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工程区

2024-06-09

天保工程区(精选12篇)

天保工程区 篇1

摘要:介绍东峡林场的基本情况, 在此基础上提出森林抚育原则, 并进行外业调查, 确定幼林抚育方法以林地清理为重点, 采取间伐、割灌2种措施, 清除林地内的灌木和杂草, 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关键词:抚育间伐,割灌,森林抚育,天保工程区,青海湟源

湟源县天保工程区森林幼林抚育以林地清理为重点, 采取抚育间伐、割灌等抚育措施, 改善林内卫生、透光状况, 防止病虫害发生, 减少林地内可燃物, 降低火险等级, 为林木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更好地促进林木生长, 增加林分的抗逆性, 提高天保工程区中幼林的质量, 增强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提高森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1 东峡林场的基本情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湟源县东峡国营林场位于湟源县的东部边缘, 地处东经101°10′~101°25′, 北纬36°20′~36°29′。南与湟中县的共和、盘道乡接壤, 东与湟中县的拉沙乡为邻, 北、西与县城郊乡相连。东西长11 km, 南北宽17 km, 林区内海拔2 540~3 682 m。

林区周围气候呈干旱、半干旱状态, 年平均气温3.0℃, 1月平均气温为-10.6℃, 极端最低气温为-30.9℃;7月平均气温13.9℃,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2.7℃。年平均降水量400 mm左右。从季节分布看, 冬春季节降水相对较少, 夏秋季节降水相对较多, 全年夜雨 (20:00至次日8:00) 量占总降水量的64%, 较大的降水量多出现在夜间, 12 h内>20 mm的降水量夜间占9.2%, 年平均蒸发量1 452 mm, 是降水量的3.6倍。>10℃的天数只有112 d, <10℃的天数为254 d, 无霜期约110 d。

林区土壤为栗钙土, 土层厚度15~100 cm, 西山土壤厚度比东山薄, 土壤理化性质呈碱性反应, 质地上下不均, 结构不明显, 立地条件较差。

1.2 社会经济状况

湟源县辖10个乡镇和1个国营林场, 147个行政村, 总人口13.46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0.64万人, 非农业人口2.82万人,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9.0%。

湟源县东峡林场现有职工21人, 其中管理人员7人 (林业工程师3名, 助理工程师3名, 工人1名) , 护林人员14人。林区包括东峡乡的12个村与和平乡2个村的部分地区。东峡国营林场总经营面积0.57万hm2, 其中有林地0.12万hm2, 灌木林0.23万hm2, 未成林0.15万hm2, 宜林地0.01万hm2, 其他0.06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逾9万m3, 森林覆盖率48.8%。

1.3 森林资源状况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湟水河南北两边的高山峡谷和阴坡半阴坡山地。北边林区主要分布在大黑沟、小黑沟及拉尔贯河以南山地的阴坡和半阴坡;南边林区分布在灰条沟磨沟等山地中。林区境内沟谷狭窄, 山势陡峻, 平均坡度在28°。林区树种有白桦、青海云杉、山杨、青杨、柳和人工栽植的落叶松共3科5属6种。这些树种组成纯林和混交林, 包括青海云杉纯林、白桦纯林和杨桦混交林, 并以单层同龄林为主。绝大多数林分正处于幼、中龄林阶段。其中, 处于幼龄阶段的林分较少且郁闭度低, 处于中龄林阶段的林分占绝大部分, 郁闭度在0.8以上。

2 建设原则

2.1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以改善林地卫生为重点, 根据不同林分特点和自然条件, 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对亟需抚育、生态区位重要的重点中幼林优先安排。

2.2 生态优先的原则

森林抚育以培育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的, 尽量减少对生物多样性、野生动植物生活环境、生态脆弱区、自然景观、流域水量与水质、林地土壤等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证森林生态系统多种效益的可持续性[1,2]。

2.3 注重效率的原则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与组织应尽量优化生产工序, 加强监督管理和检查验收, 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生产作业成本, 获取最佳生态效益。

3 外业调查

3.1 作业区确定

根据青海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1年森林抚育补贴试点资金的通知》 (青财农字[2011]1626号) , 此次湟源县实施面积866.67 hm2。根据湟源县东峡林场提供的地块, 按照《森林抚育技术规程》的要求, 将符合要求的中、幼龄林确定为作业区。

3.2 调查内容

林地现状调查对象为东峡林场天保工程经营区范围内中、幼龄林的林地面积、林木株数、林木蓄积、郁闭度、权属、起源、地类、林种等小班基本情况。

3.3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调查内容进行调查。

3.3.1 面积调查。

现地在1∶5万地形图或ETM影像图上勾绘小班, 并用GPS定位, 根据现地调查情况进一步划分小班、细班, 逐块求算面积。

3.3.2 因子调查。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的基础上, 以小班为单位,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 设30 m×30 m的标准样地, 详细调查样地内的土壤、植被等因子。

根据样地内乔木种类、株树和单株材积, 计算出标准地的蓄积量, 再根据标准地的株树和蓄积量推算出公顷株树和公顷蓄积量, 最后推算出小班株树和小班蓄积量。

3.4 抚育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抚育类型确定为抚育间伐和割灌2种, 同时清除林地内枯枝, 减少可燃物。

3.4.1 抚育间伐。

涉及14林班4、5小班, 面积37.65 hm2。小班内有一定数量的枯立木, 严重影响森林景观, 同时也是一些森林病虫害的温床, 存在森林火灾的隐患。通过清除枯立木可改善林内卫生, 防止病虫害发生, 减少林地内可燃物, 降低火险等级, 提高林分质量。

3.4.2 割灌。

林下灌木盖度较大, 生长茂盛, 与更新的幼树争夺水肥。通过割灌, 清除影响幼树生长的灌木和杂草, 改善林地水肥条件, 促进林木更好生长。

割灌在灌草生长旺盛、与林木生长争水争肥严重的幼龄林中进行, 采取人工割灌的方式, 清除妨碍树木生长的灌木和杂草。作业时, 注意保护培育目的树种的根和皮以及有生长潜力的幼树、幼苗, 以有利于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要求清理幼树周围0.5 m以内的灌木及杂草, 采用环状割灌法。具体要求如下: (1) 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 (2) 施工时注意保护生长良好的林木。 (3) 在割灌、割草时, 注意保护补植的幼苗。 (4) 施工的同时分段集中清理枝丫、灌草, 及时运出, 以改善林分卫生状况。 (5) 注意安全施工[3,4]。

参考文献

[1]李冬梅.试论未成林木抚育管理的措施与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 2012 (2) :358.

[2]李丽茹.兴隆县国有林场中幼林抚育作业设计与施工[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8 (6) :93, 121.

[3]牛淑荣, 王双.天然林资源幼林抚育管理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 (12) :81-82.

[4]刘俊琦, 张思来.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幼林抚育管理技术细则[J].宁夏农林科技, 2011, 52 (12) :113-114.

天保工程区 篇2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的通知

林天发[2001]180号

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规范工程运作,保证工程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国家林业局研究制定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反馈给我局。

附件: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是国家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加强天保工程管理,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及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组织实施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通知”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中央财政资金和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的天保工程项目。

第三条 天保工程的建设目标是,停伐或调减木材产量,保护好现有天然林,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加强森林管护,妥善安置富余人员,缓解企业社会负担,为林区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第四条 天保工程实行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坚持目标到省、任务到省、资金到省、责任到省,省级政府对国家负总责。

第二章 工程组织管理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研究和部署天保工程实施中的重大事项。设立天保工程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天保工程的指导、组织、管理、检查和监督。

第六条 各地应加强对天保工程的领导,成立天保工程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审议、协调工程实施中的重大问题。要明确工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天保工程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 天保工程的管理培训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制。国家林业局培训的对象为省级天保工程实施的科技和管理干部及工程县的县级领导干部;省级培训的对象为地(市)、县(局)主管工程实施的科技和管理人员;县级培训对象为从事工程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以及有必要培训的工人、农民(含林农)。

第八条 国家统一规划部署天保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国家、省、地(市)、县(局)四级管理系统,对工程实施动态信息进行管理、监测和监督。

第三章 工程设计与施工管理

第九条 天保工程各类基本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项目组织设计,按设计组织施工、核查验收。各级天保主管机构要会同造林等有关业务职能单位加强对工程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单项工程(方案)设计、工程项目施工等的组织和指导,保证设计与施工的质量。

第十条 工程设计实行招投标制度,择优选用相应资质的工程项目设计单位。要实行工程项目设计质量负责制,依法对各类设计进行管理。

第十一条 工程设计必须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下简称二类调查)结果进行。工程设计应使用2年内的二类调查资料;超过2年不满5年的,需进行补充调查;超过5年的,必须重新进行二类调查。

第十二条 县(局)级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必须以县(局)级森林经营方案为蓝本,建立在科学的森林分类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由县级工程主管部门或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所属的林业局组织编制。

第十三条 省级和县(局)级工程实施方案审批权限是:各省实施方案由省级人民政府组织审核后,报国家林业局组织审批;县(局)级实施方案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核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计划、财政、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由国家林业局商有关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天保工程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报原批准部门重新审批。

第十五条 工程施工实行招投标制度,所有建设项目施工和货物采购实行合同制管理。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批准的设计文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合理施工,不得以各种理由将工程进行二次转包,以确保工程质量。建设单位要接受对工程实施质量的监理和监督。各 级工程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批量货物采购的组织和领导,制订具体的货物招标采购办法,以保证货物的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第十六条 凡列入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建设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木材产量调减计划和木材生产计划,对木材生产和销售严格实行“一本账”管理,决不允许搞计划外采伐和销售木材。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病虫害、风灾等需要清理的木材,要按照现行的木材计划审批权限逐级报批。凡是弄虚作假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追究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营林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有关造林技术规程、封山育林技术规程和飞播造林技术规程等进行作业设计,按设计组织实施。

第十八条 地方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提前抓好种苗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含量;要按工程需要保证苗木生产数量和质量,推行苗木质量负责制。

第十九条 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采取多种形式将森林管护责任制以合同的方式与管护承包者的利益挂钩,实行奖励与惩罚结合。各省要规范森林管护合同,合同文本要明确责任人、管护面积、职责和义务、奖惩措施等条款,对森林管护实行法制化管理。

第二十条 在距大江大河干流和一、二级支流第一层山脊两侧500米的范围内不得从事可能对林下植被造成破坏的一切经营活动。未经批准,不得砍伐禁伐区的乔木、灌木,不得毁林毁草开垦,禁止在 幼林地封山育林和未成林造林地内从事放牧活动,不得随意开挖土石方和修筑建筑物。需征占用林地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报批。

第二十一条 为合理利用林地和林下资源,在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原则下,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禁伐区只能从事以下生产经营活动:

一、兴办森林旅游业;

二、兴办养殖业,包括饲养鱼类、林蛙、蜜蜂、家禽等;

三、从事林药、野生菌类、野生山菜与浆果等栽植;

四、从事野生浆果、林药、树种等采集。

第二十二条 经批准,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修筑和开挖设施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禁伐区修筑管护、居住宿舍和设施不得砍伐活立木,修建房舍的面积应控制在70平方米以内的;

二、养殖林蛙、鱼类等水产应尽量利用原有沟系,如需拓宽,则宽度不超过最近20年以来的最高洪峰水位线,修建的各类设施不能影响行洪、泄洪。

第二十三条 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发展林下资源利用项目,要以县(局)为单位,编制林地和林下资源利用项目建议书,经同级林业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必须落实到人。实施单位要广辟就业门路,积极稳妥地安置下岗职工。各级林业部门要重视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提高下岗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工作能力,实现再就业安置。

第四章 工程计划与资金管理

第二十五条 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财政资金计划的安排要依据批准的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作业设计)。

第二十六条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编制实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下一计划,由省林业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计划部门在认真总结本工程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编制下一基本建设投资建议计划,上报国家林业局,抄报国家计委。国家林业局汇总审核后报国家计委申请下达工程投资计划。省以下的基本建设计划的编制,由各省自行确定。

第二十七条 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下达按以下程序进行:地方向中央财政申请天保资金,先由各省林业主管部门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经省级财政部门审核,按有关程序于每年1月底前向财政部申报。中央直属单位由单位主管部门编制下资金申请报告报国家林业局审核,再由国家林业局向财政部申报。地方实施单位的财政资金由财政部按有关规定下拨省级财政部门;中央直属单位的财政资金,由国家林业局根据财政部下拨资金的数量和要求拨付给所属实施单位。

第二十八条 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未经国家林业局和国家计委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调整。如确需调整,需报国家林业局和国 家计委审批。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要责令限期纠正,并进行必要的宏观调控。

第二十九条 中央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计划和财政资金计划实行抄送备案制度。各省林业主管部门、森工集团要将明细计划抄送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三十条 天保工程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建账和核算,任何单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种债务等。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一条 纳入工程实施方案投资概算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应先于中央资金拨付给建设单位;对不能足额配套的,国家有关部门有权停拨中央资金。

第三十二条 工程县(局)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拨付建设资金,即:造林工程预付款额控制在计划投资的50%以内,然后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拨付30%的资金;造林任务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再拨付10%的资金;预留10%质量保证金,待3年保存率核查达标后,再予拨付。

第三十三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建设资金的地位、使用等情况,按规定真实、完整地报送月、季、会计报表和信息资料。

第三十四条 各省林业主管部门要协助本级财政部门在下一3月底前将上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总结分别报送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

第三十五条 各级天保工程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行建设项目法人代表责任制和工程主管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对违规使用资金的,要追究所在单位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任何建设单位或个人有权直接向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反映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资金违纪问题,鼓励全社会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七条 有关具体的资金使用与管理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局颁发的《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管理规定》(财基字[1999]92号)和财政部颁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财农[2000]151号)执行。

第五章 工程监督与核查验收管理

第三十八条 工程监督包括检查组现场检查监督、报表监督、审计监督和追踪评价监督。

第三十九条 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安排好随机检查和专项检查;要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认真受理举报电话和信件,对重大问题,要直接派人进行核实处理。

第四十条 各省级工程主管部门要定期报告工程的实施情况,具体要求按天保工程信息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自觉接受同级审计部门或由国家组织的专项审计监督,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完成工程审计工作。

第四十二条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对项目进行缓建、停建,并建议地方政府依法对项目责任人(主管项目领导或项目法人)给予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一)除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外,投资计划下达满1年但尚未开工的项目;

(二)擅自调整建设投资计划,截留、挪用、挤占工程资金的;

(三)地方财政资金不按规定的比例配套或逾期半年以上拨付资金的;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项目无法进行建设的;

(五)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或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

(六)工程区发生毁林或乱占林地,且情节比较严重的。

第四十三条 工程核查结果是检验天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目标效果的依据,也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工程核查验收分为县(局)级自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复查、国家抽查三级核查验收制度。第四十四条 工程核查验收的内容包括:森林分类区划和工程实施方案、木材产量调减、公益林建设、森林管护、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以及种苗、病虫害防治、防火、科技等内容。

第四十五条 工程核查验收具体程序和要求按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 为保证核查验收工作质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对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检验三个环节加强管理。

第四十七条 为通过核查验收的省,由国家林业局对任务完成好、工程质量高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问题突出的,下达整改意见并责令其限期完成,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建议地方政府、森工集团追究工程主管负责人和项目法人的责任。

第四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收集、整理工程项目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建立健全工程档案,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备查。

第四十九条 工程全面竣工后,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对建设单位进行二类资源调查,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工程实施目标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附则

第五十条 各省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由国家林业局1999年4月12日颁布的《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废止。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核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管理,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证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国家计委《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计建设[1990]215号)和财政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财政资金管理规定》(财农字[2000]151号)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央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安排的天保工程项目的核查验收。

第三条 工程核查验收是检验天保工程建设项目质量和目标业绩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工程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核查验收实行任务与资金同步检查的方法,以确保天保工程任务的真实性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第四条 各级工程主管部门、承担专业核查的规划设计院(所)要建立严格的工程核查验收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职责,参与核查的人员要对承担核查验收工作的结果负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核查验收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条 天保工程核查实行县(局)级核查(以下称自查),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级工程主管部门或森工集团公司核查(以下称复查),国家林业局核查(以下称抽查)的三级核查验收制度。

第六条 工程核查验收包括专项核查、核查、阶段验收和总验收。

专项核查:是指根据群众举报和有关部门或新闻单位反映的问题,分别由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联合组成或单独组成的核查组针对出现的问题,直接赴存在问题的省、市(地区)、县(区)进行的核查;

核查:分别由国家、省、县(局),定期对所辖工程区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或按比例核查;

阶段性验收:每3年为一个阶段,由县(局)、省、国家林业局自下而上逐级进行验收;

总验收;工程全面完成后,在县(局)、省逐级完成验收的基础上,由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共同组织总验收。

第七条 根据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季节要求,确定的核查验收时间为:

核查时间:各县(局)要在当年各项任务完成后,于次年3月底前完成自查,并将自查报告上报省级工程主管部门;省级复查从4月中旬开始,5月底前完成并将省级复查报告上报国家林业局;国家级抽查从6月开始。工程阶段性验收和总验收比照上述时间进行。

第八条 国家级任务核查验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年初由国家林业局下达核查验收通知;

2.各县(局)工程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林业局通知的要求,组织本辖区县(局)进行全面的自查;自查完成后,将自查结果报省级主管部门或森工集团公司;

3.省级工程主管部门或森工集团公司根据县(局)自查结果,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对县(局)自查的结果进行复查,复查比例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在省级复查结束后,申请国家林业局进行抽查;

4.国家林业局在各地复查结束后组织抽查;

5.国家林业局在抽查结束后,将抽查结果通报各地,对抽查不合格的省发出限期整改的意见。

第九条 为确保核查验收工作质量,省、县(局)工程主管部门应提供以下资料:

1.自查报告;

2.项目投资计划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表;

3.各项工程建设费用和各项财政专用费用财务决算表;

4.同级审计部门出具的资金专项审计报告;

5.管护落实情况表;

6.完整的项目档案,主要包括工程实施方案、工程作业设计(含现状图、规划图、工程进度图)、计划与资金管理档案和账册、按有关规定及时更新的森林资源档案、建设单位自行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 和。

7.其他有必要准备的说明材料。

第三章 核查验收内容和指标

第十条 省、县(局)工程量与资金量的核查验收比例,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自行确定;国家级抽查实行县(局)、省两级指标控制的方法,即以县(局)为基本单位,核查县(局)数量比例不低于15%,在每个县(局)抽取的工程任务量不低于30%、资金比例不低于80%;以省为单位计算,抽取工程任务量一般不低于5%、资金比例不低于15%。

第十一条 工程核查验收内容是指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并经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确定所确定的项目,具体包括:森林分类区划和工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木材停伐或减产执行情况、森林管护效果、造林项目完成情况、富余职工分流安置完成情况,以及其他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

第十二条 森林分类规划和工程实施方案执行情况核查

核查内容:承担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设计文件的资料来源和设计深度,工程区分类经营区划原则、依据、标准,区划成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工程实施方案是否以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具体内容包括:

1.营造林任务分落实到林班或小班;

2.分木材减产计划和木材定产落实到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的林班或小班情况;

3.森林管护任务具体落实到人和山头地块情况;

4.富余职工分流安置落实情况;

5.设计表类齐全,能够满足作业设计要求;

6.工程图:工程区现状区划图、工程区划图、工程进度图等。

第十三条 木材产量调减任务核查

核查内容:木材停伐情况或减产计划的执行或落实情况,以及木材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1.资源部门下达的分木材生产计划;

2.统计部门提交的木材计划实际完成情况;

3.伐区设计质量;

4.作业实际的采伐林班(或小班)、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和出材量;生产部门木材生产台账;

5.销售部门内部与外部销售台账;

6.以木材为原料的各生产厂(车间)木材出入库账;

7.越界采伐木材数量。

第十四条 造林项目任务核查

核查验收标准:参照《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国有林区营造林检查验收规则》、《全国人工造林、更新实绩核查技术规定》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系列标准》等规定和标准执行。

核查内容:作业设计情况,按国家下达的计划完成当年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任务情况,工程建设标准与质量,当年造林合格率与3年保存率,项目档案资料完整、齐全、规范情况。具体 内容包括:

(一)人工造林

1.计划下达的任务;

2.提出的任务指标完成数量;

3.当年造林成活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地区为85%以上(含),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地区为70%以上,达到上述成活率标准的面积为合格面积;

4.3年保存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地区为80%(含)以上;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地区为65%(含)以上或郁闭度0.2以上;

5.造林初植密度按国家林业局有关造林标准执行;

6.实行针阔混交,混交比例大于30%。

(二)飞播造林

1.计划下达的任务;

2.任务完成数量;

3.当年平均每公顷有苗3000株以上,且出苗比较均匀,有苗样方频度大于50%;

4.宜播面积内3年保存苗木株数每公顷大于1050株;

5.实行针阔混播,混播比例在30%以上。

(三)封山育林

1.计划任务和实际完成情况;

2.选择封育地块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3.现地划界清楚,有明显的封山标志牌和防火标志牌;

4.农林、农牧交错的重点地段护栏、关键道口站、卡设置情况;

5.区域内没有伐木、开荒、放牧或其他人为等破坏;

6.看守人员、责任落实情况。

第十五条 森林管护任务核查

核查内容:管护人员的落实情况、管护质量和效果等情况。具体内容包括:

1.人员配备数量和实际森林管护面积;

2.任务和责任制落实情况,包括管护任务落实到人、管护合同条款规范完整、奖惩措施具体;

3.管护效果,包括:在禁伐区和封山育林区内违规采伐木材,未经批准从事栽植、养殖、采集和其他人为活动对植被破坏程度,偷砍盗伐木材数量,违法违纪采伐木材的处理情况。

第十六条 富余职工分流安置任务核查

核查内容: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包括森林管护、一次性安置、待安置职工就业前培训和择业情况等。具体内容包括:

1.国家计划分流安置富余职工数量和实际完成的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情况;

2.从事森林管护、实行一次性安置,以及其他渠道分流安置富余职工的数量;

3.待安置职工的数量、基本技能培训及重新择业情况。

第十七条 其他工程项目核查

核查内容:其他工程项目核查是指苗圃、防火、病虫害防治、科 技等工程。具体内容包括:

1.工程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

2.物资(包括车辆、设备、仪器、工器具、材料等)采购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

3.土建工程和物资采购实行招、投标情况;

4.固定资产验收、移交、管理情况。

第十八条 资金核查

核查内容:所有由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专项)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安排的项目。具体内容包括:

1.资金计划、拨付、到位和使用情况;

2.资金单独存储、单独核算情况;

3.中央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包括管护人员工资、职工分流安置补助费和基本生活保障费的发放情况,养老统筹补助资金及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资金安排及使用情况;

4.省级相应配套资金的落实、到位和使用情况;

5.违纪项目和违纪金额数量;

6.财务制度和财务人员配备情况;

7.财务档案建立情况等。

第四章 核查成果汇总与管理

第十九条 核查成果包括: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用文字和表格分述各项任务完成情况、核查结果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第二十条 为便于国家抽查,受检省、县(局)应分别提供一式五份复查和自查报告、相应的报表(包括计算机文件软盘)。

第二十一条 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保证核查验收工作质量,要做到事先指导、中间检查、成果校验。

第二十二条 各级工程主管部门要充分依靠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所)和本部门有关职能单位,建立专业全面的核查验收队伍,配备作风过硬、工作严谨、技术精干的人员,同时,抓好业务培训工作,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核查验收工作。

第二十三条 核查验收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保持队伍相对稳定。要建立完整的历年核查验收成果技术档案,并设有指定的人员进行管理。

第五章 奖惩措施

第二十四条 对工程抽查合格、任务完成好、工程质量高的单位,国家林业局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程任务和质量完成差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限令其进行整改。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给予通报批评和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没有按计划完成国家下达的相关任务;

2.工程质量和标准没有达到国家林业局制定的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建设标准;

3.弄虚作假、虚报任务完成情况;

4.擅自截留、挪用建设资金。

第二十六条 对抽查不合格的省,要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进行返工或整改。

第二十七条 对抽查仍不合格的单位,国家林业局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暂缓直至停止安排下一的建设任务。同时,国家林业局将建议所在地有关部门追究工程主管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各省林业主管部门或森工集团公司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辖区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天保工程区 篇3

【关键词】贵州省松桃县;天保工程;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

前言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国家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系统工程。天保工程的实施,对加快松桃县造林绿化工作,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森林资源环境与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贵州省松桃县天保工程实施成效

(一)松桃县天保工程一期的实施情况

松桃县是国务院批准最早成立的自治县之一,是贵州省铜仁市第一大县,全县国土面积3409km2,辖28个乡镇;地形地貌复杂,高差悬殊;温度的变化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全县年平均气温12.0~16.8℃。松桃县是在天保工程建设中受益的一个县,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重大改观,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在一期建设过程中,依靠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严格实施林木管理措施,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39.74%提高到了51.16%,充分保护了森林资源、加强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森林林分趋于合理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在天保工程一期建设中,松桃县超额完成任务,累计造林2.45hm2,超出计划0.1个百分点。据统计,松桃县森林面积从10.53万hm2提高到现在的14.40万hm2,蓄积量(活立木)由原来的422万m3增长至543万m3,不仅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而且使得森林结构和林分组成更加合理,增加了森林的抗性。此外,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吸收了大量富余人员就业上岗。

(二)松桃县天保工程二期的主要任务

天保工程二期与一期相比,增加了森林管护而积和国有林业单位职工的补助标准,在造林、护林、改林的同时增加就业岗位,保证富余人员的就业。松桃县天保工程二期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期限为10年,工程实施覆盖全县所有乡镇,项目通过人工造林及抚育、封山育林等手段,增加森林覆盖率、蓄积量、提高林木质量和提高造林林分的合理性。

松桃县二期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森林管护面积11.45万hm2,其中国有林管护面积0.41万hm2,集体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5.03万hm2,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6.01万hm2;公益林建设0.83万hm2,其中人工造林0.33万hm2,封山育林0.50万hm2;国有中幼林抚育0.20万hm2;对103名富余人员妥善分流安置。另外,松桃县天保工程二期在2011—2020年还要完成森林面积17.49万hm2、蓄积量820万m3、碳汇820万m3、就业岗位103个等定量指标。

二、贵州省松桃县天保工程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工程建设成效

工程建设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由于近几年物价不断上涨,职工工资相应增加,而天保一期补助标准没有调整,加之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未能及时落实到位,致使政策性补助资金缺口逐年加大。尤其是国有林场停止采伐以后,主要经济来源被切断,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得不依赖于工程投资,但天保工程一期实施方案中却没有安排相应的投资,致使林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手段比较落后,防控能力弱,势必影响天保工程的建设成效。

(二)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富余职工生活困难

国有林场多为年老体弱者,长期生活在林区,受劳动技能和文化程度限制,难以推向社会就业。为了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只有通过加强后续产业开发,大力发展苗木、种植、养殖等多种经营项目进行内部转产分流.

(三)工程建设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1.公益林建设质量有待提高。

在公益林建设过程中,个别造林地块存在苗小、苗弱,栽植不规范,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造林成活保存率低。有的封山育林区选址不当,封育设施没有按作业设计设置齐全,封育效果不明显。

2.森林管护力度有待加强。

受教育程度和林区环境的限制,部分护林员文化程度低、业务素质不高、执法水平不齐,巡山记录不规范。此外,部分乡镇对封山禁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局部地方羊畜进入林地放牧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贵州省松桃县天保工程今后建设对策

(一)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管理是天保工程建设的重要措施,是促进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向质量提高转变的保障,森林资源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是工程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全覆盖的天保工程网络管理体系,加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征占用林地管理和各类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管好现有天然林,巩固好一期工程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增强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二)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力度

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林地资源现状,生态公益林建设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为主。工程区现有宜林荒山荒地面积487187hm2,占林地面积的35.26%;疏林地面积77447hm2,占林地面积的5.6%。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任务,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并对亟待抚育的中幼林通过采取有效地抚育措施,提高森林质量。同时,实行严格的公益林建设作业设计审批和验收制度,杜绝随意变更建设地点、规模和内容,确保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三)深化国有林场体制改革

天保工程的主题和核心始终是改革,通过全面深化林区改革,将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让天然林得到休养生息,实现青山常在。被国家确定为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单位,结合天保二期工程的启动实施,为林场改革探索出路子。

四、结束语

天保工程自试点工作和正式启动实施以来,为贵州省松桃县的生态环境改善和森林资源的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的三个同步增长;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相信经过不断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胜荣.松桃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4,(16):62-64.

[2]黄维.威信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现状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2,(07):256-257.

[3]叶有禄.商南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成效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天保工程现状及政策建议 篇4

1 天保工程的现状及成效

1998年, 由于长江地区和东北地区发生2次特大洪涝灾害, 给我们的家园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因此, 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被破坏后带来的苦果。洪水退去后, 我国政府提出了严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砍伐天然林的政策。1998~2004年, 国家对天保工程计划累积投资达488.3亿元, 其中, 国债投资122.9亿元、财政补贴339.6亿元、地方出资25.8亿元。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木材产量调减已基本到位, 长江和黄河流域商品木材的采伐量基本得到控制, 并逐步减少。

2 天保工程政策性落实情况

天保工程对当地养老保险和其它政策的落实也产生了积极影响。工程实施十几年来, 在养老保险方面花费61.15亿元。到2013年, 工程在职人口中有169.6万人纳入当地社会养老统筹, 参保人数占在册职工的82.7%。到2014年底, 工程区政策性人员达30.78万。

3 天保工程建设成效

3.1 生态效益

森林资源过渡砍伐问题得到了控制, 森林资源正逐年得到恢复。据初步统计, 自天保工程实施以来, 累计减少森林消耗2133万hm2, 林区过量消耗森林资源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实现了森林蓄积面积和森林面积的双增长。仅东北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就达到77.61%, 比上一次全面清查提升了5.58%;蓄积面积和森林面积分别增加了266万hm2和112.7hm2, 总量达到了227.3亿hm2和2541.1hm2。森林生态长期退化得到了逆转, 局部地区森林面积明显提高。对黄河长江流域进行了抽样调查, 水土流失比2014度下降了5.99%, 长江泥沙含量直线下降。

3.2 社会效益

增强了当地人们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确保了林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天保工程也增加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收入。首先, 保护天然林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人们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广大干部群众也为天保工程做出了巨大努力。其次, 部分富余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一方面用一次性安排等措施, 减少了36.8万人的富余人员;另一方面从事木材生产的工人减少到11.2万人, 减少了70%, 而森林管护人员增加了近16万人。最后, 天保工程地区的养老保险使地区变得更加稳定。

3.3 经济效益的提高

伴随着天保工程的不断深入, 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林区经济发展发生很大变化。一是工程区内由以木材采集转变成森林保护和培育, 森林资源恢复速度加快。二是林区经济由砍伐木材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就业方式进一步拓宽。天保工程实施前, 第二产业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天保工程实施后, 以木材生意为主的单一化产业链被打破, 第二产业的经济受到了打击, 以植树造林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许多地方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 努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供了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

4 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的建议

虽然实施天保工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然而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由于森林资源的不足和人们对木材量的需求日益增涨这一矛盾和新时期林业发展的需求与以前老旧的林业机制所产生的矛盾仍然得不到解决。这2个矛盾有历史遗留因素, 也有施工中所产生的人为因素, 既是由国家机制不完善造成, 也是由国家缺乏投资造成。所以, 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不谐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 加以解决潜在矛盾, 促进我国林业体制改革, 发掘林业资源的潜力, 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4.1 延长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建设期限

天然林是人类巨大财富所在, 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证。对天然林加以保护, 不仅是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且能推进经济、环境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生态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取得效益的, 森林的恢复具有周期性, 投资大、见效慢。与此同时, 天保工程建设时所出现的新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所以, 应适当延长天保工程的建设期限, 通过持续建设保护天然林, 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问题。

4.2 加强天保工程基础设施建设

很多天保工程位于黄河和长江的上流区域, 多为高山或高原地区, 工程区的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 水、电资源缺乏, 病虫害严重, 特别是有些林场是20世纪50、60年代留下来的, 后期并没有加以改建, 基础设施十分简陋, 办公住宿条件差、资源短缺, 制约了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虽然国家对偏远的农村贫困地区加大了投资, 但有些保护工程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得不到改善。国家应坚持把扶贫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改善天保工程周边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只有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农民才不会因为缺钱再去山上乱砍滥伐。

4.3 提高林业保护职工的工资待遇

林业保护工作作为国家的一项公益性事业, 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林业人员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其它公务员, 很多时候林业单位因缺乏经费无法开展群众宣传工作。应适当提高林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 加以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 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确保天然林保护计划更好地被实施。

4.4 提高天保工程建设的标准

各天然林保护工程普遍反映出人员经费、资源管护标准偏低的问题, 满足不了实际建设的需要。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 天保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也在上涨, 而国家在下发资金时还是按照几年前的标准拨给经费, 导致施工压力增加, 生态保护工程后续的维护经费明显不足。建议政府应对当地物价进行考察, 分发资金时层层严把, 真正把钱用到“刀刃”上。

5 结语

天然林保护工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是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政策。与天保工程一期相比, 二期工程投入更多, 大大提高了森林管护、社会保证金的标准, 同时把森林的经营也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中。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视, 各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实施天保工程, 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通过对全国天然林保护工程近年来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描述, 分析天保工程所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家政策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天保工程,天然林,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萍.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续政策探讨[J].学术交流, 2010 (6)

[2] 曹亚玲, 罗明灿, 马旭彦.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8 (6)

[3] 刘克勇.完善财政资金管理规定推进天保工程顺利实施[J].绿色财会, 2006 (12)

天保工程,吕伟峰的讲话 篇5

在今起10年内投资总额高达775亿元的天保二期工程,将以巩固天保一期工程建设成果为基础,以保护和培育天然林资源为核心,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宗旨,以调整完善政策为保障,推进林区改革,提升发展能力,把“保生态、强民生、促改革”落到实处,实现资源增长、质量提升、生态良好、民生改善、林区和谐。到2020年,我省重点国有林区的有林地面积将达到1554.9万公顷,比2010年增长3%;活立木总蓄积达到15.5亿立方米,增长21%;森林覆盖率达到85%,提高2.4个百分点。通过实施天保二期工程,黑龙江林业将为建设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构筑北方地区生态安全屏障打好基础,实现森林资源从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向提高森林质量转变;生态状况从逐步好转进一步向明显改善转变,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森林生态功能明显增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由稳步复苏进一步向和谐发展转变,产业总产值达到1329亿元,基本解决职工转岗就业问题,民生明显改善,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林区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要求林区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森林主导功能不同,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用3年时间,将森林采伐消耗量和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木材产量由633.4万立方米调减到153.7万立方米,坚决管好管住森林资源。

据了解,与天保工程一期相比,天保工程二期政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两增、一减、三提高”。“两增“即:一是增加了森林抚育补贴,每亩补助120元;二是增加了消防环卫等公益事业支出补助,按我省2008年社平工资的80%计算,人均每年补助1.84万元。“一减”即:天保工程二期不再安排职工分流安置补助费;“三提高”即:一是提高森林管护费补助标准,每亩由1.75元提高到5元;二是提高政社性支出补助标准,教育由人均补助1.2万元提高到3万元,医疗卫生由人均补助0.25万元提高到1万元,政府经费由人均补助1.4万元提高到3万元;三是提高社会保险补助费标准,将缴费年工资标准从5000元提高到

瑞士环的天保使 篇6

瑞士是世界上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之一,在如此富庶的地方,汽车的人均拥有量自然也名列前茅。有意思的是,走在瑞士城市的街头,你会发现各种品牌的车,来自各个国家的不同汽车企业。相比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品牌较为集中而言,这里的汽车品牌显得更散乱一些。尽管品牌较多,但车型还是相对偏旅行版的,更加实用。

更为有趣的是,瑞士虽然没有发达的汽车工业,却举办了世界著名的日内瓦车展。该车展是欧洲每年度举办的大型车展,被归为“全球五大车展”之一。作为永久的中立国,瑞士为各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环保先行

旅游是瑞士人重要的钱袋子,依赖的正是阿尔卑斯山脚下让人惊叹的美景。因此,在瑞士环保是一种意识,有一些小镇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有一部分人会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开车。毕竟汽车的鸣笛声会打破小镇的宁静,如此嘈杂与纯净的自然之声也显得格格不入。作为连美国人都羡慕的国度,瑞士人的生活算得上悠闲和自在。仔细想来,如果能够享受路边的美丽风景,即便是堵车也乐意。

祁连山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技术 篇7

封山育林作业设计是外业施工的执行文件, 是实施单位自查验收、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核查工程实施情况的重要依据。经批复的作业设计, 在项目实施期间不得擅自变更。必须依据《封山 (沙) 育林技术规程 (GB/T15163-2004) 》编制[1], 并且应当按照程序报批。

1 封育区选择

连片面积≥133 hm2、郁闭度<0.50的低质低效有林地、疏林地或植被盖度<0.3的宜林地。

2 封育类型确定

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类型可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乔木型。郁闭度<0.50的低质、低效有林地或疏林地。②灌木型。灌木丛≥750个/hm2, 且分布较均匀。③灌草型。不适于人工造林的高山、陡坡、水土流失严重地段, 且经封育有望形成灌木林或增加植被盖度的地块[1]。

3 封育期限确定

根据祁连山保护区植被生长期短、年生长量小、恢复困难的实际情况, 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 封育年限以作业区为单元确定, 具体是乔木型10年, 灌木型和灌草型均为8年。如果封育区内同时有几种封育类型时, 封育期限以面积最大的封育类型为主确定。

4 封育方式确定

4.1 全封

林牧矛盾突出的封育区或已经由地方政府实行了封山禁牧的实行全封, 即在封育期内, 封育区不允许有放牧、樵采等任何人为活动的封育方式。

4.2 半封

因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 在冬春植物休眠季节, 按照作业设计可适当进行割草的封育方式。

5 封禁措施设置

5.1 设置标志碑

在封育区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醒目位置树立固定的封育标志碑。标志碑正面内容包括工程名称、封育区四至范围、面积、封育方式、责任人、起始年度、封育年限、任务下达单位、实施单位等内容;标志牌背面对封育的有关制度进行公示。标志碑的主要作用是宣传警示, 一方面让封育区周边群众知道封育区的具体位置及管护要求, 使群众配合封育实施单位管理封育区, 促进植被恢复;另一方面便于上级主管部门检查验收。封育面积133 hm2以上至少应设立1块标志碑, 人烟稀少的区域可相对减少。

5.2 设置围栏或界桩

5.2.1 围栏设置。

围栏设置以有效阻挡人畜进入封育区为原则, 人畜活动频繁地区、封育区与农田交界地段必须设置机械围栏 (如刺丝围栏) 。也可利用山脊、高崖等有利地形, 通过修筑土石墙进行封堵。在遇到沟壑、河流等封禁难度大的地段时, 通过修筑石墙、拉设辅助围栏进行封堵。围栏设置要坚固耐用, 要达到长期封禁的目的。

10余年的封育工作实践表明, 围栏的确能有效阻止人畜对封育区植被破坏或干扰, 但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造成了人为分割, 闭合的围栏甚至使封育区形成“孤岛”[2], 不利于野生动物的迁徙繁衍。在日常巡护中, 资源管护人员常常遇见撞死在围栏上的马鹿。近年来, 随着地方政府和农牧民群众对生态建设重要性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 封育区的围栏拉设措施也逐步发生变化。在编制作业设计时, 在确保人工巡护切实有效、植被恢复不受干扰的前提下, 尽可能减少围栏或不设围栏, 或以界桩代替围栏。

5.2.2 界桩埋设。

在没有人畜活动的禁牧区, 通过人工巡护能达到全封要求, 则可用界桩代替围栏。封育区无明显边界或无区分标志物时, 可设置界桩以示界线, 或在没有设置围栏的地段可沿封育区边界埋设水泥界桩以示界线。具体规格为水泥结构, 正方柱体, 长50 cm, 截面边长12 cm, 地下埋设25 cm, 地上部分用红白油漆相间涂刷, 并统一编号 (封育No:××) [3]。

5.3 设置宣传牌

有机械围栏的地段可在围栏上悬挂小型铁皮宣传牌, 对封育区周围的人为活动进行警示宣传教育。宣传牌设置应根据人为活动程度确定, 宣传牌内容以封山育林警示宣传为主。宣传牌规格为25 cm×35 cm, 底色白色, 字体为红色或绿色。在人为活动频繁地段每100 m左右设置1块, 其他地段则可适当放大间距。

5.4 落实管护责任

项目实施单位根据封禁范围大小和人畜危害程度, 落实管护责任。一般不单独设立机构, 封育区的管护责任由本辖区的资源管护站负责, 管护任务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落实到相应的天保工程管护责任区的管护人员头上。

封禁项目中的标志碑、围栏、界桩、宣传牌、管护站 (卡) 等封禁设施必须在封育的当年一次性完成。在封育期限内, 项目实施单位要经常维护设施, 如发现封禁设施损坏和丢失, 要及时按照原作业设计进行维修和补设, 确保设施完好。

6 人工辅助育林

对封育区内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树分布不均的间隙地块和林中空地, 必须进行补植造林。补植一般要在封育第1年完成, 由于干旱等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时, 可在第2年完成。补植施工要严格按造林技术规程进行。

6.1 树种选择

根据封育区立地条件和原有植被的优势树种, 补植树种选择以耐干旱、耐瘠薄的优良乡土树种为主, 如青海云杉、柠条等。

6.2 补植密度

根据国家封山育林成效标准和祁连山天保工程区的气候特点, 祁连山天保工程封育补植密度, 乔木型≥300株/hm2;灌木型和灌草型≥150株/hm2 (不含原有林木) 。

6.3 造林技术

采用祁连山天保工程区节水保墒造林技术补植苗木, 即:造林时开挖植树穴-放入苗木 (灌木苗根蘸泥浆, 针叶苗带土球) -回填土壤 (深度至苗木主根下部2/3处) -浇水-回填土壤 (填满) -踏实-覆盖少量虚土。其中第3、4、5环节中回填土壤的数量和浇水的顺序至关重要, 浇水量只需1 000~1 500 g便能满足要求。

7 灾害防护

灾害防护主要是预防森林火灾和防治鼠害。森林火灾是封山育林的大敌, 封育管护防火是关键, 在防火期必须死看硬守, 确保不发生森林火灾或草原荒火。鼠害是封育区较常发生的灾害, 管护人员要经常观察鼠害发生动态, 并且将危害情况及时报告项目实施单位, 以便及时采取灭鼠措施。

8 封育成效调查

8.1 调查方法

采用小班调查法调查封山育林成效, 调查结果汇总参照《国家封山育林技术规程》附录D。覆盖度和郁闭度可采用小班目测法或样地调查法。株树调查采用样圆 (方) 调查法, 在小班内机械或随机布设面积为10 m2[样圆 (方) 半径1.97 m]样圆 (方) 进行小班因子调查, 样圆 (方) 数量按小班面积确定[4]。

8.2 合格标准

以小班为单位分别封育类型进行成效调查。

8.2.1 疏林地。

郁闭度≥0.2或有乔木1 050株/hm2以上, 且分布均匀的小班。

8.2.2 有林地封育。

小班郁闭度≥0.60, 林木分布均匀并且林下有分布较均匀的幼苗3 000株 (丛) /hm2以上。

8.2.3 灌木型。

灌木覆盖度≥30%或有灌木900株/hm2以上, 且分布均匀。

8.2.4 灌草型。

灌草综合覆盖度≥50%, 其中灌木覆盖度≥15%或有灌木750株 (丛) /hm2以上, 且分布均匀。

8.3 编制成效调查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成效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组织工作情况、调查方法、样地数量、调查结果、结果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等。

9 档案管理

项目实施单位应当在外业工作结束后建立封育档案, 将项目下达文件、作业设计、主管部门批复、招投标文件、外业施工记录、检查验收文件按项目实施顺序收集归档, 并建立电子介质档案, 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摘要:不同的立地类型和气候条件, 实施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差别较大。通过连续15年的实践, 总结了祁连山天保工程封山育林技术, 以期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封山育林,封育类型,封禁措施,补植,祁连山天保工程

参考文献

[1]GB/T15163-2004封山 (沙) 育林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4.

[2]张银龙.环境生态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3:243.

[3]费世民, 彭镇华, 周金星, 等.我国封山育林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 2004 (5) :29-33.

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 篇8

实施天保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国策, 是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 同时, 也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会泽县圆满结束了一期工程,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 还远远不够, 还需要建立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 即天保工程二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如何, 是评价工程发展的质量标准, 根据这一质量标准进行有效的调控, 制定好二期的规划纲要和发展目标, 可有效推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活动。

2 会泽县天保工程一期工作概况

该县在2000年正式开展天保工程, 工程涵盖了全县的所有野生和天然林区。结合本县的林业产权等特点, 一期工程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 切实解决林业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自从天保工程实施以来, 在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 林业工作者的一切资金由县财政统一拨款, 借助国家大力开展天保工程这一大背景, 向国家申请了相应的资金补助, 林业工作者大部分得到了安置, 解决了林业职工最关心的问题。

(2) 严格控制天然林的开采。天保工程实行以来, 全县出台了相关的砍伐措施, 将商品性砍伐逐步缩小, 在长期坚持下, 全县天然林商业性砍伐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有效保护了本县的天然林资源。

(3) 提升管理力度。结合本县实际, 完善管理人员结构, 落实好管理责任, 切实加强天然林资源管理, 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完整性。

3 天保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3.1 天保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概述

天保工程评价是一种系统评价研究:一种涵盖了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而成的全面系统, 研究的问题较为全面, 比如经济、地区人口增长、社会结构、社会管理等。

天保工程区域研究是具有操作性的动态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具体到了明确的区域, 而可持续的发展精神又在工程中得以体现, 具有可操作性与现实性的特点。

天保工程评价研究重视可持续发展性:工程项目具有周期性, 与传统的研究有所区别, 这是重视天保工程未来的发展能力, 而不是只重视当下的工程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要求坚持稳定、持续、和谐为发展原则, 天保工程非常重视工程未来发展潜力的评估, 注重培养工程的发展潜力。

天保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是一套完整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如果控制在一个确定的区域之内, 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行性。

3.2 天保工程评价的内容

结合工程评价的理论体系, 实施工程评价必须要确定评价目标, 要结合天然林的特点和天保工程的特点, 参考区域工程的研究, 具体可以从工程方案评价、工程影响评价、可持续发展评价、工程运行评价几方面进行。

3.2.1 工程方案评价

天保工程的实施具有多个层次的特点, 必须将每一个层次的特点考虑到其中, 从国家到地方。这一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了工程开展的内容、工程的执行方案, 是整个工程的核心骨架, 重点评价工程的可行性、科学性、公平性三个方面。

3.2.2 工程运行评价

顾名思义, 这一评价就是针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评价工程的执行过程, 包括天然林的管理、建造、管理人员的福利待遇、工程的资金运转情况等做综合评价。

3.2.3 工程影响评价

这一评价重点就是对工程开展后所取得的成就进行评价, 其工作目的是为了找出工程问题, 判断这些问题对工程全面开展带来的影响。在评价中为了全面, 应当坚持从经济、社会、自然的角度展开, 围绕这三个方面全面进行。

3.2.4 可持续发展评价

这一评价体系是指工程开展以后, 对这一区域的整体作用, 对未来有序发展带来的支持。可持续发展也是国家实行天保工程的重要出发点, 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当下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天然林的保护, 进而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从本质上改善生态环境, 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3.3 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包含的范围非常全面和广泛, 评价指标多样化, 各个指标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 通过一些归纳, 还是可以确定在几个主要方面进行概括的。因此, 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可以通过板块划分进行, 然后再根据每一个板块评价的情况进行综合就可以得到总的评价结果了。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目标下, 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来进行, 具体可以分为能力层、目标层、状态层、指标层四个方面来进行。

(1) 能力层:这一层是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维度指标, 重点评价的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的综合指标;

(2) 目标层:这一层是指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规划或者要达到的要求的指标体系;

(3) 状态层:这一层代表着工程各维度的模块指标, 分析的面较为细致;

(4) 指标层:这一层是最终的综合指标。

4 会泽县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4.1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的设计

根据天保工程自身的特点和该县林业区域的特点, 将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分为以上四个层次, 即能力层、目标层、指标层、状态层。

4.2 天保工程发展能力的评价结果

(1) 通过对该县2000~2001年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 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指标较低, 很清晰地表明该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不强, 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 到了2010年, 该县基本实现了一切商业性林业砍伐, 过去的商业性砍伐方式已经得到全面控制, 该县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得以超额完成, 逐步实现了经济转型。

(3) 到了2013年底, 该县的第一期天保工程已经顺利完成。根据该县的林业资源条件, 以及社会对林业的需求, 对全县的森林进行了详细的划分, 将其划分为商业性林业片区、生态保护性林业片区、居民实用性林业片区, 进而实现了对林业的分类保护, 提升了林业资源的保护效率, 使整个生态系统得到了全面的优化, 生态效益得到了全面的发挥。

5 二期工程建设措施

5.1 加强组织, 明确目标

根据此次会议确定的天保工程二期建设的要求, 将二期建设的责任落实到人头, 对工作进行全面的分工。成立相关的领导小组, 对二期工程的开始做好协调工作, 解决在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同时, 各单位和个人要统一好此次天保工程思想要求, 全面认识做好天保工程对会泽县的意义, 提升工作人员的使命感。

5.2 提升工程管理

建立健全工程各项管理制度, 保障工程有序开展, 实现管理规范化。完善工程人员队伍建设, 做好工程资金管理, 在工程进展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3 做好天保工程宣传

会泽县要利用多种渠道对天保工程进行全面的宣传, 比如:社区报纸、县电视台等多媒体渠道, 使全县人民参与天保工程的建设中来, 进而赢得全县人民的支持, 为工程建设营造一个好舆论氛围、营造好的社会环境。

6 结语

会泽县开展天保工程十多年以来,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期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但是二期工程面对的任务更加艰巨, 工作更加复杂。为了促进该县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为改善生态环境, 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必须做好该县的二期天保工程, 必须解决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 让可持续发展切实落到实处, 造福于全县人民。

摘要:在会泽县召开的全县二期天然林保护工作会议上, 林业局的相关领导和一些林业工作者代表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在会议上, 首先学习了国家开展天保工程的一系列政策和精神, 其次听取了云南省关于天保工程二期的相关工作部署, 保障天保工程二期工作顺利开展。结合这次会议的讲话精神和内容, 结合会泽县天保工程过去取得的成就, 以及该地区的实际情况, 对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成绩

参考文献

[1]支玲, 杨明, 田治威, 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方法[J].世界林业研究, 2009 (3) :20~24.

[2]王华章, 马文学.阿木尔林业局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9 (10) :94~98.

[3]支玲, 杨明, 卿向阳, 等.西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J].林业科学, 2010 (5) :161~168.

[4]谭灵芝, 王国友.天保工程的环境权益与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分裂及对策响应研究[J].商业研究, 2010 (6) :33~39.

[5]马文学, 王俊武.天保工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双丰林业局为例[J].林业经济, 2009 (2) :57~61.

[6]张志达.突出发展主题, 加快改革力度全面推进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一点思考[J].中国林业, 2008 (20) :12~14.

天保工程区 篇9

截止到2005年, 我国已经在天然林的保护工程上投资659.8亿元, 虽然工作进展比较顺利, 也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阶段性的目标。但是自从2000年, 我国大概有13个地区已经完全禁止对天然林的商品性进行砍伐, 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的上游以及黄河的中上游。而在其他地区, 比如东北和内蒙古地区, 每年天然林的砍伐由20世纪90年代的1853万m2见到了现在的1002万m2, 在该项工程的推动下, 在很多地区每年的木材量都在减少, 减少量控制在接近2000万m2;与此同时, 我们也对富裕的职工进行了适当的安置, 最多一次安排了31万人, 到目前为止已经安排了66.5万人。因此, 我国的工程区有将近9600万m2都得到了有效的管护, 有接近93%的职工都参加了我国的养老保险, 而且实现了建设公益林700.1万hm2,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 给我国的林区带来了极为显著的变化。

1.1 首次实现了森林的面积以及蓄积的双增长

根据我国在2005年对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样本进行监测,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 森林面积以及蓄积都得到了双倍的增长。首先是森林面积, 1997年木里县的森林面积为485.30万hm2, 到2004年森林面积增加到了529.88万hm2, 年均的增长率达到1.24%。其次是森林的蓄积增加。随着我国对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 森林的蓄积也有了显著的增加。1997年木里县的森林蓄积为41807.14万m3, 到2004年森林蓄积量达到了46654.37万m3, 年均的增长率为1.50%。另外, 森林的覆盖率得到了提高。自从天然林工程实施以来, 木里县的森林面积由之前的30%的覆盖率增加到33.3%的覆盖率, 年均的增长为0.42个百分点。

1.2 工程区的生态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 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根据我国2003年全国水土保持的监测结果, 在长江流域, 水土流失已经减少了将近50%, 而三峡水库区的水土流失也减少23.8%, 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生态环境改善了很多, 种群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从我国的44个天然林保护工程区的样本监测结果来看, 在该项工程实施后各个林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我国的林地面积的不断增加, 水土流失也减少很多。在1997年工程实施前和2004年相比较, 水土的流失下降了17.92%, 年均的水土流失也减少将近3.0%。

1.3 天然林保护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经济情况有所好转

实施该项工程后, 工程区的木材产值下降很多, 而林资源以及种植业、森林业的比重都有所增加, 天然林区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该区的经济有很快的发展。35个天然林的监测结果显示, 在当前这个木材产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 国家要积极发展林木产业, 建立一个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1.4 天然林业区的职工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天然区的经济基本上保持稳定的发展

在天然区建立保护工程后, 有一大批木材企业职工渐渐转到森林的保护以及林区的资源开发。还有31万名的职工已经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当前我国林业区的就业已经呈现多元化的状况, 因此, 使我国森林资源的压力减轻很多, 职工的工资也随着提高, 生活品质也有了改善。

2 我国工程区的后续产业发展

在过去的工程区发展, 我国的林业产业发展链条短, 森林的采伐以及木材的加工结构都较单一, 在品种上也很缺乏。首先, 要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对工程区的深入开展是必然。虽然生态的工程比较短, 但是我国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次, 要想推进工程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那么创建一个科学的天然保护区是必然。

当前我国的天然林业保护区主要存在问题表现在: (1) 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 (2) 缺乏充足的开发资金。 (3) 加工开发的规模很小。 (4) 发展的基础设施很薄弱, 产权也受到严重的约束。

3 工程区的后续产业发展的措施

(1) 现在的发展思路很局限。在天然林的保护区产业涉及的范围广, 但是资源以及区位都不能发挥一个主导作用。因此, 我们需要对发展的思路进行科学的改革。 (2) 资金缺口的不足。当前我国每年给的资金是一定的, 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天然林区的发展。针对发展规模小, 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的优惠, 科学安排企业的生产用地。 (3) 基础设施的薄弱。我们要努力去接受社会上的经营方法, 鼓励社会上积极参加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永明.禄劝县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对策[J].林业建设, 2011 (2)

[2] 韩建森.新疆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绿色科技, 2011 (8)

浅谈对天保工程的几点认识 篇10

1 准确理解天保工程的科学含义

需要明确的是, 天保工程中, 所指的林种绝对不是只有天然林。这里的林种泛指一切对大自然有帮助的林种。有很大一部分群众由于认识不到位, 以为天保工程只是针对保护天然林而实施的项目, 这种想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也是不全面的。现目前, 山林大体上分为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为主的公益林和以提升经济为主的商品林。一般只有在对生态环境遭到比较大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 才会对林业加以保护, 但这些地带林种不可能全部是天然林, 也有可能是人工林, 而天保工程需要重点保护的就不能仅仅只有保护天然林, 也应该对人工林加以保护。所针对的林种越全面, 则意义也更加深远重大, 所起到的效果也将越好。

天保工程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林业的休养生息, 使其得到全面的恢复及发展。但有些同志认为天保工程内可以采伐商品林, 这也是错误理解。国家对天然林保护政策规定在长江上游、黄河中游地区 (纳入天保工程内的县、市、区) 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天然林保护工程内严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利用天然林生产商品林。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个人所有林木的须凭证采伐纳入自用材管理, 不得进入流通领域。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以及群众在参与或者响应天保工程的同时, 对林业的保护应该不分林种, 全部加以保护。

2 树立林业经济效益意识

天保工程是在现代林业思想下保护森林资源的系统工程。现代林业的特征就是科学发挥林业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阐述最具权威:“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生态效益优先的方针;要加快林业结构调整步伐, 在保护好生态效益的同时, 也要发展好经济效益。”发挥综合效益, 除了强调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外, 不能完全抛开经济效益不谈, 在经济发展当中, 林业经济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树木也有生长周期, 所谓物壮则老, 当树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 也应该对其加以砍伐工作, 若是全面停止对林业的采伐, 那么伴随着将会是很大量的树木由于过熟而枯死在山上, 这本身对林业就造成了1种很大的浪费。不光对森林本身的发展不利, 对经济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实施天保工程期间既不能刮“右风”, 也不可刮“左风”。既要考虑到森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 也要照顾到林业本身的经济效益。

3 爱护森林就是爱护我们的家园

有的人认为天保工程只是林业部门的事, 这是片面的理解。要知道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 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 对于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家林业局制定《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天保工程实行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是主要牵头责任单位。各级林业、计划、财政、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在基投资、财政补助安排等方面协调行动, 共同做好工程的实施工作。同时, 天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更加需要的是全民参与其中。发挥广大群众的力量。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做好当地群众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天保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 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充分发动和依靠农村乡镇群众等社会力量, 参与森林管护工作。各级领导只有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宣传发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 关心和支持这一举世瞩目的生态工程建设, 才能真正把工程建设好、管理好, 共同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 结束语

实施天保工程范围区域, 既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松花江、嫩江、黑龙江水系及其主要支流和众多湖库的重要源头和水源涵养区, 也是一些有着重要意义水利枢纽的绿色屏障。并且天保工程的完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他需要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长期参与其中, 才能将林业保护好。这就要求每个人从小树立好正确的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 从小做起。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 全民共同努力, 中国的林业发展将会日趋完善。

摘要:随着近年来洪涝灾害的不断发生, 以及雾霾、沙尘暴等环境现象的频频出现,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空气环境已经迫在眉睫。森林是空气的净化器, 所以国家也提出了很多保护森林的政策, “天保工程”是一项重大而且意义深远的工程。本文深入分析天保工程在乡镇实施的具体问题和困难,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使天保工程政策的落实更贴近实际, 贴近农村。

天保工程区 篇11

一、克服层层阻力,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林改政策上来

改革初期,我们工作曾经遇到很大阻力和困难。一是由于全县多数地区都是干旱石质山地,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树木生长慢、经济效益低,加上天保林和生态公益林可望不可采,群众对山林的生产经营愿望不强,参与林改的热情不高。二是许多自留山、责任山边界不清、面积不实,有山无证、有证无山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国营林场和自然保护区与相邻村组的林地相互交织,林权纠纷不断发生,纠纷调处难度大,致使林改推力不够。三是有些同志对林改有片面认识,认为天然林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区,国家实行严格的林木禁伐政策,林业经营主要是以维护生态安全为目的,分给群众也得不到什么效益,提出不宜均分到户经营,致使林改认识偏差。

为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10号文件精神上来,我们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林改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了改革动员大会,建立了“县级领导、乡镇组织、村组操作、部门服务”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让广大林农吃透林改精神,明白林改政策,积极参与林改,我们大力组织开展了林改宣传工作,广泛宣传了党的林改政策和重要意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坚持以分为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政策不走样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明晰产权,目标是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促进林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特别是在天然林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区,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难题。为了做好这篇文章、解决好这个难题,县委、县政府在组织专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分层次召开林改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最终确定了“以分为主,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多策并举,搞好多种经营开发”的改革思路。凡是适合均分到户或群众要求均分的林地一定要分下去,鼓励群众自主开展林下多种经营,同等享受国家政策性补助和地方性补贴;对立地条件差、经营难度大、不宜均分到户经营的林地,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均利不均林”的模式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经营,发放股权证,分股分利到人,确保群众充分享受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人均不足1分,户均不足半亩,不便分散经营的零星林地,引导农民联户合作经营;对已经流转经营的林地,协商调整各方利益,依法完善经营承包合同,原则上由原承包经营户继续承包经营。为了确保林改工作质量,全县先后举办林改培训班140多期,培训林改骨干8400多人,确保了执行林改政策不走样,落实操作规程无偏差。

目前,全县通过均分到户落实产权的236.7万亩,占总面积的80.4%;以联户承包方式落实产权的30.6万亩,占10.4%;集体流转经营的22.2万亩,占7.5%;集体统一经营的3.1万亩,占1.1%,其它形式经营的1.9万亩,占0.6%。群众满意率99%。

三、改革成效明显,公益林区也可走出百姓致富之路

分山到户后,群众原有的顾虑消除了,自主经营林地的热情高涨。全县有数千名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员返回了家乡,一心一意经营起了自家林地。何村乡吕岭村八里滩将原由组集体经营的3000余亩荒山分到户后,村民王武娃带头在自家的山坡上,栽植核桃21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发展核桃530亩,使原本光秃的荒山上披上了新绿。返乡农民工王义宾信心百倍:“预计三年挂果不成问题,管好这金山银山,我以后就不用再外出打工了,林改真是项惠民工程”。2009年冬以来,全县群众自发完成造林3.2万亩,其中积极响应在全县实施的核桃产业建设,在自家林地上栽植核桃1.8万亩,占全县新发展面积的72%,引进惠农补贴800万元,使核桃产业成为促进群众增收新的增长点。林改后,林下经营业也俏然兴起。闫庄镇总管庙村村民周军锋等人投入10余万元,在新承包的自家林地边扎起护拦网,林下放养土鸡2万只,成为诱人的致富项目。在他的带动下,全县已发展林下土鸡养殖点153个,总存养量达100余万只。大章乡三人场等地村民在林下种植猪苓、天麻等中药材,全县林下药材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全县涌现了47家林木种子采集经营户,在林下培育胡枝子、连翘等3000余亩。嵩县车村百合公司等林副产品加工林企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包装加工业,年加工槲叶、柿叶等食品包装品6万箱,实现产值1600万元。

嵩县通过几年来积极探索实践,成功地对天保区生态公益林进行了以分为主的家庭承包经营改革,为公益林改革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为嵩县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40万勤劳的嵩县林农正满怀信心,耕耘在自家林地上,谱写着一曲生态立县,绿色致富的交响乐章。

天保工程区 篇12

1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意义

天然林退化是全球共同的生态问题, 也是天然林资源管理中最大的难题之一, 大面积天然林退化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气温变暖加剧[4] 、物种灭绝速度加快、自然灾难强度加大等[5] , 最终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是我国西南林区天然林长期破坏与退化结果的集中爆发。为解决我国国有林区多年来对天然林资源过度开采所导致的国有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环境危机的情况[6] , 我国从1998年开始开展天保工程的试点工作, 2000年启动天保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是我国在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 该工程的实施是为了减少天然林的破坏现象, 为天然林的恢复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天保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国家相应出台了相关的天保工程政策, 天保工程政策主要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主, 其政策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实现保护林木资源的根本目的, 而且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活力和健康;也有利于促进林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林区可持续发展。做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能够巩固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成效, 进一步促进天然林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调节功能低下

天然林的生态功能是衡量天然林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 现阶段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过程中, 忽视了天然林生态功能的保护和恢复, 导致天然林自我调节能力和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在天然林中, 原始天然林比重越来越少, 次生林比重增加, 而且质量越来越低, 天然林的防护效能消弱, 已不能适应改善生态环境的需求。近年来的水土流失加剧, 长江和松花江洪水泛滥, 沙尘暴肆虐都与天然林的破坏密切相关[7] ,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天然林林分质量下降

在我国的天然林中, 经过人工恢复的次生林占据了绝大部分, 但是经过人工栽培的次生林, 其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均无法完整地复制自然状态下形成的原生林。由于受采伐政策的限制, 一些人工林林木分化非常严重, 自然整枝不良, 林木生长严重受阻, 林分生产力明显下降。甘肃陇南地区与20世纪60、70年代飞播的人工针叶纯林, 多数密度大, 未实时抚育间伐, 树势衰弱, 火险等级升高, 有发生森林病虫害及火灾的潜在威胁。采种基地和母树林建设也因没有抚育间伐指标, 导致林分密度过大, 林内光照不足, 侧枝自然死亡严重, 影响树木生长。

2.3 后续产业发展滞后

天保工程区的后续产业发展缓慢, 缺少相应的林业产业政策进行指引。国家在实施天保工程的时候, 由于林区禁伐, 缺少合理利用现有林业资源发展林业产业的相关政策, 导致后续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对于木材替代的产业, 仍旧没有形成效益和规模。由于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 已经全面停伐天然林资源;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 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仍是木材生产性收入, 这些原因使得森工企业的经济来源几乎中断。所以, 对于天保工程政策有关保障后续产业发展的内容, 政府缺少相关林业产业政策的指引。

2.4 尚未建立完善的后续补偿机制

我国的天然林禁伐区十分广泛, 其中部分位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天然林的商业性采伐是当地人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保工程实施后, 由于木材停伐减产的要求, 资金来源中断或资金不足, 造成林区供电、供水、房建等基础设施较差。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此类地区人民的经济来源, 导致该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由于工程的实施关闭了工程区的一些企业, 造成林区仍存在一些富余职工下岗待业, 人均收入偏低, 医疗、养老保险无力支付[8] 。

2.5 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

从天保工程实施10年来, 地方配套资金难以按时、足额到位, 长期困扰着天保工程建设的进度和效果。由于工程建设资金不能按期到位, 工程任务下达和资金实际到位不同步, 就造成寂静挂空账、打白条, 影响了工程建设者的积极性, 影响到工程的正常进度和建设质量。

3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天然的森林资源,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单纯地依靠禁止商业性砍伐的方式来保护天然林, 只能够在表面上缓解森林资源的破坏问题, 想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 坚持巩固基础产业、壮大支柱产业, 改造传统产业, 逐步淘汰落后产业和林区资源消耗大的产业, 开发林区有产业的发展思路, 根据林区资源优势, 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特色林业、绿色产品、绿色农业、森林旅游和环保产品等为重点, 使林区发展路径向生态现代化转变。发展林下经济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在对天然林进行保护的同时, 充分地利用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 培植木耳、蘑菇、灵芝等具有良好经济价值的真菌, 不仅能够使天然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还能够起到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的作用, 使居民认识到保护天然林的重要性, 自发地爱林护林, 最终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3.2 科学规划天然林保护工程

在开展天然林保护工作时, 根据天然林种类和特点的不同对受保护地区进行科学地规划, 要定期制定指标, 进行抚育间伐。建立保护天然林的安全体系, 有效进行天然林管护工作。要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 降低森林资源的自然损耗。在完成天然林的区划后, 依照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对原生林进行重点保护, 同时对次生林进行恰当的调整与合理的开发, 将天然林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地统一起来, 实现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3 健全政府扶持林业政策和后续补偿机制

健全扶持林区的劳动力转移的政策, 该政策的完善可以提高天保工程区人员的就业率, 而且分流到林区外的人员还可以减少生活对森林的依赖, 间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损耗。扶持民营企业参与林区发展, 这样可以增加林区内的林业产值和个人收入。对天然林进行分类经营, 增加中幼林抚育投入, 降低生态公益林比重, 优化资源配置, 全面提高天然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做到科学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

摘要:天然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 具有改善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对策

参考文献

[1]臧润国, 成克武, 李俊清, 等.天然林生物多样性保育与恢复[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5.

[2]张佩昌.试论天然林保护工程[J].林业科学, 1999, (3) :124-131.

[3]李长有.论述天然林保护工程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经营管理者, 2011, (13) :198-200.

[4]James A H, Richard J H.Enc H, et al.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J].Restoration Ecology, 2006, 14 (2) :170-176.

[5]Turner W R, Oppenheimer M, Wilcove D S.A Force toFight Global Warming[J].Nature, 2009, 462 (7271) :278-279.

[6]曹玉昆.森林管护经营责任制能否成为国有林新的经营模式[J].林业经济, 2002, (3) :45-47.

[7]黄波.天然林保护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 2011, (5) :76-77.

上一篇:抗血栓作用下一篇: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