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资源

2024-10-05

图书情报资源(通用10篇)

图书情报资源 篇1

摘要:随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速发展经济的逐步深入, 社会的多种资源需要实现最佳配置, 以期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而图书情报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特别是近几年来, 出版物数量的急剧增加和价格的猛涨, 以及购书经费的严重短缺, 开展文献资源共享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这既是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趋势, 也是今后图书馆改革的方向之所在。为充分发挥图书情报工作在加快改革开放的环境下应起的作用, 实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 建立地区性的图书情报网络是一项重要措施。

关键词:图书情报,网络,资源共享

随着21世纪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信息化、数字化、网络自动化已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人类知识宝库的图书馆正经历着由传统模式向以科技电子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化的转变, 致使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存储、管理、服务等方式上均发生着深刻变化, 这对图书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实现图书情报网络化与文献资源共享的重要意义

图书情报资源共享是指某个图书情报机构资源为其他图书情报机构共同享用的活动, 实质上是图书情报机构以图书情报资源为工具, 按照互惠互利、互补余缺的原则进行的一种信息传播与交流活动。

(1) 目前正处于“资料海洋”、“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文献资料在突飞猛进。在图书资料价格上涨、文献资料订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给各图书情报单位在书刊订购上带来了很大困难, 在客观存上已大大影响了搜全率。给文献资料的利用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因而各自为战很难形成气候, 可以说这是图书情报单位存在的一大难题。只要多加努力, 实现联网, 文献资源共享是有可能的。

(2) 科技情报业务工作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六项内容:即文献工作, 检索工作, 研究工作, 声像与样品。样本工作, 印刷出版复印工作咨询服务工作。各情报单位要想全面承认办好这六项任务是很不容易的, 只能扬长避短, 发挥各自的长处, 以不断满足社会和科技人员的需求。

(3)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单独一个或者部分图书馆的馆藏无论多么丰富, 都无法满足社会各层次读者的不同需要, 无法承担起向全社会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重任。因此, 图书馆必须组成一个大网络, 发挥整体功能, 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图书情报信息正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化形式, 将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图书馆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跨区域、跨国家的网络。人们可以在网络的任一终端上使用全球信息资源,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 我国资源共享的现状

2.1 观念更新不够

“自给自足”的思想仍占主导地位。我国图书馆情报界虽然开展了资源共享活动,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各馆文献收集的指导思想仍然是“自给自足”、“大而全”、“小而全”。对资源共享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 为此, 我们应大力宣传资源共享的思想, 使人们转变观念, 推动资源共享的发展。

2.2 资源共享活动缺乏法律保障

目前, 我国开展的资源共享一般是通过一些松散的民间组织进行的, 对成员馆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 既不受到法律的约束, 也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势必影响资源共享在我国的开展, 为此, 应建立健全有关法律, 使资源共享在法制轨道上进行。

2.3 文献资源布局不合理

我国的文献资源从整体上看, 存在着数量少而重复率高, 分布不均等问题;无论是地理布局还是学科布局或系统布局均不甚合理。据统计, 我国外文藏书和外文藏刊分别超过50万册和5000种的图书馆分别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东等8个城市, 东部沿海实力雄厚, 西部内陆较薄弱, 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充分发挥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的作用, 研究和探讨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的有关问题。

2.4 缺乏经费保证

资源共享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更多的文献和更好的服务, 但资源共享本身也需要经费投入, 如:开展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 建立协调机构, 建立书目数据库和联机网络等, 都需要大量的专项经费,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解决。

3 建立图书情报网络, 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操作方案

(1) 投入资金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 建立一个功能齐全、运转迅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和资源布局保障系统, 图书馆统筹规划加强各自特色馆藏建设, 统一提供系统网络环境软硬件和技术支持。

(2) 建立主服务器, 图书馆都开发一个W e b服务器, 然后将W e b服务器连结在一起, 共同构成虚拟图书馆。

(3) 建立网络化的情报系统。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涌现出了不少新的问题, 情报网只有在实践中坚持改革, 不断探索, 才能使工作不断完善。从对用户实际调查结果来看, 建立情报系统能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能改善提供情报的方法, 把情报资料的原件或复印件迅速交付给他;二是能改善获得情报的方法, 迅速查明有关情报资料, 核实其是否存在, 并得知其收藏地点。

(4) 网络化与一体化。目前有种说法, 就是把“图书情报一体化”看作是网络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建立情报系统的目的与原则来看, 情报网络系统确实是情报机构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 建立有序情报网络系统的意义就在于使各个能提供情报服务的机构共同组成一个协调的体系。

(5) 建立统一的馆际互借系统, 处理馆际互借的相互联络、借出馆的信息资源、在库情况、预约借阅等。建立图书情报信息网的可能性和紧迫性已摆在我们面前, 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 单靠少数图书馆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 各领导应充分认识建立信息网的意义和重要性, 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积极性, 搞好这一工作, 使我们在当前和今后的激烈竞争中, 更具竞争力。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信息时代的健儿们振兴和发展插上图书情报信息网这一腾飞的翅膀。

总之, 图书馆走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道路是必然的趋势, 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已为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又为资源共享架起了桥梁,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 又为资源共享的实现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我们要统一认识, 统一行动, 从全局出发, 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力争早日使我国图书馆网络与世界先进网络接轨, 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孟广均, 等.信息资源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版社, 2003:54~55.

[2]卢泰宏.信息资源管理:新领域、新方向[J].情报资料工作, 1994 (1) :8~12.

[3]李艳林.中外信息资源管理的比较[J].情报理论与实践, 1994 (4) :12~14.

[4]汤津红, 钟守真, 杨子竞.信息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994 (4) :25~27.

[5]祁仁玲.信息资源理论与信息工程建设[J].情报杂志, 1995 (6) :22~23.

[6]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三个层次[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6 (5) :68~71.

图书情报资源 篇2

关键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173-01

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档案可以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一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和各种利益,这对于一个民族历史文明的延续,一个主权国家利益的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档案信息资源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巨大是其他文献资料无法比拟的,它较完整地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事物的源流本末与具体细节,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的全貌,这是档案信息的特殊价值。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它承担着记录与留传人类社会经验与知识的历史使命,人类文明进步到什么程度,档案信息资源就会相伴共生、丰富发展到什么程度。

(二)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参与和拉动经济发展。

一是作为管理要素参与管理活动,可有效提高经济管理、生产管理的水平,如通过利用档案而降低技术开发、生产设计、生产过程的成本,引导物流、资金流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二是作为生产要素进入非物质生产的产品化和产业化的过程,获取经济收益。

(三)档案信息资源可以对社会进步发挥推动和保障作用。

文件、档案等政府信息的公开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透明化,为公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的民主管理提供条件;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有利于促进社会走向法制与诚信;档案在维护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权益,保障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档案信息资源可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

档案的知识属性使之成为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档案的文化属性使之可以满足人们查证历史、寻根溯源、了解社会活动真实面貌等方面的文化需求;档案信息资源在传承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网络环境下实现图书、情报、档案整合一体化的基础

网络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契机,图书、情报、档案是企业内部主要的信息资源,三者的整合对于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信息化背景下,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一体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从而真正实现三者的整合。

迅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改变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许多传统的行业面临全新的挑战,图书、情报、档案等传统的文献传播部门也是如此。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文献信息的收集、加工、存贮、传递,使图书馆、情报所、档案馆的社会职能、工作方式、服务策略、服务分工以及外部形态等发生着相应的变革。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为图书、情报、档案整合性管理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作为社会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在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以及转播也扮演重要角色,基于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经济形势,人们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多要求,如时效性、优化配置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包括图书、情报、档案部门在内的信息提供。能够快速、精确、全面地提供用户所需的信息。

(二)科技的迅速发展,学科的综合交叉为图书、情报、档案整合性管理提供了环境氛围。

图书、情报、档案工作伴随着一些新兴学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最主要的表现是打破存贮、处理,利用信息在时间,空间甚至设备平台上的限制,促进各部门在利用与开发信息资源方面的整合性成为可能。

(三)迅速发展,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为图书、情报、档案整合管理提供了整合平台。

信息技术的革命为图书、情报、档案工作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加工和传递技术,由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向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系统方面发展。

(四)相同的工作方式和目的为图书、情报、档案,整合性管理提供了现实基础。

一方面,图书、情报、档案部门的工作性质和服务模式相同,三者采用的技术方法和策略相同。图书数据丰富传阅,情报即时高性开发利用。档案原始性真实证,录集中于一个完整的文献信息内容之中而得以充分表现。

三、新形势下,努力建立全新的网络信息交流平台

数字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主体模式必须是一种数字化的、网络化的和复合式模式。在此模式下,信息资源的建立和利用都是以数字技术为技术手段。以网络为平台进行运作的作为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文化工程,中国数字图书工程应当成为整合图书、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其超大规模,开放性,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网体系结构能实现复杂信息的加工存取和信息存贮的功能,具有良的兼容性,互操作性,可行充性,并具智能化检索功能,符合国际标准规范。

目前,已有60余家单位加盟数字图书馆,但却没有加盟档案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缺陷,势必直接影响到资源共享与数字图书馆内容建设所涵养的范围。

因此,只有传统的图书馆网络为核心,以档案馆、博物馆等各类信息机构及其信息网络为外国才能成功建设国家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网络。

而对具体的数字馆藏来说,必须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信息为底层,以分布式海量资库群为支撑,以智能检索技术为手段,以宽带高速网为传输通道,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传递给利用者,当然要合理解决图书、情报的著作权,隐私权和及档案的有限阅读等问题,而且档案、图书、情报虽然在本质上相同,均属于信息的范畴,但它们仍然各有特点,不能相互替代,要一体化管理也会面临许多复杂的问题。

图书情报资源 篇3

2015年2月27日我国工信部向联通和电信两家颁发4G牌照,至此,我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已都有4G牌照,标志着4G在我国实现了全覆盖,全面进入4G新时代,全媒体新常态已经形成。在此情况下,人们需要获取的信息内容和渠道已远非像上个世纪及以往,既要求全面、系统,又要求快捷、简便。特别是在医学院校,作为信息管理的主要部门档案室、图书馆,应紧跟时代,实施档案、图书及情报整合发展策略,集约化管理,切实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发挥档案、图书及情报最大价值。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客观要求及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也从战略高度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主的服务中心、基站、客户端信息网络,无论是网络覆盖、技术水平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受众用户信息需求愈来愈趋向网络化,为此,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是由信息管理最终发展方向所决定的

信息管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自从人类社会形成后,便以结绳记事方法记载和管理社会各项信息,发展至今,已形成由国家、院校和民间组成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进行信息管理。其间,信息管理由单一部门管理,发展到多门管理,将来必定发展到统一、整合、融合管理,这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现如今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已显现出信息资源整合走势。我们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已向整合、综合方向发展,即便是信息产业也毫不例外,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档案、图书、情报均是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通常管理均应从“信息资源整合”目标出发,使三者整合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协调,最终实现互联互通,满足各类受众读者的需求,发挥各类信息资源最大、最优价值。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现行条件具备

前文已经分析了信息资源整合客观要求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由分析不难看出,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内因在于信息管理发展规律,那么外部是否具备条件呢?就以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水平来说,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云计算和4G时代,标志着全球社会已进入真正的网络信息时代,最近央视记者报道英国正在研制5G,不久的将来,网络信息资源传输速度将是现如今的4G的60多倍。这些技术条件是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另外再加上现如今的数据库技术等,以及医学院校在提高自身办校水平的同时,加快基建步伐和硬件投入,已使档案室、图书馆初具规模,基础设施完备,专业人才配备完善,这些足以促成医学院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实现完全整合。

全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方略

敢于破旧立新,树立信息资源整合创新思维意识,思想一定要与时俱进

思想决定行动,正确、先进的思想是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作为高职院校档案室、图书馆的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均应从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两方面出发,按照时代发展要求,努力去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各项工作,敢于破旧立新,树立创新思维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不能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碌碌无为,要按照当前习总书记讲话中所说:“信息时代要思想与时俱进……”切切实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努力钻研信息技术方面新知识,紧密结合本校实践工作,做到活学活用,真正发挥档案、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特长,以服务为中心,以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为载体,以做出最先进的工作创新成绩来配合学校的发展和文化积淀。

打破以往常规体制,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

我们大家都知道,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之前,无论是档案,还是图书、情报等业务工作,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均有自己的领导和职工,即便业务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但各部门仍从自身管辖权和利益出发,均为独立工作,极少联系。显而易见,这些工作中不乏有很多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譬如承载档案、图书、情报的专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系统、加工过程等。为此,从学校层面来看,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不仅是现今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权宜之计;从受众层面来看,读者需求的是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只有实施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方能满足信息时代最大多数用户的合理要求。为此,要破除以往的陈旧管理理念,以一盘棋的思维,打破档案、图书、情报工作常规体制,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在档案、图书、情报三者求同存异环境下,科学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满足高职院校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束语

浅析图书情报领域知识服务能力 篇4

【关键字】图书情报;知识服务;因素

就当前的工作中,我们无论是从图书馆、情报所还是数据库哪个角度去分析和总结,重建符合社会发展的业务体系都是不可缺少的工作重点,也是以知识服务体系为核心工作内容的工作要点。在目前社会发展中,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必备资源的同时也为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新问题。迈入新世纪以来,由于受到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体制的双重压力影响,使得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于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与总结,从而形成了以知识服务体系为主的研究热点和工作重点。

一、知识服务理论概念

1、知识服务理论的产生

知识服务理论主要是有传统的文献和信息的服务功能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是从传统的手工方式到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的工作模式。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图书情报服务形态是以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为基础形成的,是以我们现有的信息服务工作为基础形成的一种新型综合新发展模式。

在工作的过程中,信息服务主要值得是图书情报机构和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通过收集各种相关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而形成的一种具备着全面信息产品和功能的社会活动,这种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人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认识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就目前社会发展而言,可以说任何工作和社会活动都无法离开信息资源的配合和利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服务功能提出一定的保障要求。

迈入信息社会以来,信息服务功能和服务范围迅速扩大的同时,对于各种知识服务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方式。一般在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信息的服务概念和服务手段都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得信息量从数量、质量以及知识需求上都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为信息服务的拓展和改变提供良好的基础。

2、知识服务概念

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外而言,图书馆情报机构可以说是那个历史时期都不可缺少的,是为了满足用户工作实践为基础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范围内部和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于知识服务体系和改变进行模糊控制和完善控制。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信息资源、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深层次追求不断的增加,同时对于其中服务体系进行了完善和总结,从而提出了相关的挑战模式。

二、图书情报领域知识服务能力的构成

以知识服务能力为核心区研究图书情报工作是在图书情报领域开展的主要工作方式,也是一种具备较强实践指导意义的工作技术方式和手段,也是面对知识服务研究的一种针对性尝试工作模式。在构建知识服务工作能力中,其主要的工作目标在于对各种工作的重要性因素进行重新的编排,使得人们能够在工作的同时对于各种隐性知识和因素给予高度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图书情报领域的快速发展。

1、目前常见的服务能力

1.1工作人员

服务工作人员可以说在知识服务工作中的核心主题,也是实现服务价值的主要基础。人员在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的构成方面都存在着极高的要求和高质量的服务来源于高素质发展要求,这对于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服务技术要求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核心问题。

1.2服务管理

高质量的产出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咨询流程设计、咨询人员的职责分配、咨询队伍的建设与规模都应纳入咨询管理的范畴。只有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之下,才能最终确保服务的有序进行。

1.3产品的内容和形式

根据用户对知识需要的不同深度和形式,我们提供不同的知识产品,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产品有:检索目录、数据库、地图、科学出版物、情报产品、决策咨询等。这些产品的内容从对象和数据过渡到知识和智慧。服务形式也根据产品的特点采用推送、咨询、培训等。

2、知识创新过程五步骤

2.1明确知识需求

在知识创新初始阶段。工作人员会通过前面的获取阶段和吸收阶段已经准备r必要的知识材料。但仍不能满足或是不符合用户需要。那么工作人员就会将知识材料与用户的知识需求进行对照,发现之间的空缺。这样,工作人员就明确了还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然后要么自己研究,要么求助于团队。

2.2内部需求导向的隐性知识共享

创新团队就某个特定的问题或知识需求分享他们的隐性知识、交流他们的思想。隐性知识通过创新团队的深刻社会化来分享。在分享中成员的想法彼此撞击,产生创造性摩擦时,智慧的火花就会产生。共同分享隐性知识,产生创造性摩擦是知识创新进程的开始。因此团队需要有意设置多样化的专业、认识方式和方法论,培养具有差异化隐性知识的人才,为隐性知识的分享和创造性摩擦提供条件。

三、知识服务用户提出问题

用户可以直接从信息资源库中获取所需的信息;还可以直接从知识库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信息、特色资源等;具备一定信息检索知识的知识服务用户一般可以通过这两种方式自行获取知识信息或是向知识服务提供者寻求帮助。

1、知识服务提供者进行用户需求分析

知识服务提供者接受读者用户的问题后,尤其是对一些课题项目,首先要了解问题所涉及的专业知识、相关领域发展概况、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其他相关内容。为了更准确把握用户意图,知识服务人员还需随时同相关学科的专家讨论,使知识服务真正做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需求分析阶段,服务人员要千方百计地弄清用户的想法。该环节看似被动,实际上服务人员是起着主导作用的。

2、知识服务提供者制定服务策略

知识服务提供者在明确知识服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服务策略并选择服务工具。服务人员可依据具体问题来确定是利用自己或合作者的知识储备直接解决问题。还是從知识库中查询已有知识,或是选择合适的信息资源获取相关信息,经选择、分析、整理、升华之后,形成新的知识产品提供给用户。

四、结束语

图书情报资源 篇5

一、阐述图书馆中情报资源创新的意义

目前,在互联网发展中,信息情报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因此,传统图书馆的工作需要加快信息情报的调整,一方面是图书馆工作面对当前发展压力所做出的改变,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为人们对信息情报的需求提供较好的服务。因为在当前社会中,对信息资源的拥有量就能够为人们带来丰厚的财富,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投资情报资源。作为传统信息集散中心的图书馆,需要加快工作的创新,首先是改善信息情报的传输方式,如,把纸质的信息转化为电子资源,这为携带提供了便利性;其次是加快文献以及情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使得图书馆中的信息情报能够发挥其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最后,图书馆需要进一步提升情报资源的服务质量,逐步扩展信息资源的覆盖面,[1]推进图书馆情报信息的改革以及突破地域的限制,把优质信息资源录入系统库中,借助互联网技术,把图书馆中所蕴藏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分析图书馆情报资源创新的途径

(一)加快网络情报信息资源的开发

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是人们获取信息咨讯最常用的途径之一,因此,图书馆中的信息情报可以紧跟社会发展而构建适合人们需求的情报资源,即结合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而重点开发信息情报的资源,从而为读者、用户提供较好的网络资源获取途径。因此,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快构建网络数据库,同时提供良好的监管与维护工作,使信息资源的建设标准不断完善,这样可以提升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除此之外,图书馆中情报信息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以及网络载体等方式,实现馆际资源共享与互借,提升不同图书馆中情报信息的远程访问与互动能力。

(二)拓宽情报资源的渠道

情报资源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在创新情报信息的获取途径方面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首先是开发图书馆中对应的情报资源,使得图书馆自身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实践工作;其次是注意和社会的需求相协调,这能够促进图书馆实现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统一,[2]从而更好地促进图书馆工作能够不断完善,满足情报信息在不同用户需求层次中的要求,积极把读者需求以及发展作为导向,完善情报信息的服务结构和质量,把情报信息有效地整合;最后,积极实施图书馆主动性服务,这是创新情报资源的方式之一,如,推进产品的创新,使得图书馆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通过市场的实际需求分析,促使图书馆在开发信息资源产品时,适应市场中对情报信息的需要情况,同时还需要加快开发图书馆中的二次文献,掌握市场的调研报告,进而做出有效的预测,保证图书馆中的情报资源沿着创新的方向发展。

(三)开发信息情报中的重点资源

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繁多,在创新情报资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当前的网络载体加快重点资源的开发工作。因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里,人们通过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对文献资源的获取,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因此,当前的图书馆在创新情报资源方面,需要加快网络文献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重点是加强对馆藏信息资源标准化以及数字化的建设工作,在先进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开设联机访问、网络通道、馆际互借以及远程登录方式等,进一步提升网络资源在不同用户以及地域中的共享与互动,从而使得图书馆在情报信息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除此之外,在数据库中还可以加强对情报信息数据的筛选以及优化,从而给广大用户带来良好的便利性。

三、结语

图书馆作为情报信息重要的交流与交汇中心,面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即互联网以及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图书馆也需要加快创新自身情报信息的发展方式,结合现代化技术的优势,加快对情报信息的开发与利用,把信息资源更好地转化成为财富,使图书馆中所蕴藏的情报资源可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初景利,易飞,杜杏叶,王善军,王传清,刘远颖,徐健.转型期的图书情报工作:挑战与变革——《图书情报工作》2013年发文评述[J].图书情报工作,2014(05).

图书情报资源 篇6

1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客观要求及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 全球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 我国也从战略高度注重加强信息化建设, 已经形成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为主的服务中心、基站、客户端信息网络, 无论是网络覆盖、技术水平均居世界领先水平。信息资源建设和受众用户信息需求愈来愈趋向网络化, 为此, 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1.1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是由信息管理最终发展方向所决定的

信息管理早已不是一个新鲜事物, 自从人类社会形成后, 便以结绳记事方法记载和管理社会各项信息, 发展至今, 已形成由国家、院校和民间组成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情报机构进行信息管理。期间, 信息管理由单一部门管理, 发展到多门管理, 将来必定发展到统一、整合、融合管理, 这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现如今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已显现出信息资源整合走势。我们大家都知道, 近年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已向整合、综合方向发展, 即便是信息产业也毫不例外, 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信息资源共建和共享。档案、图书、情报均是信息资源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通常管理均应从“信息资源整合”目标出发, 使三者整合发展, 相互联系、相互协调, 最终实现互联互通, 满足各类受众读者的需求, 发挥各类信息资源最大、最优价值。

1.2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现行条件具备

前文已经分析了信息资源整合客观要求是由信息管理发展规律所决定, 由分析不难看出,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内因在于信息管理发展规律, 那么外部是否具备条件呢?就以目前的计算机和网络发展水平来说,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已发展到云计算和4G时代, 标志着全球社会已进入真正的网络信息时代, 最近央视记者报道英国正在研制5G, 不久的将来, 网络信息资源传输速度将是现如今的4G的60多倍。这些技术条件是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 另外再加上现如今的数据库技术等, 以及医学院校在提高自身办校水平的同时, 加快基建步伐和硬件投入, 已使档案室、图书馆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完备, 专业人才配备完善, 这些足以促成医学院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实现完全整合。

2 全媒体环境下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方略

2.1 敢于破旧立新, 树立信息资源整合创新思维意识, 思想一定要与时俱进

思想决定行动, 正确、先进的思想是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作为高职院校档案室、图书馆的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 均应从自身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和学校办学水平提高两方面出发, 按照时代发展要求, 努力去做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各项工作, 敢于破旧立新, 树立创新思维意识, 从思想上重视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不能不思进取, 安于现状, 碌碌无为, 要按照当前习总书记讲话中所说:“信息时代要思想与时俱进……”切切实实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努力钻研信息技术方面新知识, 紧密结合本校实践工作, 做到活学活用, 真正发挥档案、图书情报专业技术特长, 以服务为中心, 以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为载体, 以做出最先进的工作创新成绩来配合学校的发展和文化积淀。

2.2 打破以往常规体制, 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

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之前, 无论是档案, 还是图书、情报等业务工作, 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 均有自己的领导和职工, 即便业务工作有许多相通之处, 但各部门仍从自身管辖权和利益出发, 均为独立工作, 极少联系。显而易见, 这些工作中不乏有很多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譬如承载档案、图书、情报的专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系统、加工过程等。为此, 从学校层面来看, 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 不仅是现今集约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更是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权宜之计;从受众层面来看, 读者需求的是服务的内容和质量, 只有实施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发展, 方能满足信息时代最大多数用户的合理要求。为此, 要破除以往的陈旧管理理念, 以一盘棋的思维, 打破档案、图书、情报工作常规体制, 确立与时俱进新机制、新体制, 在档案、图书、情报三者求同存异环境下, 科学实施高职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 满足高职院校和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 结束语

4G时代已经到来, 5G时代为时不远, 媒体新常态愈加明朗。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方兴未艾, 档案、图书及情报整合建设利国利民,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信息资源整合建设路还很长, 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都还存在不确定性, 困难重重。作为高职院校的每一位档案、图书情报专业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信息资源整合建设重任, 只有大家都朝着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方向努力, 那么全媒体时代医学院校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建设成功实现指日可待。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里, 档案图书情报信息整合已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医学院校信息资源建设出发, 科学分析了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整合发展的现实客观性, 最终归纳总结出档案、图书及情报信息整合方略。

关键词:全媒体,档案,图书,情报,信息资源,整合

参考文献

[1]韦晓燕.高校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探析[J].档案与建设, 2010 (5) .

美国图书情报学者Dervin 篇7

世纪的情报学心理学化研究已成为当下的趋势。从认知科学角度研究情报学, 吸取其基本思想相关理论, 对人的信息处理原理加以研究, 将关注点放在了人对情报的利用和吸收上, 从而达到改善情报系统和情报服务的目的。认知情报学领域的著名学者有提出情报学基本方程式的布鲁克斯、建立认知科学与情报学桥梁的梅尔、提出知识非常态状态 (ASK) 理论的贝尔金、建立信息行为模型的威尔逊、对布鲁克斯基本方程式做了发展和修正的英格沃森、约兰德等人, 而本文要重点介绍的则是提出了意义构建理论 (Sense-Making Methodology, 以下简称SMM) 的Brenda L.Dervin女士。

二Dervin简介

Brenda Dervin于196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得新闻和国内经济的学士学位, 196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获得传播研究的硕士学位, 1971年在该学校获得传播研究的博士学位;三十年之后, 由于学术上的造诣, 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获得社会学荣誉博士学位。Dervin在1965年9月—1966年6月和1967年9月—1968年6月期间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商业法律部门和办公中心的辅导员以及教学助理, 1966年9月—1967年6月和1968年9月—1970年10月期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传播部门的研究助理, 1970年9月—1972年8月期间担任锡拉丘兹大学信息研究学院传播学的助教, 1972年9月—1977年6月和1977年9月—1986年3月期间担任华盛顿大学传播学院传播学的助教, 1986.4至今担任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的全职教授。在她职教生涯中, 教授过很多非常棒的课程, 例如,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过深度定性访谈, 传播、力量与知识, 意义构建方法论, 性别和传播等, 不可胜数。

Dervin从1965年至今发表出版的论文著作浩如繁星, 有心一一列举, 但又篇幅有限, 一概而过又不足以表达敬意, 2011年至今这两年时间, 已出版发表或即将出版发表的文献著作足足有16篇 (本) , 其多产可见一斑。

三学术贡献和思想观点

在认知情报学领域, 作为后起之秀的Dervin被欧美情报学界公认为杰出代表人物, 与Brookes和Belkin并驾齐驱, 三人共同构造了欧美当代情报人直观的主导框架, 他们三人不同的学术背景导致三人从不同角度研究认知情报学, 三种理论体系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又互为补充, 和而不同。

比起Brookes、Belkin两位杰出领军人物情报认知观的博大精深, Dervin的情报认知观则相对简单、纯粹一些, 她的研究更为深入, 以一个科学假说———“意义建构 (sense-making”为起点, 纵向展开研究。20世纪70年代, Dervin从图书馆学家泰勒的有关图书馆学的经典理论和贝尔金的ASK理论中获得灵感, 并开始着手构建“意义建构”, 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不断深入研究, 前后发表了相关论文达到十余篇, 并在20世纪80年代末逐渐形成了一个键位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

相对于传统的系统导向手段, “意义建构”则更加关注的是人类情报利用和情报系统的替代手段在不同技术情境中的发展问题。“意义建构”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行为, 允许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从内部 (认知) 和外部 (程序) 两方面进行构建意义, 查询、处理、创造和利用情报。Dervin还多次指出, 意义建构是关于情报、人类使用情报、人类传播沟通等一系列行为本质的理论研究, 意义是意义建构的产物, 除了知识意外, 还包括了直觉、观念、预感、效果反映、评价与问题等反映人们对情境进行解释的其他影响因素。

Dervin的“意义建构”理论体系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 但融入欧美情报认知观乃至整个情报学的大环境中又难免会发现其不足之处。有部分学者指出, “社会维度的缺失不能不说是情报科学认知观的一个重大缺陷”。相较于Brookes的理论, Belkin的ASK理论和Dervin的SMS理论在社会维度缺失方面似乎更加严重一些。因此,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相当大难度的挑战, 即, 如何把社会维度融入进情报认知观的理论体系中去。

德尔文“意义建构”理论有四个基本假设, 其中第二个假设是:人类的现实世界是不连续的。该假设被其视为“意义建构”的核心假设。她指出:“这一假设认为, 不连续性是‘现实世界’一个基本的方面。假定的不连续性存在于所有事物之中:存在于实体之中 (生与死) 、存在于时间之中、存在于空间之中。假定的这种不连续状况存在于现实世界和人的感官之中、存在于人的感官和人的心灵之中、存在于人的心灵和人的语言表达之中、存在于人的语言表达和所创造的信息之中、存在于人所创造的信息与传递通道之中、存在于此时的人和彼时的人之中、存在于人和文化之中、存在于人和机构之中、存在于机构和机构之中、存在于国家和国家之中等等。不连续性可以被设定为是一种普遍性的经常状态, 特别地对于人的状况来说。”

目前, 意义构建被应用于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信息检索、信息行为分析、知识服务、信息需求等方面, 在其中所起的基础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肖勇.21世纪的情报学研究趋势 (一) [J].图书情报工作, 2002 (2) :38-47

[2]http://communication.sbs.ohio-state.edu/sense-making/

[3]Dervin, B.Leadership 2.0 in Action:a Journey from Knowledge Management to“Knowledging”

[4]师宏睿.贝尔金与德尔文情报认知观评述[J].图书与情报, 2003 (5) :12-14

[5]孟广均.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1999

[6]郭晶.IC:一种全新的大学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 2008 (8) :115-118

[7]成晓.基于本体的旅游网站站内检索研究——以“金陵旅游网“为例[D].南京理工大学, 2008

[8]钱俊.信息行为分析中的认知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9]李智敏.不可轻言“知识服务”——关于知识服务能否成为图书馆核心能力的讨论[J].图书馆杂志, 2005 (10) :6-9

图书情报资源 篇8

一、紧跟思想更新的步伐, 进行相应的改革

当今时代, 科学技术在不断更新中, 新技术不断出现并不断升级, 文献信息数量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了急剧增长的态势;教师或者科研人员想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查阅自己需要的大量文献资料已经宛如天方夜谭, 文献资料的庞大数量让他们望而却步, 因此, 对于文献情报工作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加。同时, 如今不同学科的互相渗透程度已经越来越大, 书刊的价格只涨不降给院系情报图书室带来了极大负担。一个院系情报图书室能够提供的资料是极其有限的, 本学院的专业类就不可能网罗全部, 更何况其他学科了。基于这样的现状, 高校的各院系情报图书室不应该局限于自己的院系范围, 应该抛掉“万事不求人”的保守思想, 与其他院系充分合作, 更新以往的文献情报工作模式, 有效提高文献情报利用率。

每个高校都有很多数量的学院组成, 还有许多教研室, 不同院系之间和不同教研室之间, 以及学院和教研室之间, 在地理位置上很多都相距较近, 有可能是楼上楼下, 有可能是前楼后楼。传统的学院管理中, 保证每一个学院具有独立的地位, 在各院系图书馆中, 采取的是封闭式和保守式管理, 院系情报图书室仅仅向自己学院开放, 其他学院则没有使用权, 这样做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一方面各院系情报图书室组织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进行千篇一律的工作, 效率不高;另一方面, 经费不足, 有效的人力紧张, 书库的利用率偏低;并且由于经费的缩减和书看资料价格越来越昂贵, 馆藏量已经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书刊质量也不高。虽然有些院系重视文献资料的收集, 但是数目极少的经费让他们面对巨额的文献资料采购费用时, 望而却步。院系情报图书室的资源已经跟不上读者需求的步伐。另一方面, 有些院系的采购量不断增长, 使书库的容量已经饱和, 许多有用的文献情报资料被新的书刊所覆盖, 从而造成本院系的利用率不高, 其他需要这些资料的院系无法利用的情况;基于目前出现的现状, 高校应该加强不同院系图书馆的交流工作, 使不同院系的图书室资料得到协调利用, 互相利用所需的文献情报资料, 实现整个高校的文献资料共享。

二、提高高校文献情报利用率的有效策略分析

1、打破院系界限, 提高文献情报利用率

每个院系不论大小, 各方面的教学条件都很齐全, 正好比“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 比如, 某校的电力学院人数为60人, 但是考虑到科研和教学都离不开文献情报资料, 因此, 这个学院组建了自己的院系图书室, , 每年花费五万元左右用于书刊、文献资料的采购。电力学院虽然有一万册左右的藏书量, 但是并没有建立检索图书的系统, 因此, 文献情报服务相当不完善, 读者在寻找自己需要的文献情报资料时会相当困难。面对这样需要改进的情况, 应当这样进行合理协调, 以提高文献资料情报的利用率:让电力学院和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合作, 电子科技技术学院的一部分专业资料文献室改为电力学院专业的阅览室, 电力学院统一购买电子科技学院需要的专业文献资料, 将这些资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后放在电子科技学院的阅览室内供读者使用, 电子科技学院就不必再购买文献资料。这样一来, 两个学院互惠互利, 减少了购书成本, 还提高了文献利用效率, 是一举两得的有效策略。

2、文献资料采购工作要协调统一的进行

以往不同院系文献资料存在着许多重复的现象,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也不利于丰富总体文献资料的种类, 因此, 为了避免重复采购, 并且将节约的成本用作其他种类资料的采购, 可以采用各院系文献资料统一订购的方式, 在采购前, 不同的院系进行合理协商, 将此案够资料的工作进行合理分工, 每个院系负责其中的一部分;采购回来的文献情报资料可以由不同院系之间共享, 不同的院系可以互相光顾彼此的阅览室, 进行借阅, 每个院系的服务对象扩展到整个高校的师生, 从而提高文献情报的利用效率。

3、协调工作, 利用现代化手段提高高校文献情报利用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推动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和现代化。传统的文献情报工作形式比较单一, 服务的质量不高, 效率也不高。现在院系情报图书室已经向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许多高校已经实现了这种新型管理模式。首先, 应当将文献资料的基本信息录入电子计算机, 建立目录索引系统, 当读者在相关界面上输入需要的文献情报资料的关键词时, 系统就会进行自动查询, 显示资料的具体位置, 方便读者查阅, 使借阅效率提高, 从而使利用率也提高;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数据可系统, 建立电子图书馆, 为实现资料共享提供更便利的途径;另外, 还可以在院系图书馆的网页上发布新书资料和提示, 方便读者获得资料室的更新信息, 从而提高利用效率。

4、提高院系图书室文献情报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文献情报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文献情报利用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的时代, 因此, 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培训工作, 熟悉文献情报管理的流程, 并树立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普及标准化的文献资料录入知识。

总结

院系情报图书室具有大量可以利用的文献情报资源, 可以供师生使用, 用于科研或者教学、以及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面对院系情报图书室利用率不高的现状, 笔者以上的阐述中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主要围绕不同院系情报图书室的协调合作展开, 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文献情报的利用率。

摘要:本文主要联系当前院系情报图书室文献情报利用率低的现状, 为加强院系情报图书室的协调工作, 提高文献情报利用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加强,院系情报图书室,协调工作,高校文献情报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李秀芝:《科学发展观与党校图书馆建设》, 《中国西部科技》, 2008 (12) 。

[2]秦世霞:《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和资料室的协调发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7) 。

[3]赵曼娟:《高校图书馆与院系资料室协调发展之我见》,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2) 。

[4]夏薇:《试论高校图书馆与资料室的关系及其协调发展》,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21) 。

专业排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篇9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一级学科,许多高校采用大类培养的方式,在大二或者大三时进行专业分流,分为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

图书馆学是研究和开发文献信息资源的,主要为各类图书馆、科研单位和情报机构培养具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图书资料与情报信息的收集、分类、编目、流通、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等方面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

情报学是研究情报的产生、传递、利用规律和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手段,使情报流通过程、情报系统保持最佳效能状态的一门科学。

档案学是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开发的理论、原则与方法的学科。

行业前景

现在是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也跟随着时代进步。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这几个专业所学各有侧重,图书馆学和档案学理论性较强,情报学技术性要强一些,需要有较好的计算机技术基础。

该学科主要为各类型图书馆、企事业情报(信息)部门和各级档案馆(局)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取得该学科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光明,基本上供不应求。

榜单解读

武汉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属于信息管理学院,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不论师资还是基础设施都非常优秀。该院拥有国内该专业领域一流的实验中心,中心设有图书馆、情报、档案与出版技术集成基础实验室。还拥有国内藏书最丰富的中外文图书资料室暨实验图书馆,内容涉及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武大的名气以及该学科的实力对莘莘学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南京大学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在2013年教育部公布的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中排名第二。其信息管理学院建有“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创新基地”“新闻出版总署南京大学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国家保密培训基地南京分基地”四个国家级基地,不论教育还是科研实力都不容置疑。

报考须知

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成为信息咨询员、图书出版编辑、图书馆员、档案管理员、信息主管等。情报学属于信息管理学科,其就业面较广,专业中既包括“信息”又涉及“管理”,都是近年来就业市场上的热门,就业前景不错。

图书情报学名称的演变 篇10

一、图书情报学的演变方式

i Schools成员的院系演变主要有由图书馆学演化而来、未经历图书馆学阶段而直接产生于信息科学及与其他学科相伴相生等三种情况。

1. 由图书馆学演化而来。

图书情报学源自图书馆学的相关研究,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 出现了从图书馆学到图书情报学, 再到信息科学的演变, 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9世纪末-1920s, 图书馆课程与职业培训。经历该时期的i Schools成员是图书情报学领域历史最悠久的成员, 比如:1904年北卡罗莱大学的开展图书馆教育的暑期学校班, 1911年多伦多大学的图书馆培训课程, 以及1925-1952年北德州大学早期的图书馆课程, 这些培训班和课程主要用于图书馆员的职业培训, 侧重于实践。

1920s-1960s, 图书馆学系或学院, 图书馆本科、硕士与博士教育。上个世纪20年代以后, 在最初的图书馆培训课程的基础上, i Schools主要成员开始陆续举办图书馆学的本科、硕士与博士教育。这方面的实践最早可追溯到1892年德雷克塞尔大学与1893年伊利诺大学的图书馆学资格认定计划, 此后图书馆学系及其相关教育开始出现, 较早设立图书馆学专业 (The Department of Library Science) 的学校有加州大学 (1918年) 、密歇根大学 (1926年) 等, 这些学校设立的图书馆学专业慢慢从本科, 到硕士, 再扩展到博士教育。与此同时, 在上个世纪20至60年代这段时间里, 专门的图书馆学院也开始出现, 早期设立的这些学院大多是图书馆学研究生院, 除此外还有一些设立图书馆学院的学校, 其本质并没有太多差别。

1960s-1990s, 图书情报学系或学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图书馆的研究重心也开始出现了转变, 为了更好地概括本领域的研究内容, 各个学校都对本校图书馆学所在的院系进行了改名。这一更名运动始于1967年, 比如, 北德州大学将其图书馆学专业改为图书情报学院 (Th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 谢菲尔德大学将其刚设立不久的图书馆研究生院改为图书馆和信息科学研究生院 (The Post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70年代以后, 各大院校纷纷将原来的图书馆学院改为图书情报学院 (Th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在具体的专业名称上, 有将原来的图书馆学专业改为图书情报学专业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也有增设信息科学专业 (Information Science) 这一新专业的, 信息科学专业与原来的图书馆学专业研究内容相比, 有较大差异。

1990s以后, 信息管理学院或信息学院。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在图书情报学专业里只占极小一部分比例, 图书情报学专业开始转向以信息和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领域, 于是新一轮的改名运动自90年代以后又开始兴起了。其更名有三种方式, 一是直接将图书情报学院改为信息学院, 其专业设置做了一定调整。这场更名运动最早始于德雷克塞尔大学, 1984年, 该校率先将1978年刚更名不久的图书情报学院再次改为信息研究学院 (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tudies) , 其后1995年, 该校又再次将学院名称改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现在的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即包含传统的图书情报学专业, 也包含信息技术、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等专业。而加州大学也于1994年, 将1976年命名的图书情报研究学院改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院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 之后2006年复改为信息学院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直接将图书情报学院改为信息学院这一更名方式是比较普遍的做法, 此类学校还有多伦多大学 (1994) 、谢菲尔德大学 (2010年) ;二是与计算机学院合并。我们注意到印第安纳大学有两个i Schools成员, 一个是图书情报学院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另一个是信息与计算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 前者产生于传统的图书馆学, 而后者则产生于计算机科学, 由于二者共同致力于信息、技术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 2013年该校决定将这两个学校合并, 这也反映了当前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趋势;三是与其他学院合并, 比如, 1993年肯塔基大学将通信学院与图书情报学院合并为通信与信息研究学院, 2008年北德州大学将学习技术系合并到图书情报学院, 更名为信息、图书情报学与技术学院 (Th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也有许多至今仍保持着图书情报学院名称的学校, 比如伊利诺伊大学、柏林洪堡大学等。

2. 未经历图书馆学阶段, 直接产生于信息科学。

这类信息学院多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诞生的计算机科学系。例如, 2005年印第安纳大学将计算机科学系与信息学院合并为信息与计算学院 (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 , 主要授予信息学、生物信息学、逻辑与数学基础以及社会信息学等领域的学位。佐治亚理工学院于1970年将其信息科学院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改为信息与计算学院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 , 后又于1990年改为计算学院 (The College of Computing) , 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软件工程、数据库、计算科学、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等领域。

3. 与其他学科相伴相生。

这类相关学科有教育学、公共管理等, 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于1994年将教育研究生院 (The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与图书馆服务学院 (The School of Library Service) 合并为教育和信息研究研究生院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 包含教育学系与信息研究系两个系;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包含着最初的公共政策学院和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

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最早源于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 1929年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 (Boone Library School) , 之后1953年, 并入武汉大学, 更名为图书馆学系, 1956年始有图书馆学本科专业, 1984年成立图书情报学院, 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其发展历程是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的典型。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最有特色的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两大专业分别源自图书馆学专业与科技情报学专业 (1978年创办) 。

从根本上讲, 国内外图书馆学的起源是相同的, 但不同的是情报学的起源。受苏联科技情报理论的影响, 国内的情报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国内许多学者认为情报是高于信息的概念, 情报是经过人深加工、分析、综合, 甚至是预测得到的, 它加入了人的判断与智慧, 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特色的情报观。

二、结语

从文献单元深入到文献里的内容单元, 即信息, 这是图书情报学发展历程中显示的趋势, 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数量、驾驭信息的手段及信息对人们的价值都大大的提高了。所以, 国外图书情报学经历了从最初的图书馆学到图书情报学, 再到信息科学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 对信息及其技术及其对人的适用的相关研究变得越来越受人重视, 其研究强度也变得越来越大。从我们的研究看来, 国内外图书情报学均注意到了这一趋势, 所以才有了研究重心的不断转移, 以及与之对应的改名运动。在这一比较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 国内外图书情报学发展的步伐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国内,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仍是高校信息管理院系的基础学科, 有的学校还将图书情报学并在经济管理学院里;在国外, 图书情报学院系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 一是不断向信息与信息技术领域发展, 许多院系直接将原来的图书情报学院改为信息学院, 二是不断与计算机和通信学科整合, 其研究覆盖了图书情报学、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人机交互等众多领域, 其步伐紧跟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其典型代表是德雷克塞尔大学, 该校的图书情报学院名称先后经历了三次较大的改动, 从最初的图书馆学院改为图书情报学院, 再改为信息研究学院, 最后改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当前的研究内容与信息技术紧密相关。

参考文献

[1]ISchools.ISchools简介[EB/OL][2015-05-10].http://ischools.org/about/.

[2]北卡罗莱大学.北卡罗莱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历史[EB/OL][2015-05-10].http://sils.unc.edu/about/history.

[3]多伦多大学.多伦多大学信息系简介[EB/OL][2015-05-10].http://www.ischool.utoronto.ca/about-us.

上一篇:测试节点下一篇:三阶梯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