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改造

2024-09-03

广场改造(精选7篇)

广场改造 篇1

长青广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中山大道与黄兴路交叉处, 其C座地上25层, 地下2层, 结构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第1~4层层高分别为6m、5.4m、4.8m、4.8m, 5~8层均为3.6m, 9层为2.2m, 其它楼层均为3.2米, 结构总高度为93.850米 (地面以上, 含机房高度) 。建筑功能1~4层为商业, 5~25层为办公用房 (其中9层为设备用房) 。该工程于1995年1月设计, 于2000年12月竣工, 但未投入使用。原设计抗震设防:抗震规范采用89版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丙类建筑, 框架及筒体剪力墙均为二级。原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厚板式承台, 工程桩为¢800钻孔灌注桩 (C30混凝土) , 桩长约为37~41米, 桩端持力层为 (7) 层细砂混砾层, 设计总桩数为291根,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2500KN, 试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600KN, 承台为2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厚板。

一、原结构的检测与鉴定

1. 主体结构的现场检测

湖北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长青广场C座主体结构进行了现场检测。检测内容包括:

(1) 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

(2) 混凝土构件钢筋数量检测;

(3) 混凝土剪力墙和楼板钢筋间距检测;

(4) 混凝土柱、梁、墙构件截面尺寸检测;

(5) 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

(6)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7) 混凝土构件钢筋直径检测;

(8) 混凝土柱、梁构件箍筋加密区间距及加密区长度检测;

(9) 建筑物倾斜观测。

2. 检测结果

(1) 结构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均满足原设计强度等级的要求。

(2) 竖向构件及梁构件底部主要受力钢筋数量符合原图纸设计要求, 部分剪力墙、现浇楼面板构件钢筋间距实测平均值与原图纸设计要求相比偏小, 但对结构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3) 柱、剪力墙及梁构件截面尺寸及偏差值合格点率符合原图纸设计与现行规范要求。

(4) 个别楼层楼面板结构厚度偏薄, 其余合格点率达到82.5%, 符合现行规范要求。

(5) 混凝土碳化深度值范围为1.0mm~6.0mm。

(6) 混凝土柱、梁构件箍筋加密区间距及长度实测值均符合原图纸设计要求。

(7) 目前该建筑物最大倾斜率为1.3‰, 所检建筑物前期未见明显不均匀沉降变形, 主体结构整体倾斜未超出现行规范允许值。

二、主体结构加固改造与加固设计

1. 改造要求

应业主要求拟对建筑功能变更, 变更之后1~4层为商业, 5~25层为住宅 (9层为设备用房) 。新增五部现浇楼梯。楼板新增洞口, 采用型钢梁或钢板加固;原局部楼板洞口封堵。新增一部电梯。地下室增加消防水池。

2. 加固抗震验算

分析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开发的PKPM2010新规范结构计算软件, 抗震设计主要参数为:抗震设防烈度6度, 近震, 建筑场地类别II类, 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三级。地震力按X、Y两个方向计算, 同时考虑扭转耦联影响, 结构振型数取15个, 电算结果见表1。

上部结构抗震性能验算表明:结构的周期比、剪重比、弹性层间位移角、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轴压比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结构平面及竖向无不规则项。同时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梁、柱加密区均满足设计要求。

3. 构件承载力验算

功能改变后,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 B50009-2012) 中的荷载取值重新计算, 根据主体结构的现场检测报告, 原结构构件的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受力钢筋强度标准值采用原设计的取值, 核算后表明:部分梁受弯承载力小于弯矩计算包络值, 需进行加固处理。

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 加固改造后原结构的抗震性能保持不变, 加固改造仅在局部范围内改变了结构构件的布置及截面、配筋, 对原有结构的整体特性及抗震性能没有影响。

4. 加固技术及加固设计

常青广场C楼主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加固采用的方法有粘钢加固、增大截面加固、增加次梁加固、增加墙体加固等。

(1) 粘钢加固:采用结构胶粘剂将薄钢板粘贴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 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 提高构件承载力, 本工程对承载力提高需求不高的梁选用了粘钢加固。粘钢加固大样如图1所示。

(2) 增大截面加固:原有结构梁承载力不足、粘钢加固法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时,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由于建筑空间的要求, 梁高已不能增加, 所以采用加大梁宽并增加钢筋的加固方法。增加截面宽度加固大样如图2所示。

(3) 增加次梁加固:本工程改变功能后, 部分后砌填充墙与原结构梁对应位置发生改变, 采用新增混凝土梁增加该处楼板的承载力, 新增梁加固大样如图3所示。

(4) 增加墙体加固:本工程使用功能改变后导致原设计消防水池容量不够, 通过在柱中间增加墙体的方法在地下室增加新的消防水池, 新增墙体加固大样如图4所示。

三、结语

进行加固改造应对改造后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 不能存在因局部加强或刚度突变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加固设计应根据实际条件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加固方法及配合使用的加固技术。

广场改造 篇2

一、公司简介:《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是从事餐饮管理、经营策划、品牌设计的连锁专业实体企业。

总公司现有经营面积1000余平方米,位于鞍山四隆集团麾下的四隆商业广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曾经参与筹建并管理过沈阳中兴商业大厦风味广场《3300平方米》,沈阳都市快车美食广场《2000平方米》,沈阳家乐福超市绿轩美食街《1000平方米》,沈阳时尚美食广场《2100平方米》,本溪商业大厦美食广场《2200平方米》,抚顺商业大厦美食广场《1200平方米》等,总计经营管理面积达上万平,管理员工总计1000余人,其中专业管理人员50余人,中高级烹饪技师150余人。

《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性质是由董事会成员共同出资创建成立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拥有专业管理队伍和一批专业烹饪技师,在独特正规化的管理模式及完善的管理制度下澎渤发展,我们的公司专注五大管理方针:现代化管理建设、有效的市场推广、完善的人事培训、灵活的经营及严格的财务管理,必将使公司的发展日新月异。

二、鞍山景子街商业广场五层改造为美食广场的客流及销售预

算。

(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11:30:200人

高峰11:30-14:30:1500人

下午14:30-21:00:800人

合计:2500人/天

7元/人均消费2500人次17500元/天

(周六至周日)

上午9:00-11:30:300人

高峰11:30-14:30:2200人

下午14:30-21:00:1500人

合计:4000人/天

8元/人均消费4000人次32000元/天

每月营业总额约为:65万。

三、美食广场经营布局招商构思

1、改造及使用原面积2000平方米。

2、经营项目选择:快餐美食广场(经营全国各地品牌风味)

3、美食广场的经营平面布局:

经营挡口10个;厨房面积400平方米;非就餐区面积100平方米;就餐面积1500平方米;就餐座位约600个(其中包括8组秋千座,8组车厢软座)

4、档口设计:上海荷叶风味、广东烧腊风味、李连贵熏肉

大饼、纤伊拉面、麦得香汉堡、日韩料理、加洲牛肉面、风情水吧、富士亭、欧罗巴、台湾涮涮锅(经营品种可达600余种)。

5、布局环境:整体餐位区灯光以黄色调为主,整体氛围感 较强。在靠近墙壁附近设计8组时尚秋千座位及8组豪华车厢软 包雅座。中间为散台,乳白色的餐桌分别为6人台、4人台和2人台,整体装修线条明快,上下色调一致,用餐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心情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上用餐。

服务员服装:男、女统一为暗红上衣、黑裤子,带黑领结、红帽;厨师为白衣、黑裤、厨师帽。

四、投资预算及招商运营计划

1、厨房设备投资:10万;

2、前厅桌椅投资:5万;

3、二次装修投资:10万;

4、餐具、服装投资:0万;

5、办公设备及收银系统投资:5万;

6、招商费用:5万合计总投资为:35万

7、招商家数10家,每家押金收取8万,进场费2万,合计收入为:100万。

8、联营的收入扣点设为30%,每家每月的保底营业平均为6万,则每月公司的总收入约为18万,一年约为216万。

9、如此保守的预算,如果去掉管理费用和招商折扣,公司正常每年的纯利润应该在180万左右。

10、附加计划文本略:筹建时间进程计划,工程制图及施工计划,厨房操作计划,联营招商计划,招商广告文本计划,联营

合同文本计划,员工招聘计划,员工培训计划,设备采购计划,室内装修计划,开业促销计划,人事工作计划,联营经营品种 计划,经营品种展示计划,日常管理文本计划,财务盈亏计划,营业手续计划,开业酬宾计划。

五、发展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城市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使得在外用餐的人日益增多,随着都市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业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快餐店更加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充饥之所,也是休闲之处,使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即能体验到优雅的就餐环境,又能体会到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

现在的顾客消费群体对商场的购物观念已经逐渐从有意识购物向无意识购物转化,并且对商场的环境及各种服务功能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超越中式快餐形式并以西式快餐的先进管理和意识为基调的美食广场便应运而生。

《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现代型美食广场将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舒适、周到的礼仪服务,高雅休闲的就餐环境以

及美味可口融全国各地和具有异国情调的风味小吃,加上《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全方位精心的企化方案,新奇特的促销活动,定会增添更多的消费群体。

《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的入驻景子街商业广场,是必会在鞍山掀起一股饮食文化的热潮,使所有光顾景子街商业广场的顾客耳目一新。

我们相信,我们的成功合作,即完善了景子街商业广场的服务功能,又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消费群体,使我们更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且我们在经营上所实现的真正意义上的连带捆绑式的特色经营必将会成为鞍山市一个最好的商饮典范。

愿我们真诚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鞍山—北京风味楼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广场改造 篇3

使用后评价 (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简称POE) 运用于环境景观设计中, 指对场地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以使用者及其需求为重点所进行的评价[1]。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POE属于一种反馈机制, 将场地的使用情况、使用者的行为特征等反馈给设计师,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设计者的设计构想和对空间使用者的预设, 是否与场地使用者的需求相一致, 并将得出的统计结果与原初设计目标做比较, 进而发现设计上的问题, 为优化改造和以后同类型景观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 使设计行为成为一种科学化、社会化、人性化的理性开放系统。

校园广场是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校园户外活动空间[2], 是校园形象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 常承载着校园文化的体现、校园主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产生等功能, 被称为校园“起居室”。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 研究对象

书山广场位于怀化学院西区主干道的端点, 背靠书山, 东、南、北三面为校园主干道围合, 面积约600 m2, 地势平坦, 有一矩形广场, 处于学生食堂、宿舍、图书馆、教学区的中心枢纽地带, 几乎是每一位学生“宿舍—食堂—教学楼”三点一线生活的必经之路, 人流活动丰富。

2. 2 调查方法与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以书山广场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对场地的满意度评价为重点, 调查形式以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

1) 广场行为特征分析。选择一周时间, 根据使用者 ( 学生、教职工居多, 附近居民占少量) 的生活节奏, 确定6 个典型调查时点 ( 6: 30, 7: 45, 9: 45, 13: 00, 16: 00, 18: 00) 对广场中的场所性活动和行为痕迹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 每次调查时间1 h。内容包括: 看书、读书等学习活动; 聊天、谈恋爱、讨论等交流活动; 经过、穿越等过往活动; 散步、小坐等休闲活动; 拍照、游玩等旅游活动及以跳广场舞为主的集体活动[1]。通过对数据的归类与分析, 得到广场的活动类型分布、时间分布特点等结论。2) 广场使用满意度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100 份, 现场收回98 份有效问卷, 以坐着休息的人为主要调查对象, 了解广场使用者的身份 ( 职业、专业) ; 使用者在场地中比较喜欢的区域; 对座椅、休闲亭、台阶等基础设施的评价; 对场地的整体印象等内容[3]。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 1 使用者的行为活动

书山广场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学生、教职员工和附近居民 ( 含教职工家属) 。调查发现, 所有活动中, 除以老年广场舞为主的集体活动外, 穿行活动的比重最高 ( 工作日66. 66% , 周末49. 21% ) ;其次是交流活动 ( 工作日17. 39% , 周末20. 31% ) ; 学习、休闲活动占一定比例, 而旅游活动最低 ( 见表1) 。

3. 2场地活动的时间分布

通过6 个典型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广场的活动峰值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 都出现在下午13: 00 和18: 00, 主要活动形式包括休闲交流和跳广场舞, 显示出户外空间活动显著的时间特征: 中午和下午是活动的主要发生时段。

3. 3 活动的区域分布特点

调查显示, 书山广场活动频率最高的区域是木亭周围和玻璃舞台。木亭周围的活动形式主要是交流、休闲; 玻璃舞台上的活动主要是傍晚周边居民跳广场舞和休息时间的学生社团活动。

4 场地评价与优化改造建议

4. 1 场地综合评价与分析

综述分析, 结合访谈结果, 书山广场作为一个校园节点型空间, 主要只起到了穿行的功能, 而在展示校园人文环境、形成具有向心力、凝聚力、亲切感的校园精神场所等方面有所欠缺,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设计之初没有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行为模式特征, 草地上有很多人为踩出来的小道 ( 见图1) ; 2) 周边为校园主干道环绕, 在边界空间的处理上没有形成领域感; 3) 场地内空间划分过于简略, 缺乏交往气氛; 4) 植物散点式布局, 群落效果不理想;5) 场地内基础设施过少或破坏严重, 原有场地的细节处理不够细致, 如入口广场看似很有形象, 但是从路面人流留下的脚印可以发现, 很大片区域因为阴角的存在, 得不到合理的使用, 甚至长上了青苔 ( 见图2) ; 场地内部有多处带尖角的花坛边缘, 不但使人产生紧张的心理, 也给路过行人带来不便 ( 见图3) ; 场地中虽设有多处座椅, 但紧邻道路, 没有处理好广场静坐与穿行的关系。

4. 2 优化改造建议

1) 考虑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特征。a. 抄近路。书山广场位于学生宿舍到教学区的必经之路上, 是学生“抄近路”行为模式的典型场所, 由于上课时间的固定性, 必然形成某个时段、某个方向的人流量特别多的情况, 在集散区域和道路线形的处理上应充分考虑大量瞬时人流的通行, 可考虑根据人流走向开辟适当的开阔区域, 在道路线形的选择上将最短路径的穿行线路与游步道综合考虑, 形成赏心悦目的近路。b. 边界效应。人总是希望处于自己可以把控的环境之中, 既能有效的控制自己在场地的进退, 又能观望到周边环境的情况, 往往边界就成为了理想的场所。可以考虑在广场边缘设计一些凹形的小空间, 既与主干道分隔又满足使用者的行为需求。2) 打破均质空间, 丰富场地空间类型。大学生作为校园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 其活动形式非常丰富, 既有人数较多的集会、社团活动, 又有3 个~ 5 个小团体的交往活动, 还需要围合性、私密性要求相对较强的个人空间, 均质的开敞空间显然不能满足上述需求。可增加半私密空间, 如通过植物群落的分割、地形的改造等, 形成私密空间、半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的空间层次, 丰富场地空间类型。使用绿篱或其他方式对场地进行适当的围合, 一方面增强空间的领域感, 另一方面隔绝过往车辆、人流的嘈杂声。3) 完善景观细节处理。完善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增加亭、廊等既能遮阴避雨又能使人停下来、静下来的设施; 增加促进交往的座椅及辅助性座椅等, 促进场地交往气氛的形成; 改善尖角形的花坛形式。4) 校园精神文化的植入。校园广场是集中展现校园文化的场所, 校园精神文化的植入, 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场地认同感, 还能增强场地的凝聚力和亲和感, 可采用主题雕塑、文化景墙等多种象征、隐喻的手法将校园的精神文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 凸显场地的精神内涵。

5 结语

现代设计程序不应在项目实施完成之后就画上句号, 通过POE的分析能够帮我们证实设计的合理性, 为方案优化和同类型的设计提供科学的参考, 是真的做到以人为本的有力手段, 是一项值得在设计领域推广的方法。

摘要:以怀化学院书山广场为研究对象, 调查分析了该广场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环境行为特征, 并对书山广场阶段性使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从行为模式特征、景观细节处理、校园文化植入等方面, 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

关键词:校园广场,基础设施,校园文化,景观

参考文献

[1]冯蕙萌, 何韶瑶, 张洋.基于POE研究的校园开放空间优化性改造——以湖南大学三个小型广场为例[J].华中建筑, 2012 (3) :112-118.

[2]李震, 肖鹏.营造校园“起居室”——以若干在汉高校校园广场为例看我国大学校园广场规划设计的法则[J].建筑, 2002 (4) :83-86.

广场改造 篇4

新疆昌吉市飞马购物广场,单层长70 m,宽60 m,层高4.8 m,地下室至四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0 000 m2,为彩钢框架结构,东西外墙为透明钢化玻璃。 空调主机选用美国特灵螺杆式冷水机组(RTHDD2F2F3,制冷量:1 193 kW,蒸发器流量:205 m3/h,冷凝器流量:245 m3/h),空调方式为全空气空调系统,末端设备为吊顶式空气处理机组,夏季制冷,春秋季节自然换气,气流组织采用上送上排方式。主要存在问题,夏季商场装饰灯较多功率较高,室内空气窒闷,温度较高为28 ℃~32 ℃,最不利环路末端风口没有风,夏季制冷效果较差。

2 主要设计参数及空调负荷

2.1 空调室外计算参数

1)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wx=34.1 ℃。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tws=18.5 ℃。3)大气压力:夏季Px=906.7 hPa。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ϕd=44%。

2.2 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夏季:twx=29 ℃。

2.3 冷水机组制冷量

冷水机组制冷量为1 193 kW。

冷冻水:一次冷水为7 ℃/12 ℃;冷却水:32 ℃/37 ℃。

3 原系统安装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中央空调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2)平均冷量为:1 193 000/20 000=60 W/m2,RTHDD2F2F3美国特灵螺杆式冷水机组冷冻水进回管径为DN200,而实际管径安装为DN150。以水流速2.5 m/s计算:DN200的水流量:Q=3.14×0.2×0.2×3 600×2.5/4=282.6 m3/h;DN150的水流量:Q=3.14×0.15×0.15×3 600×2.5/4=158.96 m3/h;158.96/282.6=56.25%。所以造成冷冻水系统水流量不够,且增大管道内沿程阻力。

3)空调机房设置在一楼,冷冻水泵。N=22 kW,Q=220 m3/h,H=24 m,扬程较小冷冻水送不到四楼。

4)原配冷却塔处理水量:200 m3/h,所选塔型淋水面积不够,夏季冷水机组冷却水水温较高,在36 ℃~38 ℃以上,严重影响冷水机组的正常工作。

5)选用吊顶式新风机组BDCC-1200,N=4 kW,风量:8 000 m3/h~12 000 m3/h,风压:400 Pa;吊顶式新风机组风量和风压均偏小,送风只能送20 m~30 m。而实际送风管道距离较长,为60 m左右。

6)原风道制作的弯头急弯较多,风道内阻力较大,玻纤风管漏风严重。

7)冷冻水系统未安装膨胀水箱。

4 改造方案

本着节省投资,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冷水机组的制冷效率,在不增加冷水机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南侧保留原有新风系统,北侧增加风机盘管系统。

新增中央空调系统工艺流程见图2。

1)在商场地下室至四层北侧增加高静压风机盘管。地下室增加20台YGFC-06高静压风机盘管,1层~4层各增加40台YGFC-06高静压风机盘管,共增加180台高静压风机盘管。为便于维修保养,选用统一型号的风机盘管。

约克YGFC-06高静压风机盘管技术参数:

风量:1 000 m3/h,风压:30 Pa,制冷量:4.94 kW,水流量:0.86 m3/h,输入功率:111 W,噪声:47 dB(A)。

2)冷水机组冷冻水管径改为DN200,并增加分水器和集水器,原有二趟DN150供新风机组水系统,新增一趟DN125管道供风机盘管水系统,风机盘管冷冻水先送至五楼30 m3的膨胀水箱,再通过二趟DN125管道连接风机盘管与水箱及冷水机组。新增二台水泵(N=11 kW,Q=140 m3/h,H=16 m)将五楼水箱内冷冻水送至楼层内风机盘管。

3)更换原冷冻水泵为N=30 kW,Q=200 m3/h,H=32 m,进回水管径为DN200。

4)为克服管道内生锈的问题,每层风机盘管水管采用热水PPR管,冷凝水统一排至本层卫生间。

5)增加一台超噪声圆形逆流冷却塔CBNL-150,处理水量:150 m3/h,风机功率:N=4 kW,风机电机要求4 kW—6级,皮带传动,进回水管径为DN200,温差5℃的标准型塔。

6)在原有风道长度方向的1/2处盲死,以提高新风机组的送风和制冷效率。

空调水系统立管系统图见图3。

5本系统存在主要问题

1)通过集分水器上的阀门来调节开式循环系统和闭式循环系统水量平衡;机房冷冻水进水压力0.5 MPa,回水压力0.4 MPa;五楼循环水泵压力为0.2 MPa~0.3 MPa。2)商场每天提前2 h开机,膨胀水箱同时作为蓄冷的水箱,以解决冷水机组总冷量不足的问题。3)两台冷却塔水管道并联,根据冷却水温调整开冷却塔风机的开台数。4)商场南部新风机组系统出风口温度为20℃~22℃,商场北部风机盘管系统出风口温度为14℃~16℃,南北区温差为3℃左右。5)地下室、二楼温度较低,四楼温度偏高。

6运行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运行,通过调节系统及楼层的阀门,逐步减少温差。基本保证昌吉飞马财富商场夏季温度在22℃~26℃之间,南侧个别装饰灯功率较高的区域温度偏高1℃~2℃。

摘要:介绍了某商场中央空调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归纳出原系统安装和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提出了改造方案,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基本满足了商场的使用需求,取得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关键词:中央空调系统,闭式循环,开式循环,风机盘管,膨胀水箱

参考文献

[1]GB 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

[2]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薛殿华.空气调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广场改造 篇5

1. 概况

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现有A、B两座航站楼, 总面积14.66万平方米。A楼 (1991年投入使用, 2004年完成改造) 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 主要承担国内旅客的进出港服务;B楼 (1999年投入使用) 建筑面积7.26万平方米, 主要承担部分国内航班及国际航班旅客的进出港服务。两航站楼均采用两层半布置方式, 底层供到港旅客使用, 二层为离港旅客使用。

深圳机场已形成了以航空运输为核心的包括巴士、长途公路客运、出租车、私家车、轮渡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2. 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广场交通设施布局情况

(1) 现状机场共有两个大型社会停车场, 总面积为5.8万平方米, 共提供1665个停车位。分别位于两个航站楼的前面 (东侧) 。

(2) 现状机场前有两个的士停车场, 面积总计约5000平方米, 共提供约200个停车位。的士的上客位位于航站楼前的内侧通道上。

(3) 在机场B楼停车场与的士停车场之间有社会大巴停车场, 19个停车位, 停车场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因社会大巴停车场只能从A、B候机中间的下匝道进入, 往B楼下客的大巴只能出机场调头才能进入, 可达性差, 因此其使用频率较低。

(4) 现状服务于机场的运营公交巴士临时停靠在候机楼与停车场之间的两条道通上, 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内侧通道仅停靠330直达线路, 满足其上客的需求, 其他线路都停靠在外侧通道上, 上下客合用停靠位, 各线路的停靠位都是通过在地面上画临时标线来标识。由于无配套公交巴士蓄车场, 大量公交巴士占用通道停车, 导致通道上车辆停靠秩序混乱。

(5) 机场离港客流在主要在候机楼二层下车, 二层通道为单向五车道, 由于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 存在大量的违章路侧停车现象, 严重影响二层通道的畅通。目前公交线路中只有330允许上二层下客, 大巴线路与出租车、社会车辆混行、混停, 相互影响大。

站前广场交通设施现状布局及交通组织情况如图2、3所示。

2.2 存在问题分析

(1) 停车场布局分散, 利用率低。由于机场A、B候机楼的先后建设和改造, 两个候机楼前都配备了各自比较独立的交通设施:两个独立的社会停车场和的士蓄车场, 这两设施功能一致, 但难以综合利用, 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率。

(2) 两航站楼间通道不畅。航站楼前地面外侧通道未直接连通, 大量的出租车和公交车由A楼前往B楼时要大量绕行, 不仅增加绕行距离, 还增加了广场上的交通量, 也割裂了A、B候机楼前社会停车场的一体化通道, 不利于资源整合利用及实施双楼联动。

(3) 广场设施功能不全。缺少租赁车辆停车场, 无法满足旅客多方位多层次的需求。社会大巴停车场可达性差。

(4) 部分交通设施功能不明确, 公交优先力度不够。候机楼前地面层的两个通道内公交和出租车混行, 上客区混杂在一起;公交线路安排少, 且有不少的公交车利用通道作为停车场等候发车。

(5) 候机楼的二层到达层通道车辆有效停靠面积不足。通道有四条通过车道, 却只有一条停靠车道。社会车辆、出租车及公交车合用一条停靠车道, 导致车辆停靠杂乱, 难以实施公交优先及增加公交停靠线路。

因通道过宽, 吸引大量的社会车辆在通道边侧临时停放, 随着停放车辆的增加, 停车秩序经常恶化到堵塞整个二层通道。

(6) 广场行人步行设施有待改善。无

3. 交通需求预测

3.1 交通预测前提

2011年第二条跑道、T3航站楼尚未建成;

地铁一号线续建工程 (世界之窗—深圳机场) 尚未开通至机场。

3.2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2011年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长率为40%, 达到极限容量2200万人次。

2011年进出机场巴士、的士、小客车三类交通的客运分担比例分别占总的交通方式的35%, 25%, 40%。由各种交通方式分担比例得各方式客运量, 根据各类客运车辆的实载率, 得到2011年机场对外客运交通量的预测结果, 见表1。

3.3 公交线路需求预测

(1) 机场发往市内的公交规模预测

根据机场综合交通整治规划成果, 深圳市机场公交线路目前已确定为8条, 车型全部为大巴, 高峰小时特区内及宝安中心方向为5分钟, 龙岗区及宝安西北方向发车频率为10-20分钟。

(2) 机场长途汽车需求

机场发往市外的长途客运发车位周转率为3班/小时, 2011年机场长途公交线路需求规模为8条, 分别至香港、广州、东莞、惠州等地。

3.4 停车需求预测

(1) 社会停车场需求预测

参照北京的客运机场停车位配建指标 (1个停车位/100平方米建筑面积) , 需配建1500个小汽车停车位, 参照武汉的客运机场停车位配建指标 (4个停车位/高峰日每百旅客) , 需配建2000个小汽车停车位, 深圳客运机场取二者的平均值1750个停车位。

(2) 出租车停车场需求预测

根据机场现场调查的结果, 大部分出租车可接受的候客时间为40分钟, 以此推算, 需配套300个出租车储车位。

(3) 离港层临时停车位需求预测

根据机场现场调查的结果, 离港层临时停车位的周转时间如下:小汽车为2分钟每辆, 公交车为5分钟每辆。据此推算, 离港层在规划年需提供60个小汽车停车位, 8个公交车停车位 (A、B楼前各4个) 。

4. 综合改造方案

4.1 改造目标

(1) 改善公交设施状况, 提高公交客运分担率, 拓展公共交通的辐射范围;

(2) 机动车交通与行人交通空间分离, 保证机动车与行人交通空间不相互干扰;

(3) 加强机场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组织管理, 使机场机内的社会车辆、客运巴士、出租车以及货运车辆拥有不同行驶路线和禁行区域, 以保证各行其道。

4.2 改造原则

(1) 功能化原则:站前广场应尽可能满足乘客多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出行需求;

(2) 公交优先的原则:广场设施布局应方便乘客对各种交通方式的使用, 尤其保证对公共交通的使用方便快捷;

(3) 效率原则:在功能设置上, 各功能区应有明确的功能区分, 用地集约、紧凑, 保证对广场空间的充分使用, 提高使用效率;

(4) 方便交通组织的原则:广场的功能布局应尽可能的简化机场交通流的组织走向。

4.3 改造方案

(1) 改造现状两社会停车场及二者之间的士停车场、大巴停车场为一体化停车场, 分设三个功能区。A、B楼前现状社会停车场仍作为社会车辆停车场, 中部铲除绿地, 改造现有的社会停车场和出租车停车场为社会大巴停车场、租赁车停车场及部分社会停车场, 实行一体化管理, 在重大节假日统一调配使用。为了减少广场前环形交叉口的交通压力, 封闭停车场及A、B航站楼之间的匝道在机场南北干道上的出口。停车场的出口改设在航站楼前的外侧通道上, 通过广场南面的匝道驶离机场。

(2) 打通两航站楼间一层的通道, 理顺交通组织, 分设公交和出租车上客区。一层通道外侧作为公交上客区, 通道内侧作为出租车上客区。

(3) 一层通道内侧分开设置红的、绿的上客点, 每上客点都增加上客位。

(4) 取消A、B楼之间的的士停车场, 将A楼的士停车场向北扩建, 把部分闲置停车场改造为的士停车场;并提高停车场的利用率。

(5) 一层外侧通道设置公交专用通道, 并设置锯齿式发车位。

(6) 利用广场周边闲置用地, 设置临时公交蓄车场

(7) 完善广场内部行人过街设施;

广场改善方案总体示意图见图4。

(8) 航站楼二层进行断面改造并配置相应的管理设施, 设置机场公交专用通道和落客区, 增设小汽车下客岛。内侧车道行驶公交车辆, 体现公交优先的设计原则, 外侧车道行驶小汽车 (社会车辆及出租车) , 改造后的横断面见图5所示。

根据规划成果及预测结果, 二层大巴及社会车辆供需关系, 本次设计提供的小汽车及大巴泊位基本能满足近、远期发车需求。

4.4 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案

除公交车辆和出租车, 其它客运车辆不能进入候机楼地面离港大厅前的内侧通道, 以保证公交巴士的顺利通行。货运车辆不能进入候机楼前广场的所有道路和停车场。

为提高机场枢纽的地面交通效率, 机场内的社会车辆、客运巴士、出租车以及货运车辆拥有不同的行驶路线和禁行区域, 以保证各行其道。其总体交通组织路线如图6所示。

5. 后记

2007年, 深圳机场的站前广场按本方案实施改造。改造后机场站前广场的交通组织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 交通接驳设施的有效供给和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至2009年, 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448万人次, 是设计旅客吞吐量的1.6倍。在深圳机场如此高的超负荷量运行情况下, 站前广场交通接驳设施还能基本正常的运行, 说明机场站前广场综合改造方案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文献

[1]万利.简述深圳机场地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 (11) :19-23.

[2]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站前广场及周边交通节点改善交通设计[R].2006.

广场改造 篇6

如果把一个城市比作一个大家庭, 那么城市广场就是其中的客厅, 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活动的舞台、交流的场所以及多元的精神空间和自然美景。然而每个城市都有各自的文化底蕴和风俗习惯, 这种地域性的特色正是人们长久以来依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断地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种区别于他乡的特色。但是在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城市公共景观所面临的重大威胁正是个性与特色的逐渐消失, 城市风貌的日趋雷同。笔者以衡阳市莲湖广场景观改造提升设计为例, 探寻和追求城市广场自然、人文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期待能营造一处风格独特、风景优美的城市公共景观绿地。

2 项目概况

莲湖广场约建成于2004年, 占地面积约35700m2, 位于衡阳市解放路与蒸湘北路交汇处的繁华地段, 其毗邻肯德基、神龙大酒店、步步高百货、大洋百货、香江百货等商业网点, 交通便利, 商业氛围浓厚。广场内经常举办一些大型活动, 如展览会、商家大型促销会、新产品发布会、人才交流会等。平日, 上午和晚上以休闲健身的中老年人和小孩为主, 中午多为附近商场购物娱乐或工作休息的年轻人。

广场区位优势明显, 有水有绿有商业, 是反映衡阳现代都市生活的重要景观窗口, 但其整体形象和功能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当前, 广场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广场名为莲湖广场, 可有水而无荷, 既和本身的命名不符, 也缺失了一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美景。

(2) 作为衡阳市重要的城市广场之一, 广场中功能性场地及空间缺乏系统布局, 整体设施陈旧不精致, 现代感及文化性不足, 缺少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点。

(3) 广场的休闲小品设施一方面不足, 如供市民和游客日常休憩、交流的桌椅、围树椅、花架廊等较为缺乏;另一方面, 其铺装、花池、台阶坡道、矮挡墙等破损严重, 本身的品质也不高。

(4) 广场绿地内植物品种较多, 但缺乏合理的规划设计, 既不能很好地为空间服务, 生态效应也不够明显。

3 规划定位

在充分解读认知现状的基础上, 广场改造从自然生态、地域文化和功能多样的角度切入, 满足市民静态休闲和集会活动的需求, 营造一片市中心的“绿洲”, 并进一步带动周边区域的商业开发, 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是本次改造设计的核心。

作为市中心的广场, 且有一汪碧水, 景观需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 形成菱歌泛舟, 烟柳画桥, 香远益清的独特景观风貌, 给人愉悦的心理感受和多样的活动体验。

4 改造策略

4.1 以水为魂, 互动交融

充分抓住城市广场中难得的一汪碧水资源以及人的亲水天性, 营造水、绿、人互动交融的生动画面。在湖中开辟专门的赏荷区域, 破解莲湖广场有名无实的尴尬, 同时也在向湖湘名人周敦颐先生致敬。夏日莲花怒放, 香气袭人, 带给人高雅的精神享受 (图1) 。湖边再适当点缀少量观赏性高的水生植物, 对水质净化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尽可能地利用都市中难得的湖水资源, 把水和周边的空间融合起来, 增加一些亲水性景点和平台, 拉近水与人的距离 (图2) 。为提升临湖商业休闲服务的档次、特色和规模, 可以考虑对东侧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 除立面改造外, 还可以进一步拓展空间, 在安全、经济的前提下适当改变建筑的功能, 增加更多的特色商业, 满足更多人群的多元化需求, 并由此借助内部商业休闲的改造升级来带动公园外围其它商业街区的品质提升。

4.2 以人为本, 传承文脉

现有广场的功能和布局要适当整合, 注重动、静空间区域的划分, 进一步提高市民日常休闲、娱乐、亲子、交流、集会等多元活动的舒适和便捷性, 要求优先考虑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增补一些日常休息设施, 如坐凳、围树椅、花架廊等。

加强面向城市主干道的入口空间提升改造设计, 在重要的视觉观赏点设置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雕塑和景墙等文化小品, 强化景观识别性, 营造场所精神, 让浓郁的地方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交相辉映。

对广场内的标识标牌、灯光照明、垃圾箱、车挡、花钵等小品设施统一设计并制作, 设计形式和内涵务必从当地的地域文化中吸取营养, 做到既传统又现代新颖;对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及设施予以强制整治拆除, 如水上茶座及游船码头, 并结合公园新的改造重新设计建设。

广场中现有地形、高差要进一步优化改造, 尤其要关注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在健身器械下面铺设安全性地毯以及在台阶边设置残疾人坡道等。

4.3 以绿为韵, 自然生态

绿化改造提升从功能布局入手, 分区实施 (图3) , 以“莲”为绿眼, 以散发香味的保健植物为主线, 丰富水体观赏性, 构建市中心的生态保健绿肾。

(1) 主入口广场区。该区景观要求简洁大方, 注重和城市空间的良好过渡, 提升城市形象。在充分保留原有大树的前提下, 根据空间的需求适当增补白玉兰、红花木莲、广玉兰等特色高大乔木。一方面削弱外侧旧建筑对公园的压迫感, 同时提升入口绿地的品质, 营造挺拔向上郁郁葱葱的氛围;中层可保留部分桂花, 并增加若干冬日开花清香四溢的腊梅。对原有地被、草坪等下层植被予以重新设计, 以修剪整齐的小灌木为主要元素, 形式简洁而有特点, 品种可考虑瓜子黄杨、红叶石楠、栀子、春鹃、茶梅等。

(2) 社交活动区。在继续提升该区人气的同时, 加强绿地和广场间的互动融合。带有围树椅的广场大树是我们的主要元素。北侧绿地重新梳理, 改造成有特色的风景密林和疏林草坡空间, 增加水杉作为背景林, 丰富林缘天际线, 削弱居民楼对公园的影响。弧形矮墙坐凳去除一部分, 让草坪和广场铺装直接融合, 提高视觉观赏性和亲绿性。

(3) 菱湖游乐区。结合拱桥, 环湖绿地内尽量补种垂柳, 达到烟柳画桥的韵味。在现状硬质驳岸边设置木质花箱, 里面种植云南黄馨、常春藤等攀援植物, 形成绿影斑驳的垂直绿化效果。除在桥的西侧开辟专门的莲荷观赏区外, 在整个湖的金边银角还种植若干水生开花植物, 如再力花、千屈菜、花菖蒲等。

(4) 商业休闲区。把商业休闲和滨湖绿地完美融合起来, 一方面对临建筑边的花坛加以改造, 重新种植修剪精美的小灌木和竹林;另一方面在商业设施边增补若干造型别致的花钵, 提高商业品味。

(5) 健身器械区。增加栀子、春鹃等花篱和竹林。在不影响边界建筑采光等情况下, 适当增加若干优美乔木, 如银杏、红花木莲等。

(6) 生态保健区。对现状绿地植物予以梳理, 广泛种植生态保健香花树种, 凸显特色之余构成公园内安静的生态氧吧。公园绿地和外围城市道路绿地相融合区域, 则以水杉、银杏、竹林为背景, 形成公园的绿色界面。

5 结语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身边的城市公共绿地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衡阳市莲湖广场景观改造提升的方案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产生。广场景观改造提升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场地的自身优势资源的前提下, 关注细部景观, 关注人的活动需求, 把地方特色文化、植物群落生态性和景观功能性相结合, 旨在营造一个城市空间中最具特色、最具活力和开放性的绿洲, 同时为市民提供一个健身、娱乐与休闲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

[1]崔志华, 谈开龙, 张川.以人为本, 回归自然——马鞍山市花雨广场的改造设计[J].林业科技开发, 2009 (2) :123~126.

[2]张帅, 李雄.基于功能需求的城市广场景观改造——以牙克石健身广场改造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 :609~614.

[3]杨易栋, 李宁, 董丹申.有容乃大——以浙江象山市民广场为例谈城市广场的营造[J].华中建筑, 2003 (4) :60~62.

广场改造 篇7

南京市山西路广场位于湖南路与中山北路的交汇点, 人流量较大, 商业发达。2000年9月, 由市、区2级政府共投资1亿多元, 将原有的西流湾公园和市青少年宫改扩建而成, 总面积为9万m2, 绿化面积1.49万m2。

2 存在的问题及改造方法

该广场的建成, 在市区繁华地带形成了一个开放式、具有现代气息的市民广场, 与湖南路现代文明商业街连为一体、互为补充, 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场所和空间, 节假日人流量高达12万人次, 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植物造景是广场设计时不可忽视的设计元素, 对广场具有装饰、美化作用, 也可以独立成景, 增强广场的视沉效果和亲和力, 提高广场的环境品质。然而该广场在植物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搭配比例不当

在树种选择时, 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要有一定的比例, 保证广场一年四季有绿可见。山西路广场保留了原有的悬铃木, 这是一大优点, 但是悬铃木属于落叶树种, 到了冬季, 整个广场看起来缺少绿色。在湖心岛部分种有桃树, 临水处又种植柳树, 虽然在春天来临时, 一片桃红柳绿, 同时给人以“桃花岛”的美好想象, 但是到了冬季, 呈现出一片荒芜的景象。这是设计师在前期树种选择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考虑树种的季相变化, 在原有悬铃木的基础上, 应再多添加一些常绿树种。南京市气候湿润, 年平均降水量1 021.3 mm, 平均温度15.7℃, 无霜期237 d。适合生长的常绿乔木有香樟、女贞、雪松、广玉兰、珊瑚树、桂花。适合生长的常绿灌木有铺地柏、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石楠、海桐。适合生长的常绿地被有沿阶草、葱兰、麦冬、阔叶麦冬、萱草、吉祥草、鸢尾。山西路广场湖心岛现有部分落叶乔木有悬铃木、榆树、桃树、柳树、紫叶李, 灌木有红花檵木、金叶女贞、杜鹃, 缺少常绿乔木, 可补植一些常绿乔木如香樟、女贞等, 达到四季有景、冬季有绿的效果。

2.2 地被绿化不够, 草皮枯期较长

地被植物指的是所有低矮、蔓爬的植物, 其高度不超过15~30 cm。地被植物也各有不同的特点, 有的开花, 有的不开花, 有木本的, 也有草本的[1]。山西路广场健身区部分缺少地被植物, 地表裸露, 影响市民的视觉心理, 可种植一些地被植物遮掩地表。在地被选择上可种一些暖季型草坪草或开花地被, 因为经调查发现, 周围都是一些常绿树种, 如雪松、桂花等, 冬季在季相上产生对比, 也具有季节识别作用。也可以种植开花地被植物, 减少草坪的管理费用。开花地被植物管理养护比较粗放, 效果显著, 成本较低, 如酢浆草、麦冬、马蹄金。

草皮分暖季型草和冷季型草, 暖季型草坪草也称为夏型草, 主要是禾本科、画眉亚科的一些植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较低海拔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冬季呈休眠状态, 早春开始返青, 复苏后生长旺盛。进入晚秋, 一经霜害, 其茎叶枯萎褪绿。在暖季型草坪植物中, 大多数只适应于华南栽培, 只有少数几种可在北方地区良好生长, 主要种类有结缕草 (Zoysia spp.Willd.) 、狗牙根 (Cynodon spp.Rich.) 、钝叶草[Stenotaphrum secundatum S (Walt.) Kuntze]、美洲雀稗 (Paspalum notatum Flugge) 、假俭草[ (Eremochloa ophiuroides (Munrvo) Hack.]、地毯草 (Axonopus Beauv.) 、铺地狼尾草属 (Pennisetum clandestinum Hochst ex Chiov.) 、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 (Nutt.) Engelm.]、格兰马草[Bouteloua gracilis (H.B.K) Lag.ex Steud.]。冷季型草坪草也称为冬型草, 主要属于早熟禾亚科。最适生长温度15~25℃, 主要分布于华北、东北和西北等长江以北的我国北方地区。其主要特征是耐寒性较强, 在夏季不耐炎热, 春、秋2季生长旺盛。适合于我国北方地区栽培。其中也有一部分品种, 由于适应性较强, 亦可在我国中南及西南地区栽培。主要种类有早熟禾属 (Poa) 、羊茅属 (Festuca L.) 、翦股颖属 (Agrostis L.) 、黑麦草属 (Lolium L.) [2]。山西路广场草坪冬季枯期较长, 可用高羊茅与结缕草混播, 延长绿草期。南京市气候温暖湿润, 无霜期较长, 可以暖季型草坪草为主, 以冷季型草坪草为辅混播, 保持草坪一年四季皆绿。

2.3 大树冠树种较少, 遮荫面积不够

山西路广场观景平台处的廊架周围种有红花檵木、金叶女贞、杜鹃、圆柏, 缺少大冠幅乔木, 遮荫面积小, 造成白天无人问津, 没有利用价值, 资源浪费。建议种植一些高大乔木, 如香樟、女贞、马褂木、七叶树等;或种植一些藤本, 如扶芳藤、凌霄、紫藤、蔷薇等藤本花木, 缠绕廊架, 达到遮荫的效果, 供人们纳凉。

临水长廊顶部也缺少绿化, 可以种植一些藤本花木给人们以自然美的充分享受, 使设计更加人性化, 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2.4 缺少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可以柔化生硬的混凝土驳岸, 丰富水面, 使水面有景可观, 显得自然生态。山西路广场在水中树池与驳岸的处理上过于生硬, 树池内种有柳树, 虽然周围布置一些石块, 但是孤立的树木显得单调、乏味, 应种植一些水生植物, 如菖蒲、芦苇、荷花、睡莲、再立花等, 对裸露的岩石有所遮掩。从材质上也有软与硬的对比, 从生态上有利于水体的净化, 从艺术上显得更加贴近自然。

在湖心桥的附近, 水面设有花钵, 但是里面没有种植任何水生植物, 造成其丑陋的混凝土外面裸露于水面, 给市民不雅的视觉感受。可种植水生植物, 利用其存在达到观赏价值。

在观演平台处, 笔者经调查发现, 死角处水质已经变质, 可采用改善水质的水生植物, 如旱伞草、睡莲、荷花、鸢尾、野慈姑、蜈蚣草、金鱼草, 进行植物净化, 提高环境质量。

2.5 缺少色叶树种

彩叶植物是指在生长期的一定时间或整个生长期呈现绿色以外的其他色彩, 并且能够形成一定景观效果的植物。其主要特点是叶色 (或者树叶变色) 比较均匀一致、持续时间较长、观赏价值较高, 能够形成一定景观效果。尽管大多数的温带落叶植物到秋季都有变色现象, 但绝大多数植物不是持续时间短, 就是没有观赏性, 不能称为彩叶植物。

彩叶植物一般分为常色叶植物、春色叶植物和秋色叶植物3类。常色叶植物是指整个生长期内都呈现彩色叶色, 常见的长色叶植物有紫叶李、紫叶桃、金叶接骨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而春色叶植物是指生长的初期呈现彩色的叶色, 常见的春色叶植物有红叶石楠、黄花柳、卫矛、臭椿等。秋色叶植物只是在生长期末期呈现彩色叶色, 常见的秋色叶植物有鸡爪槭、三角枫、鹅掌楸、元宝枫、银杏、黄栌、漆树、火炬树[3]。

山西路广场已经采用的彩叶树种有金叶女贞、红花檵木、马褂木、银杏。金叶女贞、红花檵木属于常色叶树种, 马褂木、银杏属于秋色叶树种。但这些树种种植的数量较少, 起不到观色叶效果。远观山西路广场林冠线, 发现林冠线全是绿色, 缺少色相变化, 应种植一些彩叶树种作为点缀, 丰富林冠线色彩变化, 增强林冠线的层次感[4,5]。适合在南京市生长的彩叶树种有红枫、落羽杉、三角枫、黄栌、黄连木、元宝枫、盐肤木、漆树、银杏、洒金千头柏、洒金云片柏、榉树、山麻杆。

2.6 对植物造景的后期养护管理不够

在湖泊南岸的广场上, 本来种植的草坪被行人践踏的无影无踪, 造成地表裸露, 灌木受损严重, 生长发育不好, 可种植耐践踏草坪, 如狗牙根。

法青做绿篱, 这是一个很好的创意, 但是在临水长廊一段却发现法青已经死去, 后期养护时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养护管理, 调查植物死去的原因, 应及时补植新法青或用其他植物代替。

在青少年宫前草坪上发现有人的足迹穿过, 这也是由于后期管理不足所致, 可以种植其他植物加以阻隔。然而植物造景的后期养护管理不但要靠管理人员的强制措施, 有时还需要市民的个人素质加以约束。

3 结语

山西路广场的修建, 可疏导湖南路商业街的高度人流, 提高湖南路商业街的品质, 为附近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山西路广场的植物配置还需要完善, 以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生活品质。

摘要: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 人们不满足于住宅的舒适, 更希望环境的优美、自然。南京市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市民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 与湖南路商业街紧密相连, 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息、缓冲的空间。通过对山西路广场的调查, 指出山西路广场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植物造景,问题,对策,江苏南京,山西路广场

参考文献

[1]芦建国.种植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83.

[2]张鸿翎.宿根花卉在园林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 2004, 19 (F12) :175-179.

[3]高江菡, 刘家琳.华南地区园林植物景观空间营造分析应用——以厦门市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6) :2038-2041.

[4]高建民, 阿拉坦其其格, 邢丽萍, 等.地被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生态应用[J].华北农学报, 2004, 19 (F12) :171-174.

【广场改造】推荐阅读:

公共广场07-19

秋水广场05-11

市民广场06-02

广场舞06-26

广场空间08-09

站前广场08-11

生态广场08-24

广场活动09-17

广场景观10-25

公园广场10-29

上一篇:中央企业EVA下一篇:创业力培养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