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建设工程

2024-10-23

营改增建设工程(精选12篇)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1

所谓“营改增”, 顾名思义就是营业税改增值税。总的来说, 就是要将需要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转变成增值税, 这一转变的一大优点在于增值税只对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纳税, 进而避免了重复纳税。“营改增”的出现, 主要是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财税体制改革、企业赋税等环节, 进而带动服务行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对工程造价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 打破原有的造价模式

“营改增”不仅是关乎税收制度的变化, 更可能会带动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局面出现。而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具有历史性的转折性意义, 它的本质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税收归属的重新调整, 它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营改增”是对税收制度与税率的变更, 当然它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另一种局面出现。当前, 国家所征收的增值税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建筑产品造价组成, 一方面给建设企业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也对整个工程产业链和上下游产品形成了影响。然而, “营改增”对固有的造价模式所形成的冲击不容小觑, 基于工程造价体系, 其工程计价规则、计价依据、造价信息、课税对象、计税方式及计税依据都要受到不同规模的影响。而且施工项目核算在“营改增”后难度增大, 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招标概预算编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相应的各项后续内容也必然有所调整。这样一来, 建筑企业的投标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投标书中的直接成本一般是不包含增值税进项税额的, 而且在当前的实际施工过程中, 很多建筑企业在编制标书时不能较好地预测有多少成本费用可以取得增值税进项税额。如果建筑企业要想执行最新的定额标准, 那么就需要对施工预算进行修改, 企业的内部定额也要因此而重新进行编制, 造成一系列的后续不确定性需在建筑公司统一抵扣后分配到各项目才能确定, 这就需要项目经理的经营、财务能力需要加强。同时, 对投标分析也要更为细致。

2 带动经济环节-工程造价计价

“营改增”的最大作用就是连带作用, 它是环环相扣, 层层抵销的。然而, 因为人们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的情况, 使得抵扣的规则不仅相同。这里的“小规模纳税人”指的是年应税销售额标准小于500万及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纳税人, 它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转化为一般纳税人, 但一般纳税人通常不能逆转, 即不能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因税率的不同, 可抵扣规则也会变得不同, 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定价、组价、计价、报价和造价也会变得复杂。那么, 由此很多人认为“营改增”下的计价规则应坚持“价税分离”, 比如人工、材料以及机械等, 全部采用“裸价”的方式, 信息价和市场价采集与发布都要实行“价税分离”, 同时还要考虑市场价格的上行因素, 进而优化和重构计价体系。要使得新的计价体系更具完整性、适用性、严谨性。一般而言, 建设型企业的进项税额包括大宗材料和分包商等。在实际操作中, 大宗材料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为17%即可抵扣;若小规模纳税人则比较适用简易计税方法, 征收率为3%即不得抵扣。分包商若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率为11%即可抵扣;若是小规模纳税人则适用简易计税的方法, 征收率为3%则不得抵扣。一旦实行“营改增”以后, 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抵扣进项税、专业分包等“潜规则”, 就会导致总包费率被改写或重新约定。

3 对造价预算升降及权重的影响

不难发现, 营业税和增值税在本质上是存在差异的, 营业税相当于价内税, 而增值税相当于价外税, 它们在理论上存在税额承担者不同的问题, 这就使得预算造价和传统方式存在差距, 相应地对工程造价自身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导致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有升有降, 造价预算没有实际意义。同时,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 工程造价对人力、机械、环境等五大因素的造价权重不同, 而增值税在进行费用计算的时候, 通常都是根据交易方的纳税规格及类型对产品进行含税价格的换算, 而对于机械与人力这两大因素来说, 因其合作方的纳税规格不同, 使得计算过程中各大因素的造价权重并不稳定, 特别是与造价预算之间的差距较大。

4 对实际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影响

建筑的成本预算与建筑施工时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营改增”后的工程造价要将这些内容和因素考虑进去。举个例子, 一个建筑行业是一个上游的建筑供应商, 它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依照传统的税收方式, 需承担的税额是工程造价成本减去分包造价的3%, 而我们知道, 增值税下的税额大小是不包含税收入和进项税额的, 且如果建筑工程的进项税率大于8%, 它的工程造价成本就会明显降低。而事实上在“营改增”改革制度出台后, 更好地把握进项税额率大于8%成为一大焦点和难点, 所以我们更需要加强对建筑成本的控制, 减少相互之间的差异, 从而提高工程造价的实际作用。

5 结束语

众所周知, 建筑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 但同时其竞争也十分巨大, 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薄利的行业”, 而“营改增”还可能会导致其净利润率出现大幅下降, 加重企业的税务负担, 影响工程造价的各个方面。作为建筑行业, 应该变被动为主动, 转危为机, 改变粗放落后的管理方式, 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创新, 这样才能维持和推动建筑行业的继续和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佳.浅析营改增对工程造价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方案[J].中国勘察设计, 2016, (6) :40-43.

[2]李佳凌, 谢超, 张艳.论“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住宅与房地产, 2016, (21) :123.

[3]杨琨.浅谈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铜业工程, 2016, (3) :14-16.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2

1、拿着施工合同到施工单位辖区开外经证;

2、拿着外经证、开发票说明(说明工程概况、开工时间、竣工时间、第三方审计报告时间、合同约定的开发票时间)、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到工程所在地国税局填表备案;

3、有工程所在地国税局预征税(3%),到指定银行存

4、拿着银行存款回单到国税局换预缴税凭证,5、拿着以上所有手续到工程所在地地税局缴纳印花税等地税

6、拿着上述资料到工程所在地国税销外经证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3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  园林工程企业  影响  策略

自从2012年我国开始推行“营改增”改革以来,在优化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征税,减轻企业税负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效。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由最初试点运营的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渐渐的扩大到电信业、部分的现代服务业,涉及行业越来越多。在今年的五月份,“营改增”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全面的进行推广运行,覆盖面更广。就目前来说,园林工程企业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行业之一,“营改增”政策也涉及其中。对园林工程企业发展来说,如何在税制改革的推动下,积极的面对政策的变动,促进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难题。

一、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的影响分析

(一)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设计部分的影响分析

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设计部分的影响分析对分析园林工程企业营改增后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就园林工程企业设计部分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即年销售额小于500万元的设计服务企业,营改增前的纳税税率5%,而营改增后的纳税税率为3%,且其附加税也在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其次就园林工程企业设计部分一般纳税人而言,单纯以税率角度思考营改增的税负影响,第一,营改增前的税率为5%,而营改增后的名义税率为6%,但是鉴于增值税为价外税,实际税率为5.66%[1/(1+6%)*6%],增加了0.66%;第二,在设计部分的人工费用比例很大,但是这部分很可能因为没有增值税发票而难以抵扣进项税额;第三,对于设计部分的分包业务而言,营改增前的纳税基础是总收入减去分包业务收入,而营改增后的纳税基础是总收入。总之,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设计部分而言,小规模纳税人税负减少,而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

(二)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施工部分的影响分析

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施工部分的影响分析是分析园林工程企业营改增后的应对策略的关键第二步。首先就园林工程企业施工部分的小规模纳税人而言,当下是按照3%征收营业税,2016年5月1日起开始也是实行简易征收办法,税率为3%,没有变化,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就园林工程企业施工部分的一般纳税人而言,一方面营改增前的税率为3%,而营改增后的名义税率为11%,实际税率为9.91%[1/(1+11%)*11%],单以税率而言,增加税负;另一方面营改增后的增值税需要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而这一环节很可能造成增值税发票不能充分抵扣等,增加施工部分成本。总之,以税率及成本角度看待营改增,增加了园林工程企业的税负。

(三)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综合影响分析

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的综合影响分析是基于以上两步的总结和再分析。首先以上两部分是单一以成本和税率视角剖析营改增前后的影响,但是营改增的影响远远不只是税率,例如营改增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问题,还可以完善企业的内控与财务创新。这只是营改增对园林工程企业带来的积极影响,但是也存在一些消极影响,例如流动资金紧张,税款比工程款先行支付,公司的财务核算难度增加。

二、新时期下园林工程企业积极应对“营改增”的策略

(一)工程分包,通过工料分析来选择分包方式

对园林企业来说,建设工程是企业经营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在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不同经营方式有不同的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如何合理的选择相关的税额计算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税负对企业来说是个难题。以清包工的形式提供建筑业劳务可以选择3%的简易征收方式。如果以总承包的形式提供建筑服务并部分分包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以建设工程的分包来说,企业可以有劳务分包与专业分包两种情形,对分包方而言,二者的计税依据有所差别,会对分包方的实际税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分包工程的材料费占分包工程的比率达到64.71%且取得的材料发票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对分包企业来说同样100百元的工程量如采用劳务分包方式按简易征收方式计算应缴增值税为1.05元(人工费(100-64.71)*0.03),而根据一般纳税人的征收方式计算应缴增值税为0元(100*0.11-64.71*0.17).也就是说当材料的比重大于64.71%且材料发票为17%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时采取专业分包的方式对分包方有利,相反的如果是在人工费用比重比较大且达到一定比率的情形下,采取劳务分包的方式对分包方有利。对工程分包来说,通过工料分析采取不同的方式,税率不同,计税依据的差异对企业的税负来说也就不相同。

(二)完善内控体系和供应商体系

完善内控体系和供应商体系是应对营改增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完善内控体系,园林绿化企业应该在成本、发票管理、合同管理、投资、现金流管理、采购等方面进行控制评估,强化风险识别能力,强化财务人员对会计科目的修改控制能力。其次要完善供应商体系,增值税的纳税减少主要取决于进项税额的抵扣,据相关研究表明,园林绿化企业维持利润和税负的平衡,设计部分必须达到成本与收入比重11.7%,而施工部分必须达到成本与收入比例72%,而这就需要对增值税发票进行专业处理,其中供应商是发票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完善供应商体系,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适当的选择小规模纳税人。总之,完善内控体系和供应商体系是当下应对营改增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关键一步。

(三)沟通相关的两个部门,税务和甲方

“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政策要出自税务部门,园林绿化行业的具体情况也只有行业从业人员直接反馈给税务部门才能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向税务部门反馈行业现状、说清项目特点、讲明企业难点也是必须的工作。对于过去项目的认定,沟通甲方取得一致的判断,对于新项目成本的报价,要进行模拟测算。对一些甲供、甲指材料的税负要有提前的协商。

(四)抓住公司的三个岗位

财务、采购、成本。通过培训,围绕票据、资金、合同梳理公司的流程和模式,重构财务系统,分析供应商能力和成本,知晓材料的价税剥离后对成本的影响,从而制定最经济的采购策略;明确甲方、我方、供应方之间的票据流、时间节点,防范税负不能转移风险,并保证最优的现金存量;打通岗位之间的壁垒,协同工作,形成财务统领、筹划先行、造采同步的局面。

总的来说,“营改增”税收政策的改革对园林建设企业来说,主要影响企业实际税额的计算和税负成本方面。对此,企业应该不断的进行调整,来适应税收的改革,真正的减轻企业的税负,促进园林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潘铮.园林工程企业如何积极应对“营改增”[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62-63.

[2]彭学浩.“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对策[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12:48-49.

营改增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篇4

一、营改增对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的影响

集团公司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从2012年就其财务管理系统正式上线开始, 历经两年多的建设完善, 逐步形成目前业务财务一体化平台并在全局范围内广泛应用实施, 目前OA办公平台已上线应用, 网络办公、费控报销、集中核算、账表一体化等模块已陆续启用, 其他模块也在积极筹备建设中。该系统的研发初期并未考虑营改增的因素, 系统内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模块, 相关的业务设置也未考虑营改增后的业务实质。因此, 营改增后对业务财务一体化共享平台有一定的影响。

(一) 对集中核算系统的影响。

过去采用营业税, 只有在涉及营业税计提和缴纳时才进行相关的会计核算。而如采用增值税, 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内部调拨、验工计价等各个环节都涉及增值税相关核算。对于兼营多种应税产品或劳务, 还必须按不同产品或劳务分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意价外税的问题, 将已税收入还原为未税收入。总之, 会计核算上将更加规范, 也更加复杂。基于目前施工企业财务人员从未接触过增值税的核算, 这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挑战。

(二) 对报表系统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 营业税的核算和报表的填报都比较简单, 营改增之后, 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比如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类的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等科目将剔除原来报表中包含的税金, 资产规模要有所下降;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要剔除销项税额, 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营改增之后, 报表的使用者可能更关注的是营改增对各项指标的影响有多大, 目前的报表设计不能满足这部分的需求。

(三) 对成本管理系统的影响。

营改增后, 对成本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合同管理, 包括对业主的施工承包合同, 以及对外采购以及劳务分包合同。成本中的九大费用分析来看, 成本管理有着同以往不同的特性。首先, 原来成本下的项目大部分要进行价税分离, 不同税率购进的成本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完全不同, 这也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单就成本管理而言, 其外延有所变化;其次, 对上对下验工计价发生变化, 系统内并没有考虑计价的税金变化。业主计价时, 纳税义务即产生, 同时计算销项税, 对外包劳务进行计价时, 要进行进项税的抵扣。同时, 对外购劳务的资质和纳税人资格也要进行梳理, 并在系统内统一管理。

(四) 对物资管理系统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 施工企业无需对供应商的纳税人资格进行认定, 进项税额也不做抵扣。营改增之后, 由于纳税人资格对抵扣税率的影响, 要求施工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详细梳理, 并在系统内将供应商资格进行登记, 目前系统内设置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 营改增之后, 如果供应商开具的专用发票, 在物资系统中填制单据时,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和税金要分开填写, 与财务接口的生成凭证这块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库存材料的管理及核算方式也不同以往。同时对物资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要求也相应提高, 对目前的管理模式是个严峻的挑战。

(五) 对税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铁建系统二、三级单位都未设置专门的税务部门来管理税务工作, 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税务专管员, 营业税的管理也相对简单, 工作量也不大, 财务人员兼任管理也能完全胜任。业务财务一体化综合信息共享平台里也未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模块, 对下一步的工作带来影响。但营改增后, 税务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得财务人员兼任税务管理变得不太现实, 因此设置相应的管理部门并在共享平台中增加相应的管理模块, 将利于开展税务管理工作。

二、应对措施

在营改增正式实施之前, 笔者建议集团公司对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各模块功能进行梳理, 对需要调整、删减和新增的模块做一个全面的规划, 在营改增来临之前, 保证平台使用单位与相应的政策顺利衔接, 安全过渡。

(一) 增设会计科目, 加强人员培训。

对核算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会计核算上新增增值税相关的科目, 科目的设计要符合建筑业的增值税核算的相应特点;由于增值税核算较营业税复杂, 且现场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加强财务人员培训也势在必行, 这项工作在营改增完全实施之前就应该做到位, 真的等到增值税来了的时候, 会有些措手不及。

(二) 完善报表系统, 满足管理需要。

营改增对报表系统的影响对相关财务指标的影响, 对考核指标也会产生影响, 包括产值、利润、现金、资金集中等的考核都有相应的变化。集团公司在下达相关指标时也应考虑增值税的影响。建议在模拟运行阶段, 营改增的报表也要报出, 与之前的报表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发掘营改增对企业影响的实质。报表系统在附表设计上考虑管理层在增值税后报表项目的关注重点, 作出相应的调整, 满足管理部门及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三) 优选下游企业, 成本管理升级。

营改增后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下游企业的管理, 能够提供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和提供普票的供应商对企业的应交增值税额将产生重大影响, 能够提供增值税发票的劳务供应商与不能提供发票的劳务供应商也有重要的区别, 因此, 建议在系统中增加对下游企业的管理力度, 增设对供应商评价等功能, 重新梳理系统中的供应商, 将劳务供应商和物资供应商统一添加到供应商中, 在供应商中做二级区分。将系统中的合同管理内容添加到成本管理模块下, 同时计价管理也纳入到成本管理模块之下, 做好与财务管理模块的数据衔接和过渡工作。

(四) 加强税务管理, 设置税务模块。

营改增之后, 税务管理工作将异常复杂, 加上建筑企业对增值税不是很熟悉, 增值税的各项处罚力度也重, 加强税务管理是营改增之后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在管理方面增设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或人员外, 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共享平台的模块设置也应有相应的调整, 建议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模块, 能够实现各施工现场预缴的增值税和销项税额的票据传递, 同时能满足机关进项抵扣的票据传递登记工作, 完善机关汇总缴纳增值税提供专门的管理模块。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5

http:///

“营改增”对工程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

文/用友建筑管理研究中心 王艳龙

中税网6月份推出房地产营改增直播课程,主讲:隋文辉老师

增值税将在“十二五”期间向全国全行业推广,建筑业将在近几年内告别营业税,开始缴纳增值税,这一政策必将对施工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必要性

我国自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增值税和营业税做为两个重要的流转税税种,平行运行。这种税制安排,适应了当时的经济环境,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保证财政税收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步细化,货物和劳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种分行业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也日益凸显其不合理性。“分税制”不可避免地会使企业为避免重复征税而倾向于“小而全”、“大而全”模式,扭曲企业在竞争中的生产和投资决策。为完善和优化我国税制结构,使我国的企业更专业、更科学的参与市场活动,进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民生、促发展,“营改增”已成必然趋势。

二、“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

(一)对施工企业的有利影响

1、企业税负可能降低

“营改增”前,施工企业的营业税税负是固定的,即按照业主批复的工程结算收入的3%缴纳营业税,无论施工项目盈亏,均需缴纳。但是在缴纳增值税情况下,因其只对工程项目增值部分征税,施工项目的盈亏数额直接影响了企业缴纳增值税的多少,对于企业的一些微利甚至是亏损项目来说,可能出现缴纳增值税税负低于缴纳营业税的税负的情况。

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财税[2011]110号文件规定,建筑业“营改增”后和交通运输业一样,适用11%税率。由于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采购的材料进项税额一般按照17%抵扣。这样施工企业进项税额税率高于销项税额税率,给企业税负减轻提供了空间。

2、减少企业重复纳税

“营改增”前,施工企业按照营业税“建筑安装业”税目缴纳3%的营业税,名义税率虽然很低,但按照营业收入全额征税,企业外购施工机械、材料、消耗的油料、维修费以及用于办公所用的水、电等增值税货物的进项税额均不能抵扣。企业既是增值税的负税人,又是营业[键入文字]

http:///

税的纳税人。实际税负并不低。“营改增”后,建筑业适用11%税率。名义税率虽然高,但其是按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来征收的。企业外购施工机械、材料、消耗的油料、维修费以及用于办公所用的水、电等增值税货物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避免了原来既缴纳营业税,增值税进项税额又不能抵扣的情况,减少了重复纳税。(房地产营改增直播课咨询4006008999)

3、有利于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平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多的呼吁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和服务公平,作为社会公平重要内容的税收公平也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税收公平不仅意味着义务均等,还体现在税收对本国纳税人、外国纳税人、本国各行业纳税人之间要公平一致。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客观要求。“营改增”前,货物征收增值税,劳务征收营业税,由于营业税纳税人不能抵扣进项税额,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纳税问题,而这种重复纳税具有传导效应,造成整��产业链条的重复纳税。“营改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统一货物和劳务税制,实现各产业课税方式统一,进而公平税负,使企业更加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

4、促进企业扩大运营规模。

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流动性大,生产周期长,机械化程度低的特点,因此导致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广,人工成本高,大多是“订单式”生产。2009年增值税转型后,企业新购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抵扣,而施工企业由于缴纳营业税,外购设备进项税额无法抵扣。“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外购设备进项税额得到抵扣,这无疑为施工行业的更新设备、扩大营运规模提供了有利条件。

[键入文字]

http:///

房地产营改增直播课咨询:4006008999网址:

(二)对施工企业的不利影响

1、业务处理难度加大

“营改增”前,施工企业的营业税一般在业主计价批复后,由业主代扣代缴或者企业自主在施工地就地缴纳。因不涉及进项扣除,企业在核算营业税时只涉及“营业税金及附加”一个会计科目,核算比较简单。“营改增”后,企业在购进材料、发出材料、业主验工计价、给劳务队验工计价等环节都涉及增值税核算。会计科目核算涉及有“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键入文字]

http:///

税额转出”等。除会计核算难度加大之外,还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范使用、管理、报税等。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错。对于已经习惯于缴纳营业税的财务人员来说,业务处理的难度加大。

2、可能造成企业税负加重

首先,理论上“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会下降,但这种理论的测算依据,是以施工企业外部市场票据管理规范,施工企业能及时获得合格的采购发票这一理想的税收环境为前提的。但由于我国建材市场参差不齐,导致企业对于进项税额的管理力度不足,加之材料“甲供”现象比较普遍,筹资贷款利息支出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地材及辅助材料供应商提供正规增值税发票困难等,可能造成施工企业“营改增”后税负不降反增。

其次,工程项目人工成本一般占到工程总成本的20%以上,越是大型的、管理规范的施工企业,人工成本所占比就越高。据我国2011年上市企业年报显示,个别上市施工企业的人工成本甚至占到了30%以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若按照十八大规划,未来一段时间内,人工成本比例将继续增大,而人工成本无法实现抵扣,直接降低了增值税减税效果,增加了企业税负。

3、税负可能“被转嫁”

“营改增”前,因为外购材料进项税额无法抵扣,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往往选择个体工商户、小规模纳税人作为材料采购、机械设备租赁对象。加之工程需要的砂石料等地材,很多都是个人经营,不能提供增值税发票。“营改增”后,若企业向这些供应商索取增值税发票,必然造成他们税负加重。有些供应商为了减轻税负,在和企业洽谈采购合同时首先提出材料含税价和不含税价两种价格,企业若需要增值税发票时,需另付税款给供应商。这样供应商的税负被转移到施工企业,进项税额抵扣成了施工企业自说自话。

4、加大了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

目前,建设方业主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问题非常严重。随着“营改增”后税款缴纳模式的改变,施工企业的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营改增”后,施工企业的工程量经业主批复计价后即形成纳税义务,确认“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即使业主拖欠工程款,也不能减少或推迟确认。同时,由于施工企业支付给材料供应商的材料款不及时,拖欠材料款现象时有发生,材料供应商没拿到钱当然不乐意开足额发票给施工企业,这就为抵扣进项税带来麻烦。如此,[键入文字]

http:///

造成施工企业工程款没有足额拿到,税款却要足额缴纳,进项税额远远小于销项税额的情形。企业资金压力进一步加大,甚至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的危险。

三、施工企业应对“营改增”的措施

1、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水平

“营改增”后,施工企业应加大会计人员培训力度,着力增强会计核算的细化与规范化,使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地核算进项、销项等税额。例如,企业在施工中取得的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能再直接列入成本费用,而要列入“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不分开核算,这部分进项税额在缴纳增值税时无法得到抵扣;同时,经业主批复计价的工程收入,必须扣除11% 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后再将差额列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等。另外会计人员在增值税相关专用发票开具认证、取得、抵扣等一系列环节上也要熟悉。

2、积极改革现有管理模式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工程子公司资质较低,竞争力不强,投标承揽主要由集团公司负责,中标后再由各工程子公司参建施工。“营改增”对于这种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营改增”前,每月末由集团公司按施工进度向参建子公司项目部进行验工计价,并由集团公司统一代扣代缴营业税等税费。但“营改增”后,集团公司与各子公司,都必须按规定独立履行纳税义务,取得的收入应在企业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集团公司从业主取得的全部收入扣除包括参建子公司已缴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后在集团公司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业主和集团公司都不能再代扣代缴税费。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工作量,施工企业应对这种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利润中心,参建子公司由独立核算变为参建子公司不独立核算,只负责参建施工,最后共享利润。[键入文字]

http:///

3、提升企业管理和内控水平

按照“营改增”对建筑业确定的税率,在施工企业管理依然粗放的情形下,负担加重是无疑的。施工企业只有改革和完善内部体制机制,进而提高企业内控水平,才能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特别是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大包”、“提点”、“挂靠”等现象,企业要坚决杜绝,如果任其发展,以后危害会更大。要加强劳务合同的评审和签订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当中,要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明确签订的主体,企业的名称要规范统一,杜绝以指挥部、项目部、分公司等不具有法人实体的单位签订合同。要规范印章管理,避免乱签合同。

4、选择合格供应商,加大进项税额抵扣金额

一个工程项目,材料成本所占的比例一般为60%左右。“营改增”前,施工企业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往往选择税率较低的企业作为材料、机械设备租赁的对象。“营改增”后,企业要转变观念,注重选取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通过价格对比、质量对比,优中选优,并取得合格的增值税发票,增加进项税额的抵扣。在分包合同、外租设备、机械采购等合同中应当明确约定由对方承担等额、合法、有效的增值税发票。同时还要约定在对方提供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后再行付款。

5、加强纳税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相比营业税,增值税有更多可以进行税务筹划的空间。施工企业应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材料的基础上,选准筹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筹划方案。例如集团公司对现有具有法人资格的工程子公司重新进行战略布局,撤销、变更或新[键入文字]

http:///

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进而减轻集团公司和工程子公司纳税的工作量,降低集团整体税负。采购零星材料时,可以选择购买一般纳税人的材料,索取专用发票并予以抵扣;也可选择购买小规模纳税人的材料,虽然不方便抵扣,但价格很便宜。还有大型固定资产租赁与采购之间选择的筹划、运输费用的筹划等。

四、结束语

电信“营改增”阵痛 篇6

在此之前,从最早传闻的2013年9月1日,到2014年的1月1日和4月1日,电信业“营改增”已从“业界预估时间”第三度推迟。

这一次,或再无悬念。

推迟

作为本届政府税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突破点,“营改增”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铁路运输、邮政服务已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全面试点。

此前,财政部在提交2014年全国“两会”审议的预算草案报告中提出,将抓紧研究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的政策,力争4月1日实施。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14年一项重要工作,便是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

但4月1日已过,靴子仍未落地,而在业界,电信业“营改增”施行的时间点,再次被设定在6月1日。

坊间有消息说,相关文件已经下发至运营商,但直到本期《财经国家周刊》发稿时,此消息仍未获得证实。

即便如此,这也已经超出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最早明确表态的最长时限。

2013年8月1日,楼继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说,“择机将铁路运输和邮电通信等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目前财政部正会同国家税务总局抓紧完善这两个行业试点方案,争取今年底或明年年初实施。”

纠缠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三大运营商围绕“营改增”后如何不增加电信企业的实际负担,和财政部进行了多轮“谈判”,这成为电信业“营改增”试点不断延后的重要原因。

根据试点方案,营改增后的增值税税率分为6%、11%、13%、17%四档。此前,三大运营商都希望适用6%的税率,但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则认为11%更加恰当。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一份报告则显示,电信业实施营改增后,增值税的价税分离,将导致运营商营业收入下降。如果不能通过提价等方式实现税负转嫁,运营商现有收入中,将有约10%转变为销项税,这将直接导致收入指标下降。

此前,业界盛传有两种方案,一种是适用11%税率,但根据现有税负,实施一定比例的退税。但即使如此,仍将对三大运营商的业绩产生影响。知情人士透露,在2013年,工信部曾力推网间结算调整,其原因之一,可能也在于希望通过结算杠杆调节运营商利润,以对冲以上业绩影响。

另一种则是对电信业实行两档税率,基础电信业务适用11%增值税税率,增值电信业务适用6%增值税税率,以缓解营改增带来的税负和利润压力。

但是,这种方式需要直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当前电信业务营销模式不断推陈出新的格局下,对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电信业务的营业额划分将成为一个让人头疼的技术难题。

目前,电信业“营改增”最终将采用何种方案,仍未有定數。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已经有了结果,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具体方案,“会在这几个星期内出台”。

促使谈判不沦为拉锯战的原因,则是中央政府在“营改增”推进速度上的整体诉求。“如果电信业‘营改增’试点继续拖下去,会导致其他行业‘营改增’转变的进程也往后拖,财政部的原定计划就会受到更多影响。”知情者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阵痛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三大运营商的财务部门和市场部门,已经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做了诸多预案,基于对“营改增”转变对其销售和采购进行调整。

不过,整个行业对这一政策的影响,普遍认为阵痛难免。

此前有分析机构测算认为,如果增值税适用11%税率,三大运营商收入指标下降将达9.8%。

毕马威税务合伙人彭晓峰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电信业‘营改增’的具体细则没有出来之前,会给运营商带来多少影响,还不能明确判断,但它首先影响的问题就是固定资产的采购。”

根据彭晓峰介绍,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完全不同的税种。营业税是根据销售额征收,而增值税还涉及采购部分。“固定资产的采购并非日常性的,尤其是对于基础运营商,大量的固定资产采购,可能是两三年才有一次。”彭晓峰分析说,这就导致过渡期的问题更多。

他认为,财政部和税务部门可能会和运营商协商,通过测算,看看是否有更为合适的税率确定,来稍微缓解运营商在短期内的负担增加。

但这仍然无法缓解运营商的担忧。目前传出的消息说,电信业“营改增”,将导致运营商税率从当前3%的营业税,调整为电信基础业务的11%和电信增值业务的6%。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切仍然是“预测”,而非最终结论。

按照这个可能,前文提及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报告曾有预估,对照2013年三大运营商的实际经营情况,中国移动税前利润变动幅度不大,联通甚至将因此而出现利好空间,中国电信则将受到明显影响,下滑幅度有可能降低5%?12%。

不过,三大运营商在私下场合却均表示,“营改增”将会明显导致2014年度业绩收窄。其中,中国电信认为这将导致其2014年度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25%,中国移动也表示至少会导致7%的净利下滑。

专业人士大多不愿点评这些观点,但他们认为,从长期看,“营改增”的目标仍然是促使整个社会的税率体制更为规范化,并且“至少不会明显增加企业的负担”。

“我并不能做太多揣测,只是从税务专业的角度看,退税手段的可能性仍不能排除。”彭晓峰说,运营商现在已经作了很多预判性的预案和准备,但最终还是只能等待政策出来,再确定预案的可执行性,以及判断是否需要再度调整。

回归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电信经济学家杨培芳认为,单纯地考虑“营改增”对运营商的“利空”程度,可能存在对运营商乃至电信业的“社会职能”定位的偏差。

“基础电信运营商首先应当是社会基础服务者,而不只是市场化的企业。”杨培芳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杨培芳在担任原信息产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期间,就曾经批评过基础电信运营商陷入“泛市场主义”境地。

“从整体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层面,‘营改增’这样的一揽子方案,应该得到拥护。但另一个方面,不能放弃对整个电信业社会基础设施的认识高度。”杨培芳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认知问题。”

他认为,围绕电信业“营改增”试点,应该同步进行的,仍然是决策层对电信业的态度。“‘营改增’这个具体问题上,对运营商利润产生的影响,多点少点,其实并非核心。核心仍然是,如何在每一个政策出台时,对周边政策的调整和完善。电信行业作为基础性行业,是否应该有一个相应的税收优惠,也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杨培芳认为,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应当回归到“公共企业”的范畴内,而当前运营商更多体现出来的市场主体性质,导致因国资委考核而过度追求利润,并非好的结果。

杨培芳的这一担忧,反映出舆论过度关注“营改增”导致运营商利润短期内会受到明显影响,而忽略了运营商作为基础设施提供者的主体性质。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7

1“营改增”的内容介绍

“营改增”指的是国家为了降低行业的企业税收负担而使用的一种降税方式[1], 简单的说就是减税。“营改增”是“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简称, 即以前的高营业税收改为合理简单的增值税收方式。国家为了杜绝行业过去的重度税收情况, 提出了“营改增”方案, 这种方式有效避免了行业重复交税的情况, 减轻了各行业的税收压力。不仅控制了企业营运的成本, 还方便了行业的缴税途径。“营改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 它也是我国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营改增”也被国家广为推行。

推行“营改增”, 主要因为它有以下好处。

(1) 可以给行业减轻税务负担;过去, 各行各业的高营业税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企业面临的竞争较大。在发展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而“营改增”的政策则可以减少行业的重大税收顾虑, 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2) 能够有效弥补营业税收的漏洞;尤其是在重复征税方面, 这对很多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较大的打击。“营改增”则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憾, 取消行业的顾虑和打击。

(3) 可以有效避免反复缴税;随着行业资金的流转, 很多情况下征税也避免不了重复, 导致行业成本加大, 发展困难。自从“营改增”推行之后, 其“抵扣”措施可有效通过“营改增”来进行税务抵扣, 不仅压缩了行业成本, 大大减低了行业的税收负担, 还可以把开支压缩到最低。

2“营改增”对工程造价及计价体系的影响

2.1“营改增”对工程造价体系的影响

在建筑行业方面, “营改增”的全面推行对于行业的工程造价体系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因此, 想要行业更好的发展, 需要对造价体系进行一系列的修改。虽说“营改增”进行了全面推行, 但是建筑行业的税收费率依然是以综合税率的形式收取。简单来说, 就是造价的3.41%[2], 而不是3%的营业税率。因此, 建筑行业如果需要实现“营改增”, 相关的计税方式、依据以及对象都需要发生变化。在“营改增”之后, 工程的造价模式发生变化后, 为了工程造价体系与工程体系相匹配, 税收制度也应该出行新的增值税税率。否则, 建筑行业的中标价将会失去法律依据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实施。

在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制度后, 建筑企业的税率从原来的3%调制11%, 在理论研究方面来看, 建筑企业降低的综合税负可以由进项税额来抵扣,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进项税额抵扣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其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的性质决定的, 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费支出就占了整个工程资金支出的三分一, 并且劳动工费的支出取得增值税发票的难度非常高。

2.2“营改增”对工程计价体系的影响

2.2.1“营改增”会改变行业的计税税率

我国实施“营改增”方案之后, 又制定一套完整的《营业税改增值税方案》。此套方案明确标出了税改后的税率计算方式, 改变了传统行业的收税税率方式。在建筑行业的工程造价体系上, 之前需要缴税的环节可以抵消其他环节。也就是说, 它们之间的收税税率在各个项目上都是可以进行相互抵消的, 实际上大大降低了需要缴纳的税收费用。实施“营改增”之前, 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是要计入施工成本费用的。但是在“营改增”制度实施之后, 工程项目必须在各个费用支出的环节都要获取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保证税负情况保持在一个平衡状态。各项收入和成本的计算都要设置独立的税金核算机制, 过去使用的工程计价税金计算方法与营业税税制保持一致, 即:

实行“营改增”政策后, 所要缴纳的税金为: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需要注意的是, 这时的销项税额不再是税前造价*税率。

实施“营改增”政策后, 工程计价税金计算方法与增值税税制保持一致性, 各个环节都按照增值税进行缴纳, 这就使得材料、机械等价税分离, 也就说, 此时工程造价为不含税的价格。

2.2.2“营改增”实现价税彻底分离

“营改增”实现价税彻底分离是对建筑行业工程计价体系的最大影响。建筑行业在造价环节上除开营业税和报价税费后, 原材料的价格将会接近实际的“裸价”。在深入了解市场价格后可以重新将价格进行调整, 提升经济效益。之前的情况是, 在完成一个建筑工程后需要对营业税再次进行缴费, 而通过“营改增”, 建筑行业工程将不需要在完成项目之后进行再一次缴费, 真正实现税价分离, 节约工程造价成本并且能有效控制, 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2.2.3“营改增”可以实现综合记取税负

“营改增”推行之后的影响不仅有计税税率的改变和实现价税分离, 还有实现综合记取税负的作用。这就表明, 建筑行业的造价工程项目可以维持基本的报价体系, 以此为基准将不再对工程项目进行大规模的修改和调整。也就是说, 工程项目在收取税率方面将不再占用造价总金额应用税的3%了, 而是整个工程的综合税负。综合税负是经过专业造价人员的严谨审核, 真实性和准确性较高。所以, 综合记取税负是当前造价工程体系中最简便的方式。

3 调整“营改增”的计价模式策略及计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3.1 调整工程计价体系模式的策略

理论上, 增值税应该是由消费者承担的, 因为它指的是一种价外税。在国外, 增值税实施的报价形式基本属于价税分离, 通过内部测算方式使用价税分离的形式对原消费者进行修改, 以便更好的满足税收的实际需要。因此, 在调整工程计价模式上可采用以下策略: (1) 实现价税分离;价税分离后即以现有的报价进行组价后经过测算再对各种材料进行价格分析, 可以说是做到真正的裸价了。增值税专票在抵用之后, 需对费用进行重新定价, 因为在税外之后价格没有上行。这种方式将导致建筑行业的招标情况更加复杂化, 无论是在工程的建筑上, 还是在工程使用的原材料中。项目成本都无法将增值税额进行估算和确定, 因此, 需要展开不同的测算工作, 更好的控制价格因素。 (2) 实现综合税负收取;在改变税收收取方式后理论上只是对当前的工程造价体系进行了简单的修订, 但麻烦的是需要确定综合税负收取。在实现“营改增”后, 可以通过划价方式对市场进行管理。 (3) 可以依据税法调整税率;在项目实施中, 由于施工单位属于弱势单位, 基本上不可能获得确定的造价总额。若不改变方式, 计价体系在金额上将与实际情况中有较大的差异。因此, 可以提供相关税法依据调整税收税率而不改变分项计价的模式。

3.2 实现“营改增”计价体系的相关措施

实现“营改增”计价体系的相关措施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执行: (1) 分包劳务, 减少税负;项目成本中, 分包成本将会占到将近一半的成本, 其余基本是人工费用。除了进行增值税的抵扣, 没有其他办法获取进项增值税票。在“营改增”后, 劳务分包将增加税负, 增加的这部分则会转移到承包单位总部去。 (2) 完善“营改增”的过渡政策;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时间持续较久, 相关项目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因此, 可以将没有完成的项目使用现有政策定期定额收取税费来保障建筑行业的过渡期。 (3) 对税收制度进行统一改革;建筑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特殊性质, 因为它并不只存在于某一个固定的城市。随着营改增”制度的实施, 工程的计价体系实现了优化调整, 有效降低了税负压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影响意义重大。建筑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实施“营改增”制度将会影响到各个方面, 给其他工程体系带来影响。为了更好的推行“营改增”, 可以采取一定措施来推动其发展。从而保障建筑行业的发展平稳, 进而更好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新.“营改增”对工程造价及计价体系的影响[J].四川水泥, 2016, (5) .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各行业企业迎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强烈。工程造价作为建筑行业的咨询机构, 它在建筑行业中的发挥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在“营改增”这个大的环境背景之下, 工程造价机构要想在社会上谋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就必须要药提高工程造价的审计质量。

1 对建筑工程行业造成的整体影响

1.1 根源分析

一般来说增值税特指的是价外税, 也就是说成本价格和所增加的税要分开单独进行核算。增值税应该缴纳的税额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值。增值税的发票如果是甲方开的, 就要把钱打给甲方;另外如果发票是开给了乙方, 就要问乙方收钱并且要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

1.2 给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营改增”的各项政策实施之后, 增值税计征复杂, 可以帮助和督促建筑行业的各个企业对税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务方面的风险, 此外, “营改增”的实施给建筑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都带来了积极地影响。

1.3 对于建筑行业的影响

“营改增”各项政策实施之后, 对于一些拥有众多子公司的大型企业来讲, 由于管理层众多, 各个业务的管理环节难度增大, 导致税务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增大了。此外, “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的企业的投标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营改增”各项政策实施以来,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和预算》部分内容进行了重新的修订, 导致建筑企业的招标预算编制、设计施工图预算编制和公开招标书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建筑行业的企业投标工作带来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加大了企业投标工作的难度。

1.4 对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

“营改增”使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 为工程造价审计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复杂, 核算的主体、原则、难度和科目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必须对“营改增”背景下的工程造价审计策略进行深入地研究, 这样才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2 策略研究

2.1 工程造价审计的重点

工程造价的审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该行业的利润。工程造价的审计主要包括对工程量、费用和单价的审计等。在进行工程造价的审计过程中, 必须要以工程的施工图作为参考的基础, 将相应的工程签订时候的合同的一系列的协议、招标书、投标书、相关的会议记录、详细的地质勘查资料、材料的设备价格等等按照规定进行严格的审计。

2.2 工程造价的审计策略

(1) 在进行工程造价的审计的时候必须要坚持三个原则, (1) 保证质量第一。要不断的在经验中积累总结经验, 熟练地掌握不同建筑类型的投资决算数据。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成本, 而且对工程造价机构的信用也有很大的帮助; (2) 坚持以人为本。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必须要加强对员工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培训, 使员工能够专业地高效地完成相应的审计工作; (3) 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准备工作, 必须要将审计前的对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的监督工作准备到位。

(2) 在接受审计业务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客户具体的需求, 看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 还要确保客户提供的工程合同、投标书、招标书等相关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要将审计的每一项工作的责任和要求都严格地落实到个人身上, 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对应的责任人, 同时要保证上下级的交接工作的及时有效性。在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 每一项业务都要有严格的审核程序。由于在审核过程中的审核项目比较繁多, 一些审计工作也比较复杂, 项目的负责人不可能事无巨细的一直跟进。这就需要有严格的审核工序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让员工严谨的对待每一项审计工作, 每个人都能保证自己的审计过程的正确性,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审计质量。

(3) 做好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营改增”使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 为工程造价审计策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使得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的复杂, 核算的主体、原则、难度和科目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必须做好工程造价审计工作的监督工作。要从施工开始就对每一项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要对项目的资金使用和流动情况, 合同的签订和变更情况、工程的变更及索赔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 同时还要对施工的图纸和材料的质量审定, 规范性的审查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 合理的审核结算。对于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给相关的领导干部汇报情况, 这样才可以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 造价工程师可以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

3 结束语

“营改增”的实施给建筑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营改增”的各项政策的实施, 可以帮助和督促建筑行业的各个企业对税务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务方面的风险, “营改增”的实施给工程造价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营改增的背景之下, 与时俱进是工程造价审计策略研究的重中之重。工程造价的审计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相关人员要不断地对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适当地调整来应对经济形势和建筑行业市场的变化。要定期的对工程造价审计员工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工作, 要求他们具有专业的精湛的技术, 同时还要求他们有足够的职业道德素养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要做好审计工作工程中的监督工作, 保证审计过程的每一项工作都能严格地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要求来完成。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做好工程造价审计工作, 才可以保证工程造价审计的质量。

摘要:2016年, 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财税[2016]36号) 及四个附件, 营改增各项政策一次性出净。营改增实施后将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企业的战略规划、组织架构、经营模式、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税务统筹和财务处理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章主要针对营改增背景之下工程造价审计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营改增,工程造价,审计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宝强.我国营改增背景下工程造价审计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9

一、营改增相关研究

“营改增”是政府对公民缴纳的税种进行了调整,即公民以前缴纳的营业税项目如今变成了增值税。营业税是指在中国境内进行的营业活动征收税金。营业活动则包括了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这三项。而增值税是指对出售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在各个试点实行已久,也已重点在服务业以及交通运输业领域展开。

营业税就是企业在本国境内开展各类经营活动的后需要缴纳的税务,其业务活动涉及到了应税劳务、销售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的转让等。和增值税主要是指企业销售出产品或者服务后缴纳的增值税中的一个小部分。我国把改变营业税征收改成增值税征收的方式已经试行了很长时间,尤其是在服务业中的试行最为广泛。

二、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理论分析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呈现出显著差异,越来越倾向于高变速、小批量。与大型纺织企业而言,中小纺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具有一定灵活性,且能顺应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调整,但由于投资力度相对较大,导致中小企业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为促进中小纺织企业的发展,必须加强合作,以此来实现企业共赢。

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通常是建立于网络技术基础上,在网络环境下,大型企业应提供数据,构建一个有效的商业生态系统,并让中小企业参与其中,以此来加强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联系。经笔者分析,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具有以下特点:(1)是具有高度整合性的服务行业与制造行业;(2)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是构建与网络技术之上,企业获得均在数据分析之下开展;(3)网络技术能为中小企业构建有效实施方案,弥补中小企业不良现状。

经研究,传统纺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呈现出“大而全”或“小而全”等特点,自“营改增”政策推行后,企业抵扣链条被打通,纺织企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不同,其具有管理复杂、工序众多、产品多样等特点,这也为其经营管理增添了不少困难。为了促进自身发展,纺织企业对业务进行精简,并将核心业务外包。2016年,我国发布了《新常态下商业生态圈治理调查报告》,多数企业认为,目前纺织企业所面临最大的风险是基于双方合作行为导致的声誉受损。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覆盖率逐渐广泛,不仅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同时也成为了挖掘消费者需求的有力工具,在网络环境下,许多企业尽管加入了产业链,但由于信息传递不畅,导致更多风险产生,这对于纺织企业而言具有严重影响。

三、基于“营改增”下促进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建设的有效对策

综上,笔者对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理论进行了分析,基于“营改增”下,纺织产业应拿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构建新商业生态圈,笔者将提出以下策略,为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中枢进行识别

新商业生态系统通常是由许多节点连接而成,在整个生态系统中,一些节点会比另一些节点的影响更大。在众多节点中,影响最大的便能成为一个中枢。共享价值作为纺织企业企业新商业生态圈的重要理念,通常由价值创造及价值分配两个层面组成,其中价值创造又包括价值发现及价值实现。纺织企业新商业生态系统是由数据分析中枢及生产组织中枢构成,对于纺织企业生态圈而言,消费者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据此数据中枢必须大力挖掘消费者需求,充分遵循纺织企业小批量、高变速、短周期等要求。总之,加强对中枢的识别,是促进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有效构建的关键措施。

(二)遵循数据中枢要点

经研究,数据中枢主要任务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及数据输出三部分。为促进纺织企业生态圈的构建,企业必须利用数据中心建立一个在线网络服务平台,并通过RFID技术、三维扫描技术来打造一个电子试衣间,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另外,纺织企业还应对交易网络加以改造,充分掌握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数据。企业通过动态文档系统的建立,来对服务平台中各种流动的信息加以分析,从而获得消费者需求,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遵循生产组织中枢要点

除此以外,纺织企业应遵循生产组织中枢要点,从而确保纺织企业高经济附加值产品,纺织企业生态圈生产组织中枢是以数据支持为依据,据此,生态圈必须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为订单组织产业链。组织企业应加强对生产组织中枢的研究力度,将产业链上原本分隔开的市场销售、生产制造和原料供应等环节实现创新要素集成,以需求引导创新。另外,商业生态圈还应与物联网互相结合,确保服务流、时间流及物质流之间的一致性。基于“营改增”基础下,纺织企业应充分打破信息闭塞的不良现状,加强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对生产组织中枢风险加以控制,一方面确保生产的高效,另一方面保障供应商的产品质量。

(四)充分打造智慧化纺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企业也逐渐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基于“营改增”下,组织企业应将网络技术应其中,打造智慧化纺织系统。首先将全流程技术应用到纺织生产过程当中,其次应将制造技术与服装设计技术应用其中,再者应对物联网平台予以延伸,以此实现流程数控化运行、设备和工艺参数在线监控、工艺数据库管理。利用该系统来对纺织生产过程予以监管,将不良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在智慧化纺织设计中,企业应将RFID、传感检测、Zig Bee等物联网与Web、Wi Fi、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流业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等环节,实现物流能够保证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积极引导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协作关系创新、企业管理信息化、商贸和咨询服务网络化。

总之,纺织企业必须加大建设力度,将上述策略应用其中,构建一个全面的商业生态圈,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基于“营改增”下,纺织企业如何构建新商业生态圈建设路径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各大企业都得到了有效创新,纺织企业作为制造企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促进纺织企业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生态圈,从而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为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雨.“营改增”后纺织产业新商业生态圈建设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242-243.

[2]贾康,梁季.营改增的全方位效能[J].中国经济报告,2016,06:15-19.

[3]史娇艳.中建政研:打造行业生态圈,做建筑企业的智囊团[J].建筑,2015,12:102-103.

[4]陈立,陈萌,李涛.“营改增”与行业税负变动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4,12:48-54.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10

关键词:营业税,增值税,工程造价,计价体系

0 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国家在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方面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 力求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建筑行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计税方式和税率方面都有很大改变, 所以建筑工程造价体系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改进, 适应新政策的同时, 为建筑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保证其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营改增”的内容论述

“营改增”是国家为了降低行业的缴税负担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税收方式, 将以往各行各业需要缴纳的高额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减少了重复缴税的现象, 同时也可以降低行业和企业的压力。在“营改增”的背景下, 企业承担的赋税降低, 可以使运营成本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空间, 这对于促进行业发展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完善都有中套的推动意义。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行业和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尤其是在试点成功以后, “营改增”的范围逐渐扩大到更多领域, 从本质上来说降低了行业承担的赋税压力。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 行业竞争形势日渐激烈, 其中运营成本的增加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 在没有实施“营改增”以前, 企业需要反复缴纳营业税, 这种重复行缴税是造成企业成本过高的主要原因, 因此也使得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约束。“营改增”政策对以往的营业税缴纳科目进行了调整,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抵扣措施, 可以将企业原本用来重复纳税的资金投入到其他运营活动中, 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活动提供更多流动资金,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2“营改增”对工程造价及计价体系的影响

2.1 改变了计税模式

在以往的计税制度下, 建筑工程造价的计税模式以综合税率法的计算为主, 通过对营业税中主营业务的计算和征税按照一定的税率计算。以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为例, 建筑行业在现阶段的税费取费方式上主要以综合税率记取为主, 该税率占比总造价的3%-3.4%, 一般以3.41%为标准值。在这种计税模式下,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缴纳的税款可以达到工程造价总额的3.41%, 但是其中并不包含增值税, 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值税需要进行额外计算, 这对于建筑企业来说, 相当于重复计税。在“营改增”的政策制度下, 工程项目的税费计算模式中就可以利用增值税可抵扣进项额, 这样便使得工程项目的造价出现了大约3%左右的浮动, 这时就可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获得相应的工程造价结果。由此可以看出, 不同的计税模式对工程造价的总额产生影响。

2.2 价税分离制度的实施

“营改增”政策中具有更多的“可抵消”内容,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降低了很大的税款比例, 因为这部分抵消内容将很多需要交纳营业税的项目都改变为增值税, 而增值税中的层层抵消可以消去很多重复的内容, 将工程项目中的每个环节都详细拆分和细化, 这就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在信息采集与处理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用来进行价款和税款的分别计算, 对于工程造价来说增加了工作量, 但是却可以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也促进了工程造价体系的完善。

2.3 计税税率的改变

为了保证“营改增”的有效实施, 国家制定了《营业税改增值税方案》等相关的政策文件, 并且在文件中明确了相应的计税税率, 将建筑工程项目需要交纳项目造价总额的3%的营业税比例改为11%的增值税, 而在工程项目中很多需要交纳增值税的项目都可以相互抵消, 这使得增值税的交纳比例大大降低。近年来, 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 工程项目涉及到的造价金额也越来越大, “营改增”体制下的营业税比例又一次进行调整,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似乎并没有得到建筑行业的完全认可, 因此新的营业税计税税率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过程中, 但是“营改增”的不断推进也证明了计税税率的改变已经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3“营改增”背景下工程造价及计价体系的调整策略

3.1 工程造价计价模式调整

3.1.1 完全的价税分离

价税分离是“营改增”政策对工程造价产生的最大的影响, 这种计价模式将工程造价中的税费按照3.41扣除之后, 再按照原材料报价中已经包含的税费按照比例的扣除, 对各种材料的价格进行细分和逐一计算, 这种测算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建筑企业工程造价计价与管理工作的强度, 同时通过对市场价格的深入了解确定材料准确的报价, 这种计价模式显然更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对建筑企业来说, 完成工程项目后不需要再缴纳营业税, 这是真正实现了价税分离, 控制了工程造价成本。

增值税含税价=不含税价+税款

其中:一般纳税人:不含税价=含税价/1.17 (或1.13) , 税款=不含税价*17% (或13%) 。小规模纳税人:不含税价=含税价/1.03, 税款=不含税价*3%

3.1.2 计取综合税负

综合税负的计算需要在现有工程造价体系结构基础上对建筑行业的平均税负进行测算, 获得的测算结果可以作为工程造价体系调整的依据, 获得综合税负的结果。“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的计价方式, 综合税负的进取方式需要工程造价管理人员进行大量数据信息的处理之后, 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 才能保证综合税负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目前建筑工程行业采用综合税负的计价方式, 简化了工程造价的税负计算, 也提高了计算效率。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 税负率就是征收率:商业4%, 工业6%,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 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 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 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3.1.3 按照税法规定调整计税税率

根据“营改增”政策的相关要求, 将建筑行业的3%营业税改为11%的增值税, 对于分项计价模式则暂时不做更改, 这种税费调整方式显然获得了建筑企业的认可。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 有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建筑企业无法获得有利的工程造价总额, 而这对于建筑企业的效益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对计税税率进行必要的调整, 按照价税分离的模式分别计算税率, 帮助建筑企业获得定额指导的工程造价, 从而达到对成本的合理控制, 也可以获得较为合理的税费方案。

3.2 计价体系相关配套政策的调整

3.2.1 降低劳务分包税负

在工程项目劳务费用中, 分包成本所占的比例几乎可以达到总成本的一半, 其中又包含20-30%的人工费用, 除去小型器械可以抵扣的进项税以外, 其他项目都无法获得进项税票。在“营改增”制度下, 这部分劳务税负就转移到了承包单位, 使得承包单位的成本增加。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为了促进建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需要对承担工程承包劳务的企业进行必要的纳税资格规范, 实施科学的审查制度与税负管理方式, 减少税负造成工程成本增加的问题。

3.2.2 尊重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渡阶段, 而过渡阶段的成果直接关系到新老政策是否能够实现良好的对接。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项目周期长、跨度大, 所以在税制改革方面也需要尊重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对于某些无法马上转变的内容和合同中的规定条款, 适当放慢脚步, 适当修改定额取费、税款交纳比例等事项, 才能减少新政策对建筑行业带来的巨大动荡, 保证其平稳过渡。

3.2.3 发包过程的有效控制

在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过程中, 经常存在针对一些工程项目进行承包的内容, 这部分企业已经执行增值税抵扣发票11%的标准, 但是如果涉及到分项发包, 对于某些没有取得增值税资格的项目就要实行17%的扣税率, 这时承包单位就要承担更多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 这对于建设单位的效益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必然会导致工程造价体系的崩塌, 对此, 需要对工程项目的发包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对发包过程中涉及到的各项条款以及建设主体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3.2.4 统一执行“营改增”

建筑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并不是局限在某一省市, 很多建筑项目同时跨越多个省市地区, 如果不同地区的“营改增”试点进度不同或者个别地区没有开展建筑行业的“营改增”政策试点, 那么就会导致工程项目产生试点与非试点的衔接问题, 这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及其核算体系的构建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建议整个建筑行业统一执行“营改增”政策, 确保建筑行业内部的各项计价标准达到严格统一的标准。

3.2.5 部分辅料非票抵扣

建筑工程项目中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材料和设备, 而且由于地方政策不同, 所以在材料与设备的采购方面有时无法获得合法抵扣发票, 这时就需要双方根据采购单据制定合理的进项税抵扣税率。在以往的税收制度下, 营业税通常用于第三产业, 而增值税则通常适用于第二产业, “营改增”制度则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税收制度进行了很好的融合, 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以往重复纳税的问题, 这就为很多中小型企业带来了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对于建筑行业来说, 实现了服务进项税的有效抵扣, 这使得建筑企业的税负降低。

同时, 由于建筑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所以在“营改增”相关的配套政策方面也需要完善, 不仅要从建筑企业内部加强管理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 同时要建筑行业的发票管理和建筑合同管理等工作的规范性, 促进“营改增”的效益最大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税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对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建筑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 “营改增”对建筑工程造价及其计价体系带来的影响是多面的, 为了应对这一形势, 建筑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税务管理部门都需要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 坚持价税分离的制度, 使工程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建筑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守渠, 郭卫.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石油建设工程投资造价的影响[J].石油规划设计, 2015 (12) .

[2]杨琨.浅谈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铜业工程, 2016 (06) .

[3]丰晓琴.“营改增”对工程计价及相关影响分析[J].安装, 2016 (01) .

[4]葛春艳, 杨乐.“营改增”对建筑业工程造价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6 (06) .

[5]白帆.谈“营改增”对建筑业工程造价的影响[J].山西建筑, 2016 (07) .

“营改增”难收官 篇11

目前,仅剩房地产业、建筑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四个行业未纳入试点。而此前中央已经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完成“营改增”改革。也就说2015年将是“营改增”的收官之年,营改增是事关整个财税体制的重大改革,还有诸多未尽事宜需要解决。带着营改增相关疑惑,记者采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税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学诞、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

金融业:税负平稳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几乎所有人和企业都是金融服务的消费者,推进金融业增值税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世界很多发达国家金融业广泛采用增值税并把它当做主体税种,在金融危机后,增值税成为发达国家应对本国财政危机的重要政策工具。由此可见,营改增在金融业的重要性。

张学诞认为,金融业营改增可实现增值税链条中关键环节的贯通,有利于金融业及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他指出金融业营改增的好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有效改善金融企业目前的重复征税的问题。由于目前金融企业征收营业税是按照营业额来征收,造成金融企业服务购进货物所承担的进项增值税不能抵扣,从而造成金融企业既要全额负担增值税,同时又要承担营业税。一旦实行营改增,只对新增的环节增税,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减少企业负担。二是有效化解营业税的扭曲效应。营改增后,消费者购买的金融服务中不再包含营业税,即使金融企业将税负转嫁,也能够减轻最终消费者的税收负担;金融企业营改增后对下游企业而言,也是利好消息,如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相关行业。

对于金融产品,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多数国家对核心金融业务都采取免税法。之所以对金融业增值税实行免税法,是因为在欧盟增值税是消费型增值税,是对消费征税,不属于消费的不征税,而金融服务不是消费,是投资或融资,因而不应纳入征税范围;其次,由于金融核心业务是隐性业务,隐性业务在增值计算和征收管理上都有较大的难度,不宜采取征税办法,所以采取免税。对金融业征收增值税的难点在于金融业的进项税额抵扣如何确认。如果在价格后征税,银行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基金、期货期权、认股权证等金融衍生品的收益率很难确定,即使到期也难以计算实际增值额。银行还提供各种无形服务产品,没有发票、收入,甚至都难以确定是是否纳入计税范畴。

如果开始实行增值税,目前银行开展的贵金属销售业务,按照税率采用“一般计税法”纳税,但银行从个人手中收购黄金时,因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额,导致业务无法开展,只能采取黄金生产经营单位或典当行代理的模式。

张学诞表示,就目前的情况看,应该不会采取免征增值税的方法。从国家财政能力,以及金融利润水平来看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把增值税看成是生产经营税,也就是说凡是有生产、有经营活动就要征税,从而把我国金融服务纳入征税范围;一般普遍认为金融业目前是高利润行业,有理由征收税负;金融业在整个国家的税收当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是国家财政的重要基石之一。对于离岸金融业务可采取免税或零税率,与国际金融业平等竞争,以鼓励和促进离岸金融业务发展。

建筑业:抵扣链条不完整

有人说营改增后,最受伤的要数建筑业。目前建筑业主要采取内部承包的经营模式,即总公司将工程项目以承包的形式分派给分公司,总公司仍是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在这种形式下,总公司仍是名义上的纳税人,分散在各地的项目部不是独立经营的主体,也不属于分支机构。

营业税采取的是劳务发生地原则,纳税人可以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而营改增后采取的是机构所在地原则,根据营改增试点实施办法,固定业户应向其机构所在地或居住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因此应由总公司向其机构所在地申报缴纳包括所有项目公司在内的建筑业收入。由于营改增后的税收收入仍属于地方收入,项目实际发生地改为机构所在地,将会影响地方税收收入。

多数情况下,建筑总公司会提供建筑所需的大部分建筑材料。营改增后,总公司提供的建筑材料进项税额将无法抵扣。由于材料的发票是给施工方而不是建筑公司的,因此营改增后建筑公司无法抵扣这部分材料的进项税额。营业税下纳税人提供建筑业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对于砖瓦、白灰、砂石、土方等地方料以及部分小五金等零星材料,建筑施工方自行购买,多数是就地取材、当地采购。采购时所面对的供应商,一般均为小规模纳税人,甚至是个体户,建筑公司难以及时取得抵扣凭证,因此也无法抵扣相应进项税额。这在建筑施工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客观现象。

这样一来,企业的税收筹划管理将更加复杂,企业所有的采购专用发票抵扣全部汇总到总公司在当地进行抵扣。对大型建筑企业来说,由于工程项目数量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工作量巨大,一般建筑行业的施工时间长,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此营改增后对税负将有很大影响。

张学诞建议,建筑业可以采取总公司和子公司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总公司的进项税额有总机构汇总进行申报抵扣,子公司发生增值税部门在工程项目所在地进行抵扣。

房地产业:税负减压?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涉及到的上下游产业多,自身行业又具有经营复杂性。房地产行业的成本构成中,土地成本占比最大,土地成本的抵扣问题是房地产企业税负增减的核心。土地的取得方式从宏观上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取自于政府,包括“招、拍、挂”、无偿划拨等;另一种是取自于市场,包括转让、并购等。现在房地产业的营业税是5%,营改增之后,适用的税率还没有确定,如果是11%,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将上升,利润率会下降,房地产企业或转嫁税负给购房者,如果可能有足够的进项抵扣,即使税率提升到11%,对于一些房地产企业来说,不一定会造成大规模的税负增加。

nlc202309011405

建筑业主要是为房地产业提供服务,可以说建筑业是房地产业的上游,两者上下联通,相辅相成。只有两者联动改革,将上下游一起改革,才能形成完整的抵扣链。

另外,在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当中还存在一个“过渡期”的问题,很多项目可能持续时间较长,跨越了营改增的试点时间,如何处理这些跨期项目的增值税销项和进项问题,也会对建筑和房地产行业当下顺利推进营改增有影响。

对于税率,张学诞的看法是,增值税是中性税率,增值税率的兼并,货物和劳务的税率逐渐统一,这是国际税收实践的大势所趋。营改增是结构性减税,如按照原来营业税税负评议的原则,当前的改革试点新增6%和11%加上原来的13%和 17%的税率累计达到4档,将来如果把服务行业纳入试点,可能还有更多新的税率。可以说4档税率违背了中性税率的原则,会引发企业分项目寻租的危险。对于政策制定来说,税率设计要考虑不同的行业,比如说交通运输企业,可以分陆运、航运、水运、应该设置一个坚固各方的中间值。

生活服务业:降负最直接

生活服务业主要包括餐饮业、住宿业、医疗教育、家政服务业、洗染业、美发美容业、沐浴业、人像摄影业、维修服务业和再生资源回收业等服务业态。这些行业经营者分散、单店规模小、但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是其主要特点。

过去的营业税有重复征收的部分,营改增的目的是使税赋更加合理,从原理上来说,由于原本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营业税率是5%,而营改增之后,由于简易征收法规定的增值税率为3%,从减税结构上来看,营改增最大的受益人来自于小规模纳税人。

以上海为例,有64.1%的受访企业税负减轻或基本不变,24.2%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3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全部实现减负,其中48%的企业税负下降超过40%。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成为“营改增”最大受益群体。

“企业税负减轻的主要原因是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营改增后实际税率下降。一般纳税人企业税率虽有所调整,但由于营改增使本企业可抵扣进项税增加以及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使可抵扣进项税增加,实际税负也明显减轻。”胡怡建表示。

央地关系重构

作为地方政府掌握的主要的主体税种,营业税收入大致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随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地方政府掌握的唯一的主体税种便进入到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序列,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将进入共享税收入范围。

尽管目前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的收入“还给”地方政府,但在体制上,地方政府的财源仍被“挖掉”一块。失掉了这一大块税收支撑,地方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将可能被打破。

张学诞表示,在营改增之前,如2011年营业税收入占地方本机税收收入的比例为33%,营业税实际上是省级政府的主要税种,按营改增的进度安排,在2015年底完成营改增的任务,到时,地方政府将会失去主要税税收来源。尽管在实施方案中规定: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增值税后仍然归属试点地区,税款分别入库,因试点产生的财政减收,按现行财政体制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担,但这毕竟是过渡性措施,未来要么开设新税种,如开征零售税等,要么改造现有税种,使之成为省级政府主体税种,要么调整财政体制。

但开征新税种在当下可能会遇到一定阻力,短期内调整财政体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比较现实的选择恐怕只能是对现有税种进行改革后作为省级政府主体税种。从现在税种来看,各方面比较而言,消费税就是一个可选的税种,但必须是经过改良后的消费税。张学诞认为主要从三方面进行改良,即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提高税率和调整征收环节。扩大征收范围和提高税率,一方面起到对消费的一定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也能使消费税收入具有一定规模。而调整征收环节,一方面为克服在生产环节征收的缺陷,也为消费税作为省级政府主要收入来源创造了条件。

在营改增全面推行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应当如何改革,从而符合“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

1994年我国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在这期间虽然部分税种有过调整,比如所得税收入分享的调整,就整个税收分配来看,仍然维持着1994年分税制框架。随着营改增大幅度的税制调整及税收分配的变化,原来分税制中,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分成呈现出很多不适应,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税制改革的障碍,恰逢此时,是时候考虑中央与地方间分配关系进行适度的改革与调整。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健全中央与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具体来看,对于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理顺和优化收入划份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结合营改增改革,对增值税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进行合理调整。

税收体制是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税收分配的制度安排,也是税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现行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税收体系是20年前分税制时确立的单一集权体制,在划分中央和地方收入方面,存在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税收立法权保障,收入划分不稳固,收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2012年由上海试点进而向全国推进的营改增,既是消除产业重复征税,合理税法支付,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税制改革,又是倒逼现在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应构建以保持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格局总体稳定为前提,以优化整体税制结构为基础,能够稳定地保障各地方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支出需要,这样有益于加强地方性税源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建立地方税收体系。中央、省和市县三届政府收入划分的原则是,一是注重改的系统性、完整性、协同性,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合理引导地方政府行为;二是以效率、公平、征管便利和收入充足为依据,合理划分地方税种和税收。将收入周期性波动大、具有再分配作用、税源分布不均衡、税基流动性大、容易转嫁的税种划为中央税;将具有明显受益性、区域性,对宏观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影响的税种划给地方税,实行省、市县两级进行分级,彻底分级;三是尽量减少共享税,增加各层级的专享收入规模,支持地方税体系建设。

各级税制改革应给予地方政府适当收入自主权,构建地方收入体系。按照财力和事权相适应的原则,通过地方税源的界定、地方体系税种的确立和税种结构的优惠,完善地方税体系。胡怡健表示。

营改增建设工程 篇12

我国目前处于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 亟需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值税和营业税属于流转环节的两大税种, 二者之前一直呈平行征税的版块结构, 2013年8月1日, “营改增”正式推广后, 对征收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企业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基本建设单位在改革之前主要从事营业税应税劳务, 在改革之后由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交叉, 其纳税的税目和税额发生了很大变化, 有必要对基本建设单位“营改增”之后的情况进行纳税筹划分析。

二、投资决策时点选择

1. 所得税优惠

为了加大西部大开发的力度,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与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税收优惠。具体内容包括: (1) 税率优惠:对于在西部地区从事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 其主营项目符合规定的产业项目并且达到总收入70%以上可以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 税额优惠:在西部地区从事电力、交通、水利、广播电视等产业的企业可以享受从生产经营当日起前两年免征所得税, 后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因此从纳税筹划角度出发, 基建单位选择投资地点时, 应着重考虑在西部, 以及西南地区进行基建项目投资。

2. 土地相关税优惠

对于基建行业涉及到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相关的项目可以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重点产业发展, 对石油、电力、煤炭等能源用地, 民用港口, 铁路等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 给予了大量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减免税政策, 企业在对基建项目进行投资时应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 尽量选择与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以获得税收优惠。

但是在投资地点和项目的选择过程中不能将各个税种的优惠政策相互分离来进行比较, 获得了土地相关税的税收优惠, 企业可以减少营业税金及附加的金额从而减少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税金支出, 但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减少意味着减少了成本费用进而增加了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最终导致企业所得税增加。企业在进行投资地点和项目决策时应该综合讨论所有增量税金的影响, 确定使投资决策产生的增量税金之和最小的方案。增量税金是指由于本次投资而产生的新的税金。

三、基建期增值税的纳税筹划

1. 实际税负的变化

营改增之后, 主要有如下项目发生了变化:有形动产租赁、交通运输、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其中主要会对基本建设单位产生影响的是有形动产租赁、交通运输、物流辅助服务中的装卸搬运服务。营改增之前, 有形动产租赁按照租赁业———服务业5%税率征税;交通运输按照运输业3%税率征税;物流辅助服务中的装卸搬运服务按照运输业3%征税。而营改增之后, 有形动产租赁按17%征收增值税, 交通运输业按照11%征收增值税, 装卸搬运服务按照6%征收增值税。表面上看, 营改增之后基本建设单位的相关项目的税率大幅度增加使得基建单位的税负加重。但实际情况却不一定, 原因是基建单位 (一般纳税人) 在缴纳增值税销项税的同时获得了抵扣增值税进项税的权利, 这可能使得基建单位的实际税负远远小于名义上的税负。因此必须根据基建单位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以一个案例进行说明:某基建企业建筑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 发生运输收入1000万元, 成本为1800万元, 其中原材料成本800万元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建筑业营业税税率3%, 城建税7%, 教育费附加3%, 所得税率为25%, 营改增之后交通运输业税率11%, 外购货物适用税率17%。营改增之前, 营业税金及附加=2000×3%× (1+7%+3%) =66万元、利润=2000-1800-66=134万元, 企业所得税=134×25%=33.5万元, 净利润=134-33.5=100.5万元;营改增之后, 若 (1) 相关固定资产为设备类固定资产, 营业税金及附加= (1000×3%+1000×11%-800×17%) × (1+7%+3%) =4.4万元, 利润=2000-1800-4.4=195.6万元, 企业所得税=195.6*25%=48.9万元, 净利润=195.6-48.9=146.7万元。如上所述, 营改增之后, 由于可抵扣的进项税的影响使得营业税金及附加大幅降低, 使净利润增加, 基本建设单位的实际收益增加了;若2) 相关固定资产为不动产, 营业税金及附加= (1000×3%+1000×11%) × (1+7%+3%) =154万元, 利润=2000-1800-154=46万元, 企业所得税=11.5万元, 净利润=46-11.5=34.5万元, 实际收益减少了。

2. 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 以及折旧的影响

自2009年1月1日起, 设备类固定资产相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作为增值税税额的抵免项目。在营改增之前, 基本建设单位是以营业税为主的单位, 大量购置的设备是非增值税应税项目, 因此设备的增值税不能得到抵免, 而营改增之后基本建设单位购置设备类固定资产从事增值税应税项目的工作时, 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以进行抵免, 从而减轻了在流转税环节基本建设单位的流转税负担。税法中明确规定对于基建单位的固定资产, 分为设备类固定资产和不动产。根据税法规定, 设备类固定资产的最短折旧年限为10, 处于特殊情况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适当减少, 但是减少之后的最短年限不得低于原最低折旧年限的60%。特殊情况就是指设备类固定资产常年处于高腐蚀或者强震动状态。并且对于使用强度较高的固定资产, 经税务机关批准之后, 可以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折旧。基本建设单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确定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 在前期增加折旧加大成本费用, 从而达到前期少纳税后期多纳税的效果。因为纳税是要付出实实在在的现金, 基本建设单位采用较短年限折旧和加速折旧方法可以减少前期现金流出, 相当于从政府获得了一笔无息的借款。

3. 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

营改增中对于应税服务达到一般纳税人的标准作出了明确表述, 即连续12个月内应税服务额/ (1+3%) 达到500万元的企业, 应该确认为一般纳税人。但是对于连续12个月内的应税服务额未达到标准的企业, 如果有能力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并能够独立进行会计核算, 也可以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好处在于采用征收率3%而不是增值税税率征税, 其税率远远低于增值税税率。但是一方面小规模纳税人日常活动中只能开具普通票据或者由税务机关按照3%的税率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无法获得进项税抵扣的资格因此小规模纳税人无形中会导致营业成本升高;另一方面因为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失去那些希望得到进项税抵扣的购买单位, 即使能够由税务机关代开发票, 购买方获得的进项税额也仅仅为计税营业额的3%与一般纳税人17%、11%、6%的税率相差较大, 因此小规模纳税人在拓宽市场方面也会比一般纳税人有较多的限制。基本建设单位应该尽量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带来的税收收益是短期的, 而一般纳税人可以拥有完善的抵扣链, 有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

4. 可抵免所得税的设备选择

基本建设单位在从事基建工作时应该考虑选择能够进行所得税抵免的设备。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明确规定, 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 可以按照投资额10%抵免当年的所得税额, 若当年的所得税额不足抵免的还可以结转以后5个会计年度抵免。

四、决算期

1. 固定资产结转

基本建设单位将相关项目建设完工后应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在建的项目作为在建工程予以确认, 当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即使当时还未进行完工结算, 仍然应该将其作为固定资产予以确认, 按照估计的金额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并计提折旧, 日后完工结算金额与估计金额不同的, 调整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是不再调整折旧。税法上这一步的处理和会计相同。同时, 税法上规定, 对于通过支付土地出让金或购买方式取得了土地并在土地上建造固定资产的, 无论会计上如何确认相关的土地支付金额, 税法上都应将支付的与土地相关的金额包括契税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一并进行核算。对于建成后转让固定资产的, 购买方应该按照完工结算的合同金额计算相关增值税进项税额, 而不是按照估计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

2. 利用合同对收款时间进行调整

税法规定, 增值税的纳税时间为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基本建设单位可以通过在支付合同中约定分期付款方式支付账款, 从而实现分期缴纳增值税延迟现金的支付获得现金的时间价值, 相当于免费获取了无息利息。基本建设单位从事的增值税应税劳务以外的建设工程仍然要按照营业税的建筑业征收营业税。一般情况下,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提供应税劳务并收讫货款或收到凭据的当天。但是对于预收款方式从事建筑业务, 营业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因此, 基本建设单位要想减少当期支付过多流转税, 对于收款合同并不是越早收到现金越好。基建单位应该权衡预收账款避免的信用风险和当期支付税金失去的货币时间价值, 综合二者利弊之后确定合同的收款时间。比如, A建造公司签订了一份建造合同总金额1000万元, 分为两年年末等额支付, 实际利率为10%。营业税的支付金额为每年500×3%=15万元, 考虑时间价值之后总共缴纳营业税=15/1.1+15/1.12=26.03万元;若在合同签订当日预付所有合同金额, 则总共缴纳营业税=1000×3%=30万元。

五、结论

新的税收制度颁布后给基建单位的纳税筹划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应合理利用现有税收制度, 从投资时点、基建期以及决算期等不同阶段入手进行纳税筹划实现税负最低的目标增加企业价值, 为经济改革和产业调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分析[J].财贸研究, 2013, (01) .

[2]张勇.对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外资, 2012, (18) .

上一篇:零件的工艺分析下一篇:项目式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