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的现实意义

2024-05-25

应用的现实意义(共12篇)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1

一、引言

传统会计收益与报告受托责任的传统会计目标相适应, 以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稳健原则为基础, 在资本市场不发达的经济环境下, 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以历史成本计量资产和负债, 并由此确定净资产可以反映受托资源的保持程度, 按照实现原则和稳健原则确认收入和利得可以保证交易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 避免浮夸业绩, 较好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

对所学知识进行体系化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在得到启发后, 对于不正确的处理方法进行改正和创新, 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有效地进行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软件应用的经验, 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独立完成任务还是协作完成任务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学习评价与考核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既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目标, 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各种能力, 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评价与考核可以分别采用过程评价与考核、结果评价与考核、无纸化考试系统的应用等方法。其中过程评价与考核可以根据每个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操作速度、帮助别的同学解决问题的次数和效果给予评价, 算作平时的成绩;结果评价与考核则是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正确性进来, 随着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 会计目标已由报告受托责任转为向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FASB在SFAC No.1中指出:“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自创的商誉、产品开发、人力资源价值、产品品牌等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市场价值的主要因素, 物价变动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 使得价值变动不能确认, 价值变动与收益报告完全分离, 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和真实性, 收益报告的改革迫在眉睫。

行评价, 既有要求独立完成的任务, 又有要求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 其考核方法有时是只看操作结果, 有时则是在看操作结果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讲解其完成任务的思路和设计方案等;无纸化考试系统则是采用考试系统, 在真实的软件操作环境下进行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 大大地减轻了教师评价的负担, 提高了学生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总之, 实践证明, 这种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知识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会计信息化应用课程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自身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实践, 使之不断完善、进步, 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

战略[R].2006.

[2]曾希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J].计算机教育, 2007 (18) .

1991年6月, 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 (I-CAEW) 和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 (ICAS) 的研究组联合发表了一份题为《财务报告的未来模型》的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 (ASB) 于1992年10月发布了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 (FRS 3) 《报告财务业绩》, 率先要求企业将“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 (主要反映企业全部损益的信息) 作为企业对外编报的主要财务报表之一, 和收益表一起共同反映企业的全部财务业绩信息。

1993年,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Scutton提出增设一份新的报表, 容纳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按公允价值确认的某些利得和损失在这张收益表中报告, 第一次提出企业应编制一份介于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之间的新报表以“调整一个时点财务状况和一个时期内盈利的不协调”。FASB于1997年6月正式发布了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企业全面收益》 (SFAS No.130) , 使报告全面收益的报表成为美国企业一整套财务报告中的第四张会计报表。之后, 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IASB、G4+1等组织也纷纷采用了类似的方案, 编制全面收益报告正成为一种国际趋势。

二、全面收益报告的理论基础

1980年, FASB首先提出全面收益一词, 由于传统会计收益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 人们便开始要求改进收益报告。全面收益概念正是针对传统会计收益概念的局限性提出的。它不是对传统会计收益的全盘否定, 而是传统会计收益的改进方向。当然, 在不同国家, 全面收益的具体提法并不相同。全面收益又称非业主权益变化、全部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提法虽不同但涵义类似, 本文均采用全面收益。

根据FASB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 (SFAC No.3) , 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 由于企业同所有者以外的交易及其他事项与情况所产生的净资产的变动。它包括报告期内除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外, 一切权益上的变动。”即FASB实际上是将一定期间内的权益变动分为3部分:全面收益、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 后两部分是指企业与其他业主之间的转换而发生的一切权益变动。通过业主投资, 企业得到了开创和扩充其经营业务所需的资财, 同时业主在企业中获得了权益或增加了已有的权益, 它包括初始投资和增资;通过业主派得, 企业的净资产减少, 同时也减少或终止了业主权益, 它包括减资和利润分配。无论是业主投资还是业主派得, 尽管已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 但都不会创造价值, 只是企业和业主之间价值的转让, 不会引起所有者总价值的变动。但全面收益是企业创造的价值, 它会引起属于所有者价值的变动。因此, 区分全面收益与业主投资和业主派得对所有者来说意义重大。

全面收益报告的出现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 这些理论对于业绩信息的报告和理解使用极为重要, 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

(一) 经济学的收益实物保持观

经济学家坚持收益实物保持观, 认为收益计量与资产的计价是不可分的, 资产是依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所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价的, 而收益则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内的净资产现时价值变动的结果。用公式表示就是:收益=期末净资产实际生产能力-期初净资产实际生产能力。

传统会计学家则坚持收益财务保持观, 主张资本是业主投入企业的资源以货币表现的价值, 收益为企业在一个期间内由收入超过投入货币价值的那部分余额, 即以货币表示的企业净资产的增加。用公式表示就是:收益=期末净资产总额-期初净资产总额。

按经济学家的收益实物观确认的收益 (简称经济收益) 与按照会计学家的收益财务保持观确认的收益 (简称会计收益) 之间的差额为财富构成要素市场价值的变动。所罗门斯 (Solomons) 在下面公式中列示了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关系:经济收益=会计收益+未实现的有形资产价值变动 (已扣除折旧和存货降价) -当期实现的前期末确认的有形资产价值变动+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

全面收益概念的提出代表着会计收益向经济收益发展的趋势。全面收益包括企业某一期间内除股东投资和对股东分派以外的权益 (净资产) 的一切变动。从定义上说, 全面收益与经济收益非常接近。但由于实现性和计量属性的约束, 全面收益涵盖的内容比经济收益要少。例如, 现行会计中对自创商誉、人力资本以及其他一些无形资产尚不能准确地确认。

(二) 净盈余理论

1995年, 费尔萨和奥尔森 (Feltham and Ohlson) 提出净盈余理论 (clean-surplus theory) 。该理论认为, 当非常盈利的预期现值为零时, 非常盈利不具有持续性, 企业全部价值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收益表实际上没有任何信息含量。该模型的必要条件是所有利得和损失都必须通过收益表反映, 即企业权益的账面价值只能由于收益和净红利 (即对股东分派减去股东投资的差额) 而改变。净盈余理论说明, 全面收益报告比传统收益表能够为使用者评价企业价值提供更有用的信息。根据该理论, 使用者只有在全面分析企业所有来源的价值变动后, 才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股票价格。也就是说, “市盈率指标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程度取决于盈利内容的全面程度———对于估计股票价格有用的报告收益必定是全面的”。如果收益表包含的内容不全面, 或者某些收益项目绕过收益表直接针对资产负债表权益部分进行报告, 那么, 投资者在根据财务报表评价企业的财富价值时, 就会忽略有用信息, 从而使得企业价值的评估带有偏见。因此, 净盈余理论为企业报告全面收益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 证券市场的非充分有效

据詹森的有效市场假说, 对于一组信息, 如果根据该组信息从事交易而无法赚取到经济利润, 那么市场就是有效的。具体地说, 如果某组信息被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广为了解, 那么证券市场的竞争就会使证券价格处于这样一个水平, 即投资者根据该组信息进行交易只能赚取按风险调整的平均市场报酬率。因此, 有效市场假说暗含的是信息的内容而不是信息的组织形式影响证券价格。然而, 有效市场假说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 需要满足严格的假设条件。大量实证研究表明, 即使在英、美等发达国家, 证券市场也并非是强势有效的。信息在财务报表内确认和在财务报表附注或补充报表中披露, 对证券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伊姆霍夫、利普和赖特进行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这一结论。他们比较了租赁会计信息通过附注披露与在表内确认对股票价格评价的影响, 发现股票价格很难反映附注信息的内容。他们断言:“披露的方式以及利用所确认的金额 (来满足决策需要) 的容易程度看起来是重要的”。哈佰、密斯特和斯特劳在研究退休金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在资本市场非充分有效的条件下, 由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以及可供管理当局操纵收益报告手段的多样化, 使用者依据有限的信息很难甄别管理当局的收益管理行为。收益管理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并会造成十分严重的长期经济后果。

因此, 为了提高收益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我们不仅需要充分披露收益信息, 而且需要更好地组织收益信息的报告。在市场未达到充分有效的条件下, 通过全面收益表更规范、更系统地报告一些本来不在传统收益表中列示的项目, 如已确认但尚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有利于提高这些项目的透明度, 防止管理当局通过选择实现这些项目的时机和金额来操纵报告收益。

(四) 财务报表勾稽理论

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这个目标能否实现, 与财务报表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企业的财务报表体系是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组成的, 合理的报表结构能做到报表之间的相互勾稽 (articulation) 。虽然并没有充分理由强迫报表之间必须相互平衡和勾稽, 但大多数会计学家认为, 保持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重要的, 它构成现行财务报表结构的基础概念。因为正是这种勾稽关系, 财务报表之间才能相互补充, 相互参照, 从3个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成果作出全面、清晰的披露, 从而保证财务报表表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大报表之间有如下关系:从复式簿记原理看, 资产负债表的各个项目是整个账户体系中账户的余额, 而收益表的各个项目则是账户的发生额 (经过了加工) 。账户余额和发生额的关系是: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近年来, 由于越来越多的资产负债表项目采用以价值为基础的计量属性, 而收益表仍坚持以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为基础, 某些经济业务产生的价值变动未经过收益表直接列入资产负债表, 导致上述勾稽关系的脱节。

报告全面收益, 将过去绕过收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的项目包括在全面收益中, 使得资产负债表和全面收益报告之间保持直接勾稽,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表目标的实现。资产负债表和全面收益报告的勾稽关系是:本期全面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股东投资+对股东分红。

三、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现实意义

(一) 财务报告目标转变的需要

我国的收益报告是以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为基础编制的, 而且实行的是更严格的历史成本原则和实现原则, 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已经实现的收益。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 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 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 确认营业收入。”而对于收入的确认则更加具体:“销售商品的收入, 应当在下列条件均满足时予以确认: (1) 企业已将商品的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 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3) 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4) 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些规定都体现了对实现原则的要求, 凡按照有关制度办法应予确认但不符合实现标准的项目, 都必须绕过利润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中反映。一般而言, 在收益报告改进的相关问题研究中, 企业的资产只能采用历史成本计价, 虽然我国已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从稳健性原则出发, 规定在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项目发生减值时, 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 调整其账面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历史成本, 但是总体上仍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这种收益报告尽管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 但其缺陷也十分明显, 即只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已经实现的收益, 不反映已确认但未实现的收益, 因而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全面收益, 导致报表使用者很难对企业收益做出精确的判断, 无法满足投资者的决策需求。在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向决策有用性转变的情况下, 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二) 解决我国证券市场利润操纵的一个途径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强化上市公司筹资功能, 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 经济活动日益复杂, 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利润操纵的现象, 传统收益表的弊端日渐显露, 报告上市公司的全面收益对于上市公司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全面收益报告把绕过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中直接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 并适当进行再分类和报告, 可以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的企业业绩信息, 进一步体现公允与充分披露的原则, 从而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三) 有助于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及解决金融工具等会计问题

2006年2月15日, 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 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主要影响的还是金融企业。因为新准则规定, 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 并将相关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所有者权益。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最可行的办法是按公允价值计价, 不论是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的计价, 还是在新金融工具契约生效后的财务报表日对金融资产和负债的计价, 均可采用公允价值计价。这样, 会计的计价基础就不再是单一的历史成本, 而至少是以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存的双重计价基础。不同的会计计价基础适应了不同的经济业务的计价要求。有人主张按持有目的对金融工具分类, 分别以不同计价标准来计价, 这种做法在实务中难以操作, 因为对金融工具分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金融工具的创新一刻也没有停止, 合成金融工具层出不穷, 究竟如何归类计价是个难题。目前, 就披露金融工具的风险和报酬而言, 公允价值是最具相关性的计量属性, 而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如果以公允价值作为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 那么就必须解决公允价值变动的确认和报告问题。可行的解决办法, 就是在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增加“第四财务报表” (如全面收益表) , 来容纳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变动, 便于投资者充分了解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与报酬。

(四)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长期以来, 我国许多企业形成了片面强调利润, 忽视资产管理的管理思想, 资产的使用无效率, 加上资产计量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了国有资产浪费、流失与损失严重。由于全面收益是直接根据净资产的变动计算的, 强调以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为基础, 这就使得资本保值增值同全面收益的核算有机结合起来, 其核算更为严密和准确, 收益也更为真实。这样将促进企业对资产、负债及资本等进行核算和管理, 不能仅仅强调企业的短期利润, 而应该重视企业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能力, 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因此从长期来看, 报告全面收益对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将起到很大的监督作用。

(五) 与国际接轨的必然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 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发展, 缩小各国会计之间的现实差异, 提高会计信息在国际范围内的可比性的要求越来越明显。美国、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均提出以全面收益代替传统会计收益, 即企业的一切权益变动都包括在收益表内 (除了所有者投资和分派股息) , 并提出了全面收益报告的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收益报告改革的国际趋势。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 其国际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我国处于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 并且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在实务中不断凸显。现阶段我国会计实务与国外仍存在较大的差别, 但是从收益概念的理解入手, 从而探讨收益报告的改进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应立足于本国实际, 同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积极推进全面收益模式, 提出适合收益报告改进的相关问题, 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收益报告, 使我国会计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四、结论

2007年1月1日起, 我国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新准则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财务业绩报告必然也要求相应的改革。所以应根据我国的国情, 尽快制定适合的全面收益会计报告, 以增强会计报告的相关性, 维护股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从现行财务业绩报告所依据的会计环境、现行财务业绩报告的会计使用者和财务会计的本质特点的局限性方面进行全面的权衡, 对现行财务业绩报告的改革只能采取“渐进式”。但是,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 企业全面收益信息的报告是未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泽弗, 贝拉.G.德兰.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争论[M].夏冬林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2]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0.

[3]葛家澍, 陈少华.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4]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5]谢德仁.财务报表的逻辑:瓦解与重构[J].会计研究, 2001 (10) .

[6]张国健.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探讨[J].现代财经, 2003 (2) .

[7]谢诗芬, 戴子礼.综合收益会计浅论[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1 (5) .

[8]Thomas J Linsmeier, John Gibble, et al.An Issues Paper on Comprehensive Income[J].Accounting Horizons, 1997, 11 (2) .

[9]FASB.Reporting Comprehensive Income Statement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tements[S].1997.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2

《寻乌调查》的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寻乌调查》为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树立了榜样。《寻乌调查》具有典型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 者:程贤章  作者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 广州 510000 刊 名:嘉应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Y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19(4) 分类号:A841.2 关键词:《寻乌调查》   典型意义   现实意义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3

【关键词】HRIS;信息化;意义

一、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HRIS)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 HRIS)是组织进行有关人及人的工作方面的信息收集、保存、分析和报告的过程。“系统”特指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将各种分散活动组合成合理的、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HRIS是人力资源决策支援系统,可以随时提供人力资源决策所需的各项分析、统计资料。

信息系统可以是人工的,也可以是计算机化的。小型组织 (少于 250人)中使用人工的档案管理和索引卡片系统比较有效。而在大型组织中,人力资源信息的计算机存取则是必须的。管理者在决策时需要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资料,如果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考虑需要哪种信息,那么使用计算机也是徒劳的。

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从理论上或是目前软件的分类管理上来讲其范围还是很大的,这其中可能就会包括薪资管理、人事管理、人事合同管理、培训管理、招聘管理、考勤休假管理、保险福利管理、绩效管理及员工或经理自助管理等很多方面,任何一个商品软件不会把这些东西集合在一起,他们大多是按其具体功能分模块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那么这么多模块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如何来实施才能确保它的成功呢,我在这里简单的做一个讲述,希望它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地实施自己的信息项目。

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建设现状

事实上,国内真正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懂人力资源的专业者大多非技术出身,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懂人力资源。一方面,人力资源专业出身的不善于使用信息科技来提高行政效率,只知道依照原来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照搬到计算机上进行作业。另一方面,专业的信息科技研发人员不知道人力资源的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更不知道两者之间应该如何串联。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时,由于两者之间的专业领域南辕北辙,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首先,不是所有的员工和管理者都会欢迎HRIS,接受这种变革。原因之一在于普通员工和管理者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工作和责任。在他们看来,人力资源部是在推卸责任。另一个原因是普通员工也许会被要求接受技术培训,这让普通员工感觉到更为沉重的压力。

其次,员工和管理者很少与人力资源专业人士联系,尽管看上去他们之间交流很方便。事实上,由于业务的外包,可能会由电话中心的代表来回答员工的问题,而这些代表甚至不是公司的雇员;员工的信息甚至可能是从语音机上获得的,而回答的声音则是电脑生成的。沟通似乎方便了,但交流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

第三,人力资源部门会比以前更小,同时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可能正在实施并运用新技术,因为传统的交易处理任务是自动的或外包的。比如,组织将不再需要客户的分数来记录信息以及填写进程表。根据2000年人力资源自我服务的调查研究,有自我服务系统的公司每151个员工需要一个人力资源代表,而没有这个系统的公司每个人力资源代表只能服务99个员工。

第四,许多公司外包一定的人力资源功能,目的是减少人力资源的成本,提高人力资源技术,并要求更好的服务。根据Gartner组织的报告,人力资源的外包市场也许会增加近3倍,从2001年的260亿美元涨到2005年的760亿美元。这意味着很多目前在企业内部就可以完成的人力资源工作将会由专门的组织来完成。但是,相应的风险,尤其是推动内部特点的风险,依然是存在的,而且是明显的,因为这可能会导致企业丧失关键的人力资源竞争能力。

第五,基于网络的HRIS可能使员工染上“信息瘾”,甚至员工会滥用网络。比如,他们花几小时的时间查网页,发邮件或上网,而员工本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做相应的增值工作。

第六,尽管系统供应商会提供高安全性,但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同样应该关注安全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员工利用网络搜寻人力资源信息。组织必须制定适当的安全程序来保护个人数据。例如,不被黑客或外界的人攻击,即便是以前的雇员也应该被有效地保护。

三、企业应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现实意义

(一)企业成本的节约主要表现在管理成本的降低和体力工作的减少上

例如,包装、打印、分发人力资源文件的办公消耗降低,因为信息的传递现在已经电子化。再例如,过去人力资源任务由人力资源部进行分配与部署,从管理层到员工层,牵涉人员复杂;而如今,相关员工的数量明显减少。根据Forrester的研究,每位普通员工每年大约需要处理的基本事务约15项,如工资查询或改变联系方式等。据Morgan在2000年的统计,员工的每次业务或事务的处理大约平均花费$35,这就意味着仅为普通员工基本服务的一个500人的企业就将耗费$263,000。但是,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中的自我服务体系的运用改变了这一现状,该体系允许员工自行更新个人相关记录、查询相关信息等。同时,调查还表明,每一次员工自己处理类似业务要比人力资源专业人士来完成至少节约$14。根据另一份2002年的统计调查,80%的被调查者认为员工自我服务体系能够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不仅如此,配置该系统的成本回收期也不会太长,甚至有学者认为只需1~3年的时间。运用基于网络的HRIS正在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从长远来看,这一趋势日益明显。

(二)在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中,运用HRIS可以加速交易进程

一个具体例子就是例行会计事务的处理,如果采用人工方式,平均需要32分钟,这包括“最初的联系、归类、手动完成报表、通知卖方、邮寄确认声明”等事项。而在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系统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时间被最小化了,他们也许只会涉及到数据追踪,如例行监测或备案文件等。研究表明,以前60%~80%的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行政任务或个体事务的处理上。现在,应用了自我服务体系,对雇员的信息管理变得更简单。因此,在HRIS中,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不仅不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回答例行的问题或为管理者准备报告,而且信息传递进程加快了,相应的时间也自然节省了。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4

一、轨迹跟踪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1. 管理的含义。

管理是制定, 执行, 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订计划;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 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 总结出经验, 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 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其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以持续改进。

管理, 是一切组织正常发挥作用的前提, 任何一个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不论其性质如何, 都只有在管理者的管理下, 才能按照所要求的方向进行。

2. 轨迹跟踪管理的内涵。

以输气分厂汽车队为例, 轨迹跟踪管理是汽车队通过定期查寻车辆的运行轨迹、停放位置等, 对车辆使用进行监督检查, 为强化了车辆考核和管理, 提供了有效手段。通过这一措施即杜绝了公车私用等违纪现象, 又节约了成本, 也为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

一是实施GPS运行轨迹管理, 确保车辆安全运行。今年, 我队将运行车辆全部安装了GPS车载系统, 利用GPS车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整合LED信息显示平台与GPS车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轨迹监控管理。操作GPS系统车辆轨迹监控功能准确掌握车辆运行信息。每周定期召开车辆GPS运行分析会, 比对行车路单、运行里程、超速违规、油料消耗、差旅费使用8个环节, 形成车辆GPS运行分析通报, 定期公开, 考核兑现。

二是实施设备健康轨迹管理,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在设备管理上, 队设备检查维修小组依托车辆“户口” (“户口”涵盖参数资料、实际使用情况等设备技术文件) 和“病例”档案 (“病例”指详细记录每台车辆投入运行以来出现的问题) 做好设备健康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日常对车辆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油水电路系统、车容车貌6项内容进行检查评比, 在班组之间形成了比行车安全意识、比行车操作标准、比优质服务, 争做岗位先锋的良好氛围。

二、目前输气分厂汽车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车队管理水平低。

输气分厂汽车队的经营管理模式, 还处在经验管理的水平。车队的基础管理、专业管理、综合管理等都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没有市场经济观念, 对内对外服务质量低、态度劣、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人员素质低, 部分高校车队主要管理人员年龄偏大, 文化程度低, 缺乏较系统的教育培训, 基础管理知识薄弱, 特别是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把握市场动态的能力。

2. 输气分厂汽车队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因制度不健全和违纪行为造成资产流失。车队管理均具有相对独立性。相对于其他部门, 车队国有资产更容易流失, 如有的负责人或司机虚开虚报车辆修理费、油费等, 造成资产浪费。

3. 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准备不足、不重视等因素造成员工

例会、培训、座谈会时间拖沓、水平偏低, 驾乘人员觉得浪费时间而时常抱怨。

三、输气分厂汽车队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和建议

积极依靠精细管理和内涵发展提升经济效益、提高运行效率。结合“零”成本维护活动, 加强“行为决定成本”的理念灌输引导, 深入学习贯彻傅成玉同志对“零成本”维护重要批示精神, 积极开展“讲、找、做、评”活动, 丰富完善成本比值考核法, 努力实现车队成本管理水平精细化, 管理效益最大化。

1. 油料费“月度奖惩”, 控制油料成本。

我们把日常行车任务分成4类, 制订了4套不同的油耗标准, 每月汇总出综合油耗进行比值考核。要求驾驶员认真记录每天的行车里程, 每周检查里程表和驾驶员《随车记录》, 每月核对单车公里数和耗油量, 并利用GPS车辆监控系统进行科学验证, 同时实行油卡统一管理, 要求将每次的加油量的相关票据及时上交。根据每月公布的油料比值考核结果, 对油料超标的车辆, 我们按照超出数量乘上当月油料价格的额度扣罚相应驾驶员。而油料节约的车辆则参加成本节约明星的评选, 并按照评选规则给予奖励。

2. 维修费“年终考核”, 降低维修成本。

在维修保养上, 修订了《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加大了日常保养的检测力度, 由原来的“按期更换”改为“按质更换”, 延长了保养周期, 降低成本;出台了《输气汽车队突发状况责任认定处罚规定》, 对车辆发生突发状况时产生的费用, 在扣罚驾驶员后, 剩余部分计入维修费用中, 最终年终进行汇总考核。

3. 差旅费“日清日结”, 我们施行路单与票据核对的日清

日结管理, 要求这部分车辆当天发生的合理的过路过桥费每日过桥费必须当天连同行车路单交与队经管员, 否则不予报销。同时过黄河的送班车或其他任务车辆, 统一走浮桥。差旅费实行日清日结管理后, 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 不断完善和改进目前的各种培训方式。

体现层次性和多样化, 对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技能的驾乘人员进行不同级别的培训切忌“一刀切”尤其对技能落后的群体要强化“补课”使其尽快提高技能适应岗位需要。同时避免“一个课题年年学”“老生常谈”。

摘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 输气分厂汽车队党支部根据自身情况和管理实际, 创新并实施了“关键要素量化”, 从人员的思想、GPS的运行、车辆的健康三个跟踪轨迹为切入点, 变事后处理为事前和事中管理, 保证车队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 提升了车队的运行效益。

群众路线的现实意义 篇5

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将切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高到重要位置,要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醒全党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正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永远不能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社会和谐之梦。总书记还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明确揭示了中国梦的实现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也表明了实现中国梦与贯彻群众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群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是满足群众以及党与群众基本关系内在诉求的过程,承载着党对群众的理想肯定和价值赋予,体现出党对群众的利益满足和现实关怀,是既涵盖理想性与现实性,又权衡群众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只有进一步发挥群众路线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在主体地位、依靠力量、角色定位和实现方式等向度上,明确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的理论导向与实践威力,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筑和铸造多维度的中国梦。

“宁乡模式”的现实意义 篇6

在新一轮的开发区热中,“宁乡模式”的出现不仅必要,而且对转型中国别具意义。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在很多地方官员的嘴里,可能是一句“官话”或者说是一句“脱口秀”,但是在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领导说出来,我们感觉到了它真实、真挚、真诚的分量,这种分量是对失地农民的庄重承诺,也是对失地农民负责到底的决心。我们见多了失地农民的眼泪,见多了“官场脱口秀”,宁乡经开区的做法让我们心生感动,让我们肃然起敬。

在很多地方忙于“跑马圈地”,忙于“做大”GDP的时候,宁乡经开区用心、用力最多的就是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两项权力还可以前缀“永久”、“可持续”这样的词,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保障失地农民能够幸福地生活。宁乡经开区的做法还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予民以利”,而不是“与民争利”。他们把征拆失地农民安置在开发区的中心位置,用最好的地块,这不仅是一种勇气,更重要的是一份担当——体现的是真心的“为人民服务”、是真做“人民的公仆”,这也是共产党人的一种最高追求和境界。如果宁乡的做法在全国普及开来、推广开来、复制开来,那么就不会有“强拆”的发生,也不会有恶性事件的发生,更不会有征拆中百姓的眼泪,甚至死亡。

从这个角度看,这就是“宁乡模式”,对于当下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7

税后净营业利润+折旧及摊销- (资本支出+营运资本增加) =自由现金流量

相对于其它指标, 自由现金流考虑得更为合理全面, 它弥补了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缺陷, 扣除了资本性支出和股东的机会成本, 更加贴近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

一、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优点

自由现金流量对于其它指标而言, 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 无风险性

在我国, 大部分企业会计上选择的是权责发生制, 在这一会计基础上, 利润被操纵的可能性较大。而自由现金流量却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为前提, 遵循的是收付实现制这一会计基础, 一切都是以真实存在的货币为确认条件, 因此就无法人为操纵现金流量。不仅如此, 自由现金流量计算的是那些经营中经常性的、主要的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 对于那些不具有持续性、偶然的非正常的收入是不被计入自由现金流量中的。因此, 自由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实际可调用的资金, 是可以全部分配给投资者的。

(二) 反映了资本的时间价值

在计算利润时, 成本方面, 企业往往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计算的, 例如主营业务成本、折旧摊销等都是历史成本。但资本是有价值的, 很显然利润是以过去的价值计算出来的, 不能反映真实地企业价值。而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能够利用的现金, 变现容易, 考虑了资金在企业运营中持续运动的过程, 可以准确体现当前的市场价值。

(三) 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成果, 但实际上并不能根据利润的大小来衡量企业是否经营良好, 仍然存在着利润极大、但却因为自由现金流的短缺而破产的企业。自由现金流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其中的“自由”二字, 也就是说可以随时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现金流, 它能够维持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 当一个企业现金流量充足时, 公司的成长趋势就越好, 而当自由现金流量逐渐减少时, 企业资金运转就会不顺畅, 很可能导致经营中断。总之, 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自由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

(四) 实用性

在股权投资方面, 会计利润核算有个很大的缺陷, 就是未考虑投资者用来投资的机会成本, 认为股东投资的资金是无偿使用的, 这必然导致经营者忽视资本的有效配置。而自由现金流量很明显考虑了这方面, 因为自由现金流量是能够提供给投资者和相关债权人的最大资金额。

(五) 信息综合性

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提供了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则反映了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变化, 三大报表在三个方面分别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而自由现金流量则通过结合它们的核心数据, 综合地呈现出企业的经营效果。

总之, 自由现金流量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小, 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贴近实际情况, 体现企业价值, 有效地表达了上市公司在创造价值方面的能力的发展潜力。

二、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作用

除了作为公司价值评估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外, 相对于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市盈率等指标, 自由现金流量的作用还在于其在体现公司经营绩效及发展潜力上的表现更加合理。

现实生活中, 可以经常看到投资者会用到利润这一指标来评价公司经营业绩好坏以及是否有投资价值, 同时还以此衍生出例如市盈率、每股收益等指标。另外, 对于会计核算, 还有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没有去考虑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利润表计算利润时通常不扣除股权投资者的成本, 认为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是无偿使用的, 但就投资者方面, 他们却付出了这部分机会成本。

由此便能看出不管是利润还是经营现金净流量指标, 它们在衡量企业状况时的缺陷是相当严重的, 也正因为自由现金流量与这些指标相比具有弥补这些缺陷的特点, 所以它可以更为客观和全面的评价衡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从而体现真实地企业价值。

三、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应用

因为时间是有价值的, 所以任何资金都是有成本的。在企业经营的长期过程中, 投入现金是为了实现增值。但是现金一旦投入经营活动当中就会部分或完全丧失流动性, 不过随着这种经营活动的持续, 它的流动性又会提高, 并又转化成现金。由此可知, 公司的经营实际上是一个完整的现金流动过程。公司价值评估可以通过未来各个特定经营期间所获得的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得出。即:

上面的公式是在假设公司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加以计算的, 也就是无限期经营下去, 这样就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 理论上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无限长的, 不可能将未来的经营情况一一进行分析得出每年的现金流量, 这是不现实的, 这种情况下, 通常将展开式分成两部分, 即:

详细的预测期价值+后续期价值=企业价值

这种分割法并不是凭借人的主观确定的, 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加以确定的。明确的预测期间的价值需要逐年预测现金流量, 后续期价值却可以运用很多方法进行估计。通常, 将后续期分成两种情况:

1.假设后续期企业的现金流量一直保持在固定数值上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将其进行折现作为后续期价值。

2.假设在后续期经营过程中, 企业的现金流量按照固定的增长比率永续发展下去, 将其进行折现作为后续期价值。

未来现金流量的数据是未知的, 并没有发生, 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历史数据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预测取得。合理确定预测期间很重要, 预测期主要被划分为两个时期, 详细预测期以及稳定的后续期, 但因为未来的数据是在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调整预测的, 因此也会涉及预测的基期。

在预测的过程当中, 通常会把上一年作为预测基期。基期数据包括很多的内容, 例如财务报表中记录的财务数据, 基于上一年情况的增长率以及通过分析得出的各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及财务比率。

通常运用两种方法得到基期数据, 一种是直接以上年实际数据作为基期数据, 不进行任何调整, 而另一种是通过对上年数据进行调整修正后, 确定适合未来发展情况的数据并将其作为基期数据。而修正与否则取决于上年的数据的可持续性情况。如果通过分析, 上年财务数据可以持续使用, 则以上年记录的实际数据充当基期数据。反之, 就要对上年的财务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 使之与未来的情况相符。

在实务中, 我们通常把详细预测期定为5-7年, 当然如果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也可适当延长, 但通常情况下很少超过10年。

四、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局限性

在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往往会提出很多假设条件, 而现实中不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管理者的素质一般是无法符合其要求的条件的, 因此,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就会遇到各种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现金流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 而自有现金流量折现法无法反映出来

虽然现金流量已经将时间考虑进去, 但现金流量一旦被计算出来就是一个静态的数据, 然而企业却处在一个动态的环境中, 现金流量时刻都在变化, 它受到时间、销售收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由此也将导致企业价值处于动态变化中, 与企业真实的价值还是会有偏差。

(二) 难以确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一旦出现偏差, 会导致结果脱离实际

对于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而言,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变化对其所得出的结果影响甚大, 而在评估过程中, 这一参数的确定又是极其复杂, 很容易出现误差, 而这点误差, 就会导致计算出的结果与真实的企业价值相差甚远。

(三) 难以估算未来各种财务指标

虽然相对于利润而言, 自由现金流量受人为操纵机会较小, 但是在利用这个模型时, 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数据的估算, 虽然这种估算是依据实际情况得到的, 但是既然是估算的, 就会涉及到人的主观想法, 也就会受到人的操纵。

(四) 无法全面考虑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

在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实施评估时, 是基于可以量化的资产与因素计算得到的, 但很明显对于企业, 其中存在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 例如:信誉, 企业文化等, 这些都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评估时却很难体现。

(五) 假设前提太多

自由现金流量贴现法的运用涉及到很多假设条件, 在理论上, 这些假设条件是成立的, 可是一旦联系实际就会站不住脚, 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管理层素质都是无法满足这些条件的。

五、对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的建议

(一) 扩大模型适用性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阶段, 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 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够稳定, 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 企业又必定经历由创业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 最后进入衰退期的发展历程。因此,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实施的决策也就不会一成不变, 这样一来,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可能就无法适用, 所以要扩大该模型的适用性, 尽可能满足相关利益者的要求。

(二) 正确估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利用股权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计算得出的, 为了正确估计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应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制, 完善证券市场规章制度, 同时加强对企业的监管。企业不仅需要充分披露财务信息, 同时应及时发布非财务信息。

(三) 正确估算财务指标

为了满足这一点, 需要采取很多措施。从大方向而言, 国家应健全资本市场监管体制, 完善证券市场规章制度, 给企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生存环境;从小方面而言, 应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在进行估算时结合企业多方面因素得出合理的财务指标。

(四) 全面考虑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

就企业价值评估的众多方法而言, 每一种都有它的特色和缺陷。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当然也不例外。因此, 在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 可以交叉使用各种评估方法, 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同时也可互相验证彼此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这种途径, 就可以弥补自由现金流量所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从而达到全面考虑企业价值的影响因素的目的。

摘要: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所产生的税后现金流量总额, 也是可以分配给公司资本的所有供应者, 包括债权人和股东。企业在运用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时候, 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而折现法正好体现了这一思想。本文在分析自由现金流折现法应用的同时, 也综合考虑了其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现实意义,应用

参考文献

[1]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先治.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价值评估[J].求是学刊, 2000 (6) .

[3]祝涛.企业价值评估中自由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J].财会月刊, 2007 (11) .

[4]陈力农.公司价值评估[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2 (4) .

应用的现实意义 篇8

1 ADSB概述

ADSB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的英文缩写, 其主要功能即是进行“空-空”与“地-空”相关监视。通常情况下, 准备了ADSB系统的飞机只需要同时准备了GPS接收机、数据链收发机及其天线、驾驶舱冲突信息显示器CDTI等机载电子设备即可通过数据链广播其自身精确位置、速度、高度等信息, 并为飞机是否做出转弯、爬升与下降等动作提供信息参考, 而以上功能的实现均不需要任何地面辅助设备即可完成。从ADSB的具体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来看, 首先, 该系统可分为机载与地面两个部分, 其中的机载设备可通过GNSS卫星来实时地获取飞机的三位地理与速度等信息, 还可通过大气数据系统得到飞机的气压高度信息, 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连同飞机标识与类别等附加信息通过机载收发装置向空中与地面进行连续广播, 而其他飞机与地面用户则可对这些信息进行接收并显示。这样不仅实现了地面对飞机的实时监视, 同时也实现了飞机与飞机间的相互监视, 因此飞行员可由过去的被动转变为主动地预防空中冲突事件的发生, 大大提升了飞行安全指数, 而由此所带来的好处还包括更大限度地提高了空域的领用效率, 消弱了云层能见度的限制, 同时也加强了机场管理方对飞机的监视能力。

2 ADSB在中小机场的应用

2005年,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完成了ADSB在亚洲地区的首次应用测试, 并在接下来的2006年相继在洛阳、绵阳、广汉以及新津等地完成了中小机场地面台的建设工作, 并同时完成了6种机型共计200架左右飞机的机载设备安装, 2007年初, 洛阳机场开始全面启用ADSB系统。就当前的情况来看,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已可对初、中、高级教练机给予实时准确的跟踪与监控, 同时也实现了飞机之间位置、高度、速度等信息的共享, 实现四川省内机场、空域以及洛阳本场与广汉至洛阳航路的全面监控, 以至于在这些中小机场在未增加飞行空域反增飞行例次的情况下, 仍保持了较高的飞行安全水平。现对ADSB系统在这些中小机场应用中所发挥的作用分述如下:

2.1 在机场与空域均可发挥较好预防撞机的作用

ADSB系统能对机场地形进行准确地标识, 甚至可很清晰地显示机场跑到、滑行道以及停机坪等地标轮廓, 而飞机在安装ADSB系统后, 其在机场内的具体位置也可通过ADSB系统显示器精确显示, 在此种情况下, 机场指挥人员便可很方便地根据这些飞机的适时位置来更合理和有序地指挥飞机的滑行和起飞, 大大避免了飞机在机场内相撞事件的发生。同时在空域范围未改变但飞机飞行例次增多的情况下, 监管飞机飞行动态的人员必须时刻对飞机的空中坐标与飞行航线与方向进行准确判断, 继而分析其是否有发生冲突的可能, 通过将ADSB进行联网后, 即实现了在塔台或办公室对飞机动态的远程实时监控, 空中相撞的危险系数显著下降。

2.2 在飞行管理中实现了方便的地图加载

ADSB可十分方便地加载地图, 同时还可将地图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在对地图进行放大的时候, 可将某区域内的飞机很清晰地显示出来, 并能很直观地判断飞机的相对地理与空间坐标;当对地图进行缩小时, 则可将较大范围内的飞机全部显示出来。飞机在安装ADSB系统后, 也可对即将飞行的航线地图进行加载并识别地形, 如此便等于是相对地增加了飞行员的视野。另外, 在ADSB的地图与系统上面, 还能很容易地进行地图与航路的绘制, 标识出机场的进港程序, 飞行管理员可很容易地对飞机的航线进行监测一及时发现其偏离航线的情况, 或是是否有按既定的进港离港的程序降落或起飞, 同时挺行飞行员进行合理修正。如此一来, 在ADSB系统对飞机位置、速度、航线方向等信息充分掌握的情况下, 在显著增强管制员对飞机航行的掌控力的同时, 也大大减少了其管制工作的负担。

2.3 显示了对飞机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模式

虽然ADSB跟雷达一样, 均能动态地显示飞机的飞行状态, 但ADSB不仅具有更高的动态显示频率, 而且是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于显示器上, 其实时与动态的意义更为显著。在利用ADSB对飞机的飞行进行管理干预后, 其飞行轨迹均能完全地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管理员便了很容易地据此判断飞机的实际航向以及飞行的高度与速度等信息。另外在塔台的中心区域, 管理员还可参考比例尺进行判断训练以飞机为中心的一定半径与高度区域是否有出现其他飞机的情况, 以确保飞行安全。而以上的所有信息均能实现全程跟踪的模式, 同时可像电影一样进行任意时段的选择性播放和查看飞行记录。

3 ADSB的现实意义

随着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剧, 航空运输的飞行流量也日益增加, 因此相应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与任务亦是愈发繁重而变的逐渐不能满足需求, 原因就在于这些传统的飞行监测设备不仅精度相对更低, 而且其覆盖面非常狭窄, 同时即使在此种情况下仍会产生较高的费用。而ADSB系统的基础是GPS, 因此在精确度、可靠性与运营成本等方面均有非常突出之优势, 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相关航空单位的肯定与推荐, 并在当前已逐渐成为了航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完全替代二次雷达而成为最主要的空管监视模式。因此, 当前在我国中小型机场率先推广并普及ADSB的使用, 对促进我国新航行系统的建设具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在民航空管系统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 2011.

[2]崔盟霞, 王杰.自动相关监视 (ADS-B) 在民航的应用前景分析[J].大众科技, 2011.

论虚拟存在的现实意义 篇9

“虚拟”一词的“拟”, 主要用作动词, 前人典籍中少有关于其用法记载。我国早年文献《易经》中出现过有关“虚”字用法, 在第四十六卦——升卦的爻辞中有“升虚邑。无所疑也。”“虚邑”指的是没有防守的城邑, 即空城之意, 与虚无的本意相同[1]。后来出现了“虚拟”一词, 《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听得贾府发出二十四个女孩子来, 那个不想?究竟那些人能够回家不能, 未知着落, 亦难虚拟。”叶圣陶的小说《病夫》中有:“随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 不应心的话原是很难虚拟的。”[2]当代虚拟网络技术大发展后, “虚拟”一词被限定在网络技术范畴内, 成为网络技术核心词, 其词义更不能随意扩展了。至于“虚拟存在”一词, 网络界已经非常流行, 2011年有网络小说《虚拟存在》 (作者perfectMan) 网上流传, 故事中所有情节, 包括所有人物、场景、用具等, 其虚拟性更胜武侠小说一筹, 而且大都披着高科技的外衣, 虽依托人形展开活动, 但均不食人间烟火, 是典型的“虚拟存在”。作为普遍意义上的现实存在, 是指事物在现实的物理时空中的存在, 与事物在时空中的消失相对;而作为“虚拟存在”, 只能是类比现实存在, 因为“虚拟存在”究竟属于一个什么样性质、方式、结构的范畴, 这是当代哲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为论述其现实意义虽有所涉及, 但这并非本文探讨的重点。另外, 本文探讨的“现实意义”是指包括虚拟技术、虚拟意识、虚拟成果等所有虚拟事物的存在意义, 而非指某一具体虚拟事物的存在意义。

一、虚拟概念

虚, 指虚无。世界上没有脱离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虚无意识。现代思想家萨特指出, 没有一种虚无化的虚无存在, 虚无存在的本体论根基就是人的存在:“人是虚无由之来到世界上的存在, ……人的实在所能改变的, 是他与这个存在的关系。对人的实在来说, 把一个特殊的存在物置于圈外, 也就是把他自己置于相对于这个存在物的圈外。在这种情况下, 他逃离了这存在物, 他处于不可触及的地位, 存在物不可能作用于他, 他已经退而超乎虚无之外。”[3]虚无是人的意识, 人如果要意识到这个虚无的存在, 就只能把自己所意识的对象当做一个实体存在而置身于这个实体之外。置身之外的结果就是, 不能触及到这个实体 (萨特称之为逃离存在物) 。在这里的“触及”应该是指感性的触及, 即人们眼耳鼻舌身的感官触及。由此可见, 从哲学意义上考察“虚无”中的“虚”, 其核心乃在于理解和把握虚无存在的认识根基, 即充分认识到虚无意识为人所有, 它诞生于脱离人的感性接触范围, 无论虚无的最终积淀是何种样式, 总是不能够脱离人的存在, 即总是与人的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早就感觉到了虚无的存在。佛教认为, 现实世界处在生生灭灭、虚妄不实之中, 人生的烦恼、生命的枯竭往往都是由对幻象的执著所造成的。连整个世界都是虚幻的, 人所拟就的一切也必定处在追求虚幻之列了。老庄哲学也认为, 这个世界的变化完全是虚妄的, 人只有顺应自然之变化才是悟道之最高境界。《庄子·大宗师》有:“夫藏舟于壑, 藏山于泽, 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 昧者不知也。”[4]意思是说你把船藏在山中, 把山藏在水中, 到了半夜你不知道的时候还是有大力士将其背走。由此可见, 古人只是因为受制于技术而很难将这种虚无感触以可视的形态呈现出来。正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可以切身感受到虚无的存在, 虚无在人们心灵中有了深刻的印迹, 因而才萌发了人们的虚无的意识。

“拟”, 指拟就。人们在虚拟意识的指导下, 依靠所掌握的虚拟技术, 主动模拟和创造现实世界, 从而获得了非现实存在的“虚拟存在” (以下该概念不再加引号) 事物。虚拟事物主要依靠视觉影像存在。首先须分清不需要“拟”的真实存在物影像。影像, 即事物的面貌, 既要有事物本体, 又要有成像的载体, 才能呈现事物的面貌。如果这个事物独立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 为人们亲眼所见, 事物在人们的视网膜中形成影像面貌, 这就是真实存在物的影像。另外一种情况是, 真实存在物摆在那儿, 人们依靠照相机、摄影机等设备将其面貌影像原样呈现出来, 人们看这类影像也就视同看真实事物。问题在于, 影像再真实, 也不是客观真实事物本身, 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真实的影像恰恰反映的是虚假的事实。如骗子们的行为, 在受骗上当人眼中都是真实的, 但却被其“虚假的真实”所蒙骗住了。又如, 名人们做的虚假广告影像, 很多人以为名人们也说这款产品好, 掏钱买没问题, 其实大错特错。再进一步, 如果虚拟影像与真实影像搅在一起, 如用低廉营养品代替昂贵药物的宣传广告影像, (这种营养品医疗作用有一点, 但疗效不大) , 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都会导致难辨真伪、莫衷一是的格局。其次, 须理解虚拟影像并非就是虚空、虚妄、虚幻影像。从哲学本源意义上讲, 无论是虚拟影像还是虚空、虚妄、虚幻影像, 它们都属于非现实的第二性意识存在, 它们在虚无即非现实意义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拟”与“空、妄、幻”的意义上。“空、妄、幻”是宗教基本概念, 作用范围主要在精神领域, 以“空、妄、幻”导出的事物都具有不确定的流动的意识存在特征, 人们一般只能依靠语言、声音、画面和身段表演等, 再结合想象, 对这些意识进行猜度式把握。而“拟”则是人类依托物质性质的技术手段, 把不确定的流动的意识转化为确定的可以识读的影像存在, 这就使得经过拟就而形成的影像独立于人的意识, 变得更容易琢磨和把握, 因而也就更切合了人们的现实生活需求, 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生产、生活, 以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更有甚者, 社会愈向前发展, 人们对使用虚拟影像愈产生了一种依赖心理, 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到了离开虚拟影像就寸步难行的地步, 唯有借助虚拟影像考察, 才能发现和定夺最佳的现实行动方案。从功用角度看, 宗教的虚空、虚妄、虚幻影像与现实的虚拟影像都是为了引导认知生命的意义, 但目标、路径不一样。前者重在灵魂出窍, 引导人们把肉体甩给现实世界受苦受难, 让灵魂进入不受束缚的空、妄、幻境界, 以此来实现生命意义;后者重在灵魂与肉体同在, 引导人们去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无同在的理想的现实存在, 以此来实现生命意义。除视觉影像外, 虚拟存在还会以声音、语言、姿态等其他方式被人们感知到, 但本文不再一一加以考察。

二、虚拟存在是对现实存在的平衡

《易经》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它把万事万物都看成具有阴阳两极变化的统一体, 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取决于事物两极的平衡发展。有现实存在, 就必定会有非现实的即虚拟存在来匹配, 而且只有匹配到位即获得平衡发展, 整个世界才会安稳下来。依据祖先留给我们的哲学智慧来考察, 虚拟存在在建构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平衡及运转这个意义节点上, 其现实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 虚拟存在直接关乎人的生命的现实存在。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期间, 著名军事评论员张召忠在中央电视台挂牌跟踪讲解战争进程, 全国人民跟着张召忠一起共同目睹了这样的事实:号称中东军事强国的伊拉克, 其军事力量根本没有机会施展就被美军消灭殆尽。原来早在战争开始前, 实施军事打击的虚拟程序已经在美军国防部电脑上被无数次精确模拟过了。战争不过是虚拟程序的现实演练, 难怪美国飞行员实施打击返航后兴奋地说, 整个轰炸过程“就像一场电影”。飞行员们还急不可耐地等待第二次轰炸, 以便更完美地体现电影效果[5]。当然, 没有第二次了, 因为军事上的精确打击完了以后, 政治上的萨达姆就再也没有机会恢复那些军事设施了。对于掌握尖端虚拟技术的美方来说, 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指挥员战斗员, 甚至军火制造商们, 他们都沉浸在以最少人员伤亡获取最佳打击效果的愉悦中。然而, 对于萨达姆伊拉克方而言, 由于不具备高科技军事实力即玩不起虚拟技术, 因而就只剩下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 美军国防部电脑中的那些虚拟影像也就不存在任何审美意义。虚拟技术代表了尖端前沿技术, 理所当然会被首先运用到关乎性命存亡的政治、军事上。被美国人视为世界恐怖组织头号元凶本·拉登, 仅仅接了外界一个电话, 其声音就被全球定位系统模拟锁定在了荧屏上, 几分钟之内, 导弹就呼啸着跟踪到位, 本·拉登一命呜呼, 这意味着美国与本·拉登之间的这场有史以来极不对称的战争结束了。上述的事实可以引导我们对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作更深入的思考。现代社会矛盾虽然还普遍存在, 但矛盾激化的途径正在被日益发展的技术所控制, 还没等到形成组织、开展活动、发动战争等矛盾的激烈形式出现, 掌握先进技术的统治者一方就可以运用先进技术, 从虚拟影像到现实打击, 像铲除毒瘤一般, 把矛盾的另一方摧毁在萌芽状态。所以, “先发制人”早已心照不宣地成了发达国家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的不二选择。由此可见, 在虚拟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丧失虚拟存在条件和机缘的一方注定要危及现实生存。

其次, 现代化大生产离不开虚拟存在。在生产方式已经进入到规模化、前瞻化、集约化阶段, 所有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部门如果不能依托虚拟技术诸如虚拟设计、虚拟管理、虚拟展示、虚拟产品等, 首先在虚拟影像世界内获得模拟现实效果, 要想在现实中的创新、质量、成本、效益等各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号称“汽车大王”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利用当时最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程序, 创造了底特律汽车城的辉煌。然而, 二战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却依托虚拟设计, 首先在虚拟存在世界中详尽分解生产过程, 不放过任何一个会导致产品质量问题的细节, 创造出了融质量、成本、效益最佳组合的完美生产程序, 从而在现实生产中依托其质量和成本优势一举击败了“汽车大王”。如今的底特律汽车城又迎来了来自东方的新主人——中国吉利汽车制造者们。丰田公司依托虚拟设计的完美生产程序为各行各业开创了虚拟设计领衔发展的先例, 不仅帮助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率先进入和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更为重要的是, 由此而引导出了一系列创新型高科技产业, 这些创新产业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繁荣程度正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象征。人们之所以需要虚拟现实, 显然是希望创造出更理想的现实。例如, 我们要制造一款新产品、更新一项新技术、设计一个新流程, 或者要建设一项崭新的大型工程, 不仅要让专家们来从事虚拟的工程设计, 更要让不同门类的专家来对虚拟设计作科学论证。所谓科学论证, 也就是凭知识和经验对那些设计出来的虚拟存在事物作可行性判断, 如果连虚拟的设计都无法论证过关, 那么, 人们坚信, 这个工程强行上马一定会导致砸钱、烧钱的恶果。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虚拟存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正扮演着引导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角色。

再次,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虚拟存在”。现实生活总是不完美的, 总是存在着需求的障碍和缺憾。于是, 人们创造了各种虚拟技术, 诸如虚拟打牌、下棋、聊天、运动、玩耍、结婚及虚拟表演等, 构建起一个直通现实存在的虚拟存在平台, 从而使现实需求得以在非现实存在中延伸、发展, 这既满足了人们的愿望, 使需求心理得到平衡, 又有利于化解因不公平而郁结起来的社会现实矛盾, 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当然, “虚拟存在”已经比原真实摹本更具有了完美化、理想化的色彩, 因而更具有吸引力, 更容易对人们形成一种感受冲击力。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时, 除了直播发射现场情景外, 还同步播出了模拟性质的飞船在太空运行状态的影像片。影像片是设计出来的, 现实中不可能有进入太空的连续、多角度完整拍摄运行影像的条件, 于是科学家们运用虚拟技术设计出飞船运行的虚拟画面, 从而满足了人们欲了解事实、振奋精神的愿望。但虚拟事物毕竟只是理想状态的, 仍然会发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事实, 如发射失败、飞船失事、机毁人亡等在航天探索征途上屡见不鲜。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当下, 如果不能及时跟进虚拟存在的发展, 诸如不会使用电脑、不善于运用先进的虚拟技术来进行沟通联系、不习惯现实存在与“虚拟存在”共存的生活等, 我们就会被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逐步边缘化, 从而逐步丧失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三、虚拟存在的审美意义

虚拟存在是人类主动行为的显现, 其审美意义主要通过虚拟设计环节而贯彻到虚拟存在事物和现象中。人和万物都是宇宙生命, 从生命存在、生命绽放光彩的基点出发, 人和万物的生物需求在本质上都切合着宇宙天成的原理。问题仅仅在于, 时间是不会倒流的, 人类早已经迈过了以生物需求为主的漫长的进化阶段, 而进入到了以审美需求为根本特征的艺术需求阶段。在需求这里, 审美是内在的需求, 艺术是需求的实践手段。所谓人是“万物之灵”, 这个“灵”就暗合着这样的启示:在这个星球上只有人类超越了生物需求而形成了审美的心理特征。现代社会之所以要时时处处以“设计”为导向, 还有着更为现实的原因, 那就是所有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面临着残酷的商业竞争, 生产中的设计功用就在于, 运用点、线、面、体、色等艺术元素, 打造出实用与观赏最佳结合的产品生产导向性虚拟生产方案。产品是人用的, 而美感则是人这个物种的基本追求和爱好, 也就是说, 在同等实用质量基础上, 产品给人的美感往往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产品具有美感才具有竞争力, 审美性逐渐成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共同追慕的基本目标, 所有产品通过虚拟设计通道后都被冠之以造型美观、赏心悦目、意趣盎然、有品味、有格调、充满想象和诗情画意等艺术特征。这样, 现代社会技术艺术一体化发展趋势出现了, 生产设计师们与艺术设计师们开始合流, 人们所有的吃穿住行玩等物质类和精神类产品, 经设计师们之手之后都打上了现代艺术特征, 以至于在人们的感觉世界中分不清是艺术品还是实用品的现象越来越多, 人们在选购物品、欣赏物品时几乎完全模糊了审美需求和实用需求的界限。

现阶段能够进入我们的视野, 被我们所喜欢的实物, 其实都已经首先跨越了虚拟存在阶段。如现代标志性建筑, 首先成为了绝佳虚拟艺术品才有机会成为现实中的建筑典范;再如各类生活用品, 从汽车、电脑、手机到服装、食品、装饰件, 无一不是虚拟存在当先。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在虚拟存在中实现审美理想要比在现实存在中容易得多。虚拟技术发展起来后, 人们往往把审美的需求、愿望、理想等, 首先通过虚拟存在实现了, 然后再搬到现实存在中。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效率问题, 更深刻的原因在于, 理想本身就是虚拟存在。它的实现取决于有没有沟通现实存在与非现实存在的通道, 而现代虚拟技术通过虚拟主机, 并与相关数字模拟传输设备和终端显现设备一起, 共同构建起了实现虚化理想的虚拟通道和虚拟空间。这种虚拟存在的奇妙处就在于, 它既不是一种虚空、虚妄、虚幻的存在, 而是一种人类智慧的结晶——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性存在, 是凭借着物质载体的虚拟存在;但它同时又是为安放和运行人类理想的虚拟存在。人类的理想是多层级的, 既有为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虚拟存在需求, 又有满足精神生活的虚拟存在需求。物质生活是现实的, 因而满足这方面需求的虚拟存在一般都是立足于现实存在, 并使之理想化, 完善化。而精神生活本身就具有非物质态和难以捉摸的性质, 在非物质精神态这点上与虚拟存在同质同构, 因而为满足精神生活需求的虚拟存在就不会把目的拴在现实存在需求上, 而只会听从于人类精神深处的爆发力和长期被压抑住的潜在需求意识。这样, 我们在虚拟艺术的电子游戏中就会看到许许多多超越现实的纯粹意义上的虚拟存在事物。作为专为欣赏和精神享受而制作的虚拟游戏, 它切合着艺术本质, 它最反对一成不变的程式化。现实艺术是以表现人类的真实存在为目的的, 故不能超越理论上的现实存在性, 即在艺术表现上要受到真人实景极限法度的限制;而以电子游戏为主的虚拟艺术却是以表现人类的非真实存在为目的的, 因此完全不受真人实景极限法度限制, 非但如此, 而且还恰恰正对着解构真人实景而存在, 这种为解构现实存在而存在的反叛思维就把创设虚拟存在的思维推向了极致化。所以, 电子游戏中的虚拟存在事物通常遵循着“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的设计原则。另外, 虚拟艺术中的虚拟存在事物不像现实艺术活动中的事物具有或可视、或可闻、或可听、或可触摸等物质态的独立存在性, 而只是存在于物质技术中的某种功能状态中。比如, 或处在通电开机状态下, 或处在各部件有效工作状态下, 或处在某些关键软件的支持状态下等等。总之, 超越现实的纯粹意义上的虚拟存在事物不是大自然的杰作, 也不是人类自身演绎的杰作, 而是人类高技术的功能性展示产品, 技术功能失效, 整个虚拟存在事物的呈现就会瞬间丧失。虚拟存在必须依靠技术有效状态而存在, 这一方面表明人类的技术在艺术领域获得了巨大突破, 人类在艺术方面摆脱了自己演自己的藩篱束缚, 发明创造了完全依赖技术功能的新型艺术形式。人的彻底自由是人这个物种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 有了虚拟影像的彻底自由, 人类的梦想得以借托虚拟存在事物而成形、展开、实现, 这样, 就为现实世界的彻底自由开启了追寻理想的航程。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 现实中的人们要么缺乏想象力, 要么想象的结果无法展现, 简单、机械而又不断重复的训练导致了人们浪费了大量的生命时间。技术时代的到来开启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一方面人们把最尖端的技术运用在解决吃穿住行等物质生活条件改善方面, 另一方面, 把最尖端的技术运用在开发想象力方面。过去, 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羁绊太多太多了, 人的一生中超过半数的想法、念头、追忆等都无法实现。现代高科技为人们的想象插上了翅膀, 首先在虚拟世界满足了人们超越现实的愿望。正是在超越现实, 满足每个人潜在能量爆发的基点上, 虚拟存在的审美功能超越了现实存在审美功能, 普遍受到当代年轻人的欢迎。而集中体现这种审美功能是电子游戏艺术, 它已经逐渐填平了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鸿沟, 让你在自由自觉的游戏活动中, 轻松愉快地完成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 因此电子游戏艺术很可能成为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 (文学) 、舞蹈、戏剧、电影 (影视艺术) 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九艺术”[6]。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很多潜移默化的艺术享受, 必然会对专门为欣赏而制作的纯艺术产生懈怠之情, 一批批的纯艺术的受众就会被相继拉走。历史不会倒转, 当集实用与艺术特征为一体的虚拟存在事物充斥于我们的视觉感官时, 也就表明了传统的纯粹为欣赏而制作的纯艺术品以及纯粹实用品已经渐次退出了历史舞台。凡不符合人类艺术欣赏需求的用品将不再被纳入虚拟设计范围, 因而也就不可能再被生产出来。人们的吃、穿、住、行、玩等生存方式全部被纳入特定的艺术审美范畴, 优雅的吃、漂亮的穿、惬意的住、舒适的行、潇洒的玩等等。随着虚拟存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人类审美史上已经悄然开启了纯艺术消亡的航程, 未来技术和艺术一体化的美妙远景正向我们招手致意。

参考文献

[1]贺华章.图解周易大全[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4:343页

[2]参见百度百科“虚拟”词条.http://www.baidu.com/, 2010-10-28

[3]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译.北京:三联书店[M], 1997.54页

[4]张彩民, 张石川.庄子.注评[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7.72页

[5]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164页

发展家庭农场的现实意义 篇10

关键词:家庭农场,创新经营,可持续发展

引言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不同于现代农业示范园、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济体,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在土地掌握在谁手中, 简单说, 农民合作社还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 只是“抱团闯市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样是农民在自己土地上种植, 由公司收购产品。种粮大户种植品种也很单一。而“家庭农场”种什么、怎么种、怎么卖都是由场主决定。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的主要区别就是前者是经工商登记的法人, 而后者是自然人。只有获得认定, 有了一个明确身份, 才能成为被扶持对象。

家庭农场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进程。有效的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主要推动力量, 代表了今后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 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 一条充满着阳光和希望的新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经营主体保证了“农地农有、农地农用”, 避免了农地“非农化”倾向, 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是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家庭农场, 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 促进土地等生产要素向生产经营能手集中, 开展集约化经营是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 有利于实现农业机械化, 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 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1 发展家庭农场的意义

我国农业发展真正到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 发展家庭农场是完善和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途径, 通过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 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登记办法, 正好顺应了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变革。

2 发展家庭农场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

集约农业是农业中的一种经营方式。集约经营的目的, 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获得更多的农产品, 不断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目前发达国家2个职业农民可以养活100个国民, 而我国60个农民才能养活100个国民。因为我们的农业生产比较低效, 土地利用率不高, 生产方式又比较传统, 无法达到规模化生产。所以必须走集约经营的道路, 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化特征, 能较好的维持和保护农业生产力,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家庭农场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载体

有一定规模, 并且登记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 会比较重视自己的品牌, 操作也更规范, 由于农产品可以追溯到根源, 他们会更注重食品的安全。家庭农场是法人, 不是个体, 它要生存和发展, 就需要保证产品品质, 从注册开始就形成了约束力;

4 加快培育和提升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所在

家庭农场有效载体, 在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中表现最为活跃、最具生命力。发展家庭农场是推进科教兴农, 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手段。作为规模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比一般农户更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 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广和使用, 成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主力军。

5 结语

“家庭农场”模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可以进一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释放农业的潜力。“家庭农场”的经营特性明显, “家庭农场主”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 必须要适应市场、开拓市场, 由于“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因而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扶持下, “家庭农场”必将成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和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孝斌.松江960户家庭农场全面丰收[N].东方城乡报, 2010.

[2]冯昕.虎林市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6.

[3]郝林生.家庭农场问题[J].世界农业, 1980 (10) .

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篇11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好了歌》注

《红楼梦》这部极具现实主义意义的伟大作品,反映了历史和现实中关于财富和权力的悲剧性循环。每次重读都是一次震撼。作者以上帝般的眼光俯视人类上演的一出出活剧。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历史兴衰的轮廓,把我们带入一个悲凉的现实世界;人人皆为小丑,上蹿下跳,群魔乱舞,最终都被扫进历史垃圾堆。

1949年蒋介石及其子蒋经国在大陆最后的日子里,在即将飞离成都时,父子二人来到成都市望江公园,在崇丽阁上读起崇丽阁长联:

上联: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最可怜花芯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著绿野香坟。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写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楼附首:看看看,哪一块云是我的天?

进攻部队的炮声渐近,蒋氏父子在亭前唏嘘不已,仓皇飞去,到那个孤岛上,终老至死。看看这些历史,感觉这种悲剧性的循环很没有意义。人生苦短,争来争去,实在没有什么意思,最终没有赢家。

浅析群众史观的现实意义 篇12

一、群众史观创立的过程体现了其不可动摇的理论地位

其实马克思的群众史观思想, 从他的博士论文的《序言》中, 我们就已经初见端倪。到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开始, 直至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群众史观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时期。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到“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观点时指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 其中一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1] (P17) “这种学说”其实就是指“英雄史观”, 而马克思已经开始发现群众史可以改变环境, 并且不受环境约束, 教育者本身也要受到群众的教育, 而不是形成其中一部分人的高高在上。《共产党宣言》中, 马克思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群众史观理论, 他的理论活动都是来源于实践, 并为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根本利益服务的提出“过去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他所关注的是群众,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 (P262) “绝大多数人的”实际上是指占人口多数的被统治者看不起的普通群众理论从属于实践活动。可以说群众史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然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群众史观依然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作用。

二、群众史观所包含的内容是我们构造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应包括人的本质、人的发展、人的价值、人的解放, 并且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普通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怎样发挥作用, 简单的说群众史观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群众史观虽然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的, 但并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等。唯物史观主张, “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 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3] (P360) 而群众史观是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原理在人的作用问题上的运用和体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 人民群众史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 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 (P1031)

江泽民就曾提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 抓住农村这个大头, 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权”[5]为什么要紧抓“三农”问题, 那是因为解决三农问题是祖国能进一步发展和不断进步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农民富才是国家整体经济实力上升的基础。群众史观的内容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三、群众史观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千年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 杰出人物虽然比大众更敏锐的观察到社会的细微变动, 有更大的权利和影响力, 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带头作用来挺身而出, 但是这些都无法和人民群众所做的贡献相对比。封建王朝时期, 由于受不了酷刑和苛捐杂税的迫害, 秦朝君主的残暴不仁兴起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战争, 还有之后的项羽、刘邦的灭秦之战, 一直到清朝时期的太平天国运动, 乃至之后的抗日战争农民起义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人民的反压迫反侵略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中国的农民曾经高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抗君主的暴行和权力的世袭, 也曾经凭借小米加步枪坚持了八年的抗争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这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并不是要证明某个人物的出现对社会的改变, 而是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 推动着历史前进的道路。群众史观的研究本来就是应该联系历史, 使其与整个人类的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 并且随着社会的变革而不断的应用到我们的社会中来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笔者认为, 每一个理论产生发展存在的价值都在于其与具体的实践想结合, 群众史观虽然近些年来在教课书中阐述的不多, 但是我们在人民群众身边发生的每一个重大改变和事件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它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被遗弃, 反而在祖国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中得以体现。只有真正理解了群众史观的含义, 重视它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 才能更好的运用到我们的实践生活中来, 体现它的价值。

参考文献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71

[3]列宁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84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 1991

上一篇:大爱之心下一篇:老师拖堂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