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预算

2024-09-29

环境保护预算(共11篇)

环境保护预算 篇1

自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不断放缓,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不足,资金供给的风险加剧,使得许多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由于企业无法对宏观经济环境进行改变,所以加强企业自身的预算管理以达到节约资金、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就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的预算管理即通过考察、评估、预算对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财务或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及控制,以协助企业高效的组织和协调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同时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预算管理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考核四个部分,其中涉及到预算编制人员的选择、预算制定流程的重构、预算编制基础的选择等问题,由于预算管理的复杂性以及其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环境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环境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高效的沟通交流,可以方便可行目标的确立,更加有利于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然而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的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企业员工预算管理意识缺失、预算机制不够健全、预算执行缺乏执行力和控制力以及绩效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凸显,我们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当前企业所处的市场经济环境和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促进企业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存在不足

1.1 预算管理意识缺失,预算管理能力不足

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基本的企业全体员工应当具备预算管理的意识和预算管理的能力,然而一些企业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企业领导预算管理意识缺失,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进而导致预算机制的建设不够完善,由于没有建立企业员工预算管理方面的激励机制,所以企业员工也缺乏预算管理的意识,这就从根本上不利于预算管理的完善;二是企业财务人员的能力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会计核算上,缺乏预算管理的能力,无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所涉及的费用进行准确评估,导致预算报表的编制过于草率,导致预算管理活动难以继续开展;三是预算人员在进行预算报表编制的过程中,没有利用精确的软件对经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变数进行评估,仅仅对企业的常规费用进行预算,最终可能导致实际支出远远脱离预算金额。这些问题的存在均不利于环境保障体系的完善,也就不利于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

1.2 预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环境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完善预算制度的建设,然而一些企业预算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导致预算管理面临较多的问题。第一,企业对于预算报表的编制管理较为松散,企业内各个部门对于预算的制定认识不统一,且在预算制度的建设过程中没有明确企业领导、董事会、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科技研发部门以及其他各个部门具有的权利和应当承担的责任,权责不明使得预算管理面临较多的问题;第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沟通交流模式,使得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的沟通和交流,使得预算执行过程不够明了,且企业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牵制机制,使得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所以缺乏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牵制机制也是预算管理不够完善的原因之一;第三,企业在预算绩效考核过程中,没有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使得预算执行缺乏动力,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阻碍。

1.3 预算执行过程缺乏执行力和监督控制机制

预算执行的不利以及监督控制机制的缺失是预算管理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中面临的较为严峻的问题。首先,一些企业的预算报表编制过于形式化,企业在差旅补助、水电费、成本采购等方面的支出较为混乱,没有严格遵照预算报表所列支的科目和金额执行,时常出现私自挪用预算资金以及乱报发票的行为,比如预算报表所列支的是第一季度差旅费用3万元,企业的实际差旅费用可能为4万元,那么超出的部分往往用其他的预算金额进行顶替,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控制;其次,企业缺乏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不定期的审核,也没有对资金使用产生的发票进行详细的核对,这就难以及时发现实际开支不符合预算的行为,等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最后,一些企业并未建立预算的控制机制,比如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紧急情况,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导致实际支出远远高于预算金额,造成企业资金的浪费。

1.4 预算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健全

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需要精准的绩效考核予以支撑,一些企业预算绩效考核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的预算管理工作停滞不前。第一,一些企业并没有对预算执行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总结、评估,所以没有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或者是绩效考核指标的建立过于随意,导致后期的绩效考核难以达到反映预算真实执行情况的目的;第二,一些企业在预算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过于随意,没有完全依照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详细地考核,绩效考核的结果过于平均化,难以反映出预算的执行情况,或者是预算考核过程中存在徇私舞弊的行为,导致预算绩效考核偏离实际;第三,一些企业缺乏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全面评价,难以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也无从改进,导致预算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

2 完善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

2.1 强化预算管理意识,提升预算管理能力

首先,企业领导应当加强对于市场经济环境的认知,同时深化对于企业经营现状、资金现状的了解和把握,全面认识预算管理工作对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意义,重视预算机制的顶层设计,为预算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可以采取激励机制来促进企业员工预算管理意识的提升,使其将预算管理的意识植根于日常的工作中,由此从根本上为企业的预算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预算管理能力的培训,或者是引进专业的预算管理人才,同时加强企业其他部门对于预算管理的认知和能力,使财务部门人员对预算报表的编制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确保各个部门的员工对预算报表有一个详细的认识,以此促进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在预算报表编制之前,应当通过专业的统计软件对预算金额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同时利用风险评估软件对企业以后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为风险的发生提取风险准备金,以防止实际支出远远脱离预算金额的情况发生。通过以上一些方法,为企业的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创造良好的环境。

2.2 完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的完善可以为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应当强化对于企业预算报表编制的管理,统一各个部门对于预算报表和实际执行方式的认识,在预算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对各个部门进行统筹规划,明确董事会、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科技研发部门、业务部门等各个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建立权责分明的制度以促进预算管理的顺利开展;其次,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特别是加强财务部门与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以确保预算执行更加透明,同时建立各个部门在预算执行方面的牵制机制,避免部门之间一家独大而造成的贪污腐败现象,要全面控制企业资金的支出,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最后,对预算的执行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预算执行效果良好的部门予以奖励,以加强预算管理的动力,为企业的预算管理贡献力量。

2.3 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

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控制可以为预算管理和预算机制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第一,应当加强预算的执行力度,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当依照预算报表所列支的科目和金额严格的进行费用的支出,对各个部门所提供的发票进行严格的审核,坚决杜绝虚开发票的行为发生,对于经营情况临时变动需要更改预算金额的情况,应当要去资金使用部门出具相关的证明和发票,确保资金大体按预算报表执行;第二,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的监督机制,即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不定期的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以及时发现各个部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正,以防止实际支出过分偏离预算而导致的企业资金浪费;第三,企业应当建立对预算执行过程的控制机制,由于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损失,所以应当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对这些突发的情况予以控制,比如提取适当风险准备金等,在确保实际支出不过分偏离预算的情况下有效的化解危机,节约企业资金。

2.4 健全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

健全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对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最终促进预算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首先,企业应当对预算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详细的总结、评估,筛选出能够准确反映出预算管理情况的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并编制绩效考核指标表,为预算的绩效考核做好全面的准备;其次,企业在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之前所编制的考核指标表进行考核,准确详细的对每一个指标进行评估、计算,客观、真实地反映出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同时绩效考核小组应当由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形成考核环节中的相互制约,避免考核人员为了部门利益随意篡改考核结果,确保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为绩效的评价提供准确的数据;最后,企业应当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评价,通过分析和评价发现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由此促进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

3 结语

总之,预算管理和预算制度的环境保障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加强预算管理和预算制度的环境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确保企业资金使用的高效,使企业在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杨民.浅议如何建立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2015(04).

[2]孙国华.浅析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3]何航.预算管理与预算机制的环境保障体系[J].河南科技,2013(24).

环境保护预算 篇2

2、编制施工预算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经济核算的重要措施,它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施工预算是编制施工作业计划的依据(2)施工预算是签发工程施工任务单的依据(3)施工预算是签发限额领料单的依据(4)施工预算是衡量工人劳动成果、计算应得报酬的依据(5)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进行“两算”对比的依据(6)施工预算是有效控制施工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有力手段(7)施工预算是促进实施施工技术组织措施的有效方法

3、施工预算编制依据

(1)会审后的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书和有关的标准图(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3)施工图预算书(4)现行的施工定额,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资标准,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及有关文件。(5)工程现场实际勘察与测量资料,如工程地质报告、地下水位标高等。(6)建筑材料手册等常用工具性资料。

4、施工预算编制的步骤

(1)熟悉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资料。(2)熟悉施工定额及有关文件规定(3)列出工程项目,计算工程量(4)套用定额,计算直接费并进行工料分析(5)单位工程直接费及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汇总(6)进行“两算”对比分析(7)编写编制说明并填写封面,装订成册

5、施工预算的内容

施工预算的内容是以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数量及其费用总和的计算。它由编制说明和预算表格两部分组成。一份完整的施工预算书包括:封面目录、编制说明部分、预算表格部分

(1)工程量计算汇总表(2)施工预算工料分析表(3)人工汇总表(4)材料消耗量汇总表(5)机械台班使用量汇总表(6)施工预算表(7)“两算”对比表

6、“两算”对比的意义

“两算”对比是指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找出节约和超出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的措施,防止人工、材料和机械用量及使用费的超支,以避免发生预算成本的亏损。通过“两算”对比,并在完工后加以总结,取得经验教训,积累资料,加强和改进施工组织管理,以减少工料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成本,节约资金,增加积累,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7、“两算”对比的方法

(1)实物对比法: 即将施工预算中的各分部工程的人工、主要材料、机械台班量与施工图预算的人工、主要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分别进行对比。

(2)金额对比法:将施工预算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直接费与施工图预算中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直接费分别进行对比。

8、施工预算与施工图预算的区别

(3)工程项目粗细程度不同:施工定额项目按工种划分,其综合程度较低,而且施工预算要满足班组核算的要求,所以项目划分较细。预算定额项目的综合程度较高,其主要任务是用来确定工程造价,所以施工图预算的项目划分较粗。(4)计算范围不同:施工预算主要计算工、料、机的数量及其相应的直接费,而施工图预算除计算直接费外,还需计算间接费、利润和税金,从而确定整个工程造价。

9、工程结算:是指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在完成工程任务后,依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按照规定程序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的一项经济活动。工程结算的主体是施工企业;

工程结算的目的是施工企业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款,以实现“商品销售”。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占用资金额较大,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对于施工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工程结算是反映工程进度的主要指标(2)工程结算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的主要依据(3)工程结算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

10、建筑产品价值大、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工程结算必须采取阶段性结算的方法。工程结算一般可分为:工程价款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两种。工程价款结算指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施工合同中关于付款条款的有关规定和工程进展所完成的工程量,按照规定程序向建设单位收取工程价款的一项经济活动。

工程竣工结算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经有关部门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后,按照规定程序向建设单位办理最终工程价款结算的一项经济活动。

11、工程结算的方式

a工程价款结算(1)定期结算(2)阶段结算(3)年终结算(4)竣工后一次结算

b工程竣工结算(1)施工图预算加签证结算(2)预算包干结算(3)每平方米造价包干结算(4)招、投标结算

12、工程价款结算方式:

(1)定期结算是按确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工程价款结算,通常是按月结算。一般以完成工程预算内分部分项工程作为“产品”,在每月终了按实际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结算。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的方法。跨竣工的工程,在年终进行工程盘点,办理结算。

(2)阶段结算即当年开工,当年不能竣工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按照工程形象进度,划分不同阶段进行结算。

工程价款阶段结算是按施工的形象进度来划分,即在完成每一实物(或部位)的形象进度后进行的一次结算。

形象进度一般是按分部工程填列,如土建工程的基础、结构、屋面、装修、收尾、竣工、交工等;安装工程的设备清洗、就位、安装、试车调整和交工等;线型工程的线型长度等。它以施工图为基础,测算各阶段的预支数额,每完成一个工程实物(部位)的形象进度,就可按其预算价值,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其结算手续与定期结算类似。

(3)年终结算是指一项工程在本内不能竣工,而要跨入下继续施工的结算方式。为了正确反映施工企业本的经营成果,由施工企业会同建设单位,对在建的工程进行已完或未完工程量的盘点,暂时结清本工程价款,建设单位也可以根据年终结算统计本的投资完成情况。

(4)竣工后一次结算: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建筑安装工程建设期在12个月以内,或者工程承包价值在100万元以下的,可以实行工程价款每月月中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竣工后一次结算是指施工过程中不进行工程款结算,而在全部工程竣工并办理竣工验收后,一次结算全部工程的价款。

竣工后一次结算按建设项目在当年能否完成可以分为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和单项工程竣工结算。

如果建设项目当年能够完成,称为建设项目竣工结算。如果建设项目当年不能完成,只对已完成的单项工程结算工程款,即为单项工程竣工结算。

13、竣工结算是指施工企业完成任务后,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在原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编制调整预算,向建设单位办理最后的工程价款结算,称为竣工结算。竣工结算是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施工中出现的变更、签证等实际情况由施工企业负责编制的。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遇到一些原设计无法预计的情况,如基础工程施工遇软弱土、流砂、阴河、古墓、孤石等,必然会引起设计变更、施工变更等原施工图预算中未包括的内容。因此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变更情况进行竣工结算。

a竣工结算的方式

(1)施工图预算加签证结算方式

该结算方式是把经过审定的原施工图预算作为工程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凡原施工图预算或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历次发生的由于设计变更、进度变更、施工条件变更所增减的费用等。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证后,与原施工图预算一起构成竣工结算文件,交付建设单位经审计后办理竣工结算。

这种结算方式,难以预先估计工程总的费用变化幅度,往往会造成追加工程投资的现象。

(2)预算包干结算方式

预算包干结算,也称施工图预算加系数包干结算。即在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同时,另外计取预算外包干费。

预算外包干费=施工图预算造价×包干系数

结算工程价款=施工图预算造价×(1+包干系数)

式中,包干系数:由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双方商定,经有关部门审批确定

在签订合同条款时,预算外包干费要明确包干范围。这种结算方式,可以减少签证方面的扯皮现象,预先估计总的工程造价。(3)每平方米造价包干结算方式

该结算方式是双方根据一定的工程资料或概算指标,事先协定每平方米造价指标,然后按建筑面积汇总计取工程造价,确定应付的工程价款。(4)招、投标结算方式

招标单位与投标单位,按照中标报价、承包方式、承包范围、工期、质量标准、奖惩规定、付款及结算方式等内容签订承包合同。合同规定的工程造价就是结算造价。工程竣工结算时,奖惩费用、包干范围外增加的工程项目另行计算。

14、工程结算的作用

通过工程结算办理已完工程的工程价款,确定施工企业的货币收入,补充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消耗。

工程结算时统计施工企业完成生产计划和建设单位完成建设投资任务的依据。竣工结算时施工企业完成该工程项目的总货币收入,是企业内部编制工程决算,进行成本核算,确定工程实际成本的重要依据。

竣工结算是建设单位编制竣工决算的主要依据。

竣工结算的完成,标志着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双方所承担的合同义务和经济责任的结束。

15、工程结算的内容

按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预付工程预支款。在具备施工前提的条件下,发包人应在双方签订合同后的一个月内或不迟于商定的开工日期前的7天内预支工程款。包工包 料工程的预支款按合同商定拨付,原则上预支比例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0%,不高于合同金额的30%,对重大工程项目,按工程计划逐年预支。按照双方确定的结算方式开列月(或阶段)施工功课计划和工程价款预付单,预付工程价款。月末(或阶段完成)呈报已完工程月(或阶段)报表和工程价款结算账单,提出支付工程进度款申请,14天内,发包人应按不低于工程价款的60%,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

跨工程年终进行已完工程、未完工程清点和年终结算;单位工程竣工时,编写单位工程竣工书,办理单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时,办理单项工程竣工结算。

最后一个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审查确认后15天内,汇总编写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送发包人后30天内审查完成。发包人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讲演向承包人支付工程 竣工结算价款,留存5%左右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工程交付使用一年质保期到期后清算(合同另有商定的,从其商定),质保期内如有返修,发生用度应在质 量保证(保修)金内扣除。

16、工程结算的编制依据

①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协议书。②施工进度计划、月旬作业计划和施工工期。③施工过程中现场实际情况记录和有关费用签证。④施工图纸及其有关资料、会审纪要、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现场工程更改签证⑤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表和各项费用取费标准。⑥工程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文件和建筑安装工程量⑦国家和当地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

17、竣工决算: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准确地编制竣工决算,对于总结解析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步工程造价治理水平以及积累技术经济资料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由建设单位编制,用以向国家或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建设成果及投资使用情况的文件。

18、竣工决算的内容:竣工决算由竣工财务决算报表、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工程平面示意图、工程造价比较分析四部分组成。

其中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属于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竣工财务决算是竣工决算的组成部分,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依据。

19、竣工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关系(1)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

工程竣工结算是指按工程进度、施工合同、施 工监理情况办理的工程价款结算,以及根据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的超出施工合同范围的工程变更情况,调整施工图预算价格,确定工程项目最终结算价格。它分为单 位工程竣工结算、单项工程竣工结算和建设项目竣工总结算。竣工结算工程价款等于合同价款加上施工过程中合同价 款调整数额减去预付及已结算的工程价款再减 去保修金。

竣工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和投资方向调解税等费用。按照财政 部、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有关文件规定,竣工决算是由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竣工图和工程竣工造价对比分析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又称 建设 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竣工决算的核心内容。

(2)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的性质不同:

竣工结算是决定甲乙双方之间的合同价款的文件,是由施工单位预算、造价人员编制,建设单位预算造价人员审核的,支付工程款的文件。竣工决算是建设单位财会人员编制的,由主管部门或者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威人士审核的,决定进入固定资产份额的经济文件。

1、单位不同:结算由施工单位编制,决算由建设单位编制。

2、部门不同:结算由施工单位造价部门编制,建设单位造价部门审核;建设单位财务部门编制决算,社会审计。

3、范围不同:结算按合同,由单位工程分别编制;决算按整个项目,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在结算的基础上加设备费、勘察设计费、征地费、拆迁费等,形成最后的固定资产。

20、投资估算,一般是指在基本建设开始阶段(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任务书),建设单位向国家申请拟立建设项目时,为确定建设项目在不同阶段的相应投资总额而编制的经济文件。作用:① 国家或主管部门审批,确定投资计划,保持合理投资结构。②可行性研究报告被批准后,根据投资估算下达设计任务书,对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起控制作用。③也可作为资金筹措及建设资金贷款的计划依据。

21、设计概算是指在初步设计阶段,由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概算定额或概算指标、各项费用定额、取费标准以及该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和设备预算价格等资料,预先计算出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文件。

作用:

①根据设计总概算确定的投资数额,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就成为该项工程基本建设投资的最高限额——后期投入超,则重审②根据设计总概算可以评价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③根据设计总概算,银行可以控制拨、贷款总额,进行财务监督。

22、修正概算是指采用三阶段设计形式时,在技术设计阶段,随着设计内容的深化,可能会发现建设规模、结构性质、设备类型和数量等内容与初步设计内容相比有出入,为此,设计单位根据技术设计图纸、概算指标或概算定额、各项费用取费标准、该地区自然、技术、经济状况和设备预算价格等资料,对初步设计总概算进行修正而形成的经济文件。修正概算比设计概算更准确,但受设计概算的控制。

23、施工图预算是指施工单位在开工之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国家规定的现行工程预算定额及单位估价表、各项费用的取费标准、建筑材料预算价格(按市场价算得)、建设地区的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等资料,详细计算和确定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预计建设费用的经济文件。

24、施工图预算作用:(施工图预算比设计概算或修正概算更为详尽和切合实际)①施工图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进行招投标(标底和投标报价)、甲乙双方签订承包合同的依据;②施工图预算是甲乙双方拨付工程款、结决算的依据;③施工图预算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计划,进行施工准备的依据;(人、材、机)④施工图预算是施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成本核算的依据。

25、合同价指双方在工程招投标阶段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以及技术和咨询服务合同时确定的工程项目价格。

26、施工预算是指施工单位在施工阶段,在施工图预算(或合同价)的控制下,根据施工图、施工定额(即企业内部消耗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和企业为降低工程成本而采取的各种技术组织措施等资料,通过工料分析,计算和确定完成一个单位工程或其中的分部(项)工程所需的人、材、机的实际消耗量及其相应费用。

施工预算作用:①它是施工企业对单位工程实行计划管理的依据——工程管理;②它是企业内部实行项目承包、项目核算的依据——项目部管理;③它是企业编制施工计划,向班组限额用工、用料和经济核算的依据——工料管理;④它是企业开展经济分析的依据——企业管理;

27、工程结算是指一个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或分项工程完工,并经建设单位及有关部门验收后,施工企业根据完成工程量、设计变更、现场签证、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各项费用标准和承包合同等资料,在施工图预算的基础上,按规定编制的向建设单位办理结算工程价款的经济文件。(用以补偿施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确定经济盈亏)

28、竣工决算是指由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编制的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的经济稳健。作用在于以反映投资效果,并接受主管部门的财务验收。

29、项目进展阶段关系

1、建设工程招标是业主就拟建工程项目发出要约邀请,并对应邀提起要约参与竞争的承包商进行审查、评选,并择优作出承诺,从而确定工程项目建设承包人的活动。

2、建设工程投标是承包商针对业主的要约邀请,以明确的价格、期限、质量等具体条件,向业主发出要约,通过竞争获得经营业务的活动。

3、我国招投标法规定的招标方式有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

⑴ 公开招标。公开招标的招标人应在招投标管理部门指定的公众媒介(报刊、广播、电视、场所等)发布招标公告,愿意投标的承包商都可参加资格审查,资格审查合格的承包商都可参加投标。

⑵ 邀请招标。一般邀请5 — 10家承包商参加投标,最少不得少于3家。

4、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包含下列三个阶段:

第一,招标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办理工程报建手续、选择招标方式、编制招标有关文件和标底、办理招标备案手续等。

第二,招标投标阶段。主要包括发布招标公告或发出投标邀请书、资格预审、发放招标文件、领勘现场、标前会议和接收投标文件等。

第三,定标签约阶段。主要工作是开标、评标、定标和签定合同。

5、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

该承包商采用了三种报价技巧,即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法和突然降价法。

运用多方案报价法不当,因为他没有按原方案报价;运用增加建议方案法得当,其增加的方案论证充分,对业主有很强的说服力;突然降价法运用得当,能起到迷惑竞争对手的目的。

1、审查设计概算的方法(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建设规模、标准与立项批文对比;工程数量与设计图纸对比;综合范围、内容与编制方法、规定对比;各项取费与规定标准对比;材料、人 工单价与统一信息对比;引进设备、技术投资与报价要求对比;技术经济指标与同类工程对比等等;通过以上对比,容易发现设计概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偏差。(2)查询核实法

查询核实法是对一些关键设备和设施、重要装置、引进工程图纸不全、难以核算的较大投资进行多方查询核对,逐项落实的方法。

(3)联合会审法

联合会审前,可先采取多种形式分头审查,包括设计单位自审,主管、建设、承包单位初审,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评审,邀请同行专家预审,审批部门复审等,经层层审查把关后,由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联合会审。

1、某建设项目施工工期为390天,该项目工程结算不宜采用(A)方式。

A.竣工后一次结算

B.按月结算 C.分段结算

D.按形象进度结算

2、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的是(C)。

A.中标价

B.承包合同价 C.竣工决算价

D.竣工结算价

3、生产能力指数法

某企业原有自动生产线是3年前建设的,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投资300,000元,今年为了扩大生产能力,拟建设年生产能力5000吨的自动生产线。目前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比3年前增长5%,取指数n=1,则拟建自动生产线项目的投资为:

解: 建设投资=3000,000×(5000/3000)1×(1+5%)=525,000(元)

4、某项目的静态投资为10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项目的投资分年使用比例为第一年20%,第二年60%,第三年20%,建设期内年平均价格变动率为6%,则估计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为多少万元?

[解]第一年的投资额为:10000×20%=2000万元

第二年的投资额为:10000×60%=6000万元

第三年的投资额为:10000×20%=2000万元

PF=∑It[(1+f)t-1]=2000[(1+6%)1-1]+6000[(1+6%)2-1]+2000[(1+6%)3-1]

=120.0+741.6+382.0=1243.6 万元

5、某项目部分费用的估算结果为: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13021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5319.1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707.07万元。基本预备费费率按6%计。项目建设期3年,投资使用计划为第一年20%,第二年55%,第三年25%,建设期内年平均价格变动率预测为6%,估算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

基本预备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

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率 =(13021+5319.10+2707.07)×0.06=1262.83(万元)静态投资=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

=13021+5319.10+2707.07+1262.83 =22310(万元)第一年投资计划用款额:I1=22310×20%=4462(万元)第一年涨价预备费:PF1=I1[(1+ f)-1]=4462×[(1+6%)-1]=267.72(万元)第二年投资计划用款额:I2=22310×55%=12270.5(万元)第二年涨价预备费:PF2=I1[(1+f)2-1]=12270.5×[(1+6%)2-1]=1516.63(万元)第三年投资计划用款额: I3=22310×25%=5577.5(万元)第三年涨价预备费:PF3=I3[(1+ f)3-1]=5577.5×[(1+6%)3-1]=1065.39(万元)所以,项目建设期的涨价预备费:PF=PF1+PF2+PF3=267.72+1516.63+1065.39=2849.74(万元)

6、某工业项目,建设期三年,共贷款1200万元,第一年按期获得贷款400万元,第二年500万元,第三年300万元,年利率8%,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解】建设期各年利息为: qj=(Pj-1+Aj/2)i

q1=(Aj/2)i=0.5×400×0.08=16(万元)q2=(P1+A2/2)i=[(400+16)+500/2]×0.08=53.28(万元)q3=(P2+ A2/2)i=[(400+500+16+53.28)+300/2]×0.08=89.54(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6+53.28+89.54=158.82(万元)

7、某投资单位在2001年对一个生产能力为100万t A产品的化工厂进行投资估算时,已知如下信息:有一个1998年投产的150万t的同类化工厂的主体设备投资为150000万元,该设备2001年的综合调整系数为107.3%,该类工厂主体设备占项目静态投资的比例为35%,生产能力指数为0.7。该项目建设期2年,第1年完成投资40%,第2年完成投资60%,预计建设期涨价预备费费率为4%。该项目长期贷款为200000万元,分两年均衡贷入,贷款利率为5%。该项目产品达产期为3年,达产期各年生产负荷为60%、90%、100%,每吨产品占用流动资金0.1万元,流动资金中30%为铺底流动资金,其余70%为贷款。

问题:(1)计算该项目的静态投资、固定资产投资。(2)计算该项目的建设期利息。

(3)计算该项目达产期各年需要新增的流动资金。解:设计能力为150万tA产品的化工厂的静态投资为 150000万元×107.3%÷35%=459857.14万元

估计2001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00万tA产品的化工厂的静态投资为

459857.14万元×(100÷150)0.7=346225.5万元

涨价预备费:分两年投资,分别计算各年的涨价预备费后合计:

346225.5万元×40%×4%+346225.5万元×60%×[(1+4%)2-1]

=5539.61万元+16951.2万元=22490.81万元

建设期第1年贷款利息:100000÷2×5%=2500万元 建设期第2年贷款利息:(100000+2500)×5%+100000÷2×5%=5125+2500=7625万元 建设期利息合计:2500+7625=10125万元

固定资产总投资为:考虑静态总投资、涨价预备费、建设期贷款利息的和: 346225.5+22490.81+10125=378841.31万元

项目投产第1年需要新增的流动资金为100万元×60%×0.1=60000元

项目投产第2年需要新增流动资金:l00万元×90%×0.1-100万元×60%×0.1=30000元 项目投产第3年需要新增流动资金:100万元×100%×0.1-100万元×90%×0.1=10000元

8、某市拟建一座7560平方米教学楼,请按给出的扩大单价和工程量表(下表)编制出该教学楼土建工程设计概算造价和平方米造价。按有关规定标准计算得到措施费为438000元,各项费率分别为:措施费率为4%,间接费费率为5%,利润率为7%,综合税率为3.413%(以直接费为计算基础)表某教学楼土建工程量和扩大单价

分部工程名称

单位

工程量 扩大单价(元)基础工程

10m3 160 2500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10m3 150

6800 砌筑工程

10m3 280

3300 地面工程

100m2 40

1100 楼面工程

100m2 90

1800 卷材屋面

100m2 40

4500 门窗工程

100m2 35

5600 脚手架

100m2 180 600 序号 分部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单价(元)合价(元)1 基础工程

10m3 160

2500

400,000 2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

10m3 150

6800

1,020,000 3 砌筑工程

10m3 280

3300

924,000 4 地面工程

100m2 40

1100

44,000 5 楼面工程

100m2 90

1800

162,000 6 卷材屋面

100m2 40

4500

180,000 7 门窗工程

100m2 35

5600

196,000 8 脚手架

100m2 180

600

108,000 A 直接工程费小计

以上8项之和

3,034,000 B 措施费

438,000 C 直接费小计

A+B

3,472,000 D 间接费

C×5%

173,600 E 利润

(C+D)×7%

255,192 F 税金

(C+D+E)×3.413%

133,134 概算造价

C+D+E+F

4,033,926 平方米造价

4033926/7560

533.6

9、拟建某教学楼,建筑面积3200m2,根据下列预算资料计算该工程概算造价。① 建筑面积2800m2;

② 工程预算成本926800元,其中各项费用所占比例:人工费8%,材料费61%,机械费10%,其他直接费6%,间接费11%,其他间接费4%。

③ 拟建工程所在地区现时造价因素指标与类似工程的同类指标的比值,计算得:K1=1.03,K2=1.04,K3=0.98,K4=1.0,K5=0.96,K6=0.90。④ 利税率10%。【解】预算成本总修正系数

K=1.03×8%+1.04×61%+0.98×10%+1.0×6%+0.96×11%+0.90×4%=1.03 修正后的预算成本=926800×1.03=954604.00元

修正后的预算造价=954604.00×(1+10%)=1050064.40元

修正后的单方造价=1050064.40÷2800=375.02元/m2 拟建工程概算造价=3200×375.02=1200073.60元

10、某建设项目投资构成中,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为2000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为1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为500万元,预备费为200万元,建设期贷款1800万元,应计利息8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400万元,则该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为()万元。

A.5980 B.5580 C.3780

D.4180 解:2000+1000+500+200+80=3780万元

11、属于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的有(B)。

A.设备从交货地点至工地的运费B.新建项目首批生产家具购置费C.新建项目首批生活家具购置费D.进口设备商检费

E.进口设备银行手续费

12、某项目购买一台国产设备,购置费为1325万元,运杂费率为12%,则该设备的原价为()万元 A.1166

B.1183

C.1484

D.1506 解: 购置费=原价×(1+运杂费率)

原价=1325/(1+0.12)=1183

13、单价法和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主要区别是(A)。

A.计算直接工程费的方法不同B.计算间接费的方法不同 C.计算工程量的方法不同D.计算利税的方法不同

解析:单价法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计算直接费采用的公式为: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直接工程费=∑(工程量X预算综合单价)

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时计算直接工程费采用的公式为:单位工程预算直接工程费=∑(工程量×人工预算定额用量×当时当地人工工资单价)+∑(工程量×材料预算定额用量×当时当地材料预算价格)+∑(工程量×施工机械台班预算定额用量x当时当地机械台班单价)

14、采用综合单价法编制标底不应包括(C)。

A.计算工程量B.形成工程量清单C.单独计算不可预见费D.估算分项工程综合单价 解析:综合单价法和单位估价法、实物量法的显著区别主要在于:间接费、利润等是一个用综合管理费分摊到分项工程单价中,从而组成分项工程综合单价,某分项工程综合单价乘以工程量即为该分项工程合价,所有分项工程合价汇总后即为该工程的总价。

15、某工程采用实物法编制施工图预算,对该施工图预算审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是(D)。A.补充单位计价表计算是否准确 B.定额消耗量标准是否合理 C.分项工程单价是否与预算单价相符 D.有关取费标准是否符合规定

16、用重点审查法审查施工图预算时,审查的重点有(BCD)。

A.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正确性 B.工程量大的分项工程C.单价高的分项工程

D.各项费用的计取基础E.设计标准的合理性

17、施工图预算审查方法中,审查质量高、效果好但工作量大的是(C)。A.标准预算审查法B.重点审查法C.全面审查法D.对比审查法

18、审查施工图预算的重点,应关注(BCD)。

A.预算的编制深度是否适当B.预算单价套用是否正确C.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取定是否合理 D.费用标准是否符合现行规定E.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合理

19、两算对比的主要目的是将(D)进行比较,以客观、全面反映本工程中各子目的盈亏情况和整个工程的预计盈利情况。A、中标价与施工图预算B、中标价与直接成本分析价C、中标价与施工预算D、施工图预算与施工预算

20、在一个建设项目中,具有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被称为[ C ]。

A.分部工程 B.分项工程

C.单项工程

D.单位工程

21、工程造价计价的顺序是[ A ]。

A.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位工程造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 B.单位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项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 C.单项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位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 D.分部分项工程单价——单项工程造价——单位工程造价——建设项目总造价

22、建筑安装工程费由[ A ]组成。

A.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B.直接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C.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D.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和税金

23、组成间接费的是规费和[ D ]。

A.工程排污费

B.社会保障费

C.工程定额测定费

D.企业管理费

24、下列属于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内容的是[ C ]。

A.设备购置费B.工具器具及生产家具购置费C.建设用地费D.预备费

25、基本预备费的概念阐述正确的是[ C ]。A.在投资估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 B.在设计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

C.在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

D.在投资估算或设计概算内难以预料的工程费用和由于价格等变化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的预测预留费用

26、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是[ D ]。

A.人员的工资

B.材料的价格C.机械资源的价格

D.资源要素的价格

27、已知产量定额为10单位,则时间定额为[ D ]。

A.10单位

B.1单位

C.0.5单位

D.0.1单位

28、根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投资估算精度要求,投资估算误差应控制在[ B ]。A.±10%之内

B.±20%之内

C.±30%之内

D.±5%之内

29、下列造价审核方法中,属于设计概算审查方法的是[ C ]。

A.重点抽查法

B.全面审查法

C.查询核实法

D.分解对比审查法

30、关于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在发布招标公告之前,按照程序需要完成的工作依次为[ A ]。

A.建设工程项目报建——提出招标申请——招标文件编制和备案

B.建设工程项目报建——招标文件编制和备案——评标方法制定和备案 C.提出招标申请——建设工程项目报建——招标文件编制和备案 D.提出招标申请——招标文件编制和备案——评标方法制定和备案

31、通常所说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是指[ A ]验收。

A.工程总体

B.单项工程C.单位工程

D.主要生产设施

32、工程完工后,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竣工验收的单位是[ C ]。

A.建设单位

B.设计单位

C.施工单位

D.监理单位

33、建设投资中的预备费用由[ CD ]组成。

A.直接费

B.间接费

C.基本预备费

D.价差预备费

E.措施费

3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其他项目清单组成的内容有[ BCE]。A.规费

B.预留金

C.材料购置费D.设备购置费

E.总承包服务费 35、1.为什么要通过概预算来确定工程建设的费用?

环境保护预算 篇3

铁道运输系统转换经营机制的改革,是铁道部对国务院作出的承诺,这项改革对铁路运输企业(包括现有的铁路局和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根据铁道部已经明确的改革思路,铁路运输企业将实行“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核算”,按照这一思路,铁路运输企业必须重新谋划、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各项制度,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铁路实施多元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必然要求。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企业经营目标为中心,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考核,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控制的科学管理方法。运输收入预算是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企业效益预算目标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形势下,铁路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加强铁路运输收入预算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铁路建设资金需要、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总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多元化经营环境下,传统的运输收入预算管理范围、模式都存在着诸多的不适应,需要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

1. 推行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1.1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必然选择。

铁路运输企业要想获得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取得收入,按照“收入来自市场”原则,虽然运输收入具有受市场影响的不确定性,但是合理确定运量预算、由此推出收入预算,进而倒逼成本预算,是一个现代运输企业必须进行的决策过程。否则企业则无法真正实现经营目标。

1.2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

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如果没有运输收入预算则全面预算根本无从谈起,虽然铁路实行的收支两条线管理,但收入管理仍然是铁路运输企业的重要任务,并不是由其他中介机构来对收入进行分配,从铁路现行的清算办法看,客运按担当清算,货运按管直清算,这两个清算的资金来源就是铁路运输企业在市场上取得的收入,而多元化经营后,将还有一部分从市场上取得的收入直接进入铁路运输企业的收入中,这就是非运输企业经营收入。这种多元化的收入构成,如果没有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的约束,必须影响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决策。

1.3是实现铁路运输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

铁路运输企业如果要想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和取得发展,“以收定支、以收定效(益)”,是决策层必须采取的原则之一,而运用这一原则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实施全面运输收入预算的管理之上。通过实施预算控制,合理调配运力,以收入预算原则指导运输生产,使有限的运力发挥出更大的增运增收的效果。

2. 现行运输收入预算与铁路多元化经营存在的不相适应的问题

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意见》(铁办〔2011〕48号)规定,将铁路运输企业管理模式从以前的“多元经营与运输主业长期共存、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调整为“一体管理、分类指导、协调发展、规范核算”,同时也明确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全口径算账、分主体核算”的创新思路,这实际上不仅是对财务管理提出的要求,也是对运输收入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原来的运输收入预算管理从思想上、体制上、制度上均与这一新的要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面临着多方面的不适应。

2.1传统的收入预算管理思想制约着新的思路的落实。

实行收支两条线,是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的做法,其历史可上溯到改革开放以前甚至更长,而非运输企业与运输企业的分割管理也是由来以久,从非运输企业成立就是如此。如此久远的体制渊源,造成人们在思想上已经习惯了运输收入预算很难与一个铁路运输企业的全面预算结合在一起,更不敢想像把非运输企业收入预算与运输企业的收入预算一起编制和下达。

2.2现行体制也阻碍着多元化经营下,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新思路的落实。

从铁路全行业来看,多元化经营一只是以非运输企业自行管理为主,从未有过将非运输企业收入预算纳入运输企业管理范畴的政策依据。从铁路运输企业层面,全面预算的管理将收入预算分别划分为运输清算收入预算、运输收入(进款口径)预算、其他运输业务收入预算和非运输企业运输收入预算,而这些在新思路下影响整个运输企业效益的收入指标的管理又分属于财务、收入和多元集团公司等多个部门和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在各自的管辖范围内,管理着权限的收入预算的编制、下达和分析、考核。

2.3制度缺失,是推行多元化经营环境下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的现时困难。

虽然在铁道部层面已经确立了多元化经营、一体化管理的新思路,但是在制度层面,一些旧有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废止和更新,铁路运输企业在推行新思路的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这些制度的影响,有些制度带有较强的政策刚性,铁路运输企业时刻担心会触碰到相应的红线,影响企业经营考核。从企业本身层面,虽然实行新思路决心很大,但完善操作层面的制度,也需要一个过程。例如:分散在不同部门管理着不同运输收入预算的人员如何整合?非运输企业运输收入如何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等都需要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

3. 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实行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3.1合理确定多元化经营环境下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的范围。这是推行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问题。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实施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归根结底是要明确运输收入的的概念。从铁路运输企业来说一切围绕着铁路运输产品所取得的收入都应该归属于运输收入范畴。铁路运输企业的产品按照传统的解释就是人和货物的位移,用通用的指标衡量就是人公司和吨公里,统称为周转量。铁路运输基本定价原则也是按照这一指标原则确定的,即人公里票价和吨公里运价,在多元化经营条件下,运输收入增加了一个物流服务收入和运输代理收入,这也是非运输企业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必须要纳入到运输收入预算管理范围的重要内容。

3.2加快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这是推行运输收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可靠保证。在体制改革方面,要站在运输企业取得经营收入这个“大收入”的角度,重点解决部门分割和条块分割的问题,要把运输清算收入和运输进款收入有机结合,对运输企业财务部门和收入部门职能进行合理统筹,对非运输企业运输收入实施跨地区、跨企业的政策引导,以实现真正的全程物流服务的经营模式,使铁路运输企业,能真正以一个大物流企业的姿态参与运输市场的竞争,提高核心竞争力。

3.3强化运输市场调查。这是提高运输收入预算编制质量和重要途径。铁路运输企业对当前客货运输市场竞争加剧要有充分的认识,在高速公路、管道运输、水路运输和空运发展越来越迅猛的形势下,实行多元货经营,给铁路带来了一定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如果做不好市场调查,也编制不出适合实际的预算方案。调查要以全面、深入和最大限度减少不可知因素为目标,采取深入实际、现场调研的方法。在经营方式上,要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优势,变坐商为行商,定期、不定期地对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对客货运的重点市场进行动态跟踪,对客货市场进行细分、研究,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重点掌握预算期内直接关系到铁路运量走势的各项经济运行指标及相关产业政策,旅客货物流量、流向波动趋势,以及新线开通、增减开行客车对本区域收入的影响等。此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在铁路运输企业与客户间逐步建立起方便快捷的信息网络通道,以低成本、高效率,及时准确地掌握和捕捉运输市场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 铁道部《关于推进铁路多元化经营的意见》(铁办[2011]48号).

[2] 杨毅《基于多元化经营环境下建立铁路运输企业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铁道财会》2012第2期).

[3] 王明轩《铁路运输企业收入管理》2009(4):197-223铁路运输企业收入预算.

环境保护预算 篇4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有效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科学方法。2002年4月10日财政部印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将全面预算管理界定为: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企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之一,有利于明确各部门目标,协调各部门工作,有利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有助于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

2 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中的应用现状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近年来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不仅仅适用于企业,也同样适用于医院。尽管医院在体制、目标、竞争环境和市场环境等诸多方面和企业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医院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通过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来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已被管理层日益重视。而全面预算管理成为有效提升医院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的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切入点。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在明确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将医院的业务、资金、人才、信息等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的过程,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医疗服务活动,完成既定工作目标的管理工具。2006年7月卫生部下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指出:“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的管理制度”。应当说对预算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求医院预算管理不仅要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需要,还要立足于医院内部管理的需要。新《医院财务制度》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力和严肃性,对硬化医院的预算管理提出要求。但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的推广可谓是步履艰难,实施效果也不甚理想。目前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医院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或者预算目标与战略目标相互脱节;(2)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不健全,制度不完整,且执行不严格;(3)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不完整:目前医院财务收支只注重财务收支预算,忽视现金流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只注重财务性指标预算,忽视非财务性指标预算等;(4)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缺乏有效监控分析评价等。

分析以上实施中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方面是预算管理、战略目标、预算组织和制度等方面的预算基础问题;另一方面是全面预算方法和技术问题,即如何构建适合医院特点的预算管理模式的问题。好的方法技术只有在优良的土壤中才能结出硕果。

3 预算环境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影响

预算环境是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具备的基础条件总称,是直接造成各单位预算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影响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要说做预算,那么每家医院都会说自己有预算,那么预算实施效果怎样,是否真的达到的了我们的管理要求,回答却是不同的。虽然预算的方法和原理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不同的单位使用同样的方法编制预算效果却不同呢?那是因为预算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和医院的文化理念、组织结构、战略目标等都有着密切联系,而这些就是我们要说的预算环境。预算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和重视

虽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阐述各有不同,方式各有不同,但都公认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为实现医院目标,加强医院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手段,就像美国著名管理学教授戴维·奥利所说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这给予了全面预算管理很高的评价。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3.1.1 管理层的认识。

首先,医院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预算管理观念,即预算管理是为实现医院发展目标,促进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数字游戏。其次,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是全面预算管理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只有能够被管理者真正的运用到医院的管理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才不会流于形式。

3.1.2各部门的认识。

从纵向层级上看,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从上至下的各层级之间,从横向联系看,全面预算贯穿于每个职能部门中。全院各部门的充分参与和支持既有赖于制度保障,同时也要靠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上的转变。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预算就是要限制我们花钱,这些不正确的认识都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受阻的原因。全面预算管理是全院各部门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控制不是目的,而是使各部门的工作更加有目标性和计划性。

3.1.3 员工认识。

全面预算是需要医院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到预算管理过程中,全员参与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主体保证。

从以上分析看出,全员认可,部门支持,领导重视是全面预算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只有让员工和部门主动接受和实施效果才会更好,因此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宣传介绍尤为重要。

3.2 明确清晰的战略目标

战略对医院来讲,就是医院的长期发展规划,对医院发展的长远考虑和整体安排。而全面预算是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一般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年度计划,编制全面预算,并将年度目标的分解,落实,通过执行、考评来最终实现目标。战略和预算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战略为全面预算指明了方向,全面预算是战略目标落实的依据和平台。

作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医院,首先要有明确清晰的医院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其次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不能只作为一个口号贴在墙上,还要有战略路径和具体实施方法。同样,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也是需要全员了解和参与的,让每个员工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既能培养主人翁意识,也能提高积极性。

3.2.1 清晰的组织结构,明确的权责划分。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管理有序开展的基础环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运作的组织保证。最基本的组织结构(见图1)。

各医院可以根据医院规模、业务复杂程度,将组织结构进一步细化,例如可以增加预算管理的监督考评机构等。无论层级如何设定,都要对各层级制定明确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并严格执行,才能使预算实施能够有序按计划执行。在构建预算组织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一方面预算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是平级关系,在预算管理上常因授权不充分,难以切实调动和控制其他部门参与到预算管理中。因此预算工作小组要由院领导牵头,吸收除财务部以外的职能部门参加,共同完成预算管理的日常工作。(2)各层级组织之间要保证信息的畅通,其中预算工作小组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院办公会制定的年度计划,经营方针要及时的通过预算小组传递到各责任科室,以免出现方向性的偏颇。各责任中心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院长办公会,及时调整。

3.2.2 数据基础。

编制预算之前要进行准确的预测,准确的预测实际上就是大量信息的集合、分析过程,这其中既包括外部信息,同样也包括内部历史数据。因此对历史数据的积累、分析整理就至关重要,对于历史数据我们要求要尽量的全面,尽量的准确。详尽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业务的规律。

这些数据来源于医院的各个信息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资产管理系统、门诊住院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数据大部分都会最终在财务系统中反映。这些系统的数据满足预算要求的程度决定着预算完成的好坏和详细程度。例如,我们的预算目标最终要分解到各责任科室,那么我们的核算数据,资产数据能否准确的将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到科室呢?如果在不能将收入成本费用核算到科室的情况下,我们的预算管理的实施就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随着新《医院财务制度》在各医院的实施,真正实现全成本核算,不仅将成本费用分摊到各科室,还能分摊到项目和病种。这种情况下,就支持了预算的责任落实、执行和分析。

反过来,预算的分类和指标设计也要考虑到核算制度、核算口径的变化。例如,新会计制度中规定医院使用自有资金购买资产设备不再列入支出而是直接计入固定资产,通过在使用期间计提折旧来反映资产的损耗计入支出,那么在预算编制中就不能再把设备购置放在支出预算中,而是单独在资产预算中反映,收支预算中反映的只是当期损耗的折旧部分。

对于预算和核算的关系可以总结如下:预算考核应当以核算数据为基础,核算要为预算管理服务,因此规范的预算以规范的核算为基础。

3.2.3 信息系统。

在预算管理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没有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完全依靠手工处理,难度、效率和准确性是可想而知的。信息系统不仅能帮助我们进行快捷的数据处理,更能进行多维度的数据处理。预算管理的国际经验是:严密的成本管理系统是准确制定预算的基础。拥有一个理想的、能同时满足基层业务部门的操作要求,也能满足中层管理部门的分析要求和高层管理者的内部控制决策要求,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以上是笔者在医院从事预算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总结。虽然影响预算实施成效的因素有很多,但笔者认为预算环境的影响是根本,而其他影响因素是技术方面的,可以通过不断地完善进行改进。预算环境就像大楼的地基,影响整个大楼的高度和质量。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调整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其效果。有了良好的预算环境保障,预算管理工作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李明.全面预算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环境保护预算 篇5

一、公共组织的运行环境

(一)组织目标的模糊性和多样性

私人企业以获取利润或收益作为组织目标,而公共组织的目标则不同,是每年在财务和其它资源允许的范围内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公共组织的财务管理,通常关注更多的是财务资源的取得和使用,即关注营运资本的来源和使用、预算情况及现金流量,而不是净利润或每股收益。与私人企业相比,公共组织的目标更多样化且较为模糊,难以清晰地确定。在公共组织中,不仅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着冲突,而且经常出现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之间缺乏明确的联系。

(二)财务资源的来源

与私人组织相比,公共组织的财务资源的来源渠道和方式有所不同。企业主要是依靠投资者的投资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收入来筹集财务资源的。政府主要通过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及体制间结算等方式来筹集财务资源,而非营利组织主要通过捐赠和政府拨款取得财务资源。由于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他们通常不区分投入资本和收入。

此外,有些公共组织也会和私人组织一样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来获取财务资源,但是与私人组织类似的行为却有很大的区别。比如:

(1)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一般是垄断的,如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不存在竞争性市场来评价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2)公共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时,虽然也像私人组织一样对使用者进行收费,但收费不是为了获利,而是为弥补部分成本。因此收费标准的制定通常不考虑产品或服务的供求关系,并只是以成本为基础。

(3)由于公共产品市场不具备竞争性,所以可供决策的信息(如价格、利润、市场份额等)较少,造成资源分配的效率低下。

(三)公共组织的监管

不像私人企业,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选择是否购买产品或服务的,投资者根据私人企业的获利情况进行投资活动,这些对企业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在公共组织中常常缺乏竞争,资源的提供与产品和服务的受惠之间不存在关联性,或关联程度较小。公共组织的业绩和经营成果计量通常较为困难,公共组织不存在营利动机和营利指标构成的分配和规范机制,很难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优胜劣汰。而且,公众对公共机构的监督权力往往间接地通过自己的民意代表,如通过各级人大来反映公众的意愿,或者是通过新闻媒体等其它间接途径来表达意见。这种间接的监督行为要转化为促进公共机构产出的有效压力,往往很难和不准确。

(四)公共组织的规则导向

为保证公共资源被恰当使用,避免出现不经济,无效地使用公共财务资源的情况,通常采取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和其它控制机制进行约束。立法部门。监督部门及法庭的监督形成非常繁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限制,较多的外部权威的存在约束和影响了公共组织的运作和程序,导致公共组织形成“规则优先”的运作模式。规则导向使得公共组织对效率的判断不是基于结果,而是以遵守规则的程度为判断依据。同时,僵化而繁杂的规则体系限制了雇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五)组织结构:决策过程和激励机制

公共组织是官僚制组织,具有以下特征:森严的等级制制度;升迁取决于职业功绩和技能;长期供职与官僚制度;照规章制度办事;信息的横向沟通较少、信息的获取较复杂和困难;高层领导的人事变动较快。由于公共组织外部存在众多的政治势力,内部有繁多的规则和制度限制,承受着较多的外部影响和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在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少的自主权。同时,公共管理人员对下属和下层机构的权威也相对较小。另外,公共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激励机制,规则和制度上的限制约束着工资、提升等外在激励的作用,激励机制明显不足。

二、受托责任和公共组织的业绩评价

公共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公共受托责任的范围具有广泛性,评价不同的受托责任需求不同的会计信息。为考察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需要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考核,但对公共组织的业绩进行衡量通常较为困难,而且衡量业绩的方式具有独特之处。

(一)公共受托责任的广泛性

政府的受托责任通常被解释为政府从事各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义务,或者是“对资源或活动从公众那里转移给政府当局而应负责任的一种转换”(gasb,1987,第56段)。公共受托责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梯形受托责任”,由高到低可分为五个不同层次:

根据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地位的关系,公共受托责任可分为管理受托责任、公共(政治)受托责任和平等团体的受托责任。

公共组织牵涉到众多的利益关联方,如立法机关、利益集团、纳税人和公民等,不同的利益方可能期望政府履行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如对公共资源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和政策等各个方面。例如,对于教育服务,学生和家长期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关注的是教育产出;立法机构关注过程,即学校按法律、法规和预算使用资金:而纳税人关注投入,即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上的最小投入,以便他们能少纳税;教师则关注学校的持续运营。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公共受托责任,有些是可计量的,有些是不可计量的,同时不同的受托责任可能是;中突的,因此必须在不同的公共受托责任间进行权衡。

(二)业绩受托责任与公共组织业绩的计量

委托关系结束时,代理人必须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结果(即受托业绩)向委托人报告,由委托人按照法律规章或确立受托责任关系的其它依据进行检查评价,并经委托人同意后,才能解除这种受托责任。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是指各项收入来源或债券发行取得的财务资源应当按照其运用方面的限制来使用、依从预算、有效运用财务资源和资本资产的保全等方面的责任。受托业绩是委托人检查、评价其受托责任的基本内容,这要求受托责任的内容具有可计量性。正是由于受托责任的可计量性,使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成为必要。会计的本质决定了政府会计以反映和解除政府的财务受托责任作为其主要职能。

公共组织不以营利为目标,而是通过公共物品的提供,从而使整个社会或特定群体(如学生、病人和穷人)受益。对他们来说,合适的业绩计量指标不是利润,而是社会或受益群体的受益水平。然而,社会受益水平的计量是很困难的,这类指标没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因此只从财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来评价公共组织的业绩是不全面的。在实务中。通常是使用基金会计来确保受托人按法律或合同约定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基金,并将实际业绩与计划、预算相比较来衡量他们的业绩。所以,公共组织的受托责任和业绩主要不是从财务的、经济的或定量的角度,而应主要从非财务的、非经济的和非定量的角度来评价、衡量。这正是政府会计为什么把政府的财务报告称为综合财务报告的主要原因所在。

三、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的特征

由于会计具有反映性,公共组织的环境与企业的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具备特有而鲜明的特征。但会计也具有技术属性,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和企业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许多方面是一致的。在实务中,企业会计常被作为基准用以评价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那么如何利用企业会计有关原理和技术来构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体系呢?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目标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有三级目标,即基本目标,中级目标和高级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腐败和揭露贪污。中级目标是促进合理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对象包括税收的征收、其它收入、购买货物或服务付款、借款和偿付债务等。运行良好的政府对各项业务活动都进行精确地预算或适当地计划,财务会计制度对经适当授权的交易的执行情况进行记录。为此,政府须建立成本会计制度进行成本核算,使政府经济。高效地运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高级目标是帮助政府解除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存在官僚机构对首席执行官的受托责任、行政部门对立法部门的受托责任,政府对公民的受托责任三层受托责任。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可通过增加代理人披露信息的激励和减少委托人的信息成本来更好的实现。

与企业会计首要目标是决策有用性相比,受托责任是政府财务报告的基石。财务报表是提供给资源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公共受托责任强调对项目受托责任和业绩受托责任进行计量和报告,但也须对政策受托责任、过程受托责任、合法性受托责任进行适当地报告。业绩计量不应受利益关系集团的操纵,不含糊且明确的计量是履行受托责任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特别强调客观性。

(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控制

公共组织的特征是“没有最终委托人的代理人”,不存在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受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约束。公共组织主要通过法律(规)及合同条款、基金会计和预算控制来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场规则,并对组织进行约束和控制。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基金余额);收入-支出=结余。

1.主体和基金

公共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不存在竞争性的市场以及没有剩余索取权的情况下,很难明确地制定管理者的业绩评价标准。结果,与公共组织进行协作而发生交易的主体,只能通过在理事机构(各级人大、理事会)中寻求代表和对管理决策施加适当限制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因此,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广泛使用基金和基金会计。

环境保护预算 篇6

【摘要】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持续受市场欢迎,全国各大院校纷纷扩招,装饰市场对毕业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技能都有相应的要求,尤其是实践操作能力,市场是检验本专业学生最好的试金石,学生毕业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如何设计、如何预算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都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的设计方案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达到设计方案的效果,很多同学对这个问题感到很困惑,就是因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有的院校开设《室内装饰工程预算》课程,而有的院校没有开设,因此认为室内装饰工程预算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所要面临的市场困惑之一。

【关键词】室内装饰工程预算 课程设置 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17-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装修行业也如火如荼,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专业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再加上当前艺考热的火爆,催生了几乎所有新建本专科院校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局面。仓促上马的环境艺术专业对学生的市场就业市场调查没有很好的去把握,因为学院的培养方案直接关系着学生将来的就业,也关系着学院的办学声誉。因此这类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没有一个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详细教学计划,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茫,教师在教学当中迷茫,领导为学生就业迷茫的尴尬局面。

有些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多数都是竞相模仿,很多课程的设置与开设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授课教师大部分也都是近些年刚毕业的研究生,一般情况下讲授课程的专业性不够强,而真正意义上达到教学目标和培养要求的院校也比较少见。本专业的授课教师必须是具有相关专业丰富的理论教学知识,还必须有至少三五年室内装饰工程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跨校企所谓“两栖教学”能手担任。尤其是作者所在的高职高专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更是有详尽的教学目标与缜密的教学思路、明确的培养目标、还有同期的学生就业市场调查,在广西区独创了学院与装饰公司联合订单式办学的新思路与新模式。《室内装饰工程预算》课程属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拙见,对目前国内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室内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教学进行一点探索与研究。学生就业接单能力是考验学院课程设置最直接最有利的例证。

1.《室内装饰工程预算》课程开设情况

该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包括装饰工程分项,分项工程量计算,依据工程量套用定额,编制装饰工程预算书等内容。对于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应具备对一般商住公寓、住宅与别墅装饰工程即所谓的“家装”进行装饰工程预算的能力。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均开设有《装饰工程概预算》课程,也有很多相应教材被各大出版社出版,但是优秀的专业教材并不多见,大部分都是“编著”而成,只能用作参考,还远远达不到教材要求的水平。编著的作者大多没有实践工程经验,完全按照国家的装饰概预算进行编著,实际家装设计施工的预算和概预算国标相差甚远,很多的教材没有装饰工程实际预算案例,这样的教学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降,就好比于囫囵吞枣半生半熟。

应该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装饰预算课程与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侧重点有所不同。装饰工程预算主要受住宅室内设计方案影响,与装饰材料、装饰构造、施工工艺、市场价格有直接关系。尤其是在装饰材料层出不穷与施工工艺更新较快的情况下,设计方案对预算的影响就会很大,按照建筑装饰工程预算的方法计算难免会出现一些不相符合的情况,因此室内设计专业开设装饰工程预算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专业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特别丰富的室内装饰预算工程实践工作经验,利用实践经验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地简洁讲述给学生,是本门课程的精华教学所在。

按道理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是以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重的人才,但是很多新建本科院校还是按照培养“艺术家”的模式在进行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部分院校开设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实质性关系的课程并不多,比如人体工程学、材料与施工、装饰构造、装饰工程预算等课程几乎空白,更有甚者认为室内设计就是画效果图,主要是样式和造型,长此以往难免会误导学生。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毕业一般都要步入设计公司或装饰公司,进行实际项目操作,并不是在工作室绘制几张效果图而已,东拼拼西凑凑就成为一张效果图。而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具有严谨设计思维,熟悉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较强地把握项目造价的设计预算人才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当然,对于大型项目来说,分工是很精细的,但是设计总监必须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对于我们培养的学生来说,必须具备对一般家居装饰工程进行准确预算报价的能力。

作者参考了国内多所新建本专科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对该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课时数都比较少。从当前毕业生就业趋势来看,本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是在装饰公司就业,主要从事家装设计、别墅设计或是一些商业空间设计,随着家居装饰行业的价格透明和薄利,装饰公司只有在管理上下功夫。从家居装修与客户的接洽、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施工图纸、预算报价、施工跟进到竣工决算,基本上都是由设计师一人承担,这对设计师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不是几年前那种只要会用电脑画效果图和简单的施工图就可以称为设计师,如今这种环境,刚毕业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想实现对口就业,就必须在校期间保质保量地学习,必须要有实际的项目运作经验,而不仅仅是画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图纸。

从全国来看,有些院校做得比较好,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跟随老师在公司进行实际项目操作,刚毕业的学生都已具备设计操作大型项目的能力。就目前室内设计市场来看,大部分设计师从事的还是为老百姓设计,这些客户对设计的优劣一般没有太高的要求,当然也有少部分有高标准的、后现代的、非主流的设计需求,但是从比率上来看还是极少数的,这也主要集中在大都市,所以,绝大多数设计还是大同小异的,面对这种差异性不大的设计,能否成功谈单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工艺和预算的控制。目前市场上很多公司的签单率很低,甚至签单率为零的情况也时常出现,当然这里面可能有一些其它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预算报价的问题,在设计方案同等的情况下,客户首先考虑的是预算报价。

2.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设置出现偏差

本文作者承担此课程的教学任务,虽然每次上课都有一些感触和想法,但是均未能很好的落实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导致最终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国外院校中,环艺设计专业都属于工科,比如德国、美国、韩国、日本等都是如此,而且课程设置也偏重于工科。而我国把环艺设计专业开办在美术学院或艺术学院,这样很容易给学生一种误导,室内设计课程与工科关系不大,这也就造成了目前国内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工科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不强,对设计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效果图的表层,而忽视了项目是依据施工图来做预算造价和指导施工以及最终决算的。一提到施工图很多同学就会感觉到烦恼,明显地表现出一种畏难情绪,同学们的学习基本上没有跳出所谓的“方案设计”范畴,而主要停留在平面布局,效果图上,不能对方案中使用的材料、装饰构造、工程预算等做到心中有数。

2.2学生对于装饰材料的了解不够

依据当前国内对环艺设计专业比较科学的定义理解,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和完善。因此,要做出好的室内设计,必须要懂得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制图的区别与联系,既要懂得读图,还要懂得绘图,作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还必须懂得在二维施工图和三维效果图进行转换与还原,才能真正了解室内空间以及设施构造的样式、形态、比例、尺度、构造、材料、工艺,最终才能做出准确的预算报价,然而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都是比较难以做到的。

对于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不但要了解其作为材料单独存在时的特征,还要将其融入到室内设计的具体空间位置、功能、形态。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同学们不能深入地对材料的具体组成、部分特殊构造和工艺进行详细的讲解,虽然也有实践教学环节,但是装饰材料众多,新材料层出不穷,一般的装饰工程用料和工艺不可能都涉及,导致对后续课程的讲授造成影响。从装饰工程预算造价的角度讲,则更注重材料的施工工艺、构造、裁切、组合、损耗等问题,这直接与最终的预算报价有着直接关系。经过课程改革更主要的要同学们深入到装饰材料一下,详细了解最新装饰材料的构造、性能、工艺、单价,这样在进行《装饰材料与施工》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对预算的组成与具体的计算方法就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解。

3.装饰工程预算教学经验总结

鉴于承担此课程教学的经验与总结,在本学期针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需求, 同学们就业预算能力的提高。

3.1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当前行业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求

目前大部分环艺设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算去装饰公司或者装饰材料市场就业的,也并不是直接做设计师,一般都要花一两年时间进行熟悉业务、画图、跑材料市场、下工地等实践环节,真正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室内设计师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只有通过对实际项目的跟进,才能将在校学习的客户接洽、设计方案、施工图纸、预算报价、工程跟进、最终决算等环节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总结。通过对环艺专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目前受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流动加速的影响,很多中小型装饰公司需求的是直接就用得上的人才,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培养人才。如何才能够增强高职院校环艺设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学到真才实学,在加强设计理念和表现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设计与预算之间控制能力的培养。

3.2深入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需求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本专业的不同阶段的同学进行学习能力进行测试与了解,要知道不同阶段同学们对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清楚他们的想法,也应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多听他们的建议,明白他们想要学习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之处等。比如在本学期授课过程中,针对如何学习装饰工程预算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学们也提出了一些值得老师思考的建议,大部分同学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较强的真实性。教师也采用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预算演练,并亲自带领学生深入装饰画材料市场和工地现场进行实地测算演练,这样可以是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知识,毕竟室内设计专业是与市场紧密结合,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3.3在课程教学中提供实际项目预算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于其他专业同学比较弱,并不是智力问题,应该说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大部分同学都没有静心读书的习惯,更多的是浏览图片而已,不能做到对经典案例的解析,所以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也仅仅停留在表层,很难深入分析。在进行装饰工程预算时,如果不能够从施工图纸中理清项目设施的材料、构造、尺寸和工艺,而仅仅停留于对效果图“看图说话”,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最后预算报价漏洞百出。

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大部分学生还不能把设计方案通过施工图形式精确的表达出来,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定的改革,比如在课程开始时,教师为学生精选一些在建或建成的几套不同户型、不同装饰风格的家居公寓设计标准图纸,应该说这些图纸基本上能代表目前市场上的室内设计风格,而且这些图纸的绘制、标注、备注等都很标准、规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要求学生按照标准比例临摹其中一套施工图纸,注意平面、立面、顶面、剖面、节点详图的绘制,要求能深入体会各个部分和每一根线存在的意义,以及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和造型,表面与内部的结构关系。依据施工图纸分析该设计风格定位,能够构想出效果草图,绘制辅助性的局部草图,了解各个部位的形态、结构、材料、工艺以及基本特征。应该说这种方式还是能够施行的,毕竟许多设计类学生都是参加艺术类高考进入学校的,在美术培训强化过程中都运用“临摹-写生-默写”学习方法,对于室内专业的学生来说,可能这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4重点关注装饰材料与装饰预算之间的关系

在课本程教学过程中,发现同学们缺乏实际项目操作能力,从设计到竣工整个流程的了解,以及图纸上不能完全表达的一些隐蔽工程。如室内局部墙体的拆除与新建,水电的改造,防水的处理等等,竣工后都会被一些漂亮的表皮所遮住,而这一块的费用占整个装修预算的20%以上。在具体的工程量计算过程中,不同空间、材料与构造的计算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性的标准板材按面积算;地砖和墙砖按块算;线条和踢脚线按米算;但是特殊的材料和工艺就得有一定的技巧。

依据施工图和空间草图进行工程项目分项计算,一般的家装项目虽然工程量比较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对于这种项目的工程量分项计算时一定要做到不漏项,对于公寓或者别墅装修预算来讲,一般可以依据各个空间进行分类,在从各个空间的地面、顶面、墙面、家具、陈设等几大项进行项目罗列和工程量计算,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做到这一般没什么问题的,难点在于各个小项目中各种材料使用了多少,如何使用材料可以提高利用率而避免材料浪费,各种构造是如何结合,不同材料的施工工艺问题等等。

比如说规格为高2米、宽0.8米、厚0.05米的黑胡桃木饰面玻璃工艺隔断,以木工板为基层,黑胡桃木面板饰面,子弹头水曲柳实木工艺线条格栅镶嵌,内镶5厘钻石玻璃,表面油ICI聚脂清漆,总造价接近千元。如果做一个规格和功能保持不变的以中纤板为主材,喷白色聚脂漆的玻璃工艺隔断,造价可以降低50%,如果喷白色瓷漆,成本还可以减少5%。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设计、材料、工艺直接影响成本的控制,反之,要做好一套可实施性强、比较精准的预算,必须要对设计、材料、工艺相当的熟悉和熟练。

为什么要对每一件室内设施与构造进行深入剖析呢?因为只有深入了解空间形态、结构样式、材料与工艺,才有可能控制整个设计的成本,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总造价,最后的预算报价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本,都必须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一般市场上流行的预算报价,连设计方案和施工图都还没做出来,和业主简单接洽后,仅仅知道哪个位置要做什么东西,具体的尺寸、材料、内部结构都不知道,就给业主报价的荒诞现象,不少业主因对整个流程和具体做法不知而被蒙骗。作为高职高专培养的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在进行装饰工程预算学习时,必须要作到对一般公寓装修造价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报价,这也是该课程学习中对同学的最基本的要求。

4.结语

装饰工程预算课程对于室内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尤其是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装饰材料、施工工艺和预算能力相对高的毕业生来说,为争取到更好的就业岗位是最大的喜事。室内设计是一门与市场结合紧密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装饰工程预算也是决定项目谈单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授课教师应当从专业特征的角度考虑课程的教与学。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原研哉著,朱锷译.设计中的设计[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张磊.装饰装修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一本通[M].中国建材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通货膨胀环境下资本预算探析 篇7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 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 一旦超过了这个量, 纸币就要贬值, 物价就要上涨, 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 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通货膨胀的测量通常是由观察一经济体中大量的劳务所得或物品价格的改变来进行, 其值取决于物价指数中各特定物品之价格比重, 以及受测经济区域的范围。通用的量测法包括生活指数CLI (Cost of Living Index)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生产者物价指数PPI等。

目前流行的通货膨胀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该理论从总需求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 总供给不足, 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二是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该理论从总供给的角度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认为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在于成本的增加。三是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该理论把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起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 认为, 通货膨胀的根源不是单一的总需求或总供给, 而是这两者共同的作用的结果。四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该理论从各生产部门之间劳动生产率差异、劳动市场的结构特征和各生产部门之间收入水平的赶超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由于经济结构特点而引起的通货膨胀的过程。五是预期与惯性的通货膨胀理论。这两种通货膨胀理论的重点不是分析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 而是分析为什么通货膨胀一旦形成以后就会持续下去。

2003年以来, 我国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物价上涨, 特别是从2007年4月以来,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总水平逐月攀高, 连续6个月超过国际公认的、可忍受的3.0%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 11月的CPI同比上涨6.9%。2008年一季度, CPI同比上涨8%, 涨幅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

资本预算 (Capital Budget) 又称建设性预算或投资预算, 是指企业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 获取更大的报酬而作出的资本支出计划, 是综合反映建设资金来源与运用的预算。资本预算的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决策目标;提出各种可能的投资方案;估算各种投资方案预期现金流量;估计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程度, 并据此对现金流量进行风险调整;根据选择方法对各种投资方案进行比较选优。资本预算的特点主要是资金量大, 周期长, 风险大, 时效性强。目前常用的资本预算评价方法主要有投资回收期法 (Pay Back) 、平均会计收益率法 (Accounting Rate of Return) 、净现值法 (Net Present Value) 、获利能力指数法 (Profitability Index) 、内含报酬率法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等。

由于资本预算通常是规划企业用于固定资产的资本支出, 物价上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状况, 也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资本预算, 这就要求企业在编制资本预算时, 必须把物价上涨因素考虑进去。本文通过具体例子介绍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资本预算的编制。

二、资本项目现金流量界定

在资本项目中现金流量是指一个项目 (长期投资方案) 从筹建、建设、施工、正式投产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整个期间内发生引起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支出量。这里的现金是指广义的现金, 不仅包括各种货币资金, 而且还包括项目需要投入的非货币资源的变现价值。例如, 一个项目需要使用原有的厂房、设备和材料等, 则相关的现金流量是指它们的变现价值, 而不是它们的账面价值。资本项目的现金流量, 一般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一是初始现金流量。指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 这部现金流量一般是现金流出量。如购置一条生产线包括如下的几个部分: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包括对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投资;其他投资费用, 是指与项目有关的职工培训费等;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是指固定资产更新时原有资产的变卖所得的现金收入。

二是营业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 在其寿命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这种现金流量一般按年度计算。这里现金流入一般是指营业现金收入, 现金流出是指营业现金支出和交纳的税金。如果一个资本项目的每年的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入, 付现成本 (不包括折旧的成本) 等于营业现金支出, 则年营业现金净流量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每年净现金流量=每年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其中:付现成本=成本-折旧

每年净现金流量=每年营业收入- (成本-折旧) -所得税=净利+折旧

三是终结现金流量。是指资本项目完结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产值收入或变现收入;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等。

三、未来现金流量与贴现率调整

通货膨胀环境下, 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未来现金流转的货币价值和今天收到的货币价值会有所不同, 实际收到的货币称为名义货币。鉴于名义现金流量的事实, 项目的现金流量明细计算表可以作出某些调整。对名义现金流量净额, 应根据包含通货膨胀因素的贴现率进行计算, 这就是名义贴现率。

调整未来现金流量。每年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用 (1+i) n乘以原始金额进行调整, 得到的数值是原始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将在n年后收到的名义货币数。

调整贴现率。市场所要求的利率包括两个方面:资本投资报酬和通货膨胀影响的调整。

名义贴现率I= (1+r) (1+i) -1

r=折现率 (资本成本或企业要求的报酬率)

i=现在和n期之间的预计通货膨胀率

n=项目预计使用年限

管理者可采用名义贴现率来折现未来现金流量得到项目净现值, 用I作为贴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若计算结果大于零, 则项目可行。这样调整通货膨胀影响后的净现值计算如下:

四、通货膨胀环境下资本预算编制

资本预算是公司的一项重要财务活动, 是公司长期营运和管理及长期资产的决策不可缺少的一环。企业只有投资于净现值为正数的项目, 才能使公司的价值增加, 从而导致公司股东财富的增加, 而这正是股东投资的目的所在。下面以实例说明通货膨胀下资本预算的编制。

例:ABC公司准备购入一项设备以扩充公司的生产能力。现有甲、乙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需投资300000元, 其中年度0支付40%, 年度1支付60%, 使用寿命为5年,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5年后设备无残值。5年中每年销售收入为120000元, 每年的付现成本为20000元。乙方案需投资260000元, 投资在第0年全部支出,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使用寿命也为5年, 5年后有残值收入20000元。5年中每年的销售收入为120000元, 付现成本第一年为30000元, 以后随着设备陈旧, 逐年将增加修理费4000元, 另需垫支营运资金40000元, 假设所得税率为25%, 投资预期报酬率为10%, 平均通货膨胀率为8%。要求计算两个方案的现金流量。

风险调整贴现率= (1+10%) (1+8%) -1=0.188

第一步:调整投资项目因受通货膨胀影响的营业现金流量, 其明细见表1。

补充说明:

甲方案:

(3) 年度0的成本为120000, 不受通货膨胀影响。年度1的成本为180000, 受通货膨胀影响, 增加8%, 即增加14400, 所以第1年投资总成本为194400, 投资折旧总成本为120000× (1+8%) 5+194400× (1+8%) 4=440789.4。年折旧=440789.4÷5=88159.68

乙方案:

第二步:调整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及现值, 其明细见表2。

表2调整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及现值计算表单位:元

补充说明:

甲方案:

(1) 见表1补充运算甲方案 (3)

(7) =表1甲方案 (7)

(5) = (4) 项各年之和

乙方案:

(6) 第0年为40000, 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一年增加投入40000×0.08=3200, 第二年增加投入 (40000+3200) ×0.08=3456, 第三年增加投入 (40000+3200+3456) ×0.08=3732.48, 第四年增加投入 (40000+3200+3456+3732.48) ×0.08=4031.078, 第五年增加投入 (40000+3200+3456+3732.48+4031.078) ×0.08=4353.565

(7) =表1乙方案 (7)

(8) = (6) 项各年之和

(5) = (4) 项各年之和

以上介绍了用调整贴现率法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的方法, 由甲、乙方案的净现值可知道, 甲方案优于乙方案, 所以选择甲方案。

当然在通货膨胀环境下的资本预算还可以选择内含报酬率、净现值率方法, 但原理是一样的, 而且都是以净现值法为基础编制的, 本文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1] (美) E.B.Deakin M.w.Maher:《现代成本会计》, 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2年版。

[2]黄国良:《财务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葛家澍:《通货膨胀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环境保护预算 篇8

一、ASP.NET应用于预算报表设计的可行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内部局域网, 分布在不同部门的计算机已经在硬件上实现了联通。近年来, 财务软件也已在很多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部分企业甚至在集团公司内部实现了财务部门数据的互通, 单位内部管理事项也通过建立OA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采用Web模式进行预算报表填报, 仅需要再设置一台网络服务器, 在服务器上设置统一的预算报表格式及内容, 并辅以相应权限即可实现。从这个角度分析, 采取Web模式的预算报表填制有了现实的物质基础。

在Web环境下, 预算报表的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在Web环境下, 用户预算报表的填制均在Web服务器上处理, 所有报表组件均驻留在服务器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 目前的管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从C/S模式向浏览器/服务器 (B/S) 模式转变。由于B/S模式的特殊性, 使得在C/S下难以实行的很多报表功能得以实现。

.NET框架是一种新的计算平台, 它是在“追求互操作”战略目标下推出的一种用于构建、配置、运行网页服务和应用程序的多语言环境。.NET框架代表了视窗环境下网络开发工具的未来, 它简化了在高度分布式Internet环境中的应用程序开发, 也预示了工业界计算机辅助发展的目标。.NET框架实际上封装了操作系统, 使应用程序与操作系统的具体工作相隔离, 同时, .NET框架高度集成跨平台的接口技术、组件技术和数据库等, 使得在其环境下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多种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转移和协作。

自微软公司2002年4月推出.NET以后, 由于其快速、方便等特性, 使得ASP.NET成为开发B/S系统的首选。同时, 利用SQL Server等数据库, 可以开发出大量的应用程序, 由于Web界面使用起来较容易, 经过相应培训后, 利用ASP.NET还可以与Excel等Office工具集成, 各部门预算编制人员都能够轻松输入数据, 并随时查看预算与实际的偏差并快速调整纠正。财务计划与预算编制也得以紧密结合, 在各部门录入完预算数据后, 预算系统就会自动汇总, 甚至可以完成自动生成预算报表。而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也重新得以分配——原来80%的时间用于数据, 20%用于分析, 现在则完全相反, 财务人员可以用更多时间来进行相关分析工作, 为单位管理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二、ASP.NET报表设计具体案例分析

本文以某企业为例, 选择该企业的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报表, 使用ASP.NET来实现Web环境下的预算报表编制。

表1为某企业的公用经费预算表表样, 由差旅费、会议费、资料费及其他费用等4项组成, 该单位共有20个部门 (科室) , 此份预算报表每月28日之前由各部门预算填报人员将下月预算填制完毕后报送财务部门, 每个部门负责填报该报表中的“本月支出”及“本月预算”项目, 其余项目在年初填报后汇总填报。预算报表报送前须经各部门领导审核通过, 财务部门在收集完所有预算报表后, 进行汇总报送, 经预算管理机构审批后下发预算指标。

编制部门:金额单位:万元

在ASP.NET环境下, 设计预算报表软件流程, 如图2所示。

在ASP.NET环境下, 日常公用经费预算报表由“录入”、“查询”、“汇总”、“审批”和“系统管理”5个模块组成。其中录入模块由各部门预算编制人员根据系统分配的用户名设置密码后登录, 进行填制报表, 在填制完毕后, 由部门领导审批, 审批通过后自动进入到预算管理机构, 企业预算管理人员登录系统后, 可以选择汇总所有部门预算报表, 也可以进行相关部门的预算审批工作。各部门领导可以随时登录预算系统, 查询本部门本年或本月预算的执行情况, 同时, 财务部门预算管理人员日常的报表数据收集、汇总及审批等过程时间大大减少, 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进行预算分析工作等。

在本套预算系统中, “系统管理”模块用于对系统备份, 同时, 本模块还有设置操作人员并分配权限功能, 一般来说, 预算编制人员和审批人员应单独设置。还应注意的是, 本模块中设置了报表新增功能, 以便于单位预算软件的再次开发。

三、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数据安全问题。在整个系统的实现过程中, 由于涉及多个部门, 用户较多, 如何分配用户权限是系统设计应该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具体设计过程中, 应考虑用户和预算报表的对应关系, 即某一部门的员工只能看到相应部门的预算报表, 同时, 某一权限的用户只能拥有某一单一的权限 (录入、查询或审批) 。

财务核算软件的结合。在案例中, 预算软件的报表填制处于一个独立的系统中,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 大量数据要依赖于财务核算系统产生, 在软件的设计中, 并未考虑如何从财务核算软件中提取历史数据, 造成了核算和预算的不同步, 需要依靠手工从核算软件中统计数据后填报到预算报表中。在未来软件的设计中, 可以考虑将费用项目和会计科目进行映射, 可以定期从财务软件中根据映射关系提取相应的数据。

报表系统的开放性。在本文中, 仅仅列示了企业日常经费的预算报表问题, 而在实际管理中, 更多是企业产品收支的预算, 其预算报表的编报及控制有更重要的意义, 可以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充预算报表类型, 研究预算报送流程, 提高预算软件的作用。

摘要:预算管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利用ASP.NET技术实现预算报表的在线编报问题, 并以企业日常公用经费为例, 探讨了利用ASP.NET实现预算报表的具体方法, 对推动预算管理效率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ASP.NET,预算,报表,设计

参考文献

[1]欧歌, 赵恒永.ASP.NET环境下的报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5 (6) :76-82.

[2]李云亮, 李相枢.NET环境下两种Web报表解决方案的对比分析[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4 (6) :212-214.

[3]李涛, 屈展.基于.NET的Web动态报表研究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08 (3) :95.

[4]潘琼, 陈英德.基于.NET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信息化, 2004 (10) :17-20.

[5]陈传波, 黄刚, 刘清惠.一种基于ASP.NET的自定义报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6 (6) :112-114.

[6]刘晓艳.基于.NET技术的医药费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2) :70-73.

环境保护预算 篇9

一、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价值所在

1.内部控制环境

国际上很多相关专业的团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告, 文告的内容是关于内部控制的释义、汇报、评估及改善方法, 以及如何使企业团队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规范。1992年, 由COSO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COSO报告对全世界造成了最广泛的影响。COSO的整体框架思想随后被许多国家的各行各业普遍采用。

关于内部控制概念中对内部控制环境的定义可以看出, 内部控制环境可以归纳为对人的素质要求、内部权力治理结构以及人力资源政策三个基本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核心要素是人。其中, 人的素质是根本, 治理结构是基础, 人力资源政策是保证。

2.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意义

高校预算环境是指对高校预算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一系列条件, 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高校预算外部环境是高校自身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 而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则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善和优化, 并由此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

从内部控制角度看, 预算的实际性内容是被委托责任的双方当事人关于所委托的责任的量化协议;而所谓责任预算即是以分权管理为前提, 把一个机构的总的任务分解成子任务到各个部门, 将总的被委托的责任分化为结构内部各个责任部门的内部受托责任, 使被委托的责任部门在自己职责和权力的范围内, 各司其职, 从而保证机构被委托的总任务顺利实现。

尽管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是以企业为对象而建立的, 但是它的核心理念也同样适用于高校。COSO报告中关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内容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 报告里面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就相当于为整个内部控制工程打地基, 影响着也支撑起整个工程里其他内部控制的要素。换句话说, 要建设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先把内部控制环境做好。这对高校预算内部环境建设具有同等意义。

二、高校内部预算环境的不足之处

(一) 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缺陷。

COSO报告重视管理者素质对组织内部控制的作用, 将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视为内部控制的领导者和执行者的素质的关键。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比较松散。高校的领导者大多对市场经济了解颇少, 几乎都没有危机意识, 高校内部控制的效果亦很微弱。很多高校好高骛远, 学校项目建设追求更大、更新、更标准。无休止地通过向银行借贷的方式满足日益膨胀的追求, 而不去理会沉重的利息带来的负担和风险;且学校内部规章制度随意化, 没有很好的设定内部控制的要求;学校在执行方面也很宽松, 内部控制的成效微乎其微。具体到预算管理上, 预算观念落后, 预算编制不周全, 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 预算的控制功能得不到保证等种种表现, 均显示出高校管理者的素质状况距COSO报告要求的内部控制的组织者和执行者的素质要求尚有欠缺。

(二)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缺陷。

COSO报告指出企业是多重契约关系的组合, 而股东群体与董事会、董事会与经理班子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契约关系, 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就应从组建法人治理结构开始。内部治理属于内部控制的基础部分, 是构建内部控制的平台。契约关系是企业里普遍存在的, 而高校也拥有类似的关系, 其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办学和治学。眼下各高校出现的内部控制问题无一幸免与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合理程度不达标有关。有的高校还没有建设、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而有些高校建设的预算管理制度漏洞百出, 执行团队也犹如一盘散沙。预算的执行过程宽松不受约束, 执行者们完全掌握预算管理的各方面, 能做出随意增加或者调整预算项目、扩大经费支出盲目追求高标准、甚至把预算项目的整体方向也改变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 高校人力资源政策缺陷。

COSO报告特别强调人在内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 事实证明, 一个组织发展的精神核心往往是人力资源, 只有人力资源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得到有效地完善, 高校预算内部控制才更容易走向科学的发展方向, 策略才能有效又有针对性;而内部控制预期目标的实现也才能更快更有保障。如今, 各高校预算的科学性有待增强。比如大多高校在预算编制上仍采用“基数+增长”方式, 很多部门向国家申报预算经费并不以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 而是想方设法放大预算的规模, 这样的话, 不能有效的发挥国家资金的价值, 使资金以及资源很大程度上被浪费掉。

三、高校内部预算环境建设的对策

(一) 提高高校管理者的素质

1. 提高领导层的管理素质。

机构内部的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而领导层的素质是决定内部控制工程顶层设计能否完好的重要因素。只关注发展不注重管理是高校领导层的通病, 所以领导阶层应尽力转变这种思想,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学习并建立新型管理模式, 加强主导能力, 努力加强内部管理控制机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做到严于律己, 率先遵循制度, 认真执行制度并且监督执行程度, 保障内部控制有效、井然有序的运行。

2. 提高执行层的管理素质。

管理人员的素质对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人员应遵循诚信管理的宗旨, 加强诚信和道德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制定独具特色、具有针对性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为诚信管理制度奠定基础;增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服务意识, 提高管理水平。

(二) 优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随着高校服务社会经济的职能进一步发挥, 高校参与市场的机会越来越多, 高校治理结构必须适应现代内部控制需要加以改进。高校应主动尝试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构建科学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1. 提高建立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的速度。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新型高校内部治理机构需自己开创, 并没有现成的可依循的模式, 不过现代大学生制度的特点和性质以及各种要求已经获得了国内各人士的共鸣, 各高校应该积极自觉地按照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且以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和职责要求为基准研究并且创立现代大学治理机构。创立与现代高校特点相符合的独立办学和自我约束相映衬、积极富有活力、对学术创新发展对学生健康成长有帮助的办学实体。

2. 积极推行高校预算决算公开。

财务公开透明运行是高校治理结构的重要环节。高校管理者既是内部控制的主体也是内部控制的客体, 一旦管理者自身利益受到牵制, 就有可能采取措施规避所受牵制, 使内部控制弱化虚化。建立高校预算决算公开机制是有效应对之策。通过预决算公开将高校资源配置、资源使用情况置于广泛监督之下, 可以强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维持和保持持续的改进。

(三) 加快高校人事管理转型

1. 建立不可或缺的风险管理体制。

人力资源风险当之无愧是组织中最大的风险。人力资源属于一种资源风险, 所以它也存在一般资源所存在问题。如短缺风险、积压风险、流失及滥用风险, 另外还有它特有的风险, 如增值风险、保密风险和竞争风险等。这些风险和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息息相关。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崩溃的最大风险一般就是人力资源风险。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应该尽力防范人力资源风险的发生并且借鉴风险管理的应对策略, 以保障内部控制健康、有效地运行。

2. 创建岗位绩效管理机构。

高校内岗位设置欠合理、人力资源效率低等问题由来已久, 若不尽快着力解决, 内部控制的执行成效必然会微乎其微。而建立现代岗位绩效管理机构可以有效地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辅导、完善绩效考核、严格对待绩效结果等措施可以加快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的启动, 当组织的运行效率有所提高, 才能保障内部控制合理运行。

参考文献

[1]乔春华.我国高校预算存在10大问题的理论思考[J].江苏教育财会, 2013 (01) .

[2]王洪才.论现代大学制度的雏形[J].中国高等教育, 2008 (18) .

[3]袁贵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推进高教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0 (03) .

环境保护预算 篇10

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1、对全面预算管理存在曲解

实际工作中, 企业的管理层尚未能全面认识到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对此也产生许多误解, 甚至出现了片面曲解的现象。部分部门经理认为预算是争夺资源的工具。也有部门经理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升迁的手段, 编制不符合实际的预算以讨好上级。由于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出现了一些偏差, 部分人就因噎废食, 武断的以为预算无用, 仅是花瓶而已, 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全面预算管理持消极态度。更有些部门经理认为全面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与己无关。这些观念误解了全面预算管理, 在某些程度上是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曲解。这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障碍, 也是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很难跟上市场环境的转变

部分企业由于人员素质等诸多原因, 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对市场的调研与预测, 使很多预算指标脱离现实, 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真正的“花瓶”。这也是部分部门经理对全面预算管理产生抵触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的预算编制水平如果不能满足市场环境的要求, 在企业中实施如此全面预算管理, 其成效是不言自明的。部分企业的预算指标缺乏弹性, 编制技术落后, 缺乏对多变市场的应变能力, 这也是企业的预算工作跟不上市场环境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3、执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考核与激励措施

一方面, 预算是绩效考核的基础, 科学的预算目标可以成为公司与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的比较标杆;另一方面, 理论研究已经证明, 高水准的预算目标对管理者的态度和业绩存在积极影响, 管理者也可以根据预算的实际执行结果去不断修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 确保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实际, 真正发挥评价与激励的作用。如果企业真正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 就会责、权、利明晰, 也就不会存在诸多的“懒汉”部门和“懒人”。因此说,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 约束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足够重视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简单的讲,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基础条件是全面预算管理。 (2) 出资人对企业实施合理有效的监督的基本依据是全面预算管理。 (3) 全面预算管理能促进企业加强基础管理,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4) 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有利于解决困扰经营者的分权管理与集权控制的矛盾, 有利于企业经营预警机制的建立, 有利于落实企业的利润、资金、成本费用、业务量等目标责任。当前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充分说明了, 企业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是认识不足的, 而对全面预算管理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更是缺乏足够的重视。

2、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了生产经营奋斗的目标。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总体奋斗目标分解、落实, 使各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具体任务, 这符合德鲁克目标管理的要求。 (2)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控制业务活动提供了依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各部门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有利于各部门、单位明确本部门的目标与企业总体目标的差距, 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3)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协调工作关系提供了可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使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为实现本部门的预算目标, 加强同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 使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得到进一步协调。 (4)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为评价工作业绩提供了合理的判断标准。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企业从计划体制下的统收统支到后来的承包制, 都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全面预算管理, 可见我国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是相当薄弱的。企业的很多弊端和失误与企业所实行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经营资源的浪费也在于此。这些都随着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而有所改观, 但是仍然很难达到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的要求。许多的国际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将预算视为企业的商业机密进行严格的保密管理。企业如果想得到合适的全面预算管理的经验, 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 而相关理论需要企业的实践检验。

三、企业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的举措

1、构建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确保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一般来说,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大致包括四个部分: (1) 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该机构由企业的最高管理层, 预算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会计部门组成。 (2) 预算编制管理:在进行预算编制之前要对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同时假设一些与企业运营有关的事项, 之后确定预算单位。 (3) 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预算的执行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 (4) 预算的考评体系:只有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 才能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 从而令其更有效率地为企业工作。企业的预算体系必须合理的搭配以上四个方面, 使之能够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预算编制是相对复杂的过程, 许多材料业已比较详细的论述了预算编制的过程, 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构建完整的监督体系, 为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实践证明, 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 任何好的方案, 都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 就全面预算管理而言, 应采取有力的监督手段和保障措施。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会部门是企业重要的监督机构, 应该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将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到企业决策部门, 以便于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进行比较和纠偏。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 有力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为了加大监督力度, 增强监督的客观、公正和独立性, 预算监督工作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协同企业内审部门共同完成。内审部门不参与预算的编制, 只对预算的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监督, 直接对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主任负责。内审部门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的财务网络系统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各二级单位实施突击审查, 另一方面可以在期末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结果实施定期审查。

3、以考评为反馈, 充分发挥预算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为实现预算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建立合理的预算考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预算考评体系应包括预算考评指标的设立, 预算考评的组织领导机构、人员构成, 预算考评的时间, 预算考评的结果和用途等。合理的考评制度必须体现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方能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考核执行人员一定要对“偏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能武断的给“偏差”定性, 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只有如此, 才能充分发挥出考核应有的作用。

4、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列温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人因素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马克思也指出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企业管理中, 管理者要营造一种适宜于引发广大员工激情的环境, 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因此, 建立一种与之相适应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彼此尊重与信赖的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开展的环境, 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 让员工切实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还能让他们有所执行的预算是“我们自己的预算, 而不是领导强加给我们的”良好心态。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 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 不仅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必要的, 对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力保证。由于我国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对落后,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着眼于分析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在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构建和谐企业环境, 是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促进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意义,举措

参考文献

[1]、罗岷著.管理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美]英格拉姆·奥尔布莱特·希尔著.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M].中信出版社, 2005.

浅论城市环境管理的生态预算模式 篇11

关键词:城市环境管理,生态预算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立在资源高利用率与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想要维持并保护整个生命支持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需要提高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功能能力, 重视对城乡生态环境的改善、预防、控制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从源头出发, 限制污染物排放量, 恢复重建被污染的环境。生态预算管理法给创造良好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基础。

1 生态预算

1.1 生态预算目标

生态预算目标是使生态预算活动满足生态建设目标与需求。生态预算工作的基本目标是维持环境资源保护价值整体收治平衡, 实现城市资源可持续发展。生态预算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定量环境资源收支信息支持, 便于信息决策者能够做出有利于实现生态效益收支平衡的决策。

环境资源市场功能失灵, 公众将环境管理的权利上交国家, 国家委托城市政府开展环境管理工作, 但是实际上, 生态预算成型的是公众、国家、城市政府对城市环境管理范围以及方向上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为了能够实时掌握受委托责任履行情况, 需要通过生态预算获得责任履行的实际情况信息。政府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 需要进行环境资源使用状况、环境责任、履行方案结果的统计调查, 全面、客观评估的城市环境资源状况前景。这方便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对于市级人民政府, 即城市环境管理的主体, 生态预算信息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1.1 城市环境资产规模, 构成以及变动情况。

1.1.2 不同资源的收入与支出, 以及一个时期内 (如年度) 收、支与差额形成方面的信息。

1.1.3 环境污染总量控制事项种类、规模以及发展情况。

1.2 生态预算假设

为了将达成生态预算目标, 需要人们做出满足生态预算核算环境的假设, 包括主体假设、持续管理假设和分期假设。

1.2.1 主体假设

主体假设是会计工作特定空间范围内对会计报告内容与便捷的规定, 生态预算主体范围界定使用环境资源指出活动控制管理负责, 环境资源地理属性以及城市政府接受委托, 所以市政府需要及时上报管辖范围内整体生态收支情况与结果。

1.2.2 持续管理假设

人类会对环境产生持续性消耗, 明确确定空间主体范围之后, 还需要明确一个正常的预算时间范围, 现阶段环境问题形式逐渐严峻, 环境资源趋于枯竭, 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城市经济活动会受环境制约。持续环境管理假设要求预算主体应用不要的算法计算环境资源的流入流出以及对过渡消耗存量资源的补偿。

1.2.3 分期假设

分期假设是持续管理假设的客观需要, 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持续进行, 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不间断性, 而信息使用者对环境资源的使用情况需要进行定期了解, 于是, 可假设生态预算主体的管理活动可间断, 且能够划分为若干相等期间, 方便进行分期核算、编制报表和评价对比, 便于信息使用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内了解环境资源消耗、补偿情况, 为决策提供必要数据资料。

2 生态预算在城市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模式

2.1 设立生态预算管理科目

编制生态总预算草案, 对环境规划内容主要有水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控制、市区环境噪声、废弃物处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 对于城市, 可能存在着经济活动资源消耗量和污染量超出市内生态承载力的情况, 需要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高环境资源发展因子承载量。如设立:

2.1.1 水污染控制科目

采用必要措施提高污水处理量, 减少工业废水量, 新建扩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包括市中心建设污水处理厂, 扩建原有处理厂, 重点工业园区新建污水处理工程, 推广使用生态药物, 用以减少水体化学需氧量。

2.1.2 大气污染科目

关闭重污染化工厂和矿山, 对污染严重企业进行搬迁, 同时加大城市清洁能源供给比例, 建设天然气工程与水源热泵工程, 重视机动车治理工作, 推广汽车尾气在线检测技术, 综合治理露天烧烤与餐饮业废气, 通过这些措施控制大气污染, 提高大气环境承载力。

2.1.3 废弃物处理科目

加快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区域垃圾中转站的建设进度, 尽快实现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的无害化, 并向资源化过渡, 进一步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比例。

2.2 模拟预测

水环境指标多选择污染物浓度表示, 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河段长度纳入统计数据, 相邻断面之间如果污染物浓度很大, 可选择河段之间的水质突变点, 历史监测数据资料可查, 可应用水质降解模型进行计算获得:

缺乏历史数据时, 可在中间点设置断面实测。

大气环境监测通常根据功能区不同进行划分, 在不同空气污染功能区选择有代表性的点形成大气监测网。为了实现监测监督功能, 选择SO2、NOx以及PM10的浓度, 方便预算执行获得理想的目标值与实际值。根据地形与气象特征条件选择不同的模型, 对于烟囱污染形式通常选择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数学模式。

废弃物处理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预算模拟预测, 可建立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成分数学模型, 借助环境监测手段得出相应的污染物CODcr TOC TP TN NH3-N等参考值, 对比生态预算要求来预测。

3 结语

生态预算是环境管理计划、控制、评价职能的一种系统化经济化技术手段, 执行生态预算是对政府与生命系统中环境资源预算的补充, 能够结合实际, 综合利用现有环境管理手段, 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作为目标, 协调环境资源与经济资源, 对城市环境管理职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光.环境政策创新[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2]曲格平.中国的环境管理[J].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3]徐东海.类比法的类型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2013.

[4]马海涛, 安秀梅.公共财政概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计算机的硬件如何维护下一篇:重点税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