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作技术论文(通用10篇)
套作技术论文 篇1
菌菜套作栽培模式是指利用果菜类作物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的特点,与菌类套种,根据两种作物各自的生长特点,相互促进,协调生长,互供互补。在不增加栽培面积的前提下,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经济效益。
其主要栽培模式要点为: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垄宽100厘米,高20厘米,垄与垄间距50厘米,在小行距间套种双孢菇,在大垅上种植二行生长周期长的高棵果菜类作物,大行距为90厘米,小行距为60厘米。
培养料以玉米秸(麦秸、高粱秸、杂草均可)为主料,每平方米24千克,副料为干牛马粪13千克、尿素0.5千克、石膏0.5千克、生石灰0.5千克、碳酸钙0.3千克、过磷酸钙0.35千克、饼肥1千克。采用一次发酵法,发酵20~25天。发好的料为棕褐色或黄褐色,秸秆仍有一定弹性。
经过多次试验,总结出菌菜套种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现介绍如下。
一、菌类主要管理措施
1. 铺料与接种
铺料:将培养料铺在小行距之间的浅沟内,料宽30厘米,厚度18厘米,料面平,温度稳定在28℃时即可播种。
播种:菌种用量1.5瓶/平方米,将2/3菌种拌在料内,1/3撒于料面,再用少量培养料覆盖表面。
2. 养菌期管理:
接种后3天室内相对湿度80%左右,可少量通风,料内温度保持22~26℃。播后7天菌种萌发吃料正常,可加大通风量,揭去上面报纸,仍保持湿润。促使菌丝向料中生长。接种后10天左右,当菌丝长入料层一半时,用直径1厘米竹棍扎眼,从料面扎到底,间距13厘米,有利于排除料内CO2等有害气体。
3. 覆土:
养菌后15~18天菌丝吃料2/3以上即可覆土。取耕层30厘米以下或沟坎上的生土,以壤土为好,土粒粗度如豆粒,以核桃大小为宜,粗土占3/5。细土占2/5。采用一次覆土法,每平方米用土25千克,每50千克土加石灰粉0.25~0.5千克,均匀撒在料面上,厚度4~5厘米。
4. 出菇后管理
喷水: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菌丝发育情况而定。喷水要及时,以利于出菇整齐,菌丝爬到土表,重喷一次“结菇水”,每平方米喷水2~2.5千克。
通气:随着菌丝发育,呼吸加强,适当加强通风量。
5. 采收:
菌体出菇后生长较快,应及时采收。当菇高3~5厘米,直径3~3.5厘米即可采收,开始每天采菇一次,盛产期每天采收二次。
二、果菜类作物坐果期主要管理措施
1. 温度管理:
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3,达到30℃及时通风,室内温度降至20℃时关闭放风口。温室内温度前半夜保持15~18℃,后半夜保持10~13℃,最低不低于8℃,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5~70℃。
2. 水肥管理:
每隔12~15天灌一次水,冬季15~18天灌一次水。灌水选在睛天上午进行,阴雪天不灌水。每次结合灌水施一次肥,每一次施肥应在第一穗果长到直径2~2.5厘米进行,以后每坐一穗果施一次肥。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硝酸钾15千克,随水冲施沃地宝10千克。
3. 植株调节:
每株留6穗果,每6穗果以上留三片叶打尖。应及时疏果,第一穗果留4个果,每2~6穗果留3个果,疏去小果、残果,保持果个均匀。
4. 落蔓:
在每一次坐果期,每1~4穗果采收后,加强室内温度管理,亩追施尿坐10千克,沃地宝10千克,促进侧枝萌发,侧枝长出后,留2个壮枝,其余枝打去,每个侧枝留2~3穗果打尖。当每一穗果采收后,将番茄植株顺垅落在地面,呈“S”型。
目前温室栽培作物番茄、茄子、黄瓜、青椒等基本实现品种国外化,株型高大、生长周期长,这些作物也可与双孢菇、平菇、香菇、鸡腿菇等菌类套种,这样可大大拓宽蔬菜品种与菌类栽培范围。
白莲田种养套作新技术 篇2
一、白莲种植技术要点
1. 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保水性能好,土质疏松,光照充足,灌排方便的田块。
2. 品种选择。选择高产优质,花期集中,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本地栽培的莲种,如太空白莲36号、赣莲88、赣莲62等。
3. 整地施肥。莲田在3月中旬末,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千克,硼肥2~3千克,生石灰75~100千克,然后进行2犁2耙,清除杂草,整平田面。
4. 移栽藕种。3月底至4月初,选择色泽新鲜,藕身短而健壮,节间密,顶芽旺的藕种,于晴暖天气移栽,每亩栽250~300个芽,行株距1.5米×6米,成“品”字形栽植,藕头朝向田中央,藕尾离田埂1米。
5. 田间管理。当藕立叶出现时,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施肥,将杂草深埋泥下,用手摸耘芽头附近(以免碰伤顶芽),并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尿素5~7千克(施于藕走鞭10厘米宽附近)。藕立叶出现前后实行浅水灌溉,水深宜3~5厘米。在3片立叶时,进行第二次除草施肥,每亩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0千克加尿素10千克和50%瑞飞特100毫升或22%藕帮50克或20%都·苄可湿性粉剂50克,拌匀后撒施于莲田。此时田中保持10厘米左右深的水层7天以上,以确保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当莲叶布满全田1/3左右时施第三次肥,每亩用进口三元复合肥或白莲专用肥20千克进行全田撒施,以后每隔15天施1次,连施2~3次,用肥量可看田看苗适当增减。大暑节前后,可补施1次后劲肥,一般每亩施尿素5~7千克。每次施肥时一定要于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免荷叶沾肥被烧伤。藕叶封行后,要摘除浮叶、枯黄无花立叶和死蕾立叶。采摘时,每采摘1个莲蓬,随手摘除同一节上的荷叶,此时莲田应保持水深10~12厘米。7~8月间天气炎热,水深可增至16~20厘米,还可进行活水灌溉,以利降温。同时要注意防治莲纹夜蛾、莲蓟马、蚜虫和莲藕腐败病等。
6. 适时收获。一般在9月中下旬收获。当莲蓬出现褐色斑纹,莲籽与莲蓬孔格之间稍有分离,莲籽果皮带紫色时即可采收。
7. 及时加工。加工时去掉果壳、果皮,然后通心。晴天可置于太阳下晒,中途翻动2~3次,使之受热均匀。若未干或遇阴雨天气,可用木炭火烘焙。
二、莲田养鱼操作要点
1. 清沟、加固。在莲藕移栽前,莲田外围要进行清沟,以利排洪,并且要对莲田进行田埂加高加固。一般田埂高50~60厘米,宽30~40厘米,并要夯实牢固。
2. 开鱼沟、鱼池。沿莲田四周要开好鱼沟,沟宽50~60厘米,深见硬底。鱼池每亩设1~2个,池长2米,宽1米,深1米。开鱼沟、鱼池的泥土可用来加高加固田埂,鱼池与鱼沟要四面相通,以利鱼的活动。
3. 鱼种投放。
①成鱼养殖投放比例:每亩投放9~12厘米规格的草鱼40尾,鲤鱼70尾,鲫鱼30尾,鲢鱼10尾,鳙鱼5尾。
②放养夏花:鲤鱼1000尾,鲫鱼50尾,鳙鱼10尾,草鱼30尾。
③鱼种培育:放养时3厘米左右(养成9~12厘米时再投放)。投放数量为草鱼600尾,鲤鱼600尾,鲢鱼100尾,鳙鱼100尾,鲫鱼400尾。养鱼管理与稻田养鱼相同。
三、二晚套作技术要点
1. 新栽莲田在翌年即可套作二晚,要选择早熟、抗病、抗逆性强的杂优良种进行套作,如岳优9113、荣优225、ek优21等。套栽前把田间水稻茎秆、荷叶、杂草清除出田,或踩入泥中,整平田面,于7月底至8月初进行栽插,以后每摘1个莲蓬随即摘除该节叶片,收完为止。
2. 套作二晚管理措施与常规二晚栽培相同。
3. 二晚收割后莲种田要保持浅水层,以利鱼越冬。
白莲种养套作新技术 篇3
1 白莲种植技术要点
1.1 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力中上, 保水性能好, 土质疏松, 光照充足, 排灌方便的田块。
1.2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 花期集中, 抗病抗逆性强, 适应本地栽培的莲种。如太空白莲36号、赣莲88、赣莲62等。
1.3 整地施肥
莲田在3月中旬末, 667m2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2500~3000kg、硼肥2~3kg、生石灰75~100kg, 然后进行二犁二耙, 清除杂草, 整平田面。
1.4 移栽藕种
3月底4月初, 选择色泽新鲜、藕身短而健壮、节间密、顶芽旺的藕种, 于晴暖天气移栽, 667m2栽250~300个芽, 行株距1.5m×1.6m, 成“品”字型栽植, 藕头向田中央, 藕尾离田埂1m。
1.5 田间管理
当立叶出现时, 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施肥, 杂草深埋泥下, 芽头附近用手抹耘, 以免伤顶芽, 结合中耕除草, 667m2施尿素5~7kg于走鞭10cm附近。立叶出现前后, 实行浅水灌溉, 水深宜3~5cm。在3片立叶时, 进行第2次除草施肥, 用进口三元复合肥10kg+尿素10kg和50%瑞飞特100ml或22%藕帮50g或20%都、苄可湿性粉剂50g拌匀后撒施于莲田, 田中保持10cm左右水层7天以上, 以确保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当莲叶布满全田1/3左右时, 施第3次肥, 全田撒施进口三元复合肥或白莲专用肥20kg, 以后每隔15天施1次, 连施2~3次, 用肥量可看田看苗适当增减。大暑前后, 可补施1次后劲肥, 一般施尿素5~7kg。每次施肥时一定要于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以免肥沾荷叶烧伤。封行后, 要摘除浮叶、枯黄无花立叶、死蕾立叶。采摘时, 每采摘1个莲蓬, 随手摘除同一节上的荷叶。此时莲田保持水深10~12cm。7~8月间天气炎热, 水深可至16~20cm, 还可进行活水灌溉, 以利降温。同时要注意防治好莲纹夜蛾、莲蓟马、蚜虫、莲腐败病等。
1.6 适时收获
一般在9月中下旬收获。当莲蓬出现褐色斑纹, 莲籽与莲蓬孔格之间稍有分离, 莲籽果皮带紫色即可采收。
1.7 及时加工
加工时去掉果壳、果皮, 然后通心, 晴天可放置太阳下晒, 中途翻动2~3次, 使之受热均匀, 若未干或遇阴雨天气, 可用木炭火烘焙。采用上晒下焙法干燥的莲子质量最佳。
2 莲田养鱼操作要点
2.1 清沟、加固
莲藕移栽前, 莲田外围要清沟, 以利排洪, 并且田埂要加高加固, 一般田埂高50~60cm, 宽30~40cm, 夯实牢固。
2.2 开鱼沟、鱼池
沿莲田四周开好鱼沟, 沟宽50~60cm, 深见硬底。667m2设鱼池1~2个, 池长2m、宽1m、深1m。开鱼沟鱼池的泥土可用作加高加固田埂, 鱼池与鱼沟要四面相通, 以利鱼的活动。
2.3 鱼种投放
(1) 成鱼养殖投放比例:667m2投放长9~12cm规格的草鱼40尾、鲤鱼70尾、鲫鱼30尾、鲢鱼10尾、鳙鱼5尾。 (2) 放养夏花:鲤鱼1000尾、鲫鱼50尾、鳙鱼10尾、草鱼30尾。 (3) 鱼种培育:放养长3cm左右 (养成长9~12cm时再放养或出售) 草鱼600尾、鲤鱼600尾、鲢鱼100尾、鳙鱼100尾、鲫鱼400尾。养鱼管理与稻田养鱼技术相同。
3 二晚套作技术要点
3.1 二晚品种
新栽莲田选择早熟、抗病、抗逆性强的杂优良种进行套作, 如岳优9113、荣优225、ek优21等。
3.2 二晚栽插
套栽前把田间茎秆、荷叶、杂草清除出田, 或踩入泥中, 整平田面, 于7月底8月初进行二晚栽插。
套作技术论文 篇4
关键词:示范园区;新技术试验;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中图分类号:S5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130-1
1 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主要有套作、间作、净作三种
所谓套作大豆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的大豆。用“/”表示套作,如玉米套作大豆,记为“玉米/大豆”。适合在南方玉米和高粱等作物收获后还有一段土地空闲时间的地区种植。单作是指在同块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只种植一种作物,也称为净作。对比单作大豆,在相同田块和季节上,套作大豆不仅不会降低共生作物的产量,还能与前作一起充分利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延长大豆对生长季节的利用,多收一季,提高了年总产量,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的种植方式。间作大豆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季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用“‖”表示间作,如玉米间作大豆,记为“玉米‖大豆”。套作大豆的共生时间少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套作收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净作,能集约利用时间和空间;而间作大豆的共生时间多于全生育期的一半,大豆全生育期基本上都要受到共生作物的制约影响,只能集约利用空间。
2 套作大豆的几个关键技术环节(以麦/玉/豆模式為例)
2.1 规范开厢,分带轮作
采用带状2米开厢的“双三零”或“三五、二五”模式,即1米(或1.17米)种5行(或6行)小麦,1米(或0.83米)种2行玉米,小麦收后种3行大豆,第二年玉米和大豆换茬轮作。
2.2 品种选技及合理搭配
一般来讲中迟熟或晚熟的大豆品种比较受欢迎,这些品种具耐阴性强、主茎发达、秆强不倒、粒大等诸多优点,是良种的首选。
2.3 掌握好播种时间、做到合理密植
大豆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在雨前或雨后及时抢墒播种。播种时直接撬窝点播于麦茬(或马铃薯等茬口)行间,行距33~39厘米,窝距33厘米左右,窝留2~3株,密度为6000~9000株/亩。
2.4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对大豆的生长进行有目的的控制
大豆采取以磷钾为主、酌施氮肥的方法,底肥每亩施尿素3~4千克、过磷酸钙30~35千克、氯化钾4~5千克;玉米收获后,对长势较弱田块每亩雨后直接撒施3~4千克尿素或对清粪水施于田里。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亩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0~40克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80克,对水40~50千克均匀喷施茎叶,以防止旺长和倒伏现象的产生。
3 大豆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幼苗期与盛花期,每亩选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00克对水50千克茎叶喷雾防治根腐病、立枯病、霜霉病和炭疽病;苗期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克,或25%来福灵乳油15~20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蚜虫、红蜘蛛、蓟马等虫害,并结合蚜虫防治预防病毒病;盛花至结荚鼓粒期每亩用25%敌杀死乳油或5%来福灵乳油20毫升,对水50~60千克叶荚喷雾防治豆英螟和大豆食心虫。
3.1 蚜虫
大豆蚜在田间不需要经过雌雄两性个体交配即可繁殖后代。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繁殖速度较快,每头无翅型蚜虫平均日产若蚜5~6头,一共可产出多达50头若蚜,每3~6天一代。在6月末至7月末气温高、降雨少的天气条件下,大豆蚜快速繁殖,导致蚜虫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在大豆蚜数量较多时,会出现一种有翅型的蚜虫,可以田间迁飞,使大豆蚜在全田快速扩散.数量迅速增加。
防治方法:(1)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蚜茧蜂、蚜小蜂、蚜霉菌等益虫、有益微生物控制蚜虫。(2)当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虫3~5头时,应进行化学防治,具体药剂是: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每亩30~50克,对水50升喷雾;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6~8克,对水25~30升喷雾。抗蚜威有利于保护天敌,但由于蚜虫易产生抗药性,应注意轮换使用。
3.2 大豆食心虫
3.2.1 农业防治 选择一些高产丰产,虫类不喜食的品种,同时对种植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适当改良,比如实行大面积、大间距轮作等,同时大豆收割完以后要对土地进行秋翻耕耙处理,以减少虫害的再发生几率。
3.2.2 药剂防治 ①80%敌敌畏乳油100~150克/亩,用约30根高粱或玉米等秸秆蘸药,均匀插于垄台上;或用玉米穗轴或其他颗粒或块状载体吸入药液,卡在豆株的枝杈上或均匀地撤布于田间垄沟中熏蒸防治成虫。但高粱间种大豆时不宜采用。②选用2.5%溴氰菊酯,用量30毫升/亩或20%杀灭菊酯乳剂,用量65毫升/亩,加水/稀释1~2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稀释4000倍常规喷雾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
3.2.3 生物防治 ①每亩用白僵菌粉1.5千克加细土或草木灰13.5千克,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治脱荚落下的幼虫。②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拟澳洲赤眼蜂灭卵,每亩放蜂量2万~3万头。
3.3 大豆花叶病毒病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有花叶和坏死两大类,花叶类表现为病毒感染初期,嫩叶叶脉透明,中后期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出现叶片起疱、皱缩、增厚发脆、向下反卷,植株矮化、产生无茸毛光荚等症状;坏死类型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枯斑或叶脉坏死,随后坏死连成一片,最终导致叶片脱落。个别品种感染后,顶部褐色坏死,俗称“顶枯”。感染病毒的大豆结出的籽粒上出现多种形状的褐色或黑色斑纹。种子所带病毒是来年发病的病源,蚜虫的传播造成病毒的扩散,清除带毒种子较困难,但在大豆苗期及时拔除田间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并及时消灭蚜虫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病毒扩散和危害。推广抗花叶病毒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作者简介:王志强(1967-),男,中专,就职于榆树市五棵树镇农业站,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5 14:50:54
菌菜套作栽培模式高产技术要点 篇5
其主要栽培模式要点为:栽培模式为大垄双行, 垄宽100厘米, 高20厘米, 垄与垄间距50厘米, 在小行距间套种双孢菇, 在大垄上种植二行生长周期长的高棵果菜类作物, 大行距为90厘米, 小行距为60厘米。
培养料以玉米秸 (麦秸、高粱秸、杂草均可) 为主料, 每平方米24千克, 副料为干牛马粪13千克、尿素0.5千克、石膏0.5千克、生石灰0.5千克碳酸钙0.3千克、过磷酸钙0.35千克、饼肥1千克。采用一次发酵法, 发酵20~25天。发好的料为棕褐色或黄褐色, 秸秆仍有一定弹性。
经过多次试验, 总结出菌菜套种高产的几项技术措施, 现介绍如下:
一、菌类主要管理措施
1. 铺料与接种
铺料:将培养料铺在小行距之间的浅沟内, 料宽30厘米, 厚度18厘米, 料面拍平, 温度稳定在28℃时即可播种。
播种:菌种用量1.5瓶/平方米, 将2/3菌种拌在料内, 1/3撒于料面, 再用少量培养料覆盖表面。
2. 养菌期管理
接种后3天室内相对湿度80%左右, 可少量通风, 料内温度保持22~26℃。播后7天菌种萌发吃料正常, 可加大通风量, 揭去上面报纸, 仍保持湿润, 促使菌丝向料中生长。接种后10天左右, 当菌丝长入料层一半时, 用直径1厘米竹棍扎眼, 从料面扎到底, 间距13厘米, 有利于排除料内CO2等有害气体。
3. 覆土
养菌后15~18天菌丝吃料2/3以上即可覆土。取耕层30厘米以下或沟坎上的生土, 以壤土为好, 土粒粗度如豆粒, 以核桃大小为宜, 粗土占3/5, 细土占2/5。采用一次覆土法, 每平方米用土25千克, 每50千克土加石灰粉0.25~0.5千克, 均匀撒在料面上, 厚度4~5厘米。
4. 出菇后管理
喷水:喷水量应根据天气、菌丝发育情况而定。喷水要及时, 以利于出菇整齐, 菌丝爬到土表, 重喷一次“结菇水”, 每平方米喷水2~2.5千克。
通气:随着菌丝发育, 呼吸加强, 适当加强通风量。
5. 采收
菌体出菇后生长较快, 应及时采收。当菇高3~5厘米, 直径3~3.5厘米即可采收。开始每天采菇一次, 盛产期每天采收二次。
二、果菜类作物坐果期主要管理措施
1. 温度管理
白天室内温度保持在25℃±3, 达到30℃及时通风, 室内温度降至20℃时关闭放风口。温室内温度前半夜保持15~18℃, 后半夜保持10~13℃, 最低不低于8℃, 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5~70℃。
2. 水肥管理
每隔12~15天灌一次水, 冬季15~18天灌一次水, 灌水选在睛天上午进行, 阴雪天不灌水。每次结合灌水施一次肥, 每一次施肥应在第一穗果长到直径2~2.5厘米进行, 以后每坐一穗果施一次肥。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 硝酸钾15千克, 随水冲施沃地宝10千克。
3. 植株调节
每株留6穗果, 每6穗果以上留三片叶打尖。应及时疏果, 第一穗果留4个果, 每2~6穗果留3个果, 疏去小果、残果, 保持果个均匀。
4. 落蔓
地膜西瓜套作棉花栽培技术 篇6
关键词:地膜西瓜,棉花,套作,栽培技术
地膜西瓜套作棉花是宁陵县经济效益较好的种植模式之一, 西瓜收获完毕一般在7月上旬, 此时棉花正值初花, 这样棉花不影响西瓜生长, 瓜棉光热和空间协调利用;另外由于西瓜要求追施的有机肥料很多, 西瓜不能完全利用, 而棉花吸收了这些剩余的有机肥料后可以增加抗病性。根据以往几年的经验, 瓜棉套作棉花要比纯作棉花枯黄萎病发病轻且迟, 增产效果明显, 如果管理得当, 产量和纯作棉花相当。经过几年实践, 一般产西瓜37.5~60.0 t/hm2, 籽棉3 750~4 500 kg/hm2, 总产值9万元/hm2, 经济效益可观, 农民也乐于接受。现将地膜西瓜套作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西瓜收获后棉花要迅速发棵搭丰产架子, 为不影响棉花产量和品质, 减少霜后棉, 西瓜宜选择早熟品种, 如开杂10、开杂15、豫星3、京欣二号等;棉花可以选择中熟品种, 尽量选择第1节位较高的品种, 避免与西瓜争空间, 如鲁棉研21号、鲁棉研15等[1,2]。
2 行株距搭配
西瓜采取育苗移栽或直播, 一般垄宽2 m, 株距60 cm, 栽7 500株/hm2;中熟嫁接西瓜 (具有无性杂交优势、长势较强的特长) 株距80 cm, 栽6 000株/hm2。棉花可以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方式植于西瓜行两侧, 瓜棉相距35 cm, 则小行0.7 m, 大行1.3 m, 株距33 cm, 栽3万株/hm2。用1.2~1.4 m宽的地膜对棉花效应更好。
3 适时播种
西瓜一般在4月中旬直播, 直播后, 盖地膜, 出苗且叶子完全变绿且平展后挖孔放苗。选择晴天下午放苗, 放苗后立即在放苗处压土, 防止跑墒和大风揭膜[3]。育苗移栽西瓜一般3月底育苗, 4月下旬移栽, 移栽前先盖膜, 再挖孔移栽, 移栽时浇足水。西瓜行应在地膜中间位置。棉花3月底至4月5日育苗, 5月初破膜足水移栽。棉花一般4月20日左右直播, 在西瓜移栽前直播, 可先播种后盖膜, 每穴3~4粒, 带水下种, 覆土厚3~4 cm, 棉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封土, 防止烫苗;在西瓜移栽后直播, 需采取破膜带水点播, 播期要推迟至4月25日以后比较稳妥。
4 科学施肥
基肥以磷、钾肥为主, 氮肥为辅, 施腐熟饼肥750 kg/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225 kg/hm2, 结合早春耕翻起垄前均匀撒施, 施土杂肥22.5~30.0 t/hm2。严禁前期施速效氮素过多, 导致西瓜前期徒长影响坐瓜和棉花生长。在西瓜坐瓜后鸭蛋大小时, 及时追施复合肥150~225 kg/hm2, 采用穴追或液体追肥器施均可。7月上中旬西瓜收获结束后, 结合灭茬培土, 追复合肥300 kg/hm2, 开沟深施, 施肥要与棉花行相距30 cm, 以防烧根[4]。在棉田见花前, 用棉花专用肥375kg/hm2、尿素75 kg/hm2混合追施;施肥办法选用木棍捣眼, 或开穴深施在相邻棉株之间。8月初如果棉花出现早衰现象应及时补追盖顶肥, 一般施复合肥150 kg/hm2。8月下旬可结合防病治虫叶面补施磷酸二氢钾、硼肥、尿素防治早衰。
5 西瓜管理
栽7 500株/hm2左右的中早熟西瓜品种, 宜采取三蔓整枝法, 即保留主蔓和基部健壮的2条侧蔓;栽5 250~6 000株/hm2的嫁接西瓜, 宜采用多蔓整枝法, 即保留主蔓和3条健壮的侧蔓, 多余的瓜蔓全部去除, 在去杈的同时, 要理压瓜蔓3~4次, 使瓜蔓均匀地分布, 抑制旺长。实行人工辅助授粉, 授粉时间为6∶00—8∶00, 阴天可推迟到10∶00。取1朵雄花除去花瓣, 把开放花粉轻轻地抹在雌花的柱头上, 1朵雄花可授2朵雌花。定位坐果就是把西瓜定位坐在主蔓的第2朵雌花或者侧蔓的第1朵雌花上, 原则上1株1瓜, 力求西瓜成熟一致, 及时采收;不结二茬瓜, 以利棉花的中后期生长发育。
6 棉花管理
棉花7~8片真叶开始现蕾时, 及时去叶枝。生长偏旺棉田, 可适当采取缩节胺化控并经常抹去赘芽。7月20—25日打顶, 8月20日除去果枝上的所有边心, 郁蔽棉田及时打掉下部老叶, 剪去空果枝, 以利通风透光, 减少烂铃。瓜套棉化控从轻, 一般进行2次:初花期喷缩节胺15 g/hm2对水225kg;棉花打顶后5~7 d, 如雨水偏多年份, 喷缩节胺37.5~45.0g/hm2, 对水300~375 kg。瓜棉套作中红蜘蛛发生特别严重, 一定要做好防治, 还要防治好棉铃虫、地老虎、棉盲蝽、棉蚜等。密切注意当地棉站发布虫情调查测报, 及时防治, 同时学会识别各类害虫的特征、习性, 调查防治效果, 做到万无一失。
参考文献
[1]艾则孜.阿不都, 马新文.甜 (西) 瓜—棉花套种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 2008 (6) :64-65.
[2]刘淑新, 孟凡燕.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8 (9) :8-9.
[3]王文瑞, 陈文燕, 程静.地膜西瓜套种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增收致富, 2007 (1) :5.
套作技术论文 篇7
一、品种选择
1. 糯玉米的品种选择
糯玉米主要是采收鲜果穗食用, 最适合种植的有川单甜3号等品种。川单甜3号由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四川川单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 在广安春播, 出苗至采收85天左右, 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株叶型较松散, 株高225cm, 穗位高85cm, 穗长18.5cm, 穗粗4.8cm, 穗行数为15.7, 百粒重30.3g, 穗轴白色, 籽粒黄色, 水溶性糖含量高达16.1%。在抗性方面, 中抗大斑病, 感小斑病、高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中抗纹枯病, 感玉米螟。产量表现, 2007年参加四川省鲜食甜玉米区试, 平均鲜穗产量达817.19kg/亩。
2. 糯高粱的品种选择
目前广安推广种植的糯高粱品种主要有泸糯8号、9号和10号, 但以10号产量最高且再生力强。沪糯10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育成的三系高粱杂交种, 2008年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为芽鞘和幼苗均为绿色, 株高186cm, 总叶片21~22片, 叶脉蜡质, 全生育期116天左右。穗成长纺锤形, 穗型中散, 穗长35cm, 壳褐色, 籽粒红色, 穗粒重71g, 千粒重24.1g, 胚乳糯质, 白色。在抗性方面, 丝黑穗病自然发病率为零, 并且抗叶斑病。该品种活秆成熟, 适应性广, 抗旱耐瘠性强, 平均亩产量达467kg。
二、主要栽培技术
广安具有春早、夏长、秋短、冬暖的独特气候条件, 常有伏旱, 秋雨早且持续时间长。因此从季节上安排就是早春播种糯甜玉米, 接下来套作糯高粱, 尽量避开高温伏旱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1. 玉米肥团育苗移栽
玉米肥团育苗较其他玉米稍提前至2月底或3月初。育苗的方法是:做肥团须选上好的半砂半泥的菜地土作为做肥团配制的营养土, 按每栽1亩玉米地用有机质含量高的过筛表层细土450kg, 再加130kg腐熟的厩肥和6~7kg磨细过筛的过磷肥加人畜粪水浸泡发酵后, 充分拌匀后捏成直径3cm左右大小的肥团。在团上用手指插一小孔, 内放1粒经精选处理过的种子, 然后均匀摆放在苗床里, 再用细肥土粉盖种后用薄膜把苗床盖好, 四周用细土扎实。苗床须选择土质肥沃, 疏松透气, 背风向阳, 水源和管理方便并靠近本田的旱地做苗床地。苗床地要翻挖细, 清除杂草及有害物质, 按1.5m宽作厢, 床深13cm, 做成平底型苗床, 竹林地、斜坡地等不能作苗床。在经过精心管理, 当玉米苗长至二叶一心时就要移栽。移栽前要将本田深耕作垄, 采用“双三0”或“双二八” (1尺=0.33m, 下同) 规范开厢, 厢沟深20~25cm左右, 沟的两头要筑埂挡水, 防水土流失。开厢作垄前玉米地要施足底肥, 亩用过磷酸钙40~45kg、尿素13~15kg、氧化钾15~16kg, 以及腐熟的水肥1 500~1 800kg, 将上述肥料混合均匀后施在玉米种植带正中 (预先在正中开一深15cm左右的沟) , 施完底肥后覆土待盖膜。在累计降雨20mm以上或一次性下透雨后, 立即将幅宽50cm的超微膜盖在垄面上。如果天不下雨但又要急于栽苗, 就用人工施清粪水或清水, 可将垄面施足水分后再盖膜, 不能待雨栽苗。移栽时要将育好的肥团苗连带肥团一起移栽于膜的边际, 每垄两行玉米, 种植规格为行距45~50cm, 窝距40~42cm, 每窝2苗, 亩植3 200株左右。如果是零星小块的土应适当密植, 反之稀植。
2. 适时育好糯高粱苗
糯高粱育苗是根据糯甜玉米的生长期决定, 到了4月下旬或5月初当玉米抽雄花时即可着手准备育糯高粱苗。高粱育苗地必须选择半砂半泥土, 土质肥沃疏松, 以利拔苗。在整理苗床地时, 要施足底肥, 按每亩施40%复合肥35kg加尿素9~10kg均匀撒施后淋清粪水1 200kg, 待收旱后平整细, 每亩播种4.5~5kg, 播种后盖一层细肥土粉, 以不现种为宜, 然后架拱盖膜。出苗后遇晴天应及时揭膜降温, 到三叶一心时不再盖膜并加强肥水管理。当苗龄30天左右时, 已长至5~6片叶, 即可抢雨后移栽。
(1) 高粱苗的移栽 高粱苗移栽前的整地与施肥是一项关键的农艺措施。当前作糯玉米收获后即刻清除田内的杂草、旧膜和秸秆, 在第一次翻耕整平后施底肥, 每亩施过磷酸钙50kg、尿素5kg、钾肥5~10kg、复混肥50kg。第二次翻耕后耙平, 按“双三0”套作开厢, 窝行距按25cm×80cm双株栽植, 每亩栽6 000株左右。移栽后及时施1次清粪水或沼液, 以利定根早发。
(2) 田间管理 一是要及时查苗补缺, 凡有缺窝的一定要选健壮苗及时补栽;二是中耕除草、施好苗肥, 拔节后高粱苗生长快长势旺, 要及时进行中耕培土, 促歧根早生快发, 增强抗倒能力, 也能增强抗旱保墒能力;三是在抽穗前施足穗肥, 每亩用沼液或人畜清粪水加尿素10kg穴施。
三、病虫防治
1. 糯甜玉米的病虫防治
川单甜3号高感丝黑穗病和茎腐病, 感玉米螟和小斑病, 因此, 需分段防治病虫。防治玉米丝黑病用戊唑醇60g/L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或用三唑酮15%/可湿性粉剂按100kg种子用60~90g拌种。防治茎腐病用福克20%悬浮种衣剂按1∶40~45 (药种比) 进行种子包衣, 在第一次追肥时用氰戊辛硫磷25%乳油, 或6.25%氰戊菊酯、18.75%辛硫磷300~25g/亩喷雾防治玉米螟1次。第二次追肥时用3.6%杀虫双大粒剂撒施再防玉米螟1次。当玉米抽雄穗时必须停止使用农药。
2. 糯高粱苗的病虫防治
沪糯10号的抗性比较好, 平时主要防治纹枯病、高粱螟虫、蚜虫等。纹枯病用井岗霉素或托布津液;螟虫等可用呋喃丹点心或每亩用25%杀虫双水剂200m L或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35g对水50kg喷雾;蚜虫用吡虫灵或20%中西除虫菊酯乳油每亩15~20g加水50~60kg喷雾进行防治。
四、适时收获
四熟菜玉米与白术套作栽培技术 篇8
1四熟菜玉米栽培技术
1.1品种选择
选择糯性强、适口性好、商品性佳的株型紧凑或半紧凑性、早熟丰产性高的糯玉米品种种植[1], 如京科糯2000、广糯2008以及渝糯系列品种。
1.2因术整地
结合白术选地整地。白术喜凉怕高温, 较耐旱耐寒。应选择海拔1 000 m左右的向阳通风、凉爽且排水较好、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的地块[2]。播种前30 d左右, 用土杂肥30~45 t/hm2、过磷酸钙750 kg/hm2、生物钾肥15~30 kg/hm2。也可用生物有机复合肥1.5 t/hm2或腐熟饼肥1.5 t/hm2加优质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代替, 将其均匀撒于栽植地表, 翻耕好后, 做成沟心间宽2 m (即沟宽0.5 m、厢宽1.5 m) 的高畦, 四周理好宽0.3 m的排水沟。
1.3适时播种
春玉米在3月上中旬日均气温达12℃以上便可播种, 采取薄膜育苗移栽技术。播种15 d前按3∶7比例备好土杂肥和肥土800~900 kg, 再加过磷酸钙15 kg、草木灰10 kg和适量清粪水拌和至手捏成团, 以落地能散为宜, 堆沤15 d备用。播种时采用塑料软盘育苗, 盘内装入3/4营养土[1], 每孔播1~2粒精选种子, 用营养细土盖种, 再起拱盖膜, 每天注意苗床的温湿度管理。
1.4合理栽植
移栽前10 d于每厢土的沟边一旁打2行窝距25~30cm的窝坑, 错窝打坑, 从而自然形成宽窄行种植, 宽行1.5~1.6 m, 窄行40~50 cm;每窝定向植2株, 栽植5.25万~6.00万株/hm2。秋玉米在6月上旬春玉米抽穗时于每行玉米的窝间挖坑直播4粒种子, 待出苗后进行间苗, 留壮苗2株。应注意的是, 第1、3季玉米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第2年施基肥整地后所种第3、4季菜玉米和第1年术栽地轮换。
1.5科学施肥
必须坚持施足底肥, 重施拔节肥, 猛施穗肥的“一底两追”施肥原则[2]。除第1季玉米因整地施用了底肥可少施外, 其余3季要在打窝时用农家肥30 t/hm2加过磷酸钙450kg/hm2施足底肥或用复合肥600 kg/hm2加粪水15 t/hm2加锌肥22.5~30.0 kg/hm2作底肥。在6~7片叶时, 用尿素90~150kg/hm2作拔节肥, 于玉米窝间打孔深施盖土;在大喇叭口期用尿素300~375 kg/hm2作穗肥。
1.6其他管理措施
在玉米生长期做好病虫防治工作, 如有精力可以做好去雄和人工辅助授粉工作。
1.7适时采收
菜玉米最佳采收期在吐丝后20~25 d, 花丝干枯、颜色变褐色、籽粒灌浆饱满时于清早或傍晚便可采收。此时风味佳, 适口性好。采收后24 h内上市或青贮[3]。
2白术栽培技术
2.1培育术栽
清明节前后地温达到12℃后, 选择新鲜饱满健壮的种子进行催芽后再播种。一般采用条播, 在畦面上按沟距25~27 cm开横沟, 深约5 cm, 沟底要平, 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覆盖细土, 再盖草保温保湿。用种量60~75 kg/hm2。幼苗出土后揭去盖草、间苗除草, 如有抽薹应及时摘除。在晴天地干时将术苗挖起, 剪去茎杆和尾部须根, 于阴凉通风室内摊放3~5 d。再在阴凉干燥、避日光的室内泥地, 铺含水20%且5 cm厚的细沙, 上放术栽8~12 cm, 再盖上1层细沙, 堆放厚度30~40 cm, 盖上4 cm的细沙土。同时注意排湿散热、冬天防冻和防鼠。
2.2大田栽种
翌年1—2月, 选择表皮细嫩、顶芽饱满健壮、上部细长、尾部圆大、细根密生主根细短未受损伤的术栽作种用。种前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10 min, 捞出晾干后下种。行距20~25 cm穴栽, 穴深约6 cm, 施入稀人畜粪水, 干后栽种, 每穴放大术1个、小术2个, 芽头向上, 覆土3 cm, 需术栽600~900 kg/hm2, 株数18.0万~22.5万株/hm2。
2.3田间管理
2.3.1中耕除草。幼苗期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3~4次, 及时拔草间苗, 保持株距4~7 cm。首次可略作深耕, 后面浅锄。5月中下旬在植株封行后不能中耕, 用手拔草土[4]。
2.3.2科学施肥。由于白术生长期长, 需肥较多,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要早施苗肥, 重施摘蕾肥, 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4月上旬齐苗后施人畜粪肥约15 t/hm2对水浇, 以防伤苗;5月上旬施提杆肥, 用人畜粪肥约12 t/hm2;第3次施摘蕾肥, 要施足施好, 以满足根茎膨大的需要, 摘蕾前后5~7 d追摘蕾肥, 可施腐熟饼肥1 125~1 500 kg/hm2或人粪尿27 t/hm2。有的产区摘蕾前后各施1次, 后1次开穴浇施碳酸氢铵150kg/hm2、过磷酸钙225 kg/hm2混合对水15 t/hm2, 施后覆土。生长后期, 还可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根外追肥, 每隔10 d追1次, 共施2~3次, 有一定的增产效果[5]。
2.3.3除蘖摘蕾。除去蘖生枝, 仅留1个主茎, 可使根茎形态整齐, 不出现分叉。摘蕾, 一般从7月中旬至8月上旬分2~3次摘完, 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 注意摘蕾时不伤大叶, 不摇动术根, 摘下的萌蘖及花蕾, 要集中烧毁, 免染病害。
2.3.4抗旱排涝。白术忌积水, 排水沟要通畅, 做到雨停地干, 降低地块湿度。根茎膨大期间, 保持田间湿润, 干旱时要常浇水润土。
2.3.5严防病虫。白术在高温高湿情况下易发病, 多见的有立枯病、铁叶病、白绢病、黑斑病、根腐病、缺铁性黄叶病、线虫病等。在发病初期喷施或浇灌75%敌克松、50%多菌灵800倍液等。对于根腐病、白绢病的中心病株, 要及时拔出于田外集中烧毁。同时要做好白术虫害防治工作, 虫害主要有小地老虎、术籽虫、蝼蛄、蚜虫、金针虫、蛴螬等[6]。
2.4适时采收
10月下旬后, 在晴天开挖, 收获根茎, 将其日晒15 d以上直至晒干, 如遇天气不好可烘干。
参考文献
[1]隆昌忆.三熟菜玉米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 1999 (2) :12-13.
[2]方向前, 边少锋, 柴寿江, 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07 (4) :296-297.
[3]陈国平, 杨国航, 赵明, 等.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 2008 (4) :1-4.
[4]陈华萍, 吴万征.白术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 2002 (5) :19-21.
[5]刘会芹, 王成玉, 周春芳.白术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20.
套作:硬伤与失真 篇9
一、套题目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材料提示十分明确:“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从这提示语看,写作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既可以写具体的传递,也可以写抽象的传递;既可以写单向的传递,也可以写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传递,不一而足。但文章必须明确几个要素:传递什么,传递给谁,怎样传递,传递的意义。由于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考生一般都能写出符合题意的文章。跑题的文章较少,但佳作也不多,而“大众化”的文章太多了。大家的材料相同,写法相似,几乎达到了雷同的地步。有很多考生的作文题目是相同的,如《爱心的传递》之类,一包(30份)中几乎占了三分之一。最差的就是套题目,很多考生把平时的作文题目硬套上去,如“传递诚信”“传递宽容”“传递坚持”“传递沟通”“传递和谐”之类。考生以为“传递”是万能动词,什么都可以传递。试问,“和谐”怎么传递?硬套是一种硬伤,牵强附会。实际上,这是学生的一种不好的思维习惯,一接触话题就想到过去的作文,总想“靠”,总想“套”。他们认为,通过套换题目,可以套搬内容,把平时的作文(或熟悉的往年高考优秀作文)搬上去,轻而易举地完成作文。这类作文一般不切合题意,或者处于游离状态,属于三四类作文。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起到“以一斑见全豹”的作用。好题目能给评卷老师眼睛一亮,奠定了高分的基础。今年高考作文有一个能力要求:考查考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作文话题“传递”暗含时代色彩,可以引发许多新的、热点的问题的联想,激活学生写作思维,发表自己看法。而那种“套文”,带有虚构的色彩,是不可能体现命题者的意图的。阅卷老师一看到这题目,就觉得它似曾相识,没有新感觉,怎么能感动?
二、套材料
应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是很典型的材料,运用得好,是很有说服力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用,千人一面,材料高度一致,用得太滥,毫无新意。很多考生都是把各类颁奖会概括的人物事迹材料原封不动地搬上来,作为文章的论据。我认为,搬用别人的材料,自己不作加工,也是一种套作,称之为套材料。写这类内容的文章,写法基本相同。如写议论文的,选三个人物的事迹作论据,分三段论述,实质是三段“颁奖材料”。譬如写“爱心传递”题目的,材料都是丛飞、李春燕、洪战辉、霍英东、微尘、华益慰等人;写“传递感恩”的,材料也是丛飞、洪战辉、黄舸、林秀贞等人。2005、2006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材料已成为“万花油”,写什么都可以套上去。面对千篇一律的文章,阅卷老师有点麻木,题目已经相同,材料也差不多,简直到了使人难以忍受的地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材料不是不可以用,问题是考生不会灵活运用,只是照抄照搬,不懂得扣“话题”抒写,叙写他们怎样传递爱心,怎样传递感恩,转换为自己的叙述。不仅写这材料是如此,写亲情题材的也相似。很多考生写“爱心的传递”,内容只是叙述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爱,选取生活中几件小事去反映,文章流露的是父母爱心浩荡,使自己很感动,永志难忘。从文章中根本找不到“传递”的信息,没有体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我想,这也是考生平时写惯了这类亲情的文章,考场拿过来套用,懒得思考。写这类亲情的文章,还暴露了学生思维狭隘的问题,他们只想到父辈、祖辈对自己的关爱,没有上升到家风、长辈品德等方面传递的层次深度。当然,写这方面也是有的,但数量不多。我记得有一篇《一句话,几辈子》的文章,写的是他爷爷为人处事的准则:“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精神从爷爷传到父亲,从父亲传到自己。每当面对利益诱惑时,他就想起爷爷的这句话,战胜诱惑。这是多好的立意!可惜这样的文章太少了,简直是凤毛麟角。
三、套开头
好的开头是文章成功的一半,很多考生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精心设计开头。曾几何时,很多教师喜欢用一些“经典”的开头模式去训练学生写作,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写什么文章都这样开头,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这些“经典”的开头,表现突出的是堆砌词藻,常用排比句。这种开头,乍看很有文采,很吸引人。但当你读了这些精妙的排比句,文意与下文内容完全脱节时,你就会觉得是矫情,是无病呻吟。譬如写《爱心传递》的,很多考生都这样开头:“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而下文写的却是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自己并不处于“贫病交迫”或“濒临绝境”或“孤苦无依”的境地,纯粹是套用仿写题的“经典句子”。这种套开头,假得很,纯粹是形式,为开头而开头。这种套开头的文章,常常语言风格不一致,开头词语华丽,下文文句不通,很别扭,使人觉面目可憎,起到反面作用。
如果说套用别人的“经典开头”还算是一种临场写作技巧的话,那么套用作文材料开头简直就是不懂得写开头了。有很多考生一开笔就搬用作文材料:“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接下来就是顺着材料写。第一段往往是认同材料的观点,第二段才知道他要说什么。我认为,套用作文材料开头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证明考生的思维没有经过转换,没有产生质的飞跃。所供材料,一般是提示语,既有概括性,又有广度和深度,规定了作文的内容范围。而考生要写的,往往是材料中的一方面,文章开头应该有的放矢,亮出自己的观点。而套用作文材料开头的文章,往往是顺着“材料的思维”写下去,就事论事,既写技艺、经验,也写思想、感情,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空谈一番。这是一种没有创新思维和深度的文章,一般不会获得高分。
文章开头的形式很多,但不管你用哪种形式,都要与内容相吻合。我主张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堆砌词藻,以实际入题。以实际入题显得自然、真实,往往能打动读者。很多同学为了文采,盲目地仿效别人,反而让人觉得别扭、造作,失去了个性,这是文章一忌。
一年三熟瓜菜套作高效种植技术 篇10
1 早春大白菜
1.1 品种
强春、阳春等韩国进口大白菜品种。
1.2 育苗与定植
该合作社每年生产面积为6.67 hm2左右。从1月20日开始, 分批分期播种, 共分4批播种育苗:1月20日、2月5日、2月20日、3月5日, 每批1.67 hm2左右, 平均15 d一批。育苗期内注意搞好温度和光照管理, 防止温度过高出现高脚苗, 温度过低出现小老苗。
播种后25~30 d定植, 定植密度为2 700~3 000株/667 m2, 平畦种植, 也可起垄, 前两批因为播种时间早需要用大拱棚, 后两期气温较高, 可用小拱棚, 最后可露地管理。
1.3 田间管理
整地播种时一次施入底肥2 500 kg/667 m2牲畜粪肥, 生长期要追肥2次, 莲座期追10 kg/667 m2尿素, 进入包心期每667 m2施10 kg尿素和10 kg硫酸钾肥, 进入莲座期后注意灌水, 保证肥水供应。育苗期间注意喷施百菌清、多菌灵等杀菌剂防治苗期病害。大田生产期间气温升高, 撤棚后注意防治蚜虫, 可用啶虫脒、吡虫啉等, 收获前7 d不再用药。
1.4 收获及上市
自第1批定植生长60 d后进入收获期, 约4月20日左右陆续收获上市, 10 d后第2批在4月30日可接续收获, 第3批到5月7日左右可接续收获, 第4批在5月15日前后, 市场价格一般从第一批上市价格较高, 随着上市量的增加, 价格逐步走低。要搞好产销对接, 与外地菜商联系好销售去向, 逐步收获、逐步上市, 切忌大面积一同收获上市, 造成销售不畅, 价格不稳, 降低效益。
1.5 效益
这种模式下平均667 m2产量在0.5万~0.7万kg。在市场行情较好、价格走势稳定的情况下, 平均每667 m2产值在6 000~7 000元, 投资包含耕地租赁、生产用工投入、生平均约为2 500元, 平均净收益在3 500~4 500元。
2 拱棚礼品小西瓜
2.1 品种
应用河南农大豫艺种业的礼品小西瓜——彩虹、小黄宝等。
2.2 育苗及定植
4月5日育苗, 苗龄20~25 d。定植在4月25日, 接白菜茬口, 陆续定植, 每667 m2定植500株左右, 行距2.0 m, 株距0.7 m左右。
2.3 田间管理
全生育期90 d, 中后期注意防治蚜虫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 追肥以冲施肥为主, 每次667 m2冲施20~25 kg。定植后50~60 d可收获, 基本于6月下旬收获。
2.4 效益
每667 m2产量1 500kg左右。价格在3~4元/kg, 每667 m2产值为5 000元左右, 除去投资1 500元左右, 净收益3 500元。
3 秋茬以蒜苗、西葫芦为主
3.1 蒜苗种植
以冬前、节前收获蒜苗为主, 应适时早播, 可密植, 供应充足肥水, 促苗早发快长。由于春节前供应市场价格较好, 每667 m2效益一般在1 000元以上。
3.2 西葫芦种植
品种选用河南农大豫艺种业培育的珍玉35号, 8月20日前后直播, 育苗移栽均可, 每667 m2播种1 500穴, 行距1 m, 株距0.45 m左右。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浇水追肥, 以追速效冲施肥为主, 共追肥2次, 每次每667 m2追施20 kg左右冲施肥, 于10月10日左右收获, 667 m2产值2 000元左右, 667 m2净效益约1 500元。
【套作技术论文】推荐阅读:
技术合同: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07-03
技术与科学技术07-24
节能技术的技术划分09-05
蔬菜施肥管理技术技术06-01
环保技术节能技术09-15
信息技术整合电子技术09-27
质量技术监督信息技术10-08
医疗技术消毒技术规范05-31
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08-29
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