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

2024-11-10

个别化教育(共12篇)

个别化教育 篇1

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忽视了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齐步走”的教育现状,不利于促进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多种类型的优秀人才。

本学期我兼任四年级语文教师,遇一特别学生朱同学。说他特别,主要表现在该生无视常规,课堂上并不按要求参与,随性开学生玩笑,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等等。母亲带他去脑科医院检查发现有轻微脑病倾向,凡此种种,不胜其多。一至三年级时班主任都表示他令人“头疼”,难以教育。

四年级以来,我便同班主任好好认识了一下朱同学。他个头不高,身体并不强壮,但学生都有点儿敬畏他,还有不少同学围着他玩耍,有一定的号召力!进一步了解,朱同学语数外作业一概不做,催逼急了,作业本也不时“失踪”且言之凿凿,屡试不爽。家长、老师多次沟通教育皆没有明显效果。但朱同学智商较高,各科考试均能名列前茅,这似乎是家长不愿管,教师没法管的原因之一。经进一步了解得知该生家庭教育也有特殊性:父亲对他有些纵容,常常在老师和学生面前对他疾声厉色,回家之后却嬉笑不经,加之其父本身也有些不拘小节,该生又有小聪明岂能不知? 在家就连妈妈的话也不听,还常常被气得痛哭,难以管教他。每次来校都寄希望于老师,以为老师是万能的。我们及时与家长沟通,从各个方面同家长分析学生成长规律、关键时候注意点,让该生家长注重学生长远发展、终身发展,针对孩子的优缺点提出一些家教建议,达成对孩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该生嗜读古籍且有过目不忘之能,谈古说典能娓娓道来、分毫不差的特长,我同班主任利用这一点,先向他释放“善意”:让其发挥专长联系课文中的名篇段落介绍名著名篇,朱同学兴趣盎然,其他同学听得认真,掌握知识也很牢固,为此,我专门在班上开展读书交流会,或进行新书介绍;或进行人物事迹学习;或进行读后感想讨论。当然主角几乎都是朱同学。渐渐地我发现他喜欢上这个班集体了,也不同大家对着干了,不知不觉中班上学生阅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真是一举多得。

再同他谈论古代书法家故事,让他对书法产生兴趣,他也懂得中国书法历史,我找来历史名家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汉字书写的美,评析历史传承的独特性以增强他们民族文化自豪感,以激发他们学语文、练好字的激情,当然作为老师无论是在什么场合以身作则,都应当言传身教对他们潜移默化地实施影响。在学生的多次反复和老师坚持不懈的影响下,即使如朱同学也肯练习书法,在省书法等级考试中他也获得三级等次证书。

由于朱同学智商较高,上语文、数学课时却显得不安分,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我同他多次谈心接触,效果不理想,有时说多了还会出现逆反心理,针对他的特殊性我决定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同他“谈判”后约定:上课时他可以看古籍书,但有个条件:一是坐在最后一排,二是认真按时完成当堂作业。他多次犹豫后无可奈何地答应了。初次实行效果不错:首先班上纪律好了,学生们不受干扰,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教学进度加快,学生学得有劲,朱同学也有了大量阅读时间,真是各取所需。逐渐的他也能与同学们融合在一起参与讨论了,因为有一些知识也不是他一眼就能全知的了。

朱同学曾经不知羞耻地对我说:“我知道我的缺点——我缺德!”说完大笑。那情景真让人不堪。我知道他这块“顽玉”需要好好打磨,否则会耽误教育的时期。

根据他爱好科技的特点,我引导他参与科技实践,阅读科技书籍,给他提一些合理建议,他果然兴趣发生迁移。参加“金钥匙”杯知识大赛获二等奖,自主发明的移动垃圾箱也很有使用价值。经学校推荐获得“九龙湾·润园”杯“科技小院士”称号。如今他也没有心思再 与同学恶作剧了。同学们在一起大都谈一些科技问题,向老师反映他问题的也越来越少了。在与师生的相处中,我在注重其个性特长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同他聊聊与同学相处的方法:学习、生活过程中需要合作,怎样与人合作,对别人取得成绩要有什么心态,自己取得成功要有什么心态,如何相互尊重,等等,久而久之,朱同学也成长了:做事认真,主动承担每天倒垃圾的任务,这意味着他将每天最后一个离校,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为此,我们做老师的心中也很欣慰,默默地祝愿朱同学越来越好。

个别化教育 篇2

“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其“特殊”之处,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的个体都有着与其它个体不同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差异。对他们进行训练和教育,如果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实践证明,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在个别化教育中根据每个弱智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主要方法。

一、收集资料

收集资料是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教师应知道收集哪些资料以及怎样收集资料。

(一)收集哪些资料

1、听力及健康方面的资料;

2、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的资料;

3、交往方面的资料,包括语文能力、手语能力、看话能力、交往意识、交往行为等;

4、智方面资料,包括智力、自我意识、爱好、厌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5、学习成绩资料,包括学习方式、学习成绩;

6、行为表现资料,在校在家的表现、社会能力等。

(二)怎样收集资料

1、查阅记录。查阅病历、听力检测图、其他检测报告(如智商、学习能力检测报告)、学生登记表、成绩报告单、先前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学生的作业(如练习本、作文、手工作业、录音录象资料、学科考试考查试卷等);

2、咨询。咨询对象包括四类,一类是学生本人,通过交谈了解学生的长处、需要、兴趣;二是家长,向他们了解孩子在家的个性特点、行为表现、生活习惯等;三是有关教师,了解学生有关各科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方面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四是其他人员,如学校领导、校医、后勤管理人员和同学伙伴。所有的咨询都要有书面记载。

3、观察。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各种环境对学生的作用关系。观察的具体内容有:学生对言语的听觉和视觉反映;学生运用语言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学生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方法;学习环境中和各种因素(光线、声音、教师的说话速度、师生距离、教室布置、学习时间、活动的人数等)对学生的作用。各种观察都要有记录。

4、检测。根据需要运用有关辆标、仪器、技术等检测评量工具,对学生进行检测,已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

二、分析诊断

收集到的资料要经过分析处理,从而对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要成立一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IEP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诊断学生情况,给出诊断报告,监控和评鉴计划的实施。这个小组要以教师为主,尽可能组织学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人员、校医、语训教师参加,并争取校外有关专家支持。如果难以成立“个别化教育计划小组”,任课教师或班主任则负起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责任。

分析诊断的主要任务是:

1、分析所有收集到的学生资料;

2、诊断学生听力语言水平、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特点、沟通方式和能力、兴趣爱好、长处和短处、困难和需要;

3、弄清学生的经历、学生的期望、家长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怎样才算成功,为了成功还需要改变哪些环境等;

4、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与服务。

IEP小组对以上的分析诊断要取得一致的意见,并写出教育诊断报告。

在分析诊断环节,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优先需要,以便把重点集中在学生学习的关键点上,更准确地制定出教育目标。教师可以这样确定学生的需要。

1、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列出在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领域的学习需要;

2、把每个领域内学习需要按学生学习和发展规律排序;

3、确定本学最重要的学习需要。

在选择优先需要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年龄的适应性,现实需要性,对学生成绩的可促进性,向其他课程领域的可迁移性,对以后个体发展的实用性等。

三、制定目标

为学生制定目标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一个主要部分。一个符合学生实际的发展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使其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自觉地配合学校,可以协调各方面人员合作,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顺利达到目标。

(一)长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描述希望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学年)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也是教师对学生在学年结束时,在某一领域里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的最好预言。

在制定长期目标时,可以先根据学生优先需要,列出领域分类项目,如:

听觉训练

言语技能

阅读

写作

数学

运动技能

劳动技能

社交技能

手工

自然常识

社会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选择其中的几项最优先发展的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发展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在一个学年内期望达到的水平,但有些目标会先期大道,另一些目标在一年后才能达到。因此,对较短时间内能达到的长期目标,应写出具体的达标日期。当然,当学生有了特别大的出乎预料的进步时,就要对长期目标作调整。相反,如果学生进步很慢,甚至倒退,难以达到长期目标,也需要对目标进行调整。

(二)短期目标

短期目标是学生目前水平与长期目标之间的过渡阶段,也是对长期目标的分解实施。一个长期目标可分为若干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目标,这个阶段目标也就是短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4—6周,主要依据达标的难易程度而定。几个短期目标的先后排列顺序一定要按学生的学习规律、知识技能的结构有机的安排,要呈现出逐步递进的关系,最终达到长期目标。

四、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就是教师在每日教育活动中,贯彻个别化教育计划,使短期目标中的每个训练步骤、每个训练要点都能落实到位。因此,实施计划是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体阶段,是把对学生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现实能力的变化过程。因此,教师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短期目标,把这个短期目标再进一步细化为若干教学点位,然后把这些教学点位在分配到每日的教育方案之中,最终落实在教学活动过程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在教育目标控制下,在每日的学习进程中逐步增长。

在实施计划时,教师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安排好集体教学中的个别化教学 教师在备课时,要把教案同每个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中,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在教学时以集体教学为主,辅以分组教学、个别学习等多种学习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按计划学有所得。

(二)让学生明确计划要求

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计划要求,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某个学习内容的兴趣,采用最符合学生爱好兴趣特点的方式教学。

(三)随时评估学生的学习

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要能使用各种技术和策略评价学生的进步,及时获取学生学习效果的信息,以便随时调整下一步的教学任务,教师的评估要能自然地出现在学习内容中和教学活动中。

(四)及时调整短期目标

如果学生的学习进程与短期目标不一致,就要调整目标。学习进程比预期快的,就应制定新目标;比预期慢的,就应把目标达标期再延长,或适当降低难度,再分解成多个小步骤。同时也要评估教师的教学策略,如教学策略不妥,应及时修改。对所有更改的目标计划都要记录。

五、评鉴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有两种,一种是阶段评鉴;一种是年终评鉴。]

(一)阶段评鉴

阶段评鉴是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进程中,定期进行监控,以对学生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控制。阶段评鉴可以从这样几方面监控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进展情况:

1、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2、短期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3、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

4、学生在发展进程中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

5、教师在执行个别化教学计划过程中有无困难和建议。

(二)年终评鉴

年终评鉴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结束时,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现情况进行的总结性评估签定,写出书面报告,以帮助制定下一个的新的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

年终评鉴的任务有两种, 一种是会打出当学生达到各项长期目标后,下一步该怎么办的问题,对学生新的学习需要和怎样满足其学习需要给出建议。另一种是当学生的长期目标没有达到时,就要解释出没有达到的原因。这就需要对资料收集、分析诊断、制定目标、实施计划司各环节逐一剖析检查,看一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最后提出矫正方案和建议。

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去检验各个环节,找出错误原因:

1、资料收集是否全面真实?

2、对资料的分析是否科学,诊断是否客观准确,对学生兴趣、强项、需要的认识是否符合实际?

3、目标制定是否妥当合理,优先发展领域确定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短期目标的排列顺序是否符合逻辑?短期目标是否作为了长期目标的一部分或时下位技能?

4、标准制定是否合宜?

5、教师对短期目标的点位分解是否合理?

6、哪些短期目标没有实现,教师是否给予了合适的调整?

7、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否及时反馈?

8、教学策略和方法是否妥当?

9、家长是否配合教师参与到实现短期目标的活动中去了?

一旦找到未达到长期目标的原因及所在的环节后,就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周期(即下一学期)的调适建议。

对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评鉴结果要经合IEP小组认可,并写出书面报告,载入个别化教育计划之中。IEP小组所有成员分别签名后,这一轮个别化教育计划便告终结。

参考书目:《聋教育教师培训教材》

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指的是根据每一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的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发展的教育方案.一、分编制良好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特性和功能:

1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协议 按照法律的规定,教师在给残疾儿童实施教育教学之前,必须和有关的专业人员及家长共同拟订一份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相关服务、评价方法等在内的书面协议,以保证残疾儿童获得适当的教育。学校的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一旦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它就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校方不按协议上的要求提供教育服务,家长就可以到法院提请诉讼。

2是开展特殊教育教学的指南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首先要根据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提出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长期目标,然后确实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任务、相关服务,教师就可按计划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法和教学速度,一步一步地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预期教育目标。

3是特殊教育管理的工具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安排了一系列的评价活动。通过这些评价活动,教师可以了解残疾儿童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学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判断教师的教学能力,做出人事安排;上级领导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督促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

4是建立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联系的纽带

特殊教育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里。当残疾儿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他不仅要学习普通教育的课程,而且还要学习专门为他设计的特殊教育课程。如何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课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残疾儿童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需要制定一份个别化的教育计划。

5是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的渠道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家长积极地参加有关的会议,提供心理评估所需的信息,表达对孩子教育期待等。通过校长、教师、专业人员和家长等有关人员面对面地讨论和协商,共同确定符合残疾儿童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的教育目标、相关服务及评价方法。在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校方还要经常地向家长报告进展情况,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谋求残疾儿童最好的发展。

二、基本构成

根据美国1997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法修正案》的有规定,一份完整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

1、有关残疾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

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指的是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儿童心里发展和学业成就实际达到的水平。对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的说明一般包括: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在各科领域的发展水平;②儿童的残疾如何影响他参与普通教育计划。

2、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的确定

长期教育目标,也称为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目前的教育成就水平确定的在学年结束时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它包括:①在学年结束时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②根据儿童的特殊需要提出的其它教育目标。短期教学目标是指在实现长期目标的过程中儿童必须达到的各阶段的教学目标。

3、为儿童提供各种特殊教育、相关服务、辅助设施、以及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支持的说明

特殊教育是指为了达到一般的和特殊教育目标而使用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等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相关服务是指为了使特殊教育产生明显的效果而提供的发展性、矫正性及其他适当的支持性服务,包括言语病理学服务、听力学服务、心理学服务、物理治疗、职业治疗、娱乐、残疾儿童的早期鉴别和评估、咨询服务、以诊断或评估为目的医学服务、学校卫生服务、校内社会工作服务及家长咨询和训练等。

辅助设施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所需使用的各种辅助器材如助听器、扩音器、放大镜、有声图书和假肢等。

对教师、行政人员提供的支持包括有关残疾及对教学可能产生影响的知识介绍、积极行为干预方法的培训等。

4、如果儿童不能参与普通教育计划中的活动,应对不能参与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说明。

5、对政府和学区举办的在校学生学业成就评估进行调整的说明

如果政府或学区为了使残疾儿童能够参与本地区举办的学业成就评估而对这些评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应对调整的情况作具体说明;如果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决定不让该儿童参加此类评估,则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某种替代的评估方法。

6、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起止时间、频数、地点、和持续时间的确定

对第三条中所提出的各项教育和服务开始实施和结束的日期、每周的频数、实施地点、和持续时间的说明。

7、(略)

8、对评价标准、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的说明 对第二条中已确定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要说明教育评价的标准、程序和方法,以及如何把评价结果定期报告 给家长。报告的内容必须包括①儿童已取得了多大的进步;②儿童目前已取得的进步是否足以祥瑞为他制定的目标。

第二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包括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的组成人员、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和形成正式文件三个环节,下面就分别给予以介绍。

一、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

当某个儿童被鉴别为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和特殊教育负责人必须尽快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单,并在30天内召开第一次会议,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个别化教育计划编写完成的时间和表决方式(是举手表决,还是由委员会主席决定)个别化教育委员会一般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基本成员,另一部分是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的其他成员。

基本成员通常包括普通班教师、特殊班教师、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和家长。每个人职责是:

普通班教师____介绍儿童在普通班级学习的表现;提供课程设计所需的资料;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特殊班教师____提供与残疾儿童有关的资料;指出儿童参与特殊教育计划的能力和限制;指出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考虑的特殊教育需要;参与对评估结果的解释。

学校行政人员___负责校内人员的协调和资源的调配;与校外服务机构或提供服务的个人建立联系。

学校心理学家___实施评估并解释评估的结果;说明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家长____说明家长参与的能力和限制;参与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指出儿童所需相关服务的意见。

根据儿童的残疾类型安排其他成员包括家长或校方指定的具有某种残疾的专业知识的人员、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代表和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如语言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职业康复顾问和社会工作者等)。这部分人的职责主要是把基本成员所不具备的较深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校外的资源带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中。

二、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

在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之后,委员会成员就要着手编写个别化教育计划草案。其编写的步骤和方法如下:

(一)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

儿童的成就水平是根据心理评估结果来描述的。因此,在确定目前的成就水平之前首先应该对儿童实施全面的心理评估。

为了确保心理评估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在实施心理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用儿童平时使用的语言和习惯的沟通方式来实施测验。

2、所使用的测验要符合测量目的并已证明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3、主试必须是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员,并且在施测过程中没有改变测验的程序和指导语。

4、不能仅测量智商,还应该实施其他测验、观察和调查,以便全面地了解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

5、对于感觉、动作或言语有障碍的儿童,所选用的测验应该能准确地反映他们的潜能和成就水平,不能因为有这些障碍而影响他们的测验分数,除非测验的目的就是测量这些障碍。

在实施完心理评估之后,接下来要用简洁、准确和可操作的语言来描述在具体的学科和非学科领域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及受残疾影响的情况。

在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在语文、数学、常识、音乐、美术、劳动等课程中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规定要学的内容还没的掌握。例如,在数学的学习中儿童会做不需要进位的3位数与3位数的加法题,但还不会做需要进位的加法题;在语文的学习中,儿童会听写第二册第1—5课的所有生词,但不会用这些词造句。

在非学科领域,一般要说明儿童的健康状况、感觉和动作技能的发展状况、智力、语言和适应行为的发展状况。

为了突出重点,在描述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出普通教学计划中某个阶段规定要学的内容和与有效地适应学校和家庭环境有关的内容。

(2)既要分析儿童在每个领域中发展得比较好的方面,又要说明发展得比较薄弱的方面。

(3)这一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应该和个别化中其他部分的内容有一定联系。也就是说,如果这部分指出了儿童的阅读技能缺陷,那么在其他部分相应地应该有教学目标、具体的教育措施和相关服务等。

(二)分析特殊教育需要,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根据目前的成就水平,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可以分析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拟订长期教育目标。

长期教育目标反映了教师和家长对残疾儿童通过一年的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的新的成就水平的估计和期待。在拟订长期教育目标时,各委员会成员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①儿童以前的成就水平是什么;②目前成就水平是什么;③所拟订的长期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④急需满足的特殊教育需要是什么?⑤为实现长期教育目标需要投入多少学时?

通过对以前和目前的成就水平的比较,可以了解儿童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没有取得进步;哪些方面进步比较快哪些方面进步比较慢;哪些教育或环境因素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哪些因素没有对学习产生影响等等。在拟订教育目标时,可以把重点放在外界因素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方面,在进步比较快的领域把期望值定得高一点,而在进步比较慢的领域期望值定的低一点。

教育目标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由于残疾儿童的成就水平远远落后于普通儿童,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因此,一定要选择那些实际可行的,符合儿童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

在选择了若干长期教育目标之后,委员会成员还需要优先考虑的。一般先把教育目标由简单到复杂排列一个顺序,然后把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优先考虑的教育目标。在儿童打下一定基础之后,再考虑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完成教育目标所需的时间对长期教育目标的拟订也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目标定得越高,所需的教育时间就越长。委员会成员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多少来拟订长期教育目标,也可以按照各个教育目标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如果长期教育目标比较重要或定比较高,所需的教学时间比较长,那么长期教育目标的数量就应该少一些。

(三)确定短期教学目标

在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与为他拟订的目标之间制定若干细小的阶段目标,即可获得短期教学目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编制目的是给教师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指导,为编写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因此,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区别。

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短期教学目标也用于描述教师和家长期望儿童在某个领域和某个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的东西。但是,和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目标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按周、月或季度来设计的,而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已进一步细化为每天或每周拟完成的具体教学活动等。另外,在教师个人编写的教学计划中要说明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和教学活动等,而在个别教育计划中一般不包括这些细节。

由于短期教学目标是一些阶段性的目标,因此,在拟定短期教学目标时一般采用任务分析法。

所谓任务分析法,就是把一项任务分解若干按顺序排列的小任务的过程,它包括任务分解、描述和排列等环节。具体的做法有以下两种:

1、逆向分析法

大多数目标都可以分解若干按顺序发展的组成部分。如果从某个目标开始向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方向逐步降低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这种方法就是逆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掌握需进位的两个数相加的计算法”,记为水平A;在儿童掌握A之前,他必须先学会需进位的一个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B;在掌握水平B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数相加,记为水平C;在掌握C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一个两位数相加一个一位数,记为水平D;在掌握D之前,他必须先学会不用进位的两个一位数相加,记为水平E。假设E是儿童目前的成就水平,那么对任务A的分解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有些目标不太容易进行任务分解。在这种情况下可参照布鲁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进行分解,即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高到低划分为评估、综合、分析、应用、理解和知识六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为若干水平。

对已确定的短期教学目标要用具体、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即说明儿童在每个阶段要学会做什么,掌握的标准是什么,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能根据钟表指针所在位置说时间”,短期教学目标可以定为:①能正确地说出时间,如9点37分,11点23分,4点58分,三次测验,正确率为100%;②能以5分为单位说出时间,如6点15分,2点45分,12点35分,三次测试,正确率为100%;等等。

用可观测的行为描述完所有的短期教学目标之后,还要依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把它们呈现出来。

2、正向分析法

另一种制定短期教学目标的方法是从儿童目前的成就开始向目标的方向逐步提高教学任务的难度水平,依次确定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即为正向分析法,例如,假设某个目标是“能用电子秤测量物品的重量”,那么短期教学目标可以确定为:有轻重的概念,记这水平A;知道把物品平稳地放在秤盘上,记为水平B;认识学用的重量单位,如公斤、千克等,记为水平C;能看懂电子秤上显示的数字并说出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D;知道重量单位之间如何换算,如1公斤=1000克,记为水平E;能用多种重量单位来说明所测量的那个物品的重量,记为水平F。

正向分析法的一个特点是可以先不列出目标。从目前的成就水平开始编制短期教学目标,当所列出的教学任务刚刚满一年的时间,那么最后列出的那个教学任务就是目标。当然,也可以先列出目标。用正向分析法将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短期教学目标之后,如果发现完成这些短期教学目标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或不需要一年的时间,可以调低或调高目标的难度水平。

(四)确定相关的服务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通常还需要给残疾儿童、教师和家长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包括各种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支持性的服务。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对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由谁提供相关服务、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等予以说明。

1、所需相关服务的种类

相关服务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言语/言语治疗师

当儿童有言语或语言方面的障碍时,一般建议他接受该项服务。包括语言理解或表达的训练,构音障碍、声音障碍和流畅性障碍的矫治等。这种矫治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进行的。

(2)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

如果儿童的身体或运动方面的障碍,一般建议他接受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物理治疗一般需要使用某些特殊设备进行身体锻炼以便改善残疾整个身体的功能和力量;而职业治疗一般集中在精细动作的训练,如练习写字,用剪子剪东西、拧瓶盖等。

(3)艺术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创造力、精细动作技能、情绪调节能力等。

(4)音乐治疗

该项服务可以提高儿童的主动性、社交性、言语和沟通能力、情绪调节能力等。

(5)心理咨询

该项服务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某种残疾的性质,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获得社会支持,如何调节情绪等。

儿童、教师和家长需不需要相关服务、需要那么相关服务与残疾儿童的类别、教育安置形式以及安排了什么课程有关。一般来说,像盲、聋、肢休残疾孤独症等障碍显著的残疾儿童需要相关服务的种类比较少或不需要相关服务。

目前特殊教育界提倡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也就是说,尽可以地让他们在正常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如果把残疾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那么给普通班教师提供咨询和辅导是非常的必要的,否则,这种教育安置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安置在特殊学校,对于一些比较少见的障碍类型,有时也需要专业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给儿童安排了哪些课程也决定需要什么种类的相关服务。例如给听障儿童安排语言康复课程,那么相应地要提供听觉评估、助听器佩带、听觉训练、发音训练、家长咨询、教师咨询、职业咨询、心理学服务等相关服务。

2、所需相关服务的数量和时间

除了说明拟订提供相关服务外,在个别化计划中还需要说明给儿童提供每种服务的数量和时间。一般先要说明每一种服务开始和停止的日期、每周次数、每次服务持续的时间,然后确定在每周的什么时间提供该种服务。例如,假设准备给某位孤独症儿童实施感觉统合训练,从2005年3月15日开始到6月15日结束,在每周的一、三、五上午进行训练,每次1小时。这些内容都应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写清楚。

一旦确定了每种相关服务开始和结束的日期、每周服务的次数和时间,原则上这些内容是不能更改的,除非经过委员会开会讨论同意。不过,有时在服务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做一些小的调整。例如,原来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准备每周给儿童提供

两次咨询服务,分别安排在周二和周五下午,每次1小时,后来因为时间上和其它事情的冲突,提供该服务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把时间调到周一和周四下午,每次1小时,不会影响咨询的效果,他就可以做这样的调整。

3、由谁提供相关服务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中必须列出残疾儿童所需要的所有的相关服务,不管学校是否有条件提供这些服务。如果学校有条件,一般先由学校自己提供服务;如果没有条件,例如,学校缺少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就要利用社会的资源,以便使儿童获得所需的服务。

如果打算利用校外资源,那么可采取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与附近的几所学校共同租几位专业人员,让这些专业人员定期到各校提供相关服务。

(2)与某些公共的服务机构如社区医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肢体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等签订长期合同,本校的残疾儿童就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公费的服务了。

(3)与某些私立机构如孤独症儿童评估与训练中心、口吃矫治中心等签订长期的合同,由学校出钱,本校的残疾儿童都可以到这些机构接受某些特殊服务。

4、各种相关服务之间的协调

确定所需服务的种类、数量、时间和由谁提供服务之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各种服务以及与教学之间的协调问题。

提供与教学有关的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特殊教育的效果,因此,各种相关服务的安排必须以促进教育教学为基本的出发点,并且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不妨碍教育计划中的重要课程的学习。

(2)利用课堂教学强化相关服务的效果

(3)建立一种监控服务质量的有效机制。

个别化教育计划委员会成员与其他教育和服务人员之间必须定期交换意见,以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使所安排的各项和服务产生最大的收益。

(五)确定教育评价的标准、方法和时间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了大约一学期或一年时,应该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为了使教育评价成为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工具,有关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时就应该明确地提出。

1、关于评价标准

在制定长期教育目的时个别化教育委员会的成员还应该确定什么是达到教育目标的标准。如果每个教育目标都用可观测的行为来描述,那么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就可以对这些教育目标的完成情况实施测量和评价了。例如,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中,词汇掌握的标准可以确定为:给学生呈现从本学年学过的生词中选出来10个生词,让他写词义,正确率100%为通过。如果把这10个生词的词义都正确的写出来了,他就达到了该项评价的标准。

确定每个教育目标的达到标准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因为目标若定得太高了,永远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若定得太低了,通过一学期或一年的学习,儿童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会耽误良好的发展时机。

目前确定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正确率,二是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三是正确率加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究竟采用哪一种方式,可以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来定。一般来说,如果只强调正确率,就采用第一种;如果只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二种;如果即强调正确率又强调速度,就采用第三种。

2、关于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选定取决于教育目标的性质和儿童的特征。

首先,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往往要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通常涉及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等技能,所以评价方法一般为标准化成就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例如,为了检查儿童是否已经掌握了两位数的加法,可以让学生做20道两位数的加法题,正确率必须达到80%.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与兴趣、态度、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其评价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和访谈法。例如,为了改变某个儿童的厌学情绪,必须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厌学的程度和原因,然后尽可能地增加学习活动的趣味性,消除导致厌学的原因,最后再通过观察和访谈评价教育干预的效果。

心理动作领域的评价方法一般使用涉及反应、运动速度、灵巧性、强度和持久性等内容的心理测验。

其次,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还要考虑儿童的残疾类型和性格特征等,例如,对于盲童、聋童和学习障碍儿童等,所用的测验最好没有时间限制;对弱智和孤独症儿童最好使用观察法、而不要自陈量表;对表达能力差的儿童不要用口试;对肢体障碍儿童不要用笔试或动作技能测验等。

另外,对于性格孤僻、容易焦虑和无法配合测验的儿童,不宜采用测验法。对这些儿童最好通过直接观察或与家长和教师访谈来实施评价。

3、关于评价时间

正式的教育评价一般在学期末或学年要结束时举行。不过,适当地增加教育评价次数,可以更好地发挥教育评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每天都可以做课堂小测验,可以观察儿童在学习具体的任务或参加小组活动的表现。通过这些形成性评价,教师能够监控儿童的进步,保证儿童在学习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之前已经掌握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这些评价,教师还能掌握有关儿童发展变化的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准确把握教材和教法,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或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

三、形成正式文件

委员会成员编制完各自负责的那部分内容之后,委员会主席就要召集全体会议,对整个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讨论和修改。

出席会议的人员除了教师、家长、学校行政人员、学校心理学家等基本成员外,还应该包括提供相关服务的人员。必要时,也请儿童本人参加会议。通过仔细的讨论和修改,最后形成一份正式的书面文件。这份文件经家长及其他委员会成员签字后生效。

一、关于个别化教学

(一)定义: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更具 体的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二)个别化教学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但它们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教学结果有明显而详尽的陈述。

2、对每个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如身心发展的现实状况、学业方面的饿所长所短等有详尽而全面的评价和描述。

3、教学内容和要求不统一。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或有不同的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成不同的教学要求。

4、根据每个学生具体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运用成功的教学经验。

5、教学对象根据实际需要可多可少。

这一点和“个别教学”是有明显区别的。“个别教学”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一个老师教一个学生。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而个别化教学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小组教学,个别学习,集体教学等等形式。

6、运用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安排适应学生个人能力的学习时间。

7、教学过程有及时而经常的反馈。

(三)个别化教学的意义

1、个别化教学可以保障智力落后儿童接受合适教育的权利,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想。

2、个别化可以充分发挥特殊教育的作用,有效地保障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应有的进步。

3、个别化教学还能够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定义:个别化教育计划(简称IEP)是为了满足心智障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实际需要而提供的最为适合其发展、给予最恰当教育服务的书面文件。它既是心智障碍儿童教育和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个总体构想或规划,又是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般情况下0-3岁儿童3个月要调整一次计划、3-6岁的儿童半年要调整一次计划、年龄大一点的一年要调整一次计划。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1、智障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因此他们的教育需要与普通教育显然不同,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2、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从事智障儿童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本技能,具备此技能帮助你更专业的去了解分析学生。(如果一个特殊特殊无个别教育计划,你从事的就不是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必须会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个别化教育能够实施的总设计,是使智障儿童获得适合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

4、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教师,家长,学校对某儿童实施教育的承诺,这一承诺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监督和检查。

5、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需要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这样就加强了教师,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让各类参与教育的人员都能相互交流,互相配合协作,更充分的去分析了解孩子,做到计划的准确性,从而更好的实施其计划。(如:对肢体不协调来说,医疗更多地是看到孩子的缺陷,教育更多地是通过教育让孩子的功能发生变化,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潜能。)

6、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实施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7、个别化教育计划可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因此它是对儿童作教育评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可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学习内容只是一种手段,发展功能是目的。)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操作程序

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的过程中,整个过程应该包括三个大的环节:教育评估、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拟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又包括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

1、教育诊断

一个确定入学的学生对我们来讲,前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一些量表的评量、观察来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及学习特质,并形成教育诊断报告书,以便设计出更适合其发展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通常在我们的操作中教育诊断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学生档案):

①、学生的基本资料:主要含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等

②、学生的家庭资料:主要含父母的年龄、学历、职业、家人关系、家长教养态度、居家环境,家庭生活习惯„„等

③、学生生活健康资料:视力(含敏锐度、空间与转移、视知觉等);听力(含听力损失值、类型、两耳听力、语言听力、听知觉等);神经系统功能以及其它情况。

④、学生的认知功能:含认知发展、认知形态、适应行为等

⑤、学生的语言能力:含语言理解、表达方式(单音节、双音节)、语言障碍情形,发音、发音器官结构与功能等。(不能讲话是因为发音器官问题、认知问题还是气力不够导致不能发音。)

⑥、学生的动作能力:含大小肌肉动作、运动能力、关节肌力等

⑦、社会情绪:含不适应行为、学习态度、异常行为、各种环境中之行为等(描述行为,了解背后的原因)

2、课程评量(指导实操):

课程评量:

通过某课程对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所做的一个全面的评估,从而可清楚地看到学生现阶段各领域的综合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

(二)召开IEP综合分析研判会议

1、会议的主要目的:

(1)从不同人员的角度,家长、教师(正副班主任,相关科认老师)、医疗人员、治疗师、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调查、谈话、评量)了解学生不同层面(生理、动作、感知、情绪、行为等等)的实际情况,并找到影响身心发展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生理、心理),了解学生自身发展的优弱势,为制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尽可能提出准确的理论依据。

(2)挖掘学生的潜力,拟订支持辅助系统的人员,方式和支持程度,确定相关服务等。

(3)让各参与人员对学生的情况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互相沟通,便于各类人员的互相理解和协作。

2、会议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障碍类别:指出是何类智力障碍。

(2)学生学业的优弱势:可以做学生整体的学习起点状况描述,也可从课程领域的角度出发做学生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

(3)障碍影响:分析学生的主要障碍对学习、生活及适应环境的负面影响。

(4)学生未来的发展潜能:主要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能力情况做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社会适应情况的预估。

(5)建议对策:主要针对其优弱势及需求程度而定,确定对策方法,内容、支持的程度、环境、人员等。

(6)安置:指出安置在何校(机构)何班。

(7)教育重点:根据课程评量而拟订,每个领域均应确立重点,教育重点可作为该生在这一领域一学年的长期目标。(8)其他建议,与会人员及家长的要求及教学相关建议。

(9)会议记录员必须对会议的过程进行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主持人、记录人、发言人、会议的目的,会议的内容),所有与会人员在会议结束后必须签名。

四、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意味着教育评估和综合分析会议结束后,教师(含相关服务人员)必须针对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训练、治疗目的进行具体的设计、安排形成文字及书面材料,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活动设计提供依据。制定IEP的过程中,具体包括两个部分即选择目标和叙写目标。

(一)选择目标

选择目标包括选择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学生在某领域在一年的学习重点,其主要依据是:

1、学生的年龄特征;

2、学生在进行课程评量后各领域的优弱势分析及教育建议对策(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弱势区是否定为发展目标,没有发展的和已经发展的不必作计划,1分和2分做计划要多一些);

3、学生在环境中的首要需求(基本能力:独立进餐、独立如厕、独立喝水等);

4、家长的意见和需求;

5、学生下一安置阶段的环境需求;

6、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学生下一步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能力)。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对新生制定计划时,首先根据家长的介绍、意见需求和教师的观察来发现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优势、弱势、难点入手制定计划目标,往往效果比较明显。短期目标是指达成长期目标具体的细致的步骤和内容,是完成长期目标的重要保证,它以学生身心发展、知识能力的基础为标准,随着学生系统知识能力的形成,逐步完善,最后达到长期目标的达成。

主要依据是课程各领域的具体评分及侧面分析图。

(二)叙写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最后要形成书面文件,叙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叙写精练准确,才能指导具体的教学实施,通常

叙写要把握这样几个原则:简洁、具体、可操作、可评量。

长期目标的叙写:

长期目标是一种较为概括性的目标,用词较为笼统,不要求很精确.通常是以一个动词加上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该课程领域本的长期目标.这些动词一般包括:认识、了解、增进、增强、掌握、学会等等。

短期目标的叙写:

短期目标叙写时,必须是客观的、系统的、具体明确的、可测量的。

叙写的基本要素: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情/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例如:长期目标:增强明明对颜色的分辨能力。

短期目标:明明能按指令要求找到所需颜色的铅笔(3种颜色以上)。4/5通过

注意:每个长期目标1-2个,最多两个,短期目标2-3个

五、执行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个别化教育 篇3

一、个别化教育现状分析

(一)对个别化教育认识不到位

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为什么要对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怎样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如何依据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个别化教育?这些问题,许多教师都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了解。还有一部分教师对个别化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如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是班主任的事,与其他教师无关;个别化教育就是一对一的训练;个别化教育的内容应是学科知识;个别化教育的评价应以学期评估为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必然导致教师工作上的消极,影响了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实用性差

现行体制下,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一般由班主任负责,有些学校没有其他教师参与,也没有家长的参与,即使是有参与也不充分。在制定的流程上也只是凭日常的观察,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行为进行相应的测量与评定。在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制定上过于笼统,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也没有体现差异性,内容上主要以学科知识为主,没有考虑智障儿童发展的全面性,对达成目标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制定不合理,缺乏可操作性。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落实不到位或无落实

在对智障学生的教育中,个别教师对于学生间的差异缺乏关注或关注不够,使个别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他们适合的教育。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过程中,把个别化教育等同个别训练,过多地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放弃了大部分学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还有个别教师把个别化教育计划当成一种形式,停留在书面,在课堂内外不实施,使得“全面教育,全员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四)个别化评估体系不完善

教师对智障儿童的发展观和评价观直接影响着对智障儿童的评价。在对智障学生的评价中,个别教师仅凭学期末对学生的测试对智障儿童的发展进行评估,完全没有依据个别化教育目标。还有个别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进行修正,对学生仍然依据过高或过低的目标计划对学生发展进行过程性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内容上也缺乏全面性,形式单一,使得评估不客观,可靠性差,可信度低。

(五)个别化教育缺乏家长的参与

现阶段,个别化教育实施过程中,家校合作做得很不好,具体表现在: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中,缺乏家长的参与,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家长的支持,在评估的过程中也没有家长参与,也就是说,个别化教育一直在教师在做,家长观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其二是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缺乏参与学校的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发展应该有教师管,自己只管养不管教。还有个别班级虽然有家长的参与,但参与形式过于单一,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个别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对个别化教育的认识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由此可见,实施个别化教育对智障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广大教师清楚认识到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克服工作上的种种困难,才能真正为智障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最终使智障儿童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要通过培训、讲座的形式,让教师们认识到智障学生虽然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或者发展不足或者迟滞,在认知与学习能力、社会交往、情绪等等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局限,但他们仍然存在着很大潜力,只要依据他们的身心条件,年龄特征、发展水平、个性差异制定适应他们的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个别化教育,他们还是会得到发展。

(二)多方参与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在个别化教育制定的过程中,不只是班主任的事,制定的人员应包括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各任科教师、学生家长、评估小组成员。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及注意的方面包括:(1)收集资料。包括智障儿童家庭及社会背景方面、交往方面、心智方面、学业成绩方面、行为表现方面的资料。(2)分析诊断。主要诊断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征两个方面。在此环节要关注智障儿童期望,确定满足学生需要的相关支持和服务。(3)制定长、短期教育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尊重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遵循智障儿童发展规律,先制定长期目标,然后再将长期目标逐步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短期目标。目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易评估。(4)确定达到目标的起止时间。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对每个智障儿童有全面、系统、科学的了解。这是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前提,也是个别化教育的依据,而且越是精准的分析越能保证后续教育服务的质量。

(三)针对学生实际,落实个别化教育

设计好个别化教育计划以后,许多教师的困惑是无法将个别化教育计划与日常教学结合。尤其是当一个班级中有10名以上的儿童时,教师会感到没办法将每个学生的教学目标都融合在一个教学内容里。这需要教师抛弃传统的教“教材”的上课方法,把教学内容与班级儿童的多个目标相结合,并根据智障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类型,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让各种学习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对于综合课程,可以由教师集体设计每一单元的内容来进行教学。对于分科课程,各科教师合作,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各个科目相互配合,这样不但有利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落实,更有利于儿童全面掌握知识。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个别化教育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智障儿童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仅靠学期测试很难全面评价智障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个别化教育的成效。个别化教育评价应该包括实施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和实施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经常性的评估,教师通过评估,了解智障儿童在某一阶段的教育训练情况以及发展变化情况,并以此衡量所制定的教育计划是否准确反映智障儿童的个体实际需要,并对于不合适的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在实施结束时,教师也不能仅仅通过学期测试进行评价,而应该通过试卷分析、作业分析、课堂行为表现分析、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五)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智障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智障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因而,实施个别化教学应该始终注重家长的参与,从制定计划、确定目标、教育过程到实施评价,都要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个别化教学的目标。面对家长配合不积极、家长文化水平低等问题,教师应通过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在智障儿童中的作用以及智障儿童教育的成功案例,提高家长的认识,引起家长的重视,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赵小红,华国栋.个别化教学与差异教学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6(8):40-45.

[2]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190.

[3]魏晓民,胡芳.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误区及实施策略.2009(10).

[4]郑秋荣.教学中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体验与思考.学周刊,2011(9).

[5]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0(3).

[6]吴建琛.个别化教学在智障儿童教育中的运用.特教杂志,2005.3

[7]于素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趋势.中国特殊教育,2012(3):3-8.

对“培智儿童”个别化教育的探讨 篇4

一、确立个别化教育概念

个别化教育是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实现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特征, 因此个别化教育的探索受到特殊教育界的空前重视, 但对个别化教育的内涵及其相关概念在认识上还存在许多模糊、混乱之处。

个别化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教育模式, 更是一种理念、模式、方法和策略的总称。个别化教育是现代教育方法上的一种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作为一种教育现象, 可追溯到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教学。1978年出版的《个别化教学》定义为:“个别化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使每门学科的学习进程, 按照学生各自的速度来组织。教学是不分年级的, 以使每个孩子在学习每门学科时, 根据他们的能力许可的程度前进。”

现在人们对个别化教学的关注不仅是作为一种教学形式, 还和教学目标、成绩评定、教材教法等密切相连, 作为一种强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加以研究。随着教育实际的不断发展, 个别化教学的含义已有了很大的变迁与扩展。

个别化教学可以是一对一的教学, 也可以体现在小组或班级教学中。根据培智儿童的个人能力、兴趣和需要, 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针对培智儿童的具体发展情况制订教育计划, 设计教学内容。它与集体教学是不对立的, 是协调发展, 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个别化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是教育理想的最佳实现。

二、培智儿童个性化差异体现

我国特殊学校中常见的智力障碍儿童的类型有: (1) 唐氏综合征 (先天愚型) 、脆性X综合征; (2) 先天性颅脑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小头畸形; (3) 精神发育迟滞; (4) 脑瘫; (5) 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6)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7) 广泛发育障碍; (8) 多重障碍; (9) 严重的触觉失调儿童。对于智力障碍儿的分类, 美国多达8种, 但我国大部分特殊学校全部归为智力障碍, 而不分类型和今后康复的可能预期。也不管其发展程度, 全部按入学时间分班, 使用统一教材, 统一教学基本要求。这样只会使许多教师成了“高级看护”, 只要保证孩子在学校不出事就行。

培智儿童的认知活动表现较迟钝, 认知能力存在缺陷, 记忆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都明显迟滞于正常儿童, 思维形式具体而直观。在感观方面, 他们的感觉器官没有明显病变, 但对事物的感觉能力比不上正常儿童, 往往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感知觉的主动选择功能较差, 不会积极主动地观察周围世界, 常常被事物的外部特征吸引, 而忘记认知的主要任务。培智儿童的个性差异, 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 还表现在心理方面, 如兴趣、爱好、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这些导致了培智儿童的个体差异。培智儿童的主要障碍可能分别表现在记忆力、注意力、言语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

因为培智儿童存在个体差异, 在具体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些个体差异。针对这种情况, 为了使培智学生健康成长, 满足他们的个体需要, 在教学上最大限度地个别化, 提供符合其需要的特征教学, 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与需要围绕特殊儿童, 以特殊儿童需要为中心进行教育。

三、个别化教育的实施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诺说:“不相关或跨度较大的教学内容, 容易使智残儿童产生记忆的零落甚至脱节和遗忘, 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而定, 尤其是教学内容更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而定, 这正是个别化教育的关键。个别化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计划制订、教学内容选定及课堂教学。

1. 师资配置———分工与合作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长, 如何利用好他们的专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是协同教学的关键。培智学校的教师不可能像普通学校的教师那样有学科专职之分, 常常是一位老师要兼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 而且有一至两门是主课, 这就要求教师一专多能, 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能力。在了解每位教师的专长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安排所教学科, 派最适合的教师开展教学。

2. 课程设置———全面与典型

培智儿童的教育教学需要主要体现在五大领域, 即学科教学、动作功能、社会交往、生活劳动和兴趣技能。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渗透这五大领域, 在功课的安排上要全面, 包括学科教学、康复训练课、自理活动课、兴趣活动课、个别教学、情境教学。除了这些系统的课程安排外, 还可以做得更细致, 可以再分出几门适合智残学生实际发展需要的代表性课程, 例如休闲、谈话、个别活动、感知训练。

3. 计划制订———制订与实施

实施个别化教育的前提, 是制订良好的教学计划。教师在制订计划时, 不仅要全面考虑培智儿童的综合情况, 综合情况主要是指弱智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 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弱智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个别特点, 这样才能掌握弱智儿童的学习“脉搏”。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所拥有的7种智能会出现不同的组合。智能组合的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的不同。”教师在制订计划时, 要充分分析研究培智儿童属于那种学习方式和学习类型。了解培智儿童的学习类型和具体情况, 然后制订出在课上或课后实施的个别化教学计划———包括个别化教学的内容要求、时间步骤、形式途径、手段方法, 等等。

4. 内容选定———课内与课外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以下几点:计划性、可变性、联系性。教师必须制订教学计划, 而教学内容应根据这个重点或主题而定, 再将这内容分散到每个领域中。每天的教学内容在选定的领域和重点内应具有可变性。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课本材料, 也可以找一些课外相关知识;在上课过程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课外材料作为补充, 根据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可适当增减学习内容。培智儿童遗忘较快, 让他们每节课所学的知识都建立关联, 及时地进行巩固反馈, 更有利于他们掌握并加以运用。

5. 课堂教学———班级与学校

普通的班级教学不能适应弱智儿童的个别差异, 无法照顾到各个弱智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特点, 此时, 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个别化教学既可在班级中进行, 又可在特殊学校中进行。个别化教育的理念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来确定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活动, 控制学习进度”。弱智儿童与普通儿童不能一起学习, 需采用个别化教学。培智学校在实施班级教学时, 可以分组、分层、分类教学的方式进行。个别化教学既可在课堂集体教学时进行, 又可在课堂集体教学后进行。在向全班弱智儿童授课时, 可给予某些弱智儿童必要的个别化教学;课堂教学之后, 也可对少数弱智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

总之,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更多关注, 接受教育的培智儿童的障碍类型越来越复杂, 不同培智儿童的个别性差异很大, 除了智能和适应行为不良外, 还伴随诸如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格特点、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突出差异。因此, 教学模式也正由原来的统一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模式。

摘要:培智儿童大多是因为遗传、出生过程或出生后脑部受到损伤而造成的智力缺陷。每个儿童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 培智儿童也不例外。培智儿童的教育, 已成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培智儿童的特殊性, 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应针对其心理生理特点展开。培智儿童的个性差异尤为明显, 针对培智儿童的个性化差异, 应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培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个性化差异

参考文献

[1]张文京, 许家成等著.培智儿童适应性功能教育课程与实践 (第一版) .重庆出版社, 2002:92-93.

[2]邓志伟著.个性化教学论 (第一版)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4:133-135.

[3]张文京.培智儿童个别化教育与教学, 重庆出版社, 2005.

个别化教育资料收集 篇5

六盘水市特殊教育学校2015--2016学第一学期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以《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为引领,继续坚持“育残成人、育残成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突出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人文化管理。实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发展。

一、认真设计全校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制度建设 2.落实“送教上门”方案,并组织实施。(康复部教导处)

3.讨论制订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学校各处室)

4.按照市直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召开教代会,撰写学校目标考核办法,并适当修改相关制度。(学校各处室)

二、加强教学科研常规管理,确保教科研工作稳步发展

6.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使“控辍保学”落到实处。(教导处政教处)

8.做好迎接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检查的相关工作,进一步查、缺、补、漏,完备资料。(教导处)

16.开展丰富活动形式,完善育人机制。开展好节假日主题教育;加强学生会的监督协管能力。抓好“两操一课”,把大课间活动打造成我校特色活动课。(政教处教导处)

19.关注“留守儿童”,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信息资料,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及时对一些“问题”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各处室)

24.深入加强“六灾”安全教育。(各处室)二、六枝特区寄宿制学校

办学理念:针对“三残”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多种形式补偿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适合农村“三残”儿童、少年的办学模式,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根本,让学生回归主流社会打好基础为办学宗旨。

三、盘县特殊教育学校

学校是一所九年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是盘县面向全县招生“三残”学生唯一一所学校,学校以“尊师爱生勤奋进取、自尊自立自强自信”为校训,以“补偿身心、挖掘潜能,让每个残疾学生获得生存技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为办学理念”;以“培养技能,传授知识,补偿缺陷,育残成才”为培养目标。

对象:视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听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智力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视力残疾少年儿童康复训练、听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

四、毕节地区盲聋哑学校

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为展示“生存教育”的办学成果,更好地展现听障学生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备战2016年由省教育厅、省残联共同举办的助残日活动——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技能作品展示及义卖活动,于12月5日在毕节市爱民广场举办了学生职业技能作品展示暨义卖活动。

此次活动,展示了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在钩织、刺绣、缝纫、绘画、剪纸等方面的作品500余件,刺绣、钩织、缝纫组的学生还进行了现场技能展示,学生们精湛的技能获得了广大市民的称赞。活动共卖出300余件作品,收入一万一千余元。待活动结束后,学校将对义卖款进行统计梳理,发放到每位参与制作的学生手里。

此次活动,是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存教育”对“产学结合,以职养职”办学之路的一次尝试。把学生作品变产品,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毕节市特殊教育学校在2015年11月6日下午举办了数学趣味活动。

该活动以趣味游戏和生活数学知识抢答赛为主,按学生年级分为小学低段(一年级)、小学中段(三至四年级)、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七(1)班)、初中段(七(2)班、八年级、九年级、高一(2)班)、高中段(高一(1)、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共五个段进行,其中小学低段和中段以游戏形式开展活动;其他各段以数学知识抢答赛形式开展。

本次活动从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围绕数学学科中的趣味知识,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为目的而开展。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踊跃作答,动脑动手,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同学们在活动中体会到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也深深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达到举办此次数学趣味活动的目的。

五、纳雍县特殊学校

科研交流,增特教活力

六、黔西南州盲聋哑学校

学生151名,全部为聋哑残疾儿童。目前从学前班到初三年级共有11个教学班。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教育为先导、以素质教育为根本、以职业教育为方向”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多元发展聋生潜能,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学生多次参加省、州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七、兴仁县特殊学校

个别化教育 篇6

【中图分类号】G?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A-0013-02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智障儿童被按照年龄或智力差异编成了固定的班级,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教授同样的教学内容,这样做虽然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但很难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怎样才能既兼顾全体,又满足个体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个别化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

一、个别化教学的概念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与设计。更具体地说,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取得尽可能大的进步。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把个别教学等同于个别化教学,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个别教学与个别化教学虽然都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特别需要而采取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个别化教学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个别教学仅是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型态,它与班级教学相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个别教学有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是否为学生制定了合适的教学方案,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

二、个别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且许多差异是与生俱来的,如智力、能力、态度、个性等。个别化教学正是植根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依据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层次的学习内容、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来体现对学生个别差异的尊重。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在性格、兴趣、能力等心理特性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还会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环境往往对人的心理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正视并尊重这种差异,根据智障儿童生理发展的一般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给予智障儿童适宜的教育和训练,使其得到最佳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拥有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知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7种智能。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发展过程的不同,各种智能发挥水平的高低也不同,如果进行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可使每一种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智障儿童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发展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智障儿童各种智能的提高。

智障儿童由于在生命过程中病因的形成、障碍程度不同,所受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不同,在感知觉方面、语言沟通方面、生活自理方面、认知能力方面、社会适应方面的表现也不相同。因此,在班级授课制下,强调统一、要求“齐步走”很难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学习进度是个别的、渐进的、动态发展的,能充分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个别化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搜集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搜集信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获得的各种数据资料越多,信息越充分,就越真实可靠,个别化教学的成功率就越高。搜集的信息应包括学生的智障程度、家庭背景、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语言沟通、生活自助、康复训练等方面。信息的收集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观察,还要通过与学生父母的沟通,运用一些效能度较高的评估工具来完成。教师应为智障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从总体上把握智障学生的发展水平。

(二)分析信息,制订实施计划

教师要把搜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汇总整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整体上把握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研究学生属于何种学习类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类型与具体情况,制订出课上和课后实施个别化教学的计划,计划应包括:教学内容选择,达成目标的时间、步骤,采取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灵活,目标要明确。如对于智障儿童李某某,教师通过搜集的信息分析得出结论:该生生活自助能力差,不会洗脸、刷牙,不会穿衣服、穿鞋,不会擦桌椅,不会叠被子。那么,教师可为其制订教学长期目标:一学期内学会基本的生活能力。教学短期目标包括:1.学会洗脸、刷牙。2.会独立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3.学会穿鞋、系鞋带。4.学会擦桌椅、扫地。5.学会叠被子。需要注意的是,制订目标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明确达成目标的时间,在方法的选择上要找准学生的兴趣切入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针对学生实际,施行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全面了解与掌握每一个智障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习特点,要能根据智障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类型,设计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满足感和成功的喜悦。如在画小帆船时,针对智障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学生可让其完成一幅以小帆船为主体的主题画,有的可让其单纯画小帆船,有的可让其进行涂色练习。在方法的选择上,可利用图画、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等,激活学生的视觉细胞以及大脑中相对应的视频-空间智能,发挥视觉功能,促进学生的视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应尽量采用行为目标模式,参与人员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家长,评估时可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综合分析法等,将教育目标(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用可测的行为目标来描述(学生应达到的教育要求),评估学生实际活动达到的计划目标的情况。在评估时,还可利用一些表格进行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达到的目标程度。如生活自助方面是让学生学会穿鞋、系鞋带。那么,学生是完全学会了穿鞋、系鞋带,还是只学会了穿鞋却不会系鞋带,还是都没有学会?教师要进行详细描述,因为此次评价是教师制定下一个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依据和起点,因而描述要客观、可靠、可信。

个别化教学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在观察、评估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智障儿童制定适宜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寻求多种、多变、复合、主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强项和感官功能,以满足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的真正学习需求,从而让每一个智障儿童都学有所得。

个别化教育 篇7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步骤

1. 进行教育诊断, 确定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教育诊断是通过观察、测验等多种手段, 对学生进行的全面诊断和评价, 它可以了解学生具体的发展水平和教育需要。

首先, 教师要与聋儿家长互通情况, 并观察了解聋儿各方面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以此了解聋儿的发展需求。其次, 帮助聋儿验配合适的助听器。这需要班主任、语训教师、家长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密切合作, 以指导聋儿学习助听器的使用方法, 让其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残余听力感知正常强度的声音或语言信号, 达到康复的目的。最后, 我们还要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评估或测量。

2. 制定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育目标

长期目标是以促进聋儿适应学校教育为目的, 根据聋儿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特殊教育需要而制定的、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所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短期目标则是指完成长期目标所需要的具体步骤。

首先, 教师应根据该聋儿的各项调查表、听力图、评估记录等材料建立聋儿档案, 实事求是地确定一个长期目标。之后, 教师再在本班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指导下, 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分阶段的短期目标和切实可行的个别教育计划, 这个计划将在一定范围内贯穿于聋儿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二、制定个别教育计划的人员

聋儿个别教育计划的制定并非只是语训教师的个体工作, 它是一项集体性的工作。可以说, 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所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管理人员、相关专业人员、学生本人 (如果有必要的话) 都是制定该项计划的人员。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主要内容

1. 基本情况

它包括聋儿的基本资料 (如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 、家庭状况 (如经济条件、家庭氛围、主要家庭成员、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情况) 、听力情况 (听力障碍级别) 、有无其他特殊的生理体征或特殊的疾病, 以及聋儿的智力状况、目前的教育学习状况、听觉能力和语言水平的评估情况等。

2. 确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长期目标时视野要宽广而长远, 需以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为教育的起点, 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即对学龄前聋儿进行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同时, 指导聋儿建立并提高克服听力损伤带来的发展障碍的能力, 努力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为他们顺利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阶段目标则是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对不同年龄、不同听力语言能力的聋儿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 使其能逐渐稳步扎实地提高听力语言水平, 以及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长则一年、两年, 短则一个学期、几个月、甚至几周。教师在制定每周活动计划和每日活动计划时, 都需要慎重考虑个别教育计划提出的重点。在整个教育计划中, 长期目标是纲、是方向, 阶段目标是目, 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把阶段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教学目标, 并把具体教学目标继续划分为更小的主题目标或一节课、一个个别训练的目标。不过, 这些都需要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例如, 制定一个3岁6个月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计划, 时间是1个月。阶段目标是学习认识部分水果, 建立概念, 培养卫生习惯。我们分解设置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第1周———学习“苹果、梨、香蕉、西瓜”, 引导幼儿养成在吃东西前要洗手的习惯。

第2周———学习“橘子、桃、葡萄”, 并学习一些剥皮知识, 训练简单的生活技能。

第3周———学习“草莓、荔枝、猕猴桃”, 复习以上两个非智力方面的内容。

第4周———利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巩固复习。

四、个别教育计划的实施

在实施阶段, 相应的教学记录是非常必要的, 尤其是对一些需要不断测量、评价, 再测量、再评价的教学内容, 记录就更为重要, 它也是我们进一步修改和调整计划的依据。

1. 实施方式

我们倡导的个别教育计划实际上是建立在集体教学基础之上的, 可以采取“集体—个别”或“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当聋儿在集体学习中仍有困难或需要提高时, 我们还可以安排他们到专门的训练室对其进行个别的教学服务。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活动, 能针对聋儿的个体缺陷和集体学习中的不足进行补偿, 但它需要师资、单训室、个别教学时间作保证。

个别语言训练教师在语言训练中要寻找可以提高聋儿自信心的锻炼方法。即用鼓励的方法提高聋儿使用听觉的自信心, 使其逐步养成运用听觉学习和交往的习惯。

聋儿康复的成败还与聋儿的家庭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康复中心需与家长进行具体详细的交流, 如每日家长接送孩子时可与班主任交流情况, 也可以建立联系本互通教学内容、完成情况、聋儿学习中的问题等。

另外, 无论在教室、个别语言训练室, 还是家里都应精心布置语言环境, 突出聋儿的个性特征。如教室里可贴挂有关课程和主题教育的图片, 还可组织聋儿共同设计和布置环境。

2. 对每一个聋儿在训练过程中的听力、语言能力进行评估

实施个别教育计划需要对聋儿的基本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为聋儿制定合适的教育计划, 并在其能力的基础上查漏补缺, 提高能力。它不仅可以显示出聋儿随着时间和训练的进程取得的进展, 还可以精确地指出他们需要强化的部分和已经取得的成绩, 为计划的实施和预计达到的目标奠定基础。

3. 对个别教育计划的调整与修改

在对聋儿的个别化教育过程中, 教师有时要根据所取得的进展和发现的问题对计划进行适度的调整与修改, 以满足个体的特殊需求。如助听器是否适合、家长是否配合教学、教育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适合聋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实施时间是否及时等。

实践证明, 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到聋儿的个体差异, 实施个别化教育, 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听力语言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 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为他们回归主流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个别化教育 篇8

一、“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教育是一种以适应并发展学生的差异性和个别性为主旨的教学策略与设计。在相关的个别化教育论述中, 我们发现:对学生实施教育, 要做到有针对性, 要求教师因事、因人、因时、因地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要给学生以启发、开导和耐心的指引, 引导学生参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提高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个别化教育, 要求教师首先要认识学生的个性和影响到个性某些特征形成的个体特殊条件。只有理解了某种个性的本质, 才有可能正确地对待它。实施个别化教育, 要求教师要明查学生行动的动机, 因为动机中的差异也决定着教师对教育措施的选用。也就是说, 选用教育措施的根据是学生的差异。

杜威在“活动课程”理论中提出, 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为主线, 以获取直接经验为主要目的,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课堂中动态学习组的组合, 使儿童从同伴活动中获取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儿童的活动受兴趣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有了兴趣, 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动态学习组的构建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不断参与到一个又一个由不同人员组成的学习组中, 亲身实践试一试, 运用思维想一想, 动手操作动一动, 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新课标提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理解为, 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 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并内化吸收的过程, 而这样的过程通过动态合作学习教学来实现是有积极意义的。

二、动态分组的研究与实践

教师作为教育者, 始终都是同具有一系列个性心理特点的学生个人相处, 而这些学生个体之间又存在着兴趣、个性、能力等的差异, 对不同对象进行教育, 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承认差异、重视差异,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有的放矢, 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差异进行教育, 使之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1. 动态分组与常态分组的区别。

(1) 常态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固定的四人小组或六人小组的模式。组内成员中往往设立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组内其他成员各司其职, 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通常被派到解说学习成果的工作。这样的固定模式, 优势在于容易完成老师设定的学习任务, 由于能力强的学生在一路引领, 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合作中也能掌握一些内容, 且担任发言任务的学生往往声音响亮, 语言顺畅, 使得合作学习的任务更加圆满完成;弊端在于:长期进行这种模式的合作学习, 会导致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游离于合作组之外, 有些较难的学习内容使他们失去讨论的资格, 更使他们失去了参与的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上一种表面繁荣的假象, 成了任课教师的一种自我安慰。

(2) 动态学习组学习:学习小组的设定不遵循固定模式, 按不同的学习需要随时可以拆分和重组。因为是学习组, 所以设定人数的上限为5人, 不设下限, 一人也可以研究。组内成员的任务也因分组的改变而担任各种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

2. 动态分组的几种分法。

(1) 按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组成合作学习组, 适用于分层教学, 特别适用于学习程度较为优秀的学生, 使他们在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外, 还能再增加课外的学习内容。这种动态学习组的形成方式, 可以卓有成效地提高学优生的学习效率, 使他们的发展不仅获得学习方法的创新,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对追求新知的兴趣和信心。

(2) 按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组成合作学习组: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中, 学生口算的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果按常态组分, 口算慢的学生连锻炼的机会也没有, 他还在思考的时候, 其他同学已经脱口而出了。因此, 根据学生口算的实际水平组成学习合作组, 可以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信心, 并使之在学习中有所提高。

(3) 按学生不同的性格特质组成学习合作组, 在合作学习组的组成中, 要考虑性格因素。不同性格特质的孩子, 在不同的团队中, 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组中, 活泼开朗的优秀学生得到了同学信赖的精神回报;学习能力弱、主动寻求帮助的同学, 对学习内容有进一步的掌握, 也得到了回报。这对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

另外, 其他的一些根据课堂教学实效所进行的积极的动态组的形成, 并产生效果的有效小组合作都能补充到动态学习组的分类中来, 使分组更加完善, 更有实效。

3. 动态学习组分组的有效时机。

动态学习组不仅在课堂上是为教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服务的, 更重要的是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能习得知识以外的更重要的精神领域的成长。因此, 要发挥动态学习组的作用, 要掌握好时机。

(1) 可以在上课一开始就分, 例如, 在教学《周长》时, 老师请小朋友进行分组:已经知道“周长”或者课余已经学习过的同学请组成一组, 没学习过的请组成若干组。当小组形成后, 教师能马上了解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有助于后面的教学。

(2) 可以在课的中间分, 例如, 在教学“稍复杂分数应用题”时, 教师设计一组题目, 要求学生找准对应量, 并整理讲述自己的好方法与同学分享。这时的动态分组, 有利于学生掌握关键性的知识点。

(3) 可以在课的最后分。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练习课时, 在最后一个自由练习的安排上, 为了让学生人人都能获得机会, 教师将学生口算速度相差不大的分为一组, 进行卡片练习, 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 动态合作学习的时机安排并没有固有的模式, 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 及时、恰当地安排学习组的合作学习, 落实学习内容, 教师再加强巡视和指导, 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动态学习组的实践成效与思考

动态学习组的创设和形成, 是基于“个别化”教学环境下期待“个别化”教育能适用于更多学生课堂的一种尝试和研究实践活动。期待通过不同类型、不同掌握水平这样的分组学习活动实践, 能使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大大提升教学实效。

1. 动态学习组的实践成效。

(1) 有助于“个别化”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个别化”教育是小班环境下对教学的一种个性化追求, 是教育要因材施教的目标追求。在今天三十几人的课堂上, 我们如何来理解和体现这一追求呢?动态分组的模式, 相对同一类型的学生能得到老师具有针对性的帮助, 这有助于“个别化”教育在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程度差异不大的孩子, 能在老师有效的指点下, 获得方法上的指导, 从而一起练习, 一起进步, 有助于学生克服有困难不敢说, 有不懂不敢问的局面。可见, 只要老师和气地指导、帮助, 学生因学习困难而引发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减轻, 使之能在得到针对性指导的同时, 进行愉快地学习。

(2) 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困难的知识点。动态学习组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参与组内讨论的过程中, 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组织者在最应给予充分时间的地方, 让学生充分地感悟、思考。在动态合作组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能得到同伴的学习引领或借鉴, 也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 在组内的交流讨论和谐愉快的氛围下, 有助于学生对于困难知识点的掌握。

(3) 有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学习内容中, 学生的困难也各不相同。在变化的组内学习, 能消除负强化的消极作用, 每次分组合作, 都能让学生在组内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与不同的同学合作, 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使他们能在合作中更快地适应, 融入团队, 并在其中愉快的学习。而一成不变、人员固定的合作学习, 容易让学习有困难的孩子, 在合作中迷失方向, 在合作中否定自己, 这对其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事实证明, 动态分组能有效地克服以往合作学习中的不足。

2. 对动态学习组实践的思考。

(1) 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在日常教学中, 动态分组活动让教学组织者尝到了甜头, 学生始终保持较好的注意力, 并期待下次分组的开始, 但课堂教学时间显得非常不充裕。在动态组中的学习, 首先要先商定规则, 然后讨论才能开始, 一个新组的形成在规则上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而相比以往常态的学习组, 因为已有固定模式, 显然这里就不用花时间了。因此, 如果要实施动态学习组模式, 一定要把好时间分配关。

(2) 教学秩序的维护。由于动态学习组的合作方式, 在组的形成过程中, 学生有相对自主性, 组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分析又恰当分析他人的一个过程。组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显得杂乱, 因此, 教学秩序的维护就显得非常重要和突出。但也有学生在开始实施动态分组的时候, 不清楚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组, 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帮助。

总之, 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目的和宗旨前, 追求教育最大的受益面始终是教师不懈的追求。“个别化”教育环境下的数学课堂实践活动重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注重通过实践、参与、体验, 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知识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强调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 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 促使其主动地获取知识, 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童富勇.浙派名师新课程课例精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5]达柯文.走向个别化[M].杭州:杭州出版社, 2005.

浅谈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篇9

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个别孩子”是学校教育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也代表了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群体。教师要承认“个别孩子”的存在是一种教育常态,正视这种教育现象才能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个别孩子”的心理差异决定要采取个别化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发现,除了一些该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个别孩子”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某些方面相比,较为特殊。有些是在学习能力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还有些是在情绪情感上,较为活泼外向、难以管束;还有些是在性格上,较为孤僻、难以接近等。“个别孩子”在心理特征上体现的特殊性,决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2. 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发挥双方教育的最大价值。“个别孩子”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成果。准确来说,家庭教育在“个别孩子”的形成上的影响要更大些。要想转化“个别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需要教师与家长的联合。家长向学校提供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孩子在转变中的细微变化。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个别孩子”施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他们现在具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他们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部分。他认为只有那些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因此,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到的状态,选择“最近发展区”,采用最大效果的教学方式。“个别孩子”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对这类孩子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关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措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需要由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共同研讨而制定,其中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和语言、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的制定,才能突出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计划的执行更加认真负责。专业人员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计划”的科学性,而教师则是“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1. 分析“个别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通过对现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制定者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收集有关学生心理测试方面的有效信息,从而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发展现状。

2. 分析“个别学生”的发展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制定受到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个性化特征的影响。针对“个别学生”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目标。从“个别学生”差异的外在表现分析,从“个别学生”的优点着手,运用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为基本目标。

3. 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之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用于他们的一体化模式,将教育效果放大化。

“个别孩子”虽然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但是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普遍特性。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性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大部分的“个别孩子”都只是因为个性差异、情感情绪差异而形成“个别特性”。因此,在对“个别孩子”进行转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分析“个别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个别孩子”能够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设置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个别孩子”,个别化教育,依据,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论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计划 篇10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含义

我们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 那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教育呢?首先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解决某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时, 如大家学习同一内容时, 他无法或不能学习同一内容, 这时就需要就其学习的内容单纯制订教学计划并且实施相应的教学。

其次就是他尽管能够在集体教学中和其他同学学到同一内容, 但他自身的另外的特殊教育需求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 如平衡能力的改进、小动作的协调等需要另外的专门的训练和教学, 这时他也需要个别教育计划。

所以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的, 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 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元或综合内容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措施。

二、个别教育计划的特质

1. 学习能力的个别诊断:

采用多元评量方式, 应用客观的测验、课程本位评量、观察、晤谈、资料档案查阅等方式, 发掘学生学习的长短处及当前之成就水准。

2. 教材的个别设计与提供:根据评量诊断之结果, 设计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学。

3. 个别的成绩评鉴:

需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且需根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来决定评量方式, 以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

4. 个别学生生理需要的个别教育:

在特殊教育中, 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缺陷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生理方面的个别教育, 以制订符合学生个别生理需要的教学。

三、个别教育计划的施行

施行个别教育计划实际上是在实验、实践、检验理想化的即事先制定的教育计划, 这种实践大致上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 制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长期目标出发制定, 其中最根本的仍在于制定单元或课时目标。应该说, 除去异常行为的矫正, 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至少在表面上是融和在一起的, 有时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标自身。

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地区分有关的数前感念, 那么, 教师就应该深切体验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等内容, 对它们的一般表达、各种变式都有深切的把握, 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

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重要作用的,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内容合适、时间恰当, 可就是教师教得不得法, 或者教学设计不合理, 也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 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里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层, 一层是在集体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特殊儿童施行个别教学的方法, 二是对某个学生具体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目标就是使某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降为每节课2次。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事先约定, 把他喜欢的强化物按每天一定的数目放在引人注目的地方, 学生每一次思想不集中就取走一份强化物, 如果能安静地坐好听课5分钟就再奖给他一份强化物。这样可以使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慢慢地加长,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此可以看出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重要的。

论特殊教育中的个别教育计划 篇11

关键词: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教育对象

“没有个别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个别教育计划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这一伟大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特殊教育中,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教育对象的个别差异很大,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着和其他个体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别,所以普通的教育模式是很难奏效的,只有对特殊儿童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是提高他们素质的根本途径。

一、个别教育计划的含义

我们制订个别教育计划就是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那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教育呢?首先是在集体教学中不能解决某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时,如大家学习同一内容时,他无法或不能学习同一内容,这时就需要就其学习的内容单纯制订教学计划并且实施相应的教学。

其次就是他尽管能够在集体教学中和其他同学学到同一内容,但他自身的另外的特殊教育需求需要专门的教育教学,如平衡能力的改进、小动作的协调等需要另外的专门的训练和教学,这时他也需要个别教育计划。

所以实施个别教育计划是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的,以满足学生课内课外的特殊教育需要为特征的,同时以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教学内容为主线的单元或综合内容的教育教学计划或措施。

二、个别教育计划的特质

1.学习能力的个别诊断:采用多元评量方式,应用客观的测验、课程本位评量、观察、晤谈、资料档案查阅等方式,发掘学生学习的长短处及当前之成就水准。

2.教材的个别设计与提供:根据评量诊断之结果,设计教材教法等提供教学。

3.个别的成绩评鉴:需采用多元的评量方式且需根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来决定评量方式,以配合学生学习方式的需求。

4.个别学生生理需要的个别教育:在特殊教育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生理缺陷的不同对学生进行生理方面的个别教育,以制订符合学生个别生理需要的教学。

三、个别教育计划的施行

施行个别教育计划实际上是在实验、实践、检验理想化的即事先制定的教育计划,这种实践大致上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从长期目标出发制定,其中最根本的仍在于制定单元或课时目标。应该说,除去异常行为的矫正,大部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至少在表面上是融和在一起的,有时教学内容就是教学目标自身。

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地区分有关的数前感念,那么,教师就应该深切体验大小、长短、粗细、高低等内容,对它们的一般表达、各种变式都有深切的把握,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使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

2.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重要作用的,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尤其如此。内容合适、时间恰当,可就是教师教得不得法,或者教学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完不成教学任务,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里的教学方法分为两层,一层是在集体教学中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对特殊儿童施行个别教学的方法,二是对某个学生具体教学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目标就是使某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降为每节课2次。教师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和学生事先约定,把他喜欢的强化物按每天一定的数目放在引人注目的地方,学生每一次思想不集中就取走一份强化物,如果能安静地坐好听课5分钟就再奖给他一份强化物。这样可以使他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慢慢地加长,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如此可以看出事先设计的教学方法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是重要的。

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 篇12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 要分层展开, 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培养教育, 也要重视中间状态学生的“促进教育”, 更要注意潜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决不可“一刀切”。即只注重优秀生, 只抓中间生, 忽视甚至干脆放弃对潜力生的培养与教育。更不应该抓两头, 去中间。针对三种学生在学习、心理及思想等方面的特点, 应该分析各自特点, 区别对待。

一、优秀生

优秀生在班级所占比例虽然不大, 但他们是班级的排头兵, 又是班级的骨干力量。这部分学生积极向上, 尊师守纪, 成绩优良, 是班级的积极分子, 是老师的左膀右臂, 但由于他们的特殊“地位”:面对的是鲜花和掌声, 环绕着荣誉的光环。在个体上往往表现为自尊心强, 容易产生自满的情绪, 不太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为保持和追求优良成绩, 有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责任意识较差, 不愿承担班级工作和参加集体活动等。班主任也容易因他们的优点而以偏概全, 放松对他们进行教育, 对他们的缺点甚至姑息迁就, 这样, 只能导致优秀生走向学习上的强者, 思想上的唯我, 自私, 狭隘, 因此, 班主任在对待这部分学生的态度上, 应该对他们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教育和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优点和不足, 在方式上, 突出表扬, 但决不能放纵他们细微的缺点和不足, 做到褒贬分明, 以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 使其健康成长。

二、中等学生

作为班级的中间力量, 他们占班级人数的大多数, 无论在学习, 纪律, 品德等方面, 都是班级的脊梁, 他们的精神面貌, 直接影响班级班风, 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在:身上有积极因素, 有发展潜能, 但由于他们所处的地位, 他们既不起带头作用, 又对班级工作很少有负面影响, 所以, 常常被老师和同学们忽略, 他们的心理状态更为复杂, 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心, 思想顾虑多, 他们的缺点也不易暴露, 若得不到老师的引导, 就会滋长, 后患无穷。而在班级管理方面, 班主任又往往抓两头, 去中间, 觉得中间生对班级影响不大, 只要抓住优差学生就可以了, 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克服这样一种错误教育倾向, 即只注意对“双差生”的教育, 而忽视对大多数中等生的教育, 要特别注意了解中等生的思想动向, 掌握他们的思想, 抓住矛盾的焦点, 促使他们力争上游, 不断进取, 争当优秀生。对学习、思想、纪律等方面存在缺点的中等生要注意及时发现并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他们滑入差生的行列。

三、潜力生

是指在学习, 纪律以及其他方面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虽然在班级所占比例不大, 但他们特殊的“身份”, 以及影响力要比优等生大得多, 他们在学习上基础差, 兴趣低下, 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 老师和同学又总是给以“白眼”, 最终产生对学习由自卑到放弃, 进而影响纪律和品德, 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念头。从影响力上, 又表现为能量大, 范围广, 破坏性强, 很容易形成消极因素, 严重影响班级工作的开展。针对潜力生的特殊情况, 我认为, 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分析原因,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作为教师, 要树立差生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于不良风气、家庭和教育的失误, 以及他们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具体分析原因, 并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找出症结, 对症下药, 取得成效。潜力生存在着许多的矛盾, 因如基础差或成绩不理想就遭到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由此产生自卑心理, 其实他们有着更强的自尊心, 但往往得不到尊重, 有要求进步却又意志薄弱等, 因此, 班主任在教育时, 应该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 主动和他们进行思想沟通,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鼓起他们学习的勇气, 扬起理想的风帆, 去迎接挑战, 同时, 对于他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也应该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总之, 对待他们, 必须看到潜在的积极因素, 看到其中的进步苗头,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克服缺点, 完成转化过程。

(二) 多给真诚的呵护, 特别是精神的鼓励

潜力生尽管有许多缺点, 错误, 但他们毕竟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要看到他们本质和主流是好的。因此, 班主任要象对待优秀生那样热爱他们, 尊重信任他们, 坚信他们能够改正错误, 不断前进。有阳光的地方就能见到彩虹, 在方式上, 班主任要更加关怀, 体贴他们, 真心帮助他们, 教育他们, 使其感到温暖, 受到鼓舞, 激起他们的上进心, 去克服不良行为, 取得进步。

(三) 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潜力生许多是“双差生”。他们往往思想品德差, 学习差, 对学习不感兴趣, 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 厌恶学习。因此, 要加强思想教育, 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 明确目的, 扫除障碍, 增强学习信心, 使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勇敢的面对人生。

(四) 要有耐心

教育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曲折过程, 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人, 在潜力生的转化过程中, 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因此, 班主任要正确对待转化过程中的反复, 以高度的耐心和毅力, 不厌其烦, 坚持不懈。对出现反复的学生要尊重信任, 坚信他们能够进步, 在教育过程中, 运用教育机智, 做好教育工作。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充满艰辛的过程, 除了班级教育之外, 做为班主任, 还应该做好校内外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协调好和各位科任教师的关系, 我们知道, 教育工作是靠各方面教育合力来完成的, 为了提高教育的功效, 要求形成一个教师集体, 没有一个教师集体, 就不可有统一的教育过程, 在形成教师集的过程中, 班主任起着骨干作用, 班主任要主动与各科教师取得联系, 及时交流学生思想和学习情况, 统一学生的教育要求, 沟通师生之间感情, 创造教学改革的有利条件和热烈气氛, 第二、协调团队组织的教育影响, 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作用, 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 依靠他们团结同学, 教育同学, 共同前进。第三、搞好学校与社会各方面链接, 亦即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家庭和社会影响三者合一的优势, 形成一股合力, 对学生的产生更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摘要:个别教育, 是指老师有目的, 有计划, 有选择的针对班级学生个体所进行的学习或思想行为乃至个性心理的辅导行为, 它与集体教育相辅相成, 除了班主任的班级内部个别教育, 还应包括校内校外的诸多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参与。以形成多方联动的态势。

上一篇:第三方物流的增值服务下一篇:社会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