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2024-06-24

市退耕还林工作汇报(精选8篇)

市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篇1

退耕还林工作汇报(常委)

邵阳市林业局(2002年6月17日)

各位领导: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退耕还林工作,自2000年隆回县试点以来,两年中全市共完成退耕还林32万亩,为省下达全年计划任务的100%,全市八县一市退耕还林工作,均已初步通过县级自查和省级复查,核查结果为计划完成率100%、面积核实率100%、质量合格率100%。现将我市近两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有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搞好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工作,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退耕还林的领导,成立了强有力的退耕还林工程指挥部,市委副书记黄天锡任政委、市政府副市长魏太平任指挥长,把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作为当前林业工作重中之重,周密部署,加强督查。各项目县(市)分别召开了“誓师大会”,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了在规定时间内如质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同时,为确保退耕还

为了实现国家提出的“退得下、还得好、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生态目标,在造林模式上,技术人员创造性地将被列为生态、经济林兼用树种的楠竹、金银花和阔叶林有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赢”效果。隆回县利用退耕还林机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在小沙江等高寒山区,积极营造高效生态经济型“三木两花”(即杜仲、厚朴、黄柏、金银花、雪花被)基地,被省厅在全省广泛推广。我们充分把握国家扩大退耕还林规模的有利时机,加快对贫困山区的治理,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在退耕还林造林中,全市共营造松类林面积万亩,楠竹林万亩,金银花等木本药材林万亩,有力地支持了松竹和药材两大支柱产业的发展。

四、确保退耕还林质量,严格把好“四关” 为了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干部,认真做好施工中各项质量管理工作,把住四道关口:一是严把“设计关”,科学编制作业设计,因地制宜地选择好造林方式;二是严把“种苗关”,切实搞好苗圃建设,加强选优、引种,加强种苗供应质量监督;三是严把“质量关”。我们以乡镇林业站技术干部队伍为主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在造林全过程中,实行分户包干,小班专管;四是强化监督检查,严把“验收关”,确保上级验收时达到三个“百分之百”的标准。

2、工程领导班子要再加强,专业队伍要再充实。各项目县(市区),一定要强调由县级领导带队,建立强大的工程指挥班子,组织干部包村、包组,发动群众,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100%按质完成任务。

3、苗木管理要再从严,工程质量要再上新台阶。保证退耕还林质量的关键是严格苗木质量管理。为了保证今年26万亩退耕还林的苗木需求,各级林业部门要立即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一是要把好苗木外出关,严格控制苗木出市;二是组织专门力量到外市调运苗木,农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优先贷款,支持苗木调运。三是要调整苗木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周期短的楠竹和其他经济林。总之,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确保苗木供应。

4、加强督查。各项目县(市区)要进一步研究加强退耕还林工作的措施。全市今年的总任务为26万亩,各县市区要加快步伐搞好造林设计,要将任务规划到山头地块,此项工作务必在今年8月中下旬前完成好,对造林设计没有完成好的县,要通报批评,并调减退耕还林任务指标。

市退耕还林调研报告 篇2

一、xx市的基本情况

xx市位于我省的西南部,太行山南端,属于深山区、半山区、丘陵兼有的县级市,现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0.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3万。共有耕地89万亩,其中旱地,半旱地69万亩。共有林业用地129万亩,绿化总面积75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0万亩,林木覆盖率23.8。

?二、退耕还林取得显著成效

xx市委,市政府遵照提出的“再造秀美山川”的指示,按照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结合实际,及时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调整农业种值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重大举措,科学规划,广泛发动,在全市掀起了声势浩大的退耕还林会战热潮,今年春季全市投入劳动用工102万个,投入资金2122万元,完成退耕还林面积5.5万亩,超省下达退耕还林任务1.5万亩,再加上匹配荒山造林4.33万亩,共计造林近10万亩。共涉及22个乡镇、198个行政村、33825户。在退耕还林植树中由于采取了严把质量关和增加科技含量,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以上。由于造林进度快、质量好、成活率高,方法得当,广大农民积极性高,今年4月12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考察了xx市的退耕还林,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今年6月下旬,由中国共产党中央组织部、国家林业局、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在xx市举办了“全国退耕还林县长培训班”,并组织了现场观摩学习。

三、问题与思考

xx市地处西部山区,铁矿、煤炭资源丰富。几十年来,依靠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业生产,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几十年来的大规模开采,铁矿、煤矿资源已日趋枯竭,工采难度越来越大,生产成本也越来越高。而xx市的地质、气候条件恶劣,旱地、半旱地占了可耕地的77.5,加之近几年来的连续大旱,农业严重欠收,其结果只是富了少数矿业主,而全市63万农民不得其利,生活水平较低。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一致认识到:xx市要想在二十一世纪取得大的经济发展,不能再吃资源饭,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几十万农民富起来!要实现xx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只有遵照江指示,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根据xx市的市情,实实在在地大搞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生产,为农民实实在在办实事,才能使xx市的经济建设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具体做法:

1、认真调研,科学决策。杨志科同志任以后,针对xx市的地质、气候条件恶劣,农业人口比例大,长期吃煤、铁等资源饭,农业种值条件不好的实际,带领市委一班人坐下来,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充分认识到煤、铁资源日益枯竭,吃资源饭不可能振兴经济;地上是山区、丘陵,干旱、半干旱土地占大半,水浇地很少,靠农业种值业也不能使富裕起来。xx63万农民怎么办?如何能解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经过周密调研,领导班子认真进行了效益分析:在干旱、半干旱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按每亩地400—500斤产量,每斤0.5元计,每亩只有200—250元的收入;如果种值经济林(花椒、核桃、柿子、冬枣)以花椒为例,初果期亩收花椒平均100斤,旺果期亩收花椒200斤,市场价每斤花椒13元,每亩可望有2600元的收益,比种值粮食作物近期每亩多收1000元,几年后每亩多收元。共有旱地、半旱地69万亩,可增加效益6.9—13.8亿元。经过认真分析后,四套班子一致认为,把今后的发展定位于“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市”的目标,紧紧抓住国家给予山区造林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良好契机,以退耕还林发展林果生产为突破口,开始了扎扎实实的。决策确定以后,xx市委、市政府从北京、石家庄请来6名林业专家,走遍了山山水水,经过细致考察,制订了xx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的方案,经过石家庄和北京两次专家论证后,最终确定了xx市的退耕还林规划。

2、精心组织、狠抓落实。xx市委、市政府吸取了以往多年以来xx市在植树造林中花架子多,务实真干少,政策不到位,造林不见效,以致于“植树造林年年搞,年年种树不见林”,劳民伤财,徒劳无效,干部有情绪、农民有意见的教训,果断地成立了市退耕

还林总指挥部和六大分指挥部,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下设退耕还林办公室,主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任成员。各乡镇都成立了相应的指挥部。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退耕还林责任状,确定造林面积、树种、数量、质量和技术标准,定期调度、联查、通报,表彰还林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市里还组织了101个市直单位义务劳动并对退耕还林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全方位给予帮助,有力地推动了退耕还林顺利开展。

3、宣传发动,造势聚力。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就召开了市、乡、村三级干部退耕还林动员大会,各乡镇、村委会开展了登门入户的政策宣传和动员,认真解答广大农民提出的问题。同时,还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大造舆论,宣传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报道造林中的动态新闻,使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真正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许多乡村强烈要求增加退耕还林任务,使春季退耕还林计划由原来的3.6万亩增加到5.5万亩,由原规划的130个村增加到198个村。由于在退耕还林中实行了谁种、谁管、谁受益的措施,且50年不变,让老百姓吃了定心丸,一些个体私营业主也投身于退耕还林大会战中,有16个个体私营业主承包耕地及匹配荒山造林4600亩。

4、政策倾斜,激励引导。市委、市政策非常注重发挥优惠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在用足用好国家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即国家退耕还林地每亩补贴200斤原粮、补助现金20元)的同时,xx市又制定出台了扶持退耕还林优惠政策:①市每亩再初贴现金6元,连续补贴5—8年(即经济林补5年,生态林补8年);②市对退耕还林所用苗木全部无偿提供,并免费运送到村;③对退耕还林水利配套建设费用给予20—50补贴;对退耕还林裁植树苗用水免收水费、电费、运输费;④免收一切技术服务费;⑤免费提供地膜、生根粉;⑥免费提供匹配的荒山所需容器袋、种子和苗木;⑦匹配的荒山造林每个树坑补贴0.3元。⑧市直单位对口分包退耕还林,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帮扶;⑨对超额完成任务的部分,参照国家政策,由市政府出钱进行补助。除以上十条政策外,各乡镇、村也制订了相应激励政策,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户退耕还林和匹配荒山造林的积极性。

市食品公司工作汇报 篇3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一、公司机关的组织机构不健全

我于2003年7月2日受商业总公司委以重任,至今有二年多了,改制后的食品机关现在只有三个人在岗,一个管计划生育的兼统计可以说是三天打渔二天晒网,另一个自筹营生,长期不见人的踪影,只剩下我一个人照料着二百多人的摊子及多个下属部门,涉及人事关系、工资、医药费、退休、慰问、死亡相关手续、各处的安全、计生、党费及学习活动、工会、法院的官司、门店的出租、军转干部、各类会议、各种矛盾调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及各种形式的报表等无不亲力亲为,但做好这些工作也离不开总公司对我工作的支持,几年中我充当过“经理”、“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被告、安全员、清洁工、调解员、修理工、出纳、计生专干、政工专干、保管员、勤务员等角色。我既是一个无奈、孤独的决策者又是全食品人的勤务兵。在这二年里,没重大的安全事故、群访事件发生。但组织机构若长此以住,不能保证不出问题。

二、解决好“同做一件事,立二块牌子”的问题

市食品公司改制后由于政策的原因从一个加工型的企业向一个留守管理型的企业变型,平日处理的都是一些改制后遗留问题,同做一件事,却立二块牌子,形成一处资金二处使用,不管从人力还是物力上而言都是极大的浪费,在一些事情的处上也容易产生误区,到底归谁负责?谁管理?现在的食品只需要一个合理的健全的机构管理各项事宜。

三、市食品公司日后工作思路

市食品公司下属几个部中唯一可以从食品公司削离出来是东马坊食品,从管理成本上而言,化工离城较远,费用过高,从经济上而言,是食品公司唯一能够自保的地方。可以借改制春风进行改制只有盐矿商店,目前,盐矿正值改制期间,如何与市改制工作组联系共同筹划将盐矿商店归入盐矿进行改制将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蛋厂只有完善好机制,理顺经营运作方式方能为食品分忧。长江食品一无资产变现二无任何收入,要改时机不成熟。长江中转虽有资产但出售后不能解决职工安置的问题,再过三年将是此处改制的成熟期。市食品公司欠养老统筹和医疗统筹17.1万元,唯一可以解决该项问题是出售综合楼门店,前期的评估工作已完成,也有几家买主咨询过,时机较为成熟。如果顺利解决上述各项问题,食品公司今后的各项工作将更好开展。

四、对系统内的相关企业的建议:是否能将商业各个二级单位进行重新洗牌,分几层次将15个合成四至五个,原来的债务由新的组成单位承但,从管理上而言大大降低了成本,处理事情更为集中;从工作效率而言,不会再存在人浮于事或人心涣散的问题,组织更有凝聚力、活力,也便于商业总公司的各项工作的开展。

五、关于对市商业总公司的建议:我坚信在詹总的领导下,上下齐心,没有过不了的坎,没有转不了的弯。

汇报人:鲁继文

2005年8月18日

文 章

来源莲山

迎接市督导工作汇报(共) 篇4

我校为城关街道驻地小学,其前身是城关街道太平小学,为了进一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1999年,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将附近六个村的小学合并到该校,同时更名为北苑小学。该校系一所集幼儿园、小学为一体的完全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848平方米,建筑面积2581平方米,绿化用地面积1673平方米,体育教学用地4200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千名,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100%;现有在职教师49人,其中,取得一级教师资格的有41人,大学学历36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有市县级教学能手47人次,获得市县级优秀教师等表彰的有43人,其中一人获得潍坊市第二届教学成果政府奖。我校先后荣获潍坊市规范化学校,潍坊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市级家长课程实验学校,临朐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二、加强师德教育,强化德育管理

学校注重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人文化。我们的办学目标朝着“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努力;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会做人、会生活、会求知、会创造,有责任感、有协作精神、有奉献精神、有健康体魄和健康心理、有一定特长的合格学生。向管理要成绩,以管理求发展,有力推动我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方针,建立健全了德育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德育领导小组,为学校开展好德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德育领导小组为保证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期初就谋划开展德育工作的思路,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塑造整体形象,“修师德,强师能、筑师魂”。为了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处主任为成员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全体教师共同遵守和执行。

(三)重视“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建设,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发挥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建立了社会、家庭、学校三维一体的教育网络,实行一年级新生和家长学校同步入学制度。为了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和家长更好地沟通,充分调动广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我们每个学期开展两次家长课程培训。

(四)加强了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定期组织班主任交流、学习。各班每周召开一次班会,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

(五)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打造“书香校园”,努力营造一流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自己动手,对学校的教室、走廊校园文化进行了精心布置,每个班级都在教室里开辟了学生作品展板,上面是同学们自己的作业和作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想象力,在创作的同时体会到了创造过程的喜悦。

三、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益

(一)立足校本研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发展”的教学口号,主要通过“双抓”(抓课改、抓科研)来提升教学品位,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们本着节约、高效、务真的理念,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其一,按照教师所学专业结合个人的专长,安排任教学科,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其二,弱化个人备课,强化集体讨论备课,即同级部同学科的教师周一聚集在一起,探讨本周的课程进度以及教学方式等;其三,加大了学科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整合,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成功实现“四个转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一是把教材看作一种资源,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二是把教师变成学生的伙伴,实现从知识的传授向做学生学习探究引路人的转变;三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教会学生向乐学会学的转变;四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实现从“灌输填鸭”转变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立足实际,开发利用好校本教材。

目前,我校教师结合学校实际,开发了《德馨园》、《简笔画》、《吹塑版画》等各类校本教材五套,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增长了学生见识。

四、强化“体卫安”工作,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一)体育工作。注重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有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坚持教研活动,坚持大课间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学校还成立了排球、篮球等体育类活动社团,定期活动,使有体育兴趣的学生得到了进一步培养。学校体育代表队,在体育教师的辅导下,常年坚持体育训练。在城关街道教管办组织的春季运动会中,我校体育代表队多次获得第一名。

(二)卫生工作。学校为做好卫生工作的管理,制定了学校卫生管理制度,班级卫生管理制度、个人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管理制度,使学校卫生工作坚持了经常。

努力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提高卫生工作质量,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学校成立了以体育教师为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防控“手足口病”、“甲型流感”、近视眼等措施。学校有专职卫生课教师,利用体育课、班会、晨会等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的传授。

今年,正值“甲流”流行时期,我校为做好相关的防控工作,加大了力度,安排专人负责,制订了防控工作方案及措施,完善了防控报告流程,加大了晨、午检力度。还通过致家长一封信,校园广播,班级板报,校园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预防知识宣传。加大了大门口出入人员登记测体温制度,严防传染源带入学校。由于措施得力,我校没有传染病流行。

(三)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在教育”的方针,严格执行《中小学环境管理暂行规定》的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

1、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健全。学校有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有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并层层落实责任,职责明确。

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都对教室、实验室、体育设施、电路等进行一次排查,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并记录在案。

3、学校治安情况良好,无火灾隐患。

4、学校利用晨会、班会、队会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防伤害、防煤气等安全教育,提高了全体师生安全意识,近几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5、学校每周都要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无违法案件发生。

五、突出艺术特色,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这个“鼓励创新自主、张扬个性风采”的时代,我校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坚持不懈地探索艺术教育的新路子、新方法。

首先,我们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全课程,上足课时,鼓励老师大胆创新教学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校有“绘画、手工、舞蹈、合唱、钢琴、书法”等特长学生社团10个,任课教师加强对特长社团的指导,充分发挥特长社团的吸引凝聚的龙头带动作用,培养学生兴趣,张扬学生个性,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们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校本研训活动,编写了校本教材,开展了征集校歌活动,编排了校园集体舞,使学校的艺术教育立足实际,自主发展,走出了一条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创新之路。

其次,学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学生搭建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激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热爱之情。利用班队会、知识竞赛、歌咏比赛、经典诗文朗诵、主题演讲等活动,创新艺术教育活动新形式,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身体素质,提高了教育实效。

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县级以上组织的各类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师生才艺展示比赛中,有150余人获奖,其中国家级集体奖5项,个人金奖、银奖12人。其中宗青老师排练的学生舞蹈《鼓乐欢天喜迎奥运》、《草原牧歌》等多次在县市级比赛中获一等奖;赵琳老师辅导的学生沙画作品《我也想飞》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在“迎奥运绘画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学生的写字作品在临朐县第二届小学生写字教学现场会上获得了领导和与会老师的高度评价;在山东省艺术教育现场会上,我校选送的群舞《钱鼓迎春》获得一等奖,学生个人舞《春天的使者》获得二等奖,选送的绘画作品获集体二等奖。

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尽快实现教学设施标准化、现代化,我校为老师们新更换添置了微机桌凳、办公室吊柜;为老师们配备了配置较高的品牌电脑或手提电脑,使教师办公用机达到人手一机,实现网上教研数字化;图书室新上书架8个,图书数量达到27000余册,;仪器室新上实验桌13张,配备仪器器材1400余套(件); 10月份,我们又购买了“brother”品牌打印机两台。学校现有学生用计算机71台,完全满足最大班额学生人手一机的需要。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音体美劳卫等专用教室设施,达到了一类配备标准,基本满足了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市疫情隔离点工作汇报 篇5

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始终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建设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底线思维,通过加大建设力度、配强工作力量、抓好规范管理、压实工作责任,打造疫情防控”硬核”堡垒。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启用隔离点XX个,隔离房间XX间,隔离人员XXX人,确保了隔离点安全运行、服务到位,隔离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打牢”隔”的基础。

一是加大储备规模。

按照高于每万人40间的标准,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顶格储备隔离房间。截至目前,全市共储备隔离间XX间,其中投资XX亿,新建隔离板仓XX间。二是严格验收标准。组织公安、住建、环保、院感、疾控、卫生监督等部门成立专家验收组,对照是否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以及隔离点外围是否有围挡警戒线、是否有医废垃圾暂存点和专用运输通道等,逐点评估验收。对不达标的隔离点,专家组当场指明问题,并督导责任单位抓紧整改。三是科技赋能助力。坚持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管理中存在的痛点和堵点,投资XX万元,上线XX市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单独设计隔离点管理模块内嵌其中,实现隔离群众”扫码入点”,20项人员信息”一键上传”,与转运、解封等环节线上对接闭环,管理效率和精度成倍提升。

二、坚持专班专业,配强”隔”的力量。

一是组建高效工作专班。

从机关、医院、企事业单位抽调党性强、作风硬、有担当的优秀年轻干部组成隔离点工作专班,配足医护、感控、公安、消毒保洁、心理辅导等专班力量。成立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干部进”红区”,建立党员包片网格体系,在最危险的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组织隔离群众中的党员线上向临时党支部报到,传递”抗疫”正能量。二是选优配强隔离点点长。每个隔离点均明确一名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点长并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多数隔离点点长均由县(市、区)直单位”一把手”担任。同步配备党员副点长,要求副点长进”红区”发挥表率作用。针对发生过阳性病例、交叉感染风险较高的隔离点,先后选派36名市直干部担任副点长,其中县级干部10名。三是抓实业务培训。在做好岗前培训的基础上,每个隔离点每天固定一个时段集中业务学习。市指挥部采取微信群推送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的形式,对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培训。定期邀请卫健专家通过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线上培训。

三、坚持规范管理,健全”隔”的制度。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

先后出台了《XX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提升行动方案》《XX市集中隔离点快速工作指南》等47项制度性规范,对专班设置、送餐流程、场所消杀、人员防护、医废处置等各环节进行细化实化。注重实践经验总结,党员群众自创了”红区六步四字工作法”,形成了一批”不敲门不开门,开门开小门”等朗朗上口的操作规范要求。二是实施扁平化管理。组建贯通市、县、隔离点三级的隔离点点长微信工作群和隔离点电子邮箱系统,线上发布工作要求、反馈问题意见,实现市、县、隔离点三级信息渠道高效畅通,上级的每一项工作要求第一时间直达一线、隔离点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第一时间反馈指挥部解决。三是做实人文关怀。在做好吃、住、网等基础生活保障的基础上,通过送爱心卡、送大礼包、送党建盲盒、送生日蛋糕等方式,在隔离点营造家一样的温情。对老幼病残孕、少数民族等重点关注群众,提供零食水果、代购奶粉、免费配药、民族餐等贴心服务。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开通”疫”键求助通道,24小时受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搭建了群众反映诉求、政府解决问题的桥梁。

四、坚持严明纪律,压实”隔”的责任。

一是逐级压实责任。

明确县(市、区)委书记是隔离点第一责任人、分包隔离点的县级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各隔离点点长是直接责任人,形成”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主要责任人全程抓、直接责任人全面抓”的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压紧压实。二是强化督导检查。纪检监察部门牵头组成9个督导组,进驻县(市、区),重点查纪律、查作风、查现场。疾控部门组成5个巡回指导组,深入隔离点”红区”,重点查流程、查规范、查标准,拉出问题清单,形成整改台账,日清日结。同时,制定《集中隔离点检查项目一览表》《集中隔离点工作评分表》,并根据工作不同阶段动态调整,让检查指导更加聚焦重点。三是正反双向激励。坚持在一线观察识别干部,市县组织部门及时跟进,对在隔离点工作的干部表现情况开展纪实并进行综合评价,先后提拔重用干部27人、晋升职级4人。对工作玩忽职守、不负责任的16名隔离点工作人员从严进行党纪政务处分。

市农业发展工作汇报 篇6

一、农业自然资源情况

我市境内最高海拔3837米,最低海拔

352米,属南北气候过渡区,年均温16.1℃,年无霜期263天,年日照1389小时,年降水量580—1143毫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主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花生、蚕桑、蔬菜等粮经作物,盛产木耳、香菇、竹荪、蕨菜、天麻、杜仲、核桃、雪梨、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全市森林覆盖率42.3%,工业污染少,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和省颁标准,是四川和西部地区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优势区域。

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五”以来,我市充分发挥生态、土地、产业、劳动力等资源优势,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实施耕地整治、沃土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积极推广苍溪县“六个一”加“三配套”生态庭园经济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农村户用沼气建设。2000年以来,全市改造中低产田土48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33.6万亩,全市高标准农田累计达到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培肥地力1000万亩次,生态庭园累计达到14万户,建户用沼气池20.8万口,占农户总数的31.57%,其中苍溪县户用沼气池建设已超过总农户的70%。苍溪县、青川县分别被国家和省认定为生态农业示范县。

三、特色优势农产品规模化建设情况

全市新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15万亩,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到了 395.8万亩,比2000年的280万亩增长42%。建成优质油料基地100万亩,商品蔬菜基地40万亩,果品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基地82万亩,茶叶基地18万亩,蚕桑基地30万亩。全市优质口粮、饲用粮、加工专用粮、食用油、加工专用油等各具特色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中南部区域的水果生产基地,北部山区的干果、食用菌生产基地,青川、旺苍的生态茶叶生产基地,公铁路沿线的外销蔬菜、曾家高寒山区的反季节蔬菜基地和一批重点中药材、蚕桑、烟叶专业基地乡镇的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开始凸现。我市的剑阁县被列为全国油料大县,苍溪县被列为全国雪梨和猕猴桃基地县,市中区被列为国家级反季节蔬菜基地,青川县、旺苍县被列为全省茶叶生产重点县,蔬菜、水果被列为全省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中药材中的川明参、柴胡、天麻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特色优势农产品的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四、特色优势农产品优质化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优质农产品品种达1000多个。全市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54.01万亩,全市已建成并通过验收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2个,面积79.3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7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6个。创建著名品牌2个,知名品牌12个。粮食、油料、优势特色农产品优质率分别达到70%、90%和68%。我市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青川黑木耳和苍溪猕猴桃获原产地保护标识认证;苍溪雪梨、猕猴桃、脆香甜柚相继获国家优质水果称号;“剑柴胡”因其独特的药用品质享誉国内外;富硒绿茶品质优良,多次获国家金奖和国际大奖;茧丝产品品质优良获得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称号。

五、特色优势产业市场带动主体建设情况

全市引进和培育涵盖种植业各项主导产业、具有较强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的生产加工型、营销流通型产业化龙头企业30多个,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建基地100万亩以上。订单农业面积逐年攀升,已突破100万亩。农产品营销工作取得突破,全市建各类农产品专业市场和专业合作组织387个,全市培养专业农民经纪人1000多人,常年从事农产品市场营销和流通的人员超过5万人。农产品网上交易工作力度加大,常年通过市农业信息网等网络促销各类农产品20万吨以上。

六、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十五”期间,我市先后建起了市级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农产品综合质量检测中心和全国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实验站,加之种业管理体系、农产品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完善,较大的改善了为农服务手段,全市公益性和经营性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体系格局基本形成。

生态市建设情况工作汇报 篇7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的委托,汇报今年来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请予审议。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在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人大、政协的督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行业污染整治、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市建设取得了新的阶段性成效。

(一)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更加深入。由王辉忠书记亲自领衔的重点课题《宁波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对策研究》基本完成,对制约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化研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措施。市生态办针对当前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和大气环境评价指标调整后制约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的主要问题(PM2.5),组织开展了《制约宁波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矛盾及破解对策》课题研究。这些课题成果,为下一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生态文明建设年度任务进展顺利。年初制定下发了《20xx年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行动计划》,确定了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产业升级、环境质量提升和环保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快促成新一轮重大生态项目建设高潮。各地各部门把这些年度目标任务有机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暨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强化监督执行和跟踪反馈,全年112个生态建设项目有序推进。三是生态创建取得新的成果。坚持把各类生态创建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慈溪市、鄞州区顺利通过省级生态市(区)考核验收,宁海县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江北区、北仑区创建省级生态区工作正加快推进,全市应该创建的9个县(市)区可望全部成功完成省级生态创建,为市本级创建省级生态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此外还推荐申报了一大批国家级、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充分调动了各级生态创建的热忱。

(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顺利通过。以“创模”复核工作为载体,推动各地加快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狠抓区域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能力。按照《宁波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查迎检攻坚阶段工作任务书》要求,逐一对照复核指标,分析查找差距,协调解决问题,集中力量做好复核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共召开各类专题协调会、工作会50余次,细化目标任务,做到责任落实、准备充分。20xx年7月19日至21日,国家环保部复核专家组对我市的“创模”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后一致认为:宁波市的创模持续改进工作重过程、重实效、重惠民,有特色、有成效。坚持科学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加强综合整治,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加大环保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提升;强化城乡统筹,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创模”档案资料齐全、数据可靠,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6项指标达到考核要求。下阶段将根据核查组的反馈意见,抓好整改,确保再次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三)节能减排向纵深延伸。一是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更加完善。深入推进以“节能改造年”和“淘汰落后产能年”为重点的`节能行动计划,落实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节能目标责任。研究制定全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将节能减排工作机制向交通、建设和农村、农业等领域延伸,把农村、农业污染减排考核内容纳入污染减排工作目标体系,推进节能减排向纵深发展。加强与电力部门的协调沟通,将全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纳入重要用电保障单位,保证污染减排设施稳定有效运行。二是重点减排工程加快实施。在大气污染物减排方面,台塑热电2号15万千瓦燃煤机组脱硝工程正式投用,大唐乌沙山电厂2号60万千瓦燃煤机组低氮改造和炉外脱硫设施旁路取消工程建成投用,宁波钢铁有限公司430平方米烧结机脱硫工程和镇海炼化1号催化裂解再生烟气脱硫脱硝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采取多种措施,强力推进各大火电厂“十二五”脱硝减排工程,计划进度为全省最快。在水污染物减排方面,新舟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进一步提高,达8万吨/日;南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开始进水调试,为8万吨/日;日处理规模8万吨的鄞西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基本建成,为全年减排指标的落实打下了良好基础。三是减排项目运行监管不断强化。重点加强烟气脱硫脱硝设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信息公开和通报制度;加快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宁海县兴海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处理设施一期和象山浙江一漂污泥干化设施投入使用,上半年全市共产生污泥26.1万吨,规范化处置率达90%以上。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控“两高一资”行业规模,建立健全产业发展与污染减排绩效、环境质量等指标相挂钩的工作机制。经省减排办核定,上半年我市COD下降6.39%,NH3下降3.89%,SO2下降2.55%,NOX下降3.54%,为4项指标均完成考核目标的4个城市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一是饮用水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编制完成《宁波市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复实施。结合《全省饮用水水源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要求,排查各类水库127座,发现风险源19个,其中依法取缔5个、限期整改14个;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险源名录》、《饮用水水源交通事故点位隐患名录》等工作台帐,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水环境综合整治责任进一步落实。继续推行跨行政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工作,定期通报各地主要河道水质功能达标情况,督促各地政府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三是湿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重视。编制了《宁波市湿地保护规划》,建立9个湿地类型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建成17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四是生态补偿标准逐年提高。在生态公益林建设、水资源保护、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转移支付等领域深入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不断扩大生态补偿范围,提高生态补偿标准。特别是自启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以来,生态公益林补助面积已扩大到341万亩,补偿标准从每亩7元提高到25元;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大中型水库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0元,中心城区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公益林提高到每亩35元。

(五)环境污染整治力度持续加强。一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推进。紧紧抓住当前我市用煤总量大,大气中颗粒浓度高、特征有机物排放增快等主要问题,推动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强力推进城市“禁燃区”二期建设、机动车排气和重点区域有机废气治理等综合防治。积极推进市区公交车、出租车、港区集卡车改用天然气工作。开展宁波国家石化经济开发区大气环境联防联控提升工程,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为下阶段延伸至临港工业片区特征有机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治理奠定基础。二是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目标进一步落实。基本完成印染行业和电镀行业原址整治任务,全市158家印染企业达到整治验收标准;通过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等手段,全市225家电镀企业,关停11家,搬迁10家,其余204家原地改造企业大多完成整治并进入验收程序。三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深化。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太阳能生化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工作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的重要内容,安排市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用于80多座生活垃圾太阳能减量化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可达400多座,有力促进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进程;大力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安排分散式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100多个,年底可提升行政村覆盖率5%以上。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深度治理,年内实施“三沼”处理提升工程21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六)环境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加大。一是狠抓专项执法。全市环保系统分别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绿剑”系列、春季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并对市控以上重点污染源和涉重企业开展监督性监测工作,建立了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二是提高经常性日常执法监察频度。上半年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4863人次,检查企业6536家次,立案查处企业531家,罚款总额达2384万元,全市共依法取缔、关闭企业108家,限期治理企业114家,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处理4人,继续起到了环境执法对违法排污行为的震慑作用。三是巩固辐射安全及固废监管成果。结合“放心放射源”、“放心熔炼企业”创建复查工作,共核查辐射单位500多家,确保被检企业限期整改并规范运行。推广应用全市危险废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企业创建工作。推进电子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宁波北仑环保固废处置有限公司的电子废物处置设施通过环保部资质验收。

(七)环境监测监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水环境监测网络优化完善。累计建成地表水监测点位80个、自动监控点位3个,建成乡镇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35个、自动监控点位4个;二是大气环境监测能力有效提高。建有大气自动监测站28个,各县(市)区大气自动监测系统建成率达100%。同时,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快相关监测设施和网络建设,3月25日起开始发布中心城区PM2.5监测数据,6月5日起发布现有5个国控点位PM2.5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确保到今年12月31日前发布所有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水平。三是机动车排气检测能力初步建立。正式运行市六区四个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加快5县(市)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建设步伐,其中余姚、慈溪和象山三地的检测站即将完成土建工程,宁海检测站进入土建阶段,奉化检测站也即将开工建设。

(八)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一步深入。加快搭建各种宣教平台,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等中心工作,继续组织了“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环保故乡山江海”、世界环境日、“等生态环保主题宣传活动。今年还特别专题组织了“宁波作家生态行”活动,主要目的是以生态文化的繁荣推动宁波生态建设事业向新的、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文化作品宣传,唤醒公众的生态环境伦理意识,借助生态文化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渗透,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的各个方面,逐步建立起符合自然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规范,使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动。积极开展“绿色家庭”、“美丽庭院”创建和文明餐桌行动,培育公众绿色消费意识;通过筹建宁波市环境保护促进会、继续充实生态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培育壮大环保组织。精心组织市级媒体,抓住《工作报告》中“保环境”这一关键词加以精辟解读,使生态环保持续成为市民茶余饭后、街谈巷议的热点焦点话题,正确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生态环保,广泛营造全社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市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化解: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与公众的期望要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改善宁波生态环境的最大困难是大气污染问题,这几年大气环境质量持续下降,特别是在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排气污染方面公众满意度较低,某些区域有机废气污染、臭氧复合污染以及灰霾天气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公众焦点。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当前,宁波经济发展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特征依然十分明显,重化工趋势加速显现,带动了能源消费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的刚性增加。从全社会能源消费结构看,非化石能源消费所占比例太小;从电力生产结构看,火电所占比例过大;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看,原煤消费总量持续攀升,全市年原煤消费总量已经接近5000万吨。加上逐年快速增长的机动车排气污染,宁波的大气污染压力有增无减,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前景堪忧。二是城乡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生态功能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矛盾日趋尖锐。多年来,为保护好全市的生态环境,部分生态功能敏感地区百姓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因资源开发受控、产业发展受限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机会丧失严重地制约着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比如,余姚、奉化、宁海、鄞州等饮用水源地为了保护好水资源,导致山农有山不能开,有树不能伐,企业项目不能落地,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社会稳定也受到一定影响。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有可能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区域间的矛盾冲突。三是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生态创建的瓶颈因素。当前,生态创建面临的难点、矛盾和困惑主要体现在基层生态创建工作不扎实。许多生态创建要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到位,或者是建而不用,实际环境效益不高。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严重制约各地的生态创建进程,进而影响市本级的创建进程。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生态文明理念尚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农村依然被人们视为生态环境资源取之不尽、不计成本的对象。从管理层面看,不少领导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经济发展、轻生态环保的倾向,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对基层村镇的生态创建配套扶持不力;从污染主体看,少数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节能减排的积极性不高,环境违法现象却时有发生,不少污染项目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社会层面看,具体表现为公众对农村生态资源的高品质要求与恣意获取,而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尚未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三、下步主要工作安排

紧紧围绕《20xx年度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和《20xx年度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任务书》,结合中远期生态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以重污染行业深化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推动区域走上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之路。进一步抓好电镀、印染、金属表面酸洗、再生有色金属熔炼、造纸、化工、铸造、农副产品加工、废塑料加工、化纤等十大重点行业为代表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铅酸蓄电池、电镀和印染行业的治理任务,三年内完成其他八大行业的整治提升任务;进一步完善落后产能的退出机制,强化总量控制、价格倒逼、指标约束等“组合政策”的实施力度,防止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和重复建设,腾出发展空间和容量,助推区域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以实施清洁空气、清洁水源、绿色村镇等行动为抓手,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煤耗总量控制和清洁能源替代战略,建立健全临港工业片区、化工区等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有机废气整治、城市“禁燃区”建设、机动车排气及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等工作,着力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巩固内河整治成效,注重生态治河、科技治河,加强水体调控,实施水质常态维护,提升内河水质和景观效果。深入推进森林宁波建设,大力实施植树绿化工程,改善丰富林相,提升林地质量。

(三)以适应新形势下节能减排需要为标准,着力提升环境执法与监管水平。继续深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监管减排三大减排措施。持续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及“绿剑”系列等专项行动,严格监管各类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通过节能减排信息公开和通报,强化公众监督。加快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市环保数字执法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环境执法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重点做好突发环境事件、辐射及危险废物处置等涉及公众安全的环境监管工作。全面优化全市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快推进市、县两级环境监测系统标准化建设,切实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确保在今年年底发布全市8个国控点位PM2.5、PM10、臭氧等6项指标的实时小时浓度值、日均浓度值和AQI指数,以科学、真实的环境监测数据反映区域环境质量。

(四)以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化解生态创建的瓶颈要素。一是多方合力筹集资金。积极主动申报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市本级加强配套,引导社会各方加大投入;以行政村为单元、乡镇为节点,以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主要内容,按照“各炒一盘菜,共享一桌宴”的思路,多部门通力合作,集中财力投向,连片推进综合整治,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二是规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运作。结合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库建设,规范农村 “以奖代补”、“以奖促治” 环境整治项目的运作。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可以将整治项目上报,市本级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将评审合格的项目按优先等级及时入库排序,一方面作为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综合整治项目备选,另一方面也作为市本级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安排的依据。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日常管理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广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鄞州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公司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日常运行管理机制,象山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太阳能减量化处理的公司化、市场化运行机制,有关县(市)区畜禽养殖“三沼”物流配送市场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总结提升,创新完善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化、专业化日常运行监管机制,切实发挥好现有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效用。

(五)以政策机制创新为契机,着力开创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一是强化生态创建机制。以各类生态创建为导向,努力发挥创建示范效应,加快推进宁海和象山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镇海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北仑和江北创建省级生态区等区域生态建设工作。二是建立完善环境交易的市场调控机制。深入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和许可证发放制度,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健全企业环保信用等级评价体系,通过分类监管,支持环保行为良好企业优先享受专项资金补助、上市核查、各类评优等,激励企业持续改进环境行为。三是深化生态补偿机制。在巩固生态公益林、水资源、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结对支持和财政转移支付等工作基础上,抓好慈溪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试点,努力在生态补偿标准、内容、区域等方面作进一步探索研究。

(六)以培树全民生态文明理念为根本,着力构建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宣传教育网络。突出抓好环境新闻宣传,积极拓展新闻传播渠道,充分运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载体广泛深入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分层分类推进环境宣传主题活动,以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积极营造环境宣传的良好氛围。突出抓好环境教育培训,积极构建学校、社区、企业和社会公益教育等在内的环境教育培训体系,深化党校、行政学院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保护专题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开展行业职业环境教育与培训,着力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企业、社区和农村。突出抓好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做到信息公开常态化,把门户网站作为信息公开的主渠道;通过新闻发布、媒体宣传等方式,公开政府环境信息,方便公众了解和监督;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对上市企业定期公开环境信息报告,对重点污染企业利用在线监控系统定期公布污染排放情况,对舆论关注、公众诉求的企业环境问题及时予以响应。

市退耕还林工作汇报 篇8

各位领导:大家好!

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到某某街道检查指导工作。

某某街道办事处位于某县城区北部,共有2.8万人,36个行政村,42个党支部,1324名党员。我街道的工、农两个产业分布比较明显,南部园区村已发展工业为主,北部村庄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逐步形成了亦工亦农、同步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某某街道党工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着力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先后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全街道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与历史性跨越,2010年全街道完成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招商引资3亿元,工商税收3414万元,比2009年增收1530万元,财政收入1300多万元,比2009年翻一番。某某街道相继获得全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街道、全市招商引资、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入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全县综合目标第三名等荣誉称号。

现就近年来我街道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好党委班子自身建设。

一是抓学习促提升。2009年新一届班子成立以来,我们围绕开发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和千户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拓展深化学习内容,引导班子成员学政策、学方法、学经验,进一步提升了现代意识、创新意识、超越意识和奉献意识,增强了决策部署和推进落实的能力。二是抓民主促团结。严格按照党工委职责范围,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分工负责、督查落实,确保班子成员有权有责。三是抓作风促落实。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律作风集中整顿等活动,针对自身不足,查找问题,积极整改。深化班子成员包社区、包村、包企业制度,按照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逐级、逐层进行分解,责任到人,同时对责任人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的选拔和使用紧密挂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履行职责,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街道党工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狠抓不放。

1、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落实“四项制度”,实行党委会旁听制,提前定议题、定人员、定措施,注重督导回访。推行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处村干部在村办公室集中办公,村村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点”。在所有村办公室门口设立了便民服务公示牌和纳谏箱,落实乡村干部信息公开制,固定专人每天进行更新,方便群众及时联系。实行“双承诺双公示”制,激发了处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四项制度”实施以来,各村支部书记承诺办实事172件,已办结169件;通过便民服务“代办点”收到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街村干部为民办实事1800余件。

2、加强阵地建设,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实行新建和改建村级办公场所奖励政策,采取村庄自筹、街道补助的方法,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5处,杜家、孙庄建起了二层办公楼,街道财政补贴100多万元,并高标准配齐了办公设备,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投入资金更新设备,32个远程教育站点全部实现了齐鲁先锋客户端的安装及学用。充分发挥“齐鲁先锋网”的作用,组织积极分子、纳新对象、后备干部观看学习5000余人次,提高了“双带”能力。

3、优化队伍结构,强化组织保证。

一是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落实发展党员预审制、公示制和责

任制,从源头上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每年对基层党支部送审的近百名发展对象进行严格审查,强化培训,检测达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基层党员队伍,给基层党组织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二是民主推荐36名村级后备干部,参加了学历教育培训班,为培养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干部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强非公有制党组织建设。新成立了 两个党支部,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四是规范大学生村官管理。我街道现有大学生村官4名,全部实行了业绩档案管理。为使他们更快成长,除驻村工作外,还安排到组织、办公室等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村官 撰写的《 调研报告》被大学生村官网采用,并被大众日报等媒体转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4、以“促和谐、建强村”活动为载体,推进强村建设和后进村整顿。选派了 等驻村工作组,落实帮扶、整顿措施,理顺了强村的发展思路和后进村的整改措施。目前,全街道一类村达到20个。后高庙、臧屯、白西、四女树等后进村已升级转化为二类村。

三、平稳有序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

我街道第十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自2011年3月13日开始,至4月底结束,全街道36个村,除前大里村延缓换届选举外,其它村庄全部完成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共选出新一届“两委”干部157人,31个村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比例达到68%,村村有女干部,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次换届总的特点是平稳、公开、公平,村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选举出的“两委”干部在整体结构、整体素质上有较大提高,一些工作能力强、政治素质高、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得到了群众信任。

四、转化党建成果,服务经济建设

党建工作必须紧扣经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近年来,我街道

紧扣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紧盯主要项目不撒手,动员全街道力量,集中攻坚,确保了某某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1、民营经济工作有新提升。一是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09年以来,我们做活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文章,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引进新项目,取得明显效果。目前,已办好立项等相关手续、正在落实地块的项目9个,总投资近20亿元,分别为:投资 等。二是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扩建项目25个,总投资5亿元,分别为:

2、开发区建设有新发展。一是投资5000余万元,拓宽了创

业街,架。二是积极配合县重点项目工程,聊某路改造和俎店渠综合治理工程正在顺利实施,涉及我街道战线近20公里,动土方24万方,占地240余亩,拆迁企业20余家、伐树13万多棵。三是区处合一后,规范了开发区管理,成立了园区事务管理局、民发局、招商局,制定出台了企业例会、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实行了机关干部帮包企业责任制,对企业实行扎口式管理,整治了开发区建设环境,严惩了“五强五霸”行为的发生。四是调整了开发区新的规划,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3、新农村建设有新突破。一是抓好了前、后高庙新村工作。前、后高庙新村规划总占地180亩,一期拟安置面积12.1万平方米。目前,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地上物已清理完毕,近期即将开工建设;二是抓好了 千户社区工作。千户社区占地86亩,规划建设楼房14栋,拟安置面积6.3万平方米,用于安置周边四个“园区村”。目前,地上物已清理完毕,规划施工图纸已完成,水、电、路已通,已具备前期开工条件,马上开工建设。三是做好了刘庄、某某社区的规划上报工作。

4、农业结构调整有了新起色。2009年以来,全街道新发展露地菜2100亩、冬暖式大棚540亩、大拱棚1200亩,露地菜复种面积达到3.8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4000余万元,农业种植效益明显提高。主要抓好了出口农产品区域化管理示范基地和农超对接工作,制定了可操作的程序,使其管理更加规范。积极发挥立信 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新发展养殖户200余户,养殖小区4处。投资300余万元,规划建设了某某农业科技示范园,总占地110亩,每年可培育优质香瓜、西红柿、西瓜等种苗1800万棵,真正的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5、社会事业有新内容。一是抓好公路路域综合整治工作,完善“村村通”公路工程。09年以来,我街道新修了 路某某段,重点整治了 共计20多公里的路肩和路面,并补植了路两侧的树木。二是扎实开展了计划生育集中活动,下死手遏制了违法生育现象。新建、改造村级服务室30处。三是按照县委政法委的要求,投入3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了综治维稳中心和两处综治巡防区,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为构建和谐某某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四是大力支持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新建 小学一处,对 小学进行了配套建设,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6%。

上一篇:飞天计划终策划下一篇:员工入职手续办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