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2024-08-28

点燃孩子阅读激情(精选7篇)

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篇1

一、自制乐器研究缘起

新课程在鼓励音乐创造这一基本理念的描述中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王安国、吴斌,2002)。创造意识是各种创造的基础,它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萌生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出发点,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创造意识包括创造动机、创造兴趣、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郑莉,2004)音乐课堂上增强学生创造意识的关键是教师对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的选择,这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网络搜索,看到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站长赵洪啸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的横笛、排箫像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笔者决定根据赵老师提供的自制乐器的素材做音乐创造性学习课程的尝试。经过一年的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的自制乐器的魅力。

课例《自制古筝》:步骤(见图1-6):用一个盒子,在两旁打数个小洞,把钓鱼线的一端缚在棒子上,然后把钓鱼线从盒子其中一边内侧穿出,再绕过盒子的底部,从另一边的小孔穿入盒内,把钓鱼线的末端缚在另一根棒子上,把盒子反过来,底部和琴弦朝上,把小木块放在琴弦的不同位置下,耐心地弹拨和聆听,调校小木块的位置,直至你找到适当的音高,这样,一架自制的筝便完成了。

二、自制乐器激发学生创造动机和兴趣

激发创造的动力需要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只有在强烈的创造兴趣引导下,才可能产生明确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

新课程中增加了创造的教学内容。归纳一下,主要是创作歌词、动作和创编旋律三种。教师往往是在教完一首歌或欣赏完一个乐曲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创作,创作的结果自然是差强人意。很多老师也因此放弃了这块创造内容的教学。和相对刻板的传统教材相比,乐器如何被制作、如何发生、音高从何而来,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片断1:笔者布置任务时,给学生看了自制筝的flash演示教程,并提出制作乐器的材料可根据flash提示的内容,也可以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八(3)班的王杰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带了木盒子来,他说他考虑到木制材料比较牢固,而且音色有可能比鞋盒更好。实践证明,这位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木盒子的效果远比鞋盒好。

片断2:第三节课,大家的作品已基本完成。教室里的古筝各式各样,有用鞋盒的、有用木盒的、还有用泡沫盒的。琴弦音色各不相同,从最初的橡皮筋几乎都改成了钓鱼线。选用的钓鱼线最粗的是钓鲨鱼的线,最细的用5号线。古筝的式样多样。最简单的式样就是如flash演示的长方形,但也有弯月形、更有学生做成了无琴码的古琴式样。大部分同学都花心思好好地装饰了一下,涂上颜色、雕上花纹、画上图案,想让自己的筝成为最棒的(见图7~8)。

片断3:自制古筝课结束两个星期后,八(11)班的李远山同学到办公室找我,他说他在爸爸的帮助下做出了一把古琴。外形和音色都比较接近真的古琴,钓鱼线直接用螺丝钉钉在盒面上,并在盒子下加了一块木板。既美观又形成了独特的音色。

自制乐器的过程是学生充满好奇和疑问的过程。自制乐器课中学生在制作乐器前,先对乐器的构造、原理进行了解,对于决定乐器音色和音响效果的材料进行选择,对准备的材料如何做成一个精美的乐器认真思考。自制乐器课给学生提供的是更开放的学习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内容中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他们的作品都闪烁着创造的智慧。

三、自制乐器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和意志

创造情感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整个创造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重要影响。正面的创造情感能提高效率、激发创造的灵感。如果在创造过程中遭遇困难,产生负面的创造情感,则会阻碍创造的进行。此时,创造意志成为关键。它能有效地提高兴奋强度,可以有效地发现并调整意志目标,从而使活动完成。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情感和创造意志是创造意识的基础。

片断1:布置任务时,有些学生马上显得很兴奋,甚至已经开始和周边同学商量怎么准备制作乐器的材料,“盒子要多大,要用橡皮筋还是钓鱼线,线要买多长,还要带什么工具…”但也有一些同学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老师,怎么做啊”那个调皮的张耀辉同学干脆就说“我家没盒子”…面对学生不同的反应,我隐隐地有点担忧。

片断2:第一节课时发现只有一半的同学带齐了材料,还有一部分材料不齐,张耀辉同学真的是空手而来。在我指导带齐材料的学生开始制作乐器时,那些材料不全的学生自发地组合在一起开始分工合作。张耀辉同学开始着急了,自己跑到同学边上去帮忙制作。大家都根据课件演示的制作步骤开始忙活。出乎意料,第二节课所有人都带材料来了。大家面前放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木盒子。张耀辉竟然也做了一个古筝在向同学炫耀了。

片断3:经过两节课的努力,作品终于完成。可(下转第206页)爱的男生装模做地在自己的筝上弹奏。于是我便让学生把筝调成五声音阶,并给了学生《茉莉花》的前四个乐句的乐谱,要求弹奏。

经过一节课的练习,2/3的学生都能完整、准确地演奏这首小曲子。下课后,学生兴奋地问我“什么时候再做个其他的乐器?”“用这样的材料还能做别的乐器吗?”“我的笔套能吹出声音,算乐器吗?”“我们能做钢琴吗?”

张耀辉同学从抵触到主动参与,是创造情感变化的历程;从怕麻烦寻找材料带材料、怕失败到提前完成作品,正是创造意志变化的体现。学生们热切地期待能够再做乐器的愿望,开始思考能吹响的笔套是不是乐器,能否用相同的材料做不同的乐器,如此一来,他们会去探索、寻找或制作更多类似的乐器。这正是因为自制乐器唤起了他们强烈的创造意识,这是课堂上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替代的。

四、自制乐器课的反思

自制乐器课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热情,通过引导以及提供多种条件,使学生思维处于多向、发散的开放状态,帮助他们去发现、思考,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自制乐器课对老师的课堂组织和引导能力要求较高,否则容易造成自由、随意与松散的后果。学生在刚接触自制乐器课时,他们最初的表现是不知所措。有的同学不愿意带材料,有的遇到困难就想放弃,有的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做小动作。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耐心、及时地引导,课堂教学就会失控。课堂秩序的混乱会使学生无法集中思想思考、讨论。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好自制乐器课的课堂组织与调控。另外,自制乐器内容的选择还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自制打击乐器类可参考奥尔夫教学法,自制“横笛”、“洞箫”、“排箫”、“竹筒埙”、“拉笛”等吹管类乐器可参考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的乐器进课堂版块,民间还有诸如“柳笛”“叶哨”“吐良”“口笛”“吸管哨”等多种简易乐器制作也可以引入课堂。总之,教师需不断地钻研,开发出适合学生制作的乐器。

“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所创造发明和发现(皮亚杰)”。换言之,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制乐器则从主要从实践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动手、演奏、发明新材质的乐器或自制新乐器,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自制乐器进入课堂的意义在于:利用自制乐器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激情,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全身心地热爱音乐。

摘要:创造意识是各种创造的基础, 它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萌生创造以前不曾有的事物或思想的动机, 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出发点, 是创造思维和创造力产生的前提。

关键词:自制乐器,乐器设计,创造,创造激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 .

[2]朱则平, 廖应文.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2.

[3]高荻·保治.音乐学科教学发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4]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5][美]米哈伊、奇凯芩米哈伊著.创造性[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

[6]网站:香港教育城[W].艺术教育栏目.

[7]网站: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W].flash作品进课堂栏目, 乐器进课堂栏目.

用阅读点燃写作激情 篇2

(一)从艺术方法入手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运用了很好的艺术手法,但是往往学生懂这些艺术手法,但是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这些艺术手法,并使他们学会将其运用到写作中去。

如在《荷叶·母亲》一文中,为了表现母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作者冰心没有写冷暖问候,没有写病痛关爱,而是通过荷叶保护红莲自然想到母亲保护女儿,这就是托物言情的写法。然而要真正让学生学会用托物言情的写法进行写作,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困难。于是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在该书中,编者首先便设计了“观物:看红莲”一环节,通过“三看红莲”来感受荷叶是如何保护红莲的,以此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并在此引出这种由现实中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

当然,还得借助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在教学时,教师可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绝句》为例,让学生在这些熟悉的例子中进一步感受托物抒情,除此之外,如何更好地采用托物抒情,也需要教师结合一些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得出以下方法:联想丰富、运用修辞、善用联想等等。最后就是让学生练笔展示,这个过程充分地实践了我们时下课改正在倡导的“学、导、练”教学模式。

(二)从结构层次入手

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往往随心所欲,想到哪写到哪,对于自己文章的结构不善处理。对待这一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善读文章的结构类型,让学生明确文章的结构类型,再在自己的作文中加以运用,这样,学生作文的结构就可能更清晰了。

在我们的教材中,常见的结构类型有这样几类: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等。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将总分式等几种常用的结构完整地表现出来,就可以基本达到目标了。《济南的冬天》写雪景那一段就为我们展现了如何用总分总构段写景。在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初步感知文章的结构,即总分总,通过找中心句来感受描写对象总的特点:“妙”。然后设置疑问:“写雪后山景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引导學生来领会作者紧扣“妙”字从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依次描写雪景,将“分说”这部分写得层次井然。最后再提问雪后小山给人的总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到总结性的句子,总结全段。最后再通过《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进行描写的段落进行阅读小练,以“我的家乡——攀枝花真美啊!”开头进行写作训练,阅读与写作就在这里完美融合在一起。另外,我们还可以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情节过程、性质分类等安排文章的结构。总之,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要积累文章的思想,还引导学生在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让学生意识到谋篇布局如同盖房子,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搭得好不好,直接关乎文章的成败。

(三)从人物描写入手

初中阶段,写人叙事是我们写作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发现学生常常无内容可写,编、套、抄现象严重;或者是采用“挤牙膏”或“流水帐”式写法,文章言辞散乱无序;还有的凑凑合合下笔,磨磨蹭蹭,涂来改去,也没有真情实感;其实课文中有大量的写人技巧等着我们去挖掘、运用。

1.抓心理

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离不开内心世界的描写。很多时候我们的学生只会说一些浮泛的空话,诸如“我感到很高兴、我感到很懊悔、我感到很暖”之类,不能把内心深处的精妙倾诉出来。其实在写心理描写时,可以直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人物怎么想,怎么感觉;也可以间接地借助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语言、动作、肖像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编者就把皇帝和大臣们的心理活动节选出来,让学生感受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心理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并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两个题目《走出考场后》、《晚自习停电》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身临其境,写出最真实的心理来。

2.抓语言

老舍说“对话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绍”。言为心声,要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就要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在《羚羊木雕》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语言中去体会人物的性格。在此篇教学设计中,编者通过一个问题“课文主要通过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主要人物?”引出语言描写,然后让学生反复去品味主要人物即妈妈和万方的语言,从她们的语言来分析人物形象,并从中归纳出语言描写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必须要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多样化(加入人物的动作、神态)、灵活化(引语和提示语位置的不同组合 ),再通过节选《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语言描写、《故乡》中闰土的语言、《孔乙己》中孔乙己的语言 ,强化语言描写在文中的写法及作用,最后再进行语言描写的片段训练,让学生在文段中充分感受到语言描写的魅力,并学会用精彩的文字描写人物语言。

3.抓行动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是他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行动描写生动,能准确地传神,达到形神兼备的佳境。如《风筝》一文中文中的“我”在童年对弟弟进行“精神虐杀”的一幕能久久地留在读者心中的原因就是归原于其精彩的动作描写。编者于是也将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让学生“识动作——品动作——写动作”,让阅读和动作描写巧妙牵手,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4.抓环境

佛家有“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的说法,因为人物的言谈举止、神情心态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表现个性的意义。在写作中,除了写景散文外,还有一些写人记事的文章也离不开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衬托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写好环境描写也能为我们的文章添光加彩。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散步》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的描绘、《芦花荡》的开头,为我们写好环境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四)从修辞手法入手

课内课外结合点燃阅读激情 篇3

因此, 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 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 让他们开阔视野, 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 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但目前学生课外阅读却处于一种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教师“要我读”的状态之下, 还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我要读”的精神层面;还有的学生只是单纯凭个人兴趣, 无目的、无系统地看一些意义不大甚至有负作用的书籍, 结果造成开卷无益。

经过近几年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我认为要想改变学生这种混乱、无序的阅读状态, 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和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第一, 教师要善“引”。

学生阅读激情的激发需要导火索, 而教师就是点燃导火索的人。为了点燃这根无形的导火索, 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和方法。

首先, 我们可以以课文内容为核心, 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的课外阅读。例如在讲授《七律·长征》这一课时, 学生对于诗词的感情基调和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有难度, 于是我就在课前让学生利用书籍, 网络等方法搜集一些有关资料, 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了解到了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结果, 以及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些感人故事, 这样就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红军长征意义, 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既为课文的理解做了铺垫, 也给学生打开了阅读之门。

其次, 学生在学习、理解了课文之后, 语文的学习活动并没有简单结束, 除了要求学生加强对课文语言进行积累、运用外, 还可以进行延伸性课外阅读。例如在讲授《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后总结时, 我们可以这样说“:这篇课文, 讲述的林海音的童年故事多么有趣啊!其实啊!作家林海音的童年故事还有很多, 她童年生活的北京城的景色和人物各有特点。同学们可以搜集她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来阅读, 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呦!”自然而然就启发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兴趣, 通过与读书交流会相结合, 可以开展读书交流。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 如学习了《巨人的花园》可推荐《王尔德童话》;学了《海伦·凯勒》可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了《鲁宾逊漂流记》可读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学了《景阳冈》, 可读《水浒传》;学习《草船借箭》可推荐《三国演义》。教师要积极地向学生推荐各类好书, 还要善于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内, 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 教师要善“促”。

当学生开始对阅读产生兴趣时, 他们就能积极且愉快地进行阅读。为了使课外阅读深入化,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我们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强化阅读的手段。

1. 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阅读, 还可以把家有的藏书拿来学校进行交换阅读, 在经济实惠中让学生走近图书, 营造书香氛围。

2. 坚持好“候课诵读”, 让学生背诵经典名篇、诗文, 营造诵读氛围;阅读课, 鼓励学生每天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 举行佳句美文的交流、欣赏,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达到“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之效果。

3. 根据小学生阅读特征, 开展有趣的读书活动, 如举行课本剧、讲故事、小品、相声等各种表演, 读书征文、优秀读书笔记、手抄报制作比赛评选等各种形式的活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

第三, 教师要善“教”。

营造好了阅读氛围, 那良好的氛围就能产生“场”效应。我们教师还要通过教授学生正确的方法来激活这个“场”。

首先要教运用读书方法。好的读书方法可以让阅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 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读书笔记。指导学生摘记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精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勤于练笔, 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再次要制作读书卡片。古人云“: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只有让学生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 学生的知识才会不断“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让学生适当地制作一些读书卡片, 积累起来就组成一串串知识的项链。

当然, 阅读兴趣的激发只不过是引导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提高的第一步。经过不断的研究, 我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被激发了, 阅读习惯逐步养成, 阅读的面逐步扩大, 阅读的量不断增加, 阅读的质量大幅度提高, 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 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

点燃读书激情享受快乐阅读 篇4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生活阅历较少,他们还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在没有较强目的性的情况下,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是书中所呈现的内容。为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将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动力,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目标。

因此,在教学的最初阶段就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对所读书籍进行介绍,让学生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阅读。例如在引导阶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某一篇著作时,将该书中所讲故事较精彩的部分先讲给学生听,但是在讲述中要把握好结束的时机,不要把故事讲完,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好奇心的驱使会让他们主动拿起书本去证实自己原本的猜测,这样我们也就达到了让学生阅读的目的。另外,我们也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当他们读完规定的内容并能准确的回答我们所提问题时,作为教师一定要适时的肯定、鼓励。

二、给予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兴趣的方法就是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阅读训练,要在保证课内文章阅读量的基础上进行课外的阅读拓展。要知道课堂上对每一篇课文的学习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所以首先要通读课文,处理掉文字障碍,每一篇课文的段落结构的设定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作者设定段落结构的用意。当学生了解了整个故事原委后,进一步的阅读分析工作才能进行。

当学生在已经没有了生字生词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新一次的阅读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设定几个有课文有关的问题,问题的设定也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其难易程度要由简到繁,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处理上,逐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另外,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在最后的部分要有一定的“拔高”,比如对文章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思考,开阔其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目的明确,节省时间,能及时地将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概括出来。此外,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要给学生交流的时间。

总之,在一定的方法指导下,能够有助于学生节约大量的阅读时间,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讲解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发现问题后再回归课堂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将理论学习与阅读实践相结合,对于讲解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三、拓展学生阅读途径,让学生能够读书

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途径往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国内部分地区的学校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不能接触到课本以外的其他的书籍,就造成了即使学生想读书但是却没有图书资源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只有在政府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得到良好的改善。教师的职责是尽所能地提供更多的书给学生,在充足的图书供应下才会有大量的阅读产生。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可以号召全班学生将自己的课外读物都带到学校,将全班学生手里的图书都收集到一起,实现互换与共享,这样每个人能接触到的书籍数量就有了显著增加,同时也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活动如果在全校范围内展开,整个学校的图书资源就将自身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学生的阅读量也就得到了更好地保证。

其次,不仅要考虑学生图书的获取渠道问题,还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书,对于同一个故事,每个人从故事中读到的东西肯定存在差别,要让学生重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摒弃以往千篇一律的“阅读感受”,这样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其次,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原有内容进行续写或改写,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阅读教学中还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要着重培养学生质疑原有结论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会有更大程度的拓展。

四、倡导自主读书,让学生习惯读书

读书要贯穿一个人的整个生活,仅仅让学生将阅读活动局限于课堂与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要求学生能够长期坚持自觉主动的阅读,保质保量的完成阅读。

学生不仅应当学会在课堂上阅读,还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自己阅读。教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指导学生阅读,从而培养学生超强的阅读能力。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一般并非独立完成,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改变这种弊端,让学生学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读好书能够让学生的精神生活更丰富,对其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所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读书不再只属于校园,已经扩展到学生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阅读,也要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篇5

一、再现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调动一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来参与阅读,在阅读中生成深刻的内心体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参与到阅读中。而在此过程中, 借助多媒体重现情境,可以收到极佳的效果,唤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因为,多媒体可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运用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创设情境,实现了由抽象到形象,由无形到有形,由静态到动态, 由无声到有声的转变,可以再现情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学习《三亚落日》一文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三亚落日的美丽风光,将学生置于风光旖旎的美丽情景中,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进行配乐朗读,吸引学生进入阅读境地。优美的图片、动听的乐曲、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领略了作品的画面美与意境美,体会到了作者对三亚落日美景的无限热爱。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学生更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探究,各抒己见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要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时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形成深刻的个人感受,形成独特的见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张扬个性,放飞思维,让他们畅谈个人的阅读感受,尽展自己的内心体验,教师适当点拨,给予及时点评,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来。

如教学《海伦 ? 凯勒》一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借助语言文字展开合理想象,再现海伦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我先引导同学们回忆自己看过的美好景色,听到过的美妙声音,以及自己当时幸福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 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给小海伦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悲哀。学生精读课文后,各抒己见,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们提倡个性化阅读就是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这正是个性化阅读的精髓之所在。

三、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对小学生来说,仅仅读好课文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相配合。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既能使学生在课内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在课内培养的能力得到锻炼,也有利于教师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大语文观,相信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去观察,去感知,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学生经过充分的阅读,沉浸到作者那愉快而美好的童年生活中。那么,萧红的童年生活果真是这样的吗?我让学生课后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让学生走近作家,了解作家,进一步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美的享受,更引导学生课外拓展阅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元性。

四、适时练笔,感悟体验

随堂练笔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适时采取随堂练笔的形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感悟和体验作者的情感, 将其展示出来,既让学生明显的去感受体会,更培养学生的习作技巧。如教学《爱之链》一课,乔伊醒来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讨论,让他们发挥充分的想象,进行思考, 将其写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思维活跃异常。我趁热打铁,让学生续写《乔伊醒来之后》。通过这次练笔, 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做人要友爱互助,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们都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去帮助别人,关爱他人。学生在这样的续写中受到了深刻的爱的教育,生成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篇6

今年我来到石河子市23中支教,这里的学生长期生活在南山,接触外界的机会少的可怜。而且大多数家长因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孩子长期处于散养状态,学习态度散漫。我接手八年级英语,这个班的英语老师更换的比较频繁,就在短短一年中换过好几个,原本底子薄弱的学生在英语方面学得更加吃力,和他们的接触中,发现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兴趣着实少得可怜,上课互动的学生只有几个,一半的学生上课睡觉是常事,还有一些学生即使在听课,通过他们茫然眼神的传递,好似在听天书。看着这些学生这么早就放弃英语,我开始暗下决心,我不能放弃他们。于是原本计划一周结束一个单元,可是在他们身上要多花费一倍的时间。备课时,都要绞尽脑汁,搜索各类合适的资源。我坚信只要我不放弃,永葆这份热情,就一定能点燃孩子们心中的那个火苗。

我选择的这节课是八下unit 6一篇阅读,这个单元学习目标是会讲述故事。阅读材料以剧本场景的形式展现,只展现了7个场景。如果按部就班只是带着学生学习这七个场景,理解句子,看似完成了教学目标。但违背了我的既定目标,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就在翻译中度过,毫无乐趣而言。在给他们上课的两个月里,我一直坚信我的激情一定会感染他们,我的既定目标一定会实现。学生的状况比起刚开始上课,已经进步不小了,睡觉的学生少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还想继续努力。感受到乐趣才能激发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这么有意思的课一定也要让学生体会到乐趣,才能向我的既定目标迈进一步。面对着这样一个缺乏活力和朝气的班级,我,丝毫不敢懈怠,我要用我的朝气感染他们。

【主题】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因素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我认为老师的思想素质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力。有了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保持永不放弃的心态,才会积极主动地根据不同的课型调试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运用英语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和乐趣。

【案例描述】

那天我一进教室,就说,今天我们要学习讲故事!而且从动画片中学习讲故事,可以吗?呵,这句话让同学们立刻来了精神,眼睛中折射出期待的光彩,连睡觉的同学都揉揉惺忪的双眼,一咕噜坐了起来。他们边津津有味地观看,我边板书对话中出现的难词,他们学着剧中人物的语气练习这些目标语言,有的同学惊讶地说“英语还可以这么读啊!”有了这个开端,接下去的环节顺利多了。我设计了为剧中人物配音的环节,同时评选最佳配音演员。为了降低难度,我每播放一个场面,就找四五个以上同学为角色配音。刚开始,有些同学不好意思张口,要不就是音量太小,生怕别人笑话他。这时,班里有些冷场,我鼓励声音洪亮的包尔江试一试,他那哈萨克族腔调的英语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但是效果非常好。有了这个好的开始,其他同学慢慢地能张开口了,同学们说得越来越流畅,而且越来越自信。最后,当开始学习本课的阅读时,大多数同学就已经可以流畅地读书了。扫除了语言障碍,我开始安排下一个任务:任选一个场景,小组合作表演,语言可以扩充。完成最好的那个组,老师可以满足他们全组一个愿望。本来担心这节课上不完,可是视频资料的运用提高了效率,这堂课在意犹未尽中下课了。

【结果】

下课铃响了,有几个同学还围在一起,学着同学们搞笑的语言语调,乐成一团。石玉荣走到我跟前,激动地说,“老师,这节课我学会了!下节课我能给同学们再读一遍吗?听到我的肯定回答后,才满意地离开了。”

第二天,在课前展示环节中,同学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大多数同学可以踊跃大方地展示前一节课的对话,而且说得流畅自如。

【评析与反思】

1.备课时从学生角度,设计教学环节,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这节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动画片是这个年龄群孩子的最爱,虚幻的动漫世界是他们心灵的停靠点。模仿动画片的人物并学着给他们配音,正是凿准这个切入点好策略。但是授课时又不能盲目地追求热闹,学生应是能兴奋起来,也能安静下来学知识。毕竟知识点的掌握才是最终目的。

2.根据教材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重要因素。一堂课不能仅限于热闹让学生开心,更主要的是延伸他们的思维深度。用教师的眼光,为孩子寻找精神的食粮。当英语教师给学生提出新的语言材料时,学生能否接受和理解,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材料是否感兴趣,与学生自身相关的学习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3.老师良好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素质是指外语老师要有优秀的道德素质和较深的文化修养。教师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多是重复性事务性的工种,长期以往,激情就会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就是按部就班,毫无创意,死气沉沉,完成任务了事。

4.这堂课也有不足的的方面,就是过多注重了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在模仿方面有些薄弱,于是不敢举手,其实可以对他们要求放低些,哪怕能说出一个词也行啊,至少也要让他们参与进来,放慢脚步,静等花开。只要再多给他们多给一些机会,相信会激发起更多的同学的学习动力。

点燃孩子阅读激情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 培养 激发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1(c)-0217-01

1 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保障上好一堂课的基本前提,导语若是设计得好,能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起点就是成功的前提。好的导语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师在此基础上再督促学生阅读,学生阅读才有情感、有情趣。

(2)精心设计音像。初中学生一般对图像有着特殊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去挖掘学生这方面的潜能,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涉及到自然风光的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课文中事物的声音,使学生可以在脑海中浮现事物的样貌,再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言语去描述他们所能想象的样子,然后教师将文中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3)精心设计情感。初中语文阅读文章要求学生带有一定的情感去阅读,通过这样才能感悟文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例如语文教师在教学散文、诗歌的时候,通常会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阅读相似的文章,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在乐趣中去阅读、去感受,让他们去领悟文中角色的情感,亲身体会人物在当时的心理和情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背影》的时候,我会让学生们阅读《父爱是金》这篇文章,然后将两者进行对比,让学生心中产生共鸣。其次,在加强学生对父爱母爱更深层次的了解方面,还可以阅读《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等同类型的文章。

2 通过科学的引导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传授阅读方法。根据语文教学实例的证明:只有充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是激发学生持久阅读兴趣的重要保障。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因此要在具体的语文课文教学中,使学生主动去找出最喜欢的语句,反复阅读、反复欣赏,亲身去感受课文的意境美、语言美。最后让学生不断的通过感受美、欣赏美,使其学生融入课文,喜欢课文的情节,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2)引导人文情感互动。初中學生对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语文阅读材料中课文题材各式各样:韵律感比较强的诗歌,情节生动的故事,语言优美的散文等等。而本身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有真挚的情感,才会有心灵上的交流;有情感的体会,才能促进学生感受作者的心理意境。所以,教师要适当对他们的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加之丰富的教学经验去启发,从而达到感悟作者心灵的目的,在阅读实践中获取语感,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

(3)提倡合作、探究式阅读。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深挖教学内容和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情况,为学生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根据学生对语文教材的认知,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让语文课堂富有活力;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阅读,让学生在探索知识到掌握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生会投入,阅读教学才能成功。所以抓住时机,我让学生一起阅读《三国演义》,然后为了激发他们之间可以合作、探究,我会出一系列知识竞赛题,然后将他们分组,看哪一个组阅读最通、最熟、最透,这样的教学方式一直受学生们的追捧。

3 通过创设阅读平台,激发阅读兴趣

(1)提供阅读的素材。读书是需要讲求“养分”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能打动学生心灵的书籍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在他需求知识的路程上,如果没有读到优秀的读物,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设立一个“图书交换站”。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健康的、优秀的的阅读书籍带到班级中进行交流阅读,可以将自己的书本编写好号码,放到班级的图书交换站去,然后可以让语文课代表进行管理。每个学生若是能带来两本阅读书籍,整个班级至少会有一百多本阅读书籍。而且通过这项活动的实施加强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构建团结、互助、上进的班风,当然重点是学生们能够有大量的阅读素材。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进行“阅读的比赛”,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文章、故事,让他们尽情发挥,通过这一举措,学生逐渐会融入到阅读的行列,促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乐趣。

(2)创设阅读空间。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专门阅读的空间。学生才能根据兴趣进行自由阅读。通过自由阅读,学生才会亲身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将书本视为朋友。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为学生提供自由的阅读时间。学校可以在排课的时候,适当的安排几节阅读课。这些时间是完全属于学生自由阅读的。同时,教师要适当的为学生减负,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才能促进他们阅读喜欢的书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3)进行科学评价。阅读教学中,重点是读,读要有指导,更要有层次。教师在指导的时候,运用适当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相互交换角色,老师读学生进行评价、学生读老师进行评价、学生读学生进行评价、自己读自己进行评价;评价的语言要具有人性化和情趣化,还可以巧妙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赞扬或者委婉的批评。通过适当的评价让学生保持对阅读的兴趣。

总之,在初中阅读教学当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阅读的兴趣,才能将被动任务性阅读转化为学生自主的阅读行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重点,提高更多的阅读机会,创设阅读平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只有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才能使每一位学生在阅读方面能得到更大的提升空间,才能够将初中阅读教学有效的传播下去。

参考文献

[1]金琼琼.浅谈探究阅读教学的有效引导策略[J].成功(教育),2010(6).

[2]戴双.通过读的训练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J].成才之路,2011(1).

上一篇:综合性实验考核下一篇:联通社会渠道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