显然存在缺陷。

“绿色贸易壁垒”与《TBT协定》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TBT协定》的序言明确却指出其法律目的, 一是不应阻止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措施, 保护其基本安全利益;保证其出口产品的质量, 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二是技术法规、标准与测试和认证程序不给国际贸易制造不必要的障碍。在WTO多边体制之下, 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措施大部分在《TBT协定》之下实施。《TBT协定》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贸易或技术问题, 环境保护仅仅是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可能涉及的一个方面。在WTO框架下还有《SPS协定》存在, 有些与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的技术标准或产品要求受《SPS协定》管辖, 主要涉及食品安全、动物卫生和植物卫生三个领域, 而《TBT协定》涉及范围更广, 除去与上述领域有关的动植物检疫措施外, 所有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都受《TBT协定》管辖。

在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 贸易自由化和环境的国际保护是两股看似并行不悖其实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潮流, 环境措施可以合理地规范自由贸易, 促进其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也可能限制甚至阻碍自由贸易, 形成新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 其实就是环境贸易壁垒, 即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保护环境的目的而对国际贸易进行限制的措施。而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应该是技术性贸易壁垒中与环境保护有关的贸易措施。在此“壁垒”依然表达的是不合理或不合法的贸易措施之含义。

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 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 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结语

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绿色壁垒, 是三个不同的表述, 但是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他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技术性贸易措施可以分成合理或合法与不合理或不合法两个部分, 其中不合理或不合法的为技术性贸易壁垒, 即各国所采取的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违反了WTO的规则, 给国际贸易自由造成了不必要与不合理的阻碍。虽然其声称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 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 保护环境, 或防止欺诈等, 但本质上是伪装的贸易保护主义。

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的施行有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保护环境与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因此这部分就构成了环境贸易措施, 当一国施行环境贸易措施违反WTO相应的规则与原则时, 则又构成了环境贸易壁垒, 即“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在当今国际贸易领域的广泛使用, 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国际贸易的正常开展以及各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大国来说, 绿色贸易壁垒无疑是一把“温柔”的利刃, 严重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上述各种类型的壁垒, 认真积极应对。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措施以及绿色贸易壁垒这些概念频频出现, 但当前表述者对于这些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因此, 容易产生一些模糊的认识和分歧, 在此根据WTO相关法律文件对这些概念进行厘清, 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 (贸易) 壁垒

参考文献

[1]陈同仇, 薛荣久.国际贸易[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1997.

[2]肖冰.技术性贸易壁垒国内法规制的含义、共性态势与难点[J].法学, 2006, (8) :81.

[3]莫世健.技术性贸易壁垒中贸易和环保的平衡[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7, (2) :100.

[4]夏友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J].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导刊, 2003, (5) :11.

[4]曹建明, 贺小勇.世界贸易组织[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189.

[5]李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再认识[J].国际贸易2006, (1) .

[6]宣增益.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3:77.

贸易技术创新 篇5

论国际贸易健康壁垒

摘要:国际贸易的壁垒花样翻新,由原始的关税壁垒发展到隐蔽的、防不胜防的非关税壁垒。健康贸易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枝新秀,在“健康”外衣下大行共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它包括检疫性健康贸易壁垒、技术性健康贸易壁垒、安全性健康贸易壁垒、环保性健康壁垒。健康贸易壁垒是一种具有极大诱惑力而难以拒绝的壁垒,发展中国家唯有提高人类的健康标准、动植物的健康标准、地球的健康标准,并朝这个方向健康发展,才是冲破健康贸易壁垒的制胜法宝。

关键词:国际贸易;贸易壁垒;无色贸易壁垒;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地球健康

一国(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地区)市场而设置各种障碍,用以限制、阻止境外货物流入,称之为贸易壁垒、贸易障碍。最原始的办法是用高关税保护,叫关税壁垒。这种贸易壁垒既易遭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又易被简单效仿。在关税税率不断下调、自由贸易区广泛建立的情况下,关税保护由主流壁垒退到很次要的地位,非关税壁垒日益占上风,并成为贸易保护的法宝。非关税壁垒由于具有随意性和柔性,故它向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且有花样不断翻新之势。非关税壁垒都有美丽的词藻作掩护,因此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更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健康壁垒已成贸易障碍的“新秀”。

健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话题,它不仅包括人类的健康,而且包括动植物的健康;它不仅指生命体的健康,而且还指地球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如进入21世纪,袭击人类的“非典”和“甲流”就来自动物的病毒;地球的健康更是人类健康与生存的根基,地球“发烧”(温度升高)越来越引起全球共同关注就是例证。国际贸易虽无健康制度的提法或概念,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已有一种强大的“健康”门槛起着保护贸易的作用,这就是国际贸易健康壁垒,或日以健康名义人为设置的国际贸易障碍。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发达国家要想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总可以找到诸多的理由,而最好的、最充足的理由是人类的健康、地球的健康,“健康牌”是最华丽的贸易保护伞。国际贸易健康壁垒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发展中国家究竟应如何应对健康壁垒呢?

一、国际贸易检疫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健康壁垒在事实上有显形性健康壁垒和隐形性健康壁垒两类。所谓显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明确提出与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相关。或在制度、协议、标准中直接提及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所谓隐形性健康壁垒是指有关国际贸易制度、协议、标准等,虽未明示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但在字里行间中隐含着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以及地球健康并以此作为贸易壁垒。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属于显形性健康贸易壁垒。

国际间交通运输工具的飞速发展,使各国之间的“距离”缩短,世界贸易变得更加快捷;国际贸易面的拓展、国际贸易量(额)的骤增,加快了动植物病虫害的传播频率,给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酿成了诸多的悲剧。于是,最先出现了植物检疫,为了防止病虫害通过贸易在国际间传播,1881年在瑞士诞生了《葡萄根瘤芽公约》,1929年在罗马修改为《国际植物保护公约》,随后是1961年动物检疫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到今天,世界贸易组织有了完善的《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M),直接与健康挂钩。卫生检疫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动植物检疫在保护动植物健康的同时,也为了保护人类健康。这么好的一种健康贸易制度,为什么会成为健康贸易壁垒呢?

SPM协议本身无可厚非,它要求成员方采取卫生和动植物检疫措施时应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应控制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须的限度内,即采取“适度”的检疫保护水平,或日“可接受的危险性水平”。SPM协议提出“适度”保护水平的目的,一方面是检疫措施要起到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的作用,故其“水平”不能过低,标准不能太低;另一方面是使检疫措施对贸易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小值,故其“水平”不能过高、标准不能过于苛刻。卫生检疫保护水平如何确定“适当”的“度”,它既不是用数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曲线”间寻找均衡点,也不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在两大目的“利益”间求出均值,更不是用社会学的方法累计各成员方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取决于各成员方的价值取向,取决于各成员方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意向。通常情况下,发达国家以保护健康为由,大多采取过高的保护水平,形成对进口的阻碍,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方,最根本的途径是使出境的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其他检疫物、装载上述货物的装载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来自疫区的运输工具符合卫生检疫的国际标准,或符合进口方使用的有科学依据的、比国际标准更高保护水平的国内标准。特殊情况下,个别成员方对一些国家(地区)的进口以武断或非公正的态度确定“适度”保护水平,使检疫措施起到保护贸易的作用,即形成健康贸易壁垒。对于这种状况,出口方应用充分的证据诉求世界贸易组织,要求进口方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非歧视原则,使争端得以解决;也可以改变出口方向,出口其他国家(地区),使矛盾得到回避。

二、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技术性健康壁垒是一种隐形性的贸易健康壁垒,它是技术壁垒中隐含的健康贸易壁垒,它是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中体现的健康要求所形成的不合理贸易障碍。从健康的角度、以健康为基本要求制定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及认证程序不仅不意味构成国际贸易的技术性健康壁垒,而且是经济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它对保护人类的健康、维护人类的安全、防止欺骗性行动均有重大的作用,可见,它是无可厚非的。问题在于这种冠冕堂皇的技术制度过严或认证程序不当,会达到阻碍贸易的效果,各国(地区)不仅有数不清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而且有极不相同的技术标准、法规和认证程序,因此,很容易形成国际贸易障碍。如欧盟就有不下10万个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中就有不少涉及到地球健康、人类健康、动植物健康。特别是有关药品的标准和认证、食品及农牧渔水产品的标准和认证等直接与人类健康有关。

贸易技术壁垒(TBT)协议概括为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3要素,但无论是技术法规,还是技术标准,其管辖的范围都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将它拓展到产品的生产领域,即它除了对“产品特征”作了规定之外,还对“生产过程与生产方法”作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说,出口商出口的货物不仅要符合技术规定,符合GATF/WTO关于货物贸易的总体规则,而且还要按进口国(地区)产业的生产方式或生产方法制造出口的货物。否则,可以限制该货物的进口。我国外贸企业在出口过程中几乎都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有超过45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此影响。技术壁垒已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面对这种有利于人类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的技术标准,特别是有利于人类健康、地球健康的技术法规及标准,只能因势利导。顺应潮流。但是,执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的目标应仅限于:国家安全需要;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除此之外,不应包括更为苛刻的要求。出口商面对凡有非分之想的技术标准、法规及评定程序都应据理力争,使其回到正常的轨道。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一般高于或等同于国际标准,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标准往往低于国际标准,如我国有70~80%的技术标准

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国内技术标准是当务之急,否则,按国内标准生产出口,必被贸易技术壁垒拒之门外。同时,要充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防止进口国(地区)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成为阻碍国际贸易发展的障碍。

三、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

国际贸易的安全标准与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很多是交叉的或兼而有之的标准,也就是说,一些标准是安全标准又是技术标准。不过,安全标准更多地、更直接地是为了人类的安全,动植物的安全,是为了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地球的健康。

有关食品安全问题是民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是直接涉及人类生命安全、人类健康的问题。人们记忆犹新的如“大头娃”奶粉、三聚氰氨牛奶、“吊白块”米粉等,因其质量及安全性问题,给儿童,给人类造成的伤害至今仍有阴影。各国(地区)出口到美国的货物,平均每月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扣留的不下3500批次,可见其对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使各国(地区)政府将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保障消费者人身健康及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产品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将安全要求法律化,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安全要求,如美国的儿童玩具法对玩具的安全基本要求是不能有棱角、锐角;填充器无毒;涂料含铅量小于百万分之六;附着物拉力不小于30磅;拉链长度不超过12寸;声响不能过大等,其安全要求非常具体。如欧盟将安全界定为在正常、合理、可预测的状况下符合安全规定;无危险性或将危险性降到最低点。当消费者认为产品有“缺陷”时,发达国家都采取了召回制,不让其进入市场。如2000年8月和2001年1月,美国凡世通公司两次宣布召回1400多万个有安全隐患的汽车轮胎;2001年2月12日,日本三菱汽车公司宣布召回出售到中国的7万多辆三菱帕杰罗越野车;2001年3月10日,德国大众宣布从世界各地召回156万辆奥迪和帕萨特轿车。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无过错侵权责任。只要产品有“缺陷”,不管生产者、销售者有无过错,都应承担赔偿责任、侵权责任,这意味生产者、销售者由有“过错”承担侵权责任扩展到无“过错”也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产品“缺陷”不管来自何方,生产者、销售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见,国际贸易的货物安全问题早已为全球关注。世界各国(地区)都有严格的安全认证,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安全认证更为严格。发达国家表面上讲安全认证是“自愿”而不是“强制”的,但事实上,出口货物若没有取得相应的安全认证就无法登陆这些国家的市场,安全认证实际上成了发达国家的进口“通行证”,正是这种“通行证”成为国际贸易安全性健康壁垒。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出口货物符合安全法规天经地义。

四、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虽未形成具有法律约束的国际气候协议,但低碳经济、健康低碳生活已成为流行语。征收“碳关税”的提法正式浮出水面,纳入人们的视野,国际贸易环保性健康壁垒由绿色壁垒,蓝色壁垒,无色壁垒组成一个全方位的体系。

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健康有赖于生态环境健康,环境与资源保护、环境管理与环境标志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贸易规则,即绿色贸易制度应运而生,它强调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标志、绿色卫生检疫,使国际贸易的货物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这种多方位的“要求”很自然地会成为国际贸易的“栏杆”,越是发达国家这种“栏杆”越高,很多绿色法规、绿色标准总使发展中国家难以逾越。如欧盟的《环保纺织品标准OKO-YEX100》对纺织品中有害物质苯乙烯的要求是不

超过5PPb(十亿分率),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受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很难检测和控制PPb(十亿分率)级物质,只能进口昂贵的“环保染料”生产出口纺织品。绿色壁垒顺理成章。

蓝色贸易壁垒要求企业担当起社会道德责任,对劳动者的人身权益、健康与安全等负责,对社会和环境的保护负责。它由绿色贸易壁垒的只见“物”,发展到不仅要见“物”,而且要见“人”。国际贸易不仅考虑货物本身是否“绿色”、环保,而且考虑货物生产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工作权利、工作保护、社会保障等是否“蓝色”、健康。将“核心劳工标准”纳入国际贸易的范畴,将劳工权益、企业社会责任同国际贸易挂钩,这对劳动者而言是福音,对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就是国际贸易的蓝色壁垒。

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严重影响了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与人类活动中排放COs密切相关。鉴于此,国际贸易要与气候的变化、CO2的排放等联系起来,即采取“边境调节”措施课征惩罚性的“碳关税”,形成新的贸易壁垒,因CO2为无色气体,故称之为无色壁垒,与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相呼应。

从绿色壁垒到蓝色壁垒,再到征收碳关税的无色壁垒。很大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在华丽外衣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是发达国家限制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的借口。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提高技术标准、环保标准、零碳或低碳技术,另一方面要发挥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性组织中的谈判作用,改变谈判格局;此外,一些国际性机构利益向发达国家倾斜的“比萨斜塔”现象应匡正。

技术创新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篇6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发展状况 国际贸易 竞争力

引言

现代社会,一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往往是反应该国家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也往往意味着该国的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越强、综合国力也越发达。近几年来,技术创新在经济水平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我们党和众多国家领导人在许多场合曾多次强调了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中极其重要的方面之一,我国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在此背景之下,研究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贸易所起的拉动作用就具有了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一方面,清楚技术创新对于国际贸易的贡献大小,能够让我们对技术创新究竟受哪因素的直接影响加以明确,在我们对影响因素采取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之后,就能够对我国出口贸易间接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为我国出口贸易进行服务;伴随国际上科技竞争近几年来的日益激烈,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已转移到技术创新能力上面。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如果一直都提不上来,出口型企业一直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量一直停滞不前、水平很低,发达国家就能凭借自身的强大市场优势和科技优势,长期垄断经济中的出口贸易,那么,我国的许多出口型企业必然会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因此遭受严重损失,由此导致的员工失业等系列民生问题,显然会对国内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随着近期国际贸易的持续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全新时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之路,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变成国家发展在新时期的重要战略方针。本文就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产生的正面影响作简要分析。

1.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国家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由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相对价格及产品优势等主要因素所决定。相对价格指的是一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低于贸易对手价格而形成的价格竞争优势,其主要由一国的要素察赋及使用效率决定。产品优势指的是一国的出口产品能比竞争对手的相关产品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形成的需求竞争优势,它的优势和产品的特征有密切联系,相对价格与产品优势对于形成并强化一国的出口竞争力具有补性。 在两国产品的优势不分高下时,具有较低相对价格水平的一国将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相反,在相对价格水平一致时,具备较高产品优势的一国将拥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早些年前,经济学家通过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和日本等的发达国家企业生产部门间产品的出口比率,与职工队伍中的研究、开发人员比例和生产成本中的科技开发费用比例间有着明显规律的正相关关系。在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当中,占主导地位是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此种产品从总体上来说具有生产成本上的比较优势,主要是受其技术的附加值高、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低等特点决定。产品品牌、产品差异性以及产品质量是产品优势的主要表现。众所周知,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创新程度密不可分,产品质量的高低又和技术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另方面,在国际贸易当中,不论产品是因产品的品牌不同导致的水平差异,或是因产品技术含量高、质量优良和新颖独特而导致的垂直差异,都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最终实现。综上所述,技术创新主要是通过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品质、节约经营成本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等方式,进而实现产品在价格和非价格上的竞争力。

2. 技术创新可以促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

技术创新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传统部门的淘汰和新兴部门的产生,让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在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得到不断的提升,最终使出口贸易中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国际技术的差距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格局,从而又决定着各国在国际分工格局当中所形成产业链的所处地位。国际产业链由原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组成,同时,许多产业的产业链存在交叉,一个产业的中间产品可能会是另一产业的上游产品或下游产品。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外贸会随时间推移在全球生产一体化进程中,从产业链下端逐渐向上端移动:原材料直接出口 →零部件分包生产出口 →中间产品生产出口 →最终产品组装生产出口 →为国外品牌产品做贴牌或者合作生产 →自创品牌生产与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能有效促进其核心技术的掌握、技术的优势积累以及自主开发和关联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企业能够在全球化的产业链条中,从直接出口原材料、生产出口零部件,渐次朝中间产品及品牌产品生产出口的方向进行提升,进而提升其出口商品结构。另外,技术创新也能使出口效益得到提升,创新者通掌握、控制其关键技术,同时发挥技术作为商品所具有的“超商品属性”和“超资源属性”,能够让技术商品消费带来高于技术自身价值之外的价值,并且促进垄断优势的形成,在国际市场中实现垄断竞争,最终取得“垄断利润”。一般来说,最具竞争力且占据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分工当中占具垄断地位,同时取得产业链中的最多利润份额;而有着一般的改进性技术企业,则占具不完全的竞争地位,取得一定利润份额;几乎不存在技术创新企业只能在完全竞争当中和数目众多的其它企业抢夺极少的利润份额。综上所述,技术创新能够提升国家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加快出口商品的结构升级,进而大幅度提升出口的效益。

结语

高速发展的出口贸易,正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压力。目前,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焦点则主要是围绕贸易产品内在的质量展开。中国的外贸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加工贸易为主,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独特性和差异性的不明显,导致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抵御能力差,出口商品的综合竞争力不强。所以,在现阶段中国还只是一个贸易大国,离贸易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法应是提升本国技术能力,转变增长的模式,让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建立在节能、高效的基础上,向良性、可持续的大方向不断发展。这样,不但能有效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資源瓶颈问题,还能够灵活应对来自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 张谊浩,陈柳钦. 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 2004,(01) .

[2] 道格拉斯·C·诺斯,李志宏. 制度[J]. 东南学术, 2006,(04) .

[3] 陈焰 ,熊玉珍. 中心外围论及对中国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03) .

论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 篇7

贸易技术创新是贸易创新重要方式之一。过去有学者讨论过国际贸易创新问题,但很少深入研究国际贸易的技术创新问题。似乎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是两个问题。其实国际贸易技术创新自古就有,货币特别是信用货币就是重大的贸易技术发明,这是一种贸易媒介创新。这里所谓贸易技术创新是相对于生产技术创新区分而言的。我们通常容易理解生产的技术创新,如果把全部国际贸易过程看作贸易服务的生产过程,其服务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也是一种生产过程技术创新,这样可以更容易理解国际贸易技术创新。

本文运用与生产领域技术创新相比较分析法和历史文献资料实证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研究中国贸易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和政策调整思路。

一、贸易技术创新概念的界定与相关研究

宽泛来说,贸易创新应该包括除工业生产工艺和产品创新之外的一切企业经营管理、组织改革以及销售、贸易技巧等,它不局限于做生意的方法,而是一切能提高做生意效率与能力的技术技巧。狭义来说,撇开外贸企业微观管理创新和国家宏观政策及制度创新之外,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仅指国际贸易活动过程的技术层面创新。过去我们把国际贸易创新更多侧重于国际贸易管理、制度层面的创新,也有探索国际贸易新市场、新组织创新,这些方面创新都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具有意义,但这里我们着力强调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对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贸易领域,特别是国际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不同于生产领域技术创新,具有某些部门特定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只研究贸易本身技术创新,不涉及贸易的管理、制度、组织、市场等方面的创新问题。仅由资金、人员要素增加而非技术创新因素引起的贸易规模扩张,不能视为贸易技术创新的表现。这些贸易规模和范围经济可能不是技术进步因素带来的。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不仅限于与贸易有关的信息技术、金融技术、物流环节中运输以及仓储、包装技术创新,核心的是贸易过程和服务本身的技术创新。这是贸易技术创新的关键和瓶颈。

零售贸易技术创新是贸易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零售技术创新和应用明显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降低价格,增加效益。一切真实的零售业劳动生产力增长是更有生产力的新进入零售技术代替更没有生产力的现有零售技术的结果(Foster;Haltiwanger,2006)。美国20世纪70年代引入条码扫描仪技术,到1984年美国10%的食品店装配这种技术设备,在其应用的头十年里大约降低食品价格的1.4%;超市采用条码扫描设备达到5%可使食品店价格平均下降大约0.6%;以2012年美元币值计,扫描设备带来的短期福利所得每年大约26亿美元(Basker,2013a,b)。拉格卡斯(2009)认为发展中国家汽车拥有率较低,零售业较少采用现代化超市,汽车在零售业技术运用构成和零售生产力差别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因特网削减了具体市场的固定贸易成本,削减固定成本可能会提高出口增长(Freund,and Weinhold,2004)。而且,因特网促进和刺激了国际贸易发展,克服许多有关贸易障碍(Kurihara,Fukushima,2013)。司佩尔贝(Spulber,2002)强调先进的计算机、通讯和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新交易技术,降低交易成本的技术变化使交易创新成为可能,开发出新型市场交易,交易创新改变的不仅是商业方法和组织设计,而且是交易内容和组织市场方式。

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和技术设备升级可以减少贸易成本和障碍、提高贸易效率、增强贸易能力,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效果具有网络经济效果,因此,各环节之间需要配套。近年来海关采用无纸办公、单一窗口、运用互联网、标准化和联网通讯等自动化和现代化技术升级。这些技术升级所带来大幅度降低贸易成本的好处需要与简化边境检查流水作业手续相配套才能取得,政府对海关现代化项目的投资资金、运营和维护成本要给予长期的资金支持(Yasui and Engman,2009)。

二、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推动了商业经济发展和外贸繁荣

贸易技术创新和应用带来的结果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推动贸易效率提高,使贸易种类日益多样,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力,扩展贸易规模以及企业规模等。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每一步进步都不同程度地推动着贸易力的发展。

中国古代度量衡、造纸、印刷和指南针技术发明不仅对于世界科学文化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贸易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中国黄帝时代设置了衡、量、度、亩、数五量,即权衡、斗斛、尺丈、里步、十百。春秋时期开始使用不等臂秤,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等臂秤的天平和木衡;战国时期还出现铜衡杆,后来演变成现在仍在使用的杆秤。秦在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制度,货币以秦半两钱在全国流通,秦统一的度为1引=10丈=100尺=1000寸=10000分=2310厘米,秦统一的量为1斛=10斗=100升=20000毫升,秦统一的衡为1石=4钧=120斤=1920两=46080铢=30360克。中国商殷时代或更早就发明了玺印,到周朝已经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使用,今天在人们交易活动中仍然离不开印章这种工具。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懂得制墨,秦代出现石砚,汉代出现以烟煤加胶合成人造墨。秦始皇时期蒙恬发明了兔毫竹管毛笔,这种笔的发明大大超越了以前用刀在竹简上刻字的速度和便利程度,至今仍在制作和使用这种毛笔写字。中国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纸张,东汉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很快替代了简帛的使用。中国北宋发明家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排版印刷术。中国古代指南针技术的发明不仅促进了航海业发展,同时扩大了与周边海洋邻国的贸易,并把指南针等航海技术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以及更远的欧洲国家。据传中国黄帝时代隶首发明了算盘,也有说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前中国人在算筹基础上发明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它由运算口诀、规则、术语等软件和算盘硬件两部分组成,不仅在数学、统计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别在商业上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中国古代人在度量衡、货币、印章、笔墨、纸张、印刷、指南针、算盘等领域做出的杰出创新和科学贡献,极大地推动了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繁荣。

欧美在近现代贸易技术创新上开始走在世界前列。交通运输业技术创新为贸易物流发展奠定了基础。英国发明家瓦特(James Watt)于1768年制成了一台单动作蒸汽机,1782年他发明了大动力的“双动作蒸汽机”并获得专利。1801年英国发明家特里维塞克(R.Trevithick)首先造了在一般道路上行驶的蒸汽动力车辆,于次年申请到专利权,在此基础上他把瓦特的蒸汽机改造成高压蒸汽机。1814年英国著名发明家斯蒂芬森(George Stephenson)制造并改装了一个相似的火车头,并铺设铁轨,开始在煤矿中使用。1807年美国科学家富尔顿(Robert Fulton)制成蒸汽汽船。

德国工程师本茨(Karl Benz)于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德国工程师奥托(Nikolaus A.Otto)在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德国工程师戴姆勒(Gottlieb Wilhelm Daimler)1883年制成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德国工程师狄塞尔(Rudolf Diesel)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1670年法国科学家吉尔·洛百瓦尔(Gilles Roberval)发明磅秤。

美国发明家莫尔斯(Morse,Samrel Finley,Breese)于1837年发明电报机;1858年建成第一根跨大西洋电缆。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Guglielmo M.Marconi)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成功实现了无线电通信。1843年美国物理学家亚历山大·贝恩(Alexander Bain)根据钟摆原理发明了传真,1850年弗·贝克韦尔(Frederick Bakewell)开始采用“滚筒和丝杆”装置代替了亚历山大·贝恩的钟摆方式,使传真技术前进了一步。1865年伊朗人阿巴卡捷里(Abcaselli)根据贝恩和贝克韦尔提出的原理,制造出实用的传真机,并在法国进行了传真通信的实验。美国发明家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于1875年发明电话,1956年建成第一根跨大西洋电话电缆。

1867年美国华尔街上建起世界上第一个股票行情表;1871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发明了通用股票行情显示器。1963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证券自动交易系统;1971年建成包括场外交易在内的第一个完全电子版交易系统(NASDAQ);1978年美国建立跨市场交易系统,以电子链接纽约证券和美国其他证券交易所。为满足复杂的即时交易,证券交易实现技术装备电子化、信息化,代表了当时贸易技术的最高水平。

1642年帕斯卡(Blaise Pascal)发明了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这是第一部机械加法器;1671年著名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W.Leibnitz)制成了第一台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机械式计算机。直到1946年美国科学家埃克特(J.Presper Eckert)和莫奇莱(John Mauchly)发明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这是一大飞跃。1984发布域名服务器(Domain Name Server),有1 000多台主机在互联网上运行。经过数万次改进,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功能已经相当强大,“云”计算和储存已经普遍应用。

20世纪上半叶美国邮寄订购零售方式最流行。汽车、蜂窝电话、冰箱等发明促进了超市发展的冲动,为各种食品、家用品提供公平定价的一站式购物条件。二战后,居民区内包含百货店、连锁店和其他小型特色专业店的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建起。电视和报纸的广告推动大众市场的发展。信用卡推广应用可以让零售商配置销售系统和信用卡扫描器,刺激消费扩大,促进了备有大型停车场和提供有限服务的折扣连锁店的兴起,满足消费者对廉价品牌家用商品的需求。随着消费差异化、个性化流行,运动、服装、家电、办公、家用、书籍、食品等专业店繁荣起来,迫使折扣店专业化转型,以适应这种需求。

美国沃尔玛(Wal-Mart)是零售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典型代表,运用先进的信息等贸易技术提高商业和供应链效率,迫使许多传统的折扣店、百货店业务萎缩倒闭,成为市场领导者和无可争议的价格领袖。2013年沃尔玛全球雇佣220万员工,销售额达4 660亿美元,年人均销售额超过21万美元。20世纪沃尔玛创造了了不起的B2C模式,以大规模采购把制造业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因为大规模采购要求走标准化、流水线、低成本生产和集装箱运输的道路。

总之,近现代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贸易及其相关领域技术发明创新,有力地推动世界贸易与世界经济的繁荣强盛,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从未达到的繁荣时代。

三、当代贸易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贸易力变化等技术创新效果更加明显

电子商务是20年来最重大的贸易技术创新成果的代表。20世纪90年代美国零售业伴随着技术进步经历着一场广泛的重组和资源再配置过程。大型贸易公司纷纷在计算机基础上利用网络专线进行商业文件和报表的处理与传递,发展起来EDI贸易技术。但是传统EDI技术使用成本高,而且功能与覆盖面有限。基于互联网的EDI技术把商业信息交换的功能从票据、单证等扩展到全面的商业信息领域,跨入现代电子商务技术时代,不同于基于传统电话、传真、邮件的商务活动。在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广泛的技术信息化趋势推动着贸易技术创新层出不穷。1991年发布互联网和个人电脑的随后大规模普及促进了电子商务或网上零售,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普及和移动互联网发展加速了贸易技术信息化成长步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具有选择、便利、专业信息、及时产品以及定价对比等优势,把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定价、需求以及渠道等选择的信息透明了,使品牌商家的忠诚和信任的根基受到动摇,对传统的实体贸易公司具有非常严厉替代的挑战。电子商务作为贸易技术创新的代表相对于传统非电子商务具有销售力强、销售效率高、单位劳动销售力大等优势。贸易技术创新带来的贸易效率提高尤其体现技术创新效果,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创新的销售效率表现。

(一)贸易技术创新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国际电子商务就是一种依赖因特网进行跨境商品或服务交易交割的贸易形式,国际交易的手续、单证、融资和支付等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上办理,实现贸易办公无纸化。目前国际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国际移动电子商务的新形态,可以实现随处进行国际网上采购,极大地改变了国际贸易方式,迫使供应商随之改变国际营销模式。国际电子贸易必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发展方式。这将是人类历史上迄今最大胆的一次贸易技术大飞跃。

信息交换是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特网在国际贸易的跨境数据流动中发挥重要作用(Meltzer,2013)。互联网对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发展与国际贸易增长之间具有较强关系(Kurihara and Fukushima,2013)。在发达国家,互联网、移动通讯和电子商务普及率很高,很大一部分客户采购方式已经从实体转到虚拟世界上,进行供应商信息搜索、贸易机会广告、网络支付和交易等。现代通讯和互联网技术也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快速应用和推广,电子商务增长快速,这些新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国际贸易和商业活动中应用将改变国际贸易传统方式。贸易技术创新不断促进贸易产业转型。特别是互联网、通讯技术正在改变客户采购方式,摧毁传统的贸易模式,过去成功的商务模式今天未必会成功,今天成功的未来未必也会成功。不仅传统实体贸易公司要适应这种信息技术变化,线上电子商务提供商也在以新方式提供价值、时尚、选择、便利等方面展开速度、弹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竞争。

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在贸易方式、结算方式、物流方式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技术创新,能更好满足购物偏好,提高价格比较效能,降低贸易伙伴间搜索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因特网减少贸易中花费的过多时间和地理位置距离远的不利因素,提高贸易效率。信息通讯技术使得不同国家的客户和消费者们可以更便利地、更低成本地对比不同国家间同样商品价格,发现更多差异化的同类商品,技术更新升级便利了贸易,降低跨境交易成本。国际电子贸易发明的应用,特别是搜索引擎、价格配比和支付系统发明,克服基础设施条件差、海关程序繁杂低效、市场准入难等许多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时空上的不利因素,减少许多因人为造成的错误和障碍,可能减少中间商环节,在许多方面提高效率,使资金结算和支付通过网络银行可以在数秒内完成,贸易文件传递和保存以及证据收集可以很快实现,减少实体仓储数量和费用。这些新技术对国际贸易活动带来企业组织文化变化、航运及交通运输物流成本变化、外汇及汇率变化、关税及相关税费变化、语言文化障碍、政府政策及服务成本等方面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手机等移动通讯设备进行交易,实体贸易公司需要提供智能传感器、Wi-Fi满足客户在查看商品可得性、产品定位、识别替代品、互补品等方面实时就地一对一服务。由于海外开设实体贸易公司比虚拟的,不仅运营成本昂贵,而且需要大量资源和知识,电子商务平台把购销双方集中到一起进行信息数据交流和商品交换,特别从电子商务到移动商务创新,进一步减少贸易障碍,降低贸易成本,因此,让过去不可能实现国际贸易的企业、个人的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达成跨国交易实现价值,让小企业、小国家甚至个人把商品出售到国际市场,夫妻店也可以与国际商业巨头同台展开竞争,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进步。任何国际电子商务的限制和歧视都将严重伤害国际贸易发展的巨大潜力。

(金额单位:亿元;数量单位:万)

数据来源:根据历年阿里巴巴年度报告、阿里巴巴社会责任报告资料整理所得。

阿里巴巴(Alibaba)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从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大领域不断开发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公司,体现出明显的节约贸易成本和提高贸易效率的技术优势。2003年淘宝网刚刚创立,一年只有2 000万元交易额,2004年交易额迅速攀升至10亿元,2005年交易额扩大到80亿元,2006年达到169亿元,2007年增长到433亿元,2012年达到1.1万亿元。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同比增长30.83%,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6.25万亿,同比增长27%;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 205亿元,同比增长64.7%,其中阿里巴巴集团占网络零售市场份额的83%。2013年阿里巴巴在线交易额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达到1.7万亿人民币元;与此同时,阿里巴巴公司营业收入、进入平台的国内外企业商铺数量均高速增长(见表1)。

移动电子商务和支付成为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新亮点。移动电子商务和支付涵盖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商、移动支付、导购及社区、条形码价格扫描等多个分支,更加便利了随时随地的交易活动。阿里巴巴领跑并且主导移动电子商务市场,截至2013年底,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应用累计下载量占到了73.9%的市场份额;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主导移动支付市场,市场份额高达82.3%。

阿里巴巴员工作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管理与开发人力资源,随着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体现出日益明显的成本节约和提高贸易效率的效果。从表1可以看出,2007年阿里巴巴人均交易额为509万元,2008年为833万元,2009年超过1 100万元,2010年达到2 000万元,2013年阿里人均交易额进一步提高到7 083万元的新高度,体现出电子商务贸易效率逐年提高的趋势。

与阿里员工共同努力推动电子商务快速增长的还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商铺及员工。虽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企业商铺并非都能年年盈利,但长期看进入平台的企业商铺数量大规模快速增长,在线销售额同时高速增长,表明绝大多数在线企业商铺能够实现盈利,否则不会有新商铺进入,而且平台为商铺免费提供网上店铺和推广、营销平台,节省了大量的准备成本、库存成本、营销成本、渠道成本等交易成本(Huang、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08),电商企业能实现边际收入覆盖边际成本,在销售增长中固定成本占比快速递减,体现出在线交易显著的交易成本节约效果。

(二)贸易技术创新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

由于贸易领域技术创新与应用,贸易行业集中度日益提高,出现了许多大型的国际贸易公司、大型跨国零售贸易公司。如Wal-Mart、Kmart、Target、Carrefour、Big Bazaar等,近几十年的贸易规模增长速度比其他小型贸易公司加快。

贸易技术创新促进贸易公司规模扩张和流量集中。大型贸易公司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条形码读写扫描技术等,将生产商装配线下来的产品装船运至零售商,送到最终客户的整个价值链中,进行采购、运输、通关、分配、包装、销售活动的信息跟踪、核查、库存管理、账单管理、资金管理等活动。同时,运用先进信息系统追踪数以千万计的产品或服务的客户需求信息,以至于收集和分析从各个销售网点汇集而来的销售动态,自动反馈订单和潜在客户需求动向。大型企业更有实力和能力开发应用电子商务技术。欧盟调查发现,大公司19%的营业额来自电子商务,小公司只有4%。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不及境内电子商务发展得快。欧盟14%的企业向国内市场进行网上销售,只有6%的企业向其他欧盟市场进行网上出口。掌握贸易渠道控制权的大型跨国贸易公司常常能够经营管理大规模、数以万计品种的高速流量产品,比如消费电子、服装、食品、化妆用品以及生活用品等,拥有对制造商要求降低进货价格的谈判地位,并把部分压低采购价格的好处转给消费者,吸引消费者进入大型贸易公司的销售网点购买优质低价商品。结果导致贸易日益集中到利用技术创新的大型贸易公司手中。

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在零售业和国际贸易业务集中中都发挥关键作用。零售业规模经济与进口过程规模经济相互作用,这些规模经济放大了技术变化和贸易自由化效果。贸易壁垒下降不仅通过削减投入成本,而且通过扩张连锁和较高技术投资增加了进口。技术创新大约占到1984-2004年间沃尔玛贸易增长的60%,由关税下降引起的投入成本削减和采购变化占到期间沃尔玛贸易增长的40%(Basker and Pham Van,2008)。发达国家一些类如沃尔玛等大型零售连锁贸易公司不愿从进出口商、批发商那里获得货源,已经成为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平台。1997-2002年间大型连锁零售业从发展中国家进口非常规增长,估计从中国进口边际倾向大企业是小企业的3.3倍,这期间大型零售企业非常规增长解释了19%的来自中国消费品进口增长(Basker and Pham Van,2010)。零售商通过直接进口采购其商品变得日益壮大、更加有利可图,而那些国内采购的状况正好相反。零售业国际贸易规模和竞争正在兴起,正在迫使没有效率的零售商退出市场。贸易规模限制等贸易自由化调节对零售业能力的限制,显著地缩小对零售竞争和通过(pass-through)程度的影响。当零售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进口价格变化可能对消费价格和进口量具有很大影响,可以通过减少进口抬高消费价格,从而显著改变这种传递机制(Raff and Schmitt,2012)。

在西方国家市场中,控制主流贸易渠道的大型跨国贸易公司,比如沃尔玛,不仅依靠现代技术推动低端制造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把发展中国家制造商创造的剩余价值以价格竞争形式转移到西方发达国家,增加发达国家国民福利。仅沃尔玛一家公司经营着每年从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15%的贸易量(Hart,2012)。沃尔玛几乎把折扣和连锁经营的贸易方法做到了极致,在美国内外大规模扩张折扣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网络,天天以低价销售更多产品,经营数以万计的商品品种,长期大量投资技术设施改善效率,尤其是利用现代科技极大地扩展了其生产可能性边界(Brea-Solís,2012)。尤其是零售业技术进步加快,推动了高度的零售市场集中。垂直的流通连锁带来贸易效率的增进,加快了全球市场整合。零售商经营品种增多、许多零售市场兴起进场费和制造业向零售业转移就业是与产品市场全球整合相一致的(Raff and Schmitt,2011)。这些高度一体化的大型贸易公司,特别是跨国贸易公司,利用贸易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市场价格竞争强度,迫使生产成本占比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寻求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投资,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并把在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廉价产品返销到发达国家,进一步迫使发达国家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在这个过程中大型跨国贸易公司集中了大部分国际贸易业务,并控制着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分配权。

同时,贸易技术创新还带来就业转移,甚至失业。这种国际间贸易技术创新竞争加剧,使国际贸易关系紧张起来。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进入和增长对小型零售店的就业增长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仅仅当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紧邻地区和同一个细分产业里的活动才如此(Haltiwanger;Jarmin;Krizan,2009)。电子商务等新贸易技术开发与应用促进了制造业就业、传统实体贸易就业人口向电子商务贸易公司及相关服务业转移就业。2010年阿里巴巴B2B公司收购深圳一达通,它是国内第一家提供进出口服务的外贸B2B平台,为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提供通关、运输、保险、码头、外汇、退税、融资等全面服务。小企业从事传统国际贸易要与外国伙伴进行沟通、下单、融资、物流以及通关等事宜,需要运用现代通讯、金融、物流等方面技术设备,这些技术先进与否直接影响贸易能否顺利完成。阿里巴巴的一达通电子商务技术能使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同台竞技分享市场,而且无需在海外市场上设立实体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远程会议、电子采购、电子邮件、电子金融或银行以及信用卡等技术工具实现虚拟化,成本几乎忽略不计,减少错误混乱,极大地提高贸易效率。从制造业国际产业转移而形成的失业和被电子商务技术替代下来的传统贸易就业转移到电子商务及其相关服务业上去。据估计,2008年淘宝网创造直接就业机会达到37.3万,间接就业106.3万人;2012年阿里巴巴创造的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人数预计能够分别达到467.7万和1 333万(见表1)。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带来的就业转移改善了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就业的质量与水平,增加了国民财富。

面对数以万计的供应商,大型贸易公司采购和销售不是增加人员手工可以应付的,不仅依靠高效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且必须研发和采用采购或销售机器人技术设备。现在我们仍然主要依靠人类自己研究和开发的技术设备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未来人类可能将这些研发任务交给智能机器人。劳动确实创造和发展了人类,但劳动不是人类的目的。现在工商业以及其他高危行业里运用大量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劳动。未来人类可以将更多劳动任务由机器人完成,人类会有更多休闲娱乐时间。人类完全会研发出高智能的可以代替人类从事技术研发的机器人,那时人类可以利用机器人提高贸易技术创新的效率,减轻研发的难度。

(三)贸易技术创新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

贸易力是与生产力相对的概念,是指贸易能力,体现为贸易经营能力、贸易技术能力、贸易组织管理能力、贸易竞争力、贸易利益分配能力和贸易控制力。贸易活动中运用集装箱、条形码(bar-code)、扫描仪(解码器)、售货机器人等技术设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和贸易力;运用信息通讯技术可以促进贸易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加快交易速度,增强交易能力。零售业技术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等广泛采用已经导致仓储控制、物流和流通的技术改进(Basker,2007)。贸易技术进步巨大地降低经营商品边际品种的成本,扩大零售贸易固定成本,提高贸易规模经济的重要性(Holmes,2001)。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改变了销售、营销、配送、客户服务、支付等贸易的所有方面。客户日益利用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在线了解、分析和采购商品或服务。各种中间商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供应商及客户信息管理、商品及服务结构管理以及储运、位置管理等。克拉克等人(Clarke and Wallsten,2006)发现,因特网的使用水平与国际贸易之间具有正面显著的关系。马特斯等人(Mattes,Meinen,and Pavel,2012)研究认为,信息通讯技术对欧盟贸易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贸易伙伴双方显示出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禀赋,支持网络效果,将提升贸易力。1995年成立的亚马逊(Amazon.com,Inc.)等贸易公司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从事电子商务发展成长起来。2001-2012年间亚马逊公司净销售额从25亿美元增长到610亿美元,北美以外占到净销售额的43%。它已经迅速成为商品类别广泛的电子贸易市场,能够提供无与伦比的选择、产品定制、高度的产品可得性、低成本配送、简便的结算手续和优良的定价,迫使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巨头重新思考其价值定位和拥抱多种贸易渠道作为生存的唯一途径。所以,从企业角度来说,信息通讯技术不仅可以让更多企业克服有关贸易的固定成本,而且直接地、正面地影响着从事国际贸易的范围边际、贸易规模、贸易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些西方学者把贸易力与生产力混为一谈。埃斯-赛耶以及巴特尔(Es-Saghir,2012;Butter and Es-Saghir,2013)认为,生产力增长有产品及工艺创新和贸易创新两种来源,贸易创新确实是生产力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贸易导向国家贸易创新对生产力贡献最大。他们(Butter and EsSaghir,2013)以出口密度(即商品或服务出口额除以总产出表示一国的贸易水平)作为贸易创新代表,综合体现一国产品出口的比重,认为产品出口比重越高,对国际市场依赖越高,贸易创新程度就越高。西方许多学者都把信息通讯技术所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不加区分地混为一谈,多采用重力等式模型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夸大了贸易技术创新的效果。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对国际贸易的促进效果既有在工业领域运用的效果,还有在贸易领域运用的双重效果,两者应区别开来,不能把由此带来的贸易增长效果都看作它在贸易领域采用的结果。现代通讯、互联网技术在国际贸易和商业领域应用带来的创新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同于它在工业领域创新对贸易与经济增长的贡献,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由于世界各国贸易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应用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各国无论国内电子商务还是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发展条件以及产生的贸易能力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欧美等发达国家创新和运用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所带来的贸易力显著增强。尽管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普及中提升了贸易能力,但是与发达国家由此取得的贸易力进步差距并没有缩小,体现在发达国家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更广泛,所形成贸易力更强,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运用电子商务能力仍较弱,改善贸易力过程缓慢。

据欧盟2009年跨境电子商务报告显示,2008年欧盟27国51%的零售商都开展电子商务。2002-2007年间互联网零售是各种零售渠道中增长最快的。从2002到2003年互联网零售增长45%,其后各年以25%的速度增长。而其间其他零售渠道以低于3%的增速增长。2006年欧盟零售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1 060亿欧元,购物类别主要分布于旅行度假服务、服装运动用品、书刊学习用品、家具家用品、电影音乐举办活动票、电子设备及软件等。目前欧盟45%的人在线购物,而且11%欧盟人跨境购物。但是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零售商占比从2006年的29%下降到2008年的21%。这个下降趋势仍在继续,跨境电子商务业务日益集中。

据估计2010年全球在线交易额达8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商对商的交易。2010年美国电子商务总交易额大约4万亿美元,主要是商对商贸易。2010年美国B2C电子商务零售额达1 690亿美元,约占美国零售总额的4.4%(见表2),其中主要由电子购物及邮购公司构成的无店铺零售商电子商务占全部电子商务零售额的3/4。2010年美国电子购物及邮购业务主要分布在服装及其辅料、电子电器、音乐视频、书报杂志、车票机票、旅行度假服务、家具家用品上。2002-2010年间美国零售总销售额年均增长2.6%,其间电子商务零售额年均增长率达18%。美国近年来传统零售贸易已经出现零增长或下降,显示出电子商务作为贸易领域突出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的竞争力和效率。

2012年全球B2C电子商务零售额估计达8 210亿美元;美国零售电子商务额达2 630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2%,继续领跑世界。2012年美国84%的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移动设备支付的电子商务从2011年9%增加到2012年的20%。几乎1/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线购物,美国在全球移动支付交易中占到33%①。移动电子商务对营销、购物、开支、结账、理财等都产生复杂的影响。智能手机广泛使用使顾客增加网上购物的时间,强劲推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增长。商家会继续改善客户的在线购物界面。越来越多的商家提供混合设计的线上与线下服务,比如在线交易,在实体店挑选、提货、退货,实现线上线下交易无缝转换,使全部购物体验更加便利,从而模糊了线上线下交易的区别。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U.S.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Digital Trade in the U.S.and Global Economies,Part 1,Investiga-tion No.332-531,July 2013.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总额达到8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跨境电子商务贸易额达2万亿元;中国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超过5千家,通过这些平台经营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8 851亿元,较2012年增长42.8%,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4%;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 325亿元,同比增141%;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767亿元,较上年的483亿元涨幅为58.8%;国内B2C、C2C与其他电商模式企业数已达29 303家,较去年增幅达17.8%,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35万人。据海关总署统计,2013年中国进出口快件、邮件总量近4.98亿件,较上年增长42.7%。国内国际电子商务的增速都比传统渠道交易额增速更快,贸易效率更高,贸易成本更加节约,为顾客提供价格比较等多种有价值服务。推动网购的进一步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电商企业在一二线城市发展稳定后,逐渐向三四线城市延伸,推动了网购市场扩大。同时,移动购物成为一股力量。国内B2 C网络零售市场排名的前四名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及腾讯电商,市场结构开始集中。阿里巴巴公司只有2.4万名员工,但在淘宝网开店的公司数是900万家,比较活跃的有300多万家店。预计2013年全年的销售额占中国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0%,体现出极大的贸易集约效益。

国际电子商务包含国际货物电子商务与国际服务电子商务两部分。国际货物电子商务易受各国海关等机构监管,而国际服务电子商务较难监管,发展更快。这种结构性差异带来的影响将是颠覆性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巨大的挑战。据OECD统计显示,2002-2008年OECD成员占全球服务进出口的3/4,其中互联网实现的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从2002年出口47%、进口43%,上升到2008年的出口53%、进口47%。这个比重比美国2002-2008年间互联网实现服务贸易的出口从53%到59%和进口从43%到53%低了5-6个百分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估计,互联网实现的美国国际服务贸易(digitally enabled international U.S.services trade)从1998年出口1 106亿美元、进口568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出口3 240亿美元、进口2 076亿美元,2011年出口增长到3 561亿美元、进口增长到2 213亿美元。美国对外服务贸易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占比日益增高,实现的服务出口占比从1998年的45%增加到2011年的60%,进口占比从1998年的34%增加到2011年的56%(见表3)。美国互联网实现的服务贸易主要包含商业、专业及技术服务、计算机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提成及许可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其中知识产权使用、复制、许可及提成收益占到互联网实现服务出口的1/3以上,2008年提成及许可费收入达1 021亿美元,2009年降到984亿美元,2011年增长到1 208亿美元。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商品及服务生产、交易、配送中广泛使用,与顾客保持各自形式的信息沟通,极大地便利了顾客,增加消费者剩余及福祉。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对商业、金融、国际贸易带来的巨大结构性影响将深刻地改变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版图,改变各业在经济中的结构与生存状态,改变人类生产、生活、就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方式。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http://bea.gov/international/。

四、我国增强贸易技术创新能力政策调整思路

(一)贸易技术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贸易技术创新应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贸易技术创新丰富了技术创新的内涵,扩大了技术创新范围。随着竞争加剧和新技术涌现,国际贸易日益成为一项技术成分很高的经济活动环节。

贸易技术创新与工业技术研发创新同等重要。长期以来我国贸易技术创新没有受到重视,创新开支根本无法与工业技术创新开支规模相比,导致贸易技术创新进展非常缓慢,理论方面研究和突破也较少。创新必须体现在工业技术和贸易技术两个方面,两者都是推动生产力、财富和经济发展成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国际市场竞争力不仅来自于生产领域的各种优势和技术创新,而且来自于贸易领域里的各种优势与技术创新。贸易技术创新同样可以带来企业间市场垄断竞争结构和国际竞争优势。不可复制的贸易技术创新的商业化应用将产生领先优势,形成不利于竞争者进入市场的不相容技术障碍。

贸易技术创新促进贸易自动化、信息化和现代化,体现贸易发展大方向、大趋势。当前,国际贸易技术创新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没有国际贸易技术持续深刻地创新,单靠生产技术创新,难以推动外贸发展方式持续深刻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因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日益削弱,这种成本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企业必须转变经济及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经贸转型升级,从生产和贸易两个环节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出口价格竞争力不仅来自劳动力与原材料低成本,而且来自生产规模经济、大市场和优质交通及出口设施条件,并非其他国家短期内能够替代的。更重要的是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不能再走过去大规模低价竞争的老路,需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效益。如果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手段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管理水平,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那么作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方面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仍是外贸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单位贸易量、单位贸易成本和单位贸易投资额的收益,创造更高的外贸价值和外贸效益。因此,加强贸易技术创新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滞后与制约因素

没有树立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我国国家创新体系虽然没有明确仅为生产服务,实际上主要为了解决生产问题。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完全没有涉及贸易技术创新,从来没有为研究贸易技术设立实验室,不仅关于贸易技术创新的基础性研究非常稀缺,而且贸易技术的应用性研发与创新也不够重视。实践中总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生产企业的任务和专利,与贸易企业没有关系,因此,贸易企业在意识上不重视技术创新,实际经济活动中更加不愿为技术创新投入。我国研究机构和财经类大学几乎没有把贸易及商业技术研发与创新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无论专业的贸易公司,还是非专业贸易的公司,几乎没有设立从事贸易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部门,专门从事贸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业务活动。即使有少数涉及贸易技术创新的项目,投入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少得可怜。

技术创新成果产权保护困难,相关激励政策少。我国近年来新的《专利法》才给予商业方法等贸易技术的专利权不久。贸易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独占创新成果产权或专利权的概率低,难以保护产权和阻止模仿,而且贸易技术抄袭与同质化十分严重。我国迄今没有为贸易技术创新成果设立奖项。

贸易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不健全。由于贸易技术创新受到创新人才及其技能、合作与网络、教育培训、政府采购等政策支持、企业组织变化、竞争和全球化、消费者健康安全规范、劳动力规范、条码标准、供应链标准等因素的广泛影响,贸易技术创新的系统性特征明显。贸易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及其应用不仅受多种因素和配套性影响,而且受与创新相关的服务体系影响。商业及贸易公司的劳动力缺乏技能、缺乏创新文化和资金、现行财税制度、司法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政策规范对创新起负面的阻碍作用。贸易领域创新合作和创新网络非常薄弱。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融资、风险回避、人才以及技术咨询等服务体系不健全,会对创新与应用产生不利影响。

(三)政策调整思路

1. 构建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制定对贸易技术创新的特殊支持政策

由于正规的科学技术和工程基础对技术创新起关键作用,因此必须把贸易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内,在国家设立的研究院内设立贸易技术研究所,在学术型财经大学建立贸易技术创新实验室,增加贸易技术项目的国家立项数量和资助力度。

由于科技扶持政策、竞争政策、公司结构和治理、知识产权制度等都是影响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要因素,而且创新和实施外贸技术创新成果可能遇到很多政策障碍,非常必要调整科技政策,强调对贸易技术创新的政策扶持和政策配套。科技兴贸政策虽然主要指生产领域科技促进贸易发展,也可以延伸至贸易领域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贸易发展,全面地推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际技术贸易和国内技术市场交易发展,减少政府对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不必要干预和限制。

提高科学家、工程师的收入待遇以及社会尊崇,推动整个社会形成追求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的环境。改变目前科学家收入、待遇及受社会尊崇程度不及公务员,特别是与资历相仿的官员相比存在较大落差的现状,以及人人都热衷做官员不愿意做科学家的社会一般选择倾向。现在许多在科学研究上做出一定成就而且成名的科学家转行改做官员,却鲜见政府官员转做科学研究工作。尊崇科学知识,降低做官热度,是我国提高包括贸易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环境。

2. 提高政府科技宏观管理水平

国家科研机构、大学要按照类似现代企业运营模式加以改革,及早去行政化,建立符合现代科研、教学规律的治理体制机制。政府及有关机构要给学术更多自由空间,给科学家研究自主权,少干预或不干预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不要用领导意志决定科学家的产出;不能把科学研究搞成运动、搞成竞赛,也不可能大干快上,而要把科学研究看作人类自觉认识自然、社会规律的一项正常“生产”活动。把贸易技术创新自主权、决策权、受益权交给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市场主体,依靠这些市场主体的智慧和努力,在政府科学引导和扶持下取得可持续的技术进步。国家应给予商业创新更大自由空间、自主权,允许一切有益的探索,不设禁区,也允许创新失败。政府可以适当地为贸易技术创新提供失败的商业保险,减轻技术创新失败风险和损失,当然政府只承担保费。

3. 完善贸易技术创新的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中国是一个互联网用户大国,但不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强国,因此开放互联网贸易市场和管理政策都需要清晰地分析利弊,做好决策支撑。我国外贸发展要适应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做出正确的外贸政策调整,为国际电子商务技术研发与平台创新应用扫除障碍,引导国际贸易企业做好电子商务等贸易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的战略调整,在国际贸易上用好电子商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引领国际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显著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政府有关部门或非盈利中介机构要搭建起为各种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需要的投资、融资、咨询、法律服务平台。此外,政府要做好国际电子商务的外交、规范协议谈判、标准制定、国际互联网安全审查与监管等,也需要加强前期研究。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鼓励一定规模以上的贸易企业如同生产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一样,设立贸易技术创新机构,比如成立贸易技术实验室,走技术化贸易创新道路,促进贸易企业在技术装备、组织和治理结构上形成差异化优势。我国企业不仅要时刻学习同行商业经营管理技术,而且要结合自身特殊条件和情况创造性地研究适合自己的特定商业技术资产,保持鲜明的不可复制的异质特性。成功的贸易技术创新成果必须是特殊的、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并且不被盗版和模仿,才能保持长期的市场竞争优势。政府做好贸易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技术创新培训、引导,搭建贸易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联盟、合作和标准平台等服务工作都十分重要。

摘要:贸易技术创新与生产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两个组成部分;历史上贸易技术创新对推动贸易及相关领域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最重大贸易技术创新成就,它显著地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加速贸易集中和就业转移,引起国际间贸易力增长的差异。我国贸易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配套措施、服务体系都存在缺陷和制约因素,需要调整政策思路,促进贸易技术创新。

贸易技术创新 篇8

1 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主要指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与劳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国际贸易是商品与劳务的国际交流或转移。国际贸易分为两个部分,即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统称为进出口贸易。国际贸易体系是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遵守的相关法律、法规,它可以调整不同国家或地区进行商品与劳务交换时产生的纠纷,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国际贸易体系是在国际贸易的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新形势下,国际贸易逐渐向贸易自由化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实践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体系则重点突出了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以及对国际贸易有着重要影响的世界贸易组织。

1.1 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

缔约国在进行国家贸易活动时,应从人们的实际生活入手,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有充分的就业,促进公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公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世界资源的共享。各国政府在进行贸易活动时因为共同的利益而达成互利互惠的贸易协议。这些贸易协议可以削减在贸易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障碍,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关税和贸易的总协定体现了共同贸易自由化的思想。其基本原则包括:自由贸易原则,非歧视原则,关税减让原则,一般地禁止数量限制的原则,公平贸易原则,自我保护原则,透明度原则以及磋商调解原则等。

1.2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1月1,世界贸易组织在瑞士日内瓦成立,它的成立取代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体现了国际贸易体系的日益完善。世界贸易组织继承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原则,致力于国际多边贸易的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是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即非歧视原则,通过谈判推进贸易自由化原则,可预见原则,促进公平竞争原则和鼓励发展和改革原则。建立一个完整的、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功能有: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贸易政策,并与其他同制订全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行合作。

2 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国家或地区在进行贸易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性措施。这些技术性措施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食品、科学技术、化工医药、机电产品、卫生、环保等等。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国内正常的贸易市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商品的质量等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国家或地区的政策法规的形式出现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阻碍其它国家商品与劳务进入一国的国内市场中,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包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以及合格评定程序等三大类别。

2.1 技术法规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法规主要指对指定产品的特征或者方法进行强制性的规定和管理,包括一系列的内容,如:法律法规,政府的指示、决定、条例,产品的技术规范、要求,专业术语,另外还包括一些具有强制性特征的准则等等。技术法规主要用来维护国家或地区的安全,保证产品的安全运行,保护公民的劳动成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

2.2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主要是指面向常用的或者可以重复使用的产品及其生产方法所使用的指南、规则等非硬性的文件。包括一些专业的术语、图案、符号以及相关的标签要求等。技术标准可以保护一国或地区产品运行的安全。但由于目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不够完善,出现了过多的技术标准,如行业、国家以及国际标准等,这些技术标准在保护本国产品安全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却严重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

2.3 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是指一国或地区在评定某商品是否符合相应的技术法规或者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时所采取的程序。其主要程序有对商品进行抽样检查,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后确定产品的合格,确定商品合格后,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认可或批准等等。只有经过相关部门认可和批准后的商品才能进入贸易市场,这样可以保证贸易市场上销售商品的质量。合格评定程序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对商品的认证,对商品的认可,以及相互承认。

3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无法消除的,而且它会长期存在于国际贸易中。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发展,人、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上,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严格繁杂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总的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

3.1 积极影响

3.1.1 在保护环境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的威胁也相应增大。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对环境也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对生态环境不利的生产方式,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无暇顾及到生态环境。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环境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商品上实施环境壁垒或者设置相应的绿色标准,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在中国1998年的出口产品所获得的金额中,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所获得的金额达86亿美元之高,在当年出口总额当中占6.2%;2000年与生态环境有关的产品的出口金额达110亿美元,在当年出口额当中占5.1%。环境壁垒以及绿色标准实施后,那些对生态环境造成恶劣影响的产品遭到一定的限制,迫使企业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选择绿色的生产体系,出口绿色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保护环境工作的进展,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2 在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

在涉及到人类生命以及动植物生命的相关产品上,为确保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使人类以及动植物免受产品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添加剂的危害,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了一套严格的要求,如设置严格的检疫标准,严格的产品包装标准等等,这对人类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际贸易中,影响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产品如食品、饮料以及药品等蓬勃发展,其中不乏添加有害物质的产品等,同时,各类传染流行疾病也频频爆发,这严重影响人类和动植物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对涉及人类、动植物身体健康的相关产品设置相应的检疫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3.2 消极影响

3.2.1 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

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多方面的领域和环节,且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规定,这些规定束缚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是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自由化发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促进商品与劳务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过于复杂和繁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给各国之间的商品与劳务交易上了一条无形的枷锁。比如,美国规定,在进口肉类产品时,必须经过一整套消毒程序。为保证这些程序的严格进行,美国农业部设置了诸多的相关规定和繁多复杂的操作流程,这虽然可以很好地保证进口肉类产品的质量,但更多的是给国际贸易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流程,也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出口国家而言,则是增添了一些不必要的程序成本。出口国家可能会因为这些繁琐的消毒程序而降低肉类产品的出口量。

国际贸易的目标之一是实现世界资源的自由流通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技术性贸易壁垒明显违背了国际贸易的目标,并且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与社会发展潮流逆向而行。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到国际贸易自由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3.2.2 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目前,国际贸易的分配机制并不完善,发达国家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家贸易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而且这种被动消极的地位将长期存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者主要是发达国家,针对的对象则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根据本国的技术水平设置诸多的产品标准和程序,而这些标准和程序根本不符合发展中国家实际的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因此有可能被排除出国际重要的技术贸易中,发达国家也因此掌控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利益,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阻碍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比如,一直以来,欧盟都对我国的肉类、家禽产品设置比较严格的标准和程序,从1996年8月开始,我国的冻鸡在通过欧盟的检疫时就因为达不到标准而禁止进入欧盟的市场,一直到2001年才对我国的部分城市开禁。这样致使我国在冻鸡贸易中损失上亿美元。欧盟对我国商品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仅仅只是冻鸡,在茶叶、部分农药产品上也设置相应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严重阻碍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

3.2.3 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标准贸易战”,发达国家以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由,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其真正的目的是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取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导致发达国家垄断一些比较先进的技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越来越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长期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所拥有的专利达世界专利总量的9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专利仅在10%以下。

4 结语

在全球经济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将朝着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拥有共同利益的群体,但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出现,使国际贸易利益倾向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收益较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其繁琐、复杂的标准和程序则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加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的发展。

摘要:国际贸易的出现加强了各国或地区之间的联系, 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在国际贸易中, 对国际贸易既有积极的影响, 又有消极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国际贸易与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

关键词:国际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1]胡宁.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陈晓东, 张小娜.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发展中国家出口带来的积极影响[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

[3]屠光宇, 胡艳平.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当代经济, 2006 (08) .

[4]刘宏.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中国国际贸易的影响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 (36) .

贸易技术创新 篇9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定义,影响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所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一国以维护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植物的生命健康, 保护生态环境, 或防止欺诈行为, 保证产品质量为由, 采取一些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技术措施, 如技术标准与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如标签要求、产品检验检疫制度, 绿色技术壁垒和信息技术壁垒等, 用以来限制进口贸易。简言之,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对进口产品适用不合理的技术法规、标准, 设置复杂的认证认可程序。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1.技术标准

产品的技术标准就是产品的质量的保证, 制定更高的标准也是科技进步的一种体现。但是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2.卫生检疫标准

为了保护环境生态资源, 确保人类动植物健康, 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苛的产品检验制度, 但是这些标准也应有一定的限度, 如果过于严苛, 使其他国家甚至本国都难以达到, 那么将限制进口。

3.包装要求

产品的包装对产品的保护和宣传至关重要, 包装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产品的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前, 我国出口的商品包装简陋, 才导致质量上乘的商品在其他国家也没有竞争力。

4.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又称质量认证。是直接或间接用于确定是否达到了技术性法规或者标准中相关要求的程序。如果一种质量认证体系被各国接受, 那么将促使国际贸易的发展, 然而, 在现实中, 各国的质量认证繁杂苛刻, 很难被广泛接受。

认证可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产品认证是有授权机构出具证明认可和证明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比如进入日本的很多商品必须获G标志、SG标志或ST标志。体系认证是指确认或生产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规定。目前最流行的国际认证体系有ISO90000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 制约出口

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科学技术发展比较落后, 很难适应发达国家制定的过于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因此我国在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时, 时常面临废弃、退货、销毁的结果。2002年1月, 我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不合格件数占全部进口检验不合格件数的64.86%, 而全年我国不合格件数的平均比重也达到50.84%, 这些产品中以食品土畜所占比例最大, 达到54%。

2002年, 我国对日出口农产品57亿美元, 增幅为0, 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35%下降至32%。同年, 我国禽肉产品出口下降32.9%, 畜产品下降4.1%, 蜂蜜下降16.7%, 对欧盟源性产品出口下降46.2%。2002年我国冻肉鸡出口量同比减少8万多吨, 出口额减少2亿多美元, 鸡农损失2亿多元, 影响了105万人的就业。

(二) 影响市场准入

据海关统计, 美国、日本以及欧盟是我国最主要的贸易进出口伙伴, 与此同时, 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我国出口产品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和欧盟制定的各项技术性法规多达几万条, 日本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也是名目繁多、种类多样, 极为苛刻。其中, 日本不仅对商品规格要求很严, 而且在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程序方面更为严苛, 他们要对进入日本市场的商品做定向调查, 并进行定向分析, 同时, 日本对进口农产品、畜产品以及食品类的检疫防疫制度非常严格, 对于入境农产品首先由农林水产省以下的动物检疫所和植物防疫所从动植物病虫害角度进行检验。同时, 由于农产品中很大部分用作食用。在接受动植物检疫之后, 还要由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检疫所对具有食品性质的农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检验是日本阻挠我国农产品进入日本市场的常用做法。

近几年来, 日本进口中国的水产品需要逐个检验, 日本人对头发极端反感, 日本人若在检验货物时发现输日冷冻对虾的冰块中混入了哪怕几根头发, 他们都会把整批的出口对虾退回, 日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限制我国对虾的出口。

(三) 影响价格竞争力

我国出口企业为使产品能够顺利出口, 必然会改进技术,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措施, 因而会导致产品成本上升、价格上涨, 在国际上削弱其竞争力。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国内商检部门测试、评估的技术或标准得不到进口国或进口商的认可, 而这些国家会制定国外认证机构认证, 费用非常昂贵, 因此会增加成本。

(四) 社会责任标准 (SA8000) 日益盛行

SA8000是SOCIAL ACCOUNTABILITY的缩写, 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 起源于美国, 其宗旨是确保所供应的商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社会责任标准也成为许多跨国企业考虑合作对象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几年来, 无论是港台还是内地的一些企业都受到了社会责任标准的影响。而我国也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 确认标准。

贸易技术创新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 作为传统贸易限制的关税壁垒得到大幅削减, 从1995年的15%下降至2015年的不足8%[2], 新型的更灵活、更隐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逐渐成为各国争相采用的维护本国利益的手段。《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 (2015年) 》显示, 中国企业出口东盟因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而产生的直接损失额614 682.2万美元、新增成本86 820.4万美元, 分别占总直接损失额和总新增成本的8.1%、3.9%[3]。

当前, 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多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 涉及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不多, 未见以特别贸易关注为切入点的有关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TBT特别贸易关注是WTO/TBT委员会例会的一项议程, 提供各成员在多边场合表达对其他成员采取TBT措施的关注并声索相关权益的机会, 焦点通常为影响较大且可能存在不合理的TBT措施。本文将从1995~2015年东盟被提出的TBT特别贸易关注入手, 研究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重点剖析关注内容和关注类型, 并提出应对策略。

1 TBT特别贸易关注概况[4]

1.1 关注年份

自1995年协定实施以来至2015年, 东盟共被提了123项特别贸易关注, 其中37项为新关注。被提出的TBT特别贸易关注呈增长态势, 近6年新关注占了过去21年的56.8%, 原有关注占了68.3%, 与WTO/TBT整体增长趋势趋同。如表1所示。

1.2 关注次数

东盟每项议题被提出关注的次数高于WTO成员平均水平。被提出1~2次的关注仅占37.8%, 同期WTO成员的水平为60%;被提出3~5次的关注占51.4%;被提6次及以上的占10.8%;最多的一项关注更是被提了12次, 为印度尼西亚玩具安全标准。如表2所示。

1.3 被提关注的成员

被提出关注最多的成员是印度尼西亚, 占了一半以上, 其次是泰国、越南。如表3所示。

1.4 提关注的成员

在东盟被提出的37个TBT特别贸易关注议题中, 提出最多的成员为欧盟, 其次是美国, 均占议题的一半以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并列第三。如表4所示。

1.5 提关注成员数量

1~2个成员关注的议题占了近一半, 关注最多的一个议题有9个成员提出。如表5所示。

1.6 关注类型

73.0%的关注含“进一步提供信息, 澄清”、“不必要的贸易障碍”, 59.5%的关注含“其他 (免费本文) ”、“透明度”。如表6所示。

2 TBT特别贸易关注分析

2.1 关注内容

东盟被提出的TBT特别贸易关注主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标签10项、SNI认证4项、钢6项、酒6项、清真食品4项 (一个通报可能涉及多个主题) 。特别贸易关注以不符合WTO/TBT协议的形式被提出, 其本质往往是要求比较苛刻、对外贸影响大。

2.1.1 标签

印度尼西亚涉及标签的TBT通报8条, 被提出关注6项。2000年“食品标签和广告”规定标签要含产品名称、含量清单、制造厂的名称和地址、注册号或证书号等信息, 且标签上使用的字体尺寸不能小于1 mm, 除了表面宽度相同的、或小于10 cm2外, 所用字体大小不能小于0.75 mm。2012年修订了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准则, 规定婴儿配方食品营养成分表的种类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开始, 其次是亚油酸、维生素和其他物质。药品、传统药物、补药及加工食品标签应具备以下信息:动物源材料、酒精含量、有效期。2014年, 家用通讯、电器、建材、机动车辆等商品的生产商或进口商, 应当在商品的包装上或在商品上粘贴印度尼西亚语的标签, 且需永久性粘附。

泰国涉及标签的TBT通报46条, 被提出关注3项。2010年规定酒精饮料图示标签应具备酒精有害健康的警告声明, 图形应以4种颜色、6种类型印刷, 毎种类型必须以1 000个包装为间隔单位轮换。如果包装是长方形, 警告声明所占空间不应小于包装最大面或正面和背面的50%, 如果包装是其他形状的不应小于30%。2015年《酒精饮料控制通知草案》生效, 酒精饮料标签不得使用直接或间接说服消费或故意夸大某一酒精饮料益处或质量的信息, 包括表明饮酒有助于社交成功或壮阳 (或健康) , 使用运动员、艺术家、歌唱家照片或卡通画像, 以为慈善机构捐钱的名义说服或劝说消费者购买等信息。2007年零食标签要求用红鸀灯似的颜色形式与矩形框内的清晰文字一起显示能量、糖分、脂肪和钠盐含量的营养符号标签, 鸀色表示低营养含量, 黄色表示中等营养含量, 红色表示高营养含量。附上在白色背景框内以5 mm红色字体写的“儿童应少吃”的文字。泰国被提出的关注涉及标签1项, 2013年预包装食品标签要求包括产品名称、成分、数量、有效期、建议和安全警告、责任人或组织的名称和地址、产地等。

2.1.2 SNI认证

关注涉及玩具、钢和陶瓷3种产品。SNI认证始于2007年, 2010年扩大至家用电子产品、建筑材料、汽车材料零件和其他商品等4类103项产品。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商应当通过持有使用SNI标志和在每件产品上放置SNI标志的产品证明书来证明符合要求。SNI标志的产品证明书应当由已经由KAN认可、并且由工业部指定的、通过按照SNI要求测试产品质量符合性的产品认证机构发给。

2.1.2. 1 钢

关于钢的关注除了上述印度尼西亚的2项外, 还有泰国2项、马来西亚1项。泰国将钢铁产品列入强制认证, 又将TIS 2012-2543 (2000) 商业用途的和具有拉伸特性的冷轧碳钢卷、条和板改为强制性标准。另一项涉及马来西亚进口钢繁琐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进一步扩大的强制性认证范围。

2.1.2. 2 酒

关于酒的关注除了上述2项泰国涉及的标签关注外, 越南2010年对加工酒精饮料的主要原料 (水和食用酒精) 规定了管理和技术要求, 包括化学和微生物参数、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等。2011年酒类、化妆品和移动电话进口只允许从海防、岘港和胡志明市三个国际港口办理进口手续。关于进口文件, 除按现行规定需向海关提交办理进口手续所需证明外, 进口商还需提交生产商指定或委托的代理商、进口商的证明文件或代理合同。上述证明文件需经越南驻外外交机构认证。2012年要求海外生产厂在所有酒的包装上贴上“进口印花”。2006年印度尼西亚规定了龙舌兰酒的定义以实施原产地保护。

2.1.2. 3 清真食品

清真食品关注印度尼西亚3项、马来西亚1项。2009年印度尼西亚伊斯兰教协会 (MUI) 公布出具清真证明的认证机构名单, 取消了部分认证机构。2009年印度尼西亚要求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生产者从药品与食品监督局取得分销许可证, 并符合Halal认证, 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和原则正确加工, 绝对不含猪肉、酒精。2013年要求家禽屠宰场符合清真要求。马来西亚2011年发布清真肉、禽生产规程, 对屠宰场/屠宰车间规定了屠宰、致昏方式、加工工艺及清真肉禽制品存储和运输操作指南。

2.2 关注类型

“进一步提供信息, 澄清”和“其他 (免费文本) ”属于比较基本的需求, 在所有类型中出现最多。涉及合理性和国际标准的多涉及不必要的贸易障碍, 涉及合理期限的多涉及透明度, 涉及合理性同时也涉及国际标准的约占所有国际标准的一半。

2.2.1 进一步提供信息, 澄清

根据TBT协议第2.9.3、5.6.3和10.7条等, 应向其他成员提供拟议的技术法规或合格评定程序的细节或副本, 讨论其他成员国提出的意见。针对印度尼西亚玩具安全标准, 美国注意到该草案处于制定的前期阶段, 但请印度尼西亚确认一旦制定完成, 是就向WTO通报并确认符合ISO 9001就能获得认证, 还是只有符合印度尼西亚玩具标准才行;此外询问了“商标”的定义以及是否需要在每件产品或其包装上放置标志。针对印度尼西亚加工食品标签, 其他成员国提出以下四个问题:第一, 3.2条指出标签要求将根据加工食品引发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逐步实施, 请问如何“逐步实施”, 有没时间表;第二, 3.3条规定细节将由部长条例规定, 请问条例发布后是否会向TBT委员会通报;第三, 3.4条规定营养信息和健康警示按照法律执行, 请问是哪部法律, 该法律有向TBT委员会通报吗;第四, 标签需要进口前贴还是上市前贴。

2.2.2 不必要的贸易障碍

东盟被提“不必要的贸易障碍”多在标签、注册、许可证、认证、检测等环节。发货前, 按照印度尼西亚语强制标签的通用要求 (STC IMS ID 436) 黏贴标签, 进口后按照玩具特定的标签要求 (第24号法令) 又贴一次。因为玩具特定的标签要求必须有税号 (tax number) , 所以只有等到通关手续完成后才能制作。此外必须申请SNI认证, 两年过渡期后只能国内检测。针对印度尼西亚加工食品标签, 欧盟欣赏印度尼西亚为消费者提供营养信息预防饮食相关慢性病的努力, 但认为可以采取宣传活动、培养健康生活和良好饮食习惯等对贸易影响较少的措施, 而非在所有包装上贴警示信息。

2.2.3 透明度

透明度至少包括在早期阶段通报国际标准化机构指定标准的提案、在早期阶段向国际标准化机构成员知会标准草案、应请求及时提供标准草案、进行评议的适当时间、采纳时立即公布标准、定期发布工作计划。美国指责印度尼西亚清真认证不透明, 旧的认证名单2009年10月1日取消, 新的10月22日才公布, 且申请及批准成为MUI清真认证机构的程序没有公布, 造成了贸易商和认证机构一时不知如何应对。美国注意到该草案处于制定的前期阶段, 但请印度尼西亚确认一旦制定完成就向WTO通报。

2.2.4 合理性

泰国规定瓶装酒精饮料净含量不得低于250 m L、罐装或袋装不得低于300 m L, 这不符合TBT协议2.2条“国家安全要求、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的合理目标。前述泰国酒精“4种颜色、6种类型, 毎种类型必须以1 000个包装为间隔单位轮换”和零食“鸀色表示低营养含量, 黄色表示中等营养含量, 红色表示高营养含量”亦属于此类型, 被质问其科学依据, 后者还被质疑是否有证据证明消费者不会被颜色误导。

2.2.5 国际标准

印度尼西亚玩具甲醛限值为20ppm, 接近现有仪器设备的检出限, ISO及我国玩具强制性检测项目均没有甲醛这一指标。印度尼西亚釉面陶瓷-餐具、抽水马桶和瓷砖引用SNI 7275-2008玻璃陶瓷-餐具, 其中铅镉溶出超出ISO标准。泰国瓷砖吸水阈值与ISO 13006:2012不同。菲律宾被质问陶瓷墙面和地板砖为什么不采用ISO 13006和ISO 10545作为制定国家标准的基础。马来西亚清真肉、禽生产规程草案与CAC/GL 24-1997《术语清真认证的使用指南》、CAC/GL 26-1997《食品进出口监管体系设计、操作、评估和认证指南》不一致。

2.2.6 合理期限

美国和欧盟指出, 马来西亚2005年4月29日提交G/TBT/N/MYS/5, 但已于2004年8月5日批准, 并将于2005年5月1日实施, 不符合TBT协议2.9.2条“通知应在早期适当阶段作出, 以便进行修正和考虑提出的意见”, 后来, 马来西亚两次推迟实施时间。美国和欧盟注意到2010年5月印度尼西亚制定SNI 8124玩具安全标准草案, 敦促印度尼西亚项TBT委员会通报草案内容, 以便确保措施以透明开放的方式制定,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的机会, 2012年7月印度尼西亚正式向TBT委员会通报。

2.2.7 歧视

主要是给予源自WTO任何成员产品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本国同类产品和来自其他任何国家同类产品的待遇, 即国民待遇和最惠国待遇。如印度尼西亚对进口玩具实施批批检验, 而国内玩具则只需每半年从生产线抽样检验一次。泰国陶瓷TISI认证只能在泰国完成, 且仅对单一进口商的单一产品有效, 不给予国外制造商申请。印度尼西亚玩具只给予签署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 (ILAC-MRA) 的外国实验室两年的过渡期, 之后必须经过印度尼西亚实验室的SNI认证, 而印度尼西亚本身是ILAC-MRA的签署国。

2.2.8 指标设置

TBT协议第2.8条规定, “只要适当, 各成员即应按照产品的性能而不是按照其设计或描述特征来制定技术法规。”欧盟认为印度尼西亚某些强制性食品标签要求不应该适用于葡萄酒和烈性酒。美国指出印度尼西亚清单所列清真认证机构只能证明原料不能证明成品。

2.2.9 技术援助

包括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建立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 并建立制度和法律体制使其能够履行因加入或参与国际的或区域的合格评定体系而承担义务。针对马来西亚清真肉、禽生产规程, 土耳其表示, 许多穆斯林国家在伊斯兰合作组织协调下制定清真食品标准, 通过共同的规则和程序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 并为此成立了伊斯兰国家标准计量研究所 (SMIIC) , 并邀请马来西亚加入, 共同参与。

3 对策

3.1 研究东盟TBT特别贸易关注

迄今为止, 中国未对东盟提出过TBT贸易关注。2015年6月的例会上, 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橡胶进口政策提出TBT特别贸易关注, 这也是东盟国家对中国提出的首次关注。自从2001年发展中国家通报TBT数量首次超过发达国家后, 一直领先, 2015年发展中国家更是占到69%。截至2015年, 发展中国家被提的TBT关注占63%, 提出的仅占40%, 不过提出的比例近年有提升的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在TBT舞台的日渐活跃, 中国与东盟贸易摩擦以特别贸易关注形式呈现和解决的将逐渐增多。与发达国家被关注点多落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不同, 东盟更多集中在通报的合规性和标签、认证等繁琐的进口限制政策。对于我国来说, 一方面要重视第三方对东盟提出的TBT特别贸易关注。因为特别贸易关注往往是影响较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缩影, 且由于非歧视性原则, 第三方关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往往也对中国造成影响。另一方面, 剖析对我国出口造成重大影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有助于指导企业出口, 同时也可作为对东盟提出特别贸易关注的储备池, 便于进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制。

3.2 全链条跟踪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

68%的TBT特别贸易关注之前有通报, 至少2%的特别贸易关注可能演变为争端。当前, 对于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识别应以TBT通报为主, 充分发挥WTO/TBT预警信息平台的作用, 建立东盟通报信息收集、翻译、分析、评议、培训等一条龙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 为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需的人力和经费资源配置提供有力保障。加大TBT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 将重要技术性贸易壁垒研究评议工作成果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考核依据。在特色产业集聚地开展研究评议基地共建, 形成检验检疫机构牵头、地方政府支持、相关部门齐抓、行业协会协调的新局面, 整合优势资源, 提升应对效能。

3.3 建设特别贸易关注信息服务平台

当前我国已建成TBT通报咨询网, 但尚未有TBT特别贸易关注的中文专业网站, 应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 建立含信息查询、内容显示、统计分析和报送审核等功能的基础信息服务平台, 强化信息共享。同时, 融合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系统, 针对重点国家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实施布控,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 确定与风险等级相适宜的风险管理措施, 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4 结束语

2015年11月, 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在世贸组织技术壁垒委员会纪念WTO成立20周年研讨会上指出, “特别贸易关注的效果往往不易察觉, 但它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关键力量之一。”从特别贸易关注的角度对东盟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研究, 有助于识别和规避出口东盟的贸易风险,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UN Comtrade Database[DB/OL].http://comtrade.un.org/data/, 2016-06-01.

[2]WTO.TBT@20-Reducing Trade Friction from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DB/OL].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spra_e/spra97_e.htm, 2015-11-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 (2015) [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2015:150-177.

中国技术贸易的国际比较 篇11

一、中国技术贸易比例国际比较

高技术出口贸易是一国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也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一国后续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因此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高技术出口贸易额进行计算技术贸易比例。虽然对各国的技术贸易比例计算结果偏小,但对各国技术贸易比例的横向比较不会引起偏差。各国技术贸易比例如表1所示。

1.“金砖四国”技术贸易比例比较

巴西、印度与俄罗斯三个国家与中国并称为“金砖四国”。这四国作为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广阔的发展中国家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且“金砖四国”都是以参与国际分工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国际贸易成为这四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失去力。因此“金砖四国”的技术贸易比例的横向比较有助于认清我国技术贸易的地位,有助于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

由表1可以看到,我国技术贸易比例在改革开放后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在横向比较中也遥遥领先,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后一直重视技术引进与研发有着重要的关系。

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技术水平不占主导的初级产品及轻工产品的国际贸易,尤其是俄罗斯近年来以出口石油作为经济腾飞的主要支柱。

印度在最近一次腾飞前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技术水平本身不占优势。近年来的发展主要依靠软件外包业(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从而带动印度整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就“金砖四国”的技术贸易比例而言,我国技术贸易比例较高,在四国中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2.亚洲主要国家技术贸易比例比较

我国整体国际贸易在亚洲处于第一,但就技术贸易的比例来说并不占优势,尤其是与韩国、新加坡等发达相比,更是无法与日本相比较。因此比较亚洲相仿国家的技术贸易比例有助于确定我国技术水平在亚洲的地位,有助于我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由于日本的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在本文研究过程中只选择韩国与新加坡两个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表1数据发现,新加坡的技术贸易比例一直处于较高速的发展之中,2007年达到峰值,之后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亚洲领先地位。韩国的技术贸易比例一直较为平衡,并没有太大起伏,这与韩国在电子业、汽车业和造船业等行业的领先地位是有直接关系的。

与新加坡与韩国的技术贸易比例横向比较后,我国技术贸易比例较之两国都高,但这只是数量上的优势,在具体的技术水平上并没有太大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电子行业等代表现代技术水平行业的加工贸易规模较大,体现在国际贸易的技术比例上,但实际上对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作为有限。

3.结论

通过主要国家的技术贸易比例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的技术贸易在数量上占据着绝对优势,但总体质量不高。技术贸易对于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也为了提高技术贸易对我国技术水平的促进作用,有必要针对我国技术贸易质量不高的现状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我国技术贸易存在的问题

1.技术引进与开发缺乏长远利益眼光

在技术引进过程中更看重技术设备的即时生产能力,对于长期技术创新与开发没有顾及或很顾及。对引进项目有很大的热情,但只重数量而不重质量,这主要是利益驱动的结果。为了追求本地区的政绩而不惜一切代价,盲目引资。甚至有些地区只重视引进的数量而不重视引进的质量,导致盲目引进甚至重复引进。

2.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虽然在加入WTO之后,我国加快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立法,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这也是我国技术贸易发展不力的主要原因。

三、提升我国技术贸易的建议

1.统筹安排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

在技术引进之前需要合理安排引进与消化吸收的资金,逐步强化技术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同时对于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必须具有长期的统筹安排,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引进。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知识产权保护必须从政府层次进行强化: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国际流行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订出符合国国情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和水平,唯有如此才可以体现立法的作用,规范我国技术贸易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3年校级科研项目《基于技术扩散理论的浙江纺织产业竞争力升级研究》(N201338)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贸易技术创新 篇12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贸易,国际贸易

一、引言

技术性贸易壁垒 (简称TBT) , 因其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复杂性、手段上的隐蔽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等特点, 容易被贸易保护者利用, 形成不合理的贸易壁垒, 特别是成为发达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的新手段。这给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实质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成为影响我国外贸的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了解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这对我国实现保障对外贸易的发展, 抑制他国对我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技术壁垒, 保护我国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内容

(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政府或非政府机构, 以国家安全或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 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 保护环境, 防止欺诈行为等为由, 采取一些技术法规、标准、包装、标签以及符合这些要求和确定产品质量及适用性能的认证和检验、检疫的规定和程序, 这些措施成为其他国家或区域组织的商品、服务和投资自由进入该国或区域市场的实实在在的障碍。。

(二)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内容

1、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 包括: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技术法规是贸易技术壁垒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绝大多数的贸易技术壁垒都是通过制定、批准和实施技术法规而造成的。

2、标准

所谓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性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以及关于适用于产品、工艺和生产方法的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3、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以确定产品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 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三种形式组成, 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认证。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4、包装和标签要求

由于大多数商品都需要包装和标签, 所以对商品从包装和标签上进行要求将广泛地影响到商品的市场准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包装和标签方面的法律规范, 对商品的包装和标签作了苛刻的规定, 进口商品必须符合这些规定, 否则不准进口或禁止在市场上销售。如, 美国的《公平包装和标签法》等。

5、通报制度

W T O/T B T协定的通报制度是指各成员政府机构所制定、批准和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 凡是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的技术内容不一致, 并且该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的实施对其他成员的贸易将可能产生重大影响时, 该成员政府须通过WTO秘书处在适当的时间内将该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所覆盖的产品清单通报其他成员, 并简要介绍或说明有关的目的和理由;同时, 应无歧视地给其他成员留出合理的时间, 使其可以提出书面意见。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 对我国设置技术性壁垒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广, 涉及面正在不断扩大, 几乎所有的出口商品都面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其影响概括起来表现在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竞争力两个方面:

(一) 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1、我国出口产品达不到进口国的标准要求

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 而我国的一些产品在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难以达标, 因此被限制进口。例如自1987年以来, 我国每年被美国海关扣留的食品中, 25%左右是因为营养标签不符合美国食品营养标签法的规定, 被限制放行。

2、进口国提高技术标准

进口国实施某种新的强制性规定或标准, 或故意提高技术标准要求, 而这些标准是我国企业目前难以达到的, 致使这些产品的出口受阻碍。例如, 2003年欧盟公布了《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 该指令除对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回收和处理作出特殊规定外, 还规定回收费用由生产者承担。

3、一些国家为限制进口而实行双重标准

一些国家对进口产品和本国产品实施双重检疫标准, 遂使我国出口的产品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例如, 欧盟曾发布决议禁止从中国进口中国动物源性产品。原因是我国动物源性产品中氯霉素超过其规定的0.1-0.3 p p b, 而实际上欧盟一方面以中国产品氯霉素超标为由禁止进口, 同时却允许其成员国向其他国家出口含氯霉素的动物产品。

(二) 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1、适应性成本

国外技术标准和法规经常变动, 企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相关技术标准, 要不断收集信息, 重新认证, 或进行技术改进、增加环保等措施, 这直接增加出口企业的成本, 从而削弱了产品在进口国的竞争力。

2、过高的检验检测费用

过高的检验检测费用增加了我国企业的成本, 导致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一些进口国高昂的检验费用, 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检测、汽车排放标准、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 使我国原本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失去了价格的竞争力。

3、相关的认证费用也相应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发达国家经常要求我国的产品取得认证才能进入该国市场, 而取得和维持这些认证的费用是非常高的, 这直接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如ISO9000认证、欧盟的CE标准等。

四、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对策

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企业任重而道远, 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需循序渐进, 首先要积极制定对策:

(一) 应熟悉并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规则

企业要熟悉并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规则。尽早采取对策,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对外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形成的障碍。应着重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的指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成员应享有的权力和待遇。

(二)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企业应高度重视技术性贸易壁垒,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在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中, 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级水平仍占很大比例, 相当一部分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因此我们外经贸企业应提高环保科技水平, 努力增加出口商品附加值, 提高产品的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保标准。

(三) 出口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企业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 注意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企业注重环保节能, 开发绿色产品, 建立清洁生产机制, 积极推行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 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和ISO14000认证被称为“双绿色战略”的认证, 是打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绿色通行证”。重视这两个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 有利于促进我国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 得到承认, 获得良好的国际市场信誉。

(四) 采用迂回战略战术

鼓励企业跨国直接投资, 特别在发达国家直接投资。跨国直接投资, 不仅可以在发达国家当地设立研发中心, 利用当地人才, 紧跟国际消费潮流, 而且可以利用当地资金、原材料、节约运输等多项成本。更为重要的是, 跨国直接投资、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 可以直接越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是对付新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五) 强化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技术达标管理

企业要树立技术价值观的核心地位, 经营全过程都以技术达标为核心, 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和优化。同时, 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时, 不仅要考虑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 更要考虑公共利益和对环境的影响。在经营过程中, 切实把安全、环保贯穿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环节中。树立企业的产品形象, 进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结语

总之, 我国企业应高度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 增强危机感与紧迫感, 多在查找内因上下功夫, 瞄准世界一流, 改善管理水平, 提高产品质量。在对峙之中求主动, 在合作之中求发展, 消除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君: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M], 北方经济2006年第2版

[2]、金伟:技术贸易壁垒问题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第1期

[3]、马野清:贸易投资一体化下贸易保护问题新探[J], 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4]、金德有、韩建平: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策略[M],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

上一篇:概论课程下一篇:布氏菌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