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学生

2024-07-25

贫困学生(共12篇)

贫困学生 篇1

摘要:本文以宿迁学院为例, 通过对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完善贫困大学生扶助体系、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疏导、引导贫困大学生自我调节等几个措施, 旨在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正常完成学业。

关键词: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对策

所谓高校贫困大学生, 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的学生, 或支付教育及其相关费用很困难的学生[1]。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 收费逐年提高, 种种情况导致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总人数不断上升。据统计, 我国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已占在校生总人数的近30%, 特困生比例为10%—15%, 贫困生人数将近300万,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村[2]。以宿迁学院为例, 目前在校生1.3万人, 其中贫困大学生占到总人数的20%, 特困生占到了5%左右。贫困大学生大多性格坚强、吃苦耐劳、责任心强、踏实肯干, 但与此同时, 性格腼腆、少言寡语、过于谨慎、自我封闭、不善表达也是他们的明显特点, 往往成为因经济贫困而导致“心理贫困”的“双困生”, 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原因分析

研究表明, 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在校大学生相比, 心理问题的发病率偏高, 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经济困境的束缚。

宿迁学院目前的办学机制为公办民营, 按现行的收费制度, 学生正常完成学业大致需7—10万元。这对农村家庭来讲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对城镇的部分学生来说, 因家长已下岗或正面临下岗的危险, 也同样十分困难。因此贫困大学生往往面临着比一般大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 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一方面, 由于自己的家庭条件不如别人, 产生了样样不如别人的心理, 从而丧失了自信心, 对未来非常悲观。一位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终于明白, 我带进大学的, 除了压力和一身土气外, 还有先天不足, 这使我永远也无法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另一方面,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外界环境过于敏感, 对周围所有人的言行都持怀疑、警戒态度, 内心深处有一种社交恐惧症, 从而导致了自闭。

2. 自我定位过高、心理落差过大。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在自己的家乡往往都是天之骄子, 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但当他们来到大学这个人才济济的地方, 由于贫困地区教育条件的限制, 贫困大学生在知识面和对新事物的认识等方面与其他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现实与自我想象的冲突, 造成他们心理的较大落差, 进而产生消极的自我否定心理, 认为自己辜负了家人的期望, 产生了负罪感。某高校一名贫困学生自杀, 他在遗书中写道:“三年来, 我欠父母的太多了, 永远都还不完。”正是这种错误的自我定位使贫困生产生了自卑心理, 最终走上了轻生的道路。

3. 就业压力过大。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上学的费用都是通过银行、信用社的贷款或向亲朋好友借债, 因此, 对于他们来说, 就业不仅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更是他们偿还接受教育所欠下债务的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途径。在目前我国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下, 找好的工作并不容易, 而贫困大学生腼腆内向、不善交际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很难在就业市场上让用人单位满意。如2006年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率为62%, 低于平均就业水平86.85%[3]。

4. 救助措施不完善。

贫困大学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与帮助, 但是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同情与怜悯。许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 甚至一些普通的公民都通过多种形式对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加以援助, 但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不当举动, 无意中加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让他们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一位贫困大学生在文章中写道:“贫困生犹如珍禽异兽, 在校园里被人评头论足:‘他不是没钱吗, 今天怎么还吃鱼呢?’‘他不是贫困生吗?居然买了新衣服!’‘贫困生都是些骗取学校补助和学费减免的冒牌货!’贫困, 成了衡量一个人品行的砝码甚至罪证……我真想大声疾呼:‘我, 不是骗子!’”贫困大学生在物质上得受了资助, 本来是件好事, 但是由于这些不当举动, 使他们在精神上遭到了挫伤, 产生了自卑甚至厌世心理。

二、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对策

社会和学校应该多方面创造各种必要条件, 努力保障贫困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给他们多点关爱和救助支撑。

1. 完善贫困大学生扶助体系, 切实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

经济上的贫困, 是高校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 要进一步完善贷款制度, 像一些发达国家那样, 建立高度发达的个人银行信用系统, 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和贷款的交易成本, 降低学生的贷款难度, 从而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贷款力度。其次, 积极倡导民间的捐助活动。通过建立爱心基金会等方式, 鼓励民间企业家、爱心人士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业, 或采取以工代金的有偿捐助形式, 学校组织贫困生与捐助单位签订合同, 毕业后可以到其单位工作, 以工资来偿还资助。再次, 由国家、省、市、学校设立助学金体系, 每月对贫困生的生活进行补偿, 为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提供保障。最后, 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帮助学生自助, 这不仅可以减少他们受助于人的自卑心理, 还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 增加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便于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宿迁学院在增加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 还注意规范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 维护贫困大学生的合法权利, 在与外单位合作时, 签订有效合同, 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工作的心理, 欺骗贫困生。

2. 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对贫困大学生的教育重点是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把经济救助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使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得到“脱贫”。首先, 在学校建立较为完善、详尽的学生心理档案, 通过对学生家庭、社会关系、在校状况等多个角度来了解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情况。其次, 开设高校心理教育课程, 由学校和心理专家共同从理论上帮助学生了解导致高校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因素及避免方法, 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自尊自爱、自律自重、自强不息, 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定期开展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建立贫困互助小组, 将贫困大学生组织起来, 以聊天的形式定期进行交流, 类似的境遇可以使他们更容易相互敞露心扉, 将自己的困惑和抑郁倾诉出来, 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再次, 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宿迁学院在2005年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下设各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由专业人员负责心理咨询工作。同时, 建立了心理咨询网站, 开通了心理服务热线, 以避免学生因自卑心理而不愿接受心理咨询, 减少了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社会服务系还在学校政策基础上采取适当措施, 增加咨询工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减少贫困大学生的顾虑, 使心理咨询机构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同时建立了家长合作渠道, 通过亲情的温暖打开学生的心理空间。

3. 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调节。

社会与学校的努力对于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往往治表不治本, 真正可以让贫困生走出贫困的心理阴影, 归根结底还要靠他们自己。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蔺桂瑞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贫困生首先要学会接纳自我的独特性, 既接纳短处, 也接纳长处。其次, 要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说‘我能行’。第三, 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 只有不完美的才是真实的, 不苛求完美, 也不要抱怨身世。”这表明贫困大学生首先应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正确认识和对待与其他学生之间在知识掌握面等方面所存在的差距, 承认差距存在的客观性, 而不是消极地回避它, 更不能将自己的贫困作为逃避现实的借口, 就此自我放纵。

总之, 贫困大学生的自卑自闭心理的形成, 有着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 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关心这些贫困大学生, 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自强、自立心态, 使他们不仅在文化知识、科学上成才, 同时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相信教育者对贫困大学生的爱护与帮助终将实现“蚕食桑, 而所吐者丝, 非桑也;蜂采花, 而所酿者蜜, 非花也”。

参考文献

[1]蒋宏宇.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人格发展培养策略[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8, (5) :80-81.

[2]高洁, 张薇.对高校贫困生自卑自闭心理问题的研究[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22, (4) :113-115.

[3]李毅, 何伟光.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08, 22, (1) :125-126.

贫困学生 篇2

解析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

概括了当代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表现:依赖性强;学习上的无力和厌烦心理;人际交往的障碍;不良的自我意识.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为:城市与农村的巨大反差;市场经济的繁荣;就业的压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贫寒出身的轻视.化解贫困大学心理危机的.措施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建立心理档案;提供勤工助学机会,促进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鼓励贫困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作 者:李德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36刊 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421(2)分类号:B848.4 G416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心理障碍 “心理贫困” 勤工助学

等待捐助的贫困学生名单 篇3

少抽一支烟,少喝一杯酒,少穿一件漂亮的衣衫,也许……我们期待着您的爱心资助能圆无数贫困学生的读书梦!

幸福计划栏目组联系方式:www.happy-2000.com.cn

地址:(430014)武汉市汉口洞庭街127号《幸福》杂志社“幸福计划”栏目组

联系电话:(027)82788983 联系人:傅妍

汇寄方式:贫困生所在地妇联。(汇款单上需注明贫困生姓名及所在学校)

3281.陈娜,女,1995年5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农场工人六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刻苦努力,家中因父亲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282.谢丽萍,女,1994年8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管理区河东三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刻苦努力,家中因母亲长年患病,特困,渴望资助。

3283.柴优德,男,1997年6月13日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太和场,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刻苦努力,家中因父亲患精神疾病,母亲失语,特困,渴望资助。

3284.田子晴,女,1996年9月5日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积玉口镇古城村十组,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刻苦努力,家中因父亲病逝,为治父亲生前的病,负债累累,特困,渴望资助。

3285.代梅琼,1996年1月生,湖北省当阳市王店镇穿心小学四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286.严瑶,女,1997年2月生,湖北省当阳市坝陵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母亲残疾,父亲在外靠打零工贴补家用,特困,渴望资助。

3287.杜海媛,1995年3月生,湖北省当阳市黄林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特困,渴望资助。

3288.黄晓艳,女,1997年5月生,湖北省当阳市黄林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母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289.陈甲,男,7岁,家住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七组,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母残疾,无生活来源,渴望资助。

3290.杨诗威,男,10岁,家住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肖桥村四组,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母亲无劳动能力,特困,渴望资助。

3291.曾天宇,男,5岁,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幼儿园大班学生,该生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家中因父母患病,无生活来源,渴望资助。

3292.曾天成,男,7岁,湖北省监利县柘木乡中心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偏瘫,母亲聋哑,无劳动能力,特困,渴望资助。

3293.龚湘美,女,苗族,1994年4月出生,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锦江中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认真,成绩优秀,家中因父母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294.刘静,女,苗族,1990年11月出生,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麻阳一中高一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认真,刻苦努力,家中因她被双亲抛弃,养父又是个聋哑人,务农为生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295.肖岳,男,苗族,1990年5月出生,湖南麻阳苗族自治县麻阳中学高二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家中因父亲患鼻咽癌,为治病家里负债累累,特困,渴望资助。

贫困大学生就业之路 篇4

贫困大学生群体, 在我国属于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 也是我国当代社会结构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特殊, 是因为他们来自农村、边远山区等不同形式的贫困家庭, 自小处于社会最底层。这导致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但正是这种特殊的自卑心理积蓄了他们的精神势能, 激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进入了“大学”这一圣殿。从默默无闻, 甚至被人歧视, 到被人尊重、被人重视的“天之骄子”。期间, 他们需要经过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心路历程。

由于来自多方面的因素, 从而导致多种心理压力是必然的。因此, 能否有效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势必关系到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 将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可是应该由谁来释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呢?又该如何着手呢?这不得不引起国人的深思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果要有效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 必然要先找到造成这些心理压力的根源。俗话说要“治本”, 就得先“清源”。

由于贫困大学生的家长, 一生均奋斗在农村、山区等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深知其中之苦, 因此他们不希望自己经历的在孩子身上重演。于是从小就叨念着孩子要努力学习, 争取跳出农门, 出人头地。同时也下意识地把孩子当成了家庭的出路和救命草。可是当贫困大学生即将毕业时, 发现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 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标志着没有经济来源, 这不但“拯救”不了自己的家庭, 甚至连自身都难保。他们由此而产生回报父母高期望的焦虑心理是必然的。

另外, 由于地理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决定了他们只能占有极少量的社会资源, 因此也造就了他们贫困、落后的生存现状。而大学校园为他们提供了享受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社会资源的同时, 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城里人”或者说“富人家”的孩子共处的机会。当他们每天看着自己的同学享受富足的物质生活之时, 自己只能独守清贫。当毕业时看着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的同学, 一个个被安顿就业, 而自己却只能面临失业。这难免会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落差, 正是这些落差造就了他们内心的那种“相对剥夺的自卑感”。

笔者认为, 不管是“回报父母高期望的焦虑心理”还是“相对剥夺造成的自卑感”均是暂时的, 或者说是阶段性的。其实最致命的应该是第三个问题, 即未来就业困惑造成的抑郁感, 也就是就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恐慌感。假如能为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问题, 使他们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来源, 那么以上三大心理压力便可迎刃而解。

近年来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对应政策。笔者认为, 国家除了对总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之外, 还应该对“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行倾斜性扶助政策。因为其他来自富裕家庭和一般家庭的大学生, 如果一时未就业, 也还有家庭供应的生活资料。但是“贫困大学生”一旦失业, 就标志着将失去生活来源。例如我的一位校友, 毕业后到深圳找工作, 两个多月过去了, 不仅未找到工作, 而且花去了带去的所有盘缠。正愁没有路费回家之时, 他的老乡怂恿他合伙一起盗摩托车。结果被当场抓获, 判刑后至今未出狱。这个悲剧说明, 当一个人在没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之时, 即使是人才也有可能沦为罪犯。不但无法贡献社会, 而且还可能危害社会, 甚至恶性报复社会。

因此,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 利用一切社会资源, 政策性地为“贫困大学生”安排就业。这将对促进社会和谐, 起到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另外, 在国家扶助政策的大前提之下, “贫困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在建立自立自强信念, 并转变就业观念。据我所知, 许多大学生至今仍然停留在“专业对口”、“学有所用”的就业观上。事实上, 在经济危机、人口倍增、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今天, “专业对口”、“学有所用”这些想法应作为一个年轻人的理想或者期望来努力。

古有“曲线救国”之说。笔者认为“贫困大学生”就业, 值得借用这一思想。也就是说“贫困大学生”在职场择业中, 应该分两步走:首先应该“谋生就业”, 也就是先降低择业标准, 找到一个待遇一般, 并不一定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先安身立命, 然后再慢慢寻找“对口工作”, 以实现学有所用, 报效国家之梦想。要知道, 在最基本生活无法保障的时候, 糊口比实现理想更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在保全自己的大前提之下, 才有机会, 才有可能用己所学之长, 报效国家, 贡献社会。我们姑且将这一职场战略, 称之为“曲线就业”或者“曲线报国”吧!

如果贫困大学生能够采取“曲线就业”这一职场战略, 先谋得一份糊口的差事, 这也不失为缓解自身心理压力的良方上策。不过, 当贫困大学生真正背弃自己的专业、自己的理想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无关的糊口职业时, 又可能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那就是认为自己是在“贱卖劳动力”、“浪费青春”, 并因此终日忧郁寡欢。因此, 笔者认为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之前, 应该正确地定位自己。必须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旅程, 而是阶段性螺旋式的发展历程。在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 “糊口”比“对口”更重要。当你拥有一定的经济储备后, 再考虑“对口”性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实不为迟。在美国、日本的餐厅和酒店随处可见洗盘子、洗马桶的中国及外国留学生, 难道他们就没有理想, 没有抱负吗?

贫困学生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敬爱的部队官兵叔叔们:

你们好!我叫xx,是六年一班的一名学生。今天,我很荣幸代

表所有受资助的贫困生站在这里发言。如果说世界上真有什么物美价廉的东西,那一定是“谢谢”二字。它朴素真诚,无需付出。在这里我代表所有的贫困生向今天资助我们的部队官兵叔叔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鞠躬)此时的我内心无比地激动。我们虽然贫困,却生活在阳光里,生活在爱的世界中。请让我代表所有的贫困生再一次向好心的部队官兵叔叔们的关怀和帮助表示最诚挚的谢意!(鞠躬)

我有一个不幸的家庭,我几个月大时,妈妈就抛弃了这个家,抛弃了爸爸和我,我至今不知道母亲长得什么样。为了养家糊口,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年末才能拿回一点微薄的工资,没有时间照顾我的生活,从小我就和奶奶相依为命。为了供我上学,奶奶起早辛黑卖早餐、卖菜挣钱。平时,每天放学回家,邻居家的孩子都坐校车回家,而我为了给家里省点钱,不舍得花钱做校车,必须步行20多分钟回家,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我都坚持这样回家。尽管这样,我们祖孙俩还是生活得很拮据。我渐渐长大,奶奶也年老体衰,无法完全负担我的学费。面对拮据的生活和生存的压力,我无法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的领导得知情况后,对我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张校长通过班子会为我免了学杂费,为我解决了开学初学费的燃眉之

急。当看到我的校服已经破旧时,宋校长与校产办多次沟通协调,为我免费争取到一套崭新的冬季棉校服。马主任把女儿的衣裤拿来送给我,还鼓励我要好好学习。班主任老师对我更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我打心眼里感谢校领导和老师对我的爱。今天,我又享受到了来自部队部队官兵叔叔的资助。此时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因为你们不仅帮助我解决了生活、学习上的困难,也深深的慰籍了我的心灵,使我走出了自卑的个人世界,融入了集体的温暖之中。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快乐。

我深知自己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在学校,我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大队委担任组织委员,放学回家,我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本学期被评为“梅河口市感恩明星”。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鼓起生活的勇气,扬起生命的风帆,自强不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报答各位领导、叔叔们,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最后,我代表全体贫困生再次感谢解放军叔叔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请您们相信我们,明天,我们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那时,我们不但永远感恩您们,而且也会学习您们,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关心爱护身边每个需要温暖的人。

贫困大学生的代表发言稿

范文一

今天,团县委在这里举办资助贫困学生仪式,对8名贫困大学生和2名贫困中学生进行资助,这是继全县资助40名贫困大学生后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资助活动。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表示祝贺,向捐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借此机会,我向受助学生提三点希望。

一、你们是非常幸运的,希望你们奋发图强。受助的学生,你们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你们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幸运的是你们得到这份资助。你们一定要不负众望,牢记保康父老乡亲对你们的关爱,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敢于克服困难、勇于面对挑战、勤于学习创造。你们一定要胸怀祖国,放眼未来,以如饥似渴、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的毅力,永不满足、攀登不止的追求,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你们一定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敢做敢为、开拓创新的能干人,做一个实事求是、堂堂正正的实在人,做一个无私奉献、扶贫济困的热心人。

二、你们是特别艰苦的,希望你们立志成才。你们大部分生在农村、家庭条件差,生活环境差,非常艰苦。但你们以艰苦奋斗的作风,持之以恒的毅力,度过了难关,考上了大学。物质上,你们是贫穷的,可精神上你们是富有的。所以,希望你们要继续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立志成为有真才实学,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今天的保康,发展很快,但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三农”问题、生态问题、发展问题等等,一直困绕着我们。只有你们尽快、尽早成才,共同来建设家乡,保康的发展才有支撑,才有希望。你们要记住,不管明天你们身在何方,保康永远是你们的家,保康永远需要你们。

三、你们是满盈希望的,希望你们严于律已。摆在你们面前的是一条满盈阳光、满盈爱心、满盈希望的大道,你们的前程无可限量。但是,你们必须严于律己,在名与利的诱-惑、公与私的交锋、情感与理智的冲突、吃亏与占便宜的纠葛、是非曲直的评判等面前,学会用理智驾驶自己、用法律约束自己、用道德规范自己、用智慧疏导自己,向世人展示一个保康青年端庄稳重、公正文明的风采。

这次捐资的单位和个人,你们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资助贫困学生,让我们深受感动。我相信,你们这种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举动,县委、县政府不会记忘记,保康人民不会忘记,这些受助贫困学生不会忘记,你们今天的爱心付出,一定会孕育出明天的希望,一定会得到人们真情的回报。

同志们,同学们,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人才出。你们一定要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不负保康人民的期望,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立志成才,为保康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范文二

等待捐助的贫困学生名单 篇6

2008年第3期下

主持人语

少抽一支烟,少喝一杯酒,少穿一件漂亮的衣衫,您的爱心就能帮助一个贫困学生圆他的读书梦……

幸福计划栏目组联系方式:www.happy-2000.com.cn

地址:(430014)武汉市汉口洞庭街127号《幸福》杂志社“幸福计划”栏目组

联系电话:(027)82788983 联系人:傅妍

汇寄方式:贫困生所在地妇联。(汇款单上需注明贫困生姓名及所在学校)

3393.柴双艳,女,2000年9月23日生,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语文98分,数学99分,家中因父亲病逝,母亲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394.王然,女,1997年1月24日生,湖北省谷城县朝阳湖村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患病,无任何收入来源,渴望资助。

3395.袁梦,男,1996年4月生,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中风偏瘫,无经济来源,渴望资助。

3396.肖荣荣,女,1992年7月28日生,湖北省谷城县冷集镇双桥中心小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智力残疾,无经济来源,渴望资助。

3397.陈武侠,男,1990年6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农场,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并且任班长一职,家中因父母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398.袁莉莉,女,1992年5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农场,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家中因父母在外地打工,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399.刘海霞,女,1990年9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农场,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家中因母亲体弱多病,为治病负债,父亲打工的钱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400.谢莉,女,1990年9月生,家住湖北省潜江市周矶农场,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智力残疾,生活来源仅靠年迈的祖母,特困,渴望资助。

3401.陈燕翰,男,10岁,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镇潺陵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母亲患精神疾病,无生活来源,渴望资助。

3402.张顺,男,9岁,湖北省公安县斗湖堤镇大圣小学二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残疾,母亲智力障碍,无生活来源,特困,渴望资助。

3403.周辉阳,男,9岁,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新沟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母亲病故,父亲离家出走,他和年迈的祖母生活,特困,渴望资助。

3404.施以磊,男,11岁,湖北省公安县曾埠头小学五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病逝,母亲体弱多病,无经济来源,渴望资助。

3405.刘宇,男,1989年3月6日生,湖北省枝江市枝江一中二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语文108分,数学115分,家中因父母务农的收入无法让其继续求学,渴望资助。

3406.刘聪,男,1989年3月6日生,系刘宇的哥哥,湖北省枝江市枝江一中二年级学生,该生在校学习成绩优秀,语文115分,数学108分,家中贫困原因同3405。

3407.梅小龙,男,1993年5月生,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学生,该生在校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家中因父亲去世,无任何经济来源,渴望资助。

贫困学生 篇7

聚焦成才热点, 思考成才模式;

阐释成才含义, 探讨成才规律;

剖解成才案例, 反思成才误区;

研究成才路径, 透析成才要素。

“你好好养病, 等你病好了, 我一定给你修所学校!”这是45年前, 黄秀英对病中丈夫的承诺。

拉板车、住工棚……从没上过一天学的文盲黄秀英没有食言, 她用柔弱的肩膀为丈夫修起梦中的学校, 也为9 000多名进城贫困孩子托起未来的梦想。前不久, 黄秀英夫妇被巫山县推荐参选2009“感动重庆十大人物”。

一所学校, 培养9 000贫困学生

“我的奶奶是个慈祥的老人, 她没什么文化, 却非常关心我的学习, 经常给我买书、买文具。为了让我上学, 她冒着大雪出去借钱, 还差点被泥土埋掉……如果没有她, 我可能早已无法坐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上学。我的奶奶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奶奶, 我们都叫她黄奶奶, 她跟我们并没有血缘关系……”

几天前, 巫山县流动少儿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上, 黄琼的作文《我的奶奶》让许多同学流下眼泪。

11岁的黄琼, 家在巫山两坪乡, 上有13岁的姐姐, 下有3岁的弟弟, 父亲在城里当“棒棒”, 每月只有不足1 000元的收入。3年前, 母亲生弟弟难产, 花了不少钱, 开学时, 父亲拿不出钱给黄琼交学费。就在黄琼哭着将书包收进箱子时, 黄秀英找到她说, 只要她愿意好好读书, 自己愿承担她所有学费和学习用具费用。

如今, 黄琼不仅当上班长, 还多次被评为巫山县巫峡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黄琼作文中的黄奶奶正是黄秀英, 这所流动少儿小学的创始人。学校里, 绝大多数是和黄琼一样受到黄秀英夫妇帮助的贫困学生。

“我们办的就是穷人的学校。”不久前的一次普查数据显示, 该校758名在校学生中, 孤儿、单亲、父母残疾、学生残疾、特困家庭等贫困学生多达399名, 占总人数的52.7%。69岁的黄秀英说, 不完全统计, 从1988年办学以来, 20多年里他们已经培养9 000余名贫困学生。

如今, 这些当初的贫困孩子很多已迈向成功:有考入北京外国语学院后从事重要翻译工作的陈权, 有在深圳等地当公务员的李明华, 还有自办公司、身家数百万的张兴远……每年教师节, 收到来自各地的问候电话, 成了黄秀英夫妇最大的欣慰。

一句承诺, 改变一个女人一生

一个从没上过学的文盲, 要办学校搞教育, 这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可倔强的黄秀英就因为一句承诺, 做到了, 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家住巫山老县城郊区的黄秀英两岁丧母, 从记事起, 童年就在割草砍柴中度过。1960年, 刚满20岁的黄秀英到江边挑水, 遇到一男子在江边独自哭泣。她正要离开时, 男子纵身跳进江里。从小在江边长大的黄秀英飞奔过去, 一把抓住男子皮带, 将他救了起来。

被救的男子, 就是后来成为她丈夫的张发田。当时, 24岁的张发田刚从奉节师范毕业, 因被打成右派, 没为他安排工作, 只能做点苦力。伤心抑郁下, 他产生了自杀念头。

身份相差悬殊的两人戏剧性地认识, 还慢慢产生感情, 两年后结为夫妇。

1964年, 又一次被批斗后, 张发田生了一场重病。半夜, 张发田躺在床上说起胡话:“没学校要我, 当不成老师, 书都白读了, 我不想活了……秀英, 你看, 桥那边有个学校……”看着昏迷中哭个不停的丈夫, 黄秀英的心很痛。她明白, 当不成老师是丈夫一辈子的痛。握着丈夫的手, 她给了他一句郑重承诺:“你好好养病, 等你病好了, 我一定给你修所学校!”

一架板车, 拉出一所流动学校

“修学校, 肯定需要钱。”为了这句承诺, 丈夫病好后, 柔弱的黄秀英买来板车, 从此开始了在县城拉板车做苦力的经历。

石头、沙子、煤炭, 只要有活, 她就接, 100斤2角钱, 一车货拉下来能挣1元钱。但黄秀英毕竟是个女人, 为了挣1元钱, 她常常需要四肢并用趴在地上才能拉动板车, 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一个女人和板车的身影, 在巫山老县城行走了20多个春秋。

如今家住巫山县城净坛路张家湾小区的范家贵老人, 曾经是县城搬运社的负责人。提起黄秀英, 他记忆深刻:“经常到我们搬运社来拉货, 比男人都能吃苦!”

虽省吃俭用, 但拉板车毕竟挣不了多少钱。到1988年, 黄秀英为丈夫修学校的心愿还没能实现。此时, 已经平反的张发田被安排在巫山一所小学教书。当时, 初中毕业生能继续升学的不到50%, 眼见不少少年失学后四处游荡, 黄秀英和丈夫商量后, 决定先办补习班。

她拿出拉板车的所有积蓄6 000多元钱, 把家里的房子重新整修后, 购买了课桌椅。张发田请来一些退休教师, 为没能升学、又交不起复读费的孩子办起补习班, 而他自己也利用放学或假日为孩子们上课。没有文化不能上课的黄秀英则天天到学校烧开水、干杂活, 无偿为学生搞后勤服务。

没想到补习班效果格外好, 两年后, 前来补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黄秀英不得不举债扩大规模, 在自家房屋基础上修起3层楼房办起“树人中学”。

因为不看户口、不收择校费、收费低廉、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还能享受免费帮扶, 这所巫山县第一所民办学校刚一成立就很受欢迎, 学生很快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两三百人。

到1998年, 随着教育改革, 初中毕业生升学已经不再是难题。而随着三峡工程的推进, 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却越来越多, 因为南来北往的流动儿童大多户口不在本地, 高价入学成为一大难题。

黄秀英和已经退休的丈夫商量后, 停下办得好好的中学, 创办起巫山流动少儿小学。

“办流动少儿小学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贫困的流动少儿能上学。”黄秀英说, 一开始, 他们制定的收费标准就远低于其他小学。学校创办之初, 很多人怀疑他们搞花架子, 第一年, 只来了13个学生, 教职员工却有近10人。一年下来亏了上万元, 很多人劝黄秀英夫妇放弃, 但她咬咬牙坚持下来。一年后, 这13个学生带来300多人, “因为这里确实是我们贫困少儿的学校。”

“最初办学校, 只是为了兑现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但后来, 却觉得这已经是自己一辈子没法停下的事了。”黄秀英说, 也许是自己从小没读过书, 深深理解渴望读书的孩子们的心情, 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 她也深深爱上这份事业。

一对夫妇, 精神感动当地群众

虽然没文化, 无法亲自上讲台上课, 但黄秀英从没闲着。为孩子们煮饭、烧水, 照顾生病学生……她一直承担着一个生活老师的责任。2001年, 一名广东籍学生急性阑尾炎发作, 手术抢救时, 父母都没在身边。黄秀英把孩子送到医院后, 一直守在病床前为他送饭递水, 擦脸按摩, 还把梨子压碎用纱布滤水喂他, 将肉弄成糊给他补身子……一个月下来, 孩子康复如初, 黄秀英却瘦了整整8斤。

学校贫困孩子多, 经常会有家长提出因为没钱不让孩子上学了。黄秀英夫妇总是想方设法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他们不仅每年免掉近20名学生学杂费, 甚至发动自己的7个子女每人结对帮扶一名特困生。

2002年, 随着三峡工程清库逼近, 学校面临拆迁。这时, 黄秀英已经62岁, 丈夫更是66岁, 早已成家立业的子女都劝他们别折腾了。但黄秀英还没来得及决定, 就有许多学生和家长找到她:“黄奶奶, 听说学校不办了呀?那我们以后怎么办啊?”

想着学校800多名孩子, 年过花甲的黄秀英夫妇只好答应继续将学校办下去。跑手续、建新校……为节省建校资金, 黄秀英决定, 建校工程只采用半承包方式, 自己负责采购材料、监督施工, 甚至亲手干活。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 黄秀英夫妇在工地简易工棚里一住就是三年。

2007年9月的一天, 由于连绵大雨使工地后的山体塌方, 砸断了工地上一根水泥柱子。黄秀英夫妇为省钱, 自己拿着锄头去刨泥土。没想到, 上面的淤泥继续下滑, 瞬间就将两位老人淹埋。庆幸的是不远处还有挖掘机工人正在施工, 及时赶来挖走泥土, 两位老人才得以脱离生命危险。

2008月1月, 巫山也遭遇了罕见雪灾。临近春节, 几个材料商上门催债, 称拿不到钱第二天就别想动工。黄秀英不得不顶着大雪出门借钱。黄秀英在亲戚处来回奔走, 深夜11点, 终于在一个开煤矿的亲戚处借到5万元钱时, 她已经双腿僵直, 第二天就病倒在床。

黄秀英夫妇的事迹感动了巫山县许多部门, 原巫山县长黄明到该校实地考察, 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搬迁选址。现任巫山县委书记管洪两次到新校建设工地调研, 帮助协调解决搬迁建设中的难题, 称赞黄秀英夫妇“为人民也为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

去年9月, 这所建筑面积3 500平方米, 有18间教室外加活动室的新学校在县城落成, 约800名学生在这里愉快地学习。

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刍议 篇8

1. 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的必要性。

(1)有利于确定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大学生。确定贫困大学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很严肃的工作,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家庭生活确实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有助于合理确定需要帮扶的对象,使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正落实到实处。(2)有利于国家制定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只有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档案,国家才能及时了解到他们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贫困大学生的数量、学习情况、家庭情况、社会实践情况,只要查看档案资料或是通过网上查询就能了解所有的情况,以便于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体系。(3)有利于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情况。如有些贫困大学生奋发图强,努力学习,积极乐观地面对大学生活,年年获得奖学金;有些贫困大学生用学校和政府发放的资助经费上网打游戏、谈恋爱,不努力学习。这些情况都应及时在档案中反映出来,使学校能及时了解情况,调整特困生资助经费的发放对象,更好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

2. 贫困大学生档案的内容。

(1)贫困大学生家庭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家庭所在地,家庭全部成员及简历、身体状况(如有病或者伤残程度,能否参加劳动,并有病历和县以上医院证明)、出生年月、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劳动力情况、年收入情况、主要经济来源、费用支出情况、债务情况等。记录应详细、全面、准确,不得做假。(2)各级审批材料。主要包括申请特困的材料、民主评议材料、公示情况、学校审批材料、市教育局及省教育厅审批认定材料。(3)贫困大学生已获各种资助情况。一直以来,国家对贫困大学生都非常重视,许多贫困大学生都获得过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学校的资助。及时将这些情况反映到档案中,可以使国家更好地了解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4)贫困大学生成长情况。主要包括每学期成绩单、参加比赛的获奖证书、英语四六级过级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辅导员对其在校期间表现情况的鉴定等。

3. 贫困大学生档案的管理。

高中贫困学生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篇9

一、高中贫困学生的现状及给学校社会带来的后果

部分贫困生往往与社会接触较多, 因此, 其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 成熟较一般学生明显, 他们不想读书, 不愿接受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教育和约束, 期望突破校园“疆域”, 走向独立的愿望表现迫切。激烈的市场竞争, 快节奏的工作方式, 使许多家长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的生活、学习和精神世界。一些贫困生的家长有时早出暮归, 整日忙于生存, 有的甚至长期与子女分离, 无法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从而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淡化。令人忧虑的是家庭不和、破裂、离婚率近几年呈上升趋势, 这些都严重创伤着孩子稚嫩的心, 使他们忧郁、迷惘。家庭温暖的缺乏, 导致他们性格内向, 闭锁心扉, 他们不愿向家长或教师倾诉心肠, 而是敷衍、欺瞒师长。他们往往从“哥儿们义气”中寻找乐趣, 在校内拉帮结伙, 甚至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沆瀣一气, 误入歧途。

由于上课听不懂, 即使想学的学生也非常苦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考临近, 就会产生很多心理疾病。有些学生走上极端, 要么闹课堂, 要么逃学、弃学。最后又受着社会环境及家长的压力, 参加高考上大学, 接下来只有高考这一“搏”了。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当今社会里, 学生在学校违纪违规, 在社会上打架斗殴, 甚至因违法受到处罚的现象日趋增多, 而在此类现象中, “贫困学生”所占比例居然高达98%以上。这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和很坏影响, 也严重影响学校声誉, 而且给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解决“贫困学生”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要加强德育建设和教育工作, 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 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 包括真善美、自强、自信、自贞、艰苦奋斗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一) 以先进理念引导高中生贫困学生

解决高中生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 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确立先进的工作理念。首先,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给学生贫困学生特殊的人文关怀, 真正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和体贴学生,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 树立现代学生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生活, 学会发展的能力,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再次, 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培育学生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全体教职员工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以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引导贫困学生学生。最后, 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 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切实解决贫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二) 学校因材施教分层提高高中贫困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为学校, 要尊重“贫困学生”是我们应试教育与高中教育半市场化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客观规律。具体地讲, 将学生按文化基础成绩分层次分班级进行教学。同时学生可以根据各个学年阶段成绩的好差进行上下班级的浮动和调整, 逐步建立起一个有利于教师因人因才教学, 有利于学生同步听课学习, 有利于学校同一层次管理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竞争机制。这样做还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有利于鼓励、激励学生更加勤奋学习, 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学业。二是有利于国家进一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根据学生所在学校班级的具体真实情况与高考的成绩相结合, 录取学生上大学。同样还有利于社会和学生家长, 少花钱、读好书真正享受良好的教育。也便于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各方面的特长。

开展分层次分班级的教学工作, “贫困学生”都集中少数班级, 管理与教学难度很大, 班主任的工作较一般的班级要多要深要细。每一位任科教师不仅要完成好课堂教学任务, 更要加强课堂的纪律管理等。在观念转变, 办学理念, 办学思路, 教学常规以及管理方式上探索出一整套相适应的措施, 在具体施教中不断寻求和完善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档案制、家长例会制、家访制、学生思想交流座谈制等辅助机制。

(三) 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增强贫困学生的心理素质

做好心理普查工作, 建立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 健全心理危机三级预警机制, 并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监督和预警。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通过面对面、电话、QQ聊天等方式对贫困学生积极开展咨询辅导和成长训练, 促使其心理、人格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再次, 要引导贫困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 培养其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 学校在评优、选干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活动和工作中, 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 防止学生因心理不平衡而导致心理障碍现象的发生。

在贫困学生遭遇挫折时, 多一些同情和帮助, 少一些漠视和指责。往往高中阶段, 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在遭遇挫折时, 习惯于退却和压抑自己, 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长此以往, 一旦负性情绪积聚到一定程度, 爆发出来, 又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教师要做的不是在事情发生后去压制或逃避, 而应该是在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既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让他们在负面情绪出现的时候, 及时得到疏导和宣泄, 而达到新的平衡。并且在平时的教学中更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挫折观, 在遭遇挫折的时候, 不是怨天尤人, 颓废绝望, 而是会主动地去面对现实, 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 将挫折变为生命的积累, 前进的动力。教师的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 区教师对贫困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将会引导所有学生对贫困学生的平等相待, 从而形成一个有利于贫困学生成长的校园环境。

摘要:伴随社会的转型, 在高中校园中也出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贫困群体。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社会舆论的错误导向, 使一部分贫困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一些偏差。他们对异彩纷呈、繁华多变的外部世界缺乏辨别和思考, 各种各样不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影响高中校园贫困生的心理发育和健康成长急需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文章从先进理念、学校层面、教师三方面提出解决高中“贫困学生”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贫困学生,先进理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张敏杰.中国贫困学生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

[2]林永柏.学生作为贫困学生的权利保护问题管见[J].教育探索, 2005 (12) .

[3]李正元, 徐肇俊.试析贫困学生子女教育贫困成因及其救济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 2005 (12) .

[4]赖海燕, 陆建平.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教育公平、理论观察.2005 (5) .

[5]李规.如何抓好贫困学生的教育管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5) .

贫困大学生工作策略初探 篇10

一、贫困大学生学习生活现状

1. 经济困难导致生活困窘、身体素质差。

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今天, 大学生是最紧跟时代潮流的一批人, 各种最新款式的服装、电子产品甚至奢侈品都能在大学生中发现, 然而这其中也有一些“丑小鸭”, 他们的衣着打扮与潮流格格不入, 没有手机、电脑、MP3, 甚至连基本的学习用具都缺乏。长时间经济的困境使得贫困大学生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部分贫困生体质下降, 甚至患上了程度不同的生理和营养性疾病, 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2. 环境适应能力差, 人际交往压力大。

贫困大学生往往来自偏远地区、农村, 而大学一般都在城市, 校园氛围中也渗透了较浓厚的城市色彩, 贫困大学生要适应大学生活, 就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帮助其养成城市的生活习惯。这对那些生活消费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来说, 是相对困难的。大学生活不同于中学, 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到综合素质的多元标准, 使得本来成绩不错的贫困大学生丧失了优势, 加之由于经济原因, 在个人特长、兴趣爱好、社会交往等方面缺乏锻炼, 对于大学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逐渐不愿与人交往。

3. 心理问题突出。

胡春红研究发现, 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学生, 心理问题发生率是非贫困学生的1.035~5.984倍。贫困程度较重的学生心理问题更显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症状这6个方面, 其中以人际关系敏感最显著。近些年,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导致的刑事案件不在少数, 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 给社会安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引起了全社会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

4. 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适应, 学习压力较大。

从高考竞争中凭学习成绩取胜的贫困生, 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胸有成竹, 在经济条件比别人差的情况下,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改变, 部分贫困大学生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使得学习成绩不断下滑。另一部分贫困生, 为了争取到奖学金改善经济状况, 变成了学习的机器, 虽然每次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但心理压力很大, 从而对学习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 影响了综合素质的发展。也有一部分贫困生, 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的面貌, 因此兼职几份工作, 甚至占用学习时间, 从而影响了学业。

二、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基于学校层面的思考

目前国家对于贫困大学生有“奖、贷、助、学、补”及国家助学贷款的多元化资助政策体系。学校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的具体措施将直接关系到贫困生的切实利益。

1. 建立准确、全面、动态的贫困生档案, 认真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贫困生认定是一项看似简单实际非常困难的工作, 高校生源遍布全省甚至全国,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个人对贫困程度的理解不同往往使得这项工作更加复杂化, 仅凭学生的档案记载、个人情况说明和一纸困难证明, 往往会鱼目混珠。为此, 高校方面应该想方设法使贫困生认定工作更加客观化。如调取学生餐卡消费情况作为认定参考, 派出辅导员及学生会干部深入每位贫困生家庭实地调查情况, 走访学生所在村、街道了解情况等, 以求对贫困生的认定做到准确、合理、全面。

2. 筛查贫困生心理情况,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

高校心理辅导机构应该建立专门针对贫困生的辅导中心, 对每一位贫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全面分析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确保每一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培养健全人格, 杜绝马加爵、黎力事件的发生。

3. 积极寻求社会资助。

高校方面要发挥自身的知识带动优势, 争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无偿援助, 可以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的形式来支持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还可以动员有名望的海外人士、成功人士、校友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助学金。可以在用人等方面对资助企业适当倾斜, 使资助工作常态化。

4. 做好推荐工作, 拓宽贫困生就业渠道。

鼓励贫困生自主创业, 在了解贫困生创业需求的基础上, 提供特殊的创业指导、创业实践, 增强自主创业意识。

三、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基于辅导员层面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的关怀者, 是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者, 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者, 是学生生活方式的指导者, 是学生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 是心理医生和人际关系的协调者。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 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在做好贫困大学生工作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辅导员要努力接近这一群体, 融入这一群体,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 作贫困学生的发现者。

由于国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利益的趋势使得一些本不贫困的学生混到这一群体中来。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做好充分工作, 通过谈话、走访宿舍等方式了解学生真实的家庭状况, 甄别“真”、“假”贫困生, 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 扫清他们的心理障碍。真切的关心贫困生的衣食住行,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决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掉队。

2. 做贫困学生的知心人。

贫困所导致的心理问题是复杂而多样的, 辅导员应该做好贫困学生的知心人, 多与他们交流, 掌握详细的心理状况, 防患于未然。扶贫先扶志, 辅导员要鼓励贫困生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 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 立志靠实力摆脱困境。帮助贫困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 使之从中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学校的关爱, 从而更加发奋学习。

3. 做贫困学生的引路人。

针对贫困生迈入大学后的不适应、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大及就业难等实际问题, 辅导员要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适应环境, 掌握学习方法, 提供校内勤工俭学岗位, 引导贫困生树立自信心。在求职择业问题上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 引导他们树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 鼓励他们自主创业。

贫困大学生群体带来的问题是多样且复杂的, 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更需要高校辅导员的关心、爱护、引导, 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成就事业。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展, 贫困大学生不断涌现, 群体逐渐扩大, 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考验着国家、社会、高校的处理能力, 也给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学校,辅导员

参考文献

[1]冀贞友, 徐芸, 牛文等.某高校贫困大学生血糖及血红蛋白含量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9, 1 (30) :74-75.

贫困大学生现状分析 篇11

摘要:针对沈阳工程学院贫困生的思想状况调查,进行分析与总结,找出帮扶贫困生的对策和工作要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贫困大学生“敢谈话,会谈话,说的好”的能力,让他们在舞台展现出自己的才艺,使贫困大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摆脱内心的胆怯,锻炼他们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素质拓展能力。

关键词:贫困生 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

1 贫困大学生的现状及特点

贫困大学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高校在全方面发展人才工作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下面我就结合我校贫困学生的经历,对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

我院共有320个班,学生总人数11040人,其中貧困生2240人,特困生780人,占全院学生的20%,平均每个班级有7名同学是贫困生。通过这几年与这些贫困生接触,在他们的身上我发现了许多问题。在性格上,他们表现的内向、缺乏自信,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不愿意和外界接触。在班级里他们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团队意识。有些贫困学生还很孤僻,如果发生突发事件,他们会做出极端的行为。

在学习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他们甘于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旷课、上课迟到、沉迷于网络,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第二种情况则是他们不甘于现在的生活状态。努力拼搏,刻苦学习。这样的贫困大学生都有一种坚持不懈、顽强、不服输的精神,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命运,改变他们的家庭。他们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缺少的精神,当代的大学生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标杆。

2 对贫困大学生的帮扶

2.1 政策上:政府一直以来都对各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特别重视。每一学年都会给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特殊困难助学金,政府希望通过对他们的资助能够减轻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够努力学习用成绩去回报这个社会。政府针对孤儿学生还有弱势群体每一学年都会减免学费和住宿费,还会给他们发放助学金,让他们无论在哪都能感受到这个社会是有爱存在的。政府还对学习成绩优秀的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这是对他们学习成绩最好的鼓励。

2.2 生活上:我校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开展了与贫困学生“结对子”工作,由校领导一对一去帮助贫困大学生。无论是从学习还是生活上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领导面对面与这些贫困大学生亲切的沟通,不仅拉近了师生关系,而且还能进一步解这些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学校还给特殊困难的同学报销寒、暑假返乡火车票,一切细微的关心都是为了让这些大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

2.3 心理上:贫困大学在性格上普遍表现内向、缺乏自信,不经常与外人沟通。针对这一现象,我院的辅导员老师每周走访这些同学,与他们面对面接触,深入了解他们近期的生活情况,学习情况。

2.4 能力上:在培养贫困大学生个人的素质拓展能力这项工作上,我院领导也非常重视。每一学年刚开始,我院都会针对贫特困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让这些贫特困学生一起做游戏,使这些同学通过游戏找到欢乐、找回自信心,感受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学院每一学年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通过比赛培养他们“敢谈话,会谈话,说的好”的能力,让他们在舞台展现出自己的才艺,使贫困大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摆脱内心的胆怯,锻炼他们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素质拓展能力。

3 贫困大学生在学习及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在中国各高校贫困大学生主要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偏远农村。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些家庭子女多、收入低,再加上有的家庭父母身患重病,收入支出严重失衡。

3.2 由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学习支出也在增加。部分贫困学生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所以这些学生只能选择辍学。

3.3 学习压力也成为困扰贫困大学生的问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教育水平也存在差异,在高数,英语,计算机等课程差距尤为明显。

3.4 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值得关注。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里紧张和焦虑的症状也时有出现;因人际交往困难,难以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而产生挫败感;因为爱情产生的感情问题也有可能影响到贫困生的日常生活。根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等学校中贫困大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0%-15%左右,其中有73%的贫困生对生活状况表示不满意;64%的贫困生感觉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52%的贫困生存在抑郁倾向。近年来,在高校发生的突发事件中,贫困生占50%,如果不能做好贫困生心理辅导,校园安全问题将无法预想。

3.5 社会、校园不良习气影响。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侵蚀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这一些都和贫困大学生过去的生活形成强烈的反差,也使得他们的心理非常容易走入误区,开始慢慢忘记自己曾经的生活。

3.6 对社会认知不足,缺乏防范意识。对于初到大学的贫困生想通过劳动去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他们渴望得到工作的机会,在非法中介、传销组织花言巧语诱惑下给自己的经济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4 建议

4.1 对于贫困生自身的建议

①贫困学生首先应该正视贫困现实,要自信,自立,自强,发扬自主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②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③将贫困压力转化为生活动力,做生活的强者,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④为了更好的享受大学生活,团结同学,多与老师沟通,多参加各种活动,结识新朋友,正确的处理好学习与感情方面的问题。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时俱进,顽强拼搏。

4.2 对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建议及设想

①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针对个别的贫困同学选择合适的资助方法,切实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压力。②每一学年开始,学校都应举行大型的爱心捐款活动。将这笔资金由专门的负责人公开管理,随时随地对贫困学生进行帮扶。③开展“学习雷锋”、“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心怀感恩,将爱传承演讲比赛”等有意义的活动,全方面培养贫困大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素质拓展能力。④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召开讲座活动,为贫困大学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习、生活压力。针对个别的学生,将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他们走出阴霾,迎接一个崭新的明天。⑤校企联动,推优择业。高校应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兼职岗位、就业岗位,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增长贫困大学生的阅历,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屈智勇,张秀兰,王东明.中西部十省高校贫困生生活与受资助现状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88-96.

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思考 篇12

据统计, 2000年我国贫困大学生有140多万, 2004年增至240万左右, 2007年高达400万人, 2010年更是突破了500万。《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显示, 2006年12.7%的贫困生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大学, 81%的家庭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1]。从2007年至2011年, 全国普通高校助学金资助人数从572万上涨到3171.06万;助学金金额从64.68亿元上涨到528.47亿元;国家助学贷款从79.07亿元上涨到136.46亿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近年来, 全国普通高校贫困生人数和比例均呈迅速增长趋势。

二、我国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现状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供给者之一, 而学生资助又有可能影响人力资本形成的数量和质量, 所以研究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现状就显得非常必要。[2]2007年至2011年, 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 不断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从制度上基本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目前, 我国在普通高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校内奖助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政策体系, 同时实施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三、我国学生资助体系中的几点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表明在过去几年中学生资助在提高大学入学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但随着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诸多的问题也显现出来。

(一) 学生所获资助与高校质量相关

据研究显示, 重点高校的学生在获得资助的可能性上远远的高于非重点院校的学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 国家划拨的资助金有限, 政府更倾向于把更多的资源投入重点大学。其次, 为了控制贷款的违约率, 国家开发银行和其他商业性银行更倾向于向高质量高校提供学生贷款, 这些院校毕业生的预期收入较高, 从而预期违约率就会较低。最后, 重点院校在获得社会、企业资助, 设立校级奖学金方面也比普通高校要更加容易。

(二) 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性质的补助金是学生资助体系的主要渠道

国家助学贷款主要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 补助金则主要用于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开销。高等教育的必须支出项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 购买教材、课本和资料的费用、文具费、班费等费用。这就表明通常情况下, 若一个学生在开学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 那他只用在开学后负担除学费和住宿费的其他必须支出项。

这些其他必须支出项则主要由学生自己解决或者通过学校发放的补助金来解决。国家和学校对学生的补助额度尽管近几年来不断的增加, 但相对于我国高校贫困生数来说, 还是远远不够的。每年还是会有很多的贫困生在为入学后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而头痛。

(三) 个体的特征对所获资助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显示, 性别、是否党员、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本人的高考成绩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在高校上学期间所获得的资助金额。[2]

(四) 学生诚信缺失导致国家资助偏差

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资助都是针对贫困生的资助。部分诚信缺失的贫困生为了拿到奖学金, 在考试中有作弊行为。还有一些贫困生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后, 想方设法不还贷, 严重损害集体和国家利益, 给贫困生助学贷款工作增加难度。甚至有贫困生为了可以得到国家的资助, 谎报自己的家庭收入、家庭情况以博取其他同学的信任, 从而导致真正家庭非常贫困的学生却得不到应得的资助。

四、加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建设的意见

第一, 鼓励多元化的资本进入贫困生救助体系。要广泛开拓社会资源, 特别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到高校设立奖助学金等, 开展多种形式的资困助学活动。一方面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宣传的平台, 另一方面不仅为我校的贫困生带来了资助, 更多的是, 为这些学生创造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加大了他们就业的机遇。

第二, 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由于其特殊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 应该注意对贫困生的资助方式, 既要达到资助效果同时又要避免对他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其次, 对贫困生投入更多的热情, 不仅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在物质上给予他们的帮助, 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一个健全的人格。最后, 通过多种形式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够以正常的心态融入这个社会中。

第三, 有偿享受国家资助, 避免非贫困生占用有限资源。高校在向贫困生资助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去判定一个学生是否是贫困生?思路就是让非贫困生的伪装成本变大。即加大学生在申请资助过程中或者是享受资助的成本。一是严格学生申请资助的条件, 对于真正的贫困生而言, 虽然申请的过程比较麻烦, 但是得到了更为重要的助学金,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讲是值得的。二是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规定申请获得国家资助的贫困生必须放弃一定的课余时间去从事低报酬的校园服务。这样对于伪贫困生而言, 强制条例以及后期的感恩服务必定会占用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 对于本不缺钱上学的他们来说机会成本就会过高。这样就可以把伪装者筛选出来, 避免他们挤占有限的资助资源。

摘要:对学生资助可获得性和充足性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资助体系存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国家资助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戴宇.大学生用数学模型算出高校学费应下调12%[N].重庆晨报, 2008.12-21.

上一篇:诊疗服务能力下一篇:宏观教育投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