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物质分析

2024-07-12

有关物质分析(精选8篇)

有关物质分析 篇1

化学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对于药品的纯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会造成药物疗效的降低, 甚至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或者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化学药物中的有关物质多是有机物, 其来源主要是药物制备过程中的中间物。

1 HPLC法分析安乃近中的有关物质

1.1 仪器和试剂材料准备

HPLC法分析需要使用的仪器主要有:HPLC仪、电子天平和p H试纸, 需要使用的试剂包含甲醇, 三乙胺、超纯水和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

1.2 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安乃近样品50mg放入10m L的容量瓶中, 然后用无水甲醇溶解, 并稀释到刻度, 制成浓度为5mg/m L的溶液样本, 作为供试品溶液。溶液需要随用随配, 不能用放置许久的样品。另精密称取4-N-去甲基安乃近5mg放入到200m L的容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到刻度, 摇匀, 制成浓度为2.5ug/m L的溶液样本, 作为对照溶液[1]。

1.3 色谱工作条件

色谱柱状态为ODSC184.6*150mm, 5um, HPLC仪的检测波长控制在254nm, 流动相内的甲醇与磷酸盐缓冲液 (1000m L浓度为6.0g/L的磷酸二氢钠二水合物, 加入1m L的三乙胺, 并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将p H值调为7) 的比例为25:75, 流速为1.0m L/min, 进样量为10ul。

1.4 进样

在上述色谱仪条件下, 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10ul, 按药典规定, 分别注入到HPLC仪中, 得到的色谱图分别如图1和图2。

将图1与图2对比可得, 4-N去甲基安乃近发生时间在6分钟左右, 因此, 由图1和图2综合可得安乃近样品所含的杂质种类, 具体如图3所示, 且4-N去甲基安乃近的波峰已确定。

据图3可知, 色图谱中还存在未知杂质1和未知杂质2, 根据安乃近生成过程中的有关物质, 可以确定这两种未知杂质分别可能为甲酰氨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在HPLC仪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取合成中间体甲酰氨基安替比林、氨基安替比林进行色谱分析, 可以分别得到图4、图5的色谱图, 再将适量的两种物质同时加入到安乃片样品中, 可以得到两种对照品的色谱图 (图4) [2]。

根据色谱图4、5、6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两个未知杂质的保留时间与甲酰胺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完全一致;再对图4进行分析, 明显可以看出在加入两种对照品后, 原有的两种杂质色谱波峰出现明显的升高。据此两点可以判定安安乃近中的两种未知杂质分别是甲酰胺基安替比林和氨基安替比林。

2 UPLC法分析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2.1 仪器和试剂材料准备

UPLC法分析需要使用的仪器主要有:UPLC仪、电子天平, 需要使用的试剂包含枸橼酸、枸橼酸钠、四丁基溴化铵以及浓度为10%的四丁基氢氧化铵溶液、超纯水。

2.2 溶液制备

酸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2mol/l的HCL溶液, 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加入10m L水。

碱破坏溶液,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3mol/l的Na OH溶液,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氧化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加入1毫升30%的过氧化氢溶液,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氧化破坏空白溶液:取1毫升30%的过氧化氢溶液, 加水10m L, 在沸水中放2h, 取出冷却后将p H值调为6.5, 再加入10m L水。

高温破坏溶液: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注射液10m L, 在沸水中放4h, 取出冷却再加入10m L水。

2.3 色谱工作条件

色谱柱状态为HSS T3 50mm*2.1nm, 1.8um, UPLC仪的检测波长控制在280nm, 流动相为枸橼酸盐缓冲液 (取9.76g枸橼酸和1.03g枸橼酸钠到1000m L容器中, 先加900m L的水进行溶解, 并将p H值调为3.0, 再加入2.5m L10%浓度的四丁基氢氧化铵, 最后加水到刻度) , 流速为1.0m L/min, 进样量为10ul, 柱温25℃[3]。

2.4 进样

在上述色谱仪条件下, 分别取各种溶液10ul, 按药典规定, 分别注入到UPLC仪中, 得到的色谱图分别如下:

A酸破坏溶液B碱破坏溶液C氧化破坏溶液D氧化破坏空白溶液E高温破坏溶液1.一磷酸胞苷二钠2.二磷酸胞苷二钠3.三磷酸胞苷二钠4、过氧化氢

据图分析可得, 三磷酸胞苷二钠氯化钠的主要成分保留时间在14.7min, 通过酸、碱、高温和氧化破坏后, 各种有关物质能够与主峰产生较好的分离, 根据专属性实验, 可以确定其有关物质分别为一磷酸胞苷二钠和二磷酸胞苷二钠[4]。

3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意识的逐步提升, 对于药物的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 必须加强对化学药物中有关成分的判定与分析, 以控制其含量, 提高化学药物的质量。HPLC和UPLC作为化学药物有关物质判定的有效方法, 应加强对两种方法的了解与掌握, 提高有关物质分析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红深.安乃近有关物质检查[J].北方药学, 2011, (02) :7-8.

[2]李涛, 胡昌勤, 毕开顺.洛伐他汀有关物质HPLC分析方法的优化[J].药物分析杂志, 2011, (09) :1707-1714.

[3]雷勇胜, 宋丽明, 蒋庆峰.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 2011, (04) :9-13+8.

[4]张彤, 周长明, 韩南银.HPLC法测定三磷酸胞苷二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和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 2013, (01) :154-158.

有关物质分析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涵义,掌握有关计算的基本题型。能力培养: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思维能力。科学思想:在溶液计算中,贯彻守恒的思想。科学方法:演绎推理法,比较分析法。

重点、难点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6种基本类型是重点;电荷守恒、建立参比的基本解题方法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引入】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量浓度。

【提问】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是什么?请写出它的计算公式。学生活动

回答:1L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板书:c=n(mol)/V(L)

【再问】溶液的组成还常用什么来表示? 回答:也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板书:a%=m(溶质)/m(溶液)×100%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提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c=n/V,我们能够联想起哪些有关的计算思想?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思考,讨论,回答:

(1)在公式计算中,已知任何两个量,可以求得第三个量。

(2)还可以根据物质的量联系溶质的质量、气体溶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及微粒数目等。

(3)当溶质的量一定时,浓度和体积成反比;当体积一定时,浓度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4)根据n=cV,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但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所取溶液的体积成正比。

【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不过,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当取出一定浓度的溶液时,溶液的浓度不变?

回答:溶液是均匀稳定的体系。【板书】类型1 代入公式的计算 【投影】填空:

思考,完成练习。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强调】体积必须以升(L)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题目给的体积为mL,则必须进行换算。

【提问】为什么醋酸的[H+]小于其酸的浓度? 回答:醋酸为弱酸,[H+]=ca,因此,[H+]小于酸的浓度。

【板书】类型2 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

【提问】在进行换算时,根据那个不变的量来推导计算公式?请写出计算公式?

回答:溶液中溶质的量是不变的,分别用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于是得到如下方程:

m=cVM=1000Vρa %

【强调】在此公式中,物质的量浓度(c)、溶质的质量分数(a%)、溶质的摩尔质量(M)和溶液密度(ρ),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投影】练习:63%硝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4 mol· L-1,溶液的密度为______。

思考,完成练习。答案:1.4 g·mL-1 【板书】类型3 稀释问题

【提问】溶液在加水稀释过程中,不变的量和变化的量是什么?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回答:不变的量是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变化的量是水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因此,可根据如下公式计算:n=c1V1=c2V2

计算依据是,在此公式中,已知任何三个量,可计算第四个量。

【再问】如何计算稀释后溶液的体积?能否用浓溶液的体积和水的体积相加? 回答:不能相加,应该用质量相加除以稀溶液的密度。【板书】V(稀)≠V(浓)+V(水)m(稀)=m(浓)+m(水)

V(mL)=m(稀)g/ρ(稀)g·mL-1 记笔记。

【说明】对于浓度不超过1mol·L-1的稀溶液,混合时体积变化不大,可以作近似计算:用原溶液体积相加得混合后的溶液体积。

【投影】讨论题:将12mol· L-1的盐酸(密度为ρ1g·mL-1)50mL和1mol·L-1的盐酸(密度为ρ2g·mL-1)100mL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g·mL-1,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1

讨论,思考,回答: 基本思路:c=n/V 混合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12mol·L-1×O.05L+1mol·L-1×0.10L=0.7mol 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

V=(ρ1×50+ρ2×100)/1000ρ(L)

答案:700ρ/(50ρ1+100ρ2)mol·L-1 【板书】类型4 气体溶质问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投影】讨论题:标准状况下,AL氯化氢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1,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提问】指导讨论:

(1)这类型题目的基本入手点是什么?(2)请思考、讨论得出解题的正确思路。思考,讨论,回答:

(1)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从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浓度的定义公式入手: a%=m(溶质)/m(溶液)×100% c=n/V

(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m(溶质)=36.5g·mol-1×AL/22.4L·mol-1 溶液的质量为:

m(溶液)=(36.5A/22.4+1000)g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定义得到: a%=36.5A/(36.5A+22400)×100%(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 n(溶质)=AL/22.4L·mol-1 溶液的体积为:

V=(36.5A/22.4+1000)/1000ρ(L)

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得到:c=1000ρA/(36.5 A+22400)mol·L-1 【小结】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和水的质量相加,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和水的体积相加,也不等于水的体积。溶液的体积一定用其质量除以密度来计算。

【板书】类型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讨论题:体积比为1∶1∶1的氯化钠、氯化镁和氯化铝溶液,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银溶液,均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提问】指导讨论:

(1)三个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消耗等量的硝酸银说明什么?(2)请思考、讨论得出解题的正确思路。讨论,思考,回答:

(1)这三个反应的实质均为:

Cl-+Ag+→AgCl↓

消耗等量的硝酸银说明三种溶液中 C1-的物质的量相等。(2)设:n(Cl-)=1mOl 则:n(NaCl)=1mol n(MgCl2)=1/2 mol n(AlCl3)=1/3 mol

根据c=n/V,体积相同时浓度和物质 的量成正比,因此浓度比为: 1∶(1/2):(1/3)=6∶3∶2

【小结】此类型题目的关键是找出与浓度有关的n和V的比例关系,从而得到浓度的比例关系。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板书】类型6 烧瓶内气体溶于水的浓度计算

【投影】讨论题一:标准状况下,一圆底烧瓶充满氯化氢气体,倒扣于水槽中,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提问】指导讨论:

(1)解题基本入手点是什么?

(2)请思考、讨论得出解题的正确思路。讨论,思考,回答:

(1)解题基本入手点是公式:c=n/V

(2)设烧瓶体积为VL,标准状况下,充满氯化氢气体,则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V/22.4mol,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则溶液将充满烧瓶,所得溶液的体积为VL。因此,烧瓶内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1/22.4mol·L-1。

【评价】完全正确,所得溶液的浓度与烧瓶的体积无关。

【投影】讨论题二:标准状况下,用圆底烧瓶收集氨气,当混合气的平均式量为19时,停止收集,并将其倒扣于水槽中,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讨论,思考,回答:

根据混合气的平均式量为19,算出氨气和空气的体积比5∶1,若设烧瓶的体积为6L,则其中的氨气为5L,5/22.4 mol。空气为1L。氨气极易溶于水,而空气不溶于水,因此进入烧瓶的水形成的溶液的体积为5L,溶液浓度为:1/22.4 mol·L-1。回答:氨气极易溶于水,而空气不溶于水,因此氨气所占的体积也就是所得氨水溶液的体积。因此,无论氨气和空气的比例如何,溶液的浓度均为1/22.4mol·L-1。

【评价】思路完全正确,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思路。

【评价】完全正确,因此讨论题一和讨论题二的结果是相同的,无论烧瓶的体积如何。【投影】讨论题三:标准状况下,将二氧化氮和氧气按4∶1的体积比混合后,充满一烧瓶,倒扣于水槽中,当反应不再进行时,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讨论,思考,回答: 根据:4NO2+O2+2H2O=4HNO3

若设烧瓶体积为1L,则NO2为4/5L,生成硝酸4/(5×22.4)mol,所得溶液体积为1L,因此,溶液浓度为1/28 mol·L-1。

【评价】完全正确,由于烧瓶内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和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5∶4,因此所得溶液浓度为:(4/5)×(1/22.4)mol·L-1。

【投影】讨论题四:标准状况下,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充满一烧瓶,倒扣于水槽中,当反应不再进行时,溶液充满烧瓶,假设溶液没有损失,则所得溶液的浓度范围是:

______。

讨论,思考,回答: 根据: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假定全部是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则其体积比一定为4∶1,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为:1/28mol·L-1。

假定全部是一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则其体积比一定为4∶3,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为:4/(7×22.4)=1/39.2mol·L-1。因此,若为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所得硝酸溶液的浓度范围是:1/39.2mol·L-1<c<1/28 mol·L-1。

【小结】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思路是从公式c=n/V入手,找出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过渡】上面我们讨论了有关溶液浓度计算的六种基本类型,下面我们再复习两种在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中的基本解题方法。

倾听。

【板书】基本计算方法1.电荷守恒法

【投影】讨论题:某地酸雨经检验,除含氢离子外,还含如下离子: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Na+]=1.4×10-3mol·L-1 [Cl-]=3.5×10-3mol·L-1 [NH4+]=2.3×10-3mol·L-1 [SO42-]=1.5×10-4mol·L-1 则该溶液中的氢离子的浓度为____。讨论,思考,回答:

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的阳离子的正电荷浓度之和等于阴离子的负电荷浓度之和: [H+]+[Na+]+[NH4+] =[Cl-]+[SO42-]×2 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得: [H+]=1.0×10-4mol·L-1

【评价】完全正确,请注意SO42-带2个负电荷,因此其负电荷浓度等于其离子浓度的2倍。

【板书】基本计算方法2.参比法

【投影】讨论题:物质X的1%(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同)的溶液和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溶液①,物质Y的1%的溶液和9%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溶液②,根据附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①,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大于5% B.溶液①,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等于5% C.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溶液 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

D.溶液①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5%,溶液 ②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5%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讨论,思考,倾听教师讲解:

(1)建立参照体系,若溶液等质量混合,则混合后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2=5%

(2)对于X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因此,当等体积混合时,1%溶液的质量大于9%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比例大了,因此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低,即小于5%。

对于Y溶液,当等体积混合时,1%溶液的质量小于9%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比例大了,因此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即大于5%。

答案:D

(3)因为纯水(密度为1g·mL-1)相当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的溶液,因此,只要溶液的密度小于1g·mL-1,就和X溶液的情况相同,如:氨水、乙醇溶液等;反之,只要溶液的密度大于1g·mL-1,就和Y溶液的情况相同,如:多数酸、碱、盐溶液。

【小结】6种基本类型的基本思维方法在于紧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公式:c=n/V,注意掌握基本题型的思考方法。

掌握两种基本计算方法的解题技巧。倾听。

精选题

一、选择题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1.实验室需用480mL0.1mol·L-1的硫酸铜溶液,现选取500mL容量瓶进行配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 A.称取7.68g硫酸铜,加入480mL的水 B.称取12.0g胆矾,配成480mL溶液 C.称取8.0g硫酸铜,加入500mL水 D.称取12.5g 胆矾,配成500mL溶液

2.将xg镁和yg铝溶于AmLMmol/L的盐酸(过量),再往上述溶液中加入2AmL的NaOH溶液,溶液中的沉淀量达到最大值,则加入NaOH溶液的浓度为

[

] A. M mol·L-1

B.2Mmol·L-1 C.M/2 mol·L-1

D.无法确定 3.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加入到m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ρg·mL-1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

[

] A.1000ρa/(50a+m)

B.ρa/(46a+m)C. 1000ρa/(48a+m)

D.1000ρa/(46a+m)4.在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mL 3.0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在相同状况下生成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5,则加入的铝粉的质量为

[

] A.8.1g

B.6.75g C.5.4g

D.2.7g 5.向密度为ρg·mL-1的盐酸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到过量,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原盐酸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的浓度为

[

] A.25.4ρmol·L-1

B.12.7ρmol·L-1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C.6.97ρmol·L-D.6.35ρmol·L-1 6.向 50mL18mol·L-1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

] A.小于0.45 mol

B.等于0.45 mol 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

D.大于0.90mol 7.在100g浓度为18mol·L-1,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1的硫酸,则加入的水的体积为

[

]

A.小于100mL

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

D.等于100/ρmL 8.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2mol·L-1,再向其中加入等体积的 0.2mol·L-1的KOH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又恰好溶解,则原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mol·L-1)为 [

] A.0.20

B.0.25 C.0.225

D.0.45 9.已知氮的氧化物和烧碱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3NO2+2NaOH→2NaNO3+NO↑+H2O NO+NO2+2NaOH→2NaNO2+H2O 现有Mmol二氧化氮和Nmol一氧化氮组成的混合气体,用浓度为VL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则该NaOH溶液的浓度最小为(mol·L-1)

[

] A.M/V

B.2M/3V C.2(M+N)/3V

D.(M+N)/V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10.在甲和乙两烧杯里分别盛同体积同浓度的x mol·L-1的硫酸溶液500mL,向两个烧杯里分别放入mg镁和mg锌。反应停止后,发现有一烧杯中仍有金属残留,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范围是

[

] A.m/12≥x≥m/32.5

B.m/24≥x≥m/65 C.m/12>x≥m/32.5

D.m/24≥x≥m/32.5

二、非选择题

11.将十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4.54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溶液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1,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至质量不变。则所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______g。

12.将8.8gFeS固体加入到200mL2.0 mol·L-1的盐酸中,以制备硫化氢气体。反应完全后,若溶液中的硫化氢的浓度为0.10 mol·L-1,假定溶液的体积不变。

计算:(1)收集到硫化氢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2)反应后溶液中Fe2+和H+的物质的量浓度。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C 6.A 7.A 8.B 9.D 10.C

二、非选择题 11.2.34 12.(1)1.792L(2)0.5mol·L-1 1.0mol·L-1

提示:2.氢氧化铝为两性,因此生成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为中性,依题意,应为NaCl溶液,得:n(Na+)=n(Cl-),AmL×Mmol·L-1=2AmL·x,得:x=M/2mol·L-1。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3.将amol钠和amol铝一同加入到足量水中,恰好生成含amol偏铝酸钠的溶液。溶液的质量为:

m+23a+27a-(0.5a+1.5a)×2=m+46a 溶液的浓度为:1000ρa/(46a+m)mol·L-1 4.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Al+6H+=2Al3+3H2↑

2Al+2OH-+2H2O=2AlO2-+3H2↑

若铝均不足,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1∶1;若铝均过量,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1∶3。根据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2∶5,则说明铝和盐酸的反应中铝是过量的,而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中,铝是不足量的。

5.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Cl+AgNO3=AgCl↓+HNO3 36.5 g

143.5g

依题意,设原盐酸溶液的质量为143.5g,则含溶质HCl36.5g(1mol)。6.如果铜足量,浓硫酸的浓度将会越来越小,而铜和稀硫酸不能反应,因此,硫酸只能有一部分参加反应。

7.硫酸的浓度由18mol·L-1‘稀释成9mol·L-1,则溶液的体积将增大为原来的2倍。加入水的质量(g)为:

(100/ρ)×2×ρ′-100(ρ′为9mol·L-1硫酸溶液的密度)

因为p′<ρ,所以加入水的质量<100g,即体积小于100mL。8.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K+]+[Al3+]×3=[SO42-]×2 9.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的产物是NaNO3和NaNO2,因此Na+和N的物质的量相等,故所需NaOH的物质的量最小为M+Nmol。

京翰教育中心http:// 高中化学辅导网http:// 10.依题意,若mg镁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则硫酸的浓度为:m/12mol·L-1;若mg锌恰好和硫酸完全反应,则硫酸的浓度为:m/32.5mol·L-1。

现有一种金属剩余,说明镁过量,而锌不过量,则:m/12>x≥m/32.5。11.根据钠离子在整个过程中的守恒关系,得:Na+~NaCl,从而得出生成固体产物NaCl的物质的量为0.04mol。

12.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s+2H+=Fe2+H2S↑,可判断出盐酸过量。以FeS的量计算出反应生成0.1mol的H2S,但在溶液中溶解的H2S有0.020mol,因此,收集到的H2S气体为0.080mo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792L。

有关物质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试剂与样品

采用相色谱系统仪器、岛津Class-10Avp系统。色谱纯试剂为乙腈,分析纯试剂包括盐酸、磷酸、磷酸氢二钾、氢氧化钠等。阿奇霉素的对照样品与杂质的对照样品均为普利瓦公司的产品,杂质对照包括N-去甲基阿奇霉素、去氧糖胺基阿奇霉素、氮杂阿奇霉素A、红霉素A肟、阿奇霉素杂质Gx、红霉素A偕亚胺醚、阿奇霉素氮氧化物、阿奇霉素B。阿奇霉素原料取自国内多个生产厂家。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18MG,规格为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磷盐酸缓冲液,以0.05mol/L的磷酸氢二钾溶液,以浓度为20%的磷酸调节,直至p H值为8.2;色谱纯试剂乙腈为45∶55;色谱柱温度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 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50μL。

1.3 方法

1.3.1 分离度考察

取阿奇霉素样品与杂质适量,以乙腈为基础进行溶解,制成1mg/m L浓度的混合溶液,去溶液50μL进样分析,所得色谱分析结果中杂质峰值与阿奇霉素峰值分离度较好。

取2.5m L浓度为40mg/m L的乙腈溶液分别进行氧化、碱环境与酸环境、加热与光照破坏,在进行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各种不同破坏条件下产生的降解物峰值与阿奇霉素峰值分离良好。

1.3.2 线性与范围

取阿奇霉素样品51.8mg,在10m L量瓶内与乙腈溶液进行溶解,稀释至刻度后摇匀。精密量取适量溶液,加乙腈进行稀释,获得浓度分别为10μg/m L、50μg/m L、75μg/m L、100μg/m L、250μg/m L、500μg/m L、1000μg/m L的溶液,去50μL分别进行测定,获得溶液浓度为10~1000μg/m L的范围内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以浓度为基础对峰面积进行线性回归计算,回归方程为:峰面积=2606×浓度+0.18,r=0.9999。

1.3.3 最低检出限

以逐步稀释方法对阿奇霉素的峰值进行计算,信噪比设定为3∶1,获得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ng;将信噪比设定为10∶1,获得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300ng。

1.3.4 稳定性分析

对阿奇霉素进行精密称取,获得98.95mg样品,在10m L量瓶内与乙腈溶液进行溶解,稀释至刻度后摇匀。以1小时为间隔测定相关物质一次。结果表明样品溶液在14小时内保持相对稳定。峰面积RSD为1.15%。

1.3.5 测定

称取适量阿奇霉素原料,在10m L量瓶内与乙腈溶液进行溶解,稀释至刻度后摇匀,获得浓度为10mg/m L的样品溶液。精密称取1m L,在100m L量瓶内与乙腈溶液进行稀释后获得对照溶液。将样品溶液与对照溶液各取50μL进行色谱分析,以主成分结合矫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计算。

2 结果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抗生素药物的质量控制方法与一般化学药品一样,通过鉴别、检查、含量(效价)测定三个主要方面来判断质量的优劣。由于抗生素类药物的特点,其分析方法可分为理化方法和生物学法两大类。抗生素类药物的鉴别试验主要为理化方法,常用方法有:(1)官能团的显色反应,如β-内酰胺环的羟肟酸铁反应;链霉素的麦芽酚反应、坂口反应等。对于抗生素盐类,通常鉴别酸根或金属离子或有机碱等。(2)光谱法,包括红外吸收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的鉴别。抗生素的红外光谱分析时需注意,由于抗生素存在多晶现象,有时对照品与供试品图谱或对照图谱不一致,最好用相同溶剂同时重结晶供试品和对照品,使处于相同晶型情况下再进行测定,若多晶效应是由于研磨和压片过程中的晶相转变所致,则应采用溶液法试验。(3)色谱法,包括TLC和HPLC法,采用标准品对照法。(4)生物学法,是检查抗生素灭活前后的抑菌能力,与已知含量的对照品对照后进行鉴别[2]。

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结构中缺乏色光发光的官能团,而以欧洲药典为参照对阿奇霉素已知杂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其中绝大部分的杂质结构与阿奇霉素相似,缺少发色光官能团的结构部分。所以扫描波长只能使用紫外线末端部分。紫外扫描阿奇霉素溶液,所得吸收峰值约为207~210nm,所以确定检测波长为210nm。试验中,采用阿奇霉素的8个已知杂质作为分离度的考核参数。结果发现。上述几个系统中色谱峰的峰形和分离效果均差强人意。因继续采用阿奇霉素的8个已知杂质作为分离度的考核参数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通过试验,从杂质的分离情况和主峰的拖尾因子情况考察,确定了流动相系统:磷酸盐缓冲液(取0.05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用20%的磷酸调节p H值至8.2):乙腈(45∶55)。

用HPLC法分析阿奇霉素,需使用碱性流动相,故一般以硅胶为基质的键合色谱柱在此均不能应用,分析时可采用以氧化铝为基质的键合柱(如RPl/1色谱柱)或采用以苯乙烯二乙烯苯为填料的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氢二钾(0.02mol/L)-乙腈=75∶25,用浓氢氧化钾(10mol/L)调p H至11.04;流速为1.2m L/min,室温测定。由于阿奇霉素只在UV末端具有吸收[3]。为提高对其杂质的检出率,USP中采用电化学检测器,但若只进行含量测定,可采用UV21nm检测。与本研究所得结果类似。

摘要:目的 采用色谱分析法对阿奇霉素相关物质的进行测定,探讨测定方法的优化。方法 采用相色谱系统仪器、岛津Class-10Avp系统完成测定,色谱柱为SHISEIDO CAPCELL PAK C18 MG,规格为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磷盐酸缓冲液,以0.05mol/L的磷酸氢二钾溶液,以浓度为20%的磷酸调节,直至pH值为8.2;色谱纯试剂乙腈为45∶55;色谱柱温度为30℃;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50μL。结果 溶液浓度为101000μg/mL的范围内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线性关系良好。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00ng,r=0.9999。结论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测定方法能够有效测定阿奇霉素中的相关物质,具有良好的分离性与浓度峰面线性关系。

关键词:阿奇霉素,物质测定方法,优化

参考文献

[1]郑白水,李红,马大中,等.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有关物质测定[J].中国药业,2011,20(5):24-25.

[2]史颖,姚国伟,马敏,等.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奇霉素及其相关化合物[J].分析化学,2005,33(4):512-514.

有关物质分析 篇4

关键词:高效液相,吡罗昔康注射液,含量测定,有关物质

吡罗昔康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1], 主要用于类风湿, 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肌肉骨骼疾患等[2]。2010年版中国药典采用容量法测定吡罗昔康含量[3,4,5,6,7,8], 但对吡罗昔康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尚未见报道, 故此本文对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注射液的含量和有关物质进行研究, 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XS205型电子天平 (瑞士梅特勒公司, 精密度:0.01 mg) , 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 Lab Solution (Lab工作站) 。

吡罗昔康对照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批号201403) ;吡罗昔康注射液 (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 规格为2 m L∶20 mg) ;甲醇 (色谱纯) , 冰乙酸 (AR天津市东区红岩试剂厂) , 二甲基亚砜 (AR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 水 (超纯水) 。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ODS-SP (4.6×250 mm, 5 µm) ;流动相:甲醇-0.5%冰乙酸溶液 (55∶35) ;流速:1.0m L/min;检测波长:338 nm;柱温:30 ℃, 进样量:20 µL。

2.2 干扰试验:精密称取吡罗昔康对照品12.19 mg, 置100 m L量瓶中, 加2 m L二甲替甲酰胺, 振摇使溶解,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作为储备液, 精密量取储备液5 m L置25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另按处方比例同法配制空白辅料溶液, 分别测定, 可见在该色谱条件下, 吡罗昔康能达到基线分离且峰形稳定, 试剂及辅料不影响吡罗昔康含量测定。

2.3 线性试验:精密量取储备液1, 5, 10, 15, 20 m L, 分别置25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同时取储备液, 分别测定。以吡罗昔康对照品浓度C (μg/m L) 为横坐标, 峰面积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线性范围7.9~132.1 μg/m L, 回归方程为:y=66724x-172143 (r=0.9999, n=6) , 表明吡罗昔康在进样浓度7.9~132.1 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精密量取储备液10 m L置25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后测定;峰面积的RSD为0.23% (n=5) 。

2.5 稳定性试验:取精密度试验项下测试液, 在0, 2, 4, 6, 12, 24 h分别测定, 6次测定, 峰面积的RSD为0.31%, 稳定性良好。

2.6 回收率试验:按处方比例 (80%, 100%, 120%) 模拟吡罗昔康注射液, 精确配制200 m L, 混合均匀, 精密量取2 m L置100 m L量瓶中, 加2 m L二甲替甲酰胺, 振摇使溶解,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精密量取10 m L置25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后测定, 将所得峰面积代入回归方程计算回收率 (每个浓度做三份) , 结果3种浓度的总平均回收率为101.12%, RSD为0.13%, n=9。

2.7 重复性试验:取一样品, 按回收率项下方法制备测试液, 测得平均含量为99.1%, RSD=0.19% (n=3) 。

2.8 样品测定

2.8.1 含量测定:精密量取吡罗昔康注射液2 m L置100 m L容量瓶中, 按回收率项下方法操作, 计算含量 (n=3) 。

2.8.2 有关物质的测定。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4 m L, 置100 m L量瓶中, 加2 m L二甲替甲酰胺, 振摇使溶解,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取5 m L置25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既得。对照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 m L, 置100 m L量瓶中, 用甲醇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阴性空白试验:按处方配制吡罗昔康的阴性空白溶液。专属性试验:将本品置不同条件下进行加速破坏, 考察破坏后的产物与主药的色谱分离情况:取吡罗昔康储备液5 m L, 置4500 Lx光强度下10 d后, 加甲醇至10 m L;作为光破坏样品溶液。取吡罗昔康储备液10 m L, 水浴加热30 min, 放冷后加甲醇至10 m L, 作为热破坏样品溶液。取吡罗昔康储备液5 m L, 加入1 mol/L的盐酸溶液, 放置1 h后, 加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1 m L中和, 加甲醇至10 m L, 作为酸破坏样品溶液。取吡罗昔康储备液5 m L, 加入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放置1 h后, 加1 mol/L的盐酸溶液1 m L中和, 加甲醇至10 m L, 作为碱破坏样品溶液。取吡罗昔康储备液5 m L, 加入10%双氧水溶液2 m L, 水浴30 min后, 放冷, 加甲醇至10 m L作为氧化破坏样品溶液。取上述破坏性试验所得溶液, 分别测定, 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

3 结果

在酸和碱以及热、光照和氧化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 各降解产物峰与主成分峰均能达到较好的分离。光破坏时间越长, 有关物质越多, 主成分越少;热破坏生成的有关物质数量多;强氧化剂10%双氧水可以把吡罗昔康完全氧化为有关物质, 其中保留时间为3.802 min的占84.1%。

样品中吡罗昔康有关物质检查: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 µL, 分别测定, 记录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3倍, 以自身对照法计算杂质含量, 结果见表1。

4 结论

本次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 线性关系良好, 精密度好, 准确性高, 该方法可以用于吡罗昔康的有关物质和含量测定;吡罗昔康注射液有关物质结果表明, 易被热, 光, 酸, 碱, 氧化物质破坏, 储存宜密封避光。

参考文献

[1]潘炜, 顾鑫荣, 刘志璋, 等.LC-MS/MS法测定中成药制剂中23个非甾体抗炎药[J].药物分析杂志, 2012, 32 (2) :261-266.

[2]钱丽萍, 戴桂兰, 阚慧卿, 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外用制剂的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 2010, 22 (8) :140-143.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 (二部) [M].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340.

[4]姚武辉, 王爱华.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治疗膝骨关节炎 (OA) 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91.

[5]吴红英, 徐道华, 邱栋樑.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片中吡罗昔康的含量[J].安徽医药, 2009, 13 (11) :1343-1344.

[6]李存金, 郭飞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吡罗昔康胶囊中吡罗昔康含量[J].中国药业, 2010, 19 (23) :36-37.

[7]林君, 王琼芬, 陈才军.吡罗昔康肠溶片含量及其均匀度测定[J].医药导报, 2012, 31 (5) :668-670.

有关物质分析 篇5

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分析技术,LC的高分离效能与MS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使之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分离和鉴定分析方法之一,同时也成为药物研究中强有力的工具。该技术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产物研究、蛋白质分离和鉴定、残留物分析、临床诊断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1,2,3,4,5,6,7]。本文综述该技术在国内的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1液质联用技术的特点[8]

1.1液质联用仪的组成及分类

液质联用仪是由HPLC、接口装置(Interface)及MS 3大单元组成。其中接口装置是关键。

HPLC-MS技术可分为单级的HPLC-MS和多级的HPLC-MS/MS (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相对于HPLC-MS,HPLC-MS/MS技术可产生较多的碎片离子,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更能体现MS检测的灵敏度及专属性特征,特别适合进行复杂体系中的未知及痕量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按照质谱检测器进行分类,目前比较常用的HPLC-MS/MS仪器(见表1)。

1.2液质联用分析的特点

1.2.1色谱质谱的在线联用将色谱的分离能力与质谱的定性功能结合起来,可充分发挥液相色谱的分离功能和质谱仪的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通过排除化学基质和生物学基质的干扰,结合MS/MS和多级质谱(MSn)功能,可获取复杂基质或混合物中单一组分的定性结构信息,并可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1.2.2液质联用分析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简化,使样品分析更简便。

1.2.3对流速和流动相有一定的要求,流动相应使用纯化水及色谱纯级试剂,其中禁止使用任何无机酸、卤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无机酸金属盐、表面活性剂及其它不可热分解为气体的化合物,可使用甲酸、乙酸、甲酸铵、乙酸铵、碳酸氢铵、氨水,慎用氧氟酸。流动相中有必要使用挥发性盐时,其浓度应控制在20mM以内,酸则控制在0.1%以内。

1.2.4 HPLC-MS分析进行的关键是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的建立及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质谱分析条件的优化则要根据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及结构、结合样品浓度、基质特点及流动相组成,调整质谱扫描范围,优化多级碎裂电压。

2药物中的有关物质

有关物质是指原料药和制剂中的有机杂质,主要来源于药物的制备和贮存过程,如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产物、原料中的杂质、纯化和精制操作中带入的杂质、成品的贮存条件等因素均可能产生,通过有关物质检查,弄清有关物质的来源、性质、检测方法及其限量,可以设法优化合成路线、实验条件等因素,进而避免产生有关物质或使其降到最低限度,从多方面保证和提高药物质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ICH的要求,对药物中含量大于或等于0.1%的杂质的结构要进行结构确证。根据FDA的指南“药物中的杂质”,含量低于0.1%的杂质一般不必进行鉴定,然而,对于那些可能有异常作用、0.1%以下浓度也可产生毒性或药理作用的潜在杂质就应当进行鉴定。

3 LC-MS在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药物分析中有关杂质检测方法包括HPLC色谱峰比较法、薄层色谱法等[9]。相对于HPLC色谱峰比较法和薄层色谱法检测相关物质,液质联用技术具有准确、灵敏、快速的特点。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可以在不得到纯杂质的情况下获得该杂质的质谱信息,通过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可以获得各个杂质的可能分子量,或进一步通过多级质谱获得各杂质的裂解情况,通过一些相同的中性碎片或形成一些相同的特征离子,推导其裂解规律,为解析化合物的结构提供直接证据。结合文献中同类已知结构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或结合其它检测方法,即可对未知成分进行快速鉴定。LC-MS在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见表2)。对于合成药物中的微量杂质,由于它与原料药或者中间体在结构上较相近,因此可以对比原料药或者中间体的质谱碎裂特征,直接鉴定杂质的化学结构,从而为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合成工艺的改进提供依据。对于药物稳定性实验或药物贮存过程中产生的降解产物,如热降解,氧化,还原,水解,光解产物,它们在结构上与药物本身也很相近,质谱技术在快速鉴定此类化合物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加快药物稳定性实验的分析速度,也为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3.1液相-四极离子阱质谱联用仪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

四极离子阱质谱仪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应用最广泛。四极离子阱质谱属于时间串联质谱,避免离子空间传输的损失,所以它可以实现10级的多级质谱功能,且能够通过多级的全扫描得到更多的碎片信息,这种特点非常适用于药物中有关物质的结构推测。

浙江大学的潘远江教授课题组[10,11,12,13,14]利用Bruker Esquire 3000plus离子阱质谱仪对原料药中的微量杂质及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李文东等[15]在水浴条件下对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热降解,对其主要降解产物进行LC-MS鉴定。李进等[17]应用LC/MS技术对头孢替坦二钠原料中的4种杂质进行快速鉴定,4个杂质经分析分别为5-巯基-1-甲基-四氮唑、头孢替坦内酯、头孢替坦脱羧物和头孢替坦异构体。

3.2液相-单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

单四级杆质谱仪可通过离子源内CID具有使离子诱导裂解实现“准MS/MS”功能,也可对药物中存在的杂质进行结构推测,而且仪器价格也相对便宜。许多抗生素品种由于其产生菌绝大多数都是产生结构相似的多组分复合物,用常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快速鉴别和相关物质分析比较困难,药品质量难以控制。很多文献中都利用液相-单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抗生素进行分析。欧贝丽等[24]通过LC/MS获得头孢他啶和未知杂质的液相色谱图以及液相色谱峰对应的一级质谱图,推测头孢他啶样品中未知杂质的结构为头孢他啶结构中羧酸的甲酯化产物。祝仕清等[33]通过LC/MS以确定盐酸万古霉素的杂质,分析确定盐酸万古霉素实际样品中的存在的3个杂质,即去氯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同系物,并测定不同厂家产品中杂质的含量。

3.3液相-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38,39,40,41,42]

在所有的质谱分析仪中,QMS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最好,在药代学和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最为普遍,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也有应用,但是不多。钟传青等[38]采用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分析克拉维酸钾,分离鉴定出6种有关物质,其中3种与欧洲药典列举的有关物质相同。魏君等[39]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抗糖尿病药格列美脲原料药中有关物质、降解产物的含量及结构确定进行研究。金苗等[40]分析固相合成奈米非肽粗产物,根据液质联用所得信息,对目标肽和可能的副产物进行推测。

3.4液相-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43,44]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是由四级杆和飞行时间质谱(TOF)组合而成的串联式质谱。它结合四级杆质谱的高灵敏度和TOF的高分辨率,可以看作将TQMS最后一级四级杆换成TOF质量分析器。陈述增等[43]通过强制降解并用LC-MS法测定,研究克林霉素磷酸酯的降解物质,由质谱裂解碎片及高分辨质谱元素组成推测降解产物结构,为研究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稳定性及其可能的降解途径提供参考。刘小玮等[44]为对抗病毒药炎琥宁中3个主要有关物质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制备高效液相法分离杂质,并应用LC-ESI/TOFMS、LC-ESI/MSn、NMR、UV、IR等对主要有关物质进行结构鉴定。

4小结与讨论

4.1文献中所述的质谱仪器大多为美国公司,如美国Thermo finnigan公司,美国Agilent公司,美国Waters公司,美国AB公司。其中离子阱质谱仪以Thermo finnigan公司居多,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以AB公司居多,单四级杆质谱仪以Agilent公司居多。在药物有关物质的分析方面,离子阱质谱仪应用最广泛。

4.2通过对文献中色谱条件的比较(见表2),发现液质联用色谱中的离子源一般是选择ESI源,正离子模式;色谱柱为C18居多,规格大多为150mm×4.6mm,5μm或者250mm×4.6mm,5μm;流动相体系为乙腈或者甲醇,添加乙酸,甲酸,乙酸铵,甲酸铵,三乙胺等调节pH值。

4.3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大多为原料药,制剂相对较少。

5结语

综上所述,液质联用技术在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和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快速地分析药物中的杂质,一方面能够结合其它光谱技术确定杂质的结构,保证药物质量,为制药工艺优化提供技术支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相信液质联用技术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和更加广泛的应用。

摘要: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其高分离能力、高灵敏度和专属性强的优势,在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分离和鉴定、药物代谢产物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鉴定、残留物分析、临床诊断研究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该技术在国内药物的有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栓有关物质的研究 篇6

关键词:聚维酮碘栓,有关物质,样品检测

聚维酮碘栓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的品种, 标准中无有关物质检查项, 为了更好的控制产品质量, 我们对其有关物质进行了研究, 参照聚维酮碘原料《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药典标准中有关物质-碘离子的检查方法, 采用滴定分析法, 对聚维酮碘栓中的有关物质-碘离子进行了研究。

1 样品来源

聚维酮碘栓:葫芦岛国帝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批号:110305、110406

陕西功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10805

聚维酮碘栓阴性样品:自制

2 方法

根据聚维酮碘原料含量测定与碘离子测定称取样品的量化关系, 同时考虑到制剂中辅料具有一定的粘度, 因此将样品的取样量定为2粒, 初步建立检测方法为:取本品2粒, 精密称定, 置250m L锥形瓶中, 加水100m L溶解后, 滴加亚硫酸氢钠试液数滴使溶液颜色消失, 加硝酸10m L, 精密加入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25m L, 摇匀后,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0.5m L, 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溶液显淡砖红色,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每1m L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相当于12.69mg的I。计算得总碘的含量减去含量测定项下有效碘的含量, 即得碘离子的含量。

3 方法学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 它是由1-乙烯基-2-吡咯烷酮均聚物与碘的复合物, 考虑到本品的结构特征, 对其阴性进行专属性试验。

3.1 阴性干扰试验:

取聚维酮碘阴性栓2粒, 精密称定, 置250m L锥形瓶中, 加水100m L溶解后, 滴加亚硫酸氢钠试液数滴使溶液颜色消失, 加硝酸10m L, 精密加入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25m L, 摇匀后,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0.5m L, 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 L) 滴定至溶液显淡砖红色, 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结果:聚维酮碘阴性栓不干扰碘离子的含量测定。

3.2 热破坏性试验:

取聚维酮碘栓2粒, 切碎, 精密称定, 置250m L锥形瓶中, 置105℃烘箱中加热2小时, 放冷至室温, 加水100m L溶解后, 滴加亚硫酸氢钠试液数滴使溶液颜色消失, 加硝酸10m L, 精密加入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25m L, 摇匀后,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0.5m L, 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溶液显淡砖红色。计算得总碘的含量。

另取聚维酮碘栓5粒, 切碎, 精密称定, 置烧杯中 (加盖) , 于105℃烘箱中加热2小时, 放冷至室温, 加水120m L溶解后, 照电位滴定法,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1mol/L) 滴定。计算得有效碘的含量。

结果:经试验及计算可知样品经热破坏后有效碘的含量下降, 碘离子的含量增加。

3.3 光破坏性试验:

取聚维酮碘栓2粒, 切碎, 精密称定, 置250m L锥形瓶中, 在照度为4500±500Lx的灯检箱中照射24小时, 加水100m L溶解后, 滴加亚硫酸氢钠试液数滴使溶液颜色消失, 加硝酸10m L, 精密加入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 25m L, 摇匀后, 加硫酸铁铵指示液0.5m L, 用硫氰酸铵滴定液 (0.1mol/L) 滴定至溶液显淡砖红色。计算得总碘的含量。

另取聚维酮碘栓5粒, 切碎, 精密称定, 置烧杯中, 在照度为4500±500Lx的灯检箱中照射24小时, 加水120ml溶解后, 照电位滴定法,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 (0.1 mol/L) 滴定。计算得有效碘的含量。

结果:经试验及计算可知样品经光破坏后有效碘的含量略有下降, 碘离子的含量略有增加。

4 样品检测

依据确定的方法对3批样品, 结果见表1。

5 结论

经专属性试验表明, 阴性不干扰碘离子的测定, 样品经光和热破坏后, 有效碘的含量有所下降, 碘离子均有所增加, 因此该方法测定碘离子的专属性较好。

参考文献

有关物质分析 篇7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理解物质的量浓度 (mol/L) , 掌握有关溶液浓度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 的计算.”可见, “物质的量浓度”既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又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为帮助同学们准确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 并能将其很好的应用到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中, 下面对此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纳.

一、“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其理解

1.概念:以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是mol/L.

2.数学表达式:c (B) =n (B) V

3.概念及表达式的理解

(1) V是溶液的体积, 而不是溶剂的体积;其单位是L, 而不是mL.

(2) 溶质B一定要用“物质的量”表示, 如给出的已知条件是溶质B的质量或气体的体积 (标准状况下) 或微粒数, 应根据有关公式换算为“物质的量”.

(3) “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 可以是化合物, 也可以是离子或其他特定的组合.分析溶质时要注意有关的化学变化, 如Na、Na2O、Na2O2投入水中, 所得溶质是NaOH, 而不是Na、Na2O、Na2O2.但对于象NH3、Cl2等物质溶于水后成分复杂, 求算浓度时, 仍以溶解前的NH3、Cl2为溶质.对于带有结晶水的物质配成溶液时, 其溶质应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胆矾配成溶液时, 其溶质应是CuSO4, 而不是CuSO4·5H2O.

(4) 同一溶液, 无论取出多大体积, 其各种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离子浓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均不变.但所含溶质的量则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二、“物质的量浓度”有关计算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虽公式简单, 但种类繁多, 题型也比较复杂.但只要准确理解概念, 把握计算关键无论题目如何变化, 均能举一反三, 应用自如.笔者认为计算的关键应是:①仔细分析该溶液的“形成”过程;②正确判断溶液中的溶质究竟为何物质;③能够准确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下面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常见的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

1.利用“定义式”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的数学表达式为c (B) =n (B) V, 其中n (B) 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 (mol) , V为溶液的体积 (L) , c (B) 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因此, 只要知道n (B) 和V, 就能求出c (B) .

利用此公式时, 要特别注意溶液的体积V单位, 一般所给的或求出的溶液的体积单位都是mL或cm3, 而公式中的V单位为L, 故应进行单位的换算.这是很多初学者最容易忽视的, 应多加小心.

例1 将标准状况下的a L HCl (g) 溶于1000 g水中, 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 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a22.4mol·L-1

(B) ab22400mol·L-1

(C) ab22400+36.5amol·L-1

(D) 1000ab22400+36.5amol·L-1

解析:根据c=nV可知, 要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必须先求nV.

溶液的体积

V=aL×36.5gmol-122.4Lmol-1+1000gbgcm-31000mLL-1

溶质的物质的量n=aL22.4Lmol-1

所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c=nV=1000ab22400+36.5amol·L-1.故应选 (D) .

2.利用“换算式”计算

(1)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设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g·mL-1,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

M g·mol-1,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因为n=ρgmL-1×VmL×ωΜgmol-1,

所以

c=nV=ρgmL-1×VmL×ω/Μgmol-1VmL/1000mLL-1=1000ρωΜ

因此, 只要知道ρsM, 就能求出c.

例2 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 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 g混合后, 蒸发掉水pg.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 g, 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溶质的分子量 (相对分子质量) 为 ( )

(A) q (am+bn) c (m+n-p) (B) c (m+n-p) q (am+bn) (C) 1000q (am+bn) c (m+n-p) (D) c (m+n-p) 1000q (am+bn)

解析:设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混合液蒸发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混合液的质量分数ω=am+bnm+n-p, 混合液的密度ρ= qg·mL-1, 据上述换算式

c=1000ρωΜ=1000qgmL-1× (am+bn) c (m+n-p) Μgmol-1

得, Μ=1000q (am+bn) c (m+n-p) gmol-1, 故应选 (C) .

(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解度的换算式

设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g·mL-1, 溶解度为s g, 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因溶液的质量分数ω=sg100g+sg, 根据

c=1000ρωΜ可知, c=1000ρωΜ=1000ρs100+sΜ=1000ρsΜ (100+s) .

因此, 只要知道ρsM, 就能求出c.

注意:该换算式应用的前提必须是饱和溶液.

例3 Ag2SO4的溶解度很小, 25 ℃时为0.836 g.

(1) 25 ℃时, 在烧杯中放入6.24 g Ag2SO4固体, 加200 g水, 充分溶解后, 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仍为200 mL, 计算溶液中的c (Ag+) .

(2) 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 0.0268 mol/L的BaCl2溶液, 充分搅拌后, 则溶液中

c (Ag+) 是多少?

解析: (1) 由于Ag2SO4的溶解度很小, 溶液的质量即为水的质量, 溶液的密度约为水的密度, 根据上述换算式, 得出

c (Ag2SΟ4) =1000ρsΜ (100+s) =1000mLL-1×1gmL-1×0.836g312gmol-1× (100+0.836) g=0.0268mol/L.Ag2SΟ4

是强电解质, 由电离方程式:Ag2SO42Ag++SO42-, 得出c (Ag+) =2c (Ag2SO4) =0.0536 mol/L.

(2) 设与BaCl2反应消耗掉的Ag2SO4为x g, 根据BaCl2与Ag2SO4的反应方程式可得x=0.418 g<6.24 g, 说明Ag2SO4是过量的, 此时仍是Ag2SO4的饱和溶液, 溶质的浓度与 (1) 相同, 即c (Ag+) =0.0536 mol/L.

3.利用“守恒原理”计算

在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 有时利用守恒原理可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 提高了解题的速度.一般要注意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 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 溶质的质量或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即m1ω1=m2ω2 (溶质的质量守恒) , c1V1=c2V2 (溶质的物质的量守恒) .

(2) 对于电解质溶液, 溶液中“各微粒间电荷守恒”.

(3)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液中, 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等于化学式中原子 (或原子团) 个数之比 (不考虑盐的水解) .

注意:溶液稀释或混合前后, 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守恒.

①若两种稀溶液浓度接近时, 体积变化可忽略, 混合后溶液体积可近似认为是两原溶液体积和, 则有c1V1+c2V2= c混 (V1+V2) .

②若两种溶液浓度相差较大时, 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不可忽略, 混合后溶液体积不具有加和性, 则有c1V1+c2V2= cV混.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应根据混合液的总质量和溶液的密度进行求算.

③气体溶于水, 计算溶液体积时, 可利用V=mρ (mL) .但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时, 一定要把溶液体积单位mL换算成L.

例4 V mL Al2 (SO4) 3溶液中含Al3+a g, 取V4mL溶液稀释到4V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125a9Vmol/L (B) 125a18Vmol/L (C) 125a36Vmol/L (D) 125a54Vmol/L

解析:V4mL Al2 (SO4) 3溶液中含Al3+的物质的量为=ag4×27gmol-1, 依电荷守恒得,

n (SΟ42-) =32× (ag4×27gmol-1) =a72mol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可得, c (SΟ42-) =a72mol4V×10-3L=125a36Vmol/L, 应选 (C) .

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 也是必须学会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技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会用实验仪器及主要仪器注意事项

(1) 主要仪器:

用固体药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 用到的实验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用液体药品配制溶液时, 还要用到量筒或滴定管.

(2) 使用仪器需注意的事项

①托盘天平

ⅰ精确度≥0.1 g, 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10.2 g.

ⅱ使用前应先调整平衡.

ⅲ左盘放药品, 右盘放砝码.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若放反, 药品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读数.

②量筒

ⅰ量筒无零刻度, 量筒上标有温度、刻度、容积等.属粗量器, 精确度≥0.1 mL.只能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如7.2 mL.

ⅱ量取7.2 mL溶液应选用容量为10 mL的量筒.

ⅲ不能加热, 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量筒中溶解、稀释.

③容量瓶

ⅰ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量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如配制950 mL某浓度溶液应选用1000 mL的容量瓶.

ⅱ容量瓶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溶解或稀释, 不能作反应容器, 也不能久贮溶液.

ⅲ容量瓶在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加水→倒立、观察→正立、瓶塞旋转180°→再倒立、观察→不漏水合格.

ⅳ在移动容量瓶时, 手握在瓶颈刻度线以上部分, 以免瓶内溶液受热而发生体积变化, 使溶液的浓度不准确.

ⅴ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 ℃时标定的, 转入到容量瓶中的溶液的温度要冷却至20 ℃左右.

ⅵ加水定容时超过刻度线, 不能将超出的部分吸走;摇匀时不小心洒出几滴, 不能补加水至刻度线, 均需重新配制.

ⅷ盖上瓶塞后振荡, 出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不能再加水至刻度线.

ⅷ定容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相切.

2.熟悉配制步骤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常遵循以下8步: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冷却;⑤转移;⑥洗涤;⑦定容、摇匀;⑧装瓶贴签.为帮助同学们记忆, 现将其编为口诀:

先做计算后称量, 溶解加水要适量;液冷注入容量瓶, 洗涤烧杯玻璃棒;

洗液一并入量瓶, 托底扶口轻振荡;小心加水至刻线, 最后摇匀装瓶放.

3.学会误差分析

配制后的溶液误差是偏大还是偏小, 可依据配制原理c=nV=mVΜ进行判断.如果配制过程中, 导致溶质物质的量n或质量m增大的, 则物质的量浓度c偏大, 反之偏小;导致溶液体积V增大的, 则物质的量浓度c偏小, 反之偏大.

现以配制0.1 mol/L的NaOH溶液为例, 将一些操作可能引起配制的误差列于下表, 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例5 用98%的浓硫酸 (密度是1.84 g/cm3) 配制100 mL1 mol/L的稀硫酸, 其操作步骤可分为以下几步:

(A) 用量筒量取5.4 mL的浓硫酸, 缓缓注入有约50 mL蒸馏水的烧杯里, 并用玻璃棒搅拌;

(B) 用约30 mL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 将每次洗涤液都转入容量瓶里

(C) 将稀释后的溶液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入容量瓶

(D) 检查100 mL容量瓶是否发生漏液的现象

(E) 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 至液面接近刻度1~2 cm处

(F) 盖紧瓶塞, 反复倾倒振荡、摇匀溶液

(G) 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入蒸馏水, 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平齐.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2) 进行A步操作时, 应选用量筒 (填代号)

(A) 10 mL (B) 50 mL

(C) 100 mL (D) 1000 mL

(3) 如果量取浓硫酸时仰视读数, 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将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4) 进行A步操作后, 必须___才能接下来进行后面的操作.

(5) 配制过程中, 下列操作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 (填代号)

(A)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的溶液未转入容量瓶里

(B) 定容时, 眼睛俯视刻度线

(C) 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内壁残留有少量的水

(D) 定容后振荡容量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 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试题, 涉及仪器的选用、操作步骤、误差分析等实验方法和技能, 对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高.

(1) 考查实验操作步骤,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D) 、 (A) 、 (C) 、 (B) 、 (E) 、 (G) 、 (F) .

(2) 应选比所量容积大且相近的量筒, 故选 (A) .

(3) 仰视读数, 会使量取的浓硫酸偏大, 这样配制的稀硫酸的浓度将偏高.

(4) 将量好的浓硫酸稀释后并不能直接移液, 必须冷却到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5) 根据上表中误差分析可知, (A) 中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里, 会使溶质物质的量减小, 浓度偏低; (B) 中眼睛俯视刻度线, 会使溶液体积减小, 浓度偏高; (C) 中无影响; (D) 中定容振荡后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会使溶液体积增大, 浓度偏低, 故选 (B) .

答案: (1) (D) 、 (A) 、 (C) 、 (B) 、 (E) 、 (G) 、 (F) (2) (A) (3) 偏高 (4) 冷却到室温后 (5) (B)

有关物质分析 篇8

羧苄西林钠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奈瑟菌等其他革兰阴性菌具有抗菌作用。羧苄西林钠主要适用于系统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如败血症、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其他敏感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系统性感染。

有关物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起始原料、中间体、聚合体、副反应产物,以及储藏过程中的分解产物等。有关物质研究是药品质量研究中关键性的项目之一,其含量是反映药品纯度的直接指标。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现代液相色谱法,其工作原理: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到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注入的供试品被流动相带入柱内进行分离后,各成分先后进入检测器,数据处理装置对各种测量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完成定性定量分析工作。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了高压流动相、高效固定相和高灵敏度检测器,与其他色谱法相比,其具有分离效能高、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适用范围宽等特点,已成为医药研究的有力工具。

1 用现行标准测定可能发生的问题

羧苄西林钠,英文名Carbeni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化学名为[6S-(2a,5a,6b)]-[(羧苯基-乙基)氨基]-3,3-二甲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酸二钠盐。

分子式:C17H16N2Na2O6S。

分子量:422.4。

1.1 现行标准测定要求

现行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起草的药品标准(WS1-C2-0042-89-2011),按该方法测定羧苄西林钠有关物质,其过程如下:

1.1.1 仪器与试药

仪器:Aglient 1260,HPLC主要组成参数如表1所示。

羧苄西林钠有关物质测定试药如表2所示。

1.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Agilent XDB-C18 4.6×250;波长: 230 nm;流速:1 m L/min。

溶剂:取磷酸二氢钠7.8 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900 m L,用1 mo 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 H值至6.4, 用水稀释至1 000 m L。

供试品配制: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稀释成1 m L中含3 mg的溶液。

对照品配制:取青霉素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溶剂溶解并定量稀释成1 m L中含28μg的溶液。

计算:青霉素以无水物计,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流动相A:0.1 mo L/L磷酸二氢钠溶液(调节p H值至4.3)-乙腈(98∶2)。

流动相B:乙腈。

梯度洗脱程序如表3所示。

1.2 测定结果

以羧苄西林钠有关物质测定结果中杂质个数最多的3批原料产品为例,其测定图谱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1.3结果讨论

通过对本厂生产的65批羧苄西林钠产品进行有关物质的测定。其中,原料32批,对应制剂34批。用此梯度洗脱方法,有一些杂质峰未能完全分离。其中,杂质4和5的分离度非常不好。

针对羧苄西林钠有不良反应的投诉,需要对羧苄西林钠的有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优化,并对部分已知杂质进行定位,以求建立杂质图谱档案,更好地对羧苄西林钠进行质量监控。

2测定方法优化

2.1色谱条件

2.1.1流动相选择

流动相B为磷酸盐溶液,原标准中规定p H值为4.3,p H值过低,超出缓冲的缓冲范围。该溶液原有 p H值为4.4,直接使用,不调节,杂质分离效果优化。

2.1.2色谱柱选择

试用不同品牌色谱柱,有的出峰时间过早,有的分离效果不好。图4、图5为某不同品牌色谱柱出峰时间过早与分离效果不好的图谱。

图4 某一品牌色谱柱出峰时间过早与分离效果不好的图谱

考虑标准规定主峰保留时间约为20 min,结合各杂质的分离情况,对比大量图谱后,最终选择了Sapphire C18色谱柱。

2.1.3梯度洗脱程序的优化

经多次试验,现将梯度洗脱程序进行优化,其参数如表4所示。

2.1.4其他色谱条件

仪器与试药、供试品的配制、对照品的配制均与原法相同。

图5 另一品牌色谱柱出峰时间过早与分离效果不好的图谱

2.2溶液稳定性考察

当样品放置10 min,或者样品进样时温度过高,会加速杂质的生成。其中,杂质3明显增大,杂质15则消失,其图谱如图6所示。

2.3优化测定结果

(1)对几个已知杂质分别进行定位。

(2)测定3批杂质最多的产品图谱,并重新进行定位。图7为对照品图谱,图8、图9、图10为供试品图谱。

(3)测定31批新生产的羧苄西林钠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方法稳定。

2.4系统适应性试验

2.4.1精密度试验

以对照品青霉素计RSD%=1.44%。

2.4.2其他系统参数

以130202批号为例,所有塔板数均大于4 000,分离度除D、G外均符合要求,D、G虽未达到1.5的要求,但是也已经实现基本分离。

2.4.3空白测试

空白测试图谱如图11所示。

2.5样品测定结果比较

用优化后的梯度洗脱方式测定,杂质F和G(即原来的杂质4和5)分离效果明显改善。全部杂质能够多定位出3个杂质峰。

3结语

对现有国家标准中羧苄西林钠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进行优化,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因此,该优化方法可用于羧苄西林钠产品有关物质的跟踪测定。具体优化结论:

(1)流动相的配制:原标准中流动相A中混合了乙腈,为使溶剂更稳定,采用溶剂与有机相分开,仪器自动混合的方式;磷酸二氢钠溶液配制时,应尽量精密称定,保持流动相的统一性;配制流动相时,不用调节pH值;流动相在每次做样品时,要新鲜配制。

(2)供试品溶液:由于羧苄西林钠溶液分解速度很快,供试品配制时要临用新配;放置时间不宜超过5 min。

(3)色谱图记录时间:为达到杂质分离度要求, 使所有杂质全部洗脱,总洗脱时间增加至80 min。

(4)色谱柱选择:Sapphire C18色谱柱。

(5)有关物质中明显的峰的编号:标出A~S及青霉素共20个峰。

上一篇:网络化教育培训下一篇:女大学生幸福观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