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PPT

2024-09-17

英语PPT(精选11篇)

英语PPT 篇1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 广大英语教师对新课程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并能积极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互动探究的学习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

毫无疑问, 多媒体信息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为培养学生的多维化思维方式创造了条件, 使英语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它也为教学提供了大容量和集成化的信息资源, 使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成为可能。但勿庸讳言, 在教学使用PPT的过程中, 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弊端的产生

伴随着鼠标的轻轻点击, 一张张图文并茂、给人带来强大视觉和听觉冲击的幻灯片轻轻翻过, 背景介绍, 课文概述, 优美图片, 丰富音像等均十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而这就是时下最常见的一种英语课堂教学样式。评优课如此, 公开课更是如此, 甚至我们很多的常态课也是如此。

在我看来, 英语是一门需要思维和想象的课程, 是师生间的一个互动过程。尽管PPT辅助教学手段给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许多新的活力, 但它始终只能也只应该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传统的“粉笔加黑板”式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有一样东西是PPT永远也无法替代的, 那就是“思维”。

●●弊端的体现

1.直观的形象占据了思维的空间

PPT辅助教学手段的一个鲜明特征, 就是它的形象直观性。借助于直观的形象, 固然有助于我们对有些内容有更好、更快捷的理解和把握, 但是事实上, 形象的直观性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 可以解决英语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例如, 英语教学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对优美句型和语篇的品味, 学生只有用心去感受作者的思想, 用情去触摸作品的灵魂, 才能更好地与作品和作者进行交流沟通, 才能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和阅读分析能力。这些, 显然不是简单的生动形象、摇曳多姿的多媒体画面所能达到的。很多时候,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中总是给人留下“花架子”的感觉。离开了对字词的反复推敲, 离开了对文本的理解和品味的英语课堂, 在看似完美的教学过程和热烈的课堂气氛背后, 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英语知识就不得而知了。

2.容量的增加抑制了创造性

英语课堂教学要有适度的容量。我们通常所说的容量, 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英语知识的容量;另一个方面, 也是更主要的, 应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英语思维的容量, 两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一个动态的、适度平衡的分布。

诚然, 运用PPT教学手段, 从表面上看, 内容是丰富了, 容量是增大了;但是, 这种内容的丰富和容量的增大, 是以牺牲学生的思维为代价的。学生能做的就是呆呆地仰起脖子看画面, 乖乖地竖起耳朵听答案, 什么思考创新都销声匿迹了。这与新课标要求英语课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 答案应该丰富多彩的教学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 通过PPT手段来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实际上是挤占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在无形中削减了课堂上学生思维的容量, 抑制了他们的创造性, 这不能不说是英语教学的悲哀。

3.结果的呈现限制了动手能力

我们都知道, 教学的过程比教学的结果更重要, 没有了过程, 也就没有了结果。这个过程, 既是一个学习接受的过程, 一个思维的过程, 更是师生间的课堂交流过程。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中的关键是思维, 而不是结果。但英语教学的现状却是:PPT的大量运用, 过度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习得的结果, 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当然, 用PPT来介绍作者、背景甚至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这都无可非议, 因为这确实比传统的口头叙述的手段要来得更经济、直观、全面;但是, 让人不能接受也无法理解的是, 英语教学中有太多的结果呈现在替代学生的思维。

教学需要预设, 但学生的思维却不能也无法进行预设, 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是, 我们有很多教师却在明知故犯。英语教学中,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提出问题, 又通过PPT来展示问题的答案, 中间几乎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甚至用PPT直接呈现一些在教师看来讲起来比较麻烦又浪费时间的问题, 如文章的背景、主旨、结构、写作的特色等内容。这样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并不鲜见。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用说去思考了, 就连记笔记都成了问题, 因此,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 PPT这一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过多运用, 客观上将会使英语教学沦为快餐, 因为在PPT近似泛滥的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中, 学生只要带眼睛来看、带耳朵来听就可以了, 甚至都不用带手, 因为笔记根本就来不及去记, 更不用带脑子, 因为思维已经被PPT替代了。

形式服务于内容。我认为英语教学重在学生的参与, 如前所述, 思维远大于形象。如果PPT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迪学生的思维, 那么适度运用无可厚非;但是, 如果PPT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甚至妨碍了学生的思维, 大量运用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显得更加时尚, 那我觉得还不如回归“粉笔加黑板”的传统, 返璞归真。

英语PPT 篇2

摘 要:PPT对我们的教学活动是一大创新,但是怎样利用PPT是关键,如用得不恰当,不仅会阻碍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用得好则有利用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而我们应该学习怎样来用PPT,以及我们应该避免哪一些误区。

关键词:误区;注意点;PPT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29-01

一、PPT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2009年以来,学校配备了电脑以及电视,因而用PPT的教学就越来越频繁,它能够直观的将教师上课的重点、难点生动地展示给广大的学生,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同时,PPT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把PPT当作是教学内容,里面的内容太多,图片、内容设计不合理。因而增加了学习内容的不合理。

那么教师在应用PPT上到底存在着哪些问题呢?首先,在课件的质量方面,存在这两种极端,一种是往往很多老师是把所教的内容直接搬到PPT上,这种多媒体教学资源极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外一种是过渡追求活泼的形式和艺术效果,大量运用强烈的色彩、音效和动画,或者人为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致使学生被新奇刺激所吸引,注意力分散到非教学信息上,不知不觉地把精神愉悦当作了学习目的,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的教师因为对多媒体教学极为陌生,在认识上、制作上和运用上处于初级阶段,课件制作水平行对教低,便将大量文字板书全部直接搬到屏幕上,并没有一个按照知识点来展现,这样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其教学产生厌倦心理,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其次,在课件的信息量方面,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个教学信息的传输与交换过程,是由师生双方共同组建的一个信息互动系统。自从PPT引入教学后,便大大的增强了课堂信息的含量,但是由于信息量的增大,学者们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信息量的增大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有的学者却认为大量信息的堆砌,加大了学生的认知负荷,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刘跃军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的课件仅是其课本的电子翻版,普遍存在着信息量过大的缺点,由于其信息量大于学生正常思维和笔记能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步骤,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1]。赵瑾认为目前的课件普遍存在着信息量过大、信息庞杂无序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思维空间备受挤压,加之教学节奏的加快,教学内容自觉和不自觉地被增加,学生要记忆的以及要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多,使学生的认知负荷加大,学生很难把握认知主线并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看法有其合理性,也有其不足,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不该无条件的片面的看待它们。第一类观点认为信息量的增大有助于课堂教学。但是每一个感官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并且一个感官的超载将影响其它感官的工作,眼睛观看的信息太多则人耳听的效果可能下降,另外单位时间内人耳听的信息太多则人脑的反映可能跟不上,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各个感官的协调配合基本不成问题,也不太容易出现问题,而PPT教学环境下由于信息量的增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了,这些问题的最终会导致学生听课吃力、记不好笔记、消化不良,所以就算是在PPT教学环境下也并非信息量越大就越有利于课堂教学,教学容量的最大要以学生能否接受为前提。

第二类观点认为,信息量的增大加大了学生的认知负荷,不利于课堂教学。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课件信息冗余过大,确实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更新 ,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越来越大 ,而传统教学中传输的信息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PPT环境下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知识的容量,控制教学的节奏对课堂教学来讲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三方面,课件内容方面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的过于形象化和固化上。姚晋丽等人在其发表的论文里如是说,不可否认图像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对刺激学生的视、听方面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思维方式多种多样,如抽象、逻辑、直觉、辨证、发散等思维,过分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略抽象思维等思维方法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对图像产生依赖性而养成思维惰性,造成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不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课件通常是在上课之前做好的,内容比较固定,而教学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讲解时很容易受到课件内容的限制,从而影响老师的自由发挥;同时,由于课件的可复制性,很多教师往往不再准备配套的教案,从而使得讲课内容呆板,新知识无法得到教授,上课质量大打折扣。

笔者认为课件内容不可一味的强调形象化,要善于给学生留白,可以将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形象化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大多易产生好奇心理,如果过分强调形象化,就会对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产生极大的干扰,学生在享受太多感官刺激的同时容易忽略对教学内容的深人理解,尤其是教学重、难点易被淡化。所以课件制作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创造教学情景,将抽象化直观、静态化动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教师从大量的解释、说明中解脱出来,着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过程及应予以突出的重点上。

二、如何有效地运用PPT

好的PPT应该是突出教学效果,突出重点信息,多用图表,文字少而精,以关键词、短语代替长句,颜色协调、搭配,常见的误区有:1.把PPT当作发言稿使用;2.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混为一体;3.塞满各种图标与曲线;4.使用标准模板。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出PPT的效应呢?首先,你应该考虑你希望PPT做什么?PPT的英文愿意为“重点”、“要点”,还有您要考虑的是您平时制作PPT的流程是什么?

参考文献:

[1] 刘跃军.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开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8(8)

[2] 赵 瑾.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初探[J].科学探索,2008(12)

英语PPT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我们生活的社会日益呈现多模态性, 意义的构建越来越依赖多模态话语的融合, 多模态话语相关研究应运而生。 笔者通过研究中国知网上关于多模态话语研究的论文发现, 与国外相比, 我国的多模态话语研究起步较晚, 但近年来发展速度呈上升趋势;思辨描述性的论文居多, 而定量实证型的研究较少。 完善多模态研究方法和理论构建, 拓展多模态研究范围, 对于推进我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以英语文化教学中运用的PPT课件为例, 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种模态的使用类型和整合原则。

二、多模态话语与英语文化习得

多模态指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 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时, 感觉器官会作为整体进行运作。 可见在语言习得过程中, 充分调动习得者的各个感官非常必要。 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 PPT课件以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的特点, 得到广泛使用。 它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影像于一体, 不仅信息传递量大, 而且具有多维性, 可整合多种教学目标,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实现立体教学。 采用PPT课件是实现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

三、英语文化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

1.PPT课件的模态类型

多模态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教材的文本材料, 还可以同时配合声音、视频材料等。 笔者在《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 经常运用PPT课件, 采用较多的模态有视觉模态、视听组合模态和视频模态等。

PPT课件的视觉模态结合教材, 展示给学生较完整和立体的背景资料。 笔者在讲授《英国概况》第一章时, 大量运用图片呈现了英国地图、国旗、国徽、地标式建筑、苏格兰男子的格子花呢裙子、城堡、威尔士的红龙旗、水仙花、爱尔兰的三叶草等。 采用视觉模态讲解教材中的难点, 能使学生在虚拟的情景中提高思维判断能力, 更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如讲解《英国概况》第三章英国政治时, 笔者在课件中运用了动画, 如将英国首相设计成一个动画形象, 左手拿着的蛋糕上写的是Parliament ( 议会) , 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Legislature ( 立法机构) ; 右手拿着的面包上写的是Cabinet (内阁) , 下面的盘子上写的是Executive (行政机构) , 动画人物站的台子上写的是First Among Equal。 这样既直观形象地阐述了 “为什么英国首相是英国政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个问题, 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PPT课件的视听组合模态可以创造立体的教学环境。 从语音文字的角度讲, 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软件提供语音环境, 提高对真实语音和文字的辨别能力,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在PPT课件中根据讲授内容选用了很多英文歌曲, 例如在讲解英国简介时, 播放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帮助学生理解君主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意义;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 在课件中播放Yankee Doodles (扬基歌) , 在讲解英国节日的课件中播放圣诞英文歌曲等。

PPT课件的视频模态使用较多的是动画、纪录片、电影等视频, 视频模态的使用可以刺激大脑的立体思维、线性思维等, 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产生系统和深刻的概念。笔者制作的《英语国家概况》课件中, 插入了很多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例如播放CCTV纪录片《大国崛起》有关Elizabeth I, The Great Charter, 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的相关片段。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 播放电影The Patriots片段, 在讲解美国内战时, 通过播放电影Gone with the Wind片段, 展现美国人民在战争时期的生活状态, 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PPT课件的多模态整合原则

多模态课件的设计制作应遵循科学性、实用性、辅助性、简约性及交互性的原则;多模态英语文化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真实、针对性、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 更形象生动地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 为实现PPT课件的多模态最优整合, 教师在进行多模态课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1) 模态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英语文化教学内容 (话语范围) , 根据所教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进行教学设计。 PPT课件应采用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 这是决定课件质量的重要因素, 可靠、适当的技术条件是确保多媒体课件教学实施过程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

(2) PPT课件的页面应简洁美观;页面上的文本、图形、图像等可视元素搭配构图合理;主体内容视觉信息表述明确, 色彩和明度搭配协调得当;屏幕构成应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 各模态的配合应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多感官共同参与。 多模态外语教学必须考虑如何处理好模态内部媒体之间的关系, 如教材与PPT课件的关系, 声音、视频、版面设计间的关系, 等等。 媒体 (图片、音频、动画等) 的选用应贴合主题的需要, 做到主次分明。

(3) 制作PPT时应侧重在知识引入前采用适当的策略, 激活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 文本内容以简明的词语概括出主要的和次要的论点, 将内容分类、压缩、提炼、纲目化, 按照文本的内在逻辑, 将其划分成不同的模块。选择不同的模态时, 要考虑不同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 以获得最佳搭配。

(4) 多模态学习的强度不能太过, 过少的模态使用没有发挥多媒体多模态课件的作用, 而使用过频、容量太大会导致学生无法完全接受所学内容, 影响学生的情绪。

四、结语

运用多媒态话语理论制作的PPT课件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互动通道, 有助于缓解课堂面授时间紧张的局面;非实时交互环境可以减轻学生的认知负担, 使他们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 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得图文并茂, 栩栩如生, 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M].London:Arnold, 1978.

[4]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 2003, (5) .

英语演讲PPT文稿 篇4

Hello, everybod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technology, our life has become the most convenient than ever before.It is not deniable that we are in the era filled with digital product.For example, we put our photos in digital cameras, we store our assignments and documents in U-disks, and we place our favorite songs in MP3 player.They are all connected and available through computers.Computers are adequately used around the world nowadays, especially college students, but we also should know that computers are overused.People spend so much time working on it, which leads to series of bad effects.I’ve been interested in the bad effects of using computers too much for quite a long time.I’ve searched on Internet and looked up related books in library on this issue.So today I will persuade you to stop overusing computers for 3 reasons.First, it will do harm to your health.Second, it is a waste of time.And third, it will make you lose some of your abilities.First, it will do harm to your health.There are 4 problems at least.According to Wendy Ghannam and Mats Gyllenberg, specialists of computers, the low-energy X-ray and low-frequency electric radiations can cause the imbalance of centered-nerve system.This will cause headache, sleeplessness and other illness.It is the first problem.And the second problem is Carpal Tunnel Syndrome.According to Tammy Crouch.It is nerve damage that results from the repetitive hand motions with constant typing.The symptoms are intense pain and lessened motor control in the wrists and hands.The third one is eyestrain and subsequent vision.According to Irvin E.Houck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y result from sitting too close or too far from a computer screen.The forth problem is the pain of body, including muscle stress and back pain.Muscle stress results from extended periods of computer use without breaks.Back pain usually comes about because the computer users don’t sit properly when working.So now that we’ve known the reasons that computers do have harm to our body and health, we move on to my second point------it is a waste of time.I’ve done a research on 51 students in English department of our school.I found on average, that only 1/6 of their time of using computer is learning, such as looking for information doing homework.The rest 5/6 is spent on chatting on line, playing computer games or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less websites or other things.I’ve read in the China Daily in my freshman year that a mother had to lock the computer because her son overused computer and caused the declination of his grade.So most of the people,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lack the self-controlled ability, and make it become inevitable.But it hasn’t over yet.Which brings me to my third point that overusing computer make you lose some of your abilities.You are likely to get lazy and use pen less than ever after you’ve gotten a computer.According to professional women, a published magazine in China claimed that overusing computers might cause reduce of brain function and therefore recession of memory.Second, your handwriting will become worse because of lack use of your pen.Third, probably you will lose the ability of controlling the temper.A survey held by Concord Information Corporation showed that 10% of their customers would act in violence simply due to problems of computer or Internet if they have been working on it for a long time.They couldn’t help breaking the screens, crashing keyboards or mouse when their PCs went wrong.In conclusion, let me summarize my 3 points.First, I told you that overusing computers do great harm on human bodies.Second, it is a waste of time.Third, it makes you lose some of your abilities.So overusing computers is really harmful.In closing, I want to declare one thing, that is: I’m not asking you not to use computers anymore.We have to use it, because it is necessary, a need, a must, for every one of us.But when we use it, we’d better ask ourselves, whether I use it properly, whether I overuse it.Thank you.

今天,没有PPT 篇5

突然,我发现PPT不能用了!

我有点慌张,调整心态以后,清了清嗓子对学生和老师说:“抱歉,由于操作失误,今天,没有PPT!”随即开始了公开课。虽然没有精美的图片,但课程进展得很顺利,按照计划完成了所有准备的内容,我甚至窃喜:比预想的时间安排还要紧凑,课堂效果也没有大打折扣。

我陷入了沉思!

公开课后是集体评课!老师肯定了这堂课的许多优点,最后特别提到了对于今天PPT发生意外后的惊喜——整堂课完整和从容。

其实,为了能够把PPT的内容顺利展示完成,我还特意删除了一项本来很重要的授课内容(虽然也知道不应该删除)。我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好像被那个PPT绑架了,成了一个赶着要把课件展示完的老师。我的教学目标好像变成了一场展销会,产品琳琅满目,却忘记了初衷是让学生得到什么!

没有了PPT,才发现原来我可以更从容!所谓“从容”,不仅仅是我自己需要,其实学生更需要“从容”!

语文课堂需要从容地“慢”下来!

孩子需要慢养,教育更不能着急,课堂更不能成为展示的讲台,只追求速度和眼花缭乱!那么,应该从何做起呢?

一、从风风火火到心平气和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而农业要“不违农时”,是需要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综合作用的,它是一个慢的过程。

课要一节一节地上,课堂上需要的是一颗颗平和的心,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心,想着就是怎样讲完。这样的课堂就好像一场剑拔弩张的比赛,师生只看到了那个名次,而忘记了比赛的初衷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其实,不是学生着急,是我们太着急了!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哪有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其用速度打垮学生的信心,不如把心态放慢,从学生的基础出发,因材施教。只有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不计较一节课的得失,学生才能厚积薄发。

二、从快言快语到柔声慢语

一直以来,我的课堂风格倾向于声情并茂,尤其是清亮的音色更有特点。本来这些都是优点,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语速越来越快,总想在有限的课堂内告诉学生更多的东西,一堂课的时间无法延长,只好加快语速。不知不觉就成了一个喋喋不休的语文老师!

如果语速慢下来,是不是课容量就会缩小啊?

实践了一段时间,发现放慢语速并不影响一堂课的容量。因为语速快会影响大脑的思考,大脑思考的内容跟不上加快的语速,就只能重复讲课内容,不会有新内容产生。放慢了语速,反而可以少说或不说重复的内容,授课更加精炼。慢语速带来了好效果。

三、从一课多得到一课一得

教学的目标有很多,从知识到能力过程再到情感,一节课只有45分钟,细细考虑,如果在备课过程中设计过多的教学目标,无形中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整堂课进程就会加快。比如,一共做了20张PPT,如果不讲完,课程就不完整,整节课为了完成目标而快马加鞭,而目标是否达到已经忘记了。一课一得未尝不好,目标明确,操作游刃有余。

四、从快快催促到慢慢等待

课堂教学流程中要注意细节的挖掘。

提问等待:课堂上有提问环节,老师提问的技巧很重要,其实等待学生慢慢思考的过程更重要!

学习提问等待,刚开始可能课堂的进度会受影响,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也会因此而觉得难堪,但是如果肯开始换角度来提问,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者注意引导等等,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讨论契机的等待:课堂上会设置讨论环节,为了不使讨论变成一种摆设,讨论的时间要留够,而不是学生闲聊,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契机和时间的设置要反复研究,尤其是学生讨论的过程教师要耐心引导,积极参与,适时引导。通过这样的放慢讨论流程,学生的讨论才能碰撞出火花,讨论也不会只是一个环节摆设而已。

课堂作业要及时解决:当堂检测的量要小,要有针对性,关键是一定要等学生做完再公布答案,难度不宜太大。一节课也许只能解答有限的问题,但是因为解决得及时彻底,效果反而要好!

合理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具、视频、图片等信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但是不能说每篇课文都适合使用这些手段,比如小说《林黛玉进贾府》,在讲解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引导学生观看电视剧,尤其是为了了解剧情在讲解前提前看影像资料,学生会放弃思考文本中的描写,文字奖赏能力会进一步退化。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每个学生心目中的林黛玉也是不一样的。

当今时代信息手段多样化,快餐文化备受推崇。而其实真正的学习要循序渐进,放慢脚步。日本教育学者佐藤说:“教育往往要在缓慢的过程中才能沉淀下一些有用的东西。”课堂也是这样,语文教学更是如此。语文的考查越来越倾向于对阅读的要求,只有静下心来,拿起课本,咀嚼文字,最终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公开课有很多,这次让我反思,语文教学的心态,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几个“慢”动作,也许电影中的刀光剑影让观众惊心动魄,刺激满足。但我认为,语文课堂更应该是一幅山水画,轻描淡写,云淡风轻,从容不迫,境界高雅!

一堂语文课是这样,育人不更应该是这样吗?语文教学不仅肩负着学习语文知识的任务,德育也要渗透到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堂中。慢教,慢学,慢慢来,让孩子们浮躁的心静下来,他们一定会带给每个人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任菊生.巧妙处理语文课堂中的意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08).

PPT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6

日常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多以PPT的使用为主。上学期我参加了教学PPT制作及使用的培训,获益良多,下面阐述几点我在使用PPT教学时感受到的优点:

1.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增强学习内容的新颖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传统教育教学,有时哪怕老师讲得再好,总有学生精力分散的时候,运用PPT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保持相对的精力。恰当运用好PPT进行课堂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课堂开端激趣。上课一开始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我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引入,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这样上课伊始就会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能够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知识的传授需要时间 ,利用PPT可以节约时间, 还可以在课堂上加大课堂知识容量,增加授课内容,使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得到扩大。PPT教学,灵活易用,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及时调整翻页速度,控制教学节奏;减少教师板书时间,使课堂更紧凑,提高教学效率。

3.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 ,易于学生接受。课堂气氛活跃,加深巩固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PPT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PPT在英语教学中是越多越好还是适当地使用 ? 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常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学习,我认识到PPT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对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科学制作PPT,才能达到理想的课堂使用效果。我们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应利用好PPT,把搜集的素材以动画、演示图片等形式展示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生动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语言素材, 学生的视听会得到强化训练,从而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我以课堂教学中的实例,从英语词汇、对话两个内容说明如何将PPT充分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1. 使用PPT教学有助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效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是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PPT能很容易地把词汇教学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情景之中,在实际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 不但可以克服单独记单词容易遗忘、不好记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在备课上要多花时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把单词变成一个个图片游戏,让学生在有趣的图片游戏中拼读、拼写单词,不但有利于学生牢固地记住学习的新单词,而且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复习巩固训练,节约板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 取得的课堂教学效果与只用黑板和粉笔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记忆单词是他们最感苦恼的一件事。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能读写英语单词却不知其意义怎样让学生准确牢记所学单词呢?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采用直观手段揭示词汇,是有效的办法之一。因为鲜明的寓意形象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帮助理解记忆。学生在识记过程中直观材料优于视觉材料,而视觉材料又优于词的听觉材料的识记。语言材料和视觉形象的结合,便于记忆大量信息,效果显著。所以我们在词汇教学中,要使用实物、图片、动作等进行直观性教学,这是提高学生记忆效果,记住词汇的最有效办法。然而现实生活的中实物、图片必定有限,怎样最大限度地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呢? 采用PPT教学方式,我们要用的资源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绝,是进行直观教学的好办法。

我在教学词汇时常利用PPT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多种教学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学习新单词,加深记忆印象,增强记忆效果。如教有关水上运动的单词,课前备课时,我从互联网上搜集了一些各种有关水上运动的图片, 将它们制成PPT。上课时 ,我轻轻一点鼠标 ,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即刻呈现在学生眼前,他们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到课堂上。在他们兴奋地欣赏图片时,我大声地对学生说:Do you know how to say this sport in English? 让他们先听说英语单词,再根据读音试着拼写单词,最后用动画形式呈现英语单词让学生仔细拼读。在这堂课上,学生的注意被环环相扣的教学步骤牢牢地吸引, 使学生学习英语单词的读音和书写形式不感到杂乱,而感到有条理、有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快,读得准、记得牢课后检查学习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学习英语是为了以后能使用英语与人交际。所以我们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指导者,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大量的自然交际展示新的语言材料,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交际活动,达到学生能运用所学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目的。

我在英语教学中尝试用PPT创设对话情境,把教学内容制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或表演图片的内容。在这样的课堂上, 多数学生都产生学习英语的新感觉———学习英语似演戏,有乐趣。如教祈使句时,我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行为习惯制成演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后用“Don’t/You mustn’tYou must”进行说话训练。这堂课上 ,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训练, 连平常不爱发言的李军、张志强等同学也抢着起来说。学生就在这种相互的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知识。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讲解学生听相比起来,这堂课的效果要好得多。利用PPT创设对话情境,让学生在语言交际运用中学习英语,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 而是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对话交流的。我们运用PPT贴近日常学习、生活情景组织课堂对话教学方式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运用。让英语课堂充满生气,也使我们英语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教学经验积累,我总结了PPT课件制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每页PPT都要有标题;(2)每页PPT不要过长,一般为6至8行 ;(3)可以用不同的颜色表明相互之间的关系 ,但颜色搭配要恰当合理。有些颜色不宜在一起使用, 例如绿色与红色、黄色与蓝色等。用红色、紫色、亮黄色做背景或红色使用太多,对比不好,容易导致视觉疲劳;(4)每页的颜色不宜超过3种。颜色太多易导致视觉疲劳;(5)如果使用图片、声音、图像,要确保是高质量的。声音不能太多,防止界面过于凌乱,在重要的位置上放上无关内容;(6)避免在同一页使用过多种类的字体,使用大号字体。

总之,教师应很好地运用PPT,根据具体内容恰当使用,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学得轻松愉快,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易于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所以我们用PPT自制课件,是一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英语课堂教学吸引力的有效方法,能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准。

摘要:PPT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结合,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内容的新颖性,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让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图文并茂,易于学生接受。作者主要讲述了PPT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和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运用,以及自己对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总结。

谈PPT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7

一、PPT课件的使用毋庸置疑, 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 相对于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传统英语教学, PPT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资源结合起来, 具有直观、方便、快捷、实用等特点, 图文并茂、声像俱佳, 操作性强, 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观, 激发其学习兴趣, 形成一个真切的外语语言环境。其次, PPT能增加课堂信息量, 丰富教学内容, 在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 效果尤其明显。可以说, PPT给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 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 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PPT课件的使用, 虽然有其优势, 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PPT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使用课件时, 必须站在讲台上操控设备, 幻灯片上的内容不像板书可以在黑板上长时间停留, 不断切换的幻灯片, 经常让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回味, 一闪而过, 这样一来, 勤奋的、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跟上老师, 而一些没有良好学习习惯、基础差的学生则干脆选择放弃记笔记。同时教师几乎被锁定在电脑前, 其肢体语言减少了, 跟学生的交流少了, 不能时时关注学生的感知和情感变化, 每个学生也不能及时参与课堂和展示自己, 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的机会也少了, 久而久之, 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满堂灌,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然就被抹杀了。

2.长时间依赖PPT会降低教师的英语水平。没有PPT的时代, 教师上课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备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 需要背着说出来, 同时写在黑板上, 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相比现在, 教师读PPT上显示的内容, 不必背下来, 这样无形中会降低教师的英语水平。

3.PPT的使用, 常使学生看得多, 听、说的少, 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下降。PPT有些是教材的还原、教案的翻拍, 把教材主要内容拷贝到Power Point演示文稿上, 因为PPT闪出片子学生首先反应的是眼睛, 比听觉要快, 虽然上课时教师照念演示文稿的文字, 但学生更多的是依赖和习惯于看。回答PPT上的问题又常以说a、b、c、d中那一个对的形式表现出来, 造成了学生既听不专一, 又说的机会减少, 因此, 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必然降低。

4.在PPT的设计上往往形式大于内容, 喧宾夺主。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会在制作演示文稿时, 觉得单纯的画面、文字很单调, 便在演示文稿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 甚至无关的图片、动画、特殊效果乃至强烈的声音效果等, 这些内容往往在画面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三、在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PPT, 要做到扬长避短, 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1.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播放PPT时, 页面的切换不可过快, 重点之处要留出学生做笔记的时间。我们虽然有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但是也不要过分依赖, 要善于利用, 又要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 不要一节课手拿鼠标不放, 充当播放器的角色, 要时不时地站起来, 在讲台上, 教室里走一走, 去认真倾听学生们对课文的朗读, 对问题的回答与解释。回答的好的, 报以人性化的鼓励, 回答的不对的, 根据每名学生错误之处给予有的放矢地指正、帮助。让更多地交流产生于师生之间, 真正互动起来, 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适应社会的精英。

2.教师要应时而变, 让自身能力与素质不断得到提高。身为老师, 教书育人, 授业解惑, 要不断地挑战自我。现代化的PPT为我们节约了很多背诵时间, 应好好的利用, 去做更多以前想做而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可以更多地去学习英语知识, 拓展自己的视野;可以更多地去涉猎本领域的教学教研大纲, 让自己教育起学生来更得心应手。这样长此以往, 教师的水平非但不会下降, 而且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3.使用PPT的同时, 尽量增加孩子听、说能力的锻炼。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将屏幕转为空白, 这不仅能带给学生视觉上的休息, 还能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更需要口头强调的内容中, 例如英语分组讨论或英语问答环节等师生互动交流, 让学生从对书面形式的期待转变为对听力和口头形式的期待。另外, 在PPT题型设计上要尽量避免单项选择题, 多使用问答题, 学生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练习了口语, 同时也培养了英语思维, 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更让人欣慰的是这样做的结果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听力水平。

4.使用PPT时除了做到图文声像并茂外, 更要注重内容的充实。PPT的图文声像只是形式, 我们更应该考虑的还是内容, 要做到课件所展现的知识技能、所引用的专业术语正确, 所涵盖的深度与广度得当, 具有可读性, 且难易适中。教师备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设计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手段, 以达到突出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的目的。实践证明, 利用PPT讲语法就是非常适中的一种教学手段。

英语PPT 篇8

一、在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使用具备一定的优势

第一,PPT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目的。相对于粉笔加黑板为主的传统英语教学,PPT可以将文字、图像、英语原音、动画、视频等各种资源有效结合起来,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学生的一切都不应是由教师安排的,学生在校的学习,要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讲授人教版选修6Unit 5 The power of nature这一单元时,本人用PPT给学生展示了一些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的图片,导入这一话题中来。可以想象,PPT的应用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分类和场景有了较为深入的、形象的了解,在脑海中构造系统的影像,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能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第二,PPT能增加课堂容量,丰富并强化教学内容。 在讲解单元知识点、语法复习和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方面,效果尤其明显。通过利用PPT课件的便利性,教师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省去学生辨认教师字体所浪费的时间,同时,使得教学信息量大大增加。可以说,PPT课件的使用给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全方面能力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PPT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记得讲解单词sharp用法的时候,利用PPT展示了其内容,可以作形容词、副词的用法以及其词性词形变化, 使得学生对此单词的用法有了全面的了解。

第三,PPT教学有助于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PPT能很容易地把词汇教学融入具体的情景之中,在具体情景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在制作有关词、句子的PPT时,如能插入相关声音,增强学生记忆,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PPT的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探索英语学科教育的过程中,PPT教学已由开始时的在优质课、示范课上的“表演”,正式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 英语课堂教学迈进。这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替代了英语教学的传统思路,转变了英语教学的陈旧方式,能使学生尽快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 ── 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课堂上得以体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多媒体的应用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充分的肯定。然而,在多媒体的使用以及课件制作上,由于处理不当,使多媒体教学没有起到应有的效应,反而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过多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未能由表及里,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一,PPT的使用,导致学生看得多,听、说英语的时间少,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的下降。PPT把主要内容拷贝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上,因为PPT播出片子学生首先反应的是眼睛,比听觉要快,虽然上课时教师会读PPT上的英语单词,但学生更多的是依赖和习惯于看,造成学生既听课不专一,说的机会又减少,因此,学生的听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必然降低。本来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的英语课堂活跃的气氛消失了,多媒体的声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英语课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学生变成观众,而不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第二,PPT的过度使用,会降低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之前需要花长时间进行备课,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需要牢记板书内容,备课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相比现在,教师只需读PPT上显示的内容,不必牢记,这样一来无形中会降低教师的英语水平。在教学的实践观察中,有些学校教师对于多媒体的应用积极性很高,整天忙于查找和制作课件, 教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彻底被遏制。为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PPT的形式占上风,阻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弱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在演示文稿中加入一些与教学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图片、动画、特殊效果乃至强烈的声音效果等,这些内容往往在画面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教师在使用课件时,几乎被锁定在电脑前,其肢体语言减少了,跟学生的交流少了,久而久之,教学又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满堂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自然就被抹杀了。

三、在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使用PPT

第一,认清PPT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PPT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否有效,主要还是看教师的使用情况。故而PPT只能是辅助教师教学, 而不可能取代教师。使用得当,PPT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在播放PPT时, 要做到讲解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增加学习效果。此外,页面的切换不可过快,重点之处要留出学生做笔记的充分时间。教师要避免过分依赖现代教学手段PPT的应用,反之要善于利用,走进去,又要能够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发掘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都能在英语PPT辅助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继而真正的互动起来。

第二,合理利用PPT的同时,教师要秉承传统的教学手段。在使用PPT时,除了做到图文声像并茂,教师更要注重内容的充实。教师不能盲目追求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传统教学形式的恰当应用,教师应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媒体。PPT的图文声像只是一种形式,教师更多的是应该考虑内容,要做到课件所展现的英语技能、所涵盖英语考点、难点和对高考动向的把握,要从PPT中体现出来。

鉴于以上几点,只有教师客观看待PPT,意识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缺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其与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关系,力求寻找PPT课件与传统教学手段在各个环节的最佳结合点,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能够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以及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多媒体课件(PPT)为主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地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但同时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的挑战。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和体会,就PPT在英语课堂上的优缺点及其合理有效应用三个方面作简单探讨。

英语PPT 篇9

一、引言

当今高中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频繁地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尤其以PowerPoint (以下简称为PPT, 微软公司推出的Office系列产品之一, 是制作和演示幻灯片的软件) 的使用最为广泛。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和教学观摩, 发现笔者所在的地级市和学校, 几乎所有的教学示范课授课教师都会采用PPT演示文稿来辅助教学, 可见PPT演示教学已经很大程度地让英语课堂摆脱了传统的教师———粉笔———黑板的呈现模式, 使得教学手段、方法、内容等更加灵活多样, 呈现出一种多模态的教学环境。鉴于此, 笔者基于对四节“同课异构”PPT课件的语料研究, 对其整个教学过程的观摩和多模态理论的学习, 着重探讨高中英语课堂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课件的语篇类型和模态运用。

(一)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国内外研究回顾

张征 (2010) 认为,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是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包含两种及以上符号的系统资源, 制作成PPT课件供课堂教学演示的教学模式。多模态PPT演示属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范畴。Halliday (1978) 在他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中提到, 多模态 (Multimodality) 即包括口语、书面语、图像、图表、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构建意义的各种符号资源, 是一种多元、综合且便于理解和传递的渠道与媒介。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是通过多种符号资源, 如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内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意义的教学语篇。像“电影语言”“电视语言”一样, 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于一身, 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的PPT实际上也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语篇。

多模态话语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欧美近十几年的热门研究话题。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富有成果的如Kress&Van Leeuwen (2001) , 探索模态与媒体的关系等;Guichon&Mc Lornan (2008) 研究了多模态对二语学习者的影响;Fisher (2003) 提出了在ESL课堂应用PPT的一些问题。

国内最早研究多模态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是顾曰国和胡壮麟。顾曰国 (2007) 探讨了多模态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胡壮麟等 (2006) 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23个作品进行了PPT图文意义构建的分析, 他认为, PPT演示是一种新的语类。PPT语篇是借助PPT演示文稿创建的多种模态, 包括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张德禄 (2010) 则分析探讨了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韦琴红 (2009) 就多模态化与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问题进行了研究;朱永生 (2007) 探讨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张征 (2010) 就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绩效进行相关性研究和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3) ;江加宏 (2011) 则对大学英语教师PPT教学课件进行了多模态特征分析;吴淑严 (2012) 对多模态PPT演示教学法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进行研究。上述的研究中, 研究对象一般都为大学生或是大学外语教学的课堂, 对于多模态PPT演示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应用的研究几乎为零。

二、对某市四节“同课异构”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课件的个案分析

(一) 某市四节同课异构示范课教学展示

同课异构, 顾名思义即是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统一教材内容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 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 彰显教学个性, 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吴海鹰2010) 。2014年4月, 参加本次同课异构展示课的老师均使用了PPT演示文稿制作精美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通过现场观摩和回放其授课视频, 都可以发现PPT演示文稿在一节课 (40分钟) 里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

(二) 数据分析

1. 同课异构的授课主题

2. 授课教师情况

参加本次同课异构的四名教师来自于四所不同的学校, 高二年级教师A与教师B均为教龄10年以上的女教师, 且均为中学一级教师, 教学经验比较丰富;高一年级教师C与教师D则都为新任教师, 教龄分别为1年和3年, 教师C为女教师, 教师D为男教师。

3. 教师PPT演示文稿课件的基本情况

四位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基本上是围绕课件内容展开, 课件演示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总体上是课件展示+讲解+演练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四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课件共有96张, 其中最多的课件是教师B, 共有31张;最少的是教师D, 共20张 (见表1) 。观察表1可得, 阅读课型的PPT平均篇幅为27张, 写作课型的PPT平均篇幅为21张, 阅读课型的课件平均篇幅多于写作课型的。

4. 教师PPT演示文稿教学课件的语篇类型和多模态分析

广义上的PPT演示文稿的语篇 (text) 是指演示者每次使用PPT演示的报告、演讲或授课的全过程都是一个PPT语篇的组成部分;狭义上的PPT语篇是指使用PPT工具制作的各种视觉的、图像的、音响的和视听的文稿内容 (胡壮麟2007) 。笔者所研究的PPT演示文稿的课件语篇是指狭义上的PPT语篇, 即授课教师在使用PPT制作课件时所运用的视觉的、图像、音响或视频文件等。

(1) 语篇类型

根据各种语篇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 一般可以分为提示型、直观型、分析型和劝诱型 (胡壮麟2007) 。提示型只要为了帮助演示者组织思路, 层次分明, 重点突出, 演讲有序, 这一类型主要采用点句的模态来呈现 (见图1) 。直观型主要采用图像的方法将真实世界展示在众人面前, 使众人既增长对世界的了解, 也能加深印象 (见图2) 。分析型是演示者为了分析某事物或项目的运作系统, 或内部关系, 或发展趋势, 一般采用图表的形式 (见图3) 。劝诱型是演示者通过色彩、动画和音乐等模态的运用, 使众人产生美得感受, 接受PPT的内容, 实际上实现了演示者的劝诱意图 (见图4) 。

需要说明的是, 各个演示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环境、对象和本人技术水平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模态, 使之有机融合在一起, 形成各式各样的PPT文体, 如图5所示 (胡壮麟2007) 。

通过两两比较分析了四位教师的PPT演示文稿的文本, 可以发现:四位教师的PPT都使用大量的提示型的语篇辅助教学, 阅读课型的教师A使用了11张提示型语篇, 占PPT总篇幅的47.83%, 教师B使用了18张, 占PPT总篇幅的58.04%;基础写作课型的教师C使用了18张, 占PPT总篇幅的81.80%, 教师D使用了15张, 占PPT总篇幅的75.00% (见表2) 。阅读课使用直观型和劝诱型语篇要多于基础写作课, 这主要是因为Book 8 (选修) 的阅读篇章较长、较难, 话题也比较抽象, 或是学生不大熟悉。为了降低学生阅读难度, 教师们更青睐于在Pre-reading或Warming-up部分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模态让学生更加清楚了解本章的话题。

对比两节阅读课, 不难发现, 教师A较喜欢使用劝诱型的语篇, 共有7张, 占PPT总篇幅的30.40%。例如, 在Post-reading环节播放了一段《逃离克隆岛》电影片段, 引入克隆人类这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激发学生讨论和探讨的兴趣与热情, 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学生参与度也较高。相反, 教师B则更青睐使用直观型语篇, 运用直观的克隆动物、人类、植物等各式各样的图片, 共展示了9张演示文稿, 占PPT总篇幅的29.06%, 只使用了2张劝诱型语篇。因此, 教师B的课堂气氛比教师A的略显沉闷、枯燥。

对比两节基础写作课, 该课型的教学模式为先读再写, 阅读时长为10分钟, 写作练习时长为30分钟。教师C和教师D均为近两年的新任教师, 教学经验尚浅, 但与学生有更多相类似的经历, 教学方式更能贴近学生。教师C和教师D都通过让学生阅读一个人物的介绍, 再训练学生描述人物的四个方面, 如出生背景、教育程度等。教师C和教师D都呈现了6张人物图片, 且教学了相关的语言点和写作技巧, 但两者的教学效果却不同。

教师C准确抓住高中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6张学生所熟悉且非常流行的人物, 如Kim Soohyun (韩国当红影星) 等来激发学生讨论和做口头练习的兴趣。相反, 教师D是一名男教师, 采用激情洋溢地自我介绍, 并通过介绍Nelson Mandela (南非前总统) 等伟人引导学生进入话题。相比于教师C, 教师D的例子稍微离学生实际生活远了一些, 学生难以展开详细的描述和课堂练习。笔者认为, 同样使用直观型和劝诱型的语篇, 教师C的课堂教学效果相对较好, 主要是其选对了图像例子, 贴近学生生活的图片更能直观地诱导学生展开课堂练习活动,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因此, 使用直观型或劝诱型的语篇时, 要认真分析所带学生的性格、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 选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等, 充分利用好PPT演示文稿的直观性和劝诱性的特征。

(2) PPT演示文稿中多模态的运用

朱永生 (2007) 认为, 在沟通交流时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即成为多模态话语。通过观察这四位教师使用PPT制作的课件, 所涉及的符号资源包括文字、颜色、图像、视频、音频等, 由此构建的语篇都呈现出多模态特征。但四位教师的课件所使用的模态比较单一, 主要以视觉模态为主, 但个别教师也使用了听觉模态, 如教师A播放了一首轻柔英文歌曲、一则新闻和一段电影《逃出克隆岛》片段。因此, 笔者将主要分析四位教师课件PPT语篇的视觉模态, 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类型一文字模态。基础写作课上, 两位教师为了清楚地介绍两位人物的情况, 主要使用了文字单一的模态对人物的出生、教育程度、经历和评价进行了描述。教师D用了1张课件来描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见图6) 。等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后, 他又采用了单一的文字模态来展示“钱学森”的参考范文 (见图7) 。

类型二图片模态+文字模态。在PPT演示文稿制作时, 明显运用这两种模态相结合的是教师C和教师D的基础写作课。教师C的6张课件都是通过图片+文字描述这一组合模态形式呈现的, 分别介绍了6个人的出生、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和评价, 同时也有效地训练了学生使用分词短语、定语从句、同位语或同位语从句的写作技巧。

类型三图片模态。使用图片这单一模态呈现最明显的是教师B的阅读课, 共有8张。教师B在Lead-in (导入) 部分连续展示了8张关于克隆植物、动物、孪生姊妹等精美图片, 旨在通过这些直观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克隆这个话题的兴趣。对于克隆 (cloning) 这个抽象的话题, 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点远, 笔者认为, 使用某些直观和生动的图片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熟悉话题, 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克隆羊Dolly产生的过程。

类型四强调字体的颜色模态。这一模态可以说是所有课件的视觉模态中使用最为突出的一个特征。四位教师都通过不同颜色的字体来提醒学生课件中被颜色强调的部分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接受信息。在所有的课件中, 除了黑色作为文本输入的颜色外, 强调授课内容使用最多的颜色是红色, 蓝色次之。教师C的课件共使用了深蓝色、红色、天蓝色和紫色来强调她授课的重点, 让学生清楚其授课的思路且有针对性地注意介绍一个人物的四个方面, 出生背景、教育、经历和评价 (见图8) 。

类型五强调字体的下划线或标注模态。通过强调字体来突显授课的重难点或关键点等, 除了强调字体的颜色, 还有在部分文字下画线或加入一些标注符号, 如加方框等。这一被强调字体下画线或加标注的模态, 在教师B的课件第12-17张这5张中运用得非常突出。教师B使用下画线符号, 旨在教会学生如何准确找到阅读理解细节题中的细节并订正错误的信息 (见图9) 。

三、讨论

(一) 多模态PPT演示文稿的教学功能及优势

胡壮麟 (2007) 认为, PPT演示作为一种新的语类, 是借助PPT工具创建的多种模态语篇, 包括图像、图表、音频、视频等模态。显然, 如今的多模态PPT演示已经不再只作为信息传递的简单工具了, 它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个多模态语篇, 集语言功能、图像功能、音响功能于一体的语类。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多模态PPT演示教学, 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PPT演示文稿的视觉模态实现对输入信息的强化。

如上所述, PPT演示文稿的文字模态、图像模态、文字+图像的组合模态等, 或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对某些被强调的字体下画线、改变颜色等模态, 突显教学信息的特征, 将目标信息与周围其他信息区别开来, 使其具备更加显著的外部视觉特征, 使得学习者有意识地注意到被强化的语言形式。

2. PPT演示文稿的音响模态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PPT演示文稿设计软件可以非常便利地插入各种音频文件, 如设置PPT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方式, 可添加内置的几十种音效 (如爆炸声、风铃声、打字声等) , 构成不同的音响模态。配合着视觉模态进行讲解演示可以增加呈现信息被感知和被注意的可能性, 也可以使得PPT演示讲解多维化、趣味化。

3. PPT演示文稿的视频模态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PPT演示教学应用视频模态, 如电影、动画等资源, 不仅能直观形象地呈现故事情节, 还能引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注意。而且, 英语课堂所插入的电影视频往往具有观赏性、娱乐性和艺术性, 很大程度上地增加学生对英语及其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毫无疑问,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与传统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呈现方式相比, 包含视觉模态、音频模态、视频模态等的PPT演示教学, 通过运用直观的图片、形象的动画或视频、突出的字体等比单一的语言或文字更能形象生动地传递出文字所表达的信息。

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或同一种感官的不同形式刺激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关注与理解,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效率。

(二) 多模态PPT演示文稿制作所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1. 听觉模态运用较少

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专家认为 (江加宏2011) , 各种感官获得信息的记忆效率为:读10%, 听20%, 视30%, 视听结合50%, 理解后表达70%。但在这四位教师的96张PPT课件中, 仅有10张演示文稿是劝诱型语篇 (色彩和音响) , 其中使用听觉模态仅有4张。多模态PPT演示课件中, 音乐或视频等听觉模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 因为听觉模态能够烘托、深化主题信息, 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因此, 在多模态PPT演示文稿中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听觉模态, 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也可以为学生创设更真实的学习情境。

2. 模板背景色设计不合理

案例中的四位教师仅有教师B使用了Power Point的原版模板, 白板黑字, 略显单调枯燥, 而其他教师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风格选用其他模板。然而教师A使用的模板背景色过于鲜艳和繁杂, 模板上的图案、渐变的色彩、效果等, 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如图10中的三把彩色刷子出现时即刻抓住了学生的眼球, 他们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在这三个较难较长的单词上, Narrative, Argumentative, Expositive。此外, 这三把彩色刷子的背景色比较鲜艳, 使得字体变得不够醒目, 加重了学生的视觉疲劳, 没能有效地凸显教学主题信息。因此, 在背景色的选择上应该要注意与字体颜色模态有明显对比, 且能有效地衬托、突出主题信息。

3. 过度使用图像模态

四位教师的PPT设计中都根据教学内容、个人喜好等都插入了一些图片及其动作效果, 而教师D的PPT演示文稿则出现了过度使用图像模态的现象。在warmingup阶段, 教师D以一段热情洋溢的自我介绍 (用时53秒)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但在他一边讲一边呈现的第2张课件上, 却插入了5张图片, 且每张图片和每行文字都设置了特定的进入动作, 如百叶窗进入, 盒状进入和飞入等形式, 共11个自定义动画设置。插入过量的图片, 时间紧迫 (用时53秒) , 学生忙于欣赏图片或关注图片进入的动画模式, 容易忽略了教师的讲解和PPT上的文字讲解。因此, 为了让图像模态更好地辅助呈现教学主题和教学内容, 在插入图片时应该要注意呈现的图片数目要适量, 图片与教学内容相关性强, 图片呈现动画效果要简单直接。

四、结语

本文以四位高中英语教师的同课异构展示课上演示的PPT课件及其授课过程的视频作为语料, 尝试性地探究了多模态PPT演示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的运用, 如PPT课件设计的语篇类型、PPT课件设计多模态的运用。通过分析, 笔者发现: (1) 高中英语阅读课和基础写作课的PPT课件设计语篇中, 以点句为特点的提示型语篇占主导, 直观型和劝诱型语篇次之, 图表分析型语篇最少。 (2) 高中英语阅读课和基础写作的PPT课件设计模态应用中, 视觉模态的应用最广泛, 视觉模态包括文字模态、文字+图片模态、图片模态、强调字体的颜色模态、强调字体下画线和标注模态;听觉模态使用得较少。

此外, 本文通过分析了四位教师共96张的PPT课件设计, 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改进的策略。笔者认为, 出现这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1) 教师仍未把PPT课件设计中的技术和手段看作是符号资源, 并不是十分清楚这些符号资源在意义建构的作用, 因而在使用符号模态中相对单一。 (2) 高中英语教师还没了解如何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中的信息传递路径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 而是把PPT演示文稿视作一种简单的传递信息工具。因此, 高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研究, 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多模态PPT演示教学课件的制作与运用, 使得课堂教学中多模态资源能够高效地传递教学信息, 使得PPT演示文稿软件真正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

PPT文件在线演示 篇10

注册、启用账号

打开SlideShare网站,在页面右上方点击“signup”,注册一个新账号。根据提示输入相应信息后,点击“Signup”。注册完成后记得去收邮件,然后点击邮件中的验证链接,启用刚刚注册的账号。

上传PPT文件

在SlideShare主页右上方点击“Login”,然后使用注册的账号登录。登录网站后,点击左上方的“Upload”标签,准备上传PPT文件。进入上传页面后,直接单击“Browse and select files…”按钮,选择你要上传的PPT文件,点击“打开”按钮就会将文件上传。

文件上传以后,在“Title”输入该PPT的名称,下面的“Tags”也可以输入该PPT的关键词,右边的“Description”则需输入该PPT的描述,以便让网友可以了解此PPT的大致内容。全部填好之后,点击“Publish”按钮,将PPT文件发布到网站上。也可以点击“Browse and select files…”继续上传PPT文件,然后点击“Publish All”一起发布。

英语PPT 篇11

●PPT常用的交互方式

PPT课件给人的普遍印象是结构化程度高, 只能单向地、被动地传递信息, 无法实现人对信息的主动选择和控制。这是对PPT课件的误解。超链接、动作设置和触发器是Power Point用来实现多种交互的主要手段。超链接和动作设置本质上差别不大, 只是操作界面和设置方式略有区别, 两者都可以对图片、图形、形状、文本等对象创建超链接, 实现打开文件、运行程序、幻灯片跳转、打开网页和发送邮件等交互操作。超链接和动作设置实现了幻灯片页面对象与外部文件、幻灯片之间的交互操作;而触发器重在设计页面元素间的交互, 实现对动画、声音和电影的播放控制。触发器功能强大、使用简单, 在PPT课件交互性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触发器的设置

触发器像是一个启动开关, 点击这个开关会触发另一个对象的动作, 而如果不点击这个开关, 那个对象的动作就不会自动执行。比如, 幻灯片中有3张图片和3段对话, 图片就是触发器, 分别点击不同的图片, 就能播放不同的对话。操作时, 可以单击任意一张图片, 自行控制对话的播放顺序。利用触发器可以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或者希望挑战的题目, 而不需要按照教师设计的顺序来回答问题;可帮助教师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使他们感到愉快, 激励他们进行思考、学习、总结错误;触发器还可以控制动画的播放进度, 能更加灵活地演示动画, 还可以反复播放动画等。

触发器也是Power Point中的一个对象, 它可以是图片、图形、按钮, 甚至可以是一个段落或文本框。触发器的制作是以动画或书签 (仅针对音频和视频) 为基础的, 所以只有为对象设置好动画效果或添加书签后, 才能使用触发器功能, 否则无效。触发目标和触发器对象可以是两个不同的对象, 也可以是同一个对象, 即自己触发自己完成一个动画。一个触发器既可控制单个动画, 也可设置控制多个动画。触发器的制作有四个步骤: (1) 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 (2)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单击“动画窗格”; (3)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要触发的动画; (4) 在“高级动画”组中单击“触发”, 指向“单击”, 然后选择要触发动画的对象。

只要幻灯片中包含动画效果、声音或影片, 就可以为其设置触发器。根据动画效果的类型和交互特点,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常见的交互类型。

1.进入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进入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无到有、由隐到显的动态交互。填空、选择、判断、解释、问答、热区响应等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幻灯片上创建一个问题和若干选项, 为每个选项添加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 将答案选项设置为显示对应提示信息的触发器。当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一选项, 就会出现判断结果和解释文本。这种触发动画在虚拟实验动画中用得也较普遍, 控制对象的显示和隐藏。例如, 用一个按钮控制小球运动轨迹线的显示状态, 分别为小球添加进入和退出动画, 把两个动画的触发器都设置在同一个按钮上, 此时, 一个按钮就可以控制轨迹线的两种状态。

2.强调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强调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使对象在幻灯片播放过程中得以突出, 以引起注意。教师在课件播放状态下, 需要对某些重点、难点、要点、关键词或重要的提示语、图片、图形等予以强调的, 可设置此种交互类型。例如, 在教师讲课过程中, 点击文字, 使文字变色或者加粗展示。

3.退出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退出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由有到无、由显到隐的动态交互。这种交互类型适合于需要控制对象的退出消失时间、弹性调用预设资源、灵活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例如, 幻灯片上有8张生活用品图片, 要求学生根据图片用英语说一句短语。制作时, 用彩色方块遮住图片, 每个方块都添加了“缩放并旋转”的退出动画效果, 方块的动画触发器设为自身。放映幻灯片时, 单击任意一个方块, 它就以“缩放并旋转”退出, 露出被遮盖的图片, 从而达到了弹性调用图片的目标。

4.路径动画型交互

为添加动作路径动画的对象设置触发器, 控制对象开始运动的时间, 并可以掌握不同对象运动的先后次序。这类交互在演示型虚拟实验动画中最为常见。例如, 一个小球在旋转的同时围绕另一个球作圆周运动 (如图1) , 给小球分别添加“陀螺旋”强调动画和“圆形扩展”动作路径, “圆形扩展”动画的开始属性设为“与上一动画同时”。为自由掌握小球开始运动的时间, 在幻灯上插入一个“开始”按钮, 设置“开始”按钮为“陀螺旋”动画的触发器。这样设置后, 在放映幻灯片时, 只有点击“开始”按钮后小球才会运动, 小球的运动时间完全可由教师控制。触发器和路径动画相结合, 可以制作出“定滑轮”、“滑轮组”等各种物理实验演示效果 (如图2) 。

5.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

音视频播放控制交互是指通过播放控制条和触发器控制声音的播放、暂停和停止三种状态。在Power Point2010中, 音视频的播放控制功能得到了加强。在非播放状态和播放状态下, 鼠标移到音频图标或视频窗口上会自动显示播放控制条, 使得直观简单地控制音视频的播放成为了现实。

虽然播放控制条可以极方便地控制播放, 但我们还是习惯使用播放控制按钮来操作, 而且这样也比较美观。在幻灯片上分别插入音乐和表示播放、暂停、停止的3张图片, 选中表示音频文件的图标, 在“动画”功能区的“高级动画”组中, 单击“添加动画”, 分别添加“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 然后通过“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按钮分别为“播放”、“暂停”和“停止”动画添加触发器, 具体操作步骤如图3。

在课件中, 经常需要实现点击某个对象后播放声音或视频的效果, 把媒体动画和触发器结合起来, 可以完美地实现这个想法。例如, 在音乐课件中, 点击幻灯片上的乐器播放不同的音乐;在英语课件中, 点击单词播放一段视频或读音。先插入所有的音乐, 给每个音频文件图标添加“播放”动画, 接着单击“高级动画”组中的“触发”图标, 指向“单击”, 选择要触发这段音乐的图片或文字。

●书签在互动中的妙用

书签是Power Point 2010中新增加的功能, 我们可以添加书签来指示视频或音频剪辑中关注的时间点。使用书签可快速跳转至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位置。在进行演示时, 书签非常有用, 我们可以利用书签来快速查找视频 (音频) 中的特定点。

1.添加书签快速切换时间点

选中视频 (或音频) , 在播放控制条中把时间线定位至要关注的时间点, 选择“播放”选项卡, 单击“书签”组中的“添加书签”。演示时, 单击播放控制条上的书签标记, 就可以快速跳转至书签位置播放。书签的这一功能, 减少了视频 (音频) 剪辑、分割的麻烦。

利用书签的“搜寻”动画和触发器相结合, 能实现点击幻灯片上的对象就能快速跳转至指定时间点的功能。例如, 在“并联和串联的判别”视频中有四个实验 (如图4) , 单击不同的实验名称就能跳转到对应片段播放。制作方法也比较简单, 在视频上添加四个书签, 在每个书签上分别添加“搜寻”动画, 在“动画窗格”中选择动画项目, 设置相应的触发对象 (如图5) 。

2.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

书签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触发器, 当课件中需要播放音乐 (视频) 到某一时间点, 自动出现一个单词、问题或图片时, 可以通过书签触发这个动画。例如, 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时 (如图6) , 我在视频的三处时间点分别呈现不同的问题, 这种方法可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学生在观看视频时, 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学习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利用书签触发对象动画的设置方法同前面类似, 不同的是把书签作为触发器 (如图7) 。利用书签触发的功能, 可提高音乐 (视频) 与页面各元素间的交互性, 丰富课件的表现效果,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书签的触发功能和对象动画巧妙结合, 可以实现音画同步、同步字幕等交互。

●用VBA实现PPT课件的互动

V i s u a l B a s i c F o r Applications (VBA) 是微软在其开发的应用程序中共享的通用自动化语言。在Power Point中, 结合控件工具, 利用其内嵌的Visual Basic编辑器编写代码, 可以制作出良好的反馈式交互课件。VBA在课件中通常适用于制作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 也能够实现随机出题、拖动对象等交互方式。Power Point 2010中, Visual Basic编辑器和控件工具箱在“开发工具”选项卡中, 因为Office 2010默认情况下不显示“开发工具”选项卡, 所以必须完成下列步骤才能启用该选项卡:在“文件”选项卡上, 选择“选项”以打开“Power Point选项”对话框, 单击该对话框左侧的“自定义功能区”, 在该对话框右侧的“自定义功能区”下, 选择“主选项卡”, 然后选中“开发工具”复选框。与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相比, VBA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学、灵活。互联网上有很多关于利用VBA制作交互课件的教程, 在此不作过多介绍。

上一篇:第三代通信系统下一篇:经济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