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主义

2024-07-21

物质与主义(共11篇)

物质与主义 篇1

比较其他单一的细分依据, 生活方式细分以多方位地揭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而受到研究者和营销者的青睐。 目前研究者采用的生活方式细分的研究路线是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而后简单地和人口统计因素进行结合研究, 由此勾勒出每一个子市场的消费行为特征。 从生活方式视角切入的市场细分结论固然能丰富地表达出每一个子市场的生活方式特征, 却止步于深入地窥探消费者的内在心理动因方面。 物质主义价值观来自于西方社会, 近年来已经影响到我国的营销环境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选择物质主义价值观这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心理因素和生活方式细分相结合进行探索性研究, 以期深入地挖掘目标市场的内在心理状态和购买决策动因。

一、相关文献回顾和研究设计、实施

1、文献回顾

价值观是指关于特定的行为或结果是好是坏的持久信念, 它在不同的情境中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 Solomon给出的生活方式的定义广被认同:生活方式是“一个人花费时间和金钱的方式”, 通常由活动、兴趣、意见表现出来。 在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关系上, Plummer (1974) 认为生活方式受文化、价值观、人口统计变量、社会地位、人格、动机、认知、学习及行销活动等各层面影响的综合体。价值观展现的是人们的内在状态, 生活方式则是外在表现或实际的行为模式。[1]物质主义是人们在消费活动中运用的特定领域价值观, 其含义是强调具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一种个人价值观。

在生活方式系列的研究中, 将生活方式与市场细分结合是基础的研究工作, 通常使用的研究路线是: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对研究样本进行了市场细分, 聚类的结果与人口统计变量进行结合, 描述出每个子市场的消费特征。 雷祺等选择农村市场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后, 从性别、年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和所属省份方面对每个细分市场进行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具有以上人口统计因素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具有显著影响。[2李东等选择网络消费市场, [3]沿用生活方式细分的研究线路: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而后结合性别、年龄、收入、职业、学历、个人月平均收入等人口统计因素对聚类结果进行消费特征的说明。 如今的生活方式细分研究成果几乎都是将聚类结果与人口统计特征结合进行子市场消费特征的描述, 并没有与其他心理特征进行结合, 深入探讨每个子市场的消费行为的动因和决策因素。 至2009 年, 潘煜等学者进行了一次关于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相结合的研究。[4]他们以自己设计的儒家价值观量表和生活方式量表进行数据收集后, 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 摒弃人口统计因素, 将儒家价值观、生活方式与商品价位、购买频率相结合进行市场细分, 试图从多角度描述每个子市场的消费特征。

物质主义价值观来自于西方社会。 在目前的市场营销环境下, 物质主义正影响着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国内学者李玉、[5]李原、李朝霞[6]等认为, 物质主义的心理学研究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缺乏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研究。 近年来, 一些国内学者在中国背景下进行了物质主义与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 黄绍琪[7]认为, 在中国背景中物质主义对外显性商品的购买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江晓东等[8]选择上海白领青年为研究样本的实证研究表明了物质主义倾向越高, 对仿冒奢侈品的购买意图就越强烈。 迄今为止, 没有将物质主义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出现。

生活方式研究需要心理因素介入进行纵深探索, 物质主义价值观这一心理因素缺乏中国本土化研究。 本文正是弥补这一空白。 本文从国内收集数据, 沿用生活方式细分的研究线路, 选择人口统计因素和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子市场进行方差分析, 力图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结合的角度对子市场进行消费特征的描述。 为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上有显著差异。

2、研究设计与实施

(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的问卷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是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调查问卷, 第二部分是消费者的物质主义价值观调查问卷, 第三部分是人口统计因素的简单调查。 生活方式调查问卷以AIO量表为理论基础, 自己设计了以活动、兴趣、意见三个测量维度共50 个题项的问卷。 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采用Richins and Dawson (1992) 的MVS量表, 由 “ 获取中心”、 “ 获取快乐” 和 “ 财物成功”三个测量维度, 18 个题项组成。 “两个量表都采用李克特的5 级量表计分。人口统计因素调查则是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区域等方面的题项。 本研究以SPSS19.0 统计软件处理收集的数据, 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对每一个生活方式细分后的子市场进行消费特征的描述, 然后结合物质主义量表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验证每个子市场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方面是否有显著差异。

(2) 调查实施。 填写调查问卷是从2011 年1月开始至2012 年3 月结束, 以广西南宁市的代表性高校师生和网上调查的全国消费者作为样本来源, 共收集420 份高校问卷和105 份网上问卷, 有效问卷为495 份。

二、数据分析

1、数据的预处理和信度检验

本研究首先将有效问卷的数据准确录入SPS软件。 接着, 将生活方式量表和物质主义价值观量表中反向设问的问题进行数值转换, 保持与正向设问的问题的数值同向。 在少数问卷中存在无答案的选项, 采用邻近法补全缺失值。 然后, 计算出生活方式量表的Cronbach系数, 其值为0.847, 说明分析方法是直接将各题项的分值相加, 就得到每个调查样本的物质主义得分。

2、因子分析

首先, 计算生活方式问卷的KMO值为0.855达到0.05 的显著水平, 从中提取出11 个因子, 其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了56.4%, 这符合的标准, [9]接着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的方法, 进行因子旋转与因子提取。 在每个因子中, 提取了载荷值大于0.5 的题项。 然后, 根据每个因子所提取的题项, 分别对这1个因子进行命名。 这11 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渴望成功因子, 尝试新鲜因子, 社会关注因子, 信息获取因子, 购物意愿因子, 理财之道因子, 潮流资讯因子社区活动因子, 热爱劳动因子, 体育锻炼因子, 进取学习因子。 并且保存每个调查样本的11 个因子的得分, 将50 个问题的问卷降维成11 个因子, 在后面的分析中, 可以用这11 个因子来代替原有的5个题项。

将调查样本的11 个因子与物质主义量表得分作相关分析, 结果是物质主义量表的得分与渴望成功因子、信息获取因子、购物意愿因子、潮流资讯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 如下表所示。这说明渴望成功因子、信息获取因子、购物意愿因子、潮流资讯因子得分值高的人, 受到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比较深。

3、聚类分析

在本研究中, 基于渴望成功因子, 尝试新鲜因子, 社会关注因子, 信息获取因子, 购物意愿因子, 理财之道因子, 潮流资讯因子, 社区活动因子, 热爱劳动因子, 体育锻炼因子, 进取学习因子的这11 个因子, 对调查样本进行聚类分析。 采用系统聚类法确定分类数, 用k-均值快速聚类法进行分类。 从聚合系数增加值可见, 当群数由5 群至4 群时聚合系数增加最快。 综合文献研究结果可初步将495 个样本分为5 个群体。

根据表中各因子的载荷, 分别将这5 个群体命名为创新娱乐型, 能赚会花型, 成功进取型, 漠不关心型, 好逸恶劳型。 将这5 个群体的数量列表如下:

创新娱乐型:该子市场的尝试新鲜因子和信息获取因子得分较高。 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新产品, 并且乐此不彼地收集相关商品信息和资料。 其中的信息获取因子和物质主义正相关。

能赚会花型:该子市场在购物意愿因子和热爱劳动因子上得分较高, 社会关注因子得分也不低。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关注社会现象和天下大事, 在喜好工作付出的状态下拥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也乐意以消费的形式犒劳自己。 其中的购物意愿因子与物质主义正相关。

成功进取型:该子市场在渴望成功因子上有最高的得分, 另外在热爱劳动, 社会关注, 潮流资讯几个因子也是中等得分。 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喜欢工作, 愿意付出, 关注时事新闻, 那当然也包括新产品上市的消息, 拥有社会责任感, 也渴望个人的成功其中的渴望成功因子与物质主义正相关。

漠不关心型: 该子市场在大部分的因子上, 都是得分为负或者较小的正数, 尤其是在渴望成功因子和社会关注因子得分是最大的负分值。 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对任何人和事都不关心, 包括对个人的发展也持无所谓的态度。

好逸恶劳型:该子市场在热爱劳动因子上得最高的负分值, 却在购物意愿因子上得分较高。 这种类型的消费者不热爱劳动, 却特别热衷购物。 其中的购物意愿因子与物质主义正相关。

创新娱乐型、能赚会花型、成功进取型、 好逸恶劳型四个子市场的生活方式, 显示出其中必有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正相关的某个因子在起主要的影响作用。 这也印证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受到价值观的影响的理论结果。

4、方差分析

面对五个不同的生活方式群体, 必须借助于方差分析, 进一步比较5个群体在物质主义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5个群体的物质主义量表的均值如表4.

利用SPSS软件做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的结果见表5。 可以看到显著性水平p值为0.001<0.05, 说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从而说明本文提出的假设成立。

上述结果表明, 物质主义在五个子市场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但并没有探明究竟是哪些子市场之间有显著差异。 为进一步探索这种差异到底出现在哪些子市场之间, 需要做多重比较, 通过对均值之间的配对比较来进一步检验到底哪两个子市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在SPSS软件中, 利用最小显著差异 (LSD) 方法将各子市场在物质主义上进行两两比较, 结果见表6, 带* 号的表示相互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看出, 成功进取型与漠不关心型的物质主义价值观有显著性差异, 且成功进取型的物质主义要高于漠不关心型的物质主义。 创新娱乐型、能赚会花型、漠不关心型这三个子市场与好逸恶劳型相比, 有显著性差异, 他们的物质主义都是显著低于好逸恶劳型。其他的子市场之间在物质主义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以上结论提示营销者尤其需要留意成功进取型和好逸恶劳型子市场。

三、结论

经过因子分析, 渴望成功因子、信息获取因子、购物意愿因子、 潮流资讯因子得分值高的消费者, 具有比较明显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经过聚类分析, 创新娱乐型、能赚会花型、成功进取型、好逸恶劳型四个子市场的生活方式, 其中必有与物质主义价值观正相关的某个因子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 印证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受到价值观影响的理论结果。 经过方差分析, 证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不同生活方式的子市场上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假设成立。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 企业营销者倘若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 一方面参考生活方式细分后各子市场呈现的消费行为特征, 另一方面密切关注与该子市场有正相关关系的那个因子, 围绕它展开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对于尝试新鲜因子和信息获取因子得分较高的创新娱乐型子市场, 其中的信息获取因子和物质主义正相关。 营销者充分利用该子市场的求新心理, 利用各种促销手段输出商品信息, 多种手法表现产品与竞争产品的差异点, 激发购买欲望。 对于成功进取型子市场, 营销者设计策划方案时高调显露产品对于成功者的象征意义, 强化渴望成功因子对该子市场的激励作用。 对于既爱劳动又爱购物的能赚会花型子市场, 其中的购物意愿因子与物质主义正相关。 营销者适合开展主题明确的促销活动, 即将现代人喜好享受生活的主题融合入“劳动者光荣”的主流文化宣传中, 提倡消费者在辛苦工作之余, 对劳动成果进行合理分配, 进行理性消费。 相反地, 对于不热爱劳动, 却特别热衷购物的好逸恶劳型子市场, 购物意愿因子也与物质主义正相关。 营销者一方面进一步催化购物的美好体验作用, 另一方面, 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市场教育, 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生活方式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相关关系。基于495位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 借助因子分析方法, 探索出11个生活方式因子, 利用这11个因子进行聚类分析, 将调查样本划分为5个子市场。随后, 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得出结果:5个子市场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上有显著性差异, 并用最小显著差异法进行两两比较, 确认了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费者在物质主义价值观上的差别。

关键词:生活方式,市场细分,物质主义,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韦恩·D.霍伊尔, 黛博拉·J.麦金尼斯.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406.

[2]雷祺, 陈立彬.基于生活方式的农村市场细分研究[J].商业研究, 2010, (12) :13-17.

[3]李东, 罗琼芳.基于生活方式的网络消费市场细分实证研究[J].学术交流, 2009, (4) :107-110.

[4]潘煜, 高丽, 王方华.中国消费者购买行为研究——基于儒家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9, (9) :77-86.

[5]李玉, 郭永玉.物质主义及其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8, 16 (4) :637-643.

[6]李原, 李朝霞.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内在心理机制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14 (6) :15-21.

[7]黄绍琪.西方物质主义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 2008, (16) :12.

[8]江晓东, 姚慧, 晃钢令.仿冒奢侈品购买意图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管理, 2009, (12) :103-108.

[9]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

物质与主义 篇2

——对2005年山东农机化发展情况的分析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又是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山东省农机系统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为中心任务,按照我省农机“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想和“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购机补贴政策,大力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狠抓农机安全生产,着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进程,全省农机化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强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2005年全省农机化发展情况及特点

(一)农机化发展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

1、农机化管理服务体系的稳定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体系保障。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全省已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管理、安全监理、试验鉴定、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维修及社会化服务等农机化发展支撑体系,为全省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组织保障。2005年,全省县以上农机管理机构152个,乡镇农机管理机构1793个,各市和农业县都设立了独立的农机管理机构,90%以上的乡镇设立了农机管理机构,其中76.4%是独立的乡镇农机管理站。县以上农机安全监理、技术推广、修配管理、职业技能鉴定、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保持稳定,从业人员4893人,其中科技人员占67.3%。

2、农机服务三大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催化剂。我省农机部门把农机服务作为一个大产业来谋划,为了规范和指导农机服务组织的发展,2005年专门出台了《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协会的意见》和《山东省关于加快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的意见》,积极引导农民合理节约的投资农机,进行合作化服务经营,农机作业市场逐步规范。2005年,全省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达1.76万个,其中乡镇、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分别达687个和1.34万个,分别增长28.4%和2.8%,其中农机总值30-50万元的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898个,50-100元的219个,100万元以上的193个;全省农机户年增10.76万个,达500.1万户,占农村户数的24.4%①,其中农机总值10-30万元的近4.1万个,30-50万元的4182个,50-100万元的1475个,100万元以上的有609个;全省农机协会450个,其中县级60个,乡级358个。农机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全省农村,初步形成了以农机户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各类新型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组织和农机协会为龙头的农机服务组织新体系,并着力打造农机化服务品牌,有效地缓解了由于机构改革带来的农

机管理工作线断、网破、人散的实际问题,探索了一条解决家庭承包小规模经营与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新途径,并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同时,作业市场的规范和繁荣带动了农机销售市场和维修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2005年,全省农机维修厂点近2.6万个,比上年增3.2%,实现维修收入17.2亿元;农机经营机构

1.3万个,增长7.5%。

3、农机化投入的大幅增长是农业生产发展的资金保障。2005年,全省农机部门心系农民,认真落实各项政策,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投资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全省农机化投入37.7亿元,比上年增8.5%,其中各级财政投资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亿元,增幅达58%,用于农机购置的财政资金近1个亿,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热情,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农民投资33亿元,农民成为农机化发展主体的地位更加明确。各级农机部门不断加大农机化自主创新力度,争取科研推广资金1165万元,比上年增31.4%。

4、农机装备水平快速增长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到2005年底,全省农机总值达490亿元,总动力9199.33万千瓦,分别比2004年增长7.5%和5.1%,超额完成十五规划目标。乡村户均拥有农机原值2387.8元,占农村住户年末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的56.6%,户均拥有农机动力4.48千瓦,每百亩常用耕地拥有动力96.5千瓦,每百户拥有拖拉机10台,联合收割机0.4台。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呈现出结构性增长特征。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增长较快,2005年底分别达到22.79万台和41.96万部, 分别比上年增长7.6%和9.5%,增速是小型的2倍和2.7倍。设施农业设备、经济作物收获机械等农业结构调整适用机械均有20%以上的增长。

5、农机化作业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2005年,全省机耕作业面积、机播面积和机收面积分别比上年增1.5%、11.6%和5.3%,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4.3%,比全国高出近20个百分点。全省通过大力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新技术推广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机械化玉米收获、秸秆还田、薯类收获、牧草打捆作业面积分别比上年增56.7%、15.7%、36.1%和29.5%,充分地体现了我省农业生产的新发展。

6、玉米机收实现新跨越,是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的重大突破。玉米作为我省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方式一直没有改变,农民对玉米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各级党政领导关注程度日益增强。2005年,我省以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为重点,落实购机补贴

政策,大力实施农机装备推进项目和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加大投资力度,仅中央和省两级补贴资金就达2000多万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63.6%。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市场一度出现了持币待购的现象。截止2005年底,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5873台,年增量达2405台,增长69.3%;共完成作业面积270.8千公顷,比上年增56.7%,玉米机收技术已基本成熟,机收市场坚冰已破,农业生产实现了新突破。

(二)农机化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农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替代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同时还吸纳和稳定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催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在提供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赚钱致富。2005年,全省实现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产值340.1亿元,增加值21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和4.7%,人均实现增加值3524.9 元。农机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增强了服务功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2005年我省农机服务业为农民人均增收261.0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推动农民生活日益富裕起来。

(三)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为村容整洁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支持。

伴随着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通过秸秆直接机械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秸秆揉丝青贮等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了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有效控制了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为村容整洁立了头功。2005年,全省机械化秸秆还田3227.5千公顷,机械化青贮秸秆599.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5.7%和5.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精少量播种、深耕深松、节水灌溉等以节本增效为核心的节约型农机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以及新型节能机械与老旧落后农业机械的更新换代,加快了我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四)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大力开展,促进了现代农业文明建设。

全省通过开展“农民满意农机”的评选活动,有效的实施农机产品质量管理,保障了农机质量、促进了农民品牌意识、维权意识的建立,推动了农村诚信文明的建设,2005年,全省受理农机投诉80起,涉及金额168.73万元,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1.75万元;“平安农机”建设保证了农业安全生产,促进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2005年,全省农机事故7起,比上年减少92.9%,没有发生1起特大事故;农机培训引导农民摒弃旧的传统观念、学习机械、农业、经营、法律、安全等知识技能,提高了机手的素质,使农机从业人员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生活得更加体面。2005年,全省农机化培训55万人,农机职业技能鉴定2.8万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668.9万人,占乡村人口数的9.9 %,也就是说近10%的农民已成为掌握农机使用经营的新型农民,并从中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一)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和经营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近年,随着我省加大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的建设、规范和引导,全省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并创新出多种适合我省农村发展的组织形式,推进了农机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省农机服务组织规模和经营能力还不高,据测算,2005年,我省乡镇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平均6人,村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平均不足4人,低于江苏、河南等省;农机户平均年经营收入5100元,低于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因此,对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要加强宏观指导、注重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

(二)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有效解决。一是虽然我省农机增量较多,但农机总量基数大,农机化投入相对不多,农业机械存量新旧结构矛盾依然存在,2005年,我省农机净值率为0.74,低于湖南、内蒙古、河南等省,农业机械更新速度不快,因此要加大农机化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农机报废补贴制度,加快农机装备的更新速度。二是农机化应用范围需进一步拓宽。近年我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的比例分别调整到58.1、8.9、10、18.5,粮食的比例较黑龙江、河南、河北等省偏低,而我省同全国一样,农机化生产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方面,即使在粮食生产中发展也不平衡,虽然占农作物种植面积28%的小麦的生产环节已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但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23%的玉米的机械化作业才刚刚开始起步,一些作物机械化作业还是空白,正因为我省农作物的多样性特点,我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54.3%,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农机化发展潜力很大,农机化发展要紧跟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解决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的技术问题,拓宽农机化应用范围,努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农机化财政投入依然不足。2005年,各级财政投入3.2亿元,虽然比上年增加了58%,但总量的投入仍然不足,特别是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投入偏低,与黑龙江、江苏、广东、吉林等省的投入差距较大。购机补贴资金不足,引发出有限的资金同农民巨大的购买需求的矛盾;科研推广培训投入甚少,仅占财政投入的3.6%,农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相对较慢;因柴油涨价,农机作业用油补贴政策迟迟未出台,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的增加,2005年,农机户作业收入虽然增长6.7%,但农机户作业纯收入仅增长了

2.4%,不同程度地挫伤了农机户经营农机的热情;全省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扶持资金,农机服务能力相对提高不快;基本建设资金很少,大多数农业机械只能露天存放,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无形中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购买农业

机械、科研推广培训、作业用油、服务体系建设、机库建设等方面给予相应补贴,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2006年发展趋势预测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发展环境看,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宣传实施和《山东省农机化管理条例》的修订,农机工作的地位、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同,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农机化的扶持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购机补贴财政资金量增大;从经济条件看,我省农民收入得到恢复性增长,农民购买力增强,农机化服务经济效益可观,加速发展农机化的经济基础已基本具备;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玉米农机化收获技术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已基本成熟;从市场需求看,农机作业价格已低于雇工价格,比较效益显现,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渴望日益迫切;从发展机制看,已初步探索出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路子。因此,预计2006年我省农机化将乘十五发展之势快速协调发展,强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省农机化发展主要指标如下:

——农机总值达500亿元,总动力达9500万千瓦以上。拖拉机达213万台,增长4%,其中大中型达24万台,增8%。联合收割机近9万台,增长10%。玉米联合收获机力争发展超过8000台,年增加2100多台。

——农机化作业耕播收程度稳步提高,玉米机收率争取超过15%。

——农机作业和维修服务总产值、增加值350亿元和220亿元,比上年增加10亿元和7亿元。

挣脱物质主义对生命的捆绑 篇3

关键词:物质主义;心路治疗;高级自我;内在空间;国民幸福总值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6.06.0038

心理治疗为我们带来心理学洞见和精神真相的融合。心路治疗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我们不必去除我们自己和他人的问题部分,反而能够利用它们来加强与“高级自我”的联系。我们每个人,生来有光明、爱和真理,当我们在这世上成长,由于受到物质主义的绑架,大多数人看不到这些“珍宝”。我们所有人中都存在着更广阔的意识。要阻止物质主义束缚我们的生命,要发扬光大我们的高级自我,激活我们生命中的“珍宝”。本文将向你说明如何从现在开始在生活中达成这一目标,以及使你进入这一活动可以采用的步骤。

人生最痛苦的挣扎之一,就是克服可见与不可见世界的分离。可见世界,我们称之为“现实”。对于我们的感观而言,一切都是真实的——也许在帮助和拓展感知力工具的帮助下,比如微软、计算机、扫描仪——属于这个世界。它是一个日常世界,食物、汽车、产品、建筑、广告、经济、职业、科学、权力、金钱!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所有现实。在他们的世界观中,不存在不可见的、非物质的、精神性的存在;而且,这一点没错,因为你可以很舒适地过上一种幸福和满意的生活,把你自己限制在这一圈层当中。这就是其所是——限制生命。当你长大,学习在物质世界中寻找你自己的道路。任何这些时刻,你都将面临一个十字路口:你愿意成长吗?你为更广阔的视野准备好了吗?你足够渴望把那个可触及现实的舒适抛掷身后,旅行至一个一无所见的地方吗?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中庸》第十六章)

当我们进一步思考物质维度,当然可以看到非物质的方面。我们所吃食物包括活生生的物质,直至它变成我们吃的东西。无论事物是活的或是死的,你都可以看见。我们对一头牛和一块牛排,可区分得很清楚。但是,你能真正地触及这种差异吗?你能真正地理解它吗?你可以衡量它,你可以解释它,你可以经历它,但是你可以生产它吗?创造它吗?究其根本,它不是一个谜吗?

也许,还有你驾驶的小汽车,它全部都是机械和电路。但是,这些炫酷的设计来自哪儿?是来自设计者的头脑?他或她的灵感是一种相互碰撞的神经事物吗?这是不是某种耦合?

一、一种物质与非物质现实的混合

我们尝试把我们的现实定义为存在着的物质,但更进一步观察,我们生活在物质和非物质现实的混合当中。当事情变得复杂时,僵硬的物质主义作为我们的防护线;物质和非物质现实的混合,已经从那向前迈出一步。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当压力层升起,我们对生活的感知就会变窄,落至裸露的本质:只有物质是重要的。更广阔的视野消失于恐惧的笼罩中;而且,我们的生存本能会特定地聚焦于可见的事物,比如说食物、水、居所、温暖。只有提供这些事物时,我们才能在更敞亮的情绪中放松下来,再次给予生命的非物质方面以空间。

这很平常。它是我们人类的环境,服务于这颗星球上进化过程中的各种人种。但是,一旦满足我们的生物需求,生命需要我们向前迈步。我们处于物质丰裕的舒适中,倾向于遗忘这些。心路治疗课程认为,我们感谢物质层面的现实,但心路治疗走出了更远一步。这一步是我们难以迈出的步伐,因为我们所有的心理感知指向别的道路。不过,在其基础观点方面,心路治疗与其他宗教传统并无不同,这就是——最终只有非物质层面是真实的。

二、生命的物质方面与活出生命的全部潜能

当你饥饿、失业、生病,丧失或卷入深度冲突中,都令人难以接受。幸运的是,心路治疗让我们踏上一条逐渐演变的跑道,意味着活出人类生命的全部潜能。所有258节心路治疗课程,大量课程应对克服恐惧、骄傲和自我意志的更为世俗的现实,发现内在的消极性(我们更低下的本质或心理治疗对其下的定义:低级自我),帮助我们形塑生活经验,感谢我们健康缺失的自爱,学习创造我们想要的生活,而且更多的准则帮助你过上更完美的生活。

在这种状态中没有恐惧。有一种终极安全的感知,以及充满于你整个存在的世界家园感。一种关于生命、你自己、所有一切的安全感,也许可被描述为生命的“惬意存在”,生命就像一支适合于你的手套。但为了到达这一状态,你必须克服让你停留在分离和隔绝状态的障碍,这是人类历险。它通过诸多自省来认识、承认,不仅在表面也在我们人格更深处让那种伤害他者的冲动随之而去。对我们自己的真诚和宽恕,让我们对冒险更容易也更有乐趣。一路上,我们必须与我们更低本性中过度的破坏性和物质性相搏斗。

当我们陷入这种物质主义的心态时,就没有“内在空间”这类事物。只有当事物通过感官可见、可测量、可观察才是真的,剩下的则是幻觉、幻想、白日梦、一厢情愿的想法,没有意义。依据心路治疗课程,这种物质主义观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变得重要,当前正导致现代世界的多种问题。因为物质主义有正面和负面,比清晰明了的破坏性更微妙,更少非黑即白。由此,依据自我负责其对我们提出更多要求。物质主义的积极一面是带来物质的丰裕,就像在巴西、印度和中国等世界人口巨大和日益增长的国家那样。物质主义消极的一面是拒绝生命力量本身,错误认为没有精神实在这类事物。受此控制,由此轻易把你的世界观窄化至可触及的物质、金钱和市场实在。这是一个潜在的过程,你会逐渐失去看见那些根本上的让生活有价值的品质——敬畏自然,建立关联和关系的机会。假如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朝向一个目标,通过效率和效益,我努力的结果,我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带有色彩,于是感情就蒸发了。

道家、儒家和佛教最伟大的圣人,都没有把物质主义视野作为反思世界的基础,但出于他们生命哲学的更深层次,使用社会行为和人的规矩作为基础。对于道家来说,与自然世界和谐相处及其生命之流是基本规诫。儒家的核心信条与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绝对律令”相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佛教的基本原则是,苦难是由贪恋所引起,对物质的痴迷作为命运已然可见,这是最大的障碍。我们可以采纳从道家、儒家、佛教和其他传统智者的名言以使用所有这些智慧资源。如:“一丝慈爱甚于金钱和权力。”(佛陀)“知足是幸福,过犹不及带来不幸。这适用于一切事物,特别是金钱。”(老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我们的世界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欲”(甘地)。但是我们用所有这些智慧来做什么呢?

三、“国民幸福总值”与避免暴富症

西方世界特别强调实在物质外在的一面,引发了日益增长的无意义感。在荷兰,超过100万人(人口1600万)日常服用精神镇定剂来摆脱这种痛苦。140万荷兰男人和女人是重度酗酒者。这些数字与其他西方国家并没有太大差别。特别聚焦在“国民生产总值”上似乎并没有让我们幸福。我们可以引用不丹王国鼓舞人心的例子,不丹国王(1972年)引进“国民幸福总值”作为替代。“国民幸福总值”包括四个方面:合理与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价值观保护和促进;保护自然环境;良好的政府治理。不丹制定了750页的指南来计算“国民幸福总值”,包括33项指标调查问卷,例如心理安宁、健康、教育、文化、政府、生态,生活标准和时间使用。历年来“国民幸福总值”引起世界关注,最终在2012年联合国大会作为讨论议题。一些西方政府,比如法国和英国,学习不丹的做法。这个喜马拉雅小国,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由此设法发挥其影响,不是从物质资源方面而是从精神启迪上。

这是来自我们所有人的事物:精神激励具体化。不管你称之为什么,你引用的名言,最终都归结为你如何过你的生活。我们的日常在其中被严重误解,因为它使我们趋向聚焦可见的事物。在我们每天的琐碎事情中,不管是在办公室、工厂、厨房或学校,我们所有的能量聚焦在操纵事物。这没错,为了完成工作我们应当用这种方法,我们必须做这些事情。

但是,假如我们让自己相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物质之中,例如,变得富有,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会导致我们毫无所获,就像美国成功的企业家马库斯·珀松那样,把他的公司吾船(Minecraft)卖给微软,成为亿万富翁,但同时也遭受了“暴富症”。你得到一切,但问题是你也耗尽了继续努力的动力,由于内心的不平衡而无法进行人际互动。他说:“在伊比沙岛与一群朋友玩,与名流聚会,能够做任何我想要做的事情,我从未感到如此孤独”。他还写到,他公司的雇员“现在讨厌我”,而且,他发现一个自己喜欢的“很棒的女孩,但是她怕我和我的生活方式,宁愿和一个普通人在一起”。

虽然我们许多人固然高兴地接受马库斯的问题以及他的金钱,但这位亿万富翁指出了深奥的真理——钱并不能让你幸福,缺钱也不会让你不幸福。有钱很好,但不要聚焦在外部世界,让你从内在世界分心,在那里可以找到真实的、无穷的令人满意的财富。人们认为,只要他们有更多的知识、技术和物质财富,他们就能生活得更好。因此,人们越来越多地生产、消费和排放。但是,大众生产、大众消费和大众排放是不可持续的。内在超越是人们追求更好生活的更智慧的方式。

心路治疗一次又一次强调“迈向内在”,一旦我们踏上我们意愿的内在旅程——许多旅行冒险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幸福的内在源泉,深深地隐藏于内在。我们每个人都携带着遗忘的财富,用心路治疗的术语称之为“高级自我”。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光明、爱和真理的核心,但当我们在这世上长大,其物质干扰让大多数人看不见这一珍宝。那是个坏消息。好消息是你能发现你的回归之路,通过心甘情愿让旅程穿过阻止你与你的“高级自我”联系的两个层面。

四、理想化自我形象、低级自我与高级自我

首先,人的外面一层是“理想化自我形象”或面具自我,这在中国被称为“倍儿有面子”,就是我们自己相信的形象,应当反映我们是谁:“假如我像这样,我很好”,基于我们从周围所获得的信息(“不,不要那样做”,“松手”,“你真丢人”,“做得好,现在你是一个好女孩/男孩”),我们学习如何行动才能得到赞赏。与理想化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一切事物都被隐蔽压制。这种理想化自我形象,是人们使用保护他们自己对抗痛苦经验的主要工具。从自我角度来看,理想化自我形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意外和不幸,以支撑自我信心。它也反映出自我希望被其他人妒忌和羡慕。你的理想化自我图景完全有可能包括你的真实自我所拥有的特质和特点。但是,理想化自我背后的动机是假装的:你假装“好像”。因此,理性化自我图景常常是造作和不真实的。

我们越是依赖理想化自我形象,我们就越是开始相信它。而且,我们越相信它,我们就越让我们自己相信面具是真实的,我们就越与我们内部实在疏远。在我们生活的第一部分——让我们在上半场说出来——这还不是一个大问题。你仍旧忙着积淀你的生活,让你的自我强壮和成功。但慢慢地,逐渐从外部和物质事物的满足变少,你开始注意到空空的内在。一种失落的苦恼感觉困扰你,而且它促使你准备改变和进一步成长。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准备好根本的改变,但是如何实现呢?面具层的苛刻模式是很难改变的,因为这层本身缺乏真正的——非表层的——转变所需的能量:只要改变的渴望消失,你就会落回到旧模式中。心路治疗课程认为,为了真正的转变,我们必须进入更深一层。那需要勇气,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会吹走舒适的表层,虽然我们不悦地怀疑它不讨人喜欢。

而且,那是对的。因为在面具自我之下潜伏着低级自我,它有破坏性和消极性。视它为你衣服的一部分,不是你灵魂的本质。联系是高级自我和精神实在本身的中心特性,低级自我的本质是分离。它是负面的、破坏性的,而且它与一切人和事作战,它是内在的敌人。假如你能集合勇气继续内部旅程,穿越表面的造作和众所周知的面具层,你就会发现在低级自我领域的自己。可以理解的是,我们都紧抓面具自我,因为低级自我是恶劣的、讨厌的、残忍的、剧烈的、冷酷的、敌意的,完全自我主义的、存心不良的、压迫的、负面的和有害的。

使用理想化自我形象或面具自我压制所有,我们也阻塞了低级自我包含的强大能量。不是抛弃低级自我,而是转化。在心路治疗视野中,每次消极的显现都是原始纯洁和积极能量的扭曲。释放原始纯洁能量的唯一方式,是让其有益于完整和一体的人格,进入到你的内在世界中令人恐惧、令人厌恶的地带。然后,你可以引导意识光芒照到黑暗,溶解扭曲,释放阻塞在那里的强大能量,转变为创造性和积极的用途。

假如你面对你内心的邪念,你会发现这是解放,进入高级自我的世界。提升你的意识让你到那里。面具自我意识认知把你带入与你的低级自我的联系中,而且,转变低级自我重新建立与高级自我的联系。高级自我不是我们在很遥远的未来,经过长期和繁重的劳动之后才可能得到的神秘能量,也不是在大师和复杂仪式帮助下建立联系的神秘能量,假如我们很幸运的话。高级自我就在此,在当下。如果每次你遵从你的内心做事,没有期望或希求任何事情,你就与你的高级自我相遇。你的高级自我是你与更大的整体、生命力量、神圣事物的联系,这是一种来源。当你幸福生活时,当你感到与你的生命或你周围的生命联系时,你所有的善、爱、真实和纯洁的冲动,来自你的高级自我。这是我们灵魂的本质,是我们的真实之是、根本所是。然而,“你的”高级自我这个术语可能有些令人误解,因为高级自我是联系我们所有人,它超越个人层面。你也可以称其为“上帝”,或者道、“生命”、“光明”、“大全”。

因此,从外在到内在的顺序是:面具自我、低级自我、高级自我。这也是扩展意识过程必须经历的路线。当我们认识到和透过我们的面具看到——我们理想化自我形象——我们能为我们的低级自我承担责任。我们做得更多,更多低级自我融化,愤怒和停滞的能量转变为高级自我的原始积极和创造性能量。你越接近你的本质,你就越能感受到它,实际上,我们以一种很奇怪的颠倒秩序向外部世界呈现我们的人格。我们认为最好的实际上是最坏的。你的核心是高级自我。由于概念误导和破坏性,它被低级自我掩盖。但这不是真的:根本而言,你并没有你所恐惧的消极个性:你是爱,你是光,你是生命!所有只是被掩盖,然后被我们每个人揭开,不管我们所住何处,不管我们的环境是什么。假如你能够集结勇气深入观察你自己的内心,你将会看到你所站立的由金子打造的地面。不久前,我发现了这金子。

在冥想中我聚焦这一问题:为什么我没能挣到足够多的钱?我看到一支塑料充气船在波浪中摇摆,与我的自我有关,通常围绕着一点徘徊。“我应该去哪里?我应该做什么?”我带着绝望的情绪询问。一种内在的声音诉说:“你不必去任何地方”,“是的,是的”,我冷笑着思考,填补问题的余下部分,“我已经在那儿了,对吗?”,我叹气,“这样的答案有什么目的呢?这没有解决我的问题,不是吗?”我在垫子上坐了一会,愤怒地观察我的呼吸。然后一个想法撞过来:假如我让自我离去,看看会发生什么?我料想在塑料船上扎个洞。气体发出嘶嘶声,我下沉并消失在水底。当我慢慢地落下,我看见鱼儿在我周围游来游去,带着惊讶的表情:你在这儿干什么呢?然后,我触碰到海底。我坐在地板上,环顾四周。现在呢?我不知道。我毫无想法地在海底移动我的双手,把沙推到一边,突然看见一些事物闪烁。那是什么?我用双手推走更多的沙子,令人惊奇的是,我看见由金子组成的底部。不仅仅是一块,所有我推开沙子的地方,遍地都是金子。整体海底都由纯金做成。我试着用我的手指摆动其中一块金子,这样我才能占用它,但是不行,它是如此坚固。我唯一所能做的事情是看着它,坐在那里。

五、结语:激活你更广阔的意识

假如我们特别关注外面的金子,我们就会失去里面的金子。而且,只有里面的金子能给予我们真正的满足、幸福、圆满以及持续的内在平和。在我们的年纪,许多人似乎都像老鼠,贪得无厌地渴望上好的、多汁的奶酪,受此指引,最后悲惨地掉入老鼠陷阱中,掉入我们自己限制生命的个性化、定制、舒适的视野中。这听起来像你的生活?——是时候该醒醒了!

我们所有人都有更广阔的意识。有待于把我们从我们的老鼠陷阱中解放出来。需要终结物质主义对我们生命的限制,心路治疗为我们展示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心路治疗的承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当你从最深处的自我中心解放出来,就会吸引到生命的丰富,活出生命的全部潜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 文 格)

Abstract:Caught in the split between the imagine and the visible world, all humans struggle with the problem of materialism. As long as we see the material side of life as the only reality, we will miss out on the abundance, happiness and integrity of the immaterial sphere of Life. It is discussed that the binding of life by materialism and how to break away from the restrain of material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thwork. This will provide enlightenment for us to live out full potential of life and lead a better life.

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发展 篇4

一、早期哲学家对物质的定义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物质的: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对“物质”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人类思维意识发展的早期,朴素唯物主义者主要是凭借观察和顿悟,来了解世界的本原的。他们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后来,单一的具体物质本原逐步被多种物质组合的本原取代。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就是原子,一切物质的特性就是原子的特性,世界的本原就是原子。但这种观点认为物质是不变的、不可分的,缺乏辩证思维和实践。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了物质的定义,恩格斯和列宁都对“物质”下过定义。

(一)恩格斯的物质定义

19世纪80年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第五章《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中明确提出了“物质”的定义:“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物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为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彻底摆脱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但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个物质定义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恩格斯强调“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忽略了具体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他还把实物和物质连个概念混淆在一起,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是分属于物理学和哲学两个范畴的。而且,他的物质定义只有本体论的意义,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更重要的是,恩格斯的物质定义对于这个共同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至此,物质概念成为了一个科学的概念。

列宁的物质定义有着丰富的三层含义。第一句话“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向我们揭示出物质概念的实质以及物质范畴的共性。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物质思想,明确地提出物质概念是个哲学范畴,又明确了哲学的物质范畴所标志的仅仅是客观实在。

列宁的第二句话“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是说这种客观实在是以人的感觉感知所涉及到的范围为界限的。判断一个具体事物是否进入了人的认识活动范围的关键就是,人是否已通过感觉感知了它。马恩也曾经阐发过这样类似的观点,这也说明了列宁与马恩的思想绝对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一句, 列宁阐发了其物质定义的核心“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明确的告诉我们:外部事物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它在我们之外。综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当一个外部事物在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范围时,我们通过感觉感知到了它,就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承认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列宁物质定义所表述的这三层基本含义,构成了哲学有史以来首个完整的、科学的物质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石。

三、列宁物质定义所遭受的质疑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虽然沿用至今,却也遭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在列宁定义中,物质是“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但又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在有些学者看来,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事实上,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里,列宁用的是“能为”而非“只能为”。前者说明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扩张趋势;后者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客观实在是“自在”的,它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意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但这种反映只是一种“复写、摄影”,而客观实在存在的根源仍在其自身。这才是列宁对物质真正的认识。

可以说,列宁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物质定义,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物质定义,充分地体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并将其揭示出来。他是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为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要: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重要的基础性范畴, 也是整个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 恩格斯和列宁都对“物质”下过定义。列宁的物质定义虽然遭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 却还是沿用至今, 列宁的物质定义在当下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物质,实物,客观实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56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理工类本科试用本)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21.

当代资本主义非物质化趋势评述 篇5

关键词:非物质化;当代资本主义;物质需求合理化;生态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0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4-0072-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非物质化发展趋势。接受非物质化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人越来越多,非物质化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对这一发展动向进行考察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有助于我国在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进程中获得一些启示。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一种代表着生态现代化、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非物质化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法、德、奥等国的学者相继开始对非物质化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见仁见智的看法。德国学者施米特·布雷克(F.Schmidt-Bleek)基于对节能陴耗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提出“减物质化”和“非物质化”可以减少每单位经济产出中能源、自然资源和物质的消耗。在他看来,“如果减物质化是从制造者角度来考虑如何驱动可持续发展的话(考虑为提供者),那么相对应的还有消费者一方(考虑为需求),就是非物质化。”而英国学者戴维·利沃思(David Leevers)则从信息化对社会变迁影响的视角探讨了非物质化问题。他认为:“非物质化是一个通过信息技术社会满足人类需求逐步代替人类对物质产品过多需求的进程。”

综合西方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所谓非物质化(Immaterialisation)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用非物质形式取代有形物质产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源头上减少资源、能源消耗,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式,其宗旨是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行为来实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目前,非物质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都在得以贯彻。

1人们更加注重非物质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人们更加注重挖掘知识资源和信息化中蕴藏的非物质化发展潜力,进而挖掘非物质化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清晰地看到,生产力的发展并非仅仅依赖于对物质资源越来越多的开发、利用和消耗,通过知识创新和信息化发展等非物质化因素也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在当代,知识和科技已成为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科研、设计、咨询、情报、专利等“知识产品”在生产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提出的经济增长公式测算:20世纪80年代,科技进步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66%,而到20世纪末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已达80%左右。而产品设计、工程支持、技术研发、信息技术支持、资讯服务、广告宣传、新闻传播等“知识产业”已占各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众多非物质化“知识产品”在生产中的应用,使西方发达国家在大量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条件下依然可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在非物质化语境下,“创新成为经济和生活的核心内容”。在瑞典这个只有900万人口的国家中,专利注册局平均每年受理专利申请竞高达5000项之多。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全面突破,互联网正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发生根本性变革。“无纸化”办公,“无纸化”交往,电子邮件,网上下载,召开可视的多媒体会议等日益普及。信息化发展意味着部分物质资源可以被信息技术手段所取代,非物质化的发展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故此,西方社会开始注重挖掘信息化中蕴藏的非物质化发展潜力。

其次,人们更加注重推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非物质化经济的发展。为了能够在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西方国家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文化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他们认为工业化社会对人的需求的满足大多都和食物、住所和安全等物质需求有关,但是,人们同时还需要尊严和关怀。因此,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西方国家快速发展。

目前。旅游业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经济的优势产业和重要支柱之一。以法国为例,到法国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1990年为5250万人,2000年达到7300万人。全国有从事旅游业的职工150万,旅行社多达2.61万个。旅游业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汇收入(交通费用未计入):1990年为201.9亿美元,1999年为317亿美元。

同旅游业一起构成非物质化经济两翼的是文化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足球产业、篮球产业、戏剧影视产业、新闻出版产业等均有可观的发展规模。欧洲足球、美国NBA、法国红磨坊以及美国百老汇、好莱坞、吉尼斯游乐园等持续发展,享誉全球。美国是经济大国,也是文化产业大国。它有4000种专业刊物、8000种娱乐杂志、9000个广播电台、5000个闭路电视系统、2000家出版公司,有666个电视台、6983个电台全天播放节目。这种在几乎不消耗资源、能源条件下带来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非物质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2人们普遍接受物质需求合理化的生活方式。

非物质化生活方式不是拒绝物质享受,而是主张以物质享受合理化的生活方式代替无节制使用、消费物质产品的生活方式。非物质化的宗旨是从源头上实现对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消耗,而最大的减量化是降低人们为提高生活水平而线性增长的物质需求。目前,欧洲民众普遍接受了物质需求合理化的生活方式。人们“拒绝功利主义的社会结构,强调工业增长的有限性,主张通过改善生活质量来代替数量上的物质性消费和物质占有,实现人类生活的实际的(即质量上的)增长”。德国最大的市场研究机构GFK调查发现,85%的德国人认为,个人消费会影响世界环境变化,他们对过去无节制的物质主义消费观抱有“负罪感”,因此,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坚持物质需求合理化的消费模式。人们开始注重集约使用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合租住房、写字楼。汽车共享或搭车,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公共书籍和工具书的公共服务功能,多家公司共同使用办公室,降低私车使用频率,多乘地铁出行等日益成为正常生活逻辑。

对物质产品放弃独占欲,确立共享理念是非物质化方式的重要体现。非物质化强调享受产品性能而非产品。其基本理念是,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拥有产品,而是为了享受它的性能。所以,要实现产品向服务的转换。“产品”是提供服务

的“机器”,服务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和最终的享受。从2007年7月起,巴黎推出了“自行车自由行出租系统”。在全城设立750个自行车出租站,投放2万多辆自行车。一年来出租自行车使用率高达2700万人次,自行车出行率高达70%。和法国略有差异的是,德国兴起了汽车共享模式。全国现有90万家汽车共享协会。人们拼车出行或上班,一辆共享车可代替6-10辆私车。放弃私家轿车,租用自行车或推行汽车共享均是集约使用资源的生动体现。

3人们更注重完善自我、创设丰富多彩的人生。

西方学者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的物质消费和我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营养、住所等)无关,而是和满足一些非物质需要(社会地位、个性等)有关。因而放弃以多使用物品为主的物质消费观,建立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的修心养性、社会尊重、心情舒畅的非物质化消费观越来越被西方民众所接受。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物质享受合理化的前提下将额外的收入用于完善自我,注重“自我表达、归宿感以及知识和美学的满足”,享受丰富多彩的人生。

首先,人们以休闲、旅游等丰富、愉悦的生活代替对过多金钱和物质财富的追逐。在北欧,人们最大的满足是在假期到海滩或绿地沐浴阳光或和朋友聚会、与家人度假,这是北欧人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享受当下的生活和生活的快乐是人们的一致追求。而在法国,宁可接受一份收入较低的_T作,也不愿意为赚大钱而干得死去活来已成为民众的观念定势。人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旅游和度假。据统计,选择度假和旅游的人占法国人口总数的比例是:1970年为49.2%,1992年为60%,1998年上升到69%。法国人平均用于度假和文化娱乐的开支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是:1970年为6.9%,1990年上升到8.7%,2000年达到9.1%。

其次,人们以慈善活动、艺术欣赏、读书等完善自我的生活代替对物质消费的偏好和炫耀,在欧洲,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徜徉在博物馆、展览馆之间。法国总统府、总理府、国民议会、参议院、巴黎市政府、国防部以及全国各地的文化场所和历史遗迹每年的参观人数高达1000万人之多。为了追求生活的幸福和人生价值,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将休闲时间用于读书。据对法国人的统计,91%的家庭都收藏书籍。34%的人一年阅读1-9本书,23%的人一年阅读10-24本书,14%的人一年中阅读25本以上的书籍。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攀悬崖、搞园艺,出席地方会议,参加慈善活动等自寻乐趣、自我完善的活动。

再次,人们以体育锻炼、健身操、按摩等非物质化方式代替药物保持身体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摒弃大吃大喝以及热衷于各种保健药物的生活方式,开始注重合理饮食和体育锻炼。游泳、冲浪、滑雪、滑冰、登山、长跑、健身操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强身健体成了普遍的人生追求。总之,在物质享受合理化的前提下追求非物质化的幸福人生,摒弃对物欲的过分贪恋是当前西方民众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非物质化趋势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下述三个方面:

1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非物质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首先,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欧美各国开始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持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其中,自然资源和资本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逐步降低,而知识和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在逐步提高。科技进步的神奇作用使人们看到了在减少资源、能源消耗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能性,从而找到了推进非物质化的现实基础。

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西方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据统计,当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全员劳动生产率都在年人(劳动者)均4.8万美元以上(见表1)。如此之高的劳动生产率意味着西方社会在适当降低物质生产速度的条件下也有能力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全面推进非物质化的同时也有能力使经济适度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物质价值的依存程度降低,而对非物质化的关注程度提升。

再次,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使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丰裕社会”阶段,其人均国民收入已高达3万至4万美元的程度。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人均国民收入高达两三万美元的条件下,维持生存和人身安全等物质方面的需求已经解决,而环境保护、自我实现等后物质方面的需求必然凸显出来。美国学者罗纳德·英格尔哈特曾指出:“收入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幸福和生活的满意度上升。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强。当超过一定的点时,曲线开始变成水平。当我们从低收入的国家转到高收入的国家时,主观的幸福感大幅度上升。但是当我们达到人均10000美元时,收入的影响开始停止。超过这个点之外,收入和主观上的幸福之间实际上没有任何联系。尽管德国人的财富是爱尔兰人的两倍,但是爱尔兰人比德国人幸福。”这一论断启示我们:当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社会拥有的物质财富丰富到一定程度时,后物质价值在推动社会全面、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此时,物质生产与非物质化的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2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为非物质化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尽管近些年来西欧各国都在对社会福利制度进行改革,但横向上覆盖全民、纵向上“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和框架并没有改变。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西欧民众产生了两点重要影响:其一,它使这些国家的贫富差距缩小。据统计,目前西欧各国的基尼系数保持在0.3-0.4的合理区间(如英、法、德、加等国)。尤其是北欧诸国,其2002年的基尼系数,挪威为0.258,瑞典为0.250,芬兰为0.256,均属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区间。贫富差距的缩小使人们的生活方式趋于同质化,加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裕。致使人们不再过多和过分地关注利润、产值、金钱等与个人直接相关的物质价值领域,而将很大一部分注意力转向更加广泛的社会领域,如环境保护、完善自我、多彩的人生等。其二,它为西欧民众建立了“安全网”,提供了“无风险社会”的制度基础,增强了人们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制度安排促使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非物质化的议题上。在当今世界中,西欧各国接受非物质化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的民众比例最高。这说明,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推动人们选择非物质化价值取向的关键所在。

3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非物质化被广泛认同的直接原因。

在工业化时代,各国为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无节制地向地球索取各类资源,致使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频发、地球变暖、淡水危机、森林资源锐减、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开始威胁人类的生存。据调查,目前地球上的

森林面积每年以18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每年有600公顷的土地沦为荒漠;全球每年排入大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达10亿吨以上;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达2839万平方公里。

面对生态环境的灾难,西方各国民众在反思和寻求对策时发现:西方发达国家无节制地追求经济增长,以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为代价来满足人们无止境的物欲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元凶。例如,1994年美国燃烧矿物燃料向天空的排碳量为13.71亿吨,人均排放量为5.26吨,为世界之首,并占世界20个排放量最大国家排放总量的25%。战后,西德工业发展迅速,但同时给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也很大。20世纪70年代西德排放到大气中的毒气占世界总量的1/5,所形成的酸雨降到瑞典的硫酸每年达100多吨。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已十分健全的条件下,面对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西方社会(尤其是西欧各国)的民众开始意识到:物资匮乏、生活难以为继等生存问题已不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保护环境,拥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应有的责任。在工业化进程中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众多沉痛教训面前,西方社会的一些有识之士终于认识到,只有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很好地处理经济发展、生活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才能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社会民众放弃物质主义价值取向,接受非物质化价值取向是必然的。

非物质化趋势的出现标志着西方主流社会价值理念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一改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思考。

1非物质化趋势符合现代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具有“解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价值。

虽然非物质化趋势出现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带有资本主义“印记”,但它解决的不是特定社会制度和特定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共性问题。它所遵循的不是特定社会制度的特殊发展规律,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非物质化的根本意义在于有助于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其受益群体是整个社会民众。实践已经证明,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并非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征服”以及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肆意占有和挥霍。实际上,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集中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之上。这是世界各国的“同质”性价值,也是人们对现代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由于当代资本主义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率先成为经济发达国家,先于其他国家着手解决后工业社会遇到的问题,因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非物质化趋势,引领人类文明发展趋向是符合历史逻辑的。

非物质化趋势的出现提示人们,在当今世界,人们既要面对带有鲜明意识形态色彩的问题,也要面对“解意识形态化”的问题。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既存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亦存在“解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价值;既存在社会制度之间的争斗,亦存在共同面对的全球性问题。因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不可避免地面临两个并行不悖的价值选择:一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维护其意识形态在本国的主导性和影响力,保证国家的政治安全。二是加强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碰撞和交流,实现“同质”性价值的借鉴与传承,解决好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为此,无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抑或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都既要遵循各自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也要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非物质化是人们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必然反映。

2非物质化从源头上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们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非物质化引导人们由过多关注物质满足和物质享受转向更多关注精神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由追求生活方式的奢华转向向往生活方式的质朴、恬静;由感性主义消费转向理性主义消费。这有助于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现代化。非物质化为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为工业化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和范式。

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非物质化趋势为我们深入思考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启示。非物质化趋势表明,衡量一个社会的生活水准不仅要看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看非物质方面的生活水平(如文化生活、自然环境)。人们只有达到物质满足和非物质满足的最佳结合,才是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说来,尽管非物质化趋势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它为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问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有益探索,具有“解意识形态化”的“同质”性价值,因此,它对我国走新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建设科学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物质与主义 篇6

随着西方多种不同的社会思潮的涌入,中国内部原有的思潮与西方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碰撞与交融,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也由此进入到国人的视线之中。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一体化的全面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繁杂化的特点,各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社会思潮应运而生。而作为新时期的主要力量的大学生群体,既具有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个人观点明确等优势。同时,对各类新鲜事物的观察角度往往比较独特,接触的各种理论观点和社会思潮繁多、庞杂。再加之,大学生所处学习环境———校园是社会思潮的发源、发展、成熟的主要阵地。因此,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更容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较大的影响。为避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过度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影响,甚至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出现混乱,由此衍生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也变得尤为紧要。

后物质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在1977年英格利哈特对绿色生态运动和绿色思想的研究中被提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物质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对中国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后物质主义思潮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至今,具有一定的持久性。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运动,其实质是以后物质主义为主要导向的思想理念。这一社会思潮,成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反映消极的社会生活现象,还有可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冲击。进步的社会思潮,会引导社会不断的进步,增强思想的凝聚力,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消极的社会思潮将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扰乱思想,对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后物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第一,后物质主义思潮使当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念不断涌入,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巨大冲击,也让大学生在进行价值取舍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而这些庞杂多样的选择却造成了大学生的迷茫。多样性价值标准更是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评价,造成大学生现有价值选择的迷茫。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根基面临分裂,使其价值观日益呈现多样化趋势。

第二,后物质主义思潮作用下,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显淡薄。后物质主义强调消解责任,它认为责任和个人能力是相互联系的,个人行为所引起的后果是不可控的,要求为个人行为负责是不合理的。后物质主义提倡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去中心化”,认为随着社会解构,社会分裂为一个个私人,中心也随之终结。后物质主义的消解责任和去中心化思想,使部分大学生信奉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放弃道德原则,弱化了传统道德的约束力,甚至引发道德方面的失范行为。

第三,后物质主义思潮作为一种价值导向,使得大学生开始漠视行为规范。后物质主义以怀疑和否定为主要的思维特点,否定权威及规则,质疑一切合法的基础,提倡追求无序、悖论和非一致性,崇尚完全的放纵、自由、宽容,提倡从广阔的视野中和多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以往。后物质主义的这种“怀疑”“否定”“破权威”的思想导致大学生无组织性、无规律性,漠视行为规范、漠视校规校纪,这使得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日益下降,坚韧、毅力和抗挫折能力缺乏,心理素质水平较低。同时也削弱了大学生的意志力,瓦解了大学生的凝聚力。

三、相关对策

首先,对当代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达到了解更多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的目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客观并且辩证地去研究现阶段在我国出现的社会思潮,加强理论学习,认清西方社会思潮的本质,警惕西方错误社会思潮的侵入。

其次,既应该肯定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合理成分,又应该抵制其中产生的消极因素。后物质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新时期发展传播迅速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其必然的优势,其主流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而作为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中的一种,后物质主义崇尚个人主义,过分强调“自我”。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观。

再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引导作用。现阶段,在我国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都对大学生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而对各社会思潮不全面的了解及对其本质的辨识不清,使得大学生对这些社会思潮极易产生盲目追崇的心理。大学生作为社会价值观的受影响的最主要的一批人,根据大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征,具体分析后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紧紧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后物质主义作为一种具有一定舆论导向作用的社会价值观,能在校园文化及生活方式中产生一定的影响。为避免大学生受后物质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引导校园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主流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发展。如今,网络成为了大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通道之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应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不断使大学生接受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文化。”在信息化发展趋势下,种新的传播技术,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人们更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高合理高效运用网络传媒的能力。紧紧把握舆论主导权,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的正面力量。

四、结语

目前,我国并未完全进入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阶段,仅仅处于发展较为早期的阶段。但大学生们作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一个群体,极易受到某些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后物质主义思潮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在时代发展的很长一段道路上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后物质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在1977年英格利哈特对绿色生态运动和绿色思想的研究中被提出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物质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应对后物质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要对当代的各种社会思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既要肯定合理成分,也要抵制其中的消极因素,关键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

物质与主义 篇7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么, 本体论是什么的回答,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批判, 是破旧立新, 以新物质代替旧质, 是实践的内在要求。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是人对外部自然的一种否定性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代的步伐保持密切联系, 以强烈的历史感和责任感, 严格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 及时修正某些被实践证明业已陈旧的个别观点和结论, 以保持和发展自己学说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理论体系, 不仅要吐故还要纳新, 随着发展会不断总结新经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内容及相应理论形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做是活生生的发展的学说, 使之永远同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相一致, 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绝对化和僵化的倾向。列宁、斯大林继承、补充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体系, 因而他们的理论都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也应该包括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 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慢慢进行完善和补充, 本体论的定义在西方哲学中, 指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本体”一词源于拉丁文“on”和“onto”。17世纪德国经院学者第一次使用本体论一词, 并将它解释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本体论称为本根论, 指探究天地万物产生、存在、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根本依据的学说。归结为一般观点为, 本体论是研究存在的学说, 是的学说, 不是研究特殊的存在, 而是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 存在的存在本身的理论研究个别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理论。关于是的学说, 是关于存在的存在的学说, 是对世界本原作最本质、最终极的解释的学说。

马克思的许多著作涉及本体论内容, 只是篇幅不大, 重点放在讨论人的问题上。虽然马克思没有直接并重点地讨论本体论, 但是他的著作却涉及本体论的内容, 因此是有本体论的。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就论述过本体论问题, 论述了“本体论的证明”和“本体论的规定”;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论述了“本体论的肯定的问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集中论述了人的存在的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本体论问题, 因为本体论就是研究存在的本质和意义的。卢卡奇的观点是正确的, 即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的本体论著作, 但马克思哲学“在最终的意义上都是关于存在的论述, 即都是纯粹的本体论”。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都讨论过本体论问题。列宁还专门给物质下了定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把本体论与认识论合二而一, 论述了唯物本体论问题。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物质是这个世界的共同基础和本质。在作为整体的世界中, 实践只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 即人类社会存在形态, 不能作为世界的本原。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本体, 应该是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本质和本原, 这样的本体只能是物质。试想, 按照时间本体论的观点, 在人类社会存在以前, 世界是没有本原的, 因为没有人类社会, 就不会有人, 就谈不上人的实践。马克思的实践指的是人的物质生产实践, 但是这个实践离不开人, 而人又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 人本身又是物质的, 先有人这个物质的存在, 方可有人的物质生产实践。因而, 人必须先于实践, 因此是更本质的东西;而实践是人存在之后才有的。实践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 是与人同时成长起来的, 而决不会领先于人而存在。如果没有能够转化为人的类人猿, 以及它所具有的“动物式本能的劳动”, 则怎能凭空产生出完全意义上的创造工具的劳动呢, 更不要说产生人、产生人与自然的矛盾了。如果不顾这些基本的历史事实, 硬说实践创造了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的矛盾, 那么岂不等于说实践存在于人和自然之先, 凌驾于两者之上了吗? 由此,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实践分化世界、统一世界的前提依然是物质。

参考文献

[1]王金福.实践本体论还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一元论.哲学研究, 1989 (12) .

[2]徐才.“实践本体论”和“实事求是”.求是学刊, 1999 (2) .

[3]杨学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分歧与出路.哲学研究, 2001.

[4]俞宣孟.本体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物质与主义 篇8

儿童物质主义

物质主义是一种价值观, 一般被看做是一种强调拥有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个人价值观。人活着, 最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物质财富, 但是倘若过分地追求那就成了包袱。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物质观, 不是无条件地拥有或占有, 而要培养孩子学会知足, 否则物质主义将变成思想的禁锢、行动的镣铐。

受电视广告及我们生活环境的影响, 儿童物质主义日趋严重, 如今的儿童希望得到并拥有更多的零用钱, 似乎从襁褓中的婴儿开始, 他们出生以来就从爷爷奶奶及亲戚朋友那里时不时地得到较大金额的压岁钱, 零用钱更不用说, 较大的儿童更是如此。有点思想及行为能力的儿童都喜欢看电视, 尤其是少儿频道和动漫频道, 他们看到各种吃的喝的玩的新产品的广告一出来, 总会互相议论、评价, 并争先购买等。他们都希望并喜欢收到各种礼物、喜欢拥有很多玩具, 而且想要的东西通常都可以得到。最近两年影响最大的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以下简称《喜羊羊》) , 不论是动画片、玩具、文具还是服装, 都有喜羊羊或灰太狼的影子。之后至少90%以上的小朋友都喜欢足智多谋的喜羊羊, 小女孩尤其喜欢公主般的美羊羊, 似乎都以它们为偶像。“SO EASY”的话语也经常从儿童口中冒出, 较大的儿童则很多都拥有了点读机, 几百成千元的早教机、点读机对儿童来说几乎当玩具拥有。不难看出, 儿童的物质主义价值观, 与观看电视广告有正的线性关系。零用钱多的儿童, 往往比零用钱少的儿童更为物质主义, 他们更希望有多些零用钱, 更喜欢拥有时髦的东西。

儿童物质主义产生的原因

客观地说, 儿童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产生的原因甚多, 诸如家庭、社会、媒体、广告人等。通过上面的分析, 下面所谈论的只是其中涉及广告的一小部分。

广告经营者。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根据广告法的规定, 广告经营者主要分为企业法人、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比如CCTV少儿频道的广告代理商为上海优扬动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告经营者, 作为商人, 最大的目的是赚钱, 为了挣得广告主支付的费用, 会按照广告主的意愿来策划、设计并制作。往往会为了把广告主的产品或服务卖出去, 过分地在广告中推崇物质主义。

广告发布者———媒介的角度。这里的广告发布者———电视, 以其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即时快捷、受众面较大的特点在受众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尤其是儿童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影响更是超过大人。随着经济的发展, 70后、80后的后代都是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的一代, 是在电影、电视及各种高科技数码产品等陪伴下成长的一代, 电视广告中出现的新产品、小模特儿是他们效仿的偶像, 是他们学习、追求的范儿。根据CCTV少儿频道的调查显示, 在六一儿童节前后, 它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二套、五套、八套, 位居全国第五, 可见其受众之广, 它的总体观众的64.3%为儿童, 其间播放的广告对孩子影响巨大, 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如果这里广告的发布者不能做好把关的话, 孩子就会直接接触。步步高点读机的喜羊羊版不仅投放在CCTV中, 各地方卫视台如浙江卫视、四川卫视等均有投放, 播出率极高, 使孩子接触更频繁。

广告主。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发布者, 是销售或宣传自己产品和服务的商家, 既是广告的付费者, 也是广告的决策者之一。任何推广、销售其产品或服务的商家都可以作为广告主。广告观念强的商家每年总会投资高昂的广告费, 用于制作广告、播放广告, 以推销产品, 打造品牌。广告主正是看中这一点, 在《喜羊羊》动画片热播之际, 立刻将步步高换了广告角色, 用了喜羊羊和灰太狼, 使广告红极一时, 步步高的广告效应也好了许多。毕竟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同时, 总希望孩子不要像他们小时候一样老走弯路, 更不希望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想要什么, 什么对孩子有益, 家长都想买给孩子, 这也就达到了广告主的目的。

家长引导与影响。儿童价值观的形成, 与家庭关系密切。如今的家庭通常都是独生子, 基本上一个孩子六个大人照顾, 父母都说养孩子不容易, 那是因为他们用心在养、用钱在养, 不像以前, 只图能养活, 哪管养的质量。家长们总是拼命挣钱, 给自己的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 就连上学也要想方设法让孩子读最好的学校, 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都要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每到周末, 超市里家长带着孩子大买特买的现象足以证明他们对孩子的“好”。对于学龄儿童, 每天上学都或多或少地带零用钱, 每天放学回家总会买点小吃或者其他的小玩意儿;由家长接送的儿童表现更为明显, 尤其是老人接送, 孩子一哭闹或不听话时总有零食或玩具哄住, 这更滋长了孩子的物质欲。家长的怜惜与攀比, 是儿童物质主义形成的主要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如此众多的因素, 我们该如何从正面去影响孩子, 把孩子拒之于大千混乱的儿童广告的门外, 并引导孩子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己该有的童真美好品格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家庭。一是家长多和孩子交流, 引导孩子正确消费。多与孩子讨论消费并在物质上限制, 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 让孩子明白并不一定以拥有什么来度量价值。家长可以给孩子买零食买玩具等, 但不能太多, 每次一样, 而且最好不当着孩子的面买, 不要带孩子进超市。如果有孩子在场的情况, 孩子想要的东西通常是电视上看到过的、包装华丽或具有好奇性的东西, 往往孩子会通过哭闹来博得家长的同情, 家长碍于面子, 通常会没理由地答应孩子。其实, 这时家长不应该一味地否定不买, 或者强行不买, 那样会增加孩子对父母的恨;家长应该蹲下来给孩子讲这个玩具家里有类似的了, 或者我们吃过类似的零食了, 或者我们买另一种更好的等, 或者讲条件;买了玩具必须答应做一件事, 比如对幼儿, 可以要他自己吃饭、自己洗手、自己上厕所等小事情当条件, 而大孩子则要求作业要做多少、练琴要多久、画画要多少张之类的, 用比较或鼓励或条件的方法, 既可以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也可以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 尤其可以解决孩子贪玩的毛病。

平时家长亦须限制儿童的零用钱, 零用钱少的儿童并没有强烈追求物欲的意愿, 他们能接受零用钱的水平, 乐于满足。而零用钱多的儿童, 消费机会多, 经常流连店铺, 对新产品、高质高价物品产生更浓烈的兴趣, 更加倾向于物质主义。

二是加强户外活动, 家长和宝宝一起玩玩具或游戏。宝宝的发展特质主要是以感觉、动作为主, 建议爸爸妈妈带着家中的小宝贝多从事户外活动, 例如郊游、踏青, 从大自然中学习知识。

三是家长不要把孩子交给“电视保姆”。陪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节目, 孩子正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 您不妨先放下手边的事情坐下来陪孩子一起观看。也可以试着去询问孩子, 现在看的这节目什么地方觉得比较有趣。或是可以尽量安排全家一起看电视时间, 不但可以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 更可适时指导孩子吸收正确的知识与观念。

不久的将来, 传媒依然会以电视为主。对于迈向新世纪的人们而言, 对电视提出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 不是苛求。实际上, 在新世纪的电视, 自然也需要为人类的健康文明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倡导传媒在文化品格、创新品格和沟通形态上建立明确的意识。加强电视把关人和广告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政府干预。根据广播事务管理局对电视广告标准的规定, 以儿童为对象的电视节目, 不得播映任何引致儿童生理、心理或道德观念受到损害的产品或服务广告, 同时广告亦不能令儿童相信, 假如他们未能拥有所宣传的物品, 即会比不上其他儿童, 可能会遭轻蔑或嘲笑。因此电视广告中, 绝不能显示“拥有者”与“不能拥有者”的差距。试看儿童的奶粉广告, 标榜儿童饮用奶粉后, 智力发展超越同龄人, 例如五岁的儿童, 足以和围棋高手对弈, 其实都是利用了成人望子成龙的心态。

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我们应该建设有益于儿童成长的影视文化, 尤其是儿童直接接触的儿童电视广告, 鼓励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的制作和播放。我始终记得雕牌洗衣粉的广告, 一句是“妈妈, 我能帮你干活了”, 还有“妈妈, 我帮你洗脚”。这种广告立意, 一直到老去, 我都不会忘记, 这就是主题明确, 这就是深入人心。

我们在抓管理的同时还应该让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繁荣起来, 所以现在创作优秀的儿童电视广告, 成为我们这一代广告人身上所肩负的迫切使命。

结语

当今的儿童也被称作“屏幕育成”的一代, 他们的很多物质观念直接来源于长期耳濡目染的电视广告, 儿童电视广告就是一把双刃剑。因此, 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利用和加强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物质观产生的正面效果, 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我们所寻求到的有效对策, 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有效规避, 使儿童电视广告在引导儿童建立正确的物质观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 为我们的未来, 构建一个积极、安全的电视广告平台, 为消除儿童电视广告产生的消极影响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杨亮:《影视文化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9) 。

[2].甘甜:《影视传播对幼儿成长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9) 。

[3].袁涛:《影视传播对农民闲暇生活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10) 。

[4].叶慧芳:《影视文化对小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10) 。

[5].彭焕萍:《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极影响及防范对策》, 《中国电视》, 2007 (4) 。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篇9

考点1 实验操作和主要仪器

这类题目要求根据混合物的性质和特点, 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以及每一种分离方法需要的主要仪器。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综合实验题。这里涉及的分离方法主要是物理方法, 如结晶、分液、萃取、过滤、蒸馏等。

例1.2015年我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主要利用乙醚、溶剂汽油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在实验室模拟她的实验, 主要方法和玻璃仪器是 ( )

解析:利用乙醚、汽油作萃取剂,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 关键操作是萃取。

答案:C

【归纳总结】中学涉及的重要物理分离方法和主要仪器如下:

考点2 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选择题中对中学重要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的考查, 一般以组合型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命题点主要是实验仪器的使用细节。

例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滤操作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

B.分离互不相溶液体的上层时, 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C.蒸馏装置中, 水银球上沿与蒸馏烧杯支管口下沿对齐

D.蒸发过程中, 不要用玻璃棒搅拌, 避免损失产品

解析:A项, 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 二者互溶;B项, 分液漏斗的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D项, 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使液体受热均匀, 加快溶剂的挥发。

答案:C

【归纳总结】高考常考的重要仪器: (1) 三种漏斗:分液漏斗 (分液、添加液体等) ;普通漏斗 (过滤、添加液体) ;长颈漏斗 (添加液体、装配安全装置) 。 (2) 温度计 (测定蒸气温度、测定溶液温度) 。 (3) 滴定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棕色滴定管。 (4) 容量瓶 (指明规格, 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 (5) 冷凝管:球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 ;直形冷凝管 (冷凝回流、冷凝分馏物) 。 (6) 锥形瓶 (锥形瓶口小, 便于振荡, 用于承接液体和中和滴定实验, 不可用烧杯替代锥形瓶) 。

考点3 有机物的制备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这类题以微型有机化工流程为载体, 将化学原理与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相融合, 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整合。

例3.丙烯酸甲酯是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单体, 丙烯酸甲酯粗产品的分离方案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操作1 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替代碳酸钠溶液

B.操作2使用的主要仪器是蒸馏烧瓶、球形冷凝管

C.操作3用到6种玻璃仪器, 可用CuSO4检验甲醇中的水

D.试剂A可以是浓硫酸、盐酸、硝酸等比丙烯酸酸性强的酸

解析:A项, 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完全水解, 不能用氢氧化钠替代碳酸钠;B项, 操作2是分液, 使用的主要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玻璃棒;C项, 蒸馏出甲醇, 甲醇中可能混有水, 用无水硫酸铜检验, 蒸馏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共6种玻璃仪器;D项, 操作4是蒸馏, 盐酸、硝酸的沸点低, 易挥发出酸, 收集的丙烯酸不纯。

答案:C

【辨析比较】 (1) 三种分离操作与必需的玻璃仪器的种数:过滤———3 种玻璃仪器;分液———3种玻璃仪器;蒸馏———6 种玻璃仪器。 (2) 硫酸用于制气:用稀硫酸可以制取H2、H2S;用较浓硫酸制备SO2;根据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原理, 可用浓硫酸制备HF、HCl、HNO3、CH3COOH等;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 将浓盐酸滴入浓硫酸中, 可制备少量氯化氢。

考点4 选择混合物的分离试剂

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物, 要选择合适的试剂对混合物的组成进行转化。一般涉及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亚铁盐与铁盐之间的转化、金属离子的沉淀等。

例4.从含SiO2、Al2O3、CuO、Fe2O3、MgO的混合物中分离出Al2O3, 按从左至右添加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氨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B.盐酸、氢氧化钠、二氧化碳

C.氢氧化钠、二氧化碳、氨水

D.硫酸溶液、氢氧化钠、盐酸

解析:利用“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进行分离。先加入过量盐酸, 过滤, 在滤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得到滤液, 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过滤得到氢氧化铝, 灼烧得到氧化铝。

答案:B

【思维拓展】本题还有另外一种加入试剂的方法:上述混合物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偏铝酸钠等, 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盐酸, 过滤得到氯化铝, 再加入足量浓氨水, 过滤得到氢氧化铝, 灼烧得到氧化铝。

考点5 特殊试剂在混合物分离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实验, 如气体的净化、乙酸乙酯的提纯等都使用了特殊试剂。实验装置及操作题往往以这些特殊试剂为载体考查其应用。

例5.下列对物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饱和Na2CO3溶液除CO2中的SO2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C.用排饱和氯化铵溶液法收集NH3

D.淀粉水解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解析:CO2溶于碳酸钠溶液, A项错误;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B项正确;NH3极易溶于氯化铵溶液, C项错误;淀粉水解使用稀硫酸作催化剂, D项错误。

答案:B

【归纳总结】中学实验中一些重要物质的用途: (1) N2、CO2、H2:排空气、平衡气压、作保护气、作反应物。 (2) 饱和食盐水:除氯气中的氯化氢、作反应物、减缓反应速率、降低硬脂酸钠的溶解度等。 (3) 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酯类中少量的醇和羧酸、除去有机物中的酸类物质、作洗涤剂。

考点6 有机物的分离方法和原理

这类试题将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和分离原理联系起来, 考查范围较广, 综合性较强。

例6.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分离方法和原理分析都正确的是 ( )

解析: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和溴水反应, , 应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乙烯中的SO2, A项错误;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完全水解, CH3COOCH2CH3+NaOH  →CH3COONa+CH3CH2OH, 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 而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B项错误;碘溶于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的沸点低于碘单质, 可以用蒸馏操作分离碘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C项正确;苯和硝基苯都是液态有机物, 二者互溶, 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苯和硝基苯的沸点不同, 应采用蒸馏操作分离二者, D项错误。

答案:C

【方法点拨】根据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选择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1) 液洗法。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因为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在乙烷中引入新杂质。 (2) 用蒸馏操作分离沸点不同且互溶的液态有机物。如蒸馏石油、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等。直形冷凝管既可以竖直放置 (冷凝回流) , 也可以斜放 (冷凝馏分) , 球形冷凝管只能竖直放置 (冷凝回流) 。另外, 直长导管可以竖直放置, 起冷凝回流的作用。 (3) 用分液操作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有机物与无机物一般不互溶, 可以用分液操作分离, 如分离硝基苯和水。

考点7 通过微型无机化工流程考查混合物的分离

在无机化工流程中对实验操作和方法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一般涉及的方法有过滤、萃取、蒸发、结晶等。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2题, 考查从海水中提取溴和镁。

例7.某同学设计从海带中提取碘晶体的方案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操作Ⅰ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和玻璃棒

B.MnO2、稀H2SO4的作用是氧化I-生成I2

C.操作Ⅱ留下上层液体, 弃去下层液体

D.操作Ⅲ 中温度计的水银球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相平

解析: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以及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完成教材实验的能力。灰烬溶于蒸馏水, 操作Ⅰ是“过滤”, 过滤操作需要用烧杯、玻璃棒、漏斗三种玻璃仪器, A说法正确;MnO2、稀H2SO4的作用原理是, B说法正确;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 四氯化碳和碘组成的有机层在分液漏斗的下层, 弃去上层水溶液, C说法错误;操作Ⅲ采用蒸馏法分离碘和四氯化碳, D说法正确。

答案:C

【归纳总结】萃取、分液操作 (以碘水为例) :检漏→碘水装入分液漏斗→加萃取剂→振荡→放气→静置→分层 (萃取) →取下分液漏斗上部塞子→旋转分液漏斗下端活塞→刚好放出下层液体时关闭活塞→ 从上口倒出上层液体。注意:萃取、分液是两种操作, 萃取必须要分液。

考点8 用化学方法分离、提纯物质及其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法分离混合物, 一定涉及化学反应。常用的化学方法有液吸法、转化法、沉淀法等。

例8.下列对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和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 )

解析:灼热的氧化铜与CO反应生成CO2, 收集的CO中混有CO2, A项错误;向Fe (NO3) 3溶液中通入氯气, 会生成FeCl3杂质, 应该滴少量硝酸, 将Fe (NO3) 2转化成Fe (NO3) 3, B项错误;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较弱, 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很小, C项正确;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项错误。

答案:C

【易错警示】 (1) 型烯烃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产物中有CO2。 (2) 一般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检验乙烯, 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乙烯。

考点9 混合物的分离与仪器选择相结合

这类题将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和性质实验相结合, 或利用同一种仪器可以进行多种实验, 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实验能力。

例9.下图是中学常见的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分离硝基苯和苯的混合物得到硝基苯, 需要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下同) 。还需要______________种玻璃仪器。

(2) 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选择装置______________, 试剂名称是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浓盐酸和浓硫酸制少量氯化氢, 选择发生装置A而不选择C,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使用C装置制备气体, 必须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液面下, 目的是______________。

(4) 用D装置验证过氧化钠与SO2是否反应, 能证明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

解析: (1) 硝基苯和苯的沸点不同, 二者互溶, 采用蒸馏操作分离这两种有机物, 需要6种玻璃仪器, 即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和锥形瓶。 (2) 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用溴水, 选择B装置 (相当于洗气瓶) 。 (3) A装置中可用分液漏斗分批次加入液体, 而C中长颈漏斗只能一次加入液体。 (4) 过氧化钠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会完全反应。

答案: (1) E 5

(2) B溴水

(3) 分液漏斗能控制加入液体的速度防止气体逸出

(4) 浅黄色粉末变白色SO2

【易错警示】在选择仪器时要注明仪器名称, 如直形冷凝管和球形冷凝管, 蒸馏烧瓶和烧瓶, 分液漏斗、漏斗和长颈漏斗等。

考点10 无机化工流程中混合物的分离

近三年来, 无机化工题是高考化学的热点题型。在无机化工综合流程题中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检验与提纯是常见的命题方向。

例10.某地区有软锰矿和闪锌矿两座矿山, 它们的组成 (质量分数) 如下:

科研人员开发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的工艺, 主要产品为通过电解获得的锌和高纯度二氧化锰, 副产品为硫黄、少量铜等。设计简易工艺流程如下 (SO42-省略)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操作Ⅰ、Ⅱ、Ⅲ都需要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 写出步骤 (1) 中CuS、MnO2和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步骤 (4) 电解过程中,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3) 加入MnCO3、Zn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入产品B的目的:______________。

(4) 根据绿色化学的要求, 步骤 (1) 中的硫酸可以来自硫黄制硫酸和______________。

(5) 若需要用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50mL 1mol·L-1H2SO4溶液, 所需要的定量仪器是______________。

(6) 高纯度二氧化锰是碱性锌锰电池的正极材料, 写出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流程图知, 物质经过溶解、转化、沉淀、电解得到产品。 (1) 操作Ⅰ、Ⅱ、Ⅲ都分离出固体, 采用“过滤”操作。 (2) 步骤 (1) 中发生的反应有:等。 步骤 (4) 中, 。步骤 (2) 中加入锌粒置换硫酸铜中的铜。 (3) 将Fe2+转化成Fe3+需要加入氧化剂:。加入碳酸锌、碳酸锰的作用如下:。Fe3+也发生类似的沉淀转化反应, 转化原理是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的溶解度 (或溶度积) 远小于碳酸锌、碳酸锰。 (4) 上述流程省略了硫酸根离子, 在步骤 (4) 中的阳极上生成了氢离子, 生成的硫酸可以循环利用。 (5) 需要150mL硫酸, 则要配制250mL硫酸溶液。取浓硫酸体积为V, 根据硫酸质量或物质的量不变知, V ×1.84g·cm-3×98%=0.25L×1mol·L-1×98g·mol-1, 解得V = 13.6mL。 故需要20.0mL量筒和250mL容量瓶 (量筒有多条刻度线, 容量瓶只有1条刻度线) 。 (6) 碱性锌锰电池的还原产物为氢氧化氧锰 (MnOOH) , 正极反应式为。

答案: (1) 烧杯、玻璃棒、漏斗

(4) 步骤 (4) 中阳极区产生的硫酸

(5) 20mL量筒、250mL容量瓶

【归纳总结】金属离子转化的几种方式: (1) 氧化法。 如Fe2+与H2O2、Cl2、NaClO、MnO2等反应;Mn2+与MnO4-反应。 (2) 沉淀法。如Cu2+、Mg2+溶液中的Al3+、Fe3+转化成Fe (OH) 3、Al (OH) 3等。 (3) 难溶物转化。如。

考点11 有机物制备中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有机物的制备是有机化学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在有机物的制备中常涉及一些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以及洗涤、检验等, 即先制备, 后提纯, 最后计算的命题模式。

例11.某小组设计实验制备一硝基甲苯。

实验原理:

几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1) 按浓硝酸与浓硫酸体积比3∶1配制混合酸40mL;

(2) 在三颈烧瓶中加入15mL甲苯;

(3) 按右图所示装好药品, 并装好其他仪器;

(4) 向三颈烧瓶里加入40mL混酸, 并不断搅拌;

(5) 控制温度约为50℃, 反应大约30min, 三颈烧瓶中有大量淡黄色油状液体出现;

(6) 分离、提纯一硝基甲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水浴中缺少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2) 配制混酸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 该实验所选用三颈烧瓶的规格是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

A.50mL B.100mL

C.200mL D.500mL

(4) 分离产品的方案如下:

(1) 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操作B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种。

(2) 操作Ⅱ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操作 Ⅲ 中用蒸馏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 无机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操作B最先收集的有机物馏分是______________ (填名称) 。

解析: (1) 冷凝管分球形冷凝管和直形冷凝管, 球形冷凝管主要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本实验要控制温度, 需要温度计。 (2) 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浓硝酸, 操作方法类似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3) 烧瓶中加热溶液体积介于烧瓶体积的1/3与2/3之间, 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约为55mL, 故选100mL三颈烧瓶最合适。 (4) (1) 分离液体有机物和无机物, 用分液操作, 操作B使用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共6种。 (2) 用水洗涤产品中大量的无机杂质, 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残留的酸, 再用水洗涤残留的碱, 加入氧化钙除水, 蒸馏得到一硝基甲苯。 (3) 无机混合物是硫酸、硝酸。由三种有机物的沸点知, 最先收集到的馏分是甲苯。

答案: (1) 球形冷凝管温度计

(2) 将10mL浓硫酸注入盛有30mL浓硝酸的烧杯中, 用玻璃棒搅拌至室温

(3) B

(4) (1) 分液6 (2) 中和粗产品中的酸除去NaOH (3) HNO3、H2SO4甲苯

【归纳总结】 (1) 模板答题法。有机物的制备以及分离、提纯实验答题有如下规律:

(1) 提高原料利用率:冷凝回流;控制滴加反应物的速率;控制反应温度。

(2) 加热方式:低于100℃时用热水浴加热。

(3)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分液、蒸馏、结晶等。

(4) 提纯有机产品的流程:水洗→碱液洗 (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溶液) →水洗→干燥→蒸馏。例如:提纯酯类, 加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酸;提纯溴苯, 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干燥剂有CaCl2、CaO、MgSO4、P2O5等, 根据产品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剂。 值得注意的是, CaCl2、MgSO4作干燥剂时, 要先过滤, 再蒸馏有机物。 如果蒸馏含干燥剂的混合物, CaCl2·6H2O、MgSO4·7H2O会失去结晶水, 产品纯度降低。

(5) 配制浓硫酸的混合物:浓硫酸与乙醇、浓硝酸与浓硝酸、浓硫酸与甲酸等, 操作方法类似浓硫酸的稀释实验。

(2) 有关有机物的制备以及分离、提纯的易错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冷凝回流和冷凝馏分。前者使易挥发的反应物和产物回流, 避免损失, 可用直导管、直形冷凝管、球形冷凝管等;后者使分离出来的馏分液化, 只能用直形冷凝管。

(2) 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萃取、分液———需要3种玻璃仪器;过滤———需要3种玻璃仪器;蒸馏———需要6 种玻璃仪器。分液操作包括检漏、洗涤、装液、振荡、放气、静置、分离, 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 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 洗涤。用水洗去大部分无机可溶物, 用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少量无机物 (如酸等) , 最后用水洗涤产品以除去少量无机物洗涤液。

(4) 蒸馏。蒸馏之前用干燥剂除去大部分水分, 避免产品中混有较多的水。常考点有温度计的位置、冷凝管的选择、温度的控制以及误差分析。如果水银球位置低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会收集一些较低沸点的物质, 使测得结果偏高;如果水银球位置高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 可能收集一些沸点较高的副产品, 产品部分损失。

(5) 有机制备实验中, 数据表中物质的溶解性、沸点等信息对答题有提示作用。

物质与主义 篇10

关键词:物质运动状态;物质内部状态;物理学

下面我就从两个假设开始讨论物质运动状态与物质内部状态之间的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能量是一份一份传递的,物理学中将能量的最最基本单元称为能量子。物质具有粒子性,正负电子相遇会湮灭,生成两对以上的光子,而在某种状态下光子会聚合成电子,这说明任何物质粒子,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事实证明物质是能量的载体,没有物质能量是无法传递的,如光合作用时,植物通过吸收光子来吸收能量。基于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个假设:能量子是组成物质粒子的最基本单元,即能量子是物质,物质是由能量子组成的,能量和质量是能量子的基本属性。如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信息,物质即表现质量特性又表现能量特性,能量的传递也是物质的传递,物质质量变化,必然引起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必然引起质量的变化,即物质的能量和质量同时变化。

物理研究表明,光在真空中恒以光速传播,而光子又携带着能量子,由此可知,能量子在真空中也恒以光速传播,由此我们可做出另一个假设:能量子在真空中恒以光速传播。

由第一个假设可知,任何物质粒子均是由能量子组成的。由第二个假设我们可以知道虽然能量子组成物质后,被能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束缚在一定的体积内,但在物质所在体积内,能量子依然是以光速运动。也就是说从微观角度看所有能量子在一定体积内恒以光速运动,但在宏观层面看便形成了一定体积的物质粒子。

我们先假设一物质粒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当组成物质粒子的能量子的运动方向在同一方向时,粒子不可能稳定存在,此时物质是一束光。所以粒子要稳定存在,组成该粒子的运动方向在各个方向的能量子数目相等,即该粒子的组成结构具有非常好的对称性。将粒子在能量在最低状态下,组成粒子最基本结构的能量子称为:基本能量子。

任何粒子总是会不停的从外界吸收能量,或者不停的向外界辐射能量,所以组成粒子所在体积内,不仅有组成粒子基本结构的能量子,还有游离的以能量存在的能量子。将物质所在体积内除基本能量子之外的能量子称为:游离能量子。将物质所在体积内的所有能量子称为:全部能量子。

由此可得 全部能量子=基本能量子+游离能量子

假设有一粒子,其所含能量子数目为a,以该粒子的质心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将该粒子所在体积内在各方向运动的能量子按矢量法则分解到坐标轴方向,运动方向在ox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x1,运动方向在ox'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x2,运动方向在oy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y1,运动方向在oy'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y2,运动方向在oz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z1,运动方向在oz'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z2。则有:

X1+x2+y1+y2+z1+z2=a

则在各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给该粒子所在体积内的全部能量子数目a之比分别为:;则有:                                                               则在任何一瞬间,在xx'直线上,运动方向在ox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与运动方向在ox'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之差为: ,在yy'直线上,运动方向在oy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与运动方向在oy'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之差为:;在zz'直线上,运动方向在oz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与运动方向在oz'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与全部能量子的比值之差为:。

若该粒子不受外力作用,则该粒子的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即任意时刻x1,x2,y1,y2,z1,z2,不会发生改变。

当该粒子受外力作用时,x1,x2,y1,y2,z1,z2,必然发生改变。

关于粒子速度与粒子内部状态的讨论

现有一粒子,其不受外力作用,则它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此时该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设该粒子的速度为v,其运动方向为ox方向,同时又因为不受外力作用,所以在xx'直线上 不变。当该粒子受到外力作用时,力的方向在ox方向上,其运动速度将会发生改变,其内部状态必然发生改变,即xx'直线上 必然发生改变。由于在yy'直线上,以及zz'直线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在这两条直线上的状态不发生改变。所以粒子的运动速度与该粒子内部的状态有必然的联系。粒子内部的状态与粒子的速度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则有:v=k      k为一定值;

当该粒子是一能量子时,则有α=1,△x=1其速度为光速

c,则有;                                            得:  k=c ,则有:  v=k

因为0≤≤1,所以有:0≤v≤c, 当=1即△x=α,且α>1时有v=c=1×c,此时不可能组成质量大于光子的粒子,而是所有能量子形成一束光。而要组成具有稳定结构的粒子,则必须有0<<1,即α>△x>0,此时v=c

因为                                                                 ,且在yy'直线上以及zz'直线上速度为0,

即在yy'直线上:

在zz'直线上:

由此可得,y1=y2,z1=z2,c,称为方向速度,

则有

c)=c-c=v。  由以上讨论可以知道这样两个结论:(1)粒子的速度等于粒子的方向速度的矢量和,也等于粒子速度方向 所在直线上的相反两方向的方向速度矢量和; (2)在粒子所在体积内,与粒子速度方向垂直的直线上的相反两方向的方向速度的矢量和为零,令单个能量子的质量记为m0,则该粒子的总质量为m=a×m0,我们将,mx1=x1×m0,mx2=x2×m0,my1=y1×

m0,my2=y2×m0,mz1=z1×m0,mz2=z2×m0称为该粒子的方向质量。则有:mx1 +mx2+my1+my2+mz1+mz2=m

粒子的总质量等于粒子的方向质量之和。

粒子的加速度与粒子内部状态变化的关系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粒子其速度方向在ox方向,根据公式                                                        可知,要改变该粒子的速度只需要改变或或两者同时改变。

给该粒子施加一力的作用F,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力F将改变粒子内部的状态,即改变粒子内部的在力的方向所在直线上的或 或两者都改变。在这里我只讨论弹性力对物质对物质内部状态的改变以及对加速度的影响。 假设有两物体A,B,他们之间有弹性力的作用,即两物体相互碰撞或一物体受到另一物体的拉力。当两物体相互碰撞时,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性质可知,两物体相互碰撞的作用是改变两物体各自受力方向所在直线上的相反两方向的。其被改变的过程有两种可能性,取A为研究对象,设A的初速度为                              ,

力的作用时间为;

(1) 将物体中,运动方向与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反的一部分能量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为与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同,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力改变物体本身的状态。则A物体的末速度为

(2) 物体将其内部,运动方向与其施加给另一物体的力的方向相同的一部分能量子传递给另一物体,传递后运动方向不变,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力改变施力物体的状态,则A物体的末速度为:

当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拉力,改变只有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对于第一种情况,物体受到的力改变物体本身的状态,与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相符,对于第二种情况,物体受到的力改变施力物体的状态,与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不符,所以两物体之间的力是弹性力时,物体状态的改变过程是第一种情况。则A物体的加速度为:

牛顿第二定律的证明

根据经典力学及生活中的事实有:(1)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原因,即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2)物体受到的力越大,物体的速度在单位时间里的变化量越大;则有

F=

因为是与单个能量子的基本属性相关的常数,因为质量也是能量子的基本属性,可令=m0,则有k=α×m0=m

m0为单个能量子的质量,m为物质的总质量;

则有

mf为同一直线上相反两方向的方向质量的差值。

由此可知,(1)力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被改变运动方向的能量子数目;(2)力的大小是在力的方向所在直线上的方向质量在单位时间内的改变量。

因为

假设物体的总质量不变即α不变,在一定时间t内,F越大,则n越大,α加越大,反之α加越小;假设F一定,在一定时间t内,n也是定值,当物体的总质量越大即α越大时,α加越小,当α越小时,α加越大。

综上所述,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质量越大,其加速度也就越小,即速度变化不明显,物体的速度越难被改变。

因为                 则有

mf为同一直线两相反方向的方向质量的差值。

将mfc称为方向动量,由此可知,力的冲量等于方向动量的矢量和。

粒子的速度与粒子的质量及粒子的能量的讨论

有一粒子,其处于能量最低状态,即v1=c=0,现从某个方向向该粒子不停地发射电磁波,假设电磁波能被该粒子全部吸收,被吸收后电磁波所含能量子的运动方向不变,则该粒子的运动速度为: v2=c     n≥0因为恒小于1,所以v2恒小于c,该粒子的初始质量为m1=αm0,该粒子吸收辐射之后的质量为m2=(α+n)m0,则△m=m2-m1=(a+n)m0-am0=nm0≥0

由此可知物质吸收外界辐射,质量变大,越多,反之物质向外辐射能量,其质量变小。

当该粒子受到弹性力时,其初速度为v1=c,一定时间t后的末速度为v3=c,根据上文的讨论粒子受到弹性力时,粒子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粒子受力的方向所在直线上相反两方向的方向质量发生改变,即△xm0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粒子的速度越大,其速度方向的净质量增大,其速度方向的净能量也增大。

关于粒子极限速度的讨论

当一粒子受到弹性力时,力的方向在粒子的速度方向上,设其初速度为v1=c,经过一定时间t后的末速度为v2=c,则该粒子的加速度为,

由上式可知, x2-n是该粒子速度的临界条件,当 x2-n>0时,该粒子还能够被加速,当  x2-n<0时,该粒子的稳定结构被破坏,此时粒子将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当  x2-n=0所对应的速度是物体的最大速度则有当该粒子达到最大速度时有Ft=2nm0c=2×x2×m0c

可得t=,即将该粒子加速到该粒子的极限速度所用的时t=, 事实上,该粒子在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速度,当游离能量子全部被改变方向后,粒子就已经达到了极限速度。

综上所述,当粒子不吸收外界辐射的情况下,任何粒子都具有极限速度,当粒子的速度超过极限速度,粒子的稳定结构就会发生破坏,粒子将会分解为更小的粒子,并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若将分裂后的粒子继续加速,当到达其极限速度后,粒子又会分解,如此往复,直至所有的粒子分解成光子,变成一束光。

质量越大的粒子,其极限速度越小,所以大质量天体其极限速度很小。

航天飞机不可能永远加速下去,当其速度超过一定限度后,机体就会被破坏,四分五裂。

引力与物质体积的关系

在引力场中,引力场可以对处在其中物质有力的作用。引力可以作用在组成物质的每个基本粒子上。引力场的作用是将物质所在体积内,运动方向不引力方向的能量子的运动方向改变为引力方向。设处在引力场中的物质所含能量子数目为α,其体积为ν,则该物质的能量子的密度为ρα,设引力场的密度为ρb,当ρα>ρb时,引力场只能对一部分能量子有力的作用,则在任何一瞬间物质所在体积内被引力场改变运动方向的能量子数目为>ρbv,则引力加速度为:

又上式可知,引力加速度与物质的密度有很大的关系,当物质的密度越大时,引力加速度越小,当物质的密度越小时,引力加速度越大。

这也是在绝对真空环境下,密度小的羽毛比密度大的铁块下降得快的根本原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因为

则有 F=mg=m0v ρbc

由上可知,引力的大小与物质的体积有很大的关系,物质的体积越大,其受引力越大,反之越小。

当ρa<ρb时,引力场可以作用在组成物质的每个能量子上,则引力加速度为

由此可知,当ρa<ρb时,处在引力场中的物质将会瞬间被分解成一个个能量子,化成一束光。

在引力场中,物质不能被看做是一个质点,引力也不作用在质心上,要准确描述引力场即引力,就必须考虑物质的密度和体积。

参考文献:

[1] 张操.  关于狭义相对论的修正以及新引力理论的方案[J].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6(04)

[2] 黄志洵.  论动体的质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J].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 篇11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考的常考考点。这部分内容以离子检验、气体的制备与检验、元素化合物性质为基础知识, 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材料的组织水平和语言能力为基础进行考查, 且考查的内容逐渐加深, 形式渐趋多样化。现对该实验专题复习如下, 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考情分析】

2011年各地高考化学试卷对“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内容考查情况见下表:

这类试题常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 将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融为一体, 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类试题的特点有: (1) 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考查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思维的灵活性。 (2) 不用其他试剂的鉴别题, 考查化学实验技能和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 (3) 给出未知溶液两两混合后的实验现象, 判断各未知溶液, 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和思维的有序性。 (4) 选取适当的试剂及分离的方法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的杂质, 或确定除去被提纯物中指定含有的杂质和所需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 (5) 将分离、提纯与物质制备、混合物成分的确定等内容融为一体, 形成综合性实验题。物质分离与提纯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判断操作的正误, 根据要求选择实验仪器, 分离、提纯、鉴别物质时选择适当的试剂:这四点仍然是今后高考的重点内容。其中, 不用任何化学试剂或选用一种试剂区别一组 (通常是四种) 物质的检验, 则是高考经常考查的热点。

【知识概述】

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也是高考的常考内容, 通常包括物质的鉴定、鉴别和推断三大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 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 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 进行判断、推理。

1.物质的鉴定

物质的鉴定是指根据物质的特性, 通过实验, 用化学方法来确定某物质的组成, 要求将组成的各部分一一确定下来 (或者确定其阴、阳离子) 。

物质的鉴定的一般步骤为:取少量样品→加入某种试剂→加热、振荡等操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任何具有明显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物质的鉴定。

2.物质的检验

(1) 常见离子的检验

(2) 常见气体物质的检验

检验常见气体 (如H2、O2、Cl2、NH3、CO2、SO2、NO、NO2、HCl、C2H4、C2H2等) 时, 其常用方法是“一观色、二移盖 (闻或让少量气体进入空气) 、三试纸、四试剂、五点火”。如鉴别H2、CO2、H2S、SO2、NO2、NH3、C2H2、Cl2、CH4、HCl、NO等11瓶气体。首选观察, 呈红棕色的是NO2, 呈黄绿色的是Cl2;移开盖, 散逸出的气体呈红棕色的是NO, 在瓶口产生白雾的是HCl;用手轻轻煽动瓶口, 有臭鸡蛋气味的是H2S, 有刺激性气味的是SO2;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试纸变蓝的是NH3,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瓶口, 试纸变浅红的是CO2;向剩余的气体中倒入少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褪色的是C2H2;用导管把未鉴别出的气体导出点燃, 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 烧杯变模糊的是CH4, 不模糊的是H2。

(3) 常见有机物的检验

(4) 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若是固体, 一般应先用蒸馏水溶解。若同时检验多种物质, 应将试管编号。要取少量溶液放在试管中进行实验, 绝不能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叙述顺序应是:实验 (操作) →现象→结论→原理 (写方程式) 。

3.物质的鉴别

物质鉴别的类型分三种:无试剂鉴别、限用一种试剂鉴别、任选试剂鉴别, 以限用一种试剂鉴别为常见类型。

(1) 不用任何外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2) 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解答试题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检验的大多数物质反应, 且能呈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强酸、强碱、FeCl3溶液、AgNO3溶液、氨水、AlCl3溶液、H2S、NaHCO3溶液、Na2CO3溶液、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Cu (OH) 2悬浊液、指示剂等。

主要解题方法有:①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水溶性、溶解热、密度、溶液酸碱性等, 确定能否选用水或指示剂进行鉴别。②在鉴别多种酸、碱、盐的溶液时, 可依据“反向思维”确定试剂进行鉴别。即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酸性时, 可选用碱或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作试剂;若被鉴别的溶液多数呈碱性时, 可选用酸或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作试剂。③若几种溶液中含有不同的阳离子, 首选试剂是强碱;若几种溶液中含有不同的阴离子, 首选试剂是强酸。④先用一种试剂鉴别出其中的一种, 再用这种物质作试剂鉴别出其他物质。⑤常用溴水、新制Cu (OH) 2悬浊液、KMnO4酸性溶液、FeCl3溶液等作试剂鉴别多种有机物。

(3) 任选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此类题目对试剂不加限制, 只要求将被检验的物质简明扼要的一一区别开来即可。可根据被检物质的特性, 如被检验物质的酸碱性或其中阴阳离子的特征反应, 进行鉴别。因为此类题目不限所加试剂的种类, 鉴别方案有多种, 答案应力求简明扼要、合乎要求, 最好选用最简单的方案。

物质 (或离子) 的检验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回答问题时要掌握以下要领:①选取试剂要最佳。选取的试剂对试剂组中的各物质反应现象要专一, 使之一目了然。②不许原瓶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的使用, 若原瓶操作, 试剂污染, “别”而无用, 要有“各取少许”字样。③不许“指名道姓”。结论的得出来自实验现象, 在加入试剂之前, 该物质是未知的, 叙述时不可出现“取某某试剂加入某某物质……”的字样。一般简答顺序为:各取少许→溶解→加入试剂→描述现象→得出结论。④语言要准确, 气体试剂要用“通入”, 切不可把液体或固体试剂“通入……中”。

4.物质的推断

物质的推断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 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 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 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 进行推理、判断, 从而确认被检验物质的性质、组成或名称。

物质推断题的一般解题方法如下: (1) 顺推法。根据题设条件逐步分析推理, 逐步作出判断, 缩小范围, 最后得出全部结论。 (2) 逆推法。从欲求的未知物出发, 抓住某一关键的依据为突破口, 层层上推, 形成思路, 获得结论。 (3) 筛选法。根据已知条件, 经过反复推敲和筛选, 弄清原因, 加以讨论, 筛去不可能的信息, 使推断范围不断缩小, 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4) 尝试法。可先找出若干种可能的答案, 逐个代入题中进行尝试, 检查是否与题意相吻合, 从而获得正确结论。 (5) 突破法。将题中最充分、最显露的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作为推断其他物质的起点, 然后顺藤摸瓜, 逐步得出结论。

以上这些方法在解题时往往同时应用、综合求解。

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是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 运用不同实验方法使之净化的一种操作。物质的分离是将两种或多种混合物的不同组分逐一分开的过程;物质的提纯是将不纯物质中的杂质去掉, 得到更为纯净物质的过程。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目的不同, 但所遵循的原则与实验操作却非常相似。

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则:①除杂要完全;②“不增”, 即提纯或分离过程中不能增加新的杂质;③“不减”, 即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变成其他物质;④“易分离”, 即提纯或分离的物质易与杂质分离;⑤“易复原”, 即如果被分离的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其恢复为原物质;⑥除杂剂廉价、易得、不污染环境。

分离与提纯方法的选择思路, 是根据分离提纯物的性质和状态来定的。具体如下:①分离提纯固体样品——加热 (灼烧、升华、热分解、氧化) 、溶解、过滤 (洗涤沉淀) 、蒸发、结晶 (重结晶) 、电解精炼。②分离提纯液体样品——分液、萃取、蒸馏。③分离提纯气体样品——洗气。④分离固液样品——互溶时, 采用萃取、蒸发、蒸馏;不互溶时, 采用过滤。⑤分离提纯胶体样品——盐析、渗析。

2.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 常用的物理方法

(2) 常用的化学方法

根据物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分离、提纯, 主要有:生成沉淀法、生成气体法、氧化还原法、正盐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法、离子交换法。

①加热法:混合物中混有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 可直接加热, 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去, 有时受热后能变为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②沉淀法: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 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离子逐一沉淀, 这时应注意后加试剂要能将先加试剂的过量部分除去, 最后加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如加适量BaCl2溶液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SO4。

③转化法:不能通过一次反应达到分离的目的, 而要经过转化为其他物质才能分离, 然后再将转化物质恢复为原物质。如苯酚中混有硝基苯时, 先加入NaOH溶液, 后分液, 再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重新生成苯酚。注意转化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被分离物的损失。

④酸碱法:被提纯物不与酸反应, 而杂质与酸可反应, 用酸作除杂试剂;被提纯物不与碱反应, 而杂质与碱易反应, 用碱作除杂试剂。如用NaOH溶液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若混合物中含有还原性杂质, 加入适当氧化剂使其氧化为被提纯物质;若混合物中含有氧化性杂质, 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被提纯物质。如FeCl2中含有FeCl3, 加入铁粉, 振荡过滤, 既可除去FeCl3而又不引入新的杂质。

进行物质鉴别时, 多综合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分类提纯。如分离苯和苯酚的混合物时, 先用过量NaOH溶液将苯酚转化为溶于水的苯酚钠溶液, 然后再进行分液, 上层为苯, 下层为苯酚钠溶液, 最后在下层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或加入过量的盐酸, 便可得到苯酚。

3.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分离与提纯有机物的方法有很多, 总的原则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的处理, 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 而化学处理往往为物理分离作准备, 最后均需经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最常用的方法是蒸馏法、分液法 (萃取) 和洗气法。

(1) 蒸馏法:两种或两种以上互溶的有机物分离或提纯时常采用此法。蒸馏前, 有时需加入某种试剂, 所加试剂必须使混合物中的某种物质转化成难挥发的物质。如分离乙酸与乙醇, 可先加入NaOH蒸馏出乙醇, 再在乙酸钠溶液中加硫酸蒸馏出乙酸。

(2) 分液法:两种均不溶于水或一种溶于水的有机物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此法分离或提纯。分液前, 有时需加入某种试剂, 所加试剂必须能使其中一种有机物溶于水或与之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 使之分层。如分离苯和苯酚, 可以先加NaOH溶液, 振荡、静置分层, 分出苯层, 在苯酚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又出现分层, 分出苯酚层。

(3) 洗气法:适用于气体混合物的提纯, 洗涤剂必须只能吸收杂质气体, 如甲烷中含乙烯, 可使之通过盛有溴水的洗气瓶。

此外, 还有盐析法、过滤法、渗析法等。

【题型归纳】

题型一、物质鉴别的考查

1.考查不用任何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1.下列各组溶液, 不用外加试剂, 就能实现鉴别的是 ( )

①Na2CO3、BaCl2、AgNO3、Na2SO4 ②CuSO4、KHSO4、KNO3、KOH ③NaAlO2、Na2SiO3、H2SO4、NaCl ④NH4NO3、Na2SO4、BaCl2、AlCl3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不用任何试剂的鉴别, 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由于不能用任何试剂, 故只能根据待检物的自身性质, 从各自固有的特性或两者相互反应发生的现象上寻出路。①组不外加试剂不能鉴别;②组中CuSO4溶液为蓝色, 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出KOH溶液, KHSO4电离出的H+可将Cu (OH) 2溶解, 可鉴别出KHSO4;③组可利用列表优选法鉴别;④组不外加试剂不能鉴别。

答案:C

2.考查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2.下列各组溶液, 仅用水及物质相互反应不能一一区别的一组是 ( )

A.Na2O2、Al2 (SO4) 3、MgCl2、K2CO3

B.BaCl2、 (NH4) 2SO4、Na2SO4、KOH

C.AgNO3、NaCl、KCl、CuCl2

D.Fe2 (SO4) 3、K2CO3、KHSO4、NH4Cl

解析:对只用一种试剂鉴别多种物质的题目, 应先考虑选用“一次鉴别”的试剂, 如果无法选出, 可以考虑选用一种试剂能鉴别出尽量多的物质, 再选用一种已检出的物质对未检出的物质进行二次鉴别。A项中Na2O2为淡黄色固体, 且遇水能放出气体, 生成NaOH溶液;NaOH分别滴加到剩下三种溶液中, Al2 (SO4) 3溶液先沉淀后溶解, MgCl2溶液只沉淀不溶解, K2CO3溶液无现象, 仅用水可鉴别;B项中四种溶液两两混合, BaCl2能产生两种沉淀, (NH4) 2SO4能产生一种沉淀和一种气体, Na2SO4只产生一种沉淀, KOH只产生一种气体;D项中Fe2 (SO4) 3为棕黄色溶液, 与K2CO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气体, K2CO3和KHSO4反应产生气体, K2CO3与NH4Cl反应无明显变化;只有选项C无法仅用水和物质相互反应进行区别。

答案:C

3.考查不确定试剂鉴别多种物质

例3.5支编号的试管里分别装有K2CO3、KNO3、K2SO4、KOH和Ba (OH) 2溶液, 现需要用最少种类的试剂将它们一一区别开来, 则所需试剂的种类数是 ( )

A.1种 B.2种

C.3种 D.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本题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物质鉴别题, 未确定用什么试剂, 也不知道用几种试剂, 但要特别审清题意“最少”试剂种类, 故只能按照所加试剂由少到多的顺序进行鉴别。先不用任何试剂, 两两相互滴加, 只能鉴别出Ba (OH) 2, 无法鉴别出其他四种物质, 但可把剩下四种物质分成两类, 一类是能与Ba (OH) 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K2CO3和K2SO4, 另一类是与Ba (OH) 2溶液不反应无现象的KNO3和KOH。在此基础上, 只要再分别加入一种试剂AlCl3溶液即可分别把K2CO3和K2SO4鉴别出来, 也可把KNO3和KOH鉴别出来。

答案:A

4.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例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鉴别, 意在考查考生对简单有机物性质的掌握情况及实验能力。鉴别有机物时, 往往利用官能团的特征反应现象进行鉴别。乙醇含有羟基, 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乙醚不能;3-己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己烷不能与其反应;苯的密度比水小, 溴苯的密度比水大, 可以用水将二者区别开来;甲酸甲酯和乙醛中均含有醛基, 均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

答案:D

题型二、物质检验的考查

1.考查离子的检验

例5.向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 结论正确的是 ( )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 意在考查考生的推断及实验能力。离子检验时, 一定要掌握各种离子检验的方法、现象及干扰因素等。A项, 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CO32-或SO32-或Ag+;B项, 溶于CCl4显紫色的为I2, 即原溶液中含有I-;C项, 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透过蓝色钴玻璃以排除Na+的干扰;D项, 应加入浓NaOH溶液, 且需要加热, 故无法确定其是否含有NH4+

答案:B

2.考查离子的推断

例6.有一无色溶液, 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NH4+、K+、CO32-、SO42-等离子中的几种, 为分析其成分, 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 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第③个实验中, 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有右图所示的相互关系。据此可知:

(1) 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

(2) 为满足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的要求, 一般可溶解两种常见物质, 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 写出第③个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所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推断。推断离子时一定要先挖掘题给隐含条件, 如题干中的“无色”, 知该溶液中一定不含Fe3+、Fe2+、Cu2+。然后根据特征反应及其现象来确定一定存在的离子, 如根据所给图示焰色反应显浅紫色, 知应含有K+;加入BaCl2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知原溶液中含有SO42-, 加入Na2O2固体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故原溶液中无NH4+;从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的量与加入NaOH的量的关系可知,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Mg2+, 根据“互斥性”原则可以排除CO32-的存在。综上所述,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Al3+、Mg2+、K+、SO42-;一定不含Fe3+、Fe2+、Cu2+、NH4+、CO32-

答案: (1) Fe3+、Fe2+、Cu2+、NH4+、CO32-

(2) ΚAl (SΟ4) 212Η2ΟΜgSΟ4 (3) Μg2++2ΟΗ-=Μg (ΟΗ) 2

Al3++3ΟΗ-=Al (ΟΗ) 3、Al (ΟΗ) 3+ΟΗ-=[Al (ΟΗ) 4]-

3.考查物质的推断

例7.现有A、B、C、D、E五种可溶性化合物, 它们在水中分别溶解形成澄清溶液, 并电离产生下表所示离子 (五种化合物电离的离子不重复) :

(1) 无需实验就可判断两种物质的组成, 则这两种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 为确定各物质的组成, 现进行如下实验:

a.向五种溶液中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A、B的溶液显红色, C、D、E的溶液不变色;

b.向C的浓溶液中加入铝片, 无明显现象, 加热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c.向D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 产生的白色沉淀先增多后减少, 但最终没有全部消失。

①滴加酚酞试液后, A溶液显红色的原因是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②若将E溶液加热、蒸干、灼烧后, 最终所得固体的成分是______。

③步骤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若B与D按物质的量之比4∶1发生反应, 则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阴离子是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通过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特征性质及离子的特征反应来推断物质, 考查考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利用离子共存知识, 无需实验即可确定有Na2CO3, 因为CO32-会与H+、Fe3+、Al3+、Ba2+四种离子生成沉淀或气体均不共存。另一种不用实验即可确定的物质是Ba (OH) 2, 因为OH-与H+、Fe3+、Al3+三种离子均不共存。这两种物质水溶液均显碱性, 其余几种物质均是强酸弱碱盐, 其水溶液均显酸性。根据实验a知, Na2CO3和Ba (OH) 2是A、B中的其中一种。C、D、E分别为剩余的三种物质, 一种为强酸, 另两种为铁盐和铝盐。根据实验b知, C为浓硝酸。根据现象c知, D一定为Al2 (SO4) 3, B一定为Ba (OH) 2, 从而也确定了A为Na2CO3, E为FeCl3。4molBa (OH) 2溶液和1molAl2 (SO4) 3溶液反应时, 3molSO42-可沉淀3molBa2+生成3molBaSO4沉淀, 同时2molAl3+可恰好消耗8molOH-生成2mol[Al (OH) 4]-, 由此即可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 Na2CO3 Ba (OH) 2

(2) CΟ32-+Η2ΟΗCΟ3-+ΟΗ- ②Fe2O3

Al+6Η++3ΝΟ3-=Al3++3ΝΟ2+3Η2Ο[Al (ΟΗ) 4]-2Al3++3SΟ42-+3Ba2++8ΟΗ-=3BaSΟ4+2[Al (ΟΗ) 4]-

题型三、物质分离与提纯的考查

1.考查物质的提纯

例8.为提纯下列物质 (括号中为杂质) , 所选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提纯所用方法要简便, 反应特征要典型。除杂时需考虑:①除杂试剂需过量;②过量试剂需除尽, 去除多种杂质时要考虑加入试剂的顺序;③选择最佳的除杂途径。A项中, 由于浓硫酸能吸收氨气, 故不能用来提纯氨气;B项中, 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乙酸乙酯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且饱和碳酸钠溶液能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便于分层, 可通过分液法分离;C项中, 虽然除去了I2, 但却使KCl中混有了KI等新的杂质;D项中,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中。

答案:B

2.考查物质的分离

例9.照相用的废定影液中含有Na+、[Ag (S2O3) 2]3-、Br-等离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通过下列实验程序, 对某照相公司的废定影液进行如下实验处理, 回收其中的银和溴。

(已知:4Η++2[Ag (S2Ο3) 2]3-=Ag2S+3S+3SΟ2+SΟ42-+2H2O)

(1) 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_, 操作Ⅱ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有______。

(2) 加入锌粉的目的是将少量溴化银中的银还原出来, 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3) 液体B中除含有Br-, 还有SO42-, 检验溶液中存在SO42-的操作是______。

(4) 步骤③实验操作时, 也常采用加入适量硝酸钾加盖后再灼烧的方法, 推测加硝酸钾的目的可能是______。

(5) 通过上述回收银的流程, 从绿色化学的要求看, 存在的不足为______。

解析:本题通过物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图, 考查考生的分析推断能力、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物质鉴别、分离能力。 (1) 加入CCl4后所得溶液分为水层和溴的CCl4层, 可采用分液法将其分离, 故操作Ⅱ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和烧杯。液体C为溴的CCl4溶液, 可利用两者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得到溴。 (3) 鉴定SO42-通常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酸碱的BaSO4沉淀, Br-的存在不干扰SO42-的检验。 (4) 步骤③是灼烧Ag2S得到Ag, 需要O2。KNO3受热时能分解出O2, 可增大O2的浓度使Ag2S充分反应, 且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1) 蒸馏 分液漏斗、烧杯

(2) 2AgBr+Ζn=2Ag+Ζn2++2Br-

(3) 取少量液体B于小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说明有SO42-

(4) 提供氧, 使Ag2S充分反应

(5) 在空气中灼烧产生的SO2有毒, 污染空气

【易错点回顾】

解答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的试题时, 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点:

(1) 对题目要求理解不透, 限制条件被忽视。如①对括号内的说明视而不见;②忽视用“化学方法鉴别”;③对“不用化学试剂, 只用一种试剂”还是无此限制条件等注意不到。

(2) 相关物质检验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熟练, 一些特殊物质的典型性质不能做到心中有数。

(3) 对基本的除杂、分离操作的原理理解不透。如对蒸馏 (分馏) 、分液、蒸发、渗析等操作不熟悉, 造成失误。

(4) 物质的检验方法、检验试剂选择不当。如检验SO42-的最佳试剂 (盐酸和BaCl2溶液) 及方法应当是:先加盐酸, 无沉淀 (排除Ag+、SO32-、CO32-、PO43-等离子的干扰) , 再加入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常见错误有:①先加BaCl2溶液, 再加盐酸 (不能排除Ag+的干扰) ;②选用盐酸和Ba (NO3) 2溶液 (不能排除Ag+、SO32-的干扰) ;③选用硝酸和Ba (NO3) 2溶液 (不能排除SO32-的干扰) 。

(5)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选择试剂和实验措施应注意三个原则:①不能引入新杂质, ②提纯后的物质成分不变, ③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6) 有机物的提纯与分离中很少使用过滤、结晶等方法, 较多地使用蒸馏 (或分馏) 、分液等方法, 以及物理与化学的综合法。在分离提纯有机物时, 常犯的错误是套用无机分离中的反应转化法。例如, 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 如果采用加入乙醇及催化剂并加热的方法, 试图将乙酸转化为乙酸乙酯, 这是适得其反的。

(7) 检验物质时对操作顺序叙述不准确、不精练、描述不完整等。常见错误:如不会用“取少量或少许”、“另取少量”、“加入到一洁净试管中”、“待检物 (待检液) ”、“振荡”、“静置”、“充分混合”、“充分反应”等;再如, ①直接明确提出要检验物质的名称, ②在原试剂瓶中直接加药品操作, ③现象和结论倒置叙述。

【专项训练】

1.下列各物质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的是 ( )

A.稀盐酸、AgNO3溶液、NaCl溶液、稀硝酸

B.甲酸、葡萄糖、乙酸

C.CO2气体、SO2气体、氯气

D.无水硫酸铜、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

2.下图所示的实验或操作中,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图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且彼此互溶的液态混合物

B.图②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少量的NH3

C.图③表示的是实验室闻氯气气味的方法

D.图④可用于除去SO2中的氯化氢气体

3.某溶液含有Ⅲ中的离子 (见下表) , 欲用Ⅰ中的试剂来检验溶液是否还有Ⅱ中的离子, 能够进行成功检验的是 (说明:实验过程中不允许加热、过滤、萃取等操作) ( )

4.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含有SO42-、SO32-、Cl-、Br-、NO3-、HCO3-、K+、Fe3+中的一种或若干种, 现进行如下图所示实验 (每次实验所加的试剂均足量)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气体D的化学式为______, 反应生成沉淀B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 根据以上实验, 待测液中肯定没有的离子是______,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

(3) 检验该溶液中阳离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参考答案:1.C2.C3.D4. (1) ΝΟΗCΟ3-+Ba2++ΟΗ-=BaCΟ3+Η2Ο (2) Fe3+、Br- K+、HCO3-、SO32- (3) 用一支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原溶液, 在酒精灯上灼烧,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 若为紫色, 则说明有K+存在

上一篇:区域音乐文化下一篇:综合实践小学语文教学