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方法

2024-05-11

饲用方法(共7篇)

饲用方法 篇1

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养殖业的发展, 饲料玉米的需求不断扩大, 为顺应市场需要, 提升种植业的经济效益, 颍上县玉米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玉米秸的处理和利用已成当务之急, 许多农户将秸秆就地焚烧, 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 同时严重污染了空气。颍上县畜牧部门针对颍上县规模养牛业快速发展的实际, 积极推广玉米秸青贮养牛技术, 仅2008年全县就青贮玉米秸12万吨, 占全县玉米秸总量的1/3。现将玉米秸青贮技术及饲用方法总结如下。

1 玉米青贮原理

青贮玉米秸就是在秸秆新鲜时经过铡短粉碎处理, 填入事先建好的青贮池内, 通过厌氧发酵, 产生酸性环境 (pH值4.0左右) , 抑制各种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 并且可调制成多汁、具有特殊气味、营养丰富、耐贮藏、可供冬春季节饲喂牛、羊的一种多汁饲料。它不仅解决了枯草季节的饲草短缺问题, 同时也提高了饲料的适口性, 增加采食量。

2 玉米青贮技术

2.1 青贮地点选择

应选择地势高、向阳、排水良好、周围无污染、晴雨天气取用方便、易管理、距离牛舍近的地方。

2.2 青贮原料必备条件

(1) 玉米秸 (最好带穗) 应有一定的含糖量。含糖量的高低是影响青贮的主要条件, 原料中含可溶性糖分越多, 青贮越易成功。

(2) 青贮原料要干净, 无泥土和其他杂质。

(3) 青贮原料含水量要适中, 一般要求在60%~70%。原料含水量过高, 降低含糖量的浓度, 不利于乳酸菌繁殖;含水量过低, 在装填时不易压紧踩实, 易存留大量空气, 使有害菌繁殖, 造成青贮料霉烂变质。因此, 原料水分过高, 可稍许晾晒;水分过低, 青贮时可适当加水。

(4) 青贮原料要适时收获, 必须在霜降前完成。常用青贮原料适宜收割期见表1。

(5) 青贮时必须保证厌氧的条件和适宜的温度。一般青贮的温度在19~37℃为宜。

2.3 青贮设施

(1) 青贮池。按长方形设计, 青贮池应用砖、水泥建造, 池壁和底部用高标量水泥抹面。池的大小可根据青贮的数量定, 一般采取半地下式, 地面下深度视当地地下水水位高低而定, 一般为50~80cm左右, 上下垂直, 长度根据需要而定。水泥池的底部最好打成斜坡, 在取料口一端底部留渗水孔洞。取料口宽度一般在1.5m左右, 便于运送车辆进出。青贮量为500~600kg/m3。

(2) 青贮袋。选择坚固、不透气、无毒的塑料袋, 装填青贮料, 封口并扎结实。袋贮操作简单, 取用方便, 适合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2.4 青贮制作过程

(1) 切断。将收割的玉米秸立即运到青贮池附近, 将玉米秸用铡草机 (或脱粒机改装) 粉碎, 长度不超过2cm。粉碎秸秆时应集中原料、人力、时间,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完成粉碎装填任务。对铡草机的使用方法要严格掌握, 确定专人侍机, 确保安全操作。茎秆柔软的红薯秧、牧草用切割机切碎, 也可用铡刀铡碎, 长度不超过4cm。

(2) 压实。 (1) 切断的原料立即装填入池, 防止水分损失。在太阳光线较强时, 对不能及时封填的原料应加盖遮阳网。在生产过程中如遇阴雨, 应用塑膜盖严, 防止青贮料雨淋。制作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原料的含水量, 以紧握原料手指缝见水而不往下滴为准。 (2) 随切随装填, 踩紧踩实, 每层30~50cm, 踩得越紧越好, 四周边缘和池角要人工踩实。大型青贮池或地上青贮要用拖拉机反复压实。对较大的青贮池应保证2~3d完成。

(3) 密封。原料应压实后高出池沿40~50cm, 长方形成脊背式, 圆形成馒头状, 装填完后立即严密封埋, 先用塑料膜盖严, 塑料膜四周应在青贮池墙外, 再用土覆盖, 土层厚度一致, 达30~40cm, 表面拍打坚实光滑, 四周留有小沟。

(4) 管护。定时检查, 发现裂缝或塌陷及时加土、填实, 防止雨水淋入;注意防鼠、防止牲畜踏踩。一般青贮时间为35~45d。

2.5 青贮添加剂

常用的有尿素、谷物粉、无机盐。尿素添加量为青贮原料的0.3%~0.5%;谷物粉为50kg/t;无机盐主要为石灰石和食盐, 添加量分别为4.5~5.0kg/t、0.3%~0.5%。

2.6 品质要求

感官要求见表2。检验方法:感官检验, 通过目测、嗅闻、手感。

3 青贮料饲喂注意事项

(1) 青贮秸秆取用时, 取料面要平滑, 尽可能缩小范围, 但要防止掏心打洞, 自上而下取料, 长方形应从预留的取料口一端开始, 取后一定立即盖严。

(2) 取料应随取随用, 以当日喂完为准, 切勿取1次用多日。如果牲畜吃不完, 要把剩余的青贮秸秆从食槽中清除, 绝不能饲喂过夜青贮料。对妊娠后期的牛最好不喂青贮料, 防止引起流产。对冰冻的青贮料必须在化冻后再用。

(3) 开始少喂, 适应后定量喂, 每100kg体重喂3~5kg。刚开始喂时可占日饲草量的3/1, 以后可加至50%以上。

(4) 感官检验质量低劣和卫生指标不合格的青贮料不可饲用。

(5) 在青贮秸秆接近喂完需要更换饲料时, 要逐步减少青贮饲料的饲喂量, 增加要代替的饲料量。

摘要:介绍了玉米青贮制作的原理、技术, 并概述了饲喂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以期为玉米秸青贮及饲喂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秸,青贮技术,饲用方法

柠条的饲用价值 篇2

1 柠条的营养成分

1.1 不同生长年限的营养成分

柠条寿命长, 利用时间也长。柠条在播种或平茬后经过3~4年从幼年相到成年相, 无论在哪个生长阶段都可以利用, 但不同生长时期柠条的营养成分有所不同。罗惠娣等[2]的研究表明, 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 各种有益营养成分含量有所下降, 粗纤维含量增加, 其中4年生柠条比1年生粗蛋白含量下降7.44个百分点, 下降了43.03%;粗脂肪含量下降0.61个百分点, 下降了23.02%;粗纤维含量增加13.00个百分点, 增加了42.48%。高优娜等[3]的研究与此类似, 结果也表明柠条的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吸附水、钙和磷含量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逐年下降, 粗纤维、粗灰分含量逐年增加, 质地变硬, 适口性下降。马增旺等[4]对柠条生长量与生物量的调查研究表明, 4年生柠条作为补充饲料时机最佳, 地上部分总重和可采食量均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而1年生平茬柠条 (根系为5年生) , 由于平茬后柠条萌芽多、生长迅速, 地上部分可采食程度高, 尽管总体鲜重比4年生柠条少14%, 但其可采食部分鲜重及其占总鲜重的百分比两项指标均优于4年生柠条。因此, 选择适当时机, 对柠条进行平茬可以促进萌芽更新, 提高饲料产量。

从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看, 1年生柠条的营养价值最高;但从生态方面考虑, 1年生柠条正处于生态脆弱时期, 一旦被毁坏不利于柠条生长的恢复;另外, 1年生柠条正处于迅速生长期, 生物产量低, 即营养成分利用总量并不是最高的。从生物产量、合理利用、营养成分含量等综合分析, 3~4年是柠条比较合理的刈割时期。

1.2 不同生育期的营养成分

一年中柠条经历休眠、发芽、现蕾、开花、结实5个生育期, 不同生育期柠条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罗惠娣等[2]对3年生柠条不同生育期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得出3年生柠条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从休眠期到开花期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粗蛋白由8.26%增至19.61%, 粗脂肪由2.15%增至2.85%) ;而粗纤维含量从休眠期到开花期明显下降 (由48.52%降至27.92%) , 主要营养成分向有利于家畜利用的方向变化的结论。3年生开花期是柠条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 适合作饲料。高优娜等[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多年生柠条5月初的开花期营养丰富, 是最佳利用季节。王聪等[5]采集当年生开花期、结实期和往年生结实期柠条, 研究刈割时间对柠条营养价值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年生结实期柠条粗蛋白含量达16.16%, 比开花期高14.29%, 比往年生结实期高93.76%;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达46.08%, 比开花期低38.30%, 比往年生结实期低55.88%。说明当年生结实期柠条营养价值较高, 瘤胃有效降解率也高, 结实期刈割当年生柠条饲用价值最好。

从以上报道来看, 1年生柠条结实期刈割饲用价值较好, 多年生柠条开花期刈割营养价值较高。

1.3 柠条与树叶、牧草、作物秸秆的营养成分比较

罗惠娣等[6]的试验结果表明, 柠条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27.5%, 粗脂肪含量达到3.5%, 粗纤维含量降到12.3%, 这些成分远远好于其他树叶和多数牧草;3年生柠条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高于各种作物秸秆, 其粗蛋白含量是玉米秸的3倍, 是高粱秸和小麦秸的5倍。弓剑等[7]在初花期收割柠条嫩枝条, 自然风干, 茎叶分离后制得柠条草粉 (茎叶比为5∶3) , 测得的营养价值很高, 可以和青贮苜蓿相媲美;还有柠条草粉不但粗蛋白含量高, 而且蛋白质的品质好, 含有丰富的必需氨基酸, 特别是赖氨酸和苜蓿草粉 (国标一级) 相同, 各种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 (除硒外) 均高于国标一级苜蓿草粉, 详细数据见表1。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参考文献[6-7]。

2 柠条的饲喂效果

2.1 喂羊的效果

李爱华等[8]利用柠条草粉 (供试柠条为9月底—11月初砍割的3年生柠条晒干后加工成草粉) 在枯草期补饲滩羊, 结果表明:柠条组滩羊增重比对照组高150.0%, 差异极显著 (P<0.01) ;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分别比对照组高34.9%、41.7%、11.3%和16.5%。罗惠娣等[6]在春季将没有发芽的2~3年生柠条枝切成1~3 cm短节, 对波尔山羊、波尔山羊与本地黑山羊的杂种羊进行舍饲饲喂试验, 发现柠条代替基础日粮中50%、70%干玉米秸和单纯饲喂干玉米秸间, 羊只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 (P>0.05) ;在冬春季母羊哺乳期间, 将柠条作为羊唯一的粗饲料, 再补喂0.25 kg精饲料, 不但保住了羊的膘情, 而且还有8.33 g的日增重。张平等[9]利用柠条与玉米秸搭配饲喂大尾寒羊, 结果能明显地提高羊的采食量、采食率和饲料效率;从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看, 搭配比例以2/3柠条、1/3玉米秸为最好。王丁[10]也提出, 在柠条利用过程中, 要注意饲草的搭配, 控制柠条的饲喂比例不超过50%~65%, 建议在生产中多利用2年生柠条。这是由于2年生柠条枝条比较细, 木质化程度低, 羊的采食利用率较高, 饲用价值更好, 更经济合理。以上报道均说明, 柠条在羊的饲养中有较好的饲用价值。

2.2 喂牛的效果

王聪等[11]将54头荷斯坦育成母牛分为9组, 分别饲喂当年花期切碎、揉碎、粉碎柠条, 当年结实期切碎、揉碎、粉碎柠条和往年生老枝切碎、揉碎、粉碎柠条, 结果表明:柠条的采食率、日增重均以当年结实期揉碎处理最好, 平均每千克增重成本也以结实期揉碎处理最好。杨效民等[12]利用柠条无叶期枝条部分替代泌乳牛日粮粗饲料 (25%~30%) , 结果表明:柠条无叶期枝条仍具有一定的饲用价值, 替代日粮部分粗饲料饲喂泌乳牛, 在维持正常产奶水平的同时, 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及乳干物质等均具有提高的趋势。方姝骄等[13]用柠条替代部分粗料 (7.5%~15.0%玉米青贮和7.5%~15.0%苜蓿干草) 饲喂泌乳中期的奶牛, 也得出了相似的试验结果, 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变化均无显著差异, 乳脂率略有提高。

2.3 喂兔的效果

任克良等[14]的试验选用45~48日龄肉兔, 以柠条10.0%、20.0%和33.4%比例替代等量谷草, 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 生长肉兔饲粮中添加10%~20%柠条在日采食量、日增重、料重比、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心脏、肺脏、肝脏、肾脏等方面不存在差异;而添加33.4%柠条的日采食量、日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说明生长肉兔饲粮中添加10%~20%柠条是可行的, 且饲粮成本较低。

3 柠条的加工处理效果

王峰等[15]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技术加工处理柠条, 结果表明:柠条经过粉碎制粒后饲喂家畜, 采食量增加20.00%~30.00%, 利用率提高50.00%;用3%~5%尿素氨化柠条结果与未处理柠条相比, 反刍动物的采食量提高15.00%, 消化率提高20.00%左右, 粗蛋白含量提高6.2%;氨化时再添加5%玉米比未加玉米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提高0.40%, 粗纤维含量降低2.77%;膨化处理柠条比未处理柠条粗蛋白含量提高1.50%, 粗纤维含量降低2.46%, 无氮浸出物含量增加2.01% (柠条在膨化时添加5%尿素有利于提高粗蛋白含量) ;柠条青贮后粗蛋白含量变化不大, 但粗纤维含量降低1.60%;柠条微贮后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变化不大, 但无氮浸出物含量增加2.59%。

项锴锋等[16]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了微贮处理对柠条营养组分降解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微贮能明显改善柠条营养组分的瘤胃降解特性, 明显提高瘤胃降解率;微贮过程中添加酶制剂极大地促进了柠条木质素的降解, 在维持水平条件下木质素的动态降解率由8.40%增加到19.44%, 提高了11.04个百分点。温学飞等[17]研究表明, 新鲜柠条微贮后粗蛋白含量增加6.62%, 粗纤维含量降低7.64%, 木质素含量降低5.30%;风干柠条微贮后粗蛋白含量增加6.01%, 粗纤维含量降低3.64%, 木质素含量降低5.34%;微贮饲料饲喂滩羊, 试验组比对照组日增重高76 g, 料重比低9.02, 羊只每增重1 kg节省饲料费用4.64元, 效果明显。

温学飞等[18]采用秸秆草粉加精料、柠条粉状全价配合饲料、柠条颗粒全价饲料饲喂滩羊, 结果表明, 柠条颗粒全价饲料的饲喂效果最好。张平等[19]将75只去势大尾寒羊随机分成3组, 分别饲喂揉碎柠条、粉碎柠条和切碎柠条, 根据日增重、配合料的节省程度、采食率及成本等认为, 柠条加工方法以揉碎最佳。

武海霞[20]比较了柠条膨化前后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和体外消化特性, 并考虑加工成本, 从饲用角度确定不同平茬间隔期柠条膨化利用适宜的范围, 结果表明, 未平茬和2年平茬1次柠条枝条最佳直径范围均在1.0 cm以下, 1年平茬1次的柠条膨化后消化率由原来的27.12%提高到41.12%, 全株完全可以作为反刍家畜粗饲料来源。付俊平等[21]对柠条的饲用膨化技术和营养价值进行评价探讨, 结果表明, 在压力1.0 MPa、温度170℃、原料含水量30%、切短长度2 cm条件下膨化效果最好, 柠条中木质素含量最低, 干物质消化率最大。

姚志刚等[22]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柠条粉中添加食盐和果香素可改善柠条的适口性, 大大提高牛、羊的采食量。添加食盐可掩饰苦味, 添加果香素可掩饰柠条的原有气味。高文俊等[23]研究添加剂对柠条青贮的影响, 结果添加蔗糖和甲酸能改善柠条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 增加柠条青贮饲料的乳酸含量, 降低氨态氮含量, 提高柠条青贮饲料的干物质保存率, 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下降。说明柠条青贮时添加蔗糖或甲酸可以获得发酵品质良好的青贮饲料。

4 柠条的应用前景

4.1 柠条作为饲料具有资源优势

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深入, 柠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柠条的大规模种植为柠条饲料的开发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4.2 柠条作为饲料是对家畜饲料的重要补充

饲料缺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我国人多地少, 种植业难以提供足够的饲料;草原面积虽大, 但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产草量较低。柠条营养丰富, 蛋白质含量较高, 可作为饲料的重要补充, 平衡动物日粮中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并且柠条具有加工简便和经济效益突出的特点, 可有效缓解饲草料供应不足, 拓宽粗饲料来源, 发展前景广阔。

4.3 进一步拓宽柠条的加工利用方式

禁牧舍饲政策的实施客观上要求对饲草进行不断开发和加工利用。虽然目前不少学者在柠条的加工利用方式上进行了研究, 但未得到普遍推广。因此柠条的加工利用方式需进一步拓宽, 通过柠条饲料的开发利用, 促进柠条产业化的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柠条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循环, 既有利于生态建设, 又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柠条发展畜牧业, 达到生态建设和发展畜牧业的双赢目标。

饲用羊草的栽培技术 篇3

羊草是野生禾本科牧草中营养价值优良的草种, 不但可以作为饲草, 还可以收获种子, 保持草原生产的稳定。羊草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草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牧民把羊草称为头等饲草, 认为在春季饲喂可以恢复体力, 夏秋季可以抓膘催肥, 冬季可以起补料作用。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科学整地

羊草种子细小, 播前必须精细整地, 这是保苗增产的关键。为防止苗期发生草荒, 荒地种羊草要在晚春或早夏、雨量增多和杂草盛发期翻地, 此举能消灭大量杂草。也可进行秋翻, 耕翻深度以18~22 cm为宜。有灌水条件的地区, 最好播前灌水一次。盐碱地耕翻时要特别注意表土层厚度和碱土层深度, 要躲过暗碱, 实行表土浅翻轻耙;碱性过大的地块可采用深松作业或耙茬播种。翻后要及时耙压, 使出苗整齐, 利于保苗。

2.2 施入基肥

羊草需氮肥较多, 供给充足的氮肥能加速生长。一般每667 m2 (合1亩) 可施堆肥、厩肥1 500~2 000 kg作为基肥;对于地势低、土壤有机质多的田地, 每667 m2可施硫酸铵或硝酸铵7.5~10 kg作为基肥或种肥。

2.3 科学繁殖

2.3.1 种子繁殖。

人工播种前, 必须对种子进行清选, 提高种子净度。羊草种子清选方法以风选为宜, 通过风选将空壳、瘪粒、杂草等种子除去。播种时间, 我国北方高寒、干旱牧区以夏播为宜, 一般不超过8月上旬。羊草宜单播, 行距30cm, 播种量为每667m2用种2.5~3.5 kg, 播种深度为2~4 cm, 播后耙压1~2次。

2.3.2 无性繁殖。

羊草具有强大的根茎, 在地下形成根网。根茎上有生长点、根茎节、根茎芽等, 是重要的无性繁殖器官。若水分、温度适宜, 通气性、土壤肥力条件越好, 根茎芽就能良好发育, 生长也就越快。如人工种植, 可将羊草根茎分成小段, 长5~10 cm, 每段有2个以上根茎节, 按一定的行距埋入开好的土沟内, 即可成活发芽。进行无性繁殖的羊草, 成活率高, 生长快, 产草量高, 是建立羊草草地的快速途径。

2.4 田间管理

2.4.1 除草保苗。

羊草幼苗细弱, 生长缓慢, 出苗后10~15 d才发永久根, 30 d左右开始分蘖, 产生根茎。幼苗期生长缓慢, 易受干旱影响和杂草覆盖, 造成幼苗死亡。在苗高7~8 cm开始分蘖和产生根茎时, 可用轻型齿耙斜向耙地1~2次, 也可人工除草1~2次。单一羊草草地, 可进行化学除草。二年以上的羊草草地, 可在种子未熟时, 铲一遍地或拔一次草, 消灭蒿属、藜属等高大杂草。

2.4.2 适期追肥。

适期追肥是提高羊草产量, 改进品质, 防止草地退化的重要措施。长期利用的草地, 必须补充氮元素等营养物质, 一般每施氮肥1 kg, 约可增产干草11 kg左右。

2.4.3 切断根茎。

羊草为根茎性牧草, 生长年限过长, 根茎纵横交错, 形成致密的草皮, 使土壤通气性变差, 产草量降低。因此, 当羊草生长到第5年、第6年以后, 应将根茎切断, 促进羊草无性更新, 保持较长时间的高产。

2.5 防治病虫

羊草易遭黏虫、土蝗、飞蝗、蚱蜢等害虫侵害, 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造成严重减产, 所以要及早防治。

2.6 适时收获

浅谈饲用酶制剂 篇4

关键词:饲用酶制剂,生产方式,种类,作用机制

随着近代酶技术及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酶制剂已经能够大规模地工业化生产, 并且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当中。许多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 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 它能够有效地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促进动物生长和防治某些动物疾病的发生。现在, 饲用酶制剂已经成为高效、实用、安全、无公害的新一代“绿色添加剂”, 因此引起全球范围内饲料行业的高度重视。所以, 对于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饲用酶制剂的生产方式

饲用酶制剂属于酶的范畴, 它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考虑到经济效益、酶制剂产量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人们常用微生物来生产酶制剂。利用微生物来生产酶制剂, 具有产量高、生产成本低以及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

目前有两种方法可以利用微生物来生产酶制剂:①固体发酵。它通常是指在无游离水的培养基质中进行微生物培养以生产特定产物的过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000年以前, 当时我国人民利用固体发酵技术来发酵食品。②液体发酵。它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来生产酶制剂的方式。由于两者的培养基中含水量不同, 所以这两个培养技术具有很大的差别 (如表1所示) 。

由表1可以看出, 由于固体发酵、液体发酵在生产工艺上有很大差别, 从而导致两者各有自己的优缺点, 如表2所示。

固体发酵由于存在上述缺点以及西方国家没有固体发酵的传统, 所以在西方国家很少有人采用固体发酵这项技术。而我国目前生产的饲用酶制剂, 主要还是采用固体发酵法。这主要是因为:①采用固体发酵技术, 利用真菌生产酶制剂的技术从实验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成功例子很多, 有技术可以借鉴。②对设备、厂房的投入只需液体发酵的10%~58%, 固体发酵原料都是农副产品, 对无菌条件要求低, 技术简单, 人员技术要求低, 成本很低, 特别适合我国目前国情, 容易实施。③固体发酵的产物全部应用, 无需进行下游处理, 因此既可降低成本, 又无固体残留, 所以对环境毫无污染。④固体发酵生产的酶, 酶系复杂, 酶不经浓缩, 将发酵产品烘干够后, 粉碎, 然后测定其活力单位, 再添加填充剂, 以达到产品的企业标准, 包装后成成品。这样的复合酶比单一酶更受到使用单位的欢迎。正是由于固体发酵有上述优势, 再加上人们在利用固体发酵技术进行生物能保持、固体废物处理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所以目前固体发酵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

2 饲用酶制剂的种类

目前常用的饲用酶制剂按种类来划分,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纤维素酶:它是能分解纤维素的酶, 由外切葡聚糖酶C1、内切葡聚糖酶CX、β-葡萄糖苷酶三种酶组成。C1在天然纤维素的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它先破坏纤维素链的结晶结构, 起到水化作用;同时将形成结晶结构的纤维素链断开, 使长链分子的末端游离。CX作用于经C1酶作用后的纤维素, 分解β-1, 4糖苷键, 可将纤维素大分子水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可将短链低聚糖分解生成葡萄糖。总之, 这三者协同作用, 可把人们所抛弃的高纤维素物质分解成易被动物消化和吸收的低分子化合物和葡萄糖, 在分解纤维素的同时将细胞壁结构破坏, 使其内容物释放出来, 提高这些物质的利用率。

(2) β-葡聚糖酶:它可以水解β-葡聚糖之类的大分子, 与纤维素酶协同作用, 将底物水解成葡萄糖及低聚合度的物质。由于β-葡聚糖的水解产物的粘性大, 在动物肠道内易堵塞细胞膜孔, 从而影响营养成分的传递与吸收, 故是一个很重要的抗营养因子。然而加入β-葡聚糖酶以后, 则可以有效降低肠道内物质的粘度,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3) 淀粉酶:它是一系列能分解淀粉糖苷链的酶。其中α-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中的α-1, 4糖苷键, 产物为寡糖及极限糊精, 只生成少量葡萄糖。α-1, 4葡萄糖苷酶在淀粉酶协同作用下进一步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β-淀粉酶将α-1, 4糖苷键的葡萄糖直链聚合物从非还原性末端逐渐水解生成β-麦芽糖。异淀粉酶可以分解支链淀粉链状分支点的α-1, 6糖苷键, 从而将支链淀粉全部水解形成直链淀粉, 便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的作用, 最后产物为葡萄糖。

(4) 蛋白酶:它是降解蛋白质肽链的水解酶。根据其最适作用pH值的不同, 可分为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由于胃液为酸性, 因此起主导作用的是酸性蛋白酶, 而后两者所起的作用较小或根本无作用。

(5) 果胶酶:它是分解果胶质的水解酶。果胶质中半乳糖醛酸以α-1, 4糖苷键键合而形成链状物质。果胶质也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它的存在影响饲料利用率, 并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传递而影响有效的吸收。

(6) 植酸酶:植物中的磷大部分是以植酸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 不能被单胃动物所利用, 并且植酸还具有抗营养作用。植酸酶是能将植酸分解为肌醇及无机磷的一种酶, 它通过催化、水解反应将磷盐从植酸中释放出来, 提高磷利用率、解除植酸抗营养作用及减少磷污染。

此外, 饲用酶制剂还可按饲料中存在的酶反应的底物进行分类, 结果见表3。

3 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制

虽然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但酶制剂提高日粮养分消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部分酶的作用机制还处于推测或假说阶段, 缺乏直接而有力的证据。这对于针对畜禽品种、日龄阶段及其日粮类型等选用不同的酶活与添加剂量, 以及进一步提高酶制剂的应用效果带来极大困难, 所以说探明酶制剂的作用机制对饲用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人们对于有关饲用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

(1) 以促进消化大分子、难消化物质为主的酶类, 如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等, 它们的作用主要有:①破坏植物细胞壁, 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非淀粉多糖组成, 也含有少量蛋白质、酚类和脂肪酸等物质。它包被着植物的营养成分, 在饲料加工中虽有部分被破坏, 但仍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营养物质 (占饲料营养的30%~45%) 被包裹在细胞内, 随粪便排出体外而被浪费掉。因此在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可以破坏植物性细胞壁, 增加营养物质的溶出量, 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②提高消化道的内源酶活。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淀粉酶等外源性酶, 它可以弥补幼龄畜禽消化道的不足内源酶, 同时它可消除日粮中内源消化酶的抑制因子, 从而促进日粮中养分的消化, 也是饲用酶制剂提高畜禽生产性能的作用方式之一。③提高低质、廉价饲料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在饲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水解酶等处理玉米结秆、稻草、麦秸等低价蛋白质原料, 可以变粗为精, 提高它们的营养价值和利用效率。

(2) 以消除饲料中的植酸、皂角素、鞣酸等抗营养因子为目的的酶类, 如植酸酶, 它们可以排除或抑制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从而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植酸酶是一种降解植物性原料中的植酸及其盐类的一种酯酶, 它能催化植酸向正磷酸盐、肌醇和肌醇衍生物转化, 在猪、鸡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制剂可使植酸中的磷水解而释放出来, 使得其中的磷得以被动物利用, 使植酸磷消化率提高60%~70%, 这样可以减少外加无机酸盐, 减少粪便磷的排放, 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还可以提高被结合的蛋白质、矿物元素的利用, 提高消化率。

第二类酶较第一类酶具有更大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第一类酶中有的酶类动物本身具有, 而在饲料中添加是补充内源性的不足, 而第二类酶单胃动物本身不具备, 并且像植酸等抗营养因子如不消除, 不仅能与饲料本身营养物质结合形成动物难消化的物质, 大大降低饲料本身的营养价值, 还能和动物本身的内源性酶类结合形成无活性的物质, 降低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 目前人们对饲用酶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二类酶身上, 尤其以植酸酶的研究最为热门。

4 小 结

(1) 尽管我国的饲用酶制剂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它还有许多问题需待进一步研究。①目前许多酶的生产其活力单位不够高, 这样在应用时成本较高, 不利于其广泛应用, 所以要提高微生物发酵的效价。②由于饲料成本复杂, 添加复合酶的效果比单一酶好。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利用新型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复合型的饲用酶制剂, 尽量提高其活力单位, 从而降低成本, 增强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③通过各种方法选育出来的新型微生物酶, 它在高温时的活性受到限制, 而在常温37 ℃左右时活性又不高, 影响了饲料消化率, 所以要研制出能耐高温的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它必将对饲用酶制剂的研制与开发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从而按照需求设计出我们所需要的酶类, 这将是酶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飞跃。

(2) 目前, 饲用酶制剂在养猪业、养禽业、草食动物和青 (半干) 贮饲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虽是一个农业大国, 饲料资源相当丰富, 但由于养殖业并不发达, 动物营养、饲料资源以及饲用酶制剂等的开发研究也比较落后, 所以饲用酶制剂的研究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它将有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饲料资源, 推动我国养殖业和菜篮子工程的发展, 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遵锡, 王政昆.植酸酶的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0.

[2]张铁鹰, 卢庆萍.饲用酶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 2002, 29 (5) :14-17.

饲用黄粉虫营养成分评价 篇5

关键词:黄粉虫,营养成分,氨基酸,卫生指标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的日益发展,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短缺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有关专家统计分析,2000年、2010年和2020年我国蛋白质饲料资源需求量分别为0.45亿t、0.60亿t、0.72亿t,而资源供给量分别为0.21亿t、0.22亿t和0.24亿t,因此,开发新型的蛋白饲料已成为当务之急。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且有食物转化率高、繁殖速度快等特点[1],属于可更新资源。大量的研究证明,黄粉虫 (Tenebriomolitor Linne) 营养丰富,更为可贵的是它能够利用禁止或限制畜禽利用的饲料。在昆虫分类学上黄粉虫隶属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粉甲属 (Tenebrionini) ,原属仓库害虫[2]。因此合理开发黄粉虫蛋白质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应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工养殖黄粉虫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与一些常用的蛋白质饲料比较,对其营养价值、氨基酸品质做出初步的评价,为今后的开发利用提供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黄粉虫幼虫、蛹、成虫,均为课题组在草原总站动物营养实验室自繁自养,取成熟幼虫和新鲜蛹,于100-105℃烘箱中灭酶15min,然后在68±2℃烘箱中烘12-24 h,空气中回潮一昼夜,称恒重。

1.2 成分测定

1.2.1 常规成分测定

由甘肃省草原总站化验室对黄粉虫风干样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均按国家标准进行分析测定。

1.2.2 氨基酸测定

由兰州大学草原生态研究所分析化验室用日立835-50型高速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

1.3 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1.3.1 必需氨基酸比值评定

即样品中必需氨基酸总量 (E) 与非必需氨基酸总量 (N) 的比值 (E/N) 或样品中必需氨基酸 (E) 与氨基酸总量 (E+N) 的比值E/ (E+N) 。

1.3.2 饲料中必需氨基酸化学评分 (CS) [3]化学评分

(CS) =试验蛋白质中某必需氨基酸量/标准蛋白质中某必需氨基酸量×100%

2 结果分析与比较

2.1 黄粉虫与常用蛋白质饲料营养成分比较

黄粉虫幼虫的粗蛋白质含量为49.34% (干基51.66%) ,高于大豆粕,而低于国产鱼粉、进口鱼粉;黄粉虫蛹的粗蛋白质含量为56.22% (干基58.8%) ,高于大豆粕、国产鱼粉,而低于进口鱼粉。

2.2 黄粉虫与常用蛋白质饲料的氨基酸比较(见表2)

2.2.1 氨基酸含量比较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 (FAO) 和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质量较好的蛋白质饲料其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 (EAA/TAA) 在40%左右,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 (EAA/NEAA) 在60%以上[4]。表2所示,黄粉虫幼虫的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动物生长需要的10种必需氨基酸,其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鲜重的49.85%和22.17%;EAA/TAA及EAA/NEAA分别为44.47%和80.09%,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模式指标。

2.2.2 氨基酸质量比较

由表2可知,黄粉虫幼虫中芳香族氨基酸 (苯丙氨酸和酪氨酸) 含量丰富 (109.52 mg/g) ,但含硫氨基酸 (蛋氨酸和胱氨酸) 缺乏 (15.25 mg/g) ,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的化学评分 (CS) 为26.69(标准蛋白质中蛋氨酸和胱氨酸含量为57.14 mg/g)。黄粉虫蛋白的必需氨基酸中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苏氨酸的化学评分均高于大豆粕和膨化大豆,苏氨酸的化学评分接近鱼粉。可见,黄粉虫幼虫含有丰富的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黄粉虫幼虫的蛋白含量高,超过大豆粕和膨化大豆,与鱼类接近;从黄粉虫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看,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10种动物生长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及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2项指标均符合FAO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从氨基酸质量看,黄粉虫蛹蛋白质中,除含硫氨基 (蛋氨酸与胱氨酸) 以外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超过FAO推荐模式的相应氨基酸含量,含硫氨基酸是它的唯一限制性氨基酸。这与黄琼等研究黄粉虫蛹结果基本一致。

*表中数据:除黄粉虫为实测值外, 其它数据来源于资料2

*表中数据:除黄粉虫为实测值外, 其它数据来源于资料2

黄粉虫是一种优质的昆虫蛋白,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高,卫生指标符合国家相关昆虫蛋白质饲料标准,可作为动物的蛋白质饲料开发利用。本次采用必需氨基酸比值和氨基酸的化学评分法评价了黄粉虫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虽然反映了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及组成,但不能反映其消化利用率,这有待于用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评价。

参考文献

[1]刘伯生.积极开发黄粉虫饲料资源[J].饲料工业, 1994, ⒂:9.

[2]陈彤.黄粉虫养殖与利用[M].北京:金盾出版社, 1998, ⑼:23-24.

[3]郭良珍, 王润莲, 梁爱萍, 等.长须水龟虫的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昆虫知识, 2003, 40⑷:366-368.

饲用青贮玉米引种试验研究 篇6

试验地设在平昌县驷马镇辉煌村和得胜镇丰收村。该地区年均气温为16.9℃;年降雨量为1138.2mm,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无霜期达298 d,年日照数为1 445.1 h;土地肥沃,土壤pH值6.7,灌溉方便。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参试品种与来源

(品种(4))、辽原1号(青贮品种,品种(5))共5个玉米品种,由四川省金种燎原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2.2试验设计

播种时间为2012年3月15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为1个处理),每处理设4个重复,共设20块实验地,每块实验地面积为0.667 hm2。采用穴播,每穴播2粒种子,每亩定苗6 000株,株行距为44 cm×50 cm。重复间距50 cm,试验区周围留出2m宽的保护行。4次重复中,3次作为测鲜草产量及综合表现研究,另1次重复用于观察生育期。

2.3 施肥与田间管理

试验地选择中等肥力、向阳、排灌方便的地块,播前深翻土地,耕深不小于10 cm,整地精细,每亩(合667m2)施有机肥2 000kg,以腐熟牛粪为主,适时中耕除草、杀虫。后追施尿素25 kg/亩,分3次追施,在幼苗长到6~7叶时的拔节期追第1次肥(7 kg/亩);第2次追肥在13~14片叶时的大喇叭口期进行(13 kg/亩);第3次追肥在抽穗开花期进行,施肥量为5 kg/亩。

2.4 刈割期

在玉米的抽雄期、吐丝期、乳熟期、腊熟期、全熟秸秆期,根据试验要求刈割,称重、测定、对比。

2.5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农业试验统计和生物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

3 试验性能指标测定

3.1 各时间段各品种玉米整株鲜重变化

见表1。

kg/hm2

注:7月19日刈割,5种玉米平均整株鲜重为4 920 kg/亩;(3)号玉米整株鲜重为6 973 kg/亩,与其他几种玉米相比差异极显著。

3.2 不同品种玉米的干物质产量

见表2和图1。

综合表1、表2、表3可知:玉米(3)干物质产量最高,127d达到27144 kg/hm2;不同品种玉米整株干物质中的粗蛋白含量在6.42%~9.37%之间变化,玉米(3)达到9.37%。

kg/hm2

注:7月19日刈割,5种玉米平均整株干物质产量为1 300 kg/亩;(3)号玉米平均整株干物质产量为1 809 kg/亩,与其他品种相比差异极显著。

3.3 各品种饲用玉米的成本

详见表4。

3.4 饲用青贮玉米((3)号)与当地农作物在干物质、能量成本方面的比较

见表5。

从表5可见:饲用青贮玉米((3)号)的干物质成本为0.17元/kg,是籽用玉米合计干物质成本的38.1%,是稻谷干物质成本的22.7%。

3.5 不同刈割时期青贮玉米的营养成分测定

见表6。

%

以上测定结果表明:腊熟期收获后待水分含量降到70%以下青贮,玉米干物质产量可增加73.6%,干物质损失可减少15.6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土地的产量和利用效率。

4 结论

通过试验比较,(3)号产草王的全株亩产量最高,在腊熟期刈割,干物质含量高,粗蛋白质含量及利用率也高,且干物质和能量成本较低,是适合平昌县种植的优良饲用青贮玉米品种。

5 讨论

由于平昌县大力发展肉牛和山羊优势产业,亟需大量的青贮饲料,可大力推广应用“产草王”饲用青贮玉米品种,扩大种植面积,解决反刍动物规模化养殖饲料紧缺的难题。

摘要:本试验设5个处理,每个品种设4个重复,随机分成20个试验组,对东陵白、中北410、产草王(青贮品种)、农大108、辽原1号(青贮品种)共5个玉米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饲用玉米品种“产草王”全株的亩产量最高,干物质含量最高,粗蛋白质含量及利用率也最高,且干物质和能量成本较低,是适合平昌县种植的优良饲用青贮玉米品种。

关键词:青贮玉米,引种,试验

参考文献

[1]李元华.动物营养课件[Z].四川省饲料和草原处对县级饲草饲料站技术培训资料,2008.

[2]四川省畜牧总站.肉牛生产实用技术[Z].2004.

饲用芽孢杆菌制剂的配伍研究 篇7

1 芽孢杆菌制剂的介绍

微生态制剂主要分为乳酸菌类制剂、芽孢杆菌类制剂、酵母菌类制剂、光合菌类制剂四大类。芽孢杆菌类制剂是目前应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类微生态制剂,是一种需氧、能形成芽孢抗逆体的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天然强抗逆性、耐高温、耐酸碱、易储存的特性,能够在干燥、制粒、甚至是压片等处理过程、动物的强酸性胃肠道环境以及贮存期内均可以保持活性和稳定性。目前被国家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芽孢杆菌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tli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2 芽孢杆菌制剂的配伍研究

芽孢杆菌类制剂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跟其它菌剂或是功能性物质配伍。经过配伍以后的复合菌剂一般都具有协同或加成效用,扬长避短,使用效果更好更符合实际生态环境,所以目前更注重于复合菌制剂的研究。近年芽孢杆菌配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与乳酸菌、酸化剂、低聚糖、中草药、光合细菌、抗生素配伍这几个方面。

2.1 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配伍

在微生态制剂领域,乳酸菌类和芽孢杆菌类产品是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导产品。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抑菌、免疫、营养等方面。在抑菌方面,乳酸菌通过产生有机酸以及抗菌物质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而芽孢杆菌是通过生物夺氧和产生抑菌类的抗菌蛋白来达到抑菌的效果;在免疫方面,乳酸菌通过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途径来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力,而芽孢杆菌则在肠道发挥免疫佐剂的作用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水平;乳酸菌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糖类、脂肪、合成维生素等显著提高饲料养分的消化率促进吸收,芽孢杆菌则具有较强的蛋白酶、淀粉酶分泌活性同时还可以产生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等提高饲料的消化率。除此之外,乳酸菌还具有肠壁黏附能力,能够在肠道内定植、抗应激、防霉去毒,这些是芽孢杆菌类不具有的功能。

除了各自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机能以外,芽孢杆菌和乳酸菌还具有协同作用,芽孢杆菌是需氧菌,能消耗消化道内氧气,而乳酸菌特别是乳酸杆菌为厌氧菌,芽孢杆菌在肠道内造成的厌氧环境可以促进乳酸菌的生长,而且这两个菌种在抑菌、免疫、营养方面相似的作用机理,可以达到功能互补的作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联合应用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和降低腹泻率方面等多个方面展现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刘宇[1]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制成复合活菌制剂,仔猪日增重提高16.89%,仔猪腹泻率降低70%,平均毛利提高52.38元/头,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吴买生等[2]应用乳酸杆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组合的复合微生物制剂产品饲喂生长育肥猪,日增重相较对照组提高8.76%,料肉比下降8.14%,经济效益显著。

2.2 芽孢杆菌和酸化剂的配伍

酸化剂是一种在消化道中降低饲料pH的新型生长促进剂。动物胃环境为酸性,其中的细菌多为产酸菌和耐酸菌,日粮酸化作用的目的是降低饲料的pH值和缓冲能力,激活消化酶活性,延缓胃排空速度,利于营养物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畜禽生长。而芽孢杆菌非产酸类细菌,因此酸化剂和芽孢杆菌可起到功能互补的作用,其配合机理与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的配合机理类似。张秀文等[3]经过试验研究表明延胡索酸和芽孢杆菌的混合饲用效果显著,比单独饲用组别的日增重分别提高4.24%和4.11%,料重比分别降低5.71%和5.17%,仔猪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5%,效果更为明显。试验结果证明芽孢杆菌和延胡索酸的混合配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和降低仔猪的腹泻率。

2.3 芽孢杆菌与光合细菌的配伍

光合细菌是一种可利用大多数低分子的有机酸和糖醇类在光照厌氧条件或者黑暗好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光合细菌本身营养丰富,能利用被异养微生物分解活动形成的有机物,能释放出一种具有抗病性的酵素和分泌大量叶酸。而芽孢杆菌能产生抗弧菌和酵母菌的活性物质,分泌大量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消耗氧气形成肠道厌氧环境,还可以作为免疫刺激物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因此,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的配伍使用在改善水体环境,增加水产动物体重、色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起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作用,在实际生产中常用两者常混配使用。罗勇胜等[4]以1.75×104cfu/mL的荚膜红假单胞菌和6.2×104cfu/mL的地衣芽孢杆菌组合,其CODMn降解率为40.13%,NH4-N和NO2-N的7d平均相对降解率分别达到35.38%和81.05%,显著高于单独使用的效果,这揭示了光合细菌和芽胞杆菌协同作用。蔡俊鹏[5]用光合细菌培养液和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液按细菌数1∶1混合对防治大菱鲆红嘴病效果显著。

2.4 芽孢杆菌和中草药的配伍

近年来益生菌和中草药的联合应用已经有一些研究,糖苷类是中草药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糖类、苷类能分别或同时激活或抑制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从而提高或调节其免疫功能,但它们并不是直接被机体吸收利用,而需要在肠道菌的作用下,去除其含糖部分形成糖元后才被机体消化吸收至血液而发挥效用。因此有益微生物和中草药的互补和加成使得两者的作用效果得到显著增强。黎春辉[6]通过试验表明在动物饲养试验中添加芽孢杆菌和中草药比单独添加的对照组日增重分别提高12.05%、5.3%和15.44%,饲料转化率也高于单独使用组别,而且在芽孢杆菌联合抗菌中草药治疗仔猪拉稀效果的观察试验中,3天治愈仔猪27头(共30头),仔猪拉稀治愈率达90%,结果表明,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李福俊等[7]用中草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混合使用与金霉素对比,在提高存活率、出栏重、促进生长、降低料重比、节约生产成本、促进营养物质的代谢率方面效果均优于金霉素,这表明了中草药和芽孢杆菌联合应用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积极效果。

2.5 芽孢杆菌与寡聚糖的配伍

寡聚糖亦称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经脱水缩合由糖苷键连接形成的具有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类的合称。很多寡糖都属于益生元,能够有选择性地刺激动物消化道内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生物区系、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中性脂肪含量,改善血糖含量,提高饲料利用效率以及提高动物的免疫机能。实践证明益生菌和寡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一方面寡糖作为某些益生菌的增殖因子,增强益生菌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某些寡糖不能被动物体本身的消化酶所分解,而能被益生菌分泌的酶分解,使之进一步被机体所利用。据陈旭东[8]报道,单独使用果寡糖并没有影响仔猪日采食量和死亡率,而0.4%果寡糖和0.2%芽孢杆菌的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仔猪日增重和改善饲料转化率,降低腹泻率,且明显影响仔猪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

2.6 芽孢杆菌和抗生素的配伍

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性,药物残留等弊端,在全球范围内已相继被限用或禁用,但在我国目前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下,抗生素不可能完全被禁用,只能逐步被取代。大部分抗生素的使用都会对益生菌产生杀伤和抑制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抗生素对益生菌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如果可以获得抑菌作用而又可以对动物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抗生素组合,不仅可以防治动物疾病,同时可以使得益生菌在体内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动物的生长。

芽孢杆菌对吉他霉素、喹乙醇、金霉素、杆菌肽锌、盐霉素、阿散酸、维吉尼亚霉素、硫酸粘杆菌素等饲用抗生素的耐受浓度均超过国家规定添加剂量,其中对金霉素、杆菌肽锌、阿散酸、硫酸黏杆菌素和牛至油的耐受浓度超过1 000μg/m L。所以,在实际应用当中,能与芽孢杆菌配伍的抗生素种类还是很广泛的。但是在芽孢杆菌与抗生素配伍使用上应特别注意前期先用抗生素对消化道内的致病菌进行清理,然后再喂含芽孢杆菌的饲料,进行分阶段的饲喂。

3 芽孢杆菌制剂配伍的实际应用及展望

芽孢杆菌和其他益生菌、生物活性物质的配伍并不局限于以上单一的配伍选择,而是趋向于多种类的混合配伍,产品成分更加丰富,产品效能更加齐全,包被和加工工艺更加先进。芽孢杆菌作为一类具有潜力的菌种,不仅在微生态制剂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而且在实际生产领域中,也有很多著名品牌产品,如“泰谷生物”等。这些产品以芽孢杆菌为主,配合其它有益菌及酶制剂、中草药提取物等,作用效果涵盖促进畜禽和水产动物生长、防治疾病、提高饲料消化率、净化水体、净化环境等各个方面。目前,单一的芽孢杆菌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较小,且多是作为原材料。

随着芽孢杆菌和其他益生菌、功能性物质配伍的显著作用和广泛应用,今后的配伍研究将会朝着作用机理更加深入,产品配伍更加多元,配伍效果更加显著,生产工艺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

摘要:芽孢杆菌具有强抗逆性、耐高温、耐酸碱、易储存等特性,在微生态制剂领域和饲料工业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章通过总结和归纳其与乳酸菌、酸化剂、光合细菌、中草药、寡聚糖和抗生素的配伍,分析其配伍机理和应用效果,供从事研究人员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芽孢杆菌制剂,配伍,微生态制剂

参考文献

[1]刘宇.猪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纳豆芽孢杆菌复合活菌制剂的研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8:45~49.

[2]吴买生,廖立春,胡国祥,等.微生物添加剂喂猪对比试验[J].湖南饲料,2008,(5):36~38.

[3]张秀文,齐遵利,任晓慧,等.延胡索酸和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免疫机能的影响[J].饲料工业,2008,29(2):13~14.

[4]罗勇胜,李卓佳,杨莺莺,等.光合细菌与芽孢杆菌协同净化养殖水体的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25(S1):206~210.

[5]蔡俊鹏,肖小丽.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液在制备防治大菱鲆红嘴病菌剂中的应用[P].中国专利:CN201010268435.6,2010.

[6]黎春辉.芽孢杆菌与部分抗菌中草药联合应用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37~41.

[7]李福俊,张敏,苗晓微.中药与芽孢杆菌合生元替代抗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5):21~23.

上一篇:新闻价值的异化下一篇:信息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