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应用

2024-06-04

复习应用(共12篇)

复习应用 篇1

自主复习单,顾名思义是教师针对复习目标,围绕复习内容精心设计而成的,用以协助复习活动实施的一种学习文本。学生围绕教师所提供的复习单的内容自主整理、自主研究、自主练习,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自主复习单特别适用于六年级的学生,因为这些孩子经过5年多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更为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自主复习单设计方法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为此,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自主复习单设计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复习课的效率。它不应该是简单的复习提纲,而应是一张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的网;它不应该成为作业的“代名词”,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它不应该是食之无味的炒冷饭,而应是精心选择的可口点心;它更不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负“单”,而应是让学生快乐、轻松复习的法宝。

自主复习单一般有自主整理单、自主探究单、自主检测单和自主练习单等。教师根据每个具体复习内容选择其中的几个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复习。

自主整理单是高效复习的前提。复习课的最大特点是“理”,如何把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复习内容设计不同的整理单。有的可以设计成填空式,如数与代数中的数位顺序表、数与运算中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有的可以设计成表格式,如整理各种统计图表的特点和异同等;有的设计成网格式,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等;有的可以设计成习题式,如复习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些习题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有的设计成开放式,如在复习图形与变换这一内容时,让学生通过看书写写已经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等。

自主探究单是高效复习的关键。复习课不是几节新授课的“压缩饼干”,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合在一起,而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把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如何让学生把知识点进行巧妙灵活地运用?如何更深一层地培养学生的复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复习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设计出一些有探究价值,又能把知识点贯穿起来的探究单。

自主检测单是高效作业的保证。通过自主整理、全班交流后复习的效果怎样?难点是否攻破,需要一定的检测练习。然而盲目地进行大量练习只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厌恶,为此对于检测单的题目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大量减少机械重复的、缺乏知识内在联系的题,遵守重视基础性、注重系统性、突出针对性、强调综合性、体现灵活性等原则而设计。

自主练习单是因材施教的最好体现。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复习后的课堂面临的学习差异可能更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检测单中存在的错误进行分层作业练习单的设计。自主练习单应课前就有所准备,练习时可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等类型,为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进行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获得成功的感受。自主练习单的设计在时间上一定要确保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内完成。

二、自主复习单的使用方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尤其是练习、复习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有了自主复习单的复习课,以学生自主复习为主线,按照学生复习的过程来设计,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围绕自主整理单整理——课中合作学习研讨——当堂达标检测——课末自主练习巩固拓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把握以下几个度:

1.学生清晰明了的,教师应袖手旁观

有些复习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整理、汇报交流后基本上没有问题,此时教师应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多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做到“袖手旁观”。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数位顺序表这些内容时,学生整理、汇报很到位,如果教师还喋喋不休地加以重复,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2.学生容易混淆的,教师应视情而动

有些复习内容学生容易混淆,教师不应在学生碰到困难时,马上加以帮助,而应观察学生的情况而定。如果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能解决的,教师不应帮助;如果学生通过交流后还有疑问时教师应该站起来适当点拨。如在复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一内容时,有的学生不能很快地判断是否是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讨论后学生也不能想出好的办法,有的学生只想出了可以把图画下来再折一折的费时方法。这时教师应该站起来,引导学生把基本的11种情况进行归类,这样学生就能快速地进行判断,为学生指明了方向。

3.学生共性的问题,教师应逐步诱导

数学总复习中应经常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把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而对这些综合性题有些时候孩子们会出现困难,无从下手,此时教师就应该逐步诱导。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解决了问题,拓展了思维空间,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自主复习单的使用效果

1.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以往,总复习时学生的学业负担最重,没完没了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喘不过气来。运用自主复习单进行复习,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的耳朵减负了,不要听老师没完没了的唠叨;使学生的手减负了,做精选的题目,不再“题海大战”;使学生的身心减负了,课后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精神压力不再那么大了。

2.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自主复习单教会了学生如何自主学习,教会了如何与人合作、交流,教会了如何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

3.让总复习课堂真正走向高效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真正有质量的自主复习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更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课堂真正走向实效、高效。

摘要:小学毕业数学总复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的方法好差将直接影响复习的效果。自主复习单是一种高效的复习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各种复习单让学生自主复习、自主研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了自主复习单,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善学,使复习课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孩子切实减负,使课堂真正地走向高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复习,高效,减负,小学,数学

复习应用 篇2

高二数学导数复习题

8、偶函数f(x)ax4bx3cx2dxe的图像过点P(0,1),且在x1处的切线方程为yx2,求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2x23)(x24)(2)yexxlnx

(3)y1x2

sinx

(4)y1234xx2x32、已知f(x)xsinxx

cosx,求f/(0)的值。

3、求曲线yx过点(4,2)的切线方程。

4、设曲线y

x1

x1

在点(3,2)处的切线与直线axy10垂直,求a的值。

5、函数yx3

3x的单调减区间是

6、已知函数f(x)x3

12x8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M、m,则Mm=。

7、当x[1,2]时,x3

12

x2

2xm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高二数学下导学案

函数yf(x)的解析式。

9.已知a为实数,函数f(x)(x21)(xa),若f/(1)0,求函数yf(x)在R上极值。

10、(2007全国I)设函数f(x)2x33ax23bx8c在x1及x2处取得极值。(1)求a、b的值;

(2)若对于任意的x[0,3],都有f(x)c2

成立,求c的取值范围。

11、已知函数f(x)

a3

x3

高考数学应用题复习策略 篇3

策略一:重视教材,挖掘与实际应用有关的问题.

新教材在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已经注重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在每个章节都能找到一些与实际应用有关的例题或练习,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引起重视,同学们要弄清题意,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结合题目的特点,从中提炼出纯数学问题:如工程造价,商品利润等一般是与函数的最值有关,而增长率及利率,分期付款是与数列有关的应用问题等等.

例1已知A,B两地相距800 m,一炮弹在某处爆炸,在A处听到爆炸声的时间比在B处迟2 s,设声速为340 m/s.

(1)爆炸点在什么曲线上?

(2)求这条曲线的方程.

分析:(1)设M为爆炸点,由题意可知

MA-MB=340×2=680,

因为爆炸点离A点比B点距离更远,

所以爆炸点在以A,B为焦点且距B较近的双曲线的一支上.

(1)如图,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x,y)为曲线上一点.由MA-MB=680得2a=680,∴a=340.

由AB=800得2c=800 ∴c=400,

所以b2=c2-a2=44400.

因为MA-MB=680>0,所以x>0,

因此,所求曲线的方程为x2115600-y244400=1(x>0).

高中数学教材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应用题,只需我们多用心,多积累,多整理.在平时的学习中若经常接触数学应用题,熟能生巧,考试时碰到应用题就不会有陌生感,就不会产生恐惧心理.

策略二:抓住社会热点,激发解决应用问题的兴趣.

抓住社会一些热点问题,根据近阶段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如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等),结合书本的知识和内容,找一些比较感兴趣的知识点,改变加工成应用题,在解决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数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简称“地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距地面439 km,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距地面2384 km,AB是椭圆的长轴,地球半径约为6371 km,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

分析: 因为AB是椭圆的长轴,以直线AB为x轴,

线段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AB与地球交于C,D两点.

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由题意知

AC=439,BD=2384,F2C=F2D=6371.

a-c=OA-OF2=F2A=439+6371=6810,

a+c=OB+OF2=F2B=2384+6371=8755,解得:a=7782.5,c=972.5

所以 b=a2-c2≈7722 因此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是x277832+y277222=1.

策略三:贴近生活,细致入微,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社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如个人所得税问题,贷款买房分期付款问题等等.

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全民每月工资,薪金不超过800元的部分不必纳税,超过800元的部分为每月应纳税所得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不超过500元的部分 5%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某人一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26.78元,则他的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元.

解:如果本月工资薪金在800-900元之间,至多应纳税5元,

如果本月工资薪金在900-1200元之间,至多纳税20元,

如果本月工资薪金在1200-1500元之间,则所得税介于20-45元之间,所以实际薪金为800+500+17.8=1317.8元

个人所得税问题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社会问题,同学们对个人纳税也不陌生.可以通过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常见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策略四:强化过程,夯实基础,熟能生巧.

解应用题的常见步骤可以分为:(1)将实际问题抽象、分析、转化为数学问题 ;(2) 解决数学问题;(3)回答实际问题.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面的流程图中不难看出,解决应用题审题是关键,尤其是有些实际问题具有非数学情景的特点,就需要从比较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去分析给出的问题,舍弃与数学无关的因素,从而转化成数学问题,并且要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因此,同学们要学会从粗读到细研,明确应用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刚刚得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例4某林场现有木材贮存量为330 万 m3,若树木以每年25%的增长率生长,写出该林场木材贮存总量y(万m3)与年份x(年)的函数关系式.

这是一道增长率问题,而增长率往往与数列有关系,解决数列应用题可以根据数列自身的特征,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想法,细细审题,从特殊的 1 年、 2 年…抽象归纳,寻找规律,探讨x年的林场木材贮存总量: y=330(1+25%)x.

策略五:归纳总结,分门别类.

每道应用题都会有它对应的模型函数.我们可以加以整理和归类,这样就能够在解决应用题时,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下面列举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应用问题.

教学内容渗透实际应用题的内容

函数导数的最值用料最省、(费用)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幂指对数函数问题细胞分裂、生物繁殖

三角函数,三角公式,正余弦定理测量问题、交流电问题、行程工程问题

不等式(组)最优化问题

等差数列住房问题、产量、土地面积等值增减问题

等比数列平均增长、银行贷款利率

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容积、面积大小问题、道路设计最佳方案、飞机两地飞行、船两地行程最短等问题

概率体育比赛问题、摸球问题、硬币投掷问题、会面问题

圆锥曲线抛物线型拱桥的设计与计算、炮弹发射问题、卫星轨迹问题

只要我们在做完这类题目后能及时归纳总结,以后再碰到类似问题就不会束手无策了.

(作者:杨晶、陈建军,昆山震川高级中学)

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复习导航 篇4

二项式定理是高中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是高考的热点.在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卷中, 与二项式定理有关试题屡见不鲜, 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为了帮助读者在2014年的高考复习中提高效率, 本文分类例析近年高考试题中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供读者复习参考.

一、求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例1 (2013年天津卷) 的二项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

分析:先求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再令未知数的指数为零, 建立方程并求出r的值, 进而可得常数项.

评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求出通项公式, 并将通项公式化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例2 (2012年安徽卷) 的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 .

(A) -3 (B) -2 (C) 2 (D) 3

分析:展开式中的常数项是由第一个因式中的二次项乘以第二个因式中的 (-2) 次项加第一个因式中的常数项乘以第二个因式中的常数项所得之和.

二、求二项展开式指定幂的系数

例3 (2013年全国大纲卷) (1+x) 8 (1+ y) 4的展开式中x2y2的系数是 () .

(A) 56 (B) 84 (C) 112 (D) 168

分析:分别展开求出x2和y2的系数, 再求出系数的积, 或者直接分别展开求出积中各因式的通项公 式, 再令x, y的指数为2即可求解.

例4 (2010年辽宁高考题改编) (1+x+ x2) (x-1 /x ) 6的展开式中的零次幂项为__.

分析:本题是求两个因式乘积展开式中的零次幂项, 即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可求第二个因式的通项公式, 再利用组合数的性质求解.

例5 (2013年四川卷) 二项式 (x+y) 5的展开式中, 含x2y3的项的系数是____ (用数字作答) .

三、求二项展开式中的特定项

例6 (2013年上海春季高考题) (1+x) 10的二项展开式中的一项是 () .

(A) 45x (B) 90x2

(C) 120x3 (D) 252x4

例7在展开式中, 系数为有理数的项共有___项.

评注:本题为求二项展开式中的某些特定项,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利用通项公式观察系数为有理数时r的取值个数.

四、求系数最大或最小的项

例8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 设m为正整数, (x+y) 2m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a, (x+y) 2m+1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的最大值为b, 若13a=7b, 则m= () .

(A) 5 (B) 6 (C) 7 (D) 8

分析:本题考查二项式系数的性质与组合数的运算, 利用二项式的性质及组合数公式即可解决.

评注: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的区别与联系, 二项式系数即Crn (r=0, 1, 2, …, n) , 项的系数即数字因数.当幂指数n为偶数时, 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C n /2n最大;当幂指数n为奇数时, 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C n-1/2 /n2, C n+1 /n2相等且最大.

例9求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

评注:解决本题的一个难点是组合数公式的变换及组合不等式的求解.

五、求二项展开式中参数的值

例10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 已知 (1+ ax) (1+x) 5的展开式中x2的系数为5, 则a = () .

(A) -4 (B) -3

(C) -2 (D) -1

评注:本题考查了二项式定理的应用与特定项的系数的求解, 其关键是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六、求展开式中代数式的值

评注:在二项展开式中, 自变量可取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值, 因此在求代数式的值时可考虑取特殊值 (一般成立, 特殊也成立) , 即用“赋值法”计算.在用“赋值法”求值时, 要找准待求代数式与已知条件的联系, 一般地, 1, -1, 0等特殊值在解题过程中考虑得比较多.

例12若将函数f (x) =x5表示为f (x) =a0+a1 (1+x) +a2 (1+x) 2+…+a5 (1+ x) 5, 其中a0, a1, a2, …, a5为实数, 则a3=__.

分析:本题考查二项展开式中系数的求解问题.根据“若两个多项式相等, 则其对应项系数相等”求解, 或者根据“两函数相等其导函数相等”求解, 或者利用换元法求解.

解法1:由等式两边对应项系数相等, 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右边得

评注:由以上三种方法可看出, 换元法是解决本题的最简洁的方法, 利用“赋值法”无从下手, 易出错.

七、证明整除问题

例13 (2012年湖北卷) 设a∈Z, 且0≤a <13, 若512012+a能被13整除, 则a= () .

(A) 0 (B) 1 (C) 11 (D) 12

评注:把一个数化为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形式, 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成多项式, 由整除的性质可求参数的值.解决本题的一个关键是掌握一个多项式能被某数整除, 则每一项均能被某数整除.

例14求证:5757-1能被7整除.

又每一个组合数都是正整数,

所以5757-1能被7整除.

在利用二项式定理处理整除问题时, 要巧妙地将非标准的二项式问题化归到二项式定理的情境上来, 变形要有一定的目的性, 要凑出相关的因数.同理利用二项式定理也可求出每个较大整数的数除以一个较小的整数的余数.

八、求解与幂指数有关的问题

例15设二项式的展开式的各项系数的和为p,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为s, 若p+s=272, 则n等于 () .

(A) 4 (B) 5 (C) 6 (D) 8

评注:二项展开式的项的系数和为当未知数取1时代数式的值, 而二项式系数的和为, 掌握这两个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基础, 转化为指数方程是关键.

“比例的应用”复习教案 篇5

复习目标:

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复习重点:用正反比例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平时易错的用正反比例解决的题型。课前准备:课件、收集错例。复习过程:

一、复习比例尺

1、什么是比例尺?可以怎样分类?

2、说说各比例尺的意义。

1:3000000

30:1

3、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互相改写。

1:3000000

4、比例尺的应用。

二、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1、说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2、用比例解决问题。

(1)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着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一共要用多少天?

(2)修一条公路,总长12千米。开工3天修了1.5千米。照着样计算,修完这条公路还要多少天?

(1)一批白纸,可以装订每本30张的练习本200本,如果装订成每本40页的练习本,可以装订多少本?

(2)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以装订600本。如果每天少用5页,可以装订多少本?

(3)装订练习本,装订200本要用6000张纸。有15000张可以装订同样练习本多少本?

(1)玲玲家客厅,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24块;如果改用长6分米宽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2)用同样的砖铺地,如果铺15平方米要用165块,如果铺50平方米要多用多少块砖?

(1)一种钢筋,30米重75千克。现在称得一捆这样的钢筋重130千克,这捆钢筋长多少米?

(2)一种农药和水按1:200配成药水防治病虫害,现在要配制2040千克,需要农药多少千克?

(3)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转动,主动轮有50个齿,每分钟转100转,从动轮有20

个齿,每分钟转多少转?

(4)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用6台机床20小时可以完成任务。由于其中一台机床出现故障,现在需要多少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5)一个圆柱体铁块的底面积是28.26平方厘米,高24厘米。如果将它浇铸成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那么高是多少?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高考生物复习与情境材料的应用 篇6

情境材料的应用就是在课程目标的要求下,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把形成生物学知识和原理的有关实验事实和实验过程提供给学生,或者把生活、生产实践中发生的一些相关活动、现象等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环境中去感悟知识,去主动建构知识,达到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的目的,同时通过心理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学习。

一轮复习中可以大量使用情景材料教材中情景材料可分为三类::①科学史类情境.这类情境材料是以经典的生物学实验或生物学史上的重大发现为背景,在教材中数量多,占的篇幅也较大.。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实验”、“伞藻嫁接实验”等。②生产、实际类情境。这类情境材料多取自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之中,并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如“酶为生活添姿彩”、“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等。③科技热点类情境。生物教材并没有固守经典的生物学内容,而是适当融入了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新动态,并以此作为情景材料。如“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国际人类蛋白组计划”、“细胞膜通道蛋白质的研究”等。

一轮复习中适时的应用情景材料可以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探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建构,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是情景材料的重要功能。在生物教材中具有丰富的能够引发学生探究的情景材料,如为学习基因的分离定律而提供的情景材料“孟德尔的豌豆杂交”。通过“实验”向学生提出“为什么” F1高茎,而没有矮茎?为什么F2中矮茎性状又出现了?F2中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教材通过情境引领学生探究,体验孟德尔的“假说”形成过程,进而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假说”,最后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轮复习可适当应用情景材料例如在复习基因工程这一专题时,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提供抗虫棉与普通棉的对比照片,介绍我国的抗棉生产实践,使学生立即对抗虫棉发生兴趣,然后引出问题:抗虫棉是怎么培育出来的?紧接着以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为主线,让学生在探究抗虫棉的培育过程中,感知基因工程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操作工具和操作过程。通过这样的生物学课程情境材料的应用,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转基因鲤鱼,转基因大豆等现象,以加深对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三轮复习可适当融入情境材料。高考生物的三轮复习是在高考之前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学生练习综合试卷和高考模拟试题。我们老师在试题中可有意加入一些情境材料,让学生尝试分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初中英语复习课认知法应用研究 篇7

一、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 能够及时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教学的重点, 而当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 句型等知识时, 随着时间的变迁, 学生会逐步忘记之前所学的知识, 对有关词汇的用法也越来越陌生。“温故知新”是初中英语教学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复习课就能温故知新, 让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复习课教学, 它的积极意义不仅仅在于复习与巩固, 同时整合学科知识, 对以后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已学知识, 又连接未知内容, 其作用不容忽视。因此, 通过复习课教学, 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复习为基础, 并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尝试自主探究, 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复习课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新授课,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复习课一般每过一两周上一次,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自主复习, 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态度, 让他们养成爱复习、会复习和常复习的好习惯, 这对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英语复习课教学现状分析

据调研, 很多初中英语教师意识到了复习课的重要性, 也正采取有效对策积极开展复习课教学活动, 对复习课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实用———综合———实践”复习模式, 其效果显著。通过复习课教学实践, 很多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自我调整、自我认知和自我强化得到完善。因此, 教师不仅要将复习贯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 还应大胆探究复习课教学的新模式。比如结合教学实际, 可以分单元复习、期末复习等;结合教学内容的差异可以开展综合复习和专题复习等;对于各种不同的复习课类型, 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突出复习的重点并采用适宜的复习方法, 提高单位时间的复习效率, 以求得最佳的复习质量。

三、应用认知教学法提高初中英语的基本策略

(1) 科学设置复习内容

认知教学法主张英语复习课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全面发展, 重视“双基”训练并突出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同时要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合理安排复习重难点, 让复习更有针对性, 能切实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而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

(2) 巩固与发展并举

对于初中英语学科而言, 在知识要点上没有太多的更新, 复习的知识点等较为固定。因此, 在复习上要突出对语法规则和应用语境的反复训练等, 同时能够将复习知识点进行适度拓展, 让学生能够在巩固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实现对知识关联性的综合认知, 促进学生英语认知能力的发展。

(3) 遵循英语学科的基本认知规律

单调机械的重复训练, 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学习效率低下。教师要结合英语学科的认知发展规律, 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提高复习的质量。比如, 通过竞赛的形式复习词汇与句型; 采用情境教学法复习对话;利用角色扮演复习课文等。

(4) 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复习课教学

英语学科复习要从不同的角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丰富课堂复习手段, 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 提高复习质量。其中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组织复习课教学, 已被大部分教师所接受。借助于多媒体辅助设备整合英语知识体系;通过无线Wifi覆盖的形式, 及时将教学重点内容传到接收终端;也可以依托远程网上的教学模式, 实现与外教训练对接。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复习 篇8

(一) 培养基

1. 培养基的种类

(1) 根据物理状态划分: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以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如果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含量的凝固剂琼脂, 则可以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

提示:琼脂是一种多糖物质, 但它并不能为所培养的微生物提供碳源和能源, 这是因为琼脂中的多糖一般不被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因此, 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的唯一目的是作为凝固剂使液体培养基变为固体培养基。

(2) 根据用途划分: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划分, 可以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微生物生长, 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在这种培养基中加入了某种化学物质, 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例如, 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唯一碳源——纤维素, 在这种培养基上只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而不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则不能生长。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的培养基。例如, 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就是一种鉴别培养基。

2.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无机盐、碳源和氮源。此外, 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需求。

3.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步骤一般包括: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溶化是将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和琼脂通过加热溶于水中, 先溶化各种营养成分, 最后溶化琼脂。溶化时应用玻璃棒搅拌, 以促进溶解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培养基的灭菌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这种灭菌方法可以防止培养基中水分的散失。倒平板之前需要准备培养皿, 并对培养皿进行干热灭菌待用。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 (温度不能太高, 否则冷凝水会太多) , 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提示: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 待平板冷却凝固后, 需要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目的是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而造成污染。

(二) 消毒和灭菌

1. 消毒和灭菌的比较

提示:芽孢和孢子是微生物的繁殖体, 在适宜条件下可以繁殖形成新的微生物个体。芽孢和孢子的抗性强, 只有灭菌所采用的强烈理化因素才能将它们杀死, 而消毒所使用的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不能杀死它们或不能全部杀死它们。因此, 消毒不能彻底杀死微生物, 是一种不彻底的灭菌。

2. 三种灭菌方法比较

(三) 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1. 平板划线法

平板划线法是用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将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平板划线法常用的方法是“分区划线法”, 如右图示。

这种方法之所以能进行微生物分离纯化, 是因为它将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多次“由点到线”的涂划而将各个微生物逐渐分开, 划到最后, 最终将微生物分开形成单个微生物, 以后经过培养, 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有选择地挑取某个菌落即可以得到某种微生物的纯净培养物。

提示: (1) 分区域划线时每一区域划三至五条平行线。 (2) 接种环的灼烧灭菌:在每一区域划线之前和最后一次划线之后都需要对接种环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第一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附着在接种环上的其他微生物, 以免造成污染。以后每次划线之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残留菌种, 以保证每次划线菌种来自划线的末端。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杀死残留菌种, 以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接种环灼烧后需要冷却才能划线, 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 (3) 最后一区域不要与第一区域相连, 否则菌种不能充分分离。

2. 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然后进行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包括菌液的系列稀释和涂布平板两个方面的操作。稀释操作时, 需要对试管和其中的9mL水、移液管等进行灭菌, 然后取1mL菌液注入一支盛有9mL水的试管中, 该菌液即被稀释101倍, 然后从101倍稀释液中吸取1mL稀释液注入另一支盛有9mL水的试管中, 该菌液即被稀释102倍, 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稀释即可以得到103倍、104倍…的系列稀释液。涂布平板时, 涂布器需要消毒和灭菌, 涂布器经过灭菌后需要冷却, 然后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四)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

1. 筛选原理

用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该培养基中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只有能够利用尿素的微生物才能生长, 其他的微生物则不能生长。

2. 统计菌落数目原理

稀释涂布平板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的活菌数,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 一般设置3~5个平板, 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 并取平均值。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 (某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c÷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V) ×稀释倍数M。

(五)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1. 筛选原理

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2. 实验流程

二、典例剖析

例1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对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 不正确的是 (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解析CO2可为自养微生物提供碳源, 但不能作为能源物质, 自养生物的能源一般是太阳光或某种无机物 (如硝化细菌通过氧化氨气提供化学能) , 也可以是细胞内自身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无机盐、碳源和氮源。

答案B

例2有关稀释涂布平板法, 叙述错误的是 ( )

A.首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B.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C.适宜条件下培养

D.结果都可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解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 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 然后进行培养。用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接种, 只有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 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 才能够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 而不是所有培养基上均可出现单个菌落。

答案D

例3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 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解析打开培养皿时, 只能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 而不能将培养皿完全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否则, 空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菌会掉到培养基上, 造成污染。

答案C

例4细菌培养过程中, 分别采用了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等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这些方法可依次用于消灭或杀灭哪些部位的杂菌 ( )

A.接种针、手、培养基

B.培养基、手、接种针

C.手、接种针、培养基

D.培养基、接种针、手

解析高压蒸汽、酒精、火焰灼烧的处理方法可依次用于消灭或杀灭培养基、手、接种针等处的杂菌。

答案B

点拨`培养基的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 这是因为高压蒸汽灭菌可以保持培养基中的水分。操作者的手, 以及衣着、操作空间等采用消毒的方法, 其中手的消毒常用70%的酒精。接种针、接种环等接种工具采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

例5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

A.微生物培养前, 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 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 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解析微生物培养前, 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而不是消毒。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 常用菌落计数法而一般不用活菌计数。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 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以便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间的平板进行计数。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答案A

例6右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 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

A.只在操作前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解析操作的前后以及每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划线操作须在火焰旁进行, 而不是火焰上。所有的划线区都有可能得到所需菌落, 只是5区相对较纯。

答案D

点拨`平板划线纯化微生物时要注意无菌操作, 每一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 (第一次划线前灭菌的目的是杀灭其他的微生物, 以免造成污染;以后每次划线前的灭菌是杀死被分离的菌种, 目的是为了充分分离微生物;最后一次划线结束后灭菌的目的是杀死残留菌种, 以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划线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目的是通过火焰“封口”, 防止其他微生物进入培养基。

三、跟踪训练

1.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 但一般都含有 (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

2.无菌技术的关键是消毒和灭菌, 对消毒和灭菌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的空间和操作者的衣物和手要进行灭菌

B.对培养基、所用器皿及接种工具要进行灭菌

C.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体, 但一般不能杀死微生物的芽孢和孢子

D.100℃条件下煮沸5~6min这一方法属于消毒

3.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

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B.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离后, 用玻璃棒取出称量纸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 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 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4.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 ( )

A.平板划线操作

B.系列稀释操作

C.涂布平板操作

D.倒平板操作

5.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 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

(1) 加尿素 (2) 不加尿素 (3) 加琼脂 (4) 不加琼脂 (5) 加葡萄糖 (6) 不加葡萄糖 (7) 加硝酸盐 (8) 不加硝酸盐

A. (1) (3) (5) (7)

B. (2) (4) (6) (8)

C. (1) (3) (5) (8)

D. (1) (4) (6) (7)

6.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它主要是指利用不同微生物间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 制造一定的环境条件, 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 从而使其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 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从自然界中分离到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富集条件可根据所需分离的微生物的特点, 从物理、化学、生物及综合多个方面进行选择, 如温度、pH、紫外线、高压、光照、氧气、营养等许多方面。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1) 本实验所需培养基为________, 碳源为________。

(2) 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3) (1) → (3) 重复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

(4) (5) 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的微生物。

(5) (6) 为________组, (7) 为________组, 设置 (6) 的目的是________。

(6) (5) → (6) 采用________法, 接种到 (6) 的培养基中, 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

7.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1) 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 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 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环境中采集。

(2) 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 使其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 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产耐高温淀粉酶微生物的富集培养应选择________的培养基, 并在________条件下培养。

(3) 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处理。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 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 如图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的两种接种方法接种后培养的效果图, 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

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 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一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 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应当怎样操作才可避免此种现象?________。

(5) 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自变量是________, 应该保持等不变________ (至少答两项) 。

参考答案:

1.C 2.A 3.A 4.A 5.C

6. (1) 选择培养基对羟基苯甲酸

(2) 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经富集培养, 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 增大能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4) 对羟基苯甲酸

(5) 对照实验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欲分离的目标微生物

(6) 单细胞挑取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烧红的接种环在空气中冷却, 同时打开皿盖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 并塞好棉塞, 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 杀灭残留微生物

7. (1) 海滩等高盐

(2) 以淀粉为唯一碳源高温

(3) (高压蒸汽) 灭菌无菌

(4) 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法菌液浓度过高增大稀释倍数 (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针划下一区域前接种针没有灭菌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针进行灭菌处理) (注意原因与操作要对应)

(5) 温度纤维素的量与浓度、反应时间、pH

数学课复习环节的作用及其应用 篇9

一、充分认识复习环节的作用

谈到复习内容对新授课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情感回归的作用。

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学习很重要的动力, 由此而产生的思维探究热情是任何因素也替代不了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 往往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尤其是数学课。我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它就很好地概括了数学的本质, 即“数学是一种激情, 是一种感动”。教过数学的人无不被数学的逻辑美、简洁美折服, 因此数学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但是如果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对于形成高效课堂是有很大负面效应的。因此, 通过知识回忆, 学生极容易想起当时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和谐的课堂氛围, 他在获取这个知识点时的那种激动以及当初探究时的那种热情, 从而真正形成新的欲望,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迸发出新的学习与探究热情。

2. 复习环节对于学生有一个知识唤醒的作用。

学生对于已学过的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后有所遗忘, 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本节课又要用到以前所学过的知识, 这时候通过简单的复习, 就能很好地唤醒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记忆, 从而达到衔接新旧知识的目的。比如, 教师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的时候, 要想研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就得让学生去回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和基本图形。这是新授课成功的一个知识基础。

二、巧妙应用复习内容设置疑问, 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初步的感性认知

在复习环节设置上, 我们应该抓住新旧知识衔接的关键点来设置疑问, 进而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问题产生一个感性认知。这里我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举例说明。

我听到的一节课, 教师是这样设置复习环节的:

1. 如图所示, l在满足什么条件的情况下, 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 (1) l⊥AB于C; (2) AC=BC。

2.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学生答:垂直于线段并且平分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 教师提出数学实验, 在l上取不同的点, 测量这些点到线段两端点的线段长度, 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4.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你的结论吗?

针对这位教师的设计, 我给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出AC=BC这个结论之后, 我们能不能让学生观察一下点C的位置, 做出回答。学生观察后会说出点C既在直线l上, 又在线段AB上, 此时教师再适时追问:若点C在直线l上移动, AC=BC的结论还成立吗?通过这样的问题, 使学生对将要探究的新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从而为后续的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妙引用旧知识中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形成系统性

还是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这节课为例, 有一位老师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 完全类比了角平分线的性质课程流程。在类比过程中, 很多同学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利用全等三角形去证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从而得到结论, 而且还仿照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格式, 说出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这样一堂类比的课堂上, 学生不单从演绎推理的方法上对全等三角形这一数学工具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体会, 而且对于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一节设计与落实双丰收的好课。由此可见, 数学课中复习环节的重要性。作为教师,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遵循这样一条主线: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归纳新知识——演绎、推理新知识 (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辨析新知识——应用新知识。

高职复习中如何优化应用题教学 篇10

一、教会学生读题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的读题习惯

数学应用题源于实际问题, 是一个可以转化为纯数学问题来解答的实际问题.客观现实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实际问题的背景很复杂, 它牵涉到客观物质现象、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阅读是解应用题的第一步, 只有读懂文字材料、弄清背景条件和解题目标等, 才能获得完整清晰的印象, 真正理解这个问题, 从而确定解题的方法和程序.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简缩问题, 抓住问题要点

鉴于应用题题目篇幅长, 信息容量大, 涉及知识点多, 已知与未知关系隐蔽等特点, 阅读时必须仔细.许多学生一见应用题文字这么长, 数学中的情景又比较陌生, 连题目都不“敢”去看了.例如下面同样类型的问题, 学生做题的结果也不一样.

【例1】 某旅行社在某地组织旅游团到北京参观, 共需6天, 每人往返机票、食宿费、参观门票等费用共需3200元.如果把每人收费标准定为4600元, 则只有20人参加旅游团;高于4600元时, 没有人参加.如果每人收费标准从4600元起每降低100元, 参加旅游团人数就增加10人.试问:每人收费标准定为多少元时, 该旅行社所获利润最大?此时参加旅游团的人数是多少?

【例2】 某商店每件60元购进一批货, 零售价为80元时可卖出100件, 如果零售价高于8元, 则一件卖不出去, 如果零售价从80元起每件降低1元, 则可多卖出10件, 则零售价定为多少时, 所获利润最大, 最大为多少?

上面两个问题, 是同一个类型, 都是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应用.但第一题, 题目较长, 学生不易读题, 看到这样的题目就觉得害怕, 更不要说找到问题的要点了.但如能抓住问题中所含的量及相关量的数学关系的话, 那就比较容易解决问题了.如例1中关键的句子是“如果每人收费标准从4600元起每降低100元, 参加旅游团人数就增加10人”, 例2中关键的句子是“如果零价从80元起每件降低1元, 则可多卖出10件”, 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这两个问题表示的数学关系是一样的, 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题目所反应的问题了.

2.处理专业术语或新名词

由于应用题的背景材料来自于社会生活实际, 因此在题目中难免出现一些专业术语或新名词.对专业术语, 一方面教师应在平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常识介绍给学生, 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概念术语, 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 逐步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对一些不熟悉的概念术语, 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进行类比或想象, 淡化专业术语的背景及其本身等方法, 对题目中即时规定的术语, 要仔细阅读, 准确理解它的本质和运用范围.在教学中, 还可引导学生使用“关键词”来罗列专业术语或新名词, 浓缩题意, 简短表述, 突出实质.

例如:在上面的例2中, 学生读题之后, 首先应明白怎么叫利润, 利润如何计算.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注意这一些特殊名词的教学, 那我想学生就不难理解题目反映的情况, 也能明白:

利润=收入-成本=货价×销售量-成本

从而列出数学关系式, 求解问题.

二、数学建模

阅读是为了理解题意, 建模的过程就是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的过程.在学生弄清题意后,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各量的特点, 哪些是已知的, 哪些是未知的, 是否可用字母或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或图形语言, 找到与此相联系的数学知识, 建成数学模型.

函数建模是高考考查应用题建模的重点, 特别是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应用问题, 本人以此为例, 谈谈在一元二次函数的最值应用问题的复习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1.求面积的最大值问题

【例3】 (浙江2001年高职考试, 第29题) 有长20米的铝条材料, 做成一个如图1所示的日字型窗框 (制作中耗材不计) , 当窗框的长和宽各为多少米时, 达到最大的进光量, 并求出最大进光面积.

可通过以下步骤分析:

(1) 结合图形, 找出关系等式:设宽为x, 长为y, 则有3x+2y=20;

(2) 用其中一个量表示另一个量, y= (20-3x) /2;

(3) 列出函数关系式:

(4) 求值:当 (平方米) .

当然, 在有些题中, 这样的关系等式并不容易找出, 需要结合其他的知识点.

【例4】有一块锐角三角形木板, 底边长为3 m, 高为2 m.想从这块木板上锯一个矩形木块, 应当如何安排与底边平行的锯线, 才能使得这个矩形木块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用同样的步骤分析:

(1) 结合图形, 找出关系等式:设矩形长为x, 高为y, 但一下子很难找到长和高的关系, 需要结合三角形相似的关系:

(2) 求值:面积. (以下过程略)

2.求利润问题

求商品的利润问题也是一元二次函数的重要类型.

【例5】某工厂生产某种零件, 已知平均月销售量x (件) 与货价p (元/件)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p=160-2x, 生产x件的成本函数为c=500+30x, 试讨论:

(1) 该厂平均月销售量x为多少时, 所得利润不少于1300元;

(2) 当平均月销售量x为何值时, 能获得最大利润, 并求出最大利润.

分析:根据实际的关系量, 列出函数关系式:利润=收入-成本=货价×销售量-成本.

解:设利润为y,

y=货价×销售量-成本

=x·p-c=x (160-2x) - (500+30x)

=-2x2+130x-500.

这样就把应用题问题转为一元二次函数问题, 求解就比较方便了.

在这样的问题中, 重点是理清关系, 合理设变量, 列出函数式.

三、引导学生进入课外实践, 加强数学应用与专业知识的融合

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解决具有新背景的问题, 但知识背景始终不是教师所能全部传授的.因此, 应用题教学, 应突破课堂和教室这狭窄的空间, 更多地融入社会, 体现大数学教学观, 这也是数学教学教育性的重要体现, 更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不断向学生提出一些专题调查任务, 或为课堂教学收集材料, 或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例如, 对金融专业的学生, 教师可布置一些研究课题:某商店的某一类商品每天毛利润的增减情况;银行存款中年利率、利息、本息、本金之间的关系等等,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加深专业知识的巩固.

应用题复习的一点做法 篇11

例 某工厂计划加工6000个零件,前8天加工了计划的1/5,照这样计算,加工完这批零件还需要多少天?

分析一 先求出加工全部零件的天数,再求还要加工的天数。

解法1 1÷(1/5÷8)-8=32(天)

分析二 先用分率求出余下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再求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2 (1-1/5)÷(1/5÷8)=32(天)

分析三 先用倍比法求出余下的工作量包含几个1/5,再求出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3 8x[(1-1/5)÷1/5]=32(天)

分析四 先求出余下的实际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再求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4 (6000-6000x1/5)÷(6000x1/5÷8)=32(天)

分析五 先把加工完成这批零件的总天数看作“1”,用量率对应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5 8÷1/5-8:32(天)

分析六 先求出完成这批零件需要的总天数,再求出加工余下零件的天数。

解法6 8÷1/5×(1-1/5)=32(天)

分析七 用正比例先根据工作效率相等列出方程,再求出加工完成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7 设加工完成余下零件需x天。

1/5÷8=(1-1/5)/x x=32

分析八 用正比例先根据实际数量的工作效率相等列出方程,再求出加工完成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8 设加工完成余下零件需x天。

6000x1/5÷8=6000×(1-1/5)/x

分析九 先用倍比法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9 8×(1÷1/5)—8=32(天)

分析十 先用实际工作量根据倍比法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加工余下零件的天数。

解法10 8x[6000÷(6000x1/5)]-8=32(天)

分析十一 先用份数求出加工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出总天数的五分之四是多少就是加工完成余下零件的天数。

解法11 8÷1/5 ×(1-1/5)=32(天)

分析十二 先用实际数量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出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2 6000÷(6000X1/5÷8)-8=32(天)

分析十三 先求出余下零件数和加工零件的工作效率,再求出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3 6000x(1-1/5)÷(6000x1/5÷8)=32(天)

分析十四 先用实际数量求出余下工作量包含几个1/5的实际工作量,再求出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4 8x[(6000-6000x1/5)÷(6000×1/5)]=32(天)

分析十五先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出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5 6000÷(6000×1/5÷8)×(1-1/5)=32(天)

分析十六 先用倍比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出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6 8x(1÷1/5)—8=32(天)

分析十七 先用份数求出加工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7 8÷1/5-8=32(天)

分析十八 先用份数求出余下的工作量,再求出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8 8×(5-1)=32(天)

分析十九 先求出加工完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19 8×(1÷1/5)×(1-1/5)=32(天)

分析二十 先用倍比求剩下的工作量包含几个1/5,再求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20 8×[(1-1/5)÷1/5]=32(天)

分析二十一 根据工作效率相等列出方程,先求出加工这批零件的总天数,再求出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21 设共需x天加工完这批零件。

1÷x=l/5÷8 x=40 40-8=32(天)

分析二十二 先根据工作效率相等列出方程,再求出加工完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22 设加工完余下的零件需x天。

(1-1/5)÷x=1/5÷8

x=32

分析二十三 先用倍比法求出余下的工作量包含几个1/5的实际工作量,再求加工余下零件所需的天数。

解法23 8×[6000×(1-1/5)÷(6000×1/5)]=32(天)

复习应用 篇12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基本教育理念, (删掉“通过层次教学, ”) 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进行评估,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最大化的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分层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统一教学的观点, 走向了不同差异的学生个体的教学。

分层教学的前提:必须找出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 然后利用学生的差异, 实现区别教学。分层教学中, 教师要有效的把握全体授课和个别教学的尺度, 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实际, 对学生进行分类和分组, 并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而后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利用不同类别的教学方案, 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成长, 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地理复习分层教学的措施

1. 了解差异, 科学分类。

分层教学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前提。 (1)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了解, 需要了解的包括学生的地理成绩、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家庭环境、在校表现等诸多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 (2) 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 划分为A类的应该是那些地理学习基础较好, 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的学生, 他们在复习中可以迅速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并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 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B类学生主要是地理基础一般或者是基础较为扎实但思维能力不够活跃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对于掌握教学中的基本知识比较轻松, 但灵活的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迁移和发散思维较为困难。C类学生主要是以前地理知识基础较差的学生, 重点是那些地理科目的学困生。 (3)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 针对分层结果,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不能提到“差生”、“中等生”以及“优等生”等词语, 因为对学生分层本来就具备一定的针对性, 如果教师再这样提, 很容易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伤害, 严重时会影响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第二, 对于学生的A、B、C三层分类, 要实行动态的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 有的学生成绩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进步, C类学生很容易进步, 可以升入到B类, 甚至到A类。同时有的学生的地理成绩也可能会进步较小, 被别的学生超越, A类学生落入到B类。

2. 教学目标分层, 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对学生的分层结果,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A类学生的教学目标应该是:适当提高教学进度和难度, 注意拓宽知识面, 注重能力的提高和学科间的综合发展。B类学生应该是:着眼于适用知识的培养, 做到基础知识扎实, 完成综合素质要求, 培养学习热情。C类学生是:适当降低难度, 立足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激发学习欲望, 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3. 作业分层,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内容, 可以有效的补充分层授课遗留的问题, 更好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由浅入深, 把作业划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在复习《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时, 对于A类和B类学生, 作业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 可以布置: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 花盛时遭霜, 则无子。天雨新晴, 北风寒彻, 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 少得烟气, 则免于霜矣。” (煴:无焰的微火)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稻瘟病B.蝗虫C.森林火灾D.赤潮

(2) 造成“天雨新晴, 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

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台风过境

而对于基础较差的C类学生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 (或形成条件) 、特点、危害以及分布, 自然灾害的自然特征。

上一篇:图书出版结构下一篇:前列腺病的按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