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检验

2024-05-17

混凝土质量检验(精选12篇)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1

1 起因与分析

某泵房清水池工程钢筋混凝土片筏基础, 混凝土总体积约40立方米, 强度设计等级为C30, 混凝土配合比为1:1.24:3.04:0.44, 混凝土设计表观密度为2400 kg/m3;。混凝土所用材料为牡丹江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河砂石, 自来水及NF减水剂, 现场施工为普通搅拌机搅拌、小车运输、振捣棒振捣, 施工温度为18℃。混凝土浇筑后, 第二天检查发现混凝土未完全硬化, 部分结块, 部分呈疏松状, 用锤轻轻敲击纷纷落下, 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 工程被迫停工。经多方面查找原因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但对混凝土材料质量产生最大疑义, 因此要求从两方面入手研究, 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 材料质量检测

2.1 水的检测我在自来水公司上班, 对公

司出厂的水质比较了解, 混凝土拌和水要求不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油脂和糖类。凡是PH值小与4, 硫酸盐含量 (SO2-4) 超过水重的1%的水, 都不宜使用.对水质有怀疑时, 可将该水与洁净水分别制成混凝土试件, 进行强度对比试验, 如该水制成的试件强度不低于洁净水制成的试件强度, 则该水为可用水, 我们做了实验, 现场用水不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2.2 水泥检测在混凝土中, 水泥与水形成水

泥浆, 包裹在砂粒表面并填充砂粒间的空隙而形成砂浆, 水泥砂浆又包裹石子并填充空隙而形成混凝土。水泥是混凝土中的胶凝材料, 它的性能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该混凝土采用牡丹江水泥厂生产的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由各种质量保证资料和实验结果可知, 该水泥合格, 满足规范要求, 因此不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2.3 石子的检测该工程所用石子为5~

40mm的碎石, MPa其含泥量为0.5%, 针片状含量为10%, 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的要求.同时, 该石子长期使用, 从未出现过影响混凝土强度问题, 也未出现过碱骨料反应。因此, 认为该石子不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2.4 NF减水剂的检测该工程所用NF减水

剂为宁安合成材料厂的产品, 生产许可证、质量合格证齐全。并且该减水剂经长期工程实践证明, 质量保证, 性能稳定, 是一种良好的外加剂, 不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

2.5 砂的检测由检测结果可知, 该细砂的含

泥量超标, 根据规范 (JGJ52-92) 规定, 普通混凝土用砂中有害杂质含量的含泥量小于等于3.0%, 但该砂的含泥量已达6.4%, 严重超标, 不符合标准.

3 原因分析

从该混凝土的形态上可以看出有部分砂粒表面无水泥浆, 大部分砂粒间水泥浆较少, 因此, 可以认为水泥浆没有完全把整个砂石粘结成一个整体。经分析引起该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砂的质量:现场用砂含泥量超过标准一倍以上, 导致泥粒总面积大幅度增加, 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它们。同时, 泥粒本身强度低, 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另一原因, 砂子偏细, 在重量相同情况下, 表面积大大增加, 需要更多的水泥浆包裹, 否则将有部分砂粒和泥粒不能被水泥浆包裹, 而形成砂团, 没有强度, 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

水泥用量:在砂子偏细、含泥量较大前提下, 按常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泥量将偏少。不能使水泥浆充分包裹每一粒砂粒, 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施工时搅拌时间:由于现场砂粒细、含泥量大, 砂团不易分散, 按常规搅拌时间, 不能充分使水泥浆完全包裹砂粒。如增加搅拌时间, 才能保证水泥浆与砂粒均匀混合, 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4 处理方法

把原先浇筑的混凝土刨除、清渣、布筋。把砂用水清洗, 检测, 洗过的砂细度模数为2.1, 含泥量降低为1.5%, 符合混凝土用砂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相应增大水泥用量, 调整后配合比为1:1.17:2.72:0.44, 设计表观密度为2400kg/m3。适当增加搅拌时间, 原搅拌时间为3分钟, 现搅拌时间为5分钟, 保证了水泥浆与砂粒充分拌和。经以上处理, 顺利完成施工, 并对试件进行检测, 同时为确保工程质量的合格论证, 并对混凝土采取了钻芯取样, 达到了设计强度要求。

结语

通过对本工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检测与处理, 可以看出:

场施工中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只注重于影响强度的水泥强度和水灰比主要因素, 而忽略了砂石质量等一些次要因素, 从而出现了混凝土质量问题。

强度质量监督与施工质量管理工作, 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从本工程质量检测可知, 施工中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督工作, 是工程质量的重大隐患。因此, 应加强施工队伍自身的约束和监督, 使其职责行为规范化, 使工程质量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

摘要:本文介绍了某建筑物混凝土基础未完全硬化的现状、检测情况、原因分析和处理方法, 并由此对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与控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混凝土硬化,强度,质量监督,检测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2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

管理实施方案

河北省清东陵高速公路总监办 河北省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四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管理实施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当前交通部、交通厅极为关注的议题。根据交通运输厅冀交基[2012]38号文件《关于印发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冀交基[2009]269号文件《关于印发河北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要求,总监办下发的砼质量通病治理的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总监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一系列砼质量通病

(一)、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2)、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3)、施工技术交底不到位;

(4)、施工管理人员、监理人员对技术标准、规范不熟悉;(5)、劳务分包队伍的管理弱;

(二)、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锈蚀;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确;(3)、振捣不到位、方法不规范;(4)、混凝土养护不规范;(5)、预应力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6)、预应力孔道压浆不实;

(三)、工程实体通病

(1)、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

(2)、钢筋布设偏差超标;

(3)、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大;

2(4)、预埋件偏差大;

(5)、预制梁板齿板松散;

二、活动的目标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不得出现大面积的蜂窝、麻面现象。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样板工程。

三、引起砼质量通病的相关管理、施工工艺、实体质量通病。

1.管理通病

(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保证措施没有紧贴工程实际,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监理人员 3 持证率、培训率不能满足省厅规定要求;分包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劳务分包未经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不全。

(5)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隐瞒不报现象。

(6)监理质量管理不到位:监理实施细则不全面,针对性差;对隐蔽工程不能全过程旁站;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能严格把关;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检查频率不足。

(7)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不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规模不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别大;钢筋保管措施不科学,锈蚀严重。2.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骨架加工不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焊接接头不按规范打弯。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现浇箱梁顶面高程、平整度合格率偏低。

4(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砼现浇箱梁顶板出现不规则裂缝。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工作锚具硬度指标合格率低。

四、治理通病的总监办实行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引导,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成立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监理小组,以总监盛敬亮任组长、驻地工程师 张亮、李春暖、试验室主任刘建新任副组长、结构工程师、试验试验工程师、结构、试验监理员为组员的组织机构,监理小组共同负责制定全线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在施工方案审核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进行审核,对质量通病进行预防、预控。接收省交通运输厅、省质检站、高管局、对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部进行表扬。

(二)加强对项目质保体系运转督促、要求执行到位

施工管理要精细。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三是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强化监理职责。一是监理单位要细化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工序责任制落实到人。二是要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和因素,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事前控制措施,提高预控能力。三是要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现场管理、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重要关口; 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重点盯防、严格旁站、及时检测。四是对现场监理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切实将监理指令落到实处。对模板质量和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要及时进行平行抽验,并对相应实体工程质量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同时进行相应的质量状况分析,及时提出下一阶段施工重点注意事项。

(四)、规范试验检测工作。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要求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五、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把原材关,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监理组试验室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工作督促,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对于碎石、黄沙地材进行对不同矿源进行比选,选择质量较好的集料。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同时总监办要根据规定的大于30%的频率进行材料抽检。本项目工程所用材料的合格。

(二)、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总监办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三)、严格控制配合比。试验工程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审查,配合比设计时要根据施工设备确定砼的坍落度,严禁出现小坍落度设计、大坍落度施工的现象。配合比设计时要进行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观察。要求施工时根据实测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严禁在砼浇筑现场加水增大坍落度。整个砼施工过程中,结构监理员、试验监理员要在施工现场旁站,及时对不合格的混凝土给予做废处理。

(四)、规范施工工艺。选择表面质量较好的模板,模板的选择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认可,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钢筋加工成形几何尺寸符合要求,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加强对砼顶面的收浆工作,尤其是对砼顶面进行二次收浆工作,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早期养护时间要控制得当,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垫块与模板接触以线性、点性接触,不得出现大面积接触。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置部位应适当加密;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五)、要重点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和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混凝土浇注前要作好周密安排,保证混凝土浇注的连续性。大体积混凝土浇注要加强混凝土内外温差的控制。冬季、高温、雨期混凝土现场施工应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 的应对工作,认真制取相同数量的试件与结构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试件强度以指导施工。在重视大型结构物施工的同时,不忽视小型预制构件制作,做到精益求精,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六)、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施工、监理组应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下道分项工程开工前,上道分项工程的砼必须经回弹检测合格方可实施。尤其要注重加强对现浇结构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要加强外购成品梁板的质量检查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使用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书面报经监理组和建设单位考核同意,外购成品梁板必须保证由具备相应资格条件的单位生产;同时对生产过程中施工单位、监理组派专人对梁板生产过程中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对于大于C40等级混凝土,必须加强浇注成品构件的强度无损检测,强度检测值低于规定值必须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七)、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同时依托典型示范工程,探索和总结质量管理经验,组织交流与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质量通病治理工作上台阶,使通病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 篇3

摘要:建筑桩基施工质量对于整个建筑物有着直接的关系,桩基在施工过程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需要我们在施工时做好质量控制工作,预防出现质量问题。本文根据工程实例,对一些施工时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管桩;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地下2层,地基处理应用静压法沉预制桩,桩长15m,工程桩采用PHC-AB500(100)型混凝土管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95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N。

二、高强管桩施工的质量控制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1)高强管桩生产及进场检验管控控制点

①选择具有适合并且合格施工条件的生产企业,保证高强管桩出厂质量。

②对高强管桩的混凝土、钢丝原材进行核验,检查高强管桩的出厂合格证及出厂检验报告。

③高强管桩全数检查项目:

a.检查管身外观有无气孔和裂缝,桩顶处有无孔洞;对高强管桩外观尺寸进行核查。

b.高强管桩强度等级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并且达到龄期,有出厂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

c.高强管桩堆放场地应坚实、平整,以防不均匀沉降造成损坏,并采取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管桩装卸时派专业信号工指挥吊车,以免造成管桩破坏。

d.高强管桩现场堆放3层为宜。

④接桩用焊条等材料和设备的检验。

(2)现场准备工作

①施工场地的电力供应与电力线路布置应综合考虑桩机行走路线及施工道路规划而布置,减少桩机行走和临时道路布置时互相影响。电力电缆选用与桩机机型匹配的型号和数量,满足桩机施工、照明及其他临时用电需要,保证用电安全,做好临电方案及应急方案。

②施工场地不应有软弱土、杂填土、積水及淤泥等不良地基。

③桩机进场前,清理地上障碍物,保证场地平整。

④注意场地边界尺寸,保证在场地边界处桩机能完成旋转、掉头和吊桩等动作。

(3)静压桩机型号选择

静压桩机在国内的制备已经成熟,施工时,选择型号时按1.2倍~1.5倍高强管桩极限承载力取值。

(二)高强管桩定位控制

(1)全站仪、经纬仪及水准仪选择符合图纸及规范设计要求的型号,测量仪器按要求定时送检,保证仪器精准度。

(2)高强管桩桩位的定位工作,采用全站仪、经纬仪及钢尺定位。桩位的放样误差符合桩基验收规范要求:单排桩不大于10mm,群桩不大于20mm。

(3)高强管桩桩位编号,应在施工图中对其逐一编号,图纸与现场核对,做到不重号,不漏号。

(三)高强管桩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关键点

(1)确定沉桩顺序,减少挤土效应,提高生产效率

压桩顺序一般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应尽量避免桩机反复行走,扰动地面土层;循行线路经济合理,送桩、喂桩方便,从有建筑物一段向没有建筑物一段压桩。

(2)压桩时桩身垂直度控制关键

控制好第一节桩垂直度是关键,首先将静压机停稳,将桩起吊,静压高强管桩前,要将桩准确定位并对中。

在压桩时,采用吊线锤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垂直度的测量。桩插入地面时垂直度的偏差小于0.5%。沉桩过程中设专人进行全过程垂直度测量监控,压桩过程中发现垂直度超过1%时,立即停止压桩,找出偏桩的原因并设法纠正。当桩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采用移动桩架等方式强行回扳进行纠偏。

(3)高强管桩接桩时的质量控制点

①使用设计要求的桩长,减少出现接桩时桩尖处于或接近硬持力层的情况。高强管桩接头数不超过3个;同一承台桩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②接桩时,其入土部分的桩头宜高出地面0.5m~1.0m,上下桩段同心对直,错位偏差不大于2mm。

③高强管桩对接前,上下端板表面应用铁刷子清刷干净方可进行焊接。

④为保证接桩的焊接质量,电焊条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电焊工持有效合格证件上岗;施焊前先对称点焊4点~6点,待上下桩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再分层施焊,施焊宜对称进行。

⑤焊接层数不得小于3层,如图1所示。

图1 焊接连接头详图

内层焊渣必须清理干净后方可施焊外焊层,保证焊缝饱满、连续,根部必须焊透。

⑥焊好的接头自然冷却,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8min,严禁用水冷却。焊接接桩做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工程应做10%的探伤检查。

(四)静压桩过程质量控制点

(1)在沉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压力、压入深度。当压力读数突然上升或下降时,应停机并对照地质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如无异常继续施工。如设计中对压桩压力有要求时,其偏差应在±5%以内。

(2)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暂停压桩并及时与勘察、设计、甲方等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a.压力值突然下降,沉降量突然增大;

b.桩身混凝土剥落、破碎;

c.桩身突然倾斜、跑位;

d.地面明显隆起,邻桩上浮或位移过大;

e.按设计图要求的桩长压桩,压桩力未达到设计值;

f.单桩承载力已满足设计值,压桩长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五)终压的质量控制点

(1)正式压桩前,应按所选静压桩机的型号进行管桩试压,以确定压桩的终压技术参数。

(2)终压的技术参数一般采用双控,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以标高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或压力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的控制方法。

(3)终压后的桩顶标高,应用水准仪认真控制,其偏差为±50mm。但对于端承桩,由于地基持力层的起伏变化,可能出现桩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的情况,应采用切割机进行锯桩,以满足桩顶设计标高的要求。

(六)压桩过程的资料控制

在压桩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做好记录,以判断桩的质量和承载力。桩位要随压随记录,预防错打、漏打,同时应对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观测、监护,并及时做好记录。要认真做好原始资料的汇总工作,遇到异常现象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共同解决。

三、高强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高强管桩施工常见问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汇总表见表1。

序号常见问题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1身断裂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够;管壁厚薄不均匀;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纵轴;桩在堆放、吊装中产生裂缝或断裂未被发现。对桩身进行全面检查,测量高强管桩外径、壁厚、桩身弯曲度等有关尺寸,并详细记录,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得使用

接桩焊缝不饱满,焊后自然冷却时间不够,接桩时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接桩时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地质土层软硬变化或有坚硬障碍物时,把桩尖挤向一侧施工前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施工场地不平整、烂泥、积水多,造成压桩时机身不平稳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有排水措施,让桩机行走或施压中机身平稳不晃动

2顶位移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施工前对桩位下的障碍物进行清理

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邻的两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弯曲对桩物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成桩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得使用

桩数较多、桩间距小,在沉桩时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合理安排压桩顺序

3沉樁达不到设计深度勘察资料粗糙、勘探点不够,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及地下障碍物了解不够详细查明工程地质情况,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合理选择施工放法及压桩顺序

中断沉桩时间过长,沉桩阻力增加,使桩无法沉到设计位置

群桩施工时穿赵较厚砂夹层,由于结构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大,桩沉入该层时砂层越挤越密,最后会有沉不下去的迹象

四、桩头爆裂处理实例

在地库高强管桩沉桩的施工中,因桩在检测后发现承载力不足,经复压后个别桩头爆裂且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经设计单位确认,采用接桩进行处理,如图2所示,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先将浮浆清除干净并刷混凝土界面剂,然后用C40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接桩。接桩后进行承载力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图2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得到广泛应用,预应力混凝土高强管桩施工工艺越来越可靠,但由于施工的周边环境复杂多样,并且在施工中也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影响因素。所以我们要想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就一定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勘察和设计工作,严谨地确定问题处理方案,最终保证桩基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

上接第15页

(3)在浇筑混凝土前,将后浇带部分上侧作临时封盖,避免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溢入后浇带内。

(4)在后浇带的个别区域设置一个或几个小集水坑,对流淌入后浇带中的混凝土浆料,采取在后浇带侧混凝土浇筑完毕,在浆料固化前,用压力水枪进行冲刷,使其流淌入小集水坑中,用小型吸污泵进行污水清理。

(5)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可能会有少量混凝土进入后浇带内,宜采用较小尺寸的铁勺,及时进行人工清掏。

(6)底板混凝土浇筑后,在后浇带两侧设置高50mm左右的挡水坎,避免雨水或施工用水带下的泥浆。然后在挡水坎上应进行临时封盖,以避免施工杂物落入。

5.2 后浇带渗水的预防

(1)加强防水附加层、接槎部位的连接质量。自粘性防水卷材设计无保护层时,后浇带处宜加设保护层。

(2)后浇带设计采用止水钢板或遇水膨胀止水条,设计无止水构造措施时,应按《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要求设置止水条。

(3)在浇筑后浇带前,应剔凿清理隔离网,基础底板厚大时,剔凿至底板面下300mm。后浇带的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浇带混凝土应一次浇筑,不留施工缝。

(4)降水按设计要求,应考虑后浇带浇筑时间;地下水较高时,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75%后停止降水。

5.3 后浇带裂缝的预防

(1)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按45d;沉降后浇带,高层结构在封顶14d后施工。混凝土宜低温入模,坍落度宜为120~160mm。应一次浇筑完成并及时养护。

(2)地下水位较高时,停止降水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降水应在底板后浇带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停止。地下水位较高时,宜在后浇带处设置降水管井,保持后浇带处的降水井降水效果,避免水位升高破坏垫层或抗水板。高水位处后浇带宜采用超前止水后浇带。

6 结语

综上所述,后浇带施工是保证建筑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目前除执行现有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全面妥善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完美性和功能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地下室基础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7).

[2]纪云雪.高层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

上接第16页

也可以短距离的冲击挤开孤石。将工程桩从夹内提出,换成铁制的送桩器,把送桩器提起1米左右,然后松开夹,让送桩器自由落下,重复几次即可挤走孤石。孤石也有可能进入桩孔中,管桩把孤石夹带到持力层,当达到破桩压力后,引起爆桩,这时,可采用十字桩尖或加厚桩端板的办法,来减小夹带孤石的影响。在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时要控制压桩速度,注意压力表的读数和桩身的横向裂纹,压力表读数忽高忽低,跳动剧烈,桩身开始产生横纹这行都是爆桩、断桩的前兆,没有把握的桩,通过掉线锤丈量桩长或吊低压照明灯直接观察来判断断桩是否断桩,完整的桩内壁上是不会出现水纹的。处理不了的可根据其深度分别采用除障、避让等措施解决。静压管桩还是不适合在孤石较多的场地施工,小的技巧也只能降低孤石的影响而已,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合理的选择基础形式。

5.结束语

1)超短静压桩从施工工艺、材料特性、土质特性共同决定了它在承载力的设计上更适合以桩身强度为设计依据并且要充分的考虑施工工艺影响系数、长径比等相关因素。

2)管桩材料进场的管理需要加强,更主要的还是在选择管桩厂上来控制进场材料的质量,桩端板的平整、端部的混凝土饱满程度等各项参数都是控制的关键。超短桩对桩身质量要求很高,管桩质量显得格外重要。

3)回填土标高控制、桩机、桩型的选择对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都有影响。要因地制宜,有经验的施工队伍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关于本地区静压管桩的理论研究和施工经验积累还有着深远的意义,超短桩的应用对其它地区都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ZJQ00—SG—014—200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10G40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2010

上接第17页

第五步:台车位置的44个临时支撑按从两边上向中间的顺序(即从A拱到C拱的顺序)拆除,拆除一个临时支撑马上在相应位置连接一台台车。

5)测量的控制

考虑到整个活动屋盖重达1220吨,将来还要活动,需要严格控制精度,在安装过程中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控制:

a、在安装活动屋盖临时支撑前,将需要安装临时支持位置的实际标高用全站仪测出。

b、根据实测数据对临时支撑进行调整,使网壳在同一曲面上,误差控制在5mm内。

c、临时支撑安装后,再用全站仪进行复测,检查临时支撑的安装是否符合要求。

d、在活动网壳铸钢件摆放到位置后进行测量校正,然后进行焊接。

e、临时支撑拆除过程中,逐点实施监测活动屋盖的变形情况。

6、现场安装图如下:

安装临时支撑 安装铸钢件节点

4.结语

活动屋盖网壳安装时必须考虑将来要受到的动荷载以及安装精度对开闭系统的影响。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4

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实施以来,结构实体检验真实地反映了混凝土的强度及受力钢筋位置等重要的质量指标,加强了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验收,确保了结构安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对规范不能正确的理解,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如何更好的做好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质量。

1做好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控制的准备工作

1.1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概念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不是子分部工程验收前的重新检验,而是相应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过程控制是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对重要项目进行的验证性检查。

1.2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合同约定的项目。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如果合同没有明确的约定,是不能随意扩大结构实体检验内容的。如果有约定,必须明确约定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数量、合格条件且不得低于规范的规定。

1.3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计划

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控制计划。内容包括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混凝土强度试件留置的方式、取样数量、养护方法,同条件温度记录的方法与内容,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结构部位和构件数量,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人员,计划经工程项目部研究通过后,报监理部门批准后实施。

2做好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控制的实施工作

1)混凝土强度检验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在结构实体检验计划中明确,但仅限于涉及安全的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试件应由各方见证在混凝土入模处取样,按规范制作并注明强度、日期、部位及600 ℃·d标识。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相应的结构部件或结构部位适当的位置,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对同条件养护试件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丢失。做好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温度记录,每日不少于四次求平均值,累加至600 ℃后,进行试件检验。冬季施工期间,不受规范不宜超过60 d的限制,仍以达到600 ℃·d的日期为检验日期。

2)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所检验的结构部位,应在实体检验计划中明确,但仅限于涉及安全的梁、板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具体位置检验前由监理(建设)、施工单位根据检验数量要求选定。检验构件的梁以有支承柱间的梁为一构件单位(悬挑梁除外),检验构件的板以选取检验的梁围成的平面受力构件为一构件单位。梁类构件应对全部受力钢筋进行检验,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的受力钢筋进行检验。对每根钢筋,应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测量一点,梁类构件宜在梁底跨中1/3的范围内测量,板类构件宜在板底跨中1/3的范围内测量,悬挑类构件宜在梁顶(板顶)尽量靠近根部的部位测量。

3)其他项目检验实施中的质量控制。

目前有关资料中体现其他检验项目主要有混凝土板的厚度、混凝土回弹强度和对柱、墙等混凝土构件的轴线及空间尺寸偏差的检测。

混凝土板厚度的检验通常约定的多,但检验的数量较少。非破损的检测结果争议较大,采用破损的办法较为准确,但对结构破坏较大,且难以修复如初,我们在检验过程中通常以预留洞或水钻钻水暖洞进行验证性检验,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中截面尺寸允许偏差来控制。

混凝土强度回弹实际回弹的点较多,但相对混凝土结构回弹鉴定的数量还是太少,难以形成整个混凝土结构的书面报告,只能以单个部位来判断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混凝土结构回弹与混凝土的龄期、人员的操作、碳化的测量都有很大关系,且规范无明确的合格标准,我们实际操作中仅为工程监督随机抽查初步判断的依据。

柱、墙等混凝土构件的轴线及空间尺寸偏差的检验通常约定的少,但易于检验,且工具简单,对工程结构没有破坏。我们在检验过程中通常以层间净高和轴线尺寸进行验证性检验,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现浇结构分项工程中轴线位移和层间标高允许偏差来控制。

4)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实施人员资格的质量控制。

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制作必须由施工单位的取样员(实验员)操作,在监理(建设)单位具有见证资格的人员见证下完成,并填写相关的书面资料。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实施人员必须是施工企业的质量员,技术负责人监督检查,监理(建设)企业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具体落实,总监监督检查。

3做好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控制的检验工作

3.1 检验工作的实施

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单位必须是取得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主体检测”专项资质的检测机构来实施。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书。所有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标定期限内。检测过程必须严格依据操作规程进行。

3.2检验工作的报告

检验报告必须加盖检测单位法人章、计量认证章、资质章,必须有操作人员、技术审核人员、行政负责人员的亲笔签名。

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必须注明“同条件试块”字样,以与标养试块区别。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仍以GB/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来执行,但必须注意强度代表值要乘以1.1的折算系数。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报告必须有检测位置的描述及简图。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均不宜小于5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验收合格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附录E规定。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必须分开验收。

其他项目检验结果是否合格以合同内容要求为准,但不得低于验收规范。

如果出现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被判为不合格,或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检测。

4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控制的认识

混凝土结构工程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质量好坏关系到国家建筑业的健康发展,而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就是对混凝土工程进行的重要的验证性检验,检验的质量不仅仅是检验的结果,它还包括检验准备的质量、实施的质量、测试的质量,只有充分认识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质量的重要性,全面、全过程的把握要点,那么检验工作一定能真实、可靠地反映工程质量。

目前,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还比较少,方法还相对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广大建设者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更多检测项目来判断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的质量,更多的方法来验证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的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工程结构实体的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2]建设部令第141号,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S].

混凝土质量通病总结 篇5

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大中修改建工程建设的安全、优质。根据交通运输委《关于开展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集中治理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公路大中修工程的实际情况,市公路局对在建的大中修改建工程项目积极开展公路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安全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活动实施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总结如下:

一、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治理范围

2011至2012大中修改建项目桥涵构水泥混凝土造物工程。

(二)主要内容

1、施工工艺通病

(1)钢筋加工、制作和安装不规范,焊接不标准,间距控制不严。

(2)混凝土浇筑、养护不规范,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厚度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养护时间不足。特殊气候条件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

(3)预应力构件施工不精细,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合理,张拉龄期控制不规范,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4)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不到位,接茬效果不好。(5)支模工艺简单粗糙,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支撑数量不够、强度不足。

(6)梁板预制底模处理简单,浇注混凝土前清理不干净,预拱度设臵不够,脱模后底板平整度和光洁度不够。预应力芯模上浮,造成孔内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断面不足、。

(7)梁板预制张拉后放臵时间太长,梁板起拱度增大,造成桥面铺装厚度不足。

(8)保护层垫块强度不足、间距太大或绑扎不紧;钢筋绑扎不紧或焊接不好,造成保护层厚度不足。

(9)板底沟缝不饱满、不密实,易脱落。

3、实体质量通病

(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间距偏差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预埋件偏差大,小型预制构件外形尺寸控制不严等。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裂缝超限,蜂窝、麻面、露筋、色差较大。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砂、石材料混堆,钢筋、钢绞线、水泥等的存放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主要方法(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奖惩制度 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公路局大中修建设办成立了大中修改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路网在建工程的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内容和职责,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各项制定的落实,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熟功法,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

(二)强化体系、执行到位

1、统一协调,形成质量通病治理工作联动机制。与设计、监理、试验检测等单位应密切配合,团结协作,及时组织完成工程项目混凝土质量通病调查、分析研究等各项工作,科学制定和部署专项治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与各单位加强信息沟通,整合管理、技术资源,群策群力,保证质量通病治理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2、建设管理要科学。根据工程特点及施工管理水平,明确治理目标和环节,细化治理措施,认真组织制定治理质量通病实施要点,落实质量责任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对治理质量通病行之有效的个人及队伍予以奖励,对治理不当、措施不力的个人或队伍要予以处罚。在质量通病治理活动中进一步创新建设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检查制度,加强检查和督促落实,定期组织质检部人员对混凝土施工质量开展专项检查,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和指出存在的问题。对检查出的问题督促限期整改,对抽检合格率低、质量问题突出的单位或个人列入重点督查对象,加大检查频率。

3、施工管理要精细。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合、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合场地和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使用部位,对盖梁及所有上部构造必须采用自己的拌合站集中拌合,梁板全部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只允许用于部分桩柱下部工程,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总监办批准的配合比和原材料生产混凝土,生产时驻地监理处和项目经理部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4、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底,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确保现场试验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和设备满足要求。总监办中心试验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及时有效地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价,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三)精细管理,保证效果

1、确保原材料质量。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各在建桥梁结构物工程切实加强了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还委托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进行全面检验,并进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碎石集料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采用水洗料,材料进场前由建设办、总监办、驻地监理处和项目部联合到料场进行考察,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2、慎重选用外加剂。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试验室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检验,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并且严格、准确地控制掺加剂量。

3、严格控制配合比。各类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要求提高保证率系数,桩柱采用商品混凝土的,一律提高一个标号(5MPa)设计和施工控制。灌注桩混凝土添加I级粉煤灰,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易性和耐久性。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加强混凝土拌合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4、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1)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2)钢筋加工与安装要求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臵和保护层厚度;加强过程检查控制,结构成型后采用钢筋保护层仪加大检测频率进行验证。

(3)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筑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

(4)加强混凝土保湿养护,全部要求绑扎土工织物类喷水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5)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臵保护层垫块,变截面部位和主筋布臵部位应适当加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砼浇筑、振捣过程中不发生较大变位。

(6)加强对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由专人管理,必须仔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检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填写施工记录。

(7)梁板侧面和顶面凿毛,在招标专用本中明确要求,并单独验收计量,以此制约施工单位达到彻底凿毛的要求。对新旧混凝土接触面凿毛处理要到位,松散混凝土和旧混凝土面必须全部凿除。

(8)模板制作要精细,接缝处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保证不漏浆;底模铺设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光洁度,保证不会在浇注和振捣过程中打折变形。预应力混凝土芯模进行加固,一是加密固定钢筋,二是在芯模顶设立张拉的钢丝绳,确保芯模不上浮,保证钢筋保护层和混凝土结构的厚度。

(9)板底沟缝在招标专用本中也明确要求,单独验收计量,控制沟缝饱满、密实、牢固。孔道压浆按照设计要求预留排气孔并及时凿通,达到饱满、密实。

5、加强现场作业人员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深入落实层层设计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制度,把质量通病治理的责任明确落实到施工一线。同时,切实加强一线参建人员的针对性岗位业务培训,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施工工艺的关键环节,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夯实通病治理基础工作。

6、及时开展实体工程质量检测。加强混凝土强度指标的无损检测,在每一混凝土构件到达龄期后进行回弹法强度简易普查,尤其要重加强对现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发现异常认真核查处理到位,并做好相应检测记录,使整体混凝土构件强度得到保证。

三、治理结果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我市大中修改建工程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有效控制施工配合比保持与设计配合比的一致性,混凝土强度全部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如危桥改造中灌注桩混凝土设计强度25MPa,提高标号到3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38~40 MPa;预应力板混凝土设计强度50MPa,28天实际强度达到58~60 MPa。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钢筋、水泥、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钢筋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四)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初探 篇6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钢筋;模板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我们在施工前要进行系统的施工组织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每道环节的施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措施,这样才能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

1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见问题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和砂、石骨料及外加剂按适宜的配合比进行配合、搅拌、浇筑成型,并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条件下养护而形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从拌和物的生产到混凝土结构实体的形成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质量问题。其质量问题按混凝土形成的先后顺序可大致划分为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问题和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质量问题两大类。

1.1 混凝土拌和物质量问题

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主要是通过拌和物的和易性、保塑性、工作性来表征的。和易性差时,混凝土将出现离析和泌水现象。保塑性是指拌和物从拌和完毕到浇注入模保持塑性的特性,保塑性差常常表现为混凝土出现假凝、快凝、缓凝等现象。工作性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的难易,工作性能差主要表现为坍落度损失过快、可泵性差等。

1.2 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

形成混凝土结构实体后,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通过强度值和外观质量来评定。

(1)按时间分,混凝土的强度分为早期强度和龄期(后期)强度:混凝土早期强度过低时,影响施工进度和混凝土的龄期强度。龄期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将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混凝土的外观质量问题一般包括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缺棱掉角、裂缝等。

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的存在,轻者影响混凝土的外貌,严重者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

2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

为取得较高强度和较好和易性的混凝土,可以提高单位体积水泥用量,但过大的水泥用量会增加造价、用水量和形成混凝土后的体积变化率,故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受限制。力求最少但符合和易性要求的用水量,因为用水量越小,混凝土强度越高;水泥用量越少,体积变化率越小。但施工时却会遇到搅拌不匀、振捣不实等困难,故要规定混凝土的最大灰比、最小水泥用量、适宜用水量和适宜坍落度;石子的最大粒径要受构件截面尺寸和钢筋最小间距等条件的限制;要选用使石子用量最多、砂石级配合适,使混凝土密度最大,与混凝土水灰比和石子最大粒径相适应的砂率。

2.2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一般来说,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包括浇筑前的质量控制、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

浇筑前的质量控制要根据浇筑面积、浇筑工程量、劳动力组织、施工设备、混凝土原材料供应、保障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以及停电的应急措施等问题进行认真的综合研究并逐项落实。

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应按要求进行严格控制。对浇筑的混凝土应坚持开盘鉴定制度。混凝土浇筑中,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

3钢筋工程质量控制

3.1钢筋连接控制

1)绑扎连接。采用绑扎连接时,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在绑扎接头处要加密箍筋,可以使钢筋骨架在受力过程中增加约束,从而增加钢筋的握裹力,保证钢筋在接头处的强度。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可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

2)焊接连接。焊接是受力钢筋之间通过熔融金属直接传力,热轧钢筋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钢筋骨架片和钢筋网宜采用点焊。对于闪光对焊,钢筋对焊完毕,应对接头质量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性能试验。

3)机械连接。是通过连贯于两根钢筋之间的套筒来实现力的传递,是间接传力的一种形式。钢筋与套筒间的传力则通过挤压变形的咬合、螺纹之间的楔合、灌注高强胶凝材料的结合等形式实现。

3.2钢筋绑扎与安装控制

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20号~22号铁丝绑扎,绑扎不仅要牢固可靠,而且铁丝长度要适宜。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对双向受力钢筋,必须全部绑扎牢固。3)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4)板、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钢筋居中,主梁钢筋在下;主梁与圈梁交接处,主梁钢筋在上,圈梁钢筋在下,绑扎时切不可放错位置。

对于钢筋网与钢筋骨架安装也应按照标准进行:焊接网在非受力方向的搭接长度,宜为100mm;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构件宽度内,其接头位置应错开。在绑扎接头区段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超过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 1/2。钢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采用绑扎连接时,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规定。

4模板工程的质量控制

l)保证结构与构件各部分的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2 )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荷载。在荷载作用下,模板系统的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允许值。3 )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4 )模板的接缝严密,不漏浆。5)模板的选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损耗要少,成本要低,技术要先进。6 )拆模前必须检查混凝土是否达到应有强度;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应先拆侧模并检查有无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缺陷,在确认无此缺陷后,方可拆模。

5结语

总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笔者对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混凝土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等具体的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为施工人员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科学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马丽梅,夏元海. 浅谈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9,(8).

[2] 王双,李大海,吕彩梅. 在混凝土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5,(7).

[3]楚学勇,杨白. 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J].吉林水利. 2006,(3).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7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的比重很大,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经常存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质量通病, 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所以尽量减少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出现, 并有效地进行防治, 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当务之急。

下面仅就现浇混凝土存在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一、混凝土麻面

1.1现象

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 或有许多小凹坑, 但无钢筋和碎石外露。

1.2原因分析

(1)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 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 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 (3)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 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 砼振捣不密实, 砼中的气泡未排出, 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

1.3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 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 用清水充分湿润, 清洗干净, 不留积水, 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 如有缝隙, 填严, 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 不得漏刷。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严防漏捣, 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二、蜂窝

2.1现象

局部酥松, 砂浆少碎石多, 碎石之间出现空隙, 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2原因分析

(1) 主要是由于材料配合比不准确, 碎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 或加水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碎石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拌合不均匀, 混凝土和易性较差, 产生分层离析, 钢筋过密, 石子粒径过大使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振捣不密实。 (3) 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 下料不当, 使碎石集中, 造成混凝土离析。 (4)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 没有分段、分层灌注, 振捣不密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 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5) 模板孔隙未堵好, 或模板稳定性不足, 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 造成严重漏浆。

2.3预防措施

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 经常检查, 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可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混凝土拌合均匀, 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 如超过, 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 浇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 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 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 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 砼振捣时, 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

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 不再出现气泡。浇注混凝土时, 经常观察模板, 发现有模板走动, 立即停止浇注, 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三、孔洞

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着空隙, 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

3.2原因分析

(1) 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 混凝土浇注不畅通, 不能充满模板间隙。 (2) 未按顺序振捣混凝土, 产生漏振。 (3) 混凝土捣空, 砂浆严重分离, 石子成堆。 (4)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 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5) 混凝土受冻, 有泥块杂物掺入等。 (6) 不按规定下料, 一次下料过多, 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 形成松散状态。

3.3预防措施

(1)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 使混凝土充满模板间隙, 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 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2) 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 振捣不实, 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 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 然后往上灌注。 (3)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 严防漏振。 (4)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混凝土灌注时不产生离析,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 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5)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 发现混凝土中有杂物, 及时清除干净。 (6)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四、露筋

4.1现象

露筋是钢筋暴露在混凝土外面。

4.2原因分析

(1) 混凝土浇注振捣时, 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 钢筋紧贴模板。 (2) 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 钢筋过密, 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 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 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 或模板严重漏浆。 (4) 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使钢筋移位。 (5) 因保护层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 吸水过多造成掉角而露筋。

4.3预防措施

(1) 灌注混凝土前, 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 (2) 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3) 钢筋较密集时, 选配适当粒径的碎石。碎石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 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 钢筋较密时, 可用细石混凝土浇注。 (4) 为防止钢筋移位, 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5) 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 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6) 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 防止过早拆模。 (7) 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 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 及时调直, 补扣绑好。

五、缺棱掉角

5.1现象

混凝土局部掉落, 不规整, 棱角有缺陷。

5.2原因分析

(1) 木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 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 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 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 强度降低。 (2) 施工时, 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 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 棱角被碰掉。 (4) 冬季施工时, 混凝土局部受冻。

5.3预防措施

木模板在灌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 混凝土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 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 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 注意保护棱角, 吊运时, 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 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 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 以免碰损。冬季砼浇注完毕, 做好覆盖保温工作, 加强测温, 及时采取措施, 防止受冻。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只有做好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和保证其质量, 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从而保证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所占的比重很大, 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经常存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质量通病, 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所以尽量减少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出现, 并有效地进行防治, 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质量通病,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王贵华.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几点体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2007 (17)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8

关键词:高强混凝土,强度检验,相关性,试件平整度,养护条件

引言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高强混凝土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CECS 104:99《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已于1999年颁布实施,进一步推动了高强混凝土的设计和应用。由于对高强混凝土强度和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与普通混凝土相比,无论是对高强混凝土的试件强度检验、构件强度检验,还是质量检验验收标准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准确测定和评价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强混凝土的试件强度检验

1.1 试件尺寸和平整度

随着高强混凝土强度的不断提高,受试验机量程的限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将不可避免地采用尺寸为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件。对于普通混凝土,该立方体试件与150 mm×150 mm×150 mm标准尺寸试件的换算系数为0.95,而高强混凝土一般小于此值。并且随着强度的提高,折算系数降低。《规程》提出100 mm×100 mm×100 mm的立方体试件折算成标准尺寸试件的折算系数见表1。

表1中随着强度提高而折算系数降低的原因,对于普通混凝土,主要是大试件存在内部缺陷的概率高,高强混凝土同样有这一因素,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试件平整度。试件强度越低,其塑性越大,可调变形量越大,表面平整度对实际强度的影响就越小;试件强度越高,材料脆性越大,可调变形量越小,表面不平整度和不平行度对实际强度的影响就越大。通常情况下,小试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平行度均高于大试件,有些试验结果显示的折算系数比《规程》中的值更低。例如,平均强度Fcu,0=70.4 MPa,K实=0.90;Fcu,0=60 MPa,K实=0.92。但我们采用平整度相对严格的大、小试件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C 60~C 80混凝土的强度折算系数均为0.95。因此,当用小试件的强度结果换算标准尺寸强度时须注意这一问题。虽然目前还很难定量描述试件不平整度对强度的影响率,但保证高强混凝土试件的表面平整度和平行度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严重降低强度值。对试验机的承压板和混凝土试模,也应定期检验。

此外,试验操作时的试件偏心受压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也要比普通混凝土大,试件尺寸越小,越易引起偏心,易使测试结果偏低。

1.2 养护条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我们在室温20 ℃和10 ℃、相对湿度80 %和75 %条件下配制C 60高强混凝土,测试结果表明,7 d强度相差10 %,28 d强度相差7.5 %,而对C 20~C 30混凝土的影响很小。这是因为高强混凝土的W/B小,早期强度发展快,对温度比较敏感。因此,在配制高强混凝土时,若无恒温恒湿条件,则成型后必须立即移入养护室养护;若无养护室,则应尽可能缩短在试模内的时间,提前拆模,并且在试体表面覆盖塑料膜或采取其他保温保湿措施,严防水分挥发。

对高强混凝土来讲,由于其本身非常致密,后期失水或吸入水分的可能性均较小,特别是当W/B<0.28时,试件内部处于相对缺水状态,加之高强混凝土自收缩较大,故水中养护产生的表层湿胀易加重试件内外的应力差,导致试件强度降低。例如,水中养护试件经24 h空气干燥后,C 60高强混凝土的强度提高7 %~8 %,而C 25混凝土的强度几乎不变。这是因为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早期失去的往往是自由水,对强度影响不大,后期继续干燥强度提高,这一点有别于高强混凝土。如W/B<0.4的水中养护试件,经劈裂试验,仅表层20 mm左右湿润,内部均较干燥。因此,我们认为,高强混凝土养护的最佳湿度条件是90 %以上的潮湿空气,以与普通混凝土试件的养护条件保持一致。

2 试件强度与构件混凝土强度的相关性

2.1 水化热对强度的影响

对于截面最小尺寸>1 m的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化热引起的内外温差。其主要目的是防止温差裂缝的产生,但通常对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强度变化未予重视,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也未涉及。对于截面最小尺寸>0.6 m的梁板构件,在普通混凝土中很少对水化热问题引起重视,但对高强混凝土来讲,由于水泥用量的增加,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应力以及温度对强度的影响已显得十分重要。有资料表明,当水泥用量达400 kg/m3时,0.5 m厚的试件的中心温峰可达45 ℃(环境温度20 ℃时),虽然温差尚在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允许范围内,但对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配制的混凝土而言,足以使28 d及后期强度显著降低。如果环境温度升高或水泥用量进一步增加,一方面绝对温升将显著提高;另一方面,温峰出现的时间更早,对混凝土强度造成的危害更大。高效减水剂的使用将加剧这一现象。因此,必须注意到试件尺寸小所受水化热的影响小,从而使试件强度尤其是长期强度高于实际构件强度的现象,特别是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配制高强混凝土或混凝土构件尺寸较大时更应引起重视。

当采用较高掺量掺合料时,特别是掺用粉煤灰、矿渣粉或沸石粉时,情况则完全相反。因水化热对这类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均十分有利,试件强度就会小于构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但掺硅粉混凝土例外。因此,对高强混凝土而言,构件截面最小尺寸>0.5 m时就应对水化热问题引起足够重视,不仅要控制温差,更重要的是控制绝对温升,最有效的办法是掺用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或沸石粉。

2.2 自收缩对强度的影响

高强混凝土的自收缩值7 d可达100×10-6mm以上,但人们普遍关心的是对高强混凝土裂缝(尤其是早期裂缝)的影响,而对强度影响的研究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讲,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自收缩引起的微裂纹(假如存在)在钢筋等约束条件下,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可能很小,但也正因为钢筋约束而使混凝土处于拉应力状态,会对抗拉强度产生较大影响。此时,若以试件劈拉强度或轴拉强度来推算构件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显得不安全。因为试件尺寸小和自由度大,自收缩引起的拉应力几乎可以忽略,当以抗压强度折算抗拉强度时也应注意这一问题。

2.3 自然养护条件对强度的影响

湿度条件对普通混凝土强度的影响非常显著,对尺寸相对较大的构件,常出现表层混凝土强度低于内部强度的现象。主要是水灰比大、孔隙多及失水过早、过多所致。试件的尺寸相对较小,若不经潮湿养护,也有可能导致试件强度低于实际构件强度。对高强混凝土来讲,早期的潮湿养护非常重要,而后期因混凝土较致密、很难失水,湿度条件对强度的影响相对较小。温度条件对普通混凝土的强度也有影响,但远不及高强混凝土显著。

(1)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配制的高强混凝土(不掺混合材或掺量很少),由于水化热的作用,试件强度往往高于构件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表层强度高于内部强度,这在夏季施工时尤为显著。当试件采用标准养护(非现场养护)时,试件强度更为偏高。即使是冬季施工,当构件尺寸较大时,试件强度仍有可能高于构件的实际强度。

(2)掺大量混合材配制的高强混凝土情况则相反。如大量掺入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沸石粉配制的高强混凝土,只要水化热不引起较大的温差应力,将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提高。此时试件强度低于构件的实际强度,内部强度则高于表层强度,冬季施工、现场自然养护时更显著。夏季施工时,若试件采用标准养护,则试件强度更是低于构件的实际强度。可以这样讲,温度(20±2)℃的标准养护条件,对于普通水泥和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是适宜的,而对高掺量混合材配制的高强混凝土,这一温度应高得多。

3 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评定

回弹法只能评定C 50以下的构件混凝土强度。若要采用这一方法评定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就必须建立新的测强曲线或研制新型的回弹仪。

超声波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拔出法采用的仪器设备,理论上对高强混凝土也是适用的,但由于弹性模量及拉、剪强度与抗压强度的非同步增长,故需尽快建立相应的测强曲线。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和同济大学已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由于全国各地的差异较大,一方面宜建立地方性的测强曲线,另一方面应建立全国性的通用曲线。

钻芯法是最直接的强度评定方法,通常也是最可靠的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但应用于高强混凝土中,钻机钻取芯样时必须有非常优异的稳定性,一旦钻机颤动,表面出现波纹状,将使芯样强度严重降低。因此,钻芯设备必须有很高的精度。当芯样承压面的平整光洁度能满足普通混凝土要求时,对高强混凝土的影响可能仍较大,必须保证承压面平整、光洁、平行。采取抹平处理时,必须保证抹平材料的强度与混凝土强度接近,若偏低或偏高均会导致试件强度偏低。目前,对于高强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检测方法,除钻芯法尚能应用之外,其余检测方法急需科研院校和仪器设备生产厂家联合攻关。

4 高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4.1 原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测定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原材料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

(2)配制C 60级高强混凝土不需要特殊的材料,但必须对本地区所能得到的所有原材料进行优选,除应有优良的性能指标外,还必须保证质量稳定,即在一定时期内(至少在施工期内)主要性能没有太大的波动。

(3)强度等级C 80或C 8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在水泥水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内部形成细微的毛细孔。为确保混凝土强度,必须采取措施将毛细孔填满,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因此,需要在混凝土配比中掺加超细活性颗粒,使其在水泥浆微细空隙中水化,减少和填充毛细孔,达到增强和增密的作用。

(4)高强混凝土要求低水灰比、高坍落度,这就需要掺加高性能的外加剂。目前,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较多,但高性能复合型外加剂在国内尚不多见,故应通过对比试验确定。

4.2 混凝土配比方案优选

(1)高强混凝土正式生产前应进行试配,选择不同的配比和投料顺序,确定优选方案。

(2)试配必须严格模拟实际生产条件,在原材料发生变动时应再次试配。

(3)搅拌必须均匀,采用强制式搅拌机,较普通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增加50 %。

4.3 工时质量控制

在试验室配制符合质量要求的高强混凝土比较容易,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稳定质量水平则较为困难。一些在通常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根据其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

(1)严格控制水灰比。骨料的含水量应在用水量中扣除,每天需测定骨料含水量,每次配料时应测定砂子的含水量,严禁额外加水。

(2)探测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必要时测定混凝土水化热,以控制温升。

(3)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计算各阶段所需时间,合理地缩短从混凝土搅拌到浇捣完毕的时间。

(4)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完善各项记录。

5 几点建议

(1)高强混凝土的试模必须严格保证其尺寸和平面、直角精度,以确保试件质量,必要时可将试件磨平抛光,否则会使试件强度偏低。试验操作时须特别仔细。

(2)试验机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应尽可能采用较大量程的试验机,以免使测试结果偏大。

(3)加强早期保湿养护或提早拆模,防止早期失水。应尽可能采用潮湿养护。

(4)对于不掺混合材的高强混凝土,试件强度可能高于实际强度,特别是构件最小尺寸≥50 cm或夏季施工时更要注意其强度修正。

(5)对混合材掺量高的高强混凝土,试件强度往往低于构件强度,冬季施工或采用标准养护时更应引起重视。

(6)对构件最小尺寸≥50 cm的高强混凝土,不但要控制温差,还要特别重视绝对温升对强度的影响。应尽可能多掺混合材,降低水泥用量。

(7)回弹法不适于评定C 50以上混凝土的强度。建议研制新型回弹仪,建立新的地方性和全国性的测强曲线。超声波法、拔出法及综合法的应用,也需建立新的测强曲线。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9

概率论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实际推断原理.对于自然界中的随机现象,虽然无法确切地判断其状态变化,但依据长期积累的经验,能够把那些概率接近于1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必然事件;而把那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看成是不可能事件.例如,人在马路上行走时,被汽车碰撞的机会,虽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不可能事件.

所谓假设检验,就是根据问题的需要,对随机变量总体的分布或参数作出某种假设,记为H。,称为原假设.然后用样本的观察值来对H。进行分析推断,看产生什么结果,如果导致不合理现象发生(这里的不合理现象是根据实际推断原理来判断的,即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观察或试验中,可认为不会发生),则表示原假设不真,因此,应该拒绝这个假设;如果没有导致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则不能拒绝原来的假设,称原假设是相容的,即是可以接受的.

2004年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第3章的3.2.1特别规定:“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实测项目为关键项目(在文中以△标识),其合格率不得低于90%,且检测值不得超过规定极值,否则必须进行返工处理”.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评定中的关键项目,因此必须满足以上要求.我们通常计算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单点合格率的方法为:单点合格率=检测合格值的点数/总的检测点数.由于我们质量抽检是一个随机事件,抽检结果是否与实际相符存在一定偶然性,因此需要在概率的层面上进行研究.

2 假设检验——u检验法

设随机变量X总体的方差σ2已知,期望值E(X)=μ未知,μ。为已知常数,我们建立假设H0:μ≤μ。,对该假设检验的原理和过程分述如下:

样本X1,X2,……,Xn相互独立且同分布,则由中心极限定理知统计量U=(X¯-μ)n/σ的极限分布为标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当显著性水平α给定时,Ρ{U<Uα}=12πua-∞

e-x22dx=1-α

根据给定显著性水平α,在标准正态分布表中,求临界值Uα(图1)满足:Φ(Uα)=1-α

使P{│U│≥Uα}=α,即得区域[Uα,∞),称为否定区域,于是,由样本值及μ=μ。算得U。=(X¯-μ。)n/σ,当U。≥Uα时,小概率事件发生了,故拒绝假设H。:μ≤μ。;而当U。<Uα时,接受H。,即认为H。为真.

以上方法称为u检验法(这里介绍的为单边检验法).

3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验的数学模型

我们假设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的整体合格率为p,根据几何概型的原理,在这条路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合格的概率为p;这一点不合格的概率为1-p,我们设为q.由于每一点的面积相对整条路面积来说很小,在连续检测时,各点抽样可以近似看作是独立的,也就是说:抽取每一点时,合格的概率为p,不合格的概率为q.以上条件符合贝努力概型条件(也叫二项分布),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Pn{x=k}=Cknqkpn-k

Pn{x=k}表示为:随机抽取 n个点,出现k个点不合格的概率.

贝努力分布的数学期望E(X)=q,方差σ2=pq.

4 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假设检验的具体计算方法

根据前面论述,以下举例说明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假设检验的具体计算方法.

例:今用路面雷达测厚车对某条路检测1公里,检测100点,有14点厚度不合格(路面厚度底于合格值),问这1公里路的路面厚度是否满足标准?

在这个问题中,显然样本的不合格率14/100=14%>10%,但不能因此肯定这一公里路厚度不合格,因样本有随机性,抽样时恰恰有抽到不合格点的可能性,就此下不合格的结论,那是片面的,以下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解决.

我们建立假设H。:μ≤μ。=q=0.1

1)由X¯=14/100=0.14及H。:μ≤μ。=0.1算得

U。=(X¯-μ。)n/σ=(0.14-0.1)100/0.1×0.9=1.33

2)据显著性水平α=0.05,于标准正态分布表中,由

Φ(Uα)=1-α=0.95查得Uα=1.65

3)显见U。≤Uα,故接受H。,也就是说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这1km路厚度的单点合格率符合标准.

从以上例子看出,样本的不合格率超过标准,是由于抽样过程中的随机性引起的,但当样本的不合格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就不能用样本的随机性来解释了,那时可能就是由于总体的不合格率超过了规定标准.

5 结束语

这里只是以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检测为例对假设检验的方法(本文只提到U检验法中的单边检验)进行了简要介绍,在我们质量检查过程中,许多涉及不合格率越小越好的问题,都可以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解决,这种方法使我们对产品质量的评价更科学、更准确.

摘要:对概率论中的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将此方法应用在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单点合格率的检验中。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10

关键词:水泥灌注桩,质量监督,质量评价

0 引言

砼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所套用的质量标准主要囊括了对钢筋笼、地基承载力和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验收内容, 验收项目虽然不多, 但是地下工程包含诸多不可见因素, 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本文将针对水泥混凝土灌注桩的常见质量问题, 从质量监督检验的角度进行缺陷检查和缺陷防治, 最后结合质量监督情况对灌注桩质量进行综合判断, 旨在通过质量监督切实提高砼灌注桩质量, 确保其使用功能安全、稳定。

1 钻孔灌注桩常见质量问题

1.1 人工挖孔桩基础缺陷

一般来说, 人工挖孔桩的基础缺陷主要是因为砼遭受孔内水的危害, 导致砂浆稀释, 砂石下沉, 进而造成混凝土桩的强度达不到质量设计要求。

1.2 钻孔灌注桩基础缺陷

钻孔灌注桩常见基础缺陷主要包括由桩端没有支撑在持力层上面所引起的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由塑性土膨胀引起的缩径 (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以及因清孔不彻底所引起的桩底沉渣量过大等问题。

除此以外, 导管问题引起的钢筋笼上浮也是一个常见缺陷。其成因有两点: (1) 如果在混凝土灌注到钢筋笼下方时提升导管, 且导管底部与钢筋笼之间仅有1m的距离, 混合料从导管流出, 钢筋笼在较大的冲击力作用下会逐渐上浮; (2) 在混凝土灌注过钢筋笼并且导管埋深较大的工况下, 导管上层混凝土初凝后在表面形成硬壳, 使得混凝土与钢筋笼之间产生一定的握裹力, 如果未及时将导管提离钢筋笼底部, 从导管流出的混合料会将导管以一定的速度向上顶升, 并带动钢筋笼上浮。

2 砼灌注桩质量的监督检验

砼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所套用的质量标准主要囊括了对钢筋笼、地基承载力和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验收内容, 验收项目虽然不多, 但是地下工程包含诸多不可见因素, 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下文将钻孔灌注桩三个质量验收重点分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方法。

支承在兼顾岩土层上的端承桩能够将上部荷载传至底部, 故地基承载力及桩身强度主要决定其支承能力。沉渣虽然不会影响挖孔桩的支承力, 但是会对钻孔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钻孔灌注桩底部有大量沉渣, 承载时桩身就会出现大幅度沉降现象, 桩将失效。

2.1 地基承载力的检定

从工艺流程上进行质量监督检验时, 为避免桩失效, 要求地基承载力必须达到工程标准。在具体工况中, 岩层构造、混凝土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一般是影响地基承载力的几个决定性因素。比如, 灌注桩如果恰好位于断裂带上, 在灌注过程中就必须重点观察该部位是否有夹层, 如该桩为钻孔端承桩12号桩, 通过抽芯检验了解到其位于软土地基上, 加之该区域为断裂带, 地基有夹层, 钻进到夹层上的破碎岩层时, 工程队往往会误以为已钻进到微风化岩石, 在该处的破碎岩石下还有一层软夹层, 在抽芯检验后才发现该处为软土地基, 钻孔桩承载力无法满足工程要求。针对这个问题, 夹层是客观因素, 工程队的粗心大意是主观因素, 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在化学处理区部分灌注桩桩底未能支撑在岩基上, 最终才造成地基承载力达不到工程要求。

2.2 桩身强度的检查

在质量监督检验过程中, 桩身强度是另一关键节点。要保证灌注桩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科学性, 并且要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灌注施工。一般来讲, 要检验钻孔桩的成孔质量, 主要看成孔直径是否小于设计值, 护壁是否结实牢靠。对于这一点, 施工中必须做好两点工作:一是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 避免灌注时因导管堵塞、埋管造成断桩。二是根据具体工况控制好导管的埋设深度 (最浅2m, 最深处不得超过4m) , 以确保灌注时混凝土面始终处于垂直顶升状, 避免浮浆或泥浆泄漏导致断桩。

2.3 沉降量的检查

对于摩擦桩来说, 由于其受力机理是通过桩表面和周围土壤之间的摩擦力或依附力, 逐渐把荷载从桩顶传递到周围土体中, 如果在设计中端部反力不大, 端部的沉渣量对桩承载力亦影响不大;而对于钻孔端承载桩, 如果沉渣量过大, 势必造成桩受荷时发生大量沉降, 同样使桩的承载力失效。人工挖孔桩若出现问题, 可能是混凝土缺陷所致, 也可能是没有挖到持力层, 而钻孔灌注桩检验不合格, 就可能是桩底沉渣量过大。

3 砼灌注桩基础缺陷的防治

3.1 人工挖孔桩基础缺陷防治措施

(1) 针对孔内有少量地下水的桩孔, 灌注时必须将混凝土拌匀, 抽干孔底的积水, 再采用串筒快速灌注;水下灌注时, 要进一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降低掺水量, 同时多添加水泥。

(2) 针对孔内积存大量地下水且水位偏高的桩孔, 水下灌注时极易出现水下混凝土配合比与导管灌注通病———桩身上部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则建议采用简单串筒灌注, 而且也要抽干积水, 彻底清孔, 两种不同方法施工的交接层, 用插导器穿过反复插捣。

3.2 钻孔灌注桩基础缺陷防治措施

钻孔灌注桩常见基础缺陷主要包括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缩径 (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以及桩底沉渣量过大等等。各个缺陷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3.2.1 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防治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 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 如不能孔孔取芯, 要参照临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 (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 钻头不蹩钻, 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 钻进声音感觉较好) 、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3.2.2 缩径 (孔径小于设计孔径) 的防治

成孔时, 应加大泵量, 加快成孔速度, 快速通过, 在成孔一段时间, 孔壁形成泥皮, 孔壁不会渗水, 亦不会引起膨胀, 如出现缩径, 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 以扩大孔径。

3.2.3 桩底沉渣量过大问题的防治

(1) 认真检查, 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2) 一次清孔后桩底洁净程度仍达不到质量要求, 可适当调整水泥浆特性, 或者适当延长清孔时间, 直至桩底干净清洁为止。下放钢筋笼后必须检查沉渣量, 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 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用于二次清孔的导管最好有一个接头, 接头一端与导管连接, 另一端与胶管连接, 下放导管后提高孔底0.4m, 在胶管上接上泥浆泵直接进行泥浆循环。二次清孔后, 桩底清洁程度基本能达到质量要求。

3.2.4 钢筋笼上浮的防治

(1) 在钻孔关注施工中, 对于导管埋设深度、浇筑标高等现场参数应及时做好记录, 在混凝土灌注到埋过钢筋笼底部两三米处, 必须尽快提升导管, 以免钢筋笼上浮;

(2) 灌注时一旦发现钢筋笼上浮, 首先停止灌注, 结合现场工况计算出导管埋深和已灌注部分的混凝土标高, 调整导管高度后再开始灌注, 这样基本可解决上浮的问题。

4 砼灌注桩质量评定

偏差控制:

在质量评定过程中, 须重点审查工程队及其所承建的项目的工程质量;工艺流程和技术措施是不是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中有无质量保证措施, 是否详尽记录灌注过程;如果施工中出现过机械故障或者钻孔内出现异常情况, 是否有现场工况以及处理方案的记录和分析等等。判断混凝土质量还必须考察施工队的专业水平, 掌握施工过程的具体工况和现场记录。最后参照表1~表3所示偏差控制标准来判断对水泥灌注桩质量是否质量规范。如有不达标项目, 必须在后续工作中监督施工部门根据质量标准进行整治, 直至所有项目全部符合质量标准。

注:统一用钢尺量测.

注:桩径允许偏差的负值是指个别断面.

5 结束语

在灌注桩质量监督中比较重要的中间环节是对地基承载力的检定, 本文所研究的质量监督检验方法以及质量缺陷防治措施虽然比较系统全面, 但在实际应用中, 还需要根据具体工况和质量要求进行一些合理调整, 以使其充分适应项目工况, 为后续施工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卢秀华.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5 (08) .

[2]潘爱国.浅谈钻孔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J].建材与装饰, 2016 (30) .

[3]张玉耀.混凝土灌注桩裂缝的成因及处理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风, 2013 (06) .

[4]张立博, 沈新雨, 龙振华.浅谈如何预防混凝土灌注桩在施工中的断桩问题[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09)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篇11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 施工质量控制

道路施工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受到施工方面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设计、材料方面的因素,更有来自施工人员素质、责任心的影响,施工机械的操作、施工工艺等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最终公路的成品质量是综合合作用后的结果,各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决定了质量的好坏,下面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质量通病的处理加以阐述。

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1 路面原材料的质量应严格控制

以碎(砾)石为骨料,结合料为水泥与水合成的水泥浆,以砂做为填充料,这些材料在经过拌和、摊铺、压实和养生而构成了水泥混凝上路面的结构层。混凝土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抗磨性、较高的强度,在寒冷地区混凝土的耐冻性以及低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也应满足要求,因为路面结构层同时受到车轮荷载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应确定合适的配合比例,并对路面混凝土及其组成材料提出一定的要求。

1.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要加强控制

1.2.1 路面平整度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平整度是使用质量的最重要指标。路面平整度的提高可以提高通过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减少面板的冲击力,从而错台、断裂现象可有效的延缓或避免,最终路面使用寿命可有效的得到延长。要控制好水泥混凝土平整度的指标,收水抹面和表面拉毛工作应做好;应摊铺均匀并严格控制水灰配合比;确保混合料中浆体分布均匀,最佳混凝土拌制时间要掌握;不允许把振动棒作为布料工程使用,要明确控制振动棒的走向及布料厚度,防止漏振、过振,振捣必须到位;真空脱水时间要掌握好,避免造成边部和下层仍是弹软状态时,而中部和表层已达到塑性强度,造成剩余水灰比分布不匀情况。

1.2.2 振捣方式的控制

可用人工捣实少量塑性混凝土,除此之外的大部分混凝土的浇注宜采用振动器振实。平板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和振动梁都是有效的混凝土振捣器具,它们在施工时应配套作业,可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实其他振捣器振捣不到之处;必须振到每一振动部位的混凝土密实为止,确定混凝土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不再冒出气泡,停止下沉为止。

1.2.3 接缝的质量控制

水泥混凝土路面特有的薄弱环节是接缝,对路面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是影响路面平整度和传荷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接缝的质量控制要做好。

①缩缝。有切缝和压缝是缩缝的两种主要形式。应采用切缝机对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的混凝土进行切割,这种方法就是切缝法,切缝时必须保证最佳的切割时间。过早的開割,会因为混凝土强度不足而拉起碎石,上层砂浆会引起蹦落,缝槽也不顺直了;过迟的开割时间会加快刀片磨损、增加造价、工期延误。如不及时割缝(昼夜温差在15℃以上的),温差断裂缝很容易出现;切缝时须用水对刀片进行冷却时,基层和土基应防止切缝水的渗入。在混凝土拌合物做面后用振动压缝刀立即压缝就称为压缝法施工;压至规定深度时压缝刀应提出,用专用抹子对缝缘进行修整。

②纵缝。纵缝采用企口缝和平缝两种形式,平缝施工时可以分为设拉杆和不设拉杆两种做法。应对企口缝的缝壁进行沥青的涂刷,应对混凝土板凹榫的一边先浇筑混凝土,邻板应靠缝壁进行浇筑;平缝法施工时应将沥青涂刷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板缝壁上,应避免拉杆被涂上,规定深度的缝槽应在缝的上部浇筑邻板时压成形。设置平缝拉杆时采用螺纹钢筋,并设置在板厚中间;根据拉杆的设计位置应预先放样打眼,设置拉杆的纵缝模板;必须严格控制模板质量及模板的安装质量,以保证其接缝的顺直,纵缝线最好用画线剔顺的方法修正顺直后再浇筑相邻板;采用割缝(假缝)在一次施工两条车道线水泥混凝土板时做为中央纵缝,为避免在板的中部发生裂缝,纵缝间距应尽量小于5m。

③胀缝。胀缝缝壁必须垂直,缝中不得连浆,缝隙宽度必须保持一致,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隙下部应设置胀缝板,上部应浇灌填缝料。胀缝传力杆的活动端可以在缝的一边或交错布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保证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心线,误差应小于5mm。传力杆可以采用顶头木模固定或用支架来固定并安装。

④填缝料。填缝用的材料应能适应混凝土板的收缩,并要求其不渗水、不溶于水,并要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低温时要有不脆裂,要求好的回弹性能,高温时不能流淌,必须要求其能耐老化;选择的胀缝材料,应具有使用寿命长、密封性好、伸缩性强的特点,一般可以有低一些的缩缝要求;为了防止冬季渗水和砂砾及其它细微坚硬颗粒物质掉入缝内,应在缝内填灌具有抗水、易灌、易除、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沥青净浆灌注目前一般最为常用,冬季灌缝面应离缝口5~8mm,夏季灌缝面应离缝口1~2mm,在灌注时不能灌满,以免溢浆,影响平整度和路容。

2 质量通病的处理

2.1 收缩裂缝

坍落度不宜过大,首先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坍落度过小时不能只调整用水量,调整时应同时增大W/C。为将水泥初凝时间调整到适合的时间,需要进行外加剂的试掺。其次,宜使用带有底盘的四叶抹光机加强抹面工作,抹光机的抹光作业须等到初凝面可以上人时才能开始,早期养护必须及时跟上。

2.2 胀缝破坏

为防止胀缝的破坏,需要做以下两项工作:①需在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设置钢筋笼进行补强;②传力杆的设置精度要得到保证,以便能发挥其正常的效用,可以通过加强固定支架和对传力杆和胀缝板设置的精确度进行严格控制来实现。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的破坏原因主要有:由于地基稳定性不好而产生过量塑性变形、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板底脱空而失去支撑;板的平面尺寸过大;轮载过重或者板太薄;在施工养生期间收缩应力过大及荷载和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开裂等。

2.3.1 在施工过程中断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当;②原材料不合格;③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工艺控制不当导致开裂;④基层表面不平整造成路面厚度不一致导致开裂。

2.3.2 预防施工过程的断板。避免水灰比过大或混合料离析,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混合料确保有足够的强度。同时,高温季节切缝时间宜控制在250h以内,而一般情况下应控制在300h,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断板应避免,严格掌握切缝的时间。

切割时间:应采用切缝机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的25%~30%时进行切割。

2.3.3 对于断板应选用直接灌入法和条带罩面法处理切缝。

3 结语

经过以上的叙述,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既存在路面工程的普遍特性,同时也兼具有水泥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应从原材料开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进行控制,施工各个工序的质量控制应分别从振捣指标、平整度指标、接缝指标等方面来规范,人为因素的影响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要加以规范,对平整度、强度等主要指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控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要及时处理并做好预防工作,这样就会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并可以延长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GBJ97-87,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

[2]王文艳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04期.

混凝土质量检验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质量控制,质量管理,材料

混凝土是指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 需要时掺入外加剂和矿物质混合料, 结合实际情况将实验室设计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在通过专业设备拌和而成的混合料, 经振捣密实养护硬化后并形成具有堆聚结构的人造石材。按胶凝材料可分为: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和有机胶凝材料混凝土;本文在这里着重介绍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构筑物等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的普通混凝土。在整个建筑工程中, 混凝土是框架、框剪结构主要建筑材料, 其施工质量决定了这项建筑工程的优劣。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 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根据多个工地混凝土施工的情况, 将影响混凝土施工材料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几个方面分述如下。

1 水泥材料

水泥: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适量的水拌和后形成塑性浆体材料, 并能将砂、石材料胶结能在空气和水中硬化的粉状水硬性胶凝材料。

水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时, 要对其包装、品种、级别、出厂日期等项目进行分批次检查, 并对其强度、安定性以及其他的必要项目进行检查、复核。产品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或者国家现行标准和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谨使用过期和含氯化物的水泥或对其降级使用, 不同品种、等级、出厂日的水泥要分别堆放, 做到先到先用不能混掺使用。施工现场散装水泥要注意防潮, 堆放位置要离墙、地30cm以上, 并尽量处于密闭环境中。

2 砂、石材料

砂在施工中称为细集料, 按直径不同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 通过细度模数Mf定。碎石是由天然岩石、卵石或矿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 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碎石多棱角, 表面粗糙, 与水泥黏结较好, 拌制的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差, 但混凝土硬化后强度较高。

对于砂石材料的验收, 生产厂家供货单位应该提供合格证及质量检验报告, 并按批次进行验收, 对于砂料每批次都要对材料的级配、含泥量检验, 对于碎石料每批次都要对材料的级配、含泥量、泥块及针、片状颗粒含量进行检验。砂石材料在运输、堆放过程中, 应防止杂质混入, 并按产地、种类、规格进行。

3 拌合用水

拌合用水标准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用水要求, 满足要求的可直接用于拌制混凝土。地表水或地下水用于混凝土拌合时, 应对其按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合格的才可用于拌合用水。拌合用水中的氯化物、硫化物或者硫酸盐含量要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中物质含量限值标准。不能产生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 有损混凝土的强度发展, 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污染混凝土表面。

4 矿物掺合料

矿物掺合料是指为了改善混凝土性能, 节约用水, 调节混凝土强度等级, 能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粉状矿物质。主要指氧化硅、氧化铝为主要成分, 且掺合料不小于5%的活性粉体材料。在一些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量大的会起到降低温度, 增进后期强度, 改善工作性, 提高耐久性, 改善混凝土内部结构, 节约资源等作用。

5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是指能改善性能, 提供经济效果, 并适应新技术、新工艺而加入某种特殊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外加剂的使用改善混凝土制作设备、养护工艺以及材料级配的同时, 也加快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节约水泥材料, 并满足工程施工中的特殊要求。

常用外加剂种类及使用范围:

(1) 减水剂是一种表面活性材料在维持混凝土坍落度不变的情况下, 并能减少拌合用水的外加剂, 有利于改善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及强度的增长。一般在不透水要求高的大体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中适合使用。

(2) 早强剂指在使用中能加快硬化速度, 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 并对后期强度或强度增长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 早强剂不含氯离子, 对钢筋无锈蚀作用, 适宜初冬和早春季节的低温条件及硅酸盐类水泥, 在矿渣水泥中的增强作业和改性作用尤为显著。不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和预应力结构中。

(3) 促凝剂是指掺入后能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完成凝结硬化的外加剂。适用于快速工程施工, 堵漏工程, 边坡喷射混凝土项目中。

(4) 缓凝剂是指能延长混凝土凝结过程的时间, 起絮凝和凝聚的作用, 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无明显影响的外加剂。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 油井工程项目, 以及气候炎热地区、长距离运输的混凝土。

6 配合比

配合比是配制混凝土材料时, 粗细集料、水和水泥的配合比例, 即水泥、沙、石及用水量的重量之比。由于设备和工艺不同, 配合比也不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稠度要求、水泥品种、标号及质量水平、粗细集料的品种、最大粒径、细度及级配, 以及外加剂品种、掺量等参数进行。现场施工中, 应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预配试验, 必要时不同的部位还需进行调整。

在合理确定配制强度的基础上, 需要确定最佳水灰比值, 单位用水量以及适当的砂率是混凝土设计配合比的核心参数。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几点常用要求: (1) 施工配合比的换算。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之间要进行换算, 在换算中取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水灰比。在现场拌制混凝土时, 砂、石是裸露在室外环境中, 其含水率是随环境在改变, 所以在拌制时应及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 (2) 施工配料。确定施工配合比后, 需根据施工现在的拌料机总容量确定材料的比例。 (3) 严格控制材料称重。确定施工配合比后, 要对材料进行称重, 材料的重量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质量。每拌制一盘都要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计算各组材料的一次投料。其重量偏差要满足《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规定要求。

上一篇:学生质疑能力数学教学下一篇: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