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助制度

2024-07-13

补助制度(共9篇)

补助制度 篇1

本文将对医院财政补助资金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新财务制度下强化医院财政补助资金核算和管理的策略, 以期为医院相关部门提供财政资助资金管理与核算的理论依据, 进而通过有效的管理与核算活动为医院财务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

一、医院财政补助资金概述

医院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单位, 其年度预算是财政资金分配的依据, 也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医院与一般事业单位不同, 其核算需要依据会计制度规定会计科目进行, 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财政资金效率的目的。根据不同来源可将医院资金划分为专项资金, 一般性事业补助等, 每类资金都具有不同的账务处理方式和信息披露方式。所以, 医院应当开展针对财政补助资金的有效管理, 避免执行、预算“两张皮”的现象的产生。使不同资金来源下单位成本和差异能够被反映出来, 并形成对财政补助资金的使用过程的有效监控。

二、提升财政补助资金管理与核算水平的措施

(一) 严格开展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申报

预算在一定期限内达到的效果和产出就是医院预算绩效目标, 实际工作中医院主要依据医院社会功能、医院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制定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目标预算申请表主要由项目绩效指标、项目绩效目标、项目实施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单位职能描述、项目状况、项目资金申请、项目负责人、项目起止时间、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项目属性和名称、年度、填报单位构成。开展预算编制前医院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 对业务规律、上年度开支、相关资料变化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在核实基本数字的基础上对医院收支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进行测算, 最终形成对部门预算编制要求的有效把握。医院应当以基层科室为起点进行财政预算编制, 在具体项目中贯彻零基预算法, 并对项目支出的预算编制进行细化。人员经费预算涉及全年工资总额、科室人员分类构成、新增人员数、全年福利开支金额和项目等, 医院应当以计划年度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编列人员经费计算。科室在进行项目预算申报表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科室内部的核心支持领域和下年度发展方向, 经归口职能部门评审和论证后上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医院在建立项目库后, 需从可行性论证、立项依据等方面严格审核项目申请, 在满足规模均衡要求的条件下进行排序、筛选、分类活动, 然后可以通过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其进行审核, 最终提交给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

(二) 建立备查账登记基础支出, 根据具体项目核算项目支出

财政补助可以根据医院会计制度“管理费用”、“医疗业务成本”下的“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工资福利支出”等科目进行核算, 并记录于备查账中。医院可以根据拨款项目名称在会计核算系统内为财政补助科目、收、支建立项目辅助核算, 并在公共卫生、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专科等项目下分别进行项目核算, 利用项目明细账和项目统计掌握项目结转、收支情况, 并对财政项目支出情况进行随时了解, (如表1) 。另外, 还应当开展针对资金使用部门人员的有效宣传, 使其深刻认识和了解资金使用效益和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三) 通过信息化预算管理实现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控制

主管部门应以部门决算和预算要求为依据, 监督所属医院财政资金的使用和取得情况。医院还需对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预算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报告每季度形成一次, 并在季末及时向主管部门上报。医疗业务信息是医院预算管理的基础, 其应当包括涵盖历年和当年的非财务和财务数据, 并且这些数据应当来自于医院各个科室, 同时还应当囊括医疗体制改革、物价波动趋势、医疗市场需求等信息。大型医院预算管理具有业务处理频繁、维度多、数据量大、涉及部门多的特点, 所以医院需从自身预算管理需要出发构建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从而强化预算管理, 提高精细化水平, 使其达到自动分析、收集、储存预算数据的目的。预算管理系统应当囊括物资采购预算、专项预算、收支预算, 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面收支管理的实现。财务管理部门应当将预算执行情况定期报告给医院管理层, 并且对重点学科建设、大型设备构建、收支计划完成状况、基本建设项目进行重点分析, 为科室提供预算项目可能超支的提醒, 监督科室完成预算进步目标的情况的同时实现报账和资产入库手续的及时办理, 然后在开展多方面分析 (管理是否到位、职责人履行职责、决策评价、条件和环境因素、政策变化) 的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办法。

总之, 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构建稳定补偿机制、供给高水平医疗服务、有机结合预算绩效评级和财政收入、构建支出责任和权力相适应的财政补偿机制已经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要求, 医院应当对财政项目资金使用和取得状况进行充分披露, 通过将财政资金投入消耗状况和规模状况准确反映出来, 实现资源配置的统筹规划。所以, 医院相关责任部门应当有效衔接财政资金预算和内部财务预算, 要在实现编制时间进度的衔接同时, 也要保证分析考核、执行进度、编制内容满足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需求。医院预算编制应当以项目和部门为单位开展, 这样预算执行才能够满足可控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医院应当根据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口径确定年度预算收支口径, 也即是医院下年度的预算以本年上报中央部门的预算收支规模为基础, 这样年度预算才满足严肃性要求。最后, 在强化医院财政资金管理和核算的过程中, 应当有效考评和分析预算执行, 进而实现资金使用效率和预算执行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有效的医院财政资助资金管理与核算, 对于医院财务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分析了强化医院财政资助资金管理与核算的有效策略, 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希望工作人员能够强化重视, 进一步提升财政资助资金的管理与核算水平, 进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华, 张敏杨, 李明伟, 等.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优化[J].财会月刊 (社会科学版) 2011, 16 (11) :84-85.

[2]孙亚玲, 季伟强, 张晓辉, 等.解读新医院财会制度关于收入和支出核算的变化[J].中国卫生经济 (社会科学版) 2011, 10 (09) :88-89.

[3]徐丽琴, 林夏, 魏强, 等.浅析中小学会计制度下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核算的变化[J].会计师 (社会科学版) , 2015, 23 (20) :23-24.

[4]栾双妮, 赵双玲, 冯小强, 等.农民合作社的财政补助资金核算规范化分析——以江苏省某农村合作社为例[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5, 11 (12) :15.

[5]郑大喜, 刘明双, 郑晓峰, 等.财政补助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研究——以同济医院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 (社会科学版) 2014, 12 (09) :76-78.

补助制度 篇2

为了加强公司的出差管理和费用支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现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以下规定: 第一条 员工出差依下列程序办理

(一)出差前,当事人部门应填写“出差计划派遣书”,写明出差事由、人数、地点(目的地)、天数。出差期限由派遣负责人视情况需要事前予以拟定天数。

(二)出差人凭标准的“出差计划派遣书”可向财务部暂支相当数额的差旅费,原则是前帐不清,后帐不借。未向财务暂支费用的,返回后三日内报销相关费 用。

第二条 出差审核权限

(一)当日往返的市内出差由部门经理核准;

(二)省内出差:三日内和部门负责人以上人员出差的经总经理批准;

(三)省外出差一律由总经理批准。第三条 出差按正常上班予以计薪。第四条

出差天数核定

出差在外按照中午12:00核定:中午12:00前离开工作城市的按一天算,中午12:00后离开工作城市的按半天算;

第四条 出差途中除因病或遇意外灾害,或因工作实际需延误回程的应及时与相关 领导或总经办电话联系。除请示批准的延时外,不得因私事或借故延长出差时间,否则除不予报销差旅费外,依情节轻重作出处理。第五条 出差费用补助标准

(一)市内出差

交通:可以乘坐公交车等有效交通工具。特殊情况可以乘坐出租车,报销票据 背面须注明事由、行程路线。特殊情况如下:

1.因业务较急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 2.持现金较多的情况下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 3.特殊情况下因开会、临时紧急事情; 4.其他特殊情况需总经理批准后。

(二)省内、省外出差(含外派培训)1.差旅费报销标准:

公司人员出差在外本着节约的原则,实消实报路费(指往来工作地和出差目 的地间的路费),出差人员均享受50元/天/人的出差补助(含伙食费及市内 交通费)。2.住宿补助标准

1)公司总经理领导,按300元/人/天限额封顶实报;

2)公司部门负责人级别领导,按150元/人/天限额封顶实报。如二人同性 别同往一地点,两人每天住宿不得超过150元;

3)一般员工,按120元/人/天限额封顶实报,如二人同性别通往一地点,两人每天住宿不得超过120元; 3.交通:仅指飞机、火车、大巴车

(1)如确因紧急公务须搭乘飞机时,事先须经总经理批准,由办公室统一 购买机票,方可乘坐,机票费用统一由办公室人员进行实购实销;(2)出差人员乘坐火车在晚20点至次日7点或者白天连续乘坐超过8小时 的,可购买同席硬卧铺票,其余时间乘坐列车硬席;

(3)大巴车:城际间(包括省级市、地级市、县级市)的客运车; 4.公司出差人员按规定乘车、船、飞机、凭相应票据实报销,并须提供明细账单和正式发票,否则不予办理。

5.聘请公司以外的人员(含厂家培训人员)与公司一般员工报销标准一致。6.以下费用不得报销;

6.1健身娱乐美容费;

6.2宾馆、酒店内的任何购物费用和房间小酒吧费用; 6.3差地商场等地方发生的任何私人购物费用; 6.4公司指定审批人认为不得报销的相关费用。

第六条 费用报销程序

综述政府补助 篇3

一、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会计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1992年到2006年2月15日新一轮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 再到2014年的会计准则修订, 中国会计改革经历着一条引进消化完善的历史沿革。政府补助作为重要的一部分, 其相关准则跟随着历史的潮流, 一步一步地变迁。1995年, 财政部综合了美国SFAS116、英国会计准则SSAP4和国际会计准则IAS20关于“政府补助”的部分, 发布出《企业会计准则第X号捐赠和政府援助 (征求意见稿) 》及说明, 不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造成该项准则没有颁布。随后在2002年和2005年又分别发布了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 几经波折, 最终正式定稿于2006年, 确定了现如今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虽然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加强,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企业或者政府官员钻空子并大做文章, 从中获取巨额利益, 损害社会公平。

二、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政府补助准则第四条规定, 政府对企业的相关债务豁免可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对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可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然而, 邹硕 (2014) 研究发现, 政府允许企业的债务豁免在债务重组准则中难寻踪迹, 对所得税减免的规定在所得税准则中也只字未提, 各个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现象。这样造成各个相关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关系不协调。

政府补助准则第六条、第七条规定, 政府补助划分为与资产相关和与收益相关、货币性补助和非货币性资产补助。采用的核算方法为资本法和收益法, 其中权益法又分为总额法和净额法, 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 我国采用收益法中的总额法核算。在收益法核算情况下, 政府补助无论是与资产相关还是与收益相关, 最终都能在企业的未分配利润中体现出, 并且将参与到企业的利润分配。

政府补助准则第八条规定,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确认为递延收益;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 计入当期损益。肖振东 (2006) 指出, 虽然“已发生”和“以后发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间点, 但决定着政府补助的确认金额, 以及当期企业利润的实现程度,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如实确认、是否如实确认完全要取决于企业的诚信度, 而这偏偏是个完全不可控因素。

政府补助准则第十条规定, 企业应当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出下列与政府补助相关的信息:政府补助的种类及金额、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本期返还的政府补助金额及原因。但是这三方面的内容只能使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到政府补助的基本情况, 政府补助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无法具体体现, 不能了解政府补助对公司的实际影响, 掌握公司真实情况。为了加强政府补助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肖志佳 (2010) 研究认为, 财务报告应当把当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占净利润的比重以及扣除非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披露出来。

三、政府补助在实务中的运用

政府补助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直接手段, 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提速有着重要作用, 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同时, 我们发现政府补助也造成了诸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弊端。由于政府补助准则存在着漏洞, 导致了一些企业有空子可钻, 把政府补助当作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频繁的政府补助会使得某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从而导致一些财务指标真实性被扭曲, 最终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金婉珍 (2012) 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利用政府补助实现摘星、摘帽的现象, 表明准则对于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遏制地方政府操作上市公司盈余、影响证券法规运行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退市, 使用各种不良手段来粉饰账面利润, 比如关联交易、资产重组、补贴收入等, 其中, ST公司常常从地方政府争取政府补助使其扭亏为盈, 这种方法最为快速有效且监管宽松。所以, 如今的政府补助, 逐渐演变成了处于财务困境公司的扭亏利器, 而且越演越烈, 这样会使和企业过分依赖政府补助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削弱企业竞争力。潘越等 (2009) 对ST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认为, 政治关联会使得政府补助的效果恶化, 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更容易争取到政府补助, 这就造成了对没有政治关联企业的不公平, 并且造成资金分配的市场原则被改变, 资金价值最大化的用途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最终导致社会公共资金被低效配置, 社会资源被严重浪费。邹硕 (2014) 研究表明, 一些企业通过政府补助实现扭亏为盈, 当政府补助被撤销后, 这些企业马上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沼, 而且越陷越深。

四、结论

政府补助是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的综述得出, 准则制定者必须对与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相关准则概念和关系或相关准则操作指南做出明确规定, 不能模棱两可, 保障该准则准确和有效实施;政府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进行严格监督, 并且对政府补助进行合理分配, 避免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参考文献

工地伙食补助管理制度 篇4

为加强中心对各工区及项目部工地伙食补助统一管理,制定以下制度,各工区及项目部遵照执行:

一、各工区及项目部内部灶务由工区长负责。每月伙食费采取实报实销制,月底由工区长统计报中心财务部核算。

二、伙食补助标准:7元/天(采取总公司工地伙食补助标准)。实际补助金额以当月考勤计算为准,若工区或项目部人数多,时间长需独立设灶,公司补贴水、电、煤及灶夫工资等费用,其它费用均包含在日补助内。若条件不允许设灶,伙食补助和工地补助随工资一起发放。

三、工区或项目部对客伙进行台账管理。对中心或上级部门临时来人,需来人在台账上签字,工区长月底总计送中心财务部报销,客伙标准:每天不能超过7元。

四、工区或项目部每月伙食补助最大限额不能超过补助总额,超出部分中心财务部直接从工资中扣除,结余部分计入次月账中,以此累计,年终由中心财务部均分后发放。

五、阳平工区管理人员外出检查或作业,伙食补助按工区补助标准执行,不额外报销。按外出考勤计算,随工地补助一起发放。

我国《政府补助准则》浅析 篇5

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取得的重要经济利益流入, 其具有非市场的特性, 已成为国际惯例。对其进行合理的会计核算与披露, 有利于评价企业的真实业绩, 为此, 各国一直比较关注政府补助、政府援助的会计处理问题。英国早在1974年, 就发布了《政府补助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3年4月发布《政府补助会计准则》, 后分别于1999年、2001年进行两次修订, 最终于2004年3月发布现行的IAS20《政府补助会计和政府援助披露》 (以下简称IAS20) , 其解释公告《政府援助:与经营活动没有特定联系的政府援助》同时发布。另外, 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该方面的准则, 表明政府补助对企业会计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我国经济改革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过程,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 然而受传统体制影响,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仍起着重要作用, 其对企业的扶植, 大多通过政府补助实现。现实中, 政府补助涉及领域广泛, 形式各异, 其对单个企业乃至经济转型都有重要作用, 为此, 会计规范建设中也一直重视政府补助的核算与披露。在与国际会计趋同起步之际的1993年, 财政部就将《政府补助准则》列入计划, 随后展开研究, 并分别在1995年、2002年两次对《政府补助准则》征求意见。受当时条件所限, 两次征求意见稿并没有形成正式的准则, 这一缺憾直到现行准则发布才得以弥补。

我国现行企业准则体系发布之前,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贴息资金财务处理的函》和《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 这些规定缺乏全面性、系统性, 理论上也欠严密, 实务中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工具, 常见的现象是:靠与政府的特殊关系, 获得政府补助, 为其业绩雪中送炭。确定准则模式的会计改革后, 我国加快该方面准则的研究,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财政部最终在2006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 (以下简称政府补助准则) 。该准则与其以前的征求意见稿及IAS20相比, 其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缩小政府补助的范围, 从最初包括捐赠、政府援助、政府补助等方面到现在仅涉及政府补助单一项目;二是统一会计处理方法, 原来允许资本法与收益法并存, 而现在仅保留全面收益法;并且将收益法中的总额法和净额法并用, 统一为采用总额法;三是简化相关信息披露。

二、政府补助准则内容解读

(一) 政府补助的含义

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实务中, 政府补助主要的形式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从会计处理的角度, 准则将政府补助区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前者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后者是指除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准则中界定的政府补助具有无偿性、政策性和附有条件性等特点。

(二) 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1.政府补助的确认条件

企业只能对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政府补助确认:一是满足政府补助所附的条件;二是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一般而言, 如果政府对提供补助的承诺已通过法律、法规或其他形式予以明确, 并且企业实质上已经满足取得补助的诸项条件, 此时应当认为企业已获得了获取政府补助的权利;然而, 如果企业取得政府补助的条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应当视为尚未取得获取政府补助的权利;有时尽管企业可能已经取得获取政府补助的权利, 但由于政府方面资金受限或其他原因, 预计企业已不可能从政府获得各项补助, 此时亦应视为尚未取得获取政府补助的权利。

2.政府补助的计量

规则规定, 企业应根据获得的政府补助具体形式, 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进行计量。

以货币性资产形式表现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通过银行转账等方式拨付的政府补助, 一般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对于按固定的定额标准拨付的政府补助, 可以按照应收的金额计量。

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表现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在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时, 则按名义金额计量。该类形式政府补助具体的计量次序如下:如该资产附带的有关文件、协议、发票、报关单等凭证注明有明确的价值, 则应以凭据中注明的价值为公允价值;没有注明价值或有注明价值但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其有活跃交易市场的, 应当根据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既没有注明价值, 也没有活跃交易市场, 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 此时, 应当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即为人民币1元。

(三) 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1.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与企业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由于其能使企业长期获益, 因此不能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而应当确认为负债 (即“递延收益”) , 其摊销应从相关资产形成并可供使用之日起, 在其使用寿命内进行平均分配, 计入资产使用期间的损益 (即“营业外收入”) 。相关资产在其使用寿命结束前被提前出售、转让、报废, 会计上应将与其有关的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全部转入资产处置当期损益 (即“营业外收入”) 。

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的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会计处理分为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企业取得的用于补偿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 其在取得时确认为负债 (即“递延收益”) , 随后在其确认与取得补助相关的费用的期间内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二是企业取得的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 其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即直接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

(四) 政府补助的返还

企业已确认的政府补助, 由于各种原因, 可能需要返还, 该情况下, 应当区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

(1) 相关“递延收益”账户有余额时, 先冲减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 返还金额的超出部分则计入当期损益, 具体处理是借记“递延收益” ( 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 、“营业外支出” (返还金额的超出相关“递延收益”账面余额的金额)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应付款”等科目。

(2) 相关“递延收益”账户没有余额时, 返还的政府补助,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即按返还金额, 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完善政府补助准则的思考

(一) 严格政府补助的定义

我国现行准则, 在对政府补助定义时强调其“无偿性”, 这意味着企业对其获取的政府补助, 不需要支付任何代价。事实上, 并不是这样, 政府补助准则第五条对于政府补助确认条件的规定表明, 政府补助并不是“免费午餐”, 企业取得补助是有条件的有时意味着要付出代价和成本。我们来分析IAS20对政府补助的定义, 即“政府通过向企业转移资源, 以换取企业在过去或未来按照某种条件进行有关经营活动的援助”, 可以看出, 其将政府补助界定为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条件的非互惠性交易”。这表明, “附条件性”是政府补助的重要特征, 应在定义中予以体现, 唯有如此, 才能表达政府补助的本质, 为此, 本文建议的政府补助定义是“企业以在过去或将来按照某种条件从事经营活动为条件, 而从政府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援助”。

(二) 规范政府补助的分类

我国现行准则借鉴IAS20的做法, 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两类。然而,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的会计准则以及IAS41《农业》则将政府补助分为附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政府补助。我国现行准则第五条、第九条亦隐含着政府补助的如下两种分类方法: (1) 按是否附带条件, 分为无条件与附条件两类政府补助; (2) 按是否需要返还, 分为需要返还与不需要返还两类政府补助。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近期会议动态来看, IAS41的附条件和无条件的分类方法将是IAS20的改进方向。为此, 建议及时跟踪国际会计动态, 规范政府补助的分类, 为对其合理计量与报告奠定基础。

(三) 改进非货币性资产的计量方法

对于因政府补助而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我国现行准则优先选用公允价值计量, 固然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但是, 公允价值确定中会增加人为操纵的可能性, 尤其是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专门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统一, 还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鉴于此, 建议我国应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做法, 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 统一公允价值计量框架, 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更好的操作指引。同时我们注意到, 对于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非货币性资产, 现行准则规定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1元) , 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这不利于相关资产的后续管理, 对此类资产, 笔者建议先暂时登记在备查账簿中, 等到以后能够可靠取得公允价值时再进行确认和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对备查账簿中的政府补助进行逐项复核, 仍然不能可靠取得公允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政府补助,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其种类及无法计量的原因。

摘要:我国现行《政府补助准则》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的, 该准则及其指南统一了我国企业对政府补助的会计核算, 消除了原来由于企业之间政府补助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有利于可靠、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盈利能力。但是,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 现行《政府补助准则》在概念、分类和对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政府补助计量等方面存在着“不足”, 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政府补助,确认与计量,公允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曾忠伟.对政府补助会计核算的思考[J].财会月刊, 会计, 2006, (5) :13.

[3]肖振东.政府补助会计准则的演进与改进[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6, (7) :67-68.

[4]姚津.我国企业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现状与规范[J].财会与会计 (综合版) , 2006, (3) :28-30.

[5]沈树忠.关于“政府补助”准则有关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 2006, (9) :13-15.

江苏:补助家禽产业“夹心层” 篇6

日前, 江苏省淮安市下拨市级财政资金用于稳定家禽养殖业发展。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出台的《关于扶持家禽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该市财政拨付212.5万元对全市持有有效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禽企业进行补助。在下达资金文件中, 明确了受补助的父母代种禽场企业名单、父母代种禽数量、市级补助经费分配等情况。

该市家禽产业受到巨大影响。相比上游的祖代种鸡数量少、下游商品代鸡苗止损快的特点, 受冲击最大的应该是“夹心层”的父母代种鸡。该市为保护种禽生产能力, 保障肉鸡和蛋鸡后续市场供应能力, 重点对父母代种禽进行补贴。另外此前已下拨加工收储省级补贴资金250万元, 对开展活禽宰杀、加工、收储的龙头企业, 给予租赁冷库等费用补贴。此次拨付的212.5万元主要是对现有42.5万套父母代种禽按照每套15元标准给予生产维持补贴, 其中市财政承担5元, 县 (区) 财政承担10元。在全省范围内, 对父母代种禽按照每套15元的补贴标准为全省最高。目前市级财政扶持家禽发展补贴发放工作正在规范有序的进行中。市财政部门要求各地及时将资金拨付到有关单位, 有效保护畜牧业生产力。市农委也将继续指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 促进家禽业恢复发展。

政府补助收入的会计核算 篇7

一、政府补助的定义

准则指出: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 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政府补助是无偿的 , 政府向企业提供补助属于非互惠交易, 政府并不因此而享有企业的所有权, 企业未来也不需要以提供服务、转让资产等方式偿还。这就划清了补助与投资的界限。

政府补助通常附有一定的条件, 主要包括政策条件和使用条件。政策条件 ( 即申报条件) 是指企业只有符合政府相关补助政策的规定, 才有资格申报政府补助。符合政策规定的, 不一定都能够取得政府补助; 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报政府补助资格的, 不能取得政府补助。使用条件是指企业已获批准取得政府补助的, 应当按照政府相关文件等规定的用途使用政府补助。否则, 政府有权按规定责令其改正, 终止资金拨付, 甚至收回已拨付的资金。

政府补助不包括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政府的资本性投入是指政府以企业所有者身份向企业投入资本, 享有企业相应的所有权, 企业有义务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政府与企业之间是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 属于互惠交易。财政拨入的投资补助等专项拨款中, 相关政策明确规定作为“资本公积”处理的部分, 也属于资本性投入的性质。

政府代第三方支付给企业的款项, 对于收款企业而言不属于政府补助, 因为这项收入不是企业无偿取得的。

二、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 最常见的就是通过转账的方式; 但特殊情况下也存在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的情况,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这种情况基本很少发生。政府补助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而无偿拨付的款项。为了体现财政拨款的政策引导作用, 这类拨款通常具有严格的政策条件, 只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才能申请拨款; 同时附有明确的使用条件, 政府在批准拨款时就规定了资金的具体用途。

2. 财政贴息

财政贴息是指政府为支持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 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 对承贷企业的银行贷款利息给予的补贴。财政贴息的补贴对象通常是符合申报条件的某类项目。目前, 财政贴息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支付给受益企业。二是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贷款银行, 由贷款银行以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性优惠利率向企业提供贷款。企业取得优惠利率贷款, 在事实上并未直接收到政府贴息的补助, 为此, 受益企业只需按实际发生的政策性优惠利率计算利息费用, 不需另行确认“政府补助”。

3. 税收返还

税收返还是政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采取先征后返 ( 退) 、即征即退等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 属于以税收优惠形式给予的一种政府补助。除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外, 税收优惠中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形式, 因该类税收优惠并未直接给予企业, 故不属政府补助范围。

4. 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比如: 行政划拨土地使用权、天然起源的天然林等。

5. 政府拨付的搬迁补偿

政府拨付的搬迁补偿款兼有补偿和补贴双重性质, 因此是一种特殊的补贴收入, 一般属于收益性的政府补助。

三、政府补助确认与计量

补助准则规定, “政府补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才能予以确认: 一是企业能够满足政府补助所附条件; 二是企业能够收到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 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也就是说, 这类补助应当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自相关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该项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通常为货币性资产形式, 企业应当在实际收到款项时, 按照到账的实际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将政府补助用于购建长期资产时, 相关长期资产的购建与企业正常的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 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 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自相关长期资产可供使用时起, 在相关资产计提折旧或摊销时, 按照长期资产的预计使用期限, 将递延收益平均分摊转入当期损益, 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 其起点是相关资产开始计提折旧或摊销时, 但分配的递延收益金额未必与资产折旧、摊销相等, 因为折旧、摊销计算时一般应考虑资产报废时净残值, 而递延收益的分配不考虑资产净残值;其终点应是使用年限结束或资产被处置时 ( 孰早) 。对于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前被处置 ( 出售、转让或报废等) , 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应当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 不再予以递延。

在较少的情况下,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也可能表现为政府向企业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应当在实际取得资产并办妥相关受让手续时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如该资产相关凭证上注明的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的, 应当以有关凭证中注明的价值作为公允价值; 如没有注明价值或者注明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较大但有活跃市场的, 应当根据有确凿证据表明的同类或类似资产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 按照名义金额 ( 1元) 计量。企业取得的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 应当首先同时确认一项资产 ( 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等) 和递延收益, 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然后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递延收益, 计入当期收益, 借记“递延收益”, 贷记“营业外收入”。但是, 以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 在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与计量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即: 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 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按实际取得的数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递延收益”科目, 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 按照确认的相关费用数额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 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按照实际取得的数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3. 几种特殊情况的确认与计量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应收或实收金额计量, 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 按照补偿费用确认期间, 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或“递延收益”科目。涉及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 借记“递延收益”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难以区分的, 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 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企业因城镇整体规划、库区建设、棚户区改造、沉陷区治理等公共利益进行搬迁, 收到政府从财政预算直接拨付的搬迁补偿款,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的有关规定, 应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 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属于对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损失、有关费用性支出、停工损失及搬迁后拟新建资产进行补偿的, 应自专项应付款转入递延收益, 并按照以上与资产相关及与收益相关的补助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处理。企业取得的搬迁补偿款扣除转入递延收益的金额后如有结余的, 应当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如果因此应交所得税, 亦应从资本公积中列支。

4. 政府补助需要返还的确认与计量

规模养猪申报可获补助 篇8

2013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小区) 建设项目储备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申报项目成功的规模养猪场可获得20万元到80万元不等的中央投资补助。

政策规定, 各地项目安排要突出优势区域, 优先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美好乡村试点地方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 拟储备项目不得超过5家, 不得重复安排2007~2012年已安排过中央投资补助的规模养殖场 (小区) 。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 (小区) 每个中央补助投资4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 (小区) 每个中央补助投资60万元。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养殖场 (小区) 每个中央补助投资80万元。

中央投资补助必须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挪用。中央投资要优先安排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有条件的地方主要用于扶持生猪发酵床养殖设施建设, 并达到环保部门相关要求, 剩余资金可适当安排猪舍标准化改造以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政府补助税会差异分析 篇9

政府补助按其关联情况分类, 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是指除了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例如, 国家和主管部门拨给企业用于工程咨询、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和其他前期工作的前期工作费拨款、某些国有粮食企业实行商业化经营后国家给予的经营补贴等国家给予企业的财务支持, 以扶持其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发展而给予的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所谓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所谓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收益法又有两种具体方法:总额法与净额法。总额法是在确认政府补助时, 将其全额确认为收益, 而不是作为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费用的扣减。净额法是将政府补助确认为对相关资产账面余额或者所补偿费用的扣减。政府补助准则要求采用的是收益法中的总额法, 以便更真实、完整地反映政府补助的相关信息。并在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要求通过“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收入”和“递延收益”科目核算。 (1)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 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 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 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 如果企业无法分清是用于补偿已发生的费用还是用于补偿以后将发生的费用, 通常可以将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对于金额较大且受益期明确的政府补助, 可以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3) 企业取得针对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 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 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 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具体处理见表1。

具体会计分录如下:企业日常活动中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 借记“其他应收款”, 贷记“营业外收入 (或递延收益) ”。;不确定的或者在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政府补助, 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营业外收入 (或递延收益) ”;按期分摊递延收益的, 借记“递延收益”, 贷记“营业外收入”。

[例1]甲企业生产一种先进的模具产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该企业的这种产品适用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 即先按规定征收增值税, 然后按实际缴纳增值税额返还70%。2010年1月, 该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额120万元。201×年2月, 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84万元。

201×年2月, 甲企业实际收到返还的增值税额时

二、政府补助税法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取得国家财政性补贴和其他补贴收入, 除国务院、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计入损益者外, 应一律并入实际收到该补贴收入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 予以征收企业所得税。2008年以后关于补贴收入免税的文件包括: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8]1号) 规定, 软件生产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所退还的税款, 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不作为企业所得税应税收入, 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电行业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38号) 规定, 自2008年1月1日起, 核力发电企业取得的增值税退税款.专项用于还本付息, 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地方商品储备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10号) 规定, 对承担地方粮、油、棉、糖、肉等商品储备任务的地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取得的财政补贴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对承担地方粮、油、棉、糖、肉等商品储备任务的地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资金账簿免征印花税, 对其经营上述地方储备商品业务过程中书立的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 对合同其他各方当事人应缴纳的印花税照章征收。对承担地方粮、油、棉、糖、肉等商品储备任务的地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经营上述地方储备商品业务自用的房产、土地, 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地方商品储备管理公司及其直属库, 是指承担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财政拨付储备经费的粮、油、棉、糖、肉等5种储备商品的地方商品储备企业。本通知执行期限为发文之日至2008年12月31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8]151号) 规定, (1) 关于财政性资金: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性资金, 除属于国家投资和资金使用后要求归还本金的以外, 均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按照核定的预算和经费报领关系收到的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财政补助收入, 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本条所称财政性资金, 是指企业取得的来源于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财政补助、补贴、贷款贴息, 以及其他各类财政专项资金, 包括直接减免的增值税和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后返的各种税收, 但不包括企业按规定取得的出口退税款;所称国家投资, 是指国家以投资者身份投入企业、并按有关规定相应增加企业实收资本 (股本) 的直接投资。 (2) 关于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按照规定缴纳的、由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以及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缴纳的不符合上述审批管理权限设立的基金、收费,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收取的各种基金、收费, 应计入企业当年收入总额。对企业依照法律、法规及国务院有关规定收取并上缴财政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 于上缴财政的当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未上缴财政的部分, 不得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3) 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的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9]87号) 规定, 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 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1) 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 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2) 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 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根据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 上述不征税收入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 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 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将符合本通知规定条件的财政性资金作不征税收入处理后, 在5年 (60个月) 内未发生支出且未缴回财政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的部分, 应重新计入取得该资金第六年的收入总额;重新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发生的支出, 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流转税方面, 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相关规定, 应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因此, 企业取得的补贴收入, 不属于流转税的征税范围, 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

三、政府补助税会差异分析

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补贴收入的规定上差异主要包括: (1) 税法规定减免及返还的流转税免征所得税部分、按税法规定作为不征税收入的部分, 会计上作为补贴收入, 增加了利润, 按税法年末纳税申报时将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2) 在企业按销售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这一点上, 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确认补贴收入, 而税法上对补贴收入的确认是收付实现制, 对这一差异, 会计上已确认的补贴收入未实际收到时, 年末会计核算将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实际收到这一补贴收入时, 会计核算已在上年确认了收入, 实际收到年度没有确认收益, 而税法规定在实际收到年度确认补贴收入, 企业应按税法规定调增实际收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

[例2]甲企业从财政部门取得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

按财税[2009]87号文规定, 企业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具有专门用途的专项资金符合不征税收入条件的年末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时将其调减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

参考文献

[1]李伟毅:《财政专项资金所得税处理》, 《新理财》2009年第8期。

上一篇: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下一篇:社会动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