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补助(精选4篇)
退耕还林补助 篇1
近日, 泸西县通过惠农“一折通”对全县150户退耕区养羊农户发放补助资金91.72万元,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养羊户建盖高床羊舍和建设青贮池。
其中, 建盖高床羊舍8273平方米, 每平方米补助100元, 补助资金82.73万元;建设青贮池1124立方米, 每立方米补助80元, 补助资金8.99万元。该补助资金的发放, 对巩固泸西退耕还林成果, 保护生态环境, 解决退耕农民长远生计, 依靠科技养殖发展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养殖网http//:www.chinabreed.com 2014-02-10)
退耕还林补助 篇2
财政部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2002年11月6日 财农[2002]156号
附件: 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以下简称现金补助)的管理,提高现金补助的使用效益,保障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现金补助是指中央财政安排的用于退耕农户退耕后维持医疗、教育、日常生活等必要开支的专项补助资金。
第三条 现金补助标准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20元。现金补助年限,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1999~2001年还草补助年限按国务院批准的有关政策执行。
第四条 地方向中央财政申请现金补助,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编制资金申请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审核,省级财政部门经审核后于每年3月底以前向财政部申报。资金申请报告包括当年退耕还林计划任务、工程进度、现金补助预算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中央直属实施单位向中央财政申请现金补助,由中央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计划任务,编制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3月底以前向财政部申报。
第五条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现金补助,由财政部根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落实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省级财政部门上报的资金申请报告,审核并下拨省级财政部门。
中央直属实施单位的现金补助,由财政部根据退耕还林计划任务落实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和资金申请报告,核拨给中央有关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再拨付所属实施单位。如果中央有关部门已纳入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范围,由中央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六条 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中央财政下拨的现金补助,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和程序拨付资金。
第七条 退耕还林实施单位可向退耕户一次性发放现金补助,并实行按户建卡制(登记卡、检查验收卡制),退耕户凭卡领取现金。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现金补助使用情况进行总结。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上现金补助使用管理情况总结报送财政部。
第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金补助的监督检查,确保现金补助足额发放给退耕农户。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从发放给退耕户的现金补助中,抵扣有关税费。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现金补助。
第十一条 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日常财务监督。要积极配合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审计工作,如实提供会计凭证、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
第十二条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资金的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三条 各省(区、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并报财政部备案。
退耕还林补助 篇3
关键词:农户意愿,退耕还林,补助
1 问题的提出
我国退耕还林工程于1999 年启动实施, 截至2006年年底, 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926.67 万公顷, 配套实施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1 500 万公顷。2007 年, 国务院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推进转入巩固成果阶段, 延长和调整了对退耕农户的直接补助 (每公顷补助期间共计补助3 390 元) 。2014 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下达2014 年退耕还林还草年度任务的通知》, 安排山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4 年退耕还林还草任务33.35万公顷, 标志着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正式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遵循四个原则:坚持农民自愿, 政府引导;坚持尊重规律, 因地制宜;坚持严格范围, 稳步推进;坚持加强监管, 确保质量。值得注意的是, 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在一定条件下, 鼓励退耕土地的经营权流转。
临洮县地处兰州南部, 地形上东西两部以山地为主, 林业生态系统极其脆弱, 因此当地政府对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非常重视, 但在工程推进过程中, 出现了搞强迫命令的现象, 违背农户意愿, 致使部分农户对退耕工程产生抵触心理。2014 年, 为响应农业部相关文件, 临洮县势必将推行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在2007 年新一轮补助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意愿的因素, 为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具体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相关参考。
自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 学术界对该课题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 尤其对农户参与意愿的研究分析, 结论更为丰富。张变华、赵艺学以偏关县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 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Logistic模型分析, 结果表明, 农户退耕意愿主要受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例及国家是否提供后续产业因素影响[1];危丽等认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主要取决于农户参与退耕工程的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权衡[2];柯水发等认为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3]。在农户的行为理论方面, 以苏联经济学家蔡雅诺夫为代表的组织生产学派认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上, 农户选择了满足自家消费和劳动辛苦程度之间的平衡, 而不是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平衡[4]。上述理论成果都是对退耕还林意愿的宏观研究, 理论应用的普遍性强, 但将应用区域缩小, 其针对性就不明显了。因此笔者选定了临洮县这一小的研究范围, 对影响农户退耕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以期得出符合当地实际的理论结果。
2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论述所使用的数据是基于2014 年8 月份对甘肃省中部地区定西市临洮县康家集乡尖山村、西沟村及窑店镇大坊村、四十铺村农户的调查所得。调查涉及的乡村和户按分层抽样原则选取, 共计收到调查问卷82 份, 其中退耕农户67 户, 非退耕农户15 户 (非退耕农户不予以研究) , 并从退耕农户中选出60 份有效问卷, 针对退耕农户的意愿进行分析研究。
2.2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1) 农户意愿特征 (PY) 描述。从表1 可以看出, 在所调查的60 户参与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中, 表示愿意参加退耕还林的有49 户, 其所占比例达到了81.7%, 不愿意参加退耕还林的有11 户, 其所占比例仅有18.3%。
(2) 户主特征 (PA) 描述。从表2 可以看出, 被调查农户家庭中, 户主性别为男性的所占比例为93.33%, 户主年龄主要集中在55 岁以上的占55%, 户主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程度的占比为63.33%, 同时被调查家庭中户主为非党员的占90%, 户主为非干部的占95%。由此可以看出, 当地家庭中的决策模式以男性为主导, 男性的意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退耕意愿;且当地户主的年龄普遍偏高, 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下。
(3) 农户家庭特征 (PB) 描述。表3 数据表明, 被调查农户家庭中, 家庭人口数以4~5 人的居多, 占70%;家庭中的务农劳动力人数主要集中在1~2 人, 占83.33%;表示种植业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农户有24 户, 占比40%;表示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在50%以上的农户有34 户, 占比为56.67%;表示退耕补贴在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在10%以下的有45 户, 占比为75%。可以看出, 当地家庭中务农劳动力比较缺乏, 务工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同时由退耕补贴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可以得出, 新一轮退耕补贴予当地农户而言呈偏低的态势。
(4) 退耕地特征描述。从表4 可以看出, 退耕地的坡度主要集中在25°以上, 共有46 户, 占比为76.67%;退耕地距家距离主要集中在800~1 500 m及以上, 占比达85%;退耕地种植类型主要以苜蓿和杏树的套种为主。由此表明, 当地退耕地资源比较丰富, 但退耕地的收益微弱, 杏树主要以采食和收集杏核为主, 苜蓿则作为自家家畜饲草。
(5) 退耕工程特征 (PD) 描述。从表5 可以看出, 表示公路旁耕地要求退耕的农户有51 户, 所占比例为85%;认为退耕地面积太多了的农户有35 户, 所占比例为58.33%;有38 名被调查者表示对退耕政策不了解, 其所占比例为63.33%;有76.67%的被调查农户对退耕补贴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 在退耕工程推进过程中, 政府搞强迫命令, 要求农户将公路旁耕地退耕, 同时对政策宣传不到位, 导致大部分农户对退耕政策有抵情绪。
3 模型计量分析
3.1 模型选定
本论述旨在研究新一轮补助下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因素, 农户的意愿可以分为愿意 (=1) 和不愿意 (=2) 两类, 而其影响因素却可能有多个, 故本论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上式表明被解释变量y的变化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 由n个解释变量x的变化引起被解释变量y的线性变化部分, y=β0+β1X1+β2X2+……+βnXn;第二, 由其他随机因素引起的y变化部分, 即 μ (随机误差项) 。模型中被解释变量以“您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这个问题来度量。其中愿意=1, 不愿意=2。解释变量的选取及定义将由表6 给出。
3.2 模型运行结果及解释
(1) 正态分布与拟合优度检验
通过spss19.0 对模型进行运行, 数据的正态性及拟合程度可用下面两幅图来解释。从图1 可以直观的看出,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意愿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右边的尾部比左边的尾部稍长一些。从拟合正态分布曲线来看, 农户参与退耕意愿接近正态分布, 同时图2的P-P图表示的拟合度也比较好, 更说明了意愿特征接近正态分布。
再根据表7 和表8 可以看出, 多重相关系数R=0.696, 它表示农户退耕意愿同11 个解释变量的总体相关程度为0.696,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相关程度已经比较高了。同时可以看出多重判定系数, 它表示11 个被解释变量共同解释了农户参与退耕意愿48.5%的比例。另外, 调整的多重判定系数Ra2=1- (1-R2) ×n11=0.367, 其意义与R2相同, 它表示在用样本量和模型中自变量的个数进行调整后, 在农户退耕意愿取值的总变差中, 被11 个被解释变量所解释的比例为36.7%。从理论角度来讲, 该模型中各类系数对农户意愿的解释程度不够高, 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是可以讲通的。首先, 农户意愿是个比较主观的概念, 其影响因素有多个, 或强或弱因不同的农户而异, 因而农户意愿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线性程度不是太高;其次, 退耕农户是社会性的而非完全经济理性的, 一味的强调经济模型的线性, 就会失去研究的实际意义。
(2) 回归结果与显著性检验
根据表9 的结果, 得到各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1.80+0.01X1-0.014X2-0.065X3+0.069X4+0.053X5-0.182X6-0.007X7-0.027X8+0.134X10-0.052X11+μ
根据上式可对其回归系数各符号做如下现实意义解释:
“β1=0.01”且其符号为正, 说明户主年龄 (X1) 与退耕意愿呈正相关, 可能的原因是户主年龄越大, 其劳动能力降低, 愿意将耕地退出去, 以减轻其劳动辛苦程度;“β2=-0.014”说明户主文化文化程度越低, 其参与退耕还林的意愿越弱, 可能的原因是户主文化程度越低, 其思想越保守, 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认识不够, 意愿越弱;“β3=-0.065”说明家庭中务农劳动力人数与退耕意愿呈负相关;“β4=0.069”表明务工劳动力人数与农户退耕意愿呈正相关, 这是因为当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多时, 对土地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就越大, 家庭中空闲的土地就越少, 而当务工劳动力人数越多时, 需要减轻土地对劳动力的束缚力度, 促进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 因而户主的退耕意愿就越强;“β5=0.053”“β6=-0.182”, 这与预期的方向相反, 可能的原因是收入比重在问卷调查过程中, 农户对实际情况有所保留, 导致数据失真;“β7=-0.007”表明退耕地面积越大, 农户意愿越强, 可能的原因是越愿意参加退耕还林的农户, 家里耕地较多, 退耕地资源丰富, 有更多的耕地可以参与退耕;“β10=0.134”表明认为退耕地“太多了”的农户其退耕意愿反而越强, 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可能的原因是主观性太强而造成的数据失真;“β11=-0.052”表明农户对退耕政策越了解, 其退耕意愿反而越弱, 可能的原因是对退耕政策越了解, 农户对退耕地的机会成本衡量的越准确, 因而退耕意愿减弱。
为了检验上述模型的显著性, 首先对模型进行线性关系检验 (即总体显著性检验) , 根据表8 给出的F=4.104, 显著性水平 (Sig.) 接近于0, 表明各解释变量与农户意愿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再对模型的各回归系数 βi进行检验t检验, 即判断每个解释变量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是否显著, 根据表9 的结果可知, t1=1.348, t2=-0.696, t3=-0.852 , t4=0.99 , t5=0.472 , t6=-2 .079 , t7=-0.192, t8=-2.557, t9=-1.830, t10=2.098, t11=-0.525, 相应的显著性水平 (Sig.) 分别为0.184, 0.490, 0.398, 0.328, 0.639, 0.043, 0.849, 0.014, 0.073, 0.041 和0.602。只有 β6、β8、β10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 (模型给定的置信度为95.0%) , 其余8 个系数所对应的显著性水平均大于0.05, 未通过检验。这表明在影响农户意愿的11 个自变量中, 只有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退耕地坡度、对退耕地多少的评价是显著的。这种结论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合理的, 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因素影响农户意愿之外, 还有诸多随机误差 (家庭成员的意愿、村中其他人的影响等) 项 μ 也对农户意愿产生干扰。
注:因变量是意愿特征 (PY)
4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本论述以临洮县两个乡镇四个村60 户参与过退耕的农户家庭为例, 运用spss19.0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意愿。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 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条件下, 愿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所占比例达到了81.7%, 不愿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农户所占比例仅为18.3%, 说明临洮县窑店和康家集乡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2) 户主年龄越大, 其退耕意愿越强;户主文化程度越低, 退耕意愿越弱。
(3) 家庭中务工劳动力人数越多, 务工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 农户退耕意愿越强;而家庭中务农劳动力人数越多, 家庭收入中大部分来自种植业收入, 则农户的退耕意愿越弱。
(4) 在退耕地特征里, 愿意退耕农户的退耕地多为坡度大, 距家远的劣等地块, 且其面积占家庭总耕地面积的比重偏低;而不愿意退耕农户的退耕地多为比较平坦, 距家较近的“上等地”, 有些家庭的退耕地占总耕地面积比重比较大。这与当地政府的强制退耕政策有关。
(5) 大部分农户对退耕政策不太了解, 且认为退耕补贴低于相应地块种植业的收入。
(6) 对退耕政策越了解, 农户的退耕意愿越弱。
根据以上结论, 并结合2014 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 为临洮县推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提供相关政策性建议:
第一, 应加强对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 包括提高农户受教育水平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注重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性与普遍性, 尤其是加强农村中老年劳动力的技术培训, 以提高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量, 进而增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意愿[5]。
第二, 保证在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大的前提下激励农户参与退耕。农户愿不愿意参与退耕, 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退耕后其现有的收入水平会不会发生大的波动, 如果能保证农户的收入水平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农户的退耕意愿就会增强。为保证这一点, 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 提高当地农产品的价格。根据农业统计学的相关理论, 农作物收入=农作物总产量×价格= (农作物单产×种植面积) ×价格, 当农户参与退耕后, 其种植面积就会减少而其单产不会发生变化, 为保证农户的收入水平不变, 就必须提高农产品价格。其次, 制定合理的退耕补贴价格。种植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临洮当地政府 (新一轮退耕还林允许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自主确定兑现给农户的补助标准”) 应该根据退耕地块上农作物的大致收益以及退耕地的机会成本等因素, 制定出一个对农户收入水平影响不是太大的补助标准。
第三, 尊重农户意愿。新一轮退耕还林充分强调了尊重农民退耕意愿, 政府不搞强迫命令。一方面如果不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就会造成农民对营造的林木漠不关心, 管护责任不能落实, 对后续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唱主角, 农民对政策产生依赖, 不断要求增加补助, 而忽视了对退耕地的经营与对后续产业的发展。
第四, 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机制, 增强农户对后续产业的收入预期, 减轻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政策风险。能否从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中获得收益, 是影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一大重要因素, 在退耕后的期初几年, 农户能获得一定的政府补助, 而补助发完后, 农户的退耕地收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农户参与退耕的风险也就相应的增加。因此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后续产业机制, 增强农户的退耕意愿, 避免农户复耕。
第五, 转变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 劳动力和土地这两个生产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就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受土地的约束较强。因此必须要改变传统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 促使劳动力与土地相分离, 为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实施提供退耕资源, 同时又要做好被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工作, 防止出现复耕现象。
参考文献
[1]朱家淼.林业参与意愿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林业经济, 2014 (2) :25-27.
[2]危丽, 杨先斌, 刘燕.农户参与意愿与退耕还林政策的可持续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2) :29-35.
[3]柯水发, 赵铁珍.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 2008 (7) :27-33.
[4]陈珂, 张丽娜, 周荣伟.基于发展预期的农户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辽宁省农户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 2011 (2) .
退耕还林补助 篇4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以下简称补助资金)的管理,确保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现给退耕还林农户,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39号)等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补助资金是指中央财政在原退耕还林补助期满后安排的用于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生活困难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补助资金的补助标准为:
(一)长江流域。包括陇南市所属的八县一区、天水市所属的秦州区、麦积区,甘南州所属的舟曲县、迭部县,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105元。
(二)黄河流域。全省除长江流域的陇南市八县一区,天水市秦州区、麦积区,甘南州舟曲县、迭部县以外的其它73个县(市、区),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现金70元。
(三)原每亩退耕地每年20元现金补助,继续直接补助给退耕还林农户,并与管护任务挂钩。
上述补助标准仅适用于原退耕还林补助政策期满后的第二轮补助资金。
第四条 补助资金的补助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
第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的财政预算级次和程序以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下达拨付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
第六条 对原补助政策到期的退耕还林面积,由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阶段性检查验收,经省市联合检查验收及县级自查验收合格的面积兑现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具体验收办法按照《甘肃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甘肃省退耕还林工程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甘林还字〔2003〕129号)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对2004年—2007年(含2007年)到期的补助资金,省财政厅根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最新组织核查验收结果核定,于2008年一次性补齐;对2007年以后到期的补助资金,省财政厅根据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核查验收结果,逐年核定。
第八条 退耕还林地管护实行县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级负责制,要层层落实任务目标责任制。县(市、区)人民政府或受其委托的乡(镇)人民政府要与有退耕还林任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或委托护林人员签订《退耕还林管护责任书》,划定管护责任区,建立护林档案,做到权责明确、任务目标具体。
第九条 从2008年起,已到期面积每亩每年20元的现金补助与退耕还林农户的管护责任挂钩,对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得力、管护效果经检查验收合格的,补助资金要及时足额兑付给退耕还林农户。
第十条 凡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暂缓兑现现金补助,待管护效果达标后兑付现金补助。
1、没有进行抚育,林地内杂草丛生,影响苗木生长的;
2、病虫鼠兔危害防治效果差,受害株数在30%以上的;
3、没有签订管护责任书,未落实管护责任人的退耕还林地;
4、经省市联合核查及县级自查验收不合格的面积。
第十一条 对外出务工或家中无劳动力的农户,由退耕还林农户与乡(镇)或村民委员会按照自愿协商的原则,每年每亩收取最高不超过5元的管护费,由乡(镇)或村民委员会统一组织管护。对生态移民区需实行统一管护的退耕还林地,由乡(镇)林业工作站与退耕还林农户签订管护委托书,乡(镇)林业工作站可在每亩20元现金补助中提取不超过5元的管护费,集中用于这部分退耕还林地的抚育管护、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其余部分要及时足额兑付给退耕还林农户。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退耕还林管护实施细则,要充分调动每个退耕还林农户管护积极性,建立退耕还林管护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十二条 各地要建立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卡制度,按照验收卡兑付补助资金。同时,要严格执行兑付工作的公示制度,对检查验收结果、拟兑现面积、资金数额等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经公示无异议的才能兑付。
第十三条 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技术人员及时填写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卡。退耕还林检查验收卡一式三份,县(市、区)林业、财政主管部门和乡(镇)金融机构各执一份。县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检查验收卡编制补助资金兑现表册;县级财政部门依据检查验收卡对补助资金兑现表册进行审核确认;乡(镇)金融机构依据检查验收卡和县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结果,直接兑现退耕还林农户的补助资金。
第十四条 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要严格按照《甘肃省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关于在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中推行发放存折方式的通知》(甘还办字〔2005〕1号)的要求,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通过粮食直补资金 “一折(卡)通”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县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审核无误的补助资金兑现表册将补助资金分解下达到乡(镇)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机构严格按照县级财政部门审核确认的补助资金兑现表册兑付到退耕还林农户粮食直补资金“一折(卡)通”上。
第十五条 县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要制定具体的通过粮食直补资金“一折(卡)通”兑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县(市、区)财政部门要与兑现补助资金的金融机构签订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一折(卡)通”管理合同,明确规定在兑现过程中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收取存折(卡)工本费、不得代扣代缴退耕还林农户的贷款、欠款及其它任何形式的款项,退耕还林农户在持本人有效证件、存折(卡)领取补助资金时,金融机构要确保自由支取、随到随取,不得拖延。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退耕还林工程工作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经费,用于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的编制、工程质量监理、检查验收、效益监测和档案管理等工作。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对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要加强对退耕还林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克扣、贪污、虚报冒领、代缴代扣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对违反资金使用规
定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退耕还林原补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粮食补助资金,继续按甘肃省财政厅等五部门《关于退耕(牧)还林(草)禁牧舍饲粮食补助改补现金后有关问题的通知》(甘财建〔2004〕133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退耕还林原补助政策尚未到期的现金补助,继续按《财政部关于印发〈退耕还林工程现金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2〕156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会同林业主管部门依据本实施细则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并报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