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基础

2024-09-23

数学学习基础(共12篇)

数学学习基础 篇1

学生学习数学显然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因素的复杂问题, 并无固定的“套路”可循, 本文仅就笔者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 针对学习数学开展的基础活动提出几点建议:

1 重视阅读

阅读使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 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所具有的阅读能力不只是语文和外语的阅读能力, 而是一种以语文和外语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数学阅读能力和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名门科学, 也是一种文化, 更是一种语言, 是描述科学的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 (L.Bloonfield) 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直很重视数学基础教育的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也曾经指出:学习数学不专心阅读, 就难以吃透问题;不广泛阅读, 勿奢望数学研究。所以, 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同一般阅读过程一样, 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 包括语言符号 (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 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因素。同时, 它又是一个不断假设、证明、想象、推理的积极能动的认识过程。

当前, 在中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学习数学的精神和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教给他们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怎样才能使数学阅读有效的走进数学课堂呢?

(1) 合理安排数学课堂的阅读时间, 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短, 学生来不及思考, 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时间太长, 影响教学进度, 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对不同的阅读内容, 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有效的阅读策略。阅读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过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 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

(3) 手脑并用阅读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数学阅读要求一种主动阅读。如应用题阅读, 要边读边思考, 已知是什么, 未知是什么,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有什么等量关系等, 读写结合手脑并用, 使思维拓展开来, 提高阅读效率。

(4) 进行归纳小结, 阅读完一章或一节后, 要对所学的知识归纳小结, 理清脉络, 形成知识网络, 便于提取和应用。指导学生把书上的知识归纳、推广, 上升为数学小论文。

(5) 增强理解, 提高阅读速度。通过实践和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6) 鼓励学生阅读, 课内读, 课外读, 还要学会选择参考书。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它的魅力, 我们不仅要把知识的精髓教给学生, 而且还要教会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 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通过数学阅读, 使他们熟悉有关数学语言, 掌握数学知识, 并且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 只有在学生的主观意识中播下数学阅读的种子, 才能使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 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真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不同的发展。

2 关注写作

数学写作能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查阅等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师仅仅满足于在课堂教学中的练习题和探究性问题, 要求学生写出解题步骤和探索计划是不行的, 还必须指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别人看了自己的解答之后就能懂得自己推理的逻辑, 怎样有效地增强学生“写数学”的意识, 发展其写作能力, 则是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学校里比较普及的是记课堂笔记、写数学作业, 除了这些, 教师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写作能力:

(1) 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写对重要名词的个人定义, 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对某节课的小结, 或提供例题并证明、讨论某个数学法则及其重要性等。

(2) 促进对话交流。给教师写便条询问问题, 列出课堂弄明白或未明白的概念, 写关于当天课堂表现的日记, 对某个特定的题目或课程内容记录想法等。

(3) 发展学生自我监督和反思行为。分析使一个问题或难或易的原因, 解释为什么是合理的, 找出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给你回答, 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法, 讨论某类问题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 促进情感的流露。写关于数学的自我体验, 写数学在今后社会所起的作用, 写什么可以帮助理解概念和什么阻碍数学理解, 记录自己在完成某项作业后的感受。

(5) 发现问题解决的方法。写下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 写怎样求解一道题目, 写关于不同解法的比较, 描述用某种技巧来解某类问题, 准备一些常规报告等。

以上几点都是从小处着眼, 从点滴做起, 训练学生的数学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写作时, 可以不拘一格, 可多可少, 甚至是一句话也可以, 只要是真实的均可。而教师对学生所写的要给以回应, 与他们及时交流。

3 勤于思考

“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 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牛顿则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贡献的话, 那不是由于别的, 而是由于我辛勤耐久的思考所致”。可见, 思考对于探求新知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具体怎样训练学生独立思考, 并没有一般可以套用的行之有效的模式, 完全是一种教学机智, 但有些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还是较为一致的, 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1) 课堂提问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2) 要有一个宽松的课堂环境, 给思考创造一个温床。

(3) 对学生自己编制、提出的问题应以肯定、褒扬为主。

(4) 善待学生思考问题时出现的“非标准思路”, 即不同于常规的、出乎意料的思考方式, 包括对问题的独特思路、奇思怪想、甚至一些幼稚、荒诞的念头。

(5) 提倡质疑、反思、挑剔性的批判性思维, 反对不加分析的盲从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俊.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写作教学的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 2008 (7) :19.

[2]杜威 (美) .我们怎样思维.经济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单中威.杜威的反思性思维与教学理论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2.1.

数学学习基础 篇2

姓 名 班 级 学 号

上半学期,我们学习了《经济管理基础教程》,接受了有关经济管理基础方面的学习,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很多有关经济上的一些问题,加深了对一些经济学名词的理解,并了解到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及注意点,以及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或基层员工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和发展都不是偶然的,都是来自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经济学尤其如此。经济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之一。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都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系统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在第一章导论中,我了解到经济学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类。微观经济学是主要研究个体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的一门科学。而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一门学科。我还了解到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多种多样,有实证分析、规范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动态分析、静态分析、经济模型等。此外,从第二章,我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消费者行为方面的理论,消费者应如何选择以及消费者的行为会对经济有何影响等等。这些教会我们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应如何从需求的一方,也就是从消费者偏好和选择方面来研究市场。而作为进入市场的另一方,也就是从供给的角度来说,第三章又讲了作为一个厂商应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如何有效地控制成本以获得最大效益。而第四章又介绍了有关国民经济的基本变量,包括国民经济如何统计核算、GDP如何计算、国家财富与储蓄的含义、价格指数、通货膨胀、利率、失业率等,这些又加深了我对一个国家国名经济的了解。而第五章讲了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从中,我了解了国家为达到宏观调控目标可采取的政策及具体措施有哪些。

而第二篇讲了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企业与管理的知识。企业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起着关键的作用,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总量,标志着国家的富裕程度。而管理则是伴随着人类共同劳动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活动。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所有杰出的工程项目无一不是在严密的管理之下进行的。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管理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组成生产的第四要素。“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已为多数高速发展的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而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低下,有技术的原因,而更多的则是管理水平的落后。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管理学的有关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中,以求得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其实,经济管理的知识含盖诸多方面,以上只是我在本次学习中的一点点体会,写出来是一种收获,一种可以和别人分享心得的体验。管理,尤其是企业管理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逐步完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从而达到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统一。

XXXXX

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数学学习 篇3

【关键词】生活化;联系;观察;运用

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新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在谈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1.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情境”,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蕴涵于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游戏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镜面对称时,我让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分别扮演照镜子的人和镜中人。照镜子的人做动作,镜中人模仿。在游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总结出:镜中的像和实际照镜子的人是左右相反的,前后是一致的。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了镜面对称的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现实生活问题“情境”

课堂上,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找准现实生活的切入点,强化感性认识。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就创设一个文具商店的情境,利用学具中的钱和实物卡片,模拟现实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实践活动。一开始,因为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进行元、角、分的单位换算,所以售货员、顾客、监督员之间经常出现矛盾,甚至发生争吵。会换算的同学急切地要给别的同学讲明白,不会的同学也迫切的想学会。慢慢地,同学间争执的情况越来越少,购物、付款、找钱的方法在不断地增加,从一次购买一种物品到能买两三件;从給正合适的金额到找零,学生很快掌握了元、角、分的单位换算。

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自主交流,探索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1.联系实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我就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尽管孩子们的观察还很肤浅,有时甚至需要用拼音和图画来帮助表述,但毕竟他们在学着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联系生活,产生例题引出概念

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先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了数量关系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份总关系的实际问题时,学生不容易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此,我在教学前,先给班上的学生发糖:每组10块糖,全班六组共60块。教学新课时,联系分糖的活动,编出例题,学生就容易理解每份数。

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面积单位”时,我出示两个已经画好了的方格,而且方格数相等,但面积明显不等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方格数相等为什么面积不相等?从这个现实问题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须有统一的标准。这时引出“面积单位”已是“水到渠成”了。这样组织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积单位产生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充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妈妈比你大几岁?你多高?身体有多重?你做了几道题?窗帘图案的设计有什么规律?教室里有哪些角?……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他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

教师还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设计这样的练习: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进了公园大家要划船。每条大船租金20元,每船限乘4人,每条小船租金12元,每船限乘2人,请你设计一个最佳的乘船方案。同学们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用的技能技巧。

总之,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通过活动获取知识,不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论学会学习是终身学习的基础 篇4

关键词: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 是指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的潜能, 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 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创造性地应用它们。“终身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强调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是和“终身教育”从不同角度提出的理念, 比“终身教育”有着更宽泛的内涵。“终身学习”强调个人学习一是为探索自然奥秘, 求得天人合一的协调发展;二是为探索如何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求得个体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三是为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爱好, 求得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能终身学习呢?这就要让我们“学会学习”。

一、学会学习的内涵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学会学习”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 笔者选取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理解方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助理总干事纳伊曼说:“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受过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儿能很快地和准确地找到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周南照在《学会求知》一书的主编前言里提出:学会求知就是“学会学习”本身, 即学会掌握认识的工具, 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 (包括演绎、归纳、分析、组织知识的工具) , 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掌握应用知识于有意义的实践的手段。

何爱霞在《情感在“学会学习”中的地位、功能及其培养》一文中表述为:“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明确学习目的, 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方法, 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

杨为民在《论高中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一文中认为:所谓“学会学习”, 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会学习的方法, 即学习方法问题。

以上对“学会学习”概念的理解是多样化的, 笔者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学会学习”的内涵是: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明确自己的学习需要, 能制定出自己的学习目标, 收集学习的有效资源, 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实施自己的学习过程, 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并逐步改进自己的学习效率的学习。

二、学会学习的意义

1、学会学习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们生存的时代是一个知识资本化、创新加速化、教育终身化、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 信息瞬息万变, 竞争日趋激烈, 这些都意味着个人必须不断的学习, 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技能,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竞争力体现在谁学会了学习, 谁掌握学习的方法, 谁的学习效率最高, 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拥有了竞争能力, 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社会上占一席之地。学会学习对一个人如此的重要, 对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当今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而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标准不只是个人拥有知识的多寡, 还应该考虑其是否具备学会学习的能力。

2、学会学习培养人的创造力

创造力, 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 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个体只有学会学习, 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意识定向”的框框, 培养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思考问题的过程, 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提问, 就说明学习者在积极思维。在此基础上, 学会多思路的回答问题, 用新的方法回答问题就是一种创造, 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会学习的基础上。

3、学会学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 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体的全面发展, 而且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中, 只有学会学习, 并且不断的学习, 不断的从学习中完善自己, 才能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人们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关注的焦点已从如何教转向了如何学, 以更好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学会学习的方法

1、学会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 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能够引起人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 使感知清晰, 记忆深刻, 能启发思维和想象力。在学会学习活动中, 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可以培养的。学习者应在安排学习内容上从简到难, 从浅到深, 从感性到理性, 逐步培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培养学习兴趣时, 还应注意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直接兴趣是由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引起的兴趣, 学习者通过自己的意志和责任感将不感兴趣的转化为有较高热情和积极性的就是间接兴趣。要将两者有机结合, 直接兴趣引导间接兴趣的形成, 间接兴趣巩固直接兴趣。

2、明确学习需求, 制定学习目标

首先, 依据学科知识结构的要求, 制定学习目标和自我发展的阶段计划, 通过自测已学内容找出差距, 发现自己学科知识结构不完善的部分, 即为自己的学习需求。其次, 检验选择的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学习需求。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建构知识系统的过程, 在系统建构中, 发现自己缺少什么要素, 就应选择什么内容学习, 这样不断学习, 就能在不断建构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最明智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确定最近阶段的学习计划, 完成一个阶段学习计划, 自己就发展了一步, 不断完成阶段学习计划, 自己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因此, 选择的学习内容必须是发展需求。

3、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 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能否有效地使用相应的学习策略, 是区分学习者是否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善于学习策略的学习者, 可以不依赖或较少依赖他人的指导而自觉地、独立地学习。学习者要通过掌握学习策略, 自觉地分析学习情景, 在开始学习之前, 分析、思考各种对学习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做到心中有数, 并且灵活的选择学习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学习方法, 而且能根据影响学习的内外在因素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 自觉监控学习活动的进程。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促进信息的获取、整合、组织与储存,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学习工具, 学会利用互联网学习和查找资料, 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习和查找资料等, 只要掌握多种学习手段, 就一定能学会如何去学习, 从而在现代社会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4、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并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个人对自己所从事的学习活动要进行积极的自觉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具体表现在:第一, 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初, 根据对学习任务的相对难易程度和其性质的分析, 确定应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时间的多少。第二, 在学习活动进程中, 对自己情绪、兴趣的调控, 注意维持在一定的学习活动中, 使保证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第三, 在某一学习活动进程结束时, 特别是每日学习活动进程结束时, 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通过监控和反馈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

[2]顾明远:《终身教育——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中国成人教育》, 2000 (12) 。

[3]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 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4年。

溧阳电脑基础学习 篇5

1、计算机基础:电脑发展历史;计算机结构知识;鼠标的操作运用:滑轮、左键、右键;电脑常见外部设备的连接;电脑的正确开机和关机;键盘的分区及其基础知识;电脑的工作原理;电脑操作系统的认识。

2、输入法:按键功能,盲打训练;两种不同输入法:字音输入和字型输入,不同输入法自由切换,安装输入法五笔教学:记忆字根技巧,拆字,弹指如飞输入。

3、Windows:讲授资源管理器;文件管理输入法、打印机、鼠标设置,任务栏的设置;文件的查找、程序安装与删除;控制面板的使用,“开始”“附件”菜单的理解及其作用。

4、Word:认识word的操作界面;详细讲解字词句修饰;段落修饰,文字查找、替换和定位,字符、文档视图,交*引用;自动分页;分栏、分节;格式样板,模板;打印;图文混排,表格编辑快捷键的使用;进行文件、图书、杂志、报纸排版;目录设计、表格制作、模板、word样式、页面设置、页面页脚等全面深入的细致讲解„„

5、Excel:讲解工作表编辑和表间的数据转换与传递,数据的统计和编辑;表格运算,数据公式运算和管理、分析;公式与函数引用,图标制作,表格处理,图形插入,学习该软件的综合应用;用于财务及其部门数据统计、分析。知识改变命运,上元教育成就你的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未来上元教育

6、Powerpoint :Powerpoin的基本概念;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幻灯片中文本的处理,幻灯片中内容的丰富;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为幻灯片设置统一的格式;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及其放映。

7、互联网:internet 的历史,应用及发展前景;介绍常见几种连入internet的方法;常见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认识、网络资源的搜索及下载;Modem的安装和调试,拨号上网的设置;电子邮件的收发及设置;常见聊天工具的使用包括:聊天室、QQ、MSN等;电影、图片、MP3的资源的下载;以及电脑日常安全维护:常见杀毒软件的使用;磁盘碎片的清理和修复;XP系统的优化.......8、商务办公实战:学习Word事务文书的拟写:简报,会议通知,合同,公函、招标书、日程表,产品说明书,邀请函,订购单等;Excle商务表格:财务管理报表,客户管理表,企划月报表,计划表,经营估价表,经营月报表,管理登记表;powerpoint商务演示:项目报告,财政报告,广告招商,产品介绍,公司管理。

9、图像处理 Photoshop:学习图像处理、编辑、通道、图层、路径综合运用;图像色彩的校正;各种特效滤镜的使用;特效字的制作;图像输出与优化等,灵活运用图层风格,流体变形及褪底和蒙板,制作出千变万化的图像特效。

10、图形设计 CorelDRAW: 像素、分辨率、矢量图、点阵图、专色、陷印、套印、印刷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工作界面讲解;文件的管理;创建简单的对象;对象的基本操作;通过演示和练习讲解CorelDRAW 的高级操作与技巧;每个菜单的讲解;标题栏的使用;具体剖析工具栏的使用方法。

数学学习要建构在适切的基础上 篇6

[关键词]构建 基础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84

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建立在生本位的基础上。建构不能是无本之源,要有合适的基础,教师可以提前预判,做合适的规划和引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建构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时候,切莫忽略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寻找一个好的切入点,特别是一个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苏教版二年级“米的认识”教学中,我单刀直入地介绍了“米”,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教学。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米”,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生1:我想到了厘米。

生2:我想到了我的身高是1米3。

生3:我想“米”应该是一个长度单位。

师(追问):那么你觉得米是一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呢?1米比1厘米长还是短呢?

生4:长啊。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4:从身高可以知道,我的身高是1米多,但是有100多厘米。

生5:我妈妈做衣服的米尺长1米,比1厘米长多了。

生6:我们学具盒里也有米尺。

师:既然你们对米这么熟悉,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一米的长度?(学生活动)拿出学具盒中的米尺看一看吧,比划一下,你刚才的估计是长了还是短了?(学生操作)回忆一下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的长度跟一米差不多。

……

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认知来帮助学生自主建构对“米”这个单位的认知,通过身高、米尺、生活中熟悉的物品的长度等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对1米的模糊感知,再通过比画出来的1米的长度与米尺量出的真实的1米的对照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对“1米”长度的认知,以此为基础,学生对这个新的单位的建构就轻松许多,既能将它定性为长度单位,也能把握一个这样单位的长度,并能建立起米与厘米的联系。

二、建构在学生数学认知基础上

学生的数学基础是建构学习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学生认知边缘寻找他们“跳一跳,够得到”的新知识能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华应龙老师教学的“认识平均数”,实际上是一个平均数的再认识,本课立足的基础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小数计算,但是学生对平均数的用处、对平均数的意义、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都不够深刻。在此基础上,华老师进行了三个环节的教学,一是从记数字的生活实例引入,让学生通过计算知道了平均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二是通过猜牛体重的故事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平均数的用途,体会了用平均数来代表整体水平的科学性。三是通过“华老师与篮球队员的平均年龄”让学生了解了平均数的特点。这三个活动学生均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又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学生对于平均数纸面上的理解,几个环节的学习下来,学生对于平均数的理解入木三分,鲜活、深刻了许多,所以在评价平均数“它是个怎样的人”时,学生的回答精彩到位、妙趣横生。

简单的课堂上出了大味道,学生在简单的活动中完成了超乎想象的认知建构,这一切的成功都得益于华老师的准确定位。

三、建构在学生能力范畴基础上

建构的起点是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储备,而建构的终点是由学生的能力决定的。学习中,既不要随意制定超越能力范畴之外的学习目标,也不要将学生能够“消化”的知识轻易否定,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

比如一次教研活动,内容为苏教版六年级“认识体积单位”教学。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产生了需要一个统一的空间大小来作为计量物体体积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学生建构出棱长为1厘米、1分米和1米三种单位。在逐个认知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抓住这三个单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所以在教师提问“对于这三个体积单位你有了哪些认识”的时候,一位学生发言:我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显然这不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内,于是教师回答:“这个内容我们将在不久以后进行学习。”虽然这样回答遵循了教材设计的安排,但是个人感觉这样处理不是最恰当的,既然学生能够轻松发现三个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一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来自主建构,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的这点自由度还是应当许可的。

总之,在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的时候,不要孤单地脱离生活,不要游离于其他知识之外,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已有生活经历和知识经验,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更好地搭建启航的平台,为学生的“建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学习基础 篇7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资源利用

0 引言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应该走出传统的方法, 而展现出一种艺术的表达。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而作为教师, 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 我从以下几点着手提高课堂效率。

1 强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要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 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 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指法练习、用计算机编排word校报墙报、投影片设计等操作竞赛, 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课程。在课堂上, 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连续讲解专业理论知识, 但是也不能让学生自由操作。一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讲练结合, 比如在讲文字处理应用软件课时, 一般都要简单讲解之后以上机实验为主, 比如对Word图文混排课进行重点演示分析, 教师以电子报的设计为例, 先介绍设计制作报头, 报头大小, 报头的形式, 选取版面设计, 色彩搭配, 导读栏。然后组织学生设计报花布置版面, 给多个同学分组, 布置制作电子报刊作业, 加上一些艺术效果, 得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最后组织学生探讨选材是否得当, 编排是否得体, 风格是否一致等。通过展示部分设计制作优秀的样稿, 让各小组组员自动合作训练, 做出更好的作品。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也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应用技能, 为学校的电子报刊技能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 教师在制定教学设计时还要注意讲课与操作的合理分配, 如在讲Power Point演示文稿时, 由于该软件是office家族中的一员, 理论知识相对word和excel比较简单, 故要精讲多练, 重点强调编辑和修饰演示文稿, 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获取素材, 组织加工, 并且学会综合应用超级链接技术、演示文稿的不同视图和幻灯片版面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一些简单演示, 并提供一些有视频和音乐的小动画, 让学生联系实际, 自由发挥, 在最后阶段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一套内容完整、形式活泼并且具有音画动态效果的幻灯片演讲文稿, 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适应他们今后的需要。

2 问题教学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手段。

以学生思维活动为前提, 精心选择教学素材, 为创设情境教学奠定基础。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操作, 在课堂的组织形式上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的方式,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问题的设置上, 为使学生的思维在广度、深度上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教师应当准备内容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素材。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积极查阅教学参考资料, 关注学生兴趣, 精心筛选教学素材, 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 设计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后反馈信息, 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新授课可以较多采用问题教学法, 设置悬念, 让学生紧跟教师讲课步骤, 集中注意力, 轻松地参与课堂活动, 积极思考, 最后不仅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目的,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这样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导向, 通过创设问题, 渲染了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想像能力, 提高了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另外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的把生活中的智慧带入课堂, 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将新知识与学生的学习需要相联系, 鼓励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学习环境, 驱动学生使用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达到在做中学, 在应用中提高和创新,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强化资源利用,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学生自身的起点水平差异和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差异都给教学带来不便, 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应针对教学对象和内容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使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 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视频等教学资源, 将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设计和组织。设立多样并附有一定层次难度不同的操作练习题, 查找并制作易于自学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并放在教室文件服务器上, 作为共享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应用共享资源。将学生按操作能力的强弱合理搭配, 在教师的引导下,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独立自主地选择有深度的资源和课件进行探究, 把他的所学所得演示给大家, 其他学生可在课堂中反复练习, 加以巩固。这样通过同组学生的互相帮助和共同探究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而且使学生有了互帮互助的团队意识, 例如讲淘宝网上购物, 本来我想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演示, 但是很快话题就被学生抢去了。很多学生头头是道地介绍他们网购的经历, 并给大家介绍了许多网购网, 没有网购过的同学听了他们的讲解也异常兴奋, 跃跃欲试。这样在同伴的带动下轻易地就达到了教学目标。所以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让那些能力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安排教学结构, 使教学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 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既要积累、筛选大量的教学素材, 又要根据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才能;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 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使计算机基础成为学生真正探究计算机奥秘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晓燕.中职计算机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2]谈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和讲授策略.无忧论文网.

重视词汇教学,夯实学习基础 篇8

一、听说领先, 形音结合

词汇教学首先是听。多数单词的拼写都是符合读音规则的, 我们只有把单词读准了, 才可以借助音标、音节的构成而形成的一个个词汇, 一个个语言单位。因此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多听、多读, 掌握词汇的正确读音, 每个词是由几个音素、几个音节构成, 重音在什么地方, 并注意音和形的统一与结合, 根据读音规则就可以把单词拼正确, 这样才能从听的意义上掌握词汇。

同时, 教材中有不少复合词, 教师可以通过拆分单词, 进行结构分析, 扫除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 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也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学能力, 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借助情景, 优化教学

每一项语言技能都必须通过实践训练才能进行巩固和提高, 一味地讲解, 不懂得将词汇放入一定的教学语境之中, 那只会造成单词的孤立教学,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们可以借助情景来开展词汇教学, 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 这不仅能有针对性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也能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而获得良好的词汇教学效果。

例如, 让学生在欣赏英文歌曲的同时产生对星座学习的渴望, 接着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学习十二星座以及与人物性格有关的词汇。还可以通过游戏情景将词汇学习和课文学习相联系起来, 让学生在问同伴一般疑问句的同时掌握与性格有关的形容词, 在语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词汇, 掌握词汇的具体运用。

三、活动教学, 快乐记忆

活动教学法形式多种多样, 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下, 有助于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融会贯通学好词汇与词汇之间的知识内容。因此, 教师要合理配置资源, 借助趣味游戏的方法来丰富教学的手段, 使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 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更好地对单词进行现场记忆, 使得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获得提升。

例如, 大家非常熟悉的成语接龙, 教师可以适当地放低游戏的难度,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既记住了单词, 又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如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与时间有关的词汇、按照多媒体课件出示的图片抢答英语单词等, 帮助学生对有关的词汇进行归类, 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某些词汇的强化记忆。再比如词汇问答, 教师出题,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回答, 借助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同时也丰富了教学的手段, 提升了教学效率。

四、扩大阅读, 及时巩固

任何的记忆都会有遗忘, 只有不断地记忆, 才能够有效地扩大词汇储备。阅读是最有效的语言输入途径之一, 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可以提高单词重现率, 再一次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 并且在记忆中不断深化对词汇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选择一些短小精悍、幽默有趣的阅读材料, 鼓励学生多阅读一些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 有效地扩大词汇储备。

教师也要根据遗忘规律设计复习方案, 对刚学过的词汇应及时不断重现。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 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 帮助学生在结构分析时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地识记新词汇。也可以对单词进行科学分类, 既可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单词进行复习记忆, 又能在定期归纳和整理中, 形成相对完整的词汇体系。

打好基础快乐学习 篇9

一、有疑问就查。勤于查找工具书和网络资料,是学生奠定基础的第一步。

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疑问,是在所难免的,而这时该怎么做呢?有的学生是把问题扔下不管,等着老师来讲解;有的学生是不愿动脑,张口问同学要答案。而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查找资料,解决问题。

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去解决疑难问题,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查什么呢?1、遇到生字词,我要求学生自己查找工具书。(在学生进入高一时的第一节课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两本词典,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一本《古代汉语常用词典》)2、遇到难以理解的句段,要求学生讨论解决,若讨论无果,我会给学生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这是上网查找。如今,网络资源丰富多彩,教师可以上网搜索资料,学生亦可如此。当然,我会时刻提醒学生要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真正把网络变为自己的工具箱。

在教学第一线,我经常是让学生自主学习,若学生通过这两个途径还是不能解决疑问的时候,我才让他们来询问我。现在,我担任高三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两个班的学生都基本上能做到这样。看着他们遇到生字词,就立刻翻词典的样子,我开心地笑了。

二、有佳句就抄。德国诗人歌德说:“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为了积累更多的词汇,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硬抄本,将平时看到的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摘抄下来,并不时翻阅,加以理解,加以创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读书就做笔记做札记的好习惯,而且也让学生为写作提供了素材,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中获益,体会名人名言的深刻哲理,领悟生活的美好。

现在,每隔一个月,我会查看学生摘抄的情况,虽然有些内容还比较幼稚,比较粗俗,但是我深信,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有所进步!为了使学生有个好的学习习惯,我还布置了一项作业------练字。要求学生买字帖,每天都练,能写多少就写多少,我每周一就检查。有一手好字,也是一笔财富,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要求和鼓励学生练字。练字是为积累好词佳句打基础,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漂亮,也可得到阅卷老师良好的印象分。

此外,我建议学生在平时看书读报,可以将优美句段复印下来,然后在张贴在硬抄本上,这样既方便又美观。积累词语,是语文基础知识必做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艰巨而漫长,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三、有事情就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1、坚持写日记。我个人认为,日记,可三言两语,亦可长篇大论。只要是有感而发,一切无妨。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原本日记是不会给他人看的,所以,不要拘束地写,才会让感情自然流露出来。久而久之,作文时定会一气呵成,感情流露自然。2、多练笔。高二语文教学计划中要求每学期写作文8篇,我要求我的学生写除这8篇和不给他人看的日记外,可以在QQ上写“说说”,写日志。日记不需要读者,而QQ空间上的“说说”,日志,是可以有很多有读者的。而且在空间里,朋友间,师生间,可以对其进行评论,可以交流。我觉得,这也是一种为写作打基础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不仅让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还增强了师生间的感情。当然,最关键的是,学生能慢慢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摘要:“基础打不牢,学问攀不高”,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如盖楼,只有夯实了基础,才能学得真本领,学得好本领。总之,注重基础,以基础为媒,快乐学习,学好语文,并非难事。

数学学习基础 篇10

一、初中学生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很多学生在最初学习英语时, 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随着词汇量的增多和词汇记忆难度的加深,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逐渐感到力不从心。他们既不愿花大力气去背单词, 又没有较好的记忆窍门, 最后只能望“词”兴叹, 无能为力。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产生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英语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灵活运用的意识。这一点, 除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之外, 受汉语学习中的负迁移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长期学习汉语的影响, 学生在运用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去领会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时仍然存在很大的难度, 他们难以轻松地理解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则。如学生在学习bee、tree等单词之后, 遇到生词flee时, 多数学生仍不会读;在学习retell、renew之后, 碰到replay时, 对其意思仍要借助词典。

2、缺乏词汇学习环节的巩固意识, 词汇遗忘比较普遍。由于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在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再加上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记忆不得法, 对词汇记忆依赖机械式重复, 同时不注重巩固, 导致词汇学习中遗忘现象比较普遍。

3、不注重语境支撑, 热衷于将词汇置于孤立的环境中记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部分学生受学习能力的制约, 不去总结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 常常孤立、机械地去学习和记忆英语词汇。学生不能将词汇置于特定的语境中, 呈现在眼前的词汇就只是毫无生命力、枯燥的字母, 学生自身比较厌倦, 学习效果自然也差强人意。如遇到短 语black tea以及句子“Can you give me ahand?”时, 学生虽然都能读出来, 但让人啼笑皆非的翻译却屡见不鲜。在实际运用中, 中式英语现象更是比比皆是。

4、缺乏有效拓展词汇量的途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很多学生由于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 抑或因为学习任务繁重, 很少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也很少有时间收听广播, 这样, 他们只能依赖课本这单一的渠道来获取词汇, 缺乏不断丰富词汇储备、提高自己词汇运用能力的机会。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优化词汇教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教师要夯实学生英语学习的基础, 就必须以词汇教学为着力点, 优化词汇教学的方法。

1、采用直观化教学。对于初中学生, 尤其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 他们仍对形象直观的事物充满兴趣, 教师在词汇教学时, 可借助图片、实物、简笔画和多媒体等方式辅助词汇教学, 从而不断丰富英语课堂, 让英语词汇与鲜活真实的生命个体联系起来, 从而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 深化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识, 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生动的教学环境中领会词汇的涵义和用法。尤其是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 不仅极大增大了课堂容量, 而且化静为动, 让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学生对词汇理解深刻, 记忆持久。

2、让学生学会联想。丰富的联想能力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关键,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 联想能力也同样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新学单词的理解、感悟, 而且更有助于让学生发现各词汇之间的联系。为此,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展开想象, 找寻不同单词之间存在的联系, 将孤立的个体整合在一起, 丰富学生的认知、拓展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体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规律, 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

3、强化构词法教学。每一种语言都有其内在的规律, 同样, 英语词汇的形成和分布也有其独特的规律, 特别是英语词汇的构词法。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重构词法教学, 指导学生对词缀、词根的认识, 让学生凭借词汇内部的形、音、义、构造及用法等, 不断拓展自己的认识, 去理解、掌握词汇, 从而不断提高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在情境中教单词、学单词, 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点, 而且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灵活运用单词的本领, 加深理解和有效记忆, 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我在教学7AUnit 3时,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强化学生对一些词汇的深刻印象, 我特意在上课时, 给学生带去了几个漂亮的巧克力蛋糕, 同时,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列表格归纳节日及其日期、节日食品, 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学生印象深刻, 记忆持久。

数学学习基础 篇11

[关键词]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39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还是情感意志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提高等,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互相合作。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而这种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当、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扎实有效的合作。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合作学习的欲望

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的。”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为基础,只有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先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且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经过教师梳理和能够体现教材重、难点的。例如,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教师在学生分清诗中叙事和抒情的句子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叙的是什么事?抒的是什么情?”问题提出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再读诗,然后进行独立思考。

二、教师引导到位,学生合作分工明确

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结合作精神,这是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教学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全体学习成员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让每个人都在这一任务中承担自己的责任,并在合作中能够互相支持、互相配合,遇到问题共同讨论解决,能对个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为了将合作落到实处,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必须给予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工。即在课前或课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动、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按要求编成小组。分组的形式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差异组合式

这种合作学习方式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必须有一名优等生和一名学困生,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各自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的提高学习和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

2.本组合作式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合作学习方式,因为小组成员互相了解、分工明确,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3.爱好统一式

这是有些课上为了将同一学习任务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出来而进行的分工,如将爱好画画的、朗读的、唱歌的、写作的学生分别分在同一组里,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使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前后座搭配式

有时课上时间不多,但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就前后座四人为一组,效果也较好。

5.自由搭配式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组成学习小组,他们大多感情融洽、兴趣相投,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

不同的分组,使学生获得和班级每一名成员交往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逐渐能主动地向他人学习,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不仅分组要灵活,而且小组分工要明确,可以有固定的小组长,也可以让每一名学生轮流当学习小组长。然后小组长按小组学习的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而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激起学生讨论的热情。

在小组的交流汇报中,每次都要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讨论结果的代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对代言人来说,能获得伙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努力做得更好。因小组的不断变动,代言人也不断变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就感,会更乐意与他人合作,从而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由浅入深,教师应对如何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听取别人的意见、如何综合与归纳同学的意见、如何代表小组进行集中交流等技巧,进行有针对性、耐心细致的辅导,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会听、会想、会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各抒己见的欲望。

三、合作学习要行之有效

19世纪以后,美国教育界对合作学习教学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在学校盛行,而中国的课程改革也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为了使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扎实有效地展开,不能流于形式,所以教师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学习的成效怎样,问题提出是关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使讨论的问题难易适中,符合教材及学生实际的要求,并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例如,教学《掌声》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英子的忧郁是为什么?英子的犹豫是为什么?”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找到了英子忧郁的原因,而且理解了忧郁、犹豫两个词的意思,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开放性等特点。

2.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如今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尤其在课上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更应走下讲台,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听取不同学生的不同见解。

3.合作学习要坚持不懈

有些教师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有人听课时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而在日常教学中怕麻烦就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学习时,有些教师在学生还没讨论完就进行讲解;学生合作学习时,有些教师并没有给予充足的时间……这些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会严重损害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视课本内容而定,需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就进行合作学习,需讲解的地方就进行讲解,不能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不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反复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选出本节课最需要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使合作学习真正达到实效。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在小组内互相交流的机会,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欲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融洽、自由、快乐的环境,给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了条件。

合作学习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分工、协调和互补,让学生初步学会沟通、合作的技巧,如倾听、接纳、欣赏等,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当然,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用的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怎样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怎样通过合作学习使学困生爱动脑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去改进,从而使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合作学习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费时费力,因此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爱,我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基础英语》自主式学习模式构建 篇12

关键词:基础英语,建构主义,自主式学习模式

1. 引言

基础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低年级本科阶段的英语主干课程, 是一门知识性强、语言内容丰富的必修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指出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 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 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 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2000) 。学生在完成高中基础阶段的学习后, 已经积累了必要的语言知识, 基础英语作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综合英语的开端学习, 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掌握有一个新的跨越, 提高其各种语言交际技能。但目前基础英语的教学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不能满足新世纪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本文拟就基础英语课程自主式学习模式构建进行探讨。

2. 基础英语教学的现状

基础英语课程所讲授的教材文章大都取材于英美作者的原作, 多为未经删改的国外原版教科书、报刊杂志和其他读物。这些文篇类型多样, 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论证问和描述文;所涉及的主题也很宽泛, 涉及社会、文化、政治、生态、科技, 以及人文修养、人际关系、伦理道德、性格塑造等各个方面, 加上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 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比较被动, 教师主要依靠讲解文字教材中的内容来处理和传递信息。教师的讲解仍停留在句面的层次, 如分析句法结构、解释生词等语言点, 往往是教师讲、学生记 (罗媛, 2006:7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灌输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 尽管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很累, 但由于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语言的“无规则性”——创造性, 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学生难以将书本上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地运用于现实的交际中。

3. 基础英语自主式学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是近一、二十年才兴起的理论, 是认识论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建构主义发展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 西方兴起了建构主义心理学, 其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 (J·Piaget) 。后来在维果茨基 (Vygotsky) 、奥苏贝尔 (Ausubel) 、布鲁纳 (Bruner) 等人的推动下, 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知识是由人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 是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人的心灵内部建立起来的 (郑金洲、王新燕、吴希红, 2004:36-39)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 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过程是人的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人们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 从而获取、建构新知识。这一理论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教学要引导学生不断思考, 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和转换, 通过新、旧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心智活动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习惯形成过程。学习者要主动参与学习语言并使用语言, 学习过程也是个思维、感知、理解、记忆和学习等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成为思想者与问题的解决者。“学校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段满足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调查与质疑的时光。” (转引自范玮, 2005:11)

长期以来, 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相对滞后, 因此有必要对基础英语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尝试, 以改变原来被动的教学模式, 从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出发,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基础英语教学中实行自主式教学, 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学习自主性, 更加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4. 采取自主式英语教学模式

面对学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对语言点、习题训练的满腔热情和对教师鼓励参与的冷漠寡言, 外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在这样的情景中, 借鉴以认知主义、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学观不失为走出困境、师生双赢的解决途径, 对解决上述矛盾, 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4.1 满足学生需求

需求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心理学理论指出, 需求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时产生的一种主观状态, 它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在人脑中的反应, 通常以缺乏感或丰富感被人体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虽然广为人知, 但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自身的需求分析均少而又少。事实上, 英语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式地学习是源于其对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交际者这一期望值的美好需求, 而学生偏爱语言点、习题则是迫于教育评估体制的压力和对于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的无奈需求。除此之外, 对于学习情景的创设、学习风格的选择、学习内容的喜好、评估方式的变化、学习策略的取舍等或主观或客观的需求都被无论是外语教师还是学生淡化, 甚至遗忘。而这种忽视“教什么”、“怎样教”、“何时教”的语言学习因其置人的本能的、社会化的乃至精神的需求不顾, 其结果必然是短视、失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就是要充分满足并发挥学生的精神需求,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帮助其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让学生身心愉悦的真实学习情景。“人类生来就具有学习的潜能, 当学生察觉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 (需求) 有关时, 便发生了意义学习。” (Rogers, 2001) 罗杰斯这一学习观点提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尊重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在课堂内容中兼顾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也是目前我国课程改革中活动性课程开设的心理依据。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压力适中时, 其学习效果就容易得到提高, 倘若能调节学生的学习责任感 (目标需要) , 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其学习。除此之外, 培养构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也非常重要。对于外部评价应当注意分寸, 不恰当的外部评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任何组织的首要功能, 不管这些组织是宗教的、政治的、工业的或学术的, 都应该是去满足人们为享受美妙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 (Frederic Herzberg, 1996) 显而易见, 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习中若没有情感的需求就无法谈及语言学习的成效。满足学生各种合理的需求是实现基础英语自主式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

4.2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 要求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它提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师生间的交流是双向的交流, 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建构主义教学观要求教师放弃所谓确切答案的观点, 教师必须认识到真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有可能有多种答案,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的多种观点。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关键就是包容、发展、培育学生个性的完善,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具体到外语课堂上学生中心地位的确立, 外语教学的总体趋势是以交际法为功能、学习者为中心、任务性学习为载体。对于学习者为中心, David Nunan (1999) 提出了以下构建步骤, 其本质意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不谋而合, 其步骤为:

Step 1:Make instructions clear to learners.

Step 2:Allow learners to create their own goal.

Step 3:Encourage learners to use their second language outside the classroom.

Step 4:Help learners identify their own preferred styles and strategies.

Step 5:Encourage learners to make choices.

Step 6:Allow learners to generate their own tasks.

Step 7: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teachers.

Step 8:Encourage learners to become researchers.

很明显, 按照Nunan的学习观, 拥有主体地位的学生应该是学习者、决策者、互助者、研究者和自我教育者的组合体。

4.3 情境建构不排斥知识传授

现代建构主义教学观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不应是如何控制学生来实现传授知识的多少, 而应是如何创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 以支持和帮助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在这个观点的指导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建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而不是知识的多少。其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知识习得零散杂乱甚至错误, 而且学习者个体因自身差异性很大, 共性的、经典的、必备的知识难以有效传承, 因此在这种知识传播途径上的情境建构学习, 固然能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 但这种创新与发展的基础和系统却是令人生疑的。实事求是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承认其差异性, 而事实上建构情境并不妨碍知识传授, 因为教师应该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也因该是学生知识习得的指导者、判断者。倘若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情境建构而忽略正确的、系统的知识对其整体体系的支撑作用, 其过程及结果将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4 主体学习并非削弱协作学习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绝非要求学生简单化地独自学习, 而是要努力发挥学生的首创精神, 力争通过个体知识外化来构建整体, 进而实现自我反馈、自我评估。对教学而言, 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同时, 还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群体中学生全方位的参与学习只是主体学习的一部分, 精讲多练不是主体学习, 课堂气氛热烈也非主体学习, 主体学习, 强调个体自主学习的同时又兼容个体和群体的互动参与, 从而让整个学习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所有学生 (包括教师) 来分享, 以两人对子或四人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论证、陈述、辩论、查阅资料, 巩固已学习的语言知识, 同时着重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演讲与阅读、交际与沟通的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多重性的能力。

5. 结语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的重要课程, 其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概念,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 在理论与实践上对英语教学都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不难想象, 在语言课堂上, 当学生的需求与情趣既能被分析又能被满足, 当教师既能灵活输入而非灌输, 又能创设情境、激活内容、注意交际时, 我们的英语教学必将迎来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革命, 英语教学的效益必将产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Nunan, 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Richards, J.&T.Rogers, D.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3]Brooks, J.G.&M.G.Brook.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5]罗媛.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级英语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 2006.

上一篇:公共课教育改革下一篇:学生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