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孩子读书(精选8篇)
引导孩子读书 篇1
【问题归类】本案例属于处理孩子早恋的问题
【过程回放】我的孩子很聪明, 但是进入九年级不久, 放学回到家里他总是喜欢泡电视看言情剧, 做事神神秘秘的, 时常发呆, 学习直线下降。我一直在思忖:他最近的表现这样反常, 是不是早恋了?有一次, 我在他的枕头底下发现一张一个女孩的照片, 这印证了我的判断。我私下里找到儿子的班主任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也发现儿子有早恋迹象。为了保护儿子的自尊、维护他的威信, 我和老师约定要悄然实施一个计划。
第一, 现身说法, 积极引导
周末, 我找了个借口和儿子聊自己的中学时代, 翻开了我的相册, 有意识地让儿子发现我和一个女孩的照片, 我向儿子介绍道:“她是我中学最好的朋友。”
儿子嘿嘿怪笑:“老爸, 你的初恋?”
我不置可否:“她待人热情, 性格开朗, 我很欣赏。每次看到她, 我总感觉和见到别人不一样, 心怦怦直跳, 连呼吸也急促起来, 低头不想看她, 但又忍不住不看……其实, 我喜欢她, 但那时我只是不想承认, 不愿承认。不过, 在那个年龄, 对异性有好感是很正常的。”
“有好感很正常, 但这个度很难把握, 会有好多危害, 弊大于利的。”儿子说。
(儿子对早恋的危害分析得很全面, 道理他知道, 既然说穿了, 他也不隐瞒, 直言不讳)
第二, 注重疏导, 阳光理疗
首先转移注意力, 切断交往。我和班主任共同想办法, 减少儿子与那位女同学接触的机会。为了做到滴水不漏, 儿子参加全国理化竞赛, 我委托老师调配了他的座位, 让他坐前排, 说是为了便于课堂上适时辅导, 与那位女同学拉开了距离, 回家后, 我准时陪他做作业, 他的心思专注于学习了, 兴趣浓厚。做完一道难题, 他长舒一口气, 有时会手舞足蹈, 大喊一声:“我做出来了, 原来我也是天才!”他信心百倍地说:“我一定要在竞赛中获奖!”我心里渐渐轻松了。
其次, 合理安排, 陶冶情操。每天饭后或儿子作业做完后, 我领儿子到广场、公园散步, 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旷神怡, 浑身舒坦。我和儿子谈生活、谈交友、谈人生、谈理想, 其乐融融, 交流轻松自得, 在这样的环境中, 好像一切都无法隐藏, 深入而融洽。我感到一切向预设的方向发展, 暗暗松了一口气。
第三, 严格要求, 坚持不懈
要从思想上拯救一个人, 除了心理引导, 转移注意力之外, 坚持不懈、善始善终更重要。三个月, 我与班主任老师一起, 每天如此:严格要求, 坚持不懈。儿子已淡忘了那件事, 和那位女同学的关系也冷了下来。竞赛中, 儿子正常发挥, 物理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化学竞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他油腔滑调地开玩笑:“没办法, 看来我天生就是科学家的料。”
引导儿子从早恋中摆脱出来的事件取得了圆满成功。我通过轻松的交流和不动声色地引导, 调动一切资源转移注意力并加大监管, 坚持不懈, 最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案例反思】
第一, 摸清底细, 心中有数
中学生早恋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长期共同协作互生爱慕, 双双坠入爱河;有的是表面看似亲密, 往来密切, 状似恋爱, 其实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有的是一头热, 属单相思;有的则是表面往来甚少, 关系一般, 其实已恋爱多时;还有的甚至缺乏自控, 已出现越轨行为, 但无人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多观察, 掌握准确的信息, 摸清底细, 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 制订方案, 积极引导
首先, 应充当倾听者, 乐意听孩子诉说, 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他们最真实的想法, 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 引导得好, 他们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 他们就会守口如瓶。
其次, 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孩子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 除了害怕外, 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 一旦发现存在这种情况时, 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 适当地替他们保守隐私, 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 而且更易于工作的开展。
再次, 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孩子加以引导, 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切断交往途径等方法应合理适度运用。
第三, 坚持不懈, 长期注意
学生早恋现象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 所以, 我们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毫不放松, 坚持不懈。实验证明, 一种行为, 只要坚持21天, 就会成为习惯, 所以, 我们必须持之以恒, 切记不能半途而废。
中学生早恋现象不容忽视, 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 家校联合, 一同深入学生中, 以诚相待,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发挥群体力量, 用爱心去感化他们, 用真心引导他们, 相信一定能处理好早恋问题, 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安全地到达理想的彼岸。
(责任编辑黄晓)
引导孩子读书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小编整理了一些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妙招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走进孩子 了解孩子 引导孩子 篇3
一、个案情况
小倩,女,11岁,五年级学生,转到我班不足半年。
小倩对学习不大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拖拉马虎,学习习惯较差,上学常常迟到,成绩平平,有时还逃学。
一天早上,我在路上忽然接到一条短信:我家孩子生病不能到校。我一看就觉得奇怪,家长发信息怎么连孩子的姓名都没有呢?于是,我就回了一个“谁?”过了很久都没有回复,打电话,不接。到学校后,我发现小倩没有到校,就给她妈妈打电话,没人接,只好给她妈妈发了条信息:“小倩今天没到校,也没打电话请假。我打电话也无人接听,请问,孩子为什么没到校?”直到晚上,小倩的外公才打来电话说孩子生病了。第二天,小倩来上学了,我主动问她生什么病。她轻描淡写地说:“头痛。”然后把头歪向一边,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过了一两天,她又没来上学。她的同桌告诉我,头一天她就说了要生病,不来上学。
小倩这学期刚转到我班,我对她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只好立刻联系她妈妈。幸好,这次远在陕西西安的小倩妈妈接了我的电话。经过近20分钟的电话交流,我对小倩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小倩来自我区的一个边远乡镇,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住读,四年多的住校生活让孩子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家长希望孩子结束住校生活,在城区买了房子,把孩子转到了我们学校。但是父母依然在外打工,小倩和外公住在一起。以前,孩子只要想妈妈了,就会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妈妈回到身边。
下班后,我买了一些肉松蛋糕,直接去了小倩的家。她外公告诉我,孩子窝在沙发里看了一天的电视,知道我要去了,才到床上盖上厚厚的被子。我到了她床边,她也不愿从被子里探出头来。我就和她外公拉家常。原来,小倩的外公早上六点就要出门做工,小倩每天自己起床,煮了面吃后再上学,难怪她有时会迟到。我当即表扬她能干,希望她坚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如果不上学,老师担心,远在异乡的爸爸妈妈也担心……我一边说一边掀起了她的被角,看到一双泪水朦胧的眼睛。
二、原因分析
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使得小倩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机会少,平时有事也无法及时沟通,缺乏与父母的正常情感交流,很多情感需要都处于匮乏状态;心理压力大,情绪时常波动,孤独、寂寞、敏感。父母不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以为只要在外面多挣钱,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就是爱孩子。
三、教育策略
1. 和父母沟通,让父母多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回到家后,我给小倩妈妈发了一条信息:“小倩妈妈:你好!我去看了小倩。正如你所言,孩子的身体没什么大碍,问题出在孩子的心理。没有妈妈陪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缺憾;不能陪着孩子长大,对妈妈来说也是一种遗憾。我能理解你们的不容易。建议你(或孩子的爸爸)每天晚上给孩子打一个电话,问问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和同学相处得如何等。告诉孩子你爱她,离开她只是生活所迫。也可以和孩子说说你在外面生活的不容易,让孩子更理解你。”同时我也请小倩的外公每天多抽时间和孩子聊天,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2. 拉近距离,培养自信
在学校,我有意识地多和她接触,从她身边经过时,经常会拍拍她的肩,对她笑一笑。课间看见她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我会走过去和她聊天。起初她只用一两个字回答我,后来慢慢地愿意和我交谈了,也和我越来越亲近,和同学做捉迷藏游戏时,还常常躲到我身边来。
在班会上,我给全班学生讲了小倩每天自己一个人起床,一个人做早餐,一个人上学的事,表扬她是一个能干的孩子,希望大家都向她学习。小倩微笑着,害羞地低下了头。
我知道她基础不好,课堂上常常请她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她找回自信,找到学习的乐趣。有时她管不住自己了,我就一边讲课一边走到她身边,冲她微笑,或者摸摸她的头,她立刻会意,马上坐端正了听讲。
小倩的体育成绩不错,于是我鼓励她积极参加三跳比赛、运动会。在活动中,她不仅展示了自己,而且在和同学一起为了班级荣誉努力拼搏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感受到了同学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
孩子毕竟是孩子,虽然小倩在不断进步,不断融入集体,但有时也会出现反复,如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我从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而是用动作暗示,让她认识到自己错了,并不失时机地告诉她改正缺点、错误的方法,给她留下改错的时间。
四、教育效果
后来,小倩再也没有发生过不到校上课的情况。年初,她的爸爸妈妈也从陕西回来了。腮腺炎流行那段时间,教室的桌椅喷了消毒水,我要求每一组最先到校的孩子负责擦自己那个组的桌子,结果她每天都第一个赶到教室擦全班同学的桌子。到我班值周时,她被选为值日生站在校门口迎接全校师生,看着她那张扬起的笑脸,我欣慰极了。
五、反思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倍受社会关注,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掌握更多心理疏导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只有走进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他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宽容,孩子才会信任你,才会对你说真话,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目前小倩良好的学习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学习目的还需要更明确,因此对她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满怀信心。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梨园小学,重庆,4007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
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三妙招 篇4
帮助一个差生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此, 我们在大院子里选了一位与她同年级的, 比她学习还要差一些的孩子, 约她每周一、三、五晚上到家里来一同学习, 并由山杉辅导她功课。这样看来, 好像是牺牲了女儿的一些时间, 可从另一方面来讲, 却符合教学相长的科学原理。女儿为了辅导好这位同学, 在学习时变得积极主动起来, 有些搞不清的地方经常主动钻研。
瞄准两个同等生我们在班里选择了两名与她学习成绩基本相同的学生, 把他们作为女儿的竞赛对象, 要求女儿每次考试都要力争超过他们。一学期以后, 当女儿成绩真的有所提高后, 再选两名名次相近的学生作为她的竞争对手。这样阶梯式的前进, 使女儿更有信心, 并且有一种不断超越的乐趣。初中毕业时, 她已由班里的三十多名上升到前十名。
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篇5
大人耳朵起茧 最佳阅读习惯形成期是幼儿期 产生兴趣是关键 读书:体验未
经历环境,产生对世界的好奇
父母温和、带感情的嗓音会让孩子在牙牙学语期间产生对阅读的兴趣,躺在父母温暖怀
抱也让孩子有最初的安全感。让孩子的小手自己拿书,自己翻书,手眼协调,锻炼肌肉。
阅读中提高孩子的词汇能力和记忆力,对日后的言语表达和写作有益。
在自由的气氛中享受阅读,给他自己看书空间,展开想象的翅膀。
阅读和美术一样需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让他推测和想象发展,使孩子大脑思维活跃、逻辑思维增强、性格积极。
父母参与的重要性:孩子指书嘀咕,家长应赶快回应,否则孩子无法更好表达、体验回
应,阅读欲便会消失。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随阅读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其中孩子喜欢的故事书最有效。
二. 如何选择童书
:不适合的书孩子不能理解里面的情感,糊涂读没有意义。 好书:风趣的人物、有趣的故事、讲述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世界。
:体积、尺寸、材质、是否有声、翻阅手感、画面密集度、色彩鲜艳、字体
大小、图文匹配度等。以童话为主。
幼儿:情节、意图、科普科学性、现实性、趣味性。增加科普类、传纪类、道德、历史,幼小衔接。(孩子若接受了错误知识,很难纠正。)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由
父母养成的。
三. 愉快阅读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生活的全部。阅读是愉快的游戏活动。阅读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活动。孩子复述,鼓励他表演给家长看,孩子感觉阅读成果受关注,更会体验到阅读乐趣。
。巧用图书馆(新城少图,黄龙少图,推荐新华书店、博库书城),让
孩子看到别人读书的样子、求知若渴的样子,父母讲书、买书是一种鼓励,让孩子喜欢书。
和孩子,一起归类,像对待理玩具一样。给他专用书架,并且是伸手拿得到的。
新购、新借的图书放在显眼位子。自然更愿去读。把孩子的涂鸦放在书架周围,让客人称赞,孩子更加自豪自信。
定时阅读(睡前(安静)阅读)。自己独立的阅读时间+亲子阅读*每天半小时,有一个
固定环境,阅读可以不只是书,玩具说明书、超市促销传单、海报、地图(城市、名俗、地理)
稍大的幼儿可以邀请其他孩子来家一起玩、一起阅读,讨论美食、音乐、游戏。
:年龄越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越短。家长避免孩子厌烦需要时刻观察孩子
能否跟上亲子阅读进度。孩子神游离就先玩会儿,或者用玩具书、有声书。孩子有问题,尽快回答,是否耐心,有爱回答。
先于孩子去读新的童书,要“”。让孩子选书、选故事。不强制安排阅读书刊
和内容,孩子喜欢的故事就好。家长“备课”清晰把握主题、内容、不足、孩子不能理解的词语的解释,讲故事注意声调、情感、人物化。
不要阅读怎么办?报纸、杂志、点读机、小布叮(先听)。少沉溺电视,若看了,讲出
引导孩子学习选择 篇6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孩子进区域不知道玩什么,每次都需要教师安排或帮助他决定。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许多孩子“不选”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区域游戏,而是他们不会为自己做决定。这可能是成人长期包办代替的结果,孩子已经习惯于“听从”成人的安排,而不知如何选择了。因此,帮助孩子提高选择和规划的能力是首要任务。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指导策略:第一,帮助孩子明确每个区域的名称、内容、材料摆放的位置、游戏规则,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第二,引导孩子在进区域前问问自己“我今天最想玩什么”,带着目的和兴趣去选择区域;第三,设计一张记录表,让孩子有意识地记录自己近期玩的区域游戏的情况,以便据此统筹安排。
有的孩子会有与同伴互动和交往的需求,所以时常会发生“串区域”的现象。对此,我们可创设条件,鼓励孩子间积极互动。比如,支持孩子适当“串区域”,建构区的孩子可以去“娃娃家”吃东西,“娃娃家”的“妈妈”可以去“医院”给孩子看病,表演区的孩子可以去美工区购买一些工艺品装饰自己的服装,等等。
有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干脆换一个区域,如果再遇到困难就离开。这时我们可提供操作步骤图或半成品材料,以降低操作难度。每次投放新材料时,我们会讲解和示范基本的操作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会尽力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充满安全感和信赖感的氛围中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引导解决问题 培养孩子能力 篇7
一、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孩子的思维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解决问题只是灵活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已有的技能而已,但是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则需要进行创造性的想象,而创造性的想象则彰显着真正的进步。比如在复习百分数的时候,我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在学校进行的绘画比赛中,参赛作品145幅,一等奖15幅,二等奖占15%,三等奖比二等奖多百分之35%。那么能设计出哪些可以用百分数来解决的问题?并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解答。孩子们围绕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思考和积极的讨论,最终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一等奖的作品占据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几?二等奖的作品有多少?三等奖又有多少?三等奖的作品比二等奖作品多多少幅?获得一二三等奖的总计多少幅?获奖的比没有获奖的作品多百分之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动脑,充分结合问题情境,对所知道的条件进行整合,经过积极思考,最终顺利解决问题。所谓思起于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孩子用数学的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解决问题。
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孩子的习惯
好的习惯能够形成好的性格,好的性格能够改变命运。因此好习惯能够让人受益终身。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也许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步忘却,但是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却能够伴随孩子一生,从而帮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解决问题。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孩子多动脑筋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例如一个长20米,宽15米的鱼池,如果一组对边增加8米,那么面积增加多少平方米?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进行认真的审题,一组对边增加8米,这个8米增加在长的一边面积增加多少?增加在宽的一边面积增加多少?不同的增加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不少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得出增加在长的一边则(20+8)×15-20×15=120平方米;增加在宽的一边则20×(15+8)-20×15=160平方米。之所以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因为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审题习惯,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性的生活思维习惯,从而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生活的能力。
其次要帮助孩子养成观察的习惯。在数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图形题,比如:某地2012年五月的降水量是75毫米,五月的降水量比四月多15毫米,六月的降水量是四月和五月降水量总和的两倍。先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再画出折线统计图。在解决这类图文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观察能力,经过仔细的观察和认真读题,学生就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好的解题习惯的养成,能够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激发更多的成功,对于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在孩子的终身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孩子的意志
古人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培养孩子的意志,比如让孩子有耐心,有坚强的毅力。在平时的练习中有这么一道数学题:一个等腰三角形,腰和底的长度比都是整厘米数,两者之和是30厘米,腰和底,这个三角形的周长至少是多少厘米?至多是多少厘米?孩子们在完成这个问题的时候,正确率不高。经过和孩子们交流,他们也知道要完成这道题需要用列图表的方法进行解决,不过很少有孩子这样去做,因为他们嫌麻烦。而要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遵循三角形的两条边大于第三条边的基础上运用列举的方法,逐一有顺序地列举出来。比如腰是11厘米,底是19厘米,周长就是41厘米;腰是12厘米,底是18厘米,周长就是42厘米;腰是13厘米,底是17厘米,周长就是43厘米……腰是29厘米,底是1厘米,,周长就是59厘米。经过如此详尽的列举,就得到了正确的答案,孩子们成功的解决了问题。在正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因为需要列举的情形很多,所以孩子们必须要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解题的思路正确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才可以正确的解决此类问题。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从而提升孩子的意志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从而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以及引导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力,从而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数学教学,许多时候不是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习惯,并通过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紧张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习惯,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红星.转换视角,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数学素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6年23期
用故事引导孩子“听话” 篇8
用简单的“不”和“必须”去要求低龄段的宝宝是没有效果的。
宝宝更愿意向故事小主角学习
宝宝们多半都会有些经常犯的小毛病,我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就是讲故事给宝宝听。父母可以设计一个卡通人物,如熊宝宝,编一系列童话故事,吸引宝宝主动学习。
假如宝宝经常做事做到一半就放弃了,妈妈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他编一篇《什么事都做一半的熊宝宝》。故事里的熊宝宝常常只吃一半饭,搭一半积木,帮兔宝宝运青菜运到半路就去玩儿了,结果事情弄得一团糟,大家都不喜欢它。熊宝宝伤心地哭了,这时猫头鹰先生告诉他,大家都喜欢把一件事做完的宝宝。熊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熊妈妈的帮助下改正了毛病,变成了一个受欢迎的宝宝……
年幼的宝宝不会联想到父母借批评小熊来批评自己,反而会想向熊宝宝学习,改正不好的习惯。宝宝再犯毛病的时候,妈妈可以对他说:“宝宝,你不是想向熊宝宝学习吗?熊宝宝都变乖了哦!”这时宝宝更容易欣然接受。
和宝宝一起制定家规和礼仪
父母可以定下家规,并且提前教宝宝一些公共礼仪,不要遇到问题才生硬地制止他。在制定家规和礼仪时,父母不妨和宝宝一起商量讨论,这样宝宝就不觉得他是在被迫接受。比如餐桌礼仪,爸爸妈妈可以问:“宝宝,你来说说餐桌上需要哪些礼仪?”宝宝也许会说,饭粒不能掉在桌上,不能边玩边吃……爸爸可以接着说,宝宝说得很对,爸爸觉得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也不是好习惯……规矩制定后,父母和宝宝约定一起遵守。当宝宝把饭粒掉到满桌都是时,妈妈可以这么说:“爸爸妈妈的饭粒都没有掉在桌子上哦,宝宝也不要掉到桌子上,我们一起遵守餐桌礼仪!”
转换一下用词,效果大不一样
教育宝宝的时候,多用“我们”而不是“你”,说“你”,是把孩子和父母割裂开了,让宝宝觉得爸爸妈妈和他不是一个立场的,于是你的话在宝宝听来就好像是指责和批评。比如,当宝宝不愿意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可以说:我们一起试试看!宝宝就会更有兴趣去尝试。
【引导孩子读书】推荐阅读:
如何引导孩子读书08-16
引导孩子07-24
如何引导脾气暴躁的孩子07-21
带着大爱去引导和启迪孩子礼仪知识08-09
如何引导学生读书08-27
让孩子学会读书07-08
我和孩子一起读书07-02
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10-21
向孩子学习读书体会05-12
家长如何指导孩子读书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