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广场(共12篇)
人民广场 篇1
1 引言
城市广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一个绝佳的休憩游玩场所, 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城市广场需要有良好的微气候。随着当今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城市微气候的日趋恶劣, 城市广场作为“沙漠中的绿洲”, 被更多的人所重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中大量修建供市民游客休憩集会的广场。然而, 大多数广场只寻求形式上与面积上的恢弘大气, 却忽视了广场的使用对象本身, 导致这些广场在夏季的白天十分炎热, 广场上人烟稀少, 造成资源极度浪费。
2 基本概况
2.1 柳州气候特征
广西柳州市地处桂中北部,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半年盛行偏南风, 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 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 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 但地区差异较大。
2.2 柳州市人民广场
柳州市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 占地面积5hm2, 是一个音乐喷泉、园林绿地和城市雕塑相结合的广场。它处在城市主干道龙城路的商业主轴线上, 东西向副景观轴线双向延伸, 将柳侯公园与西侧的体育休闲中心连为一体, 并一直延续到柳江边。广场周边建筑环绕, 包括博物馆、柳侯公园、医院、宾馆、娱乐场所、超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等, 公共设施齐全, 人流密集。人民广场与周边建筑形成连续的空间环境, 提供了一块开敞的缓冲区域作为“城市客厅”, 满足市民游憩、政治集会、娱乐及商业活动的要求。 (见图1~图2)
3 现场实测及分析评价
3.1 测量位置选取
硬质铺地与草地是广场常见的垫面类型, 也是游客主要的聚集点。同时, 有无遮阴也对其微气候造成不小的影响。因此, 我们主要选取四种不同的环境类型研究其对温室效应及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见表1)
3.2 测量过程
试验选择在夏季高温及对市民工作与生活影响较大的时间段进行。在每个测试地点距地面1.5m处分别用光温湿度记录仪和便携式风速仪测定温湿度及风速, 采用太阳辐射仪及红外温度仪记录太阳辐射及下垫面材料温度, 每隔5分钟记录1次数据。试验于2013年6月5~10日进行, 这几天天气晴朗, 每日观测时间为8:00~20:00, 数据全部由人工记录完成。 (见图3)
3.3 测量数据及分析
本次实测主要采集的广场内微气候参数有温度、湿度、太阳辐射、风速, 统计结果取5天平均值。
(1) 从图4可以看出, 广场的空气温度从11:00~19:00均在35℃以上, 并且在11:00~15:00时80%以上的被调查者均表示感到不舒适, 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度过高。广场的相对湿度从11:00~19:00均在53%以下, 但基本均高于46%, 被调查者只有少数人感到稍不舒适, 原因主要是广场设置大面积水体与植被, 使得空气湿度增加, 由此可见大面积的水体与植被设置对改善空气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2) 从图5可以看出, 太阳直射强度在12:00~16:00时非常高, 均在320W/m2以上, 在13:00更是达到了547.6W/m2。所以在广场设计中要着重考虑遮阴设计和树种选择;太阳散射强度的高峰期集中在12:00~16:00, 所以要注意下垫层材质的选择, 避免过多使用高反射的硬质铺装材料。
(3) 从图6可以看出, 广场的风速多数时间较低, 而且变化不定。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较高的风速可以改善广场的热舒适性, 然而在人民广场上却很难体会到风所带来的凉意, 这是由处在城市中心区的地理位置所决定。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应较好地适应当地气候及城市规划的决策, 本着以气候设计指导城市规划的大原则来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就风环境的设计而言, 应结合当地主导风向, 以道路网为风道, 将风导入城市空间, 改善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质量, 提高人们的使用效率。
(4) 从图7可以看出, 不同的下垫层材质表面温度差别较大。其中, 无遮阴的花岗石地面温度在一天中温度最高, 均高于36℃;其次为有遮阴的花岗岩;再次是没有遮阴的草地;温度最低的是有遮阴的草地。由此可见, 选择适宜的下垫层材质对改善广场热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体和草坪对于降低空气温度也具有较好的作用[1]。
娄德君等人通过对夏季不同下垫面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等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指出, 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只起到加强或缓和气象要素日变化幅度的作用, 并不改变其日变化规律, 此次试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2]。
4 人民广场微气候改善策略
4.1 合理的植被布置
植被在夏季室外环境中充当重要角色,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正是体现夏季植被作为人们防暑的庇护所。植被茂密的区域, 微环境随之改善较大, 且舒适度较好;植被稀疏的区域则反之。合理布置植被, 使其调节室外微气候, 具体策略如下:
(1) 绿地和植被有蒸发吸热、反射、遮阴和蓄冷等功能, 因此大面积绿地与植被可以极大地降低城市广场气温;
(2) 合理分布绿色空间, 丰富绿化层次, 也能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
(3) 选择种植那些灌溉用水量较小的树木, 尽量减少大面积单一种植草皮;
(4) 树冠低矮、靠近地面的树木更适合种在西面, 可以遮挡下午低角度的阳光;
(5) 乔木与硬质铺装的合理配合使用会使温差加大, 从而使风速更大。
4.2 适当的遮阴
(1) 植物对广场下垫层有遮阴作用, 夏季树冠伸展的高大乔木能提供更多的荫蔽;
(2) 室外的人工遮阴设施, 例如拉膜小品、格子架、凉亭等, 这些遮阴结构能有效遮挡夏季阳光直射。
4.3 硬质铺装
(1) 广场虽然不可避免地使用硬质铺装, 但结果显示硬质铺装是影响广场微气候的不利因素。然而, 有遮阴的硬质铺装可较好地改善这个问题, 因此, 硬质铺装与遮阴设施、植被、水体等相结合设置则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2) 尽量减少单一的、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的使用, 否则在酷暑的夏季, 广场利用率会降低。
4.4 水体
(1) 水体具有良好的降温、保湿和净化空气作用。水体在广场的应用有静湖、流渠、飞瀑、喷涌、雾化等形式, 要结合地域情况和广场景观需要合理配置, 从热环境角度应在保证足够水体面积的同时以多种形式分散布置[3]。水体对周边滨水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作用, 还可以满足人们的亲水愿望。
(2) 水体对周边环境也有增湿作用, 与绿化的合理组合可以在夏日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小气候。
4.5 广场及周边建筑规划策略
(1) 周围建筑最好形成风道, 将夏季主导风向引导到广场上来。
(2) 建筑本身也必然会对广场造成热辐射, 因此广场与建筑之间应留出适当的缓冲距离。
5 结语
通过对广西柳州人民广场的现场实测与数据分析, 总结出有益于提高广场微气候质量的若干措施, 对于这些措施,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然而, 城市广场微气候质量除受这些环境因素影响之外, 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人体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调节, 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4]。
参考文献
[1]赵华.城市广场夏季热环境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2]娄德君, 李治民, 孙卫国.夏季不同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 2006, 34 (2) :166-169.
[3]霍小平, 赵华.城市广场热环境的现场实测与分析[J].建筑科学, 2005, 21 (4) :19-23.
[4]卜政花, 周春玲, 颜凤娟.广场和草坪夏季微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研究[J].北方园艺, 2010 (24) :123-127.
人民广场 篇2
潮州市人民广场位于市党政机关办公大院的南面,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
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不仅通过合理的平面布局、丰富的空间组织、精心的行为策划,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形式的行为方式的需要,还充分考虑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地方的民俗特点,以及功能的时代性与风格。其建设方案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间。
人民广场在功能设计上,充分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强调环境、绿化以及与周边氛围的协调性。广场的.建设按不低于60%的绿化率设计,并充分考虑绿化树木品种的地方适宜性、乔灌结合、高矮并种,组景搭配美观合理。在造景中设计了“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
资料
“文化街”、“文化活动中心”、“博物馆”、“露天舞台”的设计,为人们的文化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活动场所。运动区设置了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使人们的体育运动丰富多样。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更使中心广场增添强烈的现代感。
凤城夜色美如画,广场游人乐悠悠。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亮起了华彩灯光,清泉、流水、喷泉、乐曲,构成了一幅优美绚丽的图画,还有那绿海花涛、绿草如茵、奇花异葩、枝叶扶疏的环境,使潮州的夜色越来越美、城市品位越来越高。
“人民美学”的人民本质解读 篇3
关键词:人民群众;人民美学;劳动
中图分类号:B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053-02
一、“人民美学”的群众史观基础
(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绝对主体,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未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1]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人民群众组成了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和最小构成,只有在客观对待这一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再去探讨其他英雄个人对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加速或者延缓作用才是应有之举。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和主导者,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必须建立在人民群众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之上。历史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
(二)劳動是“人民美学”的根本。由于人类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人民美学”自然也来源于人民群众,主要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劳动。劳动是人民群众的最大本质规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主要在于人民群众才是劳动者,创造出了浩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民美学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劳动人民进行物质劳动基础之上逐渐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美学,是一种真正的劳动美学。人民美学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和不懈追求是不会产生的,也就更不会有所发展和壮大。因此,人民群众是人民美学的理论来源和存在目的。“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劳动是一种自由的生命表现,人类真正美的创造是一种自由创造”[2]。“人民美学”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产即劳动之中才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只有符合人民群众的劳动需求和现实规律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不断认可并发展起来。
(三)“人民美学”是在阶级斗争中不断前进的。历史正是在阶级对抗中不断前进的,“人民美学”在阶级斗争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和文学作品激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热情和斗争勇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人民美学”又以服务人民群众、引领人民群众为己任,奉献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和规律的美的作品和理论,继续歌舞和推动人民群众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不是唯一号称代表人民的人民美学,然而真正做到完全代表人民审美倾向的却只有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正是对前人提出的“人民美学”不断学习研究之后,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才在总结过去关于“人民美学”理论基础上进行了当代化的加工和创新,并彻底建立起来。
二、“人民美学”的主体必须也只能是人民群众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样提到“人民美学”文艺观的五个问题: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是解决这五个问题最好的途径和方法。
(一)从群众立场出发。任何一种文艺观都有其立场,“人民美学”文艺观就建立在歌颂人民群众的立场。只有真正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在创作文艺作品时把握好方向,掌控好尺度,创作出精品。人民美学不同于过往的所有美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美学以及中国近现代的资产阶级文艺美学、小资产阶级文艺美学有着质的区别,它的最本质特征就是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人民美学实践的基本原则和路径。中国社会由于历史的原因必须走也只能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决定了文艺美学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来源必然是人民大众。“人民美学”作为顺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的文艺审美取向和精神旨趣的产物,具有时代必然性。
(二)以群众为对象,解决人民美学文艺观的工作对象问题。所谓工作对象就是“人民美学”文艺作品的服务对象。人民美学文艺作品的创作和呈现必须要以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准绳,在主观体验和个人情感方面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彻底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艺创作必须向群众学习,文艺创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生活智慧。不光从学术理论中寻找创作灵感和素材,也应该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总结智慧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
(三)人民群众是“人民美学”的绝对主体。“人民美学”作为美学的一种虽然具有美学一般规律、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然而它区别于其它美学流派的就在于产生这一美学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人民美学”的理论系统来源和现实生产实践需要的客观存在,必然导致“人民美学”所“孵化”出的所有文艺作品必然来自于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大众生活。是否是“人民美学”理论指导下的文艺作品,必须且只能由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衡量和判定,“人民美学”文艺作品的主要表现对象和服务对象也只能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人民美学”文艺作品的绝对主角和主要鉴赏者。
三、判定“人民美学”存在价值的标准在于人民生活
人民作为文艺创作的绝对主体和绝对客体,人民生活就成了文艺作品创作的最佳素材和唯一来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这样表述:“德国哲学从地上升到天上,就是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3]最终马克思和恩格斯推断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4]这一精确论断指出了文艺创作只有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中汲取营养和灵感,才能创造出来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作品。
(一)文艺作品扎根于人民生活而高于生活。历史上对文艺创作和文艺作品的来源一直分为两大流派——再现说和表现说。再现说认为文艺创作的主要内容自于客观世界和现实生活,文艺创作者只是将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通过主观加工和意义添加而呈现出来的。表现说则认为文艺创作的主要内容主要来自于主观世界和思想观念,文艺创作者只是将主观世界和理论世界通过艺术手法和艺术媒介直接呈现的。“人民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发展的最新成果,必然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生活进行主观反映、复写。第一,人民生活是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根据。毛泽东曾经文艺工作者提出要求:“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5]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作为文艺作品的原型和环境,尽管也可以創作出文艺作品,但是这样的文艺作品必然是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相背离的。文学和艺术的创作需要以人民生活的真实和丰富作为创作的主要思想来源,也要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支撑起文艺作品的可欣赏性和可推敲性,增加作品本身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人民生活的多样化提供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人民群众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生活包含多种多样的职业和领域,所以这就注定了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人民美学的文艺创作主要取材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因此也就注定了人民美学的多样性。
(二)文艺作品要反映人民的社会生产实践。社会生产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决定了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第一,社会生产实践决定文艺作品。文艺作品的创作不是单独由创作者完全依靠自身文学和艺术造诣和水平就可以完成的,无论是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还是创作所需工具和作品实体,无不是需要社会生产实践提供物质支持和环境条件。就算是创作者自身的培养也同样需要社会生产实践的知识教育和专业培养。第二,文艺作品是对社会生产实践本质的反映。文艺作品不是还原真实的生活,而是反映生活的真实。文艺作品作为文艺创作者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认知和看法,本身就是人与世界之间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的一种有效方式和载体。社会生产的本质就是生产实践,离开生产实践的社会生活不能称其为社会生活,这也正是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最大的区别。文艺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直接获知间接反映都是对于生产实践方式和水平最好的注解之一。
(三)文艺作品要提升人民的精神生活。文艺作品本身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但是文艺作品不仅仅只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已,它还可以对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起到引导和提升的作用。第一,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精神水平。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经过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进行长时间的观察、体验、思考的结果,往往凝结了文艺创作者大量时间和精力,具有高度凝练性的特点,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创作出来的。这样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品质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二,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内容。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在过去以及现在基本上很难真正得到充分满足。这其中有部分原因是由于文艺作品相对不足导致的。文艺作品是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文学和艺术,无不是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多元化需求的,越来越多的文艺作品正好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开展文艺创作是符合社会发展现实需要的。
参考文献:
〔1〕〔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8~119,30,29.
〔2〕周忠厚,边平恕,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42.
人民广场 篇4
1 项目地概况
华亭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关山东麓, 素有“煤城瓷镇”之称。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温带湿润性气候, 境内山川兼有, 气候宜人, 年平均气温7.7℃, 降雨量796.7mm, 平均海拔1300m。人民广场坐北面南, 总占地10万m2, 整体构图为“四板块、五大景观”布局, 即硬质铺装板块、软质绿化板块、健身活动板块和建筑艺术板块, 五大景观包括总高28m的自动升旗系统, 直径45m的自动音乐彩色喷泉, 象征华亭精神的大型雕塑, 宏扬华亭煤陶文化的巨型浮雕, 记载华亭历史典故的24根廊柱。 (1) 广场正北面巨型浮雕, 由329块花岗岩石材组成, 长50m, 高5.8m, 厚0.8m, 以墙中点为轴, 分东西两半。从西到中, 显现华亭煤电文化的发展阶段;从东到中, 昭示华亭陶瓷文化的历史进程;画面中间, 以“双凤朝阳”象征双凤山, 喻示华亭煤电文化及陶瓷文化融于一体, 共同走向美好未来。 (2) 广场东北角为青白石制作的文化廊柱24根, 柱高6m, 直径0.8m, 雕刻图面高3m。图画取材于华亭上自秦时、下至新中国成立的重要人物、事件和传说故事。 (3) 建筑艺术区位于广场西侧, 坐西向东, 为仿古建筑群落, 明代风格, 自南至北依次为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和老年活动中心。
2 绿化思路梳理
根据招标文件精神, 广场绿化以草坪为基调, 乔、灌、花、草、藤因地制宜, 科学、合理、有效配置形成立体复式结构, 发挥最佳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为城乡居民营造一片五彩缤纷、鸟语花香的绿色天地。
2.1 空间人性化———宾至如归
以人为本的设计专注于人的各种需求, 让人在城市中拥有自由交往和活动的公共空间[3]。也就是通过对广场空间的功能、形象和涵义三要素的塑造以及空间体系的层级结构构建, 体现人类生活活动的印迹。一是塑造宜人尺度, 增加广场的亲和力;二要注重广场的可接触性, 让广场可视更可达;三要凸显广场的多层次绿化, 实现人与绿色植物的对话;四要营造宜人的广场微气候, 从生态上做到“以人为本”;五要尽量提供周全的室外家具设施, 做到“宾至如归”[4]。
2.2 植物语言化———诗情画意
作为城市广场景观中的绿化植物, 不仅随季节生长的变化而不停地改变其色彩、质地、叶丛密度以及树冠形状等, 也作为一种“语言”, 以其个体和群体的不同组合形式, 千姿百态的形状, 变幻无穷的色彩, 展现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5]。选用植物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 如松柏刚强、高洁, 梅花坚挺、孤高, 而这正是语言中常用的一些修辞方式[6]。通过常绿与落叶植物配置, 特别是动物造型植物拼图的镶嵌, 展示了植物物候周期的季相美和诗情浪漫的深层意境。
2.3 景观生态化———绿色环保
生态型绿化设计就是以绿色环保事项为主导, 真正将全面的绿色信息进行整合运用, 使自身的绿化效果能够得到有效展现。一要使建筑物与建筑物周边的环境保护事项能够被充分地关注起来, 加强对细节事项的关注, 不断融合更加新颖的元素。二要找到绿化设计的突破口是什么, 对天空、草坪、树木等进行关注, 找到能够充分映衬其它绿色事物。三要在进行全面的控制过程中, 找到自身的设计转变, 使人们的思想能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绽放、结果。四要使人们在远处、近处观看时, 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使人们能够对城市生态广场园林更加喜爱[7]。
2.4 主题人文化———双凤献宝
文化型城市广场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脉, 注重文化内涵的塑造和展现。以华亭历史文化、人文景观为依托, 以周边现代气息浓郁的园街、商城为背景, 以简捷、明快的雕工精美的陶柱作为广场南主入口, 以绿色雕塑花廊、现代花街铺地作为东西侧2个次入口, 以国旗台开头, 以集声、光、电为一体的下沉式现代大型自控音乐旱喷泉为主景, 以华亭文化表征“双凤献宝”主题雕塑为构图中心, 以文化序列的巨型广场浮雕作为高潮。绿化在满足集会功能的前提下, 遵循绿化基本规律和艺术审美法则, 与主体景观建筑及小品相协调, 与华亭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相适宜, 构成衬托主体建筑、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的丰富景观。
3 分区绿化景观
根据人民广场用地情况及观赏角度, 将广场绿化用地分为南、北、东、西、中5区 (见图1) :各区植物配置不仅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同时彼此呼应又不各自局限于自身风格, 灵活运用造景、夹景、框景、障景等手法, 在各有侧重的基础上, 注意整体绿化风貌的完整、统一、自然和协调。
3.1 南区绿化彰显华亭精神
(1) 南入口为广场主入口, 为了突出简捷、明快的雕工精美的4根陶柱大门, 给人以庄重、简捷的先入为主的气氛, 不做地面绿化, 只在陶柱两侧对称摆设应时花钵。 (2) 旗台周围绿化以红花酢浆草为基调, 交叉行植开红花的榆叶梅 (春) 、紫薇 (夏) , 东西两侧对称列植蜀桧球。一方面国旗迎风招展在鲜艳的花丛中, 另一方面示意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江山四季常青。 (3) 旗台两侧条形绿地以草坪为基调, 周边为龙柏单排矮篱, 中心用高山黄杨拼黑体大字“团结奋进、务实创新、自我加压、争创一流”, 反映出华亭人民的奋斗精神。 (4) 广场南外围较小株距交叉行植塔柏、大叶女贞高大常绿乔木, 既形成障景, 又能消除噪音、过滤尘土。
3.2 中区绿化构筑众星捧月
作为全广场的主景中心, 为了突出表现现代大型自控音乐旱喷泉, 绿化以简单、明了、庄重、大气为原则。 (1) 东西两列对称排列的18个树池, 中心孤植雪松, 四周用刺柏单排绿篱镶边, 余地填充白三叶。 (2) 东西两侧四块1/4圆形花池绿地, 以红花酢浆草为基调, 对称种植连翘、丁香、丰花月季、月季石榴和木槿, 构筑春、夏、秋不同观景效果。 (3) 广场南北两侧边缘节日期间布置花钵、盆栽等装饰, 以丰富节假日欢快、喜庆气氛。
3.3 北区绿化紧扣双凤献宝
(1) 主席台巨型浮雕北侧后面以柱柏作为背景, 形成凝重、深沉的绿化风格, 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引人沉思默想。 (2) 主席台东西两侧绿地做对称布局, 以草坪为基调, 以色叶花灌木和花卉拼成曲线流畅、色彩鲜艳、富有生机的立体双凤绿雕图案, 紧扣华亭双凤献宝主题。 (3) 广场北、主席台东西两侧外围较小株距交叉行植塔柏、大叶女贞高大常绿乔木, 既形成障景, 又能消除噪音、过滤尘土。
3.4 东区绿化自然生态休闲
东区绿地面积最大, 是全广场绿化的重点, 以草坪为基调, 以绿篱镶边, 采取乔、灌、花、草立体复式绿化, 疏林、密林并用, 经济林、观赏林并重, 做到不露尘土, 营造绿色清幽、宁静环境。 (1) 东西、南北规整主次干道将东部绿地上下左右分为4大块, 道路两侧分别用刺柏、大叶黄杨双排整型中篱镶边。 (2) 4块规整绿地中又以曲线流畅的自然游步道分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14块自然式绿地, 道路两侧分别用小刺柏、小龙柏单排自然矮篱镶边。 (3) 西边面积较大的2块绿地以草坪为基调, 以色叶花灌木拼成曲线流畅的绿雕图案为构图中心, 周边点缀花灌木, 形成以灌木为主的开朗式景观。 (4) 东边面积较小的2块绿地以草坪为基调, 以自然丛植栽植方式为主, 兼顾孤植、对植;既有疏林草地, 又有密密丛林;既有经济林树种, 更有观赏林树种。主要以中小乔木树种, 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密闭式林地景观。 (5) 绿雕北侧条状绿地以草坪为底, 周边用刺柏双排整形中篱镶边, 中间规整行植小叶女贞球, 形成简单、整齐的绿化风格。 (6) 广场东侧外围较小株距交叉行植塔柏、大叶女贞高大常绿乔木, 既形成障景, 又能消除噪音、过滤尘土。
3.5 西区绿化相得益彰陪衬
(1) 2片绿地分别以曲线流畅的自然游步道分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2、4块自然式绿地, 道路两侧分别用小刺柏、小龙柏单排自然矮篱镶边。 (2) 以草坪为基调, 以色叶花灌木拼成曲线流畅的绿雕图案为构图中心, 周边点缀花灌木, 形成曲折流畅、形状变化、色彩丰富、景观多样的开朗式以灌木为主的景观。 (3) 中部花池片植地被月季, 周边用沙地柏镶嵌。 (4) 公厕东北侧块状绿地以草坪为底, 周边用刺柏双排整形中篱镶边, 中间规整行植大叶黄杨球, 形成简单、整齐的绿化风格。 (5) 广场西侧外围较小株距行植雪松高大常绿乔木, 既形成障景, 又能消除噪音、过滤尘土。
4 结论
城市广场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还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在进行文化生态型广场绿化设计时,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 通过各种创意而又丰富的形式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与场所精神, 并根据新时代下城市环境建设所提出的新要求, 以人们的生活特点、行为习惯为依据, 设计出满足时代性和区域性的人性化生态景观[8]。其次, 各种公共绿地空间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生态自然, 把适地适树、多样性、特色性原则融合到植物配置中, 充分、更好地发挥它在公共绿地的生态效益,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9]。第三, 营造一个优美的植物景观, 不仅涉及到植物本身的观赏性和植物大小、形状、质感、色彩等, 还要涉及到植物群落理论和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这就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及其配置问题[10]。第四, 注重广场绿化的多样性, 乔木、灌木、花卉、草坪的巧妙组织、合理搭配, 特别是各种乔木的使用, 对于创造封闭、半封闭的宜人空间, 遮挡败景建筑、构筑物, 构成植物景观都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11]。这些都是文化生态型广场绿化设计的上乘实用手法, 以提供参考与借鉴。
摘要:城市广场不仅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 更是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生态特色的展示。以华亭县人民广场绿化设计为例, 立足华亭“煤城瓷都”的实际, 紧扣“双凤献宝”主题, 探索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与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华亭县,人民广场,文化生态型,绿化设计
参考文献
[1]于福洲, 王春艳, 王劲宏, 等.城 (市) 镇广场绿化设计技术初探[J].中国西部科技, 2009, (13) :69, 65.
[2]王威, 孟子南.寒地城市广场绿化设计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10 (4) :56-59.
[3]赵忠超.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分析─以南京山西路人民广场为例[J].南方建筑, 2006, (5) :98-100.
[4]崔志华, 易娜.城市广场的人性化设计初探[J].林业科技开发, 2005, 19 (1) :77-80.
[5]何湘, 传统文化对植物造景的影响[J].四川建筑, 1995, 15 (1) :38-391
[6]尹安石, 黄滢.城市广场环境景观中植物语言的应用--以山东宁阳金阳广场绿化设计为例[J].林业科技开发, 2006, 20 (5) :100-103.
[7]丁甬江, 丁小瑜.城市生态广场园林规划的发展趋势探析[J].现代园艺, 2012, (16) :77-78.
[8]吕素雁.当前城市广场绿化设计的问题和建议[J].南方农业, 2012, 6 (2) :8-11.
[9]祁建春.城市广场绿化景观的思考[J].现代园艺, 2011, (11) :124-125.
[10]赵杰.广场绿化植物配置合理性的探讨[J].现代园艺, 2013, (2) :113.
美丽的人民广场 篇5
我喜欢春、夏、秋、冬的人民广场。
春天,人民广场的小草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从大地母亲的怀抱里露出一个个嫩绿的小脑袋,微风拂过,它们就会欢快地跳起舞来;花朵们争先恐后的盛开,仿佛在说:“你看我们多美啊!”;柳树也抽出了一条条嫩绿的枝条,风一吹,它就摇摇摆摆的,好像在向我们展示它的舞技有多好!
夏天,人民广场上总会有一个个老爷爷坐在树荫下,扇着扇子,给小朋友们讲他们那一代人的老故事,可小朋友会一起玩跳绳、捉迷藏……。玩得热火朝天。
秋天,树上的叶子都落下来了,小朋友们会捡许许多多的叶子,然后会一起比谁的叶子好看,谁就是获胜者,广场上有时候也会有打太极拳的老爷爷,跳广场舞的老奶奶……。
冬天,人民广场上一片皑皑白雪。小朋友们一大早就起来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玩得不亦乐乎。
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讲真话 篇6
对于这些不科学的提法和失实的浮夸,干部和群众多有不同意见。为了压制这些意见,有关部门还提出了“树红旗,拔白旗”的措施,把稍有不同意见的乃至是对这种做法贯彻不力的干部作为“白旗”“拔掉”,对不跟他们走的群众进行无情的批判和斗争。
就在这样的时候,当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湖南进行调查研究。一次,他向一位农民兄弟询问对人民公社的看法,被问的社员直率地说:“一块钱的共产主义?老子不干。”对于这个答复,在旁陪同的干部大惊失色,却不料胡耀邦很欣赏这句大实话,还以同样坦率的口吻说:“好!你不干,老子也不干。”
这以后,他就南来广西。一次,在明园饭店接见共青团骨干,本人当时是团市委委员,进了被接见的行列。胡耀邦同志在讲话中又坦率地转述了这个细节,他说,人民的事业需要人民讲真话,讲真话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广场文化中的广场舞蹈 篇7
关键词:广场文化,广场舞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广场文化艺术以它特有的普及性、包容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征, 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广场文化的种类繁多, 各种文艺演出、晚会、各种展览、电影放映、健身健美等活动都是广场文化, 广场舞蹈是健身健美的活动, 是规模最大的, 群众参与最多的活动, 是广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 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
广场舞蹈, 顾名思义就是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集体艺术表演活动。广场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 在人民群众中产生, 群众才是广场舞蹈的创作者和表演者。
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从早到晚, 都能看到广场舞蹈的影子。就拿盘锦市来讲, 乡、村、县、市都有广场舞蹈活动, 广场舞蹈已经覆盖了每个角落, 所以说广场舞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
广场舞蹈对场地要求不高, 只要开阔、平整就好。无需舞台背景, 无需大量经费投入, 不分年龄大小, 老少皆宜, 经济、实惠, 简单、易学, 既可以健身, 又可以娱乐, 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所以一直活跃在广大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长久不衰。
一、广场舞蹈的特点
1. 表演方式的集体性
由于广场舞蹈场地的特殊性, 不适合单人、双人等人数少的舞蹈, 人数众多的集体舞蹈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 三五十人乃至上百人都很普遍, 场面很热闹。前有领舞, 后有模仿者跟学, 舞蹈动作宜简单, 忌繁琐, 体现群众文化的普及性, 通俗性。这样学习进步快, 效果明显, 短时间易形成规模。如今年流行的“僵尸舞”, 就是不需要任何步骤、不限定任何身材的跳法很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 在很多广场都能见到上百人的舞蹈队伍。
2. 表演内容的欢快性
广场舞蹈是群众在茶余饭后利用休息时间来表演的, 由于广场的表演环境的局限性, 不适合表演悲情的和有意境, 有意向的作品, 所以大多数广场舞蹈内容都是轻松、欢快, 朝气蓬勃的, 俗称“情绪舞”。
3. 表演形式的特殊性、随意性
广场舞蹈是在露天广场活动的, 它不同于剧场表演和舞台表演, 没有舞台背景, 四面都是观众, 它是“没有围墙的剧场”。观众和表演者零距离, 便于沟通和交流, 观众如果喜欢, 随时可以加入队伍, 随时都可离开, 不受任何限制, 增加群众参与的主动性。
4. 表演者的自娱性
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就是要缓解压力, 消除疲劳, 调剂身心, 陶冶情操, 抒发自己的感情。广场舞蹈就是很好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蹈心情舒畅了, 愉悦了, 身体好了, 精神饱满了, 生活有滋有味了。自娱自乐是广场舞蹈的主要特点, 也是广场舞蹈长盛不衰的原因所在。
二、广场舞蹈的作用
1. 强身健体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体育运动, 也是一种有氧运动, 广场舞蹈就是在“广场”这个“天然大氧吧”里锻炼的, 长期坚持, 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促进血液循环, 不断的舞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 促进消化, 大脑的疲劳感和紧张感都能得到很好的消除, 从而达到增强体质, 增进健康, 延缓衰老, 提高人体的活动能力等作用。
2. 健心、健美
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 有助消除压力, 愉悦身心, 促进身心的健康。舞蹈的美, 一定是在你用心的时候去感受的, 那种愉悦, 是其他很多活动所不能够替代的。
广场舞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柔软度, 减少受伤的机会。消耗热量, 维持适当的体重。增加身体的协调性, 还会让全身的肌肉都得到锻炼。
广场文化活动做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已经融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场舞蹈已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众的喜爱, 从城市到乡村都是每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广场舞蹈做为广场文化的主要部分, 也需要不断创新, 发展, 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把群众急需的容易接受的文化艺术提供给他们, 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综上所述, 广场舞蹈在广场文化中的作用毋庸置疑, 随着群众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 广场舞蹈也将在广场文化这个大舞台上绽放奇光异彩, 使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年.
[2]宋禄霞.“广场民间舞的美学特征”.四川戏剧.2010年2期.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篇8
一、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体育活动的大力开展,首先需要一些基础设施设备的保障。我国目前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和体育设施设备的矛盾,已经严重凸现出来。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及设施建设的多个规定,对于建设活动中心和户外活动基地都制定了相应的明确标准。
各地区可根据本地的一些特色,制定符合当地民众需求的活动项目,在重大节日或活动中,加强对各地广场舞开展的组织和领导,同时还需完善当地的基础配套服务及设施。 政府应当积极主动地展开行动,为完善城市广场、社区居民健身区域及配套设施创造条件,还需要加强各地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并对现有场馆设定合理的开放时间, 提高利用率。
二、大力宣传,增强价值认同
各地区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加大宣传介绍,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广场舞的开展对人民健身有重要意义,同时,还需要营造出良好的广场舞健身氛围。可加强各社区之间广场舞队伍的交流合作,不时地开展广场舞交流会,进行必要的电视报道。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吸引人们对广场舞的眼球,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健身活动中来。
三、完善政策,缓解噪音扰民矛盾
目前,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广场舞的开展,同时很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因此,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予以高度重视,并且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使人们既可以参与广场舞的健身活动,也不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例如,政府可以对广场舞活动的时间进行限制,早晨活动时间在七点以后,晚上活动需要在十点之前,这样对居民和周围群众的生活不造成影响,还是可以为人们所接受的。对那些在社区内不遵守规则的广场舞队伍,应当及时和相关负责人沟通协商,并且派专门的巡视人员进行检查,对声音太大的队伍要及时予以制止。同时由于广场舞的开展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很多地方都成为广场舞开展的热点区域。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广场舞的区域进行规定,不适宜开展广场舞的地方要设置标牌禁止活动,对居住密度较高的地区,应当注意场地的分配, 还可以把广场舞队伍引到公园或广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四、充分利用视频资源
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传播和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因此,视频教学资源对于广场舞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互联网上广场舞的教学视频很多,并且讲解详细,更新及时,能够紧跟时代的潮流。广场舞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改进舞蹈的内容和形式,优化广场舞的动作,这有助于增强人们对广场舞的喜爱, 同时也可以紧跟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的舞蹈水平。
五、加强骨干队伍建设
骨干队伍的建设是促进广场舞大规模开展的重要方式。 各个地区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可以对广场舞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的广场舞培训班,吸引国内外舞蹈精华,对广场舞进行鼓励创新,帮助进行舞蹈的编排。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教学建设,对各个地区负责广场舞的部门和人员进行专业的系统培训,然后组织热爱舞蹈的人员进行学习。
六、适时开展比赛活动,增强各队伍之间的交流
通过广场舞比赛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学习广场舞的积极性,达到增强自信心的效果,在进行排练的时候也能够让人们得到锻炼,愉悦身心,因此广场舞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状况, 开展广场舞比赛和培训,积极引导人们进行广场舞学习,加强乡镇、社区、单位、个人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人们的舞蹈水平,加强广场舞活动的娱乐和健身效果,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广场舞活动当中来。
七、结语
广场舞为我国新时代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发展方式,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的健身带来有利的影响。多样化的广场舞活动,代表着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及对身心发展要求的提升,因此,鼓励广场舞大力发展,并同时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广场舞的舞蹈动作简单,步伐轻快,且易学易懂,不受场地限制,在广场、公园甚至随处一片空地,人们都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跳动起来。我们应正确把握广场舞运动发展的特点,采取适当的策略,推动广场舞科学、广泛地发展。
关键词:人民群众,广场舞,价值认同,噪音扰民
参考文献
[1]田常蕴,史曙生.基于全民健身视角下探讨广场舞的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5,(12):170-171.
“广场协议”对人民币汇率的启示 篇9
1985年9月, 美日德法英五国财长及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 达成了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使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下调, 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的“广场协议”。美国政府据此协议对日本施压, 美元对日元大幅贬值, 日元急速升值。当时日元汇率是1美元兑250日元, 1986年底, 1美元兑152日元, 1987年最高达到1美元兑120日元。
日元的大幅升值重挫了日本的外贸出口, 使得大量资金流向股市和房地产, 急剧形成了泡沫经济。到1990年, 日本政府不得不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 泡沫经济被戳破, 但股价地价下跌50%左右, 再加上国际游资的金融投机, 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 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无独有偶, 我国当前也同样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2009年,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后逐渐回暖复苏, 一些西方人士不约而同地要求人民币升值, 其中主要是来自美国政府的压力。
人民币升值当然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有利于我国减少对外投资和进口的成本, 有利于我国公民出国留学、旅游和购物。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企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但利远小于弊,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我国出口和就业, 会导致大量中小企业倒闭, 特别是对简单加工贸易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会降低诸多产业的优势和综合竞争力;不利于吸引海外投资;加大通货紧缩的压力;会增加国际游资炒作的金融风险。
人民币到底要不要升值呢?据统计, 从2005年7月至今, 人民币已经升值了21%。人民币汇率在稳步可控的前提下, 一直保持升值的态势, 新汇率改革后实行的是盯住一揽子货币进行可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自2008年9月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在1美元兑6.8元人民币左右浮动,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持续走低, 事实上人民币是在升值的。人民币币值并未被低估。
人民币会不会短时间内大幅升值呢?“广场协议”就是前车之鉴。强势经济推动强势货币, 人民币币值并未被低估, 人民币强行升值不符合市场要求, 不符合我国的经济利益, 不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 也不能解决美国的就业和经济衰退等问题。我国应坚持“自主、可控、渐进”原则, 灵活调控升值节奏, 合理引导人民币升值预期, 坚持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所说:“美国立法者们想让人民币充当替罪羊, 这将可能引发一场与中国的贸易战。中国拒绝美国的指责‘合情合理’, 因为人民币大幅升值必将有损中国经济增长, 而中国一直在帮助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 世界也需要中国经济继续发挥这种作用”。
摘要:由于“广场协议”的影响, 日元急速升值, 结果造成日本经济陷入十几年的衰退期。这一事件对当前的人民币升值不无启示, 因此, 人民币升值务必慎重。
人民广场 篇10
我们可以将这次冲突归咎于法律的不完善, 外国人贩卖鸦片以及中国官府违反规定的行为。但探究事件发生的根源, 则是双方理念上的矛盾, 表现在对于十三行广场控制权的解释上。外国人认为, 这一片广场应该像他们居住的夷馆一样, 拥有对它的占有权。而中国官府则认为,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一片广场, 中国政府可以在广场上行使任何权力。
广场是一种公共区域, 但问题是这个公共区域究竟对哪个人群开放。冲突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在外国人看来, 是中国人侵犯了他们的广场。在租界的概念没有被提出且没有形成法律规定的时代, 广场的归属权问题很难用租借条款中的条文来解释。于是双方形成了奇特的对立:中国人可以站在广场的边缘, 好奇地注视着夷馆里活动着的“番鬼”们;而外国人也在夷馆里, 看着广场边缘三三两两的中国人, 试图了解这个陌生的帝国。
一、十三行广场和规定
十三行门前的广场是1838年12月12日的冲突发生的主要地点。严格来说, 这并不是一个专门的广场, 而是十三行的建筑围起来的一块很大的空地。
十三行的建筑分布呈框形, 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分布, 南边是珠江, 中间留出了一大块空地。在十三行的建筑群之外, 还有一道围墙, 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一个区域。这个区域里, 外国人的出入有着严格的规定, 同样被限制的也有中国人, 他们被禁止进入这块空地。
当时中外交往的规矩的法律依据, 是1819年嘉庆帝颁布的八项规章, 该规章的主题思想就是阻止中国人与外国人交往。但事实上, 在一些外国船只靠岸后, 上街游玩的水手比比皆是, 中国商人则向他们推销各种货物和酒精饮料。十三行广场的看守士兵在接受了贿赂后, 也默认了外国人的游览, 包括货物的走私。在规定中, 外国人不得携带武器上岸, 但在十三行的外国人住宅内, 很多人持有各类冷兵器, 甚至枪支[1]。
1822年, 十三行发生了大火, 烧毁了环绕的围墙。从此以后, 广州居民可以进入十三行广场, 于是十三行南边濒临珠江的地方则有时成为居民行走的孔道, 甚至有小贩会走入十三行广场, 向夷馆里的外国商人兜售商品。巡捕有时来驱逐他们, 但这只是一时的情况, 商贩仍旧会进入这个广场。整体上看, 广场依旧是外国人的主要活动地区, 中国人只能暂时性地占据着广场南部的一个角落。但很明显的, 双方并无冲突和不友好的迹象。
但尽管围墙倒塌了, 中国人依旧不能进入这个广场。按照外国人的说法, 十三行门前的广场被他们认为也是被默认的出租范畴。不允许中国人进入广场, 就如同不能进入他们的住宅一样。
总之, 在冲突发生之前, 十三行门前的广场处于一种微妙的气氛中, 双方都在违反一些最初的规定。但这一些小细节上的违反, 不仅不会损坏双方的关系, 反而映衬出广场上友好的气氛。
二、1838年12月的冲突
1838年开始, 鸦片贸易越来越猖獗。时任两广总督是邓廷桢, 他严格执行着政府打击鸦片走私的命令, 无论是正规商人还是走私者都一视同仁。
按旧例, 外商的大船不得进入珠江虎门以上的水面, 只能以小船进出广州港。但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这段时间里, 屡次有大船试图进入虎门以上的水面, 引起广州官府的厌恶。联系到近来鸦片走私的不断发生, 很容易让人怀疑它们是为了走私鸦片的方便而驶入虎门以上的水域的。
12月5日, 广州有一艘小茶船夹带鸦片, 被巡检人员查获。两名犯人刘亚英、陈亚喜供认他们的鸦片是通过经纪商人黄亚先携款到英商因义士处购买鸦片, 去美国人塔尔博特的印度船上取货。该船的担保人是中国行商潘海官, 他担保这艘船没有夹带鸦片。
两广总督立刻发布文告, 将因义士和塔尔博特驱逐出境, 担保者潘海官则戴枷示众。因义士没有申辩, 但塔尔博特却感到委屈, 他写了一封信给两广总督申冤。他认为两名犯人在官府胁迫下作了伪证, 他为此感到非常不公道。
12月6日, 中国商人公会致信外国商人公所, 希望各国商人会所协助驱逐因义士, 并且警告他们, 如果因义士不走的话, 官府会考虑拆毁一所夷馆。次日, 各国商人公所所长胡夏米回信说私人财产不可侵犯, 且由于因义士不是各国商人公所的成员, 胡夏米认为, 他们无权管辖他, 所以对他的行为不承担任何责任。
外国人的不合作态度让邓廷桢很不满意。因义士赖着不走, 塔尔博特又上书否认自己的罪行, 而各国商人公所则认为此事与他们无关。外国人对于他的命令不屑一顾, 使邓廷桢决定采取一些威慑行动。
12月12日中午, 一队清军士兵, 几名官员和军官, 押着鸦片犯人何老近突然进入了十三夷馆面前的广场, 并在美国馆前竖起了十字架, 准备处决犯人。许多看热闹的群众则趁机一拥而入。
外国人一开始并没有在意上述的举动。但后来看见竖起了刑具之后, 一些外商便走出夷馆, 责问那几名军官, 提出了抗议并要求撤离。在他们交涉的过程中, 看热闹的广州市民越来越多, 以至万人。经过交涉, 军官们没有太多的坚持, 他们带走了何老近, 并在另一个地方将他处决。
但事情并未如此简单地解决。外国人所担心的从处决死囚转为广场上大批的市民, 在行刑队离开后, 他们却没有撤离, 滞留在广场上, 因为没看到一场杀头的好戏而愤怒。外国人试图用棍棒驱逐他们, 结果激起了市民们的反击, 场面极其混乱。市民们用石块和垃圾向十三夷馆发动了攻击, 将夷馆破坏得面目全非。外国人退入夷馆, 架起枪支, 准备等市民们冲进夷馆时自卫。直到下午三点, 南海县县令带领一批士兵赶到, 市民们才一哄而散。
外国人随即向邓廷桢提出抗议。胡夏米在《各国商人呈总督的禀帖》中表示:“在原先, 直至道光二年大火以前, 这片地面向来被用围墙围绕, 实际上属于我等交租租赁的商馆……像这样把它作为公开刑场的事情, 实在是我等从来所未见未闻的……这是对我等已经确立的使用权的直接侵犯。”而且他指出:“犯有这种暴行的群氓, 所以鸩集成群, 是因为广场上公开处死犯人, 而该广场至今仅为外国居民有权使用。”[2]28
邓廷桢对于胡夏米的抗议很是恼火, 他认为在中国地盘上, 官员们有绝对权力去处决一个他认为有罪的犯人。胡夏米为此感到震惊, 他通过给行商总会向总督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但行商那里很快转达了总督的回复:因义士和塔尔博特必须立刻离开广州, 否则就拆毁一所夷馆作为警示。但胡夏米表示他对驱逐因义士无能为力:因义士不是商人公所的会员, 他们无权管辖。邓总督则认为, 胡夏米完全是对他的命令置若罔闻。双方的分歧不断加深。
事情越闹越大, 惊动了英国政府, 随后英国人派义律来到广州。义律说, 他感到愤怒和激动, 然而, 追寻这种一反常态的做法的根源, 他不得不说, 他发现这个根源就是河道上由小船进行的广泛的鸦片贸易。但最让义律担心的是, 这些事件会损坏商业的前景, 他选择了退让。
12月18日, 义律发布了《致在中国的英国臣民的公告》, 只要是从事过鸦片贸易的船只必须撤出虎门, 不得返回。在同一天, 邓廷桢撤销了对塔尔博特的指控, 只保持了对因义士的驱逐命令。12月23日, 义律告诉邓廷桢, 他已经忠实地执行了总督的命令。面对义律的示弱, 邓廷桢也逐渐缓和了他的情绪。12月26日, 邓廷桢答复义律, 他已经考虑恢复贸易。不久贸易恢复了正常, 近一个月以来的双方的对立趋于平静。12月29日, 在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 因义士离开了广州, 整个事件导火索一样的人物的离去, 标志着这起冲突就这样结束了。
三、我们的广场
这场冲突中最核心的就是广场的归属权问题。胡夏米在抗议书中提出他的观点即是按照租借合约, 他们拥有广场的占有权。在《粤海关志》中也曾提到, 在一开始的租借条约中声明, 中国人不得进入十三夷馆和十三行广场, 违者要受惩罚。也就是说, 十三行广场是伴随着十三夷馆一并成为被租借的地域。
但邓廷桢的观点则认为, 租借这一块地区给外夷是大皇帝的恩惠, 土地属于中国, 两广总督有任意支配这块土地的权力, 而西方人重视的是条约上的明文规定。这是双方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冲突, 而双方都言之凿凿地声称对于广场有不可侵犯的拥有权。
邓廷桢处决犯人以达到震慑外国人的目的, 他认为外国人贩毒的行为的性质, 事实上与这名鸦片贩子差不多。但犯人是中国人, 而不是外国人;犯人何老近犯罪的地方并不在十三夷馆区, 而是在别的地方。邓廷桢忽视了上述两点, 在十三夷馆区粗暴并错误地行使了自己司法权力。
再看广场上的群众聚集的情况, 这是自发的群众聚集, 深究其爱国程度, 实际上不如说他们迁怒于外国人让他们观赏官府杀头的良机。但如果没有官府处决犯人的行为, 围观的群众是不可能有勇气以如此数量进入广场的。群众的涌入, 只是官府行为的附加产品。
不过外国人殴打和驱逐中国群众的举动也难成正确。需要指出的是, 租界并没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在条文上规定中国人不得进入这个广场, 但外国人作为一个商业团体, 他们不具备任何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而应请求中国政府来解决事端, 而不是自己擅自行动。外国人的自发驱逐行为则激怒了群众, 这就是事件发生的逻辑。而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外商们, 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负有责任。
回到广场的归属权上, 尚未成型的租界区, 事实上是一个处于双方权力彼此覆盖的地方。十三行区, 包括十三行的广场, 却是双方都认为有权力涉足的领土。外国人有居住权, 在这个区域里有中国官府保证和维持的相对的自由。他们可以将广场和十三夷馆都视作私有财产, 但他们忽视的是, 他们对于这一块地方的拥有, 恰恰是因为中国政府的保护而存在着的, 而不是他们的军队和法官。他们有依据合同的绝对居住权, 但无权管辖这一块地方。对于中国政府来说, 这块地方他们拥有绝对的司法权, 但中国政府忽视了合同的规定, 他们不能在这里滥用权力。而在这个区域行使司法权力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这个广场的权力是交汇和混乱的。双方不完整的权力, 都集中在这块不大的地方。
所以误解是一直存在的, 而也不可能就此结束———1839年2月, 中国官府还是在广场上处决了一名与外国人完全无关的劫匪, 因为新总督想要向外国人表达他的震慑力。外国人这次没有驱逐中国官员, 他们只是默默地降下了国旗, 再也没有升起来过。
参考文献
[1]亨特.广州番鬼录·旧中国杂记[M].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9.
人民广场 篇11
警方又是调查,又是处罚当事人,又是表态要加强管理,看上去好像很尊重舆论监督,网络监督和市民也貌似获得了胜利。可我觉得,这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胜利属于上级不怒自威的压力,而不是民众的监督。
当地警方及时回应公众质疑,他们真的忌惮民意吗?不是,很显然,他们怕的并不是市民开的这张并没有法律效力的罚单,而是媒体的公开报道和微博的围观热议——这种围观形成了一种“集体怒视”的压力。更进一步看,他们其实也不怕这种微博围观和媒体压力,做惯了舆论应对和危机公关的他们很明白,熬过了一两天,这事儿就过去了,微博很快会转向其他的热点,网众很快会遗忘此事。
究其根本,他们怕的也根本不是媒体的报道和微博的热议,而是怕那个掌握着他们乌纱帽的上级。担心媒体的报道和微博热点被上级看到了,然后上级会怪自己惹了麻烦,影响了警察整体形象。
当下中国很多事情的解决,走的都是“媒体曝光和微博追击倒逼官方重视”的途径。这种路径对于解决个案很有效率,一两天就能够解决一件几十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很多当事人都致力于炒作一个“微博热点”,制造一個“新闻沸点”。
可是,全国各地上上下下,那么多警车、特权车违章停车,媒体哪里曝光得过来?微博哪里晒得完?因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市民竟然给违章的警车贴自制的罚单,很新奇,有冲突性,媒体才会介入报道,微博才会形成热议。一般情况下,当这种事情见多了之后,媒体连曝光的兴趣都没有了。以前也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人民罚单”新闻,还有交警给违章的警车、城管车贴罚单的新闻,可当这些新闻多了之后,公众有了审美疲劳,类似场景就很难成为热点并吸引公众注意了。
也就是说,这种靠“媒体曝光和微博追击倒逼官方重视”的“媒治”途径会越来越窄,它会迫使当事人寻求“更有新闻价值”的方式去吸引注意,可这招使到最后,终会“黔驴技穷”。当任何新闻都提不起舆论兴趣时,就会成为社会癌症。媒治,其实是制度失灵的无奈之举。
警车违章常有,人民罚单不常有。中国的社会问题多是如此。还是拿警车违章来说,最关键的是,缺乏一个监管警车的可靠的、能够正常运转的制度。警察执法监管别人,可谁来监管警察和警车呢?制度上很冠冕堂皇,说是有督查制度,可很多时候督查形同虚设,很少见到督查的身影,很少看到督查公开查处过违章的警车。没有媒体推动,制度根本运转不起来,这是最让人焦虑的。而且另一个悖论无法越过,又由谁来监督督查呢?
人民罚单,听起来很有力,很能滋养民众的自尊感,可当“人民”无权无力时,在警察看来,却是个笑话。
人民广场 篇12
(一) 金融机构之间无序竞争, 放松监督拉拢开户
当前经济形式下行, 本地区市场份额有限, 各家银行为提高业绩完成工作任务, 在我们账户检查中发现创造条件拉拢开户、到期账户不处理继续使用、备案类账户审批不严、未经人行审批支现等问题。存款人对银行账户没有正确的认识, 因为开立有关银行账户的数量不限定, 所以对账户的使用和处理上较为随意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对资金的流通监测、合法使用埋下隐患, 也增加了反洗钱工作难度。
(二) 商业银行开户审核把关不严, 易造成虚假开户
由于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开户数量庞大, 而基层央行人员有限, 当前基层央行在经办账户许可业务时, 主要侧重于唯一性审查, 即开户单位的开户资料如无明显疑点, 基层央行一般不要求开户单位提供原件予以核对, 仅要求提交相关复印资料, 事实上将审核开户单位申请资料原件的重要关口这一权限下放至了商业银行。在我们的账户检查中发现, 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客户, 往往放松审核标准, 甚至有可能与开户单位恶意串通, 授意其伪造或提供虚假资料, 从而形成虚假开户。
(三) 预算单位非财政拨款账户开立审核难度大
在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推动下, 目前各市 (地) 财政局都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由核算中心对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实行集中管理。机关 (团体) 和事业单位只能以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户开立专用账户或其它账户, 并且需要当地财政部门为其出具有关批文或证明材料。而在实际工作中, 事业单位的资金并非全部由当地财政拨付, 对于不属于财政拨付的资金开立账户, 财政部门自然不能为其提供批文和证明材料。这与现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的必须要求开户单位提供财政批文相矛盾, 不仅使开户单位处于两难境地, 也在客观上增加了基层央行对专户开立审核的难度。
(四) 个别审核项目标准不明确, 对账户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依赖较大
一是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的“行业归属”选项分类不明确, 系统中预先设定的20个选项缺乏具体判断标准, 具体每个选项所包括的单位不明晰, 人为选择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不利于账户的分类管理、查询等操作。二是存款人类别判断难度大, 录入后系统不允许变更。在办理开户业务时, 系统中“存款人类别”选项需要审核人员手工选择, 而目前仅凭开户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很难区别预算和非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 账户管理人员只能凭借主观经验加以判断, 如果选择错误而录入系统后, 系统不允许更改而只能做销户处理, 既增大了账户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又给开户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二、相关建议
(一) 建立良好有序的竞争机制, 优化账户受理环境
保证账户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加大对专业银行的考核力度, 进行不定期抽查。进一步规范账户受理业务流程, 与各行账户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业务交流、沟通培训。设立账户检查“奖励、惩罚”机制, 将检查结果对外披露。提高金融机构严格执法的积极性, 督促各行树立公众形象, 杜绝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 增强部门间信息共享, 加大虚假开户惩处力度
随着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各单位基本上依托网络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建立了部门内或部门间的小规模网络系统。各级政府应以各单位内部网络系统为基础, 积极构建有关部门间的网络互联、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程度。通过基层央行与商业银行、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财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以及公安机关等的信息共享及时获取并核实存款人的真实信息, 减少账户审核中间过程。此外, 要完善有关法规, 加大对虚假开户行为的惩处力度, 基层央行也应当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账户抽查工作, 最大程度的保证每一份开户资料的真实性, 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
(三) 及时修订《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 区别对待不同性质及资金来源、用途的账户
针对目前预算单位资金来源不同、使用渠道不同的特点, 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进行修订, 在开户审批过程中区别对待不同资金性质的账户。对于财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的预算单位开立结算账户, 按资金来源不同, 要求其出具不同证明材料, 即由地方财政部门拨付的, 由财政部门出具批文及证明材料;非地方财政拨付的款项, 由其上级主管单位或者资金拨付单位出具相关批文及证明材料。
(四) 修订账户管理系统功能, 完善开户申请资料
一是完善账户系统中的“行业归属”选项, 明确不同选项所应包括的具体单位, 使其归属分类更为科学化、标准化;二是修订系统功能, 允许某一级别操作员对“存款人类别”选项进行修改功能, 避免因此一项内容不正确而增加销、开户工作量;三是进一步完善申请人需要提供的资料, 由权威部门即财政或者申请单位上级主管机关出具证明材料, 或者直接在开户申请表中增加“预算”或“非预算”内容, 并由财政或其主管部门审核盖章, 明确申请单位属于“预算”或“非预算”单位。从而改变目前只能由账户管理人员凭借工作经验来进行判断的现象。
摘要: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作为一切经济活动资金往来的基础, 反映了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资金收付结算的起点与终点, 对其管理与检查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 但从实践业务运行看, 目前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存在着审核级次过低、开户申请书不够规范、审核困难等问题, 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
参考文献
[1]、孙海立.银行帐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青海金融, 2008 (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