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话法(共4篇)
看图说话法 篇1
我们以前的作文教学, 一上来就是命题作文, 常常是三年级的同学也不知如何下笔, 部分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甚至到小学毕业, 有的学生连一件事还写不清楚。这种情况, 除考虑学生的主观因素外, 也充分说明作文训练的方法不科学。各行各业的学习, 最初都是照葫芦画瓢, 在掌握一般技术的基础上, 才能推陈出新。而看图说话作文, 正是同步训练小学生作文基本功的最好方法。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的看图写文教学坚持的是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一、首先, 当然是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等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养成正确的思考习惯, 建立合理清晰的思维方向, 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掌握量力性原则, 为持续发展做铺垫。让学生初步掌握写话的基本方法、步骤, 打好框架, 先求完整, 多垒台阶, 由易到难, 由口述到笔写, 由扶到放, 循序渐进。一次写话一个重点, 使学生每次都有长进。
三、快乐学习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起点低一点, 让全班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至少有90%学生能完成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 不能让班上30%的学生不符合基本要求。
实施合理内容需要先择恰当的形式。一年级的学生在看图说话、说故事的时候, 对你一句, 我一句的对话形式较熟悉, 而要写一篇有头有尾的小短文时, 还是会感觉吃力的。比如在教《离群的小鸡》和《聪明的公鸡》时, 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单副图说得很丰富, 连在一起就乱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是最害怕失败的, 为了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在说话写话的教学中, 我们就要探讨科学的形式, 既简单, 又能完整表达图画内容。所运用形式如下:
1.详说后听写, 比如《聪明的公鸡》指导学生说话后, 听老师复述, 边听边写, 最后完整地读几遍, 做到句子连贯。
2.详说后填空写, 如说话内容:《我最喜欢的水果》, 先看实物说, 让学生习惯一种模式, 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 填空写——“我最喜欢的水果是 (什么) , 它 (什么样) , 它的颜色是 (什么) , 剥开皮里面 (怎么样) , 咬一口 (写味道) , 真好吃。”
3.填开头、结尾或填段落式, 让学生对段的认识和段的连接更直观一些, 不要有畏难情绪。
4.忆写, 听老师讲故事后边回忆边写。
5.边看表演边写, 比如《聪明的公鸡》。
6.仿写, 比如学了《小壁虎借尾巴》, 仿照它借尾巴段落的句式, 写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可以是小壁虎向松鼠借尾巴, 小壁虎向孔雀借尾巴, 小壁虎向猴子借尾巴等等, 这种对课文内容的恰当移植, 是真正的学以致用、思维迁移, 好处多多。
7.讲评重写式, 让学生有榜样可以参照。
8.考试式, 完全由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想象、自己表达, 有利于发展求异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是锻炼, 也是逼上梁山, 不动脑筋光照别人说的写只能是暂时的, 对于老师来说, 也能对学生整体的实际水平心中有数。
9.写“每日一句”式, 比日记简单, 但发展到后来, 82%以上的学生都不止写一句话, 而发展成为对一天生活重点的简单记录和对事物的看法。
以上诸种形式, 实际是一个“扶放结合”的过程, 包含着由扶到放的递进过程。1——6“扶”的形式,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 目的在于打好作文框架, 做到语句通顺、明白、完整, 对于如何选择恰当的句式进行表达, 有一个感性的认识。7——9是“放”开写的形式,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写出真情实感, 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有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 激发写话兴趣。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在追求教学效果时, 要把握这样的标准:
一、一年级的学生看图作文只是低标准的看图写话, 能够把若干复杂内容连起来就不错了, 大家共同说话再写话, 写得差不多是无可指谪的;
二、一年级刚开始学习看图说话、写话, 只能一次教一个样, 标准太多容易出现混乱。这样做也是为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 能大面积提高, 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
看图说话作文指导课的好处还在于:它是作文的分解动作, 便于把整个作文过程一一解剖给学生看, 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地位。老师引导观察、引导命题立意、引导联想想象、引导表达,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作文之路。学生根据图画, 调动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储备, 理解图意, 再运用语文知识整理组合, 表情达意。
大量事实证明, 学生作文水平低, 是因为害怕作文有畏难情绪。而造成这一心理的最直接原因, 就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 学生猛然面对作文, 极其生疏, 无所适从。既然下笔艰难, 那肯定难获成功, 幼小的心灵是经不起挫折的, 如果指导方式不得法, 内容不衔接, 学生因畏难而丧失写作的兴趣, 今后的作文教学难有好的效果。教学内容上, 看图说话写话是高年级作文的起点, 是作文的必经之路。教学形式的合理安排, 是为了削平作文之路上的坎坷, 使学生少摔跤, 甚至不摔跤, 顺利地通过迟早要面对的作文入门这一关。
看图说话法 篇2
一天天气真好,猫妈妈带着小猫来到小河边钓鱼.钓了一会,小猫看到蜻蜓妹妹飞来了,就丢下鱼杆跟着蜻蜓妹妹玩去了.这时猫妈妈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说:“我怎么钓不到.”猫妈妈说:“你专心的坐在这里,一定会钓到鱼的..”
作文“ loading=”lazy“ src=”p.9136.com/1w/l/d7f7cec4008_5fbf7f1d032cf.jpg">
小猫安心的坐下来钓鱼,这时小猫看到蝴蝶姐姐飞来了,就丢下鱼杆跟着蝴蝶姐姐玩去了.
天晚了,该回家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猫妈妈告诉小猫钓鱼时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
小猫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蜻蜓妹妹来找他玩,他不理,蝴蝶姐姐来找他玩他也不理,他终于钓到了一条大鱼.
看图说话>作文200字“看图说话” 篇3
关键词:图表;识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家奉献给我们感知那些难以感知的地理事物的特殊望远镜”。注重图表运用,突出综合分析能力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地理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它以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地理信息,从而使试卷简洁直观。学会阅读地图,不仅可以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它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地理分析能力乃至创新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学会读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好地理,而且还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熟练判读和使用地图、准确绘制相关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地理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内在要求。
一、认清地图要素——读图的前提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地图要素包括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亦称辅助要素)。(l)数学要素,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等。这些内容是决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他内容的基础。它保证地图的精确性,作为在图上量取点位、高程、长度、面积的可靠依据,在大范围内保证多幅图的拼接使用。数学要素对军事和经济建设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2)地理要素,是指地图上表示的具有地理位置、分布特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因此,又可分为自然要素(如水文、地貌、土质、植被)和社会经济要素(如居民地、交通线、行政界线等)。(3)整饰要素,主要指便于读图和用图的某些内容。例如图名、图号、图例和地图资料说明以及图内各种文字、数字注记等。具体课堂教学中主要以地理要素和整饰要素为主。
二、判断包含内容——识图的重点
是指能依据地图比例尺、经纬网、图例和注记等要素,从图中正确选择并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的能力。地理信息主要是指:区域面积,地理事物的位置、高程,地形特征,气候资料等。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能把重要的地理信息准确地填绘到图上。政区图:可从形状轮廓,位置和范围,自然特征(地形、气候、河湖),经济特征(矿产、工农业生产),人文特征(居民、语言、宗教、城市、旅游等)五方面入手。地形图:着重从地势高低,主要地形部位,地形种类、分布及成因等方面展开。示意图与景观图:依逻辑和比例关系、图例和注记等要素,结合有关原理判读。日照图:(1)方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球自转自西向东,北极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俯视为顺时针。(2)昼夜半球:太阳照亮的一半为昼半球,另一半为夜半球。(3)晨昏线:依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变夜为昏线,反之为晨线。(4)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越往东,地方时越早;每向东过15°,地方时早1小时。(5)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由之往南北两侧逐渐递减。(6)节气: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为二分日;北极圈内发生极昼现象,为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内发生极夜现象,为北半球冬至日。
三、获得潜在信息——识图的关键
读图能力一般分为两个层次:(1)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获取“那里有什么”的一般分布知识的能力,如地名、位置、数字、零散的分布知识等。此阶段不需要思维加工,直接通过各种感官获得事物的表面特征,该过程反映了读图的感性认知过程,即地图的初读初说阶段。(2)信息的获取能力,即从表层信息获取其内在联系分布规律、解释原因的能力。潜在信息的挖掘主要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通过推理,形成具有一定特征和规律的结论。学生在做题时往往需要通过表层信息来推断潜在信息,从而获得解题的突破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从图表中独立获得潜在信息的能力。
四、图形转换——培养拓展思维
图形转换是指图像的迁移变化,即根据原图所表达的地理含义,用新设计的图示来表达,或根据原图反映的地理原理,迁移到新的图像中。每年高考都会多多少少出现一些构思独特、形式新颖的创新性图形,令不少考生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如何入手。其实,不管图形多么创新,多么新颖,总能在教材或复习用书、讲义上发现“原型”或原图的痕迹。因此,教师在例题讲解时,应多加指导启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原图,分析原图显示的关键点、线、面和表达的地理原理,尽可能一图多用、一图多变,并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换,说明图像是如何演变过来的。有效加深认识和理解图像的本质特征,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高度,培养多种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新图,有时也可进行图形变换的专项训练,如将坐标图的横纵坐标倒置后,再进行图像重绘,得到别有意境的图形,令学生回味无穷。
五、画图——识图的提高和再创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地图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地图。画图时,学生们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创新的火花在不知不觉中迸发。
六、形成区域地理心理地图
一般而言,学生总的感觉是:世界地理、人文地理相对较容易掌握,自然地理较难学习,尤其是中国地理最难学,难就难在中国局部区域图实难定位。要想顺顺利利定位,考生必须在头脑中构建世界(中国)政区(地形)图的“心理地图”。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感知中国空间跨越范围,建立宏观整体的粗略心理地图。
(2)识记各大洲和13个分区或中国某一大区重要经纬线及经纬线经过的地理事物,或画简图图解区域组成和位置,从微观把握区域状况。
(3)通过典型经纬线剖面图,逐一掌握特殊经纬线穿越某一区域(某一大区)的地理事物,达到巩固之功效。
综上所述,学生反映的读图难,往往成为制约地理成绩的瓶颈,教师应在上述六个方面对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进行培养,这种能力应首先建立在扎实、牢固的地理基础知识上,在平时授课中点点滴滴地渗透,“论从图出”,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寻找答案,并能准确地用简洁的地理语言描述。在掌握了各种规则图表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变式图,训练学生适应新图,适应变化,从而提高高考地理的读图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孟裔等,《新编地图学教程》
2.刘振泉、姚智君,《新课标下学生读图和析图能力培养策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7,12
看图说话记(二) 篇4
成书于初唐的《游仙窟》,是中国小说史上很特殊的一部,它在中土久已失传,却在唐代渡海刊刻于东瀛,直到近世杨守敬著录于《日本访书志》,方重为国人所知。其作者,日本钞本署作宁州襄乐县尉张文成,世因定为唐张鷟所撰。文成在世即大有文名,且名传新罗、日本。《游仙窟》以骈散相间之体为传奇,虽然情节并不曲折,辞旨也无深意,而语言轻巧风艳,颇存初唐俚辞谑语,故特为语言学家所重。其实语言之外,此中关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画,也很有错采流光之绮丽,而为唐代传奇所鲜见。那么也可以认为,《(游仙窟》对于今人来说,更多的是文学以外的价值。比如我,对它的兴趣就几乎全部来自各种各样的“物”,尤其是至今不得确解者,譬如屏风、画鄣两事。此乃小说主人公被引至十娘卧处时率先入眼的陈设,便是“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八年前我在《行障与挂轴》一文中曾认为画鄣是待张于屏风的屏风画,后又改作“可以如行障一样悬挑的观赏画”,却总觉得所解未切。今见中华书局出版《游仙窟校注》一厚册,自足欣喜。疾忙展卷,但见《校注》解释此句日,“屏风,室内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画鄣,即画障,画屏,有画饰的屏风”。不免嘿然。如此,“上面常有字画”的屏风,与“有画饰的屏风”,究竟一事耶,两事耶?若为一事,则此屏风、画鄣之形容岂非叠床架屋;若为两事,二者又区别何在呢。默思数日,终得一解,因写出心得,也借此纠正补充以往之愚见。
且先言“画鄣”。
画鄣,多写作画障,又或画幛,它并不是“有画饰的屏风”,而是唐人常常说到的障子。其上有画,却非图案一类的“画饰”,而是出自画家乃至名公巨匠之手的山水画、花鸟画。屏风与障子,就实用而言,功能相似,即都有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材料以绢帛为常,形制却并不相同。屏风自是把屏面固定于框架亦即屏风骨,不论一扇与多曲。障子则不然,障子是用丁字障竿把障面悬挑起来,下设障座以为固定。障座的样式,与南北朝以来流行的帷帐座应无不同(图1)。若改变陈设位置,取竿出座,移动是很方便的。而障子的这一形制,原是来自行障。
至隋唐,卧床周围尚未有与床栏连作一体的帐架,因多以屏风和行障掩护起这一方私密的空间,庾信《灯赋》“翡翠珠被,流苏羽帐。舒屈膝之屏风,掩芙蓉之行障”,可见卧息之处由此二事布置出来的旖旎与温丽。“屈膝”,乃合页,那么这是一架多曲屏风。行障的材质通常是织物,似乎以锦为多,至少也是以锦为缘以宜于披垂。梁吴均《续齐谐记》中《阳羡书生》一则,用于山野间划分几对男女不同活动空间的器具,即是一具锦行障。《灯赋》所谓“芙蓉行障”,芙蓉,当是织纹。唐刘方平“乌栖曲》:“娥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此一具与灯光相映的“芙蓉行障”,自然可以认为是用《灯赋》之典,不过行障的使用这时候本来也还有着与《灯赋》中相似的情景。河南安阳市果品公司家属楼基建工地唐墓墓室棺床之侧的壁画绘出手持行障的侍女,行障团花绣带,中间撑竿下有三足,落在一个石障座上(《中国出土壁画全集》第五册,图116,科学出版社2012年),行障的样式因此正见得清楚(图2),虽然图版说明道是“一仕女站立在幔帘后”,而我们知晓此物非名“幔帘”也。
卧处与屏风并用的画障,也是与行障相同的陈设,只是如前所述,障子的材质通常不是织锦,而是画作,并且多为山水画。王维《题友人云母障子》:“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作者以早慧闻名,此诗系少年之作,其佳处即在于以“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一联,巧妙点出障子的材质是透明的云母。——障子本多山水画,这一具云母障子却止须持向野庭,自有山水映现,而不必施以绘事也。或日“二句形容屏风上描画的山泉,形象逼真,使人感到不是画出来的”(《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若依此解,则这一首诗也就才调平平了。此外,它也不是屏风。云母为窗、为幌、为屏风,此前并不鲜见,宁夏固原北周田弘墓即曾出土数百枚云母片(《北周田弘墓》,文物出版社2009年),而云母制为障子,似可算作特例。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卷十三注此诗云“唐时呼屏障为障子”,下并举出唐人咏松树、山水障子之作若干例。其实赵注胪举的诗句所咏只是障子,而非“屏障”,因为唐代屏风与障子原为二物。王绩《山家夏日九首》之六“障子游仙画,屏风章草书”,二者对举,可见颇有分别。《游仙窟》十娘卧处的“屏风十二扇,画鄣五三张”,自然也是如此。
画障在王绩和《游仙窟》的时代,尚算得新生事物,因为它的出现,大约在隋唐之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售一万五千。”句下自注云:“自隋已前,多画屏风,未知有画幛,故以屏风为准也。”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条说明。隋以前既无画障之称,自然谈不到画障与屏风的区别。然而既有画障,也便有了,画障与屏风之异,即画障是屏风画之外另一种形式的画作,可以是独幅,也可以是主题一致的一组。《历代名画记》卷十云“张躁曾画八幅山水障”,“破墨未了,值朱泚乱,京城骚扰,璪亦登时逃去,家人见画在帧,苍忙掣落,此鄣最见张用思处。又有士人家有张松石幛,士人云亡,兵部李员外约好画成癖,知而购之,其家弱妻已练为衣里矣,唯得两幅,双柏一石在焉”。这里举出的“山水障”、“松石障”,都是以绢帛为介质的画作。所谓“在帧”,所谓“掣落”,可知山水障子是张起在障竿上。既可用为衣里,则质地当为绢帛之类。随着画障的逐渐风行,且势力愈盛,它便成为完全独立于实用功能之外的绘画载体,当然也可以同传统的屏风画一般标价出售。唐张乔《鹭鸶障子》:“剪得机中如雪素,画为江上带丝禽。闲来相对茅堂下,引出烟波万里心。”既日“闲来相对”,当非长设之具,不过兴来悬挑,从容赏玩。又唐胡令能《题绣障子》:“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按向东园里,引得黄鹦下柳条。”(五代何光远《鉴诫录》卷八引)这一什绣障子乃写生花卉,先绘后绣,以绣工之精而更见画艺。“绣成按向东园里”与“闲来相对茅堂下”,正是同样的意味。
为人所珍的屏风画,也可以转变为画障。绢帛在屏风上用得久了,自然会变得陈旧乃至破损,因不免时常更换。更换下来的旧屏面经过修补,仍然可以另一种形式保存下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张氏图画”条:“张侍郎(去华)媳成都时,尚存孟氏有国日屏扆图障,皆黄筌辈画。一日,清河患其略旧损破,悉令换易。遂命画工别为新制,以其换下屏面,迨公帑所有旧图,呼牙侩高评其直以自售。一日之内,获黄筌等图十余面。”黄筌先仕王蜀,后什盂蜀,其花鸟竹石冠绝一时,人物山水也皆擅胜场。张去华是宋初人,故为官成都时尚可见到屏风上的黄筌真迹,并且用了更换旧屏面的办法使之成为自己的收藏。而从屏风上面揭下来的画作,如用悬挑的方式观赏,便又是画障。至此,作为画作装裱形式之一的立轴,已是呼之欲出了。
回过头来再看唐墓壁画中的行障图,也还有一笔题外“画”。美人头耸高髻,插梳挽簪,两颊各涂两抹斜红。此乃唐代流行的女子面妆,晚唐罗虬《比红儿诗》“一抹浓红傍脸斜”,即是之谓。斜红之外,以花钿贴面亦为“人时妆”之一。所谓“匀脸安斜雁”,李贺《恼公》中句即是此类。敦煌莫高窟第九八窟东壁壁画(五代)女供养人群像,个个“犀玉满头花满面”(《云谣集杂曲子·天仙子》),花子式样且有成对的小鸟,正可由此画笔映发诗意(图3)。或释此旬日“斜雁,即钗钿”(《李长吉歌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2012年),则于唐代女子妆容似未觑得真确也。
【看图说话法】推荐阅读:
看图说话05-15
看图说话《救青蛙》07-02
看图说话优 作文11-19
饿了看图说话作文05-12
看图说话植树教案7-105-22
三年级作文看图说话06-17
三年级看图说话教案11-26
一年级作文:看图说话《小猫钓鱼》08-22
植树看图说话作文150字11-15
《看图说话并输入拼音》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