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展评价

2024-10-04

新进展评价(精选11篇)

新进展评价 篇1

1 前言

2008年, 测井和地层评价的新进展主要体现在电缆测井、储层监测、随钻测井等方面。在《测井和地层评价新进展 (一) 》中, 对井下拖拉器、阵列侧向、介电测井仪、微电极井壁成像仪、电缆地层测试器以及套管评价等电缆测井方面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本文重点对2008年在储层监测、随钻测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逐一进行介绍。

2 储层监测

目前, 在储层监测技术及方法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 有的正在研究过程中, 包括敏感度更高的脉冲中子测井仪、使用激光干涉测量法的井下重力传感器以及用来描述地层非均质性的新技术。

2.1 脉冲中子测井

Weatherford公司正在研制一种新型的双模式套管井脉冲中子俘获测井仪 (PNC) , 该仪器使用了一组4个溴化镧 (LaBr3) 闪烁探测器。与当前用在PNC上的闪烁探测器比较, 这些高密度卤素探测器峰分辨率更高, 温度响应特性更好, 反应速度更快。

该测井仪在热中子模式下工作, 或者与非弹性模式结合, 可得到中子俘获截面、中子孔隙度和岩性。与Weatherford公司现有的测井仪相似, 新仪器也是采用近距、远距探测器来测量中子俘获截面和孔隙度。直径为111/16 in (1 in=25.4 mm) 的套管井储层评价 (CRE) 系统由遥测探测仪、伽玛射线探测仪及PNC探测仪组成, 总长度23ft (1 ft=30.48 cm) 。CRE系统的额定温度和压力分别是325℉ (163℃) 和20000psi。

2.2 可选择的中子孔隙度源

随着公众安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 提出了用电缆脉冲中子测量来计算等价热中子孔隙度的新算法, 以便在部分工业上尽量减少镅-铍 (Am-Be) 化学放射性源的使用。这种方法由Fricke等人提出, 使用中子慢化长度、俘获截面和密度来预测计数率比值, 而这个比值通常是由基于镅-铍源的热中子测井仪来测量的。当孔隙度小于50%时, 采用这种方法得到的热中子孔隙度与通常的热中子测井孔隙度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在一定范围内的孔隙度、岩性、井眼尺寸、泥浆类型、井中盐度和地层流体条件下, 这些结果已经被证实是有效的。

2.3 井下重力

延时微重力测量能够监测井间流体的运动。地面和井下重力传感器对体积密度的变化很敏感, 能够监测随注入水的运动产生的密度改变, 在气液接触面尤其明显。现有的井下重力计主要采用Lacoste-Romberg公司的弹簧式传感器进行固定测量, 从3m到10m的采样间隔进行点测, 探测深度接近100m。

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井下重力传感器, 它采用激光干涉测量法来测定真空条件下反射器的自由落体加速度 (这种反射器的散射很小, 它的表面可以将入射光沿原路反射回去) 。这些传感器将同时测量两个反射器 (用来补偿仪器移动的影响) , 尺寸足够小以适应套管井储层监测中的小口径探测器。提出的一种传感器的设计方案是同时测量激光冷却原子的自由落体运动 (图1) ;第二种方案采用双传感器滑锤设计, 可用于斜井测井 (图2) ;第三种方案, 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 采用一对微型检测模块。

与此同时, 一种新的反演技术使现有仪器在采样间隔小到1m时仍能得到可靠的密度值。

2.4 井间电磁

井间声波和电磁波测井都属于井中地球物理成像技术, 可以提供井间区域快照。这些方法能够探测死油情况, 或采用四维延时序列监测产烃进程、水驱和蒸汽驱情况 (地层流体的纵向和横向运动) 、扩散, 或者对渗流带的污染进行补救。地层流体的驱替作用引起岩石性质和 (或) 温度的变化 (例如蒸汽驱) , 这些都能够通过声速和电阻率的变化探测出来。

井间成像测井中, 发射器放置在一口井中, 接收器阵列放置在另一口井中。当接收器保持固定时, 发射器在井中上提指定距离;在目的深度范围内的其他接收位置都要重复这一过程。数据反演用来处理和解释资料, 特别是在断层电阻率层析成像方面。这些图像取决于使用的测井曲线和岩石物理数据, 能够显示井间流体分布特征或岩石物理性质, 如图3。

一种为石油工程设计的新型井间电磁成像系统正在现场试验。它的工作频率从5Hz至1kHz, 可用于裸眼井或套管井, 井间距离高达1000m。该系统在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使用GPS无线同步。发射探测器采用单频工作, 上提测井, 测速2000~5000ft/h, 比早期的仪器快3~4倍, 来自发射器和接收器的数据被连续记录。发射探测器的磁矩比常规的感应测井仪高5个数量级, 是先前井间电磁探测器的2倍。

发射探测器直径33/8 in, 长32.4ft。接收仪器串由4个间隔14.75ft的接收器组成, 直径21/8in, 长73.8ft。根据井间距离、所测井段长度、套管类型、工作频率和井下噪声水平的不同, 典型探测包括32~60个不同的接收位置, 需要16~36 h。

2.5 井下电磁阵列

2001年推出了监测水驱情况的永久电阵列, 用水泥胶结附着在套管外表面。

流体流动监测仪 (FMM) 是一种用于表征地层非均质性的新型动态技术, 使用阵列电极电阻率 (ERA) 来提供深延时电阻率值, 对流体多相流动特性进行现场估算, 如相对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在FMM测量时, 包含间距为4ft的28个电极的ERA, 布置在裸眼完井中带槽的玻璃钢套管外表面, 例如在裸眼井中。

裸眼井电缆测井、电缆地层测试器和岩心分析数据可用于开发多层油藏模型。新的反演和解释技术能将延时电阻率数据、瞬态压力数据 (来自永久井下测量计) 和在注水及返流过程中得到的生产测井注水以及生产剖面与油藏模型综合起来。

2.6 死油的拉曼光谱检测

油中微生物检测仪器是一种新的套管测井仪器, 发表在SPE年会上的一篇论文首先提出了该理念。这种仪器用于现场进行微生物强化采油 (MEOR) , 它包含一个激光器、一个电荷耦合器件 (CCD) 监测器、一个光谱仪和特殊的纳米光纤。数据通过一套不同的光纤传到井口。其原理基于共振拉曼光谱 (RSS) 来检测在MEOR中所用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只能够生存在油水界面处, 对于它们的检测就相当于检测油的存在。

将该仪器下放到正对射孔处, 纳米光纤由射孔眼进入地层指定位置, 如图4。反射激光能量特定波长的变化显示了MEOR微生物的存在, 反射激光能量的缺乏 (例如没有微生物) 就表明是漏失层。

3 随钻测井

2008年, LWD/MWD得到了很大发展, 包括可靠性更高的可充电MWD电池、对磁场屏蔽影响的新研究以及可自行钻入地层的无钻机电缆测井仪器。

3.1 井下电池

在减少目前使用的不可充电锂电池的操作和处理所带来的危害的同时, 近期对电池技术的多方并行开发使MWD仪器的井下运用大大扩展。Saft是一家法国电池厂家, 在开发初期, 提高了MWD仪器中最初使用的锂电池的最大使用温度, 从150℉ (65℃) 提高到了302℉ (150℃) 。他们也开发出一种高温可反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比目前主要使用的电池小, 可以应用在高达255℉ (125℃) 的温度下。

在后来的开发过程中, Halliburton公司和ElectrochemicalSystems公司共同开发了熔盐可充电电池, 使用的有效温度范围为175~266℉ (80~130℃) 。

井下可充电电池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情况用各种方式进行充电, 如图5。对于MWD, 最可能使用的充电方法是用循环的钻井液来推动涡轮机进行充电 (图7) 。

3.2 方位测量

有一篇新报告讨论磁场屏蔽对MWD方位测量精度的影响。钻井泥浆中的磁性物质, 如添加的加重材料或者套管磨损产生的物质, 能够掩盖MWD方位仪器探测到的真正磁场, 导致测试方位的误差范围从1°~2° (通常情况) 到5°~10°或者更大 (极端情况) 。磁场屏蔽效应的强度是所含物质磁化系数的函数, 也和时间的长短有关。这时, 推荐的可以优化方位测量读值质量的解决方案是停止钻井之后立刻进行MWD测量。

SPE的井眼定位技术部发表了2004年标准化通用模式的修订版本, 用于估算陀螺仪测量方位的精度误差。陀螺仪最初在有高磁干扰的区域进行井眼探测, 现在广泛应用在常规的MWD服务中。这种通用模式可以用于大多数商业性的陀螺仪探测服务中。

3.3 遥测

BakerHughes公司的新型aXcelerate系统包括现存的IntelliServ管线系统和一种新型高速泥浆脉冲遥测系统。管线的选择在泡沫钻井中尤其有用, 因为泡沫不能像在传统的LWD遥测系统使用时那样发送脉冲。为了额外的和更高分辨率实时测量和成像, 人们正努力开发多种测井/钻井传感器。理论上, 压力传感器、应变计和加速度计可以嵌入到信号放大器短节中, 该系统每400~500m就需要一个。这些短节已经包含了温度传感器, 可以和地面系统进行通讯并提供从钻头到地面的全段温度剖面。

泥浆脉冲系统使用一种新型圆盘振荡井下脉冲发生器、双传感器地面接收器以及一种新型信号采集和处理单元来获得高达20bit/s的数据传输率。脉冲发生器可以编程来产生基带信号或者调制载波信号来适应不同井深和泥浆情况。改变载波频率, 可以得到高信噪比而不用改变数据传输速率, 井下系统支持100多种遥传选项。在不打断钻井过程的情况下, 双向通讯用来改变井下钻井和测井参数。这种系统测量传输通道和自动适应处理设置, 以最好地匹配数据发送流的需要和可用遥测带宽。这些特点使得进一步的钻井优化和更精确的井眼定位 (地质导向) 实时传送更多和更高分辨率的数据成为可能。

在一次现场测试中, aXcelerate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为20bit/s, 这使它在钻井进尺速度高达130ft/h时可以提供实时的密度成像和高清的60分区的电阻率图像。

3.4 方位密度

Pathfinder公司的iFinder随钻密度中子测井提供中子孔隙度、超声波偏移量和体积密度的方位成像以及光电指数。实时密度成像使用4、8或者16个分区, 从所存储的数据中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32分区成像。由3个中子探测器可计算出3个中子孔隙度值;默认显示使用近/远探测器对儿计算的孔隙度值。

这种43/4in小直径仪器的设计井眼尺寸是在57/8~7in之间。该仪器使用标准的铯-137密度源和新型锎-252化学中子源。仪器长19.6ft, 额定温度和压力分别为350℉ (175℃) 和25000psi (1 psi=6.895 kPa) 。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其放置在仪器串的任何位置。

3.5 钻孔测井仪器

BadgerExplorer是一种独特的自容式远程电缆仪器, 可以“自行钻入地层并掩埋在其中”, 使用板载传感器进行连续的数据记录。根据该公司的计划, 这种仪器将以2m/h的机械钻速钻一个6in直径的井眼, 钻井总垂直深度达3000m。而且, 所钻的井眼不用钻井液, 将作为一个标准孔, 没有冲蚀或褶皱, 也没有地层侵入。这些因素都将简化对地层的评价和减少测井传感器的封装成本, 提高了数据质量。

电缆连接将会得到比传统LWD更高的数据传输率。计划用的测井方法包括电阻率、伽马射线和中子孔隙度, 也有可能用声波。这种组合钻井/测井仪器的样机正在挪威进行试验。

4 油藏模拟中的数字露头

数字 (虚拟) 露头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模型, 代表了所有可能的基于露头的地质特征的现象集成, 可以以任何比例对那些特征进行空间定位 (包括遥感和物理采样数据) , 用于在油藏模拟软件中定量使用, 如图6。这些模型可能是某单个工作流程的产物, 用于开发储层沉积模式的井下模拟, 这些模式用于限制储层评价中的不确定性。

除了储层的几何参数, 这些模型还提供了引起岩石物理性质在垂直和侧向方向上发生变化的沉积控制因素的思路。这些信息用于正演模型来合成测井曲线响应, 解释实际的测井响应, 或者预测将来一些井的测井响应。这种能力可以用来优化后续的数据采集 (选择测井系列) 和在大斜度水平井中的地层评价。

新进展评价 篇2

制药工程是一个化学、药学(中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新工艺、新设备、新品种的开发、放大和设计人才为目标。与制药工程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是制药工业,包括传统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和药物制剂,一些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一些保健品生产企业也与制药工程专业有关。世界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5%~7%,中国药品市场的增长率为28%左右。其中,老年人和儿童仍然是药品消费的重要对象。国外制药企业发展非常快,基本形成了以超大规模制药集团为主体的制药工业,一些小公司的生存空间相对较小。国内医药企业的发展趋势良好,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等不同所有制和管理模式的制药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群。

目前,我国药学研究领域、中药及中成药研究、制剂研究、新药研究、生物技术等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超微量分离分析技术和药物分子设计、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同时,国际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化,使我国医药面临重大的挑战和历史机遇,因此,我国的医学工作者,应当把握好药学研究的战略重心,为21世纪我国药事研究找出根本出路。传统中药研究进展

中医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一个伟大宝库,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WHO 召开的第28届世界卫生大会(WHA)上通过的决议中,首次提到传统药对人类健康的巨大贡献,并呼吁各成员国予以重视,目前约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销售和使用中药,中药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地位日益提高,这无疑对我国的中药研究与开发,并走向国际市场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据统计,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383科233属11020种,药用动物414科87属1590种,药用矿物84种,其中植物来源的占9O,这无疑为发展我国传统医药提供了广阔前景,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对400多种中药材做了较深入的化学成分与研究,填补了一大批中草药化学成分空白,筛选出800多个生物活性成分,目前已完成500多种中药的传统炮制经验的收集整理及技术规范制订,在遵守古老炮制的基础上对近IO0种常用中药进行现化炮制技术。但与此同时,我国中药材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品种混乱退化、质量下降、生产管理粗放等,所以必须加大力度,在坚持中医中药理论的基础上,继承和创新并重,以治疗急症、重症为重点,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对中药进行研究加以提高,并通过剂型改革研究出科技含量高,有完善的质量标准,药效确切,服用方便的中药新剂型,促进中药材的标准化、国际

化。生化制药研究

生化药物正成为跨世纪发展的主要药源之一,发展前途极其广阔,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制药工业的一大领域,90年代初,生化药物已达500多种,常见的也有200多种,我国生化制药,尤其是对干扰素、胰岛素、尿激酶、过氧化物歧化酶、肝细胞生长因子,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等的研究近年来均取得明显进展,我国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已有10多种基因工程药物和1种疫苗批准上市。

随着生化药物研究的巨大进展,许多医学上的疑难杂症将得以治疗,一个全新的制药工业体系将应运而生,因此,生化药物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是应用生化理论,扩大开发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型药物,发掘中医中药宝库,创造具有我国特点的生化药物,研制药物新剂型,适应临床各种治疗的需要,总之,生化药物的发展,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开壁新途径作出贡献。制剂研究

我国制剂研究长期滞后,约有2/3的原料药只有一种剂型,且传统制剂和低水平重复的制剂多,据统计,我国氧氟沙星制剂已申请新药证书108份,生产文号148份,其中单注射液就有40个厂家生产,而缓释控释等新剂型很少,许多国际上先进的剂型仍处于空白状态,几年来申报新药项目中涉及制剂研究的不多,少数与制剂有关的项目也多是研究颗粒剂、胶囊、冻干剂等老剂型,个别研究脂质微囊,靶向给药,缓控释等新剂型,能立项研究的极少,说明药物给药系统研究至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新药开发研究

近年我国密切注视国际上新药研究开发的进展,积极吸取先进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研究开发水平有所提高,但创新能力差,已批准立项在研究I类新药中,全新结构的化合物很少,是全新化合物又有专利保护的更少,多数是已知结构的化合物发现了新用途,或已知药物的结构类似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因已发表或其它原因已经不能申请专利;在研究的生物技术产品,基本上是国外已进入II,III期临床,我国跟踪抢仿,无论是在下游技术还是知识产权方面,都有较大的风险;研究开发中草药本是我国的优势,但I类中药的有效单体要求纯度在98 以上,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较多,且往往纯度与药效不完全成正比,毒性都有可能越纯越大,因此在研究的I类中药不多,另外在研究新药成熟度差,进展慢,近年新药研究开发中除继续存在低水平重复仿制外,又出现热门项目一哄而上,“高水平”重

复研制的现象,从全国范围看,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统一部署,及时协调和得力的管理,药品与其它产品一样受市场规律及临床需求的制约,重复研制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时间上的巨大浪费。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

以生物技术、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和空间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正在以万钧之势,迅猛发展,在新技术革命中,生物技术又是各国优先发展的领域,传统的经典制药工业由于基因工程,细胞融合,酶工程,结构修饰等现代生物技术的渗入,使医药产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尽管这类产品目前还不太多,但它代表了医药产品发展的方向。

目前,西欧现有的生物技术公司中75 以上属于医药行业,美国较大的生物制药公司至少有225家之多,我国自1986年实施生物技术领域“863”计划以来,在生物技术方面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至1998年5月,已正式批准生产或试生产的基因工程药物有29种,但主要是仿制,首创的较少,另据报道至1999年12月又有了很多新的产品,目前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药物约40多种,正在研究的有数百种,这此药物绝大多数属于肽类与蛋白质类。

由于生物技术产品多为肽类和蛋白质类,性能很不稳定,极易变质,因此如何将这类药物制成稳定、安全有效的制剂,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例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治疗高血压的有效药物,但该药物很不稳定,虽然早已开发,由于存在以上问题,至今未成为产品,另一方面这类药物对酶敏感又不易穿透胃肠粘膜,故只能注射给药,使用很不方便,因此运用制剂手段将其制成其它途径给药亦即研究新的给药系统,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由于这类药物及其制剂疗效独特,应用日益广泛,因而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扩心病诊治新进展 篇3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医院新疆喀什844000)【摘要】扩张型心肌病是特发性心肌病的一种,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具有相似表现的一类疾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70%—80%,本病成人多见,以心肌广泛变性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为主要病变。其特点是以一侧或两侧心室扩张,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和慢性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治疗;进展【中图分类号】R5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56-01 一、扩张型心肌病1995年WHO将原发性心肌病按病理改变分为四型: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及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原发性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其突出的表现是左心室及左心房扩大,也有两侧心室扩张者。DC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房室腔内血栓形成及栓塞并发症、猝死。目前DCM尚无理想的治疗办法。扩张型心肌是以心脏扩大(特别是左心室扩大)、室壁变薄,心室收缩功能不全为特征。可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合并心律失常,病死率较高。二、治疗进展1、药物治疗:近年来随着心脏病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手段不断推新,但仍然主要是对症处理。药物治疗有进展无突破,更强调神经激素的阻断作用;非药物治疗异军突起,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外科手术和心脏移植等;而基因治疗、细胞移植和免疫治疗有望成为有效的治疗途径。合理药物治疗通过改善症状来改善患者的行为能力和自我感知,从而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有部分患者在药物控制了心衰同时反而生存质量降低。抗心衰治疗的同时,患者的心情、水肿改善,但药物引起不良反应却对生存质量造成严重损害,如洋地黄引起食欲减退、嗜睡、抑郁等;利尿剂引起味觉异常、口干、淡漠等;血管扩张剂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还有部分药物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如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抑郁发生明显增加。因此,患者在药物治疗时,通过宣教使患者理解,对药物治疗应有长远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不轻易中断,学会药物治疗自我护理即自我观察药物是否有效、癥状改善是否显著,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2、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是从传统起搏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是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传统起搏基础上增加了左心室起搏,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传统的双腔起搏(即右心房、右心室各安装一个起搏器)让心房、心室按照步骤顺序的起博的基础上增加了左室起搏,左室起搏电极经右房的冠状静脉窦开口,进入冠状静脉左室后壁侧壁支起搏左室,同时起搏右心室。通过多部位起搏恢复心室同步收缩,首先可以协调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内的收缩,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从而不增加心肌氧耗量;其次可以通过调整房室间期,增加舒张期充盈时间,优化左心室充盈;再者可以同步左心室后侧壁收缩,减少功能性二尖瓣反流;长期可达到逆转左心室重构,降低神经激素水平和改善心率变异性的效果。3、细胞移植: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但切忌不可过累,应多休息,病情严重时应卧床休息。扩心病就是心脏扩大压迫其它器官导致心功能衰竭,出现腹胀 胸痛 胸闷气短房颤早搏心肌病又称原发性心肌病、特发性心肌病,为一组原因不明的以心肌的非炎症性病变为主的心脏疾患。临床上以心脏肥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血管栓塞为主要表现。这类心肌病与其他疾病无明显关联。通常分为扩张型,肥厚型及限制型心肌病等三型,以前两型为多见。DCM患者心肌细胞减少,间质胶原纤维增,残余心肌细胞肥大,室壁变薄,心腔扩大。因此,植入某些细胞使其增殖或分化为担负心脏工作的心肌细胞或组织,补充减少的心肌细胞,改善重构,从而改善心功能。研究认为自体骨髓单核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帮助提高DCM患者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但目前尚需要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4、内外科治疗:改善患者的心衰,心律失常等等症状,但是对于原发病的治疗,用药基本是束手无策.外科治疗,可以通过Batista手术,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切除部分左室心肌,减小左室内径,纠正二尖瓣及三尖瓣置关闭不全,急速将终末期心脏病的球形状态左心室恢复成为拟正常的椭圆锥形态.这种经手术重构左心室几何形态的方法,能使左室容积,心腔内径及心室质量三者之间的比值关系接近或恢复正常,因此有益于促进正性肌力作用,恢复心肌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同时益于改变心肌基因表达,逆转心室重塑过程.采用纯中药独创出“软化疏通、阴阳平衡、细胞渗透回缩”的三位一体最新疗法,治疗扩心病的关键在于快速回缩扩大的心脏,恢复心脏功能,这两点最主要的问题不解决,扩心病就不可能治好,不要只是简单的服用一些西药,西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况且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扩心病的发病以中年人居多,治疗上西医没有特殊手段,因此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但是中医对于缓解症状,抑制病情进展能够收到独特的作用。5、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她们从提高疗效和降低费用方面出发,尝试使用全新的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法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即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选择其胸椎的适当位置穿刺、留针,一般要7天至30天,在此期间定时定量注入复合药物至硬膜腔内,阻滞心脏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减少心肌的耗氧量,改善心肌的供血功能,使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和保护,最终使心脏缩小如初。采用“高位硬膜外交感神经阻滞技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在收治的近千名患者中,92%患者心腔内径缩小2-14毫米,心功能恢复Ⅰ—Ⅲ级,运动耐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统计:冠状动脉直径由治疗前平均1.34毫米扩大到治疗后的1.65毫米。是继心脏移植术后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患者追踪随访显示,患者病情稳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三、指导行为能力原则1、以人为本:活动以不出现疲劳、呼吸困难或胸闷等为限度,心率作为一个指导运动指标,在心脏病患者中的价值是有限的,尤其是服用洋地黄或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应避免竞技性运动,以诱发症状出现及心律失常。有轻度心功能不全者,嘱其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人为本,尽量维持以前生活习惯,如饮食、睡眠、排泄等,除非违背治疗原则时须做必要调整。饮食与排泄指导,宜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出现严重心力衰竭或严重水肿时应控制食盐量低于6g/d,补充优质蛋白的供给,如大豆,鱼类等,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使心定加重及出现恶性心律失常。 2、心理护理:患者有忧虑、挫折、抑郁等心理倾向。这些与疾病有关的心理障碍、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看法即自我认知有关。应做好心理护理,针对文化家质较高,性格坚强,有自控能力的患者,给予全面真实教育,以诱导患者调动自身的积极抗病因素,进行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井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对自控能力较弱的思考仍采取保护性医疗态度,避免出现悲观、失望、沮丧、挫折等情绪,而影响对病情和治疗态度,抹杀了积极抗病因素,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生存质量,同时教育家属提供情感支持,给予理解和关爱。治疗扩心病关键在于医护人员坚持“治病先析症,解病必求其本”的原则。扩心病初期,大多有上呼吸道及消化道病毒感染的病史,进而引起以心肌炎性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轻者心肌呈灶性改变,无明显症状,重者大量心肌细胞水肿坏死,可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而猝死,演变成慢性疾病则迁延不愈。参考文献[1]王瑾,李美霞,刘慧荣.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分布及特性[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2]周乃菁,蒲鹏,江洪. 联合使用培哚普利和万爽力辅助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J]. 职业与健康. 2011(08)

新进展评价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进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老龄化, 生活方式的改变,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增加。据WHO估计, 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的糖尿病患者, 我国估计现有糖尿病患者3千万人, 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第一位, 美国第二位) 。糖尿病现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1]。

我国卫生部于1995年制定了《国家糖尿病防治纲要》, 以指导全国的糖尿病防治工作, 并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指南》的推广工作。随着对糖尿病研究的不断深入, 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的涌现。2007年11月于杭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上, 很多学者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 (CSI I、即胰岛素泵) 的治疗效果进行了交流和评价, 现综述如下。

因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充分明了, 在现已诊断的糖尿病中, 2型糖尿病 (T2DM) 占绝大多数 (95%左右) , 有学者研究认为中国人的T2DM相连锁的1号染色体1q36.33-1q36.23区城内的基因与T2DM有相关性, 发现rs161810多态性与T2DM相关[2]。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在新诊2型糖尿病中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下降与LDL颗粒直径下降密切关联, 提示小而密的LDL颗粒可能参与了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受损[3]。目前认为T2DM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为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故若能早期减少胰岛素抵抗或削弱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因素, 有可能使糖尿病得以缓解。

一直以来强调对糖尿病采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等5个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而对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使血糖接近正常可减少微血管病变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故糖尿病人控制血糖非常重要, 不但要控制空腹血糖, 还要注意使餐后血糖达标。

目前临床使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有4类:即促进胰岛素分泌剂 (如磺脲类、非磺脲类) 、双胍类 (如二甲双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如阿卡波糖) 、及胰岛素增敏剂。但每种药物都有其局限性及副作用, 临床应用时需严密监测血糖。

胰岛素治疗过去一直被认为是针对1型糖尿病或有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以及其他因素导致T2DM患者经饮食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未获得良好控制的患者才能使用。但新近的研究表明对初诊的T2DM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 (CSI I) 即胰岛素泵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在临床上很多学者在偿试这种治疗方法及评价其给患者带来的好处。并把CSI 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MSI I) 及口服降糖药的效果进行比较。王立冬[4]等观察了37例初诊的T2DM患者, 通过分组行CSI I和MSI I强化治疗2周进行对比, 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以及治疗时血糖控制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剂量与产生长期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2周的CSI I治疗显示了快速、稳定的降糖效果, 随访时有26例可以通过饮食加运动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且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较短。丁娟[5]等采用类似的方法观察了38例随机血糖≥20.0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 CSI I组血糖控制达标的天数明显少于MSI I组和口服药物组, 而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MSI I组, 且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 并能满意地控制黎明现象。苗桂珍[6]等观察了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治疗疗效, 结果表明无论CSI I组或MSI I组,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随访达1.5年的19例患者中12例未使用降糖药, 而CSI I组与MSI I组比较虽然治疗前后血糖、血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MSI I组由于难以在体内模拟出正常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 故导致体内胰岛素波动幅度过大, 而且胰岛素用量大, 低血糖发生率高, 所以MSI I的安全性远不如CSI I。李佳芮[7]等的观察、张英[8]等的观察、郑曙琴[9]等的观察结果与丁娟、苗桂珍等相同。朱宇[10]等总结分析了106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 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8天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在5~6天得以纠正。

综上所述, 现有很多的临床研究者通过对CSI I疗效的观察及与MSI I的比较证明CSI I对初诊的T2DM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作用机制推测可能是通过外源性输注胰岛素, 模拟出体内正常的胰鸟素分泌时相, 使部分受损但并未完全丧失分泌功能的B细胞得以恢复并重新开始工作;也有学者认为CSI I使血糖尽快平稳达标, 减少了高糖的毒性,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了胰岛B细胞的功能, 减轻了胰岛素抵抗。还有学者研究提示短期CSI I强化治疗对初发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11]。

依恋研究的新进展 篇5

自20世纪60年代 Bowlby 对依恋进行精细研究开始直到现在,依恋研究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从60年代至70年代中叶,是依恋概念的提出和理论构架建立阶段;第二个阶段从70年代中叶至80年代中叶,由于测量工具的发展,使依恋的研究成为西方儿童社会化过程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深化了依恋本身的研究,并且同时开始进行了跨文化研究;第三个阶段从80年代后期至现在,是对依恋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阶段,如开展的婴儿期以外不同年龄儿童的纵向研究;依恋与别的心理过程的相互关系和依恋的神经心理机制的横向研究;依恋在发展精神病理学的研究以及依恋的跨文化研究等许多工作。本文旨在对第三个发展阶段的进展进行总结。

1 不同年龄儿童依恋的纵向研究

最早的依恋研究源于精神分析理论对婴儿的观察。精神分析家认为,儿童形成对母亲的依恋是依赖母亲满足儿童的生理需要和这个时期特殊的口唇区刺激的需要;其后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则认为依恋行为是由于母亲反复降低儿童的饥饿,儿童习得了第二驱力造成的。然而,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孤儿虽然得到了身体上的看护,但仍然表现了严重的心理障碍。这种情况促使John Bowlby 对依恋开始进行精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个综合心理分析、认知发展、习性学和控制系统等理论的新的依恋理论[4],这个理论成为以后依恋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基础,

Bowlby 认为,儿童的依恋是一个具有目标校正( goal-corrected )策略的行为控制系统,儿童应用“组织观点”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处理与母亲的关系。研究发展到现在,这个理论已得到很多的补充。现在的理论认为[5],一个婴儿会在与周围人和物不断复杂化的交往中,建立一个内部的工作模型,这种模型内化了对依恋对象和自己以及两者关系的内在表征。儿童在这个模型的指导下,根据依恋对象对自己日常需求的反应速度和方式来建立在不同情境里的反应方式。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很强的保持自我稳定的倾向,并且会在行为主体(婴儿)的潜意识中起作用。这种行为模式将对儿童的各种社会人际关系(如母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都产生长期影响。

由于对婴儿期儿童的研究有一套信度和效度很高的测量方法“陌生情境测验”[6],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婴儿的行为来观察母婴关系的质量。研究表明[7],婴儿期影响依恋关系的因素与母亲和婴儿双方的特点有关。对母亲方面的影响因素的研究[8]表明,母亲的敏感性、合作性和接受度等特点对婴儿依恋关系的影响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母亲参与照顾婴儿的质量和态度是影响母婴依恋关系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婴儿本身的特点,如气质也对依恋有重要影响。有研究[9]发现:婴儿的气质,如规律性和反应阈等气质特点影响母婴依恋关系。除了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母亲与婴儿相互作用的吻合度(goodness of fit),研究结果[10]表明,安全性最高的母婴依恋关系,其相互作用的方式就是吻合度最高的行为方式。

灵芝治病研究新进展 篇6

我国有很多关于灵芝仙草的传说,嫦娥就是因为服用灵芝而长生不老,并住进了月宫;据说武夷山彭祖活了760年貌似童颜,不见衰老,是因为他服食了灵芝仙草,故史称他的养生之道是“茹芝饮瀑,循迹养生”。传说灵芝的生成是千年灵精集地间之正气,集日月之精华,藏龙卧虎之地灵,集九星之星光,历经数亿万年后灵芝精现身,从而成为不死仙草。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科学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分可分为十大类,灵芝对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所治病种,涉及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运动等各个系统,尤其对肿瘤、肝脏病变、失眠以及衰老的防治作用十分显著。灵芝作为药物已正式被我国国家药典收载,同时它又是国家批准的新资源食品,无毒副作用,可以药食两用。

灵芝,全名是灵芝草,根据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但现代文献及所见标本,多为多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全株。性味甘平。紫芝主要含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类、树脂、甘露醇和多糖醇等麦角甾醇、树脂、脂肪酸、甘露醇和多糖类,又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精、水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类。

《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近年来,对灵芝草的研究如雨后春笋,临床报道颇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几方面:

糖尿病马来西亚的灵芝临床研究表明,服用灵芝提取胶囊(1g,3次/日)与对照组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相比;结果具有相同的降血糖作用。另据上海瑞金医院对6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报告显示、灵芝与降糖药合用降糖作用好于单用降糖药。

灵芝中的水溶性多糖,可减轻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病程度。灵芝降血糖之原理是由于促进组织对糖的利用,抑制脂肪酸的释出,可改善血糖、尿糖等症状。市面上的灵芝保健食品,已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治疗。

目前的降糖药只能单纯的降糖,还解决不了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病变,血脂升高等并发症,而灵芝不仅仅有降血糖作用,更重要的是,灵芝的降血脂、减轻动脉粥样硬化、保肝等作用能够防止或治愈糖尿病的合并症。

失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国两本经典的中药专著)记载:灵芝能“安神”、“增智慧”、“不忘”。现代研究发现灵芝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灵芝制剂对神经衰弱、失眠有显著疗效。一般用药后10~15天即出现明显疗效,表明为睡眠改善,食欲、体重增加,心悸、头痛、头晕减轻或消失,精神振奋,记忆力增强。属气血两虚者疗效更好。对于神经衰弱和失眠患者是必备佳品,国家药典中,灵芝就是有效的安眠宁神之药。

高血压灵芝的各种制剂均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降血压效果,尤其治疗老年高血压有一定疗效。同时,灵芝能延长和稳定其它降压药物的效果。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三酸甘油脂及β-脂蛋白,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之形成,对高血压、心肌梗死及脑栓塞均有预防作用。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用钙拮抗剂比如尼莫地平,或者是卡托普利,治疗1到2个疗程后发现,血压基本上不动或者动得非常小,在临床连有效的标准都达不到。再对这部分人用灵芝胶囊对照观察发现,不但大部分血压降了,且血黏度降低了,血液流变学改善,血脂降低等。

高血脂灵芝在降血脂方面比较突出,临床试验均表明,灵芝提取物(腺嘌呤核苷、灵芝酸等)具有抗凝和扩张冠状动脉作用,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环,增强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给,因此,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的治疗和预防。对高血脂病患者,灵芝可明显降低血胆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者,则有降低动脉壁胆固醇含量、软化血管、防止进一步损伤的作用。并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阻止血小板聚集。这些功效对于多种类型的中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肝炎北京大学医学部灵芝研究室早在70年代就证明了灵芝的保肝作用,90年代初期台湾学者也得出相同的结论。灵芝对多种理化及生物因素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无论在肝脏损害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服用灵芝都可保护肝脏,减轻肝损伤。灵芝能促进肝脏对药物、毒物的代谢,对于中毒性肝炎有确切的疗效。尤其是慢性肝炎,灵芝可明显消除头晕、乏力、恶心、肝区不适等症状,并可有效地改善肝功能,使各项指针趋于正常。所以,灵芝可用于治疗慢性中毒、各类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碍。

免疫因素是肝炎发病的主要原因,灵芝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能力,能使机体恢复正常的免疫抗病毒功能。

另外,灵芝与其它药物合用不仅仅可以增强药物作用,还可以减少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

支气管炎和哮喘灵芝制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其中对虚寒型及痰湿型的患者效果最为显著。灵芝多糖能够提高免疫力,灵芝酸具有一定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又可有效防止反复的感冒,从而减少此病的复发。

冠心病临床研究发现,灵芝制剂能减轻或缓解心绞痛症状,减轻心前区闷痛及紧压感,改善心悸、气紧、水肿,并能减少其它抗心绞痛的药物用量,甚至可以完全停用相关药物,半数以上患者服药期间反映:食欲、睡眠、精神好转,降低血甘油三脂有较好疗效。在用灵芝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发现在冠心病改善的同时,伴随的心律失常也随着好转和消失。

肿瘤

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调,是肿瘤之所以会发生并扩展的重要原因。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启动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灵芝对人体几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灵芝提取物具有提高免疫、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为化放疗增效减毒、抑制肿瘤等功效,在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公认,世界范围内灵芝抗癌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尤其在中国使用率很高。

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异常性疾病多数是身体对外源性过敏物质过强的免疫反应造成的组织损伤,比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部分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直接攻击自身组织器官,比如红斑狼疮、甲亢、多种顽固性皮肤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和萎缩性肌肉强直症,硬化症等。灵芝提取物对免疫是一个平衡调节作用,对免疫过强的可以抑制,对免疫力低下的可以起到增强的作用,可以消除内部的免疫紊乱,保持机体自身的稳定。实验证明:灵芝可阻断过敏反应介质的释放,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目前治疗较困难的变态反应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并可部分对抗因长期使用激素而出现的毒副作用。

延年益寿灵芝能补五脏,尤其是肝肾精气。现代研究发现灵芝所含的多糖、多肽、SOD等有着明显的延缓衰老功效。此功效主要基于促进和调整免疫功能,调节代谢平衡,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抗自由基作用。灵芝多糖能显著促进细胞核内DNA合成能力,并可增加细胞的分裂代数,从而延缓了机体的衰老。

美容作用民间称灵芝为“长生不老”药,主要在于它具有养颜护肤之功效,能延缓人体衰老。灵芝能保持和调节皮肤水分,恢复皮肤弹性,使皮肤湿润、细腻,并可抑制皮肤中黑色素的形成和沉淀,清除色斑、使头发增加光泽等功效,因此用灵芝制成的各种美容制品亦成为护肤美容中的新贵。若与内服灵芝合用,标本兼顾,对全身肌肤都可起到滋润和保护作用,可令全身肌肤光滑细腻。

除此之外,灵芝还有其它众多卓越的功效,如可刺激骨髓造血,升高白血球,提高对各种不良环境(壹口高原缺氧等)的耐受性,以及可抑制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流产;此外对视网膜色素变性,脑发育不全症等,灵芝都具有很明显的临床疗效。

灵芝治疗的疾病。大部分为老年性、顽固性、退化性的疾患。服用时应注意两点:

(1)内服研末或浸酒,每次2~3克。现代多改为片剂,每次3~4粒。每日3次,或用针剂,肌肉注射,每日1~2次。忌超量,因实验表明:大量则发生副作用,能使动物致死。

多相计量技术新进展 篇7

在过去的十年中, 多相流计量系统的发展、评估和运用一直是世界油气工业的主要焦点。迄今为止, 已经开发了很多供选择的计量系统, 但是没有一个能够称得上是广泛应用或绝对精确。第一个商用多相流量计出现在大约十年前, 是80年代初期多相计量研究项目的结果。一直致力于研发多相流计量技术的大学研究中心和石油公司有:Tulsa (美国) 、SINTEF (挪威) 、Imperial大学 (英国) 、国家工程实验室 (英国) 、CMR (挪威) 、英国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埃尔夫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阿吉普石油公司和巴西石油公司。对这些标准多相流量计进行的测试是由英国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共同完成的。在不到十年之内, 多相流计量已经在油田中得到了认可, 并开始成为新油田开发考虑的首要计量方法。

2 多相流计量的基本原理

基本上, 有两种方法测量多相流的流量。第一种方法, 测量流动参数, 它是三个流量的函数。因此, 可以测定通过文丘里管流量计的压降、γ射线束的衰减和混合物的阻抗, 建立这些测量值与各相流量之间的关系, 要建立三相流动需要三个独立的测量值。没有方法能够理论上预测这种关系, 因此, 一定要通过校准来确定这些关系。但不可能在测量技术应用的所有情况下校准, 而且这种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校准方法通常可以通过神经网络技术来得到增强, 这种技术可以高精度地确定函数关系。然而, 这种技术虽然有用, 但不能解决基本问题, 也就是说校准只用于实施校准的情况下。

第二种方法包括测量相位速度的基本参数和相位横截面分数 (持率) 或与它们有明确关系的量。为了测量管道中三种组分 (油、气、水) 的体积流量 (进而测质量流量) , 需要建立三个平均速度和三个相位截面。因此, 需要测量五个量 (三个速度和两个相位分数, 第三个相位分数由整体与两个测量值之和的差得到) 。当然, 这个难以达到的测量要求可以通过分离或均相化来减少。通过相分离, 就没有测量截面持率的必要了, 而三个体积流量可以通过传统单相计量技术来测定。但是, 相分离是很昂贵的, 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实现。如果通过使混合物均相化来均衡速度也可以把测量要求减少到三个。这是更经济的选择, 而且是一些商用流量计的核心。但是, 能够达到均相化的范围总是有限的 (例如, 当大部分液体在壁面上而气体百分数很高时, 均相化就行不通。) 因此, 两种计量方法都有基本的缺陷, 正因为这个原因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令人满意的计量方法。

从检测技术的角度看, 现有的多相流量计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部分分离型多相流量计, 第二类是在线多相流量计, 二者各有优缺点。部分分离型多相流量计的特点是:需要一个简单的或者小型的分离器, 其体积一般为三相分离器的25%以下;一般比传统测试分离器的测量精度好、造价低;能够对含少量液体的气体或者含少量气体的液体进行计量, 需要一台配套的含水分析仪;在线多相流量计不需要分离器, 其主要特点是:体积为测试分离器的5%以下, 而质量仅为测试分离器的2%左右, 测量精度与测试分离器基本相当, 在沙漠、沼泽等地区都可以应用。

3 得到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

3.1 双能量γ射线密度测量法

利用不同能量的γ射线源, 可以测定三相的持液率, 而且这些测量值与速度测量值结合产生所需的各相流量。该技术遇到的问题包括屏蔽、光源衰减、截面平均、基本统计不精确、检测设备的局限、改变水矿化度的影响以及水下应用中操作高精密电子仪器的普遍问题。尽管有这么多问题, 但是双能量γ射线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它成为一种相当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3.2 阻抗和微波技术

用于很多商用多相流量计中。这些技术的基本困难是方法的反应取决于流动构造。即使在两相流中, 气泡、液滴和环状流之间的阻抗也有潜在的差别[1]。对于三相流, 由于第三相的存在使问题更加复杂。可以通过使用层析χ射线摄影技术来改进阻抗法, 但是此技术昂贵而且不能很好地建立三相流动。介电测量的另一个缺点是受连续相影响, 而且在反转区 (含水率通常在40%~60%之间) 运转不太好。

3.3 差压装置

一般用在单相和多相测量中。用于多相测量最普遍的装置是文丘里管流量计, 有时也用喷嘴或节流阀等其他装置。一般来说, 这种装置对多相流动的反应取决于上游的流动情况。实际上, 在Imperical大学, 最近已经尝试使用上游效应作为流量计的依据。如果流动十分均匀, 那么差压将由均匀流动模型给出。相反, 如果通过文丘里管的流动仍然十分分散 (例如环状流) , 那么就要使用不同的模型 (分离流动模型) 。真正分离流动模型的压降比均匀流动的压降低。可以对流动进行调节, 因此进入文丘里管时, 可以是分离流也可以是均匀流。但是, 结果表明入口处分离流的压降比均匀流的压降低。这是因为文丘里管起到了混合器的作用, 它再次把液体以液滴形式夹带出去, 然后加速产生了更高的压降。流动中的液体有效黏度取决于连续相、分散相的百分数和它们混合的程度。流动黏度的增大使通过流量计的差压增大, 可能会影响流动速度的计算。没有多相流通过文丘里管和其他装置的差压的广义关系。最好的方法是尽可能地使流动均匀化;均匀化在低的气体体积流量下最有效, 在高的气体百分数 (尤其是高于0.9时) 下最无效。最近在Imperial大学的工作集中在为高的气体百分数区域开发更好的均匀化方案。

3.4 互相关

沿管线的两个位置得到的信号之间的互相关在很多多相流量计中使用。因此, 两测量值之间的互相关函数的峰值代表两测量位置之间流动特性的“飞行时间法”。此方法可以应用的测量技术包括差压、阻抗、γ射线衰减和声的传播[2]。尽管互相关方法有可以直接测量速度的优点 (因此不依赖于校准) ,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测量速度, 要求有独特的流动特性。通常, 此流动特性是段塞。段塞很容易通过差压装置、γ射线或阻抗装置检测到, 因此可以测定段塞的速度。

这里的问题是将段塞速度与流体速度的精度关联起来。段塞速度与流体速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高速度下, 段塞以比流体速度大25%的速度移动;在低速度下, 段塞速度与流体速度的比值很高。而且, 段塞速度与流体速度的比值大大取决于物理性质。这个问题在三相体系中相转化点 (从连续的油相转变为连续的水相) 处尤为严重。还有建立广义关系的困难, 而且最终不能避免校准的要求。另一个影响段塞速度和流体速度之间关系的问题就是段塞速度脉动。如果段塞经过节流阀, 那么由于液体 (段塞) 区中对流动的较高的阻力, 流动在段塞通过的时间内逐步慢下来。在上游区域, 压力增大, 随后过余压力的释放导致了上游段塞的加速以及高于实际速度的速度记录。互相关技术常常可以由流动的预均相化得以改进。理想上, 这会导致与流体平均速度接近的特征速度 (在这种情况下, 会有均相化段塞的残余物) , 避免了校准的需要和含糊有效度的“理论”关系的引入。

4 国外研究现状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 国外多相流计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截至目前, 国际公认的达到商品化程度并且在工业现场进行了较为广泛试验和应用的多相流量计产品包括:美国Agar公司的Agar-301/401、挪威Roxor公司的Fluenta1900Ⅵ与RFM流量计、挪威Framo公司的Framo多相流量计、美国Daniel公司的MEGRA流量计、McCrometer公司的V-Cone流量计、英国Solartron公司的DualStream流量计和美国PECO公司的PECO流量计、意大利TEA公司的VEGA流量计等[2];其中能够用于凝析天然气检测的流量计仅有最后四种。

商品化的多相流流量计在限定工况下能够以90%的置信概率达到10%以内的气液相测量精度。但由于使用条件的变化与误差传递等影响, 在某些工况下油水相测量不确定度可能远远超出±10%的限度。公开声称能够解决凝析天然气流量检测的仅有Solartron、McCrometer、PECO与TEA四家公司, 其余产品用于油气水三相流的计量, 用于凝析天然气计量时, 存在较大误差。其中已经发布成功应用报道的仅仅是英国的Solartron公司的DualStreamⅡ流量计。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College) 多相流重点课题组开创性地将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运用于流体测量, 在实验室研制成功, 并ESMER多相流测量技术获得多项专利。英国石油软件公司在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工作, 得到了包括Shell、BP、ElfTotalFina等主要国际石油公司的积极赞助和支持。ESMER技术的核心是基于简单传感器的智能化软件系统, 其基本原理为:任意的多相流动存在唯一的流态;唯一的流态可以用一组湍流随机特征进行量化和表征;随机特征可以从对流态敏感的传感器信号中提取;随机特征与多相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根据上述基本原理, ESMER运用先进的神经网络、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 在大量模拟实验和油田现场测试的基础上, 建立了大型数据库 (大规模的多相流数据包括参考流量、湍流信号、随机特征、管线和流体的物理参数等) 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匹配和自适应调节的模糊逻辑算法, 实现多相流流量的实时精确测量。

5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大庆油田先后开展了多相流技术的研究。兰州海默公司的MFM2000多相流量计采用伽马射线互相关测量流速, 双能与单能伽马传感器测量相分率, 经过运算后输出各相流量, MFM2000内部增加了一个静态流型调整器, 使得测量精度受流型和相分率变化的影响较小;胜利稠油热采研究所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所合作、辽河油田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合作都采用标准孔板流量计配差压变送器测量气液两相流, 由得到的差压与差压噪声信号结合半经验的拟合公式测量稠油开采过程中的高温高压蒸汽注入量。1994年胜利油田设计院开展了智能型在线无分离三相流量计研制, 设计了室内样机, 确立了计量模型, 完成了神经网络的设计以及气相计测量模型的构造, 取得了液相计量误差小于5%、气相计量误差小于10%室内试验的阶段性成果。

6 新的多相流量计技术

石油工业的工程人员认为目前应用的三相流量计并不十分理想, 理想的三相流量计应能精确地测量整个相分率范围内的各相流速。主要的石油集团对理想多相流流量的要求为:

◇ 相分率范围:体积含气率0~99%, 含水率0~90%

◇ 液体流速和气体流速:误差在±5%以内

由于许多油田的开采处于中晚期, 其含水率可能高达90%以上, 故要求含水率测量绝对误差小于±2%, 从机械设备的角度要求多相流量计是无介入式, 以避免对传感器腐蚀及对流动产生附加压降。

过去十年中对三相流量计的研制做了大量工作, 研制出一些型号的商用多相流量计, 但均不能达到误差在±5%以内的要求。目前广泛采用的综合测量法很难使误差达到±5%以内。

NMR (核磁共振) 及PNA (脉冲中子法) 等能直接测量被测相流速及相分率, 该项技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但由于其造价高昂和技术复杂性造成这种技术现场应用的障碍。

过程成像技术是过去五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但过去一直进行的是两相流成像, 直到最近才出现三相流微波成像技术, 所以此技术的性能指标还不清楚。

迄今为止, 基于神经网络的流型识别技术已经应用于电导探针、差压和γ射线密度计中。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优点就是不以预先定义的规则为基础 (如传统的信号处理技术) , 而是从培训用数据集获取经验[3]。这个特点使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多相流动的非线性, 并且精度高。但是, 一旦这些智能系统用于超出所标定的范围工作, 就不能复制实体。此问题的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实现模糊逻辑。简要地说, 不同类型测量 (或物理模型) 的独立的每个结果都通过神经网络解释出来, 那么, 以特殊流动构造的每个物理和神经网络模型的可靠性为基础, 通过一种决策树选择最精确的解决方法。已经表明这种集成方法比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衍生出的方法更精确。

7 结束语

多相流量技术是计量方面的前沿技术, 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在海洋石油平台上安装了十几台不同原理的多相流量计。从应用的效果看, 流体的物性、温度、压力、组成对计量精度影响很大, 没有一种多相计量技术产品适用于各种场合。

摘要:多相计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量方面的前沿技术, 它是在不进行油气水三相分离的情况下, 实现三相在线、连续、自动计量。在海洋石油、沙漠油田或边远油气田等特殊作业环境有着广阔的市场。

关键词:油田计量,多相流量计,多相计量

参考文献

[1]杨向东等.多相流量计的原理与开发应用简介.石油工业技术监督[J], 2004, (4)

[2]洪毅, 毕晓星.多相流量计的研究及应用.中国海上油气 (工程) [J], 2003, (8)

肿瘤基础研究新进展 篇8

关键词:肿瘤,基础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 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等最为常见, 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目前, 肿瘤的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的主要焦点与重点。恶性肿瘤基础研究与防治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已经使大部分癌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但目前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到人民健康的一个重大难题。由于目前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 人口构成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 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但要彻底解决这个威胁人类健康的难题仍然是任重道远。

1 癌基因

目前分子生物学的新领域是在基因水平上对限制性酶的图谱进行分析, 采用先进的DNA重组与分子探针技术, 来了解DNA结构中的核苷酸位点, 并进行基因定位的检测, 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基因。人类约有十万个基因组, 现在几乎每两天就可以有一个新的基因定位。因此, 目前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对癌基因定位是取得重大成果之一。

在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 最开始是由于癌细胞被激活, 从而出现结构异常的表达产物或者是表达过度, 进而就引起了肿瘤的产生。虽然ras癌基因族的核苷酸序列存在一定的差异, 然而所编码的蛋白质都属于P21ras蛋白, 均有GTP酶的活性。在这中间第12、59、61可能会成为GTP的结合点。如果该基因有一个核苷酸的点发生突变, 就会引起一个氨基酸被取代, 则导致表达产物的改变, 从而引起癌变, 这些和GTP的结合部位就是点突变的主要部位, 如果GTP酶和P21蛋白产生结合, 就会进入功能活化的状态[1]。其中, 发生癌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P21蛋白出现异常。此外, 如果水解GTP转化成GDP以后此复合体会消失, 同时恶变就会受到抑制。然而水解GTP的产生速度比一般的要快10倍, 因此造成了活化态复合体的大量积累从而引起癌变。因此, 怎样才可以加快复合体的失活将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另一突破口。

在发生癌变的同时, 抑制基因的活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所以激活该抑制基因可能是阻止恶性肿瘤产生的一种无毒害的方法。

2 生物节律和肿瘤生长存在的关系

研究表明, 如果生物节律被人为破坏时, 会加快肿瘤的生长速度,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动物的存活时间。对小鼠骨肉瘤的一项实验中发现, 如果把昼夜交替的时间进行人为的提前8h (也就是提前8h把灯打开) , 改变了昼夜交替的节律, 同时淋巴细胞与皮质醇的节律也发生了改变, 出现节律颠倒的现象, 肿瘤的生长速度也进一步加快。此外, 如果持续的保持黑暗或是亮光的情况下, 却没有对骨肉瘤的生长产生影响。

经过对67000名护士的调查研究表明, 夜班工作的时间和患乳腺癌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 夜班工作时间越长则患有乳腺癌的可能性越大。此外, 在经过对空姐和无线电报的操作员进行调查研究中发现, 她们中患乳腺癌的比率也相当高[2]。这些研究都表明, 若是夜晚长期在灯光下工作, 在夜晚正常分泌和生成的褪黑素会受到抑制, 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患乳腺癌的几率。

因此, 保持正常的生物节律不但可以有助于肿瘤的治疗, 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肿瘤。临床医师在长期实践中发现, 在合适的时辰对肿瘤进行治疗, 不但可以提高化疗的疗效, 同时还能减少化疗的副作用, 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 时辰治疗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临床, 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阻断血供

在很多年前, 科学家们就已经发现血管网的形成对肿瘤的生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所有肿瘤都会立刻停止生长然后逐渐消失。肿瘤细胞一定要分泌和产生肿瘤血管生成因子 (TAF’S) 才能存活。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的克隆了一种叫作血管生成素的小分子蛋白基因。灭活TAF'S阻断肿瘤供血有希望成为治疗肿瘤的另一途径。

实验表明, 家兔在经过BCG感染12天后, 再静注大肠杆菌内毒素, 在2h后血清中就会有大量的肿瘤坏死因子 (TNF) 产生[3]。肿瘤坏死因子能够引起瘤出血而最终坏死。结果表明, TNF对正常组织的细胞并没有毒性作用, 而对肿瘤细胞却具有一定的毒性, 并可以直接作用在肿瘤的微血管, 影响肿瘤的正常供血, 从而导致肿瘤坏死。因此, 停止肿瘤组织供血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又一新思路。

4 生物导弹

科学家们为了战胜恶性肿瘤, 并对单克隆抗体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利用一种仅能和癌细胞特异的表面抗原进行结合的单克隆抗体, 同时把它和抗癌药物分子相结合, 从而产生一种对正常细胞无害, 但是对特定的癌细胞却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理想抗癌药物[4]。

目前, 我国的肿瘤基础研究已和国外的差距明显缩短, 针对我国现在的经济实力来讲, 很难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 目前最关键的是尽快把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临床中去。过去我国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绝大多数都是在国外直接引进已经比较成熟的临床经验, 并没有把我国所取得的肿瘤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在临床上。为了克服这一难题, 需要医疗工作者共同努力, 首先是加强基础和临床间的联系, 相互交流经验;对临床医师来讲, 应重视基础研究, 同时积极的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现在恶性肿瘤的基础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癌症最终将会被人类所战胜。

参考文献

[1]陈昕, 邓洪梅, 何丽佳, 等.肿瘤相关生物节律基础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 (01) :86-89.

[2]来茂德.肿瘤临床基础研究的重点和方向[J].浙江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2, 31 (04) :227-230.

[3]汤钊猷.促进基础研究与临床肿瘤学的结合[J].上海医学, 1999 (01) :5-8.

催化裂化技术新进展 篇9

1FCC催化剂和助剂新进展1

全球各个地区炼油厂装置结构不同,加工原油类型不同,造成各地区FCC装置加工原料的硫含量等性质有所不同。从表1可以看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及日本的FCC装置加工原料硫含量最低,这与其炼油厂均配有FCC原料预处理装置不无关系。FCC催化剂和助剂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FCC装置能够加工更多的高金属、高氮、 高残炭含量的劣质原料。

μg/g

1.1ACTION催化剂[1]

对于致密油中Ni,V含量较低,Fe,Ca,Na含量较高的问题,美国Albemarle公司开发了一种新型FCC催化剂—ACTION催化剂。该催化剂结合了Albemarle公司的基质技术和新型高硅铝比分子筛制备技术,能够加工更宽范围的原料,在加工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度裂化或烯烃过度饱和反应,还可以促进异构化反应提高汽油辛烷值。 由图1可见,与ZSM - 5 /Y催化剂相比,ACTION催化剂对汽油辛烷值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另外,高稳定性氧化铝基质有助于提高该催化剂的抗Fe,Ca,Na金属中毒能力,保持催化剂的活性和裂化性能。Albemarle公司将ACTION催化剂应用于3套工业装置,以瓦斯油和渣油为原料, 结果表明,使用ACTION催化剂,炼油厂可以提高馏分油收率以及总液体收率。同时,丁烯收率、 液化石油气中烯烃含量以及汽油辛烷值均有所提升。ACTION催化剂无需使用ZSM - 5助剂就可达到以上目标,虽然ZSM - 5的添加可以提高液化石油气产量,但会产生更多的丙烯而不是丁烯,还会降低液体收率。总而言之,ACTION催化剂效果显著,能够最大化提高重油裂化能力和馏分油收率,以及提高碳四烯烃含量满足烷基化装置需求。另外,还可克服加工致密油对汽油辛烷值的影响。

1.2CAT-AID助剂[2]

FCC装置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以加工渣油和减压瓦斯油。渣油中的高浓度Ni,V,Fe,N以及康氏残炭等是FCC装置加工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英国Johnson Matthey公司生产的CAT - AID助剂作为渣油加工过程中污染物的捕获剂已在多家炼油厂进行了工业应用。在铁金属中毒机理方面的突破使得CAT - AID助剂成为一种有效的铁捕获助剂,铁中毒恢复可以不依靠改变新鲜催化剂配方或使用外加平衡剂,是唯一经工业化证明有效的铁捕获助剂。CAT - AID助剂工业应用过程中平衡剂的分析证实了铁中毒的降低,具体表现在铁瘤消失( 见图2) ,在转化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汽油收率增加1. 7% ( 质量分数) ,焦炭、干气收率则相应下降,由此CAT - AID助剂可用于降低焦炭产率并提高渣油加工能力。炼油厂还能够通过CAT - AID助剂来提高催化裂化产品选择性以及降低催化剂添加速度,从而可以提升炼油厂收益。

2FCC多产丙烯技术新进展

FCC多产丙烯技术是仅次于蒸汽裂解的又一大丙烯生产工艺。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丙烯需求不断增加,而且需求增速超过乙烯。尤其是美国和中东地区蒸汽裂解装置以乙烷为原料造成丙烯严重短缺,FCC多产丙烯技术再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FCC工艺的不断改进,为从减压瓦斯油和渣油选择性地生产汽油、馏分油或丙烯提供了很大的灵活性。

2.1FCC多产丙烯组合方案[3]

美国页岩气产业兴起之后,石化工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如乙烷这种低成本轻质原料极大地刺激了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的发展,未来10年这种趋势仍将持续。蒸汽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必然会减少丙烯和其他石化原料的来源。 法国Technip公司介绍了3家炼油厂有效整合FCC装置与其他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方案,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实现丙烯、汽油或馏分油等产品的灵活生产以实现最大化收益。3家炼油厂FCC装置采用不同的组合方案、加工不同的原料,不仅可以实现多产丙烯这一目标,还可同时兼顾汽油等馏分油生产( 见表2) 。可以看出,A炼油厂采用深度催化裂解( DCC) 装置结合乙烷裂解和烷基化装置,用于生产汽油和最大化生产丙烯, 加工加氢处理减压瓦斯油( VGO) 时,丙烯收率达到18. 4% ,汽油收率达到27. 9% 。B炼油厂采用DCC装置结合Flex Ene( 混合丁烯利用Polynaphtha技术齐聚生成低聚物后循环至提升管) 和乙烯回收装置( ERU) ,设计加工更重更低质的原料,相比A炼油厂,丙烯收率大幅提升,达到23. 3% 。C炼油厂采用渣油产丙烯 ( R2P) 装置结合ERU装置和烷基化装置,从低质渣油原料中最大化生产丙烯,丙烯收率达到12. 3% 。

为了弥补汽油收益下降,FCC石脑油中的轻组分( 65 ℃以下) 可以进行循环裂化来增加丙烯产量。富含芳烃的中石脑油馏分( 65 ~ 171 ℃) 可以送至芳烃联合装置( 如Parama XTM) 来生产对二甲苯。如此,不仅能够增加丙烯收率,还能弥补由于蒸汽裂解装置加工轻质原料所导致的芳烃产量下降。

2.2高苛刻度催化裂化多产丙烯(HS-FCC)工艺[4]

中东地区大多数蒸汽裂解装置采用乙烷作为原料,同样造成丙烯产量严重不足。日本JX公司、沙特阿美公司和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矿产大学联合开发了一种FCC HS - FCC工艺。该工艺采用高USY分子筛含量、低酸密度的催化剂体系,通过抑制氢转移反应来实现高烯烃选择性、 低焦炭和干气选择性。与常规FCC操作相比, HS - FCC操作条件更加苛刻,高反应温度、短停留时间和大剂油比增加了烯烃选择性。而下流式反应器能够避免大剂油比条件下的催化剂返混问题,与上流式反应器相比,可在保持汽油收率的情形下大幅增加C2~ C4低碳烯烃收率。采用HS - FCC工艺的3 000桶 / d示范装置于2011年5月在JX公司Mizushima炼油厂投产,加工不同重质原料( 包括加氢处理渣油) 时,C2~ C4低碳烯烃收率达到35% ~ 40% ,其中丙烯收率17% ~ 20% 、 乙烯收率4% ~ 5% 、丁烯收率12% ~ 16% 。汽油研究法辛烷值达到98以上,汽油中芳烃含量为35% ~ 50% 。JX公司于2014年9月宣布,计划兴建第1套商业化HS - FCC装置,装置能力将比半商业化验证装置大8倍,计划于2018年初在该公司24万桶/d鹿岛炼油厂投运。

2.3轻重组分同时裂化工艺(SSC工艺)[5]

利用重质组分裂化生产低碳烯烃,不仅能够多产丙烯,而且可以实现低值原料的高值利用。 印度石油公司开发了SSC工艺,以最大化提高低碳烯烃尤其是丙烯的收率,流程见图3所示。该工艺采用两个反应器和精细设计的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反应器R - Ⅰ加工轻质组分,反应器R - Ⅱ加工重质组分。两个反应器都采用同一种催化剂,该催化剂同时兼备重质组分和轻质组分的裂化性能。加工重质组分,催化剂生焦量增多使得再生器烧焦产生过剩热量,这部分热量可用于反应器R - Ⅰ处理轻质组分,因此无需设置催化剂冷却器。轻质组分反应器在非常高的温度下操作,有利于加工石脑油和瓦斯油范围内的原料,两个反应器间的协同作用使得丙烯收率高达24% 。

此外,由于全球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有关减少FCC装置NOx,SOx等排放的催化剂、助剂等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一直在持续着,这也是FCC技术发展的方向之一。

3结束语

近期FCC在工艺技术和催化剂及助剂方面的进展,再次证明了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时期内FCC装置在炼油厂将依然扮演着连接重质原料和轻质产品的重要角色。中东尤其是美国蒸汽裂解装置原料轻质化的趋势将会导致丙烯资源的短缺,利用FCC装置多产丙烯的趋势也将会增加,这就要求FCC装置具有很强的操作灵活性, 可依据市场需求切换生产丙烯、汽油或馏分油, 实现炼油厂效益最大化。原油质量劣化的趋势将使FCC装置进料的金属含量愈来愈高,即使是来自页岩油的原料,Fe,Ca,Na等催化剂毒物含量也较高,研究和开发抗金属中毒催化剂和相关金属捕获助剂也将成为FCC技术研发的重点课题。除美国、日本等对FCC装置排放的限值非常严格外,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相关法规限值,与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相信随着全球环保法规的不断趋严,减少FCC装置污染物排放的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范围会不断增大,相关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也将是FCC技术发展的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Yaluris G,Kramer A.Take ACTIONTM-to maximize distillate and alky feed from your FCC unit[C]//AFPM:AFPM Annual Meeting,Florida,2014:14-26.

[2]Hochheiser T,Bart de Graaf.FCC Additive improves residue processing economics with high iron feeds[C]//AFPM:AFPM Annual Meeting,Florida,2014:14-27.

[3]Dharia D,Alexander Maller,Gbordzoe E.Shale gas-driven wave of new petrochemical plants in north America is opportunity for refiners[C]//AFPM:AFPM Annual Meeting.Florida,2014:14-24.

[4]Ogasawara I.High severity fluidized catalytic cracking(HSFCC)-go for propylene[C]//21st World Petroleum CongressBlock 2:Refining,Transportation and Petrochemistry.Moscow,2014.

心理护理研究新进展 篇10

1 心理护理的内涵

目前对心理护理的定义仍缺乏一个普遍认可并被广泛使用的概念, 这不仅与文化背景有关, 也与各科之间护理工作的重点不同有关。一般认为, 心理护理应包括四个部分, 即护理的主体、护理的客体、护理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以及护理的具体目标[9]。几乎所有定义都是围绕这四个部分展开的。

1.1 国外的概念

国外学者在定义“心理护理”时往往先解释护理的实质和核心, 重视对于心理护理地位和作用的确立, 进而确定概念。美国对于心理护理的表述为“PsychiatricNursing-mentalHealth Nursing”, 认为它是在护理实践领域中开拓的一种新的、特殊的分支, 它应用人类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框架, 有目的的应用主体 (护士) 进行实践, 对于客体 (患者) 实际存在或潜在的精神障碍及其长期作用的不良反应做出识别和干预, 最终实现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状态, 促进精神障碍的康复, 预防心理疾病发生的目标[10]。英国学者则认为心理护理是主体 (护士) 系统应用心理学方法,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后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处理客体 (患者) 因疾病或损伤而引起的各种心理问题, 最终为患者提供有实践意义的、系统的、全面的心理学关怀[11]。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心理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体系不同, 美国的定义更强调人的一般特性, 主张应用人类行为学的理论框架, 而英国偏重于对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

1.2 国内的概念

中国学者对于心理护理的描述略有不同, 认为在中国中医的传统思想当中就有心理护理的思想, 认为传统医学当中, 强调“形神合一, 心神一体”的生命观, 构成了中医当中“整体恒动观”的重要内涵, 成为心理护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心理护理实践[12]。中国学者更倾向于将心理护理表述为“Psychologicalnursing”或“Psychologicalcare”, 对于其具体表述也不尽相同[13,14]。

2 心理护理的主要技术

尽管对于心理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但心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是主要的干预手段。目前对于国内外心理护理过程中所使用的心理学方法进行归纳,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认知

认知心理护理过程中, 主要是指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态度、知识和观点[15]。在心理干预技术当中, 以Beck的认知疗法最具代表性。龙瑞芳[16]曾经应用认知干预技术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对患者认知缺陷进行干预, 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 从而减轻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吴艳[17]等应用贝克认知疗法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可有效纠正患者的自我丧失感、失去控制感, 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 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2.2 带动和影响患者的积极行为

心理护理过程中, 可通过心理护理知识以及护患双方的良好互动, 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行为, 尤其在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中, 作用突出。余洁[18]对于90例进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进行行为干预, 通过介绍患者与治疗成功的案例之间的积极互动, 影响和带动患者的积极行为, 结果发现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不安的情绪, 加快了病情的康复, 也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吴玲玲[19]对于急诊创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过程中采用了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等行为干预技术, 发现不仅有效地改善急诊创伤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和负面情绪, 而且使患者学会了积极的应对方式, 促进其心理康复。

3 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

随着临床各科对于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以及整体护理理念的普及, 心理护理应用的范畴也在逐渐扩大。其应用范围几乎涵盖了临床各个专业, 现分别予以简述。

3.1 心理护理在内科的应用

刘晓东[20]对112例内科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结果发现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内科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谭萍秀[21]先后对460例住院内科患者进行了心理护理, 显示心理护理在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提高生活质量。姚皆帆[22]对96例消化科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发现, 经过心理护理后消化科疾病患者的病情有明显改善, 可缩短治疗周期与住院时间。周定群[23]等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普遍存在态度消极甚至悲观、绝望, 通过心理护理, 包括对于患者本人的心理支持和对于家属的积极沟通, 能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 控制血糖, 促进疾病康复。李海燕[24]对140例冠心病患者的院外护理过程中实施了心理护理, 结果发现, 患者伴随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建议将心理护理由院内拓展到院外护理过程中来。马艳[25]对于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发现, 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 增强健康教育的内容, 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因疾病恐慌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 使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3.2 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的应用

精神科由于接诊患者的特殊性, 所以从内科中独立出来, 单独讨论。尚简[26]等对3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包括无条件积极接纳、带动患者积极融入社会以及普及精神病的科普知识等, 在出院1个月后进行随访, 发现心理护理可以增强患者对事物的客观性分析与观察能力, 帮助患者克服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 有效改善预后。谢立军[27]对80例产后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研究, 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包括明确导致产后精神障碍的具体原因, 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并做好围生期的预防工作等。通过与对照组比较发现, 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降低产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提高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张立玖[28]对89例神经症性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比较心理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 结果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和消除患者的心理行为障碍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有明显的作用, 为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临床护理不可缺少的护理措施。

3.3 心理护理在外科的应用

王刚[29]等以196例行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比较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于患者疗效的差异, 心理护理措施包括认知干预、暗示疗法、示范脱敏、音乐干预的联合应用, 结果显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地解决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 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张云霞[30]对41例喉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在围手术期加强心理护理, 能减轻喉癌患者术后疼痛状况, 减轻抑郁、焦虑情绪。景晋秀[31]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结果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颅脑外伤预后状况, 降低患者焦虑和疼痛程度, 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3.4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的应用

朱红艳[32]等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 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 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的总有效率及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 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预后效果。赵秀玲[33]对于产科住院的88例产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发现, 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张红[34]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研究时发现,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 通过暗示、转移以及分散注意力的方式, 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心理负担, 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并认为心理护理是妇产科手术患者整体护理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对解决心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5 心理护理在儿科的应用

马秀凤[35]等认为在儿科护理中应充分考虑患儿自我意识较强、乐于接受表扬、感情波动较大、自制能力较低等心理特点, 注意以尊重及关怀的态度对待患儿, 并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消除其紧张情绪, 使用轻松的语言及恰当的类比向患儿解释心理护理措施的应用, 减少其恐惧心理, 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付晓荣[36]认为, 儿科中实施心理护理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患儿本身, 还可以拓展到患儿家属。通过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护理, 通过心理护理、心理支持以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 使得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 对于患儿疾病的恢复起到良好的效果。张瑞红[37]则系统总结了儿科护理的工作特点, 针对不同病种和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强调用心分析患儿和家属心理需求, 掌握心理护理时机, 适时进行心理护理, 才能确保心理护理效果。

总之,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和普及, 心理护理将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 它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为疾病产生的消极情绪, 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38];而且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39]和护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 促进护理人员的自我提高。

摘要: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 从而缓解患者的相应心理问题, 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技术方法, 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桩核修复新进展 篇11

1 根管治疗后牙齿何时使用桩

临床上许多医师认为桩应该放置到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根管之中以加强它。在美国,据统计39%的兼职口腔教育者、41%的全职口腔教育者和56%的非教师开业者认为桩加固了牙齿。然而,一些研究指出桩并不能加强牙齿,相反桩修复空间的预备和桩的戴入反而消弱了根管的强度而且容易导致根折。这些研究进一步表明,仅仅当没有足够的剩余牙体

支持最终修复体时才可以使用桩。换言之,桩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核的固位以支持上部的冠修复体。

一些研究表明,牙体缺损在最小时前牙根管治疗后不一定必须做桩[1]。这些牙可以行使保守治疗:在开髓孔处行粘接充填修复。如果考虑到牙齿变色,可以选择美白和贴面的修复,因为通过Baratieri的研究,桩的使用并不能提高根管治疗后切牙的抗折裂强度。如果根管治疗后的前牙牙体大量缺损,牙体预备后的行冠修复是必要的,那么必须用桩核获得固位以抵抗咬合力。

2 桩的类型

光弹性应力分析表明粘接固位和平行桩对根管的应力最小,但也是固位力最差的。螺纹桩提供更大的固位力,但是它们会对根管产生更大的应力,应当在根较短难以获得良好固位时使用。Pontius等[2]推断纤维增强树脂桩的成功粘接有助于桩在根管内的固位,所以较短的桩也可以使用纤维桩。

考虑到牙体硬组织的保存,锥型桩需要去掉更少的牙本质,因为根管清洁和成形为锥型。虽然平行桩和螺纹固位的桩有更好的固位,但是同时也需要去除更多的牙本质。这是不可取的,尤其是平行桩,因为这需要从较细的根尖和根管中部去除更多的牙本质。

3 桩的材料

不锈钢(镍铬),钛和钛合金,镀金黄铜,全瓷和纤维增强树脂都被作为预成桩的材料。不锈钢作为预成桩材料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挠曲强度和断裂强度,而且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尤其是在全瓷冠下。但是体外研究报道用疲劳试验证明瓷粘接到牙本质的能力很弱[3],而且根管再治疗时拆除非常困难,随着纤维桩技术的成熟瓷桩目前已经很少使用了。

一种最新出现的桩是纤维增强树脂桩。它由被聚合物树脂(通常是一种环氧基树脂)包绕碳、石英纤维或玻璃纤维组成。这些纤维的直径在7~10μm并可用大量不同的排列方式,包括编织状、麻花辫和纵向的。体外研究纤维桩的强度明显比金属桩核弱。刚性大的金属不易形变,将侧向力不均匀的传导给强度较小的牙本质,导致根折裂的风险更大。另一方面,纤维增强桩较低的弹性模量[(1~4)×106 psi]与牙本质(≈2×106psi)更接近,也降低了牙根折裂的发生率。在用纤维桩修复后失败的病例中,牙齿有更大的可能性可以被重新修复。

纤维桩用树脂粘接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做核。纤维桩和根管内牙本质壁用树脂粘接剂在口内的粘接已经被很多研究证明[4],扫描电镜下的评价已经清晰地展示了混合层的形成。粘接剂进入纤维桩微孔形成锁扣增强了粘接固位功能,成功的粘接使桩进入根管的楔入效应最小化,需要去除更少的牙本质以容纳更短、更细的桩,最终使牙齿折裂的发生可能性最小。成功的粘接也意味着桩的长度对于纤维桩的固位影响比金属桩更小[5]。

因为纤维桩没有金属,所以不会导致金属过敏或者腐蚀。它们在口腔可视区域提供了更好的美观效果,尤其是用全瓷冠(桥)修复时。若根管治疗失败需要再治疗,纤维桩也很容易被去除。一项评价3种纤维桩的研究报道,纤维桩1~6年的失败率只有3.2%,笔者总结这些纤维桩用的是常规粘接材料[6],近期回顾性研究表明,7~10年的纤维桩成功率有89%~93%[7]。纤维桩的发展历史不过十几年,长期的临床效果数据还没有。

4 桩的粘接

在最长用的口腔粘接剂———磷酸锌、羧酸锌、玻璃离子水门汀、树脂、树脂和玻璃离子混合粘接剂中,磷酸锌有最长的成功历史。除了有一个较长的可操作时间,它还与氧化锌丁香油酚兼容,而大多数的根管封闭材料中都包含了氧化锌丁香油酚。在根管治疗失败的情况下用磷酸锌粘接的金属桩比用树脂粘接的更容易除去,而且导致牙根折裂的风险更小。用玻璃离子和聚羧酸锌粘接剂的最大问题是微渗漏,这些粘接剂的弹性模量比磷酸锌和牙本质小,另一方面树脂粘接剂因为与牙本质粘接的能力越来越受欢迎。研究认为,由于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纤维桩的弹性模量接近,树脂水门汀、纤维桩、牙根形成了一个整体,被称为“牙本质-树脂水门汀-纤维桩复合体”,应力的分布较均匀[8]。树脂水门汀粘结纤维桩时,主要靠树脂突形成的微机械物理固位,可以在纤维桩和牙本质间获得较高的粘结强度,其微渗漏值显著低于玻璃离子和磷酸锌粘接剂[9]。

树脂粘接剂与牙本质的粘接必须小心操作以提高粘接强度和最小化微渗漏。用树脂粘接金属桩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根管治疗失败时去除金属桩比较困难,去除一个用树脂粘接良好的金属桩是很困难和比较耗时的,同时存在根折的风险,但是如果用树脂粘接剂粘接树脂桩就不会碰到这个问题,因为树脂桩很容易被去除,各种类型的纤维桩和树脂粘接剂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Ferrari等[10,11]在根管治疗后牙齿纤维桩粘接方面的修复做了大量的研究。

5 核的构造原则

当剩余牙体量不足时,核的构造是必须的,这种构造也提高了剩余牙体的固位和抗力,有学者描述了理想核材料所需要的特征,包括足够的抵抗咬合力的抗压强度、充分的挠曲强度、生物相容性、在核与牙齿的界面抵抗唾液的渗漏、易于操作、有粘接到牙体的能力、热膨胀和收缩系数与牙体组织相似、尺寸稳定性、难溶于水和防止继发龋。不幸的是,目前所有的材料都有它的优缺点,如此理想的材料并不存在。

最常用的核材料有铸造金合金、银汞、树脂和玻璃离子。金合金和银汞已经成功应用了很多年,因为它们有很高的强度和低溶解性,并且热膨胀系数也与牙齿相似。但是使用金属桩核是一种间接的方法,需要两次就诊。银汞需要一个较长的凝固时间使其在充填后难以立刻进行牙冠的牙体预备———如果需要全冠修复,在缺损严重的牙齿中,银汞核的使用也是一个挑战。许多患者担心合金中汞的存在,不管是否有科学证据支持其毒性的存在,金合金和银汞都没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尤其是用全瓷冠进行修复时。

树脂材料有很好的美学性能,尤其是在前牙用玻璃陶瓷全冠修复时,它有良好的强度和低溶解性。树脂的一些特点是聚合收缩、吸水膨胀和空隙的产生,因为它不能像银汞一样进行紧压,此外树脂不与氧化锌丁香油酚兼容,这可能会导致树脂固化不全。这些负面的特征如果没有被很好的处理则会导致微渗漏。根管封闭材料的正确去除和可压缩树脂的使用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微渗漏。研究发现低黏滞、高填料核材料的混合型树脂是最好的核材料选择,低黏滞的树脂单体润湿性好,树脂核与纤维桩界面间很少有气泡与空洞形成,高填料核材料聚合时所产生的收缩应力小,而且高填料含量也可改善核材料的机械性能[12,13,14,15,16,17]。

研究发现,玻璃离子拉伸和抗压缩强度较弱,作为核材料断裂韧性也较低,玻璃离子的弹性模量较低,和牙本质和牙釉质的粘接性能弱,可压缩性差而且易溶于水。因此,应避免将玻璃离子作为核材料。

综上所述,有多种不同设计、不同材料、不同类型的桩可用的原因是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的标准应该包括:足够的强度、弹性模量、固位、生物相容性、美学和可去除性。新的纤维桩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还需要一个长期的临床效果评价。

上一篇:边远山区下一篇:京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