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心理治疗

2024-12-02

个别心理治疗(共12篇)

个别心理治疗 篇1

当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比如信息网络的高速普及使一些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交费上学力度的不断扩大使一些学生的经济压力和自卑心理增大;第一代独生子女正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成员等,使心理问题学生增多且问题更为复杂,对学校心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总结当前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对问题学生的心理治疗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个别心理治疗[1],另一种是这几年研究及使用颇多的团体心理治疗[2]。相关研究证明,这两种方法都各有千秋。然而,这两种治疗方法到底哪一种更好,或者哪些症状更适合用哪些方法,目前鲜有这方面的研究。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这两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异同。

1 对象和方法

1.1 样本来源

在2006~2008年每年入学的新生中,邀请普查中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和公开招募的志愿者。入组标准:从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量中属于一、二类学生或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中至少有一项阳性者中,每学期随机选出28人,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团体心理治疗(简称团体组),另一组进行日常个别心理治疗(简称个别组)。排除标准:既往存在精神病史者;不能保证按时参加活动及愿意将课程坚持下来者。从2006年9月~2008年11月份,每学期各完成1组(团体组和个别组)实验,共5个学期,获得有效样本为团体组66人,个别组69人。

1.2 干预方法

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团体治疗由心理学专业者担任团体心理治疗教师,对团体组运用团体游戏、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及行为训练等技术进行治疗。每个活动单元1.5~2 h,每周1次,包括有3~4个活动环节,每个单元活动结束同学都要发言,谈自己的感受,领导者进行点评。然后布置作业,在作业中思考团体中学习的新观念,练习团体中学习的新行为等。本研究主要进行8个单元活动,设计涉及了解自我,建立自信,合理情绪表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治疗内容包括:(1)说说我是谁;(2)我的人际认知;(3)沟通从倾听开始;(4)人缘来自好性格;(5)我行你也行;(6)自信的形象;(7)解开人际千千结;(8)永远是朋友。8周后活动结束立即对团员进行评定。个别心理治疗方法:由相同的心理学老师进行治疗,根据来访者情况采用一般心理支持、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及心理分析等方法,同样布置作业,在作业中要求回去挖掘自己的潜能或练习咨询师交代的新行为等。每人根据需要治疗2~8次,8周后统一进行评定。

1.3 评估工具

1.3.1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

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和冲突等状况的简易问卷[3]。通过被测试对象对阳性症状的主观评价能够提供三级筛选。其中,第一类学生可能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第二类为应引起关注的者;第三类学生属于一次通过者,即心理比较健康者。

1.3.2 抑郁自评量表(self depression scale,SDS)

由ZUNG编制的一个含有20个条目、4级评分的自评量表,用于评量样本的抑郁主观感受[4]。粗分范围为20~80分,转换为标准分。

1.3.3 交往焦虑量表(IAS)

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的体验倾向,含有15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4]。国内学者对该量表进行信效度研究[5],conbachα系数为0.81;稳定性、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能够较好地测量社交焦虑的主观感受,可以作为本文研究社交焦虑主观感受的工具。

1.3.4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

是我国普遍应用于各类人群、并通过被测试群体的自我评价来反映其心理不良症状严重程度的一个量表,共计90道题,包括抑郁、焦虑等10个因子,采用5点计分[4]。

1.3.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主要方法为配对样本t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定量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所有样本均为某高校大一新生,团体组66人(男性30人,女性36人),平均(18.9±0.8)(18~21)岁,个别组69人(男性28人,女性39人),平均(19.1±0.6)(18~21)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没有显著差异;由表1可以看出,治疗前两组在SAS、IAS和SCL-90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所选样本同质性较好。

2.2 SDS量表结果

由表1可以得出,团体组和个别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两者对抑郁症状都有改善;治疗后两组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对于抑郁症状,团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咨询都有相同的改善效果。

2.3 IAS量表结果

由表1可以得出,两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性比较均有显著性,说明两者都对社交焦虑有改善作用;治疗后两组得分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说明团体组治疗效果优于个别组。

2.4 SCL-90结果

由表1可以得出,团体组治疗前后差异性比较有显著性的因子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及偏执;个别组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及焦虑。尽管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在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改善作用,但在治疗后两组得分比较中,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团体组改善状况较好;敌对和偏执因子虽然在团体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两组治疗后得分比较差异性无显著性,说明改善的效果不是很理想。精神病性在两组治疗中都没有任何改善。

3 讨论

抑郁患者由于其严重的后果,常常是高校心理咨询师最关注的人群。目前高校对新生的筛查中,抑郁症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除了已经诊断出来的内源性抑郁患者需要药物治疗外,其他潜在的人群不能也不可能都用药物治疗,那么在学校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之前已经有学者报道,用团体治疗对抑郁症状的效果是明显的[6]。本研究中,个别咨询和团体治疗对抑郁患者的改善效果在统计学上都有意义,并且两者之间并无多大的区别,这可能是抑郁症状的改善,一是可以通过一般的个别咨询改变其认知模式,二是可以通过和同龄人的互动和交流,受同龄人的影响启发而改变认知模式,同时在游戏中情绪的外泄也可以改善抑郁症状;对于焦虑患者来说,不论那种治疗效果都很好,这与其他研究报道一致[7]。对于学校里的抑郁、焦虑症状学生,可以根据其意向和条件选择任何一种治疗方式。

注: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前比较,P<0.01

对于社交焦虑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者,尽管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效,但团体治疗的效果更优于个别咨询。

一般认为,社交焦虑会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主观焦虑,另一个是外在行为的表现。在个别咨询中,首先疏导其主观焦虑,然后鼓励其暴露到社交场合。后一点只能取决于来访者的决心和勇气,如果他不能配合那么就无法达到治疗目标。在团体治疗中,团体本身就是一个社交场合,来访者直接参与人际交往,通过团体的行为训练,直接改变其行为和认知,所以治疗效果会更好。

恐怖症状只在团体组中有改善,很可能是直接置身于同伴之中,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安全感和信心;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只在个别组中有改善,说明这两种症状的产生与其认知偏差有更大的关系,如果单纯的从行为训练来矫正不能达到治疗目标。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在整个治疗中没有改善,这和部分报道一致[8],但也有不同的报道[7]。其原因很可能是治疗时间不够长,也很可能这些症状的产生更为复杂,这两种简单的治疗没有触及病因。所以,对这三种症状的来访者,治疗上还需要更慎重一些。

参考文献

[1]YU YL.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a patient after dropping-drug operation:a case report[J].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on,2005,9(44):14-15.Chinese.

[2]GUAN RY,FAN FM.Effects of counseling model of body.Mind.Spirit on coping abil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4,18(4):219-222,1.Chinese

[3]LIU B,WU YR,CHEN JH.The psych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guangzhou[J].Guangdong Journal of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2004,30(1):37-46.Chinese

[4]WANG XD.Rating scales for mental health[M].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1999,12:244-245.Chinese

[5]PENG CZ,GONG YX,ZHU XZ.The applicabiliy of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in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J].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2004,18(1):39-41.Chinese

[6]CHENG ZH,WANG YR.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counselling on university freshmen'depression and Anxiety[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16(8):843-844.Chinese

[7]QIN PB.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decreasing postgraduates anxiety by self-confidence training of group mental therapy[J].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08,3(3):20-23.Chinese

[8]WANG W,XIE YL.The Applicati on on group counseling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t local college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8,16(8):848-850.Chinese

个别心理治疗 篇2

挫折教育课题组

李克

基本情况 张某

男,15岁,父亲为高中物理老师,母亲为数学老师,2010年入学,父母平时工作比较繁忙,但能够保证与学生在家的相处时间。较少跟父母出去游玩,一般情况下都是一个人带在家里玩电脑做作业。和父母关系融洽。虽然父母都是老师,但是不会对他有过高的要求,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他的英语基础薄弱等问题,能够为其聘请英语家教辅导。

主要表现:

(一)学习方面。该生偏科情况较为严重,根据其期中考试成绩来看,英语和语文都排在全班的倒数第二,总分成绩倒数第一。平时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神,爱做其他事,有时会扰乱课堂纪律。据数学老师方老师反映,案主对作业的态度是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自由散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态度不够严肃认真。

最喜欢的科目是体育和数学。虽然语文和英语成绩差,但不会产生排斥心理,只是在课堂上无法理解老师所教的内容,有点焦虑情绪。

(二)交往方面。

案主在班上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不会与他们说知心话,认为不能轻易暴露自己。常常感觉被大家排斥,但却很想努力表现让大家接受并喜欢他,所以在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和赛事,往往积极参加,希望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如在校运会上,也能够主动参与多项比赛项目,如: 800米赛跑等。并能够在比赛之前,和同学相约一起练习跑步。但所得的名次靠后,他心里有点受挫。在班上,案主常常会做些奇怪的动作或者故意说些无厘头的话来引起班上同学或实习老师的注意力。

他基本能够诚实坦诚地面对老师,对于老师的批评,虽然还会推卸责任和不服气,但经过分析和教导,最后还是能够认识到自己问题,能够虚心接受。在实习老师第一天巡午休的时候,案主能主动与实习老师谈及学习的问题,对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虚心地接受。

至于与家长的关系上,案主在谈及父母的时候,情绪较为平淡。与父亲的交流比较少,母亲偶尔会主动了解其学习情况。当案主考试不理想时,父母都会责骂案主。若案主顽皮不听话时,其父母甚至会打案主。

分析诊断

(一)学习方面。学习上,在该生的语数英三科中,数学学得比较好,但其期中成绩却在全班平均分之下,除了由于父母亲都是理科老师,平日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一些遗传原因外,也与他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和信心有一定关系。但是由于案主学习态度散漫和不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实验班的尖子生之中,案主的成绩只能处于全班中下的程度。

至于语文和英语,案主的基础较差,但根据与案主谈话的内容来看,案主对语文和英语并没有厌恶的情绪。当被问及为何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时,他便老实回答是因为听了也听不懂。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案主无法适应B班。

(二)交往方面。

案主由于父母工作变动的关系从外地来到太和,对本地的生活和语言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所以由于文化背景的关系,他们所感兴趣的话题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导致案主和班上的同学产生心理距离,这很可能是案主感觉自己被排斥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案主在班上没有特别好的朋友,也不会与他们说知心话,认为不能轻易暴露自己,这是一种明显的强烈自我保护。这可能是因为案主内心深处还无法完全放下对新环境的警惕心理。

案主内心自卑,他一直都在寻求机会极力的表现自己,目的是想被关注。由于成绩无法成为大家羡慕和关注的焦点,他便在课外活动和行为言语上寻求机会,希望得以被同学和老师认可。

辅导目标和对策

针对该生乐于表现,希望被关注和能够虚心接受教育等特点,因势利导。具体措施如下:

1、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抓住该生的长处,如擅长体育、头脑灵活等,不断给予表扬,并给他施展长处的机会。平时注意观察,只要发现他在某方面有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起色都给予鼓励,不断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内心向善的一面。对他的错误,如果是轻微的,可说可不说的,就不予追究;如果是比较严重的,也不公开他的错误,而是与他个别谈话,引导他认识错误,并告诫他类似的错误不能再犯。

2、帮助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经常与他交流、谈心,在闲谈中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当他情绪较好时,我就利用课间或放学后的闲暇,不失时机地找他交谈、聊天,从关心他的生活入手,询问他的生活状况,让他说说生活中愉快的事、苦恼的事,或生活中的困惑,对他所说的适当给予肯定、认同。引导他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通过表扬减轻他的自卑感。让其多些参与班级活动,提供其表现的机会,并给予帮助,让其能够感受到班上同学对他的认可和支持。多举出身边的典型事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拿这些事例作比较,找出他身上的优势与不足,鼓励他向好的方面努力,从反面事例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3、可以询问其意见,是否愿意参与班级管理。若愿意,则可以让他担任课代表或者小组长等利索能力的职务。同时告诉他班干部在班级中是要起带头模范作用的,除了数学的学科要学得好,其他学科也不能太差,以此来诱导他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的学习热情。并通过这些职务增加案主与其他学生接触,早日真正融入这个班集体和广州的社会生活。

4、采取目标指导法,增强学习动力。

帮助案主设定每日目标,如按时完成任务,课余时间可与同学友好交流,但是不能与他们发生任何口角之争。若经过两个星期,这个目标达到了,便进入第二个阶段,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不开小差。并让其主动帮助有需要的同学,增加其在班上同学的好的印象,可向知心的同学说心里话。

谈话记录

问:期中考试成绩如何?有没有达到自己制定的目标? 答:不好,语文和政治达到了,数学和英语没有达到目标。问:那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科目,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英语太难了,数学没考好。

问: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对喜欢的科目你愿意花时间学习吗? 答:体育和数学。还行。问:你评价下自己课堂上表现? 答:有时候没有认真听讲。问:问什么没有认真听讲呢? 答:英语、语文听了也不懂。

问:那父母有没有请家教老师帮你辅导呢?

答:有。刚刚开始是每天都上英语辅导课,和后来改为周六、日。问:上那么多课,你会觉得累吗? 答:刚开始会,后来习惯了。问:爸爸知道你在班里的成绩情况吗? 答:知道,他说让我换个班可能会好点。

交往:

问:在班上与哪位同学最要好?

答:没有与谁特别好。我喜欢独来独往。感觉自己被排斥。但也有知心朋友,但不会与他分享秘密。

问:可是老师看起来觉得你和朋友相处得都还不错啊,怎么会有被排斥的感觉呢?

答:嗯,有时候有这种感觉。

问:上次与李镇江同学发生口角之争,还拿起椅子砸,虽然没有砸到人。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答:当时只是想吓唬他,并不是想砸他,因为他叫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对我大呼小叫的。

问:觉得27班是个怎样的班级?喜欢27班这个班集体吗? 答:这个班很好,一般喜欢。辅导过程记录

老师:你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很好。至于你说被同学排斥,这只是你的感激。在老师的观察中,并没有发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你刚来到广州还没能适应广州的生活和人文,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缺乏同学间的沟通,所以你才感觉自己被同学排斥。老师建议你应该多与同学交流,不要独来独往。多说些有意义的事情,多主动帮助同学,主动了解同学们的爱好,主动与趣味相投的同学交朋友,如果学习和生活上有疑问也可以适当的请教同学和老师。争取早日缓解这种被排斥的感觉。

至于学习方面,老师建议你应该好好地与父母亲聊天交流,主动向他们倾诉你在学习上的困惑和困难。父母是会理解你的,并能够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并且给自己制定一个个小目标,每天努力达成一点点,日积月累你会发现自己在渐渐进步。这次你的两个成绩都达到了自己制定的目标,这就是一种进步了,只要再努力些,争取把语文和英语的目标也达成,那么你就成功一大半了。

辅导结果与反思

由于时间所限,无法检测辅导结果,但在与学生谈话后的三天里,学生的以前种种的逆反心理得到了控制,如午休的时候捣蛋到午休安静的看书,也不找其他同学麻烦,能够服从班干部的指挥。

个别心理治疗 篇3

小清,高一女生,长得很清秀,看上去乖巧伶俐,但眉宇间透露出一种傲气与孤独。记得第一次在他们班上心理课,在作自我介绍时,她大声地说道:“我叫小清,我一个人住,我经常一个人生活。”她的介绍让班中很多同学都大吃一惊,在同龄人的眼里,一个人生活是一件太与众不同的事情。同学们都记住了她,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两个星期后的一天,小清在中午休息时间来到了心理咨询室,眼睛红红的。

我不是故意的……

在伤心的哭泣中,小清说出了自己因为无意间几次将一名同学的练习册放在书桌抽屉里,让这个同学暴怒,扬言要给她好看,她感到害怕。

在引导她进行情绪宣泄的过程中,她断断续续地谈到,其实自己对那个同学有些不满意,因为她总是在班上炫耀父母给她买的种种高级的东西,但是练习册的事件真的是个巧合,自己绝不是有意的。在对小清进行情绪认知和调整的过程中,我找来了那个同学,运用了“空椅子”技术引导她们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说出了心里的想法,真切地体验了对方的感受。两个人很快握手言和。

凭着专业的直觉,我觉得小清心中有些话还没有说出。为此,我去班主任那儿了解了小清成长的生活背景:小清出生7天后便被现在的养母领养。养母是残疾人,养父精神上有些问题,长期住院。养母的工作很忙,一个星期只有半天休息时间,每天工作很辛苦,经常加班,但每天下班后都会尽快赶回家陪女儿。

很快,我与小清又进行了第二次的面谈,不同的是,这次她是在班主任的“推荐”下来的。

班长?小偷?

因为她的独立性很强,也很乐于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新组建的班级中,老师和同学们选举她做了班长,可在她做班长不久后,却发生了一件让老师大跌眼镜的事情:她拿着班费去做了头发。班主任没有声张,将事情内部处理了,保护了小清的自尊。但在和小清的谈话中,班主任却遇到了问题,小清只是低着头,流着泪,什么都不说,于是班主任将她“推荐”到我这里。这次因为“推荐”而进行的谈话在刚开始并不顺畅,我明显地感到小清内心的高防御。在谈话过程中,我只字没提班费的事情,我只是和她拉拉家常,在逐步营造起来的宽松氛围中,小清渐渐地打开了话匣。

在此期间,借一次家长会的机会,我和小清的妈妈见了一面。妈妈说,小清一直是个乖巧的孩子,很听话,有时自己要到医院照顾丈夫,一去一个星期,小清就一个人在家,将自己和家照料得很好。可不知何时,她渐渐发现孩子越大却越不懂事,贪图享受。自己身体不便,年岁也越来越大,孩子却从不知主动帮忙做些最基本的家务活,对有时交代的小任务,也想方设法偷懒,她心里特别难过。

“特别的孩子,特别的我”课程

怎样帮助这个特别的孩子快速走出内心的阴霾?我想到了这个学期即将开设的以戏剧型游戏(以真实生活作为背景,模拟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让学生在其中展现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进而调整和提升自己。活动融入了很多心理的要素,如心理场、同伴作用、暗示、投射、团体动力、渲染等)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我”系列抗逆力提升课程,于是决定以此课程为主导,辅以个别咨询。

观察记录1:小清在这个特别的课程中是个表现挺不错的学生,虽然不会主动举手要求表演,可被点到时,往往表现得很出色,这说明她很用心地作了准备,同时也表现出了内心的自卑。

观察记录2:在一次以亲子关系为主题的游戏中,我请学生在纸条上写出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情,小清迟迟没有动笔,过了一会儿,突然拼命地写起来,写着写着就流下眼泪。接着我让学生在另一张纸条上写出自己为父母做的事,一开始,小清抹着眼泪写着,过了一会儿停了下来,呆呆地看着纸上所写的内容,突然痛哭失声。本来没有设计让学生读出纸条内容这一环节,我临时加了进来,让愿意分享的学生读一读,不少学生都非常大方地读出自己所写的,都表示父母为自己做的太多,而自己为父母做的太少。最后我叫到了小清,小清站了起来,缓缓地读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写得非常的具体,每一件事就像一个感人的小短文。读完之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小清父母的致敬,也是对小清的鼓励。这时小清的眼眶又红了。接着小清读了自己为父母做的,事件写得比较概括,但特别之处是每个事件的前面都有一个时间,如6岁时,7岁时,8岁时……一直到10岁,后面就没有了。这时我想起与其养母交谈时,提到小清的巨大转变的时间节点大致也是在这个时间。班中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清不好意思起来。突然一位男生感叹道:“可惜时间太短了,小清同学只写到10岁,我还想听听10岁以后的呢。”很多学生都给予了回应。小清的脸色一沉。我赶紧笑着说道:“别急,接下来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环节,到那个环节我相信小清同学会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内心独白。”

观察记录3:我设计了一个借岳晓东博士《登天的感觉》一书所命名的游戏,旨在让学生在特别的情境下去除内心的压力,感受自我能量的给予。在良好的前奏氛围的创设中,特别的设计让学生充满了兴致。站在高高的桌椅上,张开双臂,感受着登天的超越感觉,很多学生都对自我的内心进行了一次洗礼。这时的小清很羡慕地看着其他同学享受着登天的感觉,可轮到她时,她却怎么也不上去,无论周围同学怎么劝说。这时她们组的负责人急了,说:“小清,别磨蹭了,你要怕,我扶你上去。”。这时小清突然放声大哭,把大家都吓坏了,周围一片寂静。小清在哽咽中说道:“我辜负了大家的信任。我不是一个好女儿。妈妈为我付出这么多,可我现在却这么糟糕……”我走了过去,轻轻摸着小清的头说:“别怕,登上蔚蓝的天空,将你心中的害怕说出来,大家都在给你力量,你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小清怯怯地看着我,我狠握了她的手一下(力量给予),对着她坚定地点点头。这时她止住了哭泣,也朝我点了点头。小清张开了双臂,闭着眼睛,感受着登天的感觉,突然大声喊出:“妈妈,你不要送走我!”汗水和泪水交织在小清的脸上。

一个秘密

课下我约小清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还没等坐稳小清就说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10岁时,小清的亲生父母曾来找过她。因为小清亲生父母当时经商,家庭条件不错,养母想小清回去肯定比在她这里过得好,于是忍痛将小清送了回去。谁知小清三个月后就自己回来了,养母当然很高兴,她心中其实是非常不愿意让小清离开自己的。这件事在小清心中留下了阴影。小清很爱也很依赖养母,虽然家庭环境不好,可与养母相处非常融洽。这一次的离别让小清突然觉得自己是一个可以随手被转让的物品。虽然又回到养母身边,虽然养母还是像以往那么爱她,但多了一层隔阂,不安全感已在小清的内心深处扎根,影响了小清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不好”“我是个麻烦”“我无能”慢慢充斥了小清的生活,体现在她的行为表现之中,她和养母间逐渐生疏、对立,在与人交往中愈加自卑和敏感,不良的行为习惯日益加剧……

这次面谈中,主要是以小清的回忆叙述为说主完以后,她深深呼了一口气。我提议在下一次课程中以她的故事作为背景材料来进行一次戏剧型游戏主题剧本的创作,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出来。她愉快地答应了。

回到课程

观察记录4:以小清的故事作为背景材料进行戏剧型游戏剧本的创作,学生们有了很多的创想。大多数的学生在表演中都表示应该和养母好好谈谈,觉得养母一定不舍得抛弃小清。在这个过程中,小清一直在很认真地观看,不时陷入沉思。

观察记录5:在以报恩为主题的“王子和公主的游戏”中,小清和养母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小清抛开了内心的自卑,与养母进行了很好的互动交流。在这个游戏汇报中,小清做出了一份成长报告——自己的思想变化,自己的改变,现在自己的心态等。很快小清又变得像以往那样懂事乖巧。

结语

个体在年幼时因为没能很好面对逆境而产生的缺失和不安全感,往往具有很大的阻抗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个体的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通常这样的个体都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防御力,所以直接通过个别心理咨询,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旦咨询稍有疏忽,可能会使个体产生更强的对抗力,恶化咨询效果。

针对本个案的特性,我进行了一次独特的集体课程和个别咨询交互融合的创新尝试,让个体逐步打开心扉,找到症结,提升自我的抗逆力。课程中生动的情景设置,让小清的内心矛盾展现了出来,也让她在自我的探索中发现了内心的不和谐。自然开放的集体氛围,让小清摆脱了压力和束缚,并在同伴的激励中展现出自己的真实内心。安全而深入的个别辅导又让她更好地面对自我,改变自我。课程与个别咨询的相辅相成、层层递进,让小清不仅打开了心结,更重要的是形成和强化了小清被需要的价值感、可以独立的控制感以及有发展的方向感,这些都将是小清今后勇敢而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有力保障。

专家点评

徐老师的这一个案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个案辅导的方式进行了创新的探索,将心理课程与个别咨询有机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个案辅导的效果。在个别咨询中,一些阻抗力较大的个体,往往会使咨询陷入僵局或多走弯路,徐老师充分利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将心理课程与个别咨询有效地交互融合,快速而有效地带动了个体的健康成长。这种方式也将是未来学校个案辅导的一个重要趋势。当然,将心理课程与个别咨询的融合进行有效推广,还需充分把握个案的特性、合理设置课程、恰当把握环境氛围,这些都将是未来不断探讨的课题。

点评者:钟向阳,上海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教研员

(作者单位:上海市回民中学,上海,200065)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个别心理治疗 篇4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校重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通过课程、讲座和团体活动等,面向全校学生和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以及家长,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设立学生心理社团等,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以年级为单位的家长心理专题讲座。而且,会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专业和有效的帮助。对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并为其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当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甄别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和家庭治疗等方式,调动教师、家长及同伴资源,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此外,我校也非常注重研究、分析和运用家庭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一般都和家庭有直接关系,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有家庭的介入,改变父母的教养方式,改善夫妻关系等。另一方面,通过家庭的积极改变,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一、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刘彭芝校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 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人大附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由校长直接领导、人大附中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负责开展、各部门相互配合、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强大保障。

2.打造专业和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

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部拥有正规的心理学专业教育背景,形成老中青梯队。 现有专职心理教师8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6人,1人为北京市心理学科带头人;兼职心理教师2人,为留美归国人员,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师生比约为1∶500。而且,学校为心理教师职称评定提供保障,其中4人拥有高级教师职称。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研学课和研修课

在初一、初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每周1课时,有效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每个学生。在初中和高中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每周2课时)、研修课(高一每周2课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每周3课时),在高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2课时), 为对心理学有浓厚兴趣、对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有强烈需求的学生提供选择。必修课采用统一教案和课件,其他课程由主讲教师备课,经教研组集体备课后形成教案,德育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知识。

4.开展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开辟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两个空间,周一至周五中午、 下午各1个半小时(每周共15小时)为值班时间,心理教师轮流值班,其余时间则根据需要随时提供咨询服务,建有严格的心理咨询制度,保证私密性和安全性。根据统计,每周平均咨询来访者(含学生、 教师和家长)约为1 015人次。特别重视家庭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有近一半的案例是关于家庭咨询与治疗的。

5.启用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

鉴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活动为载体, 以体验性和互动交流为特点,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配备可移动桌椅、 贴写墙、书柜等相应的设备设施,由专人负责管理。

6.加强教师备课、教研和培训活动

采用集体备课形式,根据实际情况, 每周或至少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统一教学内容和进度,保证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与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教师互为督导,分享心理咨询个案。除了参加校本培训和区培训、邀请专家来校培训外,每位教师每学年都有一次外出培训的机会,每学期的培训数为15课时以上,承担市区级科研课题,撰写科研论文,鼓励教师编写教材、发表文章和出版书籍。

7.开展专题讲座

每学期设有针对家长、学生和教师的专题讲座,包括小型座谈会和团体活动,内容涉及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父母遗传和家庭氛围以及教养方式等对孩子的影响、异性交往、缓解考前焦虑和生涯规划设计等。

8.制定并落实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学校已经形成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校领导、德育教师、心理教师、班主任、科任教师、年级组长和学校保卫部门等紧密联动,在心理危机事件出现苗头时能够及时进行干预。

9.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保障充分

学校每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超过生均10元,而且校园文化以“爱与尊重” 为核心,营造出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

1.实现心理健康理念与知识全覆盖

教师方面,在刘彭芝校长提出的“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教师”理念的倡导下,通过培训、心理教师专题讲座以及与其他教师多种形式的沟通,全体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储备、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的技巧等方面得到提升。学生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社团活动等,对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有基本的认知和体验,当自身或同伴出现问题甚至只是存在学习、生活上的小困难时, 都能够自觉地思考与心理的关系,有意识地积极想办法改善,并在需要时主动而坦然地前往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家长方面,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心理的重视已强烈地影响到家长,很多家长能在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时主动提供帮助,也有不少家长会主动找心理教师寻求专业咨询,咨询内容包括如何改善夫妻关系、如何与孩子更和谐地相处等。

人大附中心理课

2.积累系列校本课程教案、课件及课程实施相关素材

近年来,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必修课方面,学校在近20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于2012年与香港青年发展基金合作,引进香港石丹理教授主导编著的《共创成长路》,现已形成初一、 初二年级“成长心路”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择有针对性的主题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选修课方面,先后开设潜能开发与发展、生涯规划、心灵成长小组课程、心理治疗基础、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研修课方面,开展听障儿童语言康复、义务献血等公益活动,以及创造力培养、生涯规划与发展等。研学课方面,每学年有100多个学生选择心理学科研学课,每个学生都会进行心理小课题研究。

3.建设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团队

学校已成功建成一支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社会影响广泛。此外,学校设有心理教研与咨询中心,高学历的心理教师团队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课题研究和专题讲座等方面表现出色,注重个人修为与专业素养,每年都会举办市、区和校级公开课,而且学校为心理教师的再教育和再培训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和科研论文先后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1位教师作为访问学者于2012年在美国麻州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编写出版三本校本教材《男生女生》《情绪的控制与表达》《学习与心理》,个人专著《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合著《健康心灵胜过优异成绩》,在《中国教育报》《法律与生活》等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在专业领域和社会领域拥有较大声誉。此外,学校还带动人大附中分校、二分校、西山学校、朝阳学校和翠微学校,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中学、宁夏六盘山实验高中等联合学校的心理教师共同发展,教师受邀在全国各地举办过数十场心理专题演讲,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4.及时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干预,未发生任何重大恶性事件。学生的大小心理问题能被及时发现,约10%的学生接受过心理教师的专业心理咨询;已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家长能主动配合帮助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每学年有2~3例有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学生经转诊、休学治疗,再经心理教师、德育教师共同面谈后确定其是否能回校复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我们的展望

学校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未来5年,我们将在继续抓好学生、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成长心路》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撰和出版,为全国各地的心理教师提供一套系统且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教材,开展师资培训。在前期已完成的我国香港地区成熟教材《共创成长路》本地化,并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实施、前后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且由于这套教材具有很高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我们已于2015年组织编撰完成初一、初二、高一3个年级的《成长心路》教材工作,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课题研究中,资金充足,已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联系好编辑、出版事宜,预计将于2015年10月初出版。出版后将向全国推广, 在前期与其他部分学校的商谈、合作中,我们发现他们对这套教材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2016—2018年将对部分有需求的学校开展教材实施的教师培训工作。

第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心理咨询技巧,使他们在5年内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心理咨询教师,进一步推进心理教师全员化。学校现有的青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素质高,学历高,已能进行良好的课堂教学, 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心理咨询方面较为欠缺,而心理咨询技巧是心理健康教师最为重要的技能。为此,我们将通过外派培训、个案督导等,帮助青年教师获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技巧,形成亲和力、悦纳性等必备的人格特质,使学校的心理帮扶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计划在5年内再引进两名专职心理教师,根据学校需要,在高一年级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

第三,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家庭、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局面。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怎么高估都不会过分。今后,我们不但会继续为家长开办心理健康讲座,提供个别心理咨询服务,还将尝试举办家长工作坊,就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厌学、网络成瘾、暴力、 抑郁、精神疾病、提升抗逆力等专题开展活动,为家长提高预防、应对孩子心理和行为问题的能力,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第四,向社会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与做法,服务社会。学校将继续鼓励心理教师通过发表文章、著书立说、开办讲座、接受采访等途径,针对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何预防和缓解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 以及如何提升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传播知识、技巧与经验,为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别案例分析 篇5

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轻则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业,重则产生自伤或伤人的行为。那么,怎样才能科学地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

案例:

一、基本情况

小阳,女,11岁,是我所教班上的一个学生,两年前,从外地转来的。虽然也善言谈,但和同学关系一般,班上无论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不喜欢她。平时在课堂上,她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弱,不自信,学习成绩差。学校遇到的难题和回家作业,都依赖父母教她。开学一段时间以来,几次测验,发现她的成绩明显下滑,去年一年下来,她的成绩不能说好,但是维持在中等或者以上,而现在,退步到班级最差的了,竟然不及格。一段时间的课余辅导,成效不大。

二、原因分析

1、儿童想要被认可的心理影响着她

最初她来到这个班级,由于新环境的陌生,她会哭鼻子。但是,一年下来,全班同学都知道她爱哭,而且对于她的哭,也司空见惯了,不再是最初的安慰和开导。大家有时候都漠视她的存在,越是这样,她就越想证明自己的存在,课堂上故意拿别人的学习用品,课间故意碰人家等等方式。越是这样,同学们就越反感。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也不愿意去帮助她,她也不愿意去问同学。久而久之,她在班级上的好朋友越来越少,成绩也越来越差,她自己也失去了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2、家长不正当教育方式的影响

由于在学校时常“碰钉子”,容易被忽视,学习遇到困难也没有人给她讲解,所以就想回到家里去解决,家里就是她避风的港湾。父母亲对她的学习辅导是过于包办的,当她在做题过程中稍微遇到一些困难,父母亲就帮助解决,这无形中让她在学习上更加依赖父母,从而忽视了她意志品质的磨练,导致地后果往往是不利于培养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不利于培养她的自学能力。

因此,作为老师,必须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不恰当的做法,改善和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她在班级里能得到同学的认可。在学习上多给予辅导,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成绩。

三、采取措施

1、经常谈心,帮助她和同学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我会经常与她交流,使她能感受到在学校有老师的关怀。开始,我找她谈心时,她经常是低垂着头,眼睛盯着地,双手不安地捏着,一脸痛苦地表情。每次我尽量是和颜悦色地询问她,你想要同学都喜欢你吗,想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吗。开始她点点头,不讲话。我恰当地让她抬起头来,予以目光鼓励并点头示意她说说。这时,她委屈地流着泪,老师,我也很想学习好,我也想让同学喜欢我,可他们就是不喜欢我啊?我也没有办法?听到这里,我感觉到教育的最好时机到了,顺势说,老师很乐意帮助你,但是你要相信我,我们一起努力啊,同学肯定会喜欢你的,你的成绩也会进步的。说到这里,她信服地点点头。接下来,我去做好班级干部的工作,先让他们宽容她、接纳她。体活课上,我安排她和我的课代表、班长等比较懂事的孩子一组,来进行下棋等活动。有时候,看到她们在一起很融洽,玩得不亦乐乎。下课后,也能看到她和同学一起嬉闹的情景。慢慢地,有更多同学也会去接纳她,和她一起玩。同时,我也在她玩得开心之余,与她进一步沟通,要让她发现同学们都是非常友善的,和同学在一起是很快乐的。她由此也改变了不少,偶尔放学后,她还能主动帮助同学值日。班级里,少了哭声,多了一份欢乐。

2、与家长沟通,找到正确辅导她学习的方式

利用面谈、电话访谈的形式,我和她的父母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她的父母也认识到了他们在辅导孩子时所存在的问题,此后,不再是全盘讲解,而是有耐心地、启发性地辅导女儿,并能做到循序渐进,遇到难题,渐渐地放手让女儿自己做。

四、辅导效果

做个别样“抹布女” 篇6

其实,“抹布女”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不管历史上是否真有陈世美其人,陈世美式的故事却一直以各种版本存在着。灿烂夺目的大牌明星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抹布女”,我们身边百姓版的“抹布女”更是不胜枚举。不幸成为“抹布女”被“抛弃”后,也没必要呼天抢地,像到了世界末日。身为“抹布女”,完全有能力把伤痛抹去,把自己今后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对于人生,任何一段经历都是成长。做过“抹布女”的女人是了不起的,她们为爱无怨无悔地付出是一种执著,她们能够把曾经深爱的人“身上的泥土擦干净”也说明她们不是攀援的藤蔓。而且,曾被视如敝屣的经历使得她们可以笑对情感上的纠葛和痛苦,从而使自己越来越强大。翁虹在新剧《狂奔的左左》中扮演的阮绵绵,就是“抹布女”成长为女强人的范例。阮绵绵一门心思扑在丈夫和家庭上,以至于除了照顾丈夫之外,什么也不会。在“小三”找上门之后,冷酷的丈夫就把她赶出了家门。受尽屈辱的阮绵绵离婚之后才发现自己怀了孕,但她仍然选择用自己的一双手养活自己和孩子。她卖过盒饭、躲过城管,经历了种种苦难,终于从一个天真的家庭主妇成长为坚强自主的女老板。在此过程中,顺便把无良丈夫狠狠涮了一把,上演了一出令人拍手称快的“抹布女”复仇记。

再看看生活中几个曾经做过“抹布女”的女星,她们同样活出了自己的风采。洪晃被大家称为老牌“抹布女”,曾因有美国绿卡而帮助陈凯歌出国留学。后来陈凯歌红了,也就不再需要她了。如今,洪晃女士既有帅气的儿子,又有一份蒸蒸日上的事业,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再说姚晨,一直将默默无闻的凌潇肃捧在手心。等到凌够红了,姚晨也就退场了。无论离婚的原因谁是谁非,但曾经毫无保留秀幸福的姚晨肯定是心酸痛苦的。但她并没有沉浸在自怨自艾中,而是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工作上。她不仅在事业上有了新的辉煌,而且也变得更加坚强。

在我们身边,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曾经的“抹布女”也不少。不管是名人还是平常人,不幸成为“抹布女”后,都应该尽快“抹”去曾经的伤痛,迅速调整好自己,一路前行。这样的“抹布女”,才是最令人敬佩的。

如何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篇7

一、通过“交心本”, 定期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班主任一般通过召开班委会和小组长会等形式, 来了解班内情况。学生面对着老师, 常常不敢说实话、心里话, 这样得到的情况往往缺乏真实性和全面性, 导致不能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经过反思, 我让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交心本”, 一周一次上交, 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媒介。学生把自己一周内的情况进行总结, 包括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学习上的困惑及进步、生活中的烦恼及喜悦、对班内一些问题的看法及建议、想对老师说的悄悄话等都可以写在“交心本”上。翻看着一页一页的“交心本”, 仿佛就是在和学生进行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我仔细阅读每一位学生的“交心本”, 之后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和特点写下“评语”, 对学生近一段时间来的情况予以中肯的评价, 给予鼓励;还针对学生提出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 帮助他们分析, 提出建议。另外, 我还有一个专门的本子, 用来记录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批阅完毕后, 我会及时把“交心本”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在第一时间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对学生在“交心本”中反映的普遍性问题, 我会在班会上进行集中教育和处理, 个别性问题我就单独与学生交流解决。这样做, 虽然会花费自己不少的时间, 但是通过“交心本”, 学生敢和我说心里话了, 把我看作他们的知心朋友, 我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和班内情况。

二、“学生个别谈心记录表”———注重与每一个学生的交流

与学生谈心, 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环。但个别谈心的随意性和不均衡性通常是班主任与学生个别交流中易出现的问题。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我特意设计了“学生个别谈心记录表”, 每月保证和每一个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个别谈心。表中涉及到学生的姓名、生日、家庭电话, 以及学生父母的工作情况等个人信息, 另外还包括一个主要的内容, 就是与学生个别谈心的时间、谈心的内容、谈心的次数, 等等。

与学生进行个别谈心时, 我特别注意“四重”。1.重情。注意情感的交流, 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谈心氛围, 以爱换爱, 以信任换信任, 使师生处于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境界。2.重理。与学生谈心时注意讲道理, 与理服人, 不能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通过明理教育, 可以使学生明辨是非, 启迪心灵,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3.重心。在谈心中做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尽可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4.重导。运用疏导和引导的方法, 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进而改变某些行为, 达到谈心的目的。

每次谈心结束时, 我会和学生一起完成最后一个环节:通过谈心, 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感悟和收获;我为学生写出寄语, 包括对学生的鼓励、建议和希望等内容。通过“学生个别谈心记录表”, 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与班主任进行个别交流的机会, 较好地防止了谈心的不均衡性, 让学生心中感到老师把关注平等地洒向每一位学生。同时, 通过认真填写“学生个别谈心记录表”, 有效地防止了谈心流于形式, 谈心效果明显加强了。

三、周末“QQ聊天”———学生喜欢的个别交流方式

现在的学生大都喜欢上网, 而且都有自己的QQ。于是我就充分利用这一先进的手段, 在周末时间和学生进行个别交流, 在QQ聊天中, 没有了面对面的拘谨和顾忌, 学生更易敞开心扉。谈话的内容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心事困惑、心得感悟、班级管理、学习、生活、时尚……在其他场合不便于直说的心里话, QQ聊天可以轻松地表达和流露。特别是一些敏感的话题, 如早恋、网恋等, 学生把他们心中的小秘密通过QQ聊天向我诉说, 我耐心地与其交流, 并针对具体情况, 对青少年应具备的人生观、价值观、交友观等进行指导, 做学生人生路的领航人。

一次, 班里一名性格开朗的女生在QQ聊天中, 向我倾诉了她的内心烦恼, 她说最近一段时间, 有个男生常给她写信, 想和她交朋友, 可她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现在她的头脑中整天想着这件事, 既不好意思告诉父母, 又不好意思当面告诉朋友。为此她很是苦恼, 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听听我的意见。我深知这是她对我的信任。因此对这件事, 我不但不能敷衍塞责, 而且要尽力帮助她解开心中的这个结, 我首先肯定地告诉她,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有人喜欢她, 正说明她身上有值得别人去爱的地方, 应为此而感到高兴。其次我肯定了她近一段时间来的进步, 说明她是一个有理想、肯吃苦、有上进心的学生, 一定要妥善处理好此事, 否则, 就会前功尽弃。然后给她分析了早恋和学习的利害关系, 最后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她提出一些建议, 以供她选择和参考。经过几次QQ聊天后, 她的情绪渐渐趋于稳定, 脸上又露出了往日的笑容, 学习也更加专心了, 后来还通过QQ送给我一张感恩贺卡, 真诚地向我表示感谢。通过QQ聊天, 我多次帮助学生解决了各种烦恼和困惑, 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失了, 心也贴得更近了。

浅谈如何教育“个别孩子” 篇8

在学校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个别孩子”是学校教育当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也代表了一个必然会出现的群体。教师要承认“个别孩子”的存在是一种教育常态,正视这种教育现象才能寻求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1.“个别孩子”的心理差异决定要采取个别化教育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运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知识基础,与周围的环境产生碰撞,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一定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总结发现,除了一些该年龄阶段特有的心理特征之外,还有一些个人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个人性格、情绪情感等方面。“个别孩子”很明显的外在表现就是,跟班级其他学生的某些方面相比,较为特殊。有些是在学习能力上,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的速度较慢;还有些是在情绪情感上,较为活泼外向、难以管束;还有些是在性格上,较为孤僻、难以接近等。“个别孩子”在心理特征上体现的特殊性,决定了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性。

2. 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要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方向。学生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教育的两大主体。二者是相互支持、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家庭和学校要在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上保持高度一致,才能发挥双方教育的最大价值。“个别孩子”的形成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的成果。准确来说,家庭教育在“个别孩子”的形成上的影响要更大些。要想转化“个别孩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就必然需要教师与家长的联合。家长向学校提供全面的学生成长信息,学校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关注孩子在转变中的细微变化。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模式之下,对“个别孩子”实行个别化教育势在必行。

3.“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对“个别孩子”施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依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他在著作中将儿童的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水平是他们现在具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水平是他们可能发展到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部分。他认为只有那些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优秀的教学。因此,我们关注的教学重点就应当是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推测他们可能发展到的状态,选择“最近发展区”,采用最大效果的教学方式。“个别孩子”是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对这类孩子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关注孩子“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措施。“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二、针对“个别孩子”进行个别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对于学生的个别教育计划需要由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共同研讨而制定,其中专业人员主要包括教育与心理研究人员和语言、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家长参与学生教育计划的制定,才能突出家长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对计划的执行更加认真负责。专业人员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计划”的科学性,而教师则是“计划”的主要执行者。

1. 分析“个别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通过对现有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学生个别教育计划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教师、家长和专业人员必须对每位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了解,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制定者需要通过家长和教师收集有关学生心理测试方面的有效信息,从而总结出各个学生的发展现状。

2. 分析“个别学生”的发展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个别学生”的最近发展目标。发展目标就是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发展目标的制定受到学生年龄阶段的影响、个性化特征的影响。针对“个别学生”要采用个别化的教育目标。从“个别学生”差异的外在表现分析,从“个别学生”的优点着手,运用有效的引导措施,以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为基本目标。

3. 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模式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确立学生可能达到的最佳水平之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者就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置有效的家庭学校教育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即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适用于他们的一体化模式,将教育效果放大化。

“个别孩子”虽然属于一个特别的群体,但是也具有这一群体鲜明的普遍特性。除了一些特殊的先天性智力发展障碍的孩子,大部分的“个别孩子”都只是因为个性差异、情感情绪差异而形成“个别特性”。因此,在对“个别孩子”进行转化教育时,学校和教师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分析“个别孩子”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分析“个别孩子”能够达到的最佳知识水平,并以此为教育目标,设置有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以及独特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孩子”是教师时常遇到的学生群体。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有些研究者提出对于“个别孩子”要采用个别化教育。

关键词:“个别孩子”,个别化教育,依据,实践

参考文献

[1]胡晓毅.论特殊需要儿童家庭与专业人员合作的几个核心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12).

个别化案例:汽车美容 篇9

本月我们开始了“小司机”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陆续带来了自己心爱的玩具汽车,和爸爸妈妈一起画了自家的车,有的家长还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做了漂亮的车,孩子们对车子的喜爱之情日趋强烈,时不时会听到孩子和同伴说“这是我和妈妈画的小汽车”“这是我和爷爷一起做的大货车”于是趁热打铁,利用个别化学习时间,我在美工区中也投放了汽车美容的操作材料。

二、材料介绍

废旧纸箱、汽车轮廓、颜料、橡皮泥、刷子等。

三、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实录

【场景一】大型、平面汽车

活动过程中,我为孩子们画上了一辆大大的汽车,让孩子们用颜料和刷子来帮小汽车美容。看到这么大的小汽车,孩子们兴奋的抢着去玩,看来,这款材料还是很受孩子们喜欢的,最后唐晟鑫(化名)和王宇轩(化名)由于点心吃得快,所以获得了优先权。两个小家伙正准备拿起刷子帮小汽车装饰,就发生了冲突,原因是王宇轩想给小汽车刷上红色,唐晟鑫想帮汽车刷上绿色,谁也不让谁,可是一辆小汽车只能有一种颜色,这可怎么办呢?最后,在两人的一致同意下,采取石头剪刀布的方式决定胜负,由胜出的一方决定汽车的颜色,最后,唐晟鑫获胜,决定将小汽车刷上绿色。可是没刷一会儿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喳喳起来,王宇轩更是急得跑到我面前说“:老师,唐晟鑫把车子轮子刷成绿色的啦。”唐晟鑫说“:我没有,是滴下去的。”走进一看,还真是滴下去的。是呀,由于小汽车是竖着贴在墙上的,所以,刷的时候很容易将颜料滴下来。

看来,这款操作材料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只有一辆汽车,只能满足个别幼儿的操作需要,大多数未能参与。(2)小班幼儿合作意识比较薄弱,双方不能很好地进行沟通和协商,往往都是自己管自己。(3)竖的材料不利于操作,很容易将颜料滴下来,出现混色。

【场景二】小型、立体汽车

根据场景一中出现的问题,我将原本大型、平面的汽车改为小型、立体汽车。看到老师又提供了汽车美容的新材料,韩佳怡(化名)和冯陈宇(化名)兴致勃勃地一人选择一辆车子粉刷起来,由于人手一辆,所以,两个人能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粉刷,韩佳怡用蓝色粉刷小车、冯陈宇则用黄色来粉刷小车,两人自管自没有出现争抢现象,再加上小车是立体的,所以,幼儿能够拿在手里,随时变化角度,颜料不会滴下来,出现混色的现象,正当我得意新材料十分适宜时,新的问题出现了,两个小家伙走到我跟前“老师,我们的车刷好了,还有其他事情干吗?”是呀,小车太小了,没刷几下就完工了,孩子们一下子变得无事可做。

【场景三】大型、立体汽车

根据场景二中出现的问题,这次我将小车做成大车,此外,除了用颜料粉刷车子外,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让幼儿用橡皮泥做成各种图形装饰在小车上,这样既可以美化小车,又可以让幼儿的多种技能得到锻炼。只见,朱楚涞(化名),李佳怡(化名) 尽情地用自己喜欢的绿色和红色粉刷着心爱的车子,为了让自己的小车更漂亮,朱楚涞用模具刻出了一朵朵小花的样子,然后黏贴在小车上,李佳怡则是将橡皮泥先搓成了长长的样子,然后一圈圈的绕起来做成大大卷的样子来装饰轮子和车灯,小车通过一番装饰,十分漂亮,旁边的小伙伴们纷纷竖起大拇指夸他们真棒!听到同伴的夸奖,两个小家伙脸上乐开了花,积极性更高了,表示明天还要把小车打扮得更漂亮。

四、后续思考

浅析古筝个别教学和小组教学 篇10

一、个别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在谈及此话题之前, 要阐明的一个问题是不能把音乐院校里的“一对一”教学和社会上的“一对一”教学混为一谈。因为这两者之间虽然有许多共同之处, 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不同, 切不可相提并论。前者是按着国家培养的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要求, 教师严格按着教学计划、教学课时进行授课, 而后者完全是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结合教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授课。

古筝“一对一”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其次教师教学要有的放矢,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如视其专业程度的高低、基础知识的深浅、理解问题、接受能力的快慢、在专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多少等, 犹如医生治病, 对症下药才易于见效。

古筝有独奏, 但是许多时候有多声部的重奏。而重奏不是简单的将几台古筝的演奏组合在一起;而是彼此演奏的乐曲在声部、织体、音乐对位及和声方面息息相关.演奏者无论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基本音乐素养上都要有高度的默契与和谐。这种高度的默契与和谐不只是要求演奏者有过硬的演奏技巧, 还要有彼此配合的感知和协调。因此, 单独的一对一教学是无法适应古筝的重奏教学的。而小组教学正符合了古筝合奏的这一特点, 小组教学成员可演奏同样的乐曲, 也可演奏二重奏、三重奏以及四重奏。因此, 在教师本身专业素养过硬的情况下, 在严格把关学生的专业基本功的前提下.小组教学进行得越早越好。

此外, 在传统古筝的一对一教学中, 一名教师面对一名学生进行教学。教师的角色是教, 而学生的任务是学, 这样的教学虽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但容易出现教师因长时间面对同一教学对象, 而失去比较饱满的教学情绪.学生也会因为没有比较和竞争而失去学习兴趣。这种客观上的单一的教学关系如果长期存在, 就会导致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现象的出现。如果学生课下不练琴, 教师就无法进行新的教学, 使得教师不得不从教授主体变成陪练, 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一对一的教学中, 学生没有来自其他学员的监督和技术对比, 没有学员间适时的横向交流, 也没有在众人面前演奏的锻炼机会。在专业的古筝教学中, 学生规奏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在传统的一对一教学中, 学生大多要求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教学示范, 学生只记指法.很少或根本不看谱子。从而忽略了视奏的训练, 出现学生能演奏但找不到谱子位置的怪现象, 即使教师的指法和书上的指法有出入, 学生也根本无法发现更谈不上矫正。另外, 学生考试紧张, 难以发挥自己正常水平, 这和“一对一”的教学及课后自己闷在琴房练习是有直接关系的。相当一部分同学演奏, 在一些动作和对乐曲的处理上与其老师几乎完全一样, 没有任何个性。

之所以罗列出如此多的个别授课的弊端, 目的是非常清楚——就是想改变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只采用这种唯一的个别授课的方式方法, 倡导民族器乐之王应采取教学方式多样化。

二、集体教学的教学实施分析

集体教学作为一种班级制上课方式, 在实施小班化古筝教学以前, 古筝个别教学曾发挥了许多积极作用, 但是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突出。如:师资资源得不到最大发挥、上课时一对一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没有良性竞争和比较、不利于培养重奏齐奏合作意识等。因此, 古筝教育的小班化已成为当今古筝教学的一种共同趋势, 它的理念在于促进社会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古筝, 从而弘扬国乐, 让更多的人们充分分享各种古筝教育资源, 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有更多时间与古筝教师及同学交往、沟通, 从而得到个别化的教育和熏陶。通过习筝者在班级里探求、摸索、借鉴、吸收、对比、和相互促进, 使小班化教学发挥了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 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 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小班化古筝教学恰恰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首先, 习筝者由于缺乏对古筝知识或者音乐知识了解, 学习会感到吃力, 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这些乐理知识或古筝知识的时候,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 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和乐趣。通过让每位同学加入活动, 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轻松。因此小班教学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积极融入教学。

小组课学习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 在古筝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 使学生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 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小班化教学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方便。以8人班为例, 在教授学生弹奏《渔舟唱晚》时, 把学生分为4组, 每组弹奏一段进行竞赛, 当其中一组在弹奏时, 另外三组在积极校对和聆听, 养成习筝者学会聆听的习惯, 增强学生的听辨能力。当能辨别同学弹奏的对错时, 无形中也能辨别自己的好坏。而演奏的同学也因有了更多的听众会更加集中注意力, 锻炼学生的现场即兴演奏能力, 长期的锻炼使其在日后的登台表演奠定了舞台演奏基础, 同时老师和另外旁听的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做到弹奏者和旁听者形成一种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在上课时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促进个体整体同步发展。最后, 教师进行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同学们尝试了成功, 激发再学习的欲望。大家你追我赶, 形成一种竞争氛围, 促进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 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 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 发挥群体效应;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及时的评价。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探索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 对两种教育方式进行取长补短的改造

通过对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的讨论, 我们可以总结出, 两种教育方式应该兼顾学生演奏水平的提高和学生演奏个性的培养。对于当今古筝教育也存在一个现实, 那就是师资力量薄弱, 进行单一的个别教学模式也是难以实现的, 或者说实现很有困难。所以在古筝教学界,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 就应该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进行两种教育方式的集合实施。

如果将两种教育方式进行结合实施, 抛弃单一个别教学方式, 既可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 还能兼顾学生两种能力的培养, 这是一举两得事情。而且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 古筝教育界形成了很多对学生发展有益的教学方式, 假使进行论证讨论, 可以进行多种教育方法的杂糅, 演奏方法讲解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齐头并进, 这将对古筝教育界是很好的事情。

相比而言, 集体课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该在讲解弹奏要领时, 也应该兼顾讲解音乐的思想和人文风情, 因此, 对于教师的培养上, 应该努力提高其教学素养。集体教学中, 我们难以保证学生水平的统一, 但是授课规划的统一必然造成一些学生难以跟上学习进度, 感觉吃力, 这对学习积极性的培养是有害的。因此, 集体授课应该将需要进行特别补充授课的学生加入一些个别小课, 进行辅导, 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这一乐器。

摘要:古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瑰宝, 随着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 古筝艺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热爱, 古筝教学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作为古筝的发祥地, 古筝乐器在中国最为风行, 研究和总结古筝乐器教学, 提升古筝教育水平对于中国当代的音乐教育以及未来的乐器演奏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教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

参考文献

[1]陈音并非器乐教学的禁区——谈古筝集体课教学[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4 (04) .

个性幼儿的个别对待 篇1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如果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对孩子的溺爱而在家庭中放弃对孩子的管束,那么习惯就很难养成,或者说会让孩子形成在家和在幼儿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那么家园共育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作为班级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工作,确保家园共育顺利进行。

首先是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沟通很重要,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找出孩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孩子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是存在多动症的倾向,还是……

其次,教师和家长协商后形成教育方案,在方案中对孩子的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达成一致,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孩子关注、关爱,及时发现和鼓励孩子的进步,这样才能尽快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在这种过程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二、循序渐进,帮助孩子建立游戏规则,建立初期的社会交往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孩子在班级中的无序状态也需要一定的调整时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不能太心急。要从小的规则开始建立,循序渐进地与孩子一起慢慢建立游戏规则,建立和孩子在一起交往的规则,建立初步的社会交往。

三、寻找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要能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对孩子好的行为进行鼓励,帮助孩子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积极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要能静下心来,蹲下身子,真正和孩子沟通,去发现孩子,用爱心、真心、耐心去贴近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生很大的变化,会从令人头疼的孩子变成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关于学困生的个别矫正小议 篇12

相比初中数学, 高中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 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其次还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 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己有的技能技巧。因此, 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习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不能及时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 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 导致学习分化, 产生学困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学生正处于从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期, 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 并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 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 有的则慢一些, 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 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心理学认为,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互联系的, 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 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习它, 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心理学认为, 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情感密切相关。学生认为你对他好, 他就会认真听课学习, 这一点学困生尤为敏感, 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般来说, 学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 经受不住刺激, 教学中老师对他 (她) 们应该“以诚相待”, 不歧视, 不讽刺, 不打击, 不揭短, 学困生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

因此, 只有对学困生报有诚挚的爱, 平等的尊重, 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 融洽的师生情感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 要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理去。比如,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提出问题时, 随之对学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 和蔼可亲的笑脸, 会在他们的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学困生”, “学困生”心中才会有老师, 老师与学生之间就能建立起良好的情感;有情感, 才能点燃学困生的心智火花;有了心智火花, 教学效果才会落在实处。

学困生与优等生比较, 其认识能力差、思维能力差, 反应慢, 因此, 根据教材的不同特征, 教法上要不拘一格, 灵活多变。讲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尽量降低学习梯度, 分散难点, 给予其模仿性练习的机会。有时还要加强变式训练,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及时得到反馈。讲授速度要适合学困生的接受情况, 必要时应该放慢速度。讲课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另外,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困生要优先提问, 优先辅导, 优先检查评价。评价时, 特别应注意学困生的进步处和闪光点, 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 耐心激励他们, 对每一点进步予以肯定,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一般说来, 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更缺乏学习的信心, 认为“努力也学不好”, 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 对于学困生学习动力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所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介绍国内科学家的故事, 例如, 可介绍一下华罗庚小时候贪玩, 成绩一般, 初中就辍学了, 但是, 后来靠自己顽强拼搏, 刻苦自学, 终于在数学王国里取得辉煌成就。

上一篇:单交叉口下一篇:粮库地基质量处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